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持工业强县战略 推动工业跨越发展
坚持工业强县战略 推动工业跨越发展
澧县县委书记彭孟雄
澧县实现爬坡上坎、跻身全省十强的梦想,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我们要始终坚持“新型工业化是第一推动力”不动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创业富民”战略。主要从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大力推进创业富民。围绕县有民本伟业、乡有特色产业、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主业的发展目标,大力实施创业富民工程。扩大增量,引进大项目。利用区位、资源等优势,吸引国内外资本和人才来澧投资创业,在大项目、带动力强的好项目上寻求突破;优化存量,培育骨干企业。引导支持本土企业开展技改扩规和股份合作,不断做大做强,实现工业发展的“顶天立地”。同时,兼顾“铺天盖地”,扶持小企业。发动社会各层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创业致富。鼓励支持各类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下岗失业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自主创业,引导有资金、有技术、有见识的返乡民工大胆创业。大力培育创业载体,探索设立创业园区,做实创业平台。落实和完善创业富民激励措施,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坚决兑现以奖代投、补助贴息、税费优惠等政策,充分发挥政策促
进创业的效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的创业活力。
二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坚持“一切围绕项目、一切服从项目、一切服务项目”的工作理念,锲而不舍地实施项目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121工程”。强化责任主体的压力和责任,把项目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做到人人身上有责任,人人身上有担子。实行周抽查、旬调度、月通报制度,深入开展督查,准确把握信息,及时了解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县委、县政府每两个月调度一次项目建设工作,现场办公,现场督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加快项目推进。严格落实重大项目“四个一”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到全程跟踪,靠前服务,认真研究解决影响项目建设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以执行政策零折扣、提供服务零距离、生产经营零干扰、处理投诉零缺位为目标,进一步提高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服务效率和质量,真正为全县项目建设打造一个高效率的“快速通道”,构筑一个无障碍的“绿色环境”。确保动工一批,建成一批,达产一批。
三是着力发展现代工业。推进产业升级。对接国家产业振兴规划,重点发展食品、建材、化工等优势产业,引进一批物流及服装加工企业进驻澧县,力争“十二五”期间,打造1-2个支撑全县工业发展的百亿产业园。引导纺织、医药、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快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生物、节能环保和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0%以上,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5%。夯实园区平台。抓好护城南路、群星中路、翊武西路、洗墨池广场、栗河引水工程“三路一场一渠”建设,配套水、电、气、宽带、有线电视等管网,不断完善园区功能,加快食品产业园、服装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鼓励骨干企业围绕产业配套发展专业园区,不断扩大园区规模。理顺管理体制,建立与园区建设发展相适应的运行机制,重点解决开发区管理权限、人员配备和办公场所等问题。加强招商引资。实行理性招商,注重招商“选”资,强化环境评估,提升服务水平,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创业环境,实现以商招商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继续对接全国500强企业,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综合贡献大的好项目。
第二篇:实施工业立县战略推动经济跨越发展
实施工业立县战略 推动经济跨越发展
刘学甫
2009年第6期 ——经济建设
近几年来,远安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把好“总开关”,坚持以思想解放推动科学发展。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推进事业发展的“总开关”。近年来,我们坚持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入手,致力冲破封闭守旧的思想束缚,引导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不是开放县,要走开放路;不在长江边,要借长江道;不在三峡内,要打三峡牌”的开放意识,坚决破除“固步自封、安于现状,无所作为、无能为力,墨守成规、按部就班”的思想,形成了“山区小县建设经济强县”的广泛共识。2008年初,县委、县政府结合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集中全县人民的智慧,确立了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的宏伟目标,争取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在经济发展水平、和谐社会建设、城乡建设水平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四个方面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在“走在前列”总体目标的引领下,全县上下团结拼搏,奋勇争先,去年顺利实现了“一高、一快、一优”(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发展水平快进位、综合评价结果优)的发展目标。