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织牢反浪费制度之笼
织牢反浪费制度之笼
——透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本报记者 盛若蔚 江 琳
《 人民日报 》(2013年12月09日 06 版)
11月19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后一星期,中央印发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作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条例》对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作出全面、系统的规定,是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一部综合性、基础性党内法规,对于推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源头上狠刹奢侈浪费之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部重要的党内法规是如何起草的?有着怎样的鲜明特点?将对党政机关的作风建设产生哪些重大影响?本报记者走访参与《条例》起草的有关方面负责人,对此一一详解。
■起草历时8个多月,中央领导给予明确具体指导
反浪费“基本法”诞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加强作风建设,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放到突出位置来抓。针对“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铺张”、“楼堂馆所的豪华”等现象,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坚决整治。特别是2013年2月,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抓住制度建设这个重点,以完善公务接待、财务预算和审计、考核问责、监督保障等制度为抓手,努力建立健全立体式、全
方位的制度体系,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切实遏制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
为贯彻落实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推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建设工作方案。一个“1+20”的制度建设框架逐渐清晰起来,涵盖预算管理、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因公临时出国(境)、会议活动、办公用房、领导干部待遇、国有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以及审计、纪律监督等各方面。
在反浪费制度体系建设这个系统工程中,最关键的就是制定一部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基本法”——《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简称《条例》)。
2013年3月,根据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中办、国办会同中纪委、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外办、外交部、发改委、财政部、审计署、国管局、国务院法制办、中直管理局等部门组成《条例》起草小组,启动了《条例》制定工作。具体起草工作由中办法规局牵头组织实施。为保证起草的《条例》“接地气”,起草小组赴部分省区市进行了深入实地调研,在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范围内多次听取意见,形成了《条例》征求意见稿。此后,广泛征求了31个省区市和35个中央部委的意见,有关地方和部门对《条例》稿提出900多条意见建议。一次次热烈讨论,一遍遍修改充实。经过多轮征求意见,反复研究论证,集智集力攻关,历时8个多月,累计修改18稿,《条例》起草工作顺利完成。
在起草的每一个阶段,中央领导同志都给予明确具体的指导。送审稿形成后,先后提交中央书记处办公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进行审议。根据审议意见,起草小组又多次进行了修改完善。3次上会审议,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条例》制定的高度重视和严谨审慎态度,确保了《条例》的科学性、针对性、指导性、可行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起草小组根据全会的精神和有关要求,对《条例》稿又进行了认真修改,使之更加完善。
■六大特点凸显问题意识与改革导向
给浪费者划定制度“红线”
大吃大喝、坐高级轿车、住高档宾馆、豪华旅游……奢靡之风,看似小事,涉及的是体制机制上的一些顽症痼疾。
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这是人民的期待,也是中央的决心。《条例》起草之初,中央领导同志就强调,要用改革的举措解决一些多年来未能解决的难题。
12章、65条、9000余言,《条例》用规约构筑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党内法规堤坝,给奢侈浪费者划定了制度“红线”,给以身试法者设定了“高压线”。
《条例》发布后,网友感言,力度之大、针对性之强超出预期。据中办法规局介绍,《条例》起草中特别注意体现问题意识与改革导向,以将反浪费的制度之笼织得又密又牢,具体体现为六大特点:
特点一:综合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先后发布过近50个有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文件。这些文件起到过很好的作用,但从推进制度体系建设的角度看,也存在一些不足,最突出的就是制度较为分散、琐碎甚至交叉打架,有碎片化现象。《条例》作为一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牵头管总的法规制度,坚持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集中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的各个重要方面,较好地体现了方向性、原则性、目标性,同时也为各项配套制度的制定留出了空间。特点二:针对性
