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证明切线的方法
证明切线的方法
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可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1)圆和直线的唯一公共点已知,方法是:连半
径,证垂直(比较常用)。
(2)圆和直线的公共点位置未知,方法是:作垂
直,证半径。
例如图,△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点O
在线段AB上,以O为圆心、OB为半径作圆交BC于点D,过点D作DE⊥AC于E。DE是圆O的切线吗?
分析:这属于第一种情况,可以考虑连半径,再证垂直。
DE是切线。
证明:连接OD。
∵△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B=∠C。
又∵OB=OD,∴∠B=∠1。
∴∠1=∠C。
而DE⊥AC,∴∠C+∠2=90°。
∴∠1+∠2=90°。
∴∠ODE=90°,即OD⊥DE,OD是圆O的半径。
∴DE是圆O的切线。
AB
第二篇:2021年中考数学复习练习圆切线证明方法
中考数学23题圆的切线证明及不规则阴影面积问题的解法探究
有关切线证明问题,通常给出直线与圆的交点时,要连半径通过证明半径与直线垂直,解决问题,证垂直的方法:(1)证明三角形全等,得出对应角相等,进而证得垂直;(2)通过证平行得出角相等,推出90度角得垂直;(3)通过角之间的关系,推出两角互余,证垂直。若直线与圆没有交点,可过圆心作直线的垂线,证明垂线段长等于半径即可,这个类型的证明多用全等三角形来解决。
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求法,通常是转化为三角形的面积与扇形面积和差来解决。在具体证明解题时,要根据题中的条件确定解题思路。在解题时注意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圆与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的综合题要学会从整体上着眼,从局部入手,充分运用特殊四边形的性质解题。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经常要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来建立方程,求相关的量,总而言之,这类题综合性较强,解题时要认真分析,书写要严谨。
典型题解析
1.(2019葫芦岛)如图,点M是矩形ABCD的边AD延长线上一点,以AM为直径的⊙O交矩形对角线AC于点F,在线段CD上取一点E,连接EF,使EC=EF.(1)
求证:EF是⊙O的切线;
(2)
若cos∠CAD=,AF=6,MD=2,求FC的长.解析
:(1)连接OF,∵四边形ABCD是矩形可得∠CDA=900,∴∠DCA+∠DAC=900
∵EC=EF,OF=OA
∴∠EFC=∠DCA,∠OFA=∠DAC
∴∠EFC+∠OFA=900
∴∠EFO=1800-(∠EFC+∠OFA)=900
∴OF⊥EF
∴EF是⊙O的切线
(3)
过点O作OH⊥AF,垂足为H。
∵AF=6
∴AH=3
∵cos∠CAD=,cos∠CAD=
∴AO=5
∵AM=2AO=10,MD=2
∴AD=8
∵cos∠CAD=,cos∠CAD=
∴AC=
∴CF=AC-AF=-6=
2.(2019.铁岭)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2AB,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的⊙A恰好经过BC的中点E,连接DE,AE,BD,AE与BD交于点F.(1)
求证:DE与⊙A相切
(2)
若AB=6,求BF的长。
解析:(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BC=AD=2AB.∵点E是BC的中点
∴BE=AD
∵AE=AB
∴AE=AB=BE
∴∠CBA=∠AEB=600
∵DC∥AB
∴∠C+∠CBE=1800
∴∠C=1200
∵CD=AB,AB=BE=CE
∴CD=CE
∴∠CDE=∠CED=300
∴∠DEA=1800-(∠CED+∠AEB)=900
∴AE⊥DE
∴DE与⊙A相切
(3)
