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审理医疗侵权纠纷案件的几点建议
【摘要】审理医疗侵权纠纷案件涉及诸多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本文就举证责任分配、赔偿标准的法律适用和过
错责任的专业判断提出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审理;医疗纠纷;建议
【中图分类号】d922.16;1391
3【文献标识码l b
【文章编号】 1007—9297(2004)02—0109—03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
《民事证据规定》自2002年4月1日施行,同年9月1日.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施行,2003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最
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
件的通知》。2003年3月召开的全国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对审
理医疗纠纷案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以上司法解释、行政法规、通知和指导性意见为我们正确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提供了依据。
一、关于举证责任问题
举证责任是指诉讼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提供证据
加以证明的责任。举证责任有两层含义,即行为意义上的举证
责任和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即就事
实主张加以证明的责任,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即就事实主张
如不能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则要承担不利后果,这个不利后果
就是败诉。【1]举证责任的分配就是由哪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
任。古罗马时期,法学家们就提出了举证责任分担的两条规则:
原告负有举证责任而不尽举证责任的,应做出被告胜诉的判决;
肯定者应负有举证责任,否定者不负举证责任。以后学者又在这两条规则的基础上建立了多种学说,如消极事实说、基础事实
说、法律分类要件学、推定事实说等等。举证责任分配就是法律
对由何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进行强制性分配,各种案件中举
证责任分配的形式只有两种,即要么由提出主张的一方对自己的主张承担举证责任,即我们所称的“举证责任”正置,也就是
“谁主张、谁举证”,这种举证责任分配形式适用于大部分民事案
件;要么由否定主张的一方承担举证责任,如果其不能完成举证
责任,就要承担败诉的后果,这种举证责任分配形式即所谓的“举证责任倒置”,这种举证形式只适用于法律规定的几种特殊
侵权案件。举证责任倒置是对举证责任分配的特例,是把通常
由主张事实方负担的举证责任分配给对方。《民事证据规定》较
为明确地规定了各种特殊侵权纠纷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各自应承
担的举证责任,在适用举证倒置规则时,还应当特别注意并不是
所有案件事实都“倒置”给对方证明,主张事实方必须对与案件
有关的基础事实负举证责任。法官应当按照举证责任倒置的一
般原理,遵循公平正义的司法理念,发挥司法的能动主义特征来
合理分配举证责任~t2
31.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 — 原告(患者)就存在医疗关
系和医疗损害结果举证,被告(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
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举证。因医疗行为引
起的侵犯诉讼,实行因果关系推定和过错推定。【3 医疗侵权行为的构成包括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实施了医疗行为、具有人身
损害后果、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有因果关系、医疗机构及医务人
员主观上有过错四方面要件,《民事证据规定》对医疗机构的举
证责任的规定是:“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
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
举证责任。”因此,根据医疗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和上述规定,在医疗侵权纠纷案件中,患者应负责对医疗关系与损害结果存在举证,医疗机构应负责对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
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举证。也就是说,如果患者不能证明医
疗关系或医疗损害结果存在,应依法驳回起诉;如果医疗机构认
为自己的医疗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或没有过错,应该举证,从而推翻因果关系推定或过错推定,否则因果关系或
过错推定成立。实际上,医疗机构只要证明一个推定不成立,即
只要有一个侵权构成要件不成立,侵权责任就不能成立,就能够
除其全部赔偿责任。1.4 j
2.医疗机构可以用提供病历资料、医学文献等履行举证义
务,以证明医疗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不应强求医疗机构用鉴定结论证明。《民事证据规
定》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实行因果关系推定和过错
