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职校生的创新素质[推荐]

时间:2019-05-12 21:25: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职校生的创新素质[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职校生的创新素质[推荐]》。

第一篇: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职校生的创新素质[推荐]

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职校生的创新素质?

作者:蒋运钧主题类号:G53/职业技术教育【 文献号 】1-1223

【原文出处】《职教通讯(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原刊期号】200010

【原刊页号】14~17

【分 类 号】G53

【分 类 名】职业技术教育

【复印期号】200101

【 标 题 】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职校生的创新素质?

【 作 者 】蒋运钧

【作者简介】蒋运钧 江苏省无锡商业学校

【 正 文 】

当“创新教育”这一教育界强势话语纷涌而至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对职业教育进行准确定位,已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比如,创新素质在职校生的素质结构中的重要性和地位到底如何?假如重要的话,其培养方法和途径又应如何加强和改进?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去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一、关于职校生创新素质培养中几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之一:创新素质对职校生来讲是不是一种奢侈品?

“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力教育”等等字眼和话语在职教领域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但长期以来这些话语却难以形成“滔滔之势”,所谓的“创造力教育”只不过是某些教师偶发的灵感,或一时的心血来潮。其实,对多年来职业学校“创新教育”所走过的路可以用这样两句话来概括:(1)几度夕阳红,青山依旧在。(2)谁都不反对进行创新教育,但谁都没有把它列为教育的主要目标。相反,在高等院校、普通中小学中,创新教育却进行得如火如荼。为什么在职业学校推行创新素质教育“难”?千难万难,难在“专业技能培训与创新素质培养”的双重困惑,这个困惑的背后是职教的“高移”与“低就”。所谓“高移”,就是职校生要不要具备一些高层次的能力和素质,比如“创新能力”、“研究能力”、“较高层次的写作能力”、“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等;所谓“低就”,就是指当前职校生就业的唯一去向是生产第一线,他们只要掌握好娴熟的专业及相关岗位技能即可,至于“创新素质”这一高层次的问题对于职校生来讲是一种奢侈品。职教到底是要“高移”还是“低就”?笔者作以下探讨。

1.“知识经济”强调的是:知识作为一种潜在生产力要素,如何通过人们创造性的转化,而由一种无形的资产转化为有形价值的生产方式。在这一转化过程中,不仅需要从事知识产品研制与开发的少数高层次人才,而且需要大量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从事知识产品生产、管理与推广应用的高中等职业技术人才。比如:在“知识创新”活动中,除了大型复杂系统的创新及重大突破性创新以外,还有一类就是耗资小、费时短,创新成果的技术突破性虽然不强,但比原有产品有更多的性能、效益及广泛的市场需求的螺丝螺母型创新活动,这类创新活动所需人才,绝大部分应由职校毕业生来承担。因此,职校毕业生具备相关的创新素质是知识经济社会提出的基本要求。

2.由于中国人才的“高消费”,许多生产第一线的岗位都有大学生与职校毕业生共同竞争。而且由于高等院校对“技能掌握”的日益重视,职校生的“技能特长”优势日渐消失,创新能力、研究能力等职校生所缺乏的高层次素能,成了制约职校生就业的“瓶颈”。

3.职校生作为一个大写的“人”,都有获得社会声望和别人尊敬的心理需求。因此职校生就业以后肯定会面临着“如何发展”的问题,而一旦要“发展”,仅仅拥有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发现能力等关键能力,因此,从终身教育的要求出发,我们要关心职校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也应加强对职校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4.创新是人性的基本要求,人人都能创新,人人都需要创新。罗曼·罗兰说:“我创造,所以我生存,生命的第一个活动是创造活动。”德国心理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认为,人性本不是一实体性的东西,而是人自我塑造的一种过程,真正的人性是人的无限的创造活动。所以,我们不能低估和轻视学生的创造性,尤其不能因为职校生基础较差、素质较差,而过分低估学生的创造性。过去我们正是由于过分低估和轻视学生的创造性,因而导致了“一言堂”、“最好的课堂是静悄悄”等现象的产生。其实职校生需要创新,也能够进行创新,我们的职业教育应该顺乎人性的健康发展。

上述分析表明:创新素质对于职校生来讲,并不是一种奢侈品,而是一种必需品。之二:培养创新素质,要不要重视人文教育?

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人文教育的功用主要被限定于“陶冶情操”或“寓教于乐”的框架之中,很少有人把人文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联系起来,在职业学校尤其如此。许多人文课程、人文现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学生把哲学、历史、文学视为副产品甚至笑料。我们姑且抛开形而上的影响不谈,就形而下的影响而言,这种对人文教育的淡漠,导致了学生许多素能的缺失,比如:个性不强,想象能力、直觉能力贫弱,情感枯竭;重理性思维,轻感性思维;重逻辑思维,轻形象思维;重科学技术,轻价值判断。而直觉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的高低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科学史上有许多大科学家凭直觉、灵感作出重大科学发现的生动事例,他们往往在长期理性的科学思维基础上凭借感性的创造力获得革命性的科学成果。在文艺领域,这种感性、直觉、形象的思维能力对于文艺生命力的扩张就更为重要了。具体而言,人文教育在哪些方面有利于创新素质的培养呢?

1.人文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审美能力。首先,审美能力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能力,发展人的审美能力,也就意味着培养人的创造力。其次,审美能力的发展,可以促使人把事业、工作、学习从生存层次拓展至生命层次,也就是进入一种纯美的境界,从而激发无限的激情、灵感、动力。

2.人文教育可以培养人的想象力。创新离不开想象,而想象力的培养则离不开人文教育,尤其离不开文学艺术教育。爱因斯坦讲得好,物理给我知识,艺术给我想象。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就是从想象开始的:人类如果以与光速相等的速度飞行,将是怎样的情景?

3.人文教育可以培养人的个性。创新的主要特征是特异性、独立性,没有个性的人,谈何创新能力?谈何打破常规?而人文作为一种学科而不是科学,可以使学生受到各种精神与价值的熏陶,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人生观、生存方式、思维方式。

之三:创新是不是一种技能?

