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刑讯逼供为由的翻供之论谈
文章标题:以刑讯逼供为由的翻供之论谈
在办案实践中,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以其遭受刑讯逼供为由而翻供的现象大量存在。特别是在庭审中遇到该类翻供时,由于一般当庭无法查清刑讯逼供是否存在或者其具体情形,公诉机关的有罪证据能否被合议庭采信成为法庭辩论的焦点。因此对该类翻供问题如何答辩一直是个难题,笔者仅结合办案实践谈谈个人观点:
一、以刑讯逼供为由翻供的特点
实践中,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一般称是在侦查环节被刑讯逼供的,而辩解在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环节中被刑讯逼供的则微乎其微。首先,不可否认的是在个别案件侦查环节中的确存在刑讯逼供现象,由于工作内容及方式的不同则在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环节一般不会出现刑讯逼供的现象,但只要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出相应的辩解,一般会都夸大、渲染;另一方面,某些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想推翻原侦查机关合法取得的供述,被刑讯逼供的确是一个众所周知且唾手可得的理由,同时在庭审中辩解被侦查机关刑讯逼供一般说来没有与侦查机关办案人员直面对质的压力,可以凭借侦查机关某些个别负面现象在人们心中形成的阴影赢得同情甚至支持。另外,实践中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第一次提出被刑讯逼供一般是在审查起诉环节,而在庭审中突然提出则很少见。因为若犯罪嫌疑人在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环节中所作的供述与侦查环节的一致,并未提出曾在侦查环节被刑讯逼供的辩解,则庭审中被告人很少会提出原在侦查环节所作的供述是被刑讯逼供作出的。
二、力求在庭外抑制和驳斥以刑讯逼供为由的翻供
鉴于上述以刑讯逼供为由翻供的成因及特点,使得庭前预知和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有效地抑制和驳斥成为可能。
1、审查起诉环节的审讯应严格按照刑诉法所要求程序进行,若嫌疑人提出侦查机关有违法办案的情况,自己的供述是在被刑讯逼供的情况下作出的,则要给以充分的辩解机会,而后要求其提供或展示被刑讯逼供的证据。
2、结合案件证据进行审查核实,首先应核实犯罪嫌疑人原在侦查机关的供述材料要件是否齐备,形式是否符合法律要求,再结合犯罪嫌疑人的辩解进行审查。对犯罪嫌疑人提供不出被刑讯逼供的证据且所作的辩解明显不合逻辑或与已经审查查明的证据相左的,可以不予以考虑;对犯罪嫌疑人提供不出被刑讯逼供的证据,但其辩解符合逻辑且具有较大的可信度,办案检察人员须进一步审查;对犯罪嫌疑人能明确提出被刑讯逼供的证据,应特别注意,对其进行一一核实。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3、为了适应庭审的要求,有力驳斥被告人以刑讯逼供为由的翻供,除了在审查起诉中尽量查清事实,同时要作好充分细致的准备工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录音、录像等手段将讯问实况固定下来,这将成为最有力的证据;另外也可由侦查机关办案人员作出依法办案的证明,在必要的时候可在取得侦查机关及办案人员理解及支持的基础上通知其就诉讼程序是否合法出庭作证。
三、庭审中处理以刑讯逼供为由翻供的几点做法
1、要求被告人就其提出的被刑讯逼供举出证据予以证实。
