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讲究行政管理的艺术性
讲究行政管理的艺术性。行政管理中还有许多艺术性问题 ,什么时候下达命令或指标、怎样下达、辞语如何表达等 ,都须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这就要求行政领导善于行政管理艺术 ,注重管理对象的心理因素、讲究说话艺术、善于把行政命令转化为企业员工的自觉行动。
对做好企业行政管理的几点认识
1、明确岗位职责。日常办公事务管理包括日常事务的计划安排、组织实施、信息沟通、协调控制、检查总结以及奖励惩罚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办公物品管理包括办公物品的发放、使用、保管及采购以及相应制度的制定;文书资料管理包括印信管理、公文管理、档案管理、书刊管理;会议管理包括会前准备、会中服务、会后工作;其他事务视各公司具体情况而定。
2、加强沟通。沟通包括纵向沟通和横向沟通。纵向沟通分为与上级沟通和与下级部门沟通。与上级沟通主要是要充分领悟上级领导的意思,把握住方向,同时将自己和下级部门的观点很好的传达给上级,这需要行政人员有观察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与下级沟通主要是执行上级的决定以及收集整理下级部门各项信息,这就需要较强的应变能力和组织能力。横向沟通包括公司内部相关职能部,与关系企业窗口部门和外界媒体政府机关等等。在传达精神及布置工作任务及协调各部门工作时,务必真诚、谦虚。与外界沟通需要强的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3、注重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并即时提供给管理者。信息包括企业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外部信息具体包括:国家政治、法律、经济、政策规定;社会习惯、风俗、时尚变化;市场需求、消费结构、消费层次的变化;竞争企业信息;科学技术发展信息;突发事件等。内部信息具体包括财务状况;生产状况;产销状况;采购、库存信息;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人才资源等。作为一名行政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是要及时了解企业内部情况发展变化和国家政府机关相关政策和法律规定的变化。
4、培育传播企业文化。在企业中,仅仅用薪金留人是不够的,还要用企业文化去吸引、感化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文管理。企业文化的建设包括四个方面,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1)组织结构清晰,战略导向明确。分工明确,这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不仅应该有近期目标,更要有远期规划。行政管理人员应该协助企业管理者制定一个好的组织结构,并制定近、远期战略目标。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团结的团队。
(2)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标准,形成公平、竞争的平台。这个平台上充满竞争、激励、开放、交流的特征,管理者不完全控制员工做事情的方式,而去衡量做事情的结果。任何人员能上能下。(3)注重企业形象建设。包括物质形象和精神形象。物质形象包括司容、司貌、技术装备、产品、服务设施等。精神形象包括员工精神面貌、企业风格、人文环境等。让工作“生活化”。(4)重视人才,用企业的发展凝聚人,用榜样激励人,用员工成才教育人。企业在给员工发展空间的同时,注重提供给员工在再学习机会。可以开展相应的活动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让每个员工都能对未来都充满信心,对公司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5、踏踏实实地去执行。完善成熟的制度有了,即定目标有了,关键就是要做好。要做好执行需要注意:(1)什么事情该做,该怎么做。(2)如何更好更快完成该做的事情。(3)清除所有障碍。(4)形成企业执行的制度和文化,让执行影响到每个员工。
第二篇:表扬与批评学生应讲究艺术性
表扬与批评学生应讲究艺术性
湘阴县凤南中学汤海四罗志义
教育人,不可能不运用两种武器,一种是表扬,一种是批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怎样正确的运用这两种武器呢?使其发挥出应有的威力。《礼记.学记》中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如何“长善”———发挥其好的方面,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教学中运用表现的艺术。这对于鞭策先进,激励后进,肯定正确,否定错误,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在教学中运用表扬应适量、适度、适时。一般来说,表扬都有一定的目的性,或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或针对其作业书写、思维方式等。如果不重视表扬的针对性,看到一点说一点,反正“油多不坏美”,好话说多点不会错,则不能收到表扬的最佳效果。只有恰当而准确的表扬才能使学生明确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激起学生的进取心和荣誉感,使大家产生一种羡慕和向往的心理。相反,那些信口开河、随心所欲的表扬,有时不但起不到鼓励的作用,反而会使教师的威信下降。
