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社会生活与化学》教案1 粤教版

时间:2019-05-12 23:05: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级化学上册《社会生活与化学》教案1 粤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级化学上册《社会生活与化学》教案1 粤教版》。

第一篇:九年级化学上册《社会生活与化学》教案1 粤教版

社会生活与化学

教学目的通过生活与化学这一主题,带领学生走进化学课堂,初步使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初步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与化学有关的物品和现象。

[讲述]1.家里的塑料

2.做衣服的化学纤维

3.食品中的添加剂

4.制造交通工具的材料

5.药箱里的药品

6.生命现象与化学密切相关

[检查]请列举以下各类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物品

教师理发师厨师医生警察

[讲述]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这些就是化学

科学的任务,也就是化学课的学习内容。此外,同学们还要学习科学家 获得这些知识的常用方法,即科学探究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化学,去研究自然世界。

[板书] 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生活处处有化学)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化学对社会的影响

科学探究的方法

用心爱心专心-1-

第二篇: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1.2 化学实验室之旅 (课时1)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

1.2化学实验室之旅

课时1常用仪器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设备,知道化学实验的要求。

2.认识常用化学仪器,了解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阅读化学实验室规则,让学生了解实验室设备,知道化学实验的要求。

2.通过参观,交流,展示仪器,讲解等,让学生认识常用化学仪器,了解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实验之前,提出化学实验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实验的目的性和重要性教育。例如,要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课前预习准备明确实验要求。

了解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实验的重要场所。让我们一起走进实验室去看看吧。

[阅读]化学实验室规则。

[讲解]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

1.试管

用途: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收集少量气体。

注意:装液体的量不应超过容积的1/2,给液体加热时,液体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前应擦干试管外壁,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用试管夹夹持或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加热;振荡时靠腕力甩动。

2.试管夹

用途:夹持试管。

注意:从试管底部向上套或取下,不能横进横出;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手握长柄,不能按短柄,防止试管脱落;防止烧损或腐蚀。

3.玻璃棒

用途:搅拌、引流、蘸取少量液体。

注意:搅拌时不可用力过猛,不要碰器壁;引流时下端紧靠接收器内壁;蘸取液体的玻璃棒要洁净,用后要冲洗。

4.酒精灯

用途:加热。

注意:使用时将灯放稳,灯帽竖放;灯体内酒精不可超过容积的2/3,不少于1/4;添加酒精必须先将火熄灭;用燃着的火柴或细木条点燃酒精灯,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用灯帽盖灭,不用时要盖上灯帽;失火用湿布或砂土盖灭。

5.胶头滴管、滴瓶

用途: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注意:胶头滴管不能吸得太满,不能将吸有液体的胶头滴管平放或倒置;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不要深入容器内或接触容器壁,不能将滴管倾斜滴加;用过后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滴瓶的胶头滴管与滴瓶口磨毛配套,不能互换或移作他用,滴瓶的胶头滴管取用药品后应立即插回原瓶,不能用水冲洗。

6.铁架台

用途:固定和支持仪器(常配有铁夹和铁圈)。

注意:不能用力敲打;夹持玻璃仪器要注意松紧适度,铁夹内衬以绒布或石棉纸。

7.烧杯

用途:盛放较多量试剂的容器;较多量物质的反应容器;溶解物质、配制溶液、承接滤液。

注意:不能直接加热,加热时外壁应干燥并垫一石棉网;不能加热固体;加入液体不应过多。

8.量筒

用途:量度液体体积。

注意:量筒的最大量程应与液体的体积相近且一次量完;平放在桌面上读数,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用于加热,不能量热的液体,不能用于溶解、稀释,不能作反应器。

