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检察机关积极推进三办工作汇报
在检察工作中创新性是很重要的,检察工作属于社会科学领域,创新对于检察干警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努力推进三办工作的开展。通过创新发展来促进检察工作的发展和进步,最终实现“加强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
一、三办工作创新的目的(一)检察工作的创新
总体来说,检察工作创新作为开展检察工作的一种方法,它是为检察工作的总体目标服务的。“加强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是检察工作的最根本目标,因此,检察工作中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不断创新,促进检察工作的发展和进步,最终实现“加强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
(二)三办工作的创新
检察工作创新对于三办工作创新的目的有指导意义,三办工作创新应当以检察工作创新的根本目的为目标开展。当然,由于三办工作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它们又会有各自不同的直接目的。通过三办工作直接目的的实现,最终也会促进“加强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实现。具体来说,三办工作创新有以下直接目的:
1.检察委员会办公室创新工作的直接目的。通过创新,促进检察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更好地为检察委会工作开展服务。
2.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创新工作的直接目的。通过创新,积累试点工作经验,在人民监督员制度设计、运行、保障、管理等多方面展开探索,扎实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试点工作。
3.刑事案件督查办公室创新工作的直接目的。通过创新,提高刑事案件督查的方法和效果,提高刑事案件办案的质量和办案流程的严格执行。按照省院有关文件要求,刑事案件督查办公室将改为案件监督管理科,业务范围相应扩大,业务要求相应提高。因此,在近阶段,还需要通过创新,在转型中搞好案件监督管理的试点工作。
二、三办工作创新的原则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可以说是创新的总的原则。但具体而言,三办工作中的创新应当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首先,选准重点。创新有不同的类型,有的是理论创新,有的是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往往是由搞理论研究的人通过长时间的研究、积累提出的。对于从事基层实践工作的人来说,可以提出个别的理论创新,但要进行理论层次较高的理论创新的机会不多。因此,对于三办工作而言,应当以实践创新为重点,通过实践创新,为三办工作提供一些具体的制度设计或工作开展模式,当然,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可进行个别的理论创新。
其次,量力而行。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其实反映了一个经济的基本常识----投入与产出成正比,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在实践中运作的任何一项制度,它都要考虑投入问题。如果不考虑投入,制度设计方面的难题将大大减少,但创新的可操作性将大大降低,创新的可行性不高,创新的目的也将不能实现。因此,三办工作的创新,同样也要全面考虑“人、财、物”这三方面的因素,以保证创新目的的实现。
再次,扬长避短。任何制度必须要由人来实施和执行。因此,在考虑创新的过程中,人的因素也是相当重要的。而人总是有优点和缺点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创新的时候要更多地用自己的长处开展工作,根据自己的长处来开展创新。
(二)促进公正,提高效率。
公正是检察工作永恒的主题。可以说,一切检察工作的开展都是为了这个主题服务的。因此三办工作创新一样也需要为公正这一主题服务。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是为了加强对检察机关的外部监督,更好地促进公正的实现。案件督查工作的开展,同样也是为了加强内部监督,提高检察机关的办案质量,最终也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检察委员会办公室工作是服务于检察院的业务决策机构检察委员会的,它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检察业务决策,因此,它同样也促进能公正的实现。在三办工作创新的过程中,要为实现公正服务。
在促进公正的同时,还需要提高效率。效率本身也是实现公正的保障之一。对于实践部门而言,效率更是开展工作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三办工作的创新中,一方面应当通过一些创新,提高办理某一特定事务的效率,另一方面在进行创新时,考虑到一项新制度本身的效率如何。
(三)遵守法律和管理规定。
创新,不是在没有任何约束的前提下的胡思乱想。检察机关是有多个层次的司法系统,如果没有必要的约束,那么全国检察机关将会乱成一团。随意突破法律和内部管理制度搞创新,是与法制的统一性背道而驰的。三办作为检察机关的内设部门,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内部管理当中的一些强制性规定。这是创新有序开展的应当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
三、三办工作中创新的方法
三办工作涉及的工作面相当广泛,有些工作本身就是在试点,很多问题没有形成定论,灵活性比较大。三办工作中开展创新可以考虑以下方法。
1.概念创新。何谓概念创新?说白了就是“提法”的创新、“说法”的创新和“定义”的创新。概念创新首先是经济领域使用的一种创新方法。概念创新,不仅给消费者创造新的消费享受,给市场带来新的繁荣,而且给传统产品披金戴银,创造了新的卖点,带来了新的商机。如:畅销休闲食品市场的旺旺雪饼、豪客薯片、妈咪虾条、龙凤小刀切等,都是最典型的传统食品的概念创新。
