2013年秋《应用统计》复习提纲

时间:2019-05-12 20:46: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秋《应用统计》复习提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秋《应用统计》复习提纲》。

第一篇:2013年秋《应用统计》复习提纲

2013年秋《应用统计》复习提纲

第一章 统计和统计数据

掌握变量类型、数据类型、总体、样本、样本量、概率抽样方法及其特点。

第二章 用图表展示数据

了解展示数据分布的各种图形的特点,掌握数值型数据的分组中组限、组距、组中值等概念;掌握频数、频率、比例、比率等概念。

第三章 用统计量描述数据

掌握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公式及计算;掌握有偏数据分布形状的均值、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的关系。

第四章 概率分布

了解正态分布以及由正态分布导出的三个重要分布。

第五章 参数估计

掌握单总体情形下总体均值的参数估计的求解步骤;了解区间估计的基本原理;掌握置信水平的意义;掌握置信区间的长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关系。

第六章 假设检验

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两类错误的概念及关系;掌握单总体情形下总体均值、总体比例的假设检验求解步骤;了解统计量决策与p值决策的关系;掌握假设检验结果的合理陈述。

第七章 方差分析与试验设计

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单因子方差分析检验的基本步骤;了解试验设计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八章 一元线性回归

掌握相关系数的计算及检验;理解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回归分析的基本假定;理解最小二乘法求解参数;掌握判定系数的概念及意义;掌握回归方程的检验与回归系数的检验;掌握回归分析结果的分析。掌握利用回归分析进行预测。

第九章 多元线性回归

了解多元回归分析与一元回归分析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了解回归分析中多重共线性的含义、后果以及处理方式。

第十章 时间序列预测

掌握时间序列四种成分及含义;掌握平稳时间序列预测的移动平均法和指数平滑法并能对不同预测方法进行比较。

第十一章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

了解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的有关概念,掌握因子分子的数学模型及步骤。第十二章 聚类分析

了解聚类分析的原理;掌握K-均值聚类的基本过程。

(以上内容是全书复习提纲。因为不同班级的授课内容稍有差异,凡在课堂中未涉及的内容不用去复习,考试题中可以避开这类题)。

第二篇:统计物理复习提纲

统计物理复习提纲

1.热力学系统的定义:

热力学研究的对象是由大量不停地作无规则热运动的微观粒子(分子或其他粒子)组成的宏观物质系统。(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的其他物体称为外界。根据系统与外界相互作用的情况,可以作以下区分:与外界既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的系统称为孤立系;与外界没有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的系统称为闭系;与外界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的系统称为开系。)

2.热力学平衡态及其描述:

一个孤立系统,不论其初态如何复杂,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将会达到这样的状态:系统的各种宏观物质在长时间内不发生任何变化,这样的状态称为热力学平衡态。在平衡状态之下,系统各种宏观物理量都具有确定值,而热力学系统所处的平衡状态就是由其宏观物理量的数值确定的。

3.热平衡及热平衡定律:

两个各自处在平衡态的物体,令两者进行热接触,两者的平衡都会受到破坏,它们的状态都将发生改变。但是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之后,它们的状态将不再发生变化,而达到一个共同的平衡态。我们称这两个物体达到了热平衡。如果物体A和物体B各自与处在同一状态的物体C达到热平衡,若令A与B进行热接触,它们也将处在热平衡,这就是热平衡定律。

4.可逆的准静态过程的概念:

若某个过程发生后,它所产生的影响可以完全消除而令一切恢复原状,这过程称为可逆过程。如果一个过程进行得非常缓慢,系统在过程中经历的每一状态都可以看作平衡态,这样的过程称为准静态过程。如果一个过程既是可逆的,又是准静态的,就称为可逆的准静态过程。

5.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

可用绝热过程中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定义一个态函数U在终态B与初态A之差,这个态函数U称作为内能。

系统在终态B和初态A的内能之差Ub-Ua等于在过程中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与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之和。

6.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

克氏表述: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开氏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完全变成有用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7.卡诺定理及推论:

卡诺定理:所有工作于两个一定温度之间的热机,以可逆机的效率最高。

推论:所有工作于两个一定温度之间的可逆热机,其效率相等。

8.热力学第三定律的两种表述:

能氏定理:凝聚系的熵在等温过程中的改变随绝对温度趋于零。

绝对零度不能达到定理:不可能通过有限的步骤使一个物体冷却到绝对零度的温度。

9.u空间及粒子状态代表点:

假设粒子的自由度为r,以 q1,q2,...,qr ;p1,p2,...,pr 共2r个变量构成的2r维直角坐标空间称为u空间。粒子在某一时刻的力学运动状态(q1,q2,...,qr;p1,p2,...,pr)可以用粒子u空间中的一点表示,称为粒子力学运动状态的代表点。

10.全同粒子系统:

全同粒子组成的系统是指由具有完全相同的内禀属性(相同的质量、电荷、自旋等)的同类粒子组成的系统。

11.确定粒子的微观状态:

若全同粒子可以分辨,确定全同近独立粒子组成系统的微观运动状态归结为确定每一个粒子的个体量子态;若全同粒子不可分辨,确定全同近独立粒子组成系统的微观运动状态归结为确定每一个体量子态上的粒子数。

12.微观等概率原理:

对于处在平衡状态的孤立系统,系统各个可能微观状态出现的概率是相等的。

13.分布的概念:

能级El上有al个粒子(l=1,2…),以符号{al}表示数列a1,a2,…,al,…,称为一个分布。

第三篇:大工11秋《应用统计》教学大纲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应用统计

(学分4,学时60)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应用统计》是远程高等教育专升本必修课之一。它是一门从数量方面研究随机现象的规律性的学科,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处理随机现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他们运用概率与数理统计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今后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必需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基本内容:随机事件及其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统计量及其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

说明:该课程基本要求的设置由高到低分为几个层次,其中有关定义、定理、性质、特征等概念与理论用“熟悉”、“理解”、“了解”和“知道”表述,对有关计算、解法、公式、法则等方法的内容用“熟练掌握”、“掌握”和“会”表述。准备知识 4学时

第一节 数列

第二节 排列和组合 第三节 定积分

第1章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8学时

第一节 随机事件

一、基本事件

二、样本空间

三、事件之间的关系及运算规律 第二节 随机事件的频率概念 第三节 概率的定义

一、概率的性质

第四节、概率的古典定义 第五节、条件概率

一、乘法公式

二、全概率公式

三、贝叶斯公式

第六节 事件的独立性 基本要求:

1、理解随机事件、基本事件和样本空间的概念

2、熟悉事件之间的关系及运算规律

3、知道随机事件的频率概念

4、理解概率的统计定义以及公理化定义

5、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以及运用它们进行概率的运算

6、理解概率的古典定义

7、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

8、熟练掌握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及贝叶斯(Bayes)公式,并能运用这些公式进行概率计算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9、理解事件独立性的概念

10、掌握运用事件的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

重点难点: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特别要掌握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以及贝叶斯公式,并能运用这些公式进行概率计算。

第2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8学时

第一节、随机变量

一、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第二节、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第三节、由概率分布计算有关事件的概率 第四节、几种重要的分布

一、“0-1”分布 二、二项分布

三、泊松分布

四、均匀分布

五、指数分布

六、正态分布 基本要求:

1、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

2、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描述方法

3、理解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4、熟悉由概率分布计算有关事件的概率

5、熟练掌握“0-1”分布、二项分布、泊松(Poisson)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和正态分布,特别是掌握正态分布的性质

重点难点:离散型随机变量中的二项分布、泊松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中的均匀分布、指数分布和正态分布。

第3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8学时

第一节、二维随机变量

第二节、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率

一、离散型

二、连续型

第三节、边缘分布 第四节、条件分布

一、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条件分布

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条件分布 第五节、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基本要求:

1、了解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多维随机变量的概念

2、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和性质

3、掌握计算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有关事件的概率的方法

4、掌握二维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和联合分布之间的关系,并会计算有关的分布

5、了解条件分布的概念

6、理解随机变量独立性的概念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7、掌握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的有关事件的概率的计算

重点难点:对二维随机变量有全面的了解,掌握二维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和联合分布之间的关系,并会计算两个独立随机变量和的分布。第4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8学时

第一节、数学期望的概念

一、数学期望的计算

二、数学期望的性质 第二节、方差的概念

一、方差的计算

二、方差的性质

第三节、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第四节、协方差与相关系数 第五节、矩及矩的计算公式 基本要求:

1、理解数学期望和方差的概念

2、了解数学期望和方差的性质

3、熟悉数学期望和方差的计算公式

4、会计算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5、熟悉“0-1”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和均匀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6、了解协方差和相关系数的概念