9.集气瓶

用途: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进行某物质与气体的反应。

注意:收集或储存气体时用毛玻璃片盖住;不能加热;做某些反应的反应器时应装少量砂子或水。

10.锥形瓶

用途:用作较多量液体反应的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注意:加热时需要点上石棉网

11.其他:水槽、药匙、蒸发皿、漏斗、坩埚钳、试管架、试剂瓶(广口瓶、细口瓶)、烧瓶。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走进实验室应注意的问题及在实验室进行的一些简单的操作。这是学习化学的第一步,今后我们还将在实验室进行更多、更复杂的操作。

化学实验室之旅

一、药品取用规则

二、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保存:广口瓶。

取用:药匙、纸槽(粉末状)、镊子(快状)。

注意: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须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2.液体药品的取用:

保存:细口瓶。

取用:倾倒。

注意:当不说明用量,一般取1—2毫升。

3.滴管的使用。

化学实验室所用的药品常常是有毒的,可燃的,易爆和腐蚀性强的,而玻璃制品又是最常用仪器,操作时往往需要加热,实验过程一不小心就易造成事故,所以一定要遵守实验室规则,不能轻举妄动,不懂装懂,一定要慎重从事,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法去做,就会减少事故的发生。

例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D)

A.取块状的药品时,如果没有镊子可以用手拿

B.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结束时用嘴吹灭酒精灯

C.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下端应紧贴试管内壁

D.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放入横放着的容器口,然后再将容器慢慢竖起

例2

下列关于实验室安全与操作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D)

A.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入指定容器内

B.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

C.实验废液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

D.万一药液溅到眼睛里,应立即揉揉眼睛缓解一下

解析:实验剩余的药品要放入指定容器内,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有些药品有毒,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为防止污染,实验废液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药液溅到眼睛里应立即用水冲洗,千万不要用手揉眼睛。

1.化学实验室有关使用药品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品尝无毒的药品

B.多取出的液体药品倒回原瓶

C.将任意两种药品混合D.使用滴管时不能平放或倒置

2.下列试剂中:①氧化铜粉末;②石灰石块;③锌粒;④试剂瓶中的液体。应该用药匙取用的是①③,应该用镊子取用的是②,应该用胶头滴管取用的是④。取18

mL液体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20

mL的量筒、胶头滴管,应先倾倒后滴加,使用量筒正确的读数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使用胶头滴管时应注意使用过程中一直保持橡胶帽在上,滴加时要垂直悬空。

第三篇: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1.1 身边的化学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

1.1身边的化学

一、知识与技能

1.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2.了解化学学科学习的主要内容。

3.知道怎样学习化学。

二、过程与方法

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与价值观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初步了解到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化学学科学习的主要内容。

怎样学习化学。

教师提出问题:

1.化学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2.化学有趣吗?

3.化学对个人、家庭和社会有什么用?

4.怎样才能学好化学?

教学活动1:教师播放教学课件展示手电筒、电话、玩具车、电视机、圆珠笔、脸盆。

教师活动:这些物品大家认识吗?知道他们是用什么制造的吗?他们有共同的特点吗?

学生活动:自由回答。教师倾听并引导学生他们都由塑料制成。

教师活动:他们能用我么以前学过的数学、语文、生物等知识制造出来吗?教师根据会打印出:从今天开始我们还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化学。刚才我们展示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节“社会生活与化学”中的第一个问题——家里的塑料。

教学活动2:教师活动:你们身上穿的是什么?知道他们是用什么做的吗?

学生活动:自由回答。

教师活动:仔细倾听并指导。然后展示课件做衣服用的化学纤维。用我们的化学知识能够制成我们所需要的特殊用品。

教学活动3:教师活动:展示课件面包、烧鸡、干燥剂、罐头。提出问题,你们见过吗?吃过吗?

学生活动:自由回答。

教师活动:根据回答作总结,这些食品有的很香,有的很好看又很好吃,有的可以保存很长时间,有的虽然不能吃但是可以让食品保持干燥,有谁知道其中的道理?