由于职业学校非常重视技术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所以当国家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时候,许多人把创新素质看成了一种技能,具体表现为:(1)用技能培训的方法、程序、原理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2)用技能培训代替创新能力的培养,认为技能本身就是一种创新。(3)用技能水平的高低评价创新能力的高低。那么,创新究竟是不是一种技能呢?教育学博士黄全愈曾经作过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他把技能比喻成“画像”,画像水平的高低是看“画得像不像”,如果谁画得“一模一样”的话,那说明他的技能水平高。但创新不是这样,它不是回答“像不像”,而是回答“好不好”。“好不好”也就是看符不符合某个标准,这个标准不是司空见惯的,而是与众不同的,比如印象派绘画、立体派绘画,它们是如此地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像,但你不能说他们画画的水平不高。由此可见,创新与技能不是一回事,技能

重在应用,创新重在改变,技能是永远不能代替创新的,用技能代替创新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当前的职业教育就存在这种情况。由于把创新当成一种技能培训,导致了许多教育误区,比如:(1)教师像培训技能一样,想方设法地寻找各种具体可行的方法、程序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结果肯定会适得其反,因为他们没有考虑到创新是不能“教”,而只能慢慢“培养”的。(2)容易忽视创新精神、创新人格等非技能型因素的培养,从而使创新教育犯上了一种“偏食症”,最终导致创新教育的畸形发展,使学生难成大器。(3)认为技能培训本身就是在培养一种创新能力,用不着再从教育观念、教学模式、课程结构、评价模式等方面着手进行了。其实创新教育是一种体系,绝对不能挂一漏万。

之四:创新素质的培养是不是排斥和摈弃知识教育?

回答是否定的,诚如大家所熟知的西方格言所言——空袋不能直立,但关键在于我们应该如何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辩证地看待“创新素质的培养”和“知识教育”之间的关系。

当前职教领域中的“知识教育”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重知识的专业化,轻知识的基础化、全面化。(2)重知识的短期实用性,轻知识的长期效用性。(3)重专业知识,轻人文知识。(4)重知识的传授,轻知识的怀疑。这种教育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创新素质的培养,其原因有三:(1)创新能力的形成须以广博的知识为基础。美国曾对11131位科学家的论文、成果等进行分析调查,发现这些人才大多数是以博取胜,很少有仅仅精通一门的专才。职校生的重理轻文、专业的过分细窄化,对知识面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形成产生了很不利的影响。(2)创新能力强调怀疑、批判精神。但在职业教育中,许多教师认为学生基础差、素质差,哪有能力提出什么创见,所以很多教师将自己视为知识的绝对权威,在教学上没有民主性和平等性,长此以往,造成学生对知识的膜拜,这种膜拜是一种无形的和不自觉的,它压抑甚至泯灭着学生的创造力。(3)创造能力的形成非常注重对基础知识、元知识的掌握,一个缺乏一定基础知识的人一般是不能进行高层次、高水平的创造活动的。职校生重实用知识、轻元知识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根据以上分析,创新素质的培养对知识教育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排斥和摈弃,我们既要看到知识教育对创新素质培养的影响,又要看到创新素质培养需要加强对元知识、综合知识的教育;既要看到职校学生基础差,需弥补知识的一面,又要看到学生对知识的自主选择性和创造性。

二、解决的对策:创造性就像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的浇灌、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对策一:加强创新精神的培养

职业教育同其它类型的教育相比,较注重“物质”层面的教育,这本业无可厚非,但绝不能忽视精神物质的反作用。现在美国已经提出“让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这个观点虽不一定完全正确,但由此可以看出当前企业已往注重“人文关怀”的方向发展。所以,当前的职业教育千万不能忽视“精神”层面的教育,在创新素质培养方面,尤其应该如此。因此创新意识、创新人格等精神层次方面的培养,对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1.强化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在领导水平、教学质量、学生成绩评价方面都应突出创新,不仅把创新作为评价中的“一分子”,而且还应作为评价中的“核心”。

2.在课堂专业教学及实践实习中,注重引导学生明白:创新是一个人、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3.告诉学生:知识是手段、工具,创新才是最根本的目的。

4.启发学生:创新是人性的基本要求,人人都可以创新,创新带给人的精神愉悦是无限的,生命因创新而闪现出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5.注意学生独立性、果断性、好奇心、文艺才能、意志品质、幽默感、求知欲等创新人格的培养。

对策二:合理加强人文教育

如前所言,人文教育对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从课程、教材建设到教育教学模式等都存在着许多违背人文教育规律的现象和做法,需要予以改进。

1.改革现行的人文课程教学方式。现行的人文教学普遍都是用以认知分析为主的理科教学的方法来进行的,那种条分缕析的讲解,把生动、形象的人文内容变成了僵死的教条。而人文课程应以形象化、生动化、感性化、审美化的教学方式为主。

2.建立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在职业学校开设像高等院校一样多的正式人文课程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切合实际的。但我们可以尝试开设一些选修课,这些选修课可以不受班级、年级、学期课程安排的限制。

3.加强对学生人文社团的扶持。比如,文学社、诗社、摄影协会、书法协会、公关协会等。对这些人文社团的扶持,一是给经费,二是关心社团组织者的成长,三是帮助和鼓励他们举办一些大型活动。

4.开设人文讲座,营造校园人文氛围。举办的人文讲座应该做到:主讲者权威化,活动系列化,内容现实化、针对化等。

5.在考证种类方面,予以拓宽。比如我们可以向华中理工大学学习,学生毕业前,必须要取得汉语水平的合格证书,才准予毕业。

对策三:构建“多向回一型”教学体系

目前以“统”(统一性教学)、“独”(教师独占课堂)、“死”(教师教死书、学生读死书)、“费”(费时费力,教学效率低)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是不利于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必须进行改革。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多向回一型”的教学体系,在这里“多向”是指改变过去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教学信息传递方工,促成课堂多向(师生、生生、社会-师生-社会)局面的出现;“回一”是指从以教师为中心回到以学生为中心。“多向回一型”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多向回一型”的教学原则。(1)主体性原则。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发扬民主,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力。(2)开放性原则。要突破学生的情感防线、心理防线,使学生的心态自由开放,不受压抑;要让教学内容在“社会-课堂-社会”三元制式的模式下运转;要尊重学生的创见,不能轻率否定学生的探索。

