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矿挖掘、价值提升——人才管理的新定位
智慧365在线学习管理平台金矿挖掘、价值提升——人才管理的新定位
危机之下,才知道谁在裸游。借助于金融杠杆、借助于各种机会而迅速发展的企业,在遭遇危机的碰撞之下显露出种种不适,销售受阻、产品积压、负债高起。危机之下的裸游并不好受,寻找各种机会进行突围。要在危机之下寻求突围,还要看自己的力量和能量。而内在力量与能量的关键储蓄之地还是在公司内部的员工队伍中。如果从成本角度来看,员工队伍是负担,所以寻求突围之一的途径是压缩成本、减员增效,以做减法来应对危机。如果从力量和能量角度来看,员工队伍则是一座有待发掘的宝藏,关键是看你如何挖掘和使用。二战后面临危机的丰田:劳资纠纷VS调动员工积极性日本丰田历史上经历了多次重大危机。二战后四年时间里,战败混乱局面的阴影一直笼罩着日本经济,物资极度紧缺,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为了挽救因通货膨胀而濒于崩溃边缘的经济,日本政府采取了彻底的通货紧缩政策,结果造成国内购买力极度低下,对本来就在困境中苦苦挣扎的日本汽车工业来说无异于是雪上加霜,饱受了市场需求锐减和资金周转恶化的双重打击。丰田也毫不例外地陷入债台高筑的困境,连给职工开工资都发生了困难,拖欠工资现象越来越来严重,甚至不得不酝酿裁减人员的计划。这种情况发展到1949年4月,引发了工会组织的罢工。工会坚决反对裁减工人,为此劳资之间开展了无休止的谈判。双方僵持不下,劳资争议发展成了长期对抗,这又使得原本的亏损进一步扩大,公司陷入了随时可能破产的危机。要不选择破产,要不选择裁减人员重建公司,劳资双方就何去何从问题进行了反复彻底讨论,最终达成协议:工会同意裁员,从职工中招募自愿退职者,将原有的7500名职工裁减到5500名;同时资方除社长丰田喜一郎一人外,其他经营管理人员全体引咎辞职。劳资纠纷结束后的1950年,丰田英二和斋藤尚一提出:把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作为目标实施技术革新是今后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之所在。与此同时,提出了着名的创意提案制度,这项制度的内容是:全体职工谁都可以就公司的生产、质量、安全等所有经营活动方面自由地提出自己的创意和方案,其目的在于通过这样一种管理实践调动职工的参与意识和工作积极性。方向的正确与创意提案制度的实施,使得丰田在1951年推出了第一部丰田四轮驱动车----陆地巡洋舰,这辆车非常受日本本地人士的欢迎。1955年推出皇冠经典车型(这部车型目前还在生产销售),使得丰田彻底走出濒临破产困境、踏上飞速成长的舞台。可以说,丰田在面临二战后的危机时,首先想到的也是压缩成本、减员增效。这次劳资纠纷以及后续的努力,使丰田得到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没有企业的成长发展就没有职工生活的安定;反之,没有职工生活的安定也就没有企业的成长发展。第二,仅仅是依赖于减员,并不能帮助公司树立起长期发展的力量和能量;必需充分利用员工队伍的力量和能量,必需充分发挥员工的参与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改进、逐步完善、臻于至善。丰田的组织基因:制车先造人第一,没有企业的成长发展就没有职工生活的安定;反之,没有职工生活的安定也就没有企业的成长发展。第二,仅仅是依赖于减员,并不能帮助公司树立起长期发展的力量和能量;
必需充分利用员工队伍的力量和能量,必需充分发挥员工的参与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改进、逐步完善、臻于至善。这种认知和行为,已经充分融入到丰田的组织基因中,使得持续改善哲学融入到方方面面,而支撑持续改善的关键力量是员工队伍的头脑和热情。这种组织基因,在最近的丰田危机中,同样得以显现。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2009年丰田陷入质量危机和最大规模召回门事件。虽然2011年2月,美国交通部发布了关联性调查结果,结论是丰田车型电子节气门没发现有任何缺陷。但在此事件的过程中,丰田章男(2010年3月)说:丰田认为,对于发生的问题,作为汽车厂商来说重要的是不隐瞒事实,把顾客安全放在第一,遵照当地法律采取适当的市场对策。并且,更重要的是深挖问题真因,防止再次发生。同时,把此事件作为反省自身、加强改善的契机,我们正在反省是不是已经超越了丰田自身能力的高速发展,使丰田一直以来最为重视的对于制车先造人的苛求而有所疏忽。
第二篇:《金矿-精益管理挖掘利润》_学习心得 - 副本
《金矿-精益管理挖掘利润》读书心得
弗雷德.伯乐和迈克.伯乐父子俩所著的《金矿-精益管理挖掘利润》一书以讲故事的方式,描述一家具备技术和市场双重优势的企业,因为种种原因陷入财务困境,濒临破产;危难之际,企业请来一位经验丰富的精益专家,来到现场,发现了问题,并建议企业尽快建立精益生产运作系统。通过消除浪费、持续改善,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库存很快转变为流动资金,企业转危为安。作者无意于叙事取胜,而是把重点放在了“用小说形式阐述管理思想”,充分展示了“贴近客户、善待员工、低成本、零缺陷”的精益制造文化。
在故事中,父子俩对“生产浪费”展开对话。父亲说:“浪费可分为7种类型:(1)过量生产,也就是说,还没有需求,你们就开始生产;(2)不必要的等待,这是由于工作程序没有效率;(3)不必要的搬运,这意味着工作流程不够直接,不够顺畅;(4)不必要的操作,有些工作可以合并;(5)不必要的库存;(6)不必要的走动,工人的某些动作根本不能为产品创造任何价值,例如找零件、找工具、找文件等;(7)质量缺陷,这会导致返工和更多的浪费。”想要有效率,一个很好的技 巧就是将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要让你的客户感觉到你的产品确实值得购买,因此,父亲建议“应该请咨询顾问来帮助你们系统性地减少浪费”。
