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党理论与执政党建设》复习题
《政党理论与执政党建设》复习题
(2010级党政管理鼓楼班、党政管理国培徐州新沂班)
一、辨析题:
1、“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十六大上提出来的。
答:错。是在2003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来的。
2、十七大要求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今后党的建设的主线。答:错。十七大要求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
3、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腐败问题。
答:错。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这已成为我们党的共识。
4、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的现实任务是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答:对。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5、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科学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答:错。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6、党的作风主要是指党员个人的行为习惯。
答:错。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和世界观在行动中的体现。
7、“两个务必”是毛泽东同志于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上提出来的。
答:错。是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来的。
8、2001年,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根据一些干部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把干部的生活作风建设也纳入到党的作风建设的体系中。
答:对。把干部的生活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内容,在我们党的建设史上还是第一次。
9、在共产党的建设史上,最早使用“作风”一词的是列宁。1
答:错。最早使用“作风”一词的是恩格斯。(329页)
10、政党与群众关系的本质是利益。
答:对。利益问题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核心问题,是政党与群众关系的本质。
11、党的十七大已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十七大《党章》。
答:对。党的十七大《党章》规定: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2、“民主集中制”的概念首先是恩格斯提出来的。
答:错。“民主集中制”的概念首先是列宁提出来的。
二、简答题:
1、何谓“科学执政”?
答:
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来领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
2、十七大规定的下一阶段党的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答:
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
3、简述决策在领导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答:
决策是:
(1)领导者行为的核心内容。
(2)决定领导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
(3)衡量领导者领导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
4、简述“四个服从”。
答:
党员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
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中央。
5、什么是政治学意义上的“合法性”?
答:
政治学意义上的“合法性”是指民众对于现存政治秩序的认同、支持和拥护。
6、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答:
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7、简述“两个务必”。
答: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8、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9、简述党的“三大作风”。
答: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331页)
10、什么是《党章》。
答:
《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是党全部活动的总章程。
11、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
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12、何谓“民主执政”?
答:
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三、论述题:
1、共产党为什么必须以民主集中制作为自己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
答:(要点,具体见176-179页)
①增强党的战斗力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
②处理好党内各种矛盾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
③党进行正确的领导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
2、如何处理好党与人大及政府之间的关系?
答:(要点,具体见96-98页)
首先,支持与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权力。其次,改善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保证政权充分发挥职能。
3、结合实际,试述当前党群关系面临的主要问题。
答:
(1)党群干群之间的思想隔阂和分歧。
(2)党群干群矛盾日益复杂化。
(3)党群干群利益矛盾逐步突显。
(4)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向心力有所下降。
(5)不同社会群体对党的感情差异较大。
4、党委书记在会议决策过程中必须具备集中正确意见的基本功,试结合实际谈谈这种基本功的主要表现。
答:(参考答案)
(1)当大家的意见基本一致时,能善于从中汲取精华,博采众长,加以精当的综合。
(2)当大家的意见出现分歧时,能善于及时疏导,求得一致。
(3)当大家的意见不够系统时,能善于启发引导,加以完善。
5、结合实际,试述执政党的自身变化对当前党群关系带来的挑战。
答:
(1)长期执政的挑战。
(2)党的队伍的急剧扩大和结构变化的挑战。
(3)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受到的挑战。
6、结合实际,谈谈当前应如何改善党群关系。
答:
(1)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把蛋糕做大。
(2)构建科学的利益协调机制,把蛋糕分好。
(3)调整党的功能的重点,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4)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机制。
7、根据党章的有关规定,并结合个人的工作实际,谈谈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之间的关系。
答:党章规定:“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这条原则规定了党的最基本的领导工作制度。
集体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基本环节。党委内部,书记和委员是平等的关系,任何党委成员都不能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党委讨论决定问题,必须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只有坚持集体领导的原则,才能防止个人专断和官僚主义,保证党的决策的正确;同时,也必须实行好个人分工负责制,没有个人分工负责制,集体的决策就难以落到实处,集体领导就会落空;也惟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每个领导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负责的精神。(以上为要点,175页)
8、结合实际,试述如何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
答:
(1)树立正确的决策观,实现决策组织的合理化、民主化、法制化。
(2)广开政府与群众双向联系的畅通渠道,建立完善的决策信息互动机制。
(3)规范重大决策基本程序,实现决策过程程序化、法制化。
(4)坚持从严治政,建立决策执行、监督和反馈机制。
第二篇: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回顾与展望
虞云耀:始终站在时代前列
——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回顾与展望
