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社会学 题库(共五则)

时间:2019-05-12 22:5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劳动社会学 题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劳动社会学 题库》。

第一篇:劳动社会学 题库

名词解释

1、分析单位:分析单位就是研究者所要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

2、三方性原则:所谓三方性原则,是指在社会劳动关系方面,实行劳工、雇主和政府三方面参与和进行协调的原则。这是劳动关系方面的国际惯例,也是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国际组织——国际劳工组织所奉行的准则,从而有效地保障劳动者权益的体制性手段。

3、职业结构:是指不同职业类型的劳动者在劳动者总体中的比例。职业结构是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反应,也是劳动者社会地位与社会经与的反映。

4、劳动者: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所谓劳动者,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分工体系下,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有目的地、相对持续地从事或向他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服务活动的社会人。

5、职业生涯:广义上讲是指人的一生;狭义上是指职业问题。

6、职业锚理论:人们因为某种思想原因选中了一种职业,就此“抛锚”、安身。还有的学者把之翻译为“职业着眼点”。

7、职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劳动者所从事的职业区分为职业地位和声望不同的等级序列。

8、疲劳:疲劳是指劳动者在操作过程中,由于连续性工作而不断消耗能量,产生机体内生理、心理变化而引起工作能力下降的一种现象。

9、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是指劳动者群体对于劳动者所具有的吸引力和结合力,它是群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10、职业介绍:职业介绍是一定组织对于社会上谋求职业的人提供帮助,使其了解社会某些职业岗位空缺及该职业的具体内容,从而选择其中某一职业

11、劳动组织:劳动组织作为组织中的一种类型,它是社会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按照一定的劳动法规、章程建立起来的组织,是执行生产、经营、服务于管理职能的劳动者的有机体。

12、劳动力市场:狭义上是指劳动要素的交换场所广义上是指劳动力市场是经济要素配置场所,是经济交换关系,也是经济运行体制

13、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在一定形态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人们在社会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总称。通常是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或劳动力使用者(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

14、声望经济:一些人的经济收入主要由个人特征决定

15、市场导向的报酬结构:以市场为导向的报酬结构,是根据市场上本公司的竞争对手的报酬水平来决定公司内部的报酬结构的方法。

16、政府:是指一定国家或地区的行政机构,其实质是一个社会公共权力的运用机构。

17、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在结合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或偶然失调所造成的失业。

18、就业:就业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社会求业人员走上工作岗位的过程与状态。

19、特殊劳动群体:特殊劳动群体是由于年龄、生理结构、技能结构等方面的特点,在社会劳动过程中,遇到了特殊的社会问题并因此而形成了独特行为规律的群体。单选

1、在劳动社会学研究的性质中,最早开始主张实证性的学者是(D)

A.泰罗 B.马克思韦伯 C.卡尔维诺D.孔德

2、被称为第二联合国的是(B)

A.世界贸易组织B.国际劳工组织C.世界银行D.国际绿色和平组织

3、联合国《国际标准职业分类》中,职业分类的标准是劳动者从事劳动时所具有的(C)。

A.职位B.岗位C.职能特性D.工作性质

4、(C)代表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判断和评价。

A.世界观B.人生观C.价值观D.人生理想

5、职业稳定期是指(C)

A职业准备期B职业选择期C工作中期D工作后期

6、下列哪项不属于职业生涯系留点(C)

A.技术性能力B.管理能力C.高额薪酬D.自主性

7、对职业流动影响最为显著的一项是:(D)

A 年龄B种族C宗教D 本人教育水平

8、需要理论是由(B)提出的?

A亚当斯B马斯洛C凯恩斯D邓拉普

9、组成劳动者群体的劳动者有着一定的共同目标和特征,并通过一定的(C)结合在一起。

A.地域框架B.经济合作C.组织形式D.劳动模式

10、在我国劳动市场体系中政府劳动保障系统的(A)和人事系统人才交流中心

A 职业交流所 B 劳动力市场C 职业交流会 D 再就业中心

11、古典组织理论主要关注的是(B)问题?

A组织环境B 秩序C 自由度D 知识

12、(C)是从市场形式的角度划分的市场

A普通市场B合法市场C散在性市场D自由市场

13、以下哪项是各国调整劳资关系的一个主要途径(B)

A双方谈判制度 B集体谈判制度 C政府干预制度 D三方协调机制

14、制度经济学中非常强调工资结构的是(A)

A邓普拉 B多尔嘎 C皮尔 D卡尔伯格

15、下列理论中,(D)理论更加系统的分析了报酬与劳动积极性的关系。

A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B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C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D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16、在世界银行的政府职能观中,中级职能促进社会公平的职能不包括(D)

A、再分配性养老金 B、家庭津贴 C、失业保险 D、资产再分配

17、(A)是人类劳动水平大幅度提高的的根本途径。

A、技术进步 B、人口数量的增加 C、交通条件的便利 D、自然环境的改善

18、就业问题不具有(D)

A经济性B社会性C政治性D文化性

19、下列不属于影响中老年就业因素的是(B)

A.经济变动的影响B.政治不稳定的影响C.劳动力市场状况的影响D.年龄歧视 多选

1、在中观层次的劳动社会学研究方式中,(AD)是主要的研究主题

A.社会群体B.社会行为C.社会结构D.社区

2、以下几项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是(ABCD)

A.地质普查业B.警察C.仓储业D.社会福利事业

3、三方性原则所涉及的主体有(ABD)

A.劳工B.雇主C.市场D.政府

4、发达国家职业结构的变化的趋势与规律包括(ACD)

A、体力性职业的劳动者所占份额不断减少B、体力性职业的劳动者所占份额不断增加

C、技术性职业的劳动者所占份额不断提高D、脑力性职业的劳动者所占份额不断增加E、非技术性职业的劳动者所占份额不断提高

5、劳动者社会化的过程一般可分为(ABCD)几个阶段。

A.预期社会化B.初始社会化C.基础社会化D.继续社会化

6、早期职业生涯阶段的主要任务(A B C)

A培养行动技能B培养某一专门能力C培养创造、创新的能力D培养“训练和教导他人”的能力

7、职业生涯理论包括以下几种理论(ABC)

A.职业自我论B.职业决策论C.职业生涯整体发展论D.无职业论

8、影响劳动者职业流动的社会结构因素:(A B C)

A 社会结构 B产业结构的变化C人口变迁D 年龄E 性别

9、组织文化对成员的影响主要有(A B D)

A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凝聚功能D约束功能

10、下列哪些不属于美国学者沃克提出的劳动者群体士气的要素反映(BEF)。

A.劳动生产率B.群体分裂倾向C.对工作的满意感D.对作业群体的满意感E.劳动者对群体目标的态度F.群体中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关系状况

11、在公立职业介绍中应该掌握以下哪些原则(A、B、C)

A科学性B 合理性C 服务性 D 合法性

12、非正式组织的部分特点:(A C D F)

A形成过程B 目的C 目标D权威E 领导F 领袖

13、劳动力市场规则有(ABC)

A公平规则B等价规则C合法规则D公正规则

14、按照劳资关系的权利结构标准,劳资关系的类型有(ABC)

A绝对型劳资关系 B亲权型劳资关系 C阶级斗争型劳资关系D利益协调型劳资关系

15、一般的人力资本投资包括(ABCDEF)

A各级正规教育B在职培训活动C用于改善健康状态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

D父母用于照看孩子的时间E寻找工作活动的时间F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迁移

16、下列选项中,属于直接劳动报酬的是(ACD)。

A工资B保险福利C股票期权D奖金

17、薪酬制定的方法有(ABC)

A工作导向的报酬结构B技能导向的报酬结构

C市场导向的报酬结构D效率导向的报酬结构

18、具体来看,我国改革中的政府管理职能主要有一下几点:(ABCDE)

A、转换管理体制B、培育劳动市场C、进行社会服务

D、加强宏观调控E、建立保障机制F、实施劳动监察

19、失业会产生诸多不良后果,主要包括(ABCD)

A、劳动要素闲置浪费 B、导致劳动者的生活困难 C、使人受到多方面的损失

D、导致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20、充分就业意义(ABC)

A经济政策之首 B社会政策重要内容 C国际劳工界目标 D实现实现劳动人口最大就业比

21、特殊劳动者的能力包括(ABD)

A.身心调节能力B.学习能力C.沟通能力D.社会适应能力

填空

1、一般来说,一份问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引言、指导语、题器、其他资料。

2、国际劳工组织对劳动者的权利、地位给予了高度关注,在(其《章程》和附件《费城宣

言》)中,确认了一系列处理劳动关系和保护劳动者权利的原则。

3、从职业的社会阶层结构来看,最大的结构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两大类别的结 构。

4、美国学者奥尔波特把价值观划分为六种 类型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政治型、宗教型。

5、(职业准备期)是一个人就业前从事专业、职业技能学习的时期。

6、人类生活时间的划分是多种多样的,按照我国的方法,可以把生活时间分为四部分:工作时间、家务劳动时间、个人生活必需时间、闲暇时间。

7、根据劳动者流动的(参照物),职业流动又可以分为代际流动与同代流动。

8、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人格魅力、相似性、熟悉性和邻近性、被人喜欢)。

9、评价劳动者群体的士气,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入手。客观方面的指标主要考察(生产任务)与(经营绩效)等方面情况。

10、(市场就业)是中国劳动制度的根本选择。

11、劳动组织结构元素有组织层次、(目标)、(角色)、联系。

12、中等口径的的劳动力市场强调市场上的工资有供求双方(讨价还价)决定。

13、劳动关系制度的重点是(劳资冲突)以及通过制定一定的规章和协议对其进行调整。

14、(不同劳动者以及劳动者群体之间的报酬差异问题)构成了社会收入分配问题的主要内容。

15、集体激励的办法主要有(利润分享计划)和(增益分享计划)。

16、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有合法原则、公正原则、及时处理原则和调解原则。

17、(独立就业)是指劳动者不受雇于任何单位,而以独立自由的身份存在。

18、公平就业目标__公平就业机会、_反对就业歧视__、__反对不平等报酬_、_反对非法雇佣、对不合理解雇、反对职业垄断、保护和扶助弱势群体。

19、(社会差别)是社会分层的直接根源。

简答

1、请简要回答抽样调查的主要优点

答:

1、费用低

2、精度高

3、规模相对小,便于实施

4、获得的信息丰富,具有一定深度

5、时效高

2、请简述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前提条件以及主要途径。

答: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是第一产业劳动者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前提。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的转移必须具备另一个条件,这就是非农业部门劳动岗位的增加。

第一产业的劳动者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结构转移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脱离农村,向大中型城市(特别是工业城市)流动。另一种则是在农村“就地消化”或者转移到小城镇。

3、比照国际标准,我国把职业分为四个层次,包括八个大类,其中这八大类分别为: 答:⑴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⑵专业技术人员⑶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⑷商业、服务业人员⑸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⑹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⑺军人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4、从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的角度,职业可以分为几部分?

