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旅游业发展现状研究报告

时间:2019-05-14 03:04: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旅游业发展现状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旅游业发展现状研究报告》。

第一篇:重庆旅游业发展现状研究报告

重庆旅游业发展现状研究报告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酒店管理1班李承娅 熊娟 张璐

摘要: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快速发展,重庆的旅游业也逐步有秩序的发展。在“十一五”规划下,重庆市将会牢牢把握发展旅游业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发展生态旅游为重点,推动旅游和环境保护相互促进、和谐发展,为推进生态旅游而更好地发展。长江三峡、大足石刻、乌江画廊、山水都市将成为重庆市旅游业崭新的亮点。

关键词: 温泉特点资源组合性

一、中国旅游业简介

1、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1978---1987年,我国旅游业处于起步阶段,实现了从“外事接待型”向经济创汇型转变,其特征是没有市场化,属于计划配额,求大于供,外事促内事。1978年,入境旅游者只有180.9万人次,其中外国人2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只有2.63亿美元,位居世界第41位,中国旅游业基本上是一张白纸。然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给中国旅游业的崛起带来了一片生机。

1978---1984年,国内接待旅游硬件条件还不具备,如航班严重不正常,有时需要靠空军协助。饭店行业在我国各个行业中是开放最早的,无论是引进外资还是引进外国的管理经验,都是如此,如北京建国饭店、长城饭店等。因此整个旅游界,就其管理水平而言,饭店要好于其他企业。1982年建成了西安宾馆,是西安第一家旅游宾馆。80年代饭店如雨后春笋,饭店投资盲目,导致一度严重过剩。

1987年到现在,旅游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经历了从单一入境旅游到入境旅游、国内旅游两个市场和到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个市场的发展过程,旅游逐渐加重其占国民经济总值的比重,旅游已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经济产业。其特征是市场逐渐成熟,竞争逐步激烈,供大于求。

1988年以前的10年中,旅游业一直是大幅度增长,入境旅游者数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3%,创汇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4%。

1989年**使旅游业出现第一次滑坡,至1992年完全复苏。

1992年以后,入境旅游逐渐成熟,团队旅游增长缓慢,打破卖方市场,目前已进入平稳发展阶段。1995年5月1日我国实行五天工作制后,国内旅游开始迅速发展。1997年3月,经国务院批复,国家旅游局、公安部联合发布了《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

2004年我国旅游业全面恢复振兴并有突破性发展,入境游、国内游、出境游三大市场全面振兴,旅游总收入达到6840亿元,相当于全国GDP的5.01%,2004年我国出境旅游增势强劲,公民出境旅游超过2800万人。2004年全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10903.8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96%,比2002年增长11.37%。

2、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2006年,我国旅游业依旧保持了较快增长,三大市场全面增长。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2494.21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39.4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和15.9%;国内旅游人数13.94亿人次,收入6230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5.0%和17.9%;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3452.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3%;旅游业总收入893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6.3%,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4.27%。

2006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接待的入境旅游者总计为6139.6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28%。接待量超过50万人次的有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北京、福建、山东、云南、广西、辽宁、四川、内蒙古、黑龙江、陕西、湖北、湖南、天津、安徽、河南、河北、海南、重庆、山西等23个省(区、市)。广东省接待入境旅游者2089.71万人次,继续居全国第一位。

2006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接待的外国旅游者总计为3511.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7%。接待量超过40万人次的有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辽宁、内蒙古、云南、广西、黑龙江、四川、湖北、陕西、天津、福建、湖南、河北、安徽、重庆、海南、河南等22个省(区、市)。广东省接待外国旅游者534.66万人次,继续居全国第一位。

2006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有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辽宁、云南、天津、陕西、湖南、黑龙江、广西、内蒙古、四川、湖北、重庆、河南、河北、海南、安徽、山西、江西、吉林、新疆、贵州等27个省(区、市)。广东省的旅游(外汇)收入达75.33亿美元,继续居全国第一位。按外汇收入排列,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具体情况是:

2006年,我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3452.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3%。其中:因公出境572.4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8%;因私出境2879.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6%。出境第一站按人数排序,列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香港、澳门、日本、韩国、泰国、俄罗斯、美国、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

截至2007年8月,我国入境旅游接待达到11 568 186人,同比增长3.77%,其中外国人2 396 060人。入境旅游(外汇)收入达到34.10亿美元,其中外国人20.43亿美元。

二、重庆旅游业发展现状

1、重庆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快速发展,重庆的旅游业也逐步有秩序的发展。“八五”时期,重庆旅游入境接待人数年均增长14.33%,旅游创汇年均增长22.86%,速度已相当快。重庆成立直辖市后,特别是三峡工程的开工,使重庆市及其所辖三峡库区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三峡旅游骤然升温,使重庆旅游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重庆旅游行业人士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开拓进取,开发生产与宣传促销相结合,使重庆旅游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重庆直辖后,接待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都有大幅度提高,1997年旅游外汇收入达到10548万美元,接待旅游人数达到259414人次,这是由于直辖提高了重庆的国内地位和国际知名度。然而,2003年由于“非典”的影响,无论是接待人数还是旅游外汇收入都有大幅度回落,旅游业遭受重创打击。随后,重庆旅游业又恢复高速增长,2004年接待

旅游人数434423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0308万美元。其中接待旅游人数同比增长

1.85%,旅游外汇收入同比增长1.79。

重庆旅游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已经形成规模。内部行业齐全,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对国际国内旅游者有了相当的吸引力。重庆以“美女、美食、火锅、温泉”闻名于世界,并以山城都市、长江三峡、大足石刻三大世界级旅游精品带动旅游业的强盛发展。

3、重庆旅游业的政策导向

建设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多元化旅游经营、旅游宣传营销和旅游管理等六大体系,形成山水都市、长江三峡、乌江画廊“三大目的地功能互补,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复合型旅游三类产品协调发展,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全面培育,国有、外资、民营三大主体共同参与,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环境友好三大效益综合体现的科学发展格局。主要精品建设项目有:

1、山水都市旅游精品建设项目,分为重庆市旅游集散中心,建设集旅游咨询、游客集散、旅游购物、产品展示、形象宣传于一体的旅游集散中心;抗战遗址旅游产品保护开发;红岩联线旅游精品;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红岩村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旅游产品;东水门和磁器口古镇旅游景区提档升级;统景温泉、天赐温泉、梨树湾温泉、北碚温泉城,建国际级温泉基地,打造5A旅游景区;长寿湖湖泊观光,江津四面山、南川金佛山、万盛黑山谷山地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开发。

2、长江三峡旅游精品建设项目,分为小三峡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和神女溪景区开发;白帝城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和天坑地缝景区建设;石宝寨旅游景区提档升级;以白鹤梁为核心的涪陵白岩旅游景区提档升级;丰都名山与雪玉洞旅游景区提档升级;

3、大足石刻国际旅游精品建设项目,分为大足石刻景区提档升级;龙水湖观光休闲旅游区建设;玉龙山森林公园景区开发;

4、乌江画廊旅游精品建设项目,分为仙女山、天坑三桥景区提档升级,打造山地观光休闲旅游景区;芙蓉洞与芙蓉江观光休闲旅游景区;乌江画廊(彭水至酉阳段乌江和黔江阿蓬江),打造峡谷游船观光与民族风情旅游景区;小南海,打造地震遗址观光科普教育旅游景区;龚滩、龙潭、洪安古镇开发。

