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5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20:1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篇: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一、填空(20个 20分)

1、年,在德国的莱比锡道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被公认为心理科学独立的标志。

2、心理学通常把心理现象划分为:和两大类。

3、是脑的机能。

4、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有相应的技能分工:动觉,枕叶 视觉。

5、心理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和

6、知觉恒常性主要有四种:性。

7、遗忘曲线: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遗忘的内容是先多后少。

8、是睡眠状态下出现的一种活动。

9发生的,为人联合动物所共有,而发生的,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

10、心理学产生2大源头:①来自古代,②来自古代的。

11、是近代心理学创始人,精神分析派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美国华生,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美国马斯洛、罗杰斯,完型心理学代表人物:魏太默。

1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的适应 ⑴“万绿从中一点红”----知觉的选择性

⑵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

⑶作家写小说、设计师描绘蓝图,艺术家构思新作----创造想象。

⑷读科幻小说,人们想象出未来世界的景象,听《梁祝》随之想象故事情节----再造想象

⑸熊和鱼掌不可兼得----双趋冲突

⑹前有断崖,又有追兵----双避冲突

⑺一个人既为炒股的丰厚利益所吸引,更为股市的高风险而担忧----趋避冲突 ⑻人在得意时感到精神爽快,事事顺心,干什么都起劲,失意时,则整天愁眉不展,事事枯燥乏味----心境

⑼在应激状态下,人可能两种表现:①目瞪口呆,手足无措,陷于一片混乱之中。②急中生智,冷静沉着,动作精确行动有力,及时摆脱险境。

火灾,地震,突遭袭击,参加重要比赛,考试----应激状态出现的原因。

二、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差别感觉阈限:这种刚刚能引起新感觉的两个刺激物的最小差别量。

3、思维:是人脑以间接地,概括的形式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以及内部规律性联系的反映

4、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

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6、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7、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8、能力:是人们顺利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9、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距离、角度、照明等)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映像却保持相对不变。

10、过度学习:练习程度达到150%的学习。

11、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或危险的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三、简答:

1、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①教师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学生应明了、理解观察的目的和意义。②要有充分的观察准备,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制定观察的计划。

③在观察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的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④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2、根据遗忘规律应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合理复习?

①及时复习

②复习方式的多样化

③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④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⑤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⑥掌握复习的量

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①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增强创造意识。

②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③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⑤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4、无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①刺激物本身的特点:a.刺激物的强度 b.刺激的变化和运动 c.刺激的对比 d.刺激的新颖性

②人的主观状况:a.需要和兴趣 b.情绪与期待 c.知识经验 d.身心状态

5、简述不良情绪调节的方法(情绪健康与情绪调节)

①合理发泄②转移③自我控制④自我安慰⑤幽默⑥升华

6、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①有明确的目的性②以随意运动为基础③与克服困难相关联

7、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①注重学生早起能力的培养

②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

③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

④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9、怎样根据气质特征进行教育?P234-235(四条)

10、“狼孩”故事的分析P14-15

第二篇:教育学心理学重点内容整理总结(考试必备!!!!!)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⑧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顷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三篇: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何老师[模版]

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3.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事物的反映。

4.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5.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过程。

6.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集中。

7.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8.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9..挫折是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一种情绪状态。

10.气质是个人生来就有的心里活动的动力特征。

11.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人格心理特征。12.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3.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并需要做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4.需要是由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所引起的一种内部紧张状态;是机体自身或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二、观点列举

1、心理学:心理学史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产生。

3.冯特是近代心理学创始人,精神分析派代表人物:奥地利弗洛伊德,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美国华生,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美国马斯洛、罗杰斯,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

4.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5.谈梅止渴——第二信号系统;望梅止渴——第一信号系统;尝梅止渴——无条件反射。6.“棉大衣久穿在身上而不觉其重;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感觉的适应。

7.知觉的特征: 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判断)8.他人知觉偏差: 第一印象(先入为主)、光环效应(情人眼里出西施、一坏百坏)、近因效应、刻板印象 9.短时记忆特点:

时间很短

容量有限(7±2)个组块

意识清晰

操作性强 10.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

形象记忆(我们看一部电影后对主人公的记忆,就是形象记忆)

