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认识心理学
一、心理学的产生:1879年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
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开始,把自然科学使用的实验法用于心理学研究,使心
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三、心理活动的内容:
1、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四、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1、动力心理学研究取向
2、行为主义研究取向
3、人本主义研究取向
4、认知心理学研究取向
5、生物心理学研究取向
6、进化心理学研究取向
7、积极心理学研究取向
8、文化心理学研究取向
五、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2、心理是客
观现实的反映
3、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的第三章认知过程(上)
一、注意的概述: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两个基本特征:
指向性,使心理活动朝向一定对象。集中性,心理活动保持在特定对象。
二、注意的种类与教学: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注意后注意
三、注意的品质与培养:注意的品质有稳定性、注意广度、注意分配、注意转移。
培养:
四、感觉的种类:根据刺激的来源,分为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内部感觉(机体觉、平衡觉、运动觉)。
知觉的种类:按照知觉所反映对象的特点,可以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按照知觉所凭借的感觉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
觉、味知觉、触知觉
五、知觉的基本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六、感知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用于强化教师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先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将抽象的问题融入到生活当中;将零
碎的知识整理成整体,帮助理解)
2、内部感知的外化
3、利用感知培养
学生实事求是是等良好精神品质
4、利用感知培养思维力、想象力等,实现感
知向高水平认知的转化
5、形成对感知的期待
6、科学利用感知规律
7、通
过变式与比较进行感知(变式:从不同角度、方面和方式变换事物的非本质属性;
比较:将不同的变式进行比较,加深对本质属性的认识;更适用于下定义的时候)
第四章认知过程(下)
一、记忆的概述:
1、记忆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2、记忆包括三个环节:
识记、保持、再现(再认或回忆)。
3、记忆过程中信息会被加工处理,由此发
生质和量的变化。换言之,被贮存在记忆系统中的信息不断得到加工、改造,与
个体在识记前和识记后的经验建立各种联系。
二、记忆的种类:按记忆手段或主要感官,可将它分为视觉型、听觉型、运动型、混合型。大多数人的记忆类型为混合型,单纯为某种记忆类型的人不多。按记忆
内容,可将它分为运动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情境记忆、逻辑记忆。按记
忆信息保留的时间长短,把记忆分为三种记忆系统,即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
时记忆。
三、记忆系统: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四、记忆过程
(一)识记的概念:识记是指识别和记住事物,获得和巩固经验的过程。
(二)识记的方法:
1、在理解的基础上
2、有明确的识记目的3、整体识记
与部分识记相结合4、集中识记与分散识记相结合5、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
结合6、多种感官并用
(三)保持与遗忘:保持是指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与巩固的过程,是记忆的中
间环节。
遗忘是指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发生错误的再认或回忆,是与保持
相反的过程。
五、思维的概述: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间
接性、概括性、本质性、规律性)
六、教学中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
体系。
2、分析问题的构成,把握问题解决规律。
3、开展研究性学习,发
挥学生的主动性。
4、教授解题策略,灵活变换问题。
5、允许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实践验证
七、思维的品质及其培养:品质包含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
培养: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给学生思维的方式方法
3、用唯物辩
证法指导思维活动
八、想象的概念:想象是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式新
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九、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
第五章情感与意志
一、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首先,情
感是指个体的一种体验,即反映一个人的内感受;其次,态度影响人的情感;再
次,情感与需要密切相关。
二、情感的外部表现:表情:面部表情声调表情体态表情
三、情绪状态的类别:心境激情应激
四、情感的类别: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五、情绪情感的调节:
1、驾驭欲望
2、恰当比较
3、悦纳自己
4、不要过
于在乎别人的评价
5、认知调整法
6、合理地宣泄情绪
六、意志的概念: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其特征为:意志行动是有自觉目的性的行动;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意志
对行动的调节(发动/抑制)作用
七、意志行动的过程:
1、采取决定阶段(动机冲突、确立目的、选择行动方式
和制定行动计划)
2、执行决定阶段
八、意志的品质:是指一个人在实践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质,是衡量人的意志是否坚强的标准。表现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
九、受挫者常见的心理和行为反应:
1、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否认、反向作用、倒退、固执、冷漠、投射、攻击)
2、妥协的心理防御机制(压抑、逃避、合理
化、表同作用)
3、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幽默、补偿、升华)
十、学生耐挫能力的培养: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2、提供适度的挫折情境,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
3、榜样示范法
4、重视生死观的教育
5、引导学生建
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6、合理地调节由挫折带来的不良情绪
第六章行为动力理论
一、行为动力理论:研究人的行为如何被推动和维持的心理学理论,人类行为动
力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十分复杂的系统。(启动性 持久性 方向
性强度)
几种理论:
1、动机的本能理论
2、动机的驱力理论
3、动机的强化理论
4、动机的认知理论
二、需要的概念:需要是由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所引起一种内部的紧张
状态,是个人活动积极性源泉。
三、需要的理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勒温的需要理论
3、默里的需要理论
4、阿尔德夫的需要理论
5、麦克利兰的需要理论
四、动机的种类:
1、主导动机与非主导动机
2、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3、近
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4、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五、动机的相互作用:
1、动机的联合2、动机的冲突(双趋式的动机冲突、双
避式的动机冲突趋避式的动机冲突)
六、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与激发:发展:
1、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驱力成分
2、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趋势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学习
材料要具有科学性与趣味性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4.进行正确的评价和
适当的表扬与批评5.适当开展竞赛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七章 能力与智力
一、能力的概念: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
性心理特征之一。
二、智力的界定:又称智能或智慧。是指个体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其中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三、智力结构理论:
1、“二因素结构”理论
2、“群因素结构”理论
3、“智慧结构”理论
四、智力测验:智力测验是指用标准化测量工具评定个人智力的高低。
五、能力的发展与培养:
1、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遗传素质 知识和技能教
育社会实践非智力因素)
2、青少年学生的能力培养(根据能力发
展的阶段性特点,把握时机,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不同能力;在培养智力
因素的同时强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创设能力发展的环境,组织学生参加实
践活动;重视和抓紧能力的早期培养)
六、能力的差异与教育:能力的个别差异:
1、能力的类型差异
2、特殊能
力的差异
3、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4、不同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
5、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能力差异的因材施教:
1、适应能力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适应能力差异的教
学方式
3、适应个体差异的教学手段
第八章人格
一、人格的界定: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
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二、人格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
2、稳定性和可塑性
3、独特性和共同性
4、价值性
三、气质的概述:指个体心理活动中典型而稳定的动力特征。它使人的心理活动
