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丽水:着力把旅游业打造成 “第一产业”
丽水:着力把旅游业打造成 “第一产
业”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社 日期:2013年01月10日 作者:宗研
丽水瓯江神韵
宗研
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带动作用,被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和“无烟工厂”。早在上世纪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旅游业就已超过石油和汽车工业,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2010年11月,浙江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率先在全国建成旅游经济强省。
丽水,地处浙江省西南部,素有 “中国生态第一市”、“六江之源”、“浙江绿谷”、华东地区最大“天然氧吧”等美誉。近年来,随着景区建设、交通条件、接待服务等软硬件条件不断得到提升,丽水旅游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丽水已经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休闲养生城市”。
随着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丽水旅游也迎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历史新机遇。那么,丽水将如何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进一步打响“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品牌,实现丽水旅游的跨越式发展,把旅游打造成丽水的第一大产业?中国经济时报对此进行了专题采访。
创新驱动 引领未来
【链接】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提要】丽水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连续8年位列浙江第一,被誉为“浙江绿谷”和“华东地区最大的氧吧”;9个县(市、区)全部进入全国环境质量50强,现拥有15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推进“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建设,丽水市提出“五养”共同发展的特色品牌,即以原生态食材为主的食养、以健康身心为主的体养、以温泉和生态水为主的水养、以畲药开发和中药材利用为主的药养,以及以瓯江文化为主的文养。
中共丽水市委书记卢子跃表示:“丽水在经济上是欠发达地区,但在生态上是发达地区,阳光是明媚的,空气是清新的,水质是优良的,食品是安全的,发展健康养生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大力发展休闲养生经济,把丽水建设成为天然氧吧、生命加油站。”
经过多年努力,丽水旅游告别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历史,成为华东地区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来自丽水市旅游局的统计显示,“十一五”期间,该市接待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增幅连续五年名列浙江第一;高等级景区创建数量连续三年全省第一;争取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额度居全省第一。用丽水市市长王永康的话说:“丽水旅游业由全省旅游的‘冷区’变成了‘热区’。”
王永康表示,对丽水来讲,抓旅游 “一抓等于九抓”,即:抓旅游就是抓科学发展、抓生态文明、抓特色经济(休闲经济)、抓对外开放、抓投资环境、抓民生改善、抓城市形象、抓美丽乡村、抓文化建设。
对于丽水经济社会发展而言,旅游首先是一种引领。休闲养生旅游是丽水“绿色崛起、科学跨越”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组成部分。譬如,遂昌县的竹炭产业之所以对金融危机表现出较强的抗打击能力,主要就是依靠当地旅游发展的带动。
同时,旅游也是一种未来。旅游城市必定是一个品质城市,而丽水要想在浙江全省发展成为特色引领和生态标杆,唯有加快发展休闲养生旅游。
记者注意到,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到现在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资源主导型,如九寨沟、黄山等;第二阶段是市场主导型;第三阶段是投资主导型;第四阶段开始进入生活方式主导型。
从丽水的发展历程看,前三个阶段丽水旅游产业的优势并不明显。但随着“生活方式主导型旅游”新阶段的到来,更多旅游者的兴趣点从单纯观光向休闲、养生、怡情等转变。为此,丽水适时提出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全面打响“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品牌,力争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生态之城、休闲之城、养生之城。
