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双轮驱动”实现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全覆盖
“双轮驱动”
实现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全覆盖
我市地处浙江省西部,在财力、人力、物力相对匮乏的条件下,各级党委政府及劳动就业职能部门十分重视民生保障服务工作向基层延伸。特别是自2006年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试点、2009年开展“充分就业村创建”试点,“两创”工作双轮驱动,使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得到迅猛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市94个乡镇、12个街道、67个社区、1701个行政村全部建立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实现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全覆盖。
一夯平台基础,促机构到位。我市专门下发《关于建立劳动保障与社会救助工作机构的通知》,在各县(市、区)乡镇(街道)建立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在此基础上,我市抓住充分就业社区(村)创建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工作契机,拓展劳动保障各项业务向基层延伸。特别是浙人社发„2010‟276号文件下发后,衢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领导班子分别带队组成7个调研小组,专题调研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工作,全面掌握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下步对策。各县(市、区)劳动就业部门,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发挥部门创建合力,推动农村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机构建设。如江山市以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关于印发江山市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江政办发„2010‟151号);开化县人劳局、民政局、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贯彻落实浙人社发
„2010‟276号文件精神加强农村社区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站建设的通知》(开人劳„2011‟7号)。
二建人才队伍,促人员到位。近年来,为进一步优化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队伍,推进劳动保障各项业务真正落到实处,我市对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任用采取择优推荐、公开选拔、公开选调、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特别是通过开发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等吸引高校毕业生加入到基层劳动保障工作队伍中来。如龙游县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员从现任大学生村官中公开招考、柯城区开发13个街道劳动保障协理员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衢江区由乡镇统一公开选拔村级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目前全市配备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工作人员168人,其中专职人员127人,占总人数的75.6%;大专以上学历120人,占总人数的71%。农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1750人,其中专职人员573人,占总人数的32.7%;大专以上学历303人,占总人数的17.3%。
三集多方合力,促经费到位。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为全额拔款事业单位,所需人员经费及工作经费由财政全额拔款。农村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及所需工作经费,由各个层面、各个部门多方筹集,部分由财政纳入预算;部分以政府购买服务成果的方式,从就业专项经费中列支,年终由各地财政用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补助;部分以村集体经济补助、乡镇(街道)投入及公益性岗位开发补贴等形式,形成各相关部门工作合力,为基层劳动保障事业开展提供经费支持。到2011年8月底,全市农村社区劳动保障平台财政补助合计380.79万元,其中一次
性建设费189.61万元,工作经费补助191.18万元。
四优服务设施,促场地到位。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均有专门的办公服务场所,农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主要依托农村社区办公场所开展工作,基本配备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有条件的农村社区还配备电子显示屏。随着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工作的深入开展,按照服务平台建到哪里,信息网络延伸到哪里的要求,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四级网络进一步向农村社区延伸。到2011年8月底,衢州市劳动力市场信息四级网络共469个网点联通运行,配备劳动保障专用电脑906台,打印机204台,LED电子屏幕77块,市本级累计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全部使用统一管理软件,与上一级就业部门实现联网;农村社区使用统一管理软件、与上一级就业、社保1411个,占已建农村社区劳动保障平台总数的80.6%.五明工作职责,促工作到位。农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作为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一站式”办理的重要窗口,协助乡镇(街道)做好劳动保障各项业务工作。其工作职责主要是开展辖区人力资源登记管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及指导、低保家庭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辖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发放等劳动保障业务,建立基础台帐,录入系统管理,实现各项劳动保障业务向农村社区延伸覆盖。针对失业人员状况,努力做到失业原因清、家庭情况清、思想动态清、技能特长清、择业要求清,积极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促进辖区劳动力充分就业。上岗前,围绕劳动就业政策、岗位职
责、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操作等重点开展岗前业务培训和定期不定期的业务轮训,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农村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的推荐聘用、日常管理由农村(社区)和乡镇(街道)负责管理,确保农村(社区)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站的规范运行。
