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健全三大服务机制推动劳务融入
健全“三大”服务机制全力推动劳务融入
中共云梦县委办公室(2007年4月)云梦县坚持以与汉阳区缔结为友好县区为契机,以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为目标,以劳动力市场和职业介绍中心为依托,大力开展对汉劳务培训和输出。今年元至四月,仅县劳动就业局就组织200多人到武汉市汉阳区、东西湖区等重点企业就业,预计2007年,全县在武汉务工人员将达到2.8万人左右,年创收2亿元以上。一、健全信息服务机制,为农民工牵线搭桥。
近年来,全县建立和完善了覆盖面广、信息反馈灵的县、乡(镇)、村三级劳务输出信息服务体系。投资300多万元,加强了县劳动力市场、职业介绍大厅和信息网络硬件建设,形成了传递快、反馈灵、信息准的网络系统,与包括武汉在内的全国众多劳务市场实现了加盟对接,为农民工及时提供全方位、多层面的劳务信息服务。同时,还在汉阳、东西湖等地区聘请信息联络员,广泛收集武汉地区劳务信息并及时反馈。根据这些信息,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民工外出,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去年以来,收集和发布劳务信息1000多条,直接推荐6100多名农民工到武汉及沿海地区就业。
二、健全劳务培训机制,为农民工传技送艺。
一是实施“阳光工程”。县农业局、劳动就业局联合建立了两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开办了纺织、建筑、微机操作、烹饪、服装加工等专业技能培训,使有就业愿望而无就业技能的农民工通过培训学到一技之长,为他们外出务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今年元—4月培训农民工3500多人次,培训就业率达80%以上。二是开展“定单”培训。我县与汉阳区两地劳动就业管理局签订了常年劳务协作协议,与武汉苏泊尔吹具公司、武汉雅都超达包装印刷厂、联塑集团、吉人食品公司等28家用工单位保持劳务合作关系。根据这些企业的用工需求,及时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并做到“定向”输出。如今年县劳动就业局根据与用工方签订劳务输送协议的要求,适时调整培训专业,开办纺织、食品加工等专业培训班,仅元—4月份就向武汉地区输出200多人就业。三是做好预备培训。针对我县每年高、初中毕业生较多的状况,县劳动就业局适时对这些学生组织就业前培训,重点开设摩托修理、美容美发、微机操作等专业,使一批学生学到了在学校学不到的就业技能,为他们今后自谋职业奠定了良好基础。不少学生家长赞誉说:“学完文化学技能,打工致富千里行”。三、健全劳务维权机制,为农民工排忧解难。
健全三大服务机制推动劳务融入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第二篇:创新“服务、合作、共建”三大机制推动企地
创新“服务、合作、共建”三大机制推动企地
共建双赢
近年来,钢城区积极适应莱钢快速发展的新形势,积极创新“服务、合作、共建”机制,推动了企地共建双赢。
一、建立完善“沟通协调、项目服务、环境建设”三大服务机制,靠服务赢得信任
始终把服务莱钢作为最重要的职责,坚持举全区之力服务莱钢发展,构建了共建双赢的和谐企地关系。
(一)确立“真诚服务、共建双赢”理念,健全完善“零障碍”的沟通机制。一是创新服务理念。适应企地共建的新形势,提出并确立了“真诚服务、共建双赢”的共建理念,并作为企地共建的长期指导思想。二是探索建立了“高层战略协商、中层对口联系、基层全面融通”的沟通互动机制。通过定期召开企地联席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加强企地沟通,真正做到了“莱钢想的都知道、莱钢干的都服务、莱钢需要的都支持”。三是创新群众教育方式。深入开展“莱钢过千万,我们怎么办”大讨论等活动,在全区上下达成了“企地一家,发展一体”的共识。
(二)在服务莱钢重点项目建设中,逐步探索形成了“一线工作法”的项目服务机制。为跟上莱钢发展的高效率、快节奏,区委区政府积极实行“一线工作法”,按照一个项目、一套班子、全程服务的要求,相继成立了银山型钢、银山前区、冷煤电、冶 金矿山、金鼎花园南区、粉末冶金扩建等6套服务协调班子,共有10多名县级干部、300多名区镇机关干部、200多名村居干部靠在莱钢重点工程一线搞服务。三年多来,先后协调征地1万多亩,拆迁住户2000多户,拆迁地方企业300多家,确保了莱钢重点项目的顺利建设。
(三)围绕解决莱钢关心的突出问题,健全完善了良好的环境建设机制。为解决好莱钢关心的政策、用地、用水、交通等问题,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莱钢新上重点项目的意见》,给予银山型钢等重点项目优惠地价、财政奖励、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投资7亿多元,新修改造银山路、双泉路、钢都大街等道路40多公里,加强了牟汶河综合治理,并实施了葫芦山水库向莱钢供水工程。良好的服务调动了莱钢在钢城继续投资的积极性,近年来莱钢的新上项目基本都留在了钢城,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
二、探索实施“发展配套经济、企地联手招商”两大产业合作机制,靠配套实现双赢
莱钢的快速发展,对地方经济产生了强大的带动作用,提供了巨大的配套空间。区委区政府主动接受莱钢的辐射带动,做活钢铁配套文章,促进了区域经济跨越发展。一方面,紧紧围绕莱钢生产配套、产品延伸、循环经济三大环节,大力发展“配套经济”。目前,全区钢铁配套企业达到900多家,培植起了粉末冶金、泰达车库、京华焊管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初步建成了国内最大的 粉末冶金生产基地、智能车库生产基地,山东省重要的焊管生产基地、钢材营销基地,形成了以钢铁生产和深加工、钢材销售、新材料、物流配送于一体的钢铁主导产业体系。钢铁产业实现产值、利税均占全区工业总产值、利税的70%以上。另一方面,借助莱钢的产业、品牌、市场等优势,探索推行了产业招商、企地联手招商的新思路。近年来,企地先后在浙江、江苏等地联合开展了招商推介活动,签约额达10亿元以上。2003年以来,全区共引进招商项目580多个,其中80%以上是依托莱钢和钢铁产业引进来的。
三、建立完善“设施共建、资源共享、文明共创、事业共兴”四大共建机制,靠共建深化合作
充分调动企地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利用好企地两个方面的资源,做到了设施共建、资源共享、文明共创、事业共兴。一是城市基础设施联建。坚持政府主导、企地共建、市场运作、三级联动,对每年的城市重点工程,企地统一研究、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近年来,企地联手投资7亿多元,新修改造城市道路18条40多公里,配套完善了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设施,建成了南湖公园、艾山公园、牟汶河带状公园等一批亮点工程,加强了牟汶河综合治理和荒山绿化,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道路顺畅、物流有序、环境优美的城市环境。二是工业园区联办。2001年,与莱钢联合规划建设了钢城经济开发区,目前已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亿多元,引进项目100多个,成为服务配套莱钢的重要基 地。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依托四条连接线、打通四个出口、规划发展好四个功能区”的决策部署,以服务莱钢为根本出发点,规划建设了控制面积87平方公里的钢城经济开发新区,与莱钢联合成立了建设指挥部,并专门为莱钢规划了西部工业区和仓储物流区,莱钢现代钢铁物流中心等项目年内将开工建设。三是文明创建联手。组织47个省、市、区级文明单位和莱钢8个企业与55个村居结成了城乡文明、企地文明共建对子,组织开展了“百户困难家庭得帮扶”、“万册图书送乡村”等活动,举办了“钢之魂、桃之韵”宣传文化周活动,开展了送一场文艺演出、扶持建设一条文明街等“十一个活动”,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四是平安建设联创。