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乡镇企业机械加工业的发展情况及几点建议

时间:2019-05-12 22:1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市乡镇企业机械加工业的发展情况及几点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市乡镇企业机械加工业的发展情况及几点建议》。

第一篇:关于我市乡镇企业机械加工业的发展情况及几点建议

关于汉中市中小企业机械加工业的发展情况及几点建议

一、基本情况

汉中市中小企业的机械加工业是从70年代的农械制造和农机维修业开始起步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机械加工业已成为全市中小企业的一个重要行业。目前全市中小企业有机械加工企业758个,从业人员8795人,拥有固定资产15709万元,实现加工产值6.5亿元。涌现出了汉中始皇磨粉机制造公司、汉中华汉机械厂、西乡西玛机床厂、汉中红星带肋冷轧厂、城固华星精轧有限公司等一批规模企业和汉台宗营机械加工小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中小企业机械加工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起步早、发展慢、总量小。中小企业机械加工业在70年代初就开始起步,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仍然是总量小、层次低、后劲弱,机械加工业的产值仅占全市中小企业总量的4.1%。

2、“三大”因素制约了机械加工业的发展。一是大工业的带动功能不强。我市大工业总体规模偏小,实力不强,虽然有几户装备制造和机械加工规模企业,但总体扩散产品少、协作效果差、带动作用弱。曾有一些乡镇机械加工企业为国有企业配套,但因这些国有企业不景气而相继停产或转产。二是投入不足。装备制造业是一个高投入行业。但多年来,无论是贷款、还是财政扶持和民间资本

都严重投入不足。三是技术构成低。装备制造业需要较强的技术研发力量和熟练的职工队伍,但我们的企业人才资源匮乏,熟练技术

工人大量外流,普遍存在“人才荒”问题。

3、政府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扶持措施。市、县政府在做大做强装

备制造业方面,没有整体规划,缺少引导和扶持手段。

三、几点建议

1、科学规划,整合资源。以装备制造骨干企业为龙头,以主导

产品为纽带,按照“专业分工、区域协作、产品配套、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规划建设若干个装备制造中心和协作区,整合优势资源,促进做大做强,使之真正成为带动全市工业突破发展的重点。

2、着力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通过企业和政府两方面的努

力和有机结合,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大专院校提供智力支持,政府扶持的产品研发机构,培养一支宏大的职工技术队伍,来支撑和促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3、实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对接。国有企业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积极向民营企业扩散零部件加工,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促进自身不断做大做强。民营企业也要主动与国有企业“攀亲结姻”,当好“配角”,实现共同发展。

二○○六年八月一日

-2-

第二篇:促进乡镇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工作方案

促进乡镇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工作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市委、市政府会议精神,以服务“三农”为主线,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使我镇乡镇企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是成立组织,建立了机构,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相关部门担任成员。企业具体负责,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格局。

二是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促进我镇乡镇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三是做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的筛选申报工作。围绕我镇主导产业,认真筛选项目,积极申报争取资金扶持,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的实施,推动我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四是做好创业富民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按照国家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要求,通过抓组织、建基地、稳质量、重实效,有力地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培训。

五是实施绿色通道工程。以保证我镇农产品的正常运输,会同交警队统一印发农产品运输“绿色通行证”无偿发放给农产品运销企业和运销户,对拉运农产品的车辆一律做到不挡、不查、不扣、不罚,保证农产品的顺利运输。

六是加强招商引资和新上项目工作。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引进一批产品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项目在我镇投资落户,将为我镇市种、养、加工走向产业化经营提供了转化升级的“平台”。

七是做好农产品品牌认定工作,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今年重点作好农产品品牌申报工作,并引导骨干企业进行商检注册,增强企业竞争力。以此推动和促进企业进一步提高档次和水平。

八是发挥中介组织和协会的作用,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市场行情,建立销售网络,帮助企业销售产品。充分发挥协会在抱团抢市场、联手抵御风险、统一打品牌的作用,提高我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篇: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问题调研报告

