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神农架打造成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时间:2019-05-12 17:06: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把神农架打造成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把神农架打造成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第一篇:把神农架打造成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把神农架打造成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钱远坤

2011年第5期 ——生态建设

神农架位于北纬31—32度,是全球中纬度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亚热带原始森林,被誉为全球中纬度的“绿色奇迹”。如何在践行保护第一职责的前提下破解发展难题,是摆在神农架林区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神农架利用生态保护成果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导的生态经济,取得了一定成绩,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绿色繁荣、绿色发展之路。今后一个时期,神农架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和科学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发挥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努力把神农架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现实基础:突出三大优势

神农架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为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享誉世界的知名度为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要实现从国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向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跨越,必须牢牢把握和突出神农架独一无二的比较优势。

——彰显资源优势。一是力推生物奇观。专家指出,神农架几乎囊括了北自漠河、南至西双版纳、东至日本中部、西至喜马拉雅山脉的所有动植物物种,素有“天然动物园”、“动植物基因库”之美誉。大力宣传和推介神农架作为世界生物物种基因战略储备库的重大意义,可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科研人员和海内外游客前来神农架探察独特的生物资源和丰富的生态文化。二是开发山水奇景。神农架是全国首批17个国家旅游强县之一,中国十大民族文化旅游区之一,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推荐为“人一辈子不得不去的地方”,被《环球游报》及海外驻华使节和驻华媒体评选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大力开发以原始森林、高山峡谷、溪流泉洞、珍稀动植物和“野人”、白化动物、高山潮汐、盛夏冰洞等未解之谜为代表的山水奇景,充分利用神农架的旅游资源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三是突出人文特色。神农架是殷商文化、秦汉文化、巴蜀文化和荆楚文化的交汇点,集中保存有汉民族神话史诗《黑暗传》、地方古老剧种堂戏以及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谣和民俗。大力弘扬神农文化,可以丰富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提升生态文化旅游档次。四是挖掘民间奇闻。神农架素有科学迷宫之称,除举世闻名的“野人”之谜外,还流传着华夏始祖炎帝神农在此搭架采药、教民农耕的系列传说,神农架香溪源因哺育过屈原和王昭君而闻名于世。挖掘和整理民间奇闻,可以进一步增强神农架生态文化旅游的吸引力。

——发挥品牌优势。“神农架”三个字在国际国内的知晓率越来越高,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名称,而是与“神秘、原始、生态”等关键词紧密相连的一个旅游概念,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向往的地方,其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湖北省的一张名片,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一定的影响。神农架有6张靓丽的名片,即:神农架是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和亚洲生物多样性保护永久性示范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湿地公园。同时,神农架还有“野人之谜”和奇异的白化动物令世人广泛关注。这些品牌优势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竞争力,也势必转化为神农架生态文化旅游走向世界的巨大发展优势。

——突出后发优势。在国家加快培植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省委、省政府强力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政策导向下,在国际和沿海发达地区资本和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加速转移的背景下,神农架旅游产业的开发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全区上下加快发展生态旅游的思想高度统一。神农架在生态环境方面具有的品牌效应,使之成为社会各界娱乐、休闲、养生、探险、科考、避暑的首选地,为神农架发展生态文化旅游聚集了广泛人气。随着神宜、武神高等级生态旅游公路建成使用、神农架机场开工建设和十宜铁路、保神高速工程的即将实施,区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夯实了神农架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现实基础。神农架生态文化旅游步入全球发展轨道并成为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已经具备了雄厚的基础优势和强大的推动力。