所谓适度。就是说表扬应该准确、探究分寸。表扬基调的高低,就不能激励先进,发挥典型示范的效能;如果言过其实,就会贬低表扬的价值,致使吹捧、华而不实等不良风气产生。表扬次数的多少,也应慎重考虑,可以说廉价的表扬是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的。
有一位班主任,看到班上的学习委员多方面表现不错,且成绩经常名列前茅,为了鼓励其不断进步,号召全体同学向他学习,便每天都要表扬,由于表扬次数过于频繁,且有时又言过其实,因此,使其他同学渐渐与他疏远了,那位同学也因此而背上了包袱,不久便逃学了。后来班主任去家访,问其原因,那位学生说:“老师您经常表扬我,我感到害怕,怕出了差错辜负了您的期望。”可见,表扬不宜过多,要适度。
所谓适时就是说表扬要起到它应有的作用,还需及时,当一件先进事例发生时,教师应作出积极的反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特别是对后进生的表扬更要及时。譬如某学生连续几次迟到,今天早到了要及时表扬;又譬如,某学生上课从未主动发言答过问题,今天这样做了;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发光点,了解他们的每一点细微的进步,鼓励及时而适度的表扬往往是促进后进生转变、前进的催化剂。
其次,表扬不应停留在表面上,而应挖掘。有时学生做了一些好事,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他们自己却不一定能清楚的认识其重要的意义。这时教师的表扬就不应就事论事,只停留在事件本身,而应进行理论分析,挖掘其所寓含的意义。
例如生活中时或做一件好事已司空见惯,但如果你班上某一位学生经常做好事,或护送残疾儿童入学,或帮助差生提高学习成绩,并助人为乐,你就不要等闲视之。而应从树立良好的班风,提倡良好的社会风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一个“四有”新人的高度予以深化,使学生提高认识,明白意义,并以此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这样事虽平凡,但一旦挖掘、表扬,则会达到你始料不及的目的。
又如,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解答疑难往往速度较快,答案正确,而大部
分同学却不能如此。因而教师就要注意分析其解题方法、思路,对其可取的方法、思路予以肯定、推广,同时鼓励学生快解,巧解疑难,以培养其敏捷的思维能力,而不是只停留在答案做的是否对这些表面现象上。
再次,表扬要适宜,就是要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只要表扬能促使学生改过自新,不断进步,这就是可取的、成功的。
如某老师在一次期中考试后,发现一位平时不怎么用功的同学居然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经过了解证实这个“成绩”是考试作弊来的。怎么处理呢?按常理,发现作弊应坚决制止并予以处理。但这位老师并没与这样做,而是考虑分析了这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学习上爱耍小聪明、不踏实。针对这种情况,这位老师便装“糊涂”,没有捅破这张纸,并公开表扬他取得的“进步”,并向他提出希望:不要骄傲和满足,期末时能不能名列前茅,才能说明是不是侥幸的取胜,还是持之以恒的好成绩。这位老师把鼓励和信任的目光投向他时,他惭愧的低下了头。此后这个学生果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上课下看到的是一个勤奋好学、刻苦努力、严格要求自己的崭新的形象。到期末,他果然凭真实才学考出了好的成绩。此后他的成绩一直比较稳定。这样表扬使他的成绩“促假成真”了。
当然这只是一种特例,这样的表扬不宜过多提倡,因为,假如学生都误解搞舞弊这种违纪行为,那将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和后果。因此表扬要适宜,不可一概而论。
总而言之,表扬是一门艺术,他要求适量、适度、适时,而且要适宜,并能挖掘、发挥。
学生做得正确或有一定长进,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应肯定学生的成功和成绩。美国心理学家布格尔斯基说过:“兴趣和注意来自成功,一事成功,事事顺利。”学生的成功和成绩,是学生继续保持对学生的极大兴趣和注意力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基础,而教师的及时表扬和鼓励,则是促使学生“事事顺利”的“加速器”、“添油机”、和“助跑器”。
俗语云:“人无完人”。教师面对学生的不可能全是成功,更多的是退后、错误等。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需要运用批评的武器,使学生得到改正。教师的批评不应是大声斥责,也不是挖苦讽刺,更不应拍桌打凳。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出现过大声斥责的地方,就有粗鲁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大声斥责表现出最原始本能的反应,每个教师心灵中所具有的情感素养的种子都会在这种反应中丧失殆尽。”由此可见,教师的批评方式如果粗鲁,不但不能够使其改正错误,相反还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破坏师生间的良好感情。可见批评不仅是一种武器,而且也是一门艺术。只有巧妙的运用批评,才能打开学生紧闭的心扉,使之幡然悔悟,使之改过自新。那么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怎样运用批评这一武器,讲究批评的艺术呢?