三、重庆旅游业典型案例——温泉特点和发展策略

1、温泉特点

a)温泉整体质量高

温泉资源是温泉旅游开发的物质基础和核心资源。温泉资源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温泉旅游地的旅游吸引力。一般而言,温泉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 主要受到温度、水量和矿物含量等三个因素 的综合影响。重庆温泉资源的平均水温较高,矿物含量高而丰富,出水量大,属典型的优质医疗矿泉。

b)资源利 用历史悠久

重庆温泉资源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最早的温泉开发可追溯至南北朝刘宋景平元年(1004年),北温泉已“迎流砌池,广方四丈,上翼以亭”。相比之下,比进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13本下吕温泉尚早468年。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南温泉建浴池,近代利用规模不断扩大;此外,早在

12、l3世纪,铜梁当地人即已发现西温泉。1935年,铜(梁)壁(山)公路通车后,当地人逐渐在温泉出口建池,并依池筑室,供浴后

休息。可见,重庆温泉资源利用由来已久。但在前期利用中,规模较小,且 多为达官贵人所用,并未成为真正为游客服务的旅游产 品。

c)资源分布密集

受地质构造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直接影响,温泉资源的分布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分带性特征。从全国范围比较而言,重庆属于地热温泉资源相对富集区,地热储藏面积超过 1万km,除潼南县外的各区县都能开发温泉。目前,重庆已勘探发现温泉 40余处,13出水量可达5万㎡,己被开发利用 20余处。其 中,主城区附近温泉分布最为密集。受温泉资源不可转移的特性限制,温泉旅游地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集 中性特点,在邻近地域范围内出现多个温泉旅游地。据不完全统计,以主城区为中心方圆50 km范围内,有14处温泉,其中东温泉、南温泉、北温泉以及天赐温泉等 已具相当规模。13本温泉旅游的成功案例说明,如能充分利用资源空间分布的高度集中所产生的集聚效应,则为提升区域整体形象,增长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d)资源组合性特点突出

一般而言,除医疗健身外,沐浴温泉的附加旅游价值(如文化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较低。重庆温泉资源具有与其他类型旅游资源紧密结合的特点。与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组合,在弱化温泉资源同质性的同时,有效增强了重庆温泉资源的吸引力,并为重庆温泉旅游的多样化开发模式奠定了资源基础。

2、发展策略

2005年11月,重庆市提出“温泉之都”的构想。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支持。今年8月,市政府组织考察团先后走访珠海、广州、新加坡和日本,对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特点的温泉进行了学习考察。经过近1年的酝酿,全面实施打造“温泉之都”的条件已经成熟。接着,重庆出台《关于加快“五方十泉”建设打造“温泉之都”的意见》,将力争用3年时间,投资113.2亿元,建设东、西、南、北、中“五方十泉”,一年初见成效、两年显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基本形成重庆温泉旅游产业的总体架构。重点打造的“十泉”即东温泉片区的东泉和东方温泉大世界;西温泉片区的天赐温泉和金剑山温泉、贝迪温泉;南温泉片区的南泉和保利温泉别墅;北温泉片区的统景温泉和北泉;中温泉片区的梨树湾温泉和海棠晓月温泉。

这10个项目,年接待规模明年即可达270万人次,到2010年全部建成后可达到1000万人次以上。市政府要求,首批重点项目必须在今年内开工建设,第二批建设项目也要尽早开工建设,避免资源闲置。

在土地供应上,对“五方十泉”温泉开发项目,将优先供应周边土地使用权和采矿权,促进其做大做强。同时,有温泉资源的地块,将优先作为温泉旅游项目用地供应,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供应给“五方十泉”温泉开发项目企业。

“五方十泉”温泉开发项目,可享受减半征收采矿权有偿使用费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其采矿权证按最高年限5年办理,采矿权出让期限则与土地使用期限(商业用地40年)一致。对利于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的温泉开发企业,可免收或减半征收地热矿产资源补偿(税)费。纳税在1000万以上的开发企业,还将安排市旅游结构调整资金实施以奖代补。而位

于三峡库区的项目企业,还可申请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和移民后期扶持基金。

副市长谭栖伟在会议上指出,开发温泉资源,必须抓好战略研究、资源普查、规划制定、项目带动、政策支撑、法规完善以及项目推介等工作。相关区县(自治县、市)政府要牵头制作项目库,搞好项目的策划、整合和推介。提高项目招商的透明度,引进实力、有信誉的开发商投资温泉旅游,避免闲置、浪费、破坏资源的情况发生。对温泉旅游开发项目,要实行一事一议、一泉一策、特事特办的措施,按照国家5A级旅游区标准加以打造。

四、重庆旅游业发展趋势预测

1、现有发展水平

举世无双的长江三峡,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集山城、江城、历史文化名城于一身的现代山城都市等,赋予重庆旅游资源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较高的知名度。目前,重庆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6个,市级风景名胜区25个;国家森林公园18个,市级森林公园3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0处;国家自然保护区3个,市级自然保护区14个;全国历史文化名镇3个,市级历史文化名镇18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6处,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区1处;国家地质公园3处,国家级地震遗址保护区1处;国家A级—AAAA级旅游区38个,区县级主要旅游区(点)104个;城市公园25个;全国重点寺庙3个,市级宗教寺庙(院)、教堂44个;大、中型水库34个;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4个,市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4个。2000年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实现了向“中国旅游名市”的跨越。旅游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供给实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管理水平和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从业队伍不断壮大,新增直接就业人员13.7万人以上。根据国际经验,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将带动相关行业增加5个人就业,旅游业带动了全市的就业人数。

2、发展趋势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旅游业由于在增加就业、促进农村发展、缩小地区差距、节约资源等多方面的优势,将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2010年全国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是:接待入境过夜游人数6400万人次,有望居世界第三位;旅游创汇426亿美元,有望居世界第三位;国内旅游人数16.9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8810亿元人民币,旅游业总收入12260亿元人民币左右,年均增长10%左右,相当于全国CDP的7%;旅游直接就业980万人间接就业达到4900万人。“十一五”期间与旅游发展相关的工作有:创新旅游目的地体系和旅游产品体系,推动区域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线路建设,满足多层次的旅游需求等。从国人外旅游市场发展的趋势出发,今后一个时期我房车旅游市场的开发战略调整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重要政策: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并提出六个目标:推行爱国主义教育、培育12个红色旅游区、完善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0个红色旅游景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整理和宣传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带动革命老区发展优势

产业。

在“十一五”规划下,重庆市将会牢牢把握发展旅游业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发展生态旅游为重点,推动旅游和环境保护相互促进、和谐发展,为推进生态旅游而更好地发展。长江三峡、大足石刻、乌江画廊、山水都市将成为重庆市旅游业崭新的亮点。

参考文献:

第二篇: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研究报告

山东省旅游业发展报告

作者:王志东 于行行 新闻来源:《山东文化蓝皮书》2013 发布时间:2013-12-09 点击次数: 257

2012年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评价结果显示,全国旅游业综合竞争力排名前十五位的省市(区)分别是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辽宁、湖南、湖北、河南、重庆、福建、安徽、四川、天津,山东省在综合竞争力和现实竞争力上都排名第六,在潜在竞争力和旅游发展环境竞争力上分别排名第四和第七。从这个评价结果里可以看出,山东旅游业经过几年的迅猛发展,综合实力有了显著提升,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未来还需要在旅游业发展环境的薄弱环节上加以改进和完善,进一步提升旅游发展环境竞争力,推动全省旅游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一、2012年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状况

2011年,山东省陆续出台了《山东省旅游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山东省乡村旅游业振兴规划》、《山东省国民休闲发展纲要》等一系列规划文件,在这些政策的助推下,2012年山东省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一)创新产业结构,乡村旅游业成为乡镇龙头支柱产业

