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劳动保障服务平台调查报告
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工作折射缕缕公平正义的阳光
——衡阳市珠晖区基层劳动保障工作调查报告
(耒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刘飞米)
温总理说过:“建设服务型政府,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突击队”和“勤务兵。”它建设的好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成果的均等分享,关系到和谐社会的长治久安。
为增进了解,强化服务意识,提高业务水平,促使我们更好的转变角色,干好本职工作,5月17日,在局领导的精心安排、严密组织下,我们拟招聘人员一行对衡阳市珠晖区和平乡、冶金街道、广东路街道、粤汉街道的1个劳动保障服务站,4个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进行了为期1天的学习调查。我们看到,珠晖区严格贯彻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把平台建设作为民生大事来抓,将服务群众作为劳动保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政策实惠深入千家万户。
一个可喜的局面
学习调查中我们看到珠晖区在基层社区服务平台的建设中花了大力气,下了大手笔,动了真功夫,做到了硬件设施高标准,软件环境高水平,服务工作高质量,目前,工作态势良好,服务到位,群众满意,局面可喜。
一是硬件设施齐全,平台功能完善。我们学习调查的1站4中心,办公场所环境优美,宽敞明亮,其中和平乡劳动保障站服务大厅面积达150平方米,建国里、友爱里、和平、粤汉小区则拥有300多平米的社区服务大楼。各劳动保障服务站(中心)除配置了办公桌椅、文件柜、办公电脑、打印机、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等办公设备外,还置办了饮水机、读报架、宣传资料架、小茶几等便民设施。除和平乡站外,其他4个社区服务中心还分别设立了“社会救助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图书室”、“残疾人康复中心”、“全民终身教育中心”等便民服务场所。各中心的墙上整齐划一的悬挂着“服务项目”、“办事流程”、“政策法规”、“阳光台”等提示 1
招牌,图示清楚,设计科学、一目了然。各服务台井然有序的摆放着《养老保障相关知识》、《再就业指南》、《医疗保险政策指南》等宣传册和《民情联系卡》,这些为居民快速简便的了解、办理各项业务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是软件环境先进,队伍素质较高。基层平台的工作人员岗前全部经过业务理论考核,系统的掌握了劳动保障相关法律法规,能熟练的运用政策法律依法依规办理便民业务。各平台均安装了全省统一的业务软件,实现了市、区、乡镇(街道)、社区四级网络互联,信息共享,有效避免了单机操作的局限性和差错率。建立了“四套台帐”和“三套档案”:即《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台帐》、《职业技能培训台帐》、《〈再结业优惠证〉发放台帐》、《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台帐》和《劳动力资源档案》、《离退休人员档案》、《低保家庭档案》,为社区动态管理,精细管理、科学管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并发挥“一长三员”的作用及时更新信息的变化情况,切实把台帐做“活”,做“准”做“实”。
三是工作措施有力,群众享受实惠。利用“三位一体”宣传法,即街面宣传法、入户宣传法、文艺宣传法灵活立体深入的进行法律宣讲,政策解读;运用“六心工作法”,即了解民意用心、接待群众热心、解答问题耐心、办理业务细心、提供服务真心、排忧解难尽心来开展工作,使社区大部分居民在知法懂法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参与劳动社会保障工作,享受政策的实惠。以友爱里社区为例,近年来,完成城镇新增就业570人,再就业393人,就业培训187人,办理《失业证》40个,办理养老医疗补贴272人,享受就业扶持资格确认186人,养老保险扩面45人,城镇居民医疗参保1716人,退休人员信息化管理1535人。地处城郊结合部的和平乡站自2008年成立以来,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转移和有序流动,今年已组织240人参加各种技能培训,转移劳动人330人,组织返乡农民工200人参加外企招聘,并有75人被成功录用,全乡现有14739人参加新农合和医保,有247人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这些详实的数字有力的证明各社区的工作开展有序,进展明显,群众受益。
三个重要的原因
在平台建设中,珠晖区委、区政府树立了“一个龙头带领好”,“一个虎背支撑好”,“一对熊掌发挥好”的战略思想,从组织、保障、执行等各个方面严格部署建设要求,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据了解,珠晖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上级相关文件出台后,全区上下层层宣传发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把这项工作当作全区的大事来抓,要事来办,好事来做,当作政治任务来完成,作为中心工作来落实。珠晖区委、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部署,成立领导小组,小组办公室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在确定工作思路、部门任务、具体措施、明确职责、时间安排等方面作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对各乡镇、街道及部门的工作任务进行科学的量化、细化,落实了各服务平台的具体负责人和承办人,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二是经费保障到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区委、区政府积极动脑子、想办法、找门路,在财经紧张的情况,毅然投资30万进行信息化建设,投入100万进行平台基础建设,为11个服务站,49个服务中心统一配备必要办公设备,改善了办公条件,保证了办公质量。