坚持企地活动联创、治安联防、问题联治、纠纷联调,形成了平安建设的强大合力。特别是企地联合开展了“平安项目”建设,每年都联手开展重点项目治安秩序集中整治等专项活动,为莱钢发展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服务莱钢、配套莱钢,实现了企地共建双赢。2003年以来,莱钢累计投入140多亿元,钢产量由不足300万吨迅速提高到1000万吨,跨入了全国十大钢行列。在莱钢的强力带动下,钢城经济实现了跨越发展。2005年,全区GDP达到108.96亿元,是2002年的2.68倍,年均增长23.26%,在全省排名上升25个位次;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06亿元,是2002年的4.6倍,年均增长66.3%,在全省排名上升38个位次。今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企地共建的做法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我区服务支持莱钢发展的做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2005年初通过莱芜日报、莱芜电视台、莱芜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以《钢城人是怎么过年的》、《钢城上下干事创业的氛围是怎样形成的》、《水乳交融的企地关系是怎样形成的》等为题,进行了集中报道。我们坚持企地联手建设活力钢城、依托莱钢发展配套经济等成功经验,也在《经济日报》、《大众日报》、《山东通讯》、《莱芜调研》等省市报刊上多次宣传。
第三篇:健全机制 重心前移 推动组织建设
健全机制 重心前移 推动组织建设 ——广西崇左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在祖国的南疆,有一座新兴的国门城市——广西崇左市。2003年8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南宁地区成立崇左市,辖7个县(市、区),其中4个县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533公里,占广西边境线的51%。人口240多万人,其中88.6%的人口为壮族,是全国壮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级市,农村人口超过85%。
近年来,崇左市针对历史上长期处于战争前沿,属老少边山穷地区,底子薄、基础差,是欠发达、后发展的革命老区等实际情况,着力突出党建惠民,积极探索实践,紧扣“落实责任制、扩大覆盖面、选好带头人、增强战斗力、城乡一体化、服务常态化”,抓基层、打基础,有力推进了边境民族地区的发展繁荣稳定。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崇左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3%,在广西14个市中增速排第7位;财政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20.5%,增幅和进度居广西第3位;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20.2%,增速居广西第5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33.9%,增速排广西第1位;外贸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 99%,总量和增幅均居广西各市之首。
建立健全联动机制 落实党建责任制
崇左市委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从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入手,推动党建责任制的落实。
一是建立联动体系,全面推动党建工作。构建责任联动格局,成立了崇左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机构,明确市、县、乡、村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把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制情况作为市、县、乡党委领导班子及成员年终述职和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每年初,逐级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建立健全党建联系点制度,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村、部门包村和干部驻村等工作制度,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后进村,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是健全运行机制,推进党建工作制度化。首先建立和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认真听取基层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其次建立和完善工作督导制度,抽调有关部门人员成立督导组,定期不定期地对各县(市、区)、市直单位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督查和指导,指出存在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再次建立和完善专项考评制度,把基层组织建设纳入专项述职和绩效考核内容,制定具体的考评细则,与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评、同奖罚。
三是健全投入机制,保障党建工作正常化。采取财政列支、党费支持和基层自筹等方式,加大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投入力度,确保基层党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有效推进。2010年以来,崇左全市累计投入资金2亿多元,推进“千屯组织规范化建设”。
前移工作重心 扩大党组织覆盖面
崇左市农村人口数量大,少数民族人口比较高,一个建制村往往有八个自然村(屯)。自2003年建市以来,崇左市坚持把党建工作重心下移到自然屯,夯实党在农村最基层的组织。
一是“把支部建在屯上”,确立屯级组织的领导核心。2003年,为扩大党组织覆盖面,把自然屯组织的核心建起来,崇左市采取“一屯一支部”模式,对正式党员3人以上(含3人),或人口在300人以上的自然屯,创建条件成立独立党支部287个,总数达到3353个。对人口较少,正式党员数量不足3人的,且屯与屯之间的距离较近的自然屯,崇左市采取“多屯一支部”模式,成立联合党支部 63个,总数达到1097个。目前,全市屯级党支部有4450个,覆盖率达67%。此外,不断加强共青团组织和妇女组织的建设,使自然屯的组织建设更加完善。
二是建立“党群理事会”,完善屯级村民自治组织功能。按照十七大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的要求,崇左市于2007年建立屯级党群理事会,拓展了屯的自治功能。在基层组织贯彻落实“四议两公开”措施,对自然屯重大事项决策,实行屯党支部提议、理事会合议、党员群众大会决议,并及时公示决议情况、决议实施结果,逐步推进屯级组织工作规范化。“党群理事会”一般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1—2名、成员若干名,定期对本屯经济发展规划、财务收支、集体资产承包、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事项公开进行议事、理事。目前,全市设立屯级理事会4313个,占自然屯总数的65%,共议事、理事6.9万件。