具有某种稳定而独特的个人色彩。(心理活动特征: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
定性以及心理活动指向性等特点)
四、气质类型的特征:希波克拉底:根据人体内占优势的体液类型对气质进行分
类。四种气质类型: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巴普洛夫:根据神经活
动的强度、均衡性、灵活性区分类型
五、正确认识气质在生活中的作用:
1、气质影响人的活动特点和效率,但不决
定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2、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优点和缺点,没有哪种气质类
型是最好的。
3、教师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有利于因材施教。
4、个人的气质
与职业活动要求相匹配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减少员工的工作压力
六、性格的概述: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
为方式的总和。
七、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区别表现在四个方面:
1、气质特征没有好坏之分,而
性格特点有好坏之别。
2、气质是先天的而性格是后天的。
3、气质表现的范围
较小而性格的表现范围广泛。
4、气质的稳定性较大而性格的可塑性更强。密切
联系:
1、气质对性格的形成起促进或妨碍的作用。
2、气质会影响性格的表现方
式。
3、性格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变气质。
八、性格的结构:1.性格的态度特征2.性格的理智特征3.性格情绪特征
4.性格的意志特征
九、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1、遗传因素
2、家庭因素
3、学校因素
4、社会文化因素
5、早期经验
十、健全人格的培养:
1、利用多种途径推进人格教育
2、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塑造学生健全人格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第二篇:心理学整理重点
心理学 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是
一、单选 指习得性无力感·一个人在行动中所表现·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于1879是心理现象。心质是指抑制的自制性·通过消除愉快刺激客观性原则。·片就是指II型惩罚·与盲从性和独断行冯特。·在研究心理活动时,反一个人在意志励的东西这是根据发展性原则。·观察法决定、执行决定的心里品质是指意志的果是断性·或录音录像等辅助手段,有目的的、有计自我效能划地观被试者的表情动作语言行为等,来感·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实验法顽强性·人定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和行为的出现或度体验是理智感·一种爆发式的、猛烈的变化,从而进行规律性探讨的研究方激情·一种微弱法。·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定的调查提纲或者言简易答的问题直接访问被试者或有状态叫做心境·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关人员,将访问结果统计处理或文集总结,进行心理分析的方法叫调查法。·世叫应激·个人用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感教育心理学体系是由桑代克创建的。·当时,所体验到的一切情感属于道德感·多元智能理论提出者是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种现象属于在创负诱导。·动力定型是复杂的,巩固的条颖思想和实物的能力叫做创造能力·成功巩固的刻板式的反应·人的听觉中枢在颞叶。·反射力··第二信强、平衡、不灵活性·与气质号系统·由抑制过程引起是强、平衡、灵活性·与气质类型胆汁质或加强兴奋过程叫正诱导。·在刺激物的强、不平衡类型·的反应叫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弱型·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知觉。·刚刚能察觉出引起感觉的最小刺叫做性格·人格中最重要的最显著的心理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引起绝对感觉阈性格·根据学习的实现方式,将学习分为限。·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学者是奥苏贝。· 尔·差别感觉阈限。·将实学者是奥苏贝尔·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现象叫似动现象。·从明亮处进入已灭的的可操作性方案就是学习策略· 教学过就能分辨物体的轮廓这是暗适应。·先吃的形式,使对象的非本质特征得到变异,果感觉是甜的,这种现象属于感觉对而突出同类事物的本质或共同规律这种比。· 形成的表现形式叫变式·加工信息的一些词把它标志出来,这一特点就是知觉的理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策略是认知策略·学解性。·选择性。·第一助于学生有效的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的个研究遗忘规律的人是提出了策略叫元认知策略·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遗忘曲线·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就是学习·把新信经验之间的联系之后而进行的那种识记是意义识记·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与回忆意义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增加新信息后摄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新信息存储到抑制· 长时记忆中去的策略是精细加工策略·将行的识记叫做有意识记。·没有预定的目形成知识结构的更高水平的信息加工策略叫组织策略·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专门的方法多进行的识记叫做无意识记·种学习是符号学习也叫表征学习·掌握同前摄抑制。·根据种学习是概念学习·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进行的识记叫做机械识记·以感知过的事及学习若干概念之间形象的关系,这种学习叫命题学习·把新的观记忆· 运动记忆。·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叫下位学情绪记忆·系统化习·按一定程序整理层次分明的系统的思维我们能从成千上万过程。·人在思维过程中,善于透过事物的外部现象深入事物内部本质,这是指思出是怎样认出这张脸的,这种知识是隐性维的深刻性。·不受别人的暗示与干扰,知识思维的独立经过练习而获得的合乎法则的认知性。·活动或身体活动的动作方式是指技能·指别加以思考的过程叫做分析。·运用已有动方式是指智力技能·心理学家加里培林在人提出了先于一联合起来推广到一类事物中去,是指普遍状态叫定势。·由社会舆论和内心驱使来化的思维过程叫概括·以前多次运用某一为规范的总和是指道德·对道德行为规范习惯性反应,在以后的问题结局中仍然沿伴随着道用习惯程序去解决问题是指思维定势的道德影响· 情感·再造想象·在人脑里把事物的组成成分、要素、道德品质是指道德意志·人在一定的道德和发展的阶段等按照一定关系组合成为意识支配下所采取的有一定道德意义的一个整体化进行思考的过程叫综合·人在行动是指道德行为·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死广义的心多结局问题的新方案这是指思维的敏捷理发展·性·原型启发·根维果茨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象的过程叫创造想象· 在人脑里确定事比就会再发生一次,这种行为改变的方法叫较·强化法·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广阔性·创造性思变的方法叫行为塑造法·学生由于长时间要是指求异思维。·抽象是人脑里把同类趣降低的一种不良心理现象这是指学习其非本质属性的思维方法。· 注意的广度疲劳·物的数量·有明确目的而不需要意志努力是指学习障碍·当主体面对新的刺激情境的注意是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有意注意·通过呈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是指正同化。·当主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或强化·负强化·通过呈现厌恶影响而改变的过程是指顺应。·教师工作态度的核心是感情·批评就是I型惩罚·人的意志行动的关键阶段是 由于连续的失败指教师的威信 ·个体心理异常复杂,概括起来可以分为: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实现发射:感受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准备性·求异思维性孕育阶段、豁主要有理注意的分配、型即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根不同,可把情绪划分为激情,应激,心境·情商的概念含义主要有异,程序性·属组织策略有辨别功能、预期功能、调节功能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有以下几个特征,即观念性、内潜性、检索性。·人的道德情感有直觉的道德情感体验、与道德形象有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顺应、平衡、同化。·教师威信结果,但对教师威信形成其主导作用的还是教师自身的主观条件,即教师本身的素质,这是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内容包括: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优良的心理品质、自动化、策略化。1心理学2实验法3反射4条件反射5感觉6观察7精细加工策略8前摄抑制9后摄抑制10超额学习11遗忘12思维13想象14求异思维15创造性思维16再造想象17情绪与情感18注意19动机20意志21内部动机22情商23能力24智力25气质26性格27人格28学习策略29变式30陈述性知识31程序性知识32学习的迁移33技能34品德35心理发展36心理健康37教师的威信38元认知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实验法:是一种有严格控制的、特殊的观察形势,是有目的、有方向、严格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和行为的出现或变化,从而进行规律性探讨的研究方法。
3、反射: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4、条件反射:后天形成的,经过学习才会有的反射。它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一种暂时的神经联系,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
5、感觉:是在刺激物的直接影响下,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所做出的反应。
6、观察:一种特殊形式的知觉,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主动的知觉过程。
7、精细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寻求字面意义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新信息存储到长时记忆中去的策略。
8、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及学习活动对后来的学习产生的干扰作用。
9、后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与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10、超额学习:是在完全识记的材料并醉意正确的回忆之后,又继续增加学习或练习的次数,使学习的巩固水平超过能背诵的程度。11.遗忘:是当记忆正确时,由于保持不牢固或产生干扰而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发生错误的再认或回忆的现象。