7、掌握协方差和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

8、了解各阶矩的计算公式

重点难点:理解数学期望和方差的概念及其性质,掌握数学期望和方差的求法。第5章 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 6学时

第一节、切贝谢夫不等式 第二节、大数定律

一、依概率收敛

二、切贝谢夫大数定律

三、贝努利大数定律 第三节、中心极限定理 基本要求:

1、了解切贝谢夫(Chebyshev)不等式及其在理论上的价值

2、会用切贝谢夫不等式估计有关事件的概率

3、了解依概率收敛的概念及贝努利大数定律和切贝谢夫大数定律

4、掌握应用中心极限定理计算有关事件的概率的近似值

重点难点:会用切贝谢夫不等式估计有关事件的概率。领会大数定律的实质。掌握用中心极限定理计算概率的近似值的方法。

第6章 统计量及其分布 6学时

第一节、总体 第二节、统计量

第三节、常用的统计量及其分布

一、样本均值的分布

二、开方分布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三、t-分布

四、F-分布 基本要求:

1、理解总体、个体、简单随机样本以及样本观察值和样本容量的概念

2、理解统计量的概念

3、熟悉数理统计中最常用的统计量的计算方法及其分布

4、理解开方分布,t-分布,F-分布的定义并会查表计算 重点难点:理解开方分布,t-分布,F-分布的定义并会查表计算 第7章 参数估计 6学时

第一节、点估计的概念 第二节、点估计的评选标准

第三节、期望与方差的点估计方法 第四节、极大似然估计 第五节、参数的区间估计

一、单个正态总体的均值的区间估计

二、单个正态总体方差的区间估计

第六节、两个正态总体均值差与方差比的区间估计 基本要求:

1、理解参数的点估计的概念

2、掌握参数点估计的评选标准: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

3、熟悉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点估计的方法

4、理解参数的区间估计的概念

5、熟悉对单个正态总体的均值与方差进行区间估计的方法及步骤

6、知道对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与方差进行区间估计的方法及步骤

重点难点:能熟练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总体的参数进行估计,会对单个正态总体的均值与方差进行区间估计。

第8章 假设检验 6学时

第一节、假设检验的概念

一、假设检验的步骤

第二节、一个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

一、已知方差,关于数学期望的假设检验

二、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

三、未知方差,关于数学期望的假设检验

四、期望未知,关于方差的检验 第三节、两个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

一、已知方差,关于数学期望的假设检验

二、方差未知且相等,关于期望的假设检验

三、未知期望,关于方差的假设检验 基本要求:

1、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2、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3、理解假设检验可能产生的两类错误

4、掌握关于单个正态总体对均值与方差的假设检验

5、知道两个正态总体对均值与方差的假设检验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重点难点:掌握关于单个正态总体对均值与方差的假设检验。

三、课程使用的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教 材:经济数学基础(第三分册:概率统计).龚德恩主编.范培华、胡显佑副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第四版

主要参考书:

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袁荫棠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教学大纲制定者:董玲玲

第四篇:应用写作复习提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写作》复习提纲

▲ 第一章

应用文的源流、特性和功用

1、应用文的源流:殷墟甲骨刻辞,是迄今为之我们所知道的我国最早的文章,也是最早的应用文。甲骨刻辞就是用来占卦的,所以又被称为殷墟卜辞,其内容包括世系、气候、食货、征伐、畋猎等,做着是身兼史官和神职的巫觋(后世又称为贞人、卜人)。

2、我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文章总计是《尚书》,它是一部历史文献挥鞭,一部以应用文为主的文集,以记言为主,主要是记录春秋战果前历代帝王和部族首领的言论,诸如天姿的号令、王宫的讲话,君臣间的相告(体例:典、谟、训、诰、誓、命六体)。

3、隋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应用文发展的高峰期。

4、元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应用文的稳定发展时期。5、2000年8月24日,国家以国务院的名义发布了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于2001年1月1日起实行。

6、应用文的特性:价值的实用性、建构的模式性、表述的简约性。

7、应用文的功用:法规、准绳功用;指挥、管理功用;联系、协调功用;宣传、教育功用;凭证、依据功用。

▲ 第二章

应用文的作者、文本和读者

1、应用文的作者包括的类型:群体作者、个人作者、法定作者、代言作者

2、应用文作者的思维方式包括:对象化思维、模式化思维、换位思维

3、应用文作者应该具备哪些修养:政策理论修养、业务知识修养、词章文体修养

4、应用文作者应该具备哪些能力:调查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词章建构能力、把握读者心理的能力