(3)过程性原则。要改变过去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的做法,把课堂教学的重点由学生记忆现成结论为主转移到引导学生探索问题本身上来。(4)批判性原则。鼓励学生对知识和权威提出挑战和怀疑,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2.“多向回一型”的教学模式。以接受性教学模式为基础,充分发挥主体性教学模式、活动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模式、过程教学模式的特长和优势,穿插交融,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探究的能力。

3.“多向回一型”的教学手段。利用以现代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把学生从学校课堂这个固有的领地解放出来,使学生能够接受到更多的最新信息,使教学内容、方式更加丰富多采和富有吸引力。

对策四: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

培养创新素质,不仅要“教改”,而且要“学改”,这种“学改”不是改良,而是革命,要革掉“被动学习,以教师为核心”的命。过去的许多教育教学改革,都是紧紧地抓住“教师”不放,无论是制度建设、课程改革、教材建设、评价考核、课堂教学等都绕不开“教师”这个挥不去的情结,但“学生”呢?却很少纳入改革的视野,好像他们完全是一张白纸,等教师们去描画。我们完全忽视了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基本哲学原理。其实,学生心目中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学习模式、思维模式等都深刻地影响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在教学中经常出

现这种情况:当你要学生写一篇小论文的时候,他们宁可去做选择题、问答题;当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由学生唱主角的时候,他们感到极度的不适应,甚至认为老师是在偷懒;当你在为某种“思想”而慷慨激昂的时候,学生却无动于衷,甚至反问你这有什么用。诸种现象皆表明:“学改”已势在必行。在创新素质培养方面,学生的主体活动是学习,所以“学习革命”无疑应成为“学改”在创新素质培养方面的主体改革方向。

1.建立以专题研究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不断设计具有争论性、实践性、挑战性的专题研究项目,学生自主学习有关知识和内容,或个人学习,或小组研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给学生以协助和指导。

2.建立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不要把学生的时间都排得满满的,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可以自主安排的时间和空间。但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给予一定的课题或论文,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

3.建立问题导向型学习模式。教师设计出一些问题,大家围在一起讨论,开展辩论。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都是主动的学习者,教师只扮演教练的角色。

4.建立完全自主式的学习模式。学生自主去寻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经过选择后,学校及教师提供各种资源,必要时聘请校外人士给学生以指导。

对策五:构筑多元评价模式

1.建立“思想性”评价模式。创新活动是一项思想性、观念性很强的活动,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讲过:“思想是老子,创造是儿子。”所以,思想上的熏陶,观念上的启导,对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当前的职业教育评价(包括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普遍对认知、应用比较重视,对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等元创性的东西比较淡薄,这不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2.建立“主体性”评价模式。这种评价模式,主要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从以教师为中心回到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允许学生怀疑、提问、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改变过去以逻辑性、目的性、主次性如何为主要权重衡量标准的评价方式。

3.建立“实践性”评价模式。在评价中引入“实践”概念,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但在评价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念。一是不能过于狭窄地理解“实践”观念,把一些“人文”性质比较强的写作活动、讨论活动、思考活动、研究活动等排除在外;二是在实践的目的上要有所拓宽,不能仅仅为了证明课本上的理论和结果而要求学生动手操作,而应该拓宽到发现课本上及课本外的理论和结果。

4.建立“科学人文整合性”评价模式。当前的教育评价比较注重科学性、逻辑性,但对人文性却比较忽视。比如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容易忽视教师对学生思想、情感、意志、直觉等非理性因素的培养;再如,在创新活动中比较注重技能性质比较强的科学活动,像修理、制作、小发明等,但对金点子、小论文等人文性质比较强的创新活动却不太重视,甚至认为它们根本谈不上什么创新活动。其实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应该是一种互补关系,缺一不可。

第二篇:16、浅析职校生语文素质的培养

浅析职校生语文素质的培养

摘要:社会需要人才,职校生就是即将跨入社会的技术人才,语文水平决定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如何重视和加强对职校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呢?

(一)观念上认识到职校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二)用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改变旧有的重专业轻语文的观念和行为。

(三)将终身教育的观念深植于职校生心中。

(四)重塑新型师生关系,要运用新型教堂手段,创新课堂教学,拓宽视野。

关键词:职校生语文素质培养职业资格证书制度(NVQ)

2004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让我们看到了职业教育的希望。近几年国家一直在强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一思想。政策上有所倾斜。2006年开始在经济上对职校生实行生活补贴,极大地刺激了初中生就读职校的热情。但是,学生招来了,还得能够留得住,这就看我们职校老师的本事了。这个事业事关重大,小到一个孩子的发展前途,大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职教工作者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可现状呢,远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理想状态。

2002年5月,各职校二年学生接受了省文化课的会考,这“会考”来得好!结束了以前职业学校教育的无标准化,结束了职校生学习自由散漫的“混文凭”状态。正如一会学生会考前对我说过的一句话“要是都能像会考前这样,肯定能学到东西”。有了“会考”这一“紧箍咒”,职校生就能重新修订学专业课、文化课的心理观念误区。从03年开始,会考权限下放到各地市,形成为一种会考制度,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

语文是职业学校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当前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无论是教学管理、教材、考核,还是教学方法,与职校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还不匹配。由此,我想对职校语文素质教育说:“要重视、要培养、要提高。”

如何重视,如何培养和提高?

