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0年中国光棍数量将达3000万(共)
2020年中国光棍数量将达3000万
(2013-06-30 16:22:12)
转载
标签:杂谈 ▼
原标题:“三大要素”导致中国性别比失衡
驻京记者栗占勇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30余年,从2009年开始,连续4年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2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到117.7。这意味着,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仍在高位徘徊,全国每出生100个女孩,就会出生117个男孩,而在人口统计学上,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一般正常范围则在102至107之间。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会产生哪些问题?一个显而易见的后果是,性别比失衡的一代进入婚配年龄后,“多余的男子”将难以找到结婚对象,会成为娶不上媳妇的光棍。据预测,2020年左右,中国的光棍将达到3000万至3500万,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对他们个人、他们的家庭以及整个社会无疑会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杨菊华称,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根源是男女不平等,“性别比问题,说到底是性别不公平,是性别地位的不平等,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其他的问题都是基于此而产生的。”“根据我们的研究结论,放宽生育政策是不能完全解决性别比问题的。为什么呢?主要是一个观念问题,许多父母就是想要儿子。”从总体上讲,现在的人不愿意多生了,但在不愿意多生的前提下,还想要儿子。并不是说不多生的同时,生男生女都一样。
中国光棍将达3000万到3500万
性别比是人口学领域的一个术语,却与许多男子的幸福息息相关。出生人口性别比也叫婴儿性别比,正常情况下,每出生100个女孩,相应出生102个到107个男孩。由于男孩的死亡率高于女孩,到了婚育年龄,男女数量趋于均等。
然而,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根据统计,1982年,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是108.47;2004年,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达到121.20,成为历史最高纪录。2009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出现下降拐点,当年下降到119.45,2010年为117.94,2011年为117.78,2012年为117.7。
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7。这意味着2012年我国每出生100名女孩,相应出生117名男孩,目前性别比仍在高位徘徊,高出警戒线10多个百分点。
有媒体称,我国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最严重的国家,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会出现大约3000万光棍。这将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认为,首当其冲的就是“婚姻挤压”现象。“他就会去找下一个年龄组,一年一年往下压,五年以后同一个年龄组的女性都被上一个年龄组娶走了,城市里面的人开始到农村去寻找配偶,农村男青年又过剩,他又开始到山区找,山区的男青年再到更远的贫困山区找。”
杨菊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出生人口性别比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基本的出生比应该是100个女孩相对应102个到107个男孩,出生的时候就是这个比例,这是世界性的,是漫长岁月中自然选择的结果。”“在自然情况下,女婴的死亡率低于男婴;在青少年中,女性孩子的意外死亡率是比男孩子低的。男孩子比较调皮,比如很多溺水事故中溺亡的多是男孩子。到了婚龄阶段,两性比例基本上就平衡了,这也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但是我国现在男孩子比女孩子多得太多了,多出来的那一部分,将来他们的婚配就可能会有问题,有专家也专门做过这一方面的推测,中国的光棍将有3000万到3500万。”
杨菊华称,“如果不能正常地进入婚配,对他自己的生活肯定会有影响,对他的家庭也会有影响。再想一想,什么样的人不能正常进入婚配?肯定是弱势群体。”
这么多男青年不能正常进入婚配,不仅影响了自己,也不仅仅影响他的家庭,还会对社会造成潜在的不安定因素。杨菊华称,美国的政治学教授Valerie M.Hudson和Andrea M.den Boer曾经合写过一本书,讲中国的光棍问题。从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这个角度来说,她们认为,这么多的光棍是一个很重要的安全隐患,可能现在还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大规模失衡是在1990年以后。1990年以前也已经失衡了,但1990年以后更加明显,所以它的后果不是当时就显现的,它的显现有一个过程,这就是许多人口问题的滞后性。