过点B作BH⊥AE,垂足为H.则AH=HE,∵AB=6,∴AD=2AB=12,BE=6,AH=EH=3
∴BH=
∵BE∥AD
∴△FBE∽△FDA
∴
∴EF=AE=2
∴FH=EH-EF=1
∴BF=
3.(2018.抚顺)如图,AB为⊙O直径,AC为⊙O的弦,过⊙O外的点D作DE⊥OA于点E,交AC于点F,连接DC并延长交AB的延长线于点P,且∠D=2∠A,作CH⊥AB于点H.(1)
判断直线DC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
若HB=2,cos∠D=,请求出AC的长.解析:连接OC.∵OC=OA
∴∠OAC=∠OCA
∴∠COP=∠OAC+∠OCA=2∠OAC
∵∠D=2∠A,∴∠D=∠COP
∵DE⊥OA
∴∠DEP=900
∴∠D+∠P=900
∴∠COP+∠P=900
∴OC⊥DC
∴DC与⊙O相切
(3)
∵cos∠D=,cos∠D=
又OB=OC,BH=2
∴
解得:OC=5
∴OH=3,OC=0A=5
∴CH=,AH=8
∴AC=
4.(2020.丹东)如图,已知△ABC,以AB为直径的⊙O交AC于点D,连接BD,∠CBD的平分线交⊙O于点E,交AC于点F,且AF=AB.(1)
判断BC所在直线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
若tan∠FBC=,DF=2,求⊙O的半径.解析:(1)∵AB为直径
∴∠ADB=900
∴∠DFB+∠DBF=∠ADB=900
∵BF是∠CBD的平分线,AF=AB.∴∠DBF=∠CBF,∠ABF=∠AFB
∴∠CBF+∠ABF=900
∴BC⊥AB
∴BC所在直线与⊙O相切
(2)
∵tan∠FBC=,∠DBF=∠CBF,DF=2
∴tan∠DBF=,∴BD=5
∵AF=AB
∴AD=AF-BD=AB-2
∵BD2+AD2=AB2
∴25+(AB-2)2=AB2
解得
:AB=
5.(2017.铁岭)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点C是半圆上一点,连接OC,BC,以点C为顶点,CB为边作∠BCF=∠BOC,延长AB交CF于点D.(1)
求证:直线CF是半圆O的切线;
(2)
若BD=5,CD=,求弧BC的长.解析
:(1)∵OC=OB
∴∠OCB=∠OBC
∴∠OBC+∠OCB+∠BOC=1800
∴∠OCB+∠BOC=900
∵∠BCF=∠BOC
∴∠OCB+∠BCF
=900
∴OC⊥CF
∴直线CF是半圆O的切线;
(2)设半径为r
则有:r2+CD2=(r+BD)2
即
r2+75=(r+5)2
解得,r=5
∵OB=BD,∠OCD=900
∴BC=OB=OC=5
∴∠BOC=600
∴弧BC=
6.(2020.锦州)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E,以AB为直径的⊙O经过点E,与AD交于点F,G是AD延长线上一点,连接BG,交AC于点H,且∠DBG=∠BAD.(1)
求证:BG是⊙O的切线;
(2)
若CH=3,tan∠DBG=,求⊙O的直径.解析:(1)∵AB是直径
∴∠BEA=900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AD
∴∠BAE=∠BAD.∵∠DBG=∠BAD.∴∠DBG=∠BAE
∵∠BAE+∠ABE=900,∴∠DBG
+∠ABE=900,∴BG⊥AB
(2)设HE=x
∵tan∠DBG=
tan∠BAE=,∴BE=2HE=2x,AE=4x
∵CE=AE,CH=3
∴3+x=4x,解得:x=1,即
AE=4,BE=2
∴AB=
7.(2019.本溪)如图,点P为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的一点,连接BP并延长交CD于点E,交AD的延长线于点F,⊙O是△DEF的外接圆,连接DP.(1)
求证:DP是⊙O的切线;
(2)
若tan∠PDC=,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求⊙O的半径和线段OP的长.7.解析:(1)连接OD.∵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CD=CB,∠DCP=∠BCP=450
∵CP=CP
∴△DCP≌△BCP
∴∠CDP=∠CBP
∵∠DCB=900
∴∠CEB+∠CBE=900
∵OD=OE,∠OED=∠CEB
∴∠ODE=∠OED=CEB
∴∠ODE+∠CDP=900
∴OD⊥DP
