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动物源性食品是指来源于猪、牛、羊、禽、马属动物、犬、兔、蜜蜂及水产类动物的可供人食用的肉、乳、蛋及制品和副产品。我国是动物源性食品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当前,我国动物源性食品不断暴露出一些重大安全隐患,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面临重大挑战。近几年,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市场暴露出一些重大安全隐患。2001 年以来,广东、浙江、北京、上海等地相继发生人“瘦肉精”中毒事件。2007 年,河北、山东两省又分别发生“红心鸭蛋”事件和“多宝鱼”事件。2008 年,“三聚氰胺”事件再次暴露了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肉、蛋、奶、水产品及动物制品已成为国民饮食结构的主要食品,但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共识,国家对此也十分重视。本文就如何解决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归纳如下。
目前,我国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药残留问题
目前,我国存在的残留药物主要有氯霉素、链霉素、呋喃唑酮、已烯雌酚、磺胺类、二甲硝咪唑 / 甲硝咪唑、恩诺沙星 / 环丙沙星、四环素类和盐酸克伦特罗等。其危害作用主要有:
1.是毒性作用。人若长期摄入含有药物残留的动物源性食品,将造成体内药物蓄积,可产生急性、慢性毒性作用,如盐酸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残留引起的群体急性中毒事件。
2.是过敏反应。许多抗生素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具有抗原性,可引起人体过敏反应,严重者可以出现过敏性休克并危机生命。
3.是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三致”作用),药超标,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作用。如苯丙咪唑抗蠕虫药引起细胞染色体突变和致畸胎作用;磺胺二甲嘧啶能诱发人的甲状腺癌;甾体激素(如已烯雌酚)能引起女性早熟、子宫癌和男人女性化特征;氯霉素能阻碍血细胞形成,从而导致人类的白血病;硝基呋喃类、砷制剂以及喹已醇的同类化合物,已被证明具有致癌作用。
4.是激素作用。性激素、同化激素,以及具有激素样作用的物质,因其具有促进动物生长。人若使用被激素污染的动物源性食品,将严重破坏人体正常激素平衡,甚至引起致畸、儿童性早熟现象。
5.是耐药性问题。如动物长期低剂量摄入抗菌药物,可产生耐药性或耐药菌株,并通过动物源性食品进入人体,对人类细菌性疾病防治造成影响,甚至使疾病无药可医。六是对胃肠道微生物影响。长期食用抗菌药残留的动物源性食品,对人类胃肠道正常菌群可产生不利影响,致使平衡破坏,致病菌大量繁殖,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二、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污染是目前影响我国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包括致病微生物污染、农药化肥污染、工业“三废”污染等。其中,致病微生物通过污染动物源性食品感染人类,造成人发病甚至死亡给我们的印象更为深刻。例如 20 世纪 80 年代在上海因食用毛蚶引起食源性甲型肝炎。2005 年在四川省资阳、内江等地市暴发的猪链球菌病导致几十人死亡。2004 年暴发禽流感以来,我国共发现37 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确诊病例,其中 24 人死亡。现阶段,我国畜牧业养殖以分散饲养为主,屠宰加工环节中手工屠宰方式占到了 60%以上,再加上我国居民历来有喜食鲜活动物的习惯,动物食品主要通过农贸市场交易获得,这些基本国情增加了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的难度,也为致病微生物污染动物源性食品,威胁人类健康提供了条件。
农药化肥污染主要是在种植业生产中滥用农药、化肥、促生长剂等化学合作物,致使农作物残留大量农药,制成饲料饲喂动物从而间接对动物源性产品产生污染。例如:有机氯农药不易分解,通过饲料在动物体内产生残留,其中牛体内残留最高,其次是鸡,再次是猪。工业“三废”直接污染大气、土壤和水源,污染物通过富集作用蓄积动物体内,通过食物链作用于人体,影响人体健康。如氯、磷、汞、氟、铅、镉、砷、铜等,直接污染水源、饲料、饲草,有害物质在动物体内大量积蓄,可引起动物中毒。2006 年 6 月 22 日《兰州晨报》报道,武威市凉州区古城镇长流村村民的山羊,因饮上方寺金矿含有氰化钠洗矿石池中的废水,16 只山羊被毒死。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也被毒死在水池旁。
三、加工和销售过程污染问题
饲料和动物源性食品加工过程污染也是造成动物源性食品质量
安全的重要因素。饲料加工过程中,使用饲料添加剂或保存不善带来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如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麦角真菌、汞、镉、铅、砷、氟等。动物源性食品加工过程中,个别不法分子为牟取经济利益,在动物源性食品中超量添加着色剂、防腐剂、亚硝酸盐、漂白粉、色素、香精等化学物质,甚至为延长保质期,滥加抗生素和其他抗菌物质。加工过程中使用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包装物也会造成动物源性食品污染。另外,物源性食品在运输、储藏、销售过程中由于保存不当而腐败变质,造成污染。
对此,作者提出几点加强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和措施。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标准体系、认证认可体系、监管体系、监测体系、信息交流体系、法律法规体系、应急反应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等八大体系,需要通过强化政府监督、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建立起以法律和道德为基础的动物性能食品安全诚信制度,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形成“法律保障、政府监管、企业负责、公众参与”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新局面。1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目前,我国动物源性食品的监管涉及农业、商务、质检、工商、卫生等部门。以猪肉产品为例,按照《食品安全法》、动物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生猪屠宰条例》的规定,农业部门管生猪养殖和生猪及初产品销售前检疫、商务部门管屠宰、工商部门管市场、质检部门管肉食品生产及进出口检验监管,卫生部门管餐饮服务活动。虽然近几年这些部门加强了合作,但是仍然存在几家都在管,谁也不负责的现象。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涉及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多个环节,那个环节监管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潜在的安全风险。因此,现阶段要想有效监管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必须理顺职能,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形成部门合力,尽量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下一步,建议逐步引入国际通行的、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官方管理制度,将动物源性产品的质量控制和卫生管理统一在农业部门,建立权责明确、精简高效的官方兽医队伍,实现官方兽医对动物饲养、运输、屠宰、加工、销售全过程的卫生监管。另外,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认证方面,应整合认证标准,将当前复杂的食品卫生安全认证整合为统一标准,并在食品包装采用统一、简单的标志,便于老百姓在购买食品时能够正确判断。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英国的成功经验。20 世纪 90 年代,英国