性别比问题的本质是性别不平等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有的人认为是“重男轻女”思想在作祟,有的人认为是医疗机构违规鉴定胎儿性别,有的人认为是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有的人认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所致。
杨菊华说,男孩偏好、生育挤压、便捷技术是出生性别比失衡的三个关键要素。其中,男孩偏好是本源性要素,生育挤压是催化性要素,便捷技术是可行性要素。没有男孩偏好,其他两类要素不会发挥作用;若无生育挤压,男孩偏好可通过多生子女获得,二者均为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必要条件。若无便捷的胎儿性别鉴定技术,即便有强烈的男孩偏好、生育挤压,出生性别比不会如此失衡,因为人们必须寻求代价更大的方法获得理想的子女性别结构;它将事后解决的问题提到事前了。可见,“出生性别比的失衡问题,说到底是性别不公,是性别地位的不平等,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其他的问题都是基于此而产生的。”
为什么一个家庭一定要一个男孩?杨菊华研究发现,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衡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传宗接代,这个观念在许多人心里还是有的,即使他不是真的让儿子来养老。很多人可能会说,“儿子是靠不住的”,但是他们心里有一个期待,有一个指望,而且至少他有一个安全感。他如果没有儿子,可能连这个安全感都没有了。
另外,中国的父权体制、父系继承制、从夫居制也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女孩婚后要到男方家去,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女孩结婚后就等于离开自己的亲生父母,成为婆家的人。”杨菊华称,“父系继承制在许多地方依然根深蒂固。这种情况下,父母为了维持他在村庄里的地位,为了维护家庭的地位,他们也需要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在很大程度上是儿子给他们提供的。”
现在,就业方面也有性别歧视,这也影响出生人口的性别比。同样都是大学毕业生,甚至女孩子的学业水平还优于男孩子,可找工作的时候,女生比男生要困难。
“出生人口性别比看起来是生命早期的一个个体的选择,是一个家庭的选择,它实际上与男女两种性别在生命历程中的不公平、不平等是有关系的。”杨菊华认为,“从整个生命历程分析,从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结合分析,男生与女生在小学、初中、高中这些阶段还是平等的。现在整个社会发展了,家里的经济能力能够支持为数不多的孩子都上学,另外整个社会的公共教育资源越来越普及。家庭经济水平的改善,加上公共教育的发展,促使女孩子能够拥有与男孩子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机会。”
201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低龄阶段,不论是受教育的机会,还是受教育的年限,两性的差异基本消失,进入大学的机会也日趋平等。但是,在高等教育的专业选择上,男性与女性的区别依旧凸显。比如,女孩子更倾向于选择人文社科专业,男孩子更倾向于选择经济、理工科类的职业,男孩子的发展前途相对来说会更好一些。而从走出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两性的差别就扩大了,在职场中,两性地位有许多的不平等。
杨菊华称,现在的性别不平等仍然处处可见,这对人们对生男生女的观念的改变,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出生性别比失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如何平衡出生人口性别比?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不争的事实。2009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出现下降拐点,当年下降到119.45,2010年为117.94,2011年为117.78,2012年为117.7。这表明,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仍在高位徘徊,高于警戒线10余个百分点。
2002年,当时的国家计生委提出通过“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禁止非医学需要的人工流产”来治理出生性别比的失衡问题;2003年,开始启动“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工作;2005年,成立了“全国关爱女孩行动领导小组”。
如何平衡出生人口性别比?许多学者开出不同的“药方”。有的人认为,应该放开二胎。有的人认为,放开二胎不但不会缓解出生性别比失衡,反而会增加出生性别比失衡。有的人则认为,应该停止计划生育。