2011年05月11日07:01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在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发生这种深刻变化的原因之一,就是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立和不断丰富发展执政党建设理论,并用以指导党的建设实践,努力保持和不断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从而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回顾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发展历程,总结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党自身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进而把握不断发展完善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基本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如何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始终是一个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长期执政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实践根基,既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建设学说的科学继承,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集中体现;既是党加强自身建设丰富经验的总结,又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奠定了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在局部地区执掌政权时就已经开始探索在执政条件下如何建设党的问题。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深刻阐述了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思想。他提出,要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作风。新中国成立后,他突出强调,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党的八大就执政党建设的一些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等等。这些思想观点,指明了执政党建设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的创立,标志着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初步形成。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其给党带来的影响,深刻总结党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明确提出了“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等重大问题,并作出了科学回答。他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他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注重制度建设,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按照“四化”方针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等等。这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毛泽东建党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构成了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同时,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用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性建设,要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等等。尤其可贵的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执政党建设重大问题的论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强调以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反映了我们党对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高度自觉。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新世纪新阶段党所面临的新形势
新任务以及机遇和挑战,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使执政党建设理论达到了一个新境界。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要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等。这些都反映了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对执政党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新期待。
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科学回答了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这一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反映时代变化,顺应时代潮流,紧跟时代发展,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与时俱进的品格。这一理论具有严密的科学性,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客观规律,一系列思想观点相互联系、有机统一,既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又体现出完整的系统性。这一理论具有生动的实践性,深深地植根于党执政和自身建设的实践之中,源于实践又指导和推动实践,并在实践中经受检验。这一理论具有全面的指导性,从执政党建设的理念和原则到执政党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再到检验执政党建设成效的尺度和标准都有论述,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供了全面指导。
不断发展完善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
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执政党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原则、总目标、指导思想、根本宗旨、价值取向、基本方针、主线、总体布局、推进动力、发展途径等,是一个科学、完备的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理论,须把握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内容。
紧密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执政党建设。党的建设历来是同党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为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服务。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宝贵经验,也是一条根本原则。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紧密联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联系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来加强党的建设,执政党建设就方向明确、成效显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现实课题和广阔舞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总目标推进党的建设。围绕什么样的目标建设党,是加强党的建设首要的根本的问题。执政党建设的目标是由党的性质、党所处的环境和历史方位、党肩负的使命任务以及党的自身状况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和党长期执政的新要求,我们党对自身建设的目标认识越来越清晰。党的十七大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郑重地提出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个总目标集中地体现了党的性质、根本宗旨、思想路线、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群众性和时代特色。执政党建设的各方面工作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总目标、聚焦于这个总目标,为实现这个总目标而努力。