推定,但并没规定医疗机构必须用鉴定结论证明自己没有过错。
《民事证据规定》通过举证责任的倒置规定了因果关系推定和过
错推
定原则,没有对医疗机构证明因果关系推定和过错推定不
成立的方式、形式或标准作出规定。病历资料、医学文献与鉴定
结论同为证据,只要这些证据有足够的证明力,能够证明医疗机
构的医疗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和不存在过错,即
应视为医疗机构履行了全部举证义务。鉴定不是确认因果关系
和过错的必经手段,不少
医疗纠纷案件实际根本不需鉴定,即可
通过审查病历资料作出判断。例如,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是否依用药规范做了药敏实验,特殊治疗是否尽了说明义务等
等。
3.医疗机构提供的病历资料、医学文献不足以证明自己的医疗行为和损害后果没有因果关系及不存在过错时,医疗机构
负申请鉴定的责任。有无过错或有无因果关系是解决医疗纠纷的核心,而有无过错或有无因果关系的认定属于医学领域的专
门性问题,多数情况下法官难以直接判断,通常需要委托鉴定。
《民事证据规定》第25条规定:“对需要鉴定事项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提出鉴定申请
或不预交鉴定费用或拒不提供相关材料,致使案件争议的事实
无法通过鉴定结论予以认定的,应当对该事实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第16条规定:“除本规定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外,人民法院调取收集证据,应当依据当事人的申请进行”。从以上
规定中可以看出,申请鉴定是举证责任的内容,因此,根据举证
倒置原则,当医疗机构提供的病历资料、医学文献等不足以证明
无因果关系和无过错时,由医疗机构承担申请鉴定的责任。如
果医疗机构不提出鉴定的申请,即可能导致法官无法认定案件
事实,法官即有理由基于因果关系和过错推定原则,判决医疗机
构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2002年11月,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法院
就一起医疗侵权纠纷,因医院不申请鉴定,判决医院败诉)。需
要强调的是当出现需要通过鉴定证明而医疗机构不申请的情形
时,法官应当充分释明,促使医疗机构提出鉴定申请。
4.当医疗机构通过提供病历资料、申请鉴定等完全履行了
举证责任后,患方仍有异议,此时应当发生举证责任转移,由患
方就有无因果关系和有无过错举证。从医疗侵权纠纷案件中的四个构成要件和关于举证倒置的规定中可以看出,医疗机构只
对其执业范围的医疗行为举证,当医疗机构穷尽了法律规定的举证责任后,患方仍有争议的,应根据公平、合理的原则,发生举
证责任转移,由患方就医疗行为和损害后果存在因果关系和存
在医疗过错举证。在医疗行为之外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因素和
可能性太多,很多因素确实是医疗机构不可能控制和把握的,要
求医疗机构“继续举证”显然不妥。_5 例如,患者出院后出现的损
害后果是医疗行为造成还是院外损伤所致的争议,如果医疗机
构通过病历、鉴定等证明了损害后果与医疗行为无关时,即应发
生举证责任转移,由患方举证否定医疗机构的证据,而不应苛求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4年第11卷(第2期)
医疗机构再次或继续证明是院外损伤;再如,医疗机构申请鉴定
后,鉴定结论证明医疗机构不存在过错,而患方仍主张医疗机构
存在过错,此时,举证责任(如申请重新鉴定的责任)应由患方承
担。
5.医疗机构涂改、伪造、隐匿、销毁病历资料的,导致认定医
疗损害的因果关系及过错要件的证据不存在或证据不足的,应
由医疗机构承担不利后果。《民事证据规定》第2条规定:“当事
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示
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
以证明当事人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病历资料是证明医疗机构医疗行为及病
人病情的主要证据材料,且是进行技术鉴定的主要依据,如果医
疗机构损坏或丢失了该证据材料,导致案件事实无法认定或不
能鉴定,医疗机构应当对此承担不利的后果。
6.医疗机构申请鉴定后,由于患方不配合导致鉴定不能进
行的,由患方承担举证责任或不利后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
行办法》第38条规定:“因当事人拒绝配合,无法进行医疗事故
技术鉴定的,应当终止本次鉴定。”《人民法院司法鉴定暂行规
定》第23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终结鉴定:⋯⋯、(二)
被鉴定人或受检人不配合检验,经做工作仍不配合的”医疗纠纷
案件实行举证倒置原则,申请鉴定并通过鉴定结论证明自己不
存在过错是医疗机构的责任。但是当医疗机构申请了鉴定,而
由于患方不配合鉴定活动,致使医疗机构不能通过获取鉴定结
论证明自己无过错时,仍由医疗机构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显然
有失公平。此时,应责令妨碍举证行为的当事人(患者)承担举
证责任或不利后果。
二、关于医疗事故赔偿问题
纵观《条例》及《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虽然构成医疗
事故的医患纠纷事件范围较以往有了明显扩大,规定更趋合理,但仍有一些医患纠纷事件不构成医疗事故,按《条例》规定医疗
机构有不承担赔偿责任,但依据民法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医疗机
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里的区别在于,在法律上决定医疗机
构是否承担责任的标准是过错和因果关系标准,而《条例》中的标准则是过失和违法标准。前者的范围显然比后者要宽泛得
多,不仅包括行为人有故意行为,也包括行为虽无违法但确有过
错,并且给患者造成了损害事实,而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