概念创新在经济领域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样也值得我们在工作中借鉴。今年在落实省院的办案工作流程过程中,我们在院里开展了制作标准化案卷的活动要,要求按照各个业务流程的要求,制作模拟案卷,把尽可能多的办案流程、办案文书纳入标准化案卷当中去。通过这种方法,一方面促进了相关人员对流程的全面把握,另一方面,标准化案卷的建立能够为今后的办案工作提供较好的示范和指导。“标准化案卷”的提出,是概念创新的具体体现之一。通过制作“标准化案卷”,我们创新了落实流程的方法,它与原有的学习条文、制作流程图、制作示范案例等一起构成了我院落实流程的措施体系。
2.方法创新。我院三办目前人员相对比较紧张,需要开展的工作头绪比较多,工作量比较大,既有内部管理,也有外部联系。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认真结合实际情况,搞好开展三办工作的方法创新。现在网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我院也建立了较好的网络基础,如内线电话、内部网络,在此基础上,还开通了内网邮箱、内部网站、办案办公系统、腾讯通即时通讯软件等网络应用方法。在三办工作中,我们具体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方法创新。
(1)通过东软、内网共享文件夹等完成文件的报批手续。如案件质量分析意见书在东软内完成报批手续。
(2)通过内网网站、东软系统、专线电话发布工作通知、最新司法解释等。
(3)通过内部邮箱将有关文件电子稿发送给各检察委员会委员。如今年检察委员会讨论通过业务部门提交的五份文件前,我们均将文件电子稿发给了各位检察委员会委员。
(4)通过因特网查找与工作相关资料,关注工作最新动向。有些文件通过传统途径传到基层需要一定的时间,而通过因特网,则能即时获取相关信息,从而有利于工作的及时开展。
3.制度创新。三办工作中,人民监督员和刑事案件督查办(拟改为案件监督科)都是正在试点的工作,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开展创新思维,搞好三办工作。
如在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中,我们开展了专业知识释明制度,就是将与人民监督员监督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开专题介绍、旁听庭审等多种方式向人民监督员释明,以利其更好的开展监督工作。这一制度我们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请业务科室的同志向人民监督员进行了各业务科室基本职责的介绍。
(2)请业务科室的人员进行专题介绍有关专业知识。如请刑检的同志向人民监督员作了《职务犯罪案件各个诉讼环节的证明标准》的专业知识讲座。
(3)开展旁听庭审活动。我们组织人民监督员旁听了张海荣受贿案的庭审,该案在实体上涉及受贿罪、自首、立功等多方面的法律概念,程序上主要涉及第一审刑事审判程序。有较多的“看点”。
上述几方面都是专业知识释明制度的具体内容之一,今后我们还将不断完善这一制度,把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推向深入。
第二篇:检察机关积极推进三办工作汇报
检察机关积极推进三办工作汇报范
文
在检察工作中创新性是很重要的,检察工作属于社会科学领域,创新对于检察干警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努力推进三办工作的开展。通过创新发展来促进检察工作的发展和进步,最终实现“加强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一、三办工作创新的目的
(一)检察工作的创新
总体来说,检察工作创新作为开展检察工作的一种方法,它是为检察工作的总体目标服务的。“加强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是检察工作的最根本目标,因此,检
察工作中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不断创新,促进检察工作的发展和进步,最终实现“加强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
(二)三办工作的创新
检察工作创新对于三办工作创新的目的有指导意义,三办工作创新应当以检察工作创新的根本目的为目标开展。当然,由于三办工作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它们又会有各自不同的直接目的。通过三办工作直接目的的实现,最终也会促进“加强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实现。具体来说,三办工作创新有以下直接目的:
1.检察委员会办公室创新工作的直接目的。通过创新,促进检察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更好地为检察委会工作开展服务。
2.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创新工作的直接目的。通过创新,积累试点工作经验,在人民监督员制度设计、运行、保障、管理等多方面展开探索,扎实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试点工作。
3.刑事案件督查办公室创新工作的直接目的。通过创新,提高刑事案件督查的方法和效果,提高刑事案件办案的质量和办案流程的严格执行。按照省院有关文件要求,刑事案件督查办公室将改为案件监督管理科,业务范围相应扩大,业务要求相应提高。因此,在近阶段,还需要通过创新,在转型中搞好案件监督管理的试点工作。二、三办工作创新的原则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可以说是创新的总的原则。但具体而言,三办工作中的创新应当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首先,选准重点。创新有不同的类型,有的是理论创新,有的是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往往是由搞理论研究的人通过长时间的研究、积累提出的。对于从事基层实践工作的人来说,可以提出个别的理论创新,但要进行理论层次较高的理论创新的机会不多。因此,对于三办
工作而言,应当以实践创新为重点,通过实践创新,为三办工作提供一些具体的制度设计或工作开展模式,当然,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可进行个别的理论创新。