为了抓住新的发展机遇,丽水旅游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先实现理念创新,进而以理念创新推动方法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将创新“基因”融入工作的方方面面。
近年来,丽水旅游新招频出——继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次赴上海举办丽水旅游推介会之后,2012年2月,丽水又在北京召开首次旅游推介会。推介会不仅进一步扩大了丽水旅游的影响,也切实加强了丽水与国内外旅行社、投资者的联系。2012年7月,在上海举办的丽水旅游推介会则在推介方式、场地布展、活动内容等方面推出诸多创新,充分展示了丽水的本土特色,吸引了大批上海市民和国外友人。
2011年7月,丽水旅游广告正式登陆央视新闻综合频道,取得良好效果,并获得浙江省旅游局资金补助。2012年,丽水市委、市政府决定再出大手笔,由市、县共同出资2400万元将丽水旅游宣传片在央视投放。
2012年以来,为进一步树立“秀山丽水,养生福地”旅游品牌形象,提高丽水旅游的国内外知名度、美誉度和认同感,丽水市加强立体化营销,积极通过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络、微博、微电影、省内高速公路沿线广告牌、旅游专列等方式创新营销,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
把握时机 推动转型
【链接】党的十八大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提要】丽水将重点培育八大养生行业体系:生态休闲旅游业、养生(养老)房产业、养生(养老)医疗与健康管理业、养生(养老)教育培训业、养生(养老)文化业、生态养生农业、生态养生林业、养生(养老)用品制造业。正是基于“生态休闲养生是丽水最大的优势”这样的共识,丽水并未机械地照搬先发地区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工业化之路,而是坚持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通过“经营山水”将“好山、好水、好空气”这一独特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近年来,丽水确定了“全市是个大景区”的理念,提出了“发展休闲养生经济,把丽水建设成全国最大的休闲养生福地”的战略目标,开启了一条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鲜明特色的经济社会转型之路。
丽水市副市长葛学斌表示,加快丽水旅游发展,要抓住机遇,首先要认真研究好五个重要问题:
第一是“全市是个大景区”概念如何尽快到位。这就要加快全市5A景区、4A景区、农家乐的建设,从而将景区串线成面。
第二是旅游综合体如何尽快成型。当前,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人们需要在旅游中享受幸福感、快乐感,实现心理体验,文化熏陶。所以,丽水旅游的发展要以大景区为背景,以旅游综合体为今后的主攻方向。
第三是旅游大品牌如何着力打造。品牌是旅游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丽水旅游业在进行市场开拓时从区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必不可少的“通行证”。第四是如何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打造休闲养生生活方式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通过改革创新,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不仅要加快旅游产业化进程,还要从人的素质、公共设施、人文环境等方面来提升和配套。
第五是旅游的综合效益如何体现。旅游综合效益的核心就是要惠及百姓、惠及社会。正是因为丽水旅游综合效益的惠及面广,丽水全市上下尤其是农民对旅游业的参与热情很高。
作为发展旅游经济的“头号工程”,丽水全市的景区建设不断发力。目前已成功创建15家4A级旅游景区、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松阳箬寮景区也正向国家旅游局申报4A级旅游景区,一旦通过评定,丽水9个县(市、区)将实现高等级旅游景区全覆盖。同时,5A级风景区创建工作也已全面启动。丽水已经确定遂昌金矿、青田石门洞、缙云仙都等景区创建5A级风景区。
一批旅游大项目正蓄势待发:截至2012年上半年,丽水在建的旅游项目共有82个,估算总投资166.53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0.34亿元。列入2012年重点建设项目13个,列入2012年重大建设项目前期,以市、县(市、区)旅游部门为考核责任单位的项目7个。
新型业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形势也很喜人。遂昌金矿景区、遂昌竹炭博物馆、龙泉披云青瓷文化园已上报创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缙云南弄村则正在创建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与此同时,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也成为丽水旅游升级的重要工作。记者了解到,到2015年,丽水将力争建成20个以上4A级旅游景区或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创建1个5A级旅游景区,基本建成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同时配套建成20家高星级旅游饭店。