山东省委、省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业高度重视,列为全省集中打造的十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之一,出台了《山东省乡村旅游业振兴规划》,明确要求把发展乡村旅游业与特色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建设结合起来,与造林绿化、水系生态建设结合起来,与发掘民间文化、发展创意产业结合起来,与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逐步把乡村旅游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011年,全省乡村旅游1.6亿人次,同比增长20%;收入706亿元,增长33%。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012年,农业部、国家旅游局继续开展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活动,在认定的4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山东省有4处。这些建设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美了农村。结合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各地普遍加快了农村路水电气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一些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独特和特色农业鲜明的地方,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了城市资金、信息、管理等要素向农村配置,促进了各类服务业向农村集聚,农村环境得到改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全省开展乡村旅游的2500多个村庄全部改变了面貌。

二是富了农民。乡村旅游拓展了农业功能,延长了产业链条,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为农民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开辟了新的渠道。全省从事乡村旅游业人数4.7万户,从业人员19.5万人,间接和季节性从业人员150万。蒙阴县乡村旅游业增加值已经超过了第一产业。一些搞“农家乐”的农户,没有增加很多设备,用自己生产的农产品接待客人,年收入少则

5-6万元,多的达到20万元。

三是乐了市民。乡村旅游满足了城市居民多样化特别是周末和小假期休闲旅游需求,丰富了市民的旅游情趣,提高了市民的幸福指数。现在,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各大中城市郊区人流如潮,人们在田园风

光中愉悦身心。

四是活了市场。乡村旅游把市民引向农村休闲,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业发展,又把农产品带到城里,促进了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活跃了农村市场,扩大了社会消费,可谓一举多得,“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在旅游业得到了充分体现。

乡村旅游属于综合性产业,带来的效益是多方面的。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业,既需要充分发挥各级旅游主管部门的综合、协调、指导、服务作用,又需要充分发挥各级涉农部门的职能作用和广大农村、社会各界的主观能动作用。山东省农、林、水、海等各涉农系统,都结合现代农业、现代林业、现代水利、现代渔业建设,打造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景区,成为全省展示农村面貌的新亮点、新名片,乡村旅游业正在逐步成为农村经济的龙头产业、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

(二)创新管理,促进转方式、调结构

面对职能弱、编制少、资金缺乏等现实困难,山东省各级旅游主管部门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跳出小行业、谋划大产业,立足于把旅游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相关部门的融合支持,将旅游部门抓旅游转化成各级、各部门齐心合力抓旅游。2011年,为了扩大省内旅游市场,山东省创造性地策划了“好客山东休闲汇”活动,山东省政府正式下发了《山东省国民休闲发展纲要(2012—1015)》。这个全国首创的国民休闲方向性文件,让全省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有了统一的旅游发展方向,实现了旅游发展思维和行动的快速调整。2009年起,山东省在宽口径的旅游系统推行标准化建设,并承接国家旅游局关于全国旅游行业的第一个国家863计划——“基于高可信网络的数字旅游服务系统”。在推出《山东旅游业标准化发展纲要(2009—2014)》之后,山东又连续出台了《好客山东旅游服务标准》等一系列省级行业标准,形成了覆盖城乡旅游目的地,涵盖交通、景区、饭店、旅行社直至卫生间的服务标准体系。在行业标准不断创新的同时,山东省的旅游标准化创建工作也从行业扩展到城市建设与城乡综合管理。2012年3月初,山东省旅游局发布了《山东省城市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居住环境、交通设施、医疗服务等所有关乎游客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统筹纳入城市规划与管理之中。政府培育市场,市场引导消费,消费引导投资,投资促进转型。旅游产业在山东转变发展方式中,正由生力军变成主力军。

(三)创新营销,推动创意网络营销建设

在国家旅游局公布的2011全国百强旅行社名单中,山东省有10家旅行社入榜。从中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总共60家百强社,即山东省三大重点客源市场占6成。百强社中有11家目前没有经销山东旅游产品,8家旅行社则是季节性(夏季)销售山东旅游产品。全国百强社以及重点客源市场的大社,是旅行社行业的旗舰,它们具有较强的组团能力,在当地市场具有引领作用,新产品研发能力强,营销推广能力强,产品能及时推广出去。因此,与全国百强社合作,推广山东旅游产品是一个有效路径,也是一种借以扩大山东旅游知名度、美誉度的良好营销模式。山东各地市可以在分析市场的基础上,做出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以贺年会产品推介活动为契机推进与百强社的沟通合作。

入境旅游接待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和地区国际竞争力及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为大力开发入境游市场,提高山东旅游在海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山东旅游将加强与国内外重点旅行商合作开发入境市场。通过加强与海外大旅行社的深度合作,建立互利共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和企业与海外大旅行商建立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采取多种措施,激励海外大旅行商加大山东特色产品创新力度。另外,与国内入境大社加强合作,联合开发欧美远程市场及邮轮等高端旅游产品,加大对海外

重点客源市场的宣传营销力度。

截止到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的数量达到5.38亿,越来越多的网民从网络上获取旅游信息,因此网络营销也将成为2012—2013年山东旅游营销工作的重点,主要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提升山东省旅游关注度;加强与旅游网络运营商合作,整合扩大山东省旅游产品营销渠道;在网上开设“好客山东旅游旗舰馆”,鼓励各城市和入驻企业销售产品,整合营销山东旅游产品;做好海外旅游市场网络营销;提山东省旅游企业电子商务水平,创新拓展旅游新媒体营销模式等方式,推介好客山东。

(四)创新法规,支持旅游业综合发展

2012年11月19日《山东省旅游客运企业驾驶员、导游员服务规范》出台,作为山东省首个由旅游和交通部门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一出台便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长期以来,旅游团队行程中最核心的两个岗位——导游员和驾驶员,分属旅游和交通运输两大行业管理,在新规的制约下,这两大主体有了明确的行为准则,对促进驾驶员和导游员的良好配合、减少旅游投诉做出了很大贡献。2011年,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旅游局、公安厅、安监局联合制定了《山东省旅游包车客运管理办法》,着重对山东省的旅游客运安全问题进行了法律上的约束。《山东省旅游客运企业驾驶员、导游员服务规范》的出台,虽然更侧重对旅游客运的服务规范,但《规范》和《办法》的融合将从安全和服务管理两个层面加强山东的旅游客运管理,效果将更加明显。这种跨行业管理被寄予厚望,预示着山东省在对旅游客运企业驾驶员、导游员的跨行业管理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山东省规范旅游客运企业驾驶员、导游的服务既是对十八大关注“民意、民生”精神的贯彻,也是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让旅游业成为让人民群众更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体现。目前旅游客运行业正酝酿自发形成以正规旅游客运企业为主要对象的行业协会,从安全、服务等方面对营运行为进行约束,对行业进行规范,但这

同样需要政府部门的扶持。

二、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山东省旅游业继续强劲发展,行业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第六。综合分析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行业优势和特点都十分突出。

(一)整合营销效果明显

2007年山东省旅游局为突出文化内涵和“服务”这个旅游的本质,创意推出了“好客山东”旅游品牌形象,并创新性地采取了“联合推介,捆绑营销”模式,整合省、市、县、旅游企业的资源和宣传促销资金,在央视、凤凰卫视、山东卫视、香港翡翠台、台湾东森台等主流媒体集中采购宣传版块和时段,集中开展了“好客山东”宣传推介,开启了“好客山东”旅游营销新模式,被央视传媒专家誉为“山东首创,众省效仿”。同时,将“好客山东”旅游形象标识广泛使用于机场、车站、旅游景区、旅游星级饭店、旅行社等企业和场所,争取全省性重大经贸、文化、体育活动使用“好客山东”标识,“好客山东”迅速叫响全国。目前,全省初步形成了完善的地域品牌体系、节事活动品牌体系、旅游要素品牌体系和旅游景区品牌体系,以“好客山东”为统领,首先带动了十七个城市和数十个县市区的地域品牌建设,“泉城济南、逍遥潍坊、亲情沂蒙、运河古城、文化济宁、江北水城、好运荣成”等一系列地域品牌,显示出齐鲁地域文化的丰富多彩。围绕“好客山东”打造的“贺年会”、“休闲汇”两大节事品牌,成为传承民族文化、拉动综合消费的强大引擎,山东省旅游业整合营销效果良