答:⑴专门职业人员、政府官员、高级经理阶层⑵雇主、一般经理与管理人员⑶白领人员⑷熟练工人⑸半熟练工人⑹非熟练工人⑺家庭服务与个人服务人员

5、在微观社会文化环境中,技术对劳动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答:第一、形成一定的工作环境基础 第二、影响劳动者的劳动态度第三、影响劳动者的价值观念

6、人的职业生涯所具有的特性:

答:(1)独特性(2)发展性(3)阶段性(4)终生性(5)整合性

7、影响职业生涯的社会因素:

答:

(一)教育背景

(二)家庭影响

(三)个人的需求与心理动机

(四)机会

(五)社会环境

8、简述劳动时间与闲暇时间的变动。

答:

(一)劳动时间不断减少的趋势

(二)上下班路途时间先增加然后减少的趋势

(三)劳动时间价值不断提高的趋势

(四)闲暇时间以及闲暇时间价值不断增加的趋势

(五)闲暇时间与劳动时间模糊重叠

9、简析影响职业流动的各种因素

答:一.社会结构因素:

社会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人口变迁,教育,家庭背景,社区的性质和规模

二.个人因素

年龄,性别,文化水平,职业兴趣,个人身体条件及健康状况变化

10、简要说明群体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答:群体规范、社会促进效应、社会抑制效应、从众行为。

11、请概括劳动者群体凝聚力的制约因素

答:第一,群体成员的利益目标和价值观念的相近程度。第二,群体目标的实现状况。第三,群体满足成员需求的状况。第四,群体的社会地位状况。第五,群体领导方式。第六,群体规模的大小。第七,群体成员对付外部压力的情况。第八,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沟通状况。

12、简要说明我国现行劳动市场存在哪些问题

答:

1、劳动力市场的分割2.劳动力市场的高投入3.劳动力市场机制的不健全4.劳动力市场规则的缺乏5.劳动力市场服务的低质量

13、简述一下单位制度变化的表现

答:⑴单位角色职能化⑵单位利益独立化⑶单位责任具体化和内向化⑷单位的“家长”角色强化

14、非正式组织的功能:

答:积极功能:①凝聚功能②培养和利用领导潜力③减压功能④辅助生产功能⑤监督功能消极功能:①制造冲突②反对变革③压制冒尖④小集团行为⑤散布谣言

15、劳动力市场在经济运动中有重要的功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

1、劳动力市场是个人与用人单位相互选择的具体场所,是个人实现就业的重要途径和用人单位配置、取得劳动要素的途径

2、劳动力市场是人力资源供给、需求状况及其二者结合的直接反馈

3、劳动力市场是社会人力资源流动的流向指南

4、劳动力市场是个人参加教育培训活动的动力导向系统

5、劳动力市场是宏观经济运行景气程度的晴雨计,可以反映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繁荣或衰退情况

6、劳动力市场是一个社会平等状况的反映

16、集体谈判制度在国家中广泛流行的原因有哪些方面?

答:首先,集体谈判将平等和社会公正引入工业社会和劳动力市场,实现雇员与雇主力量的平衡;其次,集体谈判是工人参与工业社会决策过程的一条渠道,使工作及劳动条件的决定过程由单方面变成了双方参与决定的过程;第三,集体谈判虽然不能消除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固有矛盾,但它为双方提供了一种互相沟通,互通有无,让双方了解自己的立场、目标和问题,努力去实现共同目标的场合;最后,集体谈判是一种灵活性的机制,适合于不同经济制度的国家,可满足各种产业和职业的需要。

17、雇主解决生产过程中效率损失的举措?

答:举措有两个,一是人为的提高工资,使之超过市场上统一工资的水平二是给付低工资,但同时增加监工的人数,这样效率损失可以部分的减少。

18、如何利用报酬对劳动者个人进行激励?

答:①要灵活运用各类报酬,如员工劳动报酬的提高可以是基础工资、绩效工资和激励工资。②采取灵活的报酬调整政策,在对个人的报酬进行调整时。需要向劳动者解释清楚增加报酬或减少报酬、什么时候加什么时候减、加多少减多少以及加减的标准是什么。③对于劳动者的激励要采用差别化的策略。

19、我国的劳动政策都包括哪些?

答:

一、促进就业政策;

二、工资保护政策;

三、工资激励政策;

四、社会收入分配政策;

五、社会保障政策;

六、保护劳动者权益政策。

20、简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式。

答:(1)就地转移(2)进入乡镇企业(3)进入小城镇(4)进入大中城市

21、公平就业目标

公平就业机会

反对就业歧视

反对不平等报酬

反对非法雇佣

反对不合理解雇

反对职业垄断

保护和扶助弱势群体

22、简述我国移民劳动群体的特征

答:1.移民劳动群体的主要成分是农民,其中绝大多数为进入城镇就业的劳动者。2.该群体的性别分布特点是男性多从事建筑施工行业,女性多从事家庭服务业,并且沿海地区移民劳动群体中的女性比例要高于男性。3.该群体中绝大多数人属于15—29岁的年龄段,约占这个群体总数的71%。4.该群体文化程度总体偏低,约60%以上的人只有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5.从职业特征来看,该群体主要从事的是体力劳动和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

第二篇:劳动社会学教学大纲

劳动社会学大纲(北大佟新)-

课程先修要求:本课程是社会学专业研究生的课程,需要具有必要的社会学和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论基础。

讲授方式:读书、讨论的方式(seminar)和讲授的方式。

课程内容:本课程分为十四讲。

课程以劳动过程为研究核心,围绕着中国的相关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与思考。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劳动与工人阶级及资本家阶级

特别鼓励以下四个方面的讨论:

1、有关“知识”的问题。讨论建构理解和解释劳动问题的社会学知识。

2、建立批判意识。全球化过程中建构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政治过程,应当带有批判意识地去思考劳动问题。特别强调建立有关对不平等、权力和权威关系的批判以及对改善工人生活状况的学术关怀。

3、多元化的学术取向(disciplinary orientation)。鼓励把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和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运用于劳动问题的研究。

4、鼓励理论性思考和对争议性问题的广泛讨论。

第一部分

劳动过程研究

第一讲

绪论

一、什么是劳动问题

二、研究劳动问题的理论视角

三、劳动过程的视角

第二讲

劳动问题研究的中国问题意识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二、7家工厂个案的介绍(中国企业劳动制度的变迁)

第三讲

劳动和管理

一、劳动和劳动力

二、劳动分工

三、管理的起源及管理科学的影响

四、使工人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第四讲

机械化

一、技术的引进和改进

二、机器与劳动力

三、管理、技术与劳动分工

第五讲

公司治理与劳动(之一)

一、从工厂到公司——现代公司治理

二、无所不在的市场

三、国家的作用

第六讲

公司治理与劳动(之二)

一、民主管理的可能性

二、民主管理的历史

三、民主管理与公司治理

第七讲

工人内部的分化

一、办公室人员二、一线工人

三、技术性人员

四、技能与工人阶级的讨论

第二部分

劳工研究专题讲座

第八讲

阶级、种族与性别

第九讲

劳工史研究(历史社会学的启迪)

第十讲

全球化下的中国劳动问题——国际劳动分工

第十一讲

管理者阶层与中产阶级

——中国新兴资本家阶级及其研究

第十二讲

劳资关系的三方机制(政府、工会和企联)——中国的产业关系

参考书目:

[美]哈里·布雷弗曼:《劳动与垄断资本——二十世纪中劳动的退化》,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D0/M369

Michael Burawoy and Theda Skocpol(eds.): Marxist Inquiries: Studies of Labor, Class, and States.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法]居伊.蒂利埃:《劳动政策》,商务印书馆1995年。

[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三联书店1997。

[美]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99年。

[美]布劳:《不平等和异质性》(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

[美]大卫.桑普福特和泽弗里斯.桑纳托斯主编:《劳动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

[美]丹尼尔.贝尔,1989。《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

[美]弗兰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第二十一章“工作伦理的起源”,P256-268,1998年远方出版社。

[美]汉娜.阿伦特,1999。《人的条件》,上海人民出版社。

[美]杰里米.里夫金:《工作的终结》,上海译文出版社。[美]马丁.李普塞特著:《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第十二章“工会中的政治过程”,P345-387。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重庆出版社1989。

[美]曼瑟尔.奥尔森著:《集体行动的逻辑》,三联书店,1995年.[美]裴宜理,2001,《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

[日]哈纳米和[比]布兰佩因,1997。《市场经济国家解决劳资冲突的对策》,中国方正出版社。

[匈牙利]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重庆出版社1989年或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3次印刷。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2001,《非凡的小人物》。新华出版社。

[英]安东尼.吉登斯,2000。《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英]肯德里克、P.斯特劳和D.麦克龙编:《解释过去,了解现在——历史社会学》,[英]约翰.基恩,1999。《公共生活与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英]齐格蒙特.鲍曼,2002,《流动的现代性》,上海三联书店。

[英]汤普森,2001,《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译林出版社。

Blauner, R.1964:Alienation and Freedo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Borow H Man in a world at work,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Bottomore,T.1965,Class in Modern Society, London: Allen & Unwin.Braverman, Harry 1974, Labor and Monopoly Capital.New York: Monthly Review Press.Carolj.Auster: The Sociology of work:concept and cases, Pine Forge Press.1996.D.J.Lee and B.S.Turner(eds): Conflicts About Class: Debating Inequality in Late Industrialism, Harlow: Longman.1996.Dahrendorf R.(1959): Class Conflict in an Industrial Society,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Furlong A.1992: Growing Up in a Classless Society? School to Wrok Transitions.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Industries, Firms and Jobs: Sociological and Economic Approaches.New York: Plenum Press.Expanded Edition :1994.Jerry Lee Lembcke: Labor History's: “Synthesis Debate”: Sociological Interventions, Science & Society.Vol.59, No.2, Summer 1995,137-173.Keith Grint: the Sociology of Work, Polity Press 1991.Martin, Jean and roberts, Ceridwen, Women and Employment: a lifetime Perspective, London.1984.Richard J.Hermsteinn charles Murray: The Bell Curve: Intelligence and Class structure in American Life, 1994,Simon & Schuster Inc.New York.Ronald M.Pavalko: Sociology of Occupations and Professions.Sec.Ed.1988.Pea*** Publishers, Inc.Sayles,1959,The Behavior of industrial work groups, New York: Wiley.Walder,Andrew G.Communist Neo-traditionalism----Work and Authority in Chinese Indust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Watlter S.Neff: Work and Human Behavior, Third Edition, 1985.Aldine Publish Company.William H.Holley and Kenneth M.Jennings: The Labor Relations Process, Fourth Edition.The Dryden Press.1991.Woodward,1965: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London: HMSO。

常凯主编:《劳动关系.劳动者.劳权》,中国劳动出版社1995年第1版。陈达:《我国=屏蔽广告=战争时期市镇工人生活》,中国劳动出版社1993年。

李强:中国城市中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与底层精英,载《清华社会学评论》特辑,P151-167,鹭江出版社2000年。

