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学考试总结OK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1.2.3.4.5.6.1.2.3.4.1.2.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通常把心理现象分为三大类: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能力、气质、性格)和心理状态。心理的实质:1,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2客观现实是心里产生的源泉3心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心理学的流派: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学习心理学的意义:①人认识自身的要求②调节自身情绪③改善人际关系④应用于社会生活 研究心理学的方法:①观察法②测验法③实验法④个案分析法⑤活动产品分析法 膜外电位较高,带正电,膜内较低,带负电,这位静息电位。左脑进行的是条理化思维,即逻辑思维;右脑具有接受音乐的中枢,负责可视的综合的几何的回话的思考行为。人脑所储存的信息绝大部分在右脑,并在右脑中正确的加以记忆。当代认知神经学的研究进展:脑电波、事件相关电位、正电子断层扫描术、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脑磁图。动物心理的发展: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感知觉的联系和区别:感觉和知觉是紧密联系的心理过程。两者的共同点在于客观事物必须现场直播
作用于感觉器官。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知觉以感觉为基础,是对大量感觉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后形成的有机整体。
4.感觉的类型及特点 1视觉视觉是人最重要的感觉。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光线。眼睛是人类的视觉器
官。2听觉听觉是以耳朵为感受器的辨别外界物体振动的感觉,是大脑对声波物理特制的反映。耳是人的听觉器官。听觉的适宜刺激是声波,人的听力频率范围是20~20000HZ。3皮肤觉、味觉和嗅觉刺激物作用于皮肤引起的各种感觉叫皮肤觉,包括触压觉、温度觉、痛觉等。味觉是指事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基本味觉包括酸甜苦咸四种。个体的味觉感受差异很大。嗅觉有嗅神经和鼻三叉神经参与传递。嗅觉的感受器在鼻腔。4机体觉、运动觉和平衡觉机体感觉是机体内部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的感觉,又称内脏感觉。运动觉是反映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和位置状态的感觉。平衡觉是反映头部运动的速率和方向的感觉。
5.知觉的类型与特点在基本的感觉基础上,就形成了各种知觉,比较特殊的知觉是时间知觉、空间知
觉和运动知觉。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空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空间属性的反映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等。运动知觉是人对物体的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
6.7.8.9.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具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等特征。错觉: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1几何图形错觉2图形-背景错觉3深度错觉4火花错觉5似动错觉6月亮错觉7其他错觉 错觉的应用:错觉艺术、建筑中的错觉、装修中的错觉、公路交通中的错觉、服装与美容中的错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职责和集中。注意有两个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功能:选择功
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
10.注意的类型1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3有以后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也称为随意注意,是服从于预定目的、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即事先有他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1.注意障碍注意障碍及多动综合征的核心症状主要是注意缺陷、活动过多和行为冲动。
12.注意品质的培养 1注意的广度及其培养2注意的稳定性及其培养3注意的分配及其培养4主义的转第二章 心理、脑与进化 第三章和第四章 认知心理
移及其培养。
13.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14.在记忆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被称为记忆表象。词可以概括的标志事物,作为事物的信号。
15.根据信息加工模型理论,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1瞬时记忆,极短时间
内0.25~2秒2短时记忆,一分钟左右3长时记忆,一分钟以上乃至终生
16.影响记忆效果的因素1记忆的目的性2对识记材料的理解性3识记中材料性质和内容的影响4识记策
略
17.艾宾浩斯依据试验结果绘制了遗忘曲线并揭示了遗忘的规律:首先,记忆一结束,遗忘就开始发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速度呈现为先快后慢,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特别迅速,然后遗忘速度逐渐缓慢;如果不加复习,所学的内容将被彻底遗忘
18.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学习材料21前摄抑制及倒摄抑制3学习程度4记忆任务的长久性
19.再认和回忆再认是指对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再度感知的时候,知道它是从前感知过的。把以前产生对
事物的反映重现出来就是回忆。回忆可分为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
20.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上半年来六、二十一,下半
年来是八、二十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21.记忆力的培养1灵活应用遗忘规律和复习策略2有规律的休息3利用分离效应改善记忆4主观的组织
5表象训练。
22.思维是高级动物进化之后的产物,是以感觉和知觉为基础的一种更复杂更高级的认知过程。
23.思维的特征1概括性2间接性。
24.思维的过程与形式思维是通过一系列比较复杂的操作来实现的。一般来说,思维活动要经历分析和
综合、比较和分类、抽象和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这样几个过程。
25.思维的形式:1概念 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2判断 是人脑反映事物之间
联系和关系的思维形式,一般对思维对象进行肯定和否定。3推理是从已知的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
26.思维的类型 1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动作思维是指以实际动作来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也叫操作思维或实践思维。形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抽象思维是指以概念和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思维。2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3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4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
27.问题解决 就是由一定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
维操作,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是由一个起始状态到最终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准备阶段、酝酿阶段、豁朗期、验证期。
28.问题解决的策略1算法 2启发法。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1 知识表征的方式2 定势 定势是指
先前的心理操作引起的对后面活动的准备状态。3 功能固着4 动机5 情绪
29.创造性思维 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人的创造性活动,大多借助原型启发的作用
30.影响创造性的思维定势1权威定势2从众定势3唯经验定势4唯书本定势5非理性定势
31.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创设良好的环境2装换视角3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4头脑风暴法
32.想像 1 表象 是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的特征:直观性、概
括性。2 想象 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①无意想象②有意想象。