六重考核激励,促制度到位。为实现农村劳动保障平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我们从制度入手,分别建立免费服务制度、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就业援助制度等,统一服务流程和工作程序,并全部上墙,接受服务对象监督。特别是农村社区劳动就业服务基础台帐,由各县(市、区)就业局统一设计、统一印制、统一下发,做到基层有台帐,工作有落实。为确保农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有效开展,各县(市、区)分别出台对农村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考核办法,实行以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为主、街道(乡镇)和农村社区共同参与的考核形式,规范工作内容、量化考核指标,以工作量大小确定工作待遇,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与经费拨付相挂钩,不断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市人力社保局就业局
占美香徐燕
第二篇:如何构建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平台
如何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平台
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以下简称《框架意见》)和《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要求审计机关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审计机关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为全面贯彻落实《意见》、《框架意见》和《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审计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石和保障作用,审计机关势必要从审计对象全覆盖、审计方式全覆盖、审计内容全覆盖、结果运用全覆盖这四个方面推进“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的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从而构建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平台。
一、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概念
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是包含在审计全覆盖这个概念中,对于审计全覆盖的概念,国务院印发《意见》中明确指出,审计机关要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以及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这也是审计全覆盖首次写进国务院文件。概括来说,也就是审计机关主要要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
行情况“三资一责”审计监督全覆盖,其中,“一责”既是全覆盖的重点,也是“三资”的结合点。
二、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难点
(一)审计监督对象多,客观上制约了审计“全覆盖”。
每年按照审计人员人均一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算,一个地级市审计局一年最多完成20个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这与符合审计监督对象上百人的规模来说,审计力量显得严重不足。同事,国务院《意见》不仅要求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等进行审计,还明确提出要发现国家政策措施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线索,维护财经法纪,促进廉政建设;发现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审计,实现审钱、审人、审政策全覆盖。(二)复合型的审计人才缺乏,制约了审计“全覆盖”。
审计被视作监督权力运行的“紧箍咒”,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特别是从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人员,无论在业务技能方面,还是沟通技巧方面,既要求全面的知识结构,又要求对大政方针、政策法规、财会金融、市场经济、计算机等都要有较为熟练的掌握。目前,我国审计队伍总体技术力量还显薄弱,缺乏较多的中高端审计人才支撑,拖了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后腿。近年来通过审计发现的大要案线索,都是需要涉及大数据,需要从大数据中寻找疑点,大要案线索的发现建立在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利用上。大数据的应用需要既懂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又懂审计的复合型人才。
三、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途径
(一)明确对象,实现审计对象全覆盖。
《框架意见》和《实施意见》指出:审计机关要建立健全与审计全覆盖相适应的工作机制,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类实施,注重实效,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通过在一定周期内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范围的所有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部门和单位,以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实现审计全覆盖,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该条表明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对象进行了适当拓展,其范围现在包括: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包括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单位的党委(党组、党工委)和行政正职领导干部(包括主持工作1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包括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审计对象的适度拓宽为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全覆盖提供了可能。因此,要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全覆盖,各级审计机关首先要从领导干部管辖范围、领导干部所在单位性质等角度对审计对象进行明确划分,并建立审计对象数据库,收集和汇总被审计单位基本信息,对审计对象实施分类管理和总体规划,对审计对象进行常态化、动态化管理,摸清审计对象底数,不留盲点,从而为审计对象全覆盖奠定基础。
(二)科学组织,实现审计方式全覆盖。
经济责任审计本身具有审计对象多、内容覆盖面广等特点,且在项目立项计划上涉及审计和组织两个部门,组织部门对审计结果的需求往往超前。在这种情况下,优化经济责任的审计计划和选择科学的审计组织方式就成为实现审计方式全覆盖的关键。首先,在项目立项上,应实行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并侧重任中审计计划安排的比重,为经济责任审计打好提前量;其次,离任审计计划的提请以组织部门为主,并侧重于已经实施过任中审计的干部,为组织部门在干部管理监督上更好地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参考作用;最后,对不同审计类型,地方审计部门可以结合审计计划进行统筹安排,例如,将经济责任审计与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等有机结合,对同一审计对象一次进点、协同审计,提升审计现场工作开展的组织化与科学化程度,有利于某一特定审计领域从广度到深度的全面覆盖。