对大多数公诉机关在审查起诉中已审查并不予以认可的以刑讯逼供为由的翻供来说,要求被告人举出实在的证据不失为占得庭审主动权的有效手段。但笔者认为,公诉人在审查起诉中采信了被告人原在侦查环节所作的供述,表明已认可了证据的合法性。除此之外,公诉人不负有证实刑讯逼供行为存在的义务。所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出自己所作的供述是在刑讯逼供的情况下作出的主张,应该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由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提出相关的证据。
当然,在审查起诉中已经查明的确存在刑讯逼供的案件,并不适合这种要求其举证的做法。
2、通过举证直接驳斥被告人以刑讯逼供为由的翻供。
被告人提出被侦查人员刑讯逼供,即使其提供不出证据,但一般会在辩解中言之确凿,大有不由你不信的气势。因此,公诉人言语的驳斥相对显得并不充分、有力。对于有证据能证实侦查机关取证程序合法的,可通过适时直接出示证据的做法正面驳斥被告人被刑讯逼供的辩解。对被告人提供不出相关被刑讯逼供的证据,而公诉方能出示侦查机关办案人员关于办案合法的证明,甚至是侦查人员直接出庭作证不存在刑讯逼供,合议庭是应该采信公诉方不存在刑讯逼供的主张的。
3、把握被告人翻供实质,避实就虚,运用旁证指控犯罪。
被告人在庭审提出被刑讯逼供,对真正在侦查环节存在刑讯逼供的案件,或者是在庭上不能认可是否存在刑讯逼供的案件,公诉人在庭审中不能纠缠于被告人是否被刑讯逼供及刑讯逼供的具体过程,特别是已经查明存在刑讯逼供的应巧妙回避被告人对该过程进行展开,把握被告人提出该事由的目的:为了说明在侦查环节所作的供述是虚假的,推翻在侦查环节所作的有罪供述,继而作出无罪或罪轻的辩解。如果任由被告人在庭上讲述是如何被刑讯逼供的,则一般会被夸张、大肆渲染,会使得法律知识欠缺的旁听群众因被告人的煽情在感情上趋向于被告人,同时,这种情况也会冲淡庭审的主题,对公诉方的顺利指控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笔者认为,公诉人在必要时果断中止被告人对刑讯逼供本身的展开与描述,而要求被告人作出有罪的供述或无罪、罪轻的辩解,对审查中已确认的非法证据应不予出示,运用旁证材料认定被告人的罪行;对在庭审中一时无法完全排除侦讯中刑讯逼供的,着重剖析原在侦查机关的供述与旁证能相互印证,形成证据锁链,得出被告人翻供无理的结论,继而推翻其被刑讯逼供的主张。
《以刑讯逼供为由的翻供之论谈》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以刑讯逼供为由的翻供之论谈。
第二篇:家长以成绩退步为由
家长以成绩退步为由,要求换座位
今天小晨的妈妈来接小晨时候,发现自己的孩子坐在最后一排,立即气急败坏地打电话质问我,要求换到前三排。并说最近成绩下滑严重,都是因为换了座位的原因。当时可能由于太气愤了,她说完就把电话挂了,没等我解释一句,也没说声再见。当时心里那个堵得慌啊。
晚上吃完晚饭,拨通小晨妈妈的电话,这次接电话的语气平和多了。我向她讲述了这个最后一排座位的原因:原本小晨就很活跃,上课时经常影响周围的同学。就在上个月还在第一排坐着呢,但是第一排座位黑板反光厉害,而且第一排往往留个一些需要特殊照顾的同学(如成绩差、自制力弱、或眼睛不好),小晨成绩在班中属中上,还是数学课代表,眼睛也很好,完全没有理由坐在第一排。一次调整座位的机会,我需要一个眼睛好的,又能自控的学生坐在最后,他自告奋勇的举手。我顺势鼓励他,在后排清静,干扰少,也方便他课代表的工作。他很乐意的答应了。一个月坐下来,果然上课消停了很多,成绩也保持很平稳,并没觉得有下滑啊!
小晨的妈妈,就以5年级时是班级前三名,六年级到了实验班就成了中等为由,夸张地说成绩下滑厉害。我汗„„。当然,我也不好直接反驳,只能答应明天看看是否有合适的位置,考虑往前调动。
我自己觉得小晨坐在后面,对他只有利,没有弊。班级中那些比较让老师放心的“好孩子”,都坐在后面,如班长、大部分女生。可家长这样将矛头直指后排座位,真让我头疼,哪有那么多前排座位啊!
