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中小学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思考
对中小学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思考
摘要: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过程就是代写论文对现有学校制度进行变革和创新的过程,也是现有学校制度进一步完善与发展的过程,必须结合学校目前的制度状况、发展实际以及外部环境的情况,从条件与基础方面考虑可能性与可行性。中小学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应该从行政管理制度、举办制度与内部管理制度三方面进行创新。
关键词:中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创新
一、中小学的行政管理制度创新
其一,明确地方政府对中小学的行政管理权,加强其能力与责任意识。依照法律规定,中央政府应将具体管理中小学的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全面负责中小学的公共管理工作,激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对管理学校的制度做出适应性的安排和决策,使其更好地回应当地人民接受良好基础教育的需求。面对全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状况,中央政府应根据各地情况,为地方政府发展和管理基础教育提供支持与帮助,加强其行政能力与尽责意识,通过双方的合作来达到基础教育的国家目标。
其二,明确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的行政管理权,加强其统筹能力。依照法律规定以及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规定,地方政府对中小学的管理权主要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来行使,而不能进一步下放到县级以下的政府机构。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能力,突出其在处理相关教育事宜中的领导地位,更好地协调财政、税务、规划等政府部门对教育的管理工作,形成相对集中统一的中小学行政管理制度。
其三,明确行政管理权是公共管理权力,依法对中小学平等行使。中小学因不同的举办性质而有各种不同的类型,政府在行使对不同类型的中小学的行政管理权时,必须依法平等地行使,不能有歧视和不公正现象。为此,应该统一对公办中小学和非公办中小学的行政管理机构,由一个行政部门统一来行使公共管理权力,并按照一视同仁、为学校发展服务的原则对待不同类型的中小学。
其四,明确行政管理权是有限的法定的,不能侵犯举办者、学校的法定权利。行政管理权是法定的由政府代表国家统一行使的管理权,其特点是有限的强制,也就是在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是强制的,如超出权限范围变成无限的,则是违法的、会被强制的。地方政府在对中小学行使行政管理权时,必须合法,绝不能侵犯举办者、学校以及相关利益主体的法定权利。从行政管理权与法定权利而言,行政管理权应是对法定权利的保障权,法定权利规定着行政管理权的边界。因此,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要明晰行政管理权的法定界限,明确对中小学相关主体权利的保障责任,推进依法行政,维护法定权利。
二、中小学的举办制度创新
其一,从法律层面进一步细化举办者的权利与义务,确保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性与对称性。目前的法律对举办者的权利与义务的规定比较简略,法定权利仅有一项,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其所举办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体制;法定义务也仅有一
项,即负责筹措办学经费。法律对举办者确定学校的管理体制没有进一步的规定,这既不利于保障举办者权利,也不利于约束举办者权利的过度使用。法律仅对国家作为举办者的法定义务进行了进一步的规定,规定了办学经费来源、标准与办法,对国家作为举办者保障办学经费给予了征税、收费等相应的权利,但对非国家的举办者如何筹措经费没有相应规定。这既不利于依法规范这些举办者的筹措经费行为,也不利于这些举办者依法筹措经费,不能为举办者更好地筹措学校经费提供法律依据。
其二,从法律层面或政策层面进一步明确公立中小学的举办者及其责权。公立学校的举办者是国家,实际上是各级政府在代行国家作为举办者的责权,但是法律对于各级政府在举办中小学中的责权没有明确的规定与安排。从责任来说,各级政府如何分担作为举办者的投入责任,如何明确各级政府分别作为哪些学校的举办者,特别是如何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对公立中小学承担的举办者责任;从权利来说,各级政府如何行使对举办学校享有的权利,如何分享在确定学校管理体制方面的决策权,如何行使这种决策权等。同时,作为举办者的政府在行使学校管理体制方面的决策权时,如何与作为公共管理者行使的行政管理权相区分,两者的界线在哪儿。这些根本性的问题,都需要法律或政策做出基本的制度安排,从而能真正落实各级政府对中小学承担的举办者的投入责任,为不投入或投入不足提供明确的法律责任承担者。同时为各级政府合理分享对公立中小学的内部制度安排上的决策权提供依据,使公立学校在更好地体现中央利益的基础上照顾到地方的利益。
其三,从法律层面或政策层面进一步明确非公立中小学的举办者资格。从法律的原则规定上,任何合法的组织或个人都有权利成为中小学的举办者,但从中小学的性质及设立学校的法律标准来看,这种成为举办者的权利是有限制的,不是一种无限或绝对权利。法律应对自然人或一般组织成为中小学的举办者进行程序、标准、条件等方面的明确规定,从而对权利进行明确的法律限制或规定。这样,既可为那些想成为举办者的组织或个人提供明确的法律保障,也可为政府作为公共教育管理者行使行政管理权提供一个明确的法律依据,为合理合法地设置和管理中小学提供制度保障,也为这些非公办中小学的长远发展提供一种制度保障。
其四,从法律层面或政策层面进一步形成对非公立中小学的举办者激励。由于教育的公益性质、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国民性质,举办中小学本身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利益,如何从制度上激励和吸引非政府的举办者积极举办非公立中小学,推动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仍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举办基础教育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社会的权利和责任。法律也规定政府鼓励非政府的各方举办教育。这就要求政府作为公共教育管理者要尽到鼓励的责任,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对非公立中小学的举办者进行激励。这种激励既可以是非经济的制度安排,如荣誉、名声等,也可以是经济的制度安排,如财政奖励、财政补助等。应该说,政府作为中小学的举办者和非政府中小学的举办者享有同等的法律权利与义务,政府作为举办者没有权力排斥非政府的举办者,政府作为公共教育管理者也没有权力对非政府的举办者采取歧视或不公平政策。
三、中小学的内部管理制度创新
其一,通过决策制度安排保障举办者合法利益。学校的决策制度安排最为基本的一点就是要体现举办者的合法利益,保障举办者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借鉴现代企业制度对股东利益的保障制度,学校的决策制度安排应有三个基本要素:(1)解决谁有决策权问题,一般应是举办者会议或举办者代表会议作为最高权力组织,由它来决定决策权的分配、行使制度,最为基本的是决定决策权的代行机构方式及组成;(2)解决如何行使决策权问题,一般应是学校董事会或学校理事会等决策机构的决策制度安排,包括决策权限、决策程序等,代表举办者会议具体行使有关学校的决策事宜;(3)解决如何监督决策权行使问题,一般应是学校监事会或学校设独立董事方式,代表学校举办者利益监督代行决策权的机构或个人的决策权行使。现代学校制度的决策制度安排因其举办者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安排,但其基本的安排应使决策权合理配置、高效运行、监督有力,保障举办者合法利益,体现举办者办学思想与办学理念。由此来看国家举办的中小学,其决策制度安排应明确中小学的具体举办者或举办者代表,明确举办者拥有的决策权以及决策权在学校内的具体行使方式,将举办者利益通过决策制度安排内部化,从而保障国家作为举办者对中小学所持有的理念与办学目的。非国家举办的中小学,其决策制度安排首先是在法律框架内进行的合法的决策权安排,其次也应明确决策权在举办者间的分配、明确代行机构及监督方式。具体而言,对于举办者是个人的,其决策制度安排重点解决决策权的科学与民主问题,防止个人过度集权;对于举办者是多人或多个组织合作的,其决策制度安排重点解决决策权的合理分配问题,防止无法做出决策。
其二,通过执行制度安排保障法人利益。国家举办的中小学校,其执行制度应该是继续完善校长负责制,赋予校长明确的执行权力以及组阁(安排校内管理权力制度)的权力,改善其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使其充分代行国家对于学校的内部运作权,推动学校发展。非国家举办的中小学校,其执行制度安排也应是完善校长负责制,明确校长选任、执行决策以及业绩考核制度,明确校长管理学校事务的相对完整的权力,避免决策者越权和过分干涉校长的执行权。
其三,通过监督制度安排保障成员利益。现代学校的监督制度安排应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在决策权上有相应的监督安排,这种监督安排是代表学校成员的利益的监督,从决策上保障成员的法定利益,一般而言采用学校成员(教师、学生)代表进入决策机构享有决策权的方式或专门享有监督权的方式来安排。二是执行权上的监督安排,也就是对校长行使权力进行监督。这种监督安排更多的是让学校成员或代表参与管理,或是落实法律对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组织的安排,保障学校管理权的行使不侵犯教师的合法权利。三是成员权利日常保障上的监督安排,也就是一种常设组织或监督专人,是日常保障、补偿、救济成员合法权利上的监督安排,主要负责对日常管理行为中出现侵权时做出一种迅速反应,发挥权利补偿与救济保障作用。