一、冷静分析现状,积极思考对策:

(一)影响职校语文素质培养的不利因素:

一是人们观念上的认识误区:

由于我国多年来人才观、教育观的偏颇,不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持先普高后职校的升学择校观,在客观上使得职校生综合实力起点整体上比普高低,且语文基础先天不足的也居多。再者,一些职校生及家长或多或少认为,既然上的是职校,专业课的重要性当然是无可置疑的。语文课嘛,只要会认字写文章即可,反正今后就业在国内,打点折扣没关系。不少学生对本专业以外的课程和事物漫不经心,甚至不屑一顾。就在职校管理层和教职工中,也不同程度、不同形式地存在着一种纯专业的教育观念,片面强调职业教育中的技术功能,有意无意地误导学生一味地偏重与专业对口的相关课程,纯功利纯工具意识偏向和社会上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心理想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职校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国家和政府观念影响着政府行为,对国民的学习和就业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民众的观念又决定他们的行动,上行下效,全国一盘棋,观念上接受了,效果就出来了。全社会在求学和就业时,能不唯文凭而论,而是看实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不认为上职校是丢人的事,而是一种正常的学习途径,是适合个人情况的选择;就象走路一样,你选择走大路,我选择走小路,没什么感情色彩之分。像吃饭一样,有人吃大鱼大肉,有人要吃清淡的萝卜白菜,只要对他的胃就行,是无可厚非的。

二是学校和教师方面有偏失、有差距:国家关于职业教育还不象国外那样形成完善制度,职业教育在执行中,学校和教师都重视不够。虽然职校语文教学在教材编订、教学要求、考试考查等方面已经形成一整套渐趋成熟的体系,如语文作为文化课必考科目与毕业证挂钩,在对口升学中语文占五分之一,语文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学生能否继续深造;但有些学校对职专重视不够,课时分配与专业课比例失调,课表安排也不尽合理等;教师在教研教改上缺乏交流和创新,大多是一学期上一、二节“公开课”,很少“走出去”、“请进来”的横向交流学习,教学仍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的阶段,对

能运用自如者不多。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比较陈旧,观念与知识跟不上,视野不够宽阔。

三是职校与企业合作不够,生产学习科研结合不够。我国还没像英国等发达国家那样,校企合作紧密,注意了教育培训与经济发展和生产实际相结合。职校生绝大多数时间在校学习理论,而无企业提供实践场所。因此学生全面素质得不到提高,如掌握信息技术能力、在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责任心、敬业精神、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如果哪所职校有联办企业,那么,在招生时就有亮点,就能吸引大量生源。

(二)发展职校语文的有利因素:中国加入WTO后,市场国际化,产品质量标准的国际化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尤其是产品质量,是入世后遇到的最大挑战。产品质量可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综合体现。产品质量的保证,就需要高级技术人才和大量的素质水平高的中、低层应用型技能人才。而我国技能人才严惩缺乏,尤其是高级技工、技师,由此,引发了“一汽”给技工奖励汽车,上海高级技工年薪16万的新闻。近几年从上至下形成发展职业教育的共识,在这环境上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而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日益突出,学汉语已成为一种热潮,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名中国职校生没有任何理由不赶紧学语文,学好语文。

二、如何重视和加强对职校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呢?

(一)观念上认识到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首先,全社会修正观念,上到国家领导下到普通百姓,都来重视职业教育。放眼世界,发达国家早已抓职业教育,并推行终身教育。如,英国职业教育种类繁多且质量高,有严格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NVQ);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完备,“德国制造”闻名全球,其职业培训功不可没;澳大利亚有完善的职业培训网络,TAEE既能就业又能深造,等等。

其次,“大语文”的观点不仅仅适用普通的中学生,也适用于职业学校。语文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最基础的素质,语文素质与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养成关系很密切,它渗透于每个人的思想道德、社会关系、工作、生活及婚姻家庭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文质兼美、格调高

雅的文章精品,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习得文中的思想、志向、人生哲理、道德情操和审美追求等;习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乐观主义精神,从而塑造健全的人格,养成健康的个性。

再次,加强校企合作,是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学校传授学业和技能指导,企业提供实习场地甚至就业的机会,理论与实践就相结合了。能为国家培养大量的技术工人,这也符合我国作为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现实。希望国家能有更多机制鼓励、促成校企合作,这方面多向德国等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多取经。

(二)用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改变旧有的重专业轻语文的观念和行为:由于重专业轻基础学校,技术轻集体主义的偏向,使一些职校生畸形发展,虽然专业课学得认真,考试也不错,但说到学语文、写作文时头就很大,语言文字的口头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社交能力自然就跟不上。有的参加面试难以和考官作基本的交流,有的写不好一封像样的自荐信;有的即使勉强就业了,由于语文基本功不扎实,连一篇起码的生产总结也写不了,当然就制约了更高的发展。早在2004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会议上,就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的是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所以,只有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并举,才能与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由此可见,只有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全面而良好的职业素质。例如:2002广州招聘会上就不太注重文凭,更注重应聘者的技能,注重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性格和团结协作精神。而今社会发展更快,职校生所学专业多,变化又快,没有良好的语文素质作基础,是缺少自学能力的,难以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的;也是难以很好地掌握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技能的。就更别说服务祖社会了。“语文是各学科之母”,不仅使我们工作生活中听、说、读、写样样能,而且能使我们拥有学好其他专业及其他一切课程的工具。要让学生能更理性地懂得学好语文的重要性。当然“会考”只是一种促进学好语文的动力,其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将终身教育的观念深植于职校生心中。世界发达国家抓职业教育并推行终身教育。他们都把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并要求社会成员终身接受教育,不断学习新知,充实自己,适应时代的发展。面向21世纪,我们的职校生不仅要学教材中现存的知识,还要学会自我增长知识,即“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知识和能力的更新的每个人终身的任务。语文素质的培养是一项终其一生的事业,学校的语文课要为学生将来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从职校生语文起点低、学习积极性不太高的实际出发,创造愉快、宽松的学习氛围,采用弹性教学和分层教学,采取一些简单而易学易记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奋点,如把知识编成顺口溜;课前1~3分钟口语训练;课堂上的即兴发言、讨论;把身边的人和事,国家大事、国际形式带入课堂 ;课后的编故事比赛、谜语竞猜、诗词背诵等擂台赛等活动;比如,2008年美国的总统大选结束,奥巴马当选为第44任总统,作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改写了“颜色神话”,非洲裔的奥巴马当选为新总统,就是改变了历史。我把这个消息来入课堂,学习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学生学得很有劲。根据学生喜欢明星的心理,把学生感兴趣的与课文有关的人物明星的成长故事讲给他们听,既引起学习的兴趣,又于不经意间对学生进行了人生教育。当然还要适时介绍一些课本外文章精品和科技知识,扩大知识面,从中感受到学语文的乐趣,从被动到主动,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不会学到会学,活到老,学到老,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而受益终身。如把职校生比作一个产品,那么,专业技能是内核,是产品质量的关键,文化课就是外包装。有了好的质量,还应该有一个漂亮的包装不是?