(三)关注重点,实现审计内容全覆盖。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中指出,经济责任审计应当以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科学发展为目标,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为基础,重点检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要求审计人员不能局限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能,而是要将重大投资决策和项目审批、土地矿产资源交易、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和职责履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廉洁从政等相关要求纳入重要审计内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这些都为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全覆盖提供了方向性和政策性支持。
(四)严肃问责,实现结果运用全覆盖。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和结果运用制度,对纪检、组织、审计、监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部门在审计结果运用上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可以说是覆盖了经济监督、党纪政纪、干部管理、人事任免、国资监管等各个环节。实现结果运用全覆盖,要做好以下三点。一要强化审计整改。被审计单位应明确主要负责人为落实审计整改工作第一责任人,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工作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完成整改,并向审计部门进行反馈。二要加强整改监督。审计部门应将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纳入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督办问题的整改。同时积极探索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考核、巡视等监督检查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审计结果运用情况的联合检查和回访制。三要严肃责任追究。将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由组织和纪检部门分别归入领导干部人事档案和廉政档案。对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及相关责任人,应准确界定相应责任,严格追责问责,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震慑力。
2018年4月25日
第三篇:市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经验交流
市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经验交流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我市位于四川西北部,幅员1253平方公里,总人口51.2万,有城乡劳动力32.3万人,城镇非农业人口10.13万人,是一个拥有26个镇乡的县级市。
近年来,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的文件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劳动、就业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把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大促进了城乡统筹就业和各项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下面,我分别汇报一下我市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的具体做法和在统筹城乡就业方面取得的成效。
一、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的具体做法
(一)建立完善机构
我市的基层平台建设始于2001年,当时,面对日益增多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我市在城镇人员特别集中的两个镇乡的16个社区建立了“社区就业服务站”,以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社区就业。2003年初,我们按照中、省、市再就业会议精神和各级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建立城镇街道(镇乡)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文件精神,在全市26个镇乡建立了劳动保障所。同时,我局将原来的16个“社区就业服务站”统一更名改建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并在其它镇乡的社区居委会新建了27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市委、市政府把26个劳动保障所和43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全部纳入了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二)选好工作人员
选好镇乡劳动保障所和社区工作人员是做好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的基础。所以,通过与市人事局共同审定,我们把工作人员的选任条件定为:年龄40周岁以下,中专或高中文化以上,思想政治素质好,热爱劳动保障工作。目前,全市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共73人,35周岁以下占80%,大专生以上文化程度占40%。根据各镇乡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分布情况,最多的镇乡保障所有5个工作人员,山区乡劳动保障所设1人。目前,镇乡保障所和社区保障工作站工作人员共73人。
为提高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素质,我局分别于2003年5月和2004年7月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劳动保障业务知识培训。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了劳动法律、法规、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社会保险、退管服务、劳务开发和微机操作等各类业务知识进行了全面培训。经考核合格者颁发《上岗证》,确保了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
(三)到位工作经费
由于2003年才开始全面建设镇乡、社区两级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当年的业务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经我们争取,市政府从财政给各镇乡追加拨款0.8~1.5万元不等,共计30万元拨款。而今年,所有镇乡劳动保障业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个镇乡均在1万元业务经费以上。
(四)落实办公条件