农产品加工水平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关键环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有利于农产品的深度开发,有利于农民就业和增收,有利于增强农业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发挥农业资源优势。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又快又好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产业支撑,是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2007年

11月初到2008年元月中旬,我们组成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问题调研课题组,深入全市17个县市区,临汾、侯马两个开发区和多家企业调查研究,多次邀请专家教授召开研讨会,反复征询意见,最终形成这个报告,希望对加快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有所帮助。

一、自然资源和发展条件

产业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和发展条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就是依靠我市面临的发展条件,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农产品加工业的内容非常多,只能从中选择重点扶持发展。可以肯定地讲,未来农产品加工产品市场竞争会日趋激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各地靠的主要是特色,只有把特色做强做大做出品牌才能在市场上生存和发展。要准确的把握特色,就必须清楚资源状况和发展条件,这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前提。

我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太行山和吕梁山之间,区域内地形复杂,动植物种类丰富,盛产小麦、玉米、水果、核桃、枣、牛、羊等农产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明显优势。2007年,全市农村牧渔业总产值累计68.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其中农业产值累计45.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粮食总产量累计1720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19%。2007年末,猪出栏1235412头,比上年同期增长3.2%;羊出栏667403只,比上年同期减少2.7%。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造就了我市特殊的的干鲜果产品,永和枣子、隰县贡梨、古县核桃质地优良,久负盛名,快速发展的吉县苹果近年来誉满全国,我市已经成为国内枣子、贡梨、核桃、苹果等优质干鲜果基地。最后看中药材生产,由于山地多,气候适宜,我市中药材资源非常丰富,有一百多种而且大部分生长在山区,质地好,无污染,是发展中药材加工的优质原料。近年来安泽、襄汾、曲沃等县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有些品种已经成为国内市场的主要产区,例如安泽连翘年产量占全国年产量的四分之一,襄汾生地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我市有着明显优势。

二、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依据丰富资源和有利条件,近年来市政府大力支持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加工业得到长期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到2007年底,全市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26家(资产总值或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企业),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46家,年交易额1000万元以上流通贸易型、基地型企业(包括合作社)29家,年交易额超过亿元农产品批发市场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24.38亿元,加工型企业年销售总额32亿元。各类产业化组织从业人员17万人,带动农户64.9万户,农户从事产业化增收237826万元,户均增收3664元,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600个。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面积达142万亩,其中无公害认证面积120万亩,认证产品41个;绿色认证面积42万亩,认证产品114个;有机认证企业4家;gap认证企业5家,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在近三个月的调研中,我们总的体会是:我市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还是较快的,正在成长为带动我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力量,但同时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

(一)受煤、焦、铁产业高利润影响,民间投资严重不足。农产品加工业要快速发展,需要民间增加投资。然而,多年来受煤、焦、铁等产业高利润吸引,我市农产品加工业资本投入严重不足。据统计,2007年,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1454850万元;而同期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66954万元,只有第二产业的4.6%。随着煤、焦、铁资源供应日趋紧缺,今后若干年内煤、焦、铁产业继续保持高利润,民间投资仍加速向这些产业流动,农产品加工业投资仍将不足。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必须设法解决农产品加工业民间投资不足的问题。

(二)涉及领域宽阔,优势产业不突出。近年来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加工涉及粮食、畜牧、干鲜果、蔬菜和中药材五个领域,但没有一种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优势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今后必须解决好全面推进

与重点突破的关系。

(三)企业规模偏小,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能力不足。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企业规模决定着企业的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尽管近年来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但整体上看企业规模还是偏小,在与其他地区的企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如上述在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不多,其中进入省“1311”规划重点企业的只有一家

。由于企业规模偏小,企业的资源实力、技术能力都很弱,没有一家企业设有产品研发机构,严重制约着企业竞争能力。调研中我们发现,在当地的超市中都很少见到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必须设法扩大企业规模。