(四)重塑新型师生关系,要运用新型教堂手段,创新课堂教学,拓宽视野。二十一世纪是人性化,从追求平等,追求民主、自由的时代。师生

要摆正心态、摆正位置。“爱心——教师素质的灵魂”。教师要有满腔的爱心,让学生对教师有亲近感。要给予学生更多尊重、宽容、爱护、鼓励,建立和谐的师生情感关系。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要不断学习新知,拓宽视野,使自己不仅仅是一桶水,还要是一河水,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文化水平。学生也要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多学习,多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现在是真正的信息时代,好多学生家里都有电脑,手中都拥有能上网能阅读的手机,正确地充分运用,会有助于语文学习的。教学中,要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轻松学语文,愉快学语文,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有效地提高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的发展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习惯。要结合所学专业,有针对性的教学。还要从课堂走向校园、走向社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获得乐趣,感受语言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总之,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只有以市场为主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任务为引领、以创新为动力,才能使职校学生具备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语文素质,并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上尽展自己的才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三篇:职校生观察力的培养论文

【摘 要】 培养职校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我们职业学校的主要目标,而培养观察力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显然,努力培养职校生的观察力就理当成为了职业学校的首要任务。那么,在培养职校生观察力的过程中,我们又要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呢?笔者就生产实习过程中如何加强对职校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以下几点肤浅的看法:①明确实习目的、端正实习态度;②培养学生参加生产实习的兴趣;③选准生产实习的方法;④提供容易观察的生产实习的材料、增加材料的可比性;⑤使用形象、规范的语言;⑥启发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积极思维;⑦加强学生个性化心里特征的培养。

【关键词】 职校生 观察力 培养

努力提高职校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早已成为了人们的共识,学生的动手能力从何而来呢?那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一个人除了与生俱来的本能的一部分动手能力之外,绝大部分动手能力的获取和提高只能靠后天的培养。我们知道,人们获取知识的第一步,就是基于自身的眼、耳、口、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的观察,由此可见,观察力是动手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努力培养职校生的观察力就理当成为了我们职业学校的首要任务。

顾名思义,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而观察又分为有意观察和无意观察,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无疑是要培养学生有意观察的能力,无意观察只是对有意观察的补充。有意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较持久的认识活动,科学研究、生产劳动、艺术创造、教育实践都需要对面临的对象进行系统、周密、精确、审慎的观察,从而探寻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职校生的学习过程、动手能力的获取和提高的过程何况不是如此呢?

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基础,更是职校生学好专业技能的前提和关键所在。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显得尤为重要。职业学校中,培养职校生观察力的过程贯穿于课堂教学和生产实习中,尤以生产实习更为关键,笔者就如何在生产实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谈几点肤浅的看法,以供同行参考:明确实习目的、端正实习态度

在引导学生实习前,要有充分的准备,熟悉实习对象的有关材料。一方面在平时教学、生产实习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辨证唯我主义教育;一方面教育学生要有科学的态度,逐步学会真实地、系统地、周密而精确地观察,特别是认真地观察实习的材料、实习的设备、实习的步骤、实习指导教师的示范操作。养成在观察中运用思维的习惯,引导学生从各种扑朔迷离的观察对象中,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站在理论的高度进行理论的分析,明辨是非,分清主流和支流,不为片面的个别现象所迷惑。培养学生生产实习的兴趣

兴趣的浓厚淡薄,对知觉的选择性和完善性有较大的影响。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我们职校教师尤其要帮助学生全面分析自身的特点,善于引导,帮助学生选择好适合自身的专业。学生选择好专业后,我们要及时进行热爱专业的相关教育,要知道,兴趣和爱好才是学习最大的动力。要教育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处处留心不放过细枝末节,养成了细心观察的习惯,就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观察的兴趣主要在观察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在观察中,若能让学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新的属性、新的境界,那么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选准生产实习的方法

3.1 要真实,就是要真枪实弹地练。要诱导学生产生这样一种想法:我们的生产实习就是在为客户生产产品。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认真、仔细对待生产实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观察力的生命在于真实,真实是观察的基础,又是观察的重要品质和方法,也是未来科学工作者的基本态度。差之毫厘,就会谬之千里。真实的观察对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陶冶,良好学风的形成,都有一定的作用。

3.2 要有序。学生在自己动手实习之前,必须先观察。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要按顺序进行。对于所有的生产实习活动,还应先制定出较详细的实习计划。生产实习之前,先指导学生确定合理的观察顺序:是先整体后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即先对整体进行初步的,一般的认识后,再对观察对象的局部进行较细致的观察,从而对整体对象有一个较全面的较正确的认识。

3.3 要深入。生产实习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尤其对于生产实习设备相对较少的学校。观察的周密、细致、深刻是观察能力的重要品质。只有深入的观察,才能发现细微的变化和隐蔽的特征。学生在生产实习时,对于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往往观察不深入,让他们自己动手时就不会做或乱做,更找不到操作的技巧。

3.4 要比较。比较就是在观察中区分客体,确定客体的异同,从而逐渐促进思维活动。例如,机械专业的学生在实习时,采用不同的方法,加工出的工件质量不同,使用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我们教师,尤其是实习指导教师更要适时提醒学生在观察中注意比较。每一堂生产实习课结束后,要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和相互交流。

3.5 要写生产实习报告和观察日记。我们要求学生每一堂实习课结束后,一定要认真填写实习报告和同学间相互讨论。教学活动中,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观察和自己动手,一次又一次的比较和总结,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就会得到巩固和提高,观察能力也随之提高。提供容易观察的材料,增加材料的可比性

在生产实习过程中,提供的材料要便于学生观察,应尽量符合学生感知事物的规律。对象和背景差异越明显,感知越清晰,如教学中使用不同颜色的彩色粉笔,使用活动的教具,演示实验,放录像片、幻灯片等,会使对象更易被感知,进而观察更迅速,更完整。形象化语言的帮助

人的知觉形象,通常是用词语来表达的,形象化的语言对学生迅速而完整地感知对象有很重要的作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可以使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更好的对事物,对人进行分析和概括,并把观察到的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更好地理解观察的对象。形象化的语言,往往是和丰富的联想结合起来的,依靠丰富的想象力,就会意境深远。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尤其是实习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还要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实际生产过程的口语,比如口诀、顺口溜等,来帮助学生观察、理解和记忆。启发学生在生产实习中积极思维

引导学生通过现象认识本质,启发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动手,再一边动脑积极思维,只有这样手脑并用,同时进行必要的比较,分辨事物之间的异同,掌握变化规律,才能有效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加强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培养

谦虚、诚恳、耐心、细致的品格和坚持不懈的毅力,探索事物奥秘的习惯和兴趣,这些个性心理特征和品质对于学生就业和发展是不可缺少的。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人们认识自然的手段大大增强了,同时,也要求人们的观察水平观察能力随之提高,所以,提高职校生的观察力显然成了我们职业学校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孙时进.心理学概论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李玉斌.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

第四篇: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孩子

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孩子?

