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谈如何提高大学生利他行为
谈谈如何提高大学生利他行为
[摘要]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社会结构的转型,大学生利他行为状况与理想预期相距甚远。利他主义精神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利他行为则是一种自愿的、以帮助他人为目的的亲社会行为,我们讲“利他”,这个“他”是一个国家的他,一个民族的他,也是一个全人类的他。
[关键词] 大学生利他行为影响因素探讨培养
[正文]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社会结构的转型,大学生利他行为状况与理想预期相距甚远。利他主义精神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利他行为则是一种自愿的、以帮助他人为目的的亲社会行为,我们讲“利他”,这个“他”是一个国家的他,一个民族的他,也是一个全人类的他。大学生的价值观及价值取向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社会未来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了解大学生的利他行为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培养,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引导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以及对校园的德育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利他行为并使其成为一种习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一、大学生行为现状:
目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极其深刻伟大的变革。从社会经济形态来看,我国正处于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型;从社会技术形态来看,我国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知识社会的双重嬗变;从社会意识形态来看, 我国正从意识形态一元化社会向意识形态多元化社会过渡。在这错综复杂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使功利主义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从根本上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等方面的重大变化,让许多大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人格偏差。
二、大学生利他行为弱化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当代大学生利他行为弱化现象越来越普遍,利己与利他观念倒置,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己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他们在行为习惯、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等方面都有重大变化,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人格偏差。在人生价值观上,一些大学生不再认为生活具有什么崇高意义,挣大钱虽然是一个具体目标,但自己又没有挣钱的机遇和能力;在道德观上,受拜金主义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以赚钱得利为目的,只向“钱”看,不顾职业道德与良心;在行为方面,普遍存在一种“过客心理”,他们不愿主动选择,因选择太耗费精力,不愿积极承诺,因承诺太冒风险,对
待生活持观望的消极态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的和谐,利他行为是人类社会活动中崇尚的行为,是一种自愿的以帮助他人为目的的亲社会行为,它有助于人与人之间高质量的交往,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大学生的利他行为。
三、从社会心理角度上,看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第一:是家庭。如果一个人家庭很幸福,很和谐,他的成长很幸福,亲子关系融洽,他(她)的心理抗压度也肯定高。那么也会把从家庭中学到的风范带给身边的朋友甚至社会。
第二:是同伴和社会的支持。当你在外面,遇到困难和挫折,又远离家庭时,如果能获得同伴和社会的支持,人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会更强。也会把爱利他于给过他帮助的人。
第三:是信仰、理想以及价值观。生命的价值是什么?自己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自己存在的价值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实现和肯定。通过研究表明,如果信仰、理想及价值观这三个因素都有,或者至少有了其中两个,知道了生命的意义和自我存在的价值,并理解了从中的含义,那么当他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或遇到了困难时,便会挺神而出,便会力所能及的去帮他人,便会把爱分给其他人。
四、如何在大学生中探讨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有助于人与人之间高质量的交往,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群体,因为他们与国家的前途密切相关。社会心理学家把亲社会行为分为两大类。一类亲社会行为是不期待外来酬赏,给他人带来利益,自发自愿,自动自选进行的行为,这种行为称为“利他行为”。该行为可能出现在一般情景下(或非紧急情况中),也可能出现在紧急情况下。在一般情况下出现的利他行为,如在公共汽车上让座、主动打扫公共卫生、为残疾人服务等等,这些利他行为通常是利人不损己的;在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即旁观者介入行为),往往会带来对自己不利的结果,使利人者自身蒙受某种损失或伤害,如舍身救人、与歹徒搏斗等等,有时行为者甚至要做出自我牺牲。有的学者认为,这后一种利他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的最高形式,这类行为在古今中外都是为人们所称颂的。另一类亲社会行为被称为“助人行为”,助人行为也以利他为目的。在助人行为中由于助人者的动机不同,其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有的是为了回报曾经得到过他人的好处而助人,于是被称为回报性行为;有的则是为了补偿自己曾使他人蒙受损
失而助人,因而被称作补偿性行为。个人出于自愿而不计较外部利益帮助他人的行为。利他行为者可能需要做出某种程度的个人牺牲,但却会给他人带来实在的益处。西方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利他行为应包括两方面:一是人们在一般社会交往中的利他行为;二是人们在紧急事件中的利他行为。在非紧急情况下的一般社会交往中,社会规范对个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实验表明这种遵循社会规范的行为在人与人之间是互相的,而且在程度上也是相应的。社会规范的制约作用还表现为在遇到有人需要相助时,会自觉地将提供帮助看作是自己的责任。曾有这样一个例子,在2009年10月24日,为救两名落水少年,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这些学生的举动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曾有人称80后是“垮掉的一代”,90后是“崩溃的一代”,但是他们出自道德自觉的舍己救人行动却是无条件的利他行为,这种大无畏的利他行为更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广泛推崇。