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执政党建设。以什么理论为指导,直接关系执政党建设的方向和根本。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和突出特征。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使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党的理论武装工作就跟进一步。改革开放以来,全党通过集中教育活动和经常性的理论学习教育,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力量,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为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从党的根本宗旨和核心价值出发加强执政党建设。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核心价值。这是我们党区别于资产阶级政党的根本之点,也是我们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各种风险的力量源泉。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消极腐败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危险。在新形势下加强执政党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始终不渝地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以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执政党的制度建设。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坚持“四个服从”,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党内重大问题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集体讨论决定等,都是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和不断完善民主集中制,把发展党内民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制定和修订,党内选举制度、党务公开制度、巡视制度、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的改革和完善以及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在一些县(市、区)的试行,使党的制度建设在多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方针。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马克思主
义执政党保持自身先进性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多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进入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等工作成效明显。《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等一批党内重要法规和制度的颁布实施,表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不断加强。2005年中央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标志着我们党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反腐倡廉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就要严格贯彻执行党章和党内各项制度,坚持在制度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从严教育、管理、监督各级领导干部,使他们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党要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原则问题上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执政党建设的主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执政能力集中体现为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要体现到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上来。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在执政条件下尤为重要。一个政党的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对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先进性建设是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关系党的建设的全局。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既用党的先进性建设成果推动执政能力的提高,又用执政能力建设的加强来检验党的先进性,从而使党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
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加强执政党建设。执政党建设应当包括哪些内容、怎样布局,我们党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深化。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五位一体”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这五个方面的建设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党的十七大提出,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这就使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内容更加全面、重点更加突出、操作性更强。实施这个总体布局,要着眼全局、统筹兼顾、有机结合,既突出重点又整体推进,从总体上不断提高党的建设水平。
把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作为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动力。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精神的核心,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动力之源。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方面,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加强自身建设的经验应当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面对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党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制度规定乃至思想观念都要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适应,不断进行变革和改进。要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使党的建设适应时代进步和党的事业发展的要求。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谱写新的理论篇章;既发扬优良传统,又创造新鲜经验;既善于用新的举措和办法破解党的建设中的难题,又善于通过制度和机制创新来建立长效机制;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又不断改善党的领导。
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为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途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这是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揭示了新形势下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途径。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是要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这就需要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把这些经验加以升华,用以指导实践。要勇于破除那些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摒弃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改变妨碍解放思想的思维定势,努力使正确理论得以坚持、优良传统得以弘扬、宝贵经验得以传承。
第三篇:斯大林执政党建设理论的继承、发展与教训
斯大林执政党建设理论的继承、发展与教训
斯大林是列宁所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追随者、拥护者和捍卫者,继承人。他长期从事党的领导工作,对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和党的建设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十月革命前后斯大林对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阐述
(一)、十月革命前,斯大林主要是围绕着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形成,做进一步的阐发,为列宁创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1、阐述了社会主义理论对工人运动和党的重要意义。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理论对工人运动及其政党组织具有决定性意义。斯大林坚信,只要俄国社会民主党建立在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之上,就将开始一个以政治斗争为目标的时期,这是阶级斗争发展的必然规律。
2、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同无产阶级之间的本质区别。第一,按成员数量来说,它应当比无产阶级小得多;第二,按觉悟程度和经验来说,它应当比无产阶级更高些;第三,它应当是一个团结一致的组织。
3、阐述了党员的基本条件。斯大林认为,党员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承认党的纲领、策略和组织观点;为这些主张观点去奋斗;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同党一起工作。