推进路径:把握三大原则

把神农架打造成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突出重点,统筹推进。

——坚持保护第一原则。神农架作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决定了其在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时必须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要通过推行科学管护模式,完善林政管理措施,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强化森林防火责任,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确保生物资源、生态系统和森林防火安全,为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提供生态保障。要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积极倡导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坚持统筹推进原则。一是实施整体开发。树立大景区和“一盘棋”思想,把整个神农架当做一个大的景区,用5A级景区的标准进行整体建设,使神农架的每一棵树、每一条河、每一寸土地都成为绮丽景观的构成要素,每一个人都是旅游的从业者,每一个村庄都成为旅游度假区,每一条道路都成为景观路。二是优化发展布局。在区域布局上,要在优化西部景区的基础上,逐步向中东部地区推进。在资源开发上,要由观光型旅游资源向混合型旅游资源推进。在组织方式上,要由路线型产品向板块型产品推进。在配套设施建设上,要由中低档设施向高档设施推进。三是强化项目支撑。加大景区建设投入,改造一批老景区,形成景区建设“示范点”。完成神农顶景区神农天梯、神农谷步游道、生态停车场、大界岭服务中心、板壁岩道路建设,科学规划神农顶索道,完成神农坛、天生桥景区改造,改造天燕景区、建设景区服务中心,完成滑雪场二期工程建设,为景区建设提供示范。加大建设力度,建成和开放一批新景区,形成吸引游客的“兴奋点”。完成官门山景区开发及景区标识与解说系统建设,完成“大大线”(大界岭至大九湖)旅游公路改造、推进大九湖湿地保护与恢复二期工程建设、开放大九湖湿地公园,原生态开放红河谷,增强旅游景区的吸引力。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开发东部旅游资源,形成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加强与省圈投公司、兴发集团等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有序开发老君山、塔坪长寿村、新华大寨湾、宋洛杉树坪、松柏五峰山等旅游景点景区,为旅游后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差异发展原则。一是扩大开放。做到区域合作与扩大开放相结合,扩大旅游业对外开放与交流合作,放宽旅游市场准入限制,积极引进市场主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安排和“所有权、经营权、受益权”分离的取向,把无形资产有形化、有形资产股份化,整合各类旅游企业,形成规模效应,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均沾、风险共担、有序竞争、共同发展。二是营造环境。优化投资环境,鼓励各类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发展旅游业;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鼓励各种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产业;鼓励支持神旅集团等区内旅游企业上市融资;建立国资公司牵头,社会各类资本广泛参与的担保公司,帮助中小旅游企业融资;组织旅游企业和各商业银行开展银企对接,提供融资策划、融资咨询等服务。优化政务环境、监管环境、舆论环境,为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三是政策激励。对在神农架建设五星级酒店、滑雪场和打造高水平旅游节目,对进入“全国100强旅游企业”、“全省10强旅游企业”和被新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四星级旅游饭店,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区级文化旅游商品大赛一、二、三等奖和国家级、省级名牌旅游商品称号的旅游企业以及获得国家旅游局、省政府荣誉称号的导游员、讲解员,对当年组团达到3000人以上的旅行社,对培养2名以上具有国导资格人员的乡镇和区直部门分别给予奖励。战略选择:建设三大基地

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是神农架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要树立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努力把神农架建设成集国际科研科考基地、国际度假休闲养生基地和国际低碳发展体验基地于一体的国内示范、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建设国际科研科考基地。充分利用神农架保存完好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着力突出生物多样性、品牌独特性、基地公益性和科研应用性,以“中国神农架国际生态文化旅游节”、“中国神农架高山杜鹃花节”、“金丝猴神农架论坛”、“走进神农架、亲近大自然”等活动为载体,以追踪“野人之谜”、解读“白化”现象、探察植被分布情况等特色宣传为重点,与国内外知名科研教学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吸引全世界的科学家、专业人士和大学生到神农架开展科学考察、科普教育、创作写生和学术交流,把神农架打造成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学术交流中心、文学艺术爱好者和艺术家创作的平台。

——建设国际度假休闲养生基地。充分利用神农架的原始森林、洁净空气、清澈水质、凉爽气候、地质奇观、野人之谜等世界级旅游资源,打造以大九湖湿地、华中屋脊、金丝猴、林海雪原、原始森林为核心吸引物的绝版景区,深度开发保健疗养、休闲度假、农家乐等度假类旅游产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森林旅游、商务旅游和医疗健康旅游;与世界知名科研院所以及植物学家、中医药专家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大力发展以大鲵、珙桐、红豆杉等为特色的野生动植物驯养、繁育利用产业,重点培育以中草药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开发研究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型生物产业,大力开发绿色食品、保健药品、健康饮品等系列产品,把神农架打造成全球著名的集养生保健、度假休闲、康体娱乐、避暑纳凉、国际会议等众多功能为一体的度假休闲养生基地。