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全国总工会政策研究室,《1997中国职工状况调查.数据卷》,西苑出版社1999。

宋晓梧:《产业关系与劳动关系》,企业管理出版社1995年。

孙立平:从工厂透视社会——瓦尔德的共产主义的新传统主义理论, 《中国书评》1995年第1期,总第3期

佟,“新产业革命对劳资关系的影响”,《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8第2期.佟新: 新时期劳动关系的新变化,载《浙江学刊》,1997年第6期。

佟新:中外合资企业工会研究,《浙江学刊》1998年第2期或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工人组织与活动》98/2。

王政、杜芳琴主编《社会性别研究选译》,三联书店,1998年。

熊跃根:“论国家、市场与福利之间的关系:西方社会政策理念发展及其反思”,《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3期。

张友伦:《美国社会变革与美国工人运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职工队伍现状调查.1986》,工人出版社1987年。

中华全国总工会,《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工人阶级.1992年全国工人阶级队伍状况调查文献资料集》,工人出版社1993。

朱国宏主编:《经济学视野里的社会现象》,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李路路、孙志祥主编:《透视不平等——国外社会阶层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第三篇:劳动社会学串讲2014年1月

劳动社会学串讲2014年1月

劳动者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体,是劳动领域中的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基本要素。广义的劳动者是指一切具有劳动能力,并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人。狭义意义上的劳动者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分工体系下,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有目的、相对持续地从事或向他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服务活动的社会人。

职业作为人的一种标志,是劳动专门化和劳动分工的结果。我国将职业定义为在业人口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种类。

韦伯主义,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韦伯论述了资本主义现代生产的组织原则----科层制.管理学派,泰勒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创始人,管理出效率。

劳动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方法:1.社会调查法(文献调查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验调查法)2.社会统计法3.比较分析法4.参与调查法

劳动社会化是一个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概念,主要是指孤立、狭小的劳动转变为由紧密的、大规模的分工和协调联系起来的共同劳动过程。

劳动社会化的内容 :1.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2.劳动操作过程的社会化3.劳动成果的社会化

三方机制的含义:三方机制是指政府、雇主和工人之间,就制定和实施经济与社会政策而进行的所有交往和活动。

我国三方协调机制的职能主要是:1.制定并监督实施涉及调整劳动关系的法规和政策2.推行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协商双方已达成一致意见的集体合同草案需报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充分体现了政府对集体合同订立的干预,也体现了三方原则的精神3.对劳动关系方面带有全局性、倾向性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形成共识4.研究并组织实施劳动争议的预防和处理,指导劳动争议处理工作5.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对《劳动法》《工会法》等法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包括最低工资率的确定,社会保险费用的承担,促进就业,提供就业培训6.实施和贯彻劳动就业方针,实行职业介绍机构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三结合”就业方针

三次产业分类澳大利亚经济学家费希尔第一二三产业

职业机构是指不同职业类型的劳动者在劳动者总体中的比例。

年龄结构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首先,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而导致劳动力的不足;其次,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劳动生产率;再次,人口老龄化还会导致养老经费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消费基金的增加,使积累基金相对减少,这对扩大投资无疑是不利的,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劳动群体的特征:1.劳动群体是一种组织,即劳动力的组织2.劳动群体是一个具有自觉意识的有生命力的有机体3.劳动群体是一个体系或系统4.劳动群体形成一定的组织文化,成员间在心理、行为上相互影响,具有一套共同的社会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士气激励理论:1.需要理论2.期望理论3.公平理论(美国 亚当斯)4.双因素理论5.人性假设与X.Y.Z.理论

劳动态度是指一个人在具有特定价值观后,对其工作采取的一般对待方式。

企业文化功能:1.导向功能2.约束功能3.凝聚功能4.激励功能5.效率功能6.协调功能 劳动者社会化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学习和掌握一个职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2.了解和学习劳动规范,融入企业文化3.适应人际关系,实现角色的转变

职业指人为维持自己的生计,同时实现社会联系和实现自我而进行的持续活动方式。影响职业生涯的要素:1.健康2.社会阶层3.教育4.性别5.年龄6.负担7.自我观8.地理因素 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内容:1.员工自我评估2.组织对员工的评估3.职业培训与指导4.制定员工发展计划

职业声望是与财富、权利并列的相对独立的要素,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舆论,反应了特定社会发展历史时期人们对职业的社会心理评价。

影响职业声望评价的因素:1.职业的社会功能2.职业要求3.职业报酬4.职业环境

从劳动社会学的角度看,所谓职业发展,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劳动者所从事的职业区分为职业地位和声望不同的等级序列。

社会分层的意义:1.客观描述社会成员的基本构成2.揭示社会资源配置的机制3.缓和社会阶级矛盾、稳定社会4.对调整社会阶级结构提出政策建议

职业流动的个人特征:1.年龄与职业流动2.文化程度与职业流动3.性别与职业流动

非正式组织具有的特点:1.有较强的凝聚力2.规模小、结构松散3.自发形成核心人物4.满足成员心理的需要5.信息的灵通

劳动组合的类型:1.指令组合2.任务组合3.利益组合4.友谊组合5.委员会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从广义讲,劳动关系指劳动主体在实现集体劳动的过程中彼此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狭义讲,根据《劳动法》中所规定的的调整对象,双方当事人是被一定的劳动法律规范所规定的和确认的权利和义务联系在一起,其权利和义务的实现是由国家强制来保障的。

影响劳动关系的重要因素:1.主体因素2.环境因素3.经济环境4.社会环境5.政治环境6.制度因素7.传媒因素

公会的职能:1.代表功能2.经济功能3.政治功能4.服务功能

薪酬分为经济报酬和非经济报酬,前者是员工的工资、津贴、奖金等;后者是员工获得的成就感、满足感或良好的工作气氛等。从狭义上来说,薪酬指的是经济薪酬。

收入分配是对一定时期的生产成果进行的分配,收入分配的类型分为国民收入分配和个人收入分配两种类型。

影响收入分配的主要因素:1.制约收入分配的体制因素(分配收所有制形式的制约、分配方式受企业经营方式的制约、分配受宏观调控体系的制约)2.制约收入分配的经济因素(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分配的不公平、技术机构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劳动争议就是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您的权利与义务而发生的争议。劳动争议处理原则:1.合法原则2.公正原则3.调解原则4.及时处理原则

社会保障的内容:1.社会保险2.社会福利3.社会救助4.社会优抚

失业保险的特点:1.普遍性2.强制性3.互济性

世界各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势:1.多样化趋势2.效率优先趋势3.基金运营商业化趋势4.给付年龄提高的趋势5.重归家庭的趋势6.分步走的趋势

就业的功能:1.就业对劳动者个人的功能(劳动者生活保障功能、劳动者自我价值实现和发展的功能、劳动者服务社会的功能)2.就业的社会功能(增加社会财富功能)3.社会稳定的功能4.社会发展的功能

摩擦性失业的原因:1.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2.信息不完整3.求职者与拥有职位空缺的雇主之间互相寻在、洽谈需要一定的时间

失业的类型:1.摩擦性失业2.机构性失业3.季节性失业4.周期性失业5.隐性失业 劳动力转移实际是在农村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或城镇进行转移。

特殊劳动群体的分类:1.女性劳动群体2.残疾人群体3.未成年工及童工4.移民劳动群体 移民的成本分析:1.就业成本偏高2.生存成本偏高3.交通成本偏高4.心理成本偏高5.风险成本偏高

第四篇:2021年《社会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2021年《社会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对某一角色的期望和要求,这是()

A.角色领悟

B.角色实践

C.角色期待

D.角色表现

2.按照埃里克森的观点,下列属于学龄初期社会化过程的特点是()

A.与同性朋友建立浓厚的友谊

B.获得亲密感

C.避免孤独

D.口头语言学习向书面语言学习的过渡

3.不属于库利的“镜中之我”理论中自我认识的三个主要成分的是()

A.对别人眼里我们的形象的想象

B.一般化他人

C.对别人对这一形象的判断的想象

D.某种自我感觉,如骄傲或耻辱等

4.不属于角色冲突的是()

A.角色内冲突

B.角色紧张

C.角色间冲突

D.角色外冲突

5.根据群体的组织化程度可将群体划分为()

A.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B.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C.内群体和外群体

D.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6.由共同的兴趣、爱好的人们组成的群体指的是()

A.血缘群体

B.业缘群体

C.趣缘群体

D.地缘群体

7.风格化与()是青少年同辈群体的重要特征。

A.参与性

B.反哺性

C.冲动性

D.不稳定性

8.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的人们组成的群体是()

A.趣缘群体

B.地缘群体

C.业缘群体

D.血缘群体

9.不属于改革开放后我国组织结构的特点的是()

A.组织的自主性增强

B.组织的开放度增加

C.功能的全面性

D.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

10.依照流动方向,社会流动可分为()

A.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

B.结构性流动和非结构性流动

C.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

D.群体性流动和非群体性流动

11.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活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其本性要求整个社会更加严密地()

A.系统化

B.经济化

C.人性化

D.组织化

12.现代社会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是()

A.价值冲突现象

B.社会解组现象

C.文化严重失调现象

D.社会病态现象

13.个人社会化的第一要素是()

A.学校

B.伙伴群体

C.家庭

D.阶级

14.标志着犯罪社会学的形成是意大利犯罪学家菲利出版的()一书。

A.《犯罪心理学》

B.《犯罪社会学》

C.《社会心理学》

D.《社会学》

15.所谓小家庭是指人口数量在()人及以下的家庭。

A.3

B.5

C.4

D.6

16.因社会结构的变迁而造成的人们地位的变化,这是指()

A.结构性流动

B.非结构性流动

C.代际流动

D.代内流动

17.属于变迁性社会问题的是()

A.失业下岗问题

B.社会公平问题

C.农民流动问题

D.青少年犯罪

18、对角色领悟的进一步发展,也即人们实际的角色行为,这是()

A.角色领悟

B.角色实践

C.角色期待

D.角色期望

19.按照埃里克森的观点,下列属于婴儿期社会化的特点的是()

A.与同性朋友建立浓厚的友谊

B.获得亲密感

C.避免孤独

D.属于感知运动阶段

20.不属于帕森斯社会行动理论的中心概念“单位行动”的要素的是()

A.行动者

B.法律法规

C.目标

D.情境

21.个人在角色扮演的实际过程中所引起的在时间和精力上的紧张,我们称之为()

A.角色冲突

B.角色紧张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

22.依照人们对群体的归属感将社会群体划分为()

A.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B.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C.内群体和外群体

D.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23.不属于青少年同辈群体的特点的是()

A.交往对象是家庭以外的伙伴

B.成员国间交往的情感因素弱化

C.群体成员交往方式转向多样化

D.内聚力不强

24.有两对或两对以上都是异代的夫妇而没有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核心家庭

B.联合家庭

C.大家庭

D.主干家庭

25.从社会变迁的规模来看,社会变迁可以分为()