33.优质想象的特点①形象性②创造性③现实性。想象力的培养:①想象力从幼儿开始培养②改进观念,促进学生的想象③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④创造有利于想象的环境。
第五章 情绪心理
1.情绪的含义: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包括内心感受及相应的行为反
应,体现着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
2.情绪的构成包括三个层面①从认知层面看,情绪是一种主观体验,它是人的一种自我觉察。②从
生理层面看,情绪是生理唤醒的机制。③从表达层面看,情绪有外部行为。
3.需要是情绪产生的重要基础,根据需要是否获得满足,情绪具有肯定或否定性质。
4.情绪的种类:①基本情绪(原始情绪)②复合情绪(基本情绪集合)
5.情绪状态:①心境: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②激情:激情是一
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③应激: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6.情绪的生理机制:①情绪的产生机制:沙赫特和辛格认为,情绪的产生是环境刺激生理变化认知
过程这三种因素整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认知过程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②情绪的生理机制:……③情绪的生理反应:情绪的外部表现情绪体验的表情主要有面部表情、言语表情和动作表情三种。情绪的生理变化:利用此,科学家做出了测谎仪。
7.情感是人对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东西所怀有的复杂情感,受个人的生活经验、教育水平、社会生
活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是更多地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情绪,主要包括道德、理智感和美感。
8.情绪、情感的关系:情绪和情感是密不可分的。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通过
情绪反应表达的;情绪的变化含着情感,往往也反应情感的深度。区别有: ①需要角度 情绪是与人的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情感是与人的精神和社会需要相联系②发生早晚 情绪早,情感晚③反应特点 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现性与外显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
9.情绪、情感的功能:①动机功能②调控功能③维持健康功能④信号功能⑤感染功能⑥迁移功能
10.保持积极情绪 ①树立恰当的人生目标②培养辩证思维习惯Ⅰ换角度思考Ⅱ换位思考Ⅲ适时转换
角色Ⅳ宽容、不过度追求完美Ⅴ眼光放长远③掌握情绪规律自我教育④勤于学习、勇于实践⑤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
11.控制消极情绪的策略:①放松②宣泄③转变观念④转换环境⑤消除消极情绪的根源⑥升华⑦利用
酸葡萄和甜柠檬原理⑧休息、睡眠和适度运动
12.情绪智力:情绪智力是指个体准确、有效地加工情绪信息的能力集合。
13.提升情绪智力:①加强自我情绪管理,克服消极情绪②培养乐观精神,提高自信心③提高应对挫
折的能力④改善人际交往⑤出尽智力与情绪智力的协同发展
第六章 动机心理
1.2.3.需要 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需要的种类:①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②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该学说的核心概念是人类的需要层次。低
级需要: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尊重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生存,也称匮乏性
需要)成长需要:认知需要 审美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需要层次理论中的这些需要构成了不同的水平或等级,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按照马斯洛的观点,人类的需要可以分为
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
4.评价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其合理之处和一定的积极意义。首先,该理论比较客观的概括
了人的需要发展的实际情况,符合人类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普遍性特征。其次,该理论将人的需要看作是一个有严格组织的层次系统,具有统一性和整体特征。这种观点收到了人们的高
度重视,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应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企业、学校和心理学教育中有
着广泛的应用。但马斯洛的粗要层次理论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它脱离了社会历史条件,抽象的谈人的需要和自我实现是不可取的。马斯洛认为人的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的产生都是与
生俱来的潜能,混淆了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的界限,忽视或否定了人类需要的社会性特征。其
次,它带有一定的机械主义色彩。马斯洛认为低级需要得不到满足,高级需要就不会产生,在某种程度上把需要的层次看成是固定的,是一种机械 的上升运动,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
视了对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低低层次的需要没有获
得满足也可能产生高层次得需要。
5.6.7.8.9.动机的含义与功能: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动机的功能: ①激发功能②指向功能③维持和调节功能 动机的种类:①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②生物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③近景动机与远景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培养学习动机的方法:①引导积极地学习价值观②培养学习兴趣③争强学习自我效能感,消除学生的无力感④引导学生积极的归因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调节和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10.意志的特征1意志具有明确的目的性2意志与克服困难相联系3随意动作是意志行动的基础。
11.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4多重趋避冲突
12.意志的过程意志行动有着发生、发展和完成的历程1采取决定阶段2执行决定阶段
13.挫折包括三个因素1挫折意境2挫折认知3挫折行为。产生挫折的原因 1客观因素(自
然因素、社会因素)2主观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挫折的行为反应1理智反应
2非理智反应。提高挫折承受力 1正确对待挫折2正确看待自我,对自己充满信心3运用适当的心理防御机制。
14.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调节和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独
立性、果断性、坚定性和自制力。意志品质的培养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正确的行动目的2多参加实践活动,加强意志锻炼3发挥集体的力量,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4加强自
我培养,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
第七章 智能心理
1.2.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能力。人一般在18-25岁之间智力的发展达到高峰。分类: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加德纳提出的新的智力结构框架存在着相对独立的8种智力1语言智力
2音乐智力3逻辑—数学智力4视觉—空间智力5身体—运动智力6内省智力7人际智力8自然观察智力
3.4.5.6.1.2.3.4.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上的应用:①尊重人的主体性,努力挖掘学习者的潜能②加强课程的综合性③设计多元的学习目标 影响智力的因素: ①遗传②环境因素与教育 1904年,比奈和西蒙研制了第一个智力测量表比奈—西蒙量表。1949年,心理学家韦克斯勒提出了离差智商概念。离差智商=100+15Z=100+15(X-M)/S 智力的差异可以分为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第八章 人格心理 人格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外在的行为,二是真实的自我 人格的特点:①人格具有稳定性与逻辑性②人格具有独特性与共同性 气质即脾气、秉性,是人的心理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具有社会评价作用的人格特征。性格和气质的关系:①性格与气质的区别:气质是天生的,性格是后天的;气质稳定性强,变化缓慢,性格受环境影响较大;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性格具有社会道德评价的意义。②性格与气质的联系:气质会影响性格的形成;气质会渲染性格特征,从而使性格特征具有独特的色彩,性格特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气质类型的改变。