——建设国际低碳发展体验基地。巩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区建设成果,追求碳源和碳汇的平衡,构建产业和居住的低碳平台,坚持低碳交通出行模式和以低碳为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倡导绿色节能建筑,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生态景观游览系统与生态文化体系。致力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减少排放、增加碳汇,进一步做大做强“旅农林”生态经济产业链,在生产生活领域积极推广太阳能、沼气、地热等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通过建设低碳产业平台、打造低碳设施环境、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等手段实现低碳发展,把神农架建设成为全球低碳发展的先行地区,吸引全世界的人员来神农架体验低碳生活。■

(作者系中共神农架林区党委书记)

第二篇:把幸福打造成文化

把校长的工作打造成幸福的事业——参加首批校长挂职学习前的思考

几年的校长职业我努力着、奋斗着、探索者。学校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文化,教师逐步形成了国师特有的氛围,学校似乎走向了“平稳期”或说是“高原期”;办学目标和模式、学校文化等似乎都处于一种较高发展水平,很难突破现有办学模式,学校保持平缓运行。那么怎样走出“平稳期”或“高原期”?必须反思现有教学模式,即确立学校新的发展目标,突破思维定势,这样才有更广的视野,更大的压力。2010年区政府、区教育局实事之一——校长挂职锻炼,似一股春雨滋润了我几年当校长的困惑和踌躇,渴望学习,渴望洗脑,渴望交流,今天受教育局的厚爱我们将走进名校、聆听专家讲座、深入课堂、深入教师及学生中间,亲身感受杭州的教育。转变自己的观念,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素养。近年来,“学校文化”这个词汇在我们的视野中凸显,关于它的讨论也渐渐热烈起来。我一直认为文化建设要有记忆,没有记忆就没有积累,没有积累也就没有文化。优秀而有生命力的学校文化是需要精心构建的,必须在理念上精心提炼,在实践上长期培育才能形成。优质学校的稳定性就在于形成了优良的学校文化,它是一所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当前,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校文化存在着同质化的现状。这种同质化的现状,在理念上往往提出的是大致相同的口号,在实践上表现出的往往是大致相同的校园布置,大致相同的学校活动。这种口号式的文化,我认为是一种“伪文化”,只是贴在墙上,并没有真正成为学校的灵魂,表面上搞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但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基于这一认识,我校把“文化立校”作为群体的奋斗目标,几年来我试图从文化的根本上重塑国师街小学教育的内涵与品质。如何做到确立管理文化,如何加大精神引领的力度,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如何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如何让规范管理与人文管理激情共舞——作为学校的掌门人,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理想的校园是让教师诗意的栖居,是让孩子快意的成长。如果教师有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幸福感,并且让这种幸福感不断提升,那么,教师的所有教育教学行为就会充满深情、饱含热情、喷薄激情,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就会充满智慧的火花,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强大力量,会在有形与无形中影响学生、感动学生、激励学生,教育不能光追求给孩子“满分”,还要让孩子“满意”,使孩子“满足”。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喜欢学校,喜欢学习,而这种喜欢将是深入持久的。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更需要优秀学校文化的熏陶,需要教育平台的搭建,从感受“做教师的幸福”,到“幸福地做教师”,最终“做幸福的教师”,需要校长不断地去营造一个幸福的教育场,这样的幸福感才是高尚而弥久的。

把制度化管理有序之美与人性化管理的和谐之美升华成学校管理的内涵,引导师生接受幸福、感受幸福、传递幸福,不管是“家”文化、“和”文化,还是“善”文化、“勤”文化.......归根结底是

要把幸福打造成学校的一种文化,根植在每个人心里,正是学校管理追求的目标,但与此同时也成为我管理中的困惑与瓶颈。有一句话让我有一种发自心底的触动——校长,应成为学校的精神领袖!这需要怎样的底气,怎样的豪气,正是带着这样的不安与憧憬,带着困惑与思考,带着问题与追求我对这次学习机会格外的珍惜与感谢,我希望借着这次为期两个月的挂职培训完成职业生涯的“蝶化”,希望校长素养的提升带来的是学校文化的提升,带来的是师生获得成长的幸福。