4、阐述了党是领导革命,掌握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旗手。在著作中,深刻地阐述了党的领导问题。指出:“为了能起领导作用,工人阶级就必须组织成一个独立的争当。”“革命的主力是城乡无产阶级,这个革命的旗手是社会民主工党”。无产阶级政党要自觉地促成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实现,把革命的人民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将革命进行到底。
5、历史地分析了布尔什维克两派分歧的阶级根源。1
(二)、十月革命后,在捍卫列宁主义斗争中概括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基本特点。
1、重申了在新的革命形式下党的建设的必要性。新时期在无产阶级面前提出种种新的任务,要按新的革命规范去改造党的全部工作。那么就必须有新的党,战斗的党,革命的党。没有这样的党,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就不可能争得无产阶级专政,这个新的党,就是列宁式的党。
2、进一步概括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特点。A: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B:党是工人阶级有组织的部队;C:党是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D:党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E:党的意志统一是行动统一的必要条件;F:党是靠清洗自己队伍中的机会主义分子而巩固起来的。
二、斯大林对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主要贡献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事业。在他领导下,除了坚持列宁党的建设基本理论外,又有新的丰富和发展。执政中,他高举列宁主义的旗帜,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领导全党全国人民,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文化革命,同城乡资本主义势力和党内反对派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对苏联的政权巩固,经济的发展及党的建设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间,单就党的建设理论方面而言,不仅阐述了列宁执政党的建设思想,而且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做出了许多新概括,丰富了列宁执政党建设思想。
(一)、执政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展党的领导。进一步坚持党所领导的各种不同的斗争形式;提出了“一个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条件之一;进一步阐述了党的领导与国家政权等组织的关系;党的领导不仅要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制定决议,而且要带领群众执行决议;执政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要靠钻研业务,要成为内行。
(二)、执政党要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坚持为人民服务。无产阶级政党是为阶级为群众而存在的,而不是为自己本身而存在;
执政党能否同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是党的力量和党的生命所在;把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提到了党的领导规律的高度;提出了解决党脱离群众的方法。
(三)、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发挥党员的积极性。提出了什么是党内民主及其实质标志;扩大党内民主是有条件和限制的;阐述了党内真正的民主涵义及与纪律的关系。
(四)、执政党更加需要掌握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阐述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对执政党的重要性;正确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反对庸俗化;阐述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培养干部、教育党的手段。
(五)、强调了执政党干部学习理论的重要性及其正确态度。
(六)、干部是世界上所有宝贵的资本中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
三、斯大林晚年在执政党建设上的严重教训
斯大林在执政党建设理论方面,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是,由于历史和个人的原因,有不少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汲取借鉴。
(一)、混淆党内矛盾性质,使党内斗争扩大化,大批干部受到迫害。
(二)、思想僵化,独断专行,使民主集中制遭到了严重破坏。
(三)、在处理党与党、国家与国家关系上存在着严重的大党大国主义倾向。
李 子 英
第四篇:近年来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确立和制定了“执政党建设的总体布局”,其中最突出而鲜明的便是: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从而着力解答了“怎样建设执政党”这一重大问题,成为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
“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这一论断的提出,主要源于党所面临的历史方位发生了变化,使得“革命党”与执政党在自身建设上出现了一系列显著的区别。我个人认为,这些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党的任务发生了变化。由夺取政权,提高运用和掌握武装斗争的能力与本领,转向巩固政权,掌握领导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能力与本领上来。二是党的功能发生了变化。由突出政党作为阶级“斗争工具”的功能,转向突出政党的社会“整合工具”功能上来。三是党的领导方式发生了变化。现在要更加强调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四是党的自身建设发生了变化。现在要更加积极地发展党内民主。上述“革命党”与执政党建设的若干区别,其根本点就在于政党手中掌握了国家权力,由这种根本性的变化,导致执政党建设的重心转向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上来。所以,执政能力建设便成为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创新。其实,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发展规律的认识,始终在努力把党的领导和执政活动建立在充分尊重和自觉运用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执政能力建设五个方面的内容: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这五项能力涵盖了从领导干部个人到全党,从经济、政治、文化到社会、内政、外交、国防等各个方面,对执政能力建设的内涵有了一个较为全面而具体的概括。
“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2005年到2006年,胡锦涛同志在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马克思主义政党赢得先进性固然不容易,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和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更不容易。我们必须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更加突出、更加紧迫地摆在全党面前。” 那么,如何理解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首先,这是解决党内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内存在着一些与党的先进性要求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问题。主要有: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观念淡薄,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不强,工作作风不实;一些基层党组织还比较薄弱,有的软弱涣散甚至瘫痪;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还比较严重,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腐化堕落的案件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削弱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影响了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使命的实现。对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其次,这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下台教训的深刻之鉴。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丧失执政地位。这些政党,既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也有资产阶级政党;既有发达国家的政党,也有发展中国家的政党;既有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政党,也有在执政中取得过不俗成就的政党。这些政党丧失执政地位的原因,有其内部外部、经济政治等各种复杂的原因,但归根结底都与失去民心、丧失能力、没有解决好自身问题密切相关。