(四)管理水平落后,产业素质不高。我市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品特色明显、质量上乘,市场销路也不错,但企业发展却困难重重,就是走不上快速发展轨道。深入分析,导致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例如缺乏品牌意识,许多企业高度重视产品质量,认为只要质量好,产品就不愁卖不出去。殊不知,现代市场经济就是品牌经济,消费者购买产品首先认知的是品牌,是品牌的知名度。多年来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慢,品牌知名度低是重要原因之一。我市没有一个全国知名品牌,区域性知名品牌也很少。再如还缺乏营销意识,许多企业高度重视产品生产,千方百计更新设备、扩大规模、上新产品,对市场营销投入很少,没有完整的市场营销规划,没有完整的市场营销队伍。形象地讲,就是“正规军”式的生产,“游击队”式的营销。再如缺乏标准意识,许多企业产品规格不标准、包装没档次,甚至没有条形码,更赶不上近年来国内外市场上通行的有机产品和绿色产品标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必须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五)没有发展规划,重复建设严重。虽然我市农产品加工业整体水平还不高,但某些领域加工能力已经超过我市现有的农产品产量。以玉米加工业为例,到2007年底全市正投资、在建和筹建的玉米深加工能力严重超出我市玉米的生产能力,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没规划,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不到位。

三、加快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编制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市政府编制的《临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农产品加工业确定为今后五年带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市委二届三次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突破口,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发展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启动农业产业化工程建设,积极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我市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农业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加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与世界经济连为一体,农产品加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把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构想落到实处,确实把农产品加工业做强做大,使之成长为优势产业,就必经编制并实施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明确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各个阶段的目标和重点。

(二)找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立足点。

目前,全国有许多地方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带动本地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而且不少地方的农产品加工业达到很高水平,在国内外市场已占据明显优势。例如内蒙古的奶制品业和羊毛加工业。这种形势下,我市要把农产品加工业做强做大,就必须找准立足点,应立足“特、精、高”三字方针。特即特色,我市盛产多种特色产品,如永和的红枣,古县、安泽的核桃,浮山的小米等,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首先要在这些产品深加工上做文章,把特色变成市场优势;精即精细,不因为特色农产品为我市特有而粗制造,要精工细作,把质量提高;高即高标准,为满足国际国内市场对农产品的高标准要求,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政策的限制和引导来推广农产品加工业的标准化生产,可研究制订我市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

(三)找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方向。

目前我市农产品加工业领域非常广,但都没有做强做大。根据国内外实践经验和我市实际情况,我们不可能一把抓,都变成国内外市场上的优势产业,只能根据我市资源优势和有利条件,选择特色和重点进行深加工,并全力做强做大。经过调研,我们认为,目前及今后若干年我市应重点扶持三大产业:一是核桃加工业。以古县、安泽一带特有的核桃产品为原料,制订扶持政策,扩大招商引资,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加强产品开发,使核桃加工业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特色优势产业。二是枣子加工业。永和枣子个大肉厚不生虫,别具特色,多年来畅销不衰,已经成为国内市场上的特色产品,最近又被国际组织认定为绿色环保产品,但多年来一直卖的是原产品,没有深加工,附加值低,收益上不去,而且产品品种少,市场占有率也上不去。应充分发挥永和枣子这个历史名牌产品的优势,延伸产业链,开发新产品,增加附加值,提高市场占有率,使我市的红枣产业成长为国内外市场上的现代新型产业。三是中药加工业。近年来襄汾生地和安泽连翘产销量已占全国市场的1/3和1/4,在市场上已经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同永和红枣一样,卖的是原产品,产销量虽然大,但经济效益和对市场的影响却不大。应借助已占有的市场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深加工,使我市逐渐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中药产品生产基地。另外吉县苹果、隰县梨、浮山小米和蒲县莜麦也很有特色,可鼓励相关县和相关部门发展深加工。