好,旅游整体形象深入人心。

(二)品牌体系基本成熟

在“好客山东”品牌的引领下,山东省旅游业逐渐形成了涵盖范围全面、发展基本成熟的品牌体系,除了以各地市核心产品命名的地域品牌系列和贺年会、休闲汇两大节事品牌之外,还包括山东客栈、鲁菜馆、山东100、山东三珍等一系列代表山东特色,涵盖食、住、购等三大旅游要素的品牌系列,并由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成立了标准化的相关企业和企业集团,通过发挥品牌的力量和效应,来全面地提升山东旅游的竞争力。

在品牌建设方面,2010年,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完成了“好客山东”商标在国家工商总局的注册,并在此后陆续展开品牌建设和实践工作。2012年,山东省将积累多年的优质旅游资源与各高校、旅游企业、研究机构合作启动旅游产学研合作,提出了首批旅游产学研合作项目,推出了一批“特许经营”模式的优质品牌旅游项目,包括“鲁菜馆”(鲁菜经营品牌)、“山东客栈”(经济型酒店品牌)、“逍遥游”(乡村休闲度假酒店品牌)、“四海为家”(滨海度假酒店品牌)、“山东100”(旅游特色商品品

牌)等等。

(三)营销网络逐渐完善

2012年,山东省旅游局与全球最大的中文在线旅行网站——去哪儿网在北京签署在线营销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去哪儿网的首家省级旅游局战略合作伙伴。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尝试通过新的渠道来获取信息和服务,这种趋势为旅游行业创造的发展机会也正不断增加。山东省旅游局率先引入线上整合营销模式,并与刚推出的“六大文化旅游产品”相结合,组织景区进行产品在线营销合作,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力量,打破旅游营销的区域壁垒限制,将“好客山东”的品牌做大。去哪儿网将为山东旅游产品提供在线整合营销技术服务支持,让“数字服务”理念服务于更多的消费者。这种线上整合营销的利用,实现了山东省旅游业“产品形象并重营销”的转型,进一步完善了山东旅游的营销网络。

山东旅游业尽管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在可持续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不足:

(一)基础设施环节较为薄弱

旅游发展环境竞争力的强弱,影响着旅游业综合竞争力的大小。山东旅游业的发展环境竞争力排名靠后,意味着还有很多基础环节、发展环境要素亟待完善。

1、大交通网络建设不够完善。山东省作为传统交通大省,目前却不能够适应旅游交通的需求。山东省内高铁线路除了京沪和郑青两条之外,没有能够贯通东西、串联全省主要城市的高速铁路网线,在旅游可进入性上限制了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2、邮政通讯网络事业不够发达。当今的旅游业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物流、邮政、通讯、网络事业的快速发展,在这些方面,山东省仍然需要大力发展,建设覆盖全省、快速流通的服务体系,建设城市免费的公用网络,使人、物、信息都能够畅通无阻。

3、科教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不够发达。山东省各地市的科教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的发展仍然需要大幅度提高,给民众提供享受公共事业福利的便利,提升本地区民众生活幸福指数,提高整个地区软环境的竞争力,才会增加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城市、乡村的吸引力。

(二)旅游业区域发展不平衡

尽管几年来山东旅游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以济南、青岛两大旅游城市群为核心,以济青旅游经济带为主体,以“六大文化旅游产品”带动,各地市都提炼了各自的区域旅游形象,但仍然不能推动全省旅游的平衡发展。“六大文化旅游产品”除了青岛之外,其他五项产品都在鲁西;以济南和青岛为核心的策略,则忽略了包括潍坊在内的整个胶东半岛地区,导致这一拥有丰富历史人文、自然地理资源的地区旅游业发展滞后,在蓝黄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未能形成山东省旅游业贯通东西、连接海内外的通道。山东省旅游业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客观上削弱了行业的综合竞争力。2012年福布斯发布的“中国大陆旅游业最发达的城市”排行榜中,山东省只有青岛和烟台两个城市位列其中,分别位列第17和第25,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胶东半岛的旅游业实力和潜力。

(三)各部门联动不够

旅游是一项跨行业的活动,形成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所涉及的行业之广是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这也客观上造成了旅游管理的难度。为了促进全省旅游业的全面发展,山东旅游局近几年来一直强调部门联动、联合推进,但在实际工作中,旅游管理部门与土地、住建、交通、文化、卫生、宣传等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却一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规划无土地、有建设无监管、有市场无管理等矛盾比较突出,严重削弱了旅游管理部门的执行力,客观上滞后了全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四)旅游区域特色不明显

“好客山东”品牌的任务是实现山东旅游业在全国旅游业中的标示。在突出省域形象之后,各地市应该突出自己的特色。山东省既有以山水圣人文化为主体的济南、泰安、曲阜,又有以海派文化为主体的青岛、烟台、威海,还有以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为主体的淄博、潍坊、临沂、枣庄及其他城市,是多元文化的汇聚地,目前尽管已有各地市的宣传形象和口号,却很难在市场上突出,特色比较模糊,在山东省全省旅游规模上水平、上台阶之后、进入旅游业深度发展的阶段,不利于进行游客的市场细分和有针对性的营销、管理工作。

三、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创新经验

山东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坚持创新的思路,因而借鉴兄弟省市的优秀发展经验也是很有必

要的。

(一)杭州经验

2012福布斯“中国大陆旅游业最发达的城市”排行榜中,杭州位列第五;2012福布斯“中国大陆十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中,杭州位列第二,排名上升;2012福布斯“中国大陆创新能力最强的25个城市”排行榜中,杭州排名第七。后两个排行榜中,山东省没有入榜城市。

统计数据显示,杭州在机制、扶持政策、服务等方面积极创新,推进十大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业是杭州市未来发展的重点,在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引领杭州市产业发展。2011 年服务业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位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首位,是吸引外资的热点。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与软件业等重点企业是未来杭州市服务业转型的核心,是杭州实施“旅游全域化”战略、打造“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的根本。

杭州旅游业的发展有效带动并催生了关联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大力推进旅游与农业、工业、房地产业、创意产业等行业资源的融合,涌现出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城市旅游、红色旅游、海洋旅游、会展旅游等新业态,旅游业的发展直接推动了房地产、金融、信息、服装制造、文化创意等产业的协同发展,既发展了旅游业,也发展了其他行业,实现了互利共赢。

杭州旅游业对当地的贡献除了经济方面外,还在文化、环境、社会等方面发挥着综合作用,不断提升杭州自身的城市形象和软实力,杭州连续八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桂冠,获得中国民生成就典范城市最高荣誉奖,被世界旅游组织和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2012年获得 “中国最佳休闲城市”称号,杭州通过发挥旅游业综合功能实现了综合实力和城市形象的全面提升。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城市旅游创新发展研究》显示,西湖免费开放极大提升杭州居民幸福感。近年来,杭州从旅游资源大市成长为旅游经济强市,从2002年到2011年,旅游总收入由294亿元增加到1191亿元,增长305.1%,旅游外汇收入由4.77亿美元增加到19.57亿美元,增长310.3%,国内旅游收入由254.81亿元增加到1060.84亿元,增长316.3%,旅游业在杭州经济发展中占据战略支