国师街小学

武亚琴2010、4、9

第三篇:贵州生态文化旅游

贵州紧扣国发2号文件 将打造生态文化旅游

人民网贵阳2月16日电(记者 张惠惠 刘又塽)记者从贵州省旅游局了解到,2012年,贵州省旅游工作将围绕建设旅游强省和“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为战略目标,确保接待旅游人数达2.12亿人次,同比增长25%以上,旅游总收入1800亿元,同比增长26%以上。

在16日召开的贵州省旅游工作会议上,贵州省委副书记、省旅游发展和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王富玉强调,2011年,贵州实现旅游总收入1429.48亿元,同比增长34.7%,接待旅游总人数1.7亿人次,同比增长31.8%,旅游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宏观环境的新趋势,旅游形势的新变化,使贵州既面临良好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为此,贵州未来将以国务院国发2号文件为指导,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围绕建设旅游强省和“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战略目标,以品牌建设促管理创新,以项目建设促产品创新,以客源拉动促消费增长,以规范管理促质量提升,推动旅游业加快转型、创新发展。

届时,贵州将从旅游产业规划体系建设、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设、区域合作、服务质量、人才建设等10个方面,全面推进旅游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另外,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贵州省承办2013年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并将黔中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纳入全国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也将有助于贵州进一步发挥旅游优势、促进贵州及西部地区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推动中国旅游市场的进一步繁荣。

文化旅游发展新区

全国最佳避暑度假基地七大旅游基地

贵州省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

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贵州省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体系规划

黔中经济区旅游发展规划

贵州省生态旅游规划

贵州省红色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

第四篇:皖南国际文化旅游调查报告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包括黄山、池州、宣城、芜湖、马鞍山、铜陵六市以及安庆市部分地区,总面积38220平方公里,总人口1069.6万。这一地区是安徽旅游的精华地区,也是中国旅游杰出的代表地区。芜湖、宣城、黄山、池州、铜陵、马鞍山6市的安徽江南地区,以徽文化吴文化为主导,自然人文景观一脉相承,符合打造国家级“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条件。示范区建成后,将可整合各市旅游资源、打造精品,包括加快实施“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加强徽文化保护开发,开发遗产旅游、修学旅游、节庆旅游三大旅游品牌等。新的“旅游文化示范区”将加快建设以黄山、九华山为重点的世界级旅游胜地,推进旅游国际化进程,促进皖南大开放。为加快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安徽省政府将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特殊支持。包括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文化遗产保护、环境保护和旅游信息化建设等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或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支持探索旅游资源证券化等。依据《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到2015年,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接待旅游者将达996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984亿元。皖南旅游业占当地GDP的比重达26%,确立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

为了加快和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安徽省委省政府及省旅游局高度重视并将全力抓好六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示范区规划的编制工作,并认真宣贯实施。二是抓好示范区相关标准的制定与推广,主要有景区管理标准、旅游企业服务标准、交通标识标牌标准、信息化标准等。三是提升示范区的可进入性,推进全省旅游交通规划实施,完善旅游交通路网,提高道路通行等级;依托省内合肥、黄山、九华山等机场以及南京、上海、杭州等机场扩展示范区的进出通道;完善皖江旅游码头和新安江深度码头建设,满足长江游轮旅游发展需要。四是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城市游客集散中心接待能力,完善旅游城市各类服务基础设施。五是开发并推出一批重点旅游线路,加强与重点旅游景区和旅游城市合作,打造特色精品旅游线路,提升示范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六是探索文化生态旅游一体化发展路径,实现生态、文化、旅游的可持续融合发展。

安徽省政府于2009年7月批准设立“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2012 年8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2009年安徽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黄山市、池州市、宣城市三个代表团联名提出设立“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希望将把“以黄山为中心,以皖南为重点,发展皖南旅游事业,带动皖南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真正落到实处。这次人代会的政府报告指出,“提升以黄山为中心的皖南地区开放开发水平,着力打造皖南旅游文化示范区,加快建设吸引力更强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至此,“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被列入到重要的政府工作文件中,其意义和作用备受关注。

