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丽水旅游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丽水旅游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亲爱的朋友:
您好!旅游业在人们生活中显现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丽水旅游业的发展牵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为了进一步了解人们对旅游业发展的看法和建议,做这个调查,现特发放此调查问卷,谢谢您的支持配合!
例:您对丽水地区的景点知多少?(B)
A.不知道B.知道几个C.基本都知道D.知道并很了解
1.您的工作是()
A.学生B.教师C.公司职员D.个体老板E.自由职业者
2.您喜欢旅游吗()
A.非常喜欢B.喜欢C.一般D.不喜欢
3.您在旅游中最关注的是()
A.交通安全 B.住宿条件C.景点设施D.导游服务餐E.饮质量购物问题
4.您每年花在旅游上的费用是多少人民币()
A.300以下B.300-500C.500-1000D.1000-2000
5.您认为决定您旅游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多选
A.价格B.时间C.交通D.环境旅游地的宣传吸引力E.同伴
6.您旅游的目的是什么?()
A.观光、度假、休闲购物B.探访亲友、宗教信仰C.商务活动D.其他
7.您认为什么样的旅游景点对消费者吸引最大()
A.人文历史B.生态环境C.红色旅游D.以上三者皆可
8.您听说过以下哪些丽水的旅游资源()
A.遂昌金矿B.古堰画乡、东西岩C.仙都及摩崖题刻D.白云森林公园E.都没听说过
9.您觉得当地最值得开发的旅游资源是()
A.以上的资源开发的就挺好 B.我知道有很好但还没有开发并希望开发的是——
10.您对这些资源是否有所了解()
A.完全不了解B.听说过但不太了解C.了解一些D.比较了解E.非常了解
11.您是从哪些途径知道这些资源的()
A.电视广告、报纸、杂志介绍B.旅游宣传、促销活动C.通过旅行社咨询
D.通过别人介绍、推荐E.其他——
12.您认为丽水景区在浙江的知名度如何()
A.只是在浙江出名B.偶尔听到外省的旅客或导游提起C.听过但不是很了解
D.完全没有听过
13.您认为丽水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是()
A.基本适宜B.不合理C.一般D.可持续
14.您认为影响丽水旅游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多选题
A.政府财政政策和措施支持B.城市建设和管理(相关行业建设,如交通、餐饮、会展等)C.对外宣传力度,信息化宣传D.服务相关措施完善及服务人员素质管理
15.你觉得丽水旅游也发展有什么弊端()
A.地处山区,交通不方便
B.旅游的配套设施不完善
C.旅游景点的宣传力度不够
D.景区管理不善,造成环境问题
16.你认为丽水景区最需要改善的地方()
A.景区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B.景区特色不突出旅游C.景点和路线老化D.宣传力度不够E.其他
17除了美丽的风景,丽水还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以下哪几项最吸引你()
A.龙泉青瓷B.青田瓷雕C.遂昌黑陶D.滁州廊桥E.摩崖石刻F.河阳剪纸G.巴比松油画
18.你认为如何将丽水特有的畲族文化作为一种旅游景点()
A.政府保护地方民族特色B.大力宣传畲族文化C.改善丽水的交通D.加强当地少数民族人民的自身素质,做个文明的丽水人E.其他方法
19.来丽水旅游,您一般采用哪种方式()
A.组团B.自驾游C.度假旅游D.其他
20.旅游时您选择的居住地()
A.当地居民B.当地便宜的旅店C.景区内条件完善的旅店D.无所谓按照旅行社的安排 E.其他
21.旅游时选择的就餐方式是()
A.自备食物 B.酒店旅馆内提供的三餐 C.普通餐馆D.常见的快餐店 E.农家菜 F.其他——
22.您对丽水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
A.很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E.非常不满意
23.针对丽水旅游业发展现况,你觉得它面临怎样的瓶颈?
第二篇: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出境旅游
入境旅游
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一)旅游环境不尽如人意
旅游环境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这三种环境都是旅游资源,应并重开发。如今,大家都认准了旅游是投资少、见效快、就业广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将旅游作为重点产业来抓,有的一个省就设了40个旅游开发区。比如神秘的西双版纳是我国宝贵的热带原始森林,是一个极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风景区,但近十几年的毁林开荒,伐木取薪,使森林面积急剧下降,原来良好的生态环境现在已降到临界限。旅游资源的掠夺性砍伐、文化遗产的人为破坏。此外,据对中国42处风景名胜旅游景点的调查,其中31处存在严重的旅游垃圾污染问题,占被调查总数的73.8%;污染比较严重的有4处,只有8处的环境破坏与污染较轻,仅占被调查总数的19.05%。
人们对于同属旅游环境的社会环境,在现代旅游开发中,比起自然资源来,对游客的影响往往更加认识不足。破坏社会环境也是破坏旅游资源的道理还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还有,法律环境也有待改善。一国旅游环境中种种因素,包括政治的、经济的、自然的、社会的、文化的乃至心理的因素,但其中起决定作用是法律因素,因为上述各种因素,主要是通过一定法律体制和法律规定,对外国旅游者和旅游服务贸易投资者直接予以影响。
(二)缺乏国际标准化的旅游服务
旅游业实际上是跨国性的行业。只有消除国际旅游的障碍,保证国际旅游人数增加才能为国家赚取经济发展所需的外汇。而优质、高效、国际标准化的旅游服务,又是保证国际旅游者重复消费的重要条件。而中国目前正缺乏这种国际标准化的旅游服务,例如,签证手续烦琐、海关和边检的效率低下、兑币地点少等。另外,就是旅行社市场较为混乱。比如,无序竞争中的竞相压价、高额回扣、价格欺诈、非法经营、违规经营、违规操作;服务贸易方面的“降格服务”等。
(三)缺少对旅游景点的开发和保护 旅游资源不等于旅游产品,更不等于旅游业。开发旅游业必须树立旅游产品的观念,而旅游产品是由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等方面有机组成的综合体。不注重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的转化,旅游业就不可能有持续发展。例如自然景观,国家认定的风景名胜区512处,只重视开发使用,而不注意管理保护。
(四)旅游商品供应存在问题多多
国际旅游商品创汇占旅游收入的40 – 50%,香港高达60%,我国大陆这一比例平均为20%。旅游是一种异地的精神和物质的享受活动,而购物则是旅游过程中的延伸和旅游感受的物化,这就要求旅游商品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纪念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收藏性等特色,至少具备一项,兼有多项更佳。而我国的旅游商品样式陈旧,品种单一;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缺少地方特色,市场趋于雷同;商品文化含量、艺术品味不高,等等。
(五)旅游业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里所指的素质:一是队伍素质;二是产业素质,包括景点建设,商品开发,旅游规则,产业格局,市场网络,企业管理,规范市场秩序,等等。如果不提高,将无法经营好经济全球化的国际旅游。
三、缓解我国旅游贸易逆差措施
(一)实施旅游人才培养战略
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还要依靠人才优势。且新的运营和管理模式要靠大量高素质 的人才。因此,建立健全新的旅游专业人员和经营人才教育培训模式 已势在必行。这种模式必须适应网络经济、信息经济、全球化经济及与之相适应的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模式。要适应逐渐缩 短的知识更新时期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快旅游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培养更多更好的旅游综合型人才。为全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作出贡献。
(二)要注意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化水平
虽然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在“量”上已经达到“旅游大国”的水平。但在“质” 上。与世界上一些典型的旅游强国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必须重视旅游服务贸易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创新管理和服务理念。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和经验,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卢小金.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下的汇兑损失及不利影响U1.价格月刊,2013(6): 54—56.