旅游休闲景区建设将有效推动丽水旅游经济全面发展,预计到2015年,丽水全市旅游总收入将达350亿元,比2011年的134亿元翻一番以上。
发挥优势 惠及民生
【链接】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多谋民生之举,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提要】2012年1至10月,丽水全市共接待旅游总人数3169.94万人次,同比增长29.75%;旅游总收入181.24亿元,同比增长33.21%。两项指标增幅均列全省首位。
在丽水,旅游业已经成为创业、就业的重要门路。而在带动山区农民致富方面,农家乐等旅游业发挥了巨大作用。
近年来,丽水市按照“扩面、增效、规范、提升”的思路,不断推进农家乐旅游产业提升。截至2011年年底,全市共有省级农家乐特色村20个、市级特色村28个,省级特色点9个、市级特色点53个;五星级经营户(点)2家、四星级21家、三星级353家。2011年接待游客46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2%;直接营业收入2797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3%。
目前,丽水众多农家乐不仅在“五一”、“十一”以及周末假期经常“一房难求”,来自上海、杭州、温州等大城市的一些老年人也已经将丽水作为颐养身心的地方。为了躲避炎炎夏日,不少城市老人在农民家里一住就是个把月。
朱金文是遂昌县湖山乡红星坪村“金楼渔家”的老板,原先是靠卖鱼为生,后来干脆办起了“渔家乐”,预计其2012年收入能突破10万元。
记者了解到,在食养、药养、体养、水养、文养“五养”兼备的遂昌县,像朱金文这样受益于旅游产业发展的案例遍布全县各地。据统计,全县有73个村办起了农家乐,有6000多农民直接参与。加上农产品销售及在各景区、餐厅工作,全县19万农民中有将近一半参与了旅游业。截至2012年9月底,遂昌农家乐共引来“养生客”111.63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06亿元。
丽水市旅游局长孙俐珑说:“发展旅游业不仅可以促进就业,而且能带动农产品等相关产业发展。旅游业是富民产业。”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丽水还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而且将向高档次发展,规范化发展,同时将对乡村旅游点进行星级评定。力争到2015年,该市农家乐旅游接待能力和吸纳就业能力将明显增强,全市农家乐床位数达1.8万张、餐位数达13万个。市级以上农家乐特色村、特色点数量要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分别达到100个。
与此同时,走精品特色路线的农家乐综合体创建工作也已全面启动。预计到2017年,丽水市各县(市、区)要分别创建5个以上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农家乐综合体,全市提升改造和新建50个左右的农家乐综合体。
为了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提升,“十二五”期间,丽水市将每年安排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提升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精品示范区、特色乡(镇、街道)、特色村(点)和星级户(点)的创建、业务培训,信息平台建设和宣传营销以及农家乐工作考核奖励等。
激情创业 成就梦想
【链接】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提要】丽水已规划38个旅游综合体项目和高等级景区项目,投资估算超过300亿元。同时,还规划了80多个养生(养老)基地。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尽管丽水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在经济发达的浙江省内排名相对落后,但是浙江省统计局在全省开展的民生满意度调查却显示,丽水名列全省第一。
“旅游作为丽水的第一大产业,其核心价值不仅在于实现‘物质富裕’,还将进一步推动‘精神富有’——具体地说,就是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而丽水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历届市委、市政府的‘薪火相传’。”丽水市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十年前,丽水开始形成“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思路,接着又提出了“丽水就是一个大景区”的理念和“山水古文明、丽水好风光”的旅游形象口号。现在,丽水则进一步提出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全面打响“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品牌。从2009年开始,丽水市委、市政府每年都把“大景区工程”列入全市十件大事。
“接力创业”使得丽水全市上下“合力兴旅”的氛围越来越浓。用浙江省旅游局局长赵金勇的话说,丽水旅游发展正值“空前重视、空前热情、空前力度、空前成效”时期。