农产品卫生认证五花八门,且采用不同的质量认证图标。2000 年,英国专门成立食品认证标准组织,开始整合食品质量认证标准,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套完善的、以“小红拖拉机”为统一标志的农产品卫生认证标准体系,从制度上保证了消费者能够吃上放心食品。2完善动物源性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检验检测是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必不可少的手段。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已基本形成。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标准水平、检测技术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加入WTO,现有体系不健全、标准制定不科学、检测手段落后等问题日益突出。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作为食品安全体系的组成部分,也同样存在此类问题。所以,我们需要继续加强相关标准的基础性研究,加快标准的制修订,增加对检验检测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的投入,逐步规范检验检测行为,实现检验检测资源和信息共享,尽快形成统一、高效的动物源性食品检验检测体系。
3加快动物源性食品准入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建设。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利益驱动以及部分从业者素质不高、意识不强,导致相关食品安全方面的制度不能得到有效执行。为了杜绝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需要实施动物源性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并与可追溯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对动物个体或群体进行标识,对有关饲养、屠宰加工等场所进行登记,对动物的饲养、运输、屠宰及动物产品的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相关信息进行记录,从而实现在发生疫情或出现质量安全事件时,能及时对动物一定生活阶段或所有生活阶段,对动物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不同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追踪和溯源,实现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确保消费者能够获得高质量、高安全度的食品。
第二篇:动物检疫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动物检疫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动物疫情发生和传播不仅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也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养殖业的发展进步,动物检疫关系到肉类产品的安全,也普遍受到了百姓的关注。动物检疫工作是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百姓食品安全的保护屏障,因此推动检疫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1.动物检疫现状
1.1动物检验检疫工作还涉及到工商、税务、卫生、环境、交通等多个部门,因此这是一项需要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的工作,仅凭畜牧部门的力量无法做到全面但是农村动物屠宰管理现状却是各单位受本部门的法律法规、部门规定以及部门利益的驱使,各自为政、单独行动、很少组织相关部门联合执法,一些行政职能被分割,甚至存在互相扯皮推脱,无法形成整体合力管理,检疫工作无法有效落实和开展,人为造成多头管理的“空档”。这种状况不仅发生有利益的方面重复管理,无经济收入的地方又出现真空管理的状况,使管理力度削弱,形成了农村动物屠宰不好管的局面。
1.2农村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率不高
目前检疫工作已基本实现了运输检疫向产地检疫、市场检疫向屠宰检疫的根本性改变,在乡镇都设立了产地检疫报检点,实现了“定点屠宰、集中检疫”。检疫工作的准确率性得到很大的提高。但城乡市场供应的动物产品主要依靠各个养殖户的分散饲养,由于规模不等,数量不一,分布过散,出栏时间不统一,使检疫工作面临成本高,报检率低,检疫率低等诸多困难,检疫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而且目前定点屠宰检疫的动物种类少、范围小,一些乡镇的定点屠宰检疫设施简陋,布局不合理,屠宰工艺和手段落后,检疫措施无法落实到位。加之少数检疫人员为了降低出检费用,往往不到检疫现场实施临栏检疫或者检疫只靠肉眼观察,简单加盖检疫章了事,还存在个别人员将检疫证明交由动物交易商贩,代为行使检疫程序等行为,便检疫质量?y以保障。
2.建议与对策
2.1增强农民和养殖业户检疫意识
将畜禽按种用、乳用、役用按照进行分类,特别是猪、牛、羊等家畜应制定具体、明确规范的健康检疫标准,并随口蹄疫、禽流感、蓝耳病、狂犬病等及时调整有所侧重的检疫标准。针对各种不同的疫情对畜禽检疫规范及免疫时效期做相应调整。及时升级更新技术规范和畜禽标识,经检疫合格后出具的检疫证明应与现行的五种检疫证明相符合。避免免疫标识与免疫效果不符现象。政府可以给以养殖户适当的财政补助,用于补助他们的动物进行检验检疫,提高他们检疫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对恶意逃避检疫、以非法手段获取检疫合格证明的应加重处罚。以便引导养殖检疫逐步走向正规途径,减少动物养殖和经营的成本,也可以有效提高报检率;加重对违法经营活动的经济处罚,避免病死畜禽流向市场。
2.2政府部门重视动物检疫工作
产地检疫是动物疫病防控和肉类产品食用安全的基础,严格、高效、科学的产地检疫是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具有领导责任的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动物检疫工作的组织、领导、监督工作,制定相应的动物检疫工作计划,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将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纳入地方财政全额预算管理范畴,为产地检疫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在人员编制、工作设施、办公条件、工作经费、劳动保护等方面予以改善,促进动物检疫科学实验研究。同时建立健全实验室体系,配备先进科学的检疫设备、交通工具、取证办案设备设施,不断强化监督执法,充分发挥“以监促检”的积极作用。