12、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地概括的认识。
13、想象:人根据头脑中的已有表象经过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即通过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14、求异思维:也叫发散思维,是对所要解决的一个新问题从多方面加以思考,并提出许多新假设和找到许多新答案的思维方式。
15、创造性思维:是人以新的方式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活动。
16.再造想象:是根据别人的描绘在人头脑里构成相应新表象的过程。
17.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8、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9、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该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
动因。
20.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1.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因为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动力。
22、情商:情商也称情感商数,是人的情绪、情感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也就是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表达自己及他人情感的能力。
23、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
24、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并以抽象思维为核心。
25、气质:气质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个人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
26、性格: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一贯的行为方式
27、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8、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可操作方案。
29、变式:是指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举例子时,交替变更所提供材料的形式,使对象的非本质特征得到变异,而突出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或共同规律。
30、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联系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
31、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它包括一切为了进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程序和从事这种活动的技能。
32、学习的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33、技能:是指经过练习而获得的合乎法则的认知活动或身体活动的动作方式。
34、品德:即道德品质,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
35.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的变化过程。
36、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37、教师的威信:教师具有的那种使学生感到的威望和信誉的精神感召力量,即指教室在学生心中的威望和信誉。
38、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关于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即对认知过程的知识、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控制。
四、简答
1、简述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2、研究心理学应遵循的原则
3、简答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4.简述识记的规律。
5、简述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
6、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7、观察与感知的联系和区别?
8、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可观因素?
9、简述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10、如何减少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的干扰
11、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
12、简述如何进行复习
13、简述保持与遗忘的规律 14.思维与语言有什么关系?
15、简述思维的品质
16、思维的过程包括哪些内容
17、简述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哪些人格特征 18.简述无意注意的形成规律?
19、简述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有哪些
20、影响注意转移快慢与难易的因素有哪些?
21.简述有意注意的保持规律?
22、简答动机的功能
23、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24、简述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25、能力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26.简述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
27、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8、简述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29、情绪、情感两极性的表现有哪些? 30、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31、怎样控制激情
32、如何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
33、简述情绪、情感的功能
34、简答人的外部表情的变化?
35、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36、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37、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能力?
38、简述影响中小学生性格形成的因素
39、简述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40、简述人格的特征
41、简述学习策略的形成条件
42、简述学习策略教学的原则
43、有效地进行学习策略教学的措施有哪些?
44、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45、如何培养动作技能
46、简述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阶段形成的理论
47、在教学中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对学生的智力技能进行培养?
48、简答道德认识的形成49.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因素?50、简述人的心理发展的规律 51.如何理解学习这一概念
52、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53、如何做好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54、学生学习有何特点
55、简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56、简述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
57、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58、简述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59、如何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
1、简述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1)描述心理现象2)揭示心理规律3)将心理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
2、研究心理学应遵循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3、简答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心里测验法、个案研究法
4.简述识记的规律。1)要有明确的识记目的 2)合理安排识记材料的数量 3)根据材料性质,精心组织识记 4)让识记材料成为直接操作的对象 5)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6)合理选择识记方法 7)运用尝试回忆
8)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5、简述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 1)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有了神经的扩散,就能在大脑皮层上形成各种暂时的神经联系;有了神经过程的集中,才能形成对刺激物的精确反应
2)兴奋与抑制的相互诱导。在大脑皮层上,一种神经过程的活动引起或加强另一种与之相反的神经过程的活动,叫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
6、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1)联系: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②感觉和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③感觉和知觉都属于心理过程中的认识过程。2)区别:①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的综合整体的反映。②感觉是单一分析其活动的结果,不同的感觉,有各自不同的分析器。而知觉往往是多种分析器时或相续活动的结果。③经验在感觉中可有可无,而在知觉中是必不可少的。
7、观察与感知的联系和区别?
1)观察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感知活动就不会有观察,这是两者的联系。
2)两者的主要区别是:①观察是一种主动认识对象的形式,而感知是由对象的特点或人的兴趣所指引的。②观察是知觉、思维和语言相结合的活动过程,而感知只是分析器的综合活动。③观察过程要求观察者保持稳定的有意注意,而感知过程不必有这一要求。④观察活动常常受到人的情感和意志的影响,而感知活动则较少受到这种影响。
8、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可观因素?