三是政策执行有力。为确保本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目标任务的如期完成,在省市相关文件要求的基础上,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的工作方案》,为平台建设作了细致周密的计划安排,要求乡镇街道要尽责,职能部门要参与,专业人员要指导,工作人员要培训,政策法规要熟练,服务意识要牢固,保障实惠要便民,明确指出对组织不力、消极怠工、推诿扯皮、工作失职的情况要从严追究责任,有效的保障、促进了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
五点宝贵的启示
通过一天走、访、议,我们看到了珠晖区平台建设的喜人成绩,学到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做法,同时也发现了实际存在的一些问题,之后对照我市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得到了一些启示。
要坚持学习,与时俱进,不要固步自封,止步不前。国情决定我国劳动保障事业的立法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我们工作人员要积极
学习新理论,认真体会新法规,要问不倒,难不倒,做到旧法心中有数,新法胸有成竹,用法得心应手。
要主动服务,走家串户,不要坐等迎民,被动受理。实际工作中,一些老年人和残疾人员行动不便,一些群众不懂政策或碍于面子不愿上门咨询,我们不要守住“衙门”,等百姓“击鼓”,要主动上门,耐心讲解、真心劝导、精心办理。
要情为民系,利为民谋,不要空有其表,束之高阁。调查中,我发现几个社区的残疾人康复中心都只有台阶进出,没有专用斜坡通道,这是工作疏忽,还是不愿为之?另外,各康复中心的训练器材虽然配发已久,但是依然崭新,说明什么呢?我们要真正想群众着想,急群众所需,真心诚意的鼓励引导残疾患者参与康复,不要为了应付检查工作搞“样子工程”。
要优化资源,争取支持,不要坐井观天,闭门造车。基层平台工作人员的人事关系和业务管理在人社部门,但具体的工作开展却在乡镇和街道,这就需要我们主动和乡镇、街道社区相关部门领导多联系、多汇报,协调好各级关系,利用好各部资源,发挥好各种功效,多争取当地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让我们的工作如虎添翼。
要解决身份,安定军心,不要后顾有忧,影响工作。据了解,珠晖区的基层服务人员属于全员聘用,劳务合同,还未按照省市有关规定纳入全额事业编制,享受相关的政策待遇,这就会导致我们的工作人员心神不定,军心不稳,后顾有忧,从执行的层面上降低我们的工作效率,所以要尽早解决基层人员“光脚为别人找鞋”的局面。
学习调查只有一天,撰写报告只有几千字,但是建设好基层服务平台,履行好本职工作,落实好政策实惠却是任重道远,永无止境的事业。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为社会主义甜美蛋糕的平均分配做一点贡献,让公平正义的温暖普惠大地,比太阳还要光辉。
调查人:人社局协理员1刘飞米
二0一一年五月十九日
第二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
xx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
工 作 要 求
1、建立“首问责任制”,适应群众需要,灵活搞好服务,遇到问题及时与镇(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沟通解决。
2、熟悉工作业务,了解劳动保障相关政策,积极主动服务,使用文明用语,自觉遵守各项管理规定。
3、遵守职业道德,恪尽职守,团结协作,深入实际,实事求是。
4、开发社区就业岗位,落实好就业再就业政策。
5、做到“六清”:失业人员底数清、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清、失业人员家庭情况清、失业人员就业需求清、失业人员安置结果清、退休人员情况清。
6、做到“六必须”:必须定期走访失业人员、必须定期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必须为失业人员提供必要的职业指导、必须建立相关台账、必须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必须对镇(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定期反馈和及时沟通。
第三篇:劳动保障平台一站式服务标准
劳动保障平台一站式服务标准
窗口
服务 事项
申报材料
一、失业人员
1、户口本
2、身份证
3、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
直接办理受理
4、照片两张
就业证办理
1、户口本
2、身份证
3、照片两张
4、学历证明
5、登记表二份
1、就业证
再就业优惠证办理
4、《再就业优惠证申请表》一式二份
就业证、再就业优惠证年检
1、就业证、再就业优惠证
2、身份证
受理
直接办理初审上网
办理 受理
失业金审核登记
1、就业证
直接办理
审核
登记上网
办理
即办每月10日至20日受理
审核
即办
3、照片三张
初审上网
返回发证
日后发证
2、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
直接办理
上报 受理
即办每月25日前受理次日五
二、无业人员
审上网
返回社区
5、登记表一份
上报
即办
初
服务 方式
服务 程序
承诺 时间
劳 动 和 社 会 保 障
劳动保障平台一站式服务标准
窗服务 口 事项
1、自主
申报材料
服务 方式
服务 承诺 程序 时间
创业一
1、就业证复印件
次性领
2、再就业优惠证复印件 直接办理 取失业