运动记忆(我们对打乒乓球时一个接一个连贯动作的记忆,就是运动记忆。)

情绪记忆(我们对受人辱骂的痛苦心情、对受人称赞的愉快心情的记忆,就是情绪记忆。)逻辑记忆(我们对法则、定理或数学公式的记忆,就是逻辑记忆。)11.德国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遗忘的内容是先多后少。

12.遗忘理论干扰说: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记忆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材料的记忆所产生的干扰作用。13.记忆术:

直观形象记忆法(化学课中“电子云”的概念比较抽象难懂。有位老师在教学时,在一个气球画了许多代表电子的圆点,通过讲授气球胀缩时圆点的密度发生变化而圆点数目不变的道理,讲清了电子云密度变化并不意味着电子数目变化的抽象概念。)

歌诀记忆法(如把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名称编成:“京沪重津,蒙藏新,辽吉黑,云晋冀鲁豫,陕甘宁青,两湖两广台,苏皖赣闽浙。”)

特征记忆法(明朝灭亡于1644,可记为“后两个4相乘等于前两个数16)谐音记忆法(光速为每秒29.979万千米,可记为:“二酒碘酒汽酒”)

比较记忆法(对形近的己、已、巳三个字和戍su、戌xu、戊wu、戎rong四个字,根据其笔画在空间上占有的位的不同进行比较)重点记忆法(胆汁质——急,多血质——活,黏液质——稳,抑郁质——慢)自编提纲记忆法 图表记忆法

14.此题更可能考心理现象解释(思维的种类)

15.梦:在睡眠状态下出现的一种漫无目的、不由自主的奇异的想象活动。

做梦,是脑正常功能的表现。它不仅无损于身体健康,而且对脑的正常功能的维持是必要的。16.人们看过《阿Q正传》之后,根据作者的语言描绘在头脑里可以想象出阿Q的形象,这

是再造想象。

17.鲁迅创作的《阿正传》中的阿、郭沫若创作的《女神》中的女神就是创造想象的产物。18.科学幻想是有一定科学成分的幻想。例如人们幻想登上火星、在海底建造城市。19.理想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并可能实现的幻想。例如,青年学生将来想当教育家、科学家

或艺术家。

20.空想是违反客观规律的和不能实现的幻想。有人不干活又想发大财,有人想制造永动机,这些都是不切实际的、不可能实现的幻想。

21.情绪与情感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区别;

1、需要及所属不同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为人和动物所共有;情感则与社会需要相联系,为人所独有。

2、稳定性不同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

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联系:

1、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1)情感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情感通过情绪表现出来。

2、情绪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情绪的不同变化,一般都受

到个人已经形成的社会情感的影响。

2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动力功能、调节功能、信号功能、保健功能、感染功能(看电视感

动到流眼泪)、迁移功能(爱屋及乌)

23.人在得意时感到精神爽快,事事顺心,干什么都起劲,失意时,则整天愁眉不展,事事

枯燥乏味----心境

24.在应激状态下,人可能两种表现:①目瞪口呆,手足无措,陷于一片混乱之中。②急中生智,冷静沉着,动作精确行动有力,及时摆脱险境。

25.激情产生的过程十分猛烈、强度很大,并使人体内部突然发生剧烈的生理变化,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如咬牙切齿、面红耳赤、拍案叫骂、捶胸顿足等,有时还会出现痉挛性的动作

或言语紊乱。

26.情感的种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27.熊和鱼掌不可兼得----双趋冲突 28.前有断崖,又有追兵----双避冲突

29.一个人既为炒股的丰厚利益所吸引,更为股市的高风险而担忧----趋避冲突

30.一个人想调换到新的工作单位,因为该单位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和其他优厚的福利条件,可是工性质和人际关系不易适应;但如果留在原单位工作,有习惯了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以及较好的人际关系,可是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较差——多重趋避式冲突。

31.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一般分为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其中执行决定阶段为关键

过程。

32.挫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加以认识。客观原因即外在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种。主观原因包括:个体生理原因(个体与生俱来的身体、容貌、健康情况、生理缺陷等)和个体心理原因(自我估计不适当、抱负水平过高、动机冲