5.6.西方的人格五因素模型外倾性、宜人性、责任心、神经质、开放性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3早期童年经验4学校教育因素5自我调控因
素
7.8.健康人格的特征1了解并悦纳自己2人际关系和谐3积极适应4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5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 塑造良好人格的方法 1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象2保持良好的心境,做情绪的主人3磨练自身意志4寻
求心理咨询的指导和帮助
第二篇:心理学考试总结
一、名词解释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3.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事物的反映。
4.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5.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过程。
6.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集中。
7.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8.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9..挫折是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一种情绪状态。
10.气质是个人生来就有的心里活动的动力特征。
11.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人格心理特征。
12.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3.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并需要做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4.需要是由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所引起的一种内部紧张状态;是机体自身或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填空、单选、判断
1、心理学:心理学史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产生。
3.冯特是近代心理学创始人,精神分析派代表人物:奥地利弗洛伊德,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美国华生,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美国马斯洛、罗杰斯,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
4.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5.谈梅止渴——第二信号系统;望梅止渴——第一信号系统;尝梅止渴——无条件反射。
6.“棉大衣久穿在身上而不觉其重;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感觉的适应。
7.知觉的特征: 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判断)
8.他人知觉偏差: 第一印象(先入为主)、光环效应(情人眼里出西施、一坏百坏)、近因效应、刻板印象
9.短时记忆特点:
时间很短容量有限(7±2)个组块
意识清晰操作性强
10.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
形象记忆(我们看一部电影后对主人公的记忆,就是形象记忆)
运动记忆(我们对打乒乓球时一个接一个连贯动作的记忆,就是运动记忆。)
情绪记忆(我们对受人辱骂的痛苦心情、对受人称赞的愉快心情的记忆,就是情绪记忆。)逻辑记忆(我们对法则、定理或数学公式的记忆,就是逻辑记忆。)
11.德国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遗忘的内容是先多后少。
12.遗忘理论干扰说: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记忆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材料的记忆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13.记忆术:
直观形象记忆法(化学课中“电子云”的概念比较抽象难懂。有位老师在教学时,在一个气球画了许多代表电子的圆点,通过讲授气球胀缩时圆点的密度发生变化而圆点数目不变的道理,讲清了电子云密度变化并不意味着电子数目变化的抽象概念。)
歌诀记忆法(如把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名称编成:“京沪重津,蒙藏新,辽吉黑,云晋冀鲁豫,陕甘宁青,两湖两广台,苏皖赣闽浙。”)
特征记忆法(明朝灭亡于1644,可记为“后两个4相乘等于前两个数16)
谐音记忆法(光速为每秒29.979万千米,可记为:“二酒碘酒汽酒”)
比较记忆法(对形近的己、已、巳三个字和戍su、戌xu、戊wu、戎rong四个字,根据其笔画在空间上占有的位的不同进行比较)
重点记忆法(胆汁质——急,多血质——活,黏液质——稳,抑郁质——慢)
自编提纲记忆法
图表记忆法
14.此题更可能考心理现象解释(思维的种类)
15.梦:在睡眠状态下出现的一种漫无目的、不由自主的奇异的想象活动。
做梦,是脑正常功能的表现。它不仅无损于身体健康,而且对脑的正常功能的维持是必要的。
16.人们看过《阿Q正传》之后,根据作者的语言描绘在头脑里可以想象出阿Q的形象,这是再造想象。
17.鲁迅创作的《阿正传》中的阿、郭沫若创作的《女神》中的女神就是创造想象的产物。
18.科学幻想是有一定科学成分的幻想。例如人们幻想登上火星、在海底建造城市。
19.理想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并可能实现的幻想。例如,青年学生将来想当教育家、科学家或艺术家。
20.空想是违反客观规律的和不能实现的幻想。有人不干活又想发大财,有人想制造永动机,这些都是不切实际的、不可能实现的幻想。
21.情绪与情感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区别;
1、需要及所属不同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为人和动物所共有;情感则与社会需要相联系,为人所独有。
2、稳定性不同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联系:
1、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1)情感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情感通过情绪表现出来。
2、情绪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情绪的不同变化,一般都受到个人已经形成的社会情感的影响。
2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动力功能、调节功能、信号功能、保健功能、感染功能(看电视感动到流眼泪)、迁移功能(爱屋及乌)
23.人在得意时感到精神爽快,事事顺心,干什么都起劲,失意时,则整天愁眉不展,事事枯燥乏味----心境
24.在应激状态下,人可能两种表现:①目瞪口呆,手足无措,陷于一片混乱之中。②急中生智,冷静沉着,动作精确行动有力,及时摆脱险境。
25.激情产生的过程十分猛烈、强度很大,并使人体内部突然发生剧烈的生理变化,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如咬牙切齿、面红耳赤、拍案叫骂、捶胸顿足等,有时还会出现痉挛性的动作或言语紊乱。
26.情感的种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27.熊和鱼掌不可兼得----双趋冲突
28.前有断崖,又有追兵----双避冲突
29.一个人既为炒股的丰厚利益所吸引,更为股市的高风险而担忧----趋避冲突
30.一个人想调换到新的工作单位,因为该单位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和其他优厚的福利条件,可是工性质和人际关系不易适应;但如果留在原单位工作,有习惯了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以及较好的人际关系,可是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较差——多重趋避式冲突。
31.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一般分为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其中执行决定阶段为关键过程。
32.挫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加以认识。客观原因即外在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种。主观原因包括:个体生理原因(个体与生俱来的身体、容貌、健康情况、生理缺陷等)和个体心理原因(自我估计不适当、抱负水平过高、动机冲突、不合理、不切实际的需要)。
33.心理防御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合理化作用、替代作用、表同作用、投射作用、反向作用、压抑作用、幽默作用,其中幽默作用是最好的心理防御方式。
34.狐狸吃不到葡萄便说葡萄酸。个体在追求某一个目标失败时,通过夸大目标的缺点,否定目标的优点以维持心理平衡的一种防卫手段。——酸葡萄作用
35.狐狸找到了柠檬便说柠檬甜。个体借夸大既得利益的好处,否定其缺欠,以减轻内心的失望与痛苦,从而达到心理平衡的一种防卫手段。——甜柠檬作用
36.意志的品质:
一、自觉性,与自觉性相反的品质是盲从性和武断性
二、果断性,与果断性相反的是优柔寡断和轻率。
三、自制性,与自制性相反的是任性和怯懦
四、坚持性,与坚持性相反的是动摇性和顽固性
37.一目十行——注意的广度
38.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能要看教科书、参考书,可能要看笔记或进行演算等。尽管他的行动经常变化,但他的注意却一直保持在完成作业这一总的方向上。——注意的稳定性
39.教师边讲课,边板书,边观察学生;学生边听课,边观看,边做笔记。——注意分配
40.个性的基本特征: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塑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形象地说明了个性的稳定性。稳定不是指绝对的一成不变,而是指较持久的一再出现的定型化的东西。)、独特性和共同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社会性和生物性
4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由低级向高级逐级发展,而非跳跃式的。——波浪式地推进
2)当低一级需要基本满足后,其需要强度减弱,高一级需要强度增加。
3)各种需要的出现及其强度与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密切相关。
42.兴趣的分类
人的兴趣多种多样,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主要有:
按兴趣的社会意义可分为高尚的兴趣和低级的兴趣。
按兴趣的内容或倾向性的不同,可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按兴趣的起因,可分为直接兴趣(由于对事物或活动本身需要而引起的兴趣)和间接兴趣(对事物或活动本身并没有兴趣,而是对事物或活动的结果感到需要而引起的兴趣。例如,有的学生不喜欢学习,但他又不想考试不及格,这种对学习活动的未来结果发生的兴趣就是间接的学习兴趣。)
43.通常智商在130以上者就确定为超常儿童,智商在70以下则为智力落后者。
44.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素质
二、环境因素(是关键条件)和教育(起主导作
用)
三、实践活动
四、勤奋(是保证)
45.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巴普洛夫
强而不平衡型——胆汁质张飞孙悟空
强、平衡、灵活型——多血质 王熙凤
强、平衡、不灵活型——黏液质唐僧
弱而不平衡型——抑郁质林黛玉
46.现代心理学一般把情绪分为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四种基本情绪。
简答题
一、如何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动用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
4、尝试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5、过渡学习
二、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在教学环境方面:应避免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
2、在教学内容方面:要丰富、科学、系统;避免思维混乱及吃不饱、吃不了现象;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3、在教学方法方面:生动、灵活,防止单调呆板,充分贯彻启发教学指导思想。
4、在教学语言方面:音量、速度、节奏适中;说普通话;防止口头禅。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短暂性动机与长久性动机相结合2、及时反馈与适当评价
3、以正面表扬为主
4、科学使用奖赏与惩罚
5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
6、对学业成败进行正确归因
论述题
一、怎样根据气质特征进行教育?
1.依据学生不同的气质特征,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1)对胆汁质的学生,要着重发展其热情、豪放、爽朗、勇敢、进取和主动的心理品质,防止粗暴、任性、高傲等个性特点的产生。
对胆汁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宜用“以柔克刚”和“热心肠冷处理”等有效方法;保持平静,轻声细语,实实在在、干脆利落地讲清道理,这些方法对胆汁质的人来说教育效果是较好的。
(2)对多血质的学生,要着重培养其朝气蓬勃、满腔热情、足智多谋等心理品质,防止朝三暮
四、虎头蛇尾、粗心大意、任性等不良个性特点的产生。
对多血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一定要“刚柔交替”,在他们满不在乎时,批评要有一定的刺激强度;在他们对错误能冷静对待时,要耐心帮助,做好巩固工作。
(3)对粘液质的学生,要着重发展其诚恳待人、工作踏实、顽强等品质,注意防止墨守成规、执拗、冷淡、迟缓等品质。对粘液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教师应当以满腔热情吸引他们参加集体活动,激发他们的积极情绪,引导他们生动活泼、机敏地完成各项任务。
(4)对抑郁质的学生,要着重发展其敏感、机智、认真细致、有自尊心和自信心等品质,防止怯懦、多疑、孤僻等消极心理的产生。对抑郁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怀,要经常给予帮助,要引导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在交往中消除疑虑;应安排他们从事有一定困难的工作,鼓励他们前进,对他们的要求应逐渐提高,不可操之过急。对这些学生,称赞、嘉许、奖励等将对他们的发展起积极作用。2.教育学生善于认识、改善自己的气质。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有发展成不良品质的可能。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和认识自己气质特征中的长处和短处,善于驾驭自己的气质。
第三篇:心理学考试总结
填空
1.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成功概率在的,因为这种任务对他们能力最富有挑战性。
3.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表情去了解学生的学习以便获得反馈信息,这体现的是偶情绪的性功能。
5.视觉的适应现象中,暗适应是指视觉感受性提高了。
6.“人逢喜事精神爽”表现的事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并具有渲染性的情绪,即_ 心境___。
7.古代最著名的气质学说是由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拉特提出的体液说。
8.心理学中通常是从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三个方面来衡量发散思维的质量。
9.在认识上抽出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舍弃非本质特征的过程叫__抽象__。
10.在生活中,通常所说的“随大流”现象,心理学称之为
11.由认识事物的目的和结果所引起的兴趣叫做间接兴趣。
12.考试题中经常出现的选择题和判断题,是考察学生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中的_再认或回忆__能力。
13.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
14.林黛玉看见花也伤情,也落泪,这是不良的___心境___表现。
15.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记忆所发生的干扰作用,叫做抑制。
16.心理学中通常是才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个方面来衡量发散思维的质量。
17.古代最著名的气质学说是有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拉特提出的、体液说。
18.一般把智商低于
19.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创造了用智商来度量智力的方法。
20.“情人眼里出西施”和“一好百美,一坏百丑”的现象体现了印象形成中的晕轮效应。
判断
1.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说过:你给我一打儿童,在由我做主的环境中,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医生、律师、艺术家,甚至乞丐或小偷。错
2.智力年龄的概念是比纳创造的。对
3.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唯我、自我、超我。错
4.后面学习的内容对前面学习的内容的干扰作用称前摄抑制。错
5.下图反映的是知觉的整体性。对
6.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错
7.暗适应是感受性提高了。对
8.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唯我、自我和超我。错
9.1.1879年 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错
10.心理健康的定义之一是: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对
简答
一、心理学研究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
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又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又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等),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二、简述情商包括哪些内容?