正如我们在小说后半部分看到,针对生产过程中的种种浪费,父子俩采取了一系列对策。例如,为了控制成本、杜绝浪费,该企业推行了准时生产体制管理手段。这意味着生产要以客户为导向、以需求为王。“只有使无效劳动(浪费)为0,而使工作的比例接近100%,才是真正的提高效率。丰田生产方式追求按需生产,因此,要将人员控制好,以使多余的生产能力同所需求的生产量相吻合。”“精益管理”坚持认为库存是生产不经济的“万恶之源”,由于有了不必要的库存,积压了企业资金,增加了资金成本;更主要是因为有了库存,生产线上即使出现了不合格产品,工人也可以从容返修,而放松了对“零返修率”的追求。因此,企业只要把提高效率与降低成本结合起来,才有意义。为此,必须朝着以最少量的人员、只生产所需要数量的产品这一方向努力;关于效率,必须从每一个操作人员以及由他们组织起来的生产线着眼,每个环节都要提高,以收到整体效果。
精益管理源于精益生产,就是通过持续的改善让企业以最小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设备、资金、材料、时 间和空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为顾客提供新产品和及时的服务。总的目的是减少浪费,提高利润。书中说到生产“节拍时间”,是指在一定时间长度内,总有效生产时间与客户需求数量的比值。它的作用就是:对生产的调节控制和防止浪费和分段供应不连续。通过节拍和生产周期的比较分析,可以明确需要改进的环节,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调整。如当生产节拍大于生产周期时,生产能力相应过剩;如果按照实际生产能力安排生产就会造成生产过剩,导致大量中间产品积压,引起库存成本上升、场地使用紧张等问题。如果按照生产节拍安排生产,就会导致设备闲置,劳动力等工等现象,造成生产能力浪费。当生产节拍小于生产周期的情况下,生产能力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这时就会出现加班、提前安排生产、分段储存加大等问题。因此,生产周期大于或小于生产节拍都会对生产造成不良影响。
实施精益生产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任何生产上的问题都基本与人相关,从最高领导层对精益理念的认识,到中间管理层不愿意面对现实,并且抵制改革的心态,乃至对工人们专业知识经验的不重视等。因此,要想解决生产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
具体到企业来说,首先对企业的员工。一个没有员工的企业将是一些空洞的建筑和静止的机器,没办法输 入,没有输出,当然也没有任何利润可言,企业将不会是企业。员工的精神风貌,投入工作的状态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状态,凝聚力强,向心力大,则是集团军作战,产生的效果不是每个人力量的叠加,而是以指数级增长。如何提升员工凝聚力,要从问题开始,找到解决办法,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积极发挥员工智慧,而不是只针对员工的双手支付酬劳。所以企业可以:
1.以公平利益吸引人
企业的薪酬水平决定了企业留住关键员工的能力。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工资过低,员工“食无鱼”、“出无舆”、“无以为家”,只能弹铗高歌“长铁归来兮”,企业有如何能留住人才?薪酬的影响,不仅取决于由行业平均工资、企业经营状况和员工业绩决定的报酬绝对数量,也取决于报酬的相对数量和员工感受到的公平满意度。许多时候,企业过分讲求“公平”以致平均主义盛行,员工报酬和资历挂钩,和员工现实表现关联不大,导致员工公平感失衡并产生不满情绪。因此,企业应以业绩论英雄,按贡献定报酬,以竞争促效益。
2.给员工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企业的员工,无论才能高低,莫不希望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管理者应该从内心深处尊重、爱惜人才,创 造一个人尽其才的环境。
3.给普通员工成长的机会
现在的就业形势,使得许多主管根本不担心普通员工的离职问题。实际上普通员工并不普通,他们如同大厦的基石,大厦的基石动摇了,大厦焉能长久?况且,培养一个同岗位的新人所需的费用是老员工所需费用的十倍之多。普通员工的工作态度、劳动技能、价值观影响到企业整体的绩效水平和企业文化的演变,优秀的领导者对普通员工是决不会放任不管的。把普通员工当作优秀员工对待,重视每个员工的成长与发展,那么普通员工也能创造出与优秀员工一样的业绩。
4.对技术的思索
管理,有人说是对人,有人说是对事;有人说是技术,也有人说是艺术;有人说是通过理事而管人,„.非常多,孰对孰非,不加评论,这些言论都有其正确的方面,都对,但都不全面。通过这本书,我认识到,管理无定法,唯适合最好,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那是否就无迹可寻了呢?不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在近些年,西方的一些管理理论才逐渐的进入我国,才有了管理科学的说法,管理是科学,管理是技术。管理应根据环境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策略。管理是管理者与环境的函数。有了积极奋发的员工队伍,有了恰当的技术方法,这两 大支柱有机结合起来,就能创造奇迹,就能完成不可能任务。