【2】章家清,谭鹏成.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影响因素探析Ⅱ】.生态经济,2009(1): 155—157.
【3】刘丁有,刘信信.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田.开发研究,2012(1):32—35.
【4】P小金.中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分析与思考U】.中国商贸,2012(8):144—146. 【5】杨军.出境旅游与旅游业跨国经营的经济学思考Ⅱ】.桂林旅游 高等专科 学校 学报,2006(3):281—285.
第三篇: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河南省旅游局
近年来,我省旅游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2009年,省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2.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25%,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10%以上。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业总收入分别排在全国第6位、第8位,居中部六省和中西部地区首位。今年上半年,全省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1.3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59.04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21.6%和20.7%。其中,接待入境游客70.2万人次,同比增长18.2%。
全省现有郑州、洛阳、开封等27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85家景区(其中有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等3个国家5A级景区),1050家国际、国内旅行社,529家旅游星级饭店(其中五星级10家),旅游从业人员120万人,基本形成了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协调配套的产业体系。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供有力保障。
我省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切实将其摆上了重要工作,加大了组 织领导和支持力度。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对全省旅游业的发展,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经常过问、经常督促,分管领导具体指导、具体落实。特别是在重在对交往活动中,省委、省政府领导都把旅游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安排,并亲自做旅游推介。今年4月18日,国家旅游局与河南省政府签订了《关于建立局省紧密合作机制备忘录》,李克常务副省长在签字仪式上签字,省委卢展工书记出席签字仪式。为办好2010第二届中国(郑州)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省政府专门在北京召开了驻华使节联谊会,郭庚茂省长致辞,孔玉芳副省长主持。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论坛的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二是政策支持到位。
2005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2006年、2007年省政府连续召开伏牛山生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研究制定加快全省旅游业发展和伏牛山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具体意见;2007年省人大出台了《河南省旅游条例》;去年5月27日,我省召开高规格的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了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旅游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三是财政支持有力。2008年投入1.2亿元,主要用于伏牛山生态旅游开发、贷款财政贴息、红色旅游交通公路建设等。2009年起我省设立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全年省财政安排资金1.05亿元,其中5000万用于旅游宣传促销,5000万元用于旅游项目补贴,500万元用于奖励旅行社,各市共安排3.5亿旅游专项资金。2010年至2012年每年安排5000万元用于旅游宣传推介,大的项目 资金另行申报。
(二)推动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升级。
没有项目支撑就没有品牌,没有品牌就没有高次层的发展。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旅游项目和品牌建设。今年省委卢书记在会见国家旅游局邵琪伟局长时强调要坚持“项目带动、品牌带动”。特别是2008年以来,我们大抓旅游项目建设和旅游招商引资,成效明显。2009年全省全年新建或扩建旅游项目118个,总投资额为352.28亿元,全年完成投资120亿元。全省共推出旅游招商项目80个,总投资额为480.72亿元,全年签约金额145亿元,超额完成了省政府对旅游系统下达旅游投资和引资的“双百亿”任务。去年9月22日,省旅游局又与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签订了授信额度达2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今年,我们又制定了全年旅游投资、引资双双超过“200亿”的目标任务。上半年,全省在建旅游项目300余个,完成投资106亿元。招商引资亿元以上的合同项目8个,合同金额156亿元。在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上,我省共签约合同旅游项目7个,签约金额95.9亿元;签协议项目11个,金额353.7亿元。在旅游项目投资和旅游招商引资上,我们主要是实行了“两个倾斜”。一是向精品景区倾斜。继续着力打造郑、汴、洛、沿黄“三点一线”黄金线路;深入推进伏牛山生态旅游整体开发;通过资源整合、联合捆绑营销等手段,提高以云台山为代表的南太行景区的整体品位。二是向新兴业态倾斜。先后协助推出了《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君山追梦》、《河洛风》、《禅武不二》、《少林武魂》等旅游演艺精品 节目。其中,《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投资共3.5亿元,一期演出项目投资1.2亿元,全部为民营资本投资。省旅游局下属的少林寺武术馆推出的原创舞台剧《少林武魂》开辟了中国武术文化走向世界高端演艺市场的新路子,被文化部授予“优秀出口文化产品服务项目奖”。2009年进入美国高端演艺市场—百老汇侯爵剧场,武术馆与上海东上海影视集团合作在美国购买了田纳西州大雾山景区剧院,《少林武魂》作为中国第一个在美国落地的文化项目将常年在美国演出。特别是去年全省签定了温泉休闲度假项目合同金额70亿元,建成后将形成一个辐射全省的温泉经济带,河南旅游的转型升级将大大提速。
(三)扩大对外开放,开拓旅游市场。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积极开拓境外和省外市场,大力提高旅游业综合效益。一是积极搭建旅游开放平台。成功举办了中国(郑州)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来自五大洲35个国家和地区的96个国外城市、126个国内优秀旅游城市共222个市长或代表共同签署了《郑州宣言》,使得这一论坛最终固化落户河南,国家旅游局和省政府每两年举办一次。召开了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旅游专门委员会成立大会,签署了《河南宣言》,组织了国际旅游小姐冠军总决赛及巡游等大型活动;组织承办了中部崛起旅游论坛、北方旅游交易会、豫台旅游高峰论坛等活动;办好河洛文化旅游节、黄河国际旅游节等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扩大了旅游交流合作,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二是推出旅游优惠措施。2009年,为应对危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全省各级财政投入加上全省数百家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旅 游企业全年打折让利面额价值达70多亿元,其中郑州市发放旅游消费券、优惠券30亿元,进一步激活了旅游市场。