有鉴于此,胡锦涛同志告诫全党:“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固然不容易,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 “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评估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这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确立与制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
党的十七大首次概括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即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这一总体布局,突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重心和中心,符合执政党基本特点的需要,又继承了以往党的建设的传统,成为“怎样建设执政党”这一重大理论的具体内涵。
主线,就是贯穿始终的主导,就是其他各项建设的中心。之所以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主导和中心,是因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了执政党的特点,自觉地把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作为主线确立了下来。之所以把先进性建设作为主导和中心,是因为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对于执政党来说,这一课题不仅有其必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而且还有其时代性和具体内涵。党的先进性建设,既是历史的、一以贯之的,更是与时俱进的、开拓创新的。一成不变的、永远管用的经验与做法是不存在的。
这一总体布局,在继承以往着重思想建设的基础上,全面规划了党的五大建设,并完善和细化了五大建设的内容与要求,成为指导今后党的建设的具体规划和措施。加强思想建设,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水平为重点,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加强组织建设,要求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努力建设一支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加强作风建设,要求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加强制度建设,要求以健全民主集中制,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重点,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其他各项建设之中,构建一个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要求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重点,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成为十六大以来党建理论的鲜明发展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总结执政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概括了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党的建设的重大主题——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这些基本经验和党建主题的确立,体现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今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方向。执政党建设六条基本经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第一,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就必须从“革命党”建设的思维方式,转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第二,坚持与党的事业相结合,就必须从与革命斗争紧密结合,转向与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成为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第三,坚持以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就必须转向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上来。第四,坚持执政为民,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就必须转向执政为民、执政靠民的理念与方式上来。第五,坚持改革创新,就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第六,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就必须转变依靠政治运动进行教育管理的方式,走出一条依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
这六条基本经验,集中起来就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科学,意味着事物内在的客观规律。党建科学化,就是认识和把握执政党建设的客观规律,并按照这一规律确立党的建设的目标、任务、途径,促成党的建设按照自身规律运转的过程。上述六条基本经验,正是总结、提炼了执政党建设的指导思想、前进方向、实践主线、价值取向、动力途径、根本方针,成为执政党建设规律的具体体现。因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保证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便成为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的鲜明发展。
第一次较为系统地概括了执政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2011年7月1日,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较为系统地概括了执政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他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我体会,执政考验,主要表现为权力的诱惑。改革开放考验,主要表现为利益的诱惑。市场经济考验,主要表现为金钱的诱惑。外部环境考验,主要表现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难题。上述种种诱惑和难题使我们党面临着一系列危险,集中起来就是: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
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这四种危险是躲不开、绕不过的,是任何政党都无法避免的现实。这种认识与归纳,表明我们党对长期执政所面临的客观危险有了具体而清醒的认识,对党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尖锐挑战有了准确而全面的把握,忧患意识和从严治党的方针更加坚定而紧迫。
第五篇:执政党建设概论
执政党建设概论
第一单元
4.简答题(回答要点,不需论述)
(1)简述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第2页。
党的十六大报告作了明确概括。“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表明: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核心地位。第二,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处于大变革时期的政党。
(2)简述当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考验。第2—6页
一是执政党执政地位的考验。必须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必须提高党的整体素质。
二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领导方式问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问题;提高党的拒腐防变能力问题;坚持共产党人的价值观问题。
5.论述题(概述有关原理,联系实际)
试论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
1、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
2、实现这个历史责任,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3、在当前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二单元
4.简答题(回答要点,不需论述)
(1)判断党的性质的主要标志是什么?第25—26
一是党的性质主要体现在党的理论纲领上。理论和纲领是一面公开的旗帜,人们主要以此判断一个政党的性质和水平;二是体现在党的实际行动上。主要看这个党在实际行动上究竟代表谁的利益,看它的纲领和路线是不是真正得到了贯彻执行。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要强调进一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第38——41页
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问题,指的是共产党为哪些人的利益服务,主要获得哪些人的拥护和支持的问题。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第二,这是适应社会阶层构成新变化的客观需要;第三,这也是从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历史中获得的重要启示。
5.论述题(概述有关原理,联系实际)
试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第27—37
