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案例-张黎

时间:2019-05-12 03:5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案例-张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案例-张黎》。

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案例-张黎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

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乌拉盖管理区第二小学张黎

一、设计理念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让教学过程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在“你来提问,我来答”环节中,让学生的个体探索与同桌合作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造精神、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识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进而达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

二、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

(二)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材分析:通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

(二)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1—9的乘法口诀,也了解可以运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实际问题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创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和技能:

1、了解学习乘法的意义。

2、通过简单的乘法算式,来巩固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

忆和运用。

3、培养学生能够利用乘法,来处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

4、加深学生对实际问题认识和理解,来培养学生的创

设问题能力。

5、从情景图提取有用的信息,提问并解答,提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1、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2、引导学生会从现实环境中找出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讲解乘法口诀的来源,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情感。

2、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

数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够利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了解实

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培养学生的创设问题能力。

教学难点:

1、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能够利用周围事物,创设简单的数学

问题。

教学突破:

1、在学生能够独立的运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学生能够随意的改变实际问题的结构,创设新的问题。

2、学生能自由的发挥想象力,提出各种各样有意思的问题,以达到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三、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已经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奇心强,为了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并使这些方

法相互交融,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说学法: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相互促进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方法,真正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等方式,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的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

1、提问:⑴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乘法?

⑵乘法是用来简化那类加法问题?

⑶学习乘法关键是学会什么?

⑷那你对乘法口诀表了解有多少呢?

2、教师针对第⑷问题进行知识拓展性教学展示幻灯片中的“历史悠久的乘法口诀”进行讲解。

3、进行课前口算。

⑴苹果园摘苹果。(图略)

⑵比一比,谁最棒.⑶列式计算

讲授新知

1、出示幻灯片8,展示“一只猴子吃5个桃,7只猴子吃多

少个桃?”图片。让学生理解题意,并引导解题思路。(并板书解题过程)

2、出示出示幻灯片9,展示“有公鸡3只,小鸡是公鸡的5

倍。小鸡有多少只?”让学生理解倍的含义,在找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板书解题过程)

3、出示出示幻灯片10,理解四张图片意思发现图片中隐藏的数学条件,从而建立数量关系。(并板书解题过程)

4、出示出示幻灯片10,让学生找出和幻灯片9的不同之处?

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寻找解题途径和方 巩固练习

出示出示幻灯片11,解决下列实际问题。(列式计算)

⑴一辆车坐5人,8辆车坐多少人?

⑵一只青蛙4条腿,7只青蛙几条腿?

⑶每只小猫钓6条鱼,4只小猫钓多少条鱼?

⑷蓝气球有3,红气球是蓝气球的5倍。红气球有多少个?

拓展与提高

1、出现人物角色,让学生认识并说明角色的特点。

2、出示灰太狼的问题,让学生解决。

3、你来帮帮忙!

⑴,7本故事书多少钱?

⑵一个窗台放3盆花,?

⑶玫瑰花有2朵,百合花是玫瑰花的6倍。?

4、建立数学游戏“你来提问,我来答。”(图略)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你学会了吗?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在此,希望各位专家老师点评和指导。

2011-11-26

第二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

(二)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乘法的意义。

2、通过简单的乘法算式,来巩固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和运用。

3、培养学生能够利用乘法,来处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加深学生对实际问题认识和理解,来培养学生的创设问题能力。过程和方法;

1、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2、引导学生会从现实环境中找出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够利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培养学生的创设问题能力。

教学难点:

1、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能够利用周围事物,创设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学突破:

1、在学生能够独立的运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学生能够随意的改变实际问题的结构,创设新的问题。

2、学生能自由的发挥想象力,提出各种各样有意思的问题,以达到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一、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

1、提问:⑴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乘法? ⑵乘法是用来简化那类加法问题? ⑶学习乘法关键是学会什么? ⑷那你对乘法口诀表了解有多少呢?

2、教师针对第⑷问题进行知识拓展性教学展示幻灯片中的“历史悠久的乘法口诀”进行讲解。

3、进行课前口算。⑴苹果园摘苹果。(图略)⑵比一比,谁最棒.⑶列式计算

二、讲授新知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幻灯片1,展示“一只猴子吃6个桃,7只猴子吃多少个桃?”图片。让学生理解题意,并引导解题思路。(并板书解题过程)

2、出示幻灯片2,展示“有公鸡9只,小鸡是公鸡的4倍。小鸡有多少只?”