其四,通过督导评估制度内部化安排保障公共利益。学校制度安排中除了通过学校行政管理制度、学校举办者制度来保障学校的公共利益外,更为重要的是将社会或公众对学校利益的要求内部化,使学校正常运行与发展的过程就是社会公共利益得到保障和发展的过程。学校的督导评估制度安排要体现和保障公共利益,需要有如下基本安排:一是在决策制度、执行制度与监督制度安排上有公众利益的代表者,一般而言是指社区或家长的代表者在学校的决策、管理与监督上有参与机会。二是在学校运作的过程中有公众参与的机会,也就是学校对社区或家长是开放的,家长能及时获知孩子的教育教学情况,能参与和选择对孩子教育与学习的某些活动。三是社会专门督导机构代表公众对学校办学情况进行定期评估,评估结果能成为激励和约束学校办学行为的依据,学校形成接受社会专业评估的负责文化与及时反馈的制度。
第二篇:对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立的几点思考
对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立的几点思考
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首先要用科学的管理体系为学校定位,将学校的核心功能定位于服务,以制度来确保“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的建立,并为教职工建立明确的工作、价值、利益导向。其次是以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实现学校的全面、全员、全程管理,形成完整、闭合、互动、系统的管理流程。运用科学的管理体系和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强化监督、检测、考评机制,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保障学校管理流程的畅顺,管理目标的实现。
一定时期产生的学校制度是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对学校改革的要求,在适应和创新中形成起来的。现代学校制度是相对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学校制度而言的,传统学校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促进了我国学校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尤其是新世纪我国社会的第二次转型,传统学校制度在促进学校发展上的力量越来越薄弱,在新形势下也越来越步履维艰。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家对学校的包揽和对学校的统一规划、管理,导致了学校与政府之间单纯的隶属关系和学校主体地位的丧失、学校与社会,家庭之间沟通的缺乏、学校内部体制的僵化和运作的刻板以及学校效能的低下和学校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的下降。我们认为:现代现代学校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学校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科学管理,应尊重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律一是
要求学校管理制度本身体现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本质特性,符合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客观规律;同时还必须结合本校的历史、人文和现状等校情,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的要求。二是学校的管理制度要形成一个科学的体系。
(二)构建全面目标计划体系
学校根据学生及其相关消费者的需求确定学校的办学理念,它包括办学宗旨、办学方针、育人目标、办学特色、发展目标、管理机制等部分。这些办学理念如何转化为可操作的管理行为,远期发展规划如何转化为各阶段的具体目标,关键要建立科学的目标计划体系。我校的全面目标计划体系将学校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分解转化为学校各学年的目标任务。据此学校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各部门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部门工作计划,直到具体岗位与个人。工作计划分层制定,分层审批,分层管理。总目标指导分目标,分目标保证总目标,构成一个全面的目标计划体系,并围绕目标的实现展开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三)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发展的人文环境首先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学校积极倡导:在用人制度上,“赛马”比“相马”更重要;在评价制度上,鼓励比“诊断”更重要;在分配制度上,激励比惩罚更重要: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人文性集中体现为学校管理的民主性。加大了对骨干教师的奖励倾斜,加大了对学校作出贡献教工的奖励及在指导学生获奖方面的奖励。学校坚持“以党支部为核心,以教代会、工会为基础”的组织建设。党支部发挥核心作用,加强党员的自身建设。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教代会、工会将肩负全体教工所赋予的重任,认真行使民主权利,履行各项义务,在校务公开、制度建设、学校管理等诸多方面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
(四)以制度为准绳,构建人人参与的公平环境。公平不是用人制度上的平等,也不是分配制度上的平均,公平应该体现为人人参与竞争的机会平等,人人获得发展的机会平等。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将所有的岗位向教师开放,通过制定教师自我发展项目书、岗位竞聘形式,进一步完善用人机制,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引领,构建开放性、发展性的制度环境。全校各部门条块结合,形成了科学化网络化的管理系统。学校从找需求、找突破口出发,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引领,将学生全面健康的人格培养作为教育的重心。学校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学会尊重、和谐发展”的教育新理念,并逐步形成了“以尊重开启心智,以和谐润泽心灵”的育人新模式。
(六)依法治校,构建学校健康稳定发展的管理机制。学校要求管理者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正确处理好传统和现代、现在和未来、整体和局部、集体和个人、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关系,要协调好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管理要素,营造一个和谐的育人环境,使学校协调发展。(1)制度上保证了“教育是服务”的实现。学生及其家长、社会成为“消费者”,学校的教职工成为内部“消费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全面的保障。
(2)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关注人的需求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精髓,注重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将管理制度仅作为教职工的基本工作标准和基本行为准则,以制度鼓励、要求全员创新、创造性工作,不断超越体系的要求,只有做得更好,而没有最好。
(3)实行全面、全员、全程管理。一是对教育、教学、科研、行政、后勤工作全面进行质量设计并全部进行质量控制,紧扣教育教学这一学校的中心工作,将凡是影响质量的因素都纳入强化管理的范畴,并将质量管理的重点向全体学生、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中心环节倾斜。二是把学校各级、各类人员都作为“服务网”、“质量链”中的一环,强调全员参与和团队配合。三是紧紧抓住教育、教学的每一环节,过程的每个阶段的质量管理,以阶段性目标的达成保证高质量结果的实现。
(4)规范了对制度本身的管理,管理职责明确,流程清晰,规范具体,指导性与可操作性强。
(5)充分发挥了纠正与预防的功能,通过事前的预防,过程的检查,事后的及时纠正等一系列制度,保障了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使学校管理不断持续提升。
(6)强化了监督机制,通过内部与外部的质量审核,以科学有效的检查原则、方法、步骤等,体现了检查的客观性,平时抽查与阶段性检查相结合,加强了对管理过程的监测,既加大了监督的力度,又增强了监督的客观性、公正性。
(七)建构学校全员业绩考评体系
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始终是学校建设的根本。建立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地解决了质量的过程管理,但仍未能有效解决管理中第一要素“人”的科学管理、评价与激励,这是学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和难点所在。学校管理应着力从促进教职工队伍建设这个根本入手,对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系列重点、难关,吸取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思想和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探索。考核的内容包括过程质量、业绩、职能素质与表现。该体系与传统考评的主要区别在于:
(1)用系统的方法使人与事复合,使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资讯完整、客观。
(2)用联系的方法使团队、个人、业绩成为整体。形成从个人à部门à学校整体团队,紧紧围绕质量、效益的价值、利益导向,培养团队精神,凝聚整体发展意识。
(3)用评价键贯通目标à过程à结果,保障目标的实现。
(4)用工作行为的过程,职能素质、能力与表现,业绩的统一,促进教职工综合素质的增值、创值,使学校目标的可持续性提升更具保障。
(5)用激励的机制,引导教职工发挥潜能,超越现行管理制度,不断创新、创造。
(6)用整合的思维,使考核的资源最大化共享,实现人力资源的综合管理,考核的结果成为教职工奖金、升降、培训、评优、福利分配、去留的基本依据。
(7)用开放考核资讯的办法,创造公开、公平的考核环境,上至校长下至教职工既是考核者,又是被考核者,考核的结果强调证据,考核的结论与被考核人见面,并允许申诉复议。
第三篇: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办中国特色大学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心得体会
在4月15日上午由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在部门组织的讨论学习中,我感触颇深,体会如下:
<纲要>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未来发展目标,这其中也包括高等教育。我认为应该从全局上来看待高等教育2020年事业发展的目标,也就是说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需求,特别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纲要》提出,从现在起到2020年,高等教育总规模将从2900多万增加到3550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4.2%提高到40%,20-50岁主要劳动年龄人口的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会从现在不到10%提高到20%。应该说,这些目标体现了高等教育规模发展达到一个高位平台后稳步增长的趋势。
高校要发展,必须要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作为一名高校的行政人员,这和我们的工作生活紧密相连,我想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有三个层面的问题:
一是大学和政府的关系,因为现代大学制度是建立在依法确定政府和大学关系这个前提之下,所以纲要提出,实行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这样一个原则,这个原则是处理大学和政府关系 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在这个原则下来确保大学办学自主权。这个原则的含义就是,政府和大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机构,大学不是行政机构,所以大学不是政府的附属机构,它具有办学的自主性。管和办分开的话也是这个意思,政府是负责宏观管理,办学的权利是属于大学,所以我想这是确立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层面的问题,首先要处理好这个关系。
二是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在纲要中提到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要制定大学章程,大学内部治理也要按照章程来实行治理,从这个意思来讲也可以说是依法治校,这也就意味着今后我们的大学都要制定章程,来确定内部治理结构。在内部治理中间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大学的领导体制是实行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同时又强调了教授治学,营造学术自由的氛围。大学治理中有一个行政权利和学术权利的关系,那就要在学术领域要充分尊重教授在治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要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所以,内部治理结构在纲要中做了这样一种原则的规定。
三是大学和社会的关系。因为大学自主办学是需要有社会参与和社会监督的,因此要建立社会参与、社会合作的制度,这里提出了可以探索建立董事会或者理事会的制度,这种制度是一种社会参与的形式,同时还强调了行业、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办学,也提出了大学要向社会公开信息,要实行年报制度,让社会对大学有知情权,也可以说,现代大学制度最终是要建立一种大学自我发展又自我约束的制度。《纲要》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要改变现状,改革体制机制,把办学的自主权交给学校,让大学独立去办学。这符合国际办学的潮流,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
教育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必须要按照教育规律办学,这样才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就是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纲要》很多条文都指出让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就拿大学来说,每所大学必须独立自主去办学,按照教育发展的规律去办学,而不是按照政府的指令去办学,才能办出特色来,才能避免“千校一面”、“高度雷同”的现象。
可以说,《纲要》给大学松了绑,给大学带来了发展的活力。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传统、特色、理念、文化、精神和风格,只有把自己的特色办出来,才能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党群工作办公室
葛 晶
二○一○年四月二十六日
第四篇:对建立宁波现代商贸物流园区的思考
对建立宁波现代商贸物流园区的思考
作者:王军锋、冯平、吴国兴
宁波市政府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积极培育现代综合物流经营主体”。根据这一精神,我们就建立宁波物流园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认为建立于波现代商贸物流园对整个宁波经济持续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组建物流园区的现实基础
建立宁波现代商贸物流园区,是宁波现代物流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宁波商贸业走向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经营的需要。发达的现代物流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通过建立物流园区,使宁被商贸企业加快向现代的专业化、社会化经营转变;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是减少商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1.物流园区交通区位优越。园区处在城市外围,可进一步缓解物流对城市交通的压力。杭甬高速、同三线高公路及规划中的环境公路、甬金高速公路连成一体,距离北仑港仅有20多公里。有利于货物快速便捷的集疏运,降低大宗物资进出运输成本。
2.物流市场需求空间巨大。分析宁波市流通特征,商业零售、连镇超市、加工配送;伏理经销都占较大比重,传统运输;货运代、信息业、仓储业、装等都有较好基础。据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宁波市港口吞吐量达1.13亿吨,公路货运量1.1亿万吨,铁路运量700万吨。充足的货运量为发展物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3.企业参与物流园区开发热情很高。由政府引导,组织建立物流园区,可将多个物流企业集中在一起,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优势,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性和互补性,人园企业可共享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降低经营成本,减少费用支出。根据目前接洽情温看,市姻糖公司、新江厘商城、针纺公司等企业强烈要求在园区建设自己的配送中心和仓储设施;华东物资城、市建材物资市场等企业因旧城改造面临拆迁,多次商谈人园事项。几家实力雄厚的国内外公司已派专人实地考察;并对此有投资意向。随着因区进一步开发和功能的不断完善,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参与投资开发。
4.现代信息技术为物流园区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气电子商务为促进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物流技术与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物流的高效化、合理化、系统化提供了技术支撑。物流园区作为商品集散中心和加工配送中心,汇集闷内外商品,运用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开展网络交易,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有机结合。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宁波商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交易平台。