A.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

B.渐进变迁与突发变迁

C.进步变迁与倒退变迁

D.自发变迁与自觉变迁

26.社会变迁是社会关系基本形态的()

A.变化

B.革命

C.变异

D.延续

27.依照流动方向,社会流动可分为()

A.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

B.结构性流动和非结构性流动

C.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

D.群体性流动和非群体性流动

28.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活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其本性要求整个社会更加严密地()

A.系统化

B.经济化

C.人性化

D.组织化

29.现代社会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是()

A.价值冲突现象

B.社会解组现象

C.文化严重失调现象

D.社会病态现象

30.个人社会化的第一要素是()

A.学校

B.伙伴群体

C.家庭

D.阶级

31.标志着犯罪社会学的形成是意大利犯罪学家菲利出版的()一书。

A.《犯罪心理学》

B.《犯罪社会学》

C.《社会心理学》

D.《社会学》

32.所谓小家庭是指人口数量在()人及以下的家庭。

A.3

B.5

C.4

D.6

33.按照社会流动是否受到限制,我们可以将社会分成两种理想类型()

A.流动社会和非流动社会

B.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

C.封闭社会和开放社会

D.自由社会和封闭社会

34.属于结构性社会问题的是()

A.社会公平问题

B.环境污染问题

C.拐卖人口问题

D.青少年犯罪

35.一个核心家庭加入非直系未婚家庭成员而组成的家庭被称为()

A.联合家庭

B.扩大家庭

C.核心家庭

D.特殊家庭

36.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译作()

A.《原强》

B.《群学肄言》

C.《社会学原理》

D.《人学研究》

37.继续社会化最突出的方面是婚姻生活的社会化和()

A.职业社会化

B.专业知识社会化

C.技能社会化

D.教育社会化

38.被称为社会生活形态的表达,是某一社会时期普遍流行的确定状态的是()

A.文化

B.社会化

C.文明

D.时尚

39.有两对或两对以上都是异代的夫妇而没有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核心家庭

B.联合家庭

C.大家庭

D.主干家庭

40.从社会变迁的规模来看,社会变迁可以分为()

A.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

B.渐进变迁与突发变迁

C.进步变迁与倒退变迁

D.自发变迁与自觉变迁

41.社会变迁是社会关系基本形态的()

A.变化

B.革命

C.变异

D.延续

42.改革前中国社会结构的特征有总体性和()

A.二元性

B.普遍性

C.二重性

D.层次性

43.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活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其本性要求整个社会更加严密地()

A.系统化

B.经济化

C.人性化

D.组织化

44.个人社会化的第一要素是()

A.学校

B.伙伴群体

C.家庭

D.阶级

45.标志着社区研究开始的著作是()

A.《一个农业社区的社会解剖》

B.《社区与社会》

C.《社区权力结构》

D.《中等市镇》

46.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的是()

A.孔德

B.斯宾塞

C.涂尔干

D.韦伯

47.()是社会变迁的基本前提

A.自然环境

B.人口状况

C.经济发展

D.科学技术

48.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和布劳创立的社会学理论是()

A.冲突理论

B.结构理论

C.交换理论

D.后现代理论

49.在自然资源的分类中,空气属于()

A.生物资源

B.环境资源

C.矿产资源

D.替代资源

50.属于中国结构性社会问题的是()

A.农民流动

B.贫富分化

C.环境污染

D.青少年犯罪

51.按社会流动是否受到限制,我们可以把社会分成两种理想类型()

A.封闭社会和开放社会

B.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

C.结构性流动和非结构性流动

D.向上流动和向下流动

52.下列不属于社会控制手段的是()

A.宗教

B.习俗

C.隔离

D.政权

53.被严复翻译成中文《群学肄言》的社会学著作是斯宾塞的()

A.《社会静力学》

B.《社会学原理》

C.《社会学研究》

D.《伦理学原理》

54.在特定的时空情境中,一切偏离或违反了特定规范的行动属于()

A.违法行为

B.越轨行为

C.违警行为

D.违规行为

55.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被称为()

A.继续社会化

B.基本社会化

C.次级社会化

D.再社会化

56.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被称为()

A.反社会化

B.文化社会化

C.价值社会化

D.反向社会化

57.符号互动论的主要倡导者是()

A.米德

B.布鲁默

C.库利

D.戈夫曼

58.霍尔提出,相距45厘米到约122厘米的距离是()

A.亲密距离

B.公众距离

C.个人距离

D.社会距离

59.一般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被称为()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完全家庭

60.我国社会学界大都将家庭生命周期分为六个阶段,其中从最后一个孩子出生之日起到第一个孩子离家之前,被称为()

阅卷人

A.家庭建立阶段

B.继续抚育阶段

C.家庭扩展阶段

D.家庭收缩阶段

61.利益群体可以分为机构性利益群体、社团性利益群体和自组性利益群体三类,这种分类是根据()

A.群体目标特点

B.群体组成形式

C.群体结构

D.群体功能

62.在组织控制中,对正在实际进行操作的组织成员的行为进行指导和监控,使组织成员的行为始终指向组织的目标,这一过程被称为()

A.沟通控制

B.预先控制

C.反馈控制

D.现场控制

63.在组织管理的研究中,组织行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巴纳德

B.摩尔斯

C.洛斯奇

D.法约尔

64.在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中,社会制度运行的物质基础是()

A.价值要素

B.规范要素

C.组织要素

D.设备要素

65.中国学者自己的社区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

A.社会调查运动期间

B.城市社区运动期间

C.乡村建设运动期间

D.社会建设运动期间

66.介于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之间的中间形态是()

A.城镇社区

B.集镇社区

C.乡镇社区

D.村落社区

67.促进社区居民的社会参与,培养社区居民的互助合作精神,提高社区居民自力更生和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属于社区发展的()

A.过程目标

B.根本目标

C.任务目标

D.基本目标

68.伦斯基的社会分层理论,被称为()

A.进化论

B.符号论

C.冲突论

D.功能论

69.由于生产技术或社会体制方面的变革而引起的规模较大的社会流动,被称为()

A.自由流动

B.垂直流动

C.结构流动

D.竞争流动

70.以与社会主流或主导文化所不同的文化表现出来的偏差行为,被称为()

A.偏差行动

B.偏差习惯

C.偏差文化

D.偏差心理

71.在关于偏差行为的理论解释中,重视个人的精神、情绪、性格等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的观点属于()

A.生物学解释

B.心理学解释

C.社会学解释

D.文化学解释

72.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持有的观念,从而自觉地按照社会规范的要求约束自己的社会行为,这种控制形式是()

A.内在控制

B.内部控制

C.内化控制

D.内心控制

73.常见的恐怖活动形式之一是()

A.民族主义

B.极左翼

C.黑社会

D.劫持飞机

74.要把社会问题的防治放在全球环境中进行考察,这是社会问题防治的()

A.长期性思想

B.整体性思想

C.全球性思想

D.全局性思想

75.人们有意识地规划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的社会局部调整或全面改良的过程,被称为()

A.社会改良

B.社会革命

C.社会进步

D.社会改革

76.()也叫成就角色,指依赖社会成员个人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

A.先赋角色

B.自致角色

C.规定性角色

D.开放性角色

77.社会学家根据社会对角色有无明确的期望以及角色对期望的执行情况将角色划分为()。

A.正式角色和非正式角色

B.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

C.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D.工具性角色和表意性角色

78.以追求经济效益和实际利益为目标的角色被称为()。

A.表意性角色              B.开放性角色

C.工具性角色              D.规定性角色

79.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回答了“人为什么表演”和“人怎样表演”两个问题,围绕这两个问题,他发展了角色扮演的概念。他的理论被称为()。

A.符号互动理论               B.社会交换理论

C.想象性预演                D.拟剧理论

80.继续社会化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突出的方面是()。

A.婚姻生活的社会化             B.职业社会化

C.A和C                  D.以上均不对

81.有意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和接受新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过程叫()。

A.再社会化                 B.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逆向社会化

82.传统的受化者向施化者传授社会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被称为()。

A.再社会化                 B.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逆向社会化

83.下列不属于社会化理论的选项是()。

A.库利的“镜中之我”            B.米德的“一般化他人”

C.社会交换理论               D.埃里克森的“八阶段论”

84.埃里克森“八阶段论”中,中年期是()的时期。

A.形成创造感避免停滞感           B.获得完美感,避免绝望感

C.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D.避免角色同一性的缺失

85.弗洛伊德认为,()的形成过程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A.自我                B.本我C.超我                D.潜意识

86.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A.家庭

B.学校

C.同辈群体

D.大众媒体

87.媒介对人的社会化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上。

A.网络

B.电视

C.报纸

D.书籍

88.中国社会化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方面。

A.道德社会化的诸多困境

B.成人继续社会化面临的困难

C.A和B

D.以上均不对

89.因某种宗教信仰而进行祷告、禁欲生活,因慈善事业而捐款、义务服务,这些都是()的行动范畴。

A.目的理性

B.价值理性

C.情感行动

D.传统行动

90.关于社会互动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社会互动发生在至少两人之间

B.社会互动发生在面对面的场合C.社会互动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中

D.“英雄联盟”游戏不是社会互动

91.社会互动至少是发生在两个社会成员之间,因此,()就成为了社会互动的关键环节。

A.意义理解

B.情境

C.外表

D.语言

92.下列不属于竞争的特点是()。

A.竞争是针对稀缺资源采取的社会行动

B.竞争目标在于获取稀缺资源

C.竞争者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D.竞争的目标在于打败竞争对手

93.行动者对于同一稀缺资源而采取的斗争性的社会行动,指的是()。

A.冲突

B.竞争

C.合作

D.调适

94.不属于社会群体的特性是()。

A.成员之间具有相对持久的社会关系

B.群体内部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

C.多数群体具有共同的群体意识

D.多数群体没有共同的群体意识

95.下列不属于次级群体的是()。

A.军队

B.企业

C.学校

D.家庭

96.社会互动至少是发生在两个社会成员之间,因此,()就成为了社会互动的关键环节。

B.意义理解

B.情境

C.外表

D.语言

97.下列不属于竞争的特点是()。

B.竞争是针对稀缺资源采取的社会行动

B.竞争目标在于获取稀缺资源

C.竞争者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D.竞争的目标在于打败竞争对手

98.行动者对于同一稀缺资源而采取的斗争性的社会行动,指的是()。

B.冲突

B.竞争

C.合作

D.调适

99.不属于社会群体的特性是()。

B.成员之间具有相对持久的社会关系

B.群体内部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

C.多数群体具有共同的群体意识

D.多数群体没有共同的群体意识

100.下列不属于次级群体的是()。

B.军队

B.企业

C.学校

D.家庭

101.()具有对照比较功能和价值规范功能,因此它是个人社会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A.所属群体

