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文学名著精读论文(5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22:53: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英语文学名著精读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英语文学名著精读论文》。

第一篇:英语文学名著精读论文

幻想到现实,顿悟与成长

——曼斯菲尔德《园会》及当代青少年精神世界的剖析

【摘要】《园会》是曼斯菲尔德诸多作品中较为著名的一篇短篇小说,文中主人公劳拉在接受道德历程的洗礼后逐渐成长,实现从幻想到现实的顿悟和自我超越。文章试通过解读和分析《园会》,探寻劳拉的内心世界,并以此为基点探讨当代中国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青少年的自我修养提出三条可行的途径。

【关键词】《园会》;分析;当代青少年;成长;精神世界;

凯塞琳.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英国短篇小说家,《园会》是她于1922年创作的作品,讲述了谢太太的一位穷苦的近邻由于偶然的事故不幸身亡,遗属正伤心落泪,悲恸欲绝,而她却在园中奏乐娱乐,大宴宾客。

谢太太的女儿,即文中主人公劳拉一开始听到邻居工的死讯非常震惊,后来因为获得了一顶漂亮帽子而忘却此事,最后她去死去工人的家中送饭,目睹了另一个不同的世界。至此,劳拉心中原有的幻想世界破灭,对现实和死亡的直观认识使她实现了精神上的顿悟和内心的自我超越。

相同的,笔者认为,当代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也并不完整,不仅与劳拉一样需要顿悟和自我超越,更重要的是与故事中的劳拉相比,周围的环境中的不利因素更多,影响更甚。因此中国当代青少年需要更多的努力,更多关注精神世界的成长与完善。

一.《园会》情节分析

小说开始就以欢乐和纯洁侵入读者的心里。打开《园会》,跃人眼帘的是像伊甸园式的花园的描写。这里即将举行一场盛大的园会。一切都是那么完美,温煦和暖,没有风,也没有云,蓝天上笼着淡淡的金色的烟霭,像初夏时节那样。天刚黎明,园丁就起来修剪、清理草坪,直到整片草地和种矢菊的深色平坦的玫瑰形花坛都似乎在发亮。

在故事的开始,劳拉完全沉醉在这优美的梦幻世界之中。她对园会的期待溢于言表,毕竟这是她的成人礼,还有什么比一位少女的成长更让一位少女快乐呢?巨大的快乐使她内心充满了渴望,所以在园会的准备过程中,她一直都非常兴奋激动。虽然故事的开端带给我们的是纯洁、幸福、欢乐等享受,但在这样梦幻般的世界里同时生长的是劳拉平民意识的萌芽,让文章的色调波澜起伏。

园会的布置原本是在一片愉悦的气氛中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大家各司其职。突然,由于一个推车人之死,在劳拉的心中引起了波澜。劳拉在闻到邻居的噩耗时,自然地产生了停止举办园会的想法,并征求姐姐乔斯的意见。然而乔斯却认为劳拉这样的举动是荒唐、不可思议的。虽然劳拉一再恳求,乔斯擅自揣测,也许那人是喝醉了才会发生意外。这让劳拉对劝服姐姐心灰意冷,转而向母亲求助。谢太太听到死亡消息的第一反应是不是跟自己家庭有关系,得知跟自己毫无关系时,马上就变得漠然了。

这时,谢太太将原本给自己的漂亮黑色帽子送给了劳拉,劳拉不经意抬头看见镜子里这个俊俏的女孩儿,戴着镶金色野菊花的黑色女帽,帽上拖着长长的黑丝绒带。她做梦也料不到自己会有这么副好模样儿。她心里想,莫非是母亲对了,莫非是我胡闹?也许是我胡闹。

一时她又仿佛看见那可怜女人带着一群孩子,尸首正往家里抬。可是这一切都模糊不清像是报纸上的照片了。她打定主意,园会完了再想着这件事就是了,也不再想要停办园会了。

宴会后,劳拉母亲看到桌子上宴会剩下来将要被扔掉的东西,叫劳拉给死去邻居家送去。劳拉心里又开始不安起来,她担心那位可怜的妇人是否会接受这些垃圾,但她还是去了。当她走进小巷,悲惨的生活景象使她更加不安,尤其是到达死者家门前时,那种凄惨、悲哀的气氛使她手足无措,无地自容。当她看到死者脸上象熟睡时的平静表情时,她似乎一下子懂得了许多,但又表达不出来。

作者通过贫富差距的对比,伊甸园式的花园与灰暗破旧小巷的对比,生与死的对比,带给读者她想要表达的东西:在一个虚幻的“伊甸园”里,在这个傻瓜们的天堂里,人们无知地把自己当成宇宙的中心,对现实世界、现实生活一无所知。只有走出这个“伊甸园”,亲眼目睹生活的多样性以及现实世界的苦难,人类才能实现精神上的感悟,实现感情和道德上的升华,获得全面的新生。

二.对劳拉内心世界的探究

从性格来说,劳拉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在她的想象中,一切事物都是美好和完美的。她以一种敏感而富于联想的方式来观察事物的,并对被观察事物进行艺术的想象,从而形成美的意象。她很享受自己想象的世界,与现实世界形成强烈的对比。劳拉这样的性格也决定了她要比其他人更感性和冲动,也更容易受到伤害。当她冲动地走进穷人的世界时,她感到的是惊奇和害怕。所以她的顿悟是一次彻底的心灵震撼。

从外在来说,劳拉生活在一个富有的家庭,所以她根本不会意识到贫富差距,这是她无法摆脱的身份。家庭的影响让劳拉具有的天生的优越感。

从潜意识来说,当看到肮脏破乱的小巷和死去推车人的尸体时,她的潜意识告诉她眼前的是多么的的悲惨和凄凉,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范围。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种潜意识根深蒂固。劳拉的潜意识也是决定她从幻想到现实的顿悟的重要因素。

当劳拉面对贫穷、悲伤,尤其是死亡时,她离开了她的“伊甸园”并发现了生活的本来的面貌,顿悟到原来死亡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对劳拉这个年纪的孩子而言,这次心灵的旅途无疑是让劳拉困惑的,也是她心智走向成熟的必经过程。短短的一个下午,发生的事情让她体会到现实生活的残酷和自我想象的荒谬。她顿悟到了生活的悲惨,为其所付出的代价就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悲伤。她产生了对死亡的恐惧,同时对自己的想象与现实形成巨大差距而感到失落和伤心。劳拉意识到了自己对世界的无知,更害怕失去她的“伊甸园”。成人的世界把她美好和无知的幻想粉碎,她的精神得到顿悟的同时也是幻想世界的幻灭。