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0.7亿元,同比增长25.8%;一般预算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3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5亿元,同比增长7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6亿元,同比增长3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亿元,同比增长2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86元,同比增长15.3%;农民人均纯收入5220元,同比增长23.4%,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增长提速、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
二、牵住“牛鼻子”,坚持以强化工业促进科学发展。工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工业强则经济强,工业强则县域强,抓住工业就抓住了发展县域经济的“牛鼻子”。为此,我们坚持工业立县战略核心地位不动摇,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做大做强现有企业为途径,千方百计调结构、上项目、拓领域、增效益,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在培育主导产业方面:立足资源优势,坚持以资源深度开发、产业有序扩张为方向,着力培育以磷化工为核心,以新型建材、机械加工、农产品加工为支撑的产业集群。目前,全县磷化工、新型建材、机械加工、农产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发展迅速,四大产业所创产值占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达到98%,产业集群效应正在形成。在强化项目支撑方面:牢固树立“抓发展必先抓经济、抓经济必先抓工业、抓工业必先抓项目、抓项目必先抓招商引资”的思想,千方百计引项目、上项目,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08年,全县共引进和续建投资过千万元项目20个,过亿元项目6个,过10亿元项目1个,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70 %。同时,紧紧围绕县域资源优势,超前考虑市场需求,深度论证和包装各类项目115个,形成了“规划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项目梯次推进格局。在壮大市场主体方面:坚持把做大做强现有企业作为工作重点,并在优化服务上着力,在资源配置上倾斜,在管理创新上引导,在培育企业家上用功。全县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产品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明显增强。仅2008年,一年就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2家。
三、构筑“强磁场”,坚持以优化环境保障科学发展。优良的环境是吸引资本、吸引客商的“强磁场”。为此,我们牢固树立“环境是生产力、环境是竞争力”的观念,坚持不懈地改善硬环境,锲而不舍地优化软环境,尽最大努力打造“投资福地”、“政策洼地”和“服务高地”,形成一切为了科学发展、一切服务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创新体制环境:全县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农村公益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农村投入机制、金融支农机制等不断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教育、卫生、广播电视等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卓有成效,科学发展的体制空间得到有效拓展。优化人居环境:全县上下抢抓政策机遇,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抓好交通、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近几年来,先后投资3亿多元完成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县城街道综合改造、远当一级公路远安段、沮河二桥维修及美化亮化、沮河一桥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城市品位得到提升,吸引投资的能力得以增强。充分考虑资源的支撑力和生态环境的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扎实推进天然林保护、生态环境治理、低丘岗地和低产林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优化服务环境:全县上下牢固树立“发展为先、企业至上、服务第一”的理念,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营造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和项目建设的政务环境。大力实施行政机关“审批流程再造工程”。坚持县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和部门牵头负责重点项目制度,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建立“一名县级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服务专班、一名经济联络员和一名治安联络员”的服务机制,着力提供个性化、人文化的“保姆式”服务。扎实推进以平安建设为载体的法制环境建设,以文明创建、和谐社区为重点的人文环境建设,以银政合作、银企合作为途径的信用环境建设,努力让创业者投资放心、经营安心、生活舒心。■
(作者系中共远安县委书记)
第三篇:加强集成创新 推动宜宾县工业跨越发展
加强集成创新 推动宜宾县工业跨越发展
宜宾县委副书记、县长 王光柱