三是实施“千屯组织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屯级组织建设水平。2010年开始,崇左市以建设屯级党群活动场所为切入点,实施“千屯组织规范化建设”工程,并作为基层党建科学化“书记创新工程”,用3年时间使300人以上自然屯的组织建设规范化。通过统筹资源,规范组织设置、队伍建设、场所建设、理事制度,在场所建设方面,采取新建和修缮等办法,按照“十有”标准,即“有办公房、有水泥路、有阅览室、有升旗台、有公开栏、有舞台、有音响设备、有文艺队、有篮球场、有篮球队”等,大力抓好屯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截至2011年12月,全市共建有屯级办公用房1321栋、屯级水泥路1481条、阅览室1158间、升旗台895个、篮球场1047个、公开栏1261个、文艺舞台753个,并组建相应的文艺队、篮球队。崇左市的这一做法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2011年全区组织工作创新成果十佳奖”称号。
四是开展“三百双推”活动,扩大非公企业党建覆盖面。安排市、县直100个机关党组织,联系100家非公有制企业,政企联建企业党组织,推动非公有制企业科学发展。目前,全市非公有制企业有 821家,共建立市、县(市、区)领导非公党建联系点188个,下派党建指导员220人,已建立党组织81家(其中新建21家),其中56个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组织。安排 100家非公有制企业联系 100个村,村企联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湘桂公司党委与当地4个村(社区)党支部结成对子,村企互派联络员,村企党员认亲结对。近年来共有22名公司党员结对29名农村党员,捐赠帮扶资金并赠送科普学习资料,传授农业实用技术;投入340多万元帮助村屯建设党支部办公室、文艺舞台等,基层组织活动场所不断完善;投入12万元建设“四个培养”、“农家课堂”等3个党建示范基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委与当地4个村(社区)党支部结成对子,村企互派联络员,村企党员认亲结对。近年来共有22名公司党员结对29名农村党员,捐赠帮扶资金并赠送科普学习资料,传授农业实用技术;投入340多万元帮助村屯建设党支部办公室、文艺舞台等,基层组织活动场所不断完善;投入12万元建设“四个培养”、“农家课堂”等3个党建示范基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选拔教育并重 选好育强带头人
近年来,崇左市认真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把选好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作为加强边境地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上,崇左市坚持采取“公推直选”、“公推择岗”跟班制、引导大学生村官参选等形式,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目前,全市有 21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在抓村干部队伍培训管理上,崇左市通过开展“村屯干部大培训月”、“村屯干部素质提升年”等活动,确保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参加2次县级以上的集中培训,逐步建立对失掉公信力的村党组织和村党组织书记的发现、整顿、调整机制。针对边境地区农村党员老龄化、文化不高、整体素质偏低、后继乏人等突出问题,坚持加强和改进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加大在优秀年轻村屯干部、复员退伍军人、专业协会负责人、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力度,注重在妇女中发展党员。大力实施“四个培养”工程,依托市县乡村党校、职业技术院校、农家课堂、农业科技示范园、种养技术示范基地、“短信党课”和远程教育平台,对村屯干部和党员进行经常性教育,提高党员“双带”能力,不断加强边境地区党员队伍建设。
创新管理激励方式 增强组织战斗力
党建工作,重在实效。着眼于调动村级党组织和村级干部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崇左市进行了许多制度性建设的探索。
一是创建“星级党支部”。崇左在扶绥县探索推行“星级党支部”创建活动,在村级分别设立发展富民星、组织建设星、文明和谐星、民主法制星、生态环境星等星级名称,并科学设置星级评定标准,年终依据各村的表现,评定1—5个星级等次。评星定级采取自查申报、乡镇考核、组织复核、县委审定4个程序进行。2011年,该县对17个三星级以上“星级村”进行表彰,其中五星级村3个、四星级村3个、三星级村11个,并分别给予15000元、10000元、5000元的奖励。2012年,崇左在全市推广这一创新做法。
二是实行“一村一细则”考评。崇左市委积极指导凭祥市因地制宜,根据每个村的不同实际,分别制定不同的考评细则,对村级干部进行绩效量化考评。针对各村工作任务量、强度差异较大、可比性不强的特点,将业绩考评目标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任务,体现出因村施策、综合权衡、突出亮点、彰显特色。考评采取发布公告、工作述职、实绩核验、民意测评、考评汇总五个程序进行,形成初步考评结果。之后,根据初步考评结果评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4个等次,再从优秀中评出1—5级“星级支书”。对于被一票否决或连续2年考评排在本镇末位的,按干部管理权限予以免职;基本称职的领取基本补贴;称职的领取基本补贴及实绩奖励;评为“星级支书”的,按获“星”多少,分别予以重奖,切实转变“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
三是推进“六基六化”建设。2010年,崇左凭祥市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指导下,探索推行了“六基六化”,即基本队伍模范化、基本阵地标准化、基本载体品牌化、基本保障人本化、基本制度体系化、基本手段信息化,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这一做法也符合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组织部长会议提出的“五基四化”要求。
开展结对共建活动 推进城乡一体化
自2010年起,崇左市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结对共建、先锋同行”活动,着力激发党组织和党员活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是开展“六联六共”活动。为进一步增强创先争优活动效果,2010年4月9日,市委启动了“结对共建、先锋同行”活动,创新“机关农村结对”、“企业农村结对”、“部门企业结对”、“卫生系统结对”、“教育系统结对”和“军地共建”等六种结对共建模式,以组织联建、队伍联管、思路联议、实事联办、阵地联筑、稳定联创等“六联六共”为主要内容,大力整合资源,深入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全市已有2070个城区党组织与2064个基层党组织签订承诺书,挂共建牌子,结成共建对子;有13794名城区党员与14350名农村党员结成帮扶对子。2010年12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深化“结对共建、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在崇左市扶绥县召开,崇左市委书记赵乐秦同志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二是“军地共建,创先争优”。为充分发挥军地党组织的资源优势,维护边境地区和谐稳定,崇左市把军地共建作为突出地方特色,扎实开展“结对共建、先锋同行”的创新举措。2010年7月6日,崇左召开了驻崇左市军警部队和中区直单位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并向全市发出了加强“军地共建、创先争优”的倡议;11月26日,市委与军分区党委联合在八连启动了“军地携手创先争优、富民强边共谋发展”活动仪式,签订《军民联建共创协议》,促成292个地方党组织与驻崇左部队基层党组织结成共建对子,共同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取得良好成效。其中,金鸡山八连用科学发展观建连育人成效显著,在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中堪称楷模。2011年底,金鸡山八连被中央军委授予“为国戍边模范连”荣誉称号。