∴DP是⊙O的切线
(2)∵tan∠PDC=tan∠CBE=,BC=4
∴DE=CE=2
∵BC∥AF
∴∠EFA=∠CBE
∴tan∠DFE=
∴DF=4
∴FE=
∴OD=
过点P作PH⊥DC垂足为H.∵tan∠PDC==
∴DH=2PH
∵∠PCH=∠CPH=4500
∴PH=CH
∵DH+CH=4
∴DH=,PH=CH=
∴DP=
∴OP=
8.(2018.抚顺)如图,Rt△ABC中,∠ABC=900,以AB为直径作⊙O,点D为⊙O上一点,且CD=CB,连接DO并延长交CB的延长线于点E.(1)判断直线CD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BE=4,DE=8,求AC的长.解析:理由如下:
连接OC.∵CB=CD,OB=OD,OC=OC
∴△OBC≌△ODC
∴∠ODB=∠OBC=900
∴OD⊥DC
∴直线CD与⊙O相切
(2)设半径
为r,则OE=DE-OD=8-r,OB=r
∵OB2+BE2=OE2
∴r2+16=(8-r)2
解得:r=3
即OB=3,AB=6,OE=5
∵∠OEB=∠CED,∠EBO=∠EDC=900
∴△OEB∽△CED
∴
∴EC=
∴BC=CE-BE=10-4=6
∴AC=
9.(2020。辽阳)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是对角线,∠CAB=900,以点A为圆心,以AB的长为半径作⊙A,交BC边于点E,交AC于点F,连接DE.(1)求证:DE与⊙A相切;
(2)若∠ABC=600,AB=4,求阴影部分的面积.解析
:连接AE.∵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BA=DC,∠B=∠ADC
∵AE=AB,∴∠ABE=∠AEB,DC=AE
∵BC∥AD
∴∠EAD=∠AEB=∠CDA
∵DA=AD
∴△DAC≌△ADE
∴∠DEA=∠ACD
∵CD∥AB
∴∠DCA=∠BAC=900
∴∠DEA=∠ACD=900
∴AE⊥DE
∴DE与⊙A相切
(2)过点E作EH⊥AC垂足为H.∵∠ABC=600,AE=AB=4
∴∠EAB=600,AC=
∴∠CAE=300
∴FE=1
∴阴影部分的面积=S△AEC-S扇形FAE=
10.(2018.葫芦岛)如图AB是⊙O的直径弧AC=弧BC,E是OB的中点,连接CE并延长到点F,使EF=CE,连接AF交⊙O于点D,连接BD,BE.(1)求证:直线BF是⊙O的切线;
(2)若OB=2,求BD的长。
解析:(1)连接OC.∵B是⊙O的直径弧AC=弧BC
∴∠COA=∠COB=900
∵E是OB的中点
∴CE=FE
∵EF=CE,∠CEO=∠FEB
∴△CEO≌△FEB
∴∠FBA=∠COB=900
∴AB⊥BF
∴直线BF是⊙O的切线
(2)∵△CEO≌△FEB
∴BF=OC=OB=2
又∵AB=2OB=4
∴AF=
由AB∙BF=AF∙DB得
DB=
11.(2020.葫芦岛)如图,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O分别交线段BC,AC于点D,E,过点D作DF⊥AC,垂足为F,线段FD,A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G.(1)
求证:DF是⊙O的切线;
(2)
若CF=1,DF=,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析:(1)证明
:连接OD,AD.∵AB是⊙O直径
∴∠ADB=900
∵AB=AC,OD=OA
∴∠BAD=∠CAD,∠OAD=∠ODA
∴∠CAD=∠ODA
∴OD∥AC
∴∠AFG=∠ODG
∵DF⊥AC
∴∠ODG=∠AFG=900
∴OD⊥FD
∴DF是⊙O的切线
(2)∵CF=1,DF=,∠DFC=900
∴∠C=600,CD=2
∵AB=AC,∠ADB=900
∴∠OBD=∠C=600,DB=DC=2
∵OD=OB
∴△ODB是等边三角形
∴∠BOD=600,OD=2
∴∠OCG=300
∴DG=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ODC-S扇形DOB=
12.(2017.本溪)如图,△PAB内接于⊙O,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AD是⊙O的直径,且∠C=∠APB,连接BD.(1)
求证:BC是⊙O的切线。
(2)