发展目标及功能定位
按照“现代仓储、多式联运、加配送、产品分拨、市场批发、园区交易”六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宁波物流园区将建成全省乃至华东地区现代化;综合性、多功能的大型物流基地,着力把物流业培育为重要新兴产业和新生的经济增长点。
其发展目标为:以现代化立体交通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把宁波物流园区建设成为融商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交通流于一体,集现代仓储中心、多式联运中心、加工配送中心、商品批发中心、展览展示中心、电子商务交易中心于一园的现代化、综合性、多功能的大型物流基地。按照阶梯性发展原理,园区建设目标分近、中、远三期实施,近期5年建设成为地域性(宁波市及用边地区)、中期10年建成区域性(华东地区)、无期15年建设成为全国性并辐射国际的物流园区。
宁波现代商贸物流因区建设要遵照“物流集聚效应”和“设施适性”两大原则,按八大功能进行规划布局。
⑴生产和生活服务功能。要争取引进1-2家经营生活资料、家居装饰、营业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形成为太古城以及勤县邱隘镇及周边地区居民服务的商贸新区。
⑵现代市场批发功能。应在园区建立大型生产资市场,以宁波和浙东地区经济为依托,逐步发展门类较多、规模齐全的市场群。
⑶商品集散功能。发挥“蓄水池“的作用,吸引和汇集国内外商品,形成一个新的商品集散中心。⑷商品加工、配送功能。园区应建设加工配选区,开展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品分拨,为工业企业等开展第三方物流服务,组织农副产品加工、包装、处理;面向连锁公司和零售企业实行社会化、专业化配送服务。
(5)电子商务交易功能。园区应建设网络交易服务中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系统,收集、处理、发布产销变化、货物供求、价格走势、经贸商情信息,开展网上交易,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有机结合。
(6)商品展示和商务活动功能。园区要建立商品展览展示厅,平时以生产商、经销商展示商品为主,可根据不同时期特点,举办中小规模展销会。为中外客商提供理想的商品展地和贸易洽谈专场所。
(7)多式联运中转功能。园区要在交通便捷处建立货物联运用宁波的港口等交通优势,发展包括海运、公路、铁路、民航、内河航运等多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多式联运业务。承担货物从发货人到牧货人的门对内的全程服务。(8)完善配套的园区管理服务功能。园区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服务机构,形成集园区地政、物业、工商、治安、海关、金融、税务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管理服务区。为企业提供商务、办公、住宿、娱乐等综合性配套服务。
开发策略和模式
园区开发应坚持“政企联动、政策拉动、物商互动、内外齐动、良性滚动”原则——政企联动。针对开发前期物流设施的社会公益性和投资规模大的特点,应以政府启动为主,后期的项目开发以政府、民间、企业和受益方共同开发,合力推进。政策拉动。制定有针对性的配套政策,重点吸引一批有实力的物流开发龙头企业,并通过政策引导,推动园区开发不断上规模、上水平。物商互动。近期发展面向宁波和浙东地区的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和仓储加工配送中心;中、远期发展面向华东和全国;同时逐步拓展国际物流业务,努力捉进宁彼物潦园区的升级、培育旺盛的人流、商流。内外齐动。园区开发必须以仓储和市场为先导,以工业品、农副产品为依托,依赖工业、农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物流货源。同时,要多发展与工业企业和大型零售商业企业提供门对门的配送服务。工两联手共同发展。
良性该动。园区开发要按照立足长远,一次规划,分步建设,良性滚动、持续发展原则逐步开发建设。开发模式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策支持、市场运作”的企业主导型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开发。统一规划:由物流园区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园区管理机构,履行管理和规划职能,在市政府批准的区域内按功能定位和开发部署,统一制定开发规划。
分步实施:园区建投按照兼顾近期需要与长远发展的思路,注重硬件建设与软件管理相结台原则。一是抓紧园区开发股分公司筹建;二是抓紧制定规划布局图、基础设施图;三是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四是抓紧做好各项政策的衔接和协调,为人园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开发建设按照功能定位和招商进展情况分期进行,滚动开发。
政策支持:为鼓励企业从事基础设施开发,推动园区建设和发和产业倾斜政策。建议园区开发列人市重点工程,在土地政策、市场运作:园区的运作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按照股份公司模式实施。政府应成立园区筹建办公室,主要负责政策配套、总体规划、整体开发和管理协调工作,建立由商贸、供销;物资、工业等国有控股公司共同按照政府份有限公司;开发公司按照政府制定的规划具体组织实施。园区基础设施基本完成后,可将股份有限公司与政府协调机构合并,履行开发建设与管理协调双重职能,代为履行政府管理职能。园区建设和管理。要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转变职能,强化服务。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服务及管理体系。
综上所述,建立宁波现代商贸物流园区,既是21世纪宁波市两贸经济发展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串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应加快商贸物流园区建设的步伐,力争为宁披经济持续发展作出积极努力。
第五篇:完善学校治理体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完善学校治理体系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湖南农业大学章程实施工作自查报告
《湖南农业大学章程》(以下简称《章程》)2011年10月28日经湖南省教育厅核准通过(湘教发〔2011〕56号),2012年1月1日公布施行,是湖南省第一部经过教育厅核准的章程。2014年,学校依据有关规定和程序对《章程》实施了修订,《湖南农业大学章程修正案》于2014年12月31日经教育厅核准(湖南省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第1号),并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是湖南省第一部按照《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修订并经过教育厅核准的章程。学校《章程》上承国家法律法规,下启校内规章制度,是我校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章程》实施以来,在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章程实施组织领导坚强有力
(一)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章程建设
《章程》制定工作。学校《章程》制定工作于2010年2月启动,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全体校领导为成员的章程制定工作领导小组,并由校领导带队赴华中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校进行专项考察学习,专题审定了《章程》制定大纲和起草程序,历经文献研究、文本起草、专家咨询、征求意见、教代会审议、党委审定、省教育厅核准、发布施行等阶段,于2011年10月28日经教育厅核准通过(湘教发〔2011〕56号),成为湖南省第一部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准的大学章程。
《章程》修定工作。2014年5月,因上位法规出现了新要求和学校情况有了新变化,学校依据有关规定,按照稳定性、科学性、规范性原则,启动了《章程》修订程序。学校党委专题审定了章程修订工作方案,党委书记主持召开了学院负责人、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会议,专题征求意见;校长主持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了《章程修正案》并对七届二次教代会预备会议的征求意见进行了专题研究;10月16日学校召开七届二次教代会
审议通过了《章程修正案(草案)》;10月24日学校党委会审定了《章程修正案》;12月31日经教育厅核准(湖南省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第1号),成为湖南省第一部按照《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修订并经过教育厅核准的章程。
《章程》督导工作。为保证学校《章程》实施五周年系列活动和迎接教育厅章程专项督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于2017年7月组织召开了章程实施专项督导工作布置会议;8月28日《湖南农业大学〈章程〉实施五周年系列活动暨省教育厅章程专项督导工作方案》提交党委务虚会审定,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全体校领导组成的章程专项督导工作领导小组,学校组织开展了“崇章、守章、执章——纪念《章程》实施五周年”为主题的系列学习宣传活动。9月29日,学校组织召开章程实施专项督导工作推进会,通报了迎接章程督导工作进展情况,审议了《章程学习要点》《章程专项督导工作宣传方案》。12月1日,学校召开章程实施专项督导工作小组会议,审议支撑材料目录和自评报告,并对照《湖南省高等学校章程实施工作