突、不合理、不切实际的需要)。

33.心理防御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合理化作用、替代作用、表同作用、投射作用、反向作用、压抑作用、幽默作用,其中幽默作用是最好的心理防御方式。

34.狐狸吃不到葡萄便说葡萄酸。个体在追求某一个目标失败时,通过夸大目标的缺点,否定目标的优点以维持心理平衡的一种防卫手段。——酸葡萄作用

35.狐狸找到了柠檬便说柠檬甜。个体借夸大既得利益的好处,否定其缺欠,以减轻内心的失望与痛苦,从而达到心理平衡的一种防卫手段。——甜柠檬作用

36.意志的品质:

一、自觉性,与自觉性相反的品质是盲从性和武断性

二、果断性,与果断性相反的是优柔寡断和轻率。

三、自制性,与自制性相反的是任性和怯懦

四、坚持性,与坚持性相反的是动摇性和顽固性

37.一目十行——注意的广度

38.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能要看教科书、参考书,可能要看笔记或进行演算等。尽管他的行动经常变化,但他的注意却一直保持在完成作业这一总的方向上。——注意的稳定

39.教师边讲课,边板书,边观察学生;学生边听课,边观看,边做笔记。——注意分配 40.个性的基本特征: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塑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形象地说明了个性的稳定性。稳定不是指绝对的一成不变,而是指较持久的一再出现的定型化的东西。)、独特性和共同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社会性和生物性

4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由低级向高级逐级发展,而非跳跃式的。——波浪式地推进 2)当低一级需要基本满足后,其需要强度减弱,高一级需要强度增加。

3)各种需要的出现及其强度与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密切相关。

42.兴趣的分类

人的兴趣多种多样,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主要有: 按兴趣的社会意义可分为高尚的兴趣和低级的兴趣。按兴趣的内容或倾向性的不同,可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按兴趣的起因,可分为直接兴趣(由于对事物或活动本身需要而引起的兴趣)和间接兴趣(对事物或活动本身并没有兴趣,而是对事物或活动的结果感到需要而引起的兴趣。例如,有的学生不喜欢学习,但他又不想考试不及格,这种对学习活动的未来结果发生的兴趣就是间接的学习兴趣。)43.通常智商在130以上者就确定为超常儿童,智商在70以下则为智力落后者。44.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素质

二、环境因素(是关键条件)和教育(起主导作

用)

三、实践活动

四、勤奋(是保证)45.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巴普洛夫 强而不平衡型——胆汁质 张飞

孙悟空 强、平衡、灵活型——多血质 王熙凤 强、平衡、不灵活型——黏液质 唐僧 弱而不平衡型——抑郁质 林黛玉

46.现代心理学一般把情绪分为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四种基本情绪。

三、简答题类

(一)、如何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动用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

4、尝试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

5、过渡学习

(二)、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在教学环境方面:应避免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

2、在教学内容方面:要丰富、科学、系统;避免思维混乱及吃不饱、吃不了现象;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3、在教学方法方面:生动、灵活,防止单调呆板,充分贯彻启发教学指导思想。

4、在教学语言方面:音量、速度、节奏适中;说普通话;防止口头禅。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短暂性动机与长久性动机相结合 2、及时反馈与适当评价 3、以正面表扬为主 4、科学使用奖赏与惩罚 5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

6、对学业成败进行正确归因

四、论述题类

一、怎样根据气质特征进行教育?

1.依据学生不同的气质特征,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1)对胆汁质的学生,要着重发展其热情、豪放、爽朗、勇敢、进取和主动的心理品质,防止粗暴、任性、高傲等个性特点的产生。

对胆汁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宜用“以柔克刚”和“热心肠冷处理”等有效方法;保持平静,轻声细语,实实在在、干脆利落地讲清道理,这些方法对胆汁质的人来说教育效果是较好的。(2)对多血质的学生,要着重培养其朝气蓬勃、满腔热情、足智多谋等心理品质,防止朝三暮

四、虎头蛇尾、粗心大意、任性等不良个性特点的产生。

对多血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一定要“刚柔交替”,在他们满不在乎时,批评要有一定的刺激强度;在他们对错误能冷静对待时,要耐心帮助,做好巩固工作。