1)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2)对象的活动性;3)刺激物的新颖性;4)刺激物的强度影响选择性。
9、简述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的相互作用、感受性在实践中的发展。
10、如何减少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的干扰 1)让先学习或复习的材料达到100%的巩固;2)减少前后学习或复习的两种材料的类似程度;3)避免回忆材料时的顺序干扰;4)注意科学用脑。
11、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 遗忘的发展先快后慢,到了一定的时间,几乎不会再遗忘了;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总的趋势是最初忘得多,以后忘得少。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的发展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12、简述如何进行复习
首先,复习要及时,多次进行;其次,复习要多样化;第三,要正确运用集中复习与分布复习的方法
13、简述保持与遗忘的规律 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2)适当超额学习;3)减少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的干扰;4)正确组织复习。
14.思维与语言有什么关系? 1)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思维是以语言为工具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语言对思维的主要作用是:语言是个人思维活动的工具;语言是标记思维活动成果的工具;语言是人们互相交流思想的工具。2)思维与语言的区别:
a.语言是物质现象,思维是精神现象。b.思维与外部世界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c.语言与外部世界是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d.语言规律有民族性,思维规律则有全人类性。
15、简述思维的品质
1)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2)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3)思维的逻辑性;4)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16、思维的过程包括哪些内容
1)分析与综合2)比较与分类3)抽象与概括4)具体化与系统化
17、简述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哪些人格特征 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18.简述无意注意的形成规律? a.刺激的强度 b.刺激物的对比 c.刺激物的变化 d.刺激物的新异性
19、简述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有哪些
1)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其中必须有一种是很熟练的;2)注意分配的水平依赖于同
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性质、复杂程度、熟练程度和习惯程度等。
20、影响注意转移快慢与难易的因素有哪些?
1)原来的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2)新的活动和任务的特点;3)事先是否有转移注意的信号;4)人的神经系统和生活习惯 21.简述有意注意的保持规律? 1)明确活动的目的任务。2)激发间接兴趣。3)组织有关活动。
4)用意志力排除各种干扰。
22、简答动机的功能
启动功能、定向功能、强化功能
23、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1)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强度水平。2)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24、简述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1)影响活动的选择2)影响努力的程度和坚持性3)影响活动时的情绪4)影响任务的完成25、能力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2)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3)能力类型的差异
26.简述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 1)语言提示方式 2)活动方式
27、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28、简述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1)通过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自觉性;2)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3)利用原有动机的转移,是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4)通过先进人物的榜样和教师示范作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5)创设各种条件,以满足学习需要。
29、情绪、情感两极性的表现有哪些?
①积极动机(增力)作用与消极阻力(减力)作用②肯定与否定性质③激动与平静状态④紧张与轻松作用⑤情绪的强弱两极状态 30、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1)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联系:a.认识过程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前提和基础。b.情绪、情感对认识过程有影响作用。
2)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区别:a.反映的对象不同。认识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情绪、情感是对主体与客体之间需求关系的反映。b.随意性程度不同。认识过程随意性强,情绪、情感随意性弱3.机体表现不同。情绪情感比认识活动有更强和鲜明的集体表现。
31、怎样控制激情
1)自我意识调控;2)理智调控;3)合理释放;4)艺术升华;5)适当转移。
32、如何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
1)正确认识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2)正确认识与判断他人的情绪、情感;3)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与水平。
33、简述情绪、情感的功能
信号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
34、简答人的外部表情的变化? 面部表情、语言表情、身段表情
35、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1)知识、技能与能力紧密联系。a.知识、技能推动和促进能力的发展,是能力发展的基础。b.能力又制约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2)知识、技能与能力又相互区别:a.掌握知识技能基本属于心理活动过程的范畴,而能力属于人格心理特征。b.知识是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
36、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1)人的智能是由相对独立、相互平等的八种智能构成的;2)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强项与智能弱项,且它们的表现程度不同;3)对某些智能的培养和发展能都带动或迁移其他智能;4)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智能理论的超越。
37、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能力? 1)在教育与教学中的培养。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3)在勤奋努力中培养。
38、简述影响中小学生性格形成的因素 1)家庭教育影响;2)学校教育影响;3)社会教育影响;4)自我教育影响。
39、简述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具有一种“成人感”;2)发现“新的自我”;3)具有强烈的自尊心;4)性意识开始觉醒 40、简述人格的特征
1)人格的整体性;2)人格的独特性;3)人格的稳定性与毕生发展型;4)人格的生物性和社会性。
41、简述学习策略的形成条件 1)内部条件
a.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b.元认知发展水平。c.学生的动机水平。2)外部条件 a.变式与练习。
b.外显的可操作的技术。
42、简述学习策略教学的原则
1)特定性原则;2)生成性原则;3)有效控制原则;4)注意个人效能感原则;5)注意个体的年龄差异。
43、有效地进行学习策略教学的措施有哪些?
1)要确定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学习策略对其结构进行分析。
2)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
3)结合学科知识的教学进行训练。4)注重元认知策略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学习策略。
44、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2)对学习材料的理解程度;3)只是经验的概括水平;4)指的学生观察时走马观花,抓不住重点,眼光狭导的作用;5)定势作用;6)对学习情景的理隘不全面,等等
解;7)认知结构的特点;8)认知策略与元认4)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知。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
45、如何培养动作技能 记或作文。
1)理解任务的性质和学习情境;2)示范与讲2 试述中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解;3)练习与反馈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进行学习目的的46、简述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阶段形成的理教育,是培养学生记忆力的首要工作。学生只论 有明确了为什么而学后,才能自觉学习,主动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加里培林认为,智力活动去记,积极思考。是外部的物质活动的反应,是外部物质活动向2培养学生对记忆内容的兴趣。对学习材料感反应方面,知觉、表象和概念转化的结果,这到需要并产生兴趣,有利于不断地向大脑提供种转化时通过一系列的阶段来实现的,在每个新的刺激,以保持脑细胞的敏锐性,增强记忆阶段上都产生新的反映和活动的再现以及它的心理准备。的系统的改造。其形成阶段是:1)活动的定3加强对记忆材料的理解。理解是记忆的基向阶段;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3)础,记忆是理解的结果和证明。
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4)无声的“外部”4对记忆材料的充分应用。在教学中,知识的言语阶段;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应用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论应用;二是