(四)确定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战略。

综观国内市场,目前在市场上占有明显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业不外两种形式:一是大企业或企业集团,例如河南以双汇为主体的肉制品加工业和内蒙以伊利、蒙牛为主体的奶制品加工业;二是企业集群,例如四川、湖北的炸菜产业和我省太原一带的陈醋产业。分析我市情况,我们认为这两种形式都符合我市实际。也就是说,今后发展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可采取两种战略,即大企业或企业集团战略和企业集群战略。对那些产量较大、加工需要大量投资的农产品加工业,例如玉米深加工、水果深加工、肉类深加工等,采取大企业或企业集团战略;对那些产量不是很大但很有特色而开发加工又不需要大量投资的农产品加工业,例如特色食品、特色工艺品等等,应采取企业集群发展战略,即鼓励众类中小企业或同时生产相同产品或相互协作生产相同产品,通过大量中小企业同一集群形成的规模优势,形成在国内外市场上的产业优势。

(五)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稳定、优质的原料。近年来我市为了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先后规划建设了一批农产品生产基地,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地看还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一是规模不大,不具备规模优势,对企业投资尤其是外部大企业投资缺乏吸引力;二是质量不高,绝大多数农产品还是几百年上千年传下来的老品种,很难适合现代化的流水线加工;三是有污染,目前有机产品和绿色产品已经成为国内外市场的主体,我市农产品加工业要做强做大,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优势产业,其产品就必须达到国际上通行的有机产品和绿色产品的检测标准,而我市绝大多数农产品处于煤焦铁铸电等产业包围之中,过度使用化肥农药,根本达不到生产有机绿色产品的要求。我市必须高起点高标准发展农产品生产基地,认真搞好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加工原料基地建设与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加快产业、企业、要素的集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带和块状经济的形成,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

(六)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业资金支持体系。

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尚处在起步阶段,资本的原始积累还没有完成,要加快发展,政府还必须从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经过调研,我们认为应着力做好下列工作:一是制订优惠政策,吸引煤焦铁铸电等产业资金向农产品加工业流动。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我市煤焦铁铸电等行业已经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企业家手中都握有大量自有资金。尤其是煤矿企业,近年来面对市场短缺,积累了巨额货币财富。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市政府应研究制订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这些行业的企业家向农产品加工业投资。二是采取有效措施,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建立企业信用担保基金,为农产品加工企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成立由政府牵头,企业、金融机构参加的联席会议或协调委员会,在银企之间建立起双方沟通的有效渠道;探索新形式下银企之间交流增强、互信的新形式新途径,促进双方之间的信用合作。三是扩大政府投资渠道和投资规模,形成长期高效的政府投入机制,政府投入向农产品加工业倾斜,确保每年投入资金总量的增加速度高于市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加强与上级财政部门和涉农部门的联系,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争取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和信用资金;重新审视资金投入办法,在统筹兼顾的前提下集中财力支持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四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之间的资金合作。采取有效措施,引导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合并、控股、兼并、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促进企业之间的优化组合,以此提高现有企业现有资金的使用效率。

(七)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的组织领导。

在我国现有体制下,领导是否重视,特别是各地党委、政府“一把手”是否重视,对农产品加工业能否快速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加强宣传工作,使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重新认识农产品加工业在今后我市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能够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放到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组织力量加强调查研究,编制切实可行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使农产品加工业走上稳定发展的轨道。深入审批制度改革,在严格落实产业政策的同时,减少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率,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深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克服政府宏观管理工作中的“越位”、“缺位”和“错位”现象,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第四篇:关于食品加工业建议

关于推进我市食品加工业发展的建议

——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工作

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发展振兴4+3重点产业,食品加工业列在其中,食品加工业是我市的优势产业,也是全市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我市食品加工业还存在一些问题,成为影响产业发展的“羁绊”,如我市在食品质量安全、品质鉴定以及面向基层、面向市场的检测水平等方面与先进地区有较大差距,食品安全与质量监管体系亟待进一步加强。

为加快推进我市食品加工业发展,切实抓好我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安全监管,进一步规范我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秩序,提高我市食品生产加工业水平和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认真做好对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普查接底、登记建档工作。各县区要通过普查摸底,彻底查清辖区内所有食品生产加工业的分布情况、生产条件和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找准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隐患。普查情况由各县区质监部门汇总并建立食品生产加工业质量安全监督电子信息挡案。

(二)落实食品生产加工业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要落实地方政府责任,落实监管部门责任,落实生产企业(户)主体责任。各级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层层下达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书,要将食品安全监管触角延伸到村级基层组织。监管部门要履行监