创新服务方式 推进服务常态化
崇左市积极探索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方法,引导机关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深入基层,为民服务。
一是开展“驻村联户,拜师助民”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按照自治区开展“万名干部入乡住村”的活动要求,结合崇左实际,全面启动了干部“驻村联户、拜师助民”活动,号召各级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通过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联户、指导员驻村当代表和下派第一书记等方式,深入结对共建村驻村联户,拜师助民,通过发放联系卡,记好民情日记,结交农民朋友,征求意见建议,在政策、智力、资金、物资、技术、信息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帮助农村、社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摆脱贫困、加快发展。活动中赵乐秦书记、黄克市长带领市四家班子成员深入所联系的农户,拜群众为师,与群众同劳动,切实为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并为驻村联户服务队授旗。各部门、各单位积极组织干部到联系贫困村开展植树造林、种植甘蔗等帮扶活动。据统计,活动启动以来,全市各级党员干部下基层人数17974人次,联系群众19050户,驻村联户次数29736次,为群众办实事 18681件,扶持资金7917万元。
二是推行“五个下移”,变“为民作主”为“群众作主”。在推动机关干部深入基层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指导凭祥市结合实际,全面推行“五个下移”(服务下移、决策下移、权力下移、保障下移、警力下移)工作机制,着力加强边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维护边疆和谐稳定,促进边境地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下移。组织市、镇、村干部以“挂村包屯联户”形式与38个村(社区)各个屯结对,进村入户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切实解决了事关农村发展的实际问题。“决策下移”。把决策、管理、监督下移到村组,转“为民作主”为“群众作主”。2011年,凭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12个项目全部由群众投票确定,81%的公益项目,把决策权交给群众。权力下移。通过下放事权、财权、人事权等“三权”,让镇、村“有权办事、有钱办事、有人办事”。据统计,该市已将100多项审批权、审核权,下放或委托给镇直接行使。保障下移。全面实施“五大社会保险”、“四大社会救助”、“五大社会福利”,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警力下移。推行“法务靠前”、“警务靠前”、“天网靠前”和“三联四知五包”等四大工作机制,派出所警员到各村挂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并每月进村工作超过10天。
三是实行“村镇联办”,方便群众办事。崇左龙州县根据村民有赶圩办事的习惯,每到圩日,组织各村委会轮值干部带上公章和镇政府工作人员一起为村民提供生产服务联办、民政事务联办、建房审批联办、公共卫生服务联办、纠纷调解联办、文化服务联办等“六项联办”服务,使村民在赶圩购物的同时可以办事,减少来回奔波,省时省事。
查找问题 寻解决之道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崇左并没有自满,他们清晰认识到基层党建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为此,崇左坚持查找问题,寻求解决之道。
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令人担忧,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农村党政“二元”结构,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来新的矛盾。村民自治制度迈出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步伐,但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有不少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对村民自治条件下“两委”职能的定位缺乏正确认识和科学界定。一些地方,由于“两委”关系没有及时协调,两套班子各自为政,工作中内耗严重,使得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走样,村民自治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而村党组织的决策效能,却在对立冲突中大大降低,党在基层的领导核心作用得不到体现和加强。
二是村干部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内生动力不足。一方面是工作考核目标不明确,导致农村干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严重影响了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一方面是农村干部不属于在编人员,流动性较大,在处理农村具体工作中功利性、短期化行为比较突出,不利于农村的长远发展。
三是当前部分党员先锋意识减弱,组织观念淡漠,缺乏理想信念追求,缺乏对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示范带头作用发挥得不够好。如有的党员把个人利益看得太重,开会不给工资就不参加;有的党员干部不思进取;有的党员干部不廉洁自律,损公肥私,侵占和挪用公款;有的党员身份意识、职责意识不强;有的党员想方设法地去拆村干部的台,意图乱中取利;有的党员在带领群众致富方面有心无力,感觉无所适从;有的党员在村里重大活动中使“反劲”,突显个人主义,等等。
四是个别村党员发展家族化、把握程序随意化,影响了党员的纯洁性。目前在一些农村,有宗族派系现象,特别是村“两委”班子不和的村,各方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维护自己的利益,在发展党员过程中,甚至违反规定程序或擅自降低标准,极力发展自己亲属、朋友或铁杆支持者加入党组织,致使农村党员发展呈现家族化、派系化趋势。同时,大多数农村优秀青年长期在外务工,又没有固定地点,使党组织培养教育入党积极分子、发展新党员工作难度加大。
真抓实干 推进基层党建
崇左市将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部署,结合崇左实际,实施“万千百十一”工程,把健全“基本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建好“基本场所”、开展“基本活动”、完善“基本制度”、落实“基本保障”的“六个基本建设”的要求具体落实到各个领域的基层党建工作中,夯实基层基础,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规范化、示范化、品牌化、信息化“四化”建设,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具体体现在五个“抓好”上。