学生活动:举手回答。

教师活动:这就是用我们的化学知识制造出的食品添加剂,他们能使我们的食品更加香甜,更加好看。

教学活动4:教师活动:提出问题,你们乘坐过飞机、汽车、摩托车吗?注意过他们所使用的制造材料吗?

学生活动:自由回答。

教师活动:他们的制造材料:钢材、塑料等也是用我们的化学知识制成的。

教学活动5:教师活动:播放课件,医院里的病人,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让病人痊愈?

学生活动:自由回答。教师指导。总结病人所使用的药品也是用我们的化学知识制成的。

教学活动6:教师活动:展示化肥、各种化学材料、化学药品、新材料、新能源等,总结出当今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和化学技术。

教学活动7:课堂小结:通过上述的学习,我们知道在现代社会中,化学科学与化学技术在人类生活需要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建筑业、交通、防病治病、国防等等都离不开化学。那么,化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呢?

让学生阅读最后一自然段,并指导总结。

化学课的学习内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以及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科学探究的方法。

本节我们谈了身边的化学,你有什么收获?

1.1

身边的化学

一、化学与家居。

二、化学与出行。

三、化学与环境、健康。

四、化学与社会发展。

五、化学学习的内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此外,还有科学探究的方法。

例1用合成纤维可以制成我们所使用的特殊制服如夜光服、杀菌服等(答出两种即可)。

例2下列不是食品添加剂的是(D)

A.防腐剂

B.香精

C.色素D.鸡肉

例3生活中提倡使用下列产品,其中与环保无关的是(A)

A.加碘食盐

B.无氟冰箱

C.无磷洗衣粉

D.无铅汽油

例4救生衣的材料是一种合成纤维,下列不属于化学合成纤维衣料性质的是(D)

A.牢固耐穿B.抗皱性好

C.易洗快干

D.耐热性差

例5关于化学的学习,你认为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研究范畴的是(C)

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B.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C.物质的运动状态

D.物质的用途与制取

第四篇:九年级化学上册《空气的成分》教案1 粤教版

空气的成分

本章内容涉及的主题

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的成分及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物质构成的奥秘:纯净物和混合物;物质微粒性的观点;分子、原子、离子的性质和构成;初步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物质的化学变化: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科 学 探 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分子特性的探究。

2.1 空气的成分(2课时)

本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①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及空气的成分;②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③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教学安排两个学时完成,第一学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及空气的成分;第二学时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和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及空气的成分是这一节教学的重点。第一课时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及空气的成分

一、主要内容

①空气的成分;②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③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

二、学习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及氧气、氮气的体积分数(了解)。

2.知道空气某些成分的主要用途,初步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了解)。

3.能解释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现象(了解)。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作用,学习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用化学语言等表述信息,用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对科学家发现空气组成化学史的了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3.通过氮气、稀有气体用途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生产和社会 发展的密切关系。

重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和空气的成分。难点:对空气中氧气含量探究实验现象的解释。关键: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

第二课时 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

一、主要内容

①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②呼吸作用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感受探究活动的过程)。

二、学习目标要求

用心

爱心

专心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应用)

2.通过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简单化学实验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成分,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作用,学习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用化学语言等表述信息,用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实验,增强学生对生活现象和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

难点: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实验设计。关键:空气的成分 教学设计思路

空气是人人都熟悉的物质,学生对空气的感性认识较多,适于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对“探究空气的成分”教学思路是,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用多种方式感知空气的存在,接着由学生举实例证明空气中含有的多种物质,进而提出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任务。通过创设一个个生动而真实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获得空气的成分的相关知识,体验科学的实验方法,形成科学的思想观念。

教学设计应以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对无法入手的学生铺设问题台阶;对学生设计的其它可行方案安排到课后实验并书面展示结果(方案不一定要绝对正确,即使不能得到1/5的现象,也可以从中分析原因)。

