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八荣八耻挺起道德脊梁
网上曾经流传过一篇很有意思的帖子,叫作“国内十大著名荒唐禁令”,其中有:“严禁用公款打麻将”、“海关官员不得庇护走私”、“严禁销售假药、严禁向患者索要红包”等内容,另外还有一条更莫名其妙的规定是——“中小学教师严禁奸污猥亵女生”,大家觉得很可笑很幽默吧?可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真事。对于这些禁令,人们嘲讽的同时,也把它当作笑料来流传。
教师奸污学生、公款赌博、庇护走私、销售假药等,实际上都是不言自明的行业的或者法律的底线性规则,而现在却需要郑重其事做出规定,这不能说不是现实中的悲哀。
有人将其称之为“道德滑坡”,应对的措施仅仅是不具有任何约束力的道德呼吁。导致生活中的道德底线经常被突破。逐步的威胁到社会生存的基础秩序,换句话讲就是:底线失守,已经突显出一种更深刻的社会危机,这样的危机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美好愿望根本无从谈起
12年前,新疆克拉玛依市教育局为欢迎上级“义务教育与扫盲评估验收团”,组织“专场文艺演出”,中间发生火灾,克拉玛依市教育局的官员出来叫学生们:“大家都坐下,不要动!让领导先走!”孩子们很听话,都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不动。等官员们“先走”之后,原创文秘材料,尽在网络络.com网。老师才开始组织学生撤离,结果796名师生全部陷入火海之中,323人死亡,132人烧伤致残,死者中有288人是中小学生。
前几日,一名男子开着“宝马”汽车在居民区飞速行驶,最终撞死一名老人后,非但不积极抢救,反而下车恐吓目击者,扬言“谁说就整死谁”。说完竟不顾老人的生死,开车扬长而去。在警方和死者家属多方寻找目击证人时,众多目击者却无一人敢出面指正。
应当说,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用老话来说叫“天理难容”,文明点的叫“突破底线”!套用最近流传的一句话——“人,不能无耻到这种程度!”
我们不难看出,这些事件背后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是整个社会的世风日下?还是公民道德意识的缺失?是正义公理的沦陷?还是胆颤怯懦的本性?一个社会集体荣辱的丧失,它所透露的社会危机无疑是很深重的。
当前的社会是思想意识和经济意识异常超脱的时代,经济的进步如果失去荣辱观念,处在物欲狂飙,贪欲纵横,色欲满眼的经济浪潮下,很容易的造成人们追名逐利,人心浮躁,甚至是非颠倒、善恶不分。看看我们周围,你会发现现在利欲熏心的人有恃无恐,欲壑难填的人飞扬跋扈,正直善良的人却郁郁寡欢。人的灵魂越来越孤独,性格越来越冷漠,心灵越来越麻木,就连最后心底剩下的起码的道德观念也将消失怠尽。
再拿做官的来说,据统计,检察机关立案查处犯罪金额在百万以上的大案就有上万宗。涉案官员几万人,省部级领导干部象胡长青、成克杰、李纪周等这样的就有几十人。这些高官们的相继落马,并没有给人以警示,到让一些人变本加厉、狂欲猖獗,深陷泥潭而不知自拔。
变异的社会价值趋向还具有连锁性,北京某小学一个班级的教师要学生们为自己20年后理想中的职业做一张名片,几乎所有孩子无一例外的在自己的名片上添写上:国家主席,联合国局长,公安部部长,某某公司懂事长,总裁等等声名显赫的职业。志高而远大的理想本是无可厚非的,但从每张名片的价值取向中我们可以看出,追名逐利、座于人上已经被孩子们世俗的制为人生成功的目标。社会的人们开始以大款为荣,以名车豪宅为荣,以升官发财为荣,把舍己救人看做为傻,把诚实本分看做为傻,把谦虚恭卑看做为傻,完全颠倒了是非荣辱观。长此以往,前景堪忧。
所幸的是,刚刚召开的两会中,胡锦涛总书记及时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国家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八项社会主义荣辱观,铿锵有力,磋磋有声的敲响了现代社会人们内心的思想警钟。最起码让人们知道了现今社会还是这样的道德准绳。
“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则为国家之大耻”。