宜宾县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基础,近年来呈现出速度加快、效益提高、后劲增强的良好发展趋势。但全县工业仍然表现为经济总量小、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大,对县域经济尚不能发挥支撑作用。要实现“西部经济强县”的战略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因此,我们应立足现有基础,发挥自身优势,按照“增量存量两手抓、近期远期两统筹、夯实基础育新点、集成创新促跨越”的思路,远近结合、虚实两抓、软硬两手、多管齐下,在园区建设、支柱产业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和要素保障及服务上狠下功夫,推动宜宾县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一、加快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打造发展平台
工业集中区是提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集聚,实现集群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要加快发展宜宾县工业经济,必须加快推进向家坝工业集中区建设,为工业提供高水平发展平台。
(一)完善工业集中区建设运行机制。一是完善管理体制。根据实际需要,整合现有机构,成立向家坝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与县城北新区管委会、县招商局合署办公,以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为主要负责人,进一步明确职能,配强人员(所有人员不实行挂职、兼职、抽调,一律正式调入、专职工作),具体负责向家坝工业集中区的规划编制与管理、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批、招商引资、企业入驻服务、运行管理和日常协调工作。其中,城北园、豆坝园、高捷园实行县建县管,孔滩园实行企业建企业管,普安园与双谊园实行乡镇建乡镇管(招商和企业入驻服务可纳入向家坝集中区管委会统一负责)。二是完善经营机制。依托县开源公司,设立宜宾县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工业集中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管理,积极搞好筹资、融资工作,科学经营园区土地资源。探索多种建园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三是完善运行机制。工业集中区实行“封闭式”运行,管委会作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全权负责工业集中区建设发展的相关管理事务,凡管委会决定了的,县上相关主管部门不再审查,只履行盖章手续,切实提高办事效率。
(二)加快推进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推进”的原则,依先城北园、再豆坝园、最后高捷园的顺序,分轻重缓急加快推进。政府的重点是集中力量抓好道路及排污管网、绿化等配套建设,供水、供电、供气和通讯等由相关企业负责建设。当前应重点抓好几项目工作:一是尽快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包括城北园的控详规划、高捷园的地勘和三个园的战略环评。二是成立宜宾县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开展融资工作,落实基础设施建设启动资金。三是尽快启动城北新区50米大道、40米大道二期工程,为宜宾纸机厂、粤华工业园、庆丰实业等几个项目进场开工建设创造条件,也为开发经营新区土地、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创造条件。同时,适时启动玉喜路建设,改善新红楼梦酒业项目入口交通条件。四是尽快完成城北园供水管网、天然气管网建设,改善园区条件。五是加强与省委、省政府及省级有关部门的协调,争取将向家坝工业集中区纳入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范围,以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和上级资金支持。
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育优势支柱产业
要立足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城市规划搬迁产业转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化项目招商,推进集成创新,拓展优势产业链,培育壮大机械装备制造、综合能源、酒类食品、特色化工等四个优势产业,形成工业支柱体系。一是大力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构建现代制造业基地。要依托惊雷科技,进一步做大金属复合材料及特种容器制造,推进与德阳二重的合作,大力发展重大装备制造业;依托天工机械、粤华集团,大力发展汽车零配件制造;依托宜宾纸机厂,大力发展造纸机械制造;依托伊力集团,进一步做大射钉枪、射钉弹制造;要推进制造产业集成创新,大力发展我们优势制造业的上中下游关联产业,拓展制造业产业链条。二是大力发展综合能源产业,构建水电开发和能源基地。要以伊力集团为龙头,抓好横江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争取杨柳滩水电站尽快全部建成投产,正式开工建设大鱼孔、伏龙口电站。要积极做好岷江水电综合开发的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岷江水能资源开发,促进水能产业链的延伸。要积极争取向家坝水电站落地电指标,发展高耗能产业,解决移民就业问题。三是大力发展酒类食品产业,构建宜宾第二个白酒基地。要依托红楼梦酒业、吉鑫酒业、川兴酒业,进一步扩大产能,促进白酒工业大扩张;依托重啤宜宾,大力发展啤酒饮料;依托汇宝食品,大力发展猪、兔等肉制品加工业,培育生猪、肉兔产业,提高畜产品附加值,构建西南最大的生猪、肉兔养殖、加工、出口基地。四是大力发展氯碱化工产业。要积极争取利用横江水能和岷江水能作为自备电源,规划发展以聚氯乙烯、烧碱、水泥等为主的关联性氯碱化工产业。要依托威力化工,促进民爆产业集成扩张。
三、不断壮大现有优势骨干企业,培育大企业大集团