三.关注当代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从《园会》劳拉身上,可以看到曼斯菲尔德自己对青少年内心成长的思索,包括心灵的“开窍”过程,顿悟的契机,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等。举一反三,更应该关注的是当代青少年的内心世界,也包括笔者自己在内。

青少年的内心成长伴随着的是对人生的逐渐关注。青少年开始了对人生的思考,对人生价值的探索,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养成自己独特的个性。随着自我意识的日益增强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不断去思考探索一些关于人生的问题并做到去逐渐认同自己的选择。青少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往往就在这个关键时期形成。

现代社会因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快节奏的生活,掺杂了许多精神上的副产品,这些副产品对当代青少年产生的影响很大。从小接触的环境和教育会深远地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就譬如劳拉,处于富足的成长环境和上层阶级的母亲的教导下,不可避免地会形成不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当代社会,物欲涌动,物质主义日趋主流,忽视精神世界的健康。在这种

环境下,青少年精神世界受到的不利引导要远比劳拉严重。若是当代青少年也形成了人人拜金的世界观,事事趋利的价值观,中国的未来发展堪忧,这绝非危言耸听。

针对如此重要而紧迫的问题,首先需要对当代青少年精神世界的缺失作分析。笔者整理出如下三个特点:

1.缺乏对精神世界的关注

如尼采形容的,现代的人总是行色匆匆地穿过闹市、手里拿着秒表思考、吃饭时眼睛盯着商业新闻,不复有闲暇沉思,愈来愈没有精神生活和真正的内心世界。现代人的娱乐也无非是寻求感官上的刺激和精神上的麻醉,沉溺于快速的节奏、喧嚣的声响和色彩的魔术,甚至是低劣的俗情滥调。书店里被那些琼瑶、席娟、池莉门所谓的经典爱情亦或在墙角珍藏的性文化充斥着,其实,无论从灵与肉的任何一方面,他们都比不过曹雪芹,他们只是在为前人做一点粗滥的注解,甚至还毁坏了这种文化在人们心目中的美感。凡此种种,都表明了丧失精神信仰引起的内在焦虑和空虚,于是急于用外在的匆忙和喧嚣来麻痹内心的不安,用财产和知识的富裕来填补精神的贫困。

2.伪叛逆者。

对于在这个标榜个性年代成长起来的青少年而言,叛逆是不可避免的,甚至这已经成为体现自我价值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同时,生活在物质正在极大丰富的社会进程中,又决定了这样的青少年是一群伪叛逆者,因为他们是在良好甚至优越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的,如果他们真正地去叛逆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他们将失去太多太多已经习惯了的生活条件,而这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这就注定了他们中绝大多数的叛逆只能是一种表象的叛逆,只能把叛逆的方向集中在服装、发型、语言等方面,而不敢去触及最核心的价值观——喧闹背后灵魂的寂寞。所以他们迫切地需要一个偶像、一个叛逆的偶像代替他们去反抗那些最核心的他们最后屈服了的价值观。

3.缺乏感情。

当代青少年大多数是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后的产物,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从小到大都是一个人,没有兄弟姐妹,而现代住房的独门独户又使得他们缺少与同龄人的交流和沟通。虽然学校的群居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但是幼年时期一个人成长的经历决定了这些人骨子里是孤独的。于是他们喜欢郭敬明的小说,《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等受到了青年人狂热的追捧。笔者也曾抱着对为什么人们会为它狂热的探究心情读了《幻城》,发现除了诸如王子复仇、魔法师、咒语这些大量魔幻小说中用滥的元素以外,剩下的还是大量魔幻小说中的煽情,无论是亲情还是爱情,抑或忠诚、友谊,将这些东西放在一个极端的条件下,然后通过一些豪言壮语和悲壮的行动赋予其感人的魅力,而这些东西恰恰是最能够打动那些从小没有兄弟姐妹而潜意识里对感情和沟通有着迫切需求的青少年们。他们渴望亲情,可是却从未尝试着去付出感情和真诚。于是他们就象“套中人”那样把自己裹在坚实的防护衣中遥望着感情的殿堂。

四.青少年的自我修养途径

笔者以为,要解决上述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对于较难改变的社会环境和时代潮流导向,青少年可以从自身做起,有以下几种不错的途径。

1.找回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传统中国,明德修身、齐家治国乃是士人的毕生追求。春秋以来,中国就有“死而不朽”观念: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三不朽之所言,无非做人、做事、做学问,做好人、做好事、做好学问。三者之间相互关联,互相激励,却以立德为高。所谓立德,圣人立圣德,可创制垂法,博施济众,惠泽被于无穷。对于一般人,乃通常所谓“做一个好人”而已。上古时期,中国就形成了底蕴深厚的人文教化传统,制定

了人生礼仪,树立了人生准则,孔子等早期儒家系统总结“圣王之道”,教人“修己”,教人“成人”,确立了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念。在传统社会,这些价值观念轨物范世,敦风厉俗,主导着社会,规范着行为。毋庸讳言,在现代社会,哲学和内圣外王之道这两种意义上的最高学问都已没落。回归传统,找回儒道文化的精髓,将是当代青少年自我超越的绝佳途径。

2.接触哲学

哲学本义为“追求智慧”,所以很多人称之为“智慧学”、“人生的最高智慧”。具体而言,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对世界的关于终极意义的解释,它在解释中使我们了解世界,使世界在我们的意识中合理化,从而为我们提供心灵的慰藉。学习哲学,对于处于人生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意义非凡。

周国平在《鼓励孩子的哲学兴趣》中提到,“在一定的意义上,孩子都是自发的哲学家。他们当然并不知道什么是哲学,但是,活跃在他们小脑瓜里的许多问题是真正具有哲学性质的。然而,在多数人身上,随着年龄和阅历增长,曾经有过的那种自发的哲学兴趣似乎完全消失了。”因此重新找回对哲学的兴趣是自然的,应当被大力提倡。

3.多读书

阅读是人类独有的精神活动,它让人类从野蛮到文明,从庸俗到崇高。读书可以帮我们摆脱生命固有的局限和狭隘,让观念和思想越来越光明、开旷。读书越多,便越富于睿智,越具有眼光,因为书给我们更多的经验,更广的见闻。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读书是滋养精神的土壤,在读书中,我们用经验指导生活,用学识丰富见识,用思想构筑人性,用理性强大内心。

【引用文献】

1.阚鸿鹰.生与死的共存梦幻与现实的冲突--曼斯菲尔德《园会》解读[J].西华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4(2):61-63.2.董杰.破茧:劳拉的蜕变——试析曼斯菲尔德《园会》的主题颜色[J].赤峰学院学报:汉

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70-71.3.张沛 李娜.《园会》中儿童眼里的成人世界——浅析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刻画

[J].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16):76-77.4.魏琳 邹晓萍.论《园会》中的生死哲学[J].南昌高专学报,2009(4):34-35.5.杨亭《园会》.:一部伦理学和美学悲喜剧意义上的人性解构之作[J].学理论,2011(5):65-66.6.诸光 夏桃珍 饶晓明.内心成长主题的文本比较研究--Araby和The Garden Party对照赏析

[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4-8.