关系的情况。_6 j上述两种情形应适用不同的法律规定,确定赔偿
标准:
1.经鉴定构成医疗事故的案件,应当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
例》确定赔偿标准。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92)民他字第13号
《关于李新荣诉天津市第二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疗事故赔偿一案
如何适用法律的复函》明确答复医疗事故案件参照《民法通则》
和《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审理后,全国法院一般都根据《民法通
则》第119条确定赔偿标准。去年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50条对医疗事故赔偿标准有21项规定,这个规定使医疗事故
赔偿标准有了具体的依据,改变了过去《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中的一次性象征性补偿的做法,提供了赔偿标准。但是《医疗事故
处理条例》规定的赔偿标准仍然与以往实践中依据《民法通则》
掌握的标准相差很多。今年元月,最高人民法院下发的《最高人
民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对此问题进行了明确:“条例施行后发生的医疗事故引起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4年第11卷(第2期)的医疗赔偿纠纷,诉至法院的,参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因
此,今后构成医疗事故诉至法院的案件,应当参照《医疗事故处
理条例》第50条的规定确定赔偿标准。
2.经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医疗机构确有过错,并造成相
应损害的,按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
任,并根据《民法通则》第119条确定赔偿标准。《医疗事故处理
条例》第49条规定:“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
责任”这一规定和《民法通则》第106条和119条相抵触,根据两
个法效力高低和上位法与下位法之间适用上位法的原则,条例
中关于不构成医疗事故不承担赔偿责任规定无效。对于这种情
况,应当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
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中“因医疗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
他医疗赔偿纠纷,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及全国法院民事审判
工作会议的“对于鉴定机构认为不构成医疗事故,但经审理能够
认定医疗机构确实存在民事过错,符合民事侵权构成要件的,应
当根据《民法通则》等法律关于过错责任的规定,确定医疗机构
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的精神办理。
三、医疗侵权纠纷中过错责任的专业判断问题
对于鉴定机构认为不构成医疗事故的,法官要审查判断是
否存在医疗过错问题;患者提交的医学论断或申请专业知识的人员出庭说明。《民事证据规定》第61规定:“当事人可以向人
民法院申请由一至二名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出庭就案件的专门
性问题进行说明。”以证明医疗机构存在过错时,法官也要做出
审查判断。对于上述两种情形,可用下列方式解决,以获取专业
方面的判断意见:
1.根据《人民法院司法鉴定工作暂行规定》第15条的规定,交由人民法院司法鉴定机构进行文证审查,提出采信方面的建
议或专业意见。
2.咨询专家。
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
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和《人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管理
规定》组织专家,就医疗过错问题进行鉴定。
参考文献
[1]江伟.民事诉讼法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492
[2]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证责任倒置的实证分析.人民法院报,2003—
4— 8
[3]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民事诉讼证据司法解释及相关法律规
定.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37
[4]杨立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新进展和审判对策.人民法院报,2002—
5— 17
[5]顾加栋,王存贵.关于药品侵权的几点思考— — 一起注射疫苗过敏案
件评析.法律与医学杂志.2003,10(2):94~97
[6]田斌榜.质疑“不属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法律与医
学杂志,2003,lo(2):66
(收稿:2003—09—09;修回:2004—03—16)
第二篇:商标侵权纠纷案件
肖某是经营“幸福商店”的个体工商户。某日一厢式货车司机向其推销“星星”手帕纸。肖某感觉不错就留下一箱卖。几月后,其收到了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开庭传票、A公司起诉状等材料,A公司对“星星”商标享有注册商标专用权,肖某销售假“星星”手帕纸已由公证处公证,A公司起诉肖某商标侵权,并要求肖某赔偿5万元。
肖某咨询:
1、是否侵犯了A公司商标权?
2、若侵犯了A公司商标权,要赔偿5万元吗?