(转载:新浪博客)

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孩子对于教育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如何面对新时代的教育挑战?经常有父母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养,不好教了。孰不知,所谓的不好教是因为父母不知道怎么教,或者还是以传统的方法来对待孩子。那么,在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做呢?本刊特邀两位资深儿童教育专家,为广大家长们支招。

【孩子的能力培养,从何入手?】

我想问

儿子5岁了。玩游戏的时候,只要发现自己玩不好就哭。他这么怕输,以后可怎么办? 听听专家怎么说

徐凡:孩子有想成功的念头,很自然,很正常,而且也很重要。要保护好孩子的这种念头,使之成为推动他不断探索,不断努力的动力。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些“大”帮助:少做孩子的帮手,输不起的孩子往往会有一些好“帮手”。这“帮手”让孩子失去了不少动手的机会;帮孩子分解任务难度,会让孩子体验到“努力”就会有进步;引导孩子享受过程的快乐,哪怕是失败的过程,也会有许多值得回味的财富,值得我们和孩子一起以寻宝的心态来面对。看看专家怎么做

Sally:孩子“输不起”是一种正常现象,您可以尝试用这些办法:

带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孩子之间的交往是最平等的,基本上每人都做过“赢家”和“输家”。这样,孩子能真切体会到“输赢都是正常的”。

“输不起”的孩子会看到:别的小朋友输了,并没有大哭大闹,而是下次更努力赢回来。孩子在同伴身上学习到的东西,是大人教不会的。

帮孩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克服挫折的能力和动机,常来自于遭遇过的挫折,当他的经验足够丰富时,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我想问

现在的孩子从小被呵护得过多,我希望将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最应该做些什么? 听听专家怎么说

徐凡:责任意识事关人与人之间、人与集体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关系,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培养的。责任意识,是从承担开始的。

首先,每一项孩子自己能够胜任的事情,只有让他自己承担起来,他才会知道什么是对自己负责。其次,孩子还应该知道,他的行为会影响到别人。对自己的行为有控制,就是对别人的负责。再次,孩子还应该知道,他的行为会影响环境。从收拾玩具到为花草浇水,再到垃圾分类,孩子都会从和我们的互动中体会人对于环境的责任,学习承担。

看看专家怎么做

Sally: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自己的事情自己管。如果孩子玩得高兴不来吃饭,那就让他饿一顿。家长提醒一次就可以了,让后果来教育孩子。

2.让孩子承担家务劳动。如:去超市购物前,让孩子写购物清单,然后让孩子“带”着妈妈,把东西买回来。这样孩子会体验到强烈的成就感。

3.减少表扬,让孩子养成习惯。当孩子能自觉做一些事的时候,逐渐降表扬的频率,只在必

要的时候进行提醒。这样,孩子会逐渐把这些事情自然而然地当成自己的责任。

我想问

作为成人,在工作中我们已经很深地体会到良好的表达与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孩子如何从小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

听听专家怎么说

徐凡:表达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愿意使用语言,二是善于使用语言。

要让孩子愿意使用语言,就要让孩子体验到语言的交流有效。父母要少一些主观的判断和猜测,多一些倾听,让孩子有机会把自己的意愿表达完整。会让孩子体会到交流的成就感。要让孩子善于使用语言,不仅要丰富孩子的语汇,而且还要给孩子创造更多交流的机会,不仅是一般的表达,而且还要有机会辩论。

看看专家怎么做

Sally:(1)创造正确语言环境。在孩子学说话(掌握口语)的阶段,家长尽量避免使用“吃饭饭”、“小狗狗”之类的话跟孩子沟通,这些不规范的语言对孩子来说无助于理解事物,反而让孩子更加困惑。

(2)多提问,少命令。跟孩子交流时,多用启发式的问题,少用命令式的祈使句。启发式的问题更容易让孩子去思考和交流,命令只会让孩子被动接受,甚至引起逆反。

(3)创造真实的应用情境。有机会的话,多带孩子到公众场合,创造机会让孩子表达。节假日大家庭团聚时,鼓励孩子跟长辈多交流;平时去公园玩,带孩子去小朋友多的地方,让他们自己谈天说地。

【孩子怎样才能学好英语?】

我想问

我觉得学前阶段的英语学习应该注重兴趣,但是光有兴趣,将来上学后能通过各种英语考试吗?能拿到那些证书吗?

听听专家怎么说

徐凡:当孩子的能力与证书相匹配的时候,考试和证书给孩子带来的作用是积极的,反之,孩子今后的路只能更困难。证书给孩子带来的不是学习的终结,而应该是新学习的开始。看看专家怎么做

Sally: 孩子的学习需要一旦变为主动,才能成为终身的学习者,如果孩子愿意学英语,是不会害怕考试的,也能很轻松地“拿下”各种证书。通常,美式课堂中探索式的学习,让孩子们能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但有兴趣不意味着孩子考试就不行。比如,瑞思每年就有12 次的考核,采用美国同质的测试系统,重视过程评价,强调问题分析,告别评分排名形式,只有评估,没有淘汰,让孩子们从小学会自我纵向比较,发现自身问题和不足,并实现不断进步和成长。

我想问

我想用动画片做教材让孩子学英语。我会把一部动画片进行充分地讲解,再让他反复跟读数十遍,直到能分毫不差地背下来,我们才会学下一部。这样的学法合适吗?