若BC=2,∠PBD=600,求AP与弦AP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析
:(1)连接OB.∵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C=∠DAB
∵∠C=∠APB
∴∠DAB=∠APB
∴弧BD=弧AB
∵AB是直径
∴∠AOB=∠BOD=900
∵AD∥BC
∴∠OBC=∠AOB==900
∴OB⊥BC
∴BC是⊙O的切线。
(2)连接OP.∵∠PBD=600
∴∠PAD=∠PBD=600
∵OP=OA
∴△OAP是等边三角形
∴∠AOP=600,OH=
∵AD=BC=2
∴OA=1
∴AP与弦AP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S扇形OAP-S△OAP=
13.(2017.铁岭)如图,四边形ABCD中,连接AC,AC=AD,以AC为直径的⊙O过点B,交CD于点E,过点E作EF⊥AD于点F.(1)
求证:EF是⊙O的切线;
(2)
若∠BAC=∠DAC=300,BC=2,求弧BCE的长。(结果保留)
解析:(1)证明:连接OE,AE.∵AC为直径
∴∠AEC=∠AED=900
∵AC=AD
∴CE=DE
∵OA=OC
∴OE∥AD
∴∠OEF=∠EFD
∵EF⊥AD
∴∠OEF=∠EFD=900
∴OE⊥EF
∴EF是⊙O的切线;
(2)连接OB.∵∠BAC=∠DAC=300,∠CAE=∠CAD
∴∠BAE=∠CAE+∠BAC=450
∴∠BOE=2∠BAE=900
∵AC是直径
∴∠ABC=900
∴AC=2BC=4
∴弧BCE的长=
14.(2017.抚顺)如图,在△ABC中,∠ACB=900,AC=CB,点O在△ABC的内部,⊙O经过B,C两点,交AB于点D,连接CO并延长交AB于点G,以GD,GC为邻边作GDEC.(1)
判断DE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
若点B是弧DBC的中点,⊙O的半径为2,求弧BC的长。
解析:(1)DE与⊙O的位置相切,理由如下:
连接OD.∵∠ACB=900,AC=CB
∴∠B=∠A=450
∴∠DOC=2∠B=900
∵四边形DECB是平行四边形
∴ED∥CG
∴∠EDO+∠DOC=1800
∴∠EDO=900
∴OD⊥DE
∴DE与⊙O的位置相切
(2)∵点B是弧DBC的中点
∴弧CB=弧DB
∴∠DOB=∠COB
∵∠DOB+∠COB+∠DOC=3600,∠DOC=900
∴∠COB=1350
∵⊙O的半径为2
∴弧CB=
15.(2017.营口)如图,△ABC中,∠ACB=900,BO为△ABC的角平分线,以点O为圆心,OC为半径作⊙O与线段AC交于点D.(1)
求证:AB为⊙O的切线;
(2)
若tan∠A=,AD=2,求BO的长.解析:(1)证明:过点O作OH⊥AB,垂足为H.则∠OHB=900
∵BO为△ABC的角平分线,∴∠HBO=∠CBO
∵∠ACB=900,∴∠OHB=∠ACB,又BO=BO
∴△BOH≌△BOC
∴OH=OC=R
∴AB为⊙O的切线
(2)设OH=3k,由tan∠A=得,AH=4K,根据勾股定理
得,AO=5k。
∵AD=2,AO=AD+OD,OD=OH=3k.∴5k=2+3k,解得:k=1
∴OC=3,AC=8
在Rt△ACB中
tan∠A=
∴BC=6
∴OB=
16.(2018.本溪)如图,在Rt△ABC中,∠C=900,点O,D分别为AB,BC的中点,连接OD,作⊙O与AC相切于点E,在AC边上取一点F,使DF=DO,连接DF.(1)
判断直线DF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
当∠A=300,CF=时,求⊙O的半径。
解析:(1)直线DF与⊙O的位置相切,理由如下:
连接OE,过点O作OH⊥DF,垂足为H.∵⊙O与AC相切于点E,∴OE⊥AB
∵点O,D分别为AB,BC的中点
∴OD∥AC
∴∠ODC+∠C=1800,又∠C=900,∴∠ODC=∠OEC=∠C=900
∴四边形DCEO是矩形
∴DC=OE=R
∵∠ODH=∠CFD,DF=DO,∠OHD=∠DCF=900
∴△OHD≌△DCF
∴OH=DC=OE=R
∴直线DF与⊙O的位置相切
(2)∵OD是△ABC的中位线
∴OD=AC,∵四边形DCEO是矩形
∴OD=CE
∴OD=AE
在Rt△OEA中,∠A=300,∠OEA=900
∴OD=AE=OE=R
∵△OHD≌△DCF
∴DH=CF=
在Rt△OHD中,OH2+DH2=OD2
∴R2+2=3R2,解得:R=1