47、在教学中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对学生的实际应用。智力技能进行培养? 5使学生掌握记忆的规律。记忆过程是由识1)促进条件化知识的形成。记、保持、再认与回忆三个阶段构成的,且每2)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规律。掌握与运用记忆规3)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律,可以提高记忆效果,增强记忆能力。4)科学地进行练习。6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记忆方法既是完
48、简答道德认识的形成 成记忆任务的保证,也是影响记忆效果的重要1)道德知识的掌握;2)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因素。3)道德信念的确立 7科学用脑、合理用脑。记忆是大脑的机能,49.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因素?学习主要依靠大脑的积极活动。但大脑也不能1)家庭环境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 无休止的长时间工作,学生需要合理学习和休2)学校对学生品德发展的作用 息,才能使提高记忆力有可靠的保证。3)个性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 8树立记忆的信心。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学习50、简述人的心理发展的规律 和复习的结果进行及时的检查与评定运用不1)先天和后天的关系; 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树立起记忆2)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的信心,从而增强记忆的效果。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3 试论中小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4)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的关系 1)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创造的积极性 51.如何理解学习这一概念 教师要注意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以激发学生1)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准的2)有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3)表现为个体行为2)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思维活动 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用唯物辩证法进行思维,可以防止思维的主观
52、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性、表面性和片面性。
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健全人格完善3)提高元认知能力,教给学生思维策略 自我意识客观人际关系协调反应适度 教师要设法向学生讲授有关思维策略和元认
53、如何做好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知的知识,对思维活动进行监控。1)正确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2)面对现实,4)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和创造方法 适应环境;3)广交朋友,与人为善;4)努力要培养创造性人才,教师要有计划地对学生进工作,学会休闲。行思维训练。
54、学生学习有何特点 5)不断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1)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2)在教师有目教师不可以忽视逻辑知识和创造知识的传授,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进行的3)在学懂得了逻辑知识和创造知识的传授,就可以使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思维的发展符合逻辑规律。
55、简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6)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
1)激发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2)呈现学习材学生确实掌握言语这个思维工具,就可以更好料的教学策略3)促进知识理解的教学策略4)地发展思维能力。促进知识保持的教学策略5)测评学习效果的7)要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思维品质 教学策略 学生了解了自己的思维品质,才能更好地发展
56、简述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 思维能力。
1)意识调控减弱,动作自动化2)能利用细8)提供创造性活动条件,让学生大胆创造 微线索3)动觉反馈作用加强4)形成运动程4 试论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有哪些 序的记忆图式5)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1)创造动机强度的影响。也叫创造的积极性,作水平他是创造思维的内部动力,创造动机越强,越
57、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能激发创造性思维,越有利于解决问题,但也第一阶段,乳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要注意适度性 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2)知觉情境的影响。知觉情境越简单、越明显、第二阶段,婴儿期(1.5~3岁),基本的自主有关条件越容易感知,问题越容易发现和感知 感对基本的羞怯和疑虑。3)思维定势的影响。在条件不变时思维定势可第三阶段,学前期(3~6、7岁),基本的主动以帮助人们熟练迅速的解决问题,具有积极作感对基本的内疚感。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解决创造性的新问题,第四阶段,学龄期(6、7~12岁),基本的勤思维定势成为一种束缚,缺乏灵活性,产生消奋感对基本的自卑感。极影响。第五阶段,青少年期(12~18岁),基本的自4)功能固着的影响。只知道事物通常的用途,我同一感对同一感的混乱。而不知道新功能,这就是功能固着,会影响问第六阶段,成年早期(18~25岁),基本的亲题的解决 密感对基本的孤独感。5)解决问题策略的影响。通常有算法策略和启第七阶段,成年中期(25~60岁),基本的繁发策略,人们通常采用启发策略,这种不繁琐,殖感对基本的停滞感。速度快 第八阶段,成年晚期(60岁以上),基本的自6)已有知识的影响。知识越广博越容易解决问我完善感对基本的绝望感。题,但思维策略方法不科学或是理论不能联系
58、简述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实际,也难以创造性的解决新问题 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7)人格的影响。创造性高的人一般有1具有幽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惩罚法、自我控制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动机3能够容忍和模糊错法 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全身松弛训练、系的特点 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 8)灵感的影响。长时间、多角度、反复的、求
59、如何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 异的思考解决问题 1)使教师真正体验工作价值2)使教师工作9)启发的影响。人们在冥思苦想中,受到某一内容多样化3)适当地增加一些工作的难度4)原型事物的启发,通过类比联想到解决的方法 给教师应有的自主权5)将教师的能力发挥与5 试述教师应如何利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兴趣统一起来6)及时运用信息反馈机制 1)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五、论述 第一,要尽量防止那些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的1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 干扰。2 试述中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第二,新颖的教学内容。3 试论中小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第三,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富于变化。4 试论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有哪些 第四,培养学生的兴趣 5 试述教师应如何利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2)要善于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6.如何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一,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7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第二,对学生的要求要严格适当。8 如何对中小学生不良情绪进行调适 第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9试述影响中小学生能力发展的因素 第四,正确组织课堂教学。10教师应如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因材第五,组织学生实际操作。施教 3)要运用几种注意相互转换得规律组织教学 11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 一堂课要有这样的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12试述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影响后注意有节奏的相互交替,使学生的注意有张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 有弛,不易疲劳,从始至终的保持一定的注意
13、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心理品质有哪些 6.如何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1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 1)明确教学的具体目的和意义。1)首先,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这经验证明:教师愈能在教学中阐明每一具体教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没有明确的观察目学内容的目的、意义,使学生明确所学的内容的,直接影响到知觉的选择性。具有的价值,这种知识就愈能吸引学生,愈能2)其次要有充分的观察准备,提出观察的具体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产生学习的意向,方法,制定观察的计划。引导学生预习,安排提高学习积极性。好实验程序,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这些充2)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任在教学中,教学内容丰富有趣,逻辑性强,不务的重要条件。断以新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教学方法3)再次,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生动而有变化,使学生感到学习能得到精神上导,由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品质。有的满足,就可以激发学生较高水平的求知欲。