五、培养大学生的利他行为
近年来,在教学活动中,独生子女在心理和行为上所暴露出来的弱点日趋明显。有关单位曾对大学生进行过有关心理和行为方面的调查,其中有这样的题目:“如果你在上学的路上发现一位不相识的人被自行车撞伤,却没人管,你该怎么办?”学生的回答令人吃惊:“赶紧上学,全当没看见”、“要上学,没法帮他”等,没有一位小学生的回答是“愿意帮他去医院”。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缺乏最起码的同情心,除了利己思想外,丝毫没有利他的思想。由此可见,对大学生进行利他行为的培养很有必要。总结专家们多年的工作实践,依照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对大学生进行利他行为的培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教师应在学生面前率先垂范。常言说得好:“身教胜于言教”。做教师的如果能够说到做到,时时乐于助人,处处做表率、做榜样,那么,学生就会学有榜样,做有所依。教师的率先垂范作用在教育过程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培养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关键。
2、在教学活动中,经常指导大学生的言行。教师应经常细心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哪怕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要及时地给学生的利他行为和非利他行为进行有代表性的评价和指导。使学生明白,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件事为什么要那样做,使他们懂得: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都是高尚行为;
那种只替自己考虑,而不去替别人着想的想法是错误的,是不可取的,如果再有这样的行为,是可耻的。如果能坚持经常地在班内开展这样的活动,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3、要坚持和巩固利他行为的培养和教育成果。教师们应随时随地注意观察大学生的言行举止,当他们表现出利他行为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不仅使他们本人清楚别人会认为他们的行为是高尚的,还要通过在班里表扬,利用黑板报宣传等形式,使更多的大学生明白这种行为是正确的行为,应坚持和发扬。在管理过程中,应及时给他们提供身旁的学习榜样,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对于在学校帮他人扫地、修理课桌;在公共汽车上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在家里主动帮父母做家务等行为,应进行全面分析,因为这些行为的产生有可能出于学生一时的同情和好奇心。这时,教师如能及时发现和肯定,并让他们知道这种行为是高尚的行为,别人不仅会对他们的行为十分赞赏,而且如果他们坚持下去,他们将会成为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的有用之才,从而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和高尚审美情趣的早日形成。
总之培养大学生的利他行为,不是一时一事的事情,这是个长期的工作,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引起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关注和配合,通力合作,才会取得最佳效果。我相信只要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把此项工作当作教书育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就一定会为社会输送出更多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在此之际,我向大家表态,我也会努力的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利他思想教育,把助人为乐当成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争取也能成为大家争先恐后学习的榜样!
[参考文献 ]
[1]张志祥,《当代青年利他行为弱化的多视角审视》,中国青年研究, 2005.12。
[2]牛巨龙、田爱民,《加强大学生利他行为培养思考》,高等农业教育, 2006.5.[3]杨炎梅、巴晓娜,《浅谈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培养》,选自《华章》2012年第15期。
第二篇:谈谈如何提高执行力
谈谈如何提高执行力
因为出差所以没有参加这次的培训,可能无法针对学习视频内容做一个心得体会说明,但是针对这个题目我想我可以说说自己的一些想法。
其实关于执行力的定义很简单,就是按质按量、不折不扣的完成工作任务,这是对执行力最简单也是最精辟的解释。个人执行力是指每一单个的人把上级的命令和想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没有任何借口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能力。团队执行力是指一个团队把战略决策持续转化成结果的满意度、精确度、速度。表现出来的就是整个团队的战斗力、竞争力和凝聚力。一个优秀的员工从不在遇到困难时寻找任何借口,而是努力寻求办法解决问题,从而出色完成任务。但是真正上说起来这么简单的执行力,却是很多个人、团队、企业所欠缺或者说是不完备的,因为太多的人只是停留在明白执行力的字面含义上。
首先,很多人都是摒弃囫囵吞枣式的盲目执行。把简单重复上级团组织的文件和讲话精神看着是贯彻执行,好像是上级组织的文件和讲话精神的忠实执行者,其实不然。把上级精神与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教条式地执行,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精神,而是对上级精神的消极敷衍。
其次,不少员工还是习惯于用开会、发文、写总结的办法抓工作,似乎工作就是开会,发文就是工作,写总结就是工作效果,有的甚至错误地认为用会议、发文形式安排、督促工作,显得规范、正统,具有权威性。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把开会、发文、写总结当成推动工作的“万能钥匙”,这导致个别基层团组织工作不踏实,只会做表面文章。
作为公司的一份子,我们要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爱岗敬业,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执行力,争取实现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双赢,要达到这个目的我想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培养自己的自觉习惯,摒弃惰性。在工作中常有的状况就是:面对某项工作,反正也不着急要,我先拖着再说,等到了非做不可甚至是领导追要的地步才去做。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而习惯左右着我们的成败。一旦习惯成了自然就变成了一种拖拉办事的工作风格,这是一种执行力差的表现。执行力的提升需要我们改变心态,形成习惯,把等待被动的心态转变为主动的心态,面对任何工作把执行变为自发自觉的行动。