加强管理,持续改善是核心。管理是企业的基础,只有企业管理好了,才有基本竞争力,“基本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要有综合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
根据书中深入浅出所讲述的道理,我们回到自己的企业,精益管理要从领导者带领大家发现身边可见的浪费开始,感悟到推行精益生产的必要性、持续深入推行的重要性。
一、检查企业管理现状,生产、物流等环节还是存在很多需改善的不足,比如:
(一)标准化规范管理做得不够,生产工作缺少标准化,作业标准不完善,标准制定不合理;质量的过程控制能力较弱,质量数据分析不彻底,造成大量的质量成本损失;
(二)生产环节:停工待料、不合格品、生产管理方面定置管理存在混乱;目视管理不明确、工艺不合理、不能按时完成计划等;物流环节:成品发运不及时占用资金和生产空间、库存零部件积压、物流线路不合理、标识不明费时寻找等,存在诸多的浪费,正是书中所说待挖掘的诸多“金矿”;
(三)管理人员忙于日常事务,改进意识尚未有效形成,需要营造改善的气候氛围,进行环境渲染,同时需要先进管理理念的培训。基层管理者的素养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四)学习《金矿》并与实际工作对比领会到,前期进行精益生产的推行没能真正找到切入的方法,推行中员工有抱怨工作量的增加、推行的效果浮于表面、未能真正起到改善提高、持续深入的作用。
二、精益改善是企业提升竞争力基础
《金矿》所讲述的这家陷入财务困境、濒临破产企业,危难之际通过实施精益管理帮助企业建立起一套有竞争力的生产运作系统,通过消除浪费、持续改善,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库存很快转变为流动资金,企业转危为安,实现了盈利。丰田公司长期摸索沉淀形成的精益生产管理模式,正是这套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使丰田公司在汽车领域站稳了脚步,并逐步成为行业的领导者。书中事例告诉我们,任何一家公司都是一个金矿。如何能够从公司的作业流程中挖掘出不能够为客户增值的工作,也就是未被发现的“黄金”,也就是 “浪费”,设法消除这些浪费,才能真正加强公司的竞争力。推行精益生产是促进企业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三、精益管理从源头与身边开始
推行精益管理主要的挑战是企业的领导要能面对现实,找出问题,按其重要性逐一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要能让全体员工动员起来,一起为创造企业与个人的未来努力。书中对生产节拍的控制、标准化操作、看板系统、拉动式生产、现场管理等进行精益改善实际而细致的事例,引导我们学习脚踏实地推行的方法。
(一)工作中推行切入
1.初期消除推行阻力,通过试点推行使员工感受改善成果,引导员工主动的参与行为、逐步深入的引导改善意识形成;
2.领导带头作用的发挥与通过制定正向导向的激励制度结合,激励员工发现问题、参与工作改善,定期总结表彰,促进持续改善意识与工作作风的形成。
(二)与工作相结合的改善
1.精益生产从产品的源头开发环节开始,屏弃以往先做产品后订标准的粗放式开发模式,在开发过程中做好各项标准的确立工作,特别是对产品规格变更的归类梳理。
2.“工作是为了增加产品的价值,而没有增加价值的活动就是不必要的动作”,生产节拍优化控制,梳理总装线人员配置关系,进行优化调整。3.物流改善,对物料配送路线、流程进行全面规划。以等待的浪费、搬远的浪费、不良品的浪费、动作的浪费、加工的浪费、库存的浪费、制造过多(早)的浪费,7类浪费为衡量标准,对生产过程、物流环节进行检查,分析制定改善对策。
4.充分发挥看板作业,“用看板来启动生产,让工人清楚知道下一步生产什么”,“同时看板也是持续改进的工具”。通过努力充分发挥看板系统功能,暴露现场发现的问题,及时传递信息予以改进。
5.均衡生产改善,从销售接收订单交货周期进行控制,根据生产能力合理进行生产计划安排,保障生产的顺畅与持续,力争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完成生产任务,减少加班带来的费用的浪费。
(三)深入推行与持续改进
1.首先是改善意识的形成,其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全靠人,促使成功的是人,阻碍成功的也是人,要扫除障碍还是靠人,一切都与人分不开”。通过精益生产工作的推进,促进员工养成规范做事和良好习惯,在实际工作中从发现身边问题开始,培养改善的意识逐步形成。
2.有效运用“三个方块”的方法,通过改善工作的持续与衔接性、更让合适的人到能发挥能力的岗位上工 作,使工作的业绩与个人进步同步发展,促使改善意识向企业文化转化,使员工都愿意贡献一份力量,使公司成功运作。而不是抵制它,并且为他们所做的贡献刚到骄傲。
通过精益生产的实施与推行,把责任下放到组织结构的各个层次,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把缺陷和浪费及时地消灭在每一个岗位。成本的不断地降低、品质持续提高、生产更具灵活性,逐步实现无废品和零库存目标。持续的精益改善必将为企业创造市场强大的优势竞争力。
第三篇:挖掘潜能提升生命价值哲理故事
许多人的“安贫守道”,许多人的“恪守卑微”,许多人的匍匐行进,并不是生活天地的狭小,也不是命运之神的禁锢,更不是客观条件的欠缺。这些人之所以面对世界和未来,总是拿出一副战战兢兢、畏缩不前的姿态,而只让心灵中的愿望凝固成失望的苦痛和惆怅的悲怆,成为自己沉甸甸的生命的负担,根本的原因,是他们自轻自贱,自我歧视,看不见自己生命的能量,更看不到自己出众的才智和超人的技能,从而把自己束缚在自己手造的精神的铁屋子里。