B.正式群体

C.参照群体

D.内群体

102.从群体规模上来说,()人群体是最稳定的群体。

A.3-5

B.4-6

C.5-7

D.6-8

103.从群体规模上来说,()人群体可能给成员提供最好的机会和最少的紧张感。

A.5

B.6

C.7

D.8

104.下列不属于影响群体凝聚力强弱的主要因素的是()。

A.群体与成员的利益关系

B.群体内人际关系状况

C.工作任务的目标结构

D.他群体内部冲突

105.社会系统提供排泄敌对和进攻情绪的制度,被科塞形象地称为()。

A.安全阀制度

B.水笼头制度

C.自我修复制度

D.自我保护制度

“亲密与孤独”在埃里克森的理论中主要是指()时期的特征。

婴儿

B.学龄

C.青年

D.中年

107.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108.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A.朋友谈心

B.观众看电影

C.顾客的摩肩接踵

D.乘客之间前拥后挤

109.社会保险是()。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C.社会福利

D.人身、人寿保险

110.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A.人际关系密切

B.规模较小

C.存在长久

D.综合性功能

111.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

()

消极的控制

B.外在的控制

C.积极的控制

D.非正式的控制

112.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

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

()

社会进化论

B.历史循环论

C.社会均衡论

D.历史三阶段说

113.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教师,这种流动称作()

A.个人流动

B.代内流动

C.向上流动

D.水平流动

114.()问题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引起世界的高度重视。

A.人口问题

B.失业问题

C.环境问题

D.贫穷问题

115.对贫穷问题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

经济学定义

B.政治学定义

C.社会文化的定义

D.环境学定义

116.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不整合、不一致,这是哪种越轨行为理

论()

A.社会失范论

B.标签论

C.亚文化群体论

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117.手段-目的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

此是()

A逃避行为

B.形式主义

C.创新

D.反叛

118.“不同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A.冲突

B.竞争

C.合作

D.顺应

119.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A.复式角色

B.角色丛(角色集)

C.实际角色

D.自致角色

120.

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A.

交换关系

B.索取关系

C.对立关系

D.奉献关系

121.

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的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

A.过度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郊区化

D.城乡融合122.

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

A.城乡对立

B.缩小城乡差别

C.农村发展为城市

D.城乡协调发展

123.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

A.帕森斯

B.斯宾塞

C.库利

D.丁伯根

124.孔德在()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A.《社会学研究》

B. 《社会学原理》

C. 《实践哲学教程》

D. 《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125.“镜中我”是()提出的A.米德

B.库利

C.布鲁默

D.托马斯

126.“工作安定”属于()需要

A.生理的B.安全的C.归属的D.自尊的127.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A.弗洛伊德

B、莱格

C、米德

D、马斯洛

128.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哪一个社会学家()

A.迪尔凯姆

B、帕森斯

C、韦伯

D、吴文藻

12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130.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D、孔德

131.首先提出“社会学”一词的是()

A.孔德

B、斯宾塞

C.韦伯

D、马克思

132.只有两对或两对以上异代夫妇而没有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类型是()

A.联合家庭

B、主干家庭

C.核心家庭

D、残缺家庭

133.从众行为是一种()

A.消极行为

B、积极行为

C、既有消极的,又有积极的D、价值中立的134.再社会化主要是指对()

A.成年人

B、成年人

C、离轨和犯罪者

D、老年人

135.具有规模小,面对面交往,认同感强等特征的群体是()

A.内群体

B、成员群体

C、首属群体

D、大群体

136.一般认为,社区概念由()提出。

A.德国藤尼斯

B、美国帕克

C、美国林德

D、法国迪尔凯姆

137.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

A.偶婚制家庭

B、伙婚制家庭

C、普那路亚家庭

D、专偶制家庭

138.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实施的控制,称()

A、制度化控制

B、非制度化控制

C、外在控制

D、内在控制

13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对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性。

A.大众传媒

B、家庭

C、阶级

D、同辈群体

140.按照流动的参照物划分,社会流动可分为()

A.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

B、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

C、结构性流动和自由流动

D、向下流动和向上流动

141.要求公民遵守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社会规范应属于()的内容。

A.政治社会化

B、性别角色社会化

C、技能社会化

D、行为社会化

142.以下不属于社会变迁的内容的是()

A.自然环境

B、组织结构

C、生活方式

D、社会基本结构

143.科塞认为,社会系统往往为人们提供排泄敌对情绪和进攻性情绪的制度,即()。

A、社会保障制度

B、安全阀制度

C、社会安全制度

D、社会政治制度

144.属于人群类别的是()

A.游伴群

B、消费者协

C、候车群

D、工会

145.()统计是根据抽样资料推断总体参数的方法。

A.定性

B、定量

C、描述

D、推沦

146.由个人努力、偶然的机遇等而导致的社会流动是()。

A.自由流动

B.结构性流动

C.垂直流动

D.水平流动

147.与一般的社会群体相比,社区首要的特点是()。

A.成员彼此交往

B.以一定的地域为基础

C.成员有共同目标

D.有共同价值观念

148.我国现在和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的核心社会问题是()。

A.人口与就业

B.资源与环境

C.改革与开放

D.民族与统一

149.社会变迁的具体道路是()

A.直线式的前进

B.循环式的前进

C.波浪式的前进

D.曲折的倒退

150.城市有别于乡村的根本特征是()

A.人口多

B.交通发达

C.生活水平高

D.集中度高

151、社会学家()最先将社会角色一词运用到社会心理学领域。

A.芝加哥学派

B.斯宾塞

C.米德

D.林顿

152、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是:()

A.社会角色的确定

B.社会角色的表现

C.社会角色的扮演

D.社会角色的失调

153、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或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这是:

()

A.角色冲突

B.角色不清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

154、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稳定的社会形式是()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扩大家庭

155、有上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称这为()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丁克家庭

156、霍桑实验提出了()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自动人”假设

D.“自我实现人”假设

157、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被称为()

A.继续社会化

B.基本社会化

C.次级社会化

D.再社会化

158.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被称为()

A.反社会化

B.文化社会化

C.价值社会化

D.反向社会化

159.符号互动论的提出者是()

A.米德

B.布鲁默

C.库利

D.戈夫曼

160.霍尔提出,相距45厘米到约122厘米的距离是()

A.亲密距离

B.公众距离

C.个人距离

D.社会距离

161.一般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被称为()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完全家庭

162.我国社会学界大都将家庭生命周期分为六个阶段,其中从最后一个孩子出生之日起到第一个孩子离家之前,被称为()

A.家庭建立阶段

B.继续抚育阶段

C.家庭扩展阶段

D.家庭收缩阶段

163.利益群体可以分为机构性利益群体、社团性利益群体和自组性利益群体三类,这种分类是根据()

A.群体目标特点

B.群体组成形式

C.群体结构

D.群体功能

164.在组织控制中,对正在实际进行操作的组织成员的行为进行指导和监控,使组织成员的行为始终指向组织的目标,这一过程被称为()

A.沟通控制

B.预先控制

C.反馈控制

D.现场控制

165.在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中,社会制度运行的物质基础是()

A.价值要素

B.规范要素

C.组织要素

D.设备要素

166.中国学者自己的社区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

A.社会调查运动期间

B.城市社区运动期间

C.乡村建设运动期间

D.社会建设运动期间

167.介于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之间的中间形态是()

A.城镇社区

B.集镇社区

C.乡镇社区

D.村落社区

168.促进社区居民的社会参与,培养社区居民的互助合作精神,提高社区居民自力更生和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属于社区发展的()

A.过程目标

B.根本目标

C.任务目标

D.基本目标

169.伦斯基的社会分层理论,被称为()

A.进化论

B.符号论

C.冲突论

D.功能论

170.由于生产技术或社会体制方面的变革而引起的规模较大的社会流动,被称为()

A.自由流动

B.垂直流动

C.结构流动

D.竞争流动

171.以与社会主流或主导文化所不同的文化表现出来的偏差行为,被称为()

A.偏差行动

B.偏差习惯

C.偏差文化

D.偏差心理

172.在关于偏差行为的理论解释中,重视个人的精神、情绪、性格等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的观点属于()

A.生物学解释

B.心理学解释

C.社会学解释

D.文化学解释

173.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持有的观念,从而自觉地按照社会规范的要求约束自己的社会行为,这种控制形式是()

A.内在控制

B.内部控制

C.内化控制

D.内心控制

174.常见的恐怖活动形式之一是()

A.民族主义

B.极左翼

C.黑社会

D.劫持飞机

175.要把社会问题的防治放在全球环境中进行考察,这是社会问题防治的()

A.长期性思想

B.整体性思想

C.全球性思想

D.全局性思想

176.人们有意识地规划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的社会局部调整或全面改良的过程,被称为()

A.社会改良

B.社会革命

C.社会进步

D.社会改革

177、城市社区的社会关系以(C)为主。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混合关系

178、社会制度最核心的构成系统是()

A.理念系统

B.规范系统

C.设备系统

D.制度系统

179、对社会制度提出中观层面功能分析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马克思

B.尼采

C.韦伯

D.默顿

180、社会制度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

A.理念系统

B.规范系统

C.设备系统

D.制度系统

181.一般地说,家庭建立的基础是

()

A.

生产关系

B.婚姻关系

C.亲子关系

D.抚养与赡养关系

182.居民的组织程度高,组织结构复杂的是()。

A、城市社区

B、农村社区

C、郊区

D、城乡融合区

183.在西方社会学中,最早提出社会分层理论的是()

A.马克思

B.韦伯

C.涂尔干

D.戴维斯与摩

184、阶级的产生需要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出现了

剩余产品;二是出现了

()

A.

奴隶主

B.暴力

C.私有制

D.奴隶

185、阶级产生的根源是()

A.社会经济

B.剥削压迫

C.私有制

D.社会不平等

186、从社会流动的动因来看,我国目前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属于()

A.

结构性流动

B.自由流动

C.垂直流动

D.水平流动

187、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

A.

水平流动

B.向下流动

C.向上流动

D.其它188、1887

年德国社会学家

F·滕尼斯发表的()被认为是社会学研究社区的标志。

A.《经济与社会》

B.《社区与社会》

C.《社区》

D.《中等市镇》

189、世界上人口城市化最早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190、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

A.工业化

B.经济发展

C.农业发展

D.服务性发展

191、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

A、过度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郊区化

D、城乡融合192、对贫困的定义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

A、经济学定义

B、政治学定义

C、社会学定义

D、环境学定义

193、提出社会失范的是()。

A、罗斯

B、默顿

C、迪尔凯姆

D、韦伯

194、根据离轨行为的“标志论”解释,产生离轨行为的原因是

()

A.