情商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情商包括:1是认识自身的情绪。时时处处能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情绪状态,只有正确地了解情绪,才能主宰生活。2是妥善管理情绪。在对情绪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能把情绪保持在适度、适时、适所的状态。3是自我激励。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陷入怎样的困境,总能鼓动自己振作精神,奋发向上,始终保持高度热忱、乐观的驱动力。凡能自我激励的人做任何事成功率都比较高。4是认知他人的情绪。会从细微处觉察识别他人的情绪,善解人意。5是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充分掌握这项能力的人会有好人缘,在复杂的群体中能与人和谐相处,被人推崇,常可称为领导者。
三、什么是心里发展?心理发展的特点?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心理发展的特点: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心理发展体现出的量的积累与质的飞跃。2发展的方向性和不可逆性。心理发展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动作发展的头尾律,远近律和大小律。3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系统发展和起始达到成熟的时间不同,相同的系统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4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每个人发展的优势速度、高度是千差万别的。5发展的关键期,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印象形成中的主要心里效应和偏差?
1首因效应。是指交往双方在初次交往时,所获得的最初信息对双方以后交往的影响。首因即最先的印象,也即生活中所说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本身显然是有偏差的。如果盲目相信第一印象并以此来评价和取舍人,难免失误。2近因效应,近因就是人们根据最近获得信息所形成的有关他们的印象,即新近印象。近因效应就是指新近印象对人际认知和总体印象的形成产生了强烈影响作用。3晕轮效应,指当人们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还会把这种印象推及扩展到该人其他特征的认知上去。在人际认知中一旦产生晕轮效应,一个人的某个优点或缺点就会被放大,就会遮蔽住这个人其他的特点,偏见也就因此而生。4刻板效应,是人与人交往时,对某一类人的共同特征所形成的印象会影响到对这一类人中某一个个体的认知和评价。它使人的认识僵化和停滞化,这势必要阻碍人们接受新事物,阻碍人们开拓新的视野。
五、马斯特需要层次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应。基本观点:1生理需要,生理上的需要是个体维持生命和延续后代而产生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2安全需要,安全的需要是指个体对人身安全,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的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也称为社交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也称为认知和理解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六、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有哪些?
1问题情境。是指发生问题所处的客观情境。2动机水平3思维定势,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定势对解决情境类似或相同的课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变化了的情境或新的课题,则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4原型启发,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因受到
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途径和方法的现象叫做原型启发。5功能固着的影响,功能固着阻碍新思维的进行,影响新假设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6个性特点。总之,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是多方面的。它们不是孤立存在地起作用,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综合地影响着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七、简述情绪的功能?
1信号性功能,是指人的表情在人们交往过程中所起到的信号作用。2动力性功能,是指情绪对人的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在高涨的积极情绪状态下,个体会全力以赴,克服困难,力达预定没标,在俯落情绪状态下,个体则缺乏冲动和拼劲,稍遇阻力,便畏缩不前,半途而废。3感染性功能,是指个体的某种情绪具有他人的情绪施予影响的效能。情绪的感染性功能充分说明,人们在认知过程中会以情动情,情景交融,引发人们对认知过程的集中注意或分散注意,从而影响认知的效率。
分析
1(1).气质类型;(2)本人类型,优缺点
胆汁质(发脾气)
多血质(灵活)
黏液质(平衡,稳定)
抑郁质(消极)
★2.(1)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活动中的一种思维,它既具有一半思维的特点,但又不同于一般思维,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首先,创造性思维往往以创造活动作为其产生的基础。其次,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结晶,它既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也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的环境,从家庭到学校、社会,如果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创造环境,就会时时处处激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样的创造活动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二、重视个性培养,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一些诸如科技小组、兴趣小组、文艺小组等实践活动,有助于创造性个性的形成。
三、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青少年的求知欲、好奇心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好奇心是人对新异事物产生好奇并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求知欲又称认识兴趣,它是好奇心的升华,是人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心理状态。
四、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创造活动过程是由发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又由集中思维再到发散思维多次循环往复的过程。其中发散思维更能体现思维的创造性,它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
五、鼓励直觉思维,在教育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应鼓励学生进行近似合理的猜想、假设;鼓励对问题答案进行迅速回答并尊重学生提出任何幼稚甚至荒唐的问题。
六、改变传统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传统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往往强调学生循规蹈矩,死记书本知识,考试得高分,顺利地升入高一级学校。
3.(1)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印象形成中的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指当人们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还会把这种印象推及扩展到该人其他特征的认知上去。
(2)认知偏差;怎样消除?(自己发挥)
论述
一、遗忘的规律是什么?影响遗忘的因素?