去年“五一”期间,全省共接待省外、境外游客530万人次,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今年,平顶山市推出了全市旅游景区4月份错峰免费游和“五一”假日大优惠活动。据统计,4月份平顶山接待游客数量和实现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40%、224%。二是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组团参加了“中原文化澳洲行”、“中原文化港澳行”、“中原文化天津行”、“中原文化宝岛行”、“中原文化澳洲行”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河南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在省内外知名媒体开辟旅游专栏,强化宣传营销,拉动国内旅游市场。组团参加国家旅游局在俄罗斯、德国、意大利等地举行的大型促销活动,协调国家旅游局驻外办事机构,加大我省旅游产品和线路在海外的推介力度,将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等10多个精品景区纳入国家对外旅游宣传总体布局,加快了河南旅游市场与国内外的衔接。经过努力争取,我省成为赴台旅游开放区域,新郑机场被确定为赴台包机航点,6家旅行社获得赴台旅游业务经营资格。今年上半年,豫台互动游客达4.5万多人。三是推进区域旅游合作。与北京、陕西等9省(市)签署了旅游战略合作协议,形成工作联动机制,逐步实现品牌共建、资源共享、市场共推、交通共联、客源互送。与福建省旅游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借助“小三通”旅游线,以专列形式开辟台湾游市场,首批“小三通”旅游专列,已于今年3月7日从郑州始发。利用郑西高铁开通的契机,与陕西省旅游局联合推出了“郑西高铁一线牵,古都旅 游新体验”系列活动,召开了豫陕两省旅游合作恳谈会,双方签定了郑西高铁开通后进一步加强旅游合作的协议。四是提高企业开拓市场的积极性。制定了《河南省旅游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旅游包机最高奖励6万元、专列最高奖励3万元,对入境游贡献大的旅行社最高奖励150万元。
(四)组建旅游集团,壮大市场主体。
在省政府的推动下,我们和当地政府一起,借鉴上海锦江、北京首旅等大型旅游集团的运作模式,以国有旅游企业为依托,以产权为纽带,采取资产划拨、合资合作、兼并等方式,组建大型旅游集团。2009年12月10日,洛阳龙门旅游集团、洛阳交通旅游集团和洛阳航空旅游集团三家旅游集团同时挂牌成立。去年12月26日,焦作云台山旅游集团揭牌成立。去年12月27日,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这些旅游集团的成立,标志着我省旅游企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迈出了实质步伐。今年5月27日,省政府公布了5年内在境内外证券市场实现IPO的重点后备企业名单,在150家企业中我省有6家旅游企业进入。分别是河南中原第一漂流旅游集团公司、南召县莲花温泉旅游集团公司、开封清明上河园股份有限公司、焦作云台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洛阳交通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和以运营《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而著称的郑州市天人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
(五)紧贴游客需求,提升服务水平。坚持把提升服务质量、改善环境作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切实抓紧抓好,旅游业发展软硬环境不断改善,旅游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郑州至尧山、安阳至林州等高速公路,加快了通往重要景区干线公路建设,全省形成了包括航空、高速公路、省级公路和通向景区公路的立体交通网络;旅游景区的通信、供电、给排水、消防、旅游标示等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完善。二是规范市场秩序。大力开展“诚信旅游”、全员培训、服务技能比赛和“争先创优”等活动,加强旅游安全检查,旅游业行风不断优化。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2009年,我们对服务质量差的20家旅行社进行了注销经营许可证的处理,对7家达不到标准的饭店取消星级。三是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开通12301旅游公益服务热线,建设完善了河南旅游资讯网,与超级旅行网、河南旅游资讯网英文版、河南旅游资讯网手机版、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旅游频道等联合,形成了河南旅游资讯网络集群,进一步提高了全省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二、我省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入境游人数少、比例低。
入境游一直是我省旅游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从2009年的数据看,虽然我省接待游客达2.3亿人次,但入境游客只有126万人次。航线少尤其是国际航线少,是造成入境游偏低的关键因素。
(二)旅游市场主体弱小。我省虽然景区较多,但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精品品牌较少,特别是缺乏大型旅游集团,企业整体实力不强。
(三)宣传促销力度不够。
各市投入旅游宣传促销的经费不足,在国内大型媒体上及境外宣传促销不够。同时,宣传促销的手段也比较落后,针对性不够强,震撼力不够大。
(四)旅游服务设施有待完善。
目前省旅游服务中心已经奠基,但还未形成省、市、县和区域节点四级旅游服务中心联动网络,难以有效实施全省范围内的旅游统一服务、咨询、调度和指挥。全省高星级酒店数量及服务配套设施不够,还不能满足不同档次、不同方式的多样消费和需求。
三、下步工作打算和近期工作重点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四个重在”的要求,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以大项目为支撑,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乡村游为突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提升我省旅游产业的水平和素质。具体目标任务是: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人数达到2.6亿人次,同比增长10%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2300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45万人次,旅游创汇5亿美元,同比增长15%以上。突出抓好八项重点工作:
(一)大力实施“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
把旅游延伸到农村,不仅因为我省农村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有现实条件、需求和巨大空间,更重要的是帮助有资源和条件的乡村探索一条靠旅游致富,特别是探索一条农业大省就地就近就快转移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新路子。基于以上考虑,今年我们决定在全省范围内扶持商丘民权画虎村、洛阳孟津牡丹画村、漯河南街村等100个特色旅游村和10000户“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力争提供10万个就业岗位。这项工作已纳入省委、省政府十大民生工程。我们已于今年2月25日举行了启动仪式。目前100个旅游村的策划方案已经完成正在进行评审,其他工作也全面展开。
(二)突出抓好旅游项目建设。
旅游业已成为投资和消费热点,借鉴去年经验,我们将重点抓好旅游招商引资,以大项目带动旅游的大发展,力争全年完成旅游投资、旅游招商合同金额双双突破200亿元;推动与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合作授信的200亿元资金落实到位。
(三)继续扩大旅游业对外开放。
主要抓好4件事:一是加强豫台旅游合作,努力实现“互动10万人”目标。二是召开“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旅游专门委员会年会”,这是继去年召开该联合会旅游专门委员会成立大会之后召开的第一次年会。
(四)加强区域合作,拉动国内旅游市场。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塘等地举办旅游推介和项目招商会,开拓国内高端市场,引进大集团投资我省旅游;加强与山东、陕西等周边省份的旅游合作,推进资源共享、客源互送。
(五)积极培育旅游消费热点。
积极开发旅游演艺、旅游购物、旅游会展、温泉疗养及汽车露营地等新型业态。在做好现有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等大型演艺节目的基础上,支持引进一批雅俗共赏的小型演艺节目在落户郑、汴、洛等城市,进一步满足游客的夜间休闲需求。加快平顶山鲁山温泉、汝州观光医疗温泉、南召莲花温泉、信阳汤泉池温泉的建设进度,尽早在全省形成优势突出、互为呼应的温泉康体旅游经济带。