第三篇:县教育局以借调合理为由
县教育局以借调合理为由,长期占用农村初中教师的专业技术岗位,真的合理吗?
2012年4月,在安庆市专业技术人员首次竞聘上岗期间,太湖县教育局将小池镇中心学校原校长余先生借调到教育局上班(余的工资关系不动)。同时从外乡镇调动朱先生到小池镇中心学校任校长。因二位都是副高,余先生竞聘为小池镇白沙中学五级岗位,朱先生聘为白沙中学七级岗位。
因为教育局对小池镇中心学校校长这个职务的安排,造成原校长余先生和现校长朱先生同时占用白沙中学的高级岗位,挤掉了本应属于白沙中学教师的一个高级岗位,对多数教师的晋级也产生影响。
去年5月以来,老师们诉求上级领导,均未果。近日,白沙中学教职工91人中的76人联名上书诉求,某位老总仍坚持认为:借调是合理的,何时结束,要看工作需要。
听说去年教育局类似作为有十几例。请问,教育局以借调合理为由,长期占用农村初中教师的专业技术岗位,真的合理吗?
第四篇:基于加强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之论谈
近年来,全国每年平均有10万人在各类交通事故中死亡,大约每6分钟就有1人死亡,每1分钟就有1人受伤。其中有7000多名儿童被道路交通事故夺去了宝贵的生命,有近30000名儿童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受伤。在每年非正常死亡的学生中,因交通事故死亡的占近一半。2006年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约为50万人,其中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世界第一,在这些不幸的人中,中小学生就占了10万多。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安全环境,事关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那么,如何预防交通事故,如何降低交通事故对中小学生的侵害呢?做好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刻不容缓!本文将从当前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出发,浅析如何开展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一、当前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及分析
(一)学校教育方面:一是导向的错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今天,各中、小学校都以学生升入重点中学或考入重点大学的人数多少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教育导向的错误,必然造成管理重心的偏移,因而无可避免地大面积出现各学校忽视学生交通安全的问题。二是学校交通安全基础教育薄弱。学校主动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很少,即使有交警部门来督促,多半都是走走过场而己;学生的交通安全防护差不多都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学校将学生的安全责任完全寄希望于家庭和社会;学校对学生遵守交通法律的情况掌握不实,缺乏必要的考试、考核和督导;教育的对象层面窄,仅限于小学生或低年级的学生,中学生很少有上交通安全课的,更不用说参加交通安全实践活动了。三是对校园周边交通环境的规范欠思考。学校对接送学生的机动车是否无牌、无保或报废全然不知也不闻不问;对学校的安全提示牌、警示牌、人行横道线设置缺乏必要的考虑和规划,各种标志、提示、警示牌等交通安全设施很不完善。以富顺县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全县68所中小学,不同程度地共缺少139处道路交通标志标线。
(二)学生自身因素方面:一是由于中小学生自身具有生性好动、好奇心强、争强好胜、天生贪玩、心理脆弱、记忆力强等特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极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当前,中小学生存在的主要违法行为有:未满12周岁骑自行车及未满18周岁无证驾车和偷开机动车;过马路时不作前后张望,随意抢道,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道路;追爬、攀趴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骑车在公路上互相追逐、胡闹玩耍、双手离把或单手扶把等;乘坐无牌无证、超员、超载车和农用车、拖拉机等等。二是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普通较少。由于中国的应试教育,造成了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现象,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相对较少,对110、122、120这些常识性的报案电话也不太熟知,因而常常出现中小学生骑车上车、成群结队,步行上路,不守交规,搭乘公车、不守秩序等现象发生,为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而且即使发生交通事故,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及时报警,从而给肇事逃逸驾驶人以可乘之机。
(三)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方面:一方面从警力而言,警力严重不足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由于基层中队及一线交警承担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任务重,工作忙,日常交通管理勤务已显得捉襟见肘,因而面对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少数同志确实存在为完成任务而走过场的现象。另一方面宣传形式和内容单
一、枯燥。上交通安全法制课、作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报告、播放电视光盘和图片展览几乎是惯用的几种宣传方式。缺少针对性、新颖性,中小学生接收效果相对较差。
(四)各职能部门方面:
一是政府各职能部门漠然对待校园的交通现状。受经济指标和招商任务的压力,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对道路交通安全的教育只浮于表面,华而不实。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对这方面的考虑更是乏善可陈,很少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的。二是社会舆论及各大宣传媒体对校园的关爱缺乏热情。大对数的宣传只是流于行式,没达到预期的宣传教育效果。
二、开展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对策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曾提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方针,在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教育的今天,我们对中小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也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要求,宣传的内容、形式和手段要顺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减少并及时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堵塞漏洞,防患未然,确实给广大的中、小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安宁、安心的学习环境。
(一)政府重视、部门参与、齐抓共管。《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1、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要认真贯彻依法治国方针,制定长期的、全国性的交通安全教育规划,以法律形式加强确定并保障实施。
2、召开定期联席会议。由政府牵头,定期组织安全、公安、教育、学校、交警、公路、交通、农机、保险、医疗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各部门要对学生安全状况进行讲评,对好的作法予以推广,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防止问题已经被发现或虽被发现但由于整改不到位,而酿成不应该发生的安全事故。
3、建立考核机制,严格逗硬奖惩。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各单位年终目标考核范畴,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严格兑现奖惩。
(二)纳入日常教育日程,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四款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
1、强化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监督管理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把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高度重视对中小学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在校学生的交通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通过不断加强交通安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的提高,远离交通事故、健康成长。
2、建立校园交通安全形势分析制度。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组织各中、小学校分管安全的负责人,定期召开安全形势分析例会,对照公安机关的相关要求,对学生遵守交通法律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特别对潜伏的隐患,看似不经意的违法行为,要通过形势分析会得到有力的纠正。真正使“车祸猛于虎,生命不回头”的观念牢记于广大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心中。
3、建立“交通安全学校”、“交通安全班”、“遵守交规好学生”等评选制度。可采取学生“持卡上路”方式,违法时,由执勤交警予以纠正和教育并记入联系卡中,每月底交警部门将登记的学生违法情况反馈给学校和县教育局。每学期由县教育局牵头,对辖区内的学校实行考核评定,奖优惩劣。各学校也可以根据此对班级、学生进行考评。
4、加强校车管理,建立交通违法举报制度。发动学生、家长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举报校车超载、不按规定行驶等交通违法,拒乘不具备载人资格的交通工具。凡举报内容一经查实,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将严肃处理并依法追究学校法人的责任。
(三)履职尽责,全面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二款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执行职务时,应当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并模范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对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方面,要立足本职,采取新颖、创新的方式全面开展:
1、针对学生特点,对症下药。要借助其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交警警体操训练;借助好奇性,组织学生开展行式新颖、灵活多样的普法活动。如在校园设置模拟道口及复杂路况。让学生搞好模拟规范道路交通行为训练;借助学生的好强性,组织学生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律知识竞赛,道路交通知识漫画比赛等项活动;借助学生记忆力强的特点,组织他们观录像看展板、搞典型案例剖析,通过直观形象的教育形式增强他们对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的消化吸收。