一、关于发改委所做的具体工作

1、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十一五”以来,总共安排皖南地区文化旅游类项目中央投资13268万元,占全省同期比例的43%.2、在配套设施改善方面。皖南地区通达能力大大提升。另外,在城市基

础设施建设方面,为皖南各市争取中央投资约4.99亿元,占同期争取中央投资的近40%,支持一批城镇供水、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填埋设施,在县以上实现了全覆盖,还建设了一

批医疗废物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工业污染综合治理项目,资源环境得到较好保护。

3、在政策引导指导方面。一方面,解放思想,突破常规,优化服务。另一方

面,引导区内各市县聚集力量,特色发展,一体提升。

二、问题和建议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对于提升我省旅

游业发展水平,培育新的增长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示范区建设

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关于

如何推进示范区建设,我们有以下考虑和建议。

第一,要明确定位。将我省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定位为三区一园”即:世界一流的旅

游度假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文化旅游改革创新的实验区,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大公园

第二,要科学规划。对此,我们有以下建议:一是要充分征求相关各市、相关方面和专

家学者的意见,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水平。二是要做好与省政府“十五”期间出台的“两一

湖”地区旅游发展规划和正在实施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衔接,力争上升

为国家级旅游专业规划。三是适当扩大区域范围,考虑到文化山水的同质性、互补性、相

邻性,建议将安庆城区、太湖、岳西纳入示范区规划范围。四是建议该规划由省人大常委

会审议通过,以增强规划的权威性。第三,要创新机制。要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必须

消除体制机制障碍,突破行政区划限制,探索区域合作的新途径。

第四,要练好内功。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示范区切实抓好“吃、住、行、游、购、娱”六个环节的建设,全面提升示范区的品味和档次。

第五,要营造氛围。目前来看,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海南国际旅游岛相

比,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知名度还不高,宣传氛围还不浓,影响还不够大。建议,下一步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使其入脑入心,变成大家的共同愿景和自觉行动。

在国家和安徽各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皖南国际文化旅游也取得一定成效,就宣城来

说,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人类非遗保护

项目1个、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4个、省级非遗保护项目31个。2012年1至9月份,全市共接

待国内外游客860.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7.2亿元,预计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200

规划为引领。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坚持以产业化为方向。坚持以融合为重点。更好更快的促进宣城旅游文化的发展。

在整个国际文化旅游 建设地区中,黄山是一大重点建设地区,黄山在皖南国际文化旅

游示范区中处于核心地位,最有条件、最有基础、也最有信心作为核心区来建设,希望国

家有关部委在政策、资金、土地、项目、人才等各方面给予更多关怀、支持和倾斜,以带

动整个示范区又好又快发展。黄山交通等基础设施基本成型,从城市到乡村处处呈现出积

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黄山市委、市政府对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有思

路、有作为、有担当,在精力上下真功夫、在政策上作真支持、在实施上有真推动。黄山

市作为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其旅游资源、旅游条件、旅游产品在全国乃至世界首屈一指,旅游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发展举措在全国首当其冲。希望黄山进一步提升旅游

产品品牌,提高服务质量和标准,注重旅游效益,把黄山建设得更美。

我相信在国家和安徽省人民的不懈努力下,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 建设将圆满完

成。安徽省旅游系统要围绕美丽中国和美好安徽建设的总平台,从规划宣贯实施、标准制

定推广、提高可进入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设计开发重点线路以及探索文化生态旅游一

体化建设等方面入手,全力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建设。依托省内合肥、黄山、九华山等机场以及南京、上海、杭州等机场扩展示范区的进出通道,同时完善皖江旅游码

头和新安江深度码头建设,满足长江游轮旅游发展需要。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将成为

美丽中国建设的先行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区和国际著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宣城与黄山、池州等地同属皖南地区,同受徽文化影响,自然人文景观一脉相承,符合打

造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条件。示范区建成后,将可整合各市旅游资源、打造精品,包括

加快实施“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加强徽文化保护开发,开发遗产旅游、修学旅

游、节庆旅游三大旅游品牌等。新的“旅游文化示范区”将加快建设以黄山、九华山为重点的世界级旅游胜地,推进旅游国际化进程,促进皖南大开放。、、

第五篇: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走“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必须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作为郑州都市区的文化旅游功能区,登封市是如何做的呢?