第一,抓好10000名村屯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升,加强村级目标考评及村干部实绩考核。积极开展“万名村屯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的培训,对村屯干部进行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科学文化、实用技术和创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村屯干部综合素质,不断增强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能力。同时,出台村级目标考评及村干部实绩考核办法,加强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和村级干部规范化管理,在实行村级干部基本补贴标准和工龄补贴的基础上,按照建制村(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等方面情况设定考核内容,以百分制的形式对建制村(社区)工作进行综合考评,授予“星级村(社区)”称号,给予一定的奖励。建制村(社区)再结合村级干部个人年终测评考核结果,确定村级干部实绩奖励分配方案。同时,将考核的结果作为对建制村(社区)奖惩以及村级干部评价、任用的依据。
第二,抓好5000个基层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推进“创星升档”。借鉴现代企业质量管理认证办法,探索建立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规范认证体系,着力从组织体系、活动方式、场所阵地、工作制度等方面进行规范。注重运用数字化理念指导规范化建设,推进目标定量化、任务具体化、过程规范化、考核精细化。立足行业实际,加强分类指导,探索各有特点、各具特色的基层党建工作规范体系。到2013年,崇左全市842个建制村(社区)、2421个自然屯、100个非公有制企业、1637个机关事业单位的党组织达到规范化要求。在规范化建设基础上,实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星级创评”工程,全面推行以“明确创争目标、科学考核评价、分类动态管理”为内容的星级创评工作,建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的长效机制,形成创“星”争优、群“星”闪耀的良好态势。对照党组织“五个好”、党员“五带头”的创争标准,量化星级设置,细化考评内容;强化推进措施,建立完善创星承诺、联系点评、群众评议、工作实录等制度;注重奖惩并举,深化评定结果的运用。
第三,抓100个市级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促进全市基层组织建设。深化边关党建示范长廊工程,多层级、全方位开展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以创促优、以点带面,整体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到2012年年底,在全市各领域、各行业、各个层面培育100个符合先进基层党组织条件、服务成效明显、广大群众公认的基层党建工作市级示范点。同时,各县(市、区)也要选树县级示范点,通过上下联动,在全市形成一批体现时代要求的党建工作示范群,并通过参观交流、现场教学、成果展览等形式,发挥示范点作用,辐射带动全市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第四,集中力量抓好10个党建品牌,实行项目化推进。实施基层党建创新项目制度,强化对创新项目的管理,努力打造精品项目,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向特色化和精品化方向发展,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新亮点。市本级重点抓“千屯组织规范化建设”、“军地共建”、“驻村联户”三个党建品牌;各县(市、区)各抓一个品牌,其中扶绥县抓“星级争创”,大新县抓“边关党建惠民”工程、天等县抓“联组建部”(外出务工党员群众管理新模式)、宁明县抓“党建文化”、龙州县抓“村镇联办”、凭祥市抓“六基六化”工程、江州区抓“拜师助民”。通过典型带动,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品牌化,使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学有目标、争有方向。
第五,抓一个县作为信息化试点,领跑全市基层组织信息化建设。崇左市将以凭祥市为试点,坚持“实用、科学、安全、高效”的原则,一是完善网上建立党支部、网上交纳党费、网上接转组织关系、网上在线学习、网上公开党务、网上召开会议、网上互动交流;二是探索远教网、党建网、政务网“三网合一”,使“农事村办”在“三网合一”的终端站点就可以实现;三是采用电子地图、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技术,将社会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个管理单位,实行网格化管理。通过试点,打造一个集党员管理、党员教育、党员活动和党员交流为一体的党建信息平台,为全市加强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提供经验。
在调研中,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崇左市党建工作的特殊地位。在凭祥,公路两边的群众家家户户都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也深刻体验到了崇左党建工作的务实和扎实。我们有理由相信,基层党建工作一定会在崇左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四篇:创新服务模式健全服务机制
创新管理模式健全服务机制
XX县XX街道所辖4.6万人,共有离退休干部563人。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在县委组织部、老干局的直接关心和指导下,牢固树立“老干部工作无小事”的观念,真心实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严把政策不推事,认真落实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健全服务机制,创新管理模式,为离退休干部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赢得了离退休老干部的满意和好评。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领导,健全机制
老干部工作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重要任务,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离休干部服务工作,成立了以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街道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各社区、村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并明确村(居)支部书记为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第一责任人。街道将离休干部社区服务列为一项重点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离休干部服务工作由支部书记亲自抓,负总责。为摸透辖区内离退休干部的基本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服务工作,特别是对离休干部逐家走访,了解离休干部的所急所需、所想所盼,采集离休干部信息,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摸透离休干部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离休干部的不同需求情况,分类制定出服务方案,并将服务工作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落实具体工作目标和具体责任人,不断完善离退休干部花名册和离退休干部健康档案。