3)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儿童积极思维。(2)教师要热爱学生
在教学中,向学生提出课题,创设“问题的情
3、教师的意志 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觉地探索问题的(1)教师要有坚定性 结果,这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2)教师要有果断性 4)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教师要有自制力 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当然过多得竞赛,不仅会失去激励的作用,反而会造成学生紧张情绪,加重学生的负担。5)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实验证明,学生了解其学习结果,比不了解学习结果,学习的积极性要高,进步要快。从心理学上说,就是给予及时的强化。7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1)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观念意识。学生的一切行动都受一定的动机和目的调节支配,一个人只有有了明确的目的、远大的理想、才能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2)规范管理教育,养成自觉自控的习惯。自觉自控行为习惯是顺利从事学习和其他活动的条件,也是良好意志品质的特征
3)加强行为练习,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意志的培养离不开实际磨练,只有在困难面前,学生付出意志的努力,才能取得锻炼意志的效果
4)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加强意志品质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是重要的一环,任何环境的影响都要通过个体的亲身锻炼,自我经历才能真正起作用
5)根据学生意志表现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好的品质巩固发扬,对不良的意志品质教育矫正,不断提高学生的活动质量和水平8 如何对中小学生不良情绪进行调适 1)矫正错误的观念
2)不要简单禁止,应善于疏导3)不要损伤学生的人格与自尊心 4)科学正面引导,利用积极情绪克服消极情绪5)帮助学生扩大胸襟
9试述影响中小学生能力发展的因素
1)素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心理学上吧人的机体的某些解剖生理学的特点,特别是大脑的结构和机能的特点称为素质,素质为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对能力的形成于发展具有一定制约作用
2)教育对能力发展起主导作用。社会生活条件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主要通过教育实现的,分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前者作用于儿童早期经验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后者主导在人的智力开发
3)社会实践是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实践活动是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之间的桥梁,人的很多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都是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反复多次发展起来的 总之,中小学生能力的发展是多因素错综复杂影响的结果,其中身体素质是前提,是可能性,社会环境是决定因素,教育起主导作用,实践是重要途径。
10教师应如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1)对胆汁质的学生,要着重发展其热情豪放爽朗勇敢和主动的心理品质,防止粗暴人性高傲等人格特点的产生;教育时要以柔克刚、热心肠、冷处理,切忌急躁
2)对多血质的学生,要着重培养其朝气蓬勃、满腔热情、足智多谋等心理品质,防止朝三暮
四、虎头蛇尾、粗心大意、人性等不良人格特点的产生;教育时要刚柔交替
3)对粘液质的学生,要着重发展其诚恳待人、工作踏实的品质,注意防止墨守成规、冷淡迟缓等品质,注意培养他们缺少的品质--高度的灵活性、积极性,杜绝可能发生的淡漠和萎靡不振。教师应该以满腔的热情吸引他们参加集体活动,激发他们积极情绪 4)对抑郁质的学生,要着重发展敏感机智、认真细致由自尊心和自信心等品质,防止怯懦、多疑、孤僻等消极心理的产生;教育上,要给予更多的关怀,经常给予帮助,对这些学生,称赞、贾诩、奖励等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11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 1)加强基本概念、原理、原则和科学规律的教学
2)合理安排教材、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 3)注意教学的启发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4)科学的安排练习与世界,加强练习的指导 5)创设与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 6)采用有效教学策略与方法 7)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12试述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
1)首先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遗传素质为人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没有正常的遗传素质,人的心理就得不到正常发展,儿童心理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手胜利发展的规律制约 2)其次,社会环境和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环境与教育的条件,决定了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能否变为现实,并决定了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速度方向和个别差异
3)儿童心理发展动力是通过在活动中产生的矛盾运动发展的。心理的发展是由个体内外各种条件相互作用而实现的。老师提问,学生不会,产生了矛盾,为了达到平衡进行了学习实践,通过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使儿童的心理得到了发展
13、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心理品质有哪些
1、教师的认识能力
(1)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2)教师要有分配的注意力(3)教师要有巩固的记忆力
(4)教师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5)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6)教师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2、教师的情感
(1)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
第三篇:心理学重点
2-1一位新教师用半节课的时间讲完一节课的内容。你怎样帮助他改进教学? 知识点:教学监控能力的问题
分析:讲的太快,内容设计不好,提高监控能力、自我监控。
2-2 一位教师只顾讲课,不与学生接触,对不对?错在哪? 知识点:涉及师生交往
分析:不与学生交往的危害,改善师生关系,主动和学生交流,主动权在老师。
2-3,一位教师经常当面讽刺学生,对否?错在哪里?怎样改正? 知识点:教师威信、教师期待
分析:对学生的期待是消极期待,不利于建立教师威信,应以鼓励为主,与学生交往,正确的期待。
2-4一位教师经常背后嘲笑某学生,错在哪? 知识点:教师期待P33 分析:教师说学生不好是负面期待,有两个结果,一是发奋努力,二不学了。
首先不要对学生嘲笑,这样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其次,应给予学生积极的期待,使其变得自信和自强,并激发出强烈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向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发展。
2-5一位教师上课学生经常起哄,怎么办? 知识点:教育机智
分析:机智处理,将不良的危害减到最小,与学生心平气和谈判,发现原因,改正,承诺,先分析原因,再解决问题。
2-6学生集体罢课怎么办? 知识点:教育机智
分析:妥善处理人为的突发事件,教师要沉着冷静,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态激化,最大限度控制消极影响。
3-1某钢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当众熟练演奏一曲,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半小时后逐一进行检查,问这种教学方法是否合适?
知识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分析:违背观察学习规律。观察学习尚未形成动作表象就指导不对。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应多给学生示范,要点加以说明和解释,让同学准确掌握。这位教师没有认真指导,没有对动作的具体演示。
3-2 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系统地介绍了该研究领域的新进展,两节课几乎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很认真,这种教学是“填鸭式教学”吗?
知识点:有意义学习和三个基本点 分析:1.教师讲的具有逻辑意义
2.学生有知识经验基础
3.学生认真听就是愿意听,表明有积极的学习心向(心理准备)。
3-3.某教师要求学生课前自学新的知识内容,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种教学应用了什么学习理论? 知识点: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分析:这是一种发现学习知识点:布鲁纳对学习的认识 分析:发现学习及优点
3-4 自主学习策略练习
案例1:一个新生入学后,除了上课外,花了很多时间打扑克、关逛街,考试不理想,怎么办?
分析:根据自主学习的原理,这个学生没有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不会自主学习。从学习策略中的资源管理策略看,不会合理利用时间,尤其不会利用课余时间
案例2:另一新生时间抓得很紧,但考试不理想,原因?怎么办?
分析:努力学习值得肯定,动机强,时间利用好,从学习策略看,方法不当,需要调整。
3-5某大学新生只是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娱乐休息,这种学习方式可行吗?怎样改进? 分析:不可行。忽略了大学课后的自主学习。不会安排课余时间,只接受学习不行。
建议改进学习策略。
3-6 某理工科大学生课外阅读大量专业书籍,课堂却打瞌睡,这种学习方式好吗?怎样改进? 分析;错了。只发现学习不接受学习。
建议进行自主学习策略检查,并改进学习策略。
3-7某大学生为考“托福”,采用“撕词典”的方式强记英语单词,这种策略可行吗?为什么? 分析:只是机械地记忆学习不可行。建议采用意义学习。意义识记效果好
3-8 某大学生平时不用功,考试前集中时间“突击”,这种应试策略对吗?怎样改进?
分析:不对,应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根据遗忘规律先快后慢,学生的学习要及时复习。6-1案例:学生考试一个及格没有,分析原因,提出改变措施。
分析:地板效应、天花板效应,出题太难,无鉴别度,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出题控制好尺度。
6-2案例:教师讲授十章内容,考试只考两章内容,是否合适?