专项督导指标体系》进行责任单位自评打分。2018年4月25日,学校召开迎接教育厅章程实施工作专项督导动员会。4月26日,学校召开迎接教育厅章程专项督导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定了《湖南农业大学章程实施工作自查报告》和《湖南农业大学章程实施工作评估支撑材料目录》,并对我校章程实施工作进行了自评打分。5月24日,学校召开迎接省教育厅章程实施现场督导工作布置会议,审定《湖南农业大学迎接章程实施工作现场督导工作方案》,部署5月29日迎接省教育厅章程实施现场督导工作各项工作。
在学校《章程》制(修)定和实施过程中,学校党委充分发挥领导、统筹、协调作用,使《章程》更具科学性、前瞻性、操作性。《章程》以宪法、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定学校发展目标定位,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实现管理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在全国少有例证的情况下,《章程》较好地处理了举办者与学校的关系、学校与师生员工的关系、《章程》与上位法律规范的关系、《章程》与下
位规章制度的关系、《章程》文本成熟性与前瞻性的关系。
(二)学校成立了章程实施的专门机构
成立章程委员会。根据《章程》的规定,学校于2011年12月29日出台了《湖南农业大学章程委员会章程(试行)》(湘农大〔2011〕74号),明确章程委员会的性质、职责、权利、人员组成和议事规则。2012年1月10日,学校成立了第一届章程委员会,由书记担任主任委员、校长担任副主任委员,工会主席、党政办主任、团委书记、章程建设顾问、校友总会与董事会秘书长、法律顾问、语言文字顾问、章程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学院党政负责人代表、未担任党政管理干部职务的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教师代表、研究生会主席、学生会主席等十三位同志组成,章程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改革发展处。章程委员会负责解释《章程》,依据《章程》审查学校内部规范性文件和规章制度,受理对违反《章程》的管理行为、办学活动的举报和投诉。2014年6月1日,学校修订了《湖南农业大学章程委员会章程》(湘农大〔2014〕10号),并成立了第二届章程
委员会,新增宣传部部长、改革发展处处长为章程委员会委员。
修定学校《章程》。2014年4月21日,经学校第二届章程委员会提议,学校党委会决定启动我校《章程》的修订工作;5月20日,学校章程委员会审议了学校章程修订工作方案;5月20日-6月中旬,学校以章程委员会委员为主体,组建了章程修订工作小组,启动了章程修订工作,草拟了《湖南农业大学章程修正案(草案)》;6月17日,学校章程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讨论《湖南农业大学章程修正案(草案)》;7月4日,学校章程委员会委员对《湖南农业大学章程修正案(草案)》进行了讨论;7月18日,学校章程委员会办公室征求了教育厅法规处对《湖南农业大学章程修正案(草案)》的意见;9月29日,学校章程委员会对征求到的意见逐条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修订意见。
章程委员会的设立是学校章程建设工作的一大创新。学校在章程制定工作完成后,着眼于章程解释、修订、监督工作的有序开展,在章程制定工作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章程委员会。
章程委员会的设立不仅保持了章程建设工作的延续性,同时也为章程的具体实施找到了合理的解释、监督机构,尤其是在章程修改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探索了章程修改的程序和方式方法,为全省乃至全国高校章程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三)持续开展了全校性学习宣传活动
《章程》颁布施行后,为抓好学校章程的宣传贯彻工作,学校党委召开专门会议,认真研究了如何贯彻实施学校章程的问题。2011年11月24日学校发布了《关于做好<湖南农业大学章程>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湘农大通〔2011〕61号),要求全校各单位和全体师生员工,认真学习《章程》,宣传《章程》。学校党委、二级单位多次以学校章程为专题,组织中心组学习。党委委员和学校领导带头参加辅导报告、撰写心得体会、发表署名文章、接受电视访谈、参加专家座谈。通过学习宣传,使全校师生员工对《章程》的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对实施章程的重要性有了较深认识。
《章程》修定施行后,学校又专门制订了学习宣传工作方
案,要求各部门、各单位通过多种形式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开展章程的学习宣传活动;印发了《章程》单行本,将《章程》纳入《学生手册》和《研究生手册》,保证师生员工人手一册;通过学习宣传章程,使全校师生员工对学校的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基本职能、运行机制等重大问题有了清晰的理解,提高了全校教职员工依法办学、依章治校的意识。
《章程》实施五周年,学校制定了《湖南农业大学〈章程〉实施五周年系列活动暨省教育厅章程专项督导工作方案》(湘农大通〔2017〕68号),要求以《章程》公布实施五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章程》的学习宣传,各二级单位组织教职工和学生都认真开展了重温《章程》学习活动,学校通过校报、微信、橱窗等校园媒体对以《章程》为龙头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成果进行了系列宣传报道,学校领导在校报发表署名文章,并在学校官微组织开展了《章程》知识推介和“知识趣答”,使《章程》中所蕴含的大学精神、治理理念、改革思想、发展观念等深入全体师生员工头脑,积极营造迎接省教育厅专项督导工作 的良好氛围。
学校党委在贯彻落实《章程》过程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动作用,带头学习《章程》,广泛宣传《章程》;严抓《章程》的贯彻执行,要求各项制度设计明确规定执行的具体内容,包括执行权行使的主体,执行内容、范围、程序和规则,切实维护《章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四)章程学习“三个纳入”要求全面落实
纳入新进教师入职教育。《章程》颁布和修定后,学校为每一位教职工发放了一本《湖南农业大学章程》,并将章程学习纳入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内容,同时每年为全体新进教师发放《湖南农业大学章程》。在新进教师岗前培训课上,组织学校章程委员会专家为新进教师就章程制定和章程内容开展专题解读,同时要求全体教师以党支部或教研室为单位开展重温章程的学习,务必熟知学校章程内容。
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内容。《章程》颁布和修定后,学校为每一位学生发放了一本《湖南农业大学章程》,并将学校章程
编入《学生手册》《研究生手册》,新生入学后做到人手一册,将章程学习纳入本科生、研究生入学教育内容,要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专题学习,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章程学习要点知识答题等等。通过上述活动,加深了学生们对学校教学管理等相关规定的认识,营造出自觉学习章程、遵守章程、按章办事的良好氛围。
纳入新提拔干部培训内容。学校将章程学习纳入全体处科级干部培训内容和新任处科级干部培训,并进行了《依章办学
依法治校》的专题培训。全校各支部都组织了章程专题学习,单位处级干部带头领学解读,2018年组织全体处级干部进行了章程内容闭卷测试,以考促学,使处级干部们对学校的历史沿革、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依章办学等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学校将《章程》学习纳入到处科级干部培训、新进教师入职教育、新生入学教育和新提拔干部培训内容,确保章程学习覆盖率达到100%。
二、章程规定落实及配套制度建设成效显著
(一)坚持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和《章程》,学校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湖南农业大学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办法》(湘农发〔2017〕8号),制定了《中共湖南农业大学委员会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湘农发〔2017〕9号)和《湖南农业大学校长办公会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湘农大〔2017〕32号),进一步细化了学校党委的领导职责、校长的职权,明确了学校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了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校长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有力保证了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任务的完成。