(六)做大做强旅游企业。
帮助协调刚刚组建的洛阳三个旅游集团、焦作云台山旅游集团、郑州港中旅嵩山少林文化旅游集团,理顺体制机制,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推动有条件的开封等市、县组建旅游集团;引进喜来登、香格里拉等2—3家国际著名酒店参与我省旅游开发建设和管理。今年,美国的万豪和喜来登已确定进入河南。5月20日,喜来登酒店签约仪式暨美盛中心奠基仪式在郑东新区举行。这些国际品牌公司的进入,对我省旅游产业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七)推进旅游集聚区建设。
产业集聚是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它可以推动资金、资源、人才、技术向优势景区、优势企业、优势地区集中,实现布局合理、产业集聚、功能完善,不断放大旅游业的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根据省委常委会的决定,目前我们正在按照产业聚集、融合发展、优化升级的原则编制郑州环球美食城、南阳卧龙岗、平顶山香山文化旅游等12个集聚区的规划。
(八)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开展“2010河南省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重点抓好“旅游质量万里行”活动和旅游服务质量交叉检查活动;抓好省旅游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旅游标准化示范市、示范县和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对万名乡村游导游、“农家乐”服务人员进行培训,规划乡村旅游发展,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
第四篇:发展舟山海洋旅游业的调查研究
发展舟山海洋旅游业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1-10-13信息来源:《振兴舟山》 作者:曹孟陔 胡昆
一、舟山旅游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舟山市委、市政府在广泛深入调查市情的基础上,改变以往以渔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提出加快海岛建设,振兴海洋经济,以渔、港、景资源优势为主导的综合型经济结构,释放出巨大的活力,促进舟山海洋经济稳步全面增长。
近年,将发展旅游业列为各级政府议事日程,编制发展总体规划,整合提升海洋旅游资源,多元化增加投入,加强景区、景点的保护与开发,拓展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不断完善旅游服务和配套设施,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使海洋旅游产业成为舟山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全年接待游客631.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9%;旅游经济总收入24.5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达到17%。
1、统筹规划,整合海洋旅游产品。
以旅游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发挥舟山悠久的佛教文化景观、奇妙的海山自然景观、独特的海岛渔俗景观和醇厚的历史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优势,凸显海天佛国普陀山、海岛生态公园朱家尖和东海渔都沈家门鼎立而成的舟山海洋旅游金三角,带动岱山蓬莱仙境、嵊泗列岛风情、定海千年古城、桃花金庸武侠文化,还增添了“渔家乐”、“休闲渔业”等各具特色的旅游项目,构造群岛型海洋旅游产品新格局,成为长江三角洲旅游网络中的一盘灿烂明珠。
2、营造旅游环境,招徕吸引八方来客。
普陀山在“南海观音”落成开光之后,又新建紫竹林中日友好长廊,重建隐秀讲院、不肯去观音院等,增添“海天佛国”特色。同时,加强综合治理,保护生态环境,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4A级风景旅游区。朱家尖在南沙兴建沙雕艺术主题公园,连续4年举办中国舟山国际沙雕节,成为舟山又一知名品牌。桃花岛在《射雕英雄传》拍片以后,又迎来了《天龙八部》的开拍,成了海岛影视拍摄基地,提高了知名度。尤其在拍摄期间,大批年轻追星族纷至沓来。嵊泗、岱山、定海县(区)根据旅游规划,继续加快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大悲山、磨心山、黄杨尖增添新景点,马岙博物馆、小沙三毛祖居等先后竣工对外开放;还成功地举办了“中韩竹筏漂流探险”、“航海运动大赛”、“海钓比赛”、“赶潮节”、“蓬莱风情旅游”、“徐福塑像落成典礼”、“百名画家绘岱山”等活动,给旅游业持续发展奠定丰厚基础。
3、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舟山旅游景区、景点的住宿、交通、通信、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全市现有宾馆、饭店、酒家700余家,床位5万余张,其中星级饭店42家,客房2800余间,可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住宿需要。全市海、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的构成,缓解海岛旅游“瓶颈”。现有滚装轮渡航线9条,船舶21艘,311车位,5000余客位,市外长途汽车客运班线84条,普陀山机场去年起降航班5014架次、旅客吞吐量30.19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36%、20%。加强了旅行社和导游队伍的审批考核,通过组织在岗培训,提高全员素质,健全管理制度,做到规范服务。
二、舟山旅游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宏观分析,舟山发展旅游业具有良好的机遇和条件。首先,党的十六大发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美好,有可能拿出更多的积蓄、时间用于旅游;特别是上海及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快速增长,必将促使这个区域7200多万人口的旅游需求进入急剧的扩展时期。其次,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也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来华旅游,特别是2006年杭州休闲博览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都将给舟山旅游业提供极大的商机。再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正在兴建芦潮港至洋山港的东海大桥,加上大陆连岛工程建设的全面提速,争取2007年全线贯通,这不仅跨海大桥本身是罕见的旅游景点,而且有了这些快速安全通道,可以全天候进出舟山主要景区,将为开拓海洋特色旅游增光添彩。
同时,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也将是严峻的。一是全国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已增加到119处,列为世界遗产的28处,各地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日新月异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宣传促销力度也胜于舟山一筹;二是旅游市场对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省内杭州西湖、淳安千岛湖和桐乡乌镇水乡等地的旅游却非常火爆,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大幅攀升,舟山旅游业面临不进则退;三是舟山旅游吃、住、行的相对价格高,如不作适当调整,在国内旅游市场缺乏竞争力;四是舟山主要景区、景点之间尚未形成旅游网络和组合优势,设计能力差,档次不够高;五是海外游客仅占全市接待总量的1.33%,急待开发海外旅游市场。
三、发展舟山海洋旅游业的对策与举措
“建海洋经济强市,创海洋文化名城”,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奋斗目标。因而,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发挥舟山海洋旅游的优势,把发展海洋旅游同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共同成为建设港口旅游城市的支撑产业。
1、全面规划旅游产业有序发展。
发展旅游业必须坚持“政府规划启动,市场机制运作,社会各界参与”的方针,促使舟山海洋旅游业稳步有序发展。
——政府规划启动。要把舟山打造成为海洋文化旅游名城,必须高起点、高规格的编制全市旅游总体规划。现有文本已通过专家评审,应尽快经市政府审查同意上报批准,为发展舟山旅游