一部好的法规制度,必须能够有效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条例》紧扣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浪费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对经费管理、国内差旅和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等方面单独列章,拿出有效管用措施。这些措施,有的是对
以往要求的重申和强调,有的是根据新情况新问题作出的调整和完善,有的则是具有改革意义的突破和创新。
特点三:约束性
以往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制度规定失之于软,提要求的多,讲监督和问责的少,这是导致制度虚化、空化,以致不了了之的一个重要因素。有鉴于此,《条例》明确划出红线,逐项列举禁止性事项,减少制度执行的自由裁量空间。《条例》用超过1/5的条数对督促检查、责任追究予以强化,对违反制度怎么办、需要追究什么样的责任作出明确规定,以切实增强制度的刚性和约束力,防止“破窗效应”,避免《条例》成为“稻草人”。
特点四:操作性
操作性是检验一项制度是否具有生命力的重要标尺。《条例》在明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一些大的原则和方向的同时,也十分注重条文的可行性,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标准制定和执行程序,力求做到可定义、可量化、可检查、可考核,目前做不到的就先不作规定,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特点五:创新性
改革创新是这次《条例》制定的一大亮点。《条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深化改革、标本兼治,努力通过改革创新破解体制机制障碍,解决公款浪费的“老大难”问题,构建不能不愿不敢铺张浪费的长效机制。特别是在财政预算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公务接待制度、公务用车制度和宣传教育、监督检查等方面有不少新思路新举措。特点六:公开性
公开是保证制度得到执行的有效举措。《条例》专条规定了建立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信息公开制度,提出公务活动中的相关事项应当按照及时、方便、多样的原则,以适当方式
进行公开,并详细列举了公开内容。《条例》全文公开发布,这既有利于各级党政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遵照执行,也有利于各方面进行有效监督。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对违规行为零容忍
配套制度体系正在健全
从“规定”到“禁令”,再到“条例”,从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党中央在狠刹奢靡之风方面“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坚定决心。
“通过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制度刚性约束力的不断加强,制度设定的精细化程度加深,表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长鸣警钟已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条例》公布,有评论认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围绕反对“四风”提出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和建设的新要求,正在全党深入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则把制度机制建设和创新作为必选项。事实上,《条例》的公布实施正是教育实践活动建章立制的重要成果,也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
据参与起草人员介绍,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制度措施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就是要通过刚性的制度约束让人不愿浪费,严格的制度执行让人不能浪费,有力的监督检查让人不易浪费,严厉的惩戒机制让人不敢浪费,使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得到切实遏制。
《条例》指出大方向,确定大原则,而要真正释放出《条例》的效力和威力,还需要有相关具体制度的配套。据介绍,目前已有7项配套制度出台,还有20多项相关制度正在加紧制定中。这些相互衔接、成龙配套的制度,有望改变过去“几个规定管不住一张嘴”现象的发生。
强化了制度的刚性,还须“伸展”执行的刚性。如何让好制度在基层不被束之高阁、积满尘灰,社会十分关切,有待实践检验。
据介绍,目前中央已对《条例》贯彻实施作出周密部署。时间表与路线图都已确定,当务之急就是逐项抓好落实。特别是对违反制度踩“红线”、闯“雷区”的行为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杜绝“破窗效应”,以制度的刚性约束力产生倒逼机制,遏制和根治作风之弊、行为之垢。
人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条例》宣传贯彻和相关配套规定的相继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将稳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真正实现“转作风不是一阵风”。
第二篇:扎紧制度笼子,织牢监督之网,全面加强资金安全管理
扎紧制度笼子
织牢监督之网
全面加强资金安全管理
各位同志们:
按照区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施方案的要求和局党委2016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安排,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一堂党课,主要是以“加强资金安全管理”为主题。下面,我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结合平时的工作思考,谈一下我自己的认识,与同志们互勉。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要求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同时强调要完善审计制度,“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再次提出要重点提高财政资金的风险防控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无不体现出,党和国家对于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是发挥财政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功能。资金安全管理为以上功能的实现保驾护航,这些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财政监督制度。财政监督制度是我国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实现依法治国目标的关键一环。没有严格规范的财政监督制度,就很难落实财经法纪、规范财税秩序、强化财税干部队伍廉政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织牢监督之网,完善资金安全管理制度,才能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严守法纪,警钟长鸣
2012年5月,江苏省江阴市重点工程海港大道建设正式启动,建设范围内有一家较大规模的需要拆迁的企业,该企业因负债累累,土地和房屋先后被法院查封。拆迁工作开始后,法院向拆迁办送达了协助执行通知书。拆迁办确认情况后,也在情况汇总表上作了注明。该企业在不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先后数次领取拆迁资金,致使本应由拆迁资金清偿的债权无法实现。只能由临港经济开发区政府代为履行。违规发放拆迁补偿款,拿国家财政资金当“唐僧肉”,致使1300余万元政府财政资金被强制划扣,相关责任人也依法受到了查处。
2015年8月,区纪委对马池口镇农业服务中心原主任张佩山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经查,2008年9月至2014年4月,张佩山多次擅自动用马池口镇会计事务服务中心代管的村级资金进行投资理财,总投资额人民币8.21亿元,并将其中的300万元转入个人账户进行理财,收益归个人所有。另有2000万元到期未能收回。期间还收受某信托公司业务员给予的感谢费14万元。2015年6月,经昌平区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给予张佩山开除党籍处分;经区监察局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取消张佩山享受的(退休)待遇;并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仅今年一季度,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8788起,涉及公款公物的违规问题5630起,处理8257人,其中县处级占9.9%,乡科级人数占88.6%。
这些案例深刻证明了在当前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严峻形势下,惩治这一重拳决不会软,党组织和纪委对违纪违法行为,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
三、结合实际,抓住特点
我局负责全区园林绿化发展规划和城乡绿化美化、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等多项工作,工程项目多,资金量大,特别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财政制度,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工程项目财务管理。
同时,园林绿化工作作为民生工程,不仅关系到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还关系到每一个居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其社会关注度和资金透明度之高,更是要求我们将一分一毫的资金都用在实处。如何确保资金安全合理的使用,建立资金监督制度、搭建资金监管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发现问题,认清差距
当前在资金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以及薄弱环节。
1、思想认识与廉政风险防范要求存在差距
虽然局内绝大多数员工都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以及单位的规章制度,然而却也存在着不同程度地风险防范意识淡薄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风险案件防范的重要性有所忽视,风险意识和制度观念淡薄,抱有即使不按制度操作也不一定会引发腐败风险的侥幸心理。同时,工作的重复性也使得一些财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上被动应付,敷衍了事,容易引发财务制度执行不到位、职责落实不到位等现象。
2.财务人员素质与部分财务岗位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会计财务工作是一项原则性、专业性较强,风险性较高的工作。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财务人员一旦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太久,就容易形成惰性,不仅限制了思维方式,而且容易受到人情、关系的束缚,滋生腐败现象。
3、财务制度定期梳理、补充要求高,易引发潜在的制度风险
国家会计、税务政策更新较快,同时局内业务也在不断发展,不仅要求财务会计职责、职能不断发展、完善,同时对财务会计制度的定期梳理、补充、完善也提出较高要求,落实不到位易引发潜在制度风险。局内和基层单位财务工作在流程设计和风险控制体系建设方面尚有一定提升空间,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度可进一步提高。
五、制定措施,加强管理
1、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夯实资金安全管理的基础。财务人员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不断更新和丰富财经知识,及时了解和掌握新财税法规,有效规避资金管理风险。及时分析和探讨资金管理的特点和规律,优化资金管理方式,促进资金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强化法规意识,严格按照财税法规和制度对资金实施管理,确保资金的安全。