(3)对粘液质的学生,要着重发展其诚恳待人、工作踏实、顽强等品质,注意防止墨守成规、执拗、冷淡、迟缓等品质。对粘液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教师应当以满腔热情吸引他们参加集体活动,激发他们的积极情绪,引导他们生动活泼、机敏地完成各项任务。(4)对抑郁质的学生,要着重发展其敏感、机智、认真细致、有自尊心和自信心等品质,防止怯懦、多疑、孤僻等消极心理的产生。对抑郁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怀,要经常给予帮助,要引导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在交往中消除疑虑;应安排他们从事有一定困难的工作,鼓励他们前进,对他们的要求应逐渐提高,不可操之过急。对这些学生,称赞、嘉许、奖励等将对他们的发展起积极作用。2.教育学生善于认识、改善自己的气质。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有发展成不良品质的可能。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和认识自己气质特征中的长处和短处,善于驾驭自己的气质。

第四篇: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

1、学习:指由个体经验的获得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

2、心理发展:指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心理发展的内容:语言、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广义的心理发展: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一生的心理变化(毕生发展)。狭义的心理发展:一般指人类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的变化(儿童与青少年)。

3、经典性条件反射:任何一个刺激与无条件刺激连同出现(强化)若干次后,它能引起无条件刺激所能引起的反应,这标志着条件反射的形成。与无条件刺激连同出现的那个刺激,叫作条件刺激。

4、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式条件反射。

5、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的科学。

6、试误说:认为联结是通过反复尝试从而逐渐减少错误而建立的,没有什么认识、理解、意识的作用,因而是一个盲目的过程。

7、图式:是对范畴中的规律性作出编码的一种形式,是对一般的真实性而非特例的真实性所作的编码。

8、同化:在有意义学习的过程中,新知识被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合适的观念所吸收,从而获得了意义;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从而形成了更为分化的认知结构。这一过程称为同化。

9、平衡:

10、最近发展观:儿童在成人或同伴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与他在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水平二者之间的差距,叫“最近发展区”。教学必须走在发展的前头,为发展开路。教学要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内容必须定向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维果茨(Л.С.Выготский)提出了全新的学习准备观念。

11、习得性无助:指一种学习得来的无能为力状态。

12、机械学习:

13、有意义学习:符号(语言文字及其他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二、简答

1、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分期及其特点

第一阶段(20世纪初——1949):主要是译介国外的教育心理学。

第二阶段(1949——1966):教育心理学的改造、发展与曲折

①日趋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

②引入了与西方不同的学习理论,如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学说、列昂节夫与加里培林等的学习活动理论等。

③重视人际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

④重视教育心理研究中的方法论及具体方法问题,研究了入学年龄、学科教改等问题

第三阶段(1976——今):教育心理学的恢复和迅速发展

(1)研究者对人本主义、认知派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做了引进和研究;

(2)在教学心理研究上做了大量工作,并开展了许多教学改革实验;

(3)对计算机等新技术环境下的学习与教学进行了研究;

(4)对学习策略、学科教学心理、学习动机、品德形成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2、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分期及其特点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立的标志

(2)发展时期(20年代---50年代):

(一)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50年代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加大。

(二)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3)成熟时期(60-70年代):

(一)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二)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兴未艾。

(四)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异军突起

(4)完善时期(80年代后):从纯理论向综合性的应用项目发展,基础研究课题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合前苏联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

(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

(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4)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阶段性又连续性、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逐渐分化和统一

5、皮亚杰的智慧发展分期及其特点

感知运动阶段(0 ~ 2岁):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末期出现智慧结构。开始区分自己和物体,逐渐的了解动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获得初步的时空观念。

前运算阶段(2 ~ 7岁):出现了符号、表象和直觉思维。自我中心、不可逆性、直觉性、泛灵论、现象学因果性、自我中心言语

具体运算阶段(7 ~ 11、12岁):获得了守恒性、观念上的一系列操作、守恒性、可逆性、系统性

形式运算阶段(11、12 ~):儿童思维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能根据种种的假设进行推理。他们可以想象尚未成为现实的种种可能,相信演绎得出的结论,使认识指向未来。

6、加涅的两种学习分类

7、学习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三、问答

1、为什么说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之父

2、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遗传和环境。

关系:首先,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其次,社会环境与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