业提供决策依据和奋斗目标。全市2个国家级、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和正在申报A级的景点,应根据国家对风景名胜的管理办法,突出主题,各具特色,编制总体规划;所有景点工程,都要搞好项目设计,环境影响评估,上报批准后,进行开发建设。对于重点旅游项目,市、县(区)政府应投入必要资金,搞好项目设计和前期工作,有助于招商引资。
——市场机制运作。旅游资源配置也要引进市场机制,对现有的国有经济,应尽快按国有企业、国家事业单位进行改制,激活现有资产,增强活力。新办的旅游景点,要明确业主,坚持“谁投资、谁管理、谁收益”的原则,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资金的介入。重点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更应招徕国内外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前来投资参股或独资兴办。旅游景点和节庆活动的促销,也要树立创新意识,按市场机制策划运作,讲究经济实效。
——社会各界参与。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第三产业,除旅游主管部门的努力外,还需要经济综合部门、宗教、文体、交通、民航、商业服务、海洋与渔业等部门和单位,取得共识,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2、把普陀山建设成为我国佛教主要圣地。
“海天佛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舟山海洋旅游的精品,关键在于如何保持普陀山景区的魅力,久盛不衰。我们调研认为,应认真贯彻落实“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围绕充实佛教文化内涵做文章,使之成为中国佛教文化艺术的殿堂,驰名中外的海上乐土。
——攀登佛教学术研究新领域。佛教自印度传人中国以来,随着佛经翻译和介绍的增多,使我国僧人对佛学义理的理解愈来愈深,撰写大量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中国佛学著作,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普陀山佛协非常重视佛学研究和传播。创办了普陀山佛学院,出版《普陀山佛教》季刊,《正法研究》年刊,组建成立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在国内聘请一批具有深厚佛学根柢的特约研究员,收集、整理、研究宏伟的佛学典籍,撰写吻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佛学论理和通俗读物,继承和弘扬佛教文化。建议主要寺院应重视修复藏经楼,筹办佛教图书馆和陈列阅览室,公开向信徒和游客开放;欢迎中国佛学院迁来舟山落户。
——汇集彰显佛教造像艺术。佛教传人我国,通过石窟雕像、寺庙塑像和壁画、碑刻、版画等多种形式,留下了琳琅满目、各呈异彩的观音菩萨造像艺术,全国闻名的“四大石窟”等地的观音佛像,神态慈祥,雕技精致,是稀世珍宝。不少珍贵的金银、玉石、珠宝、陶瓷、木雕的观音佛像和上乘的版画、书画、刺绣等观音绘画,被国家和省、市博物馆作为文物收藏。普陀山历来是观音道场,有些观音佛像是我国佛教造像艺术的珍品,保存至今的唐朝阎立本所绘“杨枝观音碑”,是镇山之宝,省级重点保护文物;三大禅寺和紫竹禅林主佛观音和新矗立的“南海观音”铜像,艺术晶位极高,同属佛像艺术珍品。规划整修的天花堂、百子堂,设立佛教文化博物馆,在原有馆藏展品的基础上,着重征集珍贵的佛教文物,拍摄全国各地观音造像艺术精品,并陈列
展出,供信徒、游客瞻仰欣赏。丰富白华楼展品,对外开放。
——继承建造佛教建筑典范。世界各国的宗教都留下了不朽的建筑群。我国四大佛教名山、各地的大刹庙宇和寺院的塔楼,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成就。因此,在修复和新建景点时,一定要遵循佛教建筑的布局、结构和装饰。特别是重修普陀山镇山之宝——多宝塔,新建宝陀讲寺和普门万佛宝塔等重点工程,要严格继承保持佛教建筑的风貌,讲究质量,安全施工,成为传世精品,我国佛教建筑的典范。
——加强与世界各地佛教界的交往。邀请港、澳、台以及世界各地的佛教界高僧、居士和对佛学颇有研究的学者来普陀山聚会,相互沟通佛教文化;有计划的组织普陀山的高僧出访,与世界各地的佛教直接对话,交流切磋,增加交往;隆重举办普陀山观音菩萨出访港、澳、台及东南亚佛教国家,扩大普陀山在海内外佛教界的盛名。在提高佛教文化内涵的同时,要严格控制普陀山常住人口,继续改善全山的生态环境,提高绿化、卫生环境标准。
3、发展具有海洋特色的休闲旅游。
发展舟山海洋旅游业,既是舟山的传统优势,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县(区)要抓住当前有利机遇,因势利导,发挥海洋文化特色优势,发展休闲旅游业。
海洋渔业是舟山的传统产业,有10万长年累月从事海洋捕捞和养殖的渔民,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在当前转产转业中,利用现成的海洋资源,朴实的渔俗风情,创办的一批具有鲜明海味的“渔家乐”、“海上渔乐园”,已成了舟山特色旅游的新品牌。
目前的休闲渔业活动,有些确能引人人胜:利用现有的中小型渔船,稍加改装,增添安全和救生设施,或者新打传统船型现代设施的游船,由渔家驾驶导游,遨游大海,观赏水天相连的千座岛屿,带上捕捞渔网和成套钓具,让游客亲手实践,碰上好运捕到几条,真让你感受一下渔民的乐趣;乘船驶向浅海养殖基地和涨网桁地,聆听生产作业介绍,讲解放养品种,帮助渔民投放饲料,拔网、解网收获海鲜;在安全的沿岸礁石旁,垂钓鱼虾;赤脚下泥涂,收拾各种贝类,学学泥艋滑泥活动尝试一下泥疗;参加热闹非凡的渔民开捕祭海仪式,放鞭炮,点焰火,敲锣鼓,扭秧歌,还有舟山独有的跳蚤舞,同当地渔民一起联欢;住宿渔家,与渔家同餐合饮,品尝渔家风味小吃,感受淳朴民情;利用海上深水网箱,搭建游客平台,一面观赏,一面垂钓,将钓到的这些活蹦乱跳的鱼蟹,当场烹饪品尝,这又是一番难得的享受。
发展休闲旅游,切忌雷同,千万不要让游客产生“一叶知秋”感觉,对现有的游乐活动要尽量扬其所长,开创自己的特色和品牌;要根据经济的发展和游客的需求,增加投入,提高档次,让游客乘上豪华游艇、直升飞机,游赏碧海蓝天,领略返归大自然的浪漫而幽静;开辟天然海滨游乐场,开展海上帆板、冲浪、摩托艇和潜入深海等体育运动,使这张舟山特有的品牌,与时俱进,越办越红火。
4、拓展旅游天地,打造舟山港口旅游城市。
——吃在舟山。“民以食为天”,吃列为旅游六大要素的首位。人们历来把高贵菜肴定为“山珍海味”。而舟山是全国最大的渔场,是鱼、虾、贝、藻各类水产品的集散、加工基地,可以全天候上市供应各种各样的鲜活海产品。舟山当地烹调技术颇负盛名,水晶虾仁、珊瑚鱼丁、清蒸钓带、双色鱼丸、海鲜什锦、雪菜大黄鱼、凤尾鱼卷、清蒸石斑鱼、卤子虾螺、油酥鲳鱼和彩熘黄鱼等舟山名菜早已编人《中国名菜谱·浙江风味》。舟山餐饮业,从渔民日落归港,“南风吹吹、烧酒啧啧(音注)”的生活享受发展起来的沈家门渔港“海鲜夜排档”,已名扬沪杭甬。
因此,舟山完全有条件以“生猛海鲜”来大饱游客吃福。首先,要加强培训,提高烹饪技术,推出花色多样的风味小吃,总结整理形成分档次的各式菜谱。宾馆饭店要有自己的拿手好菜,恢复原有的“全鱼席”、“龙王宴”,争创新的名菜。其次,要改善餐饮场所。沈家门十里渔港滨江大道畔,既有海滨大排档,又汇聚舟山名家餐饮,高档次宾馆、酒家,并与对岸鲁家峙连成一体,创国内一流的海鲜美食城。定海、高亭、菜园等地要把旅游餐饮业做大做优。普陀山增设素斋馆,推出素食名肴。正在策划的“舟山中国海鲜美食文化节”,要一年一度的办下去,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坚持经济实惠、薄利多销,才能成为舟山旅游的一个品牌。
——住在舟山。舟山冬暖夏凉,日照充足,气候宜人,主要岛屿依赖天落雨蓄存水库饮用,口感好。空气清新,“负离子”含量高。四季常绿,环境优美,是人们理想的居住地。舟山的建筑业,积累了海岛民居建设的经验,近年来创建“颐景园”、“丹桂园”等名牌,提高民居、公寓、别墅档次,在规划设计上,优化建筑造型,户型结构;整体布局上,讲究立面色彩,绿化配套;并将完善提升社区文明,物业管理。
抓住全国齐奔小康的有利时机,引进省内外知名房地产企业集团,规划建造宾馆酒家、会务中心、度假村,满足各层次游客住宿需要。加快临城新区建设,尽早形成城市规模,吸引更多的外地人口来舟山落户。选择推荐交通便捷的朱家尖、册子、金塘、秀山等岛屿,划出优越地块,开发适宜外地人员休闲度假式生活社区,并有计划的推出邻近岛屿供海内外大型房地产企业集团开发高档住宅和精品楼盘。
——购在舟山。主要推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海水产品精制加工的休闲方便食品、保健食品。开发有纪念意义的旅游商品。将沈家门舟山国际水产城和主要景区特设的旅游商品市场和商店,列入旅游团队日程安排,既游览又便于购物。
5、延伸旅游旺季,增添淡季活动,缩小季节差异。
一要完善旅游旺季的配套服务。每年六、七、八、九月是舟山的旅游旺季,住宿、餐饮和交通等设施上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在旅游旺季,旅游部门与交通部门要相互提供信
息,增添运力和班次,适当提速,努力做到游客进出自如。二要筹划增加适合全年旅游的景点设施。在建的朱家尖大型海洋生物游乐园、筹划扩建的普陀山佛教文化博物馆等类似全天候开放的旅游项目,应抓紧上马施工,对游客开发。三要利用旅游淡季举办节庆活动。朱家尖的国际沙雕节近两届推迟季节,避开南沙游泳旺季,加强沙雕作品的维护,可保存六个月,满足旅客的需要。各景区策划筹办一些游客喜爱参与的节庆活动,还可以安排各种会议和商务活动,组织参观舟山博物馆、金维映故居、三毛祖居,游览鸦片战争遗址公园等,使淡季不淡。四要开发老年旅游市场。我国已迈人老龄化社会,老年旅游需求正在扩大,应及时推出适合老年旅游的精品线路,做到服务情感化,行程安全化,价格超市化。