杨菊华曾做过一个“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的课题。她也认为,生育政策对出生性别比是有影响的。因为我们国家的生育率的降低,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西方的生育率的降低是在没有严格的生育政策的限制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我们国家1980年代和1990年代前期生育率的快速降低是通过计划生育政策来实现的,是外力推动的结果。而这个过程中,人们的观念其实是没有发生相应的改变的,偏好男孩的观念至少没有明显的减弱。也就是说,在人口数量快速降低的同时,许多传统的生育而观念还顽固地存留在许多人的思想中。
根据杨菊华的研究结论,放宽生育政策(即将现行的政策调整为二孩政策)可以在较大程度上缓解出生性别比,但并是不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为什么呢?主要是一个观念问题,一对夫妻执意要有儿子。现在的人不愿意多生了,但在不愿意多生的前提下,还想要儿子。并不是说不多生的同时,生男生女都一样。现在很多人的观念是,一儿一女是最好的,如果是两个儿子也行,如果生的是两个女儿则有点不能接受。
“改变出生性别比失衡的现状,根本出路还是要改善女性各方面的地位。受教育是基础性的,只有女性受到良好的教育,她们才能有良好的职业,而良好的职业才能实现经济上的独立;而经济上的独立,才能不必依靠儿子来维持地位。”杨菊华称,“影响出生性别比的因素包括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家庭领域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全程性和全局性的问题。从个体角度来看,它通过对部分女胎生命权的剥夺,透视出女性在除了青少儿时期外,其他生命历程中的弱势;从社会角度来看,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公共保障、社会福利等各个方面的性别不公。”因此,解决出生性别比问题的真正出路也必须是全程性和全局性的。
第二篇:2014年企业IT预算和员工数量将增加
2014年企业IT预算和员工数量将增加
虽然经济发展仍然具有不稳定性,但是这并没有阻碍企业对其IT部门的投入,甚至比往年投入得更多。2013年,企业IT的平均预算占企业总收益的4.95%,较2012年的4.94%稍有增加,但比过去九年里的预算足足增长了一个百分点。
SIM成立于1968年,是美国一家非营利性组织,会员主要是企业CIO和IT部门主管。11月10日-12日,SIM在美国波士顿举办SIMposium大会,并发布了其IT调查报告。以下是报告的主要内容:
大多数IT部门领导希望增加IT预算
65%的受访企业表示,在2014年将增加企业的IT预算,只有23%的受访企业表示减少IT预算,而有12%的受访企业表示其IT预算将不会有所变化。据调查,2014年IT的平均预算将增加1.48%。
IT入职员工将比离职员工的数量多
调查显示,2013年,47%的企业内部员工数量有所增加,而只有23%的企业IT部门员工数量在减少。2013年,IT部门员工数量平均增长了1.10%。55%的受访企业表示,明年将会进一步增加企业IT员工的数量,只有18%的受访企业表示将减少其IT员工数量。加薪
89%的受访企业表示,2013年,其企业的IT薪资均有增长,只有4%的企业表示,其IT薪酬减少。2013年的IT薪资平均增长了2.24%,对于2014年,有90%的人希望IT薪资能够增长2.45%,只有4%的人希望降低。
培训预算反弹
2013年,4.68%的企业IT预算用于了IT教育和培训,这一数据较2012年的2.87%有很大增长。
IT资金主要用于企业内部研发
2013年,企业IT部门领导将73.2%的预算用于了企业内部研发,22.9%的预算用于技术外包(17.2%国内供应商占17.2%,海外供应商占5.7%),剩下的3.9%的预算用于企业在海外的支出。
云计算
据SIM调查发现,81%的企业都在使用云计算技术。企业提供的IT服务,26.5%都是基于云计算的,其中54%来自公有云或外部云,46%来自私有云或内部云。
经济不稳定仍是一个影响因素
大多数的受访者对于增加IT预算以及员工数量都持有积极的态度,然而并非人人如此。概括来说,受到经济不稳定的因素影响,今年有27%的受访企业减少了IT预算,23%的受访企业减少了IT员工数量,还有4%的受访企业减少了薪资。
第三篇:中国公务员数量变化
中国公务员数量变化
近几年,随着
诚然,公务员稳定性相对较高。实际上,公务员是入职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数百人甚至数千人竞争一个职位的情况已非个例。有的考生说:“考公务员其实就是求职,重在参与!只要有招考信息,我就会尝试,多方尝试才会找到工作,否则就只能‘啃老’了。”招聘会上,招十几人的企业动辄就会接到数千份简历,招1.6万人的国家公务员职位有百万人报考也不必大惊小怪。公务员报考热,其实也就是求职热的反映而已。
公务员报考虽然很热,但毕竟招录人数有限,不能考入公务员队伍的考生最后还是会进入其他行业就业。人才竞争较激烈的社会现实下,按部就班求稳的心理无论是因环境逼迫还是自我的内心诉求都会改变,因为在竞争的经济社会里,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公务员备考经历也会给考生在其他行业就业提供帮助。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各项制度不断健全,考生感觉企业就职和从事公务员并无太大区别时,当自主创业越来越成为年轻人挑战自我实现梦想的途径时,公务员报考热度自然就降低了。
第四篇:2011河南城镇化率将达40
2011河南城镇化率将达40.6% 带来巨大房地产购买力
未来
新增城里人会拉动消费,带来新的就业机会
每年新入城的180万人将给城市带来什么改变?