刚刚步入初三的学生仍处在不善于发问、不善于质疑阶段,对待知识更多的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体系,去探索未知领域的知识。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点拨、释疑、指导、小结,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摸索出科学的探究方法,逐步发展探究能力。2 教学过程

2.1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提出探究的问题

新课引入:在第一章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化学所要研究的内容。虽然我们每天都 跟多种多样的物质打交道,但还没有对物质作详细的研究,对它们了解甚少(举例)。初中阶段将要研究一些重要的、与我们的生命活动以及工农业生产联系紧密的物质。本章主要研究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的重要物质。(空气、氧气、水和二氧化碳)[提出问题] 1.空气就在我们周围,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2.桌子上有一个空杯子,它真的是“空”的吗? [学生回答](可能有如下一些)1.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既看不见,也摸不着。2.空气中有氧气,我们人呼吸的就是空气中的氧气。

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人和动植物的生活都离不开空气。4.不同的环境,空气有所不同。如农村空气清新,城市空气污浊。5.蜡烛可以在空气中燃烧。6.桌子上的空杯子中有空气。

用心

爱心

专心 [引言] 通过大家刚才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它是一种既看不到踪影又闻不到气味的气体,它与人类和动植物的关系非常密切。为了让大家对空气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本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我们周围的空气 【板 书】 第一节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设 问】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你能证明它的存在吗?能“捕捉”到它吗? 【板 书】 第一节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设 问】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你能证明它的存在吗?能“捕捉”到它吗? 【讨论交流】怎样证明空气的存在?怎样证明你“捕捉”到了空气? 【提出问题】空气中有哪些物质? 【讨论交流】

【板 书】

一、控究空气的成分

【实验探究】1.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的含量(1)实验装置 按P28—29步骤进行实验

⑴将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5等分,作标记。⑵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⑶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⑷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塞上塞子。⑸燃烧完全、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注意]①装置不能漏气; ②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水;

③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2)实验现象:

a.点燃红磷后,打开止水夹前观察到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热;

b.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白烟消失,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其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c.等反应结束后,用燃着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发现立即熄灭,说明集气瓶中不含有氧气,剩余的气体基本上都是氮气了。

(3)化学原理:红磷(P)+氧气(O2)点燃——→五氧化二磷(P2O5)

[讲解] 我们选择能和空气中氧气起反应,而不跟氮气及其他气体起反应的固体物质磷,利用氧气跟磷反应生成另一固体物质五氧化二磷,使密封容器中气体的量减少,减少的量恰好是氧气的量,引起密闭容器中的气体压强减少,外面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中,集气瓶内水面上升。(4)思考问题:

①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

②为什么要等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实验中为什么要使用磷,而不用木炭

答:木炭燃烧生成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碳(C)+ 氧气(O2)点燃——→二氧化碳(CO2)],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烧杯中的水就无法进入集气瓶。③如果还是要利用木炭燃烧来完成实验,我们该怎样改进

④某同学进行该实验中,发现实验结果进入集气瓶中液体体积远不足1/5,为什么?

答:第一,红磷不过量。这样无法将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消耗;第二,装置漏气,外面的空气进入集气瓶,使得水进入的量就减少。

【过渡】在红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一种叫做五氧化二磷的固体,我们可以用文字的形式把这个反应表示出来。[小结] 上述实验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用心

爱心

专心 [讲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实验仪器的不断精密化,空气中的其他成分也被科学家通过实验一一发现。实验表明: [讲解并板书] 2.空气的成分(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来分,大约是:氮气(N2)78%,氧气(O2)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杂质和气体0.03%;(2)空气的主要成分一般是比较固定的。

[提问] 为什么空气中的氧气的含量会保持相对恒定呢?