让学生理解倍的含义,在找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板书解题过程)

3、出示幻灯片3,理解四张图片意思发现图片中隐藏的数学条件,从而建立数量关系。(并板书解题过程)

4、出示幻灯片4,让学生找出和幻灯片2的不同之处?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寻找解题途径和方法。

三、巩固练习

出示幻灯片,解决下列实际问题。(列式计算)⑴一辆车坐5人,8辆车坐多少人? ⑵一只青蛙4条腿,7只青蛙几条腿? ⑶每只小猫钓6条鱼,4只小猫钓多少条鱼? ⑷蓝气球有3,红气球是蓝气球的5倍。红气球有多少个?

四、拓展与提高

1、出现人物角色,让学生认识并说明角色的特点。

2、出示灰太狼的问题,让学生解决。

3、你来帮帮忙!

⑴,7本故事书多少钱? ⑵一个窗台放3盆花,?

⑶玫瑰花有2朵,百合花是玫瑰花的6倍。?

4、建立数学游戏“你来提问,我来答。”(图略)

五、课后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

(二)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1—9的乘法口诀,也了解可以运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实际问题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创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因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已经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好奇心强,为了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并使这些方法相互交融,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相互促进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方法,真正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在学生教学方法上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等方式,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的学法。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除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让教学过程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之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

动作用也是很重要的一环。特别在“你来提问,我来答”环节中,让学生的个体探索与同桌合作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造精神、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识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进而达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

第三篇: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数学使人高尚——培根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

《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的算理和方法,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的道理。培养学生操作、实践、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在观察、操作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有条理地思考、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体会笔算减法规定从个位减起的合理性,从而能自觉依照这一顺序进行笔算。

情感与态度:在学习新知、解决问题的同时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领悟并总结笔算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小棒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 学 过 程

一、回顾旧知 做好铺垫

1.帮小兔搬萝卜 11–6= 18–6= 36–8

二、学习新知:

1.观察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计算?

直接口算说出的数,(你的口算能力真棒,这么复杂你也会算)谁还有不同算法? 我是列竖式算的,(你真了不起,都会列竖式了。那你上来写到黑板上)师追问,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讲解。追问这个5是几减几得来的?说6-1是错误的,是11-6.。要仔细听学生的回答。那他讲的列竖式计算过程你听懂了吗?有疑问吗? 那老师有疑问了,1-6减不开,他是怎么算的呢?生解释 同学们听懂了吗?哦,大多数同学听懂了。

2.哎,我发现还有摆小棒的同学 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借助学具小棒来摆一

数学使人高尚——培根

摆。:我是摆的小棒,(那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呢?)我们一起来摆一摆 没人提到小棒,老师引导,那老师这有个好方法你们想不想学?

3.下面我们就用摆小棒的方法来研究解决 每位学生拿课前准备的数位表,在数位表上摆出51根小棒代表中国得得51枚金牌 提问:为什么要拿5捆?(5个十是50)51是由什么组成的?从51根中去掉36根该怎么办?先想一想,然后动手试一试,感觉有困难的,可以同桌两人合作。(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操作及思考过程,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4.全班交流:51-36怎么算,谁愿意带着你的小帮手来演示一下?像小老师一样,边摆边说,我看不懂的地方可要提问的哦。预设汇报: 生1:从整捆小棒中打开一捆和1根小棒,合起来就是11根,从11根中去掉6根剩5根,再从剩下的4捆中去掉3捆还剩1捆,所以51-36得15 教师穿插追问:为什么要拿5捆?(5个十是50)为什么要拆开1捆呢?(为了拿走6根)拆开1捆是几根?(10根,强调:1个十就是10个一)他演示的过程大家看明白了吗?摆得好说的更好,大家把掌声送给他。谁有不同的方法。没有,自己演示摆小棒。他演示的过程大家看明白了吗?摆得好说的更好,大家把掌声送给他。如果有 生3;先拿走3捆。再拆开一捆去掉6根还剩一个十和5个一或11-6等于5 引出,那我们在竖式上可不可以先从十位开始减,这样方不方便?(没人说时师质疑)竖式演示,表述先算5-3=2再算1-6减开吗? 那我们现在用摆小棒的方法算出了得数。以后每次算都摆小棒吗?还有别的方法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列竖式的方法。