善于发现自己的特长,挖掘自己内在的潜能,不但可以提升自我的生命价值,而且给了自己获取人生所需的激情和动力,从而达到创新二次自我,开拓生活新天地的高层境界。
挖掘潜能提升生命价值目标只有一个
四十二岁的华特是某科技公司的业务总监,五年的从业经历,他都在很大的压力中度过,以致体重增加了四十五磅,还得了高血压,可喜的是,他的工作还算顺利。最近,他在高级住宅区买了房子,妻子也辞了工作,打算做个称职的家庭主妇。儿子也争气,进了当地一所著名的大学。一切都顺风顺水,华特可谓是春风得意。
然而只在一夜之间,事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所在的公司资产重组,一批骨干人员遭到了清洗,不幸的是,华特也在被清洗名单内,危机笼罩在他头上。
三个月后,华特找到了新工作,一家科技公司聘用他担任业务总监,总的来说,还算幸运。新的工作内容和以前差不多,而且新公司规模比较小,工作压力也许要小一些,然而实际情况大大出乎他的想像。
很快地,华特发现,虽然是新环境,面对新的面孔,自己仍然感到窒息,烦琐的公文和会议可以把他活埋了。他终于明白,自己过去的那套管理办法需要改革,甚至说,一切都需要推翻重来。
新的工作干了还不到两年,华特便迫不及待地辞职了。人们都以为华特疯了。但他自己心中有数,如果不赶紧脱身,就不可能放手一搏,那么更多的时间将被浪费掉。他说:“紧急刹车的确会损坏汽车,但总比一头栽下悬崖要好一些。”
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华特可以真正地思考了,他想明白自己到底需要怎样的事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工作,想做什么样的事。
“我的路要靠自己来选择。”华特说,“在第一家公司,我侥幸当上业务总监。但我原本是网站工程师,人力资源部门的主管是我的朋友,我们常常待在一起,有一天业务总监的职位出缺,他便让我干上了。”
吸引华特的,是业务总监的薪资以及权威性,但他对管理根本不感兴趣。多年以后,华特终于明白,只有创意才能带给他最大的成就感,这使他下定决心当一名自由工作者。“也许别人会因此认为我是一个失败者,这可是个不好的名声,但我只犹豫了一会儿,我觉得成功的生活方式对每个人来说都各不相同。”华特的新事业非常顺利。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乐。比起过去担任业务总监时,他现在更加健康、更加具有创造力。他说:“坚持到底的确需要勇气,但是适时退出也不失明智。”
第四篇:人才竞争中的价值定位分析
自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在1960年当选为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时发表了肠为《人力资本投资》的就职演说以来,“人力资本投资’这一重要概念被越来越多的经济学者所接受并纳人到研究的视野,20世纪80年代末在西方经济学界崛起的以卢卡斯、罗默、巴洛等人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学派更是将人力资本作为增长的内生性因素加以强调,认为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可以起到一举数得的功效。这些研究成果使得以教育培训为主要内容的人力资本投资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人才竞争是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后的竞争战略重点。
中国经济在融人世界经济体系中企业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什么?有些人最担心市场的丢失,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最大威胁是人才的流失。人才流失的现状和原因《大国的兴衰》一书的作者帕·米西认为:21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根本上就是人才的竞争。然而就人才竞争而言,我国显然是不容乐观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鼓励出国留学成为我国开放搞活的重要举措。1985-1997年间,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127281人次,超过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西方国家采取给予永久居留权及免交学费优惠政策截留了我国大批人才,大批人才由此流失海外,中国在海外留学的12万人员中学成回国的仅有4万余人,约占1/3。中国科学院1万名左右的年轻人中,研究生流失率达39%,大学生流失率达27%,①留学截留是人才流失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这种国际人才流动中的“马太效应”对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无疑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那么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通常的解释是国内就业机会少、工资低以及留学生偏好在国外工作学习。然而笔者认为这些原因并不足以说明问题。一方面,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已为高家质人才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成功机会。另一方面,国家为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学成回国,也为他们提供了优厚的报酬。此外,家乡亲、故园情和传统文化的力量更深深地吸引海外游子回国。