管职责,通过定人、定责、定区域、定企业,将监管责任落到实处,所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要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

(三)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对国家质监总局要求的28类食品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切实做到严格工作规范、严格工作程序、严格现场核查、严格准入把关,努力提高我市食品生产加工业整体水平。

(四)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日常监管。建立健全日常监管制度,切实加强巡查、回访、定期检验、报告及审查、监督抽查等日常监管,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对日常监督中发现问题的,要责令企业整改;问题较为严重的,要责令企业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对存在违法行为的,要依法严肃查处。

(五)加大对非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的整治力度。对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和不具备必要的生产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要严厉查处、坚决取缔。

(六)加强对食品质量的监督抽查。重点抽查已纳入整顿和监管重点的食品品种、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重点项目、产品质量长期不稳定的中小企业、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的重点地区。积极宣传我市质量安全有保障的食品。

(七)突出抓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各级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部门要将小作坊的监管纳入食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对小作坊的监管职责。充分发挥食品质量安全监督

员、协管员、信息员的作用,采取巡查、强制检验、监督抽查等措施,加强对小作坊的监管,督促小作坊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对季节性生产加工的小作坊实施开业、歇业“两申报”制度,要求小作坊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各级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对食品安全工作要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要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加强对小作坊监管工作的组织协调。

(八)加大对食品添加剂生产和使用的监督力度。加强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的管理,严格监管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不得在产品中添加非食品原料,生产的复合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同时要将成分和含量报当地县(区)质监部门备案;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不得滥用添加剂,不得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要建立购买和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助剂情况台账,并定期到当地县(区)质监部门备案。

(九)认真做好食品标准化工作。严格食品企业标准的备案,抓好重要食品安全标准的宣传贯彻。各级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加强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

(十)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违法犯罪行为。重点查处滥用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和生产加工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行为。各地要集中查处一批危害大、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

(十一)扶优扶强,促进食品产业发展。各级政府、开发区管委

会各有关部门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加大对优势食品生产企业和优势产品的帮扶力度,加快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扶持一批市内优势食品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我市食品工业健康快速发展。

第五篇:加快发展我市水产品精深加工业战略思考

根据《**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工作方案》的通知(瑞学组办〔2009〕12号文件)精神,我局最近专门组织人员对全市水产品加工与流通业现状进行了调研,并就加快发展水产品加工与流通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供上级领导参考。

一、基本概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海洋与渔业经济保持

了健康、快速的发展。目前我市共有大小水产加工企业34多家,被列为国家级先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华盛),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华盛、华忠、香海、水产城),温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5家,其中年产值逾亿元3家(华盛、华忠、香海),5000万元以上9家,并有8家水产加工企业获得自营出口权。华盛水产品加工厂和华忠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还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出口示范企业。全市年水产加工能力12.2万吨,水产冷库37座,日冻结能力780吨,冷藏能力每次4.3万吨。2008年水产品加工产量7.6万吨,同比增长5.71%,产值7.62亿元,同比增长8.1%,出口创汇6300万美元,同比增长3.85%。水产品加工产量、产值、创汇额分别占温州市的32%、30.5%和46%。水产品总产量、渔业总产值均居温州市的第三位(产量仅次于苍南、洞头,产值仅次于苍南、乐清),在全省排名列为第九位,跻身全省十大渔业强县之列。

二、水产加工与流通业发展情况

水产加工与流通业是我市海洋经济发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一是加工园区崛起。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01年开始兴建**水产品加工园区,经过七年的艰苦奋斗,目前该园区已基本形成,规模和设施属国内一流。实际使用面积380亩,计划总投资3.1亿元,现已累计投入资金3亿元,先后有16家加工企业入园兴建新厂房,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拥有万吨级以上冷库4座(华盛、华忠一期已建,华忠二期、渔业冷冻一厂在建),千吨以上6座。加工园区建设规划先进,布局合理,与**水产城连成一片,实现了产、供、销、渔、工、贸一体化,形成了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新格局。2004年被省科技厅命名为“浙江省科技兴海海产品深加工示范基地”,2006年我市被中国水产品加工流通协会授予“中国水产品特色加工之乡”。