柱地位。

山东入榜城市与杭州相比,最大的差距在城市综合实力方面,即旅游环境竞争力比较弱。只有加强旅游基础建设,全面提高科教文卫等与人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公共事业建设、提高旅游地的环境竞争力;同时提高创新能力,加强旅游产业创意与其他行业创意的相互关联与转化,不断刺激与活跃商业市场、提高商业活力,才能够提高山东旅游业的现实和综合竞争力。

(二)重庆经验

2012福布斯“中国大陆旅游业最发达城市”排行榜中,重庆市以国内旅游人数排名第三、星级饭店数量排名第三、4A级以上景区数量排名第二等分指标的优秀表现,名列总分榜单第四位。2011年重庆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22亿人次,同比增长37.3%,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86.4万人次,同比增长36.04%;过夜游客5305万人次,同比增长29.39%;旅游总收入1268.62亿元,同比增长38.22%。全市旅游业增加值501亿元,占全市GDP的比例达5%。

重庆作为中国唯一城市被美国著名旅行指南Frommer’s评为“2012年世界十大旅游目的地”;国土资源部正式授予重庆市“中国温泉之都”称号;在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主办的“2011中国休闲城市发展综合评价”中,重庆成为“2011中国30个休闲城市”之一,重庆旅游整体形象得到全面提升。重庆旅游业进步显著,具体的经验有: 1.明确旅游发展方向,形成大旅游发展格局。

2011年,重庆提出重点打造长江三峡、天坑地缝、天生三硚、钓鱼城、白鹤梁、大足石刻六大旅游精品景区,并明确了把“重庆非去不可”作为重庆旅游的主题宣传口号。“1+5”旅游产业发展服务平台的搭建,促使旅游工作方式由 “事业管理型”向“经营服务型”转变,变传统行政管理为市场服务,充分发挥了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解决了什么是旅游发展的关键和如何促进发展的问题,增强了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2.各区县政府重视旅游工作,5A级景区增加至4个。

重庆全市各区县(自治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分别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措施,细化具体的攻坚项目,把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头,高标准快节奏推动旅游各项工作的开展。酉阳县创建桃花源景区5A级景区从申报到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授予5A级景区不到两年时间,使重庆的5A级景区达到了4个;巫溪县委、县政府短短的4个月时间完成了3亿元的投入,推出了红池坝云中花海,独具一格,一鸣惊人。这两个事例充分说明了基层地方政府的重视对旅游业的极大促进。同时,建立了旅游服务质量齐抓共管的机制,将区县旅游工作纳入了综合目标考核,设定了旅游大环境、旅游行业、旅游相关产业、旅游公共服务4个子项共16项指标,游客满意

度大幅提升。

3.六大精品景区全面提档升级。

2011年,“六大精品景区”全年累计完成投资87.23亿元,完工项目103个,接待游客480.26万人次,同比增长41.04%。武隆喀斯特景区(含天生三硚、仙女山、芙蓉洞)被评为5A级景区,巫山小三峡、天生三硚、大足石刻3个景区的购票人数实现了当年超过100万人次的目标。目前,“六大精品景区”以“文物保护、文化融合、生态修复、风貌改造、景点开发、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完善”为重点的提档升级建设继续全面加快推进。

4.投入5亿营销资金 推出10条精品线路,开展100项宣传活动

2012年,重庆旅游投入5亿元宣传营销资金,推出10条精品旅游线路,开展100项旅游宣传营销活动。此外,2012年是重庆旅游业的“精品景区建设年”,全市大力推进六大精品景区建设,全力创建“世界温泉之都”,积极建设“都市大景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积极促进乡村旅游。在此基础上,还继续以“重庆非去不可”品牌宣传为突破口,全面加强旅游宣传。作为山东省入榜城市,青岛与重庆在入境旅游人次和入境旅游收入排名上比较接近,但在国内旅游人次和收入、星级饭店、4A级以上旅游景区等方面的评分则远远落后,这给了山东旅游业以提示,应加强星级饭店和4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建设,提升旅游产品档次和旅游质量,增强旅游吸引力,增加国内旅游者人次和游客逗留

时间。

四、2013年山东省旅游业发展展望

根据预测,中国有望在2013年取代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旅游市场,今后10年内,中国旅游业还有望直接创造100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根据亚太旅游协会发布的《2011亚太地区旅游监测报告》,中国在2010年接待的国际游客总数达1.138亿人次,同比上涨6%。2010年,中国接待的国际游客人数占整个东北亚地区的61%,占整个亚洲地区的58%。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给包括山东旅游业在内的中国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13年山东旅游业将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展:

(一)完善旅游交通网络,推动旅游交通企业集团化建设

山东省将推动青烟威城际铁路建设,目前正在规划济南到青岛南线高速铁路,该铁路途经临沂、日照等地,全程一个半小时。按照山东省中心城市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建设计划,到2020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内主要城市将实现城际轨道交通相连。山东省还将加快包括京九通道等在内的“四纵四横”铁路运输网络,优化港口布局,加快济南机场扩建和青岛机场迁建。加快青岛、济南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力争到2015年建成100公里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

(二)继续建设和完善“好客山东”品牌系列

首届中国春节旅游产品博览会2012年12月26日至31日在枣庄市台儿庄会展中心盛大启幕。这是全国第一次将春节文化和旅游产品相结合的综合性会展,是弘扬、传承和发展中华年文化的新型载体,更是好客山东品牌的丰富和延伸。为此,山东省旅游局特别策划推出全新的“年博会”标识,助力年

博会,预热2013年好客山东贺年会。

“好客山东”贺年会对于拉动北方冬季旅游市场淡季需求有着重要作用,山东各地将在贺年会期间按照市场需求,推出淡季旅游特惠产品, 注重相关部门的参与,注重交通与景区、购物、宾馆、餐饮和娱乐的融合和跨界经营,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注重乡村、社区等基层单位的活动创新和氛围营造,以更大的优惠认真做好城市“二日游”、“三日游”产品营销工作。

山东省旅游局自2007年创意推出“好客山东”品牌以来,率先在全国实施品牌化战略,通过品牌的策划、传播、提升、运营,走上了品牌发展带动之路。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和打造,“好客山东”已经成为中国区域旅游的第一品牌、国内外知名的诚信旅游品牌。“好客山东”的成功,还得益于品牌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迄今为止,在“好客山东”品牌形象的统领下,已拥有“贺年会”、“休闲汇”、“山东客栈”、“鲁菜馆”、“山东100”、“山东三珍”、“年博会”等七个子品牌,涵盖大型节事、旅游景区、餐饮、住宿、美食、旅游商品等多个领域,与各城市、各县域旅游品牌、旅游企业品牌一道,共同打造成为涵盖全省的旅游品牌体系。随着“好客山东”品牌体系的不断充实和扩展,山东旅游的品牌化发展之路也必将走得越加稳健、越加宽广、越加精彩。

(三)调整旅游门票价格,注重旅游的拉动效益

目前,山东省很多景区仍然倾向于最大化地拿到最基本的收益, “门票经济”仍然是景区保本和盈利的手段。休闲时代,人们对于游玩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景区观光游览已经不能跟上休闲度假的潮流,需要旅游产业的多方延伸。门票价格总体偏高,导致旅行社报价成本的一半左右都是门票,如果旅行社产品报价有吸引力,就必须压缩食宿等其他成本,客观上会降低旅游的品质。从数字中可以看到一个趋势,“门票经济”的占比正在萎缩。2011年,全省旅游花费构成中,以游览为主的基础性消费仅占9.82%,以交通、住宿为主的配套消费占39.96%,以餐饮、娱乐、购物为主的高端消费为44.13%,其他为6.1%。作为乘数效应较高的行业来说,旅游业对上下游行业的拉动作用不容忽视,用提高门票价格来增加收入不是明智之举。山东旅游景区应适应市场需求,降低门票价格,通过拉长产业链、丰富旅游相关产品来提高旅游总收入。