2、形式新颖、内容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中小学生日趋成熟,以往灌输式的宣传教育方式必将被“按需求接受知识”所取代。这就要求交通民警在宣传教育方式上要推陈出新。一是在内容上。交通安全图片展,可以使用卡通形象设计制作,尽量搜集内容涉及中小学生违反交通法律法规而导致的交通事故案例,要将正确的交通行为用简洁、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和图片学生传播;二是在形式上。可以以开展“少年儿童平安才能回家”活动为载体,推广小学生交通安全“小黄帽”路队制,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小手牵大手”等活动,以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3、运用心理学理论,探究宣传教育新方式。一是“护花”理论。教育心理学中的这个理论认为:一个花园,如果都用禁止性、惩戒性的标语来阻止游客采摘花朵,不但起不到任何效果,反而采摘的人会更多,但换上温情式的宣传标语后,游客遵守的自觉性就大大提升。在对中小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上也同样如此,恐吓性的语言、血腥味的图片不仅达不到宣传教育的效果,还将使受教育者出现恐惧、紧张、失眠、忧郁的症状,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中小学生尤其如此;二是“破窗”理论,心理学中的这个理论认为:如果一座大楼的一块玻璃破了而没有马上修好,那么人们会认为大楼无人照管,不久以后所有的窗玻璃可能就会被打破。同样,如果一个路口,一群人正在等红灯,只要其中有一人冲红灯,那么跟着冲红灯的人就很多,那么集体的冲红灯就会导致信号灯控制事实上的不存在。这就提醒了广大交通民警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宣传教育时要从抵制“小”(轻微)的交通违法行为开始,从“平常”不经意的交通违法开始,从纠正个别交通违法开始。让中小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道路交通安全观,让“遵守交通法规,从小做起,从我做起”的理念根深蒂固。
(四)发挥新闻媒体力量,营造社会宣传阵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第五款明确规定:“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有关单位,有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义务”。
要充分利用电视、电台、广播、报刊、杂志、宣传栏、宣传车、宣传单、信息简报等宣传阵地,广泛深入地开展交通法规、交管动态、事故图片巡展等活动,在社会中营造一种“交通管理人人有责”的氛围。定时播出提示中、小学生安全出行的宣传画面,特别是推出动画片等中、小学生喜欢的节目时,有意识地插播一些宣传教育公益广告,此种宣传方式长期坚持,久而久之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各广播电台的交通频道,是广大驾驶人最喜爱的一档节目,在学生上、下学的重点时段,连续播出提示驾驶人集中精力注意观察路面学生行走动态及谨慎驾驶的语言,使驾驶人即觉得温馨又不致感到枯燥乏味。新闻、出版要充分发挥本行业的独特优势,刊发一些事故案例,供广大驾驶人和中小学生在平时阅读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电信、移动等部门,也可以借用短信的方式,向广大驾驶人群发提示短讯,提醒其在特别的时段应倍加提高警惕,慎防一不留神闯下滔天大祸。
(五)娃娃教育,从家庭开始。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法》第七条明确规定了家长有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法定职责。
在家庭里,长辈们的言传身教,给中小学生带来的影响绝不亚于其他人。因此,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配合学校,经常对孩子进行安全行车走路方面的自我保护教育,以避免不该发生的交通事故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必要的影响。家长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注意言传身教,以自己遵守交通法规的模范行为影响子女,使交通安全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扎根。
(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师夷长技以治己。我们可以从实际工作出发,借鉴一下国外的先进交通管理理念:学习新加坡文明从我作起的交通理念,在有学生上学的道路上,将车速均限制在60km/h;学习美国监控无处不在的严格管理模式,全方位进行校园交通安全管控;学习德国人性化的清晰标牌标线设置,为驾驶人的安全行驶提供有力的警提示帮助;学习加拿大发达的公共交通体系,使校园学生出行免遭交通危险的威胁和事故的损害;学习瑞典礼让行人的良好通行道德,毋为一己之利而去做侵害学生通行权利的违法行为。
综上所述,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与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家庭幸福、社会稳定息息相关。我们通过教会一个人,可以带好一个家庭,促进一个村庄、一个工厂、一个学校,从而辐射整个社会。因此,在对中小学生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坚持用制度规范各自的履责行为,恪尽职守,亲力亲为,坚持用机制管理校园的交通安全,内外结合,标本兼治。让我们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携手,为孩子打造一片安全的天空。
第五篇:基于加强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之论谈
近年来,全国每年平均有10万人在各类交通事故中死亡,大约每6分钟就有1人死亡,每1分钟就有1人受伤。其中有7000多名儿童被道路交通事故夺去了宝贵的生命,有近30000名儿童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受伤。在每年非正常死亡的学生中,因交通事故死亡的占近一半。2006年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约为50万人,其中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世界第一,在这些不幸的人中,中小学生就占了10万多。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安全环境,事关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那么,如何预防交通事故,如何降低交通事故对中小学生的侵害呢?做好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刻不容缓!本文将从当前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出发,浅析如何开展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一、当前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及分析