二、突出重点,创新特色
开展离退休干部服务,需要必要的服务设施。我们充分利用村(居)现有资源,改善服务设施条件,完善服务设施功能,为离退休干部搭建服务平台。
1、进一步完善学习活动设施。为丰富和活跃社区内离休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街道为老干部开展活动积极提供经费保障、创造了舒适的活动环境。一是在我街道办公场地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坚持为老干部活动提供舒适的环境,在办事处六楼设立老年学校和老干部活动中心,二楼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安排了一间18平方米的办公室,做到了离退休干部活动场所固定、够用、舒适。二是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年初制定全年开展老干部活动计划,每一个季度分别制定出具体活动安排,统筹安排,全面规划。做到活动方案落实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每年围绕元宵节、“七〃一”建党节、“八〃八”健身节、“九〃九”重阳节等重大节庆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展示活动,展示当代老干部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风采。三是对于老干部参加其他社会活动的经费给予充分保障,尤其鼓励老干部参
与县老年大学的学习,使老干部的离退休生活丰富多彩。组织老干部经常性开展文体活动,每月组织集体学习1次以上,每年分别举办一次老干部棋类赛和球类赛等。社区内学习活动设施的逐步完善,为离退休干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提供了方便。
2、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设施。在社区率先成立居家养老服务站,设有专兼职助老服务员10名,建立了以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19种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人性化的服务,特别是进一步完善为离休干部的服务流程,建立离休干部健康档案,结合离退休干部其原工作单位组织的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和社区健康体检,将社区内每位离休干部的健康状况记录在案,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服务。
三、就近原则,管理服务
1、加强离退休干部党员就近管理和服务。支部积极与离退休干部党员及其原工作单位联系,对按规定应当或自愿将组织关系转入居住地的离退休干部党员及时予以接收,对尚末转入的,允许他们参加临时党组织生活。对于一些行动不便、卧病在床的老同志,在看望慰问他们的同时带上文件资料提供上门学习服务。
2、就近为离退休干部提供生活照顾。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及时帮助老同志消除心理上的孤独感和失落感。每逢节假日经常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并送上慰问品,增进老干部之间、老干部与社区干部之间的感情交流,努力为离退休干部提供更好的物质与精神服务。
四、搭建平台,发挥作用
在努力做好老干部服务工作的同时,注重发挥老干部的政治优势、阅历优势和经验优势,按照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为离退休干部搭建平台,积极组织老同志主动作为、发挥作用,形成了共赢的良好局面。根据《关于XX街道开展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XX社区老人会联合离退休支部成立了矛盾纠纷调解小组、法律政策宣传小组、环境卫生监督小组、文体活动小组和关心下一代小组等五个小组,主动融入社区各项工作,特别是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宣传政策法规。积极宣传党在农村的新政策及百姓应知应会的法律、安全、计生、环保等知识,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民主和法制意识。二是收集社情民意。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各类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及时上报社区,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群众所想所盼和一些苗头性问题,为改进社区决策提供参考。三是维护社会稳定。通过收集上报
群众需求和矛盾纠纷后,协助社区及时给予协调解决。不能及时给予解决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并进行跟踪走访。四是参与决策监督。老干部派出代表参与社区重大事项决策议定和党风廉政监督,督促开展民主理财活动和党(居)务及时公开。
虽然我街道在做好新时期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退休干部的需要和上级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今后我们将会更加重视老干部工作,切实做到认识上再提高、工作上再努力、措施上再落实,努力把老干部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五篇:健全机制
健全机制、强化措施 全力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新旧体制的转轨不断加快,社会利益格局处于大调整、大变化之中,群众生产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新的形势变化加大了信访问题的解决难度,特别是新《信访条例》的颁布实施,将信访工作引向法制化的轨道,再加上群众的普遍期望值在不断提高,群众的维权意识、群体利益意识不断增强,给做好信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处理好信访中反映突出的问题,发挥好信访部门应有的积极作用,使之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环境,对于树立政府权威,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信访工作出现的新特点
当前,社会各阶层利益磨擦碰撞增多,社会心理震荡增强,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信访内容上,由反映历史问题向反映现实问题转变。当前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是企业改制、城市拆迁、土地承包、民间纠纷、村级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都具有广泛的现实性。
二是在信访动机上,由反映单一的经济利益向附加政治利益转变。一些群众上访已不再单单地为了满足经济利益,对政治利益也越来越关注,甚至以此来给政府施加压力,以达到某些政治目的。
三是在信访主体上,由个体向群体转变。由于体制的转变、改革措施的落实以及利益格局的调整都以群体为对象,部分群众受利益驱使,抱着“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心理,因此群体上访、集体上访呈上升趋势。
四是在信访重心上,由基层向上级转变。由于群众对基层组织缺乏信任,加之存有“告御状”心理,一有问题总想越过基层上访,且由自发松散状态向有计划、有组织的方向发展,有的集体上访甚至筹集上访资金、建立联络点、专人遥控指挥等。