学校党委坚持注重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决策机制,妥善处理好了三个关系,保障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效运行,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一是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的关系。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是一个有机整体,领导中有负责,负责中有领导。党委是学校的领导核心,统一领导学校工作,坚持谋大事、抓大事、议大事。校长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主持学校日常行政工作。二是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的关系。党委研究决定重大问题,始终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集体讨论决定。班子成员按照各自的分工,认真负责地开展工作,在分工的基础上相互配合和支持。三是党委书记和校长的关系。学校的发展关键在于班子,班子工作的好坏关键在于书记和校长。书记和校长的团结协调,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得以正常运行的根本前提。校长带头维护党委领导的权威,书记充分支持校长工作,形成了推进工作的最大整体合力。
(二)积极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
学校根据《章程》,修订了《湖南农业大学校院两级管理
规定》(湘农大〔2013〕2号)和《湖南农业大学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湘农发〔2013〕8号),在机构设置、人事管理、干部管理、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扩大了学院办学自主权,进一步规范了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学院在落实党政联席会议、学术委员会、教代会、团委、学生会等制度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学校对二级单位实施目标管理,开展了岗位聘任和绩效工资改革,出台了《湖南农业大学首次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实施方案》(湘农大〔2012〕26号)和《湖南农业大学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试行)》(湘农大〔2014〕33号)。
学校校院两级治理体系建设,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健全制度体系为抓手,围绕优化组织架构,夯实教研一线,降低运行成本,明确职责权限,提升管理效率,提高内部治理能力为目标,从横向上进一步分权,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同时,进一步夯实学术权力,落实民主权力;从纵向上进一步放权,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降低管理重心,扩大学院办学
自主权,建立符合现代大学制度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一是切实加强规章制度体系建设,构建了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基本框架,建立了以《章程》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相互衔接、协调一致、互相支撑、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体系。二是切实规范学院的运行和管理,健全学院党政联席会-学术委员会-教代会“三位一体”决策体系,构建学院内部权责明晰、程序科学的民主管理体制,提升学院治理效力。三是建立了以目标管理为抓手的运行监督机制,提升校部机关谋划运作、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和综合服务能力,推动学院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规范运行、加快发展。
(三)大力推进学术管理机制创新
学校以《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教育部令第35号)和《章程》为基本依据,修订了《湖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湘农大〔2014〕26号),明确学校学术委员会是校内最高学术机构,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审议(决策)、评定、咨询和学术纠纷裁决等职权。2014年11月,学校根据《学术委员
会章程》组建了第十三届学术委员会,下设学术评价与发展委员会、人才培养委员会、学风与学术道德建设委员会三个专门委员会。学校第十三届学术委员会成立以来,以学术评价与审议、重大事项咨询、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为重点,以健全运行机制、完善议事规则、提升履职能力为抓手,统筹学术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在推进教授治学、鼓励学术创新、促进学校内涵建设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通过着力构建制度、组织、机制、条件“四位一体”的保障体系,大力推进教授治学全面开展。一是制度保障。学校从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三个层面科学界定了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民主权力等大学内部四种主要权力的内涵,划分了学术事务和行政事务的边界,明确了学术委员会的职责,为推进教授治学制定了健全的制度保障体系。二是组织保障。学校构建了纵横协同的内部组织体系,纵向建立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横向设立学术评价与发展、人才培养和学风与道德建设三个专门委员会。三是机制保障。学校建立了督促与
考核相结合的约束机制;健全了议事、表决、报告等运行机制;完善了复议、质询等监督程序。四是条件保障。学校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为推进教授治学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保障。
(四)切实加强民主管理机制建设
学校根据《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教育部32号令)和《章程》,制订了《湖南农业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湘农大〔2014〕16号),明确了教代会的组成、职权、运行机制、会议规则及议事程序。建立了“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谋划、各方配合、职工参与”的工会工作大格局,形成了1个学校总工会、27个部门工会、3100多名工会会员的网络组织体系。学校每年定期召开教代会和工代会,听取学校的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情况和工会工作情况报告。校工会通过规范提案工作流程,即提案征集制、提案联系办理制、提案督办制、提案激励制、提案回复制和提案报告制;创新提案工作方式,改进提案承办方式、建立提案工作“三公开”制度、实行
提案工作“四会一评”制度、开展优秀提案评选等机制进一步落实提案督办和质询制度,近三年征集并回复提案达180件,使工会、教代会的基本职权得以有效落实,较好地发挥了教职工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与改革实践。
(五)积极拓展社会参与办学渠道
校友会、董事会。学校根据《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教育部第37号令)和《章程》,修订了《湖南农业大学董事会章程》(湘农大〔2012〕103号)和《湖南农业大学校友总会章程》(湘农大〔2015〕3号)。学校董事会董事由各董事单位推荐、全体董事会议选举产生,董事会下设科技协作、人才培养、基金等专门委员会,在董事会授权下组织和开展有关工作。学校校友总会现已建立26个校友分会,其中省内14个、省外8个(北美、北京、深圳、广州、海南、湖北、江苏、新疆),行业分会3个(烟草、农委、农科院),校内学院分会1个(外国语学院院友会),学校成立了校友总会第二
届理事会,10名省(部)级领导和院士聘任为名誉会长、168名杰出校友聘任为顾问,符少辉校长当选为理事会会长。学校以校友会、董事会等为载体,积极联系和服务校友及董事会成员单位,充分发挥其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咨询、协商、审议与监督作用,建立了社会参与和监督学校办学的长效机制。
教育基金会。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基金会2013年12月1日获湖南省民政部批准成立,并制定了《湖南农业大学接受捐赠管理办法》(湘农大〔2014〕13号)和《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基金会基金管理办法》(湘农大〔2014〕30号),目前广大校友企业(个人)及社会组织在我校设立了北美校友分会奖学金、“香港轩辕种子”助学金、“大北农”奖学金、深圳校友分会助学金等各类校友会、企业奖(助)学金60多项。
(六)切实维护全校师生合法权益
信息公开机制。学校依据《章程》和上级有关要求,制订了《湖南农业大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湖南农业大学教育阳光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等制度,完善了校领导接待日、会
议纪要和相关文件、信息公开专栏、校园网等公开形式与载体;构建了集办事指南、政策咨询、信息公开、舆情回应、投诉受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服务平台,建成了“1+3(”1个中心、3个服务站)、“实体大厅+网上大厅”的学校教育阳光服务模式,推动“掌上校园、平安校园、校领导接待日”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平台共用,切实履行组织、协调、监督、管理、服务职能,为广大师生、离退休人员提供优质、便捷服务。目前仅教育阳光服务网上大厅就已受理师生各类服务事项2500余条,被广大师生誉为“贴心工程”。2015年《湖南教育快讯》头条刊发了我校教育阳光服务工作的经验。2016年,我校教育阳光服务平台又被遴选为湖南省教育阳光服务平台建设奖补单位。