【讲解过渡】] 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我们把它叫做混合物。而空气中的氮气或氧气都只有一种物质组成,我们把它们叫做纯净物。[板书]纯净物和混合物

(4)混合物与纯净物

【阅 读】阅读P27:

1、空气的成分;

2、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a.混合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而纯净物则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 b.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各成分的含量可以改变; c.混合物中各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与它处于纯净物时的化学性质相同。[讲解]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氧气——O2、氮气——N2、红磷——P、五氧化二磷——P2O5。[师] 根据你的理解,你能举出一些纯净物和混合物的例子吗? 【练习】(1)水加热到一定温度,还未烧开时就有气泡冒出。这些气泡是什么?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答:这些气泡就是空气,说明空气有部分能溶于水

(2)如果把自然界水里溶解气体收集起来,分析的结果是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氮气的体积分数,此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这个现象说明了氮气和氧气比较,氧气比氮气易溶于水。(3)用氦气代替氮气与氧气混合,可得到“人造空气”。人造空气用于代替空气供深海潜水员呼吸。因为用空气供潜水员呼吸时,在压强较大的深海里,会有较多的氮气溶解在潜水员的血液里,当潜水员从深海上升,血液里的氮气将成为气泡释放出来,大量气泡会阻塞微血管,引起病变。用人造空气可以避免这种问题。人造空气可以用氦气代替氮气的原因是什么?

答:氦气不容易溶解于血液中

(4)用一只碗、一只直筒形的玻璃杯、一截蜡烛、一块小木块、水和火柴,设计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并在家里做实验,测定2~3次。把你的实验结果和课文实验的结果相比较,结果是不是显得不够准确?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附录】

(一)证明空气存在的方法有

1:将塑料袋先弄瘪,再张开,扎紧袋口,袋子会鼓起来,用双手挤压塑料袋,感觉有压力,是因为塑料袋内充满了空气。

2:用医院打针用的针筒在空中抽拉一下,再向水中推挤,会看到有许多气泡从针头冒出,说明空气确实存在。

3:把一个空集气瓶放入盛满水的水槽,向下压,感觉有压力,水不全部进入瓶中,说明集气瓶内确实有空气。

4:用扇子扇一下,感觉有风,就是因为空气在流动。5:风筝在天空中飞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

(二)证明空气中含有的气体

用心

爱心

专心 1:有氧气。有的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

2:有二氧化碳。向空集气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浑浊,证明空气中确实含有二氧化碳。

3:空气中还含有水蒸气,酥硬的饼干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软。

4: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啤酒,过一会儿,瓶外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

5:早晨的露珠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的小水滴。

探究学习方式不是让学生从老师那里直接得到结论,而是通过化学实验“做”出来的。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将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通过探究活动,亲自得出结论,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构建起对化学知识的新认识,增长了能力,提高了科学素养。

用心

爱心

专心 5

第五篇: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4.4 化学方程式

第四章

生命之源——水

4.4

化学方程式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其表示的意义。

2.能从质、量、数等方面读化学方程式,并能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具体化学反应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理解和读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2.通过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的计算,加深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的计算。

怎样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化学反应呢?以前我们学过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如“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该式子确实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但书写不方便,国际上也不通用,且不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家就是用化学式等国际通用语言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以及各物质的质量关系。为了体现质量守恒定律,我们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

1.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提问]什么叫化学方程式?请大家阅读课本寻找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回答]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多媒体播放]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和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碳+氧气二氧化碳

C+O2CO2

[思考]

什么是化学方程式?

[总结]

若将文字表达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写成相应的化学式,箭号改为等号,反应条件写在等号上方或下方,这种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作化学方程式。

[思考]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具有哪些优点呢?

[交流讨论](1)表示出了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

(2)表示出了反应进行所需要的条件。

(3)表示出了质量守恒定律,很明显地看到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总结]化学方程式具有如此多的优点,它把“质”和“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表示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表示出了各反应物和生成物在量上的关系,以后我们再表示一个化学反应时就要用它的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阅读]化学方程式具有哪些意义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6进行总结(以木炭燃烧为例)。

[回答]化学方程式具有两点意义。

(1)表示出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2)表示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补充]从微观上看,还能表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微粒个数比。如: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时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总结]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质的方面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量的方面

①表示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②发生反应的和生成的各粒子之间的数量关系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提问]化学方程式应该怎么读?