2、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要求,进一步强化财务队伍综合素质建设。财务人员是财务工作的主要执行人,财务人员的廉洁自律与奉公办事是反腐倡廉的关键。财务部门应经常开展反腐败教育,时时刻刻为违法违纪行为敲响警钟,督促自身从思想和行动上恪守行为规范,确保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达标,加强廉政风险防范。同时采取经常性检查、不定期检查、抽查等多种方式,强化监督,力求把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防微杜渐,堵塞漏洞。
3、抓住工作重点,控制资金管理流程。首先,通过制定建设规划、确定预算、进行工程建设投资、购置大型设备、处置固定资产等,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法规制度进行,并组织论证评估,防止因违规违纪造成资金的损失浪费。其次,强化关键环节管理,要明确资产管理部门、财会部门和使用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资产业务的各环节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形成领导监督与群众监督、纪检监督与民主监督、业务监督与审计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
4、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促进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为资金管理的核心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突出重点,量化考核。一查一岗双责落实情况,重点查科室负责人和基层党员干部是否做到两手抓、两不误,责任是否明确、任务是否分解、措施是否落实;二查民主集中制执行情况,重点查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是否健全,重大问题是否集体研究决定;三查腐败风险预警防控情况,重点查党员干部是否开展了风险查找活动、制定了防范措施、加强了监督控制、实施了预警处置;四查建章立制和责任追究情况,重点查反腐倡廉制度是否健全并得到执行,对违反规定的是否实行责任追究等问题。
希望大家明确自身应承担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以严肃认真的态度、严格奉献的作风,积极推动我局的发展和建设,确保资金使用安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出一份力。
第三篇:县公安局十条措施织牢校园安全防范网
县公安局十条措施织牢校园安全防范网
为进一步加强校园及周边安全防范工作,保障广大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不断优化校园及周边的治安环境,县公安局结合实际,采取十条措施全力织牢校园安全防范网。
开展安全大检查。对辖区内的16所中学、17所小学,40余所幼儿园进行安全检查,重点检查校所设施安全、建立健全安全保卫组织、配置防护装备等情况,明确属地管辖原则,各派出所与学校、幼儿园逐一签订安全责任书。
联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联合工商、文化、城管等部门,加强对学校和幼儿园周边的出租屋、网吧、音像报刊点以及录像厅、歌舞厅、电子游戏室等娱乐服务场所的治安管理,及时查处“黄赌毒”等治安问题,净化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
加强校园周边巡逻防控。将县城3所中学、4所小学、16所幼儿园共23所学校,采取分片包干的形式,全部包干到局机关各科所队室,在学生上学、放学时段,安排民警在学校周边开展巡逻防控,做好保卫工作,对可疑人员进行盘查,防止各种危害学生安全的案件发生。各农村派出所也全力加强辖区内学校的巡逻防控工作。交警大队则在交通复杂路段的中、小学幼儿园上学、放学时段,安排民警维护校园门口道路交通秩序。
强化高危人群管控。在前期开展世博安保工作的基础上,再次组织民警在全县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对可能危害校园安全的各类矛盾纠纷,配合有关部门采取各种措施予以化解,力争从源头上消除危害。对在工作中排查出来的重点人员,全部纳入工作视线,落实单位,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稳控措施,同时采取“疏控结合”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对重点人员开展思想教育,疏导化解偏执情绪,坚决防止重点人员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开展法制安全宣传。各派出所充分利用民警兼任学校“法制副校长”等形式,在全县各中小学校举办讲座,开展法制宣传,讲授自防、自卫、自救技能,增强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保护能力。
指导校园安保工作。对校园保卫人员开展培训,提高保卫人员的素质,提升学校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应变能力、控制能力,督促各校做到保安员到位、防护装备到位、处置预案到位、门卫查验到位、巡防看护工作到位。
完善安装视频监控系统。依托“天网”工程,在各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园门口等重要部位安装视频监控报警设施,着力增加校园安防科技含量。
严打侵害师生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对近年来涉及侵害师生权益的案件进行梳理,对梳理出来的案件全部由局领导挂帅,积极开展侦破、查处工作。同时对现行案件快侦快破,从严打击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震慑犯罪,消除影响。制定应急工作预案。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处置校园突发事件工作预案,明确各部门警种及辖区派出所工作职责,确保一旦发生此类突发性事件能够快速有效进行处置。加强专项工作督察。由局领导带领督察大队对各部门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对思想不重视、措施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的单位和民警进行查处整改,造成重大事故的严肃追究责任,确保维护校园安全的各项措施和要求全面落实。
第四篇:专题组织生活会制度