离轨者为了缓解下意识的犯罪感

B.社会的解体

C.离轨者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

D.违背官方社会控制机构制定的离轨准则

195、根据社会约束力的弱强,以下排序中正确的是()

A.法律、道德、风俗习惯、宗教

B.法律、宗教、风俗习惯、道德

C.风俗习惯、道德、宗教、法律

D.风俗习惯、宗教、道德、法律

196、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宏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

()

A、消极的控制

B、外在的控制

C、积极的控制

D、非正式控

197、“……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是哪种社会变迁理论。

()

A、历史循环论

B、社会进化论

C、社会均衡论

D、社会流动论

198、社会进化论学说,来源于()。

A.社会冲突论

B.结构功能论

C.社会循环论

D.生物进化论

199、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称

()

A.

社会进化

B.社会改革

C.社会革命

D.社会倒退

200.政治现代化的根本标志是

()

A.

民主化

B.多党制

C.世俗化

D.议会制

附:单项选择题答案

CDBBA

6-10

CAACA

11-15

DCCBC

16—20

ACBDB

21-25

BCDCC

26-30

BADAC

31-35

ABAAB

36—40

BACDA

41-45

CADCB

46-50

ABCBB

51-55

ACCBA

56-60

DACAB

61-65

BDADC

66-70

BAACC

71-75

BAADD

76-80

BACDC

81-85

ADCAC

86-90

ABCBD

91-95

ADADD

96-100

ADADD

101-105

CCADA

106-110

CAABA

111-115

CADCA

116-120

BBBBA

121-125

BDACB

126-130

BDCDB

131-135

ABCCC

136-140

ADDDB

141-145

AABCB

146-150

ABACD

151-155

CCAAA

156-160

BADAC

161-165

ABBDD

166-170

CBAAC

171-175

CBAAC

176-180

DCBDA

181-185

BABCC

186-190

ACBBA

191-195

BACDC

196-200

CADCA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1.最突出的社会互动理论有()

A.符号互动论

B.冲突论

C.拟剧论

D.交换论

E.常人方法学

2.社区的构成要素包括()

A.人口

B.区位

C.经济

D.文化

E.组织

3.属于失业原因的是()

A.自愿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教育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

E.季节性失业

4.孔德认为,必须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这些方法包括()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实证法

E.统计法

5.社会福利包括()

A.社会救济

B.社会保险

C.社会服务

D.公共福利

E.社会保障

6.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包括()

A.经济现代化

B.政治现代化

C.城市化

D.组织管理现代化

E.人的现代化

7.社会群体的基本特性包括()

A.成员之间有相对持久的社会关系

B.存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

C.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D.多数成员具有共同的群体意识

E.解决社会问题的需要

8.血缘关系中的暴力有哪些形式?()

A.兄弟姐妹之间的暴力冲突

B.父母虐待子女的暴力冲突

C.子女虐待父母的暴力冲突

D.父母间的暴力冲突

E.婆媳间的暴力冲突

9.社会化的主要功能包括()

A.文化传承

B.结构整合C.社会冲突

D.社会稳定

E.个人自我完善

10.偏差行为的负功能有()

A.干扰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B.损害个人和社会的利益

C.减弱他人遵从规范的意愿

D.破坏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信任

E.有助于社会预警

11.属于集合行为的常见类型有()

A.时尚

B.个人崇拜

C.骚动

D.恐慌

E.时髦

12.当代犯罪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倾向有()

A.社会结构理论

B.交换理论

C.社会(化)

过程理论

D.越轨理论

E.社会冲突理论

13.群体的特征表现在()

A.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

B.有一定的为群体成员所接受的目标

C.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并形成归属感

D.有一定的行为准则

E.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14.中国目前的家庭制度兼具传统和现代双重特征,主要表现有()

A.家庭结构和功能的过渡性

B.家庭关系和分工的过渡性

C.家庭问题的复杂性

D.家庭规模的小型化

E.家庭成员的个性化

15.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A.阶级理论的目的在于调和阶级矛盾和冲突

B.社会分工是阶级产生和演变的基础

C.生产资料和劳动的占有关系是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准

D.共同的生活方式、阶级利益和教育程度是划分阶级的必要条件

E.阶级的划分排除了社会分层的方法

16.偏差行为的负功能有()

A.干扰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B.损害个人和社会的利益

C.减弱他人遵从规范的意愿

D.破坏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信任

E.有助于社会预警

17.社会化的主要功能包括()

A.文化传承

B.结构整合C.社会冲突

D.社会稳定

E.个人自我完善

18.家庭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庭的主要功能有()

A.规范性行为功能

B.经济生活功能

C.精神生活功能

D.教育功能

E.抚养、赡养功能

19.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包括()

A.社会变革的需要

B.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C.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D.阶级斗争的需要

E.解决社会问题的需要

20.第三部门与政府部门在组织体制上的最大区别在于()

A.依靠成员的志愿参与

B.不采取科层制的组织体制

C.组织机构的自主管理

D.提供公共物品

E.公共物品提供的普遍性

21.根据交往的性质,把社会交往划分为()

A.竞争

B.合作

C.冲突

D.顺应

22.人类生存环境包括()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政治环境

D.经济环境

23.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信号刺激分为()

A.

第一信号系统

B.第二信号系统

C.第三信号系统

D.第四信号系统

24.社会流动按照流动主体划分为()

A.

个人流动

B.家庭流动

C.群体流动

D.集体流动

25.社会保障的特点有()

A.经济保障

B.社会性

C.合法性

D.人道主义

26.人文环境失调包括()

A.

社会关系失调

B.人与环境关系失调

C.群体失调

D.地区失调

27.道德是靠()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的A.

人们的内心信念

B.社会舆论

C.法律

D.规范

28.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

普遍性

B.变异性

C.相对稳定性

D.阶级性

29.维科认为世界民族都经历了()的历史阶段。

A.神的统治

B.贵族统治

C.人民统治

D.氏族统治

30.社会保障包括()几项内容。

A.

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

D.社会援助

31.我国人口问题的成因()

A.

政治原因

B.人口惯性

C.文化的影响

D.社会因素的影响

32.社会工作的方法主要包括()

A.

个案工作

B.团体工作

C.社区工作

D.集体工作

33.解释贫穷问题的理论有()

A.

贫穷的恶性循环论

B.贫穷文化论

C.社会环境剥夺论

D.人口基础论

34.社会分层的标准有(ABC)

A.财富

B.声望

C.权力

D.职业

35.初级社会群体一般包括()三种形式。

A、乡村

B、家庭

C、邻里

D、儿童游戏群体

E、社区

36.根据人口与地域两个特征可以把社区划分为()

A、大型社区

B、巨型社区

C、中型社区

D、微型社区

E、小型社区

37.社会舆论的基本特点有()

A、现实性强

B、集体的产物

C、大众传播

D、宣传重点

E、群体事件发生

38.社会控制的目的是使人们遵从()

A、教育制度

B、社区行为规范

C、社会行为规范

D、法律和道德规范

E、宗教信仰

39.我国农村保障工作的主要范畴有()

A、农村救灾

B、“五保”制度

C、合作医疗

D、扶贫

E、文化建设

40.集体行为的类型有()

A、骚动

B、传闻

C、社会动荡不安

D、社会运动

E、文化断裂

41.家庭的发展经历的阶段有()

A、血缘家庭

B、普那路亚家庭

C、对偶家庭

D、一夫一妻制家庭

E、母系或父系家庭

42.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A、传授生活技能

B、教导社会规范

C、指点生活目标

D、提供角色人选

E、接受社会文化

43.家庭的主要功能有()

A、愉悦功能

B、生物功能

C、抚养和赡养功能

D、休息和娱乐功能

E、经济功能

44、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简括为()。

A、文化适应性

B、政治社会化

C、行为社会化

D、性别、角色社会化

E、技能社会化

45.社区的构成要素包括()。

A、人口

B、地理环境

C、经济和社会活动

D、文化

E、群体和组织

46.在韦伯看来,科层制是根据合理化原则组织的,它的特征包括()。

A、稳定的职务等级

B、严格规定的职务权限

C、固定的薪金报酬

D、有个人自由并仅仅听命于公务上的职责

E、服从严格而统一的工作纪律和监督

47.对中国社会运行与发展影响较大的人口结构问题有()。

A、人口老龄化

B、出生性别比失调

C、婚龄妇女较多

D、虐待女童

E、城乡人口失衡

48.用特定形式的社会精神和信仰来制约生活,使得社会按照集体生活的原则展开它的活动,维护着社会进程的社会规范有()。

A、风俗

B、习惯

C、道德

D、宗教

E、法律

49.社会制度的特征有()。

A、时空上的普遍性

B、强制性

C、变异性

D、相对稳定性

E、阶级性

50.集合行为的特点是()。

A、人数众多

B、无组织

C、不稳定

D、非常规

E、自发性

51.社会文化的传播有两种不同的渠道()

A、正式的B、正规的C、非正规的D、非正式的52.人类社会化的生物基础包括()

A、人有脑力劳动的条件

B、人有较长依赖生活期

C、人有语言能力

D、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E、人的文化适应性

53.以组织的功能为标准可以把社会组织划分为()

A、经济组织

B、政治组织

C、文化教育组织

D、军事组织

E、艺术团体组织

54、文化的功能主要有()

A.文化是社会或者民族分野的标志

B.文化使社会的规范系统化

C.文化是社会整合的基础

D.文化关乎国家的稳定

E.文化塑造社会的人

55、文化的冲突类型主要包括()

A.区域性文化冲突

B.集团性文化冲突

C.阶级性文化冲突

D.民族性文化冲突

E.时代性文化冲突

56、文化融合的方式主要有(ABCDE)

A.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B.文化的适应

C.外来文化的本土化

D.文化的转型

E.文化的更新

57、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大众传媒主要有()。

A.报纸

B.杂志

C.广播

D.电视

E.因特网

58、继续社会化通常发生在()时期

A.儿童时期

B.青少年时期

C.青年时期

D.中年时期

E.老年时期

59、农民工的再社会化过程主要有()。

A.谋生技能的再社会化

B.价值观念的再社会化

C.行为规范的再社会化D.自我意识的再社会化

E.生活方式的再社会化

60、常见的社会角色失调有以下几种情况

()

A.角色行为

B.角色冲突

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

E.角色失败

61、根据维系群体成员关系的性质不同可以将社会群体划分为()

A.血缘群体

B.地缘群体

C.业缘群体

D.志缘群体

E.趣缘群体

62、以下各种称谓在使用中有哪些与“非政府组织”的涵义相近?()

A.NGO

B.非营利组织

C.第三部门

D.民间组织

E.社会团体

63、农村社区的特点主要有()。

A.居民所从事的职业以农业为主

B.人口密度小,人口素质较高

C.居民生活方式传统色彩较浓

D.社会组织较简单

E.社会问题较单一

64、按照区位体系划分法,可以将社区分为()。

A.基本服务社区

B.商业社区

C.居住社区

D.工业城镇

E.缺乏自身明确的经济基础得社区

65、城市社区社会关系的特点主要有()。

A.具有异质性

B.具有匿名性

C.具有非个性化

D.具有多元化倾向

E.组织功能专业化

66、社会制度的特征主要有()

A.强制性

B.社会性

C.历史性

D.约定性

E.体系性

67、文化的构成要素包括()

A.物质形态要素

B.精神形态要素

C.意识形态要素

D.语言符号要素

E.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

68.群体的特征表现在()

A.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

B.有一定的为群体成员所接受的目标

C.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并形成归属感

D.有一定的行为准则

E.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69.社会控制的非强制性手段包括

()

A.