先快后慢。因素:1时间因素,遗忘进程受时间因素的制约,遵循“先快后慢”的规律。2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3学习程度,过度学习的材料能避免遗忘。4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如记忆一篇课文,一般总是开头和结尾容易记住。5识记者的态度,识记者对识记材料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的快慢有一定的影响。
二、联系实际论述家庭环境对儿童的人格发展影响?
儿童出生后,最早接触到的世界是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儿童最早受教育的场所。家庭的各种因素,如家庭的结构类型,经济条件,家庭的气氛,家庭子女的多少,父母的教养方式等。都会对儿童的人格形式起着作用。家庭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影响儿童的人格形成起着作用。家庭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影响儿童人格的形成。不同阶层人群的价值观念,人生观念等彼此不同,对子女的期望水平,要求和教养方式也不尽相同。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教育儿童不同的教养方式使儿童逐渐具有了不同特征。1权威型教养方式2放纵型教养方式3民主型教养方式。
三、联系实际谈谈能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能力类型差异:主要表现在个人的感知,记忆和思维过程中经常采取的习惯化的认知风格上。能力的类型差异,一般不代表智力水平的高低,只影响人们学习的过程和获取知识经验的方式。二,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是指智力上的差异,它表明人的能力发展有高有低。分为智力超常和智力落后两种。三,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能力表现的早晚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些人的能力显露较早,年轻时就显露出卓越的才华,这叫“人才早熟”,有些人能力显露的较晚,晚年才会做出重大贡献,这叫“大器晚成”。但多数科学家而言,他们做出重大贡献的最佳年龄是在40岁左右,即“中年成才”。四,能力的性别差异。1男女在智力总体上并无显著差异,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即很聪明的男性和很笨的男性都比女性多,智力中等的女性比男性多。2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
第四篇:教育心理学考试总结
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心理变化。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知道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的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关键期:是指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期间,在这个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少或没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是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将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 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强化:反应之后出现的,能增强反映概率的手段或措施。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护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机。学习动机: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成就动机: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举例:举一反
三、闻一知十。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技能: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问题:给定的信息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种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问题解决: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到目的状态的过程。创造性:指个体产生出信其独特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征。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聚合思维:也叫求同思维,是指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16创造性: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态度: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 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映的倾向性。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它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观察学习: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产生的学习。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久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的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够有效的发挥个人的内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社会功能。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行动研究法: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行动研究法的基本环节:行动研究的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4个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环节。这四个环节分别是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实验法:是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的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先行组织者:是先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发现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进行验证,自己发现要学习的概念、规则等知识。认知内驱力:这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的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影响因素:成败经验、对他人的观察、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状态。心向与定势:是指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一种倾向性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将支配人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同类后继活动。陈述性知识:指人类心智表征事实、观念与概念的方式,由于可以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方式来陈述这种知识。故而得名。程序性知识:指导个体如何执行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知识。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的过程,实质上是通过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概念同化:是指教师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理解新概念。心智技能:也称作认知技能或智力技能,它是借助内部语言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如写作构思的技能、语言翻译的技能、速算的技能等等。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意识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元认知:是对自身认知的认知。具体来说就是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意识与控制。非正式群体:是指那些个人之间共同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友谊为基础而结成的群体。特点:凝聚力强、群体内有不成文的行为规范、信息传递快反应灵敏、自然形成的首领人物收到成员的拥护有威望影响力大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教学评价: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有系统的收集、综合和解释并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标准参照评价:是以具体体现教学目标的标准作业为准,看学生是否达到标准以及达标的程度如何,是一种用学生学习的结果与标准去比较,而不是比较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群体规范:是群体中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思想和行为的标准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五要素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环境。三过程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四个基本特征:1.差异性,2.不平衡性,3.连续性与阶段性,4.顺序性与定向性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和运动的分化
前运算阶段(2—7岁)
让位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思维可逆转,有守恒的概念。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能理解符号的意义,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学生性格的差异表现在那些方面?