(一)学校教育方面:一是导向的错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今天,各中、小学校都以学生升入重点中学或考入重点大学的人数多少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教育导向的错误,必然造成管理重心的偏移,因而无可避免地大面积出现各学校忽视学生交通安全的问题。二是学校交通安全基础教育薄弱。学校主动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很少,即使有交警部门来督促,多半都是走走过场而己;学生的交通安全防护差不多都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学校将学生的安全责任完全寄希望于家庭和社会;学校对学生遵守交通法律的情况掌握不实,缺乏必要的考试、考核和督导;教育的对象层面窄,仅限于小学生或低年级的学生,中学生很少有上交通安全课的,更不用说参加交通安全实践活动了。三是对校园周边交通环境的规范欠思考。学校对接送学生的机动车是否无牌、无保或报废全然不知也不闻不问;对学校的安全提示牌、警示牌、人行横道线设置缺乏必要的考虑和规划,各种标志、提示、警示牌等交通安全设施很不完善。以富顺县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全县68所中小学,不同程度地共缺少139处道路交通标志标线。
(二)学生自身因素方面:一是由于中小学生自身具有生性好动、好奇心强、争强好胜、天生贪玩、心理脆弱、记忆力强等特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极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当前,中小学生存在的主要违法行为有:未满12周岁骑自行车及未满18周岁无证驾车和偷开机动车;过马路时不作前后张望,随意抢道,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道路;追爬、攀趴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骑车在公路上互相追逐、胡闹玩耍、双手离把或单手扶把等;乘坐无牌无证、超员、超载车和农用车、拖拉机等等。二是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普通较少。由于中国的应试教育,造成了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现象,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相对较少,对110、122、120这些常识性的报案电话也不太熟知,因而常常出现中小学生骑车上车、成群结队,步行上路,不守交规,搭乘公车、不守秩序等现象发生,为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而且即使发生交通事故,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及时报警,从而给肇事逃逸驾驶人以可乘之机。
(三)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方面:一方面从警力而言,警力严重不足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由于基层中队及一线交警承担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任务重,工作忙,日常交通管理勤务已显得捉襟见肘,因而面对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少数同志确实存在为完成任务而走过场的现象。另一方面宣传形式和内容单
一、枯燥。上交通安全法制课、作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报告、播放电视光盘和图片展览几乎是惯用的几种宣传方式。缺少针对性、新颖性,中小学生接收效果相对较差。
(四)各职能部门方面:
一是政府各职能部门漠然对待校园的交通现状。受经济指标和招商任务的压力,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对道路交通安全的教育只浮于表面,华而不实。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对这方面的考虑更是乏善可陈,很少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的。二是社会舆论及各大宣传媒体对校园的关爱缺乏热情。大对数的宣传只是流于行式,没达到预期的宣传教育效果。
二、开展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对策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曾提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方针,在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教育的今天,我们对中小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也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要求,宣传的内容、形式和手段要顺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减少并及时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堵塞漏洞,防患未然,确实给广大的中、小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安宁、安心的学习环境。
(一)政府重视、部门参与、齐抓共管。《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1、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要认真贯彻依法治国方针,制定长期的、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