听听专家怎么说

徐凡:有些原版动画片里的语言简单,易于理解,很生动,能吸引孩子看下去,用来作英语学习的辅助材料不错,能培养孩子对英语的好感觉。但当我们把这个过程做的太细时,比如把每一句话都拆分出来,让孩子反复背诵,可能就使孩子失去了对整个动画情景带来的好感觉,学习就又变成了枯燥的事情。

看看专家怎么做

Sally: 完全用动画片做教材,学习的是“死”语言,孩子可能会背“Cat,cat,come here”这样的句子,但他并不能把句子和情景结合起来,可能换一个情景就不会用了,这时候的语言就是“死”的,不能用来交流。我们只能说培养了个“Recorder”(复录机),既不会英语思维,也不会用英文进行交流。如果想借动画片学习英语的话,看过之后与孩子进行R o l e p l ay——角色扮演才是更主要的。例如,家长扮一只猫,孩子扮演老鼠,进行情景对话,这样才能让语言“活”起来。角色扮演也会避免家长用中文来讲解情景过程,尽量多地用英语的“小浸入式”帮助孩子理解。

我想问

对于英语学习,我有两个担心,一是太早学了以后没了兴趣;二是占去孩子很多自由玩耍的时间,会不会因小失大?

听听专家怎么说

徐凡:我们一直主张“像学母语那样学英语”。孩子学母语时没耽误吃喝、没耽误运动,也没耽误对环境的探索。为什么?因为他每天都在学习其他事情的同时理解着语言,在做其他事情的同时运用着语言。语言对于他是鲜活的交流工具,而不是负担。

看看专家怎么做

Sally: 很多成人经历的英语学习是拿一本书死记硬背的“魔鬼式”学习,但是现在给孩子设计的英语课程却早已不是这样,非常活泼和有现实意义,孩子不会觉得枯燥,反而会萌生兴趣。学习英语与玩完全可以兼得,关键是找到适合孩子年龄与性格特征的学习方式。例如,我们在家里和孩子玩“跳房子”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用英文进行相应指令,比如和数字、颜色有关的等等句子。再有,人类大脑中掌管语言学习的区域叫“布罗卡斯区”,3 ~ 12 岁,是这个区域的灵敏期,此时被存储的语言会被大脑认为是“母语”,也就是说很有可能很快掌握并灵活运用。12 岁之后,绝大部分人的“布罗卡斯区”会“关闭”,此时再学语言,大脑会将这些语言存储在“记忆区”,运用时就不再那么自如灵活。

第五篇:创新素质的培养初探

创新素质的培养初探

农一师十五团中学

袁卫华

一、什么是创新素质

我们认为,创新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事物进行认识、评价、设计、开发、应用、管理的创新意识、创新思想、创新技能、创新人格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

创新素质的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创新素质是人所特有的。虽然“智能、机器”也能完成某些高智能的任务,具有一定创造性工作能力。但归根结底机器的“智能”只是人脑智能的延伸,它是人所创造并按人的设计来运行的。也就是说“智能机器”,的创造力是人类创造能力的一和表现。至于人外的其它动物。虽说也具有某些低级智能,能创造性地完成一些简动作,但这种创造素质主要是由遗传、进比与环境所决定的,其“创造力”与人的创造能力相差甚远。它不具有人所特有的意识、思维,不具有对事物进行设计开发的独创性。

2、创新素质主要表现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人格四个方面。创新意识包括对创新的追求、向往、奉献精神、以创新为荣、以创新为乐的精神情感和自觉、积极“超越”的潜意识。创新思维是指发现发明新的方式方法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与思维品质、它具有观察的敏锐性、推理的严密性、相象的新异性、知识结构的灵活性与灵感顿悟的流畅性等特性。创新技能是指创新主体在创新过程中形成订智力技能与运动技能、主要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动作操作能力、创新技能的运用能力与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创新人格包括对新鲜事物具有挖根究底的好奇心,不因循守旧敢于挑战创新勇气、不断树立创新目标勇攀高峰的进取心。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韧劲,善于挖掘潜能乐于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而奉献自身创造成果的个性品质等方面的人格特征。

3、多样化的创新对象决定着多元化的创新素质要求。我们知道。创新对象(客体)是人所要加工改造的各种事物。包括各种观念、知识、方法、方案、模式等等。要创新、首先必须对所加工改造的事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要通过深入的学习与实践,了要事物的要素、结构、功能、掌握其变化规律。其次,不同的创新对象对创新主体(人)的要也不同。我们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者的创新素质要求应有所区别。

4、创新素质的培养必须通过一定的创新过程来实现。创新过程体现对事物的要素分析、结构设计、功能开发、效能评估、管理控制、应用推广等各个环节中。创新观念的形成、创新方法的掌握、创新思维的训练、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情感的激发等创新素质过程本身、都是一种创新过程。脱离新过程来培养创新素质,只是一句空话。

二、怎样培养创新素质

1、更新观念

在由“应试”素质向创新素质培养目标的转变中,领导、教师、学生、家长都存在一个观念的更新问题。具体来说,要实现下述三个方面的观念转变。

(1)、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学生们有理想、有活力、有个性、有差异,都有可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学生的天性是创造。他们能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性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也能在探究中取得创造性成。学生成才的主要标准是掌据了未来工作所必须的能力。而不只是接受了多少书本知识。

(2)、树立正确的教学法呗。学生是教的对象、学的主体。教学法的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终身受益的思想、方法、观念、态度、精神和创造力。教学法的方法、内容、时间、环境要多样化,要摒弃以继承传统文化成就为主要目标门“守旧式”’’教育价值观,张扬以追求未来成功与不断创新为主要目标的“超越式’’教育价值观。

(3)、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凡是能传受知识去解惑、作出榜样的都是任课教师较好的教师,以及计算机都有可能成为老师。

2、改革课程与教材体系

课程是指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家及其进程的总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努力实现“6化”

课程多元化。包括课程编制的理论基础多元化与课程类型多元化。课程的实用化。要针对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注重职业教育课、生活教育课、乡土(社区)教育课的开发。

课程的人性化。要尊重人的天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生理、生活特点编制多样、适量、有趣、有弹性的教材。其中特别要注重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交互性与人工智能性在课程编制中的应用。