一、用微笑来暗示
用微笑的方式去批评学生,实际上是动之以情的批评法,常能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这种方法适用学生的细微的违纪行为或偶一为之的过错。譬如,学生上课迟到一两分钟,或上课时思想开而了小差,这时教师对其微微一笑,他就会意识到自己的不对,并能告诫自己:老师注意到了,下次可别重犯。
二、用表扬来反衬
表扬除了可以“促假成真”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表扬大部分学生的优点,来反衬少数学生学生学习中的缺点和不足,造成一种积极进取的心理气氛,促使少
数学生转入“正轨”,赶超先进。有位教师授课时,发现几位学生昏昏欲睡,听课走神,本应批评,但教师并未这样做,而是讲到:“今天一二三组的同学听课注意力非常集中,四五组的大部分同学听课也比较认真,这很好!虽然是上午第四节课,但绝大部分同学能振奋精神,认真学习,值得表扬。”教师的话犹如兴奋剂,大多数学生受到了鼓舞,那几位睡意朦胧的学生听后也为之一振,打起精神来。
三、有商讨来提醒
当学生出现不良表现时,教者不应单纯居高临下高声训斥,而应以平等的姿态,心平气和的与之商讨使其认识错误,这比以势“压人”更能为人所接受。譬如,有位教师在讲练习题时,有两位学生在窃窃私语,课堂上讲小话,当然是违法了纪律,影响了其他同学。这时,教师并未高声斥责,严厉批评,而是走进其旁,轻声问道:“你们在谈论什么呀?我的讲解有什么差错吗?”两位学生听后为自己没能认真听课而深感羞愧,低下了头。
四、用沉默来责备
面对学生的不良表现,教师微露不悦,且沉默不语,就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压抑,领悟到教师内心的不满和责备。这种无声的批评可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例如上课时,有些学生思想开小差,如果教师突然中断讲课,沉默一会,学生会警觉起来,思想马上集中到课堂上去。这比大发雷霆更有利于维持教学程序。
五、用严词来说服
如果学生严重违反了课堂纪律,又并非初犯,教师就必须对其进行具有说服力的严厉批评。绝不能姑息迁就。但是必须注意采用这种方式时,批评的内容一定要准确集中,切忌目标不明;批评的语言一定要清楚明了,切忌含糊其词;批评的态度一定要诚恳端正,切忌威胁鄙夷。总之,不能使批评的学生误以为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不能伤其自尊心和人格,要让其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教师的善良用心。
六、用故事来感化
生动的故事是“一部”可借鉴的“历史”。当学生犯了错误,或出现某种不良的倾向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讲述相关的生动故事来启发学生认识错误及其可怕后果,感化其被扭曲的心灵。如果可以通过讲述名人的奋斗史,是那些犯了错误而厌世寻短的学生热爱生活,重新振作起来;通过讲述“浪子回头”的事迹,使那些犯了错误而破罐子破摔得学生勒马回头,改过自新……好的故事可以挽救一个人,教师如果善于用故事感化学生,则胜过千百次的批评。
七、用幽默来感召
幽默的语言既能活跃气氛,又发人深省。教师的批评如果也能运用上幽默的话语,则胜过那干枯的说教。有位教师在讲李白赞美长江的诗句,学生顿时兴致勃勃,普遍要求教师朗诵其诗。这时,教师发现有一位学生在看课外书,因此顺理成章,幽默的说道:“上课不变吟诗句,恐惊XX看‘天书’。”本是句“夜深不便吟诗句,恐惊星斗坠江河”。这一变用,使那位学生马上收起了课外书,脸一下涨得通红。这时老师又若无其事地开始了抑扬顿挫节奏的朗诵,课堂上洋溢着活跃的气氛。那位同学在老师的感召下又沉浸到了教师的生动讲授之中。总之,教师授课时,无论采用哪一种批评方式,都要适时适度,要注意学生是否有着心理准备的可接受性,还要讲究批评的实效性。惟有可接受性强,方法灵活得当的批评,方能受到预期的效果。
《学记》提出了一条积极性的教育原则,是“禁与未发”。要在不良行为发生之前,引导学生向“善”的方面发展。如果“发然后禁”,便难免有阻力,这会抵消教育的效果,叫做“扦格而不胜”。因此,教师的善教,不是在于善于批评,而在于“禁于未发”。这时教育的最高原则。
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每个教师的出发点都是希望自己的教育能对学生产生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情况和性格都不同,因此,我们只有因材施法,也就是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事情,科学的、灵活的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才能取得最大的教育效果。
第三篇:酒窖设计很讲究艺术性设计 实用性很关键也很重要
酒窖设计很讲究艺术性设计 实用性很关键也很重要
酒窖设计现在是一个很讲究的艺术性设计行业,对于酒类产品的储存要有专门的酒窖,更是要保障酒窖的使用空间是足够的。酒窖设计一定要经过专业设计,实用性很关键也很重要,不管是在以前还是在现在,对于酒窖的设计是很讲究实用性的。
酒窖设计现在是一个很讲究的艺术性设计行业,对于酒类产品的储存要有专门的酒窖,更是要保障酒窖的使用空间是足够的。现代人对于酒类产品的需求,尤其是对于高端酒类产品的需求快速增加,也是由于现代人生活水平与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有有关。
酒类产业也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发展,逐渐变得火爆起来,但是酒类产品的储存放置越来越来变得很重要,酒窖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而且随着对于酒类产品需求增加,对于酒窖的需求也是直线上升的。
酒窖既然是专门用来存储酒类产品的地方,酒窖设计就显得很重要,也很关键。因为要把酒窖的设计要与实用性与时尚性结合起来,不单单是能够把酒类产品放置在酒窖里,更要放置储存的有时尚型与艺术性,这样看着也能够有赏心悦目的感觉,而且可以根据分类把不同的酒类产品区分。
酒窖设计一定要经过专业设计,实用性很关键也很重要,不管是在以前还是在现在,对于酒窖的设计是很讲究实用性的,因为要存放大量的酒类产品,自然要考虑实用性。但是,现代人除了实用性考虑外,似乎对于酒窖的时尚设计新颖性也慢慢有了高要求。