为什么搞新型城镇化?

郑福林说,登封目前已经有建设新型城镇化各方面的基础,从城市建设角度讲,2009年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选择、招标规划设计院,做登封全境域的《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城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登封新城的“一城三区四组团”规划蓝图已绘就。

为了实现这些规划,比如登封新区商住区、中心城区功能提升的一些主要项目,市委、市政府都成立了相应的现场指挥部,明确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任指挥长,都正在开展工作,这为登封建设新型城镇化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积累了经验。

怎么搞新型城镇化?

郑福林说,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做好新型城镇化,首先要明确一个思路,即“规划引领、基础先行、政府主导、群众自愿”。

其次要做好“四件事”。一是各乡(镇)区、街道都要做“三规合一”的规划,并对规划进行充分的论证、评审、专家讨论,确定下来后除修铁路、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等以外,今后不能随意乱改,有关部门要严格把关审批。二是要推进计划,用3~5年的时间,把所有的村都搬到市区、镇区或新农村社区。三是要把新型城镇化建设列入明年的重点工作。四是搞好宣传发动,怎么搞新型城镇化、具体政策是什么、有什么好处,给群众一个交代,避免强迫命令。

最后要抓住“五个关键”。突出“工作重点”,明年将紧密结合登封实际,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生态园林城市的需要,重点做好郑登快速道路、生态廊道等工作。重点做好生态廊道建设,优先绿化道路两侧。这是旅游城市的需要,让游客一踏入登封,就像走进了森林、进入了景区,要达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将采取什么保障措施?

对此,郑福林说,一是健全机构。市委、市政府已经成立了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领导机构,各个乡(镇)区、街道也相继成立相应的综合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和具体的分 工,健全完善各乡(镇)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运转机制。

二是明确责任。市直各个职能部门均围绕新型城镇化去谋划,涉及服务的事情,必须做到“零障碍、立刻办”。

三是创新机制。市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每个月至少要召开一次例会,每个指挥部要建立周例会工作制度。还将进一步健立考核机制、观摩机制、讲评机制、党政领导督察机制、突击检查机制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将定期视察,全市上下形成合力,强力推进。

四是严格督察考核。登封市委、市政府督察考核办制定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专项督察、全面督察。

下载把神农架打造成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把神农架打造成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如何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洛阳,需要一种胸怀,需要一种视野,需要一种魄力,面对全国甚至国际,勇敢地拷问自己: ——洛阳旅游,我们的声音在哪里? ——洛阳旅游,我们的位置在哪里? ——洛......

    把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打造成国家级文化精品 策划方案(5篇)

    把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打造成国家级文化精品 策划方案一、策划概述 说起楚文化人们自然会想到屈原与《楚辞》、曾乙侯墓与大型青铜编钟、精美绝伦的丝织刺绣工艺以及流......

    九龙国际文化旅游商业步行街概述

    新九龙品牌策划机构 宁夏〃固原 ‚九龙国际‛文化旅游商业步行街 摘要:宁夏南部片区,固原市地理区域内,旅游景点及具备特色旅游文化的景点较多,固原市撤地立市13年时间内,固原市......

    恩施州:打造全国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最终定稿)

    恩施州:打造全国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主题导语:恩施州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恩施之美美到底在哪些地方?4月16日,湖北省恩施州州长杨天然作客省政府网在线访谈,畅谈恩施州得天独......

    承德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区情况介绍

    承德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区情况介绍为加速融入全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和承德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发展大局,做大做强金山岭长城休闲旅游板块,提升“金山岭”旅游文化品牌在区......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协作发展问题及对策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协作发展问题及对策 作者:陈小丽 张英 汪瑾 来源:《当代经济》2011年10期【摘要】 自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战略实施以来,圈内各方在旅游政府协作、资......

    运营洛阳: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重要保障

    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策划独家访谈之十运营洛阳: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重要保障上期提要 昨日,本报刊登了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策划独家访谈之九——《......

    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建设-PPP项目合同(编制大纲)

    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建设-PPP项目合同 PPP项目合同体系的合同组成 在PPP项目中,项目参与方通过签订一系列合同来确立和调整彼此之间哒权利义务关系,这些合同构成了PPP项目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