21世纪的中国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市场占有格局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尽管国际竞争、企业竞争的直接表现是市场的竞争,但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为什么人们最关心市场格局变化,因为国际竟争、企业竟争的直接表现是市场争夺,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产品和服务市场的进退意味着利润(财富)的流向和就业的增减。
不过,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产品和服务市场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历来是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争抢的资源,中国又是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争抢人才的重点地区,其原因主要有二:第一,这是由世界人才供求形势决定的,优秀人才普遍短缺;第二,这是由中国的人才质量决定的。中国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中国的墓础教育比较扎实,中国人的智商比较高,中国的学生又能吃苦。这是由于,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管理和技术都以人才为载体,市场竞争的王牌武器是人才。如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家电寥寥无几,日本家电一统天下,但中国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培养了大批技术骨干,短短的时间内便成为世界上家电的最大输出国之一。因此,市场的得失是暂时的,人才才是竞争力的核心,人才价值定位为竞争与管理的核心。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有几十万高学历人员流向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但由于存在人才流动的语言和文化壁垒,许多技术专家和管理人才或苦于外语不过关或考虑到背井离乡的牵挂,人才流失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遏制。但是,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中国经济高速稳定成长,世界各国跨国公司看好中国,纷纷抢滩中国市场,跨国公司大量涌入中国并实行本土化的人才管理,中国人才流失面临着更严峻的危机。
第五篇:挖掘科学资料教育价值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挖掘科学资料教育价值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摘要:教科版小学《科学》(修订版)教材中选编了许多科学资料。这些科学资料具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作用。将这些科学资料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作为导入课题的情景媒介、创设问题情境的素材、科学探究的过程指导案例、课堂拓展延伸的补充资料、学生课外自主探究的题材以及开展科幻作品欣赏创作活动和科学知识竞赛是充分发挥科学资料教育价值、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科学资料科学素养教育价值教学途径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并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出要“注意选择那些有助于实现多领域学习目标的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基于6年的教材实验,在教材的整体框架结构没有做大的变动的情况下,进行了局部的调整和完善。修订后的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更加突出科学课程的特点,用活动统整科学知识、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使学生在有序的科学探究中形成科学概念,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养成科学态度。为了增加教材的可读性,使教材成为小学生要看的读物,教材的编写者在这次修订中特别关注了相关科学资料的充实,很多的资料直接进入了教材,尤其是在每一单元后面设计了“资料库”。选编的科学资料紧密结合单元学习内容,有利拓展延伸,便于查阅对照,是科学课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反观在实际科学教学中,由于教师在理念上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没有行为上的及时跟进,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挖掘、利用科学资料的教育价值,也有虽加以重视却但缺少具体的操作策略,不知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科学资料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对教材中的科学资料的教育价值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并有必要对在科学教学中如何挖掘科学资料的教育价值,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探讨。