第二篇:《中国当代文学名著精读》教学大纲

《中国当代文学名著精读》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当代文学名著精读

英文名称:Chinese present age famous work perusal

课程编码:011311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学分数:2学分36学时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文秘教育、编辑出版学

修订人:余海乐制定日期:2007年3月10日 审核人:刘铁群审核日期:2007年3月15日 审订人:莫其逊审订日期:2007年3月20日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一)课程性质

中国当代名著精读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本课程主要讲述1949年至世纪交替时期最有代表性、艺术成就最高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文学作品,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把握当代主要“文体”的创作概貌,熟悉各个历史时期、各主要文体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提高文学阅读、鉴赏、分析、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1.掌握当代文学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征。

2.掌握欣赏、分析、评论文学作品的技巧和能力。

3.人文精神的培育和陶冶。

(三)教学要求

1.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欣赏与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

2.注重教法的灵活性,既系统讲授,又给学生讨论的机会。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诗歌(6学时)

第一节北岛的《回答》

教学要点:掌握北岛的《回答》的内容和艺术风格。

(一)北岛的《回答》的内容

1.以警言格句对特定历史时期的荒谬、丑恶的揭露和愤怒。

2.追述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3.抒情主人公以叛逆者的身份对现实的怀疑和挑战。

4.英雄的受难、拯救和理想。

(二)北岛的《回答》的艺术风格

1.理性批判精神和英雄救赎意识的交织。

2.象征和隐喻。

第二节顾城的《远和近》

教学要点:了解顾城简况,掌握《远和近》的内容。

(一)《远和近》的内容:

1.表现了少男少女初恋的敏感和忧郁。

2.展示了大劫后人际关系的疏远和对大自然的亲近。

3.表现了人际间远和近的人生哲理。

第三节舒婷的《致橡树》

教学要点:了解舒婷简况,掌握《致橡树》的内容,掌握《致橡树》的艺术风格。

(一)《致橡树》的内容

1.否定:男权中心背景下女人的历史和现状。

2.向往和追求:男女的平等和独立即爱情、人际和人格理想。

(二)《致橡树》的艺术风格

1.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

2.采用拟物——拟人双层叠印的手法。

意象的概括性和生动性。

第四节闻捷的《苹果树下》《舞会结束以后》

教学要点:了解闻捷简况,掌握《吐鲁番情歌》的艺术风格。

(一)《吐鲁番情歌》的艺术风格

1.爱情和劳动密切联系在一起。

2.通过单纯明朗的艺术形象揭示青年男女在爱情生活中心理、情感的变化。

3.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

第二章戏剧(4学时)

第一节高行建的《车站》和《绝对信号》

教学要点:掌握高行建的《车站》和《绝对信号》主题、艺术特征、以及艺术借鉴状况。

一、《车站》

(一)《车站》剧情介绍

1.此剧反映或表现了什么内容或思想,有何意义?做出价值评判并说出原因。

2.此剧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整体或局部)?作用怎样?

(二)漫谈与对话

1.引导学生注重其社会内涵:十年文革反思,知人论世。

2.关注文化内蕴,国民性思考,深度透视。

3.关注荒诞戏剧及假定形态,与西方现代派文学勾连,开阔视野。

(三)对《车站》的几种看法

(四)选题:寻找一个最佳的论述角度

(五)《车站》和《等待戈多》异同比较

二、《绝对信号》

(一)《绝对信号》剧情介绍

(二)《绝对信号》艺术形式的创新

第三章小说(8学时)

第一节茹志鹃的《百合花》

教学要点:了解茹志鹃的简况,分析《百合花》的艺术成就。

(一)《百合花》的艺术成就

1.在内容上:①通过普通平凡的一面表现了人物的人情美和人性美。②流露出了悲剧意识。

2.在人物塑造上:①通过言行表现人物的感情和心理特点。②运用细节来塑造人物。

3.在结构上:①情节淡化。②内在情感线和外在情节线的交错发展。

第二节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

教学要点:了解高晓声简况,分析陈奂生形象。

(一)陈奂生形象

1.具有勤劳、善良、厚道的美好品格。

2.存在着奴性的自卑和阿Q式的自欺等弱点。

3.意义:①新时期农民的巨大变化。②改造国民的艰巨性和极“左”思潮危害的严重性。

第三节刘震云的《一地鸡毛》

教学要点:掌握刘震云的《一地鸡毛》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一)刘震云的《一地鸡毛》的内容

1.日常生活的纠缠和磨损。

2.理想的放弃和诗意的消解。

3.原则、操守和良心的丧失。

(二)刘震云的《一地鸡毛》艺术特点

1.在人物塑造上。

2.叙事策略上。

第四节残雪的《山上的小屋》

教学要点:掌握残雪的《山上的小屋》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一)残雪的《山上的小屋》的内容

1.描绘了一个荒诞、恐怖、噩梦般的世界。

2.“我”追求理想、反抗生存环境、不屈从丑恶现实的叛逆姿态。

3.展示了生存的焦灼、无奈和绝望。

(二)残雪的《山上的小屋》的艺术特点

1.主观表现法。

2.象征和隐喻。

3.从变形走向怪诞。

第五节史铁生的《命若琴弦》

教学要点:掌握史铁生的《命若琴弦》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一)史铁生的《命若琴弦》的内容

1.苦难的先验性和普遍性。

2.人生需要一个虚设的目标。

3.意义在于过程。

(二)史铁生的《命若琴弦》的艺术特点

第四章散文(4学时)