说服劝告

B.调解

C.经济处罚

D.道德反省

E.舆论压力

70.从社会学角度来理解社会控制,其内容是

()

A.对情感的社会控制

B.对社会行为的控制

C.对社会文化的控制

D.对社会关系的控制

E.对社会价值的控制

71.现代社会变迁的特点有

()

A.

速度日趋加快

B.受科学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

C.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D.受人们自觉控制的程度不断提高

E.相关性日趋增强

72.我国家庭的发展,出现了同西方家庭发展相同的趋势,主要表现在()

A.

家庭规模小

B.家庭功能有所变化

C.对家庭价值的认识趋向现代化

D.家庭规模扩大

E.对家庭价值的认识出现后现代意识

73.帕森斯认为群体具有的功能有

()

A.

适应环境

B.实现目标

C.统一内部

D.维持价值

E.更新价值

74.宏观社会控制包挂哪些方面的控制

()

A.

政治

B.经济

C.文化

D.意识形态

E.心理

75、社会主义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是()

A.人口基数大.增长诀

B.过剩人口多

C.人口素质低

D.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E.出生率高

76.家庭纵向关系是指()

A.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B.夫妻关系

C.婆媳关系

D.姑嫂关系

E.兄妹关系

77.心理学家马斯洛阐述的人类需要层次包括()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生产的需要

D.尊敬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78.韦伯把所有权威分为三种理想的类型,它们分别是()

A.老人型权威

B.传统型权威

C.个人魅力型权威

D.组织型权威

E.法理型权威

79.文化的社会整合功能包括()

A.导进整合B.价值整合C.结构整合D.规范整合E.人格整合80.人口的自然构成包括()

A.出生地构成B.性别构成C.年龄构成D.婚姻状况构成E.残疾人员状况构成81.同辈群体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它的构成条件为()

A.年龄

B.文化

C.性别

D.职业

E.志趣

82.个人社会化的环境要素有()

A.

家庭

B.学校

C.群体

D.工作单位

D.社区

83.下面哪些群体属于首属群体

()

A.

家庭

B.社团

C.学校

D.邻里

E.游戏伙伴

84.偶婚制家庭的特征是()

A.同血缘内的同辈和姐妹组成夫妻集体

B.一个男子同时有许多妻子,但其中有一个是主要的,称主妻

C.一个女子同时有许多丈夫,但其中有一个是主要的,称主夫

D.同血缘的一群兄弟和另一血缘的一群姐妹结成夫妻集团

E.排除了同一血缘内兄弟姐妹之间的婚姻关系

85.从社会学角度来理解社会控制,其内容是

()

A.对情感的社会控制

B.对社会行为的控制

C.对社会文化的控制

D.对社会关系的控制

E.对社会价值的控制

86.社会学研究的领域包括()

A.关于社会问题方面的社会学

B.生活形式方面的社会学

C.关于自然现象与社会关系方面的社会学

D.关于意识形式的社会学

E.边缘学科性质的社会学

87.下列哪些属于文化传播的媒介()

A.旅游者

B.火车

C.电话、D.报刊

E.电影

88.人口的社会构成包括()。

A.民族构成B.家庭构成C.宗教信仰构成D.文化教育程度构成E.职业和行业构成89.关于群体的论述,正确的是()。

A.个人的简单相加

B.社会关系的实体

C.人类生产的基本场所

D.人们社会生活的具体单位

E.社会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90.现代形式的组织结构有()。

A.矩阵制

B.直线职能参谋制

C.事业部制

D.职能制

E.直线制

91.“信息社会论“认为,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信息社会同

工业社会相比,有许多崭新的特征()。

A.信息成为战略资源

B.价值的增长主要依靠资本

C.先进的通讯与信息系统成为社会改革的手段

D.价值的增长主要依靠知识

E.技术成为战略资源

92.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开放的社会分层结构的特点()。

A.人们的社会地位是根据种族、性别、家庭背景等一些特征决定的B.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机会是平等的C.社会流动性大大增强了

D.消除了一切人身依附关系和社会流动中的制度性障碍

E.地位的获得是以个人的才能与成就为条件的93.建国初期,我国社会包括哪些基本阶级()。

A.小资产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知识分子

D.工人阶级

E.农民阶级

94.个人社会化的结果包括()。

A.获得人格和自我B.培养社会角色

C.满足情感需求

D.实现文化转移

E.完成世代交替

95.社会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A.和平请愿

B.静坐抗议

C.骚乱

D.集会游行

E.暴力革命

96.舆论控制属于()。

A.制度化控制

B.非制度化控制

C.外在控制

D.内在控制

E.微观控制

97.城市化水平在正常情况下,主要取决于()。

A.新建城市的兴起

B.农业发展水平

C.城市工业与服务业的就业增长

D.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程度

E.人口的机械增长

98.社会控制的工具性手段包括()

A.身体惩罚

B.精神惩罚

C.组织处分

D.说服劝告

99.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凡人类有意无意地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B.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C.文化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D.文化是社会遗产

E.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100.根据人们扮演的心理准备,社会角色可分为

()

A.

先赋角色

B.自致角色

C.自觉的角色

D.不自觉的角色

E.规定性角色

附:多项选择题答案

1.ACE

2.ABCDE

3.ABCDE

4.ABC

5.ABCD

6.ABCDE

7.ABD

8.ABC

9.ADE

10.ABCD

11.ABCDE

12.ACE

13.ABCDE

14.ABD

15.BCDE

16.ABCD

17.ADE

18.ABCDE

19.ABC

20.ABCD

21.ABCD

22.AB

23.AB

24.ABC

25.ABCD

26.AB

27.AB

28.ABCD

29.ABC

30.ABC

31.ABCD

32.ABC

33.ABC

34.ABC

35.BCD

36.BCD

37.ABC

38.CD

39.ABCD

40.ABCD

41.ABCD

42.ABDE

43.ABCDE

44.BCDE

45.ABCDE

46.ABCD

47.ABE

48.CD

49.ABCDE

50.ABCD

51.AD

52.ABC

53.ABCDE

54.ABCE

55.ABCDE

56.ABCDE

57.ABCDE

58.DE

59.ABCDE

60.BCDE

61.ABC

62.ABCDE

63.ACDE

64.ABDE

65.BC

66.ABCDE

67.ABDE

68.ABCDE

69.ABDE

70.BDE

71.ABCD

72.ABC

73.ABCD

74.ABCD

75.ABCD

76.AC

77.ABDE

78.BCE

79.BCD

80.BCE

81.ABCDE

82.ABCD

83.ADE

84.BC

85.BDE

86.ABCDE

87.ABCDE

88.ABCDE

89.BCDE

90.AC

91.ACD

92.BCDE

93.ABDE

94.ABDE

95.ABDE

96.BC

97.BD

98.ABCD

99.ABCDE

100.CD

三、简答题

1.简述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的相同点。

2.简述文明与文化的区别?

3.如何理解社会互动?

4.社会变迁的类型都有哪些?

5.简述社会角色的概念。

6.简述社会控制的概念。

7.简述社会流动的概念。

8.简述城市化的概念。

9.简述社会行动的概念。

10.简述同辈群体的概念。

11.简述角色冲突的概念。

12.简述社会分层的概念。

13.简述社会化的概念。

14.简述虚拟角色的特点。

15.社会互动中竞争有什么特点?

16.简述社区的构成要素。

17.简述城市化的概念。

18.社会制度的功能有哪些?

19.社会福利的功能有哪些?

20.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附:简答题答案

1、简述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的相同点。

答案要点:1.它们均具有多种多样的丰富内涵,二者都是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理论的核心概念2.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既是一种政府行为、一种价值观念、一个核心概念和一个学术领域,又是一种制度安排、一种社会政策和社会服务;3.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概念和制度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二者的互动关系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且在不同社会文化处境下有所不同;4.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都是满足人类需要的制度性安排;5.从广义角度看,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制度都是为了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

2、简述文明与文化的区别?

答案要点:文明是一种流行中的生活形态,而文化则是一种已然形成的行业模式;文明不仅包括非物质的内容,更包括十分丰富的物质内容,而文化作为一种行为模式则是非物质形态的,不包含物质对象的内容;从诞生时间来看,文化要早于文明,文明的出现是语言文字诞生后的事情;文明多反映人类积极进步的生活形态,而文化则是包罗万千的,它是一切行为模式的总和,不管是积极进步的,还是消极落后的。

3.如何理解社会互动?

答案要点:社会互动发生在至少两人之间;社会互动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社会互动是以信息传递为基础的交互行动,包括思想和情感等方面的内容;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社会互动可以不仅仅发生在面对面的场合,现代科学技术与发明创造将时空分离,实现了“不在场”的互动;社会互动总是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同一行动在不同的情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

4.社会变迁的类型都有哪些?

答案要点:

1)

整体变迁和局部变迁:当各个社会要素的变化产生合力,引起社会体系大规模变化时,即发生整体变迁;局部变迁仅发生在社会某些要素自身或它们之间,有时方向和速度上与整体变迁不完全一致。2)

社会进步与社会倒退:凡社会变迁的方向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社会成员全面发展时,是一种社会进步;反之,则是倒退性的变迁。3)

社会进化与社会革命:社会进化是社会有秩序、缓慢的和持续性的变迁,是社会量变和部分质变的过程;社会革命是社会渐进过程的中断和质的飞跃。4)

自发性社会变迁与有计划的社会变迁:自发的社会变迁是指人类在很多方面对于社会变化的方向、目标和后果没有理性的认识,只是盲目地参与和顺从;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指人们对社会变迁的过程、方向、速度、目标和后果实行有计划的指导和控制。

5、答案要点:由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社会期望与个体的行为模式之间的统一。

6、答案要点:一切以维持社会整合为目的的、对社会成员的行为及观念加以约束、引导和管理的制度或手段。

7、答案要点:人们在社会结构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8、答案要点:是指一种双向的过程,一方面是指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使城市数量增加和规模增大,城市人口增加;另一方面是指农村中的城市特质的增加。

9.社会行动

答案要点:是指行动者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对所采取的手段与客观情境条件加以控制和利用,并遵循一定规范的行动。

10.同辈群体

答案要点:由一些年龄、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较为接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类非正式初级群体。

11.角色冲突

答案要点:是指人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由于不同角色规范的不同要求,而引起人们某一具体角色扮演的矛盾和冲突。

12.社会分层

答案要点: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13.社会化

答案要点: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正是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

14.简述虚拟角色的特点。

角色扮演的随意性;角色规范的缺失;虚拟角色与现实角色的冲突;理想角色与现实角色的冲突。

15.社会互动中竞争有什么特点?