在2003年全市再就业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统一提出要求,各镇乡劳动保障所办公场地均不小于50平方米,大的镇乡应在100平方米以上。经我们检查,基本上都达到了此项要求。2003年8月,市政府又拨出3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解决各所的办公桌、电话、电脑、档案柜等设施。目前,全市所有的劳动保障所和站都配备了电脑、电话和活动场所,基本具备了现代化的办公条件。
目前,我市所属德阳市统一开发的就业服务信息管理系统正处于试运行阶段,该系统涵盖了就业服务工作的各个领域,年内就实现市、县(市)、街道(镇乡)、社区四级联网,初步形成以市就业服务中心为主体辐射26个镇乡43个社区的信息管理网络。
(五)明确制度职责
根据省、市对镇乡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要求,在德阳市局制订的职责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我们制订和印发了《绵竹市镇乡劳动保障所工作职责》和《绵竹市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工作职责》,并要求各所、站将职责、制度上墙,向服务对象公开。
在制订了职责的基础上,我们还制定了“六清楚”、建好“七本帐”、“六送到”的具体工作要求。“六清楚”即:摸清本辖区失业人员的失业时间、文化特长、家庭状况、就业去向、退休人员情况;建好“七本帐”即建立失业人员情况帐、失业人员求职安置帐、用工信息台帐、就业困难人员跟踪服务帐、职业技能培训台帐、退休人员管理台帐、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外出务工人员登记台帐;“六送到”即为失业人员送政策、送观念、送信息、送技能、送岗位、送温暖。
(六)制订工作目标
基层劳动保障机构人手少、业务宽、任务重,我们坚持把就业和再就业、农民工培训、劳务输出、社区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等主要指标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范围,市政府与镇乡签订目标责任书,我局制订了半年和年终具体考核办法,并根据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的督查。今年7月,我们对经检查验收建设较好的所(站)报德阳市就业局命名为示范劳动保障所(站),还组织全市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到这些所(站)参观学习,交流工作经验。
二、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就业和再就业形势稳定
目前,我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各项扶持政策得到了很好落实。尤其是在小额担保贷款、公益性岗位开发和再就业培训工作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和下岗失业人员的称赞。
(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成绩斐然
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彻底改变了过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停滞不前的局面。我市现已形成了以市退管中心为管理主体,镇乡、社区为社会化服务的网络,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蓬勃开展。
一是去年8月全面完成了全市5000多名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向所居住地社区保障工作站的移交工作;二是全市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都建立了退休人员基本情况详细个人信息台帐,实行了规范的网络管理;三是各社区都建立了退休人员活动中心,多数社区设有退休人员健身房、棋牌室、图书阅览室、电视室、医疗站等。共青团绵竹市委和市退管中心共同建立了有500余人参加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和不定期地为退休人员服务,深受退休人员和社会好评;四是我们在市档案局的指导下建立了标准化的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中心;五是在离退休金社会化发放100%的基础上,退休人员的生存状况能及时反馈到社保局。
(三)城乡统筹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做好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同时,我市积极开展城乡统筹就业工作。依托各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今年我市在农民工培训和劳动力转移输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农民工培训工作蓬勃开展。
由于有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为基础,今年市上把农民工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了我局,负责统筹、协调和管理全市农民工培训工作。今年,全市25个镇乡都建立了以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为主任,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在培训中,我们坚持贯彻培训结合就业的原则,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和定向式培训。110月,全市共开展电工、电焊工、车工、磨工、缝纫工、计算机操作、汽车驾驶、家政、纺织、厨师、美容美发、建筑等各类专业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班133期,培训农民工达5565人,98%的参训人员取得了《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对自愿申请职业资格考评的人员,经职业技能鉴定,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颁发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300余个。市财政支出农民工培训补贴105万元。同时,对准备转移、输出前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引导性培训,参训人员达7900余人。
二是劳务输出工作有了巨大突破。
我市农村自然条件较好,农民生活温饱有余,大部分人都不愿外出务工。今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劳动保障部门把有序组织劳务输出作为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市财政专门拨出200万元用于劳务输出专项经费。劳动保障部门先后两次到浙江义乌考察建立劳务输出基地。今年春节期间,我市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工作,经劳动保障部门有序组织到浙江义乌等地务工的人员就达6814人。在组织过程中,劳动保障局、就业局和各镇乡劳动保障所、站的工作人员一道进行层层宣传、动员组织。从宣传动员、组织报名、购买车票、沿途护送、岗位安置、回访调查等环节,都有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可以说,没有基层平台的建设,仅靠劳动保障部门的力量是很难完成这项浩大的工程的。8月份我们经镇乡劳动保障所对已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全面登记调查显示,全市常年在外务工的人员达86830人,劳务总收入达5.2亿元,全市农业人口41.12万人,人均劳务收入1266元,比去年增长167元。市委书记蒋子林称赞说,你们为农民增收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我们在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离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还有差距。我们决心在上级劳动保障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不断完善、强化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更大促进劳动保障事业发展,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第四篇:建始县实现电子政务全覆盖工作总结