加强过程控制,要跟进、跟进、再跟进。有时一个任务的完成会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情况,这主要是工作过程未管控所造成的。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每项工作都制定进度安排,明确到哪天需要完成什么工作,在什么时间会有阶段性或突破性的工作成果,同时要自己检查计划实施的进度,久而久之,执行力也就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加强团队精神。在完成一项任务时,缺乏团队协作的结果是会导致失败的。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在做工作时,需要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相互提醒,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
第三篇:谈谈大学生应该如何提高思想道德法律素养
大学生作为祖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栋梁之才,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就必须自觉、认真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然而我国当前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如一,理想追求淡化,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注重眼前的利益,忽视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二,自我意识膨胀。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视,但由于大学生辨别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较弱。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可能会不分善与恶,美与丑,诚实与虚伪,荣誉与耻辱,从而出现道德观念浅薄,生活行为失范的现象。三,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开始追求新潮,贪图安逸享乐,在学习方面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
那我们应当如何提高自己的道德思想素质呢?
从我们大学生自身来说,第一,我们要适应转变。我们应当尽快适应新的生活,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
第二,我们要树立崇高理想。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大学生培养道德素质的关键。
第三,提高自身道德水平。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通过积善成德的方法养成优良的品德。从环境上来说,家庭学校社会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容小视,要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学校应该提供更加有效全面的教育,家长应当以身作则,树立良好形象,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榜样。社会则应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营造文明健康,互帮互助的社会氛围。在我看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外部因素起了很大作用。
第一,实行思政教育。全国高校事实上已经在实行思政教育,我们的课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便是很好的实证,但是这却没能杜绝大学生犯法现象的出现,追根究底,是教学形式出了错,一味的将知识强加于人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第二,加强社会宣传。加打对违法行为进行惩戒的宣传,让大学生通过身边的真实的实例了解到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让他们看清法律的戒尺。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结合时大学生法律与道德素质发展的理论依据。法律与道德素质的发展要依据可持续发展的伦理理念,并着眼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自律与他律并重。
第四篇:谈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定稿)
谈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湖南省慈利县二坊坪乡九年制学校 朱林山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尤其是在当前新的课程改革已在全国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靠过去拼时间的做法已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语文教师能否从学校自身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课堂教学及管理着手,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将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成败。现就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谈谈自己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第一,课前充分备好课是提高课堂高效率的前提和基础。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做到这一点,备好课显得尤为重要。备课不等于简单的书写教案。一节语文课,学习的内容不同,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关系程度不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不同,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学过程。由此,教师在备课中,必须树立起全新的“以学论教、以教促学”的指导思想,对该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形成理性的认识,对学生的提问要有预见性,课堂中的练习和课后的作业要精心选择,有针对性,提高效率。另外,语文教师在走进课堂前还要备教师自己,因为教师的精神面貌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与教师的课堂关系的融洽程度,从而影响到课堂组织、管理、教学及复习的效果。教师应该以一种愉悦的心情走进课堂,以微笑、关怀的眼神面对学生,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备课中来,如师生一起搜集资料等。这样的备课, 使学生也经历了一个积累感性材料、丰富体验、不断探索的过程, 既为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 也学到了学习方法, 还有利于课上的不断创新。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听课。