律师解答:
1、侵犯了A公司商标权。依据我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
(二)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但该法第五十六条第三款规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因肖某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假如肖某能够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并说明提供者的,肖某就不承担赔偿责任。但是,本案中肖某是从路过的厢式货车上购买的产品,无法说明提供者,所以,还应承担赔偿责任。
赔偿数额是依据《商标法》第五十六条“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包括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前款所称侵权人因侵权所得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因被侵权所受损失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处理。合理开支,包括调查、取证的合理费用。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将符合规定的律师费用计算在赔偿范围内。A公司如有证据证明自己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为5万元,则肖某应当承担。但,若A公司无证据证明,则由法院根据侵权行为情节在五十万元以下酌情判处。(本文人、地、物名均为化名。)
第三篇:医疗纠纷案件审理的法律适用若干问题初探
【摘要】笔者结合审判工作实际和有关规定,试从案件管辖、受理立案、举证责任及分担原则、医疗纠纷鉴定、过错
认定、赔偿原则、赔偿责任、调解程序设置及效力认定等方面,就医疗纠纷案件审理法律适用若干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 医疗纠纷;法律适用;司法鉴定
【中图分类号】d91
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7—9297(20o5)02—0046—03
在医疗纠纷案件审理中,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 为人列为被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最高人民 立案时,医疗纠纷诉讼的案由包括:医疗事故损
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 害赔偿纠纷、医疗服务合同纠纷、医疗侵权纠纷和医的解释》及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相关规 疗事故以外的其他原因引起的医疗侵权纠纷。
定,但在具体适用上,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
二、举证责任及分担原则
一、案件的管辖和受理立案 提起诉讼的原告应当提交证明医患之间存在医
原则上,医疗纠纷由被告所在地或侵权行为地人 疗服务关系以及损害结果事实的证据。被告医疗机构
民法院管辖。则对其医疗行为与患者的损害结果不存在因果关系
下列符合立案条件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举证期限内,应当
(1)对卫生行政部门达成的调解协议不履行或反悔,提交由各当事人保存的所有涉及诊疗活动的病历资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2)无论鉴定结果是 料。病历资料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时,当事人申
否构成医疗事故,患方持医疗事故鉴定书向人民法院 请证据保全且情况紧急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接到申请
提起医疗事故侵权诉讼的;(3)裁判文书生效后,又发 后24小时内做出证据保全裁定。必要时,人民法院可
生不能预见的患者的损害后果,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以主动采取证据保全措施。提交给人民法院的所有病的。患方起诉仅要求认定医疗机构的行为是否构成医 历资料(包括医疗机构保存的主观病历资料),医患双
疗事故的情形,但人民法院应当告知患方可向被告所 方当事人均有权复制。出现涉案病历被涂改或修改
在地或侵权行为地市医学会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对于 等,当事人提出异议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具体
患方既向卫生行政部门提起医疗纠纷处理申请,又向 情况进行审查,确有必要的,应当告知当事人申请司
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法鉴定。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该行为当事人应当承
医疗纠纷诉讼的被告,一般为患方就诊的医疗机 担不利的诉讼后果:(1)因所保存的病历资料遗失或
构,涉及企、事业单位内部设置的医疗部门,该企事业 所保存的病历资料拒绝提供,导致事实主张无法证明
单位为被告;凡执业者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符合卫生 的;(2)伪造、隐匿、销毁、抢夺病历,或以其他不正当
行政部门要求,进行医疗服务的诊所及依照乡村合作 手段改变病历资料的内容,造成病历缺失或者毁损,医疗的政策设置的卫生室、所,也可以成为被告。在多 导致医疗损害的因果关系不明或过错无法认定的。
个医疗机构接受诊疗受到医疗损害,应以造成损害或
三、医疗纠纷案件的鉴定
有过错的医疗机构为被告.但不能确定或不能分清由 申请鉴定的当事人,提交申请之日起7日内按规
哪个医疗机构所致时,可以将实施诊疗的所有医疗机 定标准预交鉴定费用,过期未预交的视为撤回申请。
构为共同被告。人民法院依职权委托鉴定的,按照人民法院确定的鉴
但医疗机构因患方及其亲属故意或过失致使财 定费份额由当事人预交,不按确定份额交纳的,人民
产受到损害或医务人员人身受到侵害的,应以侵权行 法院可以在判决时予以确认。对鉴定结论有异议而申
【作者简介ie-.~荣(1967一),男,汉族,江苏省大丰市人,副主任法医师,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司法鉴定处处长,苏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
定专家组成员,河海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tel:+86—512-68213220—5303。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5年第l2卷(第2期)
请重新鉴定,当事人须提出证据证明符合下列情形之
一,人民法院方予准许:(1)原鉴定机构或鉴定人不具