一是中国共产党成为两个先锋队具有历史必然性。二是两个先锋队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实践中是统一的。三是两个先锋队的概括对推进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四是党要成为“二个先锋队”并不是要搞“全民党”。
第三单元
4.简答题(回答要点,不需论述)
(1)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52——53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第四,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离不开人民群众及其实践。
(2)领导干部怎样才能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第67——70
第一,要解决好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认识问题;第二,要解决好权力为谁服务的问题;第三,要解决好主人和“公仆”的关系问题;第四,要不断解决好善于领导的问题。
5.论述题(概述有关原理,联系实际)
试论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第91——94
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意义:第一,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由我们党的价值取向决定的;第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由时代和党面临的新任务决定的;第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由我们的党员队伍的现状决定的。
新形势下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要求:第一,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正确,并能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第二,各级党组织坚强有力,形成充满活力的制度机制和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班子;第三,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四单元
4.简答题(回答要点,不需论述)
(1)什么是共产党的执政能力?第110页
党的执政能力是指执政者领导、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本领。就共产党执政能力来说,就是指“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具体包括,执政和领导的关系;执政能力与党的领导制度、领导方式的关系;整体性与统一性的关系。
(2)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什么?第147——154页
一是关键是要做到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两个毫不含糊”;二是反对教条主义;三是针对实践中的新问题要作出新的理论回答。
5.论述题(概述有关原理,联系实际)
试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第113页。
指导思想的基本点是,要求我们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通过党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从而体现和实现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
总体目标: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政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全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的执政党。
第五单元
4.简答题(回答要点,不需论述)
(1)简述中国共产党的于部标准和于部路线。第197—198页。
第一,我党的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所谓德,是指干部的政治立场、道德品质和思想作风;所谓才,是指干部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领导才能。第二,干部的德和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和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就是要落实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第三,党的干部路线就是坚持任人唯贤。
(2)怎样看待干部的资历和能力?第210
干部的资历,是干部革命实践的纪录。干部资历的深浅,一般可以反映出他们工作经验的积累程度。在选拔干部时,在同等条件下适当考虑资历是必要的。但资历和能力不能画等号。因为干部的能力不完全是资历本身带来的,而是同他们主观努力的结果。因此,看干部不能单纯地看资历,主要看革命化的程度和文化、专业知识水平,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开拓精神,看工作实绩。
5.论述题(概述有关原理,联系实际)
试论正确理解和执行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 方针。第206—2111、正确理解和执行“四化”方针。干部队伍建设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每一项都有特定的含义,同时又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系;
2、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新的用人观点。在选人用人上,要出以公心,从党和国家全局、战略高度出发;要尊重知识、爱惜人才;要正确看待干部的资历和能力。;
3、培养选拔年轻干部。
第六单元
4.简答题(回答要点,不需论述)
(1)当代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第242—245
第一,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实践党的基本纲领;第二,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文化业务知识;第三,坚持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带头执行党的各项政策;第四,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
(2)简述反腐败的方针。第259—269
党的反腐败方针是: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具体包括:一是坚持治标和治本的统一;二是深化改革,拓宽预防和解决腐败的领域;三是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之中,从源头上遏制。
5.论述题(概述有关原理,联系实际)
试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第250—253
(1)党内建设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环节,是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的切入点;(2)党风建设关系到能否保持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说到底是以人民群众的认同为基础的,群众对党的认识,大量的是通过党员干部的作风形象来作出判断;(3)党风建设关系到能否制定和贯彻正确的政治路线。党风与党的政治路线的关系:一是党风受到党的政治路线的制约。二是党风建设对制定和贯彻党的政治路线的全过程都有重要影响;(4)党风建设关系到能否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特别是群众基础。(5)党风建设可以推动全民族先进文化的发展。
第七单元
4.简答题(回答要点,不需论述)
(1)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第285—287
第一,从层次上看,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第二,从范围上看,有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生活制度和监督制度等。
(2)制度建设与党的其他方面建设是什么样的关系?第287—289
第一,制度建设要以党的其它各项建设为前提和条件。制度建设必须依靠党的正确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和优良作风;第二,制度建设对党的其它各项建设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第三,制度建设的贯彻实施也离不开党的其它各项建设的配合和支持。
5.论述题(概述有关原理,联系实际)
试论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第285——291
党的制度建设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有机系统。第一,制度建设自身内容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从层次上看,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从范围上看,有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生活制度和监督制度等。第二,制度建设和党的其它各项建设有着紧密的联系。制度建设要以党的其它各项建设为前提和条件。制度建设必须依靠党的正确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和优良作风;制度建设对党的其它各项建设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制度建设的贯彻实施也离不开党的其它各项建设的配合和支持。第三,要处理好制度建设和思想建设的关系。既要反对“教育万能论”,又要反对“制度万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