其次,量力而行。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其实反映了一个经济的基本常识----投入与产出成正比,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在实践中运作的任何一项制度,它都要考虑投入问题。如果不考虑投入,制度设计方面的难题将大大减少,但创新的可操作性将大大降低,创新的可行性不高,创新的目的也将不能实现。因此,三办工作的创新,同样也要全面考虑“人、财、物”这三方面的因素,以保证创新目的的实现。
再次,扬长避短。任何制度必须要由人来实施和执行。因此,在考虑创新的过程中,人的因素也是相当重要的。而人总是有优点和缺点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创新的时候要更多地用自己的长处开展工作,根据自己的长处来开展创新。
(二)促进公正,提高效率。
公正是检察工作永恒的主题。可以说,一切检察工作的开展都是为了这个主题服务的。因此三办工作创新一样也需要为公正这一主题服务。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是为了加强对检察机关的外部监督,更好地促进公正的实现。案件督查工作的开展,同样也是为了加强内部监督,提高检察机关的办案质量,最终也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检察委员会办公室工作是服务于检察院的业务决策机构检察委员会的,它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检察业务决策,因此,它同样也促进能公正的实现。在三办工作创新的过程中,要为实现公正服务。
在促进公正的同时,还需要提高效率。效率本身也是实现公正的保障之一。对于实践部门而言,效率更是开展工作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三办工作的创新中,一方面应当通过一些创新,提高办理某一特定事务的效率,另一方面在进行创新时,考虑到一项新制度本
身的效率如何。
(三)遵守法律和管理规定。
创新,不是在没有任何约束的前提下的胡思乱想。检察机关是有多个层次的司法系统,如果没有必要的约束,那么全国检察机关将会乱成一团。随意突破法律和内部管理制度搞创新,是与法制的统一性背道而驰的。三办作为检察机关的内设部门,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内部管理当中的一些强制性规定。这是创新有序开展的应当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三、三办工作中创新的方法
12全文查看
第三篇:“三到位”积极推进机构改革
机构改革工作“三到位”
一是宣传发动到位。组织召开了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向干部明确机构改革对促进地税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区局班子加强走访,通过会议交流、个别谈心等途径,及时了解干部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交流,努力确保干部思想稳定,较好地争取了干部对机构改革工作的支持。
二是组织实施到位。制定了机构改革实施方案,严格按市局要求,认真抓好中层正、副职的竞岗工作。同时,明确改革后各部门管理职责,并依据“人尽其才、人适其岗”的原则,合理配置干部工作岗位。在岗位接交过程中:切实抓好票证结报的盘点和核对,确保票证安全;认真抓好欠税(费)清理工作,要求税收管理员在离岗前完成对欠税(费)的追缴,不能在规定时间清缴的,书面说明原因,并做好欠税资料的移交。
三是严明纪律到位。要求区局纪检监察室加大机构改革事前、事中、事后的监察力度,严肃组织纪律和财经纪律,做到思想不乱、工作不断。同时,狠抓纳税服务工作不放松,要求窗口办税工作人员限时到岗完成交接,确保纳税人能顺利办理各项涉税事务,将机构调整对征管工作的影响降至最低。
第四篇:检察机关如何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检察机关如何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内容摘要]:社会矛盾化解是政法三项重点工作之一,检察机关是社会矛盾化解的主体之一,要与其他机关共同形成社会矛盾化解的合力,真正发挥检察机关在社会矛盾化解中的作用,就必须正确分析当前社会矛盾的成因,认清法律监督工作与社会矛盾化解之间的内在关系,从检察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的特殊性出发,认识检察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性,把握检察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的着力点,增强化解社会矛盾的实效性,才能把化解社会矛盾工作推向深入。
社会矛盾化解是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法三项重点工作之一,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检察机关作为司法机关,肩负着宪法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责,是社会矛盾化解的主体之一,只有立足于法律监督职能,才能在社会矛盾化解过程中做到到位而不缺位、不越位,才能真正与其他机关共同形成社会矛盾化解的合力,真正发挥检察机关在社会矛盾化解中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检察干警必须正确分析当前社会矛盾的成因,认清法律监督工作与社会矛盾化解之间的内在关系,从检察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的特殊性出发,认识检察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性,把握检察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的着力点,增强化解社会矛盾的实效性,把化解社会矛盾工作推向深入。
一、当前社会矛盾的主要成因
当前,我国正处在黄金发展期,也处在矛盾凸显期。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日益复杂多样的人民内部矛盾日益突显,社会矛盾触点多、燃点低、处理难,其主要成因有以下四点。