分析:缺乏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缺乏代表性,无法反映总体情况覆盖面和概括性,出题不合适。
6-3 某大学教师遇到自己不愿意讲的内容就让学生课堂讨论,这种教学错在哪里?
分析:根据讨论教学看什么课适合讨论或不适合讨论,如果学生从教师讲课中获得知识信息,老师采用讨论是对学生不负责。
6-4某大学教师因事拖延批改学生作业的时间,两个月后才反馈作业评语,这种做法错误在哪里? 分析:作业应及时反馈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如果做完作业就讲答案分析,作业反馈效果好。书中页码:P149
6-5 某大学教师课堂上不管学生在课堂上做什么,只管教学,这种做法错在哪? 分析:课堂管理不良。书中页码:P149
6-6 某大学教师只管课堂教学,课后没有个别辅导和答疑,这种做法错在哪里? 分析:答疑辅导是大学教师的职责和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页码:P148
8-1 一大学生总觉得别人对自己评价过低,应如何帮助指导? 分析:参见自我意识P185 投射自我;引导正确认识自我。
8-2一大学生总恨自己达不到理想标准,对自己不满,应如何帮助?
分析:现实与理想自我P185.全面认识自我、纳悦自我、积极评价自我(P191第一行起)
9-1 一名沈阳籍的大学生新生到上海的一所大学读书,所在寝室的其他7名同学都是上海人,这种住宿安排合适吗?
分析:不合适。P215---不利于新生环境适应。P221
9-2 怎样辅导失恋的女大学生? P232
正确对待恋爱中的挫折。
分析:
1、分析原因
2、鼓励面对现实积极应对
3、情绪调节(转移、升华)
9-3 一名大学教师和一名大学生产生了误解,学生很担忧,教师发现后应该怎样解决?
分析:大学生的焦虑一般改变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可以随情景的变化。教师发现了应主动找学生交流、谈心,使其化解误会,缓解担忧。也改善了师生关系。
9-4 大学新生军训的心理意义如何?
军训是新生适应环境,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有效教育方式,能够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展开新生活。具体理由1-5(P218)
9-5 怎样辅导多次工作应聘失败的大学生? 帮助毕业生正确分析择业中的挫折。
综合练习(历年真题)
综合练习一位大学教师只顾自己讲课,下课不与大学生有任何交往。这位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错在哪?怎样改正?(30分)
知识点:师生交往对大学生的影响
师生关系对大学生的影响
教学监控能力(基本要素)
综合练习一位音乐系的教师上课时当着学生的面熟练地弹奏一首乐曲,然后就让学生各自独立练习弹奏,下次课逐个检查,都没有达到他的要求,教师批评学生学习不认真,练习不刻苦。这位教师做得对吗?如果不对,错在哪些地方?您能给出正确的教学方法吗?(30分)P78 答题要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模仿的过程)
规则教学(示范教学)
综合练习3 一位教师当着学生的面严厉地批评了一位上课迟到的学生,以后这位学生每当这位教师上课总迟到半分钟。请您帮助分析原因,并提出改变这位学生行为的正确方法。(40分)
答题要点: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P188
教育机智(表现与作用)P47
师爱(表现与功能)P50 综合练习一位女大学生因“失恋”而苦恼,怎样对其进行积极地恋爱指导?(30分)答题要点:正确对待恋爱的挫折
综合练习一位大学生课余时间都用来阅读参考书,很少有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但考试成绩一直不好,请帮分析原因,指出提高学习成绩的正确方法。
答题要点:
自主学习(过程的检查与指导)
学习策略(灵活、综合使用)
大学生学习适应指导
综合练习一位高校教师上课时经常评价新大学生一届不如一届,新大学生都很反感。一次课堂上这位教师对同学们说:“你们不如上世纪70年代的大学生”。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你根据什么说我们的发展前途不如老大学生”这位教师一时无言以对,非常尴尬。请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分析这位教师错在哪? 怎样摆脱这种尴尬的局面?
答题要点: 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
教师期望效应
教育机智
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
综合练习7 赵老师是某高校的年轻女教师。今天她穿了一套漂亮美丽的吊带裙和时髦的拖鞋。她去教室,把随身带来的教具放在讲台上,这才发现有不少同学正在热烈地争论什么问题,连上课的铃声都未注意到,她和蔼地向大家招手示意后便开始讲课。她备课认真,讲得流畅而快速。她偶尔注视一下学生,才发现有些后排的学生开小差了。这是令她最不愉快的事,便当场要求收敛。她讲到重点处,习惯地提高音量,竟然还有同学说没听清楚,要求重复。她讲课的内容很丰富,直到下课铃响才结束课的内容,然后布置一次作业。今天是她教学中很平常的一次,就这次教学活动而言,你认为她在哪些方面来运用心理学规律,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40分)答题要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榜样-教师言行)
教学监控能力(要素)
综合练习8 一位大学教师讲课内容新颖,可是学生缺乏相关的基础知识,听不懂,表情痛苦。教师不予理会,一味侃侃而谈。课后扬长而去,不了解学生的听课效果。几次课之后,听课的学生人数锐减。请您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提出帮助这位教师改进的意见。(30分)
答题知识点:奥苏伯尔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
概念教学注意的问题与常用方法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反思
综合练习9 大学生甲善于跟教师交流,所以,学习成绩很好。大学生乙善于跟同学交流,学习进步很快。大学生丙充分利用学时时间,选择有效的方法,学习成绩优秀。请您分别说出这三位大学生学习成绩好的可能原因。(30分)
答题知识点:自主学习与特点
学习策略(资源管理策略的不同使用)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自控、自我教育能力)
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综合练习10 一位教师与一名大学生因为误会产生了隔阂,这名大学生感到很伤心,也很担心,怕因为得罪了老师影响自己的进步和发展。所以,一遇到这位老师上课就很焦虑,学习效果也不好。请您帮助这位大学生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您还可以对这位教师提出哪些建议?(40分)
知识点:大学生负性情感(焦虑)与调试
大学生人格问题与健康人格塑造
师生关系改善 综合练习11 某高校要求青年教师都要使用PPT教学,谈谈你对此看法。P151 科学而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运用不当造成不良教学效果。综合练习12 有一位学生表面上对师傅尊重,但内心认为师傅的理论都过时了,水平太低。如果你是他的老师,你如何开展工作。P179 A大学生专业实习指导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向实践者学习的态度。
B要教育学生虚心向师傅学习,服从师傅的指导
综合练习13 对一些“三本”的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请你分析一下原因并提出对策。分析:a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多方面。b、大学生学习适应指导 综合练习14 大学青年教师怎样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25分)
要点: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演讲能力、教学效能感、教学监控能力、反思能力)
综合练习15大学生甲只顾自己看书,大学生乙只顾上课听讲,这两位学生的学习效果都不大理想,请你帮助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25分)
要点:a学习策略调整 b 大学里学习,课上应与课后的自主学习结合,且课后的自主学习尤其重要。综合练习16 大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合理运用讲授教学和讨论教学?(25分)要点:讲授教学
讨论教学
综合练习17 大学青年教师怎样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25分)
P42---大学教师的教育能力
教育威信
教育机智
师德与师爱
综合练习18 大学生如何将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习效益,请您提出指导建议。(25分)要点: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
自主学习
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综合练习19 大学教师如何在课堂讲授中合理运用组织者教学方法,并避免填鸭式教学?(25分)要点: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条件
大学课堂讲授教学的要领
综合练习20 大学新生李红在高中时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来到大学后发现同学们都很优秀,她失去了高中时代的优越感,情绪低落,学习积极性不高,您如何帮助李红端正态度,适应新的学习环境?(25分)P222 要点: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指导:摆正位置,调整心态,明确目标,发奋进取。您辛苦了!祝您成功!