6、求得共识,形成合力,开创舟山海洋旅游业的新局面。
旅游业是一项朝阳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先导作用。我们舟山发展海洋旅游业既有优势,又面临着国内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的挑战,更应发挥市、县(区)政府的主导作用,从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加快发展海洋旅游业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大旅游、大产业的思想,旅游主管部门、景区管理部门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围绕全市的奋斗目标,各司其职,协调发展。
——优化旅游环境。当前要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提高全员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公开设立投诉电话,对游客投诉事件一经查实,严加处理,切实营造一个安全、舒适、欢乐的旅游环境。
——大力推进信息化。信息网络建设已对旅游业产生广泛而深邃影响。要尽快筹建“舟山旅游”网站或加盟全国旅游知名网站,通过互联网,介绍景点、节庆活动、往返交通、服务设施和客房、餐厅预订等电子商务。
——培养造就旅游专业人才。建议浙江海洋学院扩大海洋旅游专业,办好现有中等旅游职业学校,提高舟山旅游培训中心的档次和水平,为舟山海洋旅游业输送专门人才。对在职人员组织岗位培训,提高业务能力。支持年青职工学习外语,提高接待海外游客的能力。鼓励竞争上岗,允许旅游专业人才合理流动。导游队伍建设是舟山旅游业的一个薄弱环节,应扩大队伍,组织培训,学会普通话兼顾方言,熟悉舟山市情,精通主要景点的讲解,文明诚信礼貌待客;要评定导游职称,持证上岗,年检时评选最佳导游。全市主要景区都要配备地陪讲解,宣传舟山,介绍舟山,树立舟山良好形象。
——加大联合促销力度。好景点,也要勤吆喝,应融入市场经济大潮,包装组合舟山旅游精品,通过新闻宣传和有效广告,编辑出版舟山旅游景点介绍丛书,扩大宣传面,参与大型旅游产品推介活动,与国内外主要旅行社结成伙伴关系,实行必要的促销奖励。
第五篇: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其启示
荐
1944 刘文海原创| 2012-07-11 08:00 | 收藏| 投票 关键字:启示 世界旅游业
本文出自《中国市场》杂志2012年7月,作者:刘文海
摘要:旅游业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本文梳理了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特点,预测了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世界旅游业发展可资借鉴的启示。
关键词:世界;旅游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启示
中图分类号:F591
旅游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发展成为超过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的世界第一大产业,也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11年3月3日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发布的《2011-2021旅游业经济影响报告》认为,尽管目前世界经济增长遇到了很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旅游业却一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之一,而且成为推动经济和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预计未来10年里,世界旅游业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每年将达到4.2%,总额为9.2万亿美元,并创造6500万个就业机会。准确把握世界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主流趋势,对于我国确立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过去60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一直长盛不衰,期间虽然也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推动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三个:一是各国经济快速增长及与其相关的国民收入稳步提高,使人们有能力支付价格不菲的旅游旅行费用。比如,目前在欧洲,一个月收入4,000~6,000欧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可非常容易地到亚洲、非洲旅行。每人每次旅行的平均费用大约为2,000欧元,比月收入还低。现在欧美有些家庭每年的出境旅游已成为习惯。二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巨大进步,使长途旅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大大缩短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使“地球村”的理念成为现实。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宽体喷气式飞机的发明、家用小汽车的普及和高速铁路的广泛运用。三是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和人权、民生状况的不断改善,使人们可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用于旅游旅行。以发达国家中每周工时最短、一年带薪假期最长的国家法国为例,从1919年起每周法定劳动时间为48小时,1936年起减为40小时,2000年起实行每周35小时工作制;除了每年法定的节假日,一年带薪假期1936年是两周,1956年增加到3周,1968年4周,1981年起增加到5周。也就是说,法国人每年大约有5个月不用工作。北欧其他一些国家也是大同小异。美国人已有1/3的休闲时间,2/3的收入用于休闲,1/3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休闲度假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重要生活方式,休闲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形态。
纵观60年来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呈现以下突出特点和发展态势。
一是旅游业增长高速、持续、稳定,没有哪一个行业可与之相提并论。有学者研究表明,就全球旅游者数量而言,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基本每隔十年就会翻番,从1950年的2500万人次增加到2000年的6.7亿人次;从2000到2010年的最近十年中,由于旅游者基数不断增加,增速有所放缓,但十年中仍然增加了2.7亿人次,到2010年达到9.4亿人次。就世界旅游业收入增长速度而言,过去60年中年平均增长率为6.9%,也基本是每隔十年左右就会翻番。其中,从 1950 年到 1960年的第一个十年,年均增长率为 10.6 %;依次第二个十年为9.1 %,第三个十年为5.6 %,第四个十年为4.8 %,第五个十年为4.3 %,第六个十年为6.5%。对比分析可见,世界旅游业收入增速明显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按每十年作为一个周期来测算,通常年均增长率在3%以下)。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国际旅游业经济总量占全球GDP的10%以上,旅游投资占投资总额的12%以上。国际旅游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权重可见一斑。
二是世界旅游市场逐步出现分化,呈现“三足鼎立”新格局。从旅游目的地的区域板块划分来看,欧洲和北美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两大旅游胜地,是全球旅游市场的“双雄”。但最近十年来,情况却正在发生快速变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轨迹,也打破了原有的旅游市场格局。国际旅游者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出现多样化,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已经成为第三首选目的地,从而形成欧洲、北美、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三足鼎立”的新格局。早在1950年,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所接待的国际游客量不足19万人,到2000年接待的游客量达到了1.12亿人,2010年接近2.0亿人,占全球份额约20%。据预测,到2020年,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接待国际旅游人数占全球份额将上升为27.3%,超过北美(届时为17.8%),位居世界第二,进一步巩固“三足鼎立”新格局。