(一)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当引发的群体性上访和突发事件增多。当前的社会矛盾触点很多,企业改制、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保维权、劳资纠纷等都是热点领域,各种矛盾冲突层出不穷,涉及社会各个阶层,产生的矛盾逐步突出。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个别单位和部门对这类矛盾纠纷化解不力,不认真对待,随之产生的一些人民内部矛盾日益凸现,导致非正常上访和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甚至升级为暴力事件。
(二)利益诉求增多,群众交叉攀比态势强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民主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但是法治意识滞后。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上访者往往交叉攀比,使各类群体性利益矛盾更加错综复杂,特别是因征地拆迁、企业改制、下岗职工安置等群体利益矛盾引发的纠纷和集体上访,往往是多种矛盾和多种意图的集合体,相互交叉感染,相互攀比联动,化解难度不断增大。
(三)经济利益结构的改变导致社会矛盾主体和形式多样化。由于经济转型和利益结构的深刻调整,各种利益诉求引发的矛盾增多,群众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一些人抱着“法不治众”、“众怒难犯”的心态,利益个体自发组织起来,希望通过集体行动,唤起政府的关注,使自身利益能得到政府的确认和保障,从而引发了一些群体性事件,突出表现为群体性越级上访、闹事,希望通过上访造成更大声势,向有关部门施加更大的压力。
(四)合理诉求和其他目的结合导致热点问题升温,处置难度越来越大。主要是由于参与者的合理诉求与表达的不合法手段交织在一起,多数人的合理合法要求与少数人的无理取闹交织在一起,群众的自发行为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插手利用交织在一起,一件事件中甚至多种矛盾相互交织,这类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突出表现形式,解决和处置的难度很大。
二、社会矛盾化解在检察环节体现的特征
一是社会矛盾化解在检察环节表现得更为复杂。在检察工作中,每一个案件都是一个或一类具体的社会矛盾,而且该社会矛盾在检察监督之前就已经有国家公权力的介入或运行,大多数社会矛盾一旦发展到需要检察监督去化解的时候,其中的利益主体就会更加多元化,利益诉求就会更加多样化、利益矛盾就会更加复杂化、影响范围就会更加扩大化、利益双方的矛盾就会更加对抗化。因此,检察机关履行监督职能时,不仅要解决好权利与权利之间的利益关系,而且更要解决好权利与权力之间的利益关系,只有把这两种关系同时解决好,才能真正化解社会矛盾,否则就有可能使社会矛盾进一步升级。
二是社会矛盾化解任务在检察环节表现的更为繁重。社会矛盾在本质上是各方利益博弈的外在表现,社会矛盾化解的过程就是平衡各方利益的过程,而平衡各方利益的过程就是维护公平正义的过程。检察工作的内在属性就是法律监督,而法律监督体现在利益协调上,就是要监督利益落实、利益调整是否正当合法。因此,就社会矛盾化解进程或环节看,立法是社会矛盾化解的第一道关口,执法是社会矛盾化解的第二道关口,司法是社会矛盾化解的最后一道关口。人民群众在检察环节维护自身利益的期待和愿望更加迫切,检察环节社会矛盾化解的任务也更加艰巨和繁重。
三是社会矛盾化解的方式在检察环节表现的更为特殊。
当权利与权利之间无法通过法律自行达到利益平衡且产生利益冲突时,就需要通过权力的依法介入来化解矛盾,当权力介入后社会矛盾仍然没有化解时,就需要通过监督来化解,监督化解社会矛盾不同于权力介入而化解,监督行为本身一般并不直接就权利与权利之间的矛盾进行化解,而是通过化解权力与权利之间的矛盾来间接达到化解权利与权利之间矛盾的目的。因此,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其化解社会矛盾的着力点,应当是着重化解权力与权利之间的矛盾,通过化解权力与权利之间的矛盾,达到化解权利与权利之间矛盾的目的。
三、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中的角色和定位
面对新时期新的社会矛盾,要更好地发挥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就必须首先明确检察机关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定位。
(一)检察机关在社会矛盾化解系统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能作用。当前我国出现的社会矛盾往往具有历史性和政策性,是全局问题的综合反映,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党政机关和公检法司各部门、各社会组织都有责任。检察机关的专政性质、法定职能、和公平正义的追求目标,都说明检察机关发挥职能,是与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是相一致的,在化解社会矛盾的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作用。
(二)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需要转变检察工作价值观念。任何犯罪在侵害公民个人权益的同时必然是对国家法律秩序利益的侵害,检察机关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要求我们在面对社会矛盾时,必须处理好惩罚犯罪和维护公平正义以及国家本位和个人本位的关系,改变原有的以国家本位身份下单纯追求打击和惩罚犯罪的价值观念,树立维护公平正义和维护国家利益及个人合法利益的价值观念。
(三)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需要转变角色定位。在传统认识中检察机关仅代表国家追究犯罪行为人的法律责任,检察机关是惩治犯罪的一方,是站在犯罪对立面作为矛盾一方存在的。在新的形势下,检察机关要转变为化解社会矛盾的主体之一,就要把打击惩罚犯罪,放在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进行,不仅要实现国家刑罚权、维护法治权威,还要更多地融入调停社会冲突和平抑矛盾纠纷的内涵。