第四篇:心理学复习资料(重点)
第一章 中学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新课改下中学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一、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
二、具有崇高的师德形象
师德的核心是师爱
三、具有科学的知识体系
四、具有复合的教育教学能力
五、具备独特的教学风格
主义共存。第三,价值取向的转型:由人伦关系走向功利、效率关系。第四,人格价值的冲突:观念意识与行为的不一致。
系
四、注意教学中的心理卫生
第十一章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对教师角色认同,热爱教育工作;
二、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四、具有教育独创性
五、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
六、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调适情感:
一、控制情绪,二、合理宣泄,三、转移,四、自慰 述:
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第六章 中学生的学习心理
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是学习过程的核心。
激发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一、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
二、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第二章中学生认知发展及教育
中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
一、高中阶段记忆趋于成熟
二、有意识记日益占主导地位
三、理解记忆明显占优势
四、抽象记忆的水平显著提高
五、中学时期是记忆训练的最佳时期 中学生思维力发展的特点:
一、抽象思维占优势,并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
二、辩证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明显滞后于形式逻辑思维发展
三、对问题情景的思维有质的飞跃
四、思维品质的矛盾性
具体来说有以下两方面:思维的深刻性与表面性共存;思维的批判性与片面性共存。
第三章中学生的情感发展及教育
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1、情感丰富多彩、富有朝气
2、情感两极性明显
3、情感不断深刻
4、情感逐渐稳定
5、情绪的外露和表达已趋于理性化。中学生的早恋原因:
1、性生理发育的提前
2、性信息的广泛传播
社会上过量的情爱和性方面的信息刺激,再加上迅速广泛的传播,是导致早恋的主要原因。
3、性教育的忽视
4、学生的个人原因。对中学生早恋的教育:
性教育应包括性生理教育、性心理教育、性道德教育、性法律教育。
第四章 中学生意志发展及教育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半幼稚、半成熟时期。
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一、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
二、以英雄为榜样,从文艺作品中吸收营养
三、改造学生不良的气质特征
四、严格管理教育,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五、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第五章 中学生个性发展与教育
初中生个性的特点:
其一是不平衡性 其二是极端性或偏执性 与父母关系的变化:
1、情感上的脱离,2、行为上的脱离,3、观点上的脱离,4、父母的榜样作用削弱。
我国当代中学生的价值观:
从总体上看,当代中学生的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同时,呈现出四个基本特点:第一,价值主体的转变: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兼顾。第二,价值选择的矛盾:理想主义与现实
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四、正确运用竞赛、考试与评比
五、注意内外动机的互相补充,相辅相成
六、注意个别差异
优化教学程序是使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
第七章 中学生班集体心理
开展班级活动的原则:目的性原则、针对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易操作性原则
第八章 中学课堂教学心理
课堂心理气氛:心理气氛又称心理气候、心理氛围,是属于群体和集体中心理现象的情绪评价与社会评价性质的心理学概念,是群体和集体中占优势的比较稳定的情绪状态。中学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特征:
1、内隐性与外显性
2、稳定性与易变性
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对师生具有激励作用,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主要特征:
1、注意力集中
2、认知活动积极
3、师生情感和谐融合。
第九章中学生社会化及网络行为
社会化的重要性:中学生社会化的最大的课题就是要重组自我概念以适应其由一个社会情境到另一个社会情境的转换,所有这些转换都被包含在社会化的进程之中。
影响中学生社会化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1、社会文化
2、大众传媒
二、学校因素
1、价值观念的社会化
2、社会生活知识的个人社会化
3、理想目标的社会化
4、行为规范的社会化
三、家庭因素。影响社会化的最基本因素是个体成长的环境,或者可以说是家庭。网络成瘾:全称为网络成瘾综合征,又称网瘾,是由于反复多次地、长时间地上网而对网络产生依赖感的一种心理状态。
第十章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的核心是心理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正视现实,适应环境
2、心理特点与年龄阶段相吻合3、悦纳自己,自尊自爱
4、情绪正常,乐于交往。
5、奋发向上,自强自制
6、心理协调,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完整、健全的人格。
学习困难,即学习技能缺乏,指在知识的获取、巩固和应用的过程中缺乏策略和技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适: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
三、协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
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个体能够适应当前和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且心理活动正常。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中学生的生理健康;有利于中学生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中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
三、协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注意教学中的心理卫生
第五篇:心理学重点题目
1、学记
2、夸美纽斯
3、赫尔巴特
4、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5、批判主义教育思想
6、《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四个支柱”
1、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正向和负向)
2、学校促进学生的社会化的方式
1、教育目的选择和确立的依据
2、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3、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发展教育观
4、个人本位、社会本位
1、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
2、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3、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
4、理想师生关系的特点和建立
1、对课程的不同理解
2、课程分类及其优缺点(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
3、校本课程
4、隐性课程的表现形式
4、各种课程流派的观点及优缺点
5、科学——实证主义课程评价观的核心思想
6、政治对课程变革的影响
7、课程改革的趋势
1、认知教学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2、教学设计的依据与特征
3、教学设计的程序
4、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与表述
5、当代教学的新观念
6、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关系 •
7、教学策略的主要特征
8、课堂对话策略
1、班级组织的历史形成•
2、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级的策略
1、学生评价的类型
2、学生评价的功能
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基本原则
4、学生情感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1、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研究与理论工作者的教育研究的区别 •
2、教育行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