如果从国别分布来看,长期以来传统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大国分别是美国、德国、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日本,都是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前,西方发达国家几乎垄断了国际旅游市场,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都占到世界总量的90%左右。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则还要加上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波兰和亚洲“四小龙”国家等新兴工业化国家。这种局面可以用“多极化”或“百花齐放”来描述。比如,在2010年,全球9.4亿旅游人数当中47%来自新兴工业化国家。尤其中国是这一趋势的代表,成为当今全球第三大旅游目的地,2010年接纳旅游人数5600万人。据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但从总体看,发达国家旅游业占全球旅游业主导地位的格局在较长时期内仍难以改变。
三是旅游已基本实现了休闲化、大众化和社会化,成为人们普遍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基本权利,世界已经进入“旅游时代”。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的休闲时间与时俱增,恩格尔系数则与时俱减。早在1995年,全世界就有145个国家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其中大多数国家又实行每年5~52天不等的在职带薪休假制。有些发达国家甚至打算实行每周工作4天、每天工作5小时、每周工作20小时,并进一步延长带薪休假时间。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恩格尔系数已降到20%~30%,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大幅度增加。在这种背景下,休闲度假旅游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旅游者已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开始选择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时代特色和个性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欧美发达国家是休闲度假旅游的发源地。目前,休闲度假旅游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市场方向,世界旅游强国基本也都是休闲度假旅游比较发达的国家。其中,海岛、滨海休闲度假是旅游业的第一大支柱,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成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如在百慕大、巴哈马、开曼群岛,旅游业收入占其国民收入的50%以上。而地中海沿岸、加勒比海地区、波罗的海及大西洋沿岸的海滨、海滩,则成为极负盛名的旅游度假胜地。
四是旅游业与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商务会展等产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特别是与信息化“珠联璧合”,成为跨领域、跨行业的综合性、战略性产业。一是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已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交通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旅游需求多样化、旅游管理信息化、旅游装备科技化。在线旅游预定业务、电子旅游信息、电子签证和电子商务等正在改变旅游业的市场环境,社交网络的广泛应用也在改变旅游业的面貌。有关研究表明,目前全球旅游产品的在线销售额约占总旅游销售额的15%,未来5年,这个比例将上升到25%。人造主题公园则充分运用现代高科技结晶,如声学、光学、计算机模拟系统等,增加旅游对人的吸引力。二是旅游业与文化体育事业产业的结合成为亮点。文化是旅游产品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旅游是不存在的。像奥运会、世博会这样重大的文化体育盛会,既可以为主办国带来强劲的旅游客源和旅游收入增长,又可以传播本国文化、展示文明成果、提升国家形象。三是旅游业直接促进了与其密切相关的酒店业、餐饮业、服务业和百货及奢侈品消费。而且,旅游公司本身也可以成为庞大的商业帝国。如全球最大的旅游企业美国运通公司,资产总额2000多亿美元,有遍布全球130多个国家1700多家营业网点,年收入360亿美元。
二、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
世界旅游业上述四个方面的发展态势,同时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依然会继续延续。在此基础上,可以预测,今后10~20年里世界旅游业发展还将呈现以下几个新趋势、新特点。
一是旅游市场进一步细化分化。未来旅游者的旅游目的越来越个性化,旅游机构也越来越重视从更深层次开发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旅游市场更加细化分化,旅游产品更加丰富多彩。除了传统的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和商务旅游这三大主导项目和产品外,特殊旅游、专题旅游更有发展潜力,如宗教旅游、探险旅游、考古旅游、修学旅游、蜜月旅游、民族风俗旅游等,将会形成特色突出的旅游细分化市场。而且,观光、度假、商务三大传统旅游项目也将进一步升级。观光旅游在中低收入国家仍将占据第一主导地位,并逐步普及化、大众化;在高收入国家的市场则会逐步萎缩。度假旅游方面,彰显区域文化特色和以生态、绿色、低碳的自然资源环境为支撑的这两类度假胜地,将成为旅游市场的主流产品。商务旅游方面,则会随着世界经济多极化和经济增长中心、商务热点转移而出现多极化、多元化,欧洲、北美、日本等传统商务旅游重点目的地的地位一时还难以撼动,但也会增加东亚、中东以及新兴经济体等新的商务旅游热点地区。
二是旅游方式更为灵活多变。旅游方式将会朝个性化、自由化的方向发展,各种新颖独特的旅游方式将应运而生。在追求个性化的浪潮下,未来散客旅游特别是中短距离区域内的家庭旅游份额将逐步增加。旅游者在旅游中追求更多的参与性和娱乐性,那些富有情趣活力、具有鲜明特点的旅游场所,那些轻松活泼、丰富多彩、寓游于乐、游娱结合的旅游方式,将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追捧。民族风情、地方特色、游娱结合将成为未来旅游产品设计开发的重要方向。
三是“银发市场”不断扩大。按照联合国现行标准,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是全球性问题,发达国家老年人口占比通常在20%以上,发展中国家的状况稍好但老龄化势头迅猛。在当地社会,老年人是一个有钱、有闲、健康活跃的阶层,对休闲度假和异国古老传统文化比年轻人更感兴趣,必然会是旅游者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近些年来,欧美等高收入国家出现了老人携儿孙辈一起出游的现象。“银发市场”越来越被各旅游接待国所重视,将来将成为世界旅游业异军突起的一个重要市场。
四是旅游安全日益受到重视。旅游目的地的局部战争、地区冲突、民族冲突、宗教冲突、国际恐怖主义、政局动荡、社会不安定和自然灾害、重大事故、传染性疾病等因素,都会打击旅游者的消费信心,从而对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在美国“9·11”事件之后,旅游安全成为旅游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毫无疑问,未来的旅游安全和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稳定和谐,将越来越被旅游机构和旅游者所重视。