5、应用文的文本类型:

应用文 ——公务应用文—通用文书——行政公文、事务文书

—专用文书——科技文书、经济文书、法律文书、涉外文书。。。

——私务应用文—记录性文书(日记、自传。。。)

交流性文书(书信、慰问信、表扬信。。。)。。。。

6、应用文的构成要素:(四要素)主旨、材料、结构、语言

7、主旨的特点:客观性、单一性、明晰性

8、语体的特征包括:直接性、行业性、模式性

9、应用文读者包括哪些类型:(按身份来分)法定读者、普通读者、专业读者

(按接受状态来分)指定性读者、指向性读者

10、应用文读者的阅读特点:读者是功用性阅读者、读者是近距离的接受者、读者是文本功能的实现者

▲ 第三章

应用文的写作过程

1、客观需要是应用文写作的起因

2、应用写作主要适应哪些需要(客观需要的类型):行政管理的需要、处理事务的需要、人际交流的需要、专门业务的需要

3、客观需要对写作过程的制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形成写作意图、规定文种选择、决定表达方式

4、调查研究是应用文写作的前提

5、调查研究的对象:事实材料(调查当前的事实、典型的事实)、政策材料、情报资料

6、调查的方法:普遍调查、非普遍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简单随机、等距抽样、整群抽样))

7、调查的方式:实地调查、文献调查、问卷调查、网络检索

8、研究的方法:整理材料、分析材料

9、在应用文写作中,主要运用拿些分析材料的方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对比分析、因素分析、预测分析

10、如何辨别应用文的文种的方法:分析写作意图来选择文种、根据文种共特性来辨别文种、以行文方向为参照选择文种

11、常用的应用文文本模式有哪些:“凭—事—断”、“断—事—析”、“事—析—断”

12、应用文语体表达的规律有哪些:社会化、稳定化、模式化(起首语、衔接语、结束语)

13、应用文的语言技巧:有意强化语言的表意功能(准确用词、规范句式)、运用书面辅助语言(表格和图形)

14、文章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五种: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15、应用文的叙述主要有哪些特点:客观的叙述人称、真实的叙述对象、单纯的叙述线索

16、应用文的议论主要有哪些特点:就事论理式的议论;冷静、公允,不带主观色彩

17、应用文的说明主要有哪些特点:使用行业属于进行说明、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交替使用

18、修改定稿是应用文写作的终结

19、如何明确修改对象:查写作目的是否准确体现;查事实、依据、数据是否准确、精当; 查结构模式是否符合文体规范;查语体、语言是否得体、准确;查标点符号是否使用恰当 20、修改核查的方式有哪些:主动征求专家、领导意见;召开小型会议讨论;作者反复自该 ▲ 第四章

行政公文写作

1、行政公文具哪些性质:政治性、职权性、政策性、传播性

2、行政公文具有哪些作用:凭证作用、指导作用、规范作用、沟通作用、、晓谕作用

3、行政公文的种类:根据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行政公文的主要种类有13种: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4、行政公文的特点:作者的法定性、格式的规范性、功能的权威性

5、行政公文的格式:

文头部分——发问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秘密等级、紧急程度、签发人、份号 行文部分——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名称、发文机关、成文日期、印章 文尾部分——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标识

6、行政公文的写作要求:①符合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及有关制度; ②公文内容要情况属实,观点明确,表述准确,结构严谨,字词规范,条理清楚,语句通顺,文字精炼,书写工整,标点准确,篇幅要力求简短;③公文中的人名、地名、数字、引文要准确;④用词、用字准确、规范;⑤格式要符合国家规定。

7、通知具有哪些特性:时效性、执行性、知照性 通知具有哪些种类:(四类)规定性通知、会议通知、印发类通知、转发类通知 通知的写作要求:针对性强、理由充分、规定具体

8、通报的特点:典型性、时效性、教育性 通报的种类:(三种)表彰通报、批评通报、情况通报 通报的写作要求:事实清楚、分析入理、措施得当

9、报告的种类:综合报告、专题报告、工作报告、情况报告、答复报告

报告的写作要求:叙述事实,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中心明确;反映情况,实事求是。

10、请示的种类:请求指示性请示、请求批准性请示 报告和请示的区别:行文目的不同;行文时间不同;收文处理不同。

请示的写作要求:结构清楚,段落分明;理由充分,要求具体;一事一文,主送明确。

11、批复的种类:指示性批复、批准性批复

批复的写作要求:有“的”而发,被动行文;