2.3加大违法案的查处力度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结合传统宣传方式和信息时代的传媒优势,通过短信、微信、电视传媒等宣讲动物防疫、检疫知识;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单、设置宣传栏等,自上而下,广泛深入地进行动物检疫宣传工作。定期组织检验检疫工作人员深入农村,向养殖户讲解检验检疫的重要性,做公益性技术的推广工作。向广大群众宣传《动物防疫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为主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人们群众对于动物检疫相关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提高经营者的法律意识,自觉抵制私屠乱宰行为。组织和协调各职能部门做好动物检疫部门配合工作从严、从重、从快查处各种违法活动。
(作者单位:157000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畜禽屠宰管理所)
第三篇:动物福利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分析
第一节
序言
近年来关于动物福利的问题开始受到关注。长期以来,动物福利观念对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是闻所未闻,甚至觉得荒谬可笑。常听到的一个理由是:“人的事都管不了,还能管动物呢?”然而随着动物生产与食品安全、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不和谐发展以及由动物福利问题所引发的国际贸易摩擦的不断加剧,动物福利理应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本调查报告从经济动物猪这一侧面入手,分析其在养殖、运输、屠宰过程中的福利问题。调查得知,欧盟及美国等国都有动物福利方面的法律,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中也有明确的动物福利条款如果肉用动物在饲养、运输、屠宰过程中不按动物福利的标准执行,检验指标就会出问题,进而影响肉食品的出口。目前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投入的精力远不及国外,这和国家的发展水平、经济实力有关。最近几年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动物福利保护条款对我国出口的动物及动物制品采取非关税壁垒的行为就时有发生,例如欧盟规定要求市场上出售的鸡蛋必须注明是“放养母鸡所生”,还是“笼养母鸡所生”,对笼养鸡蛋限期退出市场,而中国绝大多数是笼养鸡。西方国家借此机会设置贸易壁垒,阻碍中国的出口,势必影响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动物福利保护,减少不必要的贸易损失,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同时,忽视动物福利必然导致管理、养殖技术的疏忽,引起疾病的蔓延,危害动物健康,使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系数大打折扣,危及人类自身。还有,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虐待动物的现象日益严重,并且已经触动了国人的神经,例如在屠杀生猪,牛,以及鸡等食用动物时,残死采用的“注水”的方式使痛苦其亡。为了得到动物新鲜的羽毛、毛皮之类的产品,采用活剥的残忍手段。关于虐待动物的行为频频被揭发,引起动物保护主义者的抗议,人们开始有所觉悟。可见,无论从经济利益、食品安全还是道德水平上讲,动物福利都有其深刻意义。
第二节
动物福利的含义和发展 1.动物福利的含义
一般来说,动物福利包括身体和精神两大类。Hughes(1976)将饲养于农场的动物,其福利定义为:“动物与它的环境相协调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的状态”。台湾学者夏良宙(1990)提出,由对待动物立场而言,动物福利可以简要地说明为“善待活着的动物,减少动物死亡的痛苦”。因此,动物福利应包涵于
动物饲养、运输、拍卖和屠宰的过程中,与畜禽主、饲养管理人员、研究人员、运输操作人员、拍卖市场人员和屠宰人员都有相关。许多理和心理两个方面。Web-ster(1987)描述了英国农场动物福利“五无”监控的基本原则:(1)无营养不良:所喂的饲粮应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所保证,以使它们有正常的健康和活力。(2)无冷热和生理上的不适:环境(如房舍)既不过冷也不过热,不影响正常的休息和活动。(3)无伤害和疾病:饲养方式和设施设备应将损伤和疾病风险降至最小限度,发现病例予以迅速诊断和治疗。(4)无拘束地表现最正常形式的行为。(5)无惧怕和应激。实际上,按照我们目前的知识状况很难限定动物行为需要的全部内涵,也难以测定惧怕和应激的程度,但是,使动物有心理上的安乐、不惧怕、不紧张、不枯燥、无压抑感等却是动物福利的重要方面。因此,现在大多数学者所定义的动物福利,是指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其标准包括动物无任何疾病、无行为异常、无心理紧张压抑和痛苦等。基本原则包括:让动物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不受痛苦伤害的自由、生活无恐时,动物才能享受大自然赋予的生命的乐趣。动物福利立法的基本出发点则是保障上述动物福利的供给。
所谓“动物福利(Animal welfare)”,在汉语词典上的意思是“健康和舒适的生活状态”,而本建议这里所说的“动物福利”是指动物作为一种生命存在所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动物有五大福利:生理福利,即不受饥渴;环境福利,即有适当的居住空间;卫生福利,即免受伤病的威胁;行为福利,即保证动物表达天性的自由;心理福利,即减少动物的恐惧和焦虑感。就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而言,动物福利主要取决于人对动物的态度,即人应该善待动物,人道地利用和处置动物。动物福利问题是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而出现的,并且会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而得到普及,成为人类共同的行为规范。2.各主要国家动物福利的发展
(一)英国
动物福利法起源于英国。1800年,英国下议院提出一项法案,禁止纵犬咬熊的行为。当时的外交部长坎宁认为这很荒唐,他以为这个法案是想禁止乱民聚集而导致不道德的行为。这种误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仅仅对动物造成伤害的活动,是不值得立法处理的。1809年,艾斯金爵士在英国国会提出一项禁止残酷
对待家畜的提案,该提案虽然在上院获得了通过,但在下院被否决。在当时背景下,这样的提案遭到了很多人的嘲笑。此次提案虽然没有通过,却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把动物当作生命体而非仅仅是个人财产来对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822年,人道主义者查理·马丁提出的《禁止虐待动物法令》在英国国会顺利通过,这部法令也因此被称为“马丁法令”。“马丁法令”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反对人类任意虐待动物的法令,是人类与动物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不足的是,《马丁法令》的适用范围还十分有限,该法令禁止人类虐待的动物仅限于大家畜,而将狗、猫和鸟类等动物排除在外。为弥补“法令”存在的不足,1835年、1849年和1854年英国又相继出台三项增补法案,将《马丁法令》保护动物的范围延伸至“所有人类饲养的哺乳动物和部分受囚禁的野生动物。[1]为保障这部法令得到很好的执行,1824年,英国成立了专门的动物保护协会——“禁止虐待动物协会”(SPCA)。
英国从1911年制定的《动物保护法》到1995年颁布的《动物福利法》,己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动物保护及其福利的立法体系,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就有十几个,如《宠物法案》、《动物麻醉保护法案》、《斗鸡法案》、《动物遗弃法案》、《兽医法案》、《动物寄宿法案》、《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等,立法不仅全面,而且明确细致,可操作性强。时至今日,英国动物福利法对农场动物、实验动物、娱乐动物、伴侣动物和野生动物的基本福利已分门别类地进行了规定。英国不仅是对于动物福利立法最早的国家,而且是动物福利标准最高的国家。