五是“绿色旅游”成为一个新动向。各国越来越重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日益重视对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建设;同时引导旅游企业和旅游者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环境责任,关注和应对全球变暖问题,努力减少旅游活动对自然、人文和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比如,198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首先提出“生态旅游”这一术语,将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也有将其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目前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西方发达国家首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它们在生态旅游开发中,避免大兴土木等有损自然景观的做法,旅游交通以步行为主,旅游接待设施小巧玲珑,并与自然融为一体,住宿多为帐蓬露营,尽一切可能将旅游对旅游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再如,韩国观光公社近年出台了绿色旅游方案,开发出多种绿色旅游产品。
三、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启示
现在世界各国和地区更加重视旅游业,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愈益明显。综观多年来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态势,可以获得一些重要启示。
一是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发展旅游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地位,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美国、法国、西班牙等许多发达国家都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国家战略,中央政府普遍成立集中统一的旅游事务管理部门或多部门参与的旅游政策协调委员会,各级财政增加导向性投入,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开发旅游精品,提高国际旅游竞争力。许多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政要亲自宣传本国旅游,甚至担任“旅游大使”,把旅游作为参与国际事务的平台或媒介,积极扩大国际影响力。比如,日本实施“观光立国”战略,韩国提出“国民观光职业化”,马来西亚提出“马来西亚,真正的亚洲”国家旅游宣传口号,印度提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印度!”口号。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西班牙政府通过“旅游促进计划”,决定2008-2020年年均投入15亿欧元,用于促进旅游业发展。墨西哥将“国家旅游发展计划”列为法律,并把2011年定为“旅游年”。旅游业已经成为各国应对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复苏、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手段。
二是旅游业日益与一个国家的人文、社会、历史紧密结合,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方面。随着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之间的竞争力已经从硬实力的较量,发展到文化形象等软实力的竞争。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国际旅游是输出国家文化、形象和影响的重要渠道,通过举办国家主题文化年、体育赛事、盛大展会等活动,可以更广泛地吸引国际游客,可增进各层面、各领域的国际交流,扩大本国历史、文化、价值观的输出,有利于传播价值观和提升国家“软实力”。比如,2011年世界旅游组织确定的主题是“旅游与各种文化高度耦合”,中国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主题是“中华文化之旅”。这表明了人们对旅游与人文社会历史紧密结合的认识不断提高。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的态势,使得像中国、希腊、埃及、印度等具有悠久深厚人文社会历史传统的国家,可以在未来旅游业发展中增添一些国际竞争力。
三是旅游业不仅是经济上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和可持续性的支柱产业,也是关乎社会就业、扶贫、环保等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在促进就业方面,世界旅游组织早在1993年就指出,“全世界范围内,旅游作为一个整体已经成为世界上创造新增就业机会最多的行业。”目前,全世界旅游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大约为9%。在扶贫方面,世界各地的偏远欠发达地区往往都有着非常独特的旅游资源,如果把这些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就能极大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当地人民的生存生活状况。多数国家把旅游作为推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的实践,都非常成功。在环境保护方面,旅游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通过保护性开发旅游资源,积极发展绿色旅游、生态旅游、文明旅游,可以改善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使之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四是注重相关资源整合,形成“大旅游”的发展格局。欧美一些旅游强国都非常重视旅游相关资源的整合,重视将旅游业与大型文化交流、体育赛事、文物古迹和遗址保护、商品博览交易会等活动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大的产业群、产业链。同时,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本身与交通运输业、酒店业、餐饮业等关系十分密切。“大旅游”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社会建设、人的素质的提高都有好处。为此,各国政府普遍加大与旅游业相关的公共投资力度,用于改善道路交通、环保设施、文物保护和开发、旅游教育和科研、景点开发、景区度假区环境和辅助设施建设等方面。同时,各国普遍重视强化旅游商品开发,严厉打击各种侵害游客购物消费权益的不法行为,营造公平透明、友好舒适的旅游购物环境。比如,在欧洲各国、日本等的旅游业收入中,旅游购物就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五是应当建立集中、统一、权威的国家旅游管理部门,加强对国家旅游事务的统筹协调和综合性管理。各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也都处于不断调整完善之中,这与各国国情、政体和历史文化传统有关。截至目前,世界旅游组织有157个国家会员单位。在可以查到资料的123个国家中,单设国家旅游行政主管的国家有37个,占30.0%;旅游行政管理机构与中央政府(内阁)工业、商贸等经济部门结合或设在这些经济部门之内的国家有35个,占28.4%;旅游行政主管机构与文化部等相结合的国家有20个,占16.3%;旅游行政主管机构与环境部等相结合的国家有15个,占12.2%;旅游行政主管机构与交通运输部相结合的国家有15个,占12.2%。另外,巴基斯坦由国家旅游开发公司管理与经营全国旅游。但总体上看,随着当代世界旅游业的快速深入发展,各国旅游管理体制呈现出若干共同或相似的趋势,形成了“政府部际协调决策——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协调自律——专业机构宣传推广”四个层次的旅游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关联性、依托性强,在中央政府层面上建立部门间协调配合的机制,有利于强化经济社会文化各部门对旅游业的支持和配合。行政主管部门则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的原则,履行宏观管理职能,集中精力研究制定旅游发展战略、法规政策、发展规划、部门协调和国际联络等产业发展的大政方针。行业组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部分原来由政府行政主管机构的职能转向旅游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如行业服务标准制定推广、饭店星级评定、旅行社等级评定、旅游企业信用认可、游客中心管理、服务质量监督、从业人员培训、市场调研、信息分析和咨询服务等。旅游宣传推广,则由政府主管机构包揽向主管机构与行业组织结合转型,从行政式宣传向专业化、市场化促销转型。比如,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政府主导、行业合作、企业参与、专业运作的市场营销的宣传推广机构,比较成功的是日本观光振兴会、韩国观光公社、法兰西之家、美国国家旅游组织、加拿大旅游委员会、新加坡旅游促进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