再次,儿童在活动中产生的心理矛盾运动是其心理发展的动力

3、学习的联结理论

(学习的理论A)

一、桑代克的联结说

(一)桑代克的学习观点(1898-1930)

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S-R联结

2、联结通过试误过程而建立

试误说:认为联结是通过反复尝试从而逐渐减少错误而建立的,没有什么认识、理解、意识的作用,因而是一个盲目的过程。

3、三条学习主律

(1)效果律

(2)练习率

(3)准备律

(二)对桑代克联结说的评价

1.第一个系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

2.他的学习律,对了解的进程是有意义的。

3.依据了实验事实,反映了学习活动的部分实际。

4.以试误说概括所有的学习,轻视意识,轻视主观能动作用。

5.有生物学化的倾向。

6.强调原本趋向的作用,低估学习的作用。

二、条件作用说

(一)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

任何一个刺激与无条件刺激连同出现(强化)若干次后,它能引起无条件刺激所能引起的反应,这标志着条件反射的形成。与无条件刺激连同出现的那个刺激,叫作条件刺激。

刺激——反应(S—R)

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式条件反射。可用白鼠学会按压杠杆以获得食丸为例。

(二)强化理论

强化:增强某个反应发生概率的一种程序。

强化物:凡能增强某个反应发生概率的刺激物,叫强化物。

学习:学习可以定义为反应概率上的一种变化。

操作性条件作用律(强化律):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那么这个操作的强度就增加。所增加的不是S-R联结,而是使反应发生的概率。正强化与负强化

正强化: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正强化。

负强化:撤消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负强化。

惩罚: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消一个愉快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惩罚。强化的程序

在连续的强化的条件下,新的行为建立得快,消退得也快;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新的行为建立得慢,消退得也慢。这可用“辨别假设”来解释。

(三)习得性失助感

当强化的结果不依赖于有机体的反应时,有机体学会的是“反应是无用的”观念,这将导致习得性失助感。

1.概念与实验

习得性失助感:指一种学习得来的无能为力状态。

2.LH效应分析

动机缺失

认知缺失

情绪缺失

3.LH与应付紧张、神经症性抑郁

LH状态与神经症性的抑郁表现相同,故LH可作为对抑郁症产生的心理机制的解释之一。

为了摆脱习得性失助感:

〇要改变失败结局不可控制、不可改变的认识(归因方式)。

〇要使当事人相信他的努力是有效的。

(四)程序教学

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1.明确说明学习目的2.小步子的逻辑系列

3.学习者主动地作出反应

4.信息的及时反馈

5.低的错误率

6.按学生自己的速度完成教学程序

程序教学可以使用程序课本也可用教学机器进行。程序教学与计算机的结合,产生了CAI。

4、学习的认知理论

一、学习的完形说

(一)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一种完形,而非形成S-R联结。

(二)学习是一个顿悟过程而非试误过程。

顿悟说:认为学习不是依靠盲目的尝试、偶然的成功,而是由于对情境中关系的理解而突然地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是以意识、观念为中介。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6、学习动机的构成、培养和激发

结构:在学习动机结构中需要和诱因是两个主要的因素,而需要又是更为基本的。诱因是能够满足个体需要的那些客体、情境和条件。

培养:

激发: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行启发式教学:问题情境: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努力克服,学生经过努力又是可以克服的那样一种学习情境。问题情境具有障碍性、探索性和可接受性。

二、学习内容与方法的新异性:教学内容的新异性、差异性、悬疑性、不确定性、矛盾和冲突,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但教学提供的信息量应符合学生信息加工的最佳水平。

三、学习的反馈:学习反馈指对学习过程或结果的了解与知悉。

学习反馈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1)激励动机作用、(2)提供信息作用为了有效的激励学习动机,反馈应该是即时的、充分的。

四、奖励与惩罚,表扬与批评:一般来讲,奖励、表扬比惩罚、批评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奖惩效果取决于许多条件:(1)奖惩由何人来实行(2)奖惩次数的多少(3)学生的年龄特点(4)学生的个性特征(5)学生对奖惩的认识(6)学生对奖惩的期待(7)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