要立足于现有优势骨干企业,通过技改扩张、资源整合、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多种途径,做大做强优势骨干企业,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力争通过五至十年的努力,培育年产值100亿元以上企业1个、50亿元以上企业2个、10亿元以上企业3个、亿元以上企业10个,其中上市企业3个。一是打造伊力能源和化工集团,目标是五年达到年产值50亿,十年达到200亿。重点是以横江水能资源和岷江水能资源开发电源为支撑,发展以100万吨聚氯乙烯、85万吨烧碱、220万吨水泥为主,配套160万吨CaC的氯碱化工产业。力争五年内实现上市。氯碱化工项目还处于规划争取阶段,但只要项目能够实施,将会对我县的工业结构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如果氯碱化工项目不能按计划上马,伊力集团凭水电能源开发也有机会实现上市。二是打造惊雷科技集团,目标是五年达到年产值30亿、十年达50亿。重点是进一步做大金属复合材料,并加强与德阳二重和普什重装的合作,大力发展耐高温、耐腐蚀特种专用容器和其他特种专用设备、重大设备制造,使企业由生产原材料向生产产成品转变,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工业附加值。力争三年内实现上市。三是打造红楼梦酒业集团。目标是五年达到年产值10亿,十年达到50亿。重点发展白酒,形成年产10万吨的产能,争取红楼梦品牌成为中国驰名品牌,打造宜宾在全国第二个知名白酒品牌。深度挖掘红楼梦文化内涵,建设红楼梦大观园,配套发展旅游产业。力争十年内实现上市。目前,宜宾怡安集团已与红楼梦酒业公司签定战略重组协议,项目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中。四是打造3个10亿元企业。目前,威力化工、汇宝食品目前年产值2亿左右,力争每三年翻一番,十年达到10亿以上;中焱钢铁年产值4.6亿,力争三年达到10亿以上。这3个企业现在都有正在建设或争取开工的技改项目,只要技改完成,生产能力将会成倍增长,因此,上述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五是打造10个亿元企业。重啤宜宾目前年产值已超亿元,天工机械、吉鑫酒业、川兴酒业、长源电力、中森木业现在年产值均在5000万至1亿元之间,天工机械新增的1200万件液压挺杆生产线的产能还没有发挥出来,吉鑫酒业、川兴酒业正在实施二期扩建工程,长源电力正在积极增强自备电源能力,这5个企业只要正常发展就能很快突破亿元大关;宜宾纸机厂、粤华集团赛伦格公司、志源电子、常达机械、天瑞达汽配等5个项目即将进场开工建设,其设计年产值均超过亿元。如果上述目标能够顺利实现,我县五年后工业产值将达200亿以上,工业增加值将达80亿以上,十年后工业产值将达500亿以上,工业增加值将达200亿以上,工业将真正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撑,工业强县的目标将会真正实现。
四、加强要素保障,全力提高服务水平
(一)全力搞好要素保障。提供土地、路、水、电、气、通讯等各种要素保障,是我们招商引资、企业入驻和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一是搞好用地指标保障,提高用地手续报批效率。二是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设好工业集中区入口道路和园区内道路。三是协调供水、供电、供气、通讯企业加快实施满足园区企业需要的管网线路建设,并降低使用价格,要低于全市其他各区县水平,提高园区竞争力。
(二)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用好、用活、用足国家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省委省政府扩权强县政策和市委市政府鼓励投资政策等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对工业发展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是推动宜宾县工业跨越发展的环境基础。财政政策上,建立工业发展资金,从两个方面解决资金来源:一是财政专项预算工业发展资金,用于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工业企业发展奖励;二是在经营性用地土地出让金收入纯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工业用地地价成本调节资金,专项用于调节重大工业项目用地的地价成本。税收政策上,在执行西部大开发“两免三减半”政策的基础上,再执行宜宾市鼓励投资的“两奖三减半”优惠政策。金融政策上,落实地震灾区和扩大内需金融支持政策,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协调和引导,加大金融对工业的支持力度。土地政策上,执行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对特别重大项目,可以采用“零地价”供地,对有需要的企业可采用租赁方式使用国有建设用地,降低企业一次性投入成本。规费政策上,能够免收的一律免收,不能免收按最低标准收取。
(三)切实提高服务水平。要进一步强化“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识和“一切为了企业发展”的服务理念,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全面优化企业发展软环境。一是在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上,入园企业一律由园区招商办代办一切手续,不入园企业由县招商局协调提供“一站式”服务,企业只需提交必须的相关资料。二是由集中区管委会确定专人对企业实行全程跟踪式服务,全面了解并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一切困难,管委会不能解决的,提交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协调解决。三是规范执法行为,杜绝部门利益驱动执法,除国家规定的必须重点检查行动外,一律不允许部门未经批准擅自实施检查,为企业集中精力搞好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四篇:咬定“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范文
咬定“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干劲决定后劲。昨天的思路就是今天的出路,今天的出路关乎未来的发展。形成科学的思路和出路,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设想和规划。目前,全国上下都在谋划“十二五”,编制好凉州区“十二五”规划,对于凉州今后五年的发展至关重要。今年8月份,我们区政协专门召开建言“十二五”委员专题发言会,为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11名委员进行了大会专题发言,提出的意见建议很多已被采纳。今天区委召开二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目的就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科学谋划凉州区未来“十二五”发展建言献策,也就是决定凉州今后的思路和出路。
就工业来说,“十一五”时期,我区工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势头很好,值得可喜可贺。但是,客观分析目前的现状,在发展工业经济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经济总量小,2009年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36.84亿元,占全年生产总值的28.8%,这个比例比全省平均水平低