五是在信访形式上,由非对抗性向对抗性转变。一些群众上访时,试图通过一些极端、异常行为,促使问题的解决或答应其提出的过高要求,如集体堵塞交通、围堵冲击党政机关或采取静坐、示威等过激行为向政府施压等。
二、当前信访问题成因分析
1.体制转轨引发了新的社会矛盾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加深加大,新旧体制正处于转轨时期,整个社会利益格局在不断调整变化之中,各种社会矛盾大量显现,群众因不同的经济、政治诉求而积极上访,这些是近几年信访总量不断增长的根本原因,也是我国改革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
2.群众参政议政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不断提高
20多年持续不懈的普法教育极大地推进了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法律法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参政议政能力普遍有所增强。能自觉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这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信访量逐年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3.侵害国家和群众利益的违法行为没有得到遏制
有的地方和单位没有把握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出台的改革措施和办法超出客观实际和群众承受力,或者改革措施不配套,政策规定不落实,直接侵犯了群众的利益,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有些地方和单位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一些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工作方式简单、作风粗暴。议事不公开、决策不民主,热衷于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欺下瞒上,见利忘义,贪污腐化,侵害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导致干群关系紧张,造成群众集体上访。
4.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相当严重
部分基层干部和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法制观念薄弱,不依法行政,不能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推诿,作风专横,导致群众不服从或不信任行政、司法机关做出的仲裁和处理,宁愿上访找上级政府解决;有些案件因办案人员受人情关系、业务水平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处事不力、不当、不公引起信访;有些则因案件当事人不懂案件上访程序、受理范围而信访;有些案件本来处理得公平合理,但满足不了当事人的利益需求。有的当事人由于个人主义严重,往往以“我”划圈子,以“利己”定框框,无事生非,纠缠不休。
5.对信访工作认识不到位
信访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领导平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总认为是小事一桩,能拖就拖,致使小事拖大、大事拖难,一旦出现大规模集体上访事件,便手忙脚乱,对群众拦、堵、卡、截,或者放弃原则乱许愿,给上访群众造成一种“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印象,既增加了信访工作量,又造成了恶劣影响。
三、破解当前信访难题的措施及对策
1、信访维稳意识要得到增强提高
信访工作是践行群众路线和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人民群众利用信访渠道反映问题,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是群众参政议政、民主意识的提高。通过信访渠道,人民群众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进行民主监督;同样,各级领导机关也可以通过信访了解群众疾苦,掌握民情民意,及时体察工作失误,吸取群众智慧,使决策更民主、更科学,更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信访渠道还有助于听取群众的批评意见,揭露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各种违法乱纪行为,推进从严治党和从严治政。信访工作做得好不好、有没有成效,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声誉,关系到人心向背这一重大政治问题。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提高执政能力,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信访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
2、信访工作机制要得到加强健全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机制。信访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重要的职能工作,是同人民群众保持联系的桥梁,是体察民情民意的窗口和获取信息的渠道,又是接受监督的一种方式,反映各方面情况的一面镜子。党政一把手必须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承担信访工作第一责任,不断健全信访工作班子,认真配备好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既懂政策又懂法律法规的同志具体分管信访,确保整个信访工作机制的健康运行。一旦出现上访问题,尤其是集体事件,不论什么性质,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出现在哪里,必须按照信访工作“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及时、主动、有效地采取措施,认真接待,耐心教育,正确疏导,努力化解,绝不能推卸责任、推诿扯皮,从而导致越级上访。
二是加强协调督查机制。信访督查工作是提高工作时效、工作质量的有力保障,是信访事项处理的关键环节,是防止大量重点和难点信访问题长期积压的重要途径。市联席办应定期或不定期对上级交办和各单位自行排查出来的突出信访问题进行逐案督查。对规定时限查结的信访案件,再次强调上报办理情况及处理结果的限期;对查办报告内容不清或处理意见不明确的,责成承办单位重新办理;对查办不及时、不积极的乡镇和部门,督促其认真办理,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以确保全市信访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加强责任追究机制。要严格进行责任追究,对行政机关违反信访行政条例规定办理信访事项的行为,要加大监督力度,限期予以纠正。对信访问题推诿不办、弄虚作假、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应依法严肃处理。对因工作失职、激化矛盾,造成群众越级上访、重复上访、集体上访或不良影响的,要及时通报,严肃追究有关部门和领导的责任,使信访工作真正成为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工作。
3、信访工作措施要得到有力落实