五、合理的组织竞赛:竞赛是鼓励进取、激发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在竞赛中学生的成就动机表现得最为强烈,因而可以提高学习成效。

竞赛的消极作用:(1)竞赛不利于复杂作业的完成;(2)竞赛助长了中差等生的自卑感;(3)竞赛有可能引起学生的自私、不和,集体观念淡薄,干扰合作行为。合理的竞赛组织方式:团体赛、对手赛、分组竞赛、自我竞赛。

六、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归因

7、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区别和联系()

第五篇:公关心理学考试重点

公关心理学考试重点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印象在心理定势上称为(D)A.经验效应B.晖轮效应 C.移情效应D.首次效应

2.有的人行动敏捷,活泼好动;有的人反应迟钝,行动缓慢稳重,这些属于个性中的____特征。(C)

A.能力B.气质C.性格D.动机

3.动机的产生,首先是由____引起的。(C)A.态度B.爱好C.需要D.兴趣

4.商家以名人、明星为模特推出广告产品,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B)

A.求美心理需要B.求名心理需要 C.情感心理需要D.求信心理需要

5.公关心理研究的原则之一是(B)A.只做静态研究

B.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相结合C只做动态研究D以静态研究为主 6.以下哪种表述是正确的?(D)

A.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性格有好环之分B.气质有好坏之分,性格没有好坏之分 C.两者均有好坏之分D.两者均无好坏之分

7.(C)就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注意的倾向性。

A.需要B.态度C.兴趣D.个性、8.组织的社会形象就是(B)A.组织为自己塑造的形象 B.公众对组织的印象

二、名词解释

1.组织形象:社会公众对组织综合评价后所形成的总体印象

2.组织心理氛围:是指组织内部环境的心理气氛。它是组织职工对组织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管理状况、物质待遇、发展前景以及个人在组织中的地位、作用和前途的综合反映,体现了组织职工对本组织形象的普遍性态度以及相应的情感反应。

3.刻板印象:也叫“定型化效应”,是指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稳定不变的看法。

4.公共关系:组织运用各种传播手段,通过公众持续不断的双向信息传播和沟通协调组织内部关系,建立良好的外部关系,树立组织形象和声誉,以取得公众理解,支持和合作,从而最大的实现组织预定目标。

5.创造力: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心理素质。

6.公众态度:是指公众对社会组织或社会组织的某一问题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

C.政府为组织确立的形象 D.组织自我感觉的形象 9.组织内部疑聚力和向心力同组织状况存在密切关系,组织处在维持状态的标准是(B)

A.凝聚力高、向心力低 B.凝聚力高、向心力高C.凝聚力低、向心力低 D.凝聚力低、向心力高

10.“爱屋及乌”主要是基于人的(C)。A.首因效应B.刻板效应 C.晕轮效应D.投射效应

11.公共关系行为的承受者是(A)A.公众B.大众C.组织D.个人

12.《红楼梦》中林黛玉多愁善感,聪颖多疑,孤僻清高,从气质类型说她属于(D)A.胆汁质B.粘液质

C.多血质D.抑郁质

13.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注意的倾向性,这是出于他的(C)

A.需要B.动机C.兴趣D.情感

14.在社会上或群体中人们对普遍关心的人和事公开地发表一致性的意见称为(C)A.时尚B.流言C.舆论D.谣言

7.价值观: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

8.非正式群体:人与人在交往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情感自发产生的未经任何权力机构承认或批准而形成的群体。它的权利基础是由下而上形成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并以此作为行为的依据。

9.暗示:不明说,而用含蓄的话或动作使人领会。暗示是一种心理作用现象

10.心理定势:指人们对某一对象的共同心理与行为倾向,他是一种活动的准备状态或行为倾向,通常是意识不到的。

11.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指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正式的组织结构,成员有着具体的角色规定的群体。

12.公众态度:是指公众对社会组织或社会组织的某一问题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

三、简答题

1.公关人员应具备的角色意识有哪些?

1、注重形象的意识

2、公众至上的意识

3、真诚互惠的意识

4、传播沟通的意识

5、团结协作的意识

6、自我推销的意识

2.什么是流行和流言?它们对开展公关活动有何意义?