(二)美国
美国第一个有关动物福利的立法出现在1641年由清教徒制定的《马萨诸塞湾自由典则》中。美国的第二个动物福利立法是1828年的纽约立法,该法律禁止恶意杀死属于别人的马、牛和羊或恶意将它们致残,或者野蛮或恶意地殴打以上这些动物而不管这些动物是属于别人的还是属于自己的。到了1859年已经有十六个州和地区建立了反残酷的法令。1866年4月19日,纽约立法当局通过了一项禁止残酷对待所有动物的法案,即《禁止残酷对待动物法》。1867年亨利·博格又使得一项新的反残酷法律被通过。这部法律禁止在运输过程中粗暴地对待动物。第一个反动物虐待的联邦法律是1873年的《二十八小时法》。该法要求公司在通过铁路或水路运输牲畜时要给牲畜提供食物、水并让它们获得适当的休息。
到了1906年,这部法律被废止,而代之以更加严厉的法律。1900年,美国通过了禁止在各州之间贩运被非法猎杀的野生鸟类的《勒西法案》。到了1958年,在休伯特·汉弗莱参议员的强烈支持下,通过了《联邦人道屠宰法案》。该法案清楚地规定了屠宰必须以一种人道的方式进行,必须将痛苦减到最小,在将牲畜进行捆绑、吊起和屠宰之前必须使其处于无意识状态。1966年美国通过了《实验室动物福利法》,该法先后于1970年、1976年、1985年和1990年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订,并于1999年修改为《动物和动物产品法》。虽然这部法律的初衷是规范对实验动物的照顾和使用,然而,最终它还是成为了规范在研究、展览、运输、销售中如何对待动物的唯一一部联邦法律。
1973年美国伊利诺斯州的《人道地照料动物的法律》要求动物的所有者为他的所有动物提供人道的照料和待遇。同时还规定任何人或者所有人不得打残酷对待折磨超载过渡劳作或用其他方法虐待任何动物。目前美国所有的州都有关于保护动物的法律,有些州的立法甚至将虐待动物的行为上升为犯罪,并通过刑法加以规制。2001年2月14日,美国科罗拉多州推出了《威斯蒂法》,把虐待动物由原来的“不良行为”上升到“重罪”。把虐待动物定为有罪,可以给那些有意伤害动物的人以重重的警示。
(三)加拿大
加拿大联邦一级的动物福利立法主要有:1990年的肉类检验规定要求屠宰前给动物致昏和进行屠宰前照料;1990年的动物健康法案对运输途中的动物照料和无法站立动物的处理做了规定;还有加拿大刑法典中的虐待法。虐待法是唯一的一部规范如何对待农场动物的国家立法。绝大部分的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非刑事法)都是省一级的。同美国的州立法一样,加拿大十个省的绝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动物保护法。
加拿大早期制定的相关动物保护的法律有:1973年的《野生动植物法》、1982年的《迁徙鸟类公约法》、1988年修订的《国家公园法》、1989年的《濒临灭绝物种法》等法律规定都在不同层面对不同种类的动物进行保护。1999年的加拿大环境法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旧法进行了修订, 其中也包含了与动物福利有关的内容。
加拿大刑法典中规定了伤害或危害家畜生命罪以及虐待动物罪, 用最严厉的惩罚手段来保证动物福利制度的施行。如第444条规定了故意杀害、残害或毒害家畜的或者把毒品放在易被家畜误食之处的, 构成可诉罪, 处5年以下监禁。第445条规定了无合法理由故意杀害、残害、伤害或毒害狗、鸟或除家畜以外的其他被合法喂养的动物;或者把毒品放在易被狗、鸟或除家畜以外的其他被合法喂养的动物误食之处, 构成按简易定罪处罚的犯罪。其在第446条还规定了七种虐待动物构成简易定罪处罚的情形。
国际爱护动物委员会(IFAW)成立于1969年, 创始人是加拿大籍的B· 戴维斯。这个组织的宗旨是宣扬热爱动物、公正仁慈对待动物、反对和终止世界各地虐待动物的行为, 努力挽救濒危的动物和灾难中的动物。加拿大动物保护协会(CCAC)成立于1968年, 其目的是制定一系列政策和伦理方针以及有效方案, 来管理监督实验动物的使用和保护。此外, 地方动物保护委员会(ACC)是加拿大体制的基础, 委员会是管理所有机构研究、教学和试验中使用动物的主要力量。
(四)德国
德国于1974年公布了首部《动物福利法》,之后经过数次修正,并于1998年6月1日推出了新版本的《动物福利法》。现行的是2001年4月11日对新版本修正后的《动物福利法》。该法共分13章22个大条款,其中很详细的对饲养动物、动物的灭杀、动物手术、动物实验、动物繁殖及动物买卖、动物的进口、运输和饲养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作出了规定。德国《动物福利法》在第l条言明了其立法目的是“旨在保护动物之生命,维护其福利。”第二章为动物饲养,规定在饲养动物时,不能限制动物活动的天性,不允许强迫进食,也不允许给动物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和痛苦。第三章名为“杀死动物”,中心是保障各类动物能够在无痛苦和恐惧的状态下结束生命。第十三章规定的是法律责任,其中对于“(1)无合理原因杀死脊椎动物,(2)对脊椎动物施以a)带来显著痛苦的粗暴行为,b)带来长期或反复的显著痛苦的行为”将被判处三年以下的监禁或罚款。
更值得人注意的是,德国的动物保护问题在2002年6月已写入了德国宪法,德国宪法第20a条规定:“也是作为对后代的责任,国家在宪法的框架下通过立法,和依照法规通过执法和判决,对自然生活基础和动物加以保护”。“和动物”三字为新添加的,这为已有的德国“动物福利法”的真正实施提供了基础。这样以来,动物福利法的实施和执行也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五)中国
我国目前施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出台于1988年,另外还有一部《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目前世界上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制定了动物福利法案,而中国在这方面尚属立法空白。
第三节
我国的养猪业管理与西方的比较 一. 国外的养猪业管理 1.饲养管理
小猪出生至少要吃13天母乳、要睡在干燥的稻草上、拥有拱食泥土的权利。为了照顾好猪的情绪,欧盟还规定,到2013年,欧盟各成员国必须停止圈养式养猪而采用放养式养猪。对此,英国除了早在1999年就全面禁止了全封闭式猪圈喂养外,还专门颁发了《猪福利法规》,对养殖户饲养猪的猪圈环境、喂养方式作了细致的规定,并且增加了给猪“玩具”的条文,以避免猪感觉生活枯燥,并规定对不遵守该法规的养殖户将处以2500英镑的罚款。2.运输管理。
欧盟对运输动物的工具和运输时间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根据欧盟于1991年制订的动物运输途中福利保护的法规(91/628/EEC欧洲理事会令)以及1995、1997和1998补充和修汀法,要求运输工具要安装必要的温度、湿度和通风调节设备;运输动物的车辆须保持清洁,对运输工具要及时进行消毒,并要按时给动物喂食和供水、运输中要按时休息、运输时间超过8小时就要休息24小时等。
3.屠宰过程的管理。
屠宰阶段的动物福利法规主要体现在《屠宰和销毁处理时的动物保护规定(93/119/EC)》中。欧盟规定,屠宰动物时要有兽医在场进行监督,屠宰工人必须具备熟练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屠宰动物时必须先将动物致昏迷,在很短时间内放血;屠宰时要采用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来衡量和检测屠宰过程等。
二.我国目前养猪业现状
我国目前的规模化养猪场中,饲养环境较为单一,生猪的正常行为得不到发挥,常导致刻板行为、转圈、咬尾等异常行为的发生。可以通过在饲养环境中增加各种物件,即使用环境富集技术或设备,使生猪在采食、刨草料等行为上花费更多的时间,避免不良行为的发生,改善生猪的福利。第四节
动物福利与食品安全