备相关鉴定资格;(2)鉴定程序严重违法;(3)鉴定结
论明显依据不足;(4)经质证认定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申请重新鉴定的,当事人应当在收到鉴
定结论之日起7日内提出,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
不予认定的,可直接采纳首次鉴定结论;异议成立,确
需重新鉴定的,由人民法院决定启动重新鉴定程序。
补充鉴定可由原鉴定机构进行,但补充鉴定的申请,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提出,法庭应当对补充鉴定
重新质证。重新鉴定的结论为新证据。当事人申请重
新鉴定,如在一审中未获准许而二审中获得准许,所
产生的鉴定结论也为新证据。申请重新鉴定或补充鉴
定,超过规定期限的,人民法院可不予接受。但笔者认
为,对于已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最终结论明确为不构
成医疗事故,而人民法院又已立案为“人身损害赔偿”的涉及医疗纠纷的案件.当事人申请对医疗行为是否
存在过错,并要求按人身损害进行赔偿,可以依据《人
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规定》委托其他鉴定机构进
行鉴定,必要时可调阅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评议意见
作为案件审理时参考。也有人建议.可将具有审判职
称的人民法院司法鉴定机构鉴定人员以“审判人员”的身份参加合议庭审理此类案件,以弥补单纯审判人
员在医学鉴定技术等方面知识的不足。无论采取何种
方式.都必须有明确而清晰的规定,以便于检查监督、切实可行。
四、过错的认定
医疗机构应当对下列事项进行说明:(1)病情及
诊断:(2)医生预定实施的治疗行为的目的、方法、侵
袭范围、治愈率、副作用等;(3)是否存在其他可以替
代的疗法(如果存在,还要说明替代疗法的治疗方法、侵袭范围、治愈率、伴随危险等);(4)患者拒绝医生提
供的治疗方案后的不良后果或不良转归。认定医疗机
构是否履行告知义务以及履行告知义务是否妥当,应
当综合考虑具体患者的病情、精神状态、心理承受能
力等客观因素。医疗过失的审查,主要依据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是否违反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
规章以及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并考虑有无下列因素:
(1)医务人员是否尽到与其同等专业、级别的医务人
员在同种情形下的注意义务;(2)医务人员是否具有
与其相同或邻近区域的医务人员应当具有的常识、经
验和技能;(3)医疗行为是否存在时间和事项上的紧
急因素。具有下列情形,医疗机构可主张免责事由:
· 129 ·
(1)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采取紧急医学
措施造成不良后果,医疗机构没有过失的;(2)在医疗
活动中,因患者病情异常变化或因患者特殊体质而发
生医疗意外,或者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所限.无法预
料或不能防范的;(3)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
(4)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5)因不可抗
力造成不良后果的医疗机构侵害患方诊疗选择权,是指医方未依法
履行下列先行告知义务:(1)变更手术方案系病情需
要,但实施手术前未告知患方病情及相关事项;(2)体
质特殊或病情危急.应当预见而未预见到实施常规检
查和治疗可能对患者产生不良后果和危险,未先行告
知的;(3)实施实验性、试验性临床检查和治疗.未先
行告知的;(4)除必要项目外,未先行告知可能会造成患者重大经济负担的检查、治疗的收费;(5)未先行告
知其他可能产生严重不良后果的诊疗活动。但从一般
社会认知出发,确属出于善意.医疗机构对特殊患者
未告知具体病情及治疗事项.而代告知其近亲属的,可视为医疗机构履行了告知义务。
五、赔偿原则
医疗机构违反告知义务,使患者或患者近亲属未
能行使诊疗选择权.以致增加患者的痛苦或者造成损
害后果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
医疗机构违反告知义务,没有造成患者损害后果,患
者单纯以医疗机构侵犯其知情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
诉,请求判令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不予支持。医
疗纠纷的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的赔偿标准。医疗
机构的医疗行为,虽不构成医疗事故,但确实造成患
者人身损害。且医疗机构确有过错的,医疗机构应当
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因医疗损害需要后续治疗,且
后续治疗的相关费用能够经司法鉴定机构确认的,人
民法院应当将患者后续治疗费用与其他损害赔偿费
用一并做出判决。但已经司法鉴定机构评定伤残程
度.患方又提出后续治疗费用的,不再对后续费用问
题进行鉴定。
六、赔偿责任
因医疗机构提供的治疗器械造成患者损害的,患
者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向医疗机构主张侵权赔偿责任;也可以依照《中华人
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医疗机构的违约
责任。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虽不构成医疗事故,但未
达到护理等级的标准,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医疗机构因发布虚假广告,造成患者人身损害或财物
(下转第127页)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5年第12卷(第2期)
国际卫生公约中,国际合作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国内公共卫生能力的改进。①新规则中.要求国家建
立全国范围的国内监控体系。该体系必须满足统一和
高效的“最低核心要求”,不但能够在短时间内把来自
边远地区的一些资料反馈给中央性的行政机关.而
且,能够分析此类资料(特别是有关异常疾病病例的资料)并尽快地做出决定。这就要求成员国在国内进
行必要的能力建设以应对“具有国际影响的公共卫生
紧急事件”。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准确识别一种疾病.
并把有关信息传递给世界卫生组织的能力.对于《国
际卫生规则》的顺利运作至关重要。
3.建立履行义务的保障机制。新规则建立了国家
在履行国际义务时的保障机制。②其一.建立联络中
心。新规则要求成员国建立(指定)一个与世界卫生组
织保持联系的联络中心。该联络中心将为成员国向世
界卫生组织送交有关资料提供方便.反之亦然。这就
为国家及时、高效地履行义务提供了一种保障.同时.