3、身份证复印件 和创业
4、(申请表)一式二份 奖励金
5、营业执照复印件 审核
1、就业证复印件
初审登记
受理审核 办理
三天之内审
核办理结束
劳动和社会保障
求职登记 异地养小额贷款手续
2、就业优惠证复印件
3、身份证复印件
4、(申请表)一式二份
5、营业执照复印件
直接办理初审登记
受理审核 办理
1、口头申请
直接办理登本人填写
记
登记表
即办
老金资
1、认定表 格认定
2、社区意见
1、户口本 劳务
2、身份证 介绍
3、登记表
直接办理登本人填写
记
认定表
即办
受理
直接办理登
审核
记
办理
即办
第四篇:短信平台为劳动保障服务拓宽渠道
短信平台为劳动保障服务拓宽渠道
劳动保障服务,顾名思义,就是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的。但是很多时候由于一些原因导致我们在去社保所办理事情的时候很烦神,比如少带或带错证件,就不能办理等等原因。现在,顺义区仁和镇首先开通的劳动保障短信平台,让服务更加贴心,更加便捷。
据社保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次开通的短信平台主要是用于办理个人社保业务,村就业服务站还有企业三项主要业务。同时短信平台会针对一些办理人员,提前发送短信提醒办理人员带上所需材料和办理的相关信息。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办理者携带材料不全等不必要麻烦,简化了办公程序,提高了办公效率。除此之外,仁和镇还通过短信平台将镇上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信息传送给就业服务站,并且整合一些求职信息发送给用人单位,方便了企业的招工和人才的输送,全面的推进了镇上劳动力市场的良性发展。
有了这些成功的运用,仁和镇更是对短信平台(http://)信任有加,目前还在筹划开通更多的利民便民服务。希望通过短信平台给大家带去更多的便利。真正的做到为人民服务。
第五篇:搭建劳动保障平台完善就业服务功能
搭建劳动保障平台完善就业服务功能——青龙满族自治县青龙镇劳动保障事务所
青龙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负责28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的劳动保障服务工作,辖区总人口65941人,农业人口42376人,农村劳动力24488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3034人。有就业愿望的城乡劳动力19700人。几年来,我所开拓创新,多措并举,不断加强平台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截止目前,累计组织输出9085人、镇内就地转移9680人,占有就业愿望城乡劳动力的95.3%;持《就业失业登记证》和《再就业优惠证》3869人,转移就业3579人,就业率92.5%,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90%,基本消除了零就业家庭。
一、实施“三动”战略,构建劳动保障良性工作机制 一是党委政府推动。多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对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非常重视,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来抓。自2003年成立劳动保障事务所起,成立了以书记、镇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将劳动保障事务所建设和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定期地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及时全力解决工作中的难题。二是政策措施驱动。出台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建设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意见》、《创建充分就业乡镇、充分就业街道实施方案》等文件,并把转移就业工作延伸到村和居委会,纳入村班子和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年终考核目标。三是部门协调联动。建立了由镇长主持,劳动保障、财政、民政、派出所、司法、国土、安全等所站参与的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联席会 1
议制度。各部门明确责任,协调运转,严格任务分解落实,加强了目标督导考核。
二、加强“四项”建设,创建优秀基层保障平台
一是加强场所建设。为推动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开展,镇党委、政府将一楼临街的120平方米的原经联社的办公场所改为劳动保障事务所,在经济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资近10万元进行了改建,开设了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企事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窗口,实现“一站式”服务。在此基础上又配备了五台计算机,一台打印机,一台传真机。并将各种规章制度、办事流程等张挂上墙,便于群众办事和监督。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为了做好劳动保障工作,镇政府从财政供养人员中选拔了8名业务精、素质好的工作人员从事专职的劳动保障工作,并请县就业局相关部门进行了劳动保障业务、法律法规等知识培训。同时我们按照上级要求和工作实际,制定了《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职责》、《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守则》、《劳务输出五年规划》、《劳动保障服务用语》等相关的工作制度,对工作人员业务进行具体分工,责任到人,形成了工作有分工、人人挑重担、分工合作的劳动保障服务格局。