表现在性格特征的差异:对现实的态度,理智特征,情感特征,意志特征 表现在性格类型的差异:依据个人活动的心理倾向,分为内倾向和外倾性,依据一个人的独立和顺从程度,分为独立性和顺从性。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五种类型,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语言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简答)
①学习论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②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提倡发现学习3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由意义的接受学习;学生主要是把教师讲授的知识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以便将来可以提取或应用;所谓有意义学习是需要具备主观条件才能产生的。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是安特金森,动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动机。根据这两种动机在个体的动机系统中的所占的强调,可将个体分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需要层次论?最高,最低的知道。代表人物是马斯洛,五种基本需求: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影响迁移的因素:相似性,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和定势。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 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人格障碍和人格缺陷,性偏差,进食障碍,睡眠障碍,简述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与局限性:优越性体现在它具有客观性、计划性和可比性上。客观性:由于检测在编制过程中采取了很多特别的技术手段,控制很多的指标,其客观、严谨的程度要远高于教师自编的测验。计划性:专家在编制标准化测验时,已经考虑到所 需的时间和经费,并规定了测验的施测程度,因此标准化测验比大部分的课堂测验更有计 划性。可比性:标准化测验由于具有统一的参照标准,使得不同考试的分数具有可比性。局限性:与学校课程之间的关系很不协调,检验结果的不当使用。
心理辅导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的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化对待原则。整体性发展原则。
心理辅导的途径: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条途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在学校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小组辅导
教育心理学的意义:① 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② 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 教师的专业基础③ 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 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关系
是构成技能的两个子系统,他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①区别:活动对象不同、活动结构不同、活动要求不同
②联系:两者学习和发展过程的特点基本相同,都是由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在一个具体的任务和活动中,需要两种机能协同活动 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①外部因素:家庭环境教育的影响、学校环境教育的影响、社会因素的影响、同伴群体 ②内部因素: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意义学习的条件:
①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客观条件亦即外部条件,指意义学习的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②主观条件: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亦即内部条件。首先,学习者有有学习的心向,即把新学的内容
与原有的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其次,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的知识,以便于新知识相联系。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①内部条件:
一、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
二、成熟与年龄特点;
三、性格特征与个性差异;
四、学生的抱负水准;
五、学生的焦虑程度②外部条件:
一、家庭条件与社会舆论;
二、教师的榜样作用 工作记忆的教育含义:① 必须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用于复述
② 由于工作记忆容量有限,每次给学生呈现的信息不能过多,不能超过工作记忆的负荷 ③ 教授学生一些更有效的记忆策略来更好的组织信息,从而扩展工作记忆容量 ④ 形成适当的程序性知识表征也有助于克服工作记忆容量有限的问题 ⑤鼓励学生掌握更多的背景知识,有助于提高工作记忆效能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① 环境因素:1家庭环境2学校教育环境3社会环境 ② 智力因素③ 已有的知识经验④ 动机⑤个性因素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① 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同② 群体的领导方式 ③ 群体内部目标结构和奖励方式④外部影响
心理健康的标准①对现实的有效知觉。②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③有自我调控能力。④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⑤人格的结构稳定与协调。⑥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①工作满意度②人格特征③角色冲突④学校管理⑤社会的影响 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措施
①增强自我保健意识②应付压力③社会支持④专家的处理⑤教师的休闲
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1性格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式等方面产生影响。2教师首先要熟知每 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利用学生性格特征中积极的因素提高其学习效果。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20分钟后遗忘率为42%一天之后为66%;遗忘进程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过了相当长时间后,基本不忘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道德认知表现出从具体逐渐过渡到抽象,从片面逐渐过渡到全面;道德行为表现出从依附逐渐过渡到自觉、从模仿逐渐过渡到习惯;小学品德发展的协调性
影响人际吸引与排斥的因素:外貌、能力、相似、互补、邻近、性格特征 结合实际,谈谈学生喜欢的教师应具备哪些特征
作为家长的代理人,老师具有仁慈,体谅,耐心,温和,易接近;
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具有业务精通,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了; 作为领导者,公正,平等,民主,合作,处事有伸缩性; 作为模范公民,言行一致,幽默,开朗,守纪律; 作为朋友,同情,理解,真诚,值得信赖; 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观察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学习优秀教师驾驭知识,课堂管理,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的教学能力。开展微格教育,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更加直接和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改进教学的针对性。进行专门训练,例如每天进行回顾,有效的布置课堂作业,布置家庭作业等。反思教学经验,经验+方式==成长。专家型教师与新型教师的差异有哪些
课时计划的差异,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只突出了课的主要步骤和教学内容,相反,新教师却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课时计划的一些细节上;专家型教师可以很好的预见学生将要发生的情况,而新教师往往更多的想到自己做什么,却不知道学生将要做什么。
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包括课堂规则的制定与实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材的呈现;课堂练习;家庭作业的检查;教学策略的运用。
课后评价的差异,新教师更多的关注课堂中的细节,而专家型教师则多关注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情况,很少谈论课堂管理的问题。简述在学习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论述)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的活动课,3.在学校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结合实际,谈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论述)
1.创造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即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即保持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解除个人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创和创造精神;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即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反之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与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基作业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简述建构主义学生观的基本内容,并谈谈对实际教学工作的指导意义?(论述)
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并没有接触过,但他们可以凭借以往积累的相关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可以形成对某种问题的解释。并且这种解释是从他们以往的经验中推理出来的,是合乎逻辑的解释。意义:教师应该帮助引导学生从以前的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鼓励学生用于实验,探究,合作,讨论等方法学习。简述遗忘原因的理论解释: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动机说,同化说。
如何有效的进行知识概括?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提供变式,科学的进行比较,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有哪些?