专题组织生活会制度
1. 专题组织生活会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上半年一般在6月底前召开,下半年一般在12月底前召开。
2. 专题组织生活会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党内有关的文件和上级的指示精神,组织全体党员逐个进行党性分析,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此基础上进行党员党性分析评议打分。
3. 参加人员为本部全体党员,并邀请部分群众代表参加,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的党员,有本人写出书面党性分析材料,委托或由党组织指定其他党员代表作党性分析。党员领导干部要参加所在支部的专题组织生活会。
4. 专题组织生活会以党组织为单位召开,人数较多的可分成若干党小组。会议由党组织负责人主持,并安排专人作好记录。
5. 党组织专题生活会应在召开前2天通知每位党员,以做好准备。召开2天之内,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公布张贴等形式,通过情况;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
民主评议党员和评先树优制度
1. 民主评议党员与专题组织生活会同步进行;由党支部组织实施,每年两次集中评议,一般安排在6月底前召开,下半年一般在12月底前。
2. 民主评议对象。对党支部全体党员,参加人员除本支部全体党员外,同时邀请一定数量的的群众代表、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加。
3. 4. 民主评议结合党员党性分析进行,作为评定党员党性的重要依据。
民主评议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乡党员群众通报,接受监督。对党员群众提出异议的,做好解释和说明工作,存在问题立即整改。
5. 根据评议结果,结合党员日常表现情况;采取民主推荐、组织认定的形式,进行评先树优。
党员党性分析评议结果运用制度
1. 根据党员日常表现,征求意见建议情况和民主评议情况,将党员党性原则上确定为强、较强、较弱、弱四个等次。2. 党员党性分析评议结果,由党组织在一定范围内通报,重点是党员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整改情况。党员党性分析评定情况等,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
3. 对党性分析材料进行集中展现,做到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监督,共同提高。
4. 将党性分析评议情况与党员党员政治经济待遇挂钩,对党性强、群众威信高的党员,优先评为先进,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党性脚弱或弱的党员,取消评先树优资格,并跟上帮教措施;存在问题严重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5. 党员党性分析评议结果记入党员学习档案,实行统一管理。
第五篇:专题组织生活会制度WORD
专题组织生活会制度
专题组织生活会制度,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有效地实施党内监督,改进作风,增强团结,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有效贯彻执行的重要途径。
一、参会范围
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参加人员为支委班子成员,不设支委的支部,根据情况也可以扩大到全体党员参加。列席人员,可以根据会议内容确定,列席人员可以发言,对领导班子或其他党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二、会议次数
专题组织生活会一般每年召开1次。根据需要,也可随时召开。遇有特殊情况需延期召开须报经上级党组织同意。
三、会议的主要内容
(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情况;
(二)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情况;
(三)坚持群众路线,改进领导作风,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的情况;
(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工作任务的情况;
(五)其他重要问题。
四、会议程序
(一)会议召开前的准备工作程序
确定会议主题根据上级党组织的要求,根据工作实际,确定.主题,合理安排时间。
制定会议方案明确会议时间、地点、参会人员、主题和要求、议程、有关工作要求、会后整改落实等内容。
组织学习研讨结合会议主题,确定学习资料,开展集中学习或自学。
开展谈心谈话支部书记要与每一个班子成员谈心。班子成员、党员之间也要提前交换思想,交流意见。
广泛征求意见在一定范围内征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由专人梳理后,原汁原味反馈每个班子成员。
查摆突出问题对照上级党组织的安排,查摆支委班子和班子成员存在的突出问题,撰写对照检查材料。
上报请示一般应提前10天向上级党组织报送召开会议的请示(包括上次专题组织生活会整改方案落实情况,本次会议方案、征求到的意见建议等)。及时将会议时间、内容通知党组织班子成员,以便做好准备,妥善安排工作,保证按时参加会议。
(二)会议召开程序
1.召开支委会,会议由党支部书记召集或主持,主持人要说明本次民主生活会的议题、内容,并提出具体要求。
2.党支部书记通报上一次支部班子会议提出的整改措施落实情况;
3.支部书记代表支部班子说明征求意见情况和查摆问题情况;
4.班子成员联系班子存在的问题、联系个人实际、联系工作.职责、联系思想动态逐一进行党性分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5.支部班子提出整改措施,个人明确整改方向。⑤支部书记总结会议情况,提出整改要求。请参加会议的上级组织领导或代表讲话。
6.指定专人作会议记录。因故缺席的人员应提交书面发言,书面发言由主持人在会上宣读并列入会议记录。会后,主持人或由主持人委托出席会议的其他人员将会议情况和意见转告缺席人;
(三)会议落实阶段的工作程序
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后,党支部和班子成员分别列出整改清单、明确整改事项和具体措施,整改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公示,接受群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