一、科学资料对于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价值
承担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这一科学启蒙任务的科学课程,要使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并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研读教科版小学《科学》(修订版)教材可以发现,选编的科学资料有助于学生深入理
1解相关单元的科学概念、丰富他们的已有的经验和发展他们探究科学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科学探究和科学本身的认识,还可以了解科学家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思维方法,以及科学发现和发明的艰苦、曲折的历程,由此接受科学文化的洗礼,领悟科学的本质。
1.利用科学资料,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儿童天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对科学具有好奇心是培养科学兴趣最好的心理基础。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无疑,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科学教育的必由之路,只有激发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各种探究活动,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小学科学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使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得以保持和发展,逐步形成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把科学资料引入课堂,将生命世界中千奇百怪、光怪陆离的动物、植物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惊叹之余深切地感受到生物的多样性,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和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并随之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植物”单元时,将该单元后“资料库”中的会捕虫的猪笼草、结“面包”的树、王莲、大王花等“令人惊奇的植物”适时呈现,必将收到意料之中的良好效果。另外,将科学家们的具有传奇色彩和趣味性强的“故事”展示给学生,无疑也会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利用科学资料,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
小学科学课程要引领小学生学习有关周围世界的科学知识,形成对这个世界的初步的理解。教科版小学《科学》(修订版)教材在编写中,注重基本的科学事实和原理以及科学领域中对学生后继学习和终身学习最有影响的概念,将帮助小学生建构重要的科学概念作为衡量科学素养的重要标准。单元中的每个活动都统一在一个大概念之下,核心概念和具体概念之间又互相联系、衔接,呈现出递进发展的关系。每个单元后面设计了“资料库”,选编了2至5篇科学资料,每一个科学资料都是对该单元科学概念的延伸和深化。例如,在学习“岩石和矿物”单元时,组织学生阅读“岩石的成因和分类”这一科学资料,获得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由于岩石的成分和形成原因不同,形成了不同形态和性质的各种岩石的事实,促进了“不同的岩石和矿物有不同的形态、性质和用途”这一概念的建构。
3.利用科学资料,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课程要带领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学习运用科学的方法,一步步深入,探寻科学的结论。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像科学家,真刀真枪地做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修订版)教材在编写时体现了教材的双螺旋框架体系结构,科学概念、科学探究双螺旋式的同步向前发展。科学探究不能孤立存在,它一定要依附于科学概念的构建;科学概念必须依靠科学探究这个平台,这样概念才有活力,否则学生只有简单记结论。在进行科学知识的教学时,常常需要展现科学探究的过