知荣而行,在整个社会建立一个以荣为高尚的思想品德情操、以团结助人为乐的良好社会风气,以服务善施为标准的伦理道德规范。
知耻而止,告诫一些人适可而止,适时而止。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耻辱的烙印上越描越黑,不要标榜不惟廉耻的人性观念,不要让整个社会所不耻。
中华大地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历来十分重视荣辱观念,诸如“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等格言警句,至今还掷地有声,响彻耳畔,这说明古代的哲人志士将荣辱放到了与人格同样重要的地位。
古人云:天下太平,民之所愿,此时若法令滋彰以求安定,则反而成拙。如解此忧,则必修德于天下方可治本。臣若不私则国不腐,民若以修身养德为重,政、民自束其身,则举国安定,民心所向,江山稳定,天下太平矣……
让我们挺起道德的脊梁,以良心为基点,以八荣八耻为杠杆,共同撬起一个和谐美丽的家园!
第二篇:挺起人格的脊梁(本站推荐)
《挺起人格的脊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2.能够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3.学习钟南山和以他为代表的白衣战士的高尚情操和献身精神。4.体会和学习本文中的象征手法。
5.学习本文以“脊梁”为线索来组织材料表现主旨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的构思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和学习本文中的象征手法。
2.学习钟南山和以他为代表的白衣战士的高尚情操和献身精神。【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以“脊梁”为线索来组织材料表现主旨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的构思能力。
【教学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要点,掌握方法。2.以讨论会为方式,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会运用方法。【课时安排】 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新课
2003年春季,“非典”肆虐中华大地,吞噬了许多宝贵的生命。那段时间,人们谈“非典”色变,街头流言四起,恐慌蔓延。然而,就在这时,有一群人挺身而出,他们就是默默无闻的医务工作者。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就了一道铜墙铁壁,忠实地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不降病魔,誓不罢休!前面的勇士倒下了,后面的英雄又高举战旗继续战斗。截至2003年6月24日10时,全国内地“非典型性肺炎”临床诊断病例中医务人员累计达1002例,这是一个多么震撼人心的数字呀!这些医务工作者,他们也同样热爱生命,但在生死之间,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与SARS抗争,与死神搏斗,以自己的生命来拯救他人的生命。是什么给了他们力量,是什么给了他们勇气?是“奉献”二字使他们真正地领悟了生命的价值!
白衣战士钟南山,一位抗击“非典”的勇士。是他首次提出“非典型性肺炎”概念,是他最早起草了《广东省非典型性肺炎临床诊断标准》,是他在“非典”肆虐时勇敢地提出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这个寒冷天气里要把听诊器焐热了才给病人使用的老人,这个为了抗击“非典”而不惜自己倒下的老人,他时刻记得自己是医生,记得医生的天职,记得在危难之中医生必须做到“忘我”。他,钟南山,一位实践了“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的白衣战士!