温度、湿度、角度、亮度、防潮防霉、防止震荡、防止异味;带来“四度三防”科学储酒保障。
第四篇:领导工作的艺术性
领导工作的艺术
领导作为一种特殊的创造性的活动,是灵活的应变技巧与不同凡响的待人处事风格的巧妙结合,是一种非规范化、非模式化的领导技能和技巧的艺术体现。正是因为领导艺术的存在,才有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军事家,才有审时度势,力挽狂澜的政治家。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领导艺术的重要性,努力学会并掌握科学的领导艺术,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领导艺术水平。
第一节 领导艺术概述
一、领导艺术的含义
所谓领导艺术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领导策略、资源、方法和原则的基本技能。它是非规范化、非程序化、非模式化的领导行为,是领导者智慧、学识、才能、胆略和经验的综合反映。领导艺术之所以称之为“艺术”,就在于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它是建立在领导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的,它是领导者智慧、学识、才能、胆略和经验的综合反映,是领导者高素质的集中体现。
第二、它遵循着领导活动的规律,即遵循着领导活动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规律,但又是对规律的创造性的运用。
第三、它是领导方法巧妙运用。这种巧妙,就是在于它既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同时又做到了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采取灵活、巧妙的措施。
第四、它能有效地实现领导目标。运用领导艺术它能够较好地把握时机实现最佳领导效能,达到领导目标。
第五、它是领导实践中的最高状态和最高境界。领导艺术是领导者在经验的长期积淀基础上,在高素质的前提下对非常规性事件的非模式化、非程序化的创造性地巧妙处理,即“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因此,它是领导实践中的最高状态和最高境界。
二、领导艺术的特点
(一)不失经验性,更显科学性。领导艺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是因为领导艺术来源于领导者的阅历、知识和经验,是领导实践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积累和升华。作为一名领导者不管其领导艺术如何高超、如何巧妙,总是不可避免地带有经验的痕迹,但是这种经验并不是无先例可鉴、无规律可循,玄妙莫测、高不可攀的东西。它是无数领导者经过多年的经验探索,逐渐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这套知识体系是有规律可循,是有科学性的,并且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熟能生巧并加以升华。或者说,领导艺术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以自己的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领导科学知识。因此,领导艺术不失经验性,更显科学性。
(二)不失原则性,更显灵活性。领导艺术离不开原则。如果领导艺术离开了原则,领导艺术就会偏离方向,领导目标就无法实现,领导艺术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本质。但是领导艺术既不是原则的简单演绎,更不是任意所为,而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原则性是指领导工作总的方向,灵活性则是指达到总方向的具体措施。如果抛弃了原则性,只讲灵活性,就如同领导者不顾国家、社会的根本利益,采取只顾小集团、小团体的利益的做法。我们只有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变化了的形势,采取灵活多变的措施,才可以称之为高超的领导艺术。也就是说。领导者在处理问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
(三)不失普遍性,更显多样性。领导者在实践活动中总是运用一定的知识和经验,而这些知识和经验是无数人通过实践证明的科学方法。这些方法具有共同性、普遍性特点。但是由于个人素质、阅历、知识结构等不同,这就决定了他们在领导实践中不可能千篇一律,而显多样性。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在大体相同的条件下,不同领导者运用同样的领导方法,有的人运用自如,有创造性,得心应手,效果很好;有的领导者运用蹩脚,机械照搬,效果很差,甚至事与愿违。造成这种差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领导者本人在知识、性格、兴趣、经验等方面有差异性,因而在领导活动中就会显示出领导艺术的多样性。
(四)不失规范性,更显创造性。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会遇到常规事件和非常规事件。对于常规事件,领导者可以运用以往的程序化、模式化的方法去处理。但是在实际的运作中会出现大量的非常规事件。这就要求领导者不能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而是善于打破常规,勇于标新立异,对准具有决定意义的关键环节,施以独特的方法,集中力量,突破一点,争取造成“链锁反应”,扩大战果。因此,领导艺术不是对已有方法机械的、简单地运用,而是在规范的基础上体现一种层出不穷、丰富多彩、构思新颖、风格独特的技艺。正因为领导这种创造性,才使得领导方法不断更新、丰富和发展,领导效能才越来越显著,杰出的领导者才不断涌现。