(四)全面开展旅游小镇建设,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

2012年,山东省进行了旅游小镇建设试点工作,重点扶持对京沪高铁沿线城市的旅游小镇建设,依据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重点支持建设了温泉度假小镇、山岳养生小镇、滨湖生态小镇、海滨渔民风情小镇、黄河文化小镇、特色民俗文化小镇、风情古镇和特色农业小镇等9类小镇。山东打造的旅游小镇是旅游产业特征鲜明、功能完备配套的旅游产业集聚区和环境优美、品质高雅的居民生活区的完美统一体,能够满足游客观光、休闲、度假、娱乐等全方位的旅游需求,提供酒店、会议、游览、旅行、购物、医疗保健、车辆补给维修等多种服务。

2013年,山东省将在示范小镇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旅游小镇、旅游百强乡镇、特色村等系列活动,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助力城镇化建设。

(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山东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

第三篇: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出境旅游

入境旅游

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一)旅游环境不尽如人意

旅游环境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这三种环境都是旅游资源,应并重开发。如今,大家都认准了旅游是投资少、见效快、就业广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将旅游作为重点产业来抓,有的一个省就设了40个旅游开发区。比如神秘的西双版纳是我国宝贵的热带原始森林,是一个极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风景区,但近十几年的毁林开荒,伐木取薪,使森林面积急剧下降,原来良好的生态环境现在已降到临界限。旅游资源的掠夺性砍伐、文化遗产的人为破坏。此外,据对中国42处风景名胜旅游景点的调查,其中31处存在严重的旅游垃圾污染问题,占被调查总数的73.8%;污染比较严重的有4处,只有8处的环境破坏与污染较轻,仅占被调查总数的19.05%。

人们对于同属旅游环境的社会环境,在现代旅游开发中,比起自然资源来,对游客的影响往往更加认识不足。破坏社会环境也是破坏旅游资源的道理还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还有,法律环境也有待改善。一国旅游环境中种种因素,包括政治的、经济的、自然的、社会的、文化的乃至心理的因素,但其中起决定作用是法律因素,因为上述各种因素,主要是通过一定法律体制和法律规定,对外国旅游者和旅游服务贸易投资者直接予以影响。

(二)缺乏国际标准化的旅游服务

旅游业实际上是跨国性的行业。只有消除国际旅游的障碍,保证国际旅游人数增加才能为国家赚取经济发展所需的外汇。而优质、高效、国际标准化的旅游服务,又是保证国际旅游者重复消费的重要条件。而中国目前正缺乏这种国际标准化的旅游服务,例如,签证手续烦琐、海关和边检的效率低下、兑币地点少等。另外,就是旅行社市场较为混乱。比如,无序竞争中的竞相压价、高额回扣、价格欺诈、非法经营、违规经营、违规操作;服务贸易方面的“降格服务”等。

(三)缺少对旅游景点的开发和保护 旅游资源不等于旅游产品,更不等于旅游业。开发旅游业必须树立旅游产品的观念,而旅游产品是由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等方面有机组成的综合体。不注重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的转化,旅游业就不可能有持续发展。例如自然景观,国家认定的风景名胜区512处,只重视开发使用,而不注意管理保护。

(四)旅游商品供应存在问题多多

国际旅游商品创汇占旅游收入的40 – 50%,香港高达60%,我国大陆这一比例平均为20%。旅游是一种异地的精神和物质的享受活动,而购物则是旅游过程中的延伸和旅游感受的物化,这就要求旅游商品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纪念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收藏性等特色,至少具备一项,兼有多项更佳。而我国的旅游商品样式陈旧,品种单一;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缺少地方特色,市场趋于雷同;商品文化含量、艺术品味不高,等等。

(五)旅游业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里所指的素质:一是队伍素质;二是产业素质,包括景点建设,商品开发,旅游规则,产业格局,市场网络,企业管理,规范市场秩序,等等。如果不提高,将无法经营好经济全球化的国际旅游。

三、缓解我国旅游贸易逆差措施

(一)实施旅游人才培养战略

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还要依靠人才优势。且新的运营和管理模式要靠大量高素质 的人才。因此,建立健全新的旅游专业人员和经营人才教育培训模式 已势在必行。这种模式必须适应网络经济、信息经济、全球化经济及与之相适应的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模式。要适应逐渐缩 短的知识更新时期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快旅游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培养更多更好的旅游综合型人才。为全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作出贡献。

(二)要注意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化水平

虽然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在“量”上已经达到“旅游大国”的水平。但在“质” 上。与世界上一些典型的旅游强国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必须重视旅游服务贸易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创新管理和服务理念。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和经验,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卢小金.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下的汇兑损失及不利影响U1.价格月刊,2013(6): 54—56.

【2】章家清,谭鹏成.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影响因素探析Ⅱ】.生态经济,2009(1): 155—157.

【3】刘丁有,刘信信.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田.开发研究,2012(1):32—35.

【4】P小金.中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分析与思考U】.中国商贸,2012(8):144—146. 【5】杨军.出境旅游与旅游业跨国经营的经济学思考Ⅱ】.桂林旅游 高等专科 学校 学报,2006(3):281—285.

第四篇:新疆旅游业发展现状透析

图表名称:部分

图表 1990-2006年我国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情况

图表 2006年16个主要客源国入境旅游人数和增长情况

图表 200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入境旅游接待与收入情况 图表 2006年我国主要城市入境旅游接待与收入情况 图表 2006年全国星级饭店规模及其经营情况

图表 2007年16个主要客源国入境旅游人数和增长情况

图表 2007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入境旅游接待与收入情况 图表 2007年我国主要城市入境旅游接待与收入情况 图表 2007年全国星级饭店规模及其经营情况

图表 2008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受灾各省客流量及旅游收入 图表 2008年“五一”部分省份日均客流量及旅游收入 图表 新疆旅游景区分布图

图表 各地区主要景点介绍

第一章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状况综述

第一节 中国旅游业发展概况

一、中国旅游业发展历程

二、旅游业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

三、中国旅游业逐步走向成熟

四、旅游业迎来散客时代

五、国内旅游产业新业态发展综述

六、中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第二节 中国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阻碍因素

二、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

三、制约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五大问题

四、中国旅游产业链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2009-2010年中国旅游业发展对策分析

一、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二、实现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三大举措

三、推动国内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进行观念变革

四、中国旅游业发展需推进信息化与产业化融合五、构建中国旅游产业链的政策建议

六、中国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策略

七、我国旅游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途径

第二章 2009-2010年新疆旅游业发展状况透析

第一节 新疆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状况

一、新疆各类旅游资源蕴藏丰富

二、新疆旅游景区的开发与分布状况

三、新疆旅游资源的特色分析

四、新疆旅游资源的开发定位研究

五、新疆旅游资源时空特征及其重组策略

第二节2009-2010年新疆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

一、优势

二、劣势

三、机遇

四、威胁

第三节2009-2010年新疆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新疆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制约因素