(四)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现实社会中,上访申诉的群众,绝大多数是因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或遭遇了不公平待遇,来上访、申诉的群众大多是弱势群体,他们的上访,体现了对检察机关的信任。因此,检察机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确立尊重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态度,始终把执法为民作为自己的坚定信念,作为正确处理社会矛盾的动力源泉,排除外界干扰,依法办事,力求程序与实体的双重公正,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树立公平公正执法的形象,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四、检察机关如何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检察机关深入化解社会矛盾,最基本、最有力的手段就是充分履行检察职能,坚持把化解社会矛盾贯穿于执法办案始终。
(一)围绕反腐重点,严查职务犯罪。近年来,各地高位运行的信访总量、接连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最为突出,已经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些大量的信访和群体性事件的背后,往往都隐藏着职务犯罪行为,如久访不息的背后隐藏着司法不公的行为,拆迁纠纷背后隐藏着官商勾结,企业改制**背后隐藏着中饱私囊,重大安全事故背后隐藏着渎职失职。检察机关来要化解这些社会矛盾,必须要充分发挥查办职务犯罪的职能,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通过严厉查办职务犯罪,以此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从而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预防和减少群众信访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要优先查办直接侵害群众切身利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发生在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征地拆迁、移民补偿、抢险救灾、医疗卫生、招生考试等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以及司法腐败案件,更好地保障民生、维护民利,有效地缓解和减少社会矛盾。要贯彻中央提出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败方针,有效运用检察建议等预防手段,及时消除社会矛盾隐患,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为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围绕监督重点,强化诉讼监督。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是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的职责所在,也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点,重点是维护好法律的公正和对当事人的公平。
1.要围绕“受害人”加强立案监督。立案监督案件线索,大多是合法权益受到刑事犯罪侵害的被害人提供,这类案件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矛盾很容易激化,检察机关应当高度重视这类立案监督案件,依照法定程序监督侦查机关立案侦查,及时向控告人反馈信息,并且要全程跟踪监督案件进展情况。对于不符合立案侦查条件的,要作好控告人的思想工作,使控告人真心接受处理结果,不留矛盾隐患。
2.要围绕“当事人”加强民行监督。要注重监督纠正涉及民生、严重违反法定审判程序以及审判人员贪赃枉法、徇私舞弊导致的错误裁判,并要切实加大提出抗诉、再审检察建议力度。同时,要继续探索开展对民事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和督促起诉、支持起诉等工作;对裁判正确的案件,协同法院做好当事人服判息诉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增加更多的积极因素。
3.要围绕“被告人”强化刑事审判监督。要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对于主观恶性较小、犯罪情节轻微的初犯、偶犯以及过失犯,尽量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依法从轻、减轻处罚,特别是对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轻微刑事案件,要坚持从宽处理。要重点监督有罪判无罪、无罪判有罪、量刑畸轻畸重以及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等问题,确保司法公正,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
4.要围绕“犯罪人”加强刑罚执行监督。监管场所关押的罪犯、犯罪嫌疑人和劳教人员,可以说是不安定因素的火山口。监所部门要积极配合看守所共建依法、文明、人性化的监管环境,维护监管场所安全稳定。要监督纠正违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等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公不廉的问题,以免激化社会矛盾。要针对监外执行罪犯,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将监外执行罪犯管严管好,保证社会的安定有序。