二、文章体裁 本文为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的概念:“报告文学”这个词是由“报告”和“文学”两个单词连缀成的词组。“报告”指内容的真实性而言;“文学”指表现手法的艺术性而言。因此,我们所说的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有人称它为“用文学形式写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报告”或“艺术的文告”。
报告文学的特点:
1.新闻性。报告文学作家黄钢认为,报告文学的“新闻性至少可以涉及到两点,第一是具有报道的价值;第二,接着就涉及到真实性的问题”。(《试谈报告文学》)我们可以用两个字说明报告文学的新闻性,一是“快”,二是“真”。
2.文学性。报告文学属于文学范畴,它是报告,也是文学。它的新闻性(主要是真实性)与文学性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除了虚构与概括的手法不宜引进报告文学,其他一切属于表现形式的文学手法都可以在报告文学中充分调动”。
3.政论性。报告文学,总是要针对着现实生活大声“发言”的。报告文学比起小说和其他文学作品来,更能直接地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带有强烈的政论色彩。
三、解释下面词语,并用画横线的词语造句 1.汲取:吸取。
2.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特殊的表现,一干就有惊人的成绩。3.不卑不亢:既不自卑,也不高傲。形容言行自然、得体。4.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5.功不可没:比喻功劳非常大,不可抹杀。6.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7.歧途:歧路,比喻错误的道路。8.靡费:浪费。
9.处之泰然:对待发生的紧急情况或困难,安然自得,毫不惊慌。10.明哲保身: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现在指因怕犯错误或有损自己的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
11.泱泱大国:形容气魄宏大的国家。
12.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样。
13.风尘仆仆:比喻旅途劳累。
14.凤凰涅槃:凤凰,人们想象中的华贵禽鸟。涅槃,佛教用语,指所幻想的超脱生死的境界。
四、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学生以速读、默读、朗读的方式阅读课文,边读边想,适当作记号。2.理清课文结构。
提问: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本文除了开头和结尾各一个自然段外,中间主体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开头的自然段开宗明义,紧扣题目,点明钟南山是在共和国的风风雨雨中锤炼了坚强的脊梁。
第一部分(“1952年”至“挺起了人格的脊梁,才能升起事业成功的风帆”)按年份标明的时间顺序,写钟南山在“非典”之前锤炼坚强脊梁的经历。
第二部分(“灾难,是人格的试金石”至“是实事求是敢讲真话的勇士”)记述在突如其来的“非典”面前,钟南山挺身而出,以坚强的脊梁承负重大的灾难,力挽狂澜的高风亮节。
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收束,对以钟南山为代表的时代之魂、民族脊梁进行热情洋溢的赞颂。
五、课上练习
1.运用网络查询作者生平资料和作品,并了解文中主人公钟南山的事迹。2.听写下列词语:
不卑不亢 石破天惊 处之泰然 明哲保身 叱吒风云 位高权重 凤凰涅槃 靡费 设题意图:
第一题:了解本文作者及表现对象。
第二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字词的掌握表现。
六、布置课后作业
1.下面都是本篇课文中的成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一帆风顺 甚嚣尘上 功不可没 一鸣惊人 B.朝气逢勃 刮目相看 泰然处之 实事求是 C.不卑不亢 神态自若 明哲宝身 叱咤风云 D.满载而归 举足轻重 中流砥柱 不曲不挠
2.以下句子变换句式后,原意被改变了的一项是()。A.钟南山院士几乎每天都被各大电台、电视台、报刊争相报道。
各大电台、电视台、报刊每天都争相报道钟南山院士。(被动句变为主动句)B.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我们战胜“非典”是不无裨益的。
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我们战胜“非典”是大有裨益的。(双重否定句变为肯定句)
C.人们把“非典”称为阴险恶毒的幽灵。
“非典”被人们称为阴险恶毒的幽灵。(主动句变为被动句)D.“非典”对人类的生存是一种严重的威胁。
“非典”对人类的生存无疑不是一种严重的威胁。(肯定句变为双重否定句)设题意图:
第一题:帮助学生掌握成语中形近字、同音字的区别。第二题:帮助学生复习句式的知识。答题思路和参考答案:
1.A,B.逢→蓬 C.宝→保 D.曲→屈 2.D.刚好把意思说反了。
第二课时
一、关于题目
1.文有“文眼”,诗有“诗眼”,题目则有“题眼”。本文的“题眼”是什么? 明确:本文的“题眼”是“脊梁”二字。
2.“脊梁”原指什么?这里指什么?(可用文中的话作简要回答)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么?