二、新疆旅游业面临的主要瓶颈及其成因

三、新疆旅游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三大难题

四、新疆旅游业服务问题突出

第四节2009-2010年新疆旅游业发展对策分析

一、新疆旅游资源需要实现区域大整合二、加快发展新疆旅游业的策略

三、发展新疆旅游业的关键性举措

四、发展龟兹文化游和天山峡谷系列游的思路和措施

第三章2009-2010年新疆旅游业运行态势分析

第一节2009-2010年新疆旅游业发展概况

一、“十五”期间新疆旅游业发展成就

二、新疆旅游业形成“五区三线”发展格局

三、新疆旅游客源市场发展概况

四、新疆旅游商品发展状况分析

第二节2009-2010年新疆旅游景区建设状况分析

一、喀纳斯打造世界最大生态旅游公园

二、天池风景区拟投资12亿元打造新型旅游小城镇

三、那拉提风景区将建造民俗博物馆

四、赛里木湖风景区加强对旅游经营设施的治理和规划

五、葡萄沟全面推进景区建设

第三节 2009-2010年新疆旅游业的合作发展状况分析

一、新疆加强旅游区域联合的必要性

二、塔城与克拉玛依共同做大旅游产业

三、新疆加强与内地旅游企业合作

四、新疆甘肃联手打造区域旅游客源市场

五、新陇两省推进旅游业深度合作

六、新疆与其他中亚国家开展边境旅游合作项目

第四章 2009-2010年新疆旅游细分市场运行态势分析

第一节 节假日旅游

一、2010年五一新疆游客较2009年增长分析

二、2010年新疆春节期间旅游收入分析

三、新疆旅游接待升至历史高点

第二节 乡村旅游

一、开发新疆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二、新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优势

三、新疆乡村旅游向品牌服务转变

四、农家乐成为新疆旅游经济增长新亮点

五、新疆乡村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六、新疆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建议

第三节 冰雪旅游

一、新疆冰雪旅游不断升温

二、新疆用文化打造冰雪旅游品牌

三、新疆冰雪旅游潜力有待进一步发掘

四、新疆冰雪旅游发展建议

第四节 沙漠旅游

一、新疆沙漠旅游发展状况

二、新疆沙漠探险旅游高速发展

三、新疆成为沙漠探险自助游热区

四、城市沙漠游成为新疆旅游热点

第五节 其他旅游市场

一、新疆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

二、新疆会展旅游可行性分析

三、新疆红色旅游蓄势待发

四、新疆葡萄酒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五、新疆矿山旅游端倪初显

六、特色资源加工基地成为新疆旅游新景点

第五章2009-2010年新疆各地区旅游业发展格局分析

第一节 乌鲁木齐市

一、乌鲁木齐旅游业发展环境分析

二、“十五”期间乌鲁木齐旅游业发展情况

三、乌鲁木齐达坂城区旅游业发展迅速

四、“十一五”期间乌鲁木齐旅游业发展思路与目标

第二节 阿勒泰地区

一、阿勒泰努力构建“全天候”旅游环境

二、阿勒泰加快发展“大喀纳斯旅游区”

三、阿勒泰市加快发展特色旅游

四、阿勒泰旅游景区向克拉玛依市实行“定向销售”

第三节 吐鲁番地区

一、新疆吐鲁番旅游业发展状况

二、吐鲁番地区旅游门票收入分析

三、新疆吐鲁番旅游业增长势头分析

四、吐鲁番用文化内涵延伸旅游产业链

第四节 喀什地区

一、旅游给喀什带来了新的生机

二、民居旅游成为喀什旅游业发展亮点

三、新疆喀什将开通多条边境旅游线路

四、喀什旅游业未来发展展望

第五节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一、博州旅游业SWOT分析

二、博州旅游业实现快速发展

三、节庆活动拓展博州旅游营销渠道

第六节 昌吉回族自治州

一、昌吉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

二、昌吉努力建设城市旅游品牌

三、昌吉着力打造“天山北坡特色旅游带”

四、乡村游占据了昌吉州旅游业半壁江山

第七节 克拉玛依市

一、克拉玛依市旅游业发展成就突出

二、克拉玛依旅游业经营情况

三、克拉玛依加快发展“石油工业旅游”

四、克拉玛依大力促进旅游纪念品开发

五、克拉玛依旅游业未来发展战略

第八节 阿克苏地区

一、阿克苏全力打造旅游文化品牌

二、阿克苏地区旅游业稳步提升

三、阿克苏地区旅游业增长分析

四、库车县积极构建旅游发展大格局

五、2006-2021年阿克苏旅游业发展规划

第九节 其他地区

一、草原旅游让伊犁哈萨克牧民迅速致富

二、哈密市依托瓜文化打造旅游品牌

三、石河子市旅游业未来发展重点

四、巴州旅游业发展战略

五、和田地区旅游业发展综述

第六章 2009-2010年新疆旅游业相关产业分析

第一节 酒店业

一、国际化连锁酒店纷纷进驻新疆

二、乌鲁木齐经济型酒店面临洗牌

三、乌鲁木齐经济类型酒店发展潜力巨大

第二节 餐饮业

一、新疆餐饮业发展现状

二、旅游业催生新疆公路线餐饮业

三、新疆餐饮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建议

四、新疆餐饮产业做大做强的措施

五、新疆餐饮发展应在“实”的方面多下功夫

第三节 交通业

一、新疆交通业的三个发展阶段

二、公路建设促进新疆旅游业发展

三、新疆交通建设进展顺利

四、2010年新疆交通业发展展望

第四节 会展业

一、新疆重点会展活动介绍

二、新疆会展业发展状况

三、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开始建设

四、新疆会展业发展未来发展趋势

第七章 2009-2010年新疆旅游市场营销分析

第一节 旅游营销概述

一、旅游市场营销的涵义

二、中国旅游营销的发展阶段

三、旅游景区的市场营销策略

四、旅游营销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2009-2010年新疆旅游市场营销状况分析

一、新疆首次出现分期付款旅游

二、“空中销售”平台现身新疆

三、新疆吐鲁番实施统一旅游营销策略

四、金沙滩“概念营销”策略成效显著

五、新疆旅游营销存在的问题

六、新疆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发展问题及对策探讨

第三节2009-2010年新疆旅游业的品牌发展状况分析

一、新疆已形成四大旅游品牌

二、新疆全力打造丝绸之路旅游品牌

三、新疆旅游业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四、培育新疆旅游品牌的建议

第四节2009-2010年新疆旅游市场营销对策分析

一、新疆旅游需要明确景区景点的市场和产品定位

二、建设通路短截面宽的旅游市场营销渠道

三、实行灵活多样的旅游促销方式

四、注重新疆旅游产品品牌的塑造

第八章 2009-2010年新疆旅游业投资现状分析

第一节2009-2010年中国旅游业投资概述

一、旅游业投资的主要特征

二、旅游投资项目的特点

三、旅游投资项目的风险

四、旅游投资理念

五、旅游投资的操作策略

第二节2009-2010年中国旅游业投资现状分析

一、旅游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旅游业正在成为我国投资新增长点

三、2007年中国旅游业投资总体状况

四、外资正加快投资我国国内旅游业

五、中国旅游业投资存在四大误区

六、促进旅游业投资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三节2009-2010年新疆旅游业投资状况分析

一、新疆旅游业已经形成多元化投资体系

二、新疆加大财政投入以改善旅游业发展环境

三、新疆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

四、新疆旅游业渐成企业投资“新宠”