[回答]化学方程式能客观地反映出化学反应中“质”和“量”的变化及关系,其读法有异于数学中的方程式。其中的“+”读成“和”;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间的“=”读成“生成”,不能读成“等于”。以磷燃烧为例:

(1)宏观读法: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

(2)微观读法:每4个磷原子与5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3)质量读法:每124份质量的磷与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小结]“质”的方面的读法属于定性描述发生的变化,是化学方程式最常见的读法;而从“量”的角度研究化学反应,是我们学习下一节“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理论基础。

1.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表示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表示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表示出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微粒个数比。

化学方程式是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和进行化学计算的桥梁,是继元素符号、化学式之后又学习到的一种化学用语。本节课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什么是化学方程式以及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为课题2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学习兴趣盎然,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例1科学家正研究在太空建一座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的装置,然后用激光照射添加了催化剂二氧化钛(TiO2)的水,水就能有效地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即2H2O2H2↑+O2↑。

某同学看到此化学方程式,即想到以下两点:①水在激光和催化剂TiO2的作用下,能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②每36份质量的水可以分解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你还能想到更多吗?请将你的想法填写到下面的横线上:反应前后氢原子的个数不变、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合理答案均可)(任写两点)。

解析:此题可从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物质的总质量、各物质的质量比、原子个数等方面去考虑。

例2如图所示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2

解析: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A错误;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B错误;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D错误。

1.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C)

A.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C.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程度

D.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2.关于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的描述正确的是(C)

A.甲烷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

C.1个CH4分子和2个O2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CO2分子和2个H2O分子

D.1

g

CH4和2

g

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

g

CO2和2

g

H2O

3.有科学家研究发现,氧气可通过高能真空紫外线照射二氧化碳直接产生,该化学反应模型如图所示。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B)

A.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C.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为制取氧气提供了新方法

4.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3∶17

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7∶10

5.某同学看到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随即想到以下两点,你能想到更多吗?请把你的想法补充到下面的空格中。

(1)磷在氧气中燃烧,同时生成大量的白烟。

(2)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都是氧元素和磷元素。

(3)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

(4)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5)磷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6.已知浓硝酸是一种易挥发的强酸,见光易分解,其分解的反应方程式为4HNO32H2O+4NO2↑+X↑。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硝酸的化学性质:酸性(或不稳定性)(写出一种即可)。

(2)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8(最简整数比)。

(3)判断X的化学式:O2。

下载九年级化学上册《社会生活与化学》教案1 粤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化学上册《社会生活与化学》教案1 粤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1.2 化学实验室之旅(课时2)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2化学实验室之旅课时2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等化学实验常用操作。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演示、学生分组......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3.2制取氧气3

    3.2制取氧气 教学目的 了解催化剂的概念。直到二氧化锰在分解过氧化氢反应中的催化作用。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3.2 制取氧气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2 制取氧气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催化剂的概念,知道二氧化锰在分解过氧化氢反应中的催化作用。2.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3.......

    化学与社会生活论文

    论化学与社会生活 【摘要】化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在改善我们的吃穿住行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化学知识;自然科......

    化学与社会生活论文

    论化学与社会生活 【摘要】化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在改善我们的吃穿住行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要:我们的日常生活,形形色色......

    九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学计划 粤教版

    新蕾学校 2013年秋季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计划 现行的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是粤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本教材有机地结合了国情、心理、道德和法律等内容,为学生认识社......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1.3 物质的变化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3物质的变化一、知识与技能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2.1 空气的成分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1空气的成分1.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成分;2.理解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学会辨别纯净物、混合物。1.测定空气里的氧气含量的实验。2.混合物、纯净物的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