竞争是针对相同目标采取的社会行动,目标不同,不会形成竞争;

竞争是针对稀缺资源采取的社会行动;

竞争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竞争目标在于获取稀缺资源,而不是打败竞争对手。

16.简述社区的构成要素。

一个社区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生活的人群、一定的地域、各种生活服务设施、特有的文化、社区认同感。

17.简述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是指一种双向过程。一方面是指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使城市数量增加和规模增大,城市人口增加;另一方面是指农村中的城市特质的增加。

18.社会制度的功能有哪些?

社会制度有助于各种社会系统适应环境;

社会制度有助于各种社会系统实现自己的目标;

社会制度有助于各种社会系统的整合;

社会制度有助于各种社会系统内部保存和传递社会基本价值规范,使之不受系统内社会成员更替的影响;

社会制度有助于个人的社会行动。

19.社会福利的功能有哪些?

保护功能、调节功能、稳定功能、促进功能

20.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

以民主和法制为核心的政治现代化;

城市化;

以科层制为核心的组织管理的现代化;

以理性化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价值观的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

四、论述题

1.请联系中国实际试述全球化与中国的关系。

2.请结合实例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

3.试述科层制的特征并分析其优点和弊端。

附:论述题答案

1.请联系中国实际试述全球化与中国的关系。

答案要点:全球化是当代世界发展的根本趋势,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历史就是被强制性纳入全

球化进程的历史,1978

年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战略,主动地、深入地参与到全球化进程的各个领域之中,这场席卷全球的大变革,使中国与世界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中国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改革开放使中国越来越融入到全球化进程当中,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1、在经济上,我国经济同国际市场逐渐接轨,进出口贸易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外资在投资与经

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扩大。

2、在政治上,中国建立了民主政治体制,加强了与西方各国的接触,融洽了曾经因冷战而冻结的关系,可

以更广泛地参与国际事务,成为多极中的一极。

3、在文化上,“思想解放”运动为全球先进思想文化的引入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全球文化同中国文化交流

与融合的机遇。

二、目前面临的挑战

当然全球化对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更多的是带来冲击与挑战。目前我国

现代化建设中所遇到的诸多困难与矛盾,都在一定程度上与此有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居支配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外围“和“边缘”的地位。

2、在政治方面,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动摇了西方霸权的地位,引起它们的恐慌。随

着中国对全球化参与程度的加深,中国的文化建设受到了两方面的挑战。

3、国家安全方面,目前还存在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

并不乐观。

2.请结合实例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

当代中国社会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可以通过六个层面的演化过程来说明:

第一层为结构问题层。这是指由结构性利益失衡造成、弥散在事发地区的“气”

。失衡与弥散是这层“气”的基本特

征。在一个牵连广泛、影响深远、关系复杂的社会大转型中,出现较为普遍的利益失衡问题,这本来不足为奇。但现在问 题的关键在于中国社会目前在市场转型中并没有建立起足够充分的利益诉求机制,同时也还缺乏建设“安全阀”制度的敏

感性。

许多基层政府习惯于用高压手段来处理利益纷争。

利益受到损失或威胁的一些底层群体不仅实际问题长期得不到解

决,而且心中的怨气还无从发泄,造成心理严重失衡,官民对立的情绪较为普遍。威权体制这种结构性因素决定了利益冲

突和心理对抗常常难以通过制度化、理性化的式来化解。很多情况下,底层的不满一方面在高压下遭到压抑,另一方面却

又正是在高压下得到积累、强化和扩散,并在寻求着以非制度化、非理性的方式释放的时机。第二层为道德震撼层。这是指某些具有“道德震撼”性质的触发事件将“气”从弥散状态转入凝聚状态。所谓“道

德震撼”指的是在社会运动刚开始时,一个未曾料想的事件发生或一个未曾料想的信息被公布,引起了人们的道德愤怒,从而使其倾向于参加集体行动,无论是否有人对他们进行动员。‘道德震撼”强调的是一种令人震惊或眩晕的景象使集体

行动的潜在参与者的道德情感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并由此焕发出他们参与集体行动的热情。第三层为概化信念层。这是指由于信息传播的迅速和过滤,已经凝聚起来的“气”被不断加压,使人们产生了所谓的“概化信念”“概化信念”是人们对某个社会问题的归因的共同认识,它与事情本身的真相无甚关联,而是对既有的结。

构性怨恨和相对剥夺感的凝聚、提升和再造。在当代社会,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使信息传递变得甚为便利和快捷,在既

有的结构性怨恨基础上可以瞬间形成“概化信悉”

。而政府的信息公开不够、公布不快,更形成了一个信息的落差。第四层是次级刺激层。如果说触发事件构成了群体性事件的初级刺激的话,那么,当事者或处置者的失当言行则构

成了次级刺激,并引爆了已处于高压状态的“气”

。有的时候,次级刺激源可能不止一个,多个刺激源可以相互叠加。也

正是在这个层面,原来具有正当性的道德震撼开始转向失去正当性的情绪发泄,群体行动从原来的“事出有因”开始转向

“于法无据”

。第五层是情境动员层。由于此时参与的人群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足以使参与者藏身在集体的匿名性中,并诉诸

于情境动员,来使“气”再次加压。所谓“情境动员”是指在群体性事件中通过场景来完成的行动动员。在事件的整个过

程中,或者致力于理性维权的草根行动者没有在场,或者他们即使在场,也难以发挥主导的作用。

第六层是终级刺激层。在极其紧张的最后关头,政府临场处置稍有失当,或者控制不力,处置不及时;或者控制过

头,滥用警力,都可能引发“气”以大规模骚乱方式的彻底释放。尤其对中国这样的威权国家来说,基层政府更倾向于用

警力来解决群体性事件,动辄把警察推到解决干群矛盾的第一线。结果在很多时候适得其反,彻底激化了矛盾。这六层分布的每一层都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必要条件。

随着这些分层逐次推进,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也在逐渐增

加。一旦这六层分布全部完成,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3.试述科层制的特征并分析其优点和弊端。

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

它是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与家

长制的管理方式完全不同。它是建立在有系统地划分组织权力以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之上的,具有一套专业化的功能、固定的规程和权威分层。科层制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

面:

第一,科层制实行权力分层、职务分等的原则。

组织的一切权力不再集中于一个人身上,而是分层领导、分科负责,下级工作人员要接受上级的领导和监督,下级的决定也要得到上

级的赞同和批准。

每个管理人员都处于一定层次上。

担任中间职务的管理者既接受上级管理,又拥有管理下级的权力。各种职位按权力等级组织起来,形成一种固定的指挥系统。

第二,因公设职。科层制内部除明确的分权外,根据因公设职的原则,进行部门科室的划分和职务的设置,各部门都有专职人员负责特定的工作,各尽其职。

第三,任人唯贤。组织成员要具备必要的工作能力,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一般来说,要

成为一个组织的正式成员,必须经过组织严格的挑选的专业的培训,以此保证成员能胜任工

作,并且根据胜任的程度,考核成员的工作绩效,作为提拔和降级的标准。

第四,照章办事。科层制内部科室的管理权限和每一职务的工作范围、职责,都有一套

明确、正式的规章制度来限定。这些规章,不会因人员的不同而随意改变。组织成员在组织的一切行为都必须照章办事,不循私情。

第五,管理者和管理手段分离。在科层制中,管理权力依附于职位,而不依附于具体个

人,职务是职业,不再是个人的身份。每个成员的首要任务不是向上级领导负责,而是向他

2的岗位负责。

这样就使得终身制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即使管理人员出现变更,只要规则不变,组织仍可以保持协调稳定地运行。

第六,公文往来。在科层组织内部的活动中,包括各项业务的处理、各种信息的传递都

是以规范性的公文为手段进行的。

公文往来减少了口头交往的非精确性,为组织活动的法规

化提供了可能。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科层制的管理方式是由分权制权力体系、等级制职务体系和规范

制责任体系构成的,它分工清楚、职责分明、任人唯才,工作效率大为提高,是现代社会中

正式组织的一种理想类型。

虽然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的一种较理想的管理方式,但是,科层制本身也存在一些弊

端。比如,科层组织中等级森严,权力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上下级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科

室设置过多,容易造成机构的重叠,职权不明,影响工作效率;过分强调公文往来,又会产

生文牍主义、繁琐主义等弊病,造成文山会海的现象;同时,科层制只要求每个成员按章办

事,无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扼杀了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组织事物的处理变得

呆板、繁琐,导致形式主义。这一切说明科层制与官僚主义有相联系的一面。

第五篇:“劳动社会学”07’期中测验试题

“劳动社会学”07’期中测验试题:

一,请你给“劳动社会学”下个定义。

二,你认为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应该是什么?理由呢?

三,谈谈劳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的联系和区别。四,按照“企业文化”的概念,你认为“校园文化”将是怎样的呢?

下载劳动社会学 题库(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劳动社会学 题库(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劳动社会学》2014年1月串讲资料

    《劳动社会学》2014年1月串讲资料 考试题型 一、 单项选择题:20分(20题每题1分) 二、 多项选择题: 30分(15题每题2分) 三、 名词解释:15分(5题每题3分) 四、 简答题:25分 (5题每题5分)......

    以社会学视角看劳动合同法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劳动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以社会学视角看劳动合同法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劳动合同法的颁布,沉寂许久的劳动法静......

    劳动组织题库[推荐5篇]

    一、 判断对错题: 一)人员调配 1、 辅助岗位人员(含机关管理、专业技术岗位)向生产一线岗位流动,经培训达到上岗合格后,由本单位上报事业部人事劳资处同意后,办理相应调动手续。 2......

    劳动经济学题库答案分析

    Ky 劳动经济学题库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A 4.D 5.D 6.B 7.B 8.C 9.B 10.A 11.B 12.C 13.B 14.B 15.D 16.D 17.C 18.D 19.B 20.B 21.B 22.A 23.C 24.A 25.D 26.B 27......

    劳动保障协理员三级题库

    三级资格 1、设计具体调查项目:调查提纲拟定的过程是“内容---概念—项目”的过程 2、对调查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以下三种方法:逻辑分析、经验判断、试验调......

    铁路劳动安全试题题库

    铁路劳动安全试题题库 一、填空题 1、乘务员上下车时要(紧握扶手),不能(飞乘飞降),列车运行中不能开车门乘凉,扫倒垃圾。 2、通过线路时严格执行(一停)、(二看)、三通过的制度,严禁钻爬......

    劳动保障协理员高级题库[推荐]

    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 打印日期:2013/05/06 工种:劳动关系协理员等级:中级 《题量统计信息:1-0,2-,3-,4-,5-,6-》 答: 六、案例分析题题量:0 1、 答: 一、填空题题量:0 二、单项选择题题量:......

    电大行政管理专科《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题库[5篇范例]

    电大专科《社会学概论》 名词解释题库 2014年3月整理 1.社会资本---是一种与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相区别的,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个人资源,它为结构内的行动者提供便利,包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