三、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谈话:书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给你一点时间先想一想。1.让我们一起合作来解决这道题。①(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②先从什么位算起?(个位)③个位上1减6不够减怎么办?(从十位退1当作10,然后再减)这一步相当于摆小棒时的什么动作?(电脑演示把1捆拆成10根)④从十位上退1,可以在十位上点上一个小点“.”这就是个位向它打得借条,借走了1个十,到个位换成10。⑤接下来十位上的数该怎么减?为什么不是5减3?(5先减去1,再减3,结合小棒图讲解算理)强调:看到十位“.”是借条,先减去退去的1再减。⑥看看谁学得快,学得好,看着竖式谁能用“首先„„ 然后„„ 最后„„”的句式有条理的说说想法。说说计算的过程。(其它小朋友可以在心里跟着一起说,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可以提示他)⑦指导写上单位名称,口头齐答。师: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师小结:所以列竖式计算要从个位算起,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借1,十位借的1表示10(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中充分感知,获得直接经验:“拆开1捆是10 根”“1个十是10个一”,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

数学使人高尚——培根

此环节中,注意把思考与操作有机结合,通过教师别有用心的追问,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刻,突出了“从十位退一是10个一”的算理,有利于学生突破难点,增加了数学活动的思维含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100以内的退位减法,板书:退位减法

设计意图:用操作直观检测,发现错误,解决矛盾,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重点讲解退位点的意义和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算。)2. 学习例3,今天学的列竖式你学会了吗?那我们来试着算一下 课件出示:50-24= ①展示个别学生作业,学生点评,指出错误之处。(可能出现:十位没有退位点、十位是5-2=

3、个位10-4=

6、个位4-0=4)②大家一起说算法,老师板书:从个位算起,个位上0减4不够减,所以从十位退1作10,10减7等于6,写在个位上。十位上,5退1是4,再减去2,等于2,写在十位上。所以最后的答案是

26、。4.观察板书,总结规则。学习了新方法真好,看来,只要认真细心,什么也难不倒你们。数学博士也有妙招,就在这首儿歌里。一起读一读,记一记。(课件出示笔算儿歌)

先从个位开始减,个位不够十位帮。十位退一当作10,不忘十位戴小帽,十位少一继续减。(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有了动手操作建立的表象,绝大部分学生都各有“高招”,这也给本例算法探究的充

分自主提供了可能。教师则着力引发学生之间的算法互动,并通过基于事先预设和临场应变的跟进追问,联系学具操作,来切实帮助学生洞察“表面算法”背后的“深层算理”。这是计算教学由浅入深的关键所在。最后,以儿童喜爱的琅琅上口的儿歌将计算规则内化、深刻。

四、巩固练习,深化拓展 1.第19页做一做。:(本节课的难点是十位退1后,用比十位数少1的数继续减十位上的数)

五、总结提升 小朋友,今天你又学会了哪些新本领?数学博士提醒你,记住它送给你们的妙招哦!我们再通过读来加深记忆。(学生齐读)

六、板书设计 退位减 51-36=15

第四篇: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数学使人高尚——培根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

《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算理,并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方法。

教学方法

通过“情境教学方法”等活动。组织学生充分活动起来,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以旧引新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8+5= 39+6= 57+5= 55+6= 47+8= 8+68=

[设计意图] 通过以上练习,复习巩固了加法个位上满十向十位进“1”的问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难点也就突破了。为本节课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做了很

数学使人高尚——培根

好铺垫。

2.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观察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人?能和乘一辆车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新课学习

1. 教学例3。我们来计算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人。师: 35+37= 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想:先加什么?学生在画有计数单位的纸上摆小棒. 学生摆好后指名汇报是怎么摆的。教师多媒体演示摆小棒过程。

2.小组讨论,用竖式计算,怎样写?怎样算? 3.师小结计算过程: 3 5 + 3 7------------7 2 个位 5加 7满十,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写个小“1”(写在横线上.学生模仿老师.)师:个位上还有1个一怎么办?(留在个位上)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1. 师:十位上原来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后进上来的这个十怎么办?(原来十位上是3个 十加3个十,再加进上来的1个十,一共是7个十.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十位写7)经过计算35+37=72(人),所以二(1)班和二(3)班的同学一共有72人,不能合乘一辆车。

4.新课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5.知识应用,总结算法。先独立完成练习这再思考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学生汇报后师用多媒体出示)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6.小练笔:

56+37= 46+24= 5 6 4 6 + 3 7 + 2 4()()7火眼金睛 6 3 6 +2 7 +2 2 5 3 5 8

五、板书设计

相同数位对齐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35 + 37 = 72(名)3 5 + 3 7 7 2 答: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72名学生。数学使人高尚——培根

第五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里的一小节内容

一、教材分析

学生已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的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出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关键:

二、教学目标

智力目标:使学生认识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 关键:识别相同加数

教学难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加强直观、演示操作:(课件出示)小朋友游公园,(学生观察看到什么,引出摆小棒图,学生操作摆小棒,观察摆一个图形用几根小棒。计算摆这么多的图形共用多少根小棒? 【二】、探究新知

列出连加算式。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根据回答教师板书、讨论:有没有简便的方法表示这个算式

小组讨论、交流,选取有代表性的意见上黑板书写。

1、找出相同加数的个数,学生自己输连加算式加数的个数,用“几个几”的表示方法说给老师听,说给同桌听。

2、写出乘法算式,教师在学生表达清楚“几个几”的基础上引出乘法算式,学习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乘号的写法。

3、尝试:把

其它几个相同加数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在上述的过程的指导中,对学生的指导由“扶”到“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思考、比较、到口说,鼓励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4、分析比较,揭示本质。指导学生观察比较黑板上的板书:

(1)横向比较:说3×4表示几个几相加?比较7+7+7和3×7,说一说3×7表示几个几相加?

板书:3:相同加数的个数 4、7:相同加数

(2)纵向比较:比较3×4和3×7,说说乘号前后的数表示什么?(3)综合比较:

这三个加法算式为什么都能写成乘法算式?相机出示不同加数的算式讨论能不能改成乘法算式?(3+7+7+7+6)(4)乘、加法比较: 乘法与加法比较,哪种方法比较好?好在哪里(乘法不仅读、写比较方便,计算也比较方便)这样通过分析比较,不仅揭示了本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5、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三】实践运用

1、示秋千图,观察图,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指名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

2、练习九的第一题,先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3、出示乘法算式卡片,齐读,分组读,练习乘法算式的读法。

4、课件出示观察图,确定图下面两个()里分别填数几,再根据图意填写乘法算式和读法。【四】全课小结

学生畅谈收获,教师适时小结。

四、教学反思

1、联系实际,设疑导新。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的起点。本节课一开始从儿童游乐园引入,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游乐项目。这样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有用处,就容易激发兴趣。然后设疑“你们最喜欢坐的玩具上有多少人?”让学生产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从而导入新课,学生跃跃欲试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雨欲望,为探求新知创下连好的开端。

2、由“扶”到“放”,导学研究。叶圣陶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孩子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手,能放手时就放手。”例1的教学有二个层次,第一是独立摆小棒,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找自己最喜欢的图形摆乘法算式。第二个层次是学生改写自己的加法算式,第三个层次是看图说图意,独立写乘法算式。这样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先由教师指导写算式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交流小结写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数”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比较到动口说一,概括出乘法的含义,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新的思维品质,促进思维的发展。

3、合理设计练习导练,强化新知。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本节课的练习有两个层次,第一个是综合练习。通过“游乐园”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在动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第二个层次是拓展练习。

4、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课前提出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这种总结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学习方法的总结,这种方法对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只是结构中去,同时,增强现实的,目标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五、案例研讨

设计特色:该老师本着数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组织学生用小棒摆图形的引导学生摆出各种图形,在动手摆图形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算出摆出的图形各用多少根小棒,引出求相同加数,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去认识同数相加可用简便方法 ——乘法来代替。

不足之处:学生的自主活动未到位,有点走过场,未贯穿“乘法是求相同加数的和”,要更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课堂气氛欠活跃,语调平铺直叙,欠生动。

下载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案例-张黎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案例-张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易错题二年级上册

    1、一段木头锯成5段,每段用5分钟,一共用多少分钟?2、超市搞活动,满60元减10元:布熊27元,玩具汽车38元,玩具飞机49元,4、公路一侧的两棵树之间9米,8棵树之间一共多少米?5、看图列式:○○......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左右》教学反思

    人教数学新版小学一年级上册 《左右》教学反思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创设了学生喜爱的猜谜导入,再引出左右手;通过让学生摆一摆自己喜爱的文具,正确判断物体的左右位置,并......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课本第68页“观察物体”例1。教学目标: 1、观察物体,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学案例

    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衡山县城西完小 李芳 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是新教材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尝试。排列和......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例《应用题》

    学情分析 二年级数学 周萍 2014年9月 二年级上册数学九月份学情分析 开学至今,从教高年级辗转接受低年级二年级的数学。二年级班共31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8人,男生多于女生......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例(五篇范文)

    二年级数学上册《简单推理》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简单推理》是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也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的内容之一。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通过数学的学习来培养学......

    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学案例

    人教版课标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学案例 设计思路: 《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的内容,其目......

    二年级上册数学《简单推理》教学案例

    二年级上册数学《简单推理》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简单推理》是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也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的内容之一。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通过数学的学习来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