教师的充分备课和学生的充分预习相结合,课堂上就会减少“损耗”,从而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优化教学内容和教法,不刻意追求大容量和课堂结构的完整。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构建一个有生机、有活力的开放的语文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内容必须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密度,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节奏。慢条斯理的讲解不可取,但节奏过快也不行,那种连珠炮式的讲解,使学生无暇思考,也来不及消化。因此,确定教学密度应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前提。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之一是整个教学过程以文章教学为主。一篇文章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假如我们不对讲课的内容进行优化,在稍纵即逝的45分钟里,什么都面面俱到,那是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优化教学内容和教法,不刻意追求大容量和课堂结构的完整。比如:精心安排授课内容,做到把握要点,化解难点;强化基础,适时点拨;温故知新,深入拓展,注意做到“长文短教”,即使就是精读课的教学,根据课文特点,教学中也要各有侧重、灵活处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起主导作用,其主要功能在于启发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活动、多参与,这样才有利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切中肯綮、有的放矢地“精讲”,才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能力。
第三、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迁移”,提高课堂效率。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知识是教不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拓展迁移应该是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或由此及彼,或由点到面,或由浅入深,其目的是巩固基础、开放视界、深化思维;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迁移能力的训练对开发学生发展潜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尤为重要。
如何训练学生的迁移能力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抓住教材中蕴含的语言规律,精心设计迁移训练,以求达到开发学生创新思维之目的。比如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把常用的文言虚词、文言实词、文言句式归纳整理,在学习新文言课文时,联系本课中出现的文言现象,诱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找准相似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领悟,互动交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完成了知识的迁移和能力训练。需要强调的是,拓展迁移的“量”应该适度,切不可把课文变成了“话题”与“引子”,而令其退居课堂上的“配角”。著名教育家吕叔湘曾经指出:“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 笔者认为:从宏观上着眼、微观上入手,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才能从根本上走出语文教学疲于赶进度、苦于应付考试,效率低下的困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篇:谈谈如何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英语专四考试写作解题方法
专业四级考试题型的应对方法——写作
写作包括两部分,一是要求在35分钟内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二是要求在10分钟内写一个50——60字的便条。这两部分均为命题作文,作文内容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都密切相关,另外也有社会热点问题,比如环保、旅游、健身等,题目理解起来都比较容易。
短文写作部分文体为议论文,一般采用三段式的结构,第一段为论点,第二段为论据,第三段为结论。最高要求为文章内容切题,思想表达清楚,论据充分,论证严密,基本无语言错误。要想写好一篇文章,应该注意一下写作步骤: 1.审题:作文评分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内容切题,因此审题特别关键。专业四级作文都是命题作文,而且多有中文提示或提纲,所以你首先应了解命题的基本要求,理解题目的真正意图,然后确定提纲中的关键词及各要点间的逻辑,整理自己的思路,对自己所想到的内容进行组织和全面安排。尤其对要讨论的问题,该涉及的内容,所需的事实、例证、阐述、说明和总结等,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的构思。
2.组织段落:构思好之后,根据构思的提纲,运用选好的材料,恰当地运用连词,合理安排段落,使文章条理清楚、内容连贯。段落的组织主要是通过扩展句对主题句的支持或说明来进行的。各段的主题句在审题构思时就应基本形成,主题句确定下来,接着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扩展句,来说明、论证或阐述主题句的思想。常见的段落展开方法有列举、举例、比较和对比、因果、叙述、归类、下定义等,考试时应灵活运用。
3.修改:也就是说要删除与主题不相干的内容,检查句子时态、语态等。特别应注意单词的正确拼写;字母大小写和标点符号;数的一致性(包括主语与谓语以及名词与其限定语的单复数一致性);指代关系(包括指代的一致性和代词的选用);动词形式(时态、语态、语气)等方面。
关于考试过程中短文写作的时间分配问题。我们知道,短文写作的时间为35分钟, 要力争写完写好, 这就要求考生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充分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建议按照如下的方案分配时间: 审题1~2分钟;组织素材, 细节和关键词: 4~5分钟; 起草: 20~25分钟;修改定稿: 4~5分钟。
最后要说明的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专业四级考试作文有其固定的写作格式、结构,而对于固定的题型,有固定不变的表达法。因此,大家有理由相信只要训练方法得当,搞好写作是不难的。大家不妨试试多背范文和常用句型,包括各类型作文的开头、结尾句、中间展开、过渡句,以及比较、图表说明等的常用句型和表达法,然后自己多动笔写一写,只要按这样的方法进行练习,相信在一定时间内就可以在写作上取得满意的分数。因为是三段式作文,写作的时候一定注意第一段提出的论点要简洁明了,开门见山;第二段的论据要能充分说明论点,论证条理清楚;第三段的结论要水到渠成,切忌草率,严谨完整的结尾是取得高分的保证。
便条写作最主要的是注意格式正确,交待清楚,比如请柬、贺信、道歉函等,要注意称呼、正文、签名等的格式,一定要把相关的时间、地点、原因及主要事件内容交待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