流行:又称时尚、时髦等,是公众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共同追崇某种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的现象。具有新奇性、骤发性、周期性、群体性、变动性的特点。从公关角度看,公关人员了解社会的流行趋势,自觉的关注流行的事,并顺应社会潮流的变化,迎合广大公众的心理需求,可使公关活动更顺利地开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流言:是指一定时期内从非正式渠道传出,并在社会上或群体内迅速传播的消息。流言传播的是不确切的消息,形成和广泛传播后,会形成一种社会心里环境,影响人的心里行为,具有危害性,必须引起各组织和公关人员的重视,但流言又是可制止的,因为它缺乏事实的依据。流言一般是消极的。但也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合理地利用流言,也可以达到组织的一定目的。

3.了解公众价值观及其变化对公关有何意义?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4.公关人员如何处理好领导、同事和公众的关系?

1以大局为重,多补台少拆台2对待分歧,要求大同小异3真诚关心4尽力帮助别人5谦虚谨慎

6不争功

1.尊重领导2服从指挥 3一切从善良的愿望出发4必要的礼节5遵守工作规格6不在背后议论7学习并充实自己

5.如何制造新闻?

媒体做典型报道,宣传企业的成功经验;领导同志到企业视察或调查研究,替企业说话,为企业扬名;策划社会公益活动,双向互动,博得公众好感及社会关注;策划奇特的、反常的行为,引起轰动效应;抓住一些非常规事件或突发事件,借势造势;抓住新问题、新话题,特别是抓住一些动态的事件,策划一些动感很强、让媒体和社会感到很有新意的新

闻。

6.劝说应掌握那些技巧?请举例说说。

说服指在公关活动中,以一定的方式向说服对象阐明缘由、讲清是非利弊,进行劝诫、沟通交流,使对方心悦诚服的一种行为方式。

(1)循循善诱式,指有步骤地、耐心得当地、巧妙诱导对象,使之心悦诚服的方法。

(2)巧用辞令式,指充分发挥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采用一系列修辞方式,如比喻、暗示、类比、夸张、抑扬顿挫等手段说服公关对象的方法。

(3)激将式,通常是从反面刺激对方以达到正面激励的效果,从而接受建议的方法。

(4)引证权威式,指在说服过程中,引用权威的言行、经典文献、名人名言等具有较强说服力的事例、言行等来进行说服的方法。

7.如何才能实现组织中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与培育?

1.以企业文化团结凝聚人心

2.以薪酬机制吉利奋进热情

3.队伍建设促进素质提升

4以亲和能力提升领导魅力

5以个人发展作为奋进动力

8.如何通过沟通来转化公众的不良情绪?请举例说说。尽量转移注意力。生气的时候,越想那些惹你生气的事情,越看到惹你生气的人,越会火上加油,更加生气。2 尽快释放或发泄。最容易实现的就是痛痛快快地向朋友倾诉一番。3 认清问题的根本。有时你对一些事的指控并不是令你生气的真正原因,而真正原因往往是你自己由于某种原因不开心,导致对其他事情反应过度。

9.产生对抗的心理障碍有哪些方面?

1.焦虑。焦虑由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是一种复杂情绪的反映,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及某些生理反应。

2.自卑。自卑是一种缺乏自尊心、自信心的表现,自卑常和怯懦、依赖等心理交织在一起,它使一些人悲观、忧郁、孤僻、不思进取,阻碍了自身聪明才智的正常发挥。过度自卑,还会产生精神不振、消极厌世、沮丧、失望、孤寂、脆弱等心理现象,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自卑型问题人格发生。

3.怯懦。怯懦是一种胆小、脆弱的性格特征,多见于一些女生和性格内向或抑郁气质类型的人。有些人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有一种“丑媳妇怕见公婆”的心理。有的在谈判桌前不是面红耳赤,就是语无伦次,张口结舌,支支吾吾,答非所问;有的谨小慎微,生怕一句话说错、一个问题回答不好会影响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印象,以致不敢放开说话。

4.孤傲。一部分人对自己估价过高,非常傲气;或认为现实太落后,英雄无用武之地。在就业时好高骛远,期望值过高,没有自己满意的。一旦有了这种心理,很容易脱离实际,以幻想代替现实。倘若未能如愿,则情绪会一落千丈,从而产生孤独、失落、烦躁、抑郁等心理现象。

5.冷漠。当一些人因为就业受挫而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时,会出现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情感淡漠、沮丧失落、意志麻木等反应。

6.问题行为。即违背社会行为规范的不良行为。常见的如损坏东西、对抗、报复、迁怒于人、拒绝交往、进行不良交往、过度消费、嗜烟酒等。

四、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加强人际交往对开展公关工作有何意义?