师生权利救济机制。学校依据《章程》和上位法规要求,修订了《湖南农业大学学生校内申诉处理规定》(湘农大〔2017〕34号)、制订了《湖南农业大学教职工申诉规定》(湘农大〔2012〕73号)等文件,明确了学生申诉委员会、教职工申诉委员会是受理学生和教职工申诉的专门机构,对申诉的范围和遵循的原
则、程序,受理申诉机构及其人员组成、职责、议事规则,申诉的处理等问题作了详尽的规定,健全了师生员工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的校内救济制度,为师生维权开辟了合法渠道。
(七)全面推进学校依法治校工作
法治机构与制度。学校依据《章程》和上级有关要求,自2009年起,成立了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并将法制工作明确纳入有关校领导分管事项范围。2007年2月,成立了副处级机构法制工作办公室,挂靠学校党委办、校长办;2014年1月,成立了正处级机构社会事务办公室,由社会事务办公室和法律事务办公室合署办公。2016年1月,明确聘请涂光启、陈光伟、毛祥成3名同志为法律顾问。制定了《湖南农业大学贯彻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实施办法》(湘农发〔2017〕19号),明确了“三重一大”的事项主要范围、机制程序、议事规则、决策实施、责任追究等,进一步规范决策行为,防范决策风险,推进学校科学发展。
依法治校工作。学校坚持依法治校七结合(与学法普法,课堂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创建,民主科学决策和党风廉政建设,综合治理、确保校园稳定,维护师生员工及居民的合法权益,改革、建设和发展相结合),成立了安全教育教研室,聘请芙蓉区公安分局局长为法制副校长,东湖派出所所长为法制兼职教师;把法制教育和依法治校的任务和要求纳入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任期目标,作为政绩考核、奖惩和任用的重要依据,做到了领导到位、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和工作到位,学校呈现出政治稳定、治安良好、环境优美、广大师生员工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学校多次被评为优秀事业单位法人、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全省文明高校、文明单位、文明标兵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和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先进单位。
(八)逐步健全章程实施保障机制
章程委员会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彰显。学校依据《章程》,修订了《湖南农业大学章程委员会章程》(湘农大〔2014〕10号),组建了湖南农业大学第二届章程委员会,进一步明确章
程委员会是负责学校章程实施、解释、修订的专门机构,监督学校章程实施,受理教职工、学生和学员、校友或者学校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学校违反章程行为的异议或者申诉;受理校内规范性文件与学校章程相冲突的争议。第二届章程委员会成立以来,组织起草的《湖南农业大学章程修正案》于2014年12月31日经湖南省教育厅核准通过,并针对修订后的《章程》开展了系列学习宣传活动,章程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在校报发表署名文章,对章程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权威解读,并要求全校师生员工进一步强化崇章意识、守章意识、执章意识,认真学习章程,共同遵守章程,主动维护章程的权威,一切按照章程办事,切实推动《章程》的贯彻实施。
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校高度重视《章程》的贯彻实施,要求全校各级各类组织机构、教职工、学生和学员,都必须把学校章程作为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的根本准则,要求全校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处级以上干部,都要带头学习《章程》,增强依法治校、依章办事的意识,带头宣传、贯
彻、实施《章程》,带头履行章程赋予的职责和义务,带头维护《章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每年要把遵守制度的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年终述职述廉、年终考核、干部个人事项申报、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素质评价和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据。2018年5月17日学校组织了处级干部章程知识测试,考试平均成绩89.99分,其中90分以上的人数为112人,占比61.20%;80-89分的人数为63人,占比34.43%;60-79分的人数为8人,占比4.38%。
监督和督查的保障作用得到有效落实。学校通过年终民主评议、特邀监察员、校领导接待日、监督举报信箱、教代会(学代会)提案、二级单位目标管理考核网上评价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全校师生员工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在《章程》施行过程中的民主管理和监督作用。从2015年开始,督导处每年组织开展学校规章制度执行与落实情况的专项检查,通过听取部门负责人对制度落实情况的介绍、询问了解有关事项、查看相关材料等方式,重点抽查了职能部门工作制度的制定、执行、落实和监督等情况。此外,学校还积极发挥校友会、董事会的作用,监督学校办学。通过内部和外部的监督,有力保障和促进了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的贯彻实施。
三、章程实施工作特色鲜明
学校《章程》建设工作被湖南省教育强省领导小组列为湖南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和制定大学章程的“双试点”单位。《章程》实施七年来,以章程为根本的制度体系全面建成,以章程为龙头的治理体系成效凸显,以章程为总规的法治氛围日渐形成,在全省乃至全国高校中产生了较大影响,得到了教育部、教育厅和主流官方媒体的高度关注。
(一)全省率先制定章程并按程序修订章程
我校章程制定工作于2010年2月正式启动,历经考察调研、文献研究、文本起草、专家咨询、征求意见、教代会审议、党委审定、教育厅核准、发布施行等九个阶段,前后十易其稿,2011年10月28日经湖南省教育厅核准通过,于2012年1月1日公布施行,成为湖南省第一部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准的
大学章程。章程制定工作得到了教育部政策法规司、教育厅政策法规处等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副司长先后来校调研章程制定工作,并推荐学校在全国“高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研讨培训班”“全国依法治校工作部署会”“全国高校章程与依法治校专题研讨培训班”和“湖南省试点高校章程制定研讨班”上做典型发言。
2014年,因上位法规出现了新要求和学校情况有了新变化,学校依据有关规定,按照稳定性、科学性、规范性原则,探索完成了《章程》修订工作。历经修订方案起草、修正案(草案)拟定、专家研讨、征求意见、校长办公会议审议、教代会通过,党委会审定、教育厅核准、发布施行等九个阶段,对收集到的125条意见和建议,吸收整理为10个方面,对章程文本逐一进行了修改。学校《章程》的修订既结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又充分考虑到了学校的实际情况,体现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也开创了省内高校章程修订的先河,《湖南农业大学章程修正案》位列湖南省高等学校
章程核准书第1号。
(二)“三保障两机制”的工作体制示范性强
一是首创章程委员会,为章程实施提供组织保障。章程委员会的设立是学校章程建设工作的一大创新。章程委员会对学校《章程》的制定、修正案的制定以及学校规范性文件的修(制)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对章程的解释、修订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章程委员会的设立不仅保持了章程建设工作的延续性,同时也为章程的具体实施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为全省乃至全国高校章程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二是健全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为章程实施提供体制保障。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湖南农业大学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办法》,制定了《中共湖南农业大学委员会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湖南农业大学校长办公会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了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校长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独