有“请”必复,内容具体;

原则请示,方向明确。

12、函的种类:商洽函、询问函、答复函、请求批准函

函的写作要求:格式规范;语气谦和

13、会议纪要的种类:(三种)决策性会议纪要;协调性会议纪要;研讨性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的写作要求:准确把握会议要点;综合提炼会议结论;格式规范,结构清楚。▲ 第五章 事务公文写作

1、事务文书的特点:管理性;咨议性;具体性

2、事务公文的作用:对领导决策具有参谋作用;对具体工作具有规定约束作用;

对读者具有认识作用

3、事务文书的写作要求:掌握充分的材料(背景材料、现实的典型材料、过程性的材料、评价性的材料);要有前瞻意识;要有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

4、调查报告的种类:指导型调查报告;定性型调查报告;咨议型调查报告

5、调查报告与调研工作的关系:调研工作是调查报告写作的前提;

调查报告是调研工作的理想结果。

6、调查报告的写法:标题的撰写(单标题<文件式、文章式>、双标题<正题、副题>);

前言的撰写(提要式、交代式、设问式);

主体的撰写(以观点串联材料;以材料的性质归类分层;以调查的过程顺序)结尾的撰写(总结全文,强化主题;揭示问题,启发思考;提出建议,引起注意)

7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用事实说话;处理好叙述与议论的关系;使用第三人称和被动语态

8、计划的特点:预想性;可行性;具体性;业务性 计划的写法:(四部分)标题;前言;主体;制定者和日期。

计划的主体(主干部分)包括:目标和任务;措施和方法;步骤和安排 计划的写作要求: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要集思广益,使计划制定得更具现实基础; 要注意灵活性和连续性。

9、总结和述职报告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是自述性的文种;写作范围都是确定的;

不同点——内容侧重点不同;引起的效果不同。

10、总结的种类:按总结的内容分——工作总结、学习总结、思想总结等;

按总结的性质分——综合性总结、专题性总结等;

按总结的时限分——总结、季度总结、月份总结、阶段总结等;

按总结的范围分——地区总结、部门总结、单位总结、个人总结。总结的写法:标题;正文;署名和日期

11、述职报告的种类:按时限分——任期述职报告、述职报告、临时性述职报告;

按表达形式分——口头述职报告、书面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的写法:标题;署名;称谓;正文

12、总结和述职报告的写作要求:要充分占有材料,突出写作重点;

要突出个性,富有写作特色。

13、简报的特点:新颖性;快速性;简短性;保密性。

简报的种类:根据性质——综合型简报,专题简报;

根据发送的对象——上行简报,下行简报,平行简报,3 根据内容——情况简报,会议简报,经验简报

14、简报的格式:报头,报身,报尾。

简报的编写要求:明确编写思想;选择报道角度;及时报道 ▲ 第六章

专用文书写作

1、专用文书的特点:行业性;业务性;专用性。

2、专用文书的种类:经济文书(合同、协议);法律文书(起诉状、答辩状);科技文书(文摘、摘要);规章文书(规则、公约);专用书信(入学申请书、自荐信、求职信);应试文(申论、MBA应试文)。

3、专用文书的写作要求:熟悉行业特点;了解业务内容;掌握专用格式。

4、合同的种类:买卖合同;赠与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委托合同;劳动合同。

5、订立合同的原则:平等公平原则;自愿协商原则;诚实信用原则;遵纪守法原则。

6、合同的主要条款:标的; 数量、质量; 价款或者报酬;

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违约责任;

7、合同的写作要求:签订要谨慎;条款要齐备;内容要具体;用词要确切。

8、起诉状的种类:民事起诉状;刑事起诉状;行政起诉状。

起诉状的格式:首部(标题和当事人基本情况);诉讼要求;事实与理由;

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尾部及附项

起诉状的写作要求:诉讼请求要明确、具体、合法;事实要客观、清楚;

理由要有法律依据;证据要确实、充分。

9、答辩状的格式:首部(标题,答辩人身份事项,案由说明);正文;尾部及附项。

10、答辩状的写作要求:澄清事实,依事论理;有法有据,以理服人。

11、规则的种类:(三类)行政规则;行业规则;部门规则。

规则的结构:标题(执行范围,内容,文种);制定时间和制定机关;目录;正文;

附件或附录

规则的写作要求:内容条款化;排列顺序化;效用合法化。

正文内容的排列顺序:依据与目的;使用范围;主管机关;行为规范;违犯处理;