我国GAP认证对动物福利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项网上调查显示,43%的欧盟消费者会在购买肉品时考虑动物福利,而75%的受调查者相信可以通过购买选择来影响动物福利的状况,有一半以上的消费者表示,愿意花更多的钱来购买在动物福利方面做得好的动物源性食品。同时,随着广大消费者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动物福利与食品安全质量的关系,欧盟的销售企业必须能向消费者保证肉蛋奶制品的饲养、运输与屠宰过程完全符合动物福利标准的要求,否则就会被消费者拒绝。“目前,我国的饲养、运输和屠宰等过程都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制定的动物福利标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畜禽产品的国际贸易。”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徐共和介绍说,“欧美等发达国家消费者在畜禽产品消费上首要关心的有3点:一是其产品是否安全,对消费者自身健康是否存在潜在风险;二是其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损害环境;三是其产品的养殖场是否执行动物福利的规定。”徐共和认为,由于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将动物福利与国际贸易紧密挂钩,动物福利潜在的贸易壁垒作用不可小视。我国目前关于动物福利方面的法规有《野生动物保护法》、《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动物福利方面的立法正处于研讨、立项阶段。而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开展的有机产品认证、GAP认证都对动物福利、畜禽健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据介绍,GAP认证标准从其创建之初就特别关注与农产品(14.57,-0.03,-0.21%)质量相关方的利益和需求,其中重要一项就是动物福利的要求。GAP强调的是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员工和动物健康、安全、福利,GAP实施过程中,对动物生产过程中的疾病、药物、饲料、卫生、动物福利等方面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如,GAP采取分级评价的方式,按照各关键控制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划分为3级。一级关键控制点基于通用HACCP 的所有食品安全事项和与食品安全直接相关的动物福利事宜;二级关键控制点增加其他的动物福利、工人福利和环境保护,强调可
持续发展;三级关键控制点增加动物福利、工人福利和环境保护,以及保证的改善措施。
第五节
动物福利与国际贸易壁垒
在当前关税大幅度降低和传统非关税壁垒不断被消除和规范的情况下,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又利用文化教育、传统习俗等方面的优势或影响力,以自己国家的动物法案为屏障,阻止一些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动物源性商品的进口,将动物福利与国际贸易紧密挂钩,从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新的贸易壁垒——动物福利壁垒。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将动物福利与国际贸易紧密挂钩,将动物福利作为进口活体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准。2002年,乌克兰向法国出售一批生猪,经过60多个小时的长途运输到达后,却被法方拒绝入境,理由是这批猪在途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没有考虑到动物福利,违反了法国的有关动物福利规定。目前,在中国也已经有企业遭遇到了动物福利这道新门槛。2002年欧盟一肉鸡进口商到黑龙江省某养殖公司考察,拟洽谈购买肉鸡事宜,但发现该公司的“鸡舍不够宽敞舒适”,未达到欧盟的动物福利标准,便取消了这笔生意。动物福利问题对中国毛皮出口产业的影响更为明显。2004年瑞典制作的纪录片《冷酷事实》反映了中国东北地区虐待动物、活剥狗皮的现象,2005年瑞士制作的纪录片《中国的皮革生产》展现了中国河北省宿宁县轻视毛皮动物养殖福利、活剥动物毛皮的生产场面,在欧洲各国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纷纷要求欧盟对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皮革出口取强硬措施,抵制相关产品进口,导致中国出口皮草产品在欧洲国家遭受下架停售,在随后于芬兰举行国采的毛皮拍卖会上中国水貂皮产品也遭到集体抵制, 对中国皮革行业造成沉重的打击。动物福利作为贸易壁垒会给国际贸易带来严重损害。
从长远看,实施动物福利政策对于社会文明进步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都是必要的,但是,由于中国畜牧业还不发达,动物福利保障水平还不高,而且动物福利观念还未被普遍接受,因此目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中国还难以大幅度提升动物福利水平,这种现状必然会使中国相关产品出口贸易受到动物福利壁垒的影响。因此中国迫切需要做出重大结构调整。第六节
动物福利与人类的关系
动物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动物福利并不要求人类变成素食者。把动物作为有意义的科学试验和食物是允许的,唯一的限制是,不能给它们造成不必要的痛苦,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基于此,强调动物福利的人要求制定严格的法律, 从法律上防止残酷对待动物, 要求人道地对待动物。动物福利的人认为如果痛苦可以减少到最小的地步, 科学实验、食肉是可以接受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动物福利与人类利用甚至宰杀动物并无绝对的冲突,它主要是要求人们在利用动物时遵守基本的道德,使其免遭不必要的痛苦。
第四篇: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食品安全事故暴露马后炮监管 “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又接踵而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出,且多是被媒体曝光后,地方政府和企业才开始“彻查”,暴露出“马后炮”监管问题。另外,一些监管部门“在办公室看样品”成习惯;一些地方监管部门的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要依靠
【三个苹果与三个馒头】三个苹果改变了人类文明的历程:夏娃的苹果,牛顿的苹果,乔布斯的苹果。与此相对的是,三个馒头扭曲了中国人的心灵:鲁迅小说《药》中的人血馒头,陈凯歌电影《无极》中引发连环血案的馒头,还有,上海人民吃了很多年的超市染色馒头。
温家宝痛斥道德滑坡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中国总理温家宝近日在一次讲话中直指“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引发中国内地舆论广泛关注。
特别评论:“染色馒头事件”的深层追问
媒体近日报道,多年来,上海一家馒头生产企业在生产馒头过程中添加色素、防腐剂,将白面染色制成玉米面馒头,工人还随意更改馒头的生产日期,而这样的“染色馒头”每天要生产3万个,并进入了上海知名的华联、联华等多家超市。此事被曝光后,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表示,将彻查此案、依法严惩,彻查过程将向社会公开,查到哪里公布到哪里。
当然,我们的监管部门在央视曝光后的行动依然一如既往地快捷。工商部门连夜对相关超市进行了检查,截至4月12日共下架、封存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生产的馒头1.6万只,据称还要在全市流通环节开展对问题馒头的紧急清查;上海市质监局连夜对涉案企业进行了查处,并责令企业召回涉案产品。
然而,这种快捷的行动中也有一点“乌龙”的味道。试问,现在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涉嫌生产染色馒头,平日严守“生产环节监管”、“流通环节监管”等种种界限的职能部门现在有何必要都来上门对其连夜查处呢?