(五)不失条理性,更显模糊性。模糊性是指对事物之间的关系很难以用定性方法作无穷无尽的分析或用定量的方法作十分精确的描述,而是努力把握整体和整体的普遍行为。由于领导艺术本身固有的特点,我们很难对领导艺术作精确的描述,否则一切清清楚楚就会失去艺术的感染力。例如毛泽东高瞻远瞩的决策艺术,我们只能抓住几个重要特点进行描述,无法作十分具体和精确地说明。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模糊性,领导艺术也不例外。需要注意的是,模糊性不是糊涂性,它仅仅是对于不需要清楚的不必苛求清楚,但大的条理还是清楚。
三、领导艺术的重要性
(一)领导艺术是领导者实现最佳领导效能的必要条件。领导活动所追求的是最佳领导效能,而领导艺术可以使领导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能,意想不到的成果。例如用人艺术。如果一个领导者善于用人,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事得其人”,那么就会出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1+1>2)。相反地,如果用人没有做到“适才适所”,就会出现整体小于部分之和(1+1<2)。
(二)领导艺术是领导者实施正确领导行动的指南。领导艺术作为一种高级的领导方法,它决不是一种庸俗的处世之道,更不是庸俗的“手段”和“门槛”,而是实施正确领导行动的指南。例如决策艺术运用好坏直接关系到事情的成败与否。
(三)领导艺术是领导者顺利实现领导目标的有力保证。领导目标的实现与领导艺术是密不可分的。无论是治理国家还是管理一个团体或单位,高明的领导艺术是成就大事的先决条件。因为领导艺术运用得好,不仅可以缩短达成领导目标时间,而且还可以使领导目标超出预想的结果。
(四)领导艺术是领导者铸就强大凝聚力的源泉。《孙子计篇》写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这说明领导艺术可以产生难以估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很多领导人取得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都谙熟“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种“上下同欲”而聚众的领导艺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领导艺术所产生的凝聚力并非来自领导者搞小恩小惠笼络人心的雕虫小技。领导者要算大帐。所谓“君子怀义,小人怀惠”就是这个道理。
(五)领导艺术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领导艺术的一次表现和一次运用,所解决的是某一特定的问题。当需要处理新的问题时,其领导艺术又将有新的表现和新的运用。因此,领导者在运用领导艺术时,总是表现为一系列新的创造过程。他们的工作从表现上看是不拘一格的,在一个时期处理一个问题运用一种方法,在另一个时期处理相似的问题却可能使用不同的方法,甚至给人造成“反复无常,不可捉摸” 的印象。然而,正是在这种不拘一格的背面,却隐藏着要根据变化着的情况,坚定不移地坚持创造的原则。正是由于领导艺术这种创造性使领导者不断地发挥出聪明才智,不断地学习总结经验,不断地完善自我,不断地推陈出新,这必然有助于领导水平的提高。
四、领导艺术与领导方法。领导方法是领导者实现领导职能、完成领导任务的方式和手段,是领导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艺术是对领导方法熟练卓越的运用,并把领导艺术中那些规范的东西概括为领导方法,二者常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因此,领导艺术与领导方法就好比一对孪生姐妹。作为孪生姐妹他们在形貌、性格上就有许多共同之处,同时又有诸多不同之点。这就决定了领导艺术与领导方法的关系也是如此。
首先,领导艺术与领导方法有其共同之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两者不可分割。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领导艺术与领导方法都同属于领导科学方法论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是统一的,相同的。作为方法论,无论是领导方法,还是领导艺术,它们都是领导者实践活动的指南或方法,即是指导领导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或指南。
其二,领导艺术与领导方法都以领导手段作为共同的研究对象,即为实现领导目的而采取什么样的领导手段。领导是实现某种目标的过程,没有目标,就无需领导。实现领导目标,既是领导活动的根本任务,又是领导过程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而要达到领导目的,则必须要具有相应的领导手段。即采取相应的领导艺术或领导方法来实现领导目标。
其三,领导艺术与领导方法在某一层次上是重叠的,难以辨认。领导艺术与领导方法一般都被统称为领导谋略或领导计谋,甚至被称为领导经验。这就决定了领导艺术与领导方法在某一层次上是重叠的,难以辨认。领导方法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高层次管理方法。作为高层次管理方法,从战略上为领导者提供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的总方向、总原则或总方法;二是一般管理方法,它属于领导方法的中间层次,为领导者解决一般管理问题提供方法;三是具体工作方法,它是最低层次的领导方法,主要是为领导者提供解决具体工作问题的途径,这个最低层次的领导方法又是与领导艺术相重叠的,难以辨别和区分。例如:在具体的领导工作中,“解剖麻雀”法,“弹钢琴”法,既是具体工作的方法,又是领导艺术。
其四,领导艺术可以转化为领导方法。在现实中,伴随着领导艺术解决非规范性问题的增多,人们就会发现在解决非规范性问题的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一定的规范性办法,将这些规范性办法归纳概括出来,便可丰富领导方法的内容。领导方法规范性内容越丰富,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也就越大。同时,对领导工作就会提出更高要求,这便会出现更高层次上的非规范性情况,领导艺术也将在更高层次上发挥作用。这样,通过领导实践中的非规范性和规范性的办法不断转化,领导艺术也就逐渐转化为领导方法,同时领导方法内容也不断地得到充实丰富。