解释机关;实行时间;废止条款

12、公约的种类:(三种)国际公约;行政公约;民间公约

公约的结构:标题——前言——正文——尾部。公约的写作要求:公众参与;切实可行;便于记忆。

13、自荐信的特点:针对性;展示性;求实性。

自荐信的结构:标题——称呼——正文——落款。自荐信的写作要求:突出重点;书写规范;

14、求职信的写法:求什么职;为什么求;凭什么求。

求职信的写作要求:内容有针对性;语言情文并茂;讲究书写的艺术;妥善安排行文结构

求职信的行文结构:引言——主体——结尾

第五篇:应用统计学期末总结

5.什么是样本?它的特点有哪些? 答:样本是从全及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作为代表这一总体的部分个体组成的子集成为样本。

样本有以下特点:1.样本中的每个个体都必须取自于全及总体的内部;

2.从一个全及总体中可以抽取许多个不同的样本。

3.样本是全及总体的代表

4.样本的客观性

6.什么是变量?它的特点有哪些?它的主要分类有几种? 答:广义上的变量是指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概念,包括数字变量和属性变量两种。狭义上的变量仅指可用具体数字表示取值的数字变量。

变量具有以下特点:

1、变量是可变化的量,是用于研究总体和个体具有属性变异与数值变异的量化概念;

2、变量是一个具有量化性质的概念或名称,他不是具体的数字。

3、变量的取值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时间上的取值,二是在空间上的取值。

变量的分类有以下几种:1.变量按其取值是否可用数字表示分为属性变量和数字变量;2.变量按其取值是否连续,可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3.变量按其变动是否具有确定性,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4.变量按其在因果关系中所处的位置,可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5.变量按其是否由研究对象体系范围内决定的,可分为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6.变量按其取值是否具有客观性,可分为实在变量和虚拟变量。

9.什么是统计指标?他的测度尺度有哪些? 答:用来测度统计活动研究对象某种特征数量的概念称为统计指标,统计指标的测度尺度有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四种。其中四种测度计量尺度的测量层次是依次递进的,定类尺度是最粗略的测度计量尺度,而定比尺度却是最精确的测度计量尺度。

2.简述数据调查的一般程序。答:数据调查是一项非常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其工作程序主要由制定数据调查的方案,现场观察登记取得数据以及数据的整理与显示三个环节组成。其中数据调查方案的制定又包括:1.确定调查数据的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4.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5.调查的组织实施

3.抽样调查的样本抽取方式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答:(1)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机地抽取调查单位。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简单随机抽样是其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通常只是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2)等距抽样(也叫系统抽样)。是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标志或次序排列成为图形或一览表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排队),然后按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本单位。特点是:抽出的单位在总体中是均匀分布的,且抽取的样本可少于纯随 1

机抽样。等距抽样既可以用同调查项目相关的标志排队,也可以用同调查项目无关的标志排队。等距抽样是实际工作中应用较多的方法,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支等调查,都是采用这种方式。

(3)类型抽样(也叫分层抽样)。就是将总体单位按其属性特征分成若干类型或层,然后在类型或层中随机抽取样本单位。特点是:由于通过划类分层,增大了各类型中单位间的共同性,容易抽出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样本。该方法适用于总体情况复杂,各单位之间差异较大,单位较多的情况。

(4)整群抽样。就是从总体中成群成组地抽取调查单位,而不是一个一个地抽取调查样本。特点是:调查单位比较集中,调查工作的组织和进行比较方便。但调查单位在总体中的分布不均匀,准确性要差些。因此,在群间差异性不大或者不适宜单个地抽选调查样本的情况下,可采用这种方式。

10.什么是单值分类?什么是组距分类?他们各在什么场合下应用? 答:如果作为分类依据的个体项目只能取很少的几个数值,那么就可以将每个不同的取值作为一类,分类项目有几个不同的取值就可以分成多少类,这种分类叫单值分类。如果作为分类依据的个体项目的不同取值个数很多,那么就可以将该个体项目范围划分成若干个不同数值的区间,在同一区间内取值的个体为一类,一共划分了多少区间就有多少类。这种分类称为组距分类。对于个体项目的取值个数多的采用组距分组,对于个体项目的取值个数少的采用单值分组。