程。科学资料中有许多关于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典型案例,可以作为引领学生进行探究的样板。比如,在学习“水和空气”单元时,资料库中提供的伽利略有关“空气的重量”的实验和拉瓦锡所做的“空气中有什么”的燃烧实验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我们常常要跟学生讲“科学发现、发明有一个不断探究、深化和修改的过程”,但是假如离开了具体的事例去讲解这句话,那么我们教学一定会显得非常的空洞。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借用科学资料。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单元中的“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时,向学生讲述从公元100年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十五世纪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这一千多年的科学研究历程,使学生领会到科学是在处在不断变化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中,也让学生领悟到科学家们对真理的追求与执着。
4.利用科学资料,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是科学教育的重要方面,但是缺乏合适的载体,教育势必流于一种空泛的说教。教科版小学《科学》(修订版)教材在编写中“有意识地关注那些蕴含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因素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宇宙”单元时,讲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强调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三国时代的古籍上就出现了“火箭”的名称;目前,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顺利发射,“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航天梦,“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成功发射。又如,在学习“我们周围的材料”时,就可以介绍“蔡伦与造纸术”,了解东汉时期科学家蔡伦,于公元105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张植物纤维纸,从此纸迅速被推广使用,而且逐渐传到世界各国。这些记录我国科学发展历程的资料,不仅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发展中的新成果,更是极佳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能够使学生从中陶冶思想情操,由衷地产生民族自豪感,树立远大志向,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小学科学教育要学生通过科学学习,内化科学精神,形成科学价值观、懂得和欣赏科学的本质。教材中的科学资料,有很多真实地展现了科学发现途径中的艰辛,科学家们对科学的价值态度、对事业的献身精神、对社会尽责的高尚情感。这些感人肺腑、催人向上的丰富事例,无一不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洗礼的良好素材。例如,在学习“时间的测量”这一单元时,组织学生阅读“教堂里的‘摆’”,了解在迷信窒息着科学的1583年的意大利,17岁的伽利略在细心地观察教堂里的挂灯微微晃动中,产生了有关“摆”的问题,由此开始研究“摆”的规律,并想用“摆”来指示时间。但是,科学被宗教压制,他由于从事科学活动遭到了教会的迫害。到1636年,他已经双目失明,还向荷兰政府建议试制摆钟。
二、实现科学资料教育价值的教学途径
教科版小学《科学》(修订版)教材共八册32个单元,许多的科学资料直接以
单元学习内容的形式进入了教材层面,如六下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中“怎样放得更大”一课就编入了“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这一科学资料等。这次教材修订还专门在每个单元后以“资料库”的形式编选了101篇科学资料。这些科学资料有涉及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和地球与宇宙的相关知识,有记述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作出杰出贡献的著名科学家及其探究历程和成果,有枚举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中的科学技术发展过程和重大科学事件,有罗列了一些至今未解的科学猜想,还编入了部分科学诗歌和儿童科幻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呈现形式多样,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既有文字材料,又有图片介绍。这些科学资料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将这些资源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是充分发挥科学资料内隐的弥足珍贵的教育价值的有效教学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对科学资料本身的呈现形式,应对科学资料进行有机的整合,大胆创新,以多样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1.作为导入课题的情景媒介