另一方面,领导艺术与领导方法又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不能在它们之间划等号,视为同一类。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领导方法是领导者分析、处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性原则,而领导艺术是对这些原则的具体运用。一般性原则的领导方法对解决任何问题都具有指导意义。遵循这些方法便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但是在实施中仅有正确的领导方法是不够的,想要成功地解决问题还必须掌握具体途径。这种具体途径就是领导艺术。领导艺术是领导方法的具体运用,但这个应用不是简单地再现,而是突破、创造。
其二,领导方法是稳定的、不易变化的,而领导艺术是灵活的、易变化的。一方面,领导方法大都体现在常规事件上,因此一般情况下是稳定的、不易变化的。而领导艺术却多数体现在非常规性事件上,它往往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它不仅随着领导者工作对象、工作领域、范围等客观环境变化而变化,而且也随着领导者的经验、知识、阅历、认识能力的不同而不同,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领导方法是以知识形态出现,比较稳定,逻辑严谨,而领导艺术的形态有多样性、多变性。例如开会,就要按一定的程序开好,这是方法,没什么差别,但在程序的把握与运用上,就有艺术高低之分。因此,领导者不能对领导方法简单、机械地运用,而是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针对实际需要,灵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产生高超的领导艺术。
其三,领导方法具有普遍性、共同性、规范性特点,而领导艺术具有特殊性、经验性、个体性特点。领导科学中的领导方法是很多领导人的技巧、经验的高度概括,是有章可循并且对现实问题有很大的指导、借鉴意义,具有普遍性、共同性、规范性特点。然而现实中的情况和科学模式相比较,内容要丰富得多,变化要复杂得多,仅靠领导方法无法解决现实问题中非规范性的问题,这就需要领导者在千差万别的事物面前,在复杂多变的情况面前,在艰难曲折的环境中发挥出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根据客观情况随机应变灵活地进行领导活动,这就决定了领导艺术特殊性、经验性、个体性特点。
其四,领导方法属于理性知识范畴,而领导艺术属于感性知识范畴
一方面,领导方法是经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技巧、经验,有的还可以用数学来表达,属于理性知识范畴,构成领导工作措施的骨架。领导艺术是直感的技巧、经验,是离开数学领域,具有明显的感性知识的特点,它填充领导工作的血肉。另一方面,领导方法是以科学程序、规律、原则参与领导过程,领导艺术则以直观判断、临机即兴、快速想象力和创造力投入领导过程。
第二节 提高领导艺术水平的途径
一、打破定式思维,保持领导艺术的先进性
领导与变革领域的世界第一权威、哈佛商学院三大巨头之
一、20世纪对世界经济发展最有影响的50位大师之一约翰•科特曾经说过:“当领导者面临新问题时,建立在以往经验上的思维定式往往产生消极影响,形成一种思维定式,作为一位领导者必须打破思维方式,进行制造性思维。”成功的领导者都明白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只有不断追求改善和变革才能走向成功。因为急剧变化的年代,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理。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做到思维方式的转变。从封闭思维转向开放思维、从滞后思维转向创造思维、从单向思维转向多向思维、从静态思维转向动态思维。领导者只有运用“变革思维”“以变求胜”的态度去领导组织,组织才具有活力和生命力,领导艺术才能保持先进性。
二、运用现代技术,提高领导艺术科学性
在决策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化,控制化、信息论、系统论等现代应用理论迅速发展,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技术工具介入社会生活时代,领导者要提高领导艺术,就必须大量吸收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迅速而准确地收集和处理领导工作的信息,把领导艺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为此,就要建立起用电子计算机处理的高效能的领导信息系统。电子计算机系统能对有关领导工作的各种情报信息进行及时而准确地收集、编码、通过传输数据的通信线路,汇报到信息中心,进而编入索引,自动归档。这样便于领导者得心应手地调阅、分析、比较,并通过迅速的判断从大量业务和关系中找出最重要和有决定意义的东西,从而使随机应变的领导决断避免武断性、盲目性,提高有效性和科学性。
三、钻研专业知识,增强领导艺术创造性
创造性领导艺术,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主要来源于对本行本职的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合理思考以及在此基础上对领导经验的巧妙运用。因此,各级各类的领导者要提高领导艺术,就必须发奋学习本行本职的专业知识,既要善于“钻进去”,又要善于“走出去”,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同时,注意经验的积累和升华,研究和考察自己所担负的工作任务、面临的环境和条件,提高实际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领导艺术的创造性。故此,才有“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古训和“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的名言。