答:对于一个公关人员来说,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去各方面的人打交道,和组织内外的公众进行广泛的人际交往。学习和掌握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和社会公众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公关人员的核心能力要求,对于提高公关人员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是十分有益的。

2.分析群体骚乱产生的心理根源和预防措施?

答:群体骚乱是因为一些自然原因或偶然事件引起人群的激烈互动,造成一定范围的混乱现象,或者说是公众在危机状态下,面对现实的或想象的威胁作出的非理性和不合理的心理与行为反应。(1)建立并健全组织与公众的信息沟通渠道,广泛倾听公众的意见和要求,并通过信息的反馈,及时化解公众的积怨,防患于未然。(2)在组织开展大型活动,并有大规模群体聚集时,应搞好安全、保卫工作,有计划地、有组织地进行人员疏导,防止拥挤踩踏的发生。(3)当群体骚乱行为发生时,应迅速控制和制止少数人的过激行为,防止扩散、传染,遏制事态进一步发展。

3.举例说明公关人员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职业心理素质。

答:1.管理能力2.交际能力3.表达能力4.道德素质5.良好的心理素质6.性格方面

1.管理能力:一个优秀的公关人员必须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如基本的策划与决策,领导与控制能力.2.交际能力:首先一个内向的人是不行的,交际是对“外向型”而言。公关就是指一个沟通,作为机构的形象和代言人,一方面要积极大胆地施展自己的魅力和才能,树立良好的机构形象。一方面又要善于控制切忌举止咄咄逼人,言语夸夸其谈。始终保持自己的自信,达到沟通的目的。

3.表达能力:思维的表现能力 言语的通达情况

4.道德素质:因为现在诱惑很多,公关人员要直接和客户打交道,所以公关人员需要为客户保守秘密,并且要忠实于委托人。所以道德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要求。

5.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有了自信,才有胆量,有了胆量,才能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从容自如地开展公关工作。

6.性格方面:豁达开朗,克服狭隘嫉妒心理 开朗乐观,豁达大度

4.谈谈怎样培养与开发组织成员的创造力与积极性。

(1)导入团队模式

(2)建立开放的组织文化

(3)运用创意的组织式产生法

(4)发挥群体总和的力量

(5)召开创意研讨会

5.试论述马斯洛的层次理论及其在公关中的具体运用

答: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6.构成组织形象的基本要素有哪些?你认为哪几点更为重要?请举例说明

实力形象 文化形象 人才形象 品牌形象

下载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咨询心理学考试重点

    eexb-kgke-7dor 《咨询心理学》考试重点第一节 概述 第一单元 咨询心理学的简史与现状 一、咨询心理学的简史 (一)起源 (二)发展 二、我国心理咨询的现状与展望 (一)我国心理咨询......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考试重点总结)剖析

    2015-06-20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周大兴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桑代克: 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1913-1914年扩展成三卷本......

    教育心理学 重点总结

    1、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学习:是个体由于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表现或心理的持久变化。 3、 学习理论:1学习的实质是什么?2学习是一......

    2013《教育心理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 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认识过程是为了搞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活动。情绪或情感过程:人在认识事物的时候......

    心理学考试总结

    一、名词解释 1.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3.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事物的......

    心理学考试总结

    填空1.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2.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成功概率在的,因为这种任务对他们能力最富有挑......

    心理学整理重点

    心理学 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是一、单选 指习得性无力感·一个人在行动中所表现·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于1879是心理现象。心质是指抑制的自制性·通......

    心理学重点

    2-1一位新教师用半节课的时间讲完一节课的内容。你怎样帮助他改进教学? 知识点:教学监控能力的问题分析:讲的太快,内容设计不好,提高监控能力、自我监控。2-2 一位教师只顾讲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