二是流通渠道畅通。2001年建成了总投资1.3亿、占地104亩、建筑面积67290平方米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水产城,拥有摊位644个,年交易量达29万吨,交易额29亿元,其电脑信息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大型电子显示屏等现代化设施均居国内一流行列,属全国百家最大商品交易市场、全国首批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定点采集单位和省百强市场。

三是龙头优势突出。如知名的华盛、华忠、顶味、香海、冷冻一厂等上规模加工企业相聚一起,其产量、产值、出口量、创汇额、利税等指标已占全市水产加工总量的80%以上,且企业员工达2500余人,占全市同行员工数的70%以上。这些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与辐射效应和桥梁、纽带作用,带动千家万户,有力地推进渔业产业化的进程。

四是科技含量提高。我市水产加工企业历来重视科研开发工作,近几年纷纷与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水产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省水产科研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进行科技联姻,组建企业研发中心。华盛、华忠等企业聘请日本、韩国以及港、澳、台地区的水产加工专家,瞄准国际市场,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提高创汇能力。目前全市已有5家(华盛、华忠、眯眼、香海、顶味)水产加工企业被省科技厅命名为科技型企业,分别承担了省、市科技部门下达的科研项目10多个,有的还获得创新奖、进步奖。华盛水产加工厂投资3200万元率先兴建了温州市首座万吨冷库,冷库实行自动化电脑程控操作,冷藏的温湿度进入计算机程序。

五是注重行业创新。华盛加工厂在2007年投资5600万元建造了全国第一艘海上移动水产加工船“华盛渔加1号”的基础上,2008年又配套了三对(6艘)水上加工捕捞带头船,大大提升了我市水产加工档次。“华盛渔加1号”引进日本先进水产品加工流水线3条,可以把水中捕获的鲜活鱼虾,在海上直接加工成成品、出口创汇,不仅确保了海产品的鲜度与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而且减少了渔船返港销售的中间环节、节省油耗,延长海上生产时间,为渔民增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顶味食品公司引进美拉德热反应和微囊生物工程食品工艺新技术,从低值鱼类中提取香精、香料等调味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华忠、拓海水产食品公司引进韩国鱼糜加工先进成套设备与技术,开发人造蟹肉以及鱼丸、鱼饼等系列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这些都是属于水产品深加工的新项目,是21世纪新技术应用的范畴,体现了生产力内涵。

六是品牌意识增强。我市水产加工企业为

适应市场需求,跟随世界潮流,采用现代化生产加工技术,不断强化品牌战略,使加工品种向着“方便化、营养化、多样化、成品化、健康化”方向发展,如华盛水产加工厂先后开发了“大三元”牌丁香鱼和鳗鱼片等上百种熟食小包装;华忠公司利用低值鱼类开发的人造蟹肉、鱼糜、鱼丸等系列“华辉”牌(省名牌)产品,颇受消费者青睐,进入了欧美等市场;香海食品有限

公司的“奥和”牌(省名牌、著名商标)小黄鱼深受消费者的喜欢,打入了全国各地超市,成为送礼佳品。全市水产加工产品四大类(冻品、干制品、腌制品、休闲食品)200多个品种,已正式注册产品商标20余个,其中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华盛“大三元”牌虾皮,全省水产品仅2家)、省级著名商标3个、省名牌产品4个、市级名牌农产品5个。近三年来,我市水产加工企业参加欧盟、国内各种农博会、渔博会、科交会、展销会等活动,先后获取省级以上的奖杯、奖状30多个,其中金奖7个、银奖16个。

三、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新挑战

近年来,我市水产加工与流通业发展迅猛,成效斐然,但与市领导的要求以及与全国先进县(市)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与山东的青岛、烟台以及广东的珠海、江门等地一些大型水产加工企业,其年出口额达亿美元相比,差距甚大,就本省而言,我市年出口额仍落后于舟山的定海、宁波的象山,居全省第三位,尽管我市水产加工业规模与效益虽居温州前列,但仍面临着种种新的挑战。