四、加强领导自身修养,增强领导艺术综合性
领导艺术是通过凝结在领导主体的领导素质表现出来和发挥作用的。要提高领导艺术就必须狠抓根本,落实优化和提高领导者素质。领导者素质包括领导者理论素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作风素质、能力素质等等。领导者在工作中的艺术表现往往不是领导者单一素质的反映,而是领导者综合素质的交叉反映。因此,提高领导者素质也不是从某一方面抓起就行,而要从综合抓起,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领导者必须加强对现代科技知识和政治理论学习,把握知识经济的发展脉搏,深入研究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政治经济问题,从而认清形势、把握基本的发展方向。第二,大力提高领导人才的个人修养。在领导个性上,领导在注意自身个性的同时,更应该认识到知识社会中每一位组织成员的个性发展与组织的发展方向的一致性,引导独立的个性共同为组织的生存努力。第三,努力培养领导知识管理能力。提高领导知识管理能力,关键在于领导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学习能力,优化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培养创新能力。第四,着重培养领导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能力。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领导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能力的发挥,还要综合考虑工业化,信息化特别是制度环境等各方面提供的条件。第五,扩大领导认识世界的视野。领导者要不断地开动创新型与学习型思维,来解决不断提出的新挑战与课题,扩大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素质。
五、总结实践经验,把握领导艺术规律性
领导艺术作为一种领导工作的技能、技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领导经验。领导者只有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才能把握领导艺术的规律性。一方面,总结成功的经验,并把它上升为理论,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有助于领导者把握领导活动的规律,提高领导工作的效能。另一方面,总结失败的教训,找出失误的原因,制定弥补损失、避免失误的对策,有助于领导者快地提高领导艺术水平。可见,无论是总结成功的经验,还是总结失败的教训,都有助于领导者认识领导活动的本质,把握领导艺术的规律,从而更自觉更有效地指导领导实践活动。
第五篇:英语课堂结尾艺术性初探
单位:陕西省洛南县石门镇中心小学 电话:*** 邮编:726102 邮寄地址:陕西省洛南县文化局一楼
英语课堂结尾艺术性初探
马娅萍
(陕西省洛南县石门镇中心小学 洛南 726100)
摘要:英语学科的课堂教学应该要栩栩如生,不仅在课程导入的时候吸引学生的目光,在结尾处还要画龙点睛,锦上添花,深化主旨,体现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让整个课堂都新颖和谐、扎实高效。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出英语课堂教学结尾的重要性,就像一出话剧,优秀的课堂结尾也是一种艺术与创造。但是在当下的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导入新课不引人入胜,课堂结尾呈“蛇尾”,还有的英语教师认识不到课堂结尾的艺术。文章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实践,进一步探究英语课堂结尾的艺术。
关键词:英语课堂;结尾艺术;英语教学
当下很多的英语教师在设计课堂的过程中都只是关注导入或者中间环节,忽视了课堂小结的作用,甚至于已经下课了,为了不再拖堂而草草地结束,不了了之,从而影响了英语课堂的整体效果。一堂完美的英语课,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始,更应也有精彩的结尾。还能使学生及时、清楚地知道哪些是重点和难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接下来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体会,浅谈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课堂结尾的一些做法。
一、课堂结尾艺术四四谈
所谓的课堂英语艺术四四谈,是指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的四个方面以及应该坚持的四个原则。
(一)四项注意
1.注意时间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结尾的时间不能太长,要知道课堂结尾都是在即将要下课的时候进行的课堂小结,在这个时间段学生经过一节课的思考已经很疲惫,思想上也在逐渐地懈怠,快到下课时间都忍不住放飞思想,信马由缰,渴望下课。如果在这个时候,教师结尾的时间太长的话,学生很容易感到烦躁。
2.严禁拖堂
英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尽量不要拖堂,要有严格的时间观念与意识,该下课的时候下课。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方案教师拖堂。下课时间一到,多说无益,再讲的话学生的心思也不在课堂上,因此教师要尽量做到不拖堂。
3.注意学习的主体