第三篇:圆的切线方程公式证明
已知:圆的方程为:(xb)² = r², 圆上一点P(x0, y0)解:圆心C(a, b)
直线CP的斜率:k1 =(y0a)
因为直线CP与切线垂直, 所以切线的斜率:k2 =-1/k1 =a)/(y0y0 = k2(xy0 = [-(x0b)](xx0)(x0y0)(y0ax + ax0 + y0yx0²a)² +(y02ax0 + a² + y1²x0²2by0 + a² + b²ax + ax0 + y0y2by0 + a² + b²axyba)(xb)(y(x0 + D/2)/(y0 + E/2)
根据点斜式, 求得切线方程:
yx0)
yx0)
整理得:x0x + y0y + Dx/2 + Ey/2Ey0/2-x0²x0²Dx0/2a)² +(yMC²)
(根据勾股定理)
= √ [(x0b)²MC²)
(根据勾股定理)
= √ [(x0 + D/2)² +(y0 + E/2)²-((√(D²+E²-4F))/2)² ]
(半径:r=(√(D²+E²-4F))/ 2)
= √(x0² + y0² + Dx0 + Ey0 + F)
第四篇:中考复习专题——如何证明圆的切线
如何证明圆的切线
证明直线是圆的切线,通常有的两种方法:
一、要证明某直线是圆的切线,如果已知直线过圆上的某一个点,那么作出过这一点的半径,证明直线垂直于半径.
【例1】如图1,已知AB为⊙O的直径,点D在AB的延长线上,BD=OB,点C在圆上,∠CAB=30º.求证:DC是⊙O的切线.
思路:要想证明DC是⊙O的切线,只要我们连接OC,证明∠OCD
=90º即可.
证明:连接OC,BC.
∵AB为⊙O的直径,∴∠ACB=90º. ∵∠CAB=30º,∴BC=∵BD=OB,∴BC=
图
1AB=OB.
2OD.∴∠OCD=90º. 2
∴DC是⊙O的切线.
【评析】一定要分清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的条件与结论,特别要注意“经过半径的外端”和“垂直于这条半径”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是圆的切线.本题在证明∠OCD=90º时,运用了“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当然也可以从角度计算的角度来求∠OCD=90º.
二、如果直线与圆的公共点没有确定,则应过圆心作直线的垂线,证明圆心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
【例2】如图2,已知OC平分∠AOB,D是OC上任意一点,⊙D与OA相切于点E.求证:OB与⊙D相切.
思路:连接DE,过点D作DF⊥OB于点F,证明DE=DF即可,这可由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证得.
请同学们写出证明过程.
图
2【评析】一定要防止出现错将圆上的一点当作公共点而连接出半径.同学们一定要认真体会证明切线时常用的这两种方法,作辅助线时一定要注意表述的正确性.
【例3】如图3,已知AB为⊙O的直径,C为⊙O上一点,AD和过C点
图
3的切线互相垂直,垂足为D.求证:AC平分∠DAB.
思路:利用圆的切线的性质——与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证明:连接OC.
∵CD是⊙O的切线,∴OC⊥CD.
∵AD⊥CD,∴OC∥AD.∴∠1=∠2.
∵OC=OA,∴∠1=∠3.∴∠2=∠3.
∴AC平分∠DAB.
【评析】已知一条直线是某圆的切线时,切线的位置一般是确定的.在解决有关圆的切线问题时,辅助线常常是连接圆心与切点,得到半径,那么半径垂直切线.
【例4】如图4,已知AB为⊙O的直径,过点B作⊙O的切线BC,连接
OC,弦AD∥OC.求证:CD是⊙O的切线.
思路:本题中既有圆的切线是已知条件,又证明另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也
就是既要注意运用圆的切线的性质定理,又要运用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欲证明
CD是⊙O的切线,只要证明∠ODC=90º即可.
证明:连接OD.
∵OC∥AD,∴∠1=∠3,∠2=∠4.
∵OA=OD,∴∠1=∠2.∴∠3=∠4.
又∵OB=OD,OC=OC,∴△OBC≌△ODC.∴∠OBC=∠ODC.
∵BC是⊙O的切线,∴∠OBC=90º.∴∠ODC=90º.