立负责地行使职权,有力保证了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任务的完成。大力推进教授治学。修订了《湖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明确学校学术委员会是校内最高学术机构,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审议(决策)、评定、咨询和学术纠纷裁决等职权。组建了第十三届学术委员会,构建了制度、组织、机制、条件“四位一体”的保障体系,学术委员会在鼓励学术创新、促进内涵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落实民主管理。制定了《湖南农业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建立了“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谋划、各方配合、职工参与”的工会工作大格局。每年定期召开教代会和工代会,听取学校的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情况和工会工作情况报告。修订了《湖南农业大学学生校内申诉处理规定》和《湖南农业大学教职工申诉规定》等文件,健全了师生员工权益校内救济制度。不断扩大社会参与。修订了《湖南农业大学校友总会章程》《湖南农业大学董事会章程》,制定了《湖南农业大学接受捐赠管理办法》《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基金会基金管理办法》,成立了校
友总会和教育基金会。学校目前广大校友企业(个人)及社会组织在我校设立了60多项奖(助)学金,每年接受校友和社会人士捐赠近百万余元。不断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修订了《湖南农业大学校院两级管理规定》,在机构设置、人事管理、干部管理、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扩大了学院办学自主权。修订了《湖南农业大学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健全学院党政联席会-学术委员会-教代会“三位一体”决策体系,构建学院内部权责明晰、程序科学的民主管理体制和以目标管理为抓手的运行监督机制,推动了学院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规范运行。
三是建立三级制度体系,为章程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学校把《章程》实施的第一年作为“制度建设年”,按照《湖南农业大学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要求,持续深入开展各级各类规章制度的“存、废、改、并、立、释”工作,构建了以《章程》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相互衔接、互相支撑的规章制度框架,完成了各类规章制度的修(制)订工作并按照教育教学、科技与产业、管理与服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四大模块进行对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进行了重新归类,编印了《湖南农业大学基本制度汇编》和《湖南农业大学具体制度汇编》,各部门还按工作内容汇编了《学生手册》、《研究生手册》和《湖南农业大学人事工作文件》等。目前,学校已建立起根本制度功能稳定、基本制度体系完备、具体制度成龙配套的校内规章制度体系。
四是坚持“三个纳入”,建立章程意识培育长效机制。章程颁布后、章程修订后以及章程实施五周年,学校都组织开展了以《章程》内容为主题的全校性学习宣传活动,通过不断创新《章程》宣传形式和持续开展《章程》宣传活动,《章程》中所蕴含的大学精神、治理理念、改革思想、发展观念等深入全体师生员工头脑。学校坚持将《章程》学习纳入新生入学教育计划、教职工岗前培训计划、处科级干部履职培训计划,全校师生员工遵章办学、依法治校的意识不断增强,遇事找制度、办事依制度、解决问题用制度、化解矛盾靠制度的良好氛围日渐形成。
五是开展“三结合”,建立章程实施监督机制。民主监督和专项督查相结合。学校通过年终民主评议、特邀监察员、校领导接待日、监督举报信箱、教代会(学代会)提案、二级单位目标管理考核网上评价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全校师生员工在《章程》施行过程中的民主管理和监督作用。从2015年开始,督导处每年组织开展规章制度执行与落实情况的专项检查,并对基本制度制定、执行、落实和监督等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校内监督与校外监督相结合。学校积极发挥校友会、董事会的作用,监督学校办学,学校通过内部和外部的监督,有力保障和促进了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的贯彻实施。依章办学与违章惩戒相结合。学校要求全校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处级以上干部,都要带头学习《章程》,增强依法治校、依章办事的意识,带头宣传、贯彻、实施《章程》,每年要把遵守制度的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年终述职述廉、年终考核、干部个人事项申报、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素质评价和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据。同时,学校建立违反章程的惩戒制度,出台《湖
南农业大学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明确违章类型、惩戒程序,做到有章必行,执章必严,违章必究。
(三)章程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一是主管部门高度认可。作为湖南省教育厅核准发布章程的第一所省属院校,学校章程制定经验以及以章程为统领下开展的依法治校、教授治学经验在全省范围内得到宣传与推广。2011年12月2日,原党委书记刘强教授在省教育厅举办的湖南省试点高校章程制定研讨班上介绍了我校章程制定工作的经验。2012年5月10日,原党委书记刘强教授应教育部政策法规司邀请,在全国“高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研讨培训班”上作了《制定实施学校章程 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主题发言。2013年3月28日,原党委书记刘强教授应邀出席全国依法治校工作部署会并作典型发言。2013年8月20日,校党委书记周清明教授应邀在江西南昌出席全国高校章程与依法治校专题研讨培训班并作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推进大学章程建设》的主题经验介绍。2015年9月1日至2日,湖南省举办的201
531
年普通高校领导干部暑期研讨班上,周清明书记作了题为《践行“三严三实”,以章程实施引领学校综合改革》的主题发言。2015年9月20-21日,由中国高等农林教育校(院)长联席会(CAFUPF)和全球农业与生命科学高等教育协会联盟(GCHERA)联合举办、南京农业大学承办的中外农业教育论坛上,符少辉校长作了题为《以章程建设为引领,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推进农林高校综合改革》的主题报告,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关注和评价。教育部法规司多次来我校就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进行调研,并先后邀请我校在贵州、南昌、北京举办的全国性会议介绍经验。上级主管部门认为我校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方面进行的探索,走在了湖南省乃至全国前列,对各高校特别是地方院校推进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二是主流媒体全面报道。学校章程制定与实施、依法治校及教授治学经验及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经验获得教育部网站、湖南省教育新闻网站等媒体的广泛关注与宣传报道,认为我校进
行的积极探索有一定的推广意义和参考价值。教育部网站以“湖南农业大学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大学章程建设”为题,对我校典型经验进行了宣传报道,湖南省教育新闻网以“迈开高校自主办学的步伐”为题,对我校党委书记周清明教授进行了专访。湖南省学校改革试点工作研究成果《创新地方高校现代大学制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湖南农业大学创建现代大学制度体系的实践为例》、《教授治学的障碍及其对策》等在教育类主流刊物刊发并转载。
三是兄弟院校充分肯定。我校章程制定与实施经验在社会和各兄弟高校引起了较好反响,内蒙古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等兄弟院校邀请我校前去作专题报告和交流。西安科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20多所高校来我校考察交流学习章程制定与组织实施相关经验。
章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章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学校《章
程》是湖南省第一部经过教育厅核准的章程,也是湖南省第一部按照《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修订并经过教育厅核准的章程,《章程》建设与实施工作一直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和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取得了阶段性建设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章程为总则的依章办学、依法治校意识培育工作还需要持续深入开展;二是以章程为统领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健全;三是章程贯彻实施的保障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