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在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讲台上说,学生在台下被动地接受,如此呆板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因此在英语教师应该发扬新课改的长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4.注意创新
同一种方法,学生没有百听不厌的。如果英语教师反复地利用同一种结尾方式,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感到厌烦。所以英语教师在进行结尾的时候要注意手段的创新,要不时地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的变化而改变结尾的方式,这样变着花样,学生就会保持一种新鲜感,容易收获良好的成效。
(二)四大原则
在进行英语结尾的时候,英语教师应该坚持一下六大原则,①首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适时采用提问的方法进行课堂结尾与总结,这样的话,错误或者不足的地方教师予以纠正,无形之中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另外一方面还有利于学生把握课堂的重难点。②一个艺术性的英语课堂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课堂导入,课堂知识点的展开,课堂结尾等三部分,在这三部分中课堂导入是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展开是进行教学的核心与关键,在这里面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点与教学内容,课堂结尾是教学的终点,这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要保证三者之间的连续性,尤其是课堂的首尾要做到相互呼应,另外课堂结尾还是课堂展开的延伸,要与终点相一致,做到虎头,猪肚,豹尾。③延伸性原则是指在进行英语课堂结尾的过程中要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we want more!一般开放性的结尾最容易给学生一种引发无限思考的向往。因此英语教师要善于拓展教学内容,引激起学生进一步探求的欲望。另外坚持延伸的原则还有利于学生课外自学,提高与进一步巩固学习的成效④前苏联的教学家就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英语教师在进行结尾的时候还应该注意激励学生,指引学生将学习的兴趣转换为学习的动力,利用激励的方法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与毅力,为课堂之外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二、英语课堂结尾的方式与方法
(一)总结式的课堂结尾
总结式的课堂结尾无论对哪一学科的教师来说都是经常被用到的。所谓的总结式就是指教师在一节课的结束部分,运用简单的言语简明扼要地把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与概括,把学生应该予以掌握的重难点知识二次呈现,让学生对应该知道的知识点了然于胸。总结式的课堂结尾一般都是以教师总结为主,英语教师进行总结的好处是他可以全面而又系统的进行梳理,缺点是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依然是被动地接受,而非主动地创造。因此笔者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利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总结,这样的话就可以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针对学生总结不到的知识或者总结错误的知识点予以纠正,尽管学生的总结并不全面,但是此类结尾的方法却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主要的是是通过不断地完善知识点,使学生当堂课所学的内容更加完整。
(二)开放性作业——学以致用的结尾方式
虽然当下的学生最主要的压力就是作业,但是利用开放式作业的方式给课堂结尾显然是一种学以致用的结尾手段。学生利用开放性的作业,延伸与补充了课堂教学内容。但是英语教师在留作业的时候不能墨守成规,必须要精心设计一些体现教学内容与目的而且还适宜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进行课外探究的作业。开放性的作业还可以包括合作学习型的作业,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课外不知不觉地就学到了英语知识。笔者在进行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5 The seasons教学结尾的时候,就曾经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一种表格,让学生自己或者与同学家长一起合作,用英语记录全国某地一周的天气情况,如此结尾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拉近英语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距离。
结束语
总而言之,英语课堂结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英语教师应该不拘一格,时时创新,体现当下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与主旨。总之无论是什么样的结尾方式归根结底都应该是帮助学生提高知识水平,巩固课堂的学习成果的,因此可说英语课堂结尾是一门关于学习的艺术。
参考文献
[1]陈秀玉.加强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