∴DC是⊙O的切线.
【评析】本题综合运用了圆的切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一定要注意区分这两个定理的题设与结论,注意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切线的性质定理,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切线的判定定理.希望同学们通过本题对这两个定理有进一步的认识.本题若作OD⊥CD,就判断出了CD与⊙O相切,这是错误的.这样做相当于还未探究、判断,就以经得出了结论,显然是错误的.
图42
第五篇:证明方法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BCA案
主备人:史玉亮 审核人:吴秉政使用时间:2012年2-1
1学习目标:
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即综合法和分析法。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
2.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思考过程与特点,并会用两种方法证明。了解反证法的解题步骤,思维过程及特点。
重点:
1.对综合法和分析法的考查是本课的重点。应用反证法解决问题是本课考查的热点。
2.命题时多以考查综合法为主,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均有可能出现。反证法仅作为客观题的判断方法不会单独命题。
B案
一、直接证明
1.定义:直接证明是从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出发的,根据已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推证结论的真实性。
2.直接证明的方法: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法
1.定义:综合法是从___________推导到______________的思维方法。具体地说,综合法 从__________除法,经过逐步的___________,最后达到_______________。
„
三、分析法
1.定义:分析法是从__________追溯到__________的思维方法,具体地说,分析法是从________出发,一步一步寻
求结论成立的____________,最后达到
_________或__________。
„
四、反证法的定义
由证明pq转向证明prt,t与_________矛盾,或与某个________矛盾,从而判定_________,推出___________的方法,叫做反证法。
预习检测:
1.已知|x|<1,|y|<1,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A.|xy||xy|≥2B.xyC.xy1xyD.|x||y|
ln2ln3ln5,b,c,则()23
5A.abcB.cbaC.cabD.bac 2.若a
3.命题“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结论的否定是()
A.有两个内角是直角
B.有三个内角是直角
C.至少有两个内角是直角
D.没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4.abcd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A.acB.bdC.ac且bdD.ac或bd
5.“自然数a,b,c中恰有一个是偶数”的反证法设为()
A.自然数a,b,c都是奇数B.自然数a,b,c都是偶数
C.自然数a,b,c中至少有两个是偶数D.自然数a,b,c中都是奇数或至少有两个偶数
6.已知a是整数,a2为偶数,求证:a也是偶数。
C案
一、综合法
例1求证:12
3log19log1919
253log2
2.已知n是大于1的自然数,求证:log(n1)log(n2)
n(n1)
二、分析法
例2.求证
2变式突破: 已知a,b,c表示三角形的三边,m0,求证:
三、反证法:
例3.(1)证明:2不是有理数。
变式突破:若a、b、c均为实数,且ax2y
求证:a、b、c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2abc ambmcm2,by22z3,cz22x6.当堂检测:
1.“x
0”是“0”成立的()
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 C.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D.充要条件
2.设alog54,b(log53)2,clog45,则()
A.acbB.bcaC.abcD.bac
3.设x,y,zR,ax111,by,cz,则a,b,c三数()yzx
A.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B.都小于2C.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D.都大于
22224.若下列方程:x4ax4a30,x(a1)xa0,x2ax2a0至少有2
一个方程有实根,试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A案
1.A、B为△ABC的内角,∠A>∠B是sinAsinB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若向量a(x,3)(xR),则“x4”是“|a|5”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3.已知数列{an}为等比数列,Sn是它的前n项的和,若a2a32a1且a4与2a7的等差中项为5,则S5=()A.35B.33C.31D.29
44.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xy)f(x)f(y)2xy(x,yR),f(1)2,则f(2)等于()A.2B.3C.6D.9
5.分析法证明问题是从所证命题的结论出发,寻求使这个结论成立的()
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C.重要条件D.既非充分条件又非必要条件
6.下面四个不等式:①abc≥abbcca;②a(1a)≤2221ba;③≥2; 4ab
④(a2b2)(c2d2)≥(acbd)2,其中恒成立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若x,y0且xy2,则1y1x1y1x和的值满足()A.和的中至少xxyy
有一个小于2B.1y1x1y1x和都小于2C.和都大于2D.不确定 xxyy
8.已知、为实数,给出下列三个论断:
①0;②||
5;③|||个论断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______。
9.设a0,b0,c0,若abc1,则
111≥______________。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