在大景区工程推进中,丽水各级党委政府可谓“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政策给政策”,有的甚至为大景区项目专门成立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还亲自参加领导小组,实行特事特办。重视程度也令省旅游局、国家旅游局领导为之感动,并争取到了不少政策和资金支持。记者还了解到,总投资18.5亿元的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总投资超过18亿元的欧陆风情园项目、总投资5.6亿元的丽水城市花园温泉度假中心等一批大型旅游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开发之中。计划投资额121亿元的千峡湖旅游度假区等一批大项目也已签约或进入前期准备。
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大大提升了丽水的城市化进程和美丽乡村建设。随着金丽温、两龙等高速公路的开通,丽水和长三角中心城市的空间距离大大缩短,而正在建设高速铁路专线和即将开工的丽水机场也将进一步拉近丽水和全国以及国外旅游市场的距离。
在1.8万平方公里的丽水大地,公路密度已经从2005年年底的每百平方公里27.8公里提高到2010年的每百平方公里80.59公里。基础设施的改善不仅推动了旅游产业发展,也直接助推了各地新农村建设。
同时,丽水还以 《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纲要(2008—2020年)》和开展“三沿”整治工作为契机,结合大景区建设,加快推进景区硬件改造和品质提升,有效改善了丽水市A级旅游景区的接待设施和游览环境。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专家认为,新型城镇化必须因地制宜,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实际情况合理推进。对丽水而言,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型城镇化的梦想,显然不能走传统的工业化道路,而生态优势则为丽水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创造了独特的条件。为此,丽水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寻找城镇化发展的新路径,坚持以旅游产业化推动新型城镇化,在两者良性互动之中实现人口进一步集聚、农村进一步发展、农业进一步转型、农民进一步市民化等城镇化目标。
展望未来,作为一个令人们对其可持续发展充满想象与期待的城市,丽水将以休闲旅游产业发展为抓手,不仅要将“秀山丽水、养生福地”打造成国内顶级的旅游品牌,还要将丽水打造成在国外拥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国际休闲养生城市。
第二篇:把自己打造成珍珠
把自己打造成珍珠
有一个自以为是全才的年轻人,毕业以后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没有伯乐来赏识他这匹“千里马”。于是,他对社会感到非常有失望,伤心而绝望之下,来到海边,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
一位好心的渔夫正好路经此地,从大海中救起了他。渔夫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他告诉渔夫说自己得不到社会的承认,没有人欣赏和重用他,活着也没有什么意思。渔夫听了微微一笑,弯下腰,随手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年轻人看了看,然后就随便地扔在了地上,对年轻人说:“请你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
“这根本不可能!”年轻人说。渔夫没有说话,从自己的口袋里又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也是随便地扔在了地上,然后对年轻人说:“你能不能把这颗珍珠捡起来呢?”“当然可以!”“是啊,捡起一颗珍珠是很容易的,因为它太与众不同了。”渔夫接着说,“但你为什么不想一下,自己现在到底是一颗珍珠还是沙粒?如果你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你又怎么可以苛求别人把你当成是一颗珍珠呢?”年轻人蹙眉低首,一时无语。
古希腊人把“能认识自己”看作是人类的最高智能。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我认识的程度,对自身发展而言,尤显重要。
很多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普遍存在“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目标,不清楚自己的职业方向。例如,许多大学生并不了解企业,甚至对自己能做什么也不太清楚,你问他“能干什么”,他就说“干什么都行”。实际上,干什么都行就是干什么都不行。二是对自身价值缺乏准确判断,过高估价自己,导致选择失误。曾经有一位同学,过五关斩六将进了一家大型企业,在集中培训时,他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不去车间实习而要求外派上海做市场,二是工资待遇比别人高一档,因为自己考核成绩非常优秀。结果企业人事主管不得不遗憾地解除了与这位同学的合约。
有道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切狂妄和自卑都产生于对自己不正确的认识。职场中,有的人事业成功了,就以为自己很了不起,没有什么干不了的事;事业失败了,受到挫折了,又容易灰心丧气,自暴自弃,这都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结果。所以,每个人都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不要抱怨无人赏识,你要做的,就是先把自己打造成一颗耀眼的珍珠!