明确:脊梁,本指人和脊椎动物背部的主要支架,具有支撑躯干、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这里用脊梁形象地表现钟南山院士及其战友们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所体现出来的顶天立地、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顽强精神。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
3.并在文中划出所有带“脊梁”的句子。
二、分析课文
1、请学生根据以下问题,运用搜求式阅读方法,找出答案。(1)围绕“脊梁”,作者写了哪件事?
明确:在疫情紧急的关键时刻,钟南山挺身而出,抗击“非典”。(2)在抗击“非典”灾难的关键时刻,发生了什么事情?
明确:一个权威部门宣布:发现了“非典”的病原--衣原体。北京一位位高权重的领导人也肯定了这一发现。
(3)这一发现当时有什么影响?用文中的词语作答。明确:非同小可、石破天惊。
(4)钟南山的反应如何?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
明确:钟南山勇敢地否定了权威的发现和认定。体现了钟南山作为一个科学家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精神。(5)对钟南山的重要贡献,国家领导人是怎样评价的?群众又称他为什么? 明确:温家宝总理和吴仪副总理高度评价了他的工作,温家宝对钟南山说:“你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始终战斗在最前列,做出重要贡献,全国人民都会记住你,感谢你!”人民群众把他称为“抗击„非典‟的功臣”、“危难之中的英雄”。
(6)钟南山在“非典”这一关键时刻站得出、顶得住是偶然吗?若不是,为什么?
明确:决非偶然。这从他在“非典”之前的成长经历中可以看出。他那笔直、挺立的脊梁,早已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久经锤炼。
2.过渡段并理解其作用。
挺起人格的脊梁,才能升起事业成功的风帆!
灾难,是人格的试金石,是信仰的测谎器,是对每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大挑战。上面这两段话各有什么作用?
明确:前一句承上,小结“非典”之前的成长经历;后一句启下,引出钟南山在危急关头,英勇抗击“非典”的典型事例。
三、总结课文
1.思路:本篇课文总体结构为:总-分-总。为了表现主旨,作者从两个方面选材:一方面是从“非典”之前钟南山的成长经历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钟南山在关键时刻站得出、顶得住决非偶然。他那笔直、挺立的脊梁,早已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久经锤炼。另一个方面是在千钧一发的危难关头,钟南山义无反顾,和战友们英勇抗击“非典”的典型事例,显现出钟南山挺直的人格脊梁在风口浪尖上中所发挥的中流砥柱的巨大作用。
2.主旨:细读全文,我们可以感到,本文是以抗击“非典”为背景和依托,展现了钟南山及其战友在“非典”肆虐的危急时刻,与病魔激烈厮杀的战斗画卷;讴歌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时代英雄。
四、结语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无比的重要!然而每个人对于生命价值的理解却各不相同,有的人认为生命的价值在于拥有无数的金钱,有的人认为奢侈的生活是衡量生命价值的标准,有的人认为长寿是生命的价值……到底生命的价值是什么呢?读了《挺起人格的脊梁》一文后,相信我们都有了一定的领悟吧!
五、课后作业
1.本文贯穿始终的线索是什么?标题“挺起人格的脊梁”有什么含义? 2.“非典”之前的事例与抗击“非典”相比,哪方面详?为什么? 3.本文组织材料的方法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4.在这疫情如火、人命关天的危急时刻,为什么钟南山能够身先士卒,成为率先带队杀上沙场的勇猛斗士?