第四节2009-2010年新疆各地区旅游业项目投资建设状况

一、克拉玛依市投资1100多万打造“水世界”景观

二、巴州总投资7300万元开发巴音布鲁克天鹅湖

三、阿克苏资10亿元建设文化旅游影视城

四、温州商人投资5000万发展和田旅游

五、吐鲁番鄯善县拟投巨资打造“楼兰王城”旅游度假基地

第五节2009-2010年新疆旅游业企业投资动态

一、深圳华强集团投资60亿打造乌鲁木齐旅游城项目

二、人保集团投资20亿开发新疆旅游资源

三、香港和内地企业投资共建喀纳斯马术基地

四、北京中坤投资集团投资5亿发展克州旅游

第九章 2011-2015年新疆旅游业发展前景与趋势

第一节 2011-2015年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预测

一、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乐观

二、我国旅游发展大趋势分析

三、中国旅游发展未来发展方向

四、我国旅游产业结构的演化趋势

第二节 2011-2015年新疆旅游业发展前景与趋势分析

一、新疆特色旅游发展空间巨大

二、2010-2015年新疆旅游业发展预测

三、新疆将成为中国西部旅游胜地

四、新疆盐湖休闲旅游前景被看好

五、新疆特色旅游商品具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第三节 新疆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第五篇: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每一年人数平均增长10%以上,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85%,游览购物仅占15%。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据不完全统计1985—1992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额仅58元。

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北京、江浙泸、广东等地,象敦煌、九寨沟、西双版纳、黄果树瀑布等风景点由于交通不便相对处于温冷点。从距离上看,一般以中近距离旅游为主,远距离旅游为辅。如桂林主要以粤湘鄂的旅游者为主。从客源分布来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内地县镇为辅。旅游者停留时间较短,一般在2.5天~3.5天“一日游”也占有很大比重。

4、旅游人员构成广泛、公费旅游占有很大比重。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教师学生的度假旅游以及各种公务旅游。虽然随着消费观点的改变和经济收入的提高,社会各阶层、各行业都有相当数量的人加入自费旅游队伍的行列,但是,公费旅游仍占主要地位。我国的旅游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才起步的新兴产业。虽然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名山大川和历史文化名城较多,但由于过去几十年的闭关锁国,加上国家财政困难,对旅游业长期缺乏投资,以致我国的旅游业设施落后,近十多年来,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经过努力追赶,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国际竞争和国内经济发展 1的要求。

5、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住、吃、行、游、娱、购六要素。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由于我国对上述旅游服务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而在利用外资方面,因有的项目开放,有的不开放,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从总体上看,外资主要局限于饭店宾馆,其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如交通、商业购物尽管也都涉及,但比重很小,投资十分有限。对景点建设,除国家指定的度假区外,外资不能插足,因而景点内设施落后,其中突出的是卫生条件差。

旅游业的对策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业起步基础差,水平低,远远不能适应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我们必须探讨以下制约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扩大开放范围,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龙头—旅行社为了保护我国的旅游业,特别对旅行社服务,目前我国采取的策略是“中度开放、高度保护、鼓励参与”。然而,旅游业能否高度发展,关键在于“客源”,它是开发整个旅游业的龙头,只有客源充沛,龙头高高昂起,则其他与旅游服务相关的各行各业,作为龙身龙尾,才会随之起舞。反观我国现有旅行社,起步晚,经营水平低,缺乏国际竞争力。为了增加客源,应扩大开放度,引进和激励竞争机制。因此,笔者认为对我国国际旅行社市场,因打破国家垄断的局面,而改为“扩大开放,适度保护”的策略。第一步于国外信誉好、经营实力强并富有招徕能力的旅行社兴办合资旅行社,利用它们的渠道网络,广徕客户,只有客源扩大了,才能提高经济效益,进而使与旅游相关的各行各业得益。在迈出第一步合资旅行社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放宽开放度。

2、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以完善与旅游服务相关联的各项配套设施,象西方发达国家,为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努力使凡与旅游服务相关联的行业,包括宾馆饭店、景点设施、娱乐、交通、购物等配套设施都做到尽善尽美和富有特色。我国目前因财政困难,对旅游业仅有少量投资,而且这情况在近几年不致会有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设施的庞大需求与资金短缺的现实形成尖锐的矛盾。因此,只有在更大范围内扩大对外开放面,对与旅游服务相关的各行各业,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是唯一可采取的途径。只有这样,才

能在较短时期内全面改善我国的旅游环境。

3、旅游法规不健全,经营秩序混乱。旅游者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护。国内旅游者“花钱买罪受”,被宰被骗,屡见不鲜。由于旅游资源的稀缺和不可再生性,容易导致垄断价格,有些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自行定价,巧立名目,价格多变,如报纸上披露的庐山、华山垄断旅游景点,旅游者拍照要收费。广西桂林“野马”宰客十分厉害。有的甚至规定只准本地车辆上山接送客,外地车辆严禁上山(如山西五台山)。价格变化多端,乱涨价严重,存在着“质次价高,质次不符”的现象。

4、随着世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当前每年用购买各类旅游消费品近1万亿美元之巨。为使我国更多旅游商品走出国门,应建立相应的生产管理机构,加强对旅游产品的调查研究,从多方面下功夫。对生产旅游产品的企业,国家应在资金、能源、原辅材料、税收和外汇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和扶持,使企业有生产经营旅游产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还可通过合资、租赁和三来一补等多种形式,以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扩大旅游产品的花色品种,提高商品质量,以满足国外旅游者和扩大出口的需要。

5、重视旅游宣传尤其对主要客源国的宣传,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以往我国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必须加以改进。因此,我国应加强对旅游业的宣传工作,每年划出一部分经费,其来源可从各级政府税收拨款,另一方面也可敦促各有关旅游企业支付一定的宣传费用,群策群力,把宣传工作做好。对主要客源国,宣传应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避免以“名山大川”千篇一律的做法,因为不同的客源国有不同的爱好,例如夏威夷在日本客源市场之所以有竞争大,重要原因是突出“冲浪、海泳、夏威夷歌舞”等自身特点。我国对日本则可以“文化古迹、名族特色、佛教胜地”等为特点。在宣传方式上。也宜采取多样化,如通过举办旅游产品展销会、各行业交流会、缔结友好城市、组织友好访华团,并通过各种图文并茂的印刷宣传品等。

6、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入,旅游地区的不断扩大和国际游客的迅速增长,对游客的人身和财务安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避免一切事故的发生。近年来,我国对国际游客的人身和财务的保安工作方面,总的情况是好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们可仿效澳大利亚的对日本团体游客,派保安人员随队护送以确保安全的做法。同时,必须建立有关法规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层层落实,特别要责成风景点所属的主管政府部门负有

不可推卸的责任。

下载重庆旅游业发展现状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旅游业发展现状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江西旅游业发展与现状

    江西旅游业发展与现状一、我国国内旅游业兴起原因 我国国内旅游业快速发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即:收入增长、观念改变、闲暇增多和景点吸引。 1.收入增长。这主......

    合肥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合肥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简述理由: 1旅游业作为“省会经济圈”的重要突破口,是合肥实现崛起的重要举措,但无论与省内黄山、九华山等世界闻名的景区来说,还是南京,......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其启示 荐 1944 刘文海原创| 2012-07-11 08:00 | 收藏| 投票 关键字:启示 世界旅游业 本文出自《中国市场》杂志2012年7月,作者:刘文海 摘要:旅......

    集安旅游业发展现状[合集五篇]

    集安旅游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内容摘要:随着时间的的推移,集安由原先不起眼的小城市慢慢发展成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旅游城市,它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高句丽遗址、鸭......

    市旅游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通常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

    丽水旅游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丽水旅游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亲爱的朋友: 您好!旅游业在人们生活中显现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丽水旅游业的发展牵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为了进一步了解人们对旅游业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建议

    我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建议 旅游业,是融食、住、行、购、游、娱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业,是关联带动能力强,市场需求潜力大,投资回报稳定的朝阳产业,在推动县域经济调整产业结构,......

    论武汉旅游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论武汉旅游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摘 要】要赶上信息时代的大潮,武汉旅游业应大力扶持旅游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完善电子商务的宏观环境;发挥旅游企业的积极作用,实现规模化、网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