三是加强劳动力资源和信息库建设。在2003年全县劳动力资源普查和2004年重点抽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劳动力资源、转移就业等12种台帐,专人负责,录入微机进行动态管理。同时建立了《富余劳动力台帐》,全面掌握辖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基本情况,促进了转移就业工作的开展。
四是加强村级信息员的队伍建设,实现乡、村两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在全镇28个行政村聘请了28名村级信息员,负责本村
劳动力资源管理和组织劳务输出等工作,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增强服务意识。
通过“四项建设”,我所基本实现“场所建设一流、设施设备一流、服务水平一流”。我们的平台建设工作得到了国家、省、市、县的充分肯定,在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被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评为“优秀劳动保障事务所”,同时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找工作到保障所已成为全镇人民的共识。
三、强化“五项”职能,完善公共就业服务
劳动保障事务所既是城乡劳动力就业的平台也是为求职者服务的实体,我们本着“求职有服务、输出有组织、就业有技能、权益有保障”的服务理念,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功能。
(—)强化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一是采取一般性指导、跟踪指导、就业困难群体指导、企业用人指导及在职员工指导等方式加强职业指导服务,帮助求职者和在职员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帮助企业录用合适的员工。二是加强招聘登记、求职登记、推荐岗位、用工调查、劳务输出、跟踪服务等项工作的管理,强化职业介绍功能。工作中我们将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融于一体,把企业招聘与劳务输出有机结合,通过广播、张贴广告、信息员宣传等方式发布用工信息,采取集中招聘、分片招聘、走村串户零散招聘等形式开展招聘活动,分别在北京、唐山和秦皇岛建立了8家稳固的劳务输出基地,我们还尝试了村级就业协会的模式,实施典型带动工程,在3个行政村成立了就业协会组织,由村干部和本村外出务工典型担任领导职务,负责招聘单位和输出的组织工作,效果明显。几年来,累计组织输出9085人、镇内就地转
移9680人,占有就业愿望城乡劳动力的95.3%,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发展。
(二)强化就业前的培训服务。我所依据用工市场的需求,积极与用人单位和县就业局培训中心合作,将就业前培训与阳光工程有机结合,开展长短结合、方便灵活的培训班。首先,开展引导性培训。自编教材组织农民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参加以讲解就业形势、劳动法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及生活常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31期,培训人数达2687人,推荐参加创业培训学员415人成功创业362人,并安置198人实现就业。其次,开展订单培训,着重开展了餐饮服务、消防、保安、计算机、美容美发、焊工、电工等劳务品牌的技能培训,共举办培训班15期,培训学员达880人,均在北京、天津、唐山和本县等各大酒店及北京印刷厂、山海关船厂、秦皇岛港务局等单位就业。
(三)强化社会保险服务。一是深入企业,宣讲有关政策法规,督促其为务工人员缴纳社会保险。二是举办普法培训班,开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专题培训。对不执行法律规定的单位,及时上报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进行处罚,维护务工人员合法权益。
(四)强化企业离退休人员退管服务。为提高劳动保障机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能力,我们投资5万元建立了老年活动中心,离退休人员参加活动有85人。在工作中,我们不但对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生存、健康状况进行跟踪了解,而且还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使他们能够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五)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服务。青龙镇辖区内共有民营企业128家,从业人员3085人。为了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建立良好的劳动力市场秩序,我们依据《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对辖区内的各用工单位的从业人员进行用工备案,完善相关手续。同时了解企业用工的空岗情况,发现缺员及时协助解决,为企业排忧解难。几年来经我所协助解决补岗人员850人,既服务了企业也为求职者提供了就业岗位。
我所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功能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思路,硬化举措,进一步做好劳动保障服务工作,为构建和谐社区、实现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