省社科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建国表示,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必将带来很多问题,如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短缺等,但是对河南来说,积极的意义更大,将为河南经济加快发展提供内需支撑,带来新的发展和就业机会。
蓝皮书建议,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做好以下六点: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提升轴带发展实力,加快地区中心城市发展,加快县城和重点中心镇建设;妥善处理“三化”协调发展关系;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强化产业支撑;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创新城镇化体制机制。
新增城里人将带来房地产购买力
蓝皮书认为:有研究表明,近年来城镇人口每增加一个,至少需要10万元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按此推算,2015年河南若要实现48%的城镇化目标,每年需要1800亿元的城市建设投资,包括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房地产开发等,虽然大量城镇人口的增加会给城镇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带来巨大压力,但是无疑也会给房地产市场带来新的、巨大的购买力。
“住房是耐用消费品,拥有者的重复购买率相对不高,这就需要市场不断注入新的购买力,新的消费阶层的加入才能形成市场的良性互动。”王建国表示,河南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和大量城镇人口的增加无疑对河南房地产市场发展是一个促进。
他说,现在河南房地产市场的低迷是受全国市场的影响,导致购买者观望严重,并不是真正的低迷,市场上仍有不少刚需人群,这一人群还会不断增加,所以河南的市场只是一时低迷,还是非常有市场潜力的。
http:///2011-12-28/6720773_2.htm
第五篇:全球水处理市场将达3500亿美元
全球水处理市场将达3500亿美元
随着资源成本不断上升和环境意识逐渐增强,许多企业开始运用绿色技术,降低碳排放,尽量减少 废物产生。其中水处理技术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绿色技术。来自咨询公司Frost&Sullivan的预测,至2010年,全球水资源管理和污 水处理技术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500亿美元。
水处理技术发展空间广阔
数据显示,到2025年,2/3的世界人口可能会面临水资源短缺,因此水处理技术将会越来越得到重视,这包括高效率的水资源管理和污水处理。
例如在北美尤其在加拿大,水管理及污水处理设施面临的问题十分急切。63%的在运行设施都在 超期运行,他们的平均运行时间已经达到18.3年。其中52%的污水处理设施在超期运行。而在美国的干旱地区,对海水淡化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海水淡化技 术主要局限于效率,而随着淡水的短缺,这些局限逐渐被淡化和忽视。
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拥有巨大的前景,许多国家都在实施水处理的政策和项目。目前先进的水管理和 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包括了循环用水、反渗透海水淡化和臭氧化等。例如,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正在迅速占领大型设施市场,而这一领域过去主要以热工过程 设备为主。处理效率的提升和渗透膜价格的回落,促使反渗透海水淡化市场在过去5年中迅速发展,现在应用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的已不再是小规模的工厂,大型反 渗透海水淡化厂已是司空见惯。
在污水处理方面,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在生物发电领域提出了一种新的旋转生物电化学接触器,这 项技术能够将已经运用于污水处理行业30年的旋转生物污水处理技术的效率提高15%;此外,一种能够处理高污染废水的技术也已经问世,这种技术能够处理污 染物浓度超过30万ppm的污水,而处理成本仅有原先通过储存和化学处理方法的1/10。这种技术目前被认为是最简单、最易于使用及经济的处理技术,每吨 污水的处理成本约为1美元。
长期看好中国水处理市场
目前,中国同样也面临巨大的淡水短缺和水污染的问题。作为一个人均拥有水资源量最小的国家,必须采取措施避免严重危机的发生。针对北方严重的缺水问题,“南水北调”工程耗资达到几十亿美元,预计2050年建成。
污水问题同样困扰着中国。2004年~2008年,污水排放量年增长率达到18%,从482 亿吨增长至572亿吨。Frost&Sullivan预计,在2010年,中国的污水排放将达到640亿吨。中国持续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经济 的快速增长,是导致污水排放量连年上升的主要原因。而与此相对的是,中国的污水处理厂却基本上未能实现满负荷的运行。以2008年为例,中国污水处理厂的 处理污水量仅仅达到设计负荷的64%,主要的原因在于运营费用过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污水处理行业将需要更多的投资和更先进的技术。在2006 年~2010年,政府预计在水处理方面投入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
围绕着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外公司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外国公司的优势主要在于其先进的技术 以及资金实力,而本土企业熟悉本国市场。不久前发生的金融危机,对许多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然而Frost&Sullivan 相信,水处理仍然是国家目前大力支持的行业,受益于中国目前的经济刺激政策,水处理技术的前景仍然被看好。