第三篇:把盒饭打造成亿元大餐
把盒饭打造成亿元大餐
“吃了么?”是熟人相见时常见的问候,张旭豪领头的“饿了么”公司却以它为商机,把盒饭成功搬到网上卖。
2008年4月,张旭豪还是上海交大的在读研究生。一天晚上,他和同学康嘉回到宿舍已经晚上十点多,感觉肚子饿了。他们便给几个餐馆打电话定餐,但都没有订上。“这外卖,为什么不能在晚上送呢?不如我们卖外卖吧。”
一句话,把两个人的创业梦想激活了,他们决定开发一个网络订餐系统,把盒饭搬到网上卖。
12万元的启动资金是他们东拼西凑来的。刚开始,他们一边承揽餐饮店的送餐服务,一边做市场调研。为扩大业务,两人在宿舍里安装了热线电话,当接线员又当调度员。
几个月下来,已有17家饭店愿意将外卖业务承包给张旭豪。为了让这17家店入伙,张旭豪和康嘉费尽了苦心。第一家餐厅让他们上门跑了20趟才谈妥,两人花费数万元,自行印制了一万本“饿了么”外送广告小册子,内容囊括了17家餐厅的菜单,在校园和街道上分发。
在广告的推动作用下,“饿了么”业务猛增。那段时间,他们每天要接150-200份订餐单。
2008年9月,“饿了么”团队开始研发订餐网络平台。为了更专业,张旭豪先通过校园BBS招来软件学院的同学入伙。用了半年左右,他们开发出了首个订餐网络平台。在网址注册上,他们没有用“www.xiexiebang.com”,而用“ele.me”(“饿了么”的汉语拼音)组成,网站订餐可按需实现个性化功能,比如顾客输入所在地址,平台便自动测算周边饭店的地理信息及外送范围,并给出饭店列表和可选菜单。
网络订餐系统初运营时,已有30家加盟店支持,日订单量达500-600单。可那段时间,张旭豪和康嘉却因为过于奔忙劳碌而“后院起火”:先是一名窃贼光顾了他们的宿舍,将电脑等财物一掠而空;接着,一位送餐员工在骑车送外卖途中出车祸;随后,又有一辆配送外卖的电动车被偷;公司核心成员中有两人选择退出,引起团队动荡。
重重压力下,张旭豪不得不撤销热线电话和代店外送,让顾客与店家在网上自动下单和接单。
为了给网站造势,张旭豪不停地参加各种创业大赛,以扩充创业本金。2009年10月,“饿了么”网站在上海慈善基金会和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联合主办的创业大赛中,获得最高额度资助10万元全额贴息贷款。12月,网站在欧莱雅大学生就业创业大赛上,获得10万元冠军奖金„„ 获得资金的“饿了么”网如鱼得水,到2009年底,订餐平台已拥有50家餐厅进驻,日均订餐交易额突破近万元。
为了网站的发展,张旭豪招来同校的电脑高手汪渊做网站技术总监。汪渊专门编写了一个小软件,可在校内BBS上给每个会员用户自动群发站内消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发了六万条。“饿了么”网站因此访问量大增。
靠线上和线下广告吸引学生订餐容易,但吸引更多饭店加盟绝非易事。多数店家保持半信半疑的态度:“我在你的网上开个页面,放几份菜单,你凭什么就要抽8%?”对此,张旭豪的策略是:“谈,不停地谈,谈到老板不想跟你再谈,也许就谈成了。
”他们每天出门“扫街”,最忙时一天要“扫”100多家饭店,最难谈的饭店,“谈”了40多个回合才拿下。
2010年5月,网站2.0版本成功上线。“饿了么”不仅攻下华东师大,连附近紫竹科学园区也被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顾客群从大学生拓展到企业白领。仅隔一个月,“饿了么”就推出了超时赔付体系和行业新标准。9月,“饿了么”全上海版上线,合作餐厅超过千家,单月最高交易额达到了百万元。
2010年11月,手机网页订餐平台上线,订餐业务不仅覆盖了全上海,目标还直指杭州、北京等大城市。2011年3月,“饿了么”注册会员已超过两万人,日均订单3000份。这一战绩,很快引起了美国硅谷一家顶级投资公司高度关注,接洽数次后,“饿了么”成功融得风险投资100万美元。
2011年7月,“饿了么”相继成立北京和杭州等两大城市分公司。预计不久,“饿了么”订餐业务就会覆盖上海、杭州和北京三大城市中所有高校和主要写字楼。截止目前,立志把盒饭生意做成餐饮业的“淘宝网”的张旭豪,带领团队把“饿了么”打造成亿元“大餐”的梦想已经成为了现实。
第四篇:把幸福打造成文化
把校长的工作打造成幸福的事业——参加首批校长挂职学习前的思考
几年的校长职业我努力着、奋斗着、探索者。学校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文化,教师逐步形成了国师特有的氛围,学校似乎走向了“平稳期”或说是“高原期”;办学目标和模式、学校文化等似乎都处于一种较高发展水平,很难突破现有办学模式,学校保持平缓运行。那么怎样走出“平稳期”或“高原期”?必须反思现有教学模式,即确立学校新的发展目标,突破思维定势,这样才有更广的视野,更大的压力。2010年区政府、区教育局实事之一——校长挂职锻炼,似一股春雨滋润了我几年当校长的困惑和踌躇,渴望学习,渴望洗脑,渴望交流,今天受教育局的厚爱我们将走进名校、聆听专家讲座、深入课堂、深入教师及学生中间,亲身感受杭州的教育。转变自己的观念,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素养。近年来,“学校文化”这个词汇在我们的视野中凸显,关于它的讨论也渐渐热烈起来。我一直认为文化建设要有记忆,没有记忆就没有积累,没有积累也就没有文化。优秀而有生命力的学校文化是需要精心构建的,必须在理念上精心提炼,在实践上长期培育才能形成。优质学校的稳定性就在于形成了优良的学校文化,它是一所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当前,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校文化存在着同质化的现状。