也便于世界卫生组织对成员国进行监督。其二.按建
议采取防范措施。以往,由于害怕在通报后他国对本
· 127 ·
国采取过激的行为,③因此,国家往往不予通报。新规
则明确规定,在一国通报了某种传染病的爆发后.所
有成员国都应当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所作的建议来采
取防范措施,而不能采用先前的那种模糊性的最大限
制性措施。这就为通报的国家履行相关义务解除了后
顾之忧。其三,实行双向义务。新规则还改变了先前
《国际卫生规则》中义务的单向性现象,因为.它还要
求世界卫生组织对成员国承担一定的义务.即要求世
界卫生组织承担迅速援助成员国评估与控制传染病
爆发的义务。
总之,新规则从先前只注重遏制传染病的国际扩
散,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预防与控制机制:从先前的只
注重协调国家的公共卫生标准和措施.发展成为强调
各国在传染病防治上的能力建设:从先前国家单方面
对世界卫生组织承担义务.发展成为世界卫生组织也
向国家承担相关义务。这表明国际传染病防控法律体
制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核心是国家的义务被全
面强化。这应当引起我国的高度重视.并在适当的时
候根据有关国际法修订国内相关法律规范。
(收稿:2004—05—26:修回:2004—10-10)
第四篇: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指导意见(试行)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指导意见(试行)
为了妥善、正确、及时处理医疗纠纷案件,统一裁判标准,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审判实践,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患者认为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损害其合法权益应予赔偿或医疗服务合同关系中的一方认为对方违反约定应承担违约责任提起诉讼,虽未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之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医疗行为系指医师(士)、药师(士)、护士(师)、技师(士)为实施医疗、预防、保健等职能实施的行为。
二、原告起诉时认为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侵害了患者的生命健康权,要求医疗机构承担违约责任或是侵权赔偿责任的,案件案由应确定为“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
原告起诉时认为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侵害了患者除生命健康权之外的如身体权、肖像权、名称权、名誉权、隐私权、亲权等其他民事权利,要求医疗机构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案件案由应确定为原告所主张受侵害的民事权利纠纷,如“身体权纠纷、肖像权纠纷、名称权纠纷、名誉权纠纷、隐私权纠纷、亲权纠纷”。
原告起诉时认为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没有侵害患者的生命健康权,但是违背了双方之间的医疗合同义务,要求医疗机构承担违约责任的,或者是医疗机构起诉认为患者一方违反双方之间医疗合同义务,要求患者一方承担违约责任的,案件案由应确定为“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三、医疗服务合同纠纷诉讼中,虽然患者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要患者本人没有死亡的,仍应以患者本人为案件当事人。
四、医疗机构由个人开办且未取得法人资格的,由开办人作为案件当事人参加诉讼;数人合伙开办的,由合伙开办人共同参加诉讼;实际经营者与开办人不一致的,由开办人和实际经营者共同参加诉讼。
具有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开办到的分支机构可以作为案件当事人参加诉讼,但具有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应当作为共同诉讼人参加诉讼。
五、审理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应当就医疗行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进行鉴定。但当事人双方对于是否构成医疗事故没有争议的除外。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中,当事人申请进行医疗过错或医疗过失等其他司法鉴定的,不予支持。
六、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可以依当事人申请进行,也可以由人民法院依职权进行。
七、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依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委托医学会组织进行。
八、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所需费用,首次鉴定时由医疗机构预交;再次进行时,由申请再次鉴定的一方预交;由败诉一方当事人承担。
九、医疗事故鉴定过程中,由于一方当事人的原因,致使鉴定不能进行,由该方当事人承担鉴定不能的不利后果;由于双方当事人各自的原因,致使鉴定不能进行,由双方当事人在各自的过错范围内,承担鉴定不能的不利后果。
十、当事人不服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申请再次鉴定的,应当在收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的十五日内书面向人民法院提出,逾期未提出的,视为接受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鉴定结论应送达双方当事人并告之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的期限。
十一、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是民事诉讼证据之一,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进行审核,并决定是否予以采信。
人民法院经审核后,对于本级医学会组织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作出的结论不予采信的,应当委托上一级直至中华医学会再次组织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十二、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能进行或是不再进行,而应由医疗机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时,需要对患者的伤残等级情况进行鉴定的,可以委托医学会之外的其他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进行鉴定。
十三、审理医疗服务合同纠纷案件时,需要对医疗机构一方履约行为是否符合专业要求进行鉴定的,可以委托医学会之外的其他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进行鉴定。
十四、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通知作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的专家鉴定组成员出庭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人民法在必要时可以另行通知专家辅助人到庭就专业性问题进行说明。