我市水产加工业所存在的问题,除了面临的渔业资源继续衰退和全球性金融风暴外,主要是企业多而散,大多数企业规模偏小,积累投入资金能力偏低,社会化组织及自我防范风险和参加市场竞争能力不高,水产品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是精深加工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知名品牌不多。其次是企业普遍存在人才缺乏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后劲。第三是资金不足的问题导致企业科技创新力度不够,影响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四、建议与对策

加快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增大出口创汇能力,分享国际市场这块“大蛋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的历史课题。一是必须牢固地树立忧患意识,不断增强水产加工业发展的紧迫性;二是必须加强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水产加工业向纵深发展,加快低值水产品综合开发,以及合成水产食品、水产保健食品、美容食品等开发,不断提高优质水产品深加工的品位与档次;三是必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全面提升水产品加工业运行质效,包括完善加工质量保证体系,信息服务系统,加工的出口市场,多元化投资格局以及渔业标准化产业组织化程度;四是必须抓好引导调整,促进水产加工业快速健康发展,包括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对水产加工业的投入,放开搞活水产加工企业,开拓水产品加工市场,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发展产业经营等,只有这样,才能使**的水产加工业立于不败之地。

具体对策:要坚持“立足优势,面向市场,科技为本,梯次推进,规模发展”的20字方针,围绕着进一步建设水产加工园区,做好“四大文章”:

一是立足建设国际化水产加工基地,全力做活做深国际认证大文章。从国际市场对水产品安全卫生,绿色消费的需求,建立健全水产加工生产标准体系,整体推进国际认证工作,使水产加工龙头企业中国际认证率达80%以上,为水产品突破技术堡垒,挺进国际市场开辟更加广泛的“绿色通道”。

二是做好建设规模化水产加工体系,全力做活做深培植龙头企业的大文章。以最少的投入,最低的成本和最短的时间实现**水产加工也由“点式”向“板块结构”迈进,力争在近期内再进入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温州市级龙头企业3家。

三是立足于建设集约化水产加工基地,做活做深科技创新大文章。建立完善科技成果引进和科技攻关机制及人才开发机制,实现**水产加工业由增加体劳力型向提高智力型的跨越。

四是建设高效化水产加工基地,做活做深构筑市场大文章。下大力气构建营销网络拓展市场,搞好产品定位适应市场,培植名牌引领市场,预用两三年时间形成“以中心市场为主导,以专业市场为补充”的市场交易体系,使**成为规范有序,具有规模效应,渔商云集,货畅其流的国家一流的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下载关于我市乡镇企业机械加工业的发展情况及几点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市乡镇企业机械加工业的发展情况及几点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机械加工业安全作业行为规范

    机械加工业安全作业行为规范 一、 目的 为提高公司全员安全意识,规范员工设备设施安全操作及作业行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促进公司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保障员工生命安全与......

    机械加工业生产实习报告

    (2012~2013 学年第 2 学期)院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班级:动涡日期:2013年2月26日~3月8日 经过了三年半的能源动力学院涡轮机专业老师的悉心教诲和自身的刻苦钻研,我们09级涡轮机......

    加快我市小城镇发展对策建议

    加快我市小城镇发展对策建议 小城镇是联结农村和城市的桥梁和纽带,加快发展小城镇,对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开拓农村市场,带动小城镇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吸纳农村富余劳力,增加农民收......

    关于推进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的建议

    关于推进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的建议 2010年,国家和省先后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若干意见》、《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

    关于促进我市林业发展的建议

    当前林业产业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把林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把林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

    关于加快发展我市现代农业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快发展我市现代农业的几点建议近年来,我市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步伐,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已经形成“优质农畜......

    六盘水市机械制造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六盘水市机械制造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刘 飞〔内容摘要〕 目前我市经济发展存在产业结构单一,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的问题,所以,大力发展机械工业对壮大我市经济实......

    武汉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

    武汉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 武汉市农业局 一、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基本经验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10年,预计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