1.什么是次数分布?构成次数分布的要素有哪些?显示次数分布的方法有几种? 答:观测变量的各个不同数值及每个不同数值的出现次数的顺序排列,称为变量的次数分布。各组变量值和各组次数或各组频率是次数分布表的两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显示次数分布的方法有:表示法,图示法,图示法又分为直方图,折线图和曲线图。

2.总体次数分布和样本次数分布有什么不同?二者有何联系? 答:总体次数分布是观测变量在总体中全部不同取值及其出现次数的顺序列示,而样本次数分布则是样本中各个不同数值及其出现次数的顺序列示。总体次数分布通常都是未知的,而样本次数分布则可以通过队抽样观测数据的整理而得出。样本次数分布式总体次数分布的一个代表,可以用来估计未知的总体次数分布。

1.在平均指标中哪些是数值平均数?哪些是位置平均数? 答:数值平均数有: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

位置平均数有:中位数、众数。

2.测量变量分布中心有何意义?测度标准都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均值,中位数和众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

1、随机变量的分布中心是随机变量一切取值的一个代表,可以用来反映其数值的一般水平。

2、随机变量的分布中心可以揭示随机变量一切取值的次数分布在直角坐标系内的集中位置,可以用来反映随机变量分布密度曲线的中心位置,即对称中心或尖峰位置。

用来测度随机变量次数分布中心的指标可以有多种,其中在统计分析推断中常用的主要有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几种。

1、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又称算术均值,是随机变量的所有观测值总和与观测值个数的比值。

2、中位数

中位数是指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居于数列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据。中位数用Me表示。

从中位数的定义可知,所研究的数据中有一半小于中位数,一半大于中位数。中位数的作用与算术平均数相近,也是作为所研究数据的代表值。在一个等差数列或一个正态分布数列中,中位数就等于算术平均数。

在数列中出现了极端变量值的情况下,用中位数作为代表值要比用算术平均数更好,因为中位数不受极端变量值的影响;如果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反映中间水平,当然也应该用中位数。在统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时,可结合使用中位数。

3、众数

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一组数据可以有多个众数,也可以没有众数。

若资料是对称分布,则众数、中位数、均值相等。若数据足够多,而且次数分布适度偏斜情况下,均值,中位数和众数三者间有较固定的关系。不论是在右偏还是左偏。中位数始终居于均值和众数之间,左偏情况则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右偏则是: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4.测度变量取值的散布程度有何意义?测度指标都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有了极差、平均差和标准差,为什么还要计算离散系数? 答:随机变量各取值之间的离散程度是随机变量次数分布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对其进行测定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对随机变量取值之间离散程度的测定,可以反映各个观测个体之间的差异大小,从而也就可以反映分布中心指标对各个观测变量值代表性的高低。其次,通过对随机变量取值之间离散程度的测定,可以反映随机变量值之间差异程度的指标有很多,在统计分析推断中最常用的主要有极差、平均差、标准差等几种。极差、平均差、标准差的特点: 极差是指一组数据内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异。

平均差是说明集中趋势的,标准差是说明一组数据的离中趋势的。极差越大,平均差的代表性越小,反之亦然;标准差越大,平均差的代表性越小,反之亦然。

由于二变量的极差,平均数和标准差各自有不同的数量级和不同的量纲,难以直接对比,所以就要计算各自的变异系数进行比较。

3.什么是重复抽样?什么是不重复抽样?二者区别是什么?

答:重复抽样是:每次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单位,经检验之后又重新放回总体,参加下次抽样,这种抽样的特点是总体中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概率是相等的。不重复抽样:每次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单位,经检验之后不再放回总体,在下次抽样时不会再次抽到前面已抽中过的样品单位。总体每经一次抽样,其样品单位数就减少一个,因此每个样品单位在各次抽样中被抽中的概率是不同的。二者的

抽取方式是不同的,两者的计算公式也是不同的,重复抽样的误差比不重复抽样误差大

7.什么是估计标准误?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估计标准误差是说明实际值与其估计值之间差异程度的指标,主要用来衡量回归方程的代表性。①它可以说明回归方程的理论值代表相应实际值的代表性大小;②它可以说明以回归直线为中心的所有相关点的离散程度;③它可以反映两变量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④它可以表明回归方程实用价值的大小。印象估计标准误的因素有:1.总体中各个体之间的差异程度。对于所考察的变量来说,总体中各个体在该变量的取值之间的差异程度越大,总体指标估计量的标准误的数值就越大,抽样估计误差也就越大。反之越小。2.样本容量的大小。样本容量越大,总体指标估计量的标准误就越小,抽样估计误差也就越小。反之样本越小,抽样估计误差及其标准误也就越大。3.抽样方式与方法。可由比较不同的抽样方式下各总体指标估计量的标准误的计算式看出。1.简述时间顺序的概念和种类。