第一节杨朔的《雪浪花》

教学要点:了解杨朔简况,掌握杨朔散文艺术风格。

(一)杨朔简介

(二)以《雪浪花》为例分析杨朔散文艺术风格:诗化散文

1.意境的创造。

2.结构的精巧。

3.语言的雅致。

第二节巴金的《怀念萧珊》

教学要点:掌握巴金的《怀念萧珊》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一)寻找分析的切入点

(二)文本分析

第一部分:

1.叙事线:属文缘起。

2.抒情线:总括心绪,再示属文深层原因。

第二部分:

1.叙事:从作者情绪切入把握。

2.抒情:上部的展开、深入和具体化。

第三部分:

1.叙事:萧珊住院就医、手术、死、悼念。

2.抒情:全文的高潮。

第四部分:

1.叙事:追忆患难与共的人生历程:简略、客观、冷静。

2.纵向总括前几部分中的愧疚之情。

第三节《静虚村记》

教学要点:了解贾平凹简况,以《静虚村记》为例使学生了解对作品进行价值评判的方法。

一、介绍贾平凹简况

二、在阅读基础上进行作品的价值评判

(一)价值评判尺度

1.历史(社会)价值评判尺度,两组正反要素:①真—假;②先进—落后。

2.道德价值评判尺度:善——恶。

3.审美价值评判尺度:美——丑。

(二)历史(社会)价值评判

(三)审美价值评判,即美或丑

(四)审美价值与社会历史价值悖反现象透视

三、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后修课程是:文学概论、中国当代文学史,建议开在第二学期。

四、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2.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AD

第三篇:文学名著论文

解读《简爱》

摘要:《简爱》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女主人公简爱没有姣好的面容,婀娜的身姿,却和其他著作中的主人公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关键就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生动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独立;自尊;平等;反抗

1.关于作品的介绍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于1847年10月发表了她的长篇小说《简爱》,顿时轰动了英国文坛。在英国文学史上,它被称为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它以一种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冲动,驱使人拿起这本书,随之深深感动,心灵也为之震颤。

这本小说通过对孤女简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反映一个平凡心灵的坦诚倾诉的呼号和责难,反响巨大。萨克雷称赞它是“一位伟大天才的杰作”。《评论季刊》上提到“《简爱》与《名利场》受到同样广泛的欢迎”。乔治·艾略特则深深地被《简爱》陶醉了”。它一经发表就以其塑造的鲜明的人物性格著称。一个有尊严和寻求平等的简爱,这个看似柔弱而内心极具刚强韧性的女子也因为这部作品而成为无数女性心中的典范。然而,在不同的时代, 人们对这部作品的评价有很大的不同。按照维多利亚时代妇女的行为规范, 简爱犯了两大过失: 一是主动向一个男人表达爱情;二是她拒绝了另一个男人的求婚。随着20世纪女性主义的发展, 女性主义者们认为简爱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时代, 真正在文学中确立起妇女的独立意识.它不仅控诉了男性的压迫, 歌颂了女性的优越, 还真实地反映了女性的天然情感。著名的女性主义者弗吉尼亚·伍尔夫称赞它“勇敢、真诚、紧紧扣住女人的感受”[1]。论褒贬,女主人翁简爱的性格促成了作品的价值。从她所经历的曲折和坎坷中, 她的独立、倔强、自尊、平等以及与命运抗争的性格充分地体现出来。

2.作品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任何一部小说的诞生都与其历史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9世纪上半叶,即维多利亚的早期,这一时期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间。随着产业革命的完成,英国社会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一方面是贵族、资产阶级更加富裕;另一方面是下层社会人民的生活日益穷困。这一分化给社会带来波动和不安,整个社会处在持续不断的动荡不安中。这些动荡惊醒了把自由竞争作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看成最完美的人们,使他们不再相信18世纪启蒙思想家们所宣扬的“理性社会”,也厌恶了19世纪初浪漫主义作家们对理想进行的空泛追求和朦胧的描述,从而对当时社会重新做一个考察和审视,揭露与批判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罪恶和弊端。于是,英国文学史上出现“光辉的一派”现实主义作家。他们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分析

当时的社会,宣扬自己的理想和思想。

在此期间,诸多的社会问题之中,妇女仍被视为第二类层次结构,此时,妇女作为廉价劳动力,被迫做着很辛苦的工作,他们没有得到相应的对待,因此,在维多利亚时代后期,女权主义运动开始为妇女的平等和自由而斗争,并为他们的教育和就业机会[2]。其中一些优秀的女性,如著名的女性作家勃朗特姐妹,他们就是这些伟大的英国现实主义者。虽然资本主义已经出现,但是旧的惯例和偏见依然占主导地位。他们既创造了资产阶级文明的照片,又显示了百姓的苦难。

3.作者对小说的影响

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生于英国北部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母亲早逝,一生多半在苦难和不幸中度过,没有欢乐和幸福,恶劣的生活条件和流行的瘟疫夺去了两个妹妹的生命。15岁时她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在这个学校当教师。后来她曾作家庭教师,尽管工作努力,但所受的是非人的待遇,终因不能忍受贵妇人、阔小姐对家庭教师的歧视和刻薄,放弃了家庭教师的谋生之路。生活上的多灾多难构成了她悲剧的一生,形成她孤独、抑郁而又嫉恶如仇的性格,这种性格使她作品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凝滞抑郁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突出表现在代表作《简爱》当中,而人们也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里,妇女受人们歧视,地位低下。她们没有权利,没有资产,只是男人的附庸和奴婢,依靠着男人的恩宠和施舍来生活。面对这种现实,作者通过简爱这个人物形象,宣泄自己对社会的怨愤和不平,展示自己对妇女平等地位的追求。小说女主人公那反抗、倔强、独立、自主和追求平等自由的性格就不仅仅是对压迫,歧视妇女的资本主义社会和不平等买卖婚姻的揭发抗议,同时也是对争取独立自主和妇女解放的热情高喊[3]。