水处理行业:前景很美妙 现状有点糟
水处理板块正日益升温。昨日,洪城水业(600461)公告,拟定向增发收购大股东旗下水务资产,以实现水处理资产整体上市。而此前的3月29日,国内最大的专业水务公司重庆水务(601158)刚刚实现整体上市。这还不止,创业板也陆续迎来水处理概念股。先是万邦达(300055)上市,其首发市盈率(摊薄)71.4倍,接着是即将挂牌的碧水源(300070),其发行市盈率高达94.52倍。资本对水处理行业的热捧可见一斑。竞争:内外资巨头竞逐
无论是从行业发展前景还是增长趋势来看,水处理其价值含量都可与风电等概念比肩。“环保+高科技”的旗号似乎让人们更愿意相信,水处理概念股配得上较高的市盈率。在城市供水增长逐渐稳定和水价上调的乐观预期下,水务公司经营和盈利能力持续性和稳定性不会有太大的起伏波动。因此,国内外水务巨头近年纷纷跑马圈地。
目前我国的水务发展已经从大城市项目转向中小城市项目的争夺,从国内公司和国内公司的竞争,转向国内公司和国内公司、国内公司和国外公司、国外公司和国外公司的竞争。特别是近年来,国际水务巨头的加入,行业竞争热度升级。
自2002年国家允许外资进入水务行业以来,看好中国水务未来前景的国外水务集团依托“投资带动运营”模式在我国跑马圈地屡试不爽。近年来,法国威立雅水务公司先后以17.1亿元受让兰州供水集团净资产45%股份;以9.53亿元人民币获得海口市水务集团49%的股权和以21.8亿元收购评估价仅为7亿多元天津市市北水务有限公司49%的国有股权;中法水务2007年以8.95亿元的中标扬州项目,2009年又收获天津芥园项目。
另外,国内水务上市公司也加紧整合。前不久传闻武汉控股(600168,)有望获注入当地的输配水管网资产,股价闻风而起。接着,昨日洪城水业公告,拟定向增发收购大股东旗下的水处理资产,收购后上市公司将拥有完备的水处理产业链,从而有利于提升竞争力。
蛋糕:空间很大很诱人
水务产业是一种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绿色资源产业,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电、水运等产业的需求将日益旺盛,存在巨大的潜在市场。广发证券(000776)研究员谢军表示,从污水处理量的角度来看,据此估算“十二五”期间的污水年处理量将达500亿立方米左右,假设运行负荷率为75%,则对应的总处理能力应接近1.9亿立方米/日。在现有基础上之外,新增污水处理能力接近3000万立方米/日。
另外,多位分析师认为,再生水业务将成为未来水务公司新的增长点。再生水,是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循环再利用的水。“再生水的市场不错,在水源紧张和人均用水不足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再生水业务显得尤为重要。”国信证券分析师谢达成认为,目前首创股份(600008)和创业环保(600874)都涉及到再生水业务,但是份额都比较小,市场的潜力很大。
据悉,我国污水再生利用率还相当低,如果以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量要达到680万m3/日计算,污水处理量也仅占10%左右。如果按发达国家污水再生利用率达70%计算,我国每年还有近150亿m3的再生水资源可以得到开发利用。
“如果要取得进一步的发展,需要在政府政策、技术水平和思想观念上改进。这对我们北方城市等缺水的城市来说显得尤为必要。北京和天津等城市再生水利用值得借鉴”。谢达成说。
第三,污水处理设备这一子行业的蛋糕也很诱人。即便是现有的污水处理项目,也存在相当的市场机会。资深人士表示,当前国家制定的污水处理标准要高于欧洲不少国家的标准,但当前大多数污水处理设备仅达到欧洲二、三十年前的水平。为奉行现行标准,必然要对现有项目进行升级换代。
初步测算以上海地区为例,一个10万吨/天污水处理厂的总投资在4亿元左右。其中,部分设备为1.8亿元,“十一五”期间,我国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大约为750亿至900亿吨,对应的年设备价值超过130亿至160亿元。
问题:集中度与技术都很低
虽然摆放在面前的蛋糕巨大,但是市场化程度不强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有行业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当前污水处理行业中市场化程度不强,企业水平也参差不齐,令高端企业难以做大做强。而很多项目的招标上也普遍存在地方保护主义色彩。他表示,“现在很多工程都凸显行政化特征,关系单位近水楼台。但污水处理其实是一项颇具技术要求的行业,如果不在行业内设定较高的门槛,好的企业接不了工程,技术水平不高的企业又做不好工程。这样下去,不但影响行业自身的发展,还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此外,该业内人士对于现有上市公司标榜的设备国有化的问题也提出质疑。他表示,国有化应该作为一种趋势,这是行业良性发展的基石。但并不能作为市场炒作的概念。现在我国的水处理行业依然处于起步晚技术水平低的状况,关键设备的自制和量产,在短期内会同时带来缩减生产成本和影响产品质量两个后果。前者无疑是对公司有利,但后者则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发展来克服。“从当前国内的水处理企业所掌握的核心技术来看,国有化程度不宜过快,也不会过快。”
“未来的水处理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面对记者的提问,财富证券分析师邹建军说,以BOT项目为主的跨区域并购会成为国内水务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国内水务公司集中度不高,并购肯定会遭遇很大阻力。谢达成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不过他看好跨流域的行业并购,他说,“在投资运营饱和的基础之上,大公司的纵向整合将会开始,水务公司最终将会转型以提供服务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