十五、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经鉴定构成医疗事故,且该鉴定结论被人民法院采信的,医疗机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应由医疗机构一方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时,医疗机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纠纷中,经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且该鉴定结论被人民法院采信的,医疗机构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十六、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纠纷中,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范围及标准依《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确定。
十七、依《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确定医疗机构的赔偿范围及标准,对于相关统计数据无法查明或不明确时,可作如下处理:
1、“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为“医疗事故发生时深圳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2、“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为“医疗事故发生时深圳市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3、“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职工年平均工资”为“深圳市医疗事故发生时上一职工年平均工资”。
十八、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在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为完全责任的或由于医疗机构一方的原因使其责任程度无法确定时,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应当承担100%的赔偿责任。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在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为主要责任的,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应当承担不低于60%不高于90%的赔偿责任。
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在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为次要责任的,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应当承担不低于10%不高于40%的赔偿责任。
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在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为轻微责任的,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应当承担不高于10%的赔偿责任。
十九、医疗事故纠纷案件中,确定“残疾生活补助费”、“被抚养人生活费”时,应当考虑患者一方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的情况。
医疗事故一级乙等至三级戊等对应伤残等级一至十级。
医疗事故四级参照伤残等级十级处理。
二十、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所构成本指导意见第二条第二款所列其他侵权的,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范围及标准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及其相关司法解释确定。
二十一、非法行医行为损害患者生命健康权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承担赔偿责任。二
十二、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认定为非法行医:
1、医疗机构不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是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但超出许可的科目范围行医。
2、医师(生)不具有《医师资格证书》或是《医师执业资格证书》,或是超出法定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
3、没有特定专业执业资格证书,从事特定专业医疗活动的。
4、其他非法行医的情形。
二十三、医疗机构一方与患者一方就医疗纠纷达成的协议系民事合同。
二十四、医疗机构存在欺诈医疗行为,患者一方要求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予以双倍赔偿的,应予支持。
二十五、医疗服务合同纠纷诉讼中,医疗行为被确认为符合法律及相关规章规定及医疗常规的,虽然未能达到患者预期医疗效果,医疗机构不承担责任。但是双方当事人对于医疗效果有明确约定的除外。
二十六、本意见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本意见施行前已审结的案件,不适用本意见;本意见施行后尚未审结的一、二审案件,适用本意见。凡我院过去的规定与本意见相抵触的,不再适用。
第五篇:审理医疗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浅析研究与分析
审理医疗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浅析
余 中
首先需要说明使用医疗纠纷而不使用医疗事故纠纷,是基于医疗纠纷的外延要大于医疗事故纠纷的外延,医疗纠纷表现为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和医疗服务合同纠纷,医疗事故纠纷应包含在医疗损害赔偿纠纷的范畴里面。近年来医疗纠纷的发生呈上升的趋势,对纠纷的解决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有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的,有通过医疗卫生行政部门解决的,有通过医患双方自行协商解决的。近几年,在我县有一种不良的风气在蔓延,就是医患纠纷发生后,患者家属采取哄闹医疗机构的方式来解决纠纷,这种现象的产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医患矛盾的日益尖锐,同时也反映出目前患者对依法解决医疗纠纷缺乏信心,从而进一步折射出医疗纠纷的解决在法律上存在有误区,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粗浅的分析一下目前审理医疗纠纷案件中存在的问题。
一、非医疗事故的医疗损害赔偿纠纷的法律适用问题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二款规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具有行政处罚依据和诉讼证据双重作用,不是作为医疗机构是否承担责任的唯一依据,关于这个问题在下面还要作具体的陈述,该规定与《民法通则》相关规定相违背,即使经