4.简爱的性格特征

4.1叛逆反抗,自尊自主

简爱的内心是叛逆反抗的,从来没有放弃自尊和自主。简爱是个孤女,出生于一个穷牧师家庭。父母由于染上伤寒而相继去世。幼小的简寄养在舅父母家里。舅父里德先生在红房子中去世后,简过了10年受尽歧视和虐待的生活。面对这种不公平的境况, 简爱并没有忍气吞声, 而是萌生了反抗情绪。当表兄不分青红皂白地狂打她时, 被积压已久的愤怒终于暴发出来,演变为激烈的动作和语言, 怒斥他的表兄:“你是个恶毒残暴的孩子,你像个杀人犯,像个奴隶监工„你像个罗马皇帝!”敢于指责冷酷护短的舅妈。在简被送到洛伍德学校之前, 里德太太造谣说简品格坏, 爱说谎, 面对这种无端的指控, 她勇于捍卫自己的尊严, 敢于与舅妈代表的强权作斗争, 奋力反驳到:“别人以为你是个好女人, 可是你坏, 你狠心。你才会骗人呢!”寄人篱下的生活境况, 长期受到欺负和责骂, 使简幼小的心灵中充满了爱与恨的激情, 养成了“大胆, 激越, 坚强的个性 ”。这样的童年的生活让读者初步了解她的反抗性格和捍卫独立人格的精神起点。

简爱非常的重视自我,她说:“我是自己的主人”,当一对恋人的结婚计划被粉碎时,罗彻斯特提议到法国去过同居生活,尽管这个方案对于热恋中的人来说具有无可争辩的诱惑力,但是她拒绝了——“我关心我自己。越孤独,越没有朋友,越没有人帮助,我越要自重”。

她从此逃离了。

4.2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平等

自由、平等是简爱的性格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当简爱发觉她深深地爱上了主人后,在地位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她却敢于去爱,因为她坚信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一个穷教师斗胆爱上一个上流人物,在等级深严的社会观念看来,无异于乞丐万奢望国王,所以这本身就是向社会及偏见的大胆挑战。惟其如此,它也就意味着遭受嘲笑或侮辱,只有像简爱这样并不把权贵放在心上的人才能去坦荡荡的去爱。不论贫困还是富有,更不会因为罗彻斯特身体上的残缺而弃之不顾。

平等观念是简爱性格构成的一个关键因素,更是她为之抗争的原始动力。平等观念的接受和确立,令简爱轻而易举地和其他人站在同一水平线上,驱逐自卑的阴影,她因而变得自尊、自信而振奋。

简爱表达爱情的方式才不是甜腻的赞美,温柔的絮语,更不是祈求,诱惑或勾引,归根结底,她追求的是两颗心的平等结合,是简爱发内心的为精神平等观念的辩护。正是如此她使罗彻斯特明白了她的感情, 确定了对她的爱恋与尊重。

4.3.追求真正意义上、完整的爱情

4.3.1勇于追求真爱, 表现果断、独立、有主见

为了过独立的生活,离开学校后, 简来到了桑菲尔德庄园。在这里, 简赢得了男主人公的等级制度和世俗观念挑战。在罗彻斯特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卑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反而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也正是因为她的纯洁、高尚、正直和没有受到世俗污染的心灵,使罗彻斯特为之震撼,并把她看做一个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谈的人,并且慢慢地深深地爱上她。

可是在得知罗彻斯特还有疯了的合法妻子,她不得不面临两难的选择: 她的精神、灵魂希望与罗彻斯特在一起, 可是理智告诉她必须离开。留下意味着成为罗彻斯特的情妇, 意味着失去自尊、自爱与独立, 于是, 简爱选择了离开。她要的还是一份真正意义的完整爱情。然而,当简爱离开了罗彻斯特后,并没有在感情上抛弃他;相反,她的爱情像殉道一般,专一到打算为其作永远的牺牲,贫困时是这样,富有后仍是这样,更不会因为罗彻斯特身体上的残缺而弃之不顾。

4.3.2拒绝没有爱的婚姻, 坚持对真爱的追求

暂别桑园, 简遇到了圣约翰。在与简相处的过程中, 圣约翰发现她“温顺、勤奋、无私、忠实、坚贞、勇敢, 非常文雅, 又非常英勇”, 于是向她求婚。按理说, 简爱也是基督教徒, 面对救命恩人为了传播福音而求婚理应是点头答应的, 然而她却拒绝了。她头脑清醒, 富有理性, 看穿了事情的本质。简说, 如果作为助手去印度协助圣约翰的工作是可以的, 但是作为妻子则不行。因为在她看来, 圣约翰爱的是上帝, 并不是自己, 求婚只是为了方便日后在印度的工作, 妻子只是个称号, 里面没有蕴含着爱, 没有爱情作基础的婚姻是不完整的。如

果她答应, 就成为了男性的附属, 失去自己所忠于的理想, 这是她最不愿意干的事。她不能放弃做为女人的权利——对真爱的追求, 她要的是一份真正的爱情。同时, 她不愿意嫁给圣约翰, 是因为她认为上帝不能给她带来幸福, 作为一个基督教徒, 这是有背于教义有背于自己信仰的。当圣约翰责备她不爱上帝时, 她很干脆地说, 她只相信能为人间带来幸福的上帝, 这种对传统教育以及宗教信仰的怀疑和抗拒态度充分反映了简勇敢无畏的反抗精神。

4.3.3重回桑园, 为爱付出

简听到罗彻斯特神秘的召唤, 就义无反顾地回到了他身边,而此时的桑园已是废墟, 罗彻斯特也双目失明, 左手残废。此时简并没有抛弃罗彻斯特, 而是毅然承担起照顾他的义务, 为他付出。为了守住真爱, 简并没有嫌弃失去财产和健全身体的罗彻斯特, 而是勇敢地与他结合, 携手共度余生。

简爱所追求的爱情不是物质财富,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纯洁爱情,不含半点虚假造作。

4.4 意志坚强,智慧过人

在盖茨海德府,简爱是童话里的“灰姑娘”,弱小,丑陋,怪僻,胆小,任人摆布,是个没有明确地位和身份的“小家伙”,是个“外来人”,是个“异种人”,是个“比不上佣人”的小姐。一切力量都压迫她,残害她的天性,扼杀她的成长,但简爱的心却并没有被丑恶的现实所摧毁,她的精神却因粗砺的生活而锤炼得顽强,她的意志被磨砺得坚决,非凡的处境培植了她非凡的勇气和洞察力,十岁的孩子似乎具备了成人的智力,而这种超绝的智力促使她无所谓惧地去反抗压迫者。

“你没有权利拿我的书,妈妈说你是个靠别人养活的人,你没有钱。”

“我的里德舅舅在天上,你做的一切和和想的一切,他都看得见,我爸爸妈妈也都看得见;他们知道你整天把我关起来,还巴不得我死掉。”

在劳渥学校的悲惨体验,更表现了简爱的坚强和惊人的意志力。简爱刚刚摆脱舅妈的虐待,就被送到寄宿学校读书,和其他孩子们一起,经常挨饿受冻,挨打罚站。学校里传染病夺取了好多孤儿的生命,简爱却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呆了10年。