染色馒头的日常监管到底有多难,从“饿死都不吃”自己生产的馒头的企业工人的一番话中可见一斑。以价格取胜的染色馒头大行其市,这不分明就是一条监管线索吗?为什么我们的职能部门会注意不到?
就在公众为染色馒头焦虑的同时,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大大小小的新闻事件还在相继发生,合肥的一些面馆老板通过使用一种叫做“牛肉膏”的添加剂,90分钟让猪肉变牛肉,而青岛的餐馆则为吸引顾客用化学色素为菜调色,如做三黄鸡时,将大量的柠檬黄等合成色素涂到鸡皮上面,看上去颜色很诱人。看来,在食品消费领域,公众正在迎来一个神奇的现实,只要消费者喜欢什么味道,商家就可以“调制”出什么味道,欣赏什么样的颜色,商家就可以“调制”出什么样的颜色。
不良商人为什么会如此胆大妄为?违法犯罪成本太低、监管人员失职渎职自是因素之一,即将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已对此补漏,但另一方面,不良商人层出不穷也必然有其适合生长的土壤。当一位教授说学生挣不到4000万的身家就没有资格见他时,其言外之意是至于这4000万是如何挣的,并不在考虑之列。教授的“励志”之言典型地代表了时下流行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鼓励发财,认同发财即成功,但却隐含着不计手段的弦外之音。而这种价值观之所以大行其道,又显然有着现实的支撑,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一些如孔子所说“不义而富且贵”但又并未付出多大代价者,他们的“成功”榜样会催生不良商贩等一些人群心理失衡、见利忘义,又有什么奇怪呢?
从上海到温州 “染色馒头”事件沸沸扬扬
上海染色馒头事件还未平息,浙江温州市工商部门又在龙湾区状元镇发现一家黑作坊,违法使用柠檬黄、糖精钠、玉米香精等多种添加剂炮制不含玉米的“玉米馒头”。从账本上的数字来看,该作坊每天的营业额在3000元左右,从3月22日至4月14日的24天里,卖出馒头的总量约19.48万个,其中流向学校的有
1.1万个。(《钱江晚报》4月17日)
就在上海惊现“染色馒头”,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我就想到:上海尚且如此,其他“小地方”又当如何呢?所以,当很多人对上海大发议论,做出种种批评和指责时,我却为上海老百姓庆幸:至少,他们吃“染色馒头”的历史可以宣告终结了。
而那些外省的批评者呢,仍然要被迫学会分辨真假馒头的知识,不然,放在他们餐桌上的,最终流向他们的口和胃的,很可能将是不含玉米的“玉米馒头”。所以我一直认为,出现负面新闻,对当地的老百姓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温州发现的“染色馒头”黑作坊,即证明了我的猜测,——我并没有洋洋得意,我宁愿是我错了,我宁愿我是个笨蛋或者自负聪明的小丑。然而一次又一次的事实不断轮回,就像用笔在纸上反复画线,在历史上留下了触目惊心的烙印。
我首先要向温州百姓祝贺:恭喜你们继上海人民之后,也可以对“染色馒头”说再见了。我还要对温州相关部门说:感谢你们不“讳疾忌医”的魄力,感谢你们“自揭家丑”的勇气,感谢你们“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老百姓会记着你们的,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再创辉煌,能把“再见”发展成“诀别”。
我还要对那些“黑了心”,赚这些“黑心钱”的人说:为了赚钱,你们真是什么缺德事都干得出来啊。假疫苗、三聚氰胺奶、瘦肉精猪肉、地沟油、毒蘑菇、染色馒头……难以想象你们还准备了什么招呼神经脆弱的国
人,难道你们憋着劲儿要把中国老百姓折腾到没什么可吃,没什么能用的地步?你们的所作所为,“伤天害理”都太过温柔,简直猪狗不如,不,我错了,我必须向猪狗道歉。
可是这样骂他们,除了逞口舌之快,又有何用呢?须知这些“黑心”的东西是不怕骂的。他们只要看到有利可图,就如猫闻见腥,狗看到骨头,猪听到敲食槽一样,发了疯地去追逐,人性全无,哪里还能骂得回来?关于这一点,伟大的马克思早就有过精辟论述:“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象自然害怕真空一样……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所以,除了骂,我们更要健全完善各项法制,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转变职能部门工作作风,只要这些做到了,那些“黑心”的家伙纵使想发“黑心财”,也无“用武之地”;只要这些做到了,老百姓放心的,又何止“染色馒头”?