5.背诵课文最后一段,体会它在文中的作用。
6、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指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形象的表现。它比一般的比喻所概括的内容更为深广。例如,《白杨礼赞》中,作者用笔直向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的白杨树,来象征华北平原山坚强不屈的抗日军民,对揭示创作意图、深化作品主题,起了很好的作用。以下是一组经常被用作象征的具体事物,请大家在后面的括号内写上它们各自可以象征什么。
太阳()小草()春风()荷叶()青松()蜡烛()设题意图:
第一题:帮助学生巩固对课文的理解。第二题: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安排材料。第三题:帮助学生了解如何组织材料。第四题: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物精神。第五题:帮助学生巩固对课文的理解。第六题:帮助学生理解借物象征的写法。答题思路和参考答案:
1.本文贯穿始终的线索是“脊梁”。题目的含义是用脊梁来形象地表现钟南山院士及其战友们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所体现出来的顶天立地、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顽强精神。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
2、抗击“非典”详写。因为灾难是人格的试金石,是信仰的测谎器,是对每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大挑战。
3.本文组织材料的方法叫“彩线穿珠法”。作者把“脊梁”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作为“彩线”连缀材料,这样做,其好处之一是因为文章较长、材料较多,有“彩线”贯穿始终,可以使文章结构严谨;好处之二则是“脊梁”多次出现,一再表现出作者对文中主人公的无限敬佩之情。
4.这是因为,“在钟南山心目中,天职就是生命,天职高于一切,天职刻骨铭心。”“天职,就是个人对自己生存的这个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是个人对自己职业岗位的道德承诺。”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天职观,所以,在他们撞到灾难的枪口时,钟南山能说出这样的豪言壮语也就决不奇怪了:“我们就像是一个扫雷班,现在要解决地雷问题,扫雷班不干谁干?”
5.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收束,对以钟南山为代表的时代之魂、民族脊梁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赞颂。
6.太阳:光明;小草:不屈不挠;春风:温暖;
荷叶:默默无言,朴实无华;青松:坚贞高洁;蜡烛:奉献精神。
第三篇:挺起民族的脊梁
挺起民族的脊梁
——向田思嘉同学学习2012年3月10日凌晨3时56分,诸暨市义乌小商品直销连锁店发生火灾。诸暨城东中队代理副政治指导员田思嘉面对浓烟烈火,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到火场搜救被困人员,因现场日用化妆品罐装产品产生爆炸,不幸壮烈牺牲。我们,失去了一个英雄,却多了一份精神。
鲁迅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便是中国的脊梁。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田思嘉便是中国的脊梁,他用他的青春换来了他人的安全,虽然他的生命已经消逝,但他的青春永远在烈火中定格。
中国从来就不缺“脊梁”:雷锋做好事不留名,义务支教者胡忠、谢晓君夫妇坚守雪域高原十二年,善良孝女孟佩杰照顾养母12年,抗震救灾牺牲自己的武文斌,正是这一个个平凡却不平庸的英雄们撑起了中国的脊梁。时光在流逝,许多故事都会黯淡了颜色,但他们的精神不会。
但是反观其他人,我们又是那么的寒心。小悦悦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卖水果的老人因收假钱晕厥在地,行人却只顾抢水果,没有人去救老人;陈良宇等官员不为百姓做事,却只顾着贪污腐败;大学生把大好青春花费在网络上,以致于死在网吧。这一幕幕的惨剧的出现,令我们不得不深思,中国这是怎么了? 我们有那么多可以骄傲的人,却也有那么多让人不忍提起的故事。中国,以人口居多而撼动世界;中国,又以不屈不饶而震撼世界;中国,更以顶天立地而创造世界。世界,因为有了中国而充满活力;世界,又因为有了中国人而丰富多彩。
中国人,挺起你的脊梁,不要让冷漠蚕食了我们的温暖;中国人,挺起你的脊梁,不要让荒废时间成了永远的痛;中国人,挺起你的脊梁,不要让贪污腐败磨灭了人民的信任;中国人,挺起你的脊梁!
田思嘉用他的青春,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只要脊梁不弯,就没有扛不起的大山。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劳,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在苦难的面前,我们要挺起的是我们的脊梁!中国在千千万万次的灾难面前没有倒下,大难兴邦,只因为我们会挺起脊梁。中国人。挺起我们的脊梁,让中国,成为顶天立地的巨人!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1103班张露
***/659503
第四篇:挺起民族的脊梁
挺起民族的脊梁
——读《中国精神颂》有感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击打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着土地哎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在承载了五千年辉煌文明的华夏大地上,插着一面用爱凝结成的,万古流芳的旗帜。她,就是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目标的中华民族精神,她,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中坚力量,是支撑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脊梁!