“当我们无缘无故挨打的时候,我们应该狠狠地回击;我肯定我们应该回击——狠狠地回击,教训教训打我们的那个人,叫他永远不敢在这样打人。”这是简爱在言语上对打他的人有力回击,也是在精神上维护自己受伤的心灵。

5.总结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转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而在当今浮躁的社会,要将人的价值=尊严+爱这道公式付之实现常常离不开金钱的帮助。人们都疯狂地似乎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了感情。《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化繁为简,是一种返璞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是一种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它犹如一杯白开水,净化每一个读者的心灵,同时引起读者的共鸣。

《简爱》是我最喜爱的一本小说,也是我读的第一本名著。它给了我启蒙,教会我要独立,自尊,积极进取,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这虽然是一本100多年前的著作,但仍有其现实意义。《简爱》的价值无需赘述,我想说的是,它对我亦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公昭主编,新编英国文学选读[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2]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3]杨静远译,勃朗特姐妹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第四篇:西方文学名著精读(下)

4《伪君子》

4.1 古典主义概述

4.1.1社会情况

17世纪主要的文**流是古典主义,流行于西欧,主要代表是法国。由于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提出以古代希腊、罗马为典范,所以叫古典主义。

思想潮流方面,笛卡尔的唯理主义哲学强调理性万能的作用,以理性作为真理的最高标准.4.1.2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拥护王权,主张国家统一,歌颂贤明的君主。

2)崇尚理性,克制个人情欲,服从公民义务。

3)模仿古希腊罗马文学,追求艺术形式的完美。

4)要求语言准确、精练、明晰;描写人物的某特点。

4.2 《伪君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莫里哀(1622-1673)是古典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一共创作了三十多个剧本,而《伪君子》是其最重要和杰出之作。

4.2.1剧情评析

第一幕:富商奥尔恭家吵做一团。

第二幕:奥尔恭要将玛丽亚娜嫁给答丢夫为妻,引起全家的反对。

第三幕:答丢夫乘无人时,对欧米尔大表爱心,甚至动手动脚。

第四幕:奥固执地将全部家产赠予答。他看到了答丢夫的丑行。

第五幕:全家人忧心忡忡。答丢夫以失败告终。

4.2.2思想意义

揭露了这种贵族社会的丑恶和教会、特别是所谓“圣体会”的假虔诚的罪恶嘴脸。揭露了伪善行为的罪恶用心和严重的危害性。

体现着民主进步思想和机智勇敢的光彩。

4.2.3 艺术特色

1)巧妙的构思:运用了“三一律”来安排剧情;用了室内剧的所谓“屏风效果”;运用侧面描述强化了对人物性格的刻划。

2)辛辣的讽刺:一层层地剥下了答丢夫的伪装,见出他的口是心非,言行不一,对其作了辛辣的讽刺。体现了作者的喜剧思想。

3)个性化的语言。启蒙主义文学与歌德

5.1 社会思潮与和其他重要文学作品

5.1.1社会思潮

18世纪主要的文**流是启蒙主义文学,所谓启蒙,就是以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去教育本阶级和群众,使他们从封建的蒙昧下解放出来,以争取自由平等。

启蒙思潮是在资本主义关系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发生的。

5.1.2 一些重要文学作品

1)《鲁滨逊漂流记》(1719)

作者英国的笛福(1660-1731)商人,有过冒险经历,参过军,坐过牢。曾名噪一时,而孤独地死去。

《鲁滨逊漂流记》(1719),创造了一个富有进取心,热爱劳动,坚毅顽强的劳动者,同时又是一个资产者,中下层资产阶级中的民主主义者。

2)《忏悔录》(1781)

作者法国卢梭(1712-1778),出身于瑞士一个钟表匠家庭。政治上是最激进的、共和政体的主张者。

《忏悔录》是一部自传体的回忆录式的小说。极端的坦率,充满了真情实感,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广泛地描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指责专制社会,表现出一个高尚的人格。

3)《阴谋与爱情》(1783)

作者德国席勒(1759-1805),出身于一个外科医生家庭,曾学习法律和医学。他对当时的专制统治有深切的体会。

《阴谋与爱情》这部市民悲剧通过宰相儿子斐迪南与乐师女儿路易丝的自由恋爱,被宰相等封建势力的阴谋所破坏,双双惨死的故事,控诉了公侯专制的残暴,痛斥了贵族的腐败和等级偏见,赞扬了市民阶级的道德与尊严。

5.2 《浮士德》

5.2.1作者

歌德(1749-1832)生于法兰克福市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结识了“狂飙突进”诗人,要求民族发展与个性解放的理想。1775年秋,他应邀到魏玛公国任首相等职,企图依靠开明君主作一些改革,却屡遭失败而幻想破灭。

他写有长诗《普罗米修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小说、《亲和力》。这些作品都体现了他反封建的叛逆精神。

5.2.2情节

“天上序幕”,上帝与魔鬼梅非斯托打赌。前进道路上的人会否因误入歧途而沉迷不归。“知识的悲剧”,浮对中世纪的各种知识进行彻底钻研,结果却失望之极。他与魔鬼订约,不惜让自己死后堕入地狱,也要去阅尽世间的生活。

“爱的悲剧”,浮与美丽少女玛嘉瑞特相识并相爱。结果浮斗杀玛之兄瓦伦亭,使玛母因服安眠药过量而死,使玛痛苦地溺死了生下的婴儿,入狱,精神错乱,痛苦地死去。

“从政的悲剧”,浮进入之宫廷,却有如一个弄臣。以方术引来古希腊美人海伦的身影。“美的悲剧”,浮历尽千难寻得海伦并与之结合,生子欧富良,颖悟多才,却不幸摔死于海礁,海伦随之飞逝,其衣托浮飘回德国。

“理想的悲剧”,浮领导民众填海围垦,开辟良田。梅令人逼二老人迁移时,将其逼死。浮被潜入的“忧愁”吹瞎双眼。在为他的掘墓声中,他喊出了“你是真美呀,请稍稍停留!”随即死去。天使们从魔鬼手中,抢下了浮,将其带回天堂。

他从1771年开始构思到1806年完成第一部,1831年完成第二部,以六十年的时间,写出史诗性的诗体悲剧《浮士德》。1832年3月,歌德在魏玛逝世。

全诗剧共一万二千行。作品根据中世纪民间传说,描写主人公浮士德一生追求真理痛苦经历,反映出进步的科学的力量和反动的神秘力量之间的斗争,概括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不满现实、极力追求探索人生意义的全部过程。