答:所谓时间序列,就是按照时间顺序将观察取得的某个统计指标(变量)的一组观察值进行排序而成的序列。也称动态数列或时间数列。

一、按指标性质分类:1.时点序列,所谓时点序列是指由某一时点指标的不同时点上的指标值按找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时间序列;2.时期序列,所谓时期序列是指某一时期指标的不同时期上的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时间序列3.特征序列,所谓特征序列是指由某一相对指标或者平均指标的不同时间上的指标值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时间序列。

二、指标数值变化特征分类:1.平稳序列,如果一个时间序列中的指标数值不存在持续增长或下降的趋势,并且其波动的幅度在不同的时间没有显著差异,那么该时间序列就是一个平稳序列。2.非平稳序列:如果一个时间序列中的指标数值存在着持续增长或者下降的趋势,或者其波动的幅度在不同的时间有明显的差异,则为一个非平稳序列 2简述时间序列的影响因素及其模型。

答:时间序列的影响因素有:1长期趋势(T):是指时间序列在较长时期内所表现出来的总态势或者变动方向;2季节波动(S):是指受自然季节更替影响而发生的年复一年的有规律的变化3.循环波动(C):是指变动周期大于一年的有一定规律性的重复变动4不规则变动(I):是指现象受很多偶然性的、难以预知和人为无法控制的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无规律性的变动。时间顺序最常见的两种模型分别为:乘法模型和加法模型。乘法模型:yt=T·S·C·I加法模型:yt=T+S+C+I乘法模型是假定四个因素对现象发展有相互影响的作用,而加法模型则是假定各因素对现象发展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

1.什么叫综合指数?编制综合指数应解决的问题?答: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基本形式,它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凡是一个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因素指标的乘积时,将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指标固定下来,仅观察其中一个因素指标的变动程度,这样的总指标就称综合指数。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将不同度量的各个个体数值转化为同度量的,然后才能加总对比得出总指数。其二需要解决的是同度量因素所属时期的确定问题。所以同度量因素必须固定。

4.什么叫指数体系? 答:若干个有联系的经济指数之间如能构成一定数量对应关系,就可以把这种经济上有联系,数量上保持一定关系的指数之间的客观联系称为指数体系。指数体

系一般保持两个对等关系,即若干因素指数的乘积等于总变动指数;若干因素指数的影响差额之和等于实际发生的总差额。

下载2013年秋《应用统计》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秋《应用统计》复习提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应用统计典型例题

    关于矩估计与极大似然估计的典型例题 例1,设总体X 具有分布律 231X~22(1)(1)2 其中01为未知参数。已经取得了样本值x11,x22,x31,试求参数的矩估计与极大似然估计。 解:(i)求矩估......

    统计软件及应用作业

    x......

    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及应用(CAD)复习提纲

    1、CAD技术发展方向? CAD技术的未来发展集中体现在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标准化的实现上。 定义:P5 2、CAD技术的特点 CAD技术是多学科综合性应用技术、CAD技术是现代设计......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复习提纲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复习纲要 一、课程内容 1.基本概念名词解释,要完整。 例如:压电效应:名词解释要包括两部分(正、逆压电效应),材料等。 2.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例如:电涡流式测......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复习提纲2012

    试卷的题型及分数安排 填空1.5*12,简答5*5,综述12分,计算题5题45分 除了计算题外的内容:(掌握知识点) 1. 2. 3. 4. 5. 6. 7. 8. 9. 测量方法的分类 误差的分类、产生的原因及消除的方法。......

    经济应用数学三复习提纲

    经济应用数学三复习提纲一、选择 事件的关系和运算 加法公式 条件概率 正态分布有关计算 联合分布律有关计算 常用分布的期望和方差 期望和方差的性质 统计量的概念 方差的......

    中央银行学复习提纲2013年秋(开卷)

    中央银行学复习提纲(开卷)一、结合我国近几年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的实践,分析为什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个中央银行的“核武器”在西方国家不常运用,而在我国却被作为中国人民......

    2013秋教育学考试复习提纲(5篇范例)

    2013年秋《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1、广义的教育概念和狭义的教育概念;教育学的概念;十八大教育热点 2、人的发展以及影响人的发展因素;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具体特点;教育与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