那何谓民族精神呢?何谓中华民族精神呢?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是民族凝聚力、融合力和向心力的根基,也是民族凝聚力、融合力及向心力之间的纽带。她是由一个民族的政治文化、民族品格、民族传统和价值观念组成的。她是心理意识和思想观念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和精华部分,是民族文化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她代表着整个民族文化和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区别于其它民族的重要标志。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她是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核心具有以凝聚民族团结,推动民族进步为特征,她是凝聚炎黄子孙的永恒的精神纽带,成为民族生存、发展、进步和繁荣的重要支柱和强大动力!
回望历史的长河,无数的先贤哲人,仁人志士名垂青史,他们用自己的赤胆忠诚和满腔热忱捍卫着我们不屈的民族,他们,挺起中华的脊梁。
《周易》曾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精髓。我们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有“民贵君轻,天下为公”的民本思想,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也有“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价值取向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豁达胸怀,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浩然正气;更有勤劳勇敢任重道远的民族风格,有砥砺品学,上下求索的民族气质,也有抗击强暴,英勇不屈的民族气节及清正廉明,言行一致和实事求是的道德追求。中华精神,是一种永葆青春的不朽的力量,指引华夏民族迈向康庄大道。
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中华民族精神又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赋以了新的时代内涵。她,就是新时代的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产物,是几千年的民族精神沉淀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的根基。离开了这个根基,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发展则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离开了这个根基,社会主义中国的繁荣富强将成为一个乌托邦,同时少了这个根基,社会主义事业的宏伟蓝图建设将成为一纸空文、一盘散沙。她,集中体现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坚强不屈的、勇于创新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操守。她,是社会主义中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和灵魂。
在不堪回首的近代中国,列强的铜枪铁炮打开了封闭百年的中国大门,他们的铁骑任
意践踏我们的华夏沃土,他们的魔爪疯狂的蹂躏我们的华夏儿女,他们的屠刀肆虐在华夏同胞的头颅上时,我们没有畏惧,没有沉沦,继续发扬着“自强不息,抗击强暴”的精神,向侵略者昭示:中华民族是不会臣服于任何的淫威之下的!
中国人民,一个伟大的民族,她用她的情,她的泪,更用她的血抒写者她的精彩的篇章。她黯淡过愤怒过,但也怒吼过,斗争过,这是一段用血喝泪抒写的沉痛的历史,但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彻底改写了这段历史。
“砍头不要紧,只要革命真”,“,,,,,,,,,,,”都是一代革命先烈的精神写照,也是一代共产党人对民族的解放的不懈斗争。
第五篇:挺起民族的脊梁
挺起民族的脊梁
(北师大版九年级第10课第1站)
石山中学王崇德
教学目标:
从学习民族精神的含义和功能入手,认识中华民族精神所包含的内容,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培育学生自觉实践民族精神的意识。教学重点: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教学难点:
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用语录,导入新课;
由一则毛主席语录引出课题,并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民族的脊梁”;
二、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1)师生结合材料并阅读P114教材,探究民族精神的含义; a、归纳民族精神的含义;
b、探讨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加深对民族精神含义的理解;
(2)教师展示课件材料,引导学生探究民族精神的核心;
a、学生思考并讨论回答;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人物事迹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并借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b、教师出示课题,拓展思维,我们应如何用实际行动来实践爱国主
义精神?
(3)师生共同探究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a、通过几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b、师生共同收集名言警句、历史典故加深理解;
c、出示课题,发散学生思维,除了以上所学内容,中华民族还有哪些优秀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和赞扬?
(4)师生共同探究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三、课堂小结,巩固提高;
四、齐唱国歌,情感升华;
五、自主检测,学以致用;
六、板书:
挺起民族的脊梁
含义
中华民族精神核心
重 要 内 容
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