6.4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对全区国民经济的支撑力还比较弱;二是工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大多数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和半成品输出阶段,停留在初级产品的加工生产上,产品附加值低;三是骨干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力有限,目前全区规模以上工业
企业只有95家,仅占到全区工业企业的5.4%;四是企业资本积累不足,融资手段单一,资金“瓶颈”制约严重,致使约一半企业不能按设计产能达产达标;五是企业管理落后,经营粗放,大多数民营企业沿用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排斥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企业制度;六是工业人才缺乏,目前全区工业企业中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数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不足0.3%,与工业企业长足发展的需要还不相适应。
凉州是一个大区,这种“大”,目前还仅仅表现在人口基数之大上。经济总量按人均分摊,显得非常渺小。我们经济落后,差距在工业,潜力也在工业,只有发展工业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目前,凉州区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是符合区情的,也是迫在眉睫的,更是势在必行的。在全市工业经济比重中,凉州工业占75%以上,“三分天下有其二”这是现实。没有凉州经济的发展,谈不上武威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立足区情,立足高一些,目标大一些,行动快一些,以跨越发展的思维科学谋划未来五年工业发展的思路,坚持“工业强区”、咬定“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认真研究和破解制约全区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区工业增加值达到11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达到105亿元,使“十二五”末全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
总值的比例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实现全区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为此建议:
一、持续加大工业投入。突出抓好工业项目建设,力争平均每年实施60个以上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债贴息、补助和奖励等专项资金。加快推进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鼓励支持已有上市公司通过增资扩股、股权转让、资本运作等方式筹集更多资金投资工业项目。积极争取金融机构信贷支持,依托重点优势项目与金融机构对接。极力号召全民创业办工业,鼓励引导民间各类资金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等方式参与各类工业项目建设。
二、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积极鼓励吸引各类投资主体以多种方式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园区建设的多元化融资机制。在着力抓好园区供水、供电、通讯和污水处理、集中供热的同时,要把道路建设、绿化作为重点,形成园区之间和园区内通畅便捷的路网,提高园区聚集度、集中度,促进园区一体化发展,为园区内企业的发展创造内外环境。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形成产业集群为目标,依照工业园区规划,全方位收集、筛选、论证项目,精心筛选、包装、储备一批包括食品、新能源、医药化工、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现代服务等各产业的招商项目,建立项目库。坚
持以集中招商、分散招商、部门招商、园区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招商方式,精心筛选优势项目,有目标、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招商活动。在招商引资中,建议区委、区政府给各部门、各单位交任务、压担子,对引进资金、项目、技术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重奖。
四、强化工业发展要素保障。在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优先保障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业项目用地。根据工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建立工业集聚区和工业用地储备制度。按保障龙头企业原料的要求,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确保工业生产和项目建设的正常进行。
五、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切实落实科技专项资金,积极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强化企业质量管理,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支持企业开展质量认证、绿色认证、工业标准化认证等相关认证工作,并适当进行奖励。建立完善企业技术中心,增强企业技术支撑。