5.2.3 思想价值

反映了文艺复兴以后的德国乃至整个西欧三百年来的历史活动和社会斗争。

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类社会的美好愿望和远大理想。

它体现了对于人的信心,对于人的创造力的信心。

它粉碎了封建权威,打垮了蔑视人的价值的奴才思想。

浮士德代表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进步力量,他有强烈的反抗精神,有勇敢的进取心。他热烈追求生命的幸福,他要救人救世。把为民众服务视为至高无上的快乐的源泉。

他力图掌握自然规律,相信理智能够揭开大自然的秘密,他对创造性劳动给予最高评价。梅非斯托既代表了腐朽落后的封建势力,是破坏的力量;又是其阵营中的一股不安定的因素,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对当时的社会罪恶进行揭露和批判。

通过对这两个主要人物的辩证的塑造,使之更能展示生活的真实和理性的丰富内涵。

5.2.4艺术特色

1)跨越时空界限的宏大结构。天上与人间,古代与现代,梦幻与现实的交织,构成了作品的描写场景。

2)在尖锐冲突和强烈对比中展示人物性格。人物自身的思想性格上的矛盾的辩证发展,也使人物的形象更为丰满鲜明。

3)对旧事物作尖锐的讽刺与辛辣的嘲笑。

6浪漫主义文学和拜伦

6.1 概述

6.1.1社会思潮

浪漫主义是大革命后的产物,其强烈的感情色彩,也是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的个性感情在文学中的表现,又是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后资本主义现实不满的表露。就表现方法来说,抒情性是很突出的。

启蒙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对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有重大的影响--解放人们的思想的作用。

6.1.2 浪漫主义的特征

1)主观性。强调表现自我,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表现出夸张、奇特的倾向。

2)崇拜大自然。“回到自然”,分裂的社会矛盾使人成为病态,要求在大自然中求得感情解放。

3)向往古代。实际是对一种带有自然状态的生活的美好向往。想在资本主义现实世界以外,寻找到一种理想的生活。

6.1.3 其他重要作家作品

1)司各特(1771-1832)

苏格兰人,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他写了30部历史小说,是著名的多产作家。最著名的小说《艾文赫》(《撒克逊劫后英雄略》1819)描写12世纪开,全盛时的英国的情景,有着错综复杂的矛盾,揭露黑暗,同情人民。主要是刻画出了一个绿林英雄罗宾汉。

2)雪莱(1792-1882)

反对封建专制,揭露资本主义的罪恶,并有空想社会主义的倾向。发展变革的观点构成他诗歌的哲学基础。

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暴君被象征变革的精灵所推翻,普罗米修斯被象征人民力量的赫刺克勒斯解放。用浪漫主义的象征手法来表现民主力量对封建势力的胜利斗争,对形势和前途充满信心。

抒情诗:《云雀颂》抒发革命热情,呼唤春天的到来。《西风颂》吹落败叶,也播送的新生的种子。

3)维克多.雨果(1802-1885)

1831年发表的《巴黎圣母院》,这是雨果的典型的浪漫主义小说,反映出他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反映出他的一个基本精神:仁慈博爱万能。在艺术上也充分表露了浪漫方法:夸张、甚至到了怪诞程度的夸张,以对比为中心。

用对照的手法:人物之间的对照,人的外貌与的对照。美与丑的结合,给人以更深刻的印象。很热衷于离奇的情节,阴森恐怖的圣母院,其丑无比的怪人。写了特殊、例外环境中的例外性格。

6.2.1 生平和创作

拜伦(1788-1824)西欧浪漫文学的伟大代表。在西欧民族运动高涨的年代,对外民族统治的不满和对封建暴政的反抗。他的创作,按照去国(1816)前后,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早期:《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哈洛尔德离开英国到资产阶级影响小的小国,到大自然中去,寻求解脱,浪游海外。一个态度冷漠的贵族哈洛尔德的形象,揭露了对冷酷文明的不满。

早期的一组长篇叙事诗《东方叙事诗》,包括《异教徒》、《海盗》、《阿比多斯的新娘》、《莱拉》、《柯林斯的围攻》、《巴里日娜》。充满异国情调,孤独的个人与整个社会的冲突。主人公都是一些极端个人英雄主义的倾向,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深刻不满,又找不到出路,形成了“拜伦式英雄”。

后期:《曼佛雷德》哲学悲剧,是对叛逆性格的探讨。曼,厌倦人生,离群索居。受《浮士德》的影响,处理方法不同,用忘怀来对待人生。召来精灵,什么都能给他,但不能给他遗忘,在寂寥中死去。反映了启蒙思想,崇尚理性的破灭。

6.2.2 《唐璜》

6.2.2.1 内容概述

最重要的代表作《唐璜》(1818-1823),未全部完成,原定24章,只完成16章。可以看作诗体小说。

唐.璜,西班牙贵族青年,身世和恋爱生活,使他逃亡海外,遇难,与海黛的恋爱,出逃。被卖到土耳其王宫;参预俄土战争,受俄女王宠爱,出使英国;在英见闻经历:金钱,市侩,腐朽生活。原计划写到他参加法国大革命。

唐璜的形象和拜伦笔下的其他形象不同,不是个人英雄,而是一个天真美貌的少年、被勾引者。

意义在于:如果缺乏独立的人格,就要被社会施以腐化。

在其背景,在抒情插笔和议论中,其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同时也批判了资本主义的金钱势力。

6.2.2.2情节

1)身世际遇与出走。西班牙贵族青年唐璜人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十六岁时,已异常英俊潇洒。他受到已婚的漂亮女子朱丽亚的引诱,成了她的情人。事情败露,被母送往海外。

2)与海甸的恋爱。船在海上遇到风暴,唐璜只身脱险,被希腊海盗兰布洛之女海黛救活。两人沉入深深的恋情。正举行婚礼时,被兰拆散。唐被在奴隶市场上出售;海忧郁而死。

3)土耳其后宫奇遇。唐被土耳其苏丹王妃派人买下,妆扮成宫女,带入宫中。唐不肯就范。只是和宫女发生了风流韵事。被发现后,出逃。

4)进入俄国王宫。被哥萨克兵捉住,参加俄军对土耳其的战斗。唐骁勇异常,立下战功。被派往彼得堡报捷。为女皇叶卡杰琳娜赏识,唐做了她的情人。后被派出使英国。

5)在英国的见闻和经历。唐倾倒伦敦社交界。一夜,他住在亨利勋爵有别墅,一黑衣僧人突然进入他的房间。唐由恐惧转为愤怒,追上拉开其僧袍,原来是美丽的费兹甫尔克公爵夫人。