课程生活化。为了适应学习化社会与终身学习体系的需要,课程内容、课程安排与生活实际、工作实际相结合。要加强校园环境潜在课程和基于项目研制课程的开发、使学生处处能学、时时能学、事事能学。

课程的综合化。改革以往知识割裂、分科过细、专业过窄的弊端、将相近学科、相关学科整合、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整合的层次大体可分为“混合”、“统合”、“融合”三个层次。

课程的现代化。紧扣时代脉博,将信息科技课列为各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及时更新课程内高、淘汰已老化的知识、增加现代新知识、使学生成为信息时代的弄潮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程本身的技术含量。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按课程标准偏制的、体现课程内容与课程计划的材料,是课程的具体化。教材改革必须按课程改革的总方向去展开。教材改革的策略不外乎改革教材内高、改革教材形式、改革教材结构三方面。其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对教材由“学会”变为“会学”。

我们认为,目前课程与教材改革的重点是努力形成由基础课、选修课、活动课、自修课、环境深组成门课程体系和由统偏教材、选编教材、活动教材、自订教材、环境教材组成的教材体系。

3、改革教学方法

学生创新索质培养的主要渠道是教与学。可偿试探讨如下一些新的教法与学法。

(1)、专题讲评法。将内容分为一个个专题,所有专题均由学生自已备课,轮流讲解。备课前可以问老师、同学及查阅有关资料。学生讲石再由老师和其他同学评议、补充。该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整理、加工、表达评价等多种信息培养与教学技能、较适合于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和高年级学生。

(2)项目开发法。这是一种研究性、实践性、创新性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它以一项目的开发研究为目标取向,让学生在自我设计、自成测试、自我优化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创新实践、培养科研作风、常握科研方法、取得科研成果。该法在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课教学法中运用较多。

(3)自主构建法。通过提供可以自由探索、自主协作、会话、讨论的学习场所,让学生根据自已的内在兴趣、特长与外在的社会需求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行安排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学习材料(包括网上资源)、自主讨论,以掌握最新信息,重构自已门知识能力体系。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和多媒体宽带网在校园的普及。自主构建法将成为面向21世纪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方法。

4、加强创新实践

创新实践的本质是通过活动使实践主体的创造力、兴趣、知识水平、个性品质等表征凝固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结果上。同时又丰富、发展实践主体的创新意识、创新情感、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与创新潜质。教改中,我们必须重点抓好如下两个方的创新实践:

一是教师的创新示范。每个教师都必候有者改方案与科研成果(论文、作品)能用自身的创新实践给学生以榜样和激励。

二是学生的创新体验。其主要来源有(1)在学习活动中尝创新。(2)在科研活动中致力创新。使学生能发现创新领培、寻找创新课题、树立创新目标、运用创新方法、开展创新研究、总结创新成果,从而全面培养创新素质。(3)在开发活动中瞄准创新。高年级学生可承接一些项目开发任务、从中培养运用新科技、设计优化方案、创意精品的能力。(4)在实习活动中勇于创新。实习中,要鼓励学生的 自我创新意识,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创新方法迅速转化为创新能力。

5、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创新环境的营造方法与调控目标主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创新的物质环境一一适用美化的基 础设施。努力实现校园花园氏、室内环境电子化、实验环境标准化。

创新的人际环境一一友爱融给的人际关系。通过教师职业道德、学生行为规范与党团纪律等方面的教育,形成团结向上、互肋友爱的良好教风、学风、班风、校风。

创新的文化环境一一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通过举办文明班级、优季学生之家、科技节、歌泳赛、演讲赛、网页制作赛等一系列活动,以形成民主、活跃、开放的班级文化、寝室文化教育氛围。

创新的信环培一一多渠道信息来源、高效的信息和加工转化机制、开放的信息发布时空。要重点抓好如下五个方面的工作:(1)优化课堂信息环境,使每堂课对每个学生都有启发和帮叻。(2)优化图书资料住处环境,有多种中外书刊供师生查阅。(3)优化专业前沿信息的发布环境,各种专业讲座经常化。(4)优化网络信息环境、学生可以自由参与远程学习与讨论。(5)优化社会舆论信息环境、通过校报、校刊、校广播台、校电视台、校宣传窗等给师生的创新予以及时表扬奖励。

创新的内在环境一一具有强烈的内在兴趣与良好的心境。要重视心理调控。

下载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职校生的创新素质[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职校生的创新素质[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养好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做5篇

    培养好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教育专家大力推进赏识教育的今天,现在的父母几乎都知道了这样一个道理:好孩子是夸奖出来的。 可是,随着家庭教育中的夸赞声越来越多,许多家长也同时......

    中职生综合素质培养及对策

    中职生综合素质培养及对策 德育是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学生德育评价体系中“重知识、轻实践,重均衡、轻个性,重考核、轻能力”的评价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职业教......

    如何培养职校生数责任心和自尊心的研究

    如何培养职校生数责任心和自尊心的研究 --------------------------- 关于培养职校生责任心和自尊心的调研报告 第一部分:背景及意义 研究的背景: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

    首先应该培养的就是团队素质培训(汇编)

    首先应该培养的就是团队素质培训新员工团队素质培训课程帮助学员了解一个好的团队应该具备的特征,了解作为团队成员应具备哪些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和实践演练过程,让......

    职校生自我鉴定(推荐5篇)

    职校生自我鉴定正常来说,自我鉴定也是总结的一种,自我鉴定就可以促使我们思考,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自我鉴定吧。自我鉴定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职校生自我鉴......

    职校生求职信(精选5篇)

    尊敬的领导:您好!我叫__________,来自江苏徐州,是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__________专业的学生,非常荣幸能够接受您的挑选,同时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看我的求职信。通过在学校内......

    职校生实习总结

    职校生实习总结2010年12月14日至2011年1月20日,我xx职校财经部96名学生去到中山xx实习,两名老师驻厂陪同管理,经过大家共同努力,顺利完成本次实习,关于实习具体情况总结如下:一、......

    职校生思想品德调查报告

    职校生思想品德调查报告调查目的:职校生生源素质逐年下降,找出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调查对象:西安综合职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