引导企业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支持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建立完善企业技术中心,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六、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建立新、改、扩建项目准入以及落后产能退出机制,进一步优化工业产业结构,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实施节能环保技术改造,强化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围绕节能、节水、减排、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等谋划、论证、上报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努力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七、加快工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开发力度,盘活现有人才资源,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大力引进紧缺急需人才,努力破解人才短缺和不能满足工业发展需要的问题。建议每年选拔一定数量学有专长的大学生到园区工作,建立健全培养、使用、提拔机制,使人才流动向园区集中,培养对象向园区集中,提拔使用向园区倾斜,培养一批熟悉资本运营、企业管理、生产经营、市场营销等工业经济发展所需的高层次人才。积极扶持发展服务企业人才的中介机构,鼓励中介机构为企业引进、培养各类人才。加强工业经济理论研讨工作,为凉州工业发展会诊把脉,提出意见、建议。
八、加大企业扶持力度。要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企业向集团模式发展。建立区级领导联系企业责任机制,切实把联系和服务企业的成效体现在年终销售收入、税收的增长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推进全民创业进程,促进工业经济健康发展。
九、切实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依法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实行收费许可证制度,坚决制止“三乱”行为,切实减轻企
业负担。树立监管与服务并重,引导、鼓励、惩戒等多种措施,促使企业诚信守法、合法经营。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调度,定期召开工业企业运行协调会,加强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主动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
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是凉州走向强大的希望所在,这不仅仅是区委、区政府“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我们政协的中心工作。我们将充分发挥政协优势,广泛宣传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重大意义,宣传区委、区政府抓工业的决心和信心,宣传凉州的特色产业、投资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发展前景,为凉州工业经济的发展摇旗呐喊,鼓劲加油,切实担负起参与、支持、监督工业经济发展的责任,为区委、区政府抓好工业经济建言献策,当好参谋。
第五篇:工业强县战略推动产业倍增
大邑 “工业强县”战略推动产业倍增
大邑县西出成都41公里,辖区内的西岭雪山、道教发源地鹤鸣山、中国博物馆小镇安仁等自然文化景点让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声名远扬。然而,在新一轮全球经济复苏、西部大开发纵深推进、天府新区建设和成都市委确立“五大兴市战略”等重大发展机遇面前,大邑县如何投身四川、投身成都新一轮发展,实现“尾雁”快飞、“尾雁”赶超。大邑县委、县政府给出了答案,实施“生态立县、文旅兴县、工业强县和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战略,明确了加快推动“兴二优一强三”的思路,把“工业强县”战略摆在了突出位置,着力做强产业,做大总量,大力推动产业倍增,壮大经济规模和提升总体实力,从而加快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世界生态田园城镇示范区。
优化布局
突出“一区两点”组团
围绕项目抓发展,大邑县委、县政府将今年确定为“项目会战年”,推出了258个、总投资530亿元的投资项目,将于年内密集落地、密集开工、密集投产。今年春节大假后上班的第一天,大邑县委、县政府就召开“项目会战年”工作会,通报2012年全县项目投资计划,推出新思路、新举措,加快项目建设,推进“快飞赶超”。
产业是地方发展的主心骨,产业是大邑后发赶超的主要动力源泉。而大邑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面临做大经济规模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双重任务。大邑县委、县政府认为,坚定不移推动产业倍增,加快推动“兴二”,要坚持“一区一主业”的产业布局,突出先进制造业这一主支撑,抓住“一区两点”组团,明确了大邑工业集中发展区、沙渠工业点、王泗工业点的工业组团发展重点。县委、县政府坚持抓存量企业扶优扶强、扩能扩产,加快凯西二期等19个续建项目、祥业发动机缸体等29个新建项目建设,积极扶持有潜 力的企业上规模,有实力的企业创品牌,增强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后劲。
实践证明,大邑县委、县政府的思路是科学可行的,一季度大邑工业实现了“开门红”。今年以来,一个个大项目在大邑相继开工:4月27日,四川省客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新厂区落户大邑工业集中发展区,投资3.1亿元,将年产各型高、中级客车3000辆;6月初,大邑与成高阀门公司签订阀门企业园项目,整合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快推动阀门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投产后年产值将达4亿元,目前该企业拿到手的订单已超过3.5亿元;以冶金实验厂为主的成都市钢铁行业整合项目落户大邑沙渠工业点的工作正紧锣密鼓地推进,预计项目投资达100亿元,钢铁产能420万吨,产值350亿元,可实现利税38亿元……
狠抓增量
各方企业纷至沓来
工业要快飞,项目是关键;项目从何来,招商最重要。按照抓增量企业高端高效、集约成链发展的思路,该县抓住东部沿海地区及成都一二圈层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快引进一批对主导产业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的龙头项目、补链项目,加速主导产业集聚发展。该县坚持招大引强,锁定目标企业,实行专人上门招商、以商招商,全力引进更多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关键配套企业。大邑县委、县政府领导主动出击,亲临招商一线拜访企业、参与洽谈,一批批大企业纷纷来到大邑考察,签订投资协议。