今年“两会”上,食品安全问题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
“染色馒头事件”
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食源性疾病引发的问题
由食源性污染产生的疾病,已成为目前危害中国公民健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按照卫生部提供的统计数字,我国每年食物中毒例数至少在20万~40万人,食源性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现象可见一斑。
(二)化学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化学污染因素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物(如二恶英)、农(兽)药残留和生物毒素(如细菌、霉菌毒素)等。
(1)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首先,江河、湖泊、近海等污染是导致食品不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有 850条河流、130多个湖泊和近海区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51个湖泊藻类污染及富营养化程度严重。这些被污染水体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会在农、畜、水产品中富集,进而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2000年,农业部对14个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的2110个样品检测,结果蔬菜中重金属超标的占 23.5%。二恶英污染是环境污染的又一个重要案例。含氯有机化工产品生产厂、钢厂及其他工厂的排放物质、焚化炉燃烧废弃物、汽车尾气等都能产生二恶英及其类似物,可直接或间接地污染肉、乳及水产品。二恶英是毒性极强的化合物,其直接致死量是砒霜的900倍,并有强烈的致癌性和致畸性。
(2)种植业与养殖业造成的源头污染。化肥、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从源头上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隐患。我国每年氮肥的使用量高达2500万t,农药超过130万t,单位面积使用量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和2倍。过量地施用化肥,会造成蔬菜中硝酸盐积累较多,而硝酸盐会进一步形成强致癌物质亚硝胺,对人体造成危害。农药滥用或残留超标同样会造成对人体的巨大危害。因兽药、激素和生长促进剂使用不当,以及养殖环境的污染,所生产的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经人们食用后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还导致了人畜共患疾病增加。
(3)生物毒素的污染。生物毒素污染主要包括细菌毒素和霉菌毒素2个方面。细菌毒素可直接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如金黄色的葡萄球菌产生的葡萄球菌肠毒素与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杆菌毒素都具有很强的毒性,会使人产生严重的呕吐和神经中毒症状。
(三)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问题
食品在加工生产过程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3个方面:
(1)超量使用、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
(2)生产加工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操作,微生物杀灭不完全,导致食品残留病原微生物或在生产、储藏过程中发生微生物腐败而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
(3)应用新原料、新技术、新工艺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曾对生产酱油所用菌种进行了黄曲霉毒素产毒能力的研究,结果发现4种能产生黄曲霉毒素的菌种。研究表明,食品工业用的黑曲霉、米曲霉等也会产生霉菌毒素而对人身健康造成危害。另外,保健食品原料的安全性问题、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辐照食品的安全性问题等也已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食品流通环节的问题
目前在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中,流通领域是个薄弱的环节,仓储、储运、货柜达不到标准,致使许多出厂合格的产品,在流通环节变成不合格,甚至成为腐败变质的食品。同时,由于管理不善,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堂而皇之地进入店堂出售。
(五)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1)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食品问题依然严重。
(2)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漠,重生产轻卫生、弄虚作假、出售过期变质食品等,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3)生产者素质较低、卫生意识淡薄、规范操作能力差等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六)卫生执法部门存在的问题
(1)食品卫生执法与管理部门职能交叉、重复,效率低下。
(2)以科学为基础的立法及执法模式未完全建立,执法力度需要加大。
(3)基础监督、检验队伍素质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4)全社会食品安全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五篇: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食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和食品贸易国际化,食品的安全问题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之一。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且还影响到食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出口。
为了除虫害,有人大量使用高毒甚至剧毒农药,致使蔬菜、果品农药残留严重超标;为了提高产量,有人盲目使用违禁激素;为了增加猪的瘦肉率,有人竟在饲料中掺上“瘦肉精”;为了使面粉和粉丝增白,有人胆敢把有毒化学品“吊白块”掺和其中;为了骗钱,有人用稻草沤水兑上色素和盐当酱油卖;为了赚取高额利润,有人把含有黄曲霉素的霉变陈大米抛光上腊充新大米出售,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问题的警钟。
一、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食源性疾病引发的问题
由食源性污染产生的疾病,已成为目前危害中国公民健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按照卫生部提供的统计数字,我国最近几年的食品安全问题呈现上升趋势。上报食物中毒报告例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都有较大的上升。从目前的统计数字来看,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例数约为2 万~4万人,但专家估计这个数字尚不到实际发生数的1/10,也就是说我国每年食物中毒例数至少在20万~40万人,食源性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现象可见一斑。
(二)化学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化学污染因素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物(如二恶英)、农(兽)药残留和生物毒素(如细菌、霉菌毒素)等。
(1)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首先,江河、湖泊、近海等污染是导致食品不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有 850条河流、130多个湖泊和近海区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51个湖泊藻类污染及富营养化程度严重。这些被污染水体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会在农、畜、水产品中富集,进而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2000年,农业部对14个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的2110个样品检测,结果蔬菜中重金属超标的占 23.5%。二恶英污染是环境污染的又一个重要案例。含氯有机化工产品生产厂、钢厂及其他工厂的排放物质、焚化炉燃烧废弃物、汽车尾气等都能产生二恶英及其类似物,可直接或间接地污染肉、乳及水产品。二恶英是毒性极强的化合物,其直接致死量是砒霜的900倍,并有强烈的致癌性和致畸性。
(2)种植业与养殖业造成的源头污染。化肥、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从源头上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隐患。我国每年氮肥的使用量高达2500万t,农药超过130万t,单位面积使用量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和2倍。过量地施用化肥,会造成蔬菜中硝酸盐积累较多,而硝酸盐会进一步形成强致癌物质亚硝胺,对人体造成危害。农药滥用或残留超标同样会造成对人体的巨大危害。因兽药、激素和生长促进剂使用不当,以及养殖环境的污染,所生产的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经人们食用后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还导致了人畜共患疾病增加。
(3)生物毒素的污染。生物毒素污染主要包括细菌毒素和霉菌毒素2个方面。细菌毒素可直接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如金黄色的葡萄球菌产生的葡萄球菌肠毒素与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杆菌毒素都具有很强的毒性,会使人产生严重的呕吐和神经中毒症状。
(三)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问题
食品在加工生产过程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3个方面:
(1)超量使用、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
(2)生产加工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操作,微生物杀灭不完全,导致食品残留病原微生物或在生产、储藏过程中发生微生物腐败而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
(3)应用新原料、新技术、新工艺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曾对生产酱油所用菌种进行了黄曲霉毒素产毒能力的研究,结果发现4种能产生黄曲霉毒素的菌种。研究表明,食品工业用的黑曲霉、米曲霉等也会产生霉菌毒素而对人身健康造成危害。另外,保健食品原料的安全性问题、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辐照食品的安全性问题等也已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食品流通环节的问题
目前在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中,流通领域是个薄弱的环节,仓储、储运、货柜达不到标准,致使许多出厂合格的产品,在流通环节变成不合格,甚至成为腐败变质的食品。同时,由于管理不善,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堂而皇之地进入店堂出售。
(五)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1)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食品问题依然严重。