一是完善领导包案制度。领导包案解决信访问题是解决重大、疑难和复杂信访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最直接的办法,同时也加大了领导对信访工作的关心支持力度,为妥善解决信访重点案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完善领导包案制度,要落实“五包”领导责任制,即包掌握情况、包解决困难、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置。特别是对一些长期积压、很难解决的上访老户问题,领导更需要充分了解案情,提供处理意见,亲自督促落实。
二是加强预警排查。信访问题有一个酝酿、形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因此,要建立信访排查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预警网络,加强基层信访力量,把信访触角延伸到基层的各个角落,形成多元化的信访格局。做好隐患排查、超前预防工作,注重收集有价值信息,及时、正确把握信访先兆,掌握潜在的信访问题,把握信访工作主动权,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做到早预测、早排查、早发现、早介入、早调处,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及时把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实现滞后工作向超前工作的转变。
三是加大事要解决力度。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在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上。畅通信访渠道,切实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维护群众正当、合理和合法的权益是推动“案结事了”、减少信访量的关键所在。因此要重视解决群众的初信、初访问题,力求一次性办结,防止信转访、小拖大、易拖难。凡是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明确规定的,依法按政策抓紧解决,全部合理的全部解决,部分合理的部分解决,争取一次解决到位;凡是应当解决、但客观条件一时不具备而难以解决的问题,主动说明情况,做好政策解释和思想疏导工作,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使问题早日解决。
四是形成信访工作合力。群体性事件、集体访事件聚集的人往往少则几十人,多则成百上千人,参与人员涉及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往往是多种矛盾交织,牵涉多个部门,不是信访部门一家所能解决的,这就需要发挥部门联动优势,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合力,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协调联动,做到任务明确、责任明确,目标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大信访格局,推动群体性事件、集体访事件处理有条不紊开展。
五要加强依法打击。要严格贯彻执行《信访条例》,下大力气教育引导群众依法上访。对一些无理上访甚至胡搅蛮缠的上访人员,要坚决采取措施,不能迁就放任;对个别串访煽动、幕后组织集体上访且造成较大影响的,要严肃处理,触犯法律的要依法查处。凡出现这类问题的,公安部门必须积极配合,全力支持。处理群体性事件,要坚持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坚决依法按政策办事,把处置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所谓“宽”就是对绝大多数被蛊惑的群众,在对其进行教育的基础上不予追究;对挑起事端的一般组织者、策划者在教育训诫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宽严相济”适当从宽。所谓“严”,就是对极少数别有用心、蓄意制造事端,借群体性事件之机搞打、砸、抢、烧,堵塞交通、围堵机关的违法犯罪分子要严厉打击,决不心慈手软。
四、信访问题化解中应处理的关系
一要处理好带着感情工作与不能感情用事的关系。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工作,同时又不能感情用事,是信访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在具体工作中要理解这一辩证关系,不能头脑发热,将原则和政策丢在一边,乱表态,乱许愿;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的将群众反映的问题一概拒之。要有政策观念,要讲大局,讲政治,在处理问题时不能受感情驱使,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按政策和法律办事。
二要处理好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关系。上访群众的思想问题都是因实际问题引起的,要解决思想问题,首先必须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思想政治工作。不解决思想问题,上访群众对很多事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特别是群访,大多数人思想问题解决了,极少数人的思想问题仍未解决,不解决实际问题,思想政治工作也就没有说服力;只解决实际问题不做思想工作,实际问题解决也会大打折扣。
三要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眼前利益就是要处理好当前群众所反映的问题;长远利益就是处理问题后在社会上要有良好的影响。对群众信访问题上不能“急功近利”,采取突破政策的手段来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能“新官不管旧事”,对遗留问题不受理;不能借口影响,不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群众反映的问题推之拒之。
五、群体性信访处理的原则及方法
妥善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时要讲究策略。一是宜疏不宜堵。要顺势引导,寻求上访群众易于接受的突破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从盲目冲动、不计后果的对峙状态中醒悟过来,再做疏导说服工作。二是宜散不宜聚。要尽可能让群众分散,推举代表,听取他们的反映,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三是宜快不宜慢。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尽可能迅速地答复和解决,不能犹豫不决。四是宜劝不宜激。在群众反映问题时要多做劝阻和解释工作,不能有过激行为,以免使矛盾激化。五是宜见不宜避。群众集体上访不能回避,要同他们面对面地对话交谈,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六是宜实不宜虚。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答复要实实在在,客观具体,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七是宜粗不宜细。要抓住主要矛盾,撇开枝节问题,避免纠缠细节,激化矛盾。八是宜缓不宜急。要采取区别对待的办法,做到方法得当,措施步骤稳妥,不急不燥,缓解疏导大部分群众的情绪,争取大多数,孤立极少数。九是宜断不宜拖。当群体性上访事件处于萌发阶段,矛盾尚未激化或者矛盾已经引发即将升级之时,要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快刀斩乱麻,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事态控制在当地,防止久拖不决、遗留尾巴酿成重大事端。十是宜讲道理不宜指责。对上访群众要做细致的思想工作,以理服人,不要指责人,工作方法不能简单粗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