(6、作者所计划而写出的内容。唐继续漫游欧洲,最终参加法国大革命,在巴黎街堡战中牺牲。)

6.2.2.3思想内容

1)唐璜形象分析。是作者苦于“无英雄可写”而写的另类“英雄”。

2)广泛地抨击和讽刺了欧洲社会生活。

6.2.2.4艺术成就

1)宏大的结构,丰富多采的场景。全诗十六章,16000余行。原计划是写二十五章。主人公走遍欧洲各主要国家,西、土、俄,经波、德、荷,回到英。

2)众多的人物塑造。女性:妖冶少妇、纯情女郎、哀怨宫女、荒淫后妃女帝、可笑的贵妇人。男性:可怜的遇难者、强暴的海盗、痛苦的奴隶、骄横的将军、无耻的政客、无行的文人。

3)多样穿插的艺术表现。情节上的多样变化;表现方法:现实主义的冷静观察,浪漫主义的热情奔放,古典主义的典雅优美,交相体现。语言上:叙事、抒情、议论熔为一炉,嬉笑怒骂,或庄或谐;佳思妙句,此伏彼起。

第五篇:西方文学名著论文

品读《巴黎圣母院》

读高中时就听语文老师谈到过《巴黎圣母院》这部名著,当时只从老师口中得知,书中讲的是一个丑陋的敲钟人悲惨的一生。只因当时条件有限,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去一看究竟。上大学后,我便给自己定下一个要求,每学期仔细读一部名著,这学期的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如愿以偿。

现在回忆当时看《巴黎圣母院》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我坐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里,书中的文字仿佛有一股魔力,将我牢牢吸引。看完后觉得全身酸软,绷紧的神经顿时得到放松,这种感觉我想是很难让人忘却的。主要内容:该书讲诉了一个被人遗弃的又丑又聋的孤儿卡西莫多,被巴黎圣母院的教士克洛德收养了。某日,克洛德看见在路上跳舞的吉卜赛姑娘爱斯梅拉达,对她着迷,并指使卡西莫多强行带走爱斯梅拉达。正当他将要如愿以偿时,巡逻的骑士队长弗比斯听到了她的呼救声,赶来救下了爱斯梅拉达,并带走了企图掳走她的卡西莫多。爱斯梅拉达因此爱上了弗比斯。克洛德教士知道后,十分憎恨弗比斯,趁漆黑夜色作掩护,一刀捅晕了弗比斯,然后匆匆逃走。当官兵发现了昏死过去的弗比斯,以为是爱斯梅拉达杀死了他,因为案发当时只有爱斯梅拉达和他在一起,政府武断地下了结论,并很快把爱斯梅拉达抓了起来审问。在审问期间,官兵发现弗比斯并没有死,在向他了解情况时,弗比斯误以为爱斯梅拉达就是想杀死他的凶手。于是政府有了证词,更加肯定了自己的判断,可是爱斯梅拉达一直没有承认,在严刑拷打的驱迫下,她只好屈打成招。她被判死刑,就在行刑时,卡西莫多又大胆地将爱斯梅拉达救走并藏进巴黎圣母院中。乞丐帮为了带走爱斯梅拉达,试图冲进教堂,于是他们就和卡西莫多打起战来,克洛德趁此时悄悄带走了爱斯梅拉达。最后,爱斯梅拉达在司法宫广场被绞死,卡西莫多知道她失踪的真相后,将养父克洛德从教堂房顶伤心地推下……

尤其是作者对卡西莫多将副主教克洛德推下深渊的那段描写令我印象深刻。“卡齐莫多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把他从深渊中拖上来,可是他连看都不看他一眼。他凝望着河滩,凝望着绞刑架,凝望着埃及少女。聋子双肘撑在栏杆上,就在副主教刚才站过的地方,目不转睛地死盯着此刻他在世界上唯一的目标,纹丝不动,无声无息,就像遭雷打电劈似的。他那只独眼在此之前还只流过一滴眼泪,这时却默默地泪流如河。”以及文章最后一句“人们要把他从他所搂抱的那具骨骼分开来时,他顿时化作了尘土”。当然里面还有许多精彩的片段,如爱斯梅拉达的母亲先对女儿的痛恨(当时她不知道那是她女儿)到后来宁死不肯交出自己的女儿,母女之间感情的突然转变再到后来的生死诀别,怎不让人感到痛心?

文中吸引我的不仅有扣人心弦的情节,还有作者煞费苦心地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内心活动的刻画,还有周围环境的描写,让我体会到经典作品的伟大之处。

下载英语文学名著精读论文(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英语文学名著精读论文(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初探

    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初探名著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是数千年文化的积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学生时代通过阅读大量的名著,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小学生必读的世界文学名著精读(精选五篇)

    小学生必读的世界文学名著精读(少年版) 《简•爱》《呼啸山庄》《傲慢与偏见》《名利场》《爱玛》《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金银岛》......

    英语精读教学大纲

    《 英语精读》教学大纲 执笔人: 黄治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英语精读》是英语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英语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属A类(理论)课程。本课程是一门综合英......

    英语精读期末试题

    山东专升本培训第一责任品牌——智博专升本 大学英语精读 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闭卷) A卷 本次考试试卷的所有答案全部写在专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试卷和答题纸一起上交。......

    大学英语精读2unit9

    精读二 Unit9 1. quitter n.轻易停止的人, 懦夫 (Ex.) quit v. 放弃quit smoking. 离开;退出He quitted Paris 2. standpoint n. 立场,观点,看法 viewpoint 3. tender adj.......

    英语精读三选择题范文合集

    1.第1题 The lake shone ________ glass in the moonlight and she _______ it very much. A.liking, liked B.liked, like C.like, liked D.like, likes 您的答案:C 2.......

    大学英语精读第五册

    大学英语精读第五册 Unit 2 TranslationChinese to English 1.我认为向他求助是不现实的。事实上,他自己也需要帮助。 I don’t think it is realistic to turn to him for h......

    大学英语精读翻译

    Unit1翻译 1) 我们接到通知,财政部长将于次日接见我们。 We were informed that the Minister of Finance was to give us an audience /receive us the next day. 2) 我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