建始县实现电子政务全覆盖工作总结
县新闻中心
2007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提出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新型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县里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信息化领导小组,组建了电子政务办公室,几年来,全光纤布设覆盖了全县10个乡镇120多个单位的电子政务专网,建成了协同办公平台、网上行政审批与电子监察系统、县乡互联互控的视频会议系统,以及刚刚建成投入使用的全县统一电子政务平台形成了网络环境下的“一体化政府”。
当前,电子政务建设日益成为拓宽群众参与、倾听群众呼声、沟通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虚拟社会”更加直接地影响和作用着现实社会。
一、电子政务建设取得的新成果。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县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再上新台阶。现阶段主要任务是制定规范、全面覆盖、数据整合、功能拓展。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和省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年初制定并公布了我县2011年电子政务工作要点,各电子政务应用部门根据要点的要求,各项工作井然有序的开展,各系统运行正常,协同办公平台运转正常,与州平台
我县社会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求。用电子政务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县以政务信息化为示范带动,在全国山区县市中先行先试,政务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2009年荣获全国“十佳”电子政务效能运用先进县市,政务信息化工作已经成为了一项常态性工作,有效提高了我县的综合竞争实力,提升了我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电子政务的高速度、高效益、低投入,促进产业发展,推动信息化与产业的互动、互补,加快建立以集群化、集约化和生态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新型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促使经济保持可持续的快速增长。
传统的行政方式和手段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党政机关必须创新手段,改进方式。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服务型政府。利用现代化通信工具和信息网络,有利于改进党政机关的传统工作方式,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履行职能,为人民群众服务;有利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及时掌握和引导舆情民意;有利于促进政府机关依法行政,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将科技手段融入制度设计之中,不断
平稳运转。经过精心筹备和认真组织,2009年年12月正式成立了县信息协会,首批100个单位和个人加入协会。今年7月又对全县各相关单位管理员实施系统培训,对电子政务平台用户作全面彻底的清理,建立起完整的统一通讯平台用户体系,协调整合各类信息化资源力量,促进电子政务建设健康发展,尤其是加强电子政务队伍建设必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二、全面把握全县电子政务运用发展方向
今年,随着三里槐坦村村级电子政务网络的开通,我县电子政务工作正沿着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向前迈进。全县电子政务工作总体要求是:围绕一个主题(即共享与规范的主题)、新建两大平台(即全县统一通讯平台、应急救援平台)、推进三大系统应用(即协同办公系统、行政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完善四大保障措施(即机制保障、内容保障、人才保障、激励保障),着力探索适合县情实际的电子政务发展之路。
工作任务是:
(一)、围绕主题,推进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
1、实现电子政务网络全覆盖。县信息化办、电信公司要会同乡镇加快电子政务网络建设进度,使电子政务专网覆盖到乡镇直单位及有条件的行政村,实现乡镇级以下公文流转和信息传递的网上办理。
门户实现百姓与部门的即时在线沟通;拓展现有硬件视频会议系统,既可灵活组织到个人电脑的视频会议,又可完成电子政务个人用户之间的视频沟通;可通过统一短信平台整合协同办公平台、通信平台、手机短信、行政审批与电子监察等应用系统的所有短信。
2、新建应急救援平台。以县应急救援大队为基础建立建始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按照“统筹规划、分步推进,平战结合、功能实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启动应急救援平台建设,以电子政务网络为依托,整合公安、消防、安监、煤矿、国土、住建、人防、水利、气象、卫生、交通等系统资源,实现包括视频图像、便捷通道、应急值守等在内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逐步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和指挥调度平台,便于在应对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中反应更加迅速、决策更加科学、指挥更加便捷、处置更加有效、保障更加有力,全面提升我县应急管理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电子政务是实行政府管理现代化、公共服务现代化,加快发展和建设城镇化的重要举措。电子政务是信息技术与现代政府管理理念相结合的产物。电子政务建设已经成为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成为信息时代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和手段。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使我县电子政务建
第五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
xx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
工 作 要 求
1、建立“首问责任制”,适应群众需要,灵活搞好服务,遇到问题及时与镇(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沟通解决。
2、熟悉工作业务,了解劳动保障相关政策,积极主动服务,使用文明用语,自觉遵守各项管理规定。
3、遵守职业道德,恪尽职守,团结协作,深入实际,实事求是。
4、开发社区就业岗位,落实好就业再就业政策。
5、做到“六清”:失业人员底数清、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清、失业人员家庭情况清、失业人员就业需求清、失业人员安置结果清、退休人员情况清。
6、做到“六必须”:必须定期走访失业人员、必须定期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必须为失业人员提供必要的职业指导、必须建立相关台账、必须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必须对镇(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定期反馈和及时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