(三)围绕执法效果,转变执法观念。检察机关要深层次地化解社会矛盾,必须要进一步地改变执法观念,改进执法方式,在办案中要更加注重社会效果。要灵活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执法办案中要慎用逮捕、扣押等强制措施,尤其是对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的刑事案件,要努力促使当事人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努力地营造和谐相处的浓厚氛围。要不断提高干警调解也是执法的思想认识。努力地提高干警调解也是执法的思想认识,从而使每个检察干警对符合刑事和解条件的案件都能尽职尽责地做好调处工作,从检察环节上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为构建和谐社会增加更多的积极因素。要建立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机制。充分依靠专业性调解组织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形成依靠基层党政组织、行业管理组织、群众自治组织“三调”对接机制,及时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把调解优先原则贯穿于执法办案中,努力实现案结事了,化解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围绕公正廉洁执法,强化自身监督。检察机关要深层次地化解社会矛盾,首先必须要自身公正廉洁执法。要突出抓好检察职业道德建设。要始终不渝地狠抓纪律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把检察职业道德建设与执法规范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检察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变成执法、司法工作的规则和机制,使检察干警真正成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不因检察机关自身的徇私枉法、贪赃枉法而不敢大胆监督别人公正执法而导致产生诸多的社会矛盾。要抓好自身监督制约机制建设。自觉将检察工作置于党的领导和人大监督之下,自觉地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新闻舆论的监督,使检察机关永葆公正廉洁执法,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赢得公信,坚决防止执法不公、不廉问题的发生。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对检察权运行实行监督的有效机制和制度体系,强化对领导干部和执法一线人员的监督制约,加大对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力度,努力形成对检察机关自身执法活动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要坚决把那些违法违规办案,利用职务索贿受贿、徇私舞弊、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害群之马坚决依法依纪从严查处,清除出检察机关,使之从检察机关各个环节上杜绝社会矛盾的产生。
第五篇:我院普法宣教办召开专题会议积极推进
我院普法宣教办召开专题会议积极推进“六五”普法工作
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教育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文件精神,加强我院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学院师生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2月27日下午,学院召开关于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及2012年普法工作专题会议。院党委第一书记、院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组组长郝运福出席会议并讲话。院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成员,教务处处长李用普、思政教学部主任黄礼华、团委书记盖筱岚、保卫处副处长尹伦斌等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宣传处汪处长主持。
会上,郝运福强调指出,2012年是我院贯彻落实《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为了进一步做好我院今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进程,提高全体师生的法律素质和法治意识以及学法、知法、维法、守法的自觉性,努力实现我院“十二五”发展目标和今年改革发展主要任务,根据《规划》部署安排,认真组织抓好2012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意义重大,非常必要。
郝运福要求,要对照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六五普法规划》的文件要求,全面落实学院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要带头学法用法;要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精心组织开展开展小型多样、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要加强法制宣传队伍、制度和阵地建设,通过舆论宣传教育氛围营造、把普法宣传教育与日常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和道德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取得新成效。
汪处长在简要传达学习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文件精神和我院《六五普法规划》要点后,着重对我院《2012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进行了汇报,并提出有关想法和建议。
与会成员就我院2012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着重在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法律法规模块化教育教学、法学专家走进课堂、结合重大节日和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活动等方面的工作安排与措施,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大家一致表示,相互协作,齐抓共管,不负众望,努力做好全院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