3月22日,大邑举行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共签约项目14个,投资总额达24.48亿元,涵盖了一二三产业。值得一提的是签约了9个工业项目,总投资达20.42亿元,包括河南省中原起重机械集团、重庆泰吉集团、山东路通集团都把项目落户在大邑。签约企业代表表
示,大邑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潜在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将安心在大邑落地生根,千方百计把企业培植好、经营好、发展好,为促进大邑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4月18日,大邑县委书记周道富率队到温江区,与温江签订融合互动发展框架协议,以圈层融合推动“中雁竞飞”和“尾雁快飞”。按照协议约定,双方将在工业、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社会管理等多领域开展多层次的合作,其中工业上的合作将成为双方合作发展的重头戏。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区和大邑工业集中发展区互设联络办,大邑工业集中发展区提供发展空间和优惠政策,共建园区,引导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区企业入驻大邑工业集中发展区,促进大邑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6月下旬,大邑在广州和晋江分别举行招商项目暨旅游推介会,签约了涉及工业、农业和旅游业的合作项目13个,协议总投资45.4亿元。在3天的行程里,县领导率领的招商队伍拜会了数十家大型企业,介绍了大邑的区位优势、招商政策和包装的招商项目。
据介绍,为了强化推动引资工作,大邑出台了《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决定每年拿出5000万元作为扶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企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做大做强;出台了《关于鼓励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试行)》,每年安排1000万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鼓励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支持企业出口上台阶,在大邑注册的外贸出口企业,在上年基础上每新增100万美元,给予1.5万元人民币国际市场拓展费扶持。另外,大邑制定了《大邑县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大邑县2012年投资促进工作奖励办法》。积极开展专业招商,组建招商分队分批次到福建、上海、浙江、广东、湖南、成都周边等招商重点区域20余次,通过前期联系、企业引荐、商会搭桥等形式,拜访了数十家知名品牌企业,收集储备了一大批很有价值的重大项目投资信息,一批企业与大邑签订了投资协议。
优化环境
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
为了奋力推进工业加快发展,实现“产业倍增”,该县牢固树立“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观念,始终坚持便利化的工作取向,全力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政务服务环境。
大邑县委、县政府把电力保障作为提升硬环境的首要任务来抓,苏场220kV输变电站,于今年4月26日建成投运,安仁110KV变电站于今年5月31日建成投运,冶金实验厂110KV变电站于今年3月投运,新场35KV变电站第一台机组已于今年2月底投运,第二台机组已经建成,今年8月投运,青霞35KV变电站已经建成,本月底投运。全县工业用电量上半年同比增长26.24%。大邑工业集中发展区加快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相继完善了园区2.5公里道路施工,完成了4.5公里的专用电力线路迁改土建工程和天然气管线安装;完成工业区污水处理厂的可研论证和施工前期工作;完成了园区10万平方米道路绿化工程和5.1公里道路亮化工程施工,园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在实施品牌战略中,大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4月27日,在新认定的成都15件中国驰名商标中,大邑独中“三元”,四川远星橡胶有限公司“远星”商标、成都贝根管道有限公司“贝根”商标、成都鸿笙食品有限公司“鸿笙”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正式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自此大邑县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数位居三圈层第一。7月15日,大邑蜀之源牌瓶装系列酒、府河牌水泥、建丰牌中密度纤维板、祥业牌中央空调压缩机壳体系列产品等8个产品通过省政府和省名牌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十届四川名牌的审查和复核确认,使大邑的四川名牌产品增至17个。
大邑格外注重软环境建设,坚持县领导联系企业制度下的全时企业服务机制,对园区所有重点企业服务工作均由县领导牵头联系,对企业需要协调的重大事项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对企业反映催办的事情是领导督办、马上办,绝不推诿拖沓;强化“亲商重商、招商
安商”理念,着力打造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诚信公平的市场环境,努力形成投资“洼地”效应。大力优化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努力把投资者的成本降到最低。
昨日,记者从大邑县获悉,该县工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1-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5%,增幅居全市各区(市)县前茅。工业投资同比增长90.9%;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8%。实现入库税金同比增长28.8%;新增规模以上企业 2户。新引进工业项目9个,其中4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2个,完成工业项目到位资金12.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