这种同质化的现状,在理念上往往提出的是大致相同的口号,在实践上表现出的往往是大致相同的校园布置,大致相同的学校活动。这种口号式的文化,我认为是一种“伪文化”,只是贴在墙上,并没有真正成为学校的灵魂,表面上搞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但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基于这一认识,我校把“文化立校”作为群体的奋斗目标,几年来我试图从文化的根本上重塑国师街小学教育的内涵与品质。如何做到确立管理文化,如何加大精神引领的力度,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如何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如何让规范管理与人文管理激情共舞——作为学校的掌门人,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理想的校园是让教师诗意的栖居,是让孩子快意的成长。如果教师有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幸福感,并且让这种幸福感不断提升,那么,教师的所有教育教学行为就会充满深情、饱含热情、喷薄激情,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就会充满智慧的火花,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强大力量,会在有形与无形中影响学生、感动学生、激励学生,教育不能光追求给孩子“满分”,还要让孩子“满意”,使孩子“满足”。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喜欢学校,喜欢学习,而这种喜欢将是深入持久的。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更需要优秀学校文化的熏陶,需要教育平台的搭建,从感受“做教师的幸福”,到“幸福地做教师”,最终“做幸福的教师”,需要校长不断地去营造一个幸福的教育场,这样的幸福感才是高尚而弥久的。
把制度化管理有序之美与人性化管理的和谐之美升华成学校管理的内涵,引导师生接受幸福、感受幸福、传递幸福,不管是“家”文化、“和”文化,还是“善”文化、“勤”文化.......归根结底是
要把幸福打造成学校的一种文化,根植在每个人心里,正是学校管理追求的目标,但与此同时也成为我管理中的困惑与瓶颈。有一句话让我有一种发自心底的触动——校长,应成为学校的精神领袖!这需要怎样的底气,怎样的豪气,正是带着这样的不安与憧憬,带着困惑与思考,带着问题与追求我对这次学习机会格外的珍惜与感谢,我希望借着这次为期两个月的挂职培训完成职业生涯的“蝶化”,希望校长素养的提升带来的是学校文化的提升,带来的是师生获得成长的幸福。
国师街小学
武亚琴2010、4、9
第五篇:着力开发文化旅游业
着力开发文化旅游业
文化旅游业是以自然历史文物景点观光服务为核心,带动饮食、旅馆、交通、商业、娱乐成龙配套发展的一个重要文化产业群。我市的文化遗存景点较多,我们要科学合理地规划我市的文物景点,深入挖掘各自然和文化遗存景点的文化内涵,形成我市浓厚的地方特色。积极鼓励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强化文化部门与旅游部门的相互合作、优势互补,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以各种方式参与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营,形成特色突出、层次分明的各级各类文化旅游产品。
1、建立健全文物和自然景观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在有效保护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环境的前提下进行,依法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秩序,采取有力措施打击文化旅游经营中的违法行为。
2、作好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布局规划,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旅游项目,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对各自然和文化遗存景点进行逐步开发、建设,对城区重点维修的每个项目制定开发利用方案。在此基础上,可以形成以项王故里为中心的楚汉文化景区、以极乐律院为中心明清风格景区,在皂河镇建成以乾隆行宫为中心的明清文化景区,将文物资源精心打造成我市的旅游资源。
3、重点鼓励演出项目、文物开发项目与旅游企业的结合,重点开发在省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具有宿迁文化特色的酒文化、水文化、楚文化,精心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在文物资源开发、展览、流通、复仿制等领域形成区域性经营实体,提高文物的综合利用效益。
4、加大文化旅游业的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开拓国内文化旅游市场,加大对外文化旅游宣传促销力度,融入全省大旅游的整体格局,争取在“十一〃五”期间文化旅游业的年增加值以较快的速度快速增长,使文化旅游业成为拉动内外需求、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旅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