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并不能认定院方对患者的损害就没有过错,依此就确定医疗机构对患者的损害就不承担责任是不公平的。《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规定: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第一条规定:《条例》施行后发生的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诉到法院,参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因医疗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医疗赔偿纠纷,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该通知第三条规定:《条例》施行后,人民法院审理因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民事案件,在确定医疗事故赔偿责任时参照《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和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办理。但是《条例》的相关规定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有不相一致的地方,适用不同的法律,赔偿金额就有所不同。在此情况下是适用《民法通则》,还是适用《条例》在实践中存在有不同意见。我们认为医疗行为即使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当事人有证据证明医方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有瑕疵并且因此给患者造成损害的,或医方不能证明对患者所造成的医疗损害是客观因素所致,即可认定医方对患者形成医疗侵权,应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根据医方的过错程度确定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事实上笔者认为,医疗纠纷的审理应当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进行处理,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应当作为医疗机构内部处理医疗事故的依据,而不应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医疗纠纷中确定当事人责任的依据,这样更能体现出法律的公平、公正性。
二、医院病历作为证据的效力问题 病历是医疗机构对患者治疗过程的真实记载,一般认为,医疗机构制作的病历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医疗纠纷发生后,患者一方有时对医疗机构门面制作的病历真实性持怀疑态度,但又找不到医疗机构对其病历改动或造假的证据,从而导致败诉。客观地讲,既然病历从头到
尾由医院一方负责制作,患者或其家属无法对其监督,发生纠纷后,医疗机构对病历进行改动或伪造当然有其现实条件和动机,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经济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成为主导的前提下,医疗机构为了逃避可能的赔偿责任,利用其有利条件改动病历乃至恶意伪造病历是完全有可能的。而患者一方根本不具备证实病历虚假性的能力和条件,这常常成为在医疗纠纷诉讼中患者一方败诉的重要原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虽然已经明确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复印病历,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对病历进行保全,但在实践中往往由于医疗机构有意无意之间设置障碍(如不进行告知)而使患者的这一权利不能得到实现。基于以上事实,在审理医疗纠纷案件中要求患者一方承担证明病历虚假性的举证责任,对患者一方是极不公平的。当医患双方对病历的真伪出现争执时,实际上应当由医方承担其所提供病历真实性的举证责任,因为病历在诉讼当中只能视为医方为支持自己的主张而单方制作并提供的书证,患者在对病历无法实施控制的情况下,应当有权不予认可,医疗机构此时必须提供证据来证明其制作并提供的病历是真实的,否则不应承认病历作为证据的效力。这样,把由患者一方承担病历虚假性的举证责任转变为由医院一方承担病历真实性的举证责任,这样做是符合医疗侵权行为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的证据法规则的,同时更能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如规范医疗机构的行为,使其及时制作病历并充分地保护患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必要时可以让患者或其近亲属对医生当天所书写的病历签名认可,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患者对病历真实性的怀疑,提高了病历的证明效力。
三、医疗事故鉴定的证据效力问题 医疗事故鉴定的法律效力问题,历来是一个影响医疗纠纷诉讼的关键问题。一般认为医疗事故鉴定结论是处理医疗纠纷的唯一依据,认为“医疗行为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后认为确实构成了医疗事故的,才可以要求赔偿”。这里其实存在着几个比较重要的法律认识上的误区:一是对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作为证据的认识存在误区。人民法院在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时,多以医疗
事故鉴定结论为判决的唯一依据,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事实上成为医疗纠纷案件中的“证据之王”,在很大程度上削弱甚至排斥了其他证据种类的证明作用。而从证据学的角度来分析,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医疗技术事故鉴定委员会对医疗部门在医疗行为中是否存在重大过失的一种结论,是医疗行政部门对医疗单位进行行政处罚的主要依据,并不是法院审理医疗纠纷案件的唯一依据。这一点,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国光在《突破民事审判新难点》讲话中对此作过专门阐述:“是否构成医疗事故,不是认定医疗过失损害赔偿责任的必要条件”,“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只是人民法院审查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是否作为确定医疗单位承担赔偿责任的依据,应当经过法庭质证”。从证据分类的意义上看,鉴定结论在一般情况下属于间接证据,其本身也需要其他证据的支持,在法庭上同样应当经过质证才能予以采信。二是医疗事故与一般医疗侵权行为的关系的认识存在误区,过去我们在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时都要求作出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实际上混淆了医疗事故与一般医疗侵权行为,把医疗事故完全等同于一般医疗侵权行为。事实上,一般医疗侵权行为的外延要大于医疗事故的外延。鉴定结论认为医院的行为不构成医疗事故,不等于医院的行为不构成侵权。也就是说,即使有医疗事故鉴定结论认定医疗损害行为不构成医疗事故,医院仍然有可能承担赔偿责任。如我院2005年审理的胡本志等人诉新县人民医院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一案中,经信阳市医学会鉴定胡本志妻子的死亡不属医疗事故,但新县人民医院有过错,因此判决新县人民医院承担赔偿责任。二审也维持了该判决。三是关于医疗鉴定结论的鉴定人不出庭接受质询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实施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当中已经明确规定鉴定人应当出庭接受当事人的质询,确有特殊原因不能出庭的,也应以书面答复当事人的质询。但在审判实践当中这一规定基本上未得到落实,尤以医疗鉴定结论最为突出,患者一方当事人因此无法行使其程序法上的权利,这里有当事人的法律素养差,就不知道自己有申请鉴定人到庭接受质询的权利,法院也对该权利的行使缺乏引导等原因。按照《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规定,这样的鉴定结论是应当不予以采信的。但在审判实践中对于鉴定人未经出庭接受质询、依法不应采信的鉴定结论予以采信,因此作出了不利于患者一方当事人的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