(2)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漠,重生产轻卫生、弄虚作假、出售过期变质食品等,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3)生产者素质较低、卫生意识淡薄、规范操作能力差等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六)卫生执法部门存在的问题
(1)食品卫生执法与管理部门职能交叉、重复,效率低下。
(2)以科学为基础的立法及执法模式未完全建立,执法力度需要加大。
(3)基础监督、检验队伍素质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4)全社会食品安全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食品安全问题造成的不利影响
食品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居于特殊地位,由其引发的有害效应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从市场供给与需求的角度看,涉及的利益主体有广义的消费者(需求方)、生产者(供应方)、政府3个方面。
(一)严重威胁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获得安全、营养和健康的食品是每一个消费者的最基本权益。然而,蔓延欧洲大陆的疯牛病造成一些人患上了“克雅氏症”,在患者中有近百人死亡,引起整个欧洲甚至可以说全世界消费者空前的 “食品信任危机”;比利时等国相继发生因动物饲料被二恶英污染,导致畜禽类产品及乳品含高浓度二恶英事件,引发有关国家人民对畜禽制品的高度恐慌。
(二)造成生产经营企业重大的经济损失,对行业发展带来沉重打击前些年疯牛病在英国等13个欧洲国家蔓延,欧盟为疯牛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首先,欧盟牛肉消费市场遭到重创,疯牛病导致欧洲牛肉市场一蹶不振。其次欧盟肉骨粉加工业遭到重创,这一项的经济损失达12.9亿美元,而且还要为焚烧动物下脚料支付25.8亿美元,更为重要的是欧盟的牛肉事件已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并引起市场萧条。我国的情况也不乐观,近几年发生的有毒大米、含“瘦肉精”的猪肉、劣质奶粉等的销毁也造成了上千万元的损失,并对本行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
(三)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又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据美国FDA向中国卫生部透露,近年来美国 FDA之所以扣留了多批中国进口食品,其原因是:食品卫生差,农药残留超标,食品添加剂、色素问题,沙门氏菌、黄曲霉毒素污染等。另外,我国近年来出口的食品也有多起因为食品卫生问题,纷纷被进口国退货。货物被扣或退货不仅使我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使我国食品丧失了良好的信誉。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会造成人民群众的心理压力,由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食品中毒、死亡及其他事件,也会激发受害者与国家政府机关、生产企业的矛盾,从而引发社会不稳定问题。
三、解决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面对当前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并采取了多项措施来保障食品的安全。同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局和卫生部门也加大了对生产企业、市场商品的监督抽查力度。目前已形成了全国上下重视食品安全,狠抓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并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从整体上看,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有很大的改进,但要进一步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笔者认为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一是对全民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利用一切媒体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科学种植养殖知识等;二是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使国民珍爱我们的环境,使每一个人在办每一件事时,都要从保护我们的环境出发。三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诚信、公德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建设,形成诚实、诚信的社会氛围,只有全民素质提高了,食品安全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二)完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
研究并提出既符合WTO有关原则,又适应于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标准,制订配套性、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均较强的质量标准和相关技术标准,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全面提升国家的食品安全的标准化水平。还要不断提高国家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国家食品安全控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加大监督力度,坚决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
加强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从源头、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大对涉及食品安全事件责任企业和责任人的惩罚和打击力度,健全市场管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不安全食品的强制返回制度,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要经常对农产品和食品实行监督抽查,增加抽查的次数和覆盖面。对制假、售假不法行为,从严、从重予以打击,造成一种高压态势,使不法分子不敢铤而走险。
(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建立食品行业协会,对从业者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推进诚信建设,培养自律精神。协会要定期组织会员学习,组织会员互相检查、参观、评议,相互监督。行业协会还应通过各种途径(国外使馆、贸易机构、媒体等)广泛收集国外,尤其是贸易对象国和地区的行业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疫标准、环保要求,及时提供给相关企业和政府,研究对策,帮助企业解决因“绿色壁垒”引起的贸易纠纷,维护企业正当的权益。
(五)提高检测技术和能力,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无论是源头管理、市场准入、产品抽检或是进出口把关等都要有相应的检测手段。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对质检机构的检测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挑战,对质检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检测工作,质检机构一方面要加强硬件建设,不断充实新的仪器设备,配备先进的测试手段。要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检测人员,不但精于检测工作,了解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具有较高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而且还要了解当前食品的制假动态,善于从产品的外观捕捉到产品的违禁添加物,为产品质量监督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寻找到直接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六)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吸纳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管
理经验,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我国已加入WTO,为排除技术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阻碍,保障食品的出口安全和人们的身体健康,食品的安全管理与国际接轨势在必行,必须按照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要系统研究和全面了解国际标准,找出我国现行标准与国际标准间的差异,为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供依据。要注重引进与创新并举,结合我国的国情,借鉴AOAC、CAC、FAO、ISO、WHO等先进标准,开展标准技术创新研究,为保证食品安全和为政府部门制定符合我国利益的进出口监督检验策略和措施提供技术支撑。要培养一批懂专业、外语好、能在标准化领域进行国际交流的高级人才,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组织的活动,为建立能与国际水平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打下基础。
(七)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有效控制
建立和完善食品与营养监测系统,坚持重点监控与系统监控结合,监测不同地区、不同品种食品生产、消费、贸易状况。加强食品信息建设,建立我国食品安全预警系统,保障全民食品消费安全。利用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食品生产、食品供给、食品分配和食品贸易等环节安全动态。密切关注和研究市场变化、重大自然灾害对食品供给带来的影响,提前作好各种应对准备,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我国食品安全。
附名词解析:食品安全的定义
食品安全在我国有2方面的定义,分别来源于2个英语概念:一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食物保障(food security),即是否具有足够的食物供应;另一个是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food safety)。食品安全有2个层次的含义:绝对安全性:被认为是指确保不可能因食用某种食品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的一种承诺,也就是该食品应绝对没有风险。相对安全性:被定义为一种食物或成分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但不能担保在不正常食用时可能产生的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规定:“食品应当无毒、无害”和“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人民体质”,这就是食品安全的根本内容和定义。不过,即使有这样的规定,人们仍然会存在不同理解。消费者对“食品应当无毒、无害”也会理解为食品不能存在危害健康或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即消费者总是要求社会提供绝对没有危险性的食品。事实上,有些有害成分是食品本身所固有的,如有毒蘑菇中的各种毒素和扁豆(四季豆)中的皂素和植物血凝素,如果食用时不加注意,就会造成食物中毒,但更多的有害成分是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烹调等过程的各个环节中被一些有毒、有害因素所污染。因此,人类消费任何一种食品要保证绝对安全(危险性为零)几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