深度加工材料,有效的运用记忆术,进行组块化编码,适当的过度学习,合理的进行复习。认知发展与教学有什么样的关系?(论述)
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个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不同,所以不可以将高等数学等学科放到小学的教学中,无论讲的再好,学生也学不会。
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要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的转换速度。
最近发展区
是指儿童在有知道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的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教育者应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达到新的发展水平。作为一名新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论述)
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教师只有全面,有效的了解学生,才可以采用针对性更强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全民进步,身心健康发展。帮助教师预测并敢于学生,教师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方向,并采用相应的干预,达到预期的效果。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普遍适用的教学模式是不存在的,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的,灵活的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应用于教学中。可以为实际的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将原则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活动。总之,掌握并运用教学心理学理论影响实际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并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工作中尽快的成长和成熟。怎样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有效的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预定,价值辨析,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
第五篇:教育学心理学考试总结
名词解释
1.课堂纪律
课堂纪律是指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保证课堂目标的实现而制定的要求学生共同遵守的课堂行为规范。一般情况下,课堂纪律具有四种主要的功能:(1)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社会化。(2)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3)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接受道德准则。(4)课堂纪律有助于维持课堂秩序。2.讲授法
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的一种教学方法。一般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方式。3.幻想
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想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形象,它所创造的是人类所期望的未来的事物形象。幻想有两种:一种是符合客观事实发展的,有可能实现的幻想,属于积极的幻想;另一种是不符合客观事实发展的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属于消极的幻想 4.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充分开发受教育者潜能的教育,是以社会文化塑造社会和个成员的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化的教育。
简答题
1.请简要回答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职业活动的各种心理素质,以自己的心理素质去塑造新一代的心灵,出色地完成教师育人的任务。
首先,教师要有教师的职业意识素质,面对自身从事教育实践的认识、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活动有所觉知。这主要职教师要具备明确的教育知道思想、创新意识和奉献意识。
其次,教师要有教师的职业情感素质。教师崇高的职业情感是推动积极工作的强大力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师的职业情感,主要包括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两个方面。
再次,教师要有优良的职业能力素质。能力是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教育活动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多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完成教育教学的各项任务。教师的职业能力应包括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分配注意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优秀的思维力,较强的语言能力和相当的组织能力。
最后,教师必须具有职业兴趣素质。要做好一项工作,离不开对这项工作的兴趣,如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投入,以苦为乐,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应该有对探索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新区,对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的兴趣,以及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
2.请简述新课程目标的教学活动设计要求。
1)教学目标的多重性,即不仅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以及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2)教学资源的构建性,即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与建议,重新组织课程资源; 3)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即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创新的成分,不可预见的成分 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即提倡求疑、创新。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4.请简要回答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及其本质
(1)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法。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通过专题讨论,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拟体验、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探究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2)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他改变原有的单纯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论述题
试述终身教育的内涵及其理论
终身教育包括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部分,是指从一个人出生的瞬间一直到生民中介的整个过程的不间断的发展;也包括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之间紧密而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终身教育并不是单纯的传统学校教育的延伸,而是包括一切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
终身教育发展到现在已经是世界各国广泛认可的教育思想。终身教育理论主要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
第一,先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理论人文,教育应该是贯穿一个人一声以及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教育活动并不随着学校教育和学习过程的结束而结束。
第二,终身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不固定。终身教育的任务是为了使人“学会学习”,养成学习的习惯和活得继续学习所需要的各种技能,从而更好地应付未来社会和生活的挑战。终身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适应个体在智力、情感、性别、社会、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应把教育看作一个持续的过程,根据实际情况选者个性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因此终身教育没有固定的、规定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第三,终身教育是未来发展的战略。终身教育模式的建立一方面能促进教育的民主化和现代化,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冲破传统学校的固化机制,在教育活动中才用多重多样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分析题
启发式和注入式是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试对两者作简要分析。
总体来说,各种教学方法,以他们指导思想的不同,可归并为两大类:启发式和注入式,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方法。
启发式是指教师吧学生作为教学中的学习活动的猪蹄,重视并善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增强学习的意志,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提示,点拨,使学生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能举一反三,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创造精神。
注入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考虑学生认识客观规律及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视学生为“容器”,把现在的知识理论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机械地呆读死记,“食而不化”。
“启发式”和“注入式”的区别不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教授内容的多少,提问与否,师生各占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把学生放在了主体的地位,是否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前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后者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甚至起到了阻碍学生发展的作用。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采用启发式,才能收到切实的效果。
单项选择题
1.(智慧型)作为教师发展的最好境界,需要经过持续、持久的学习和历练才能活得并维持。5.教师的能力素质包括(表达能力、班级管理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不包括(树立威信能力)。3.6.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教学)7.人及关系有不同的需求,在权力上与别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的欲望属于(控制的需求)8.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1995年9月1日)之日起开始实施。
10.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之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的是(专断型)11.思想品德教育最基本的方法是(说服法)12.教学原则反映了(教学规律)
13.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和谐教育思想)14.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哪一阶段特征(关注生存阶段)15.态度的核心成分是(情感成分)
16.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具有(导向作用)
17.良好班级形成的重要标志是(行成了正确的舆论和领导核心)18.班主任在班集体的发展中起了(主导作用)
19.“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巴班斯基)提出来的
多项选择题
1.小学的双基教育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课外活动的新特点有(自愿性、自主性、灵活性、多样性)
3.《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素质,根据(宪法、教育法),制定本法。
4.由于社会知觉、人对人的知觉是极为复杂的,所以实际影响制约社会知觉过程的因素很多。下列属于影响社会知觉因素的有(认知者的需要、逻辑推理的定势作用)5.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心理健康等。
6.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知道,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
7.教师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个人价值、社会价值)
8.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有(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教育方法恰当、教学组织合理)
9.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具体性)10.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型、互惠性)11.意志的特征有(有自觉的目的、能有意识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12.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和材料:(身份证、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制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检检查证明)
13.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包括(小学生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义是占优势地位、小学生的注意容易为具体生动的食物所引起、小学生的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14.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能力、努力、勇气、任务难度)15.新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6.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选择性)
17.白虎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其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18.国家在受教育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19.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劳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判断题
1.2.3.4.5.6.7.8.9.课堂中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与社会上的人际关系相似。(F)教师主要在课堂教学中按其职业道德的要求行事就可以了。(F)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的一种认识,也叫自我调节系统。(F)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养应有特殊而严格的规定。(T)社会知觉是由布鲁纳在40年代提出来的。当初的“社会知觉”的含义主要是指人的知觉的社会性。后来,社会知觉这种研究人是怎么识别别人的。(T)
对于同一个班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T)孔子吧“教人做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F)
用什么性质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去教育学生,取决于一个社会的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水平。(F)
“六段式’课堂结构模式是 “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一个创新。(F)10.活动课程是课程计划以外开展的体现自主、灵活、广泛、实践特征的课程形式。(F)11.小学生在教师讲课的时候,随着教师的讲述而在头脑中浮现出故事中的情景,属于有意想象。(F)
12.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道德关系。(F)
13.会谈中需要进行询问时,应尽可能详细地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充分了解事实。(F)14.个人品德的性形成是他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下道德规范不断内化的过程。(T)
15.元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为一下三种: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属于以上三种策略中的监控策略。(T)16.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T)17.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T)
18.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T)
19.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