许多科学资料本身就具有故事性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如果我们用科学家的故事作为导入课题的媒介,立即就能唤起学生盎然的兴趣。既能让学生了解相关的一段科学史人文逸事,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例如,在学习“工具和机械”单元“杠杆”一课时,在导入课题时用资料库中“阿基米德撬地球的故事”引入,让学生了解阿基米德虽然没有撬动地球,但他设计了一套杠杆和滑轮系统,平稳地将一艘大船推到了水中,使学生对杠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科学资料进入课堂学习,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科学家的距离,体会到科学无穷的力量,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2.作为创设问题情境的素材
现代脑神经科学研究成果证实,儿童具有极大的学习潜能。只要善于引导,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和持续的学习行为。在科学学习中,教师可以搜集生活中的关于科学和自然的“问题情境”,设计特定的学习情境,檫亮学生发现问题的眼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磁铁”单元中的“磁极的相互作用”一课时,可以用“磁悬浮列车”这一科学资料,告诉学生磁悬浮列车在列车的底部和专用轨道上安装了用特殊材料和方法制成的与超强磁力的磁体,使列车不接触地面而以每小时300千米飞快滑行。从而产生“磁极是怎样相互作用的?”这一问题并进行深入的探究学习。
3.作为科学探究的过程指导案例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突出科学探究,不仅是为了获得科学知识,更重要是科学探究的过程作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内在价值。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
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对于初学科学探究的学生来说,选择一个具有科学性、趣味性俱佳,科学探究思路清晰,基本环节完整的科学探究史实作为学习样板是最合适不过了。例如,在学习“能量”单元时,利用“电和磁见面了”这一科学资料,围绕奥斯特当初为什么会发现“电磁现象”,它是怎样被发现的,将这些问题介绍清楚,既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电磁现象”的理解,又给学生一个典型的科学探究的案例教育。对于初学科学探究的小学生来说,在解读这一科学资料的过程中,对于提出研究问题、作出有依据的假设、根据已有经验设计能够验证假设的实验、动手实验验证假设、分析实验结果并作出结论、总结和交流研究过程和结果等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有了清晰的认识,从而实现向科学家那样开始探究。
4.作为课堂拓展延伸的补充资料
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具有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这就告诉我们,科学课不受课时的束缚,教师要鼓励学生课外的学习活动。例如,在学习“生物与环境”单元后,布置学生阅读“资料库”中“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一内容,通过“南非探险队将几只老鼠带上南极的马里思岛,因为没有天敌两年后这个小岛成了鼠岛;为消灭老鼠又将四只猫运到岛上,结果老鼠少了而猫迅速繁殖到6万只,每天要吃掉60多万只鸟,成了灾难;最终为了挽救鸟类只能派直升飞机和上百名士兵去捕杀猫”这一科学资料,让学生深切地感知食物链对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对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在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必须和谐共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这一科学概念的建构。又如在学习“新的生命”时,我们可以利用资料库中“人工种子”和“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来了解人工繁殖的方法,也可让学生讨论人工繁殖技术所带来的高技术应用和社会问题。关于是否可用克隆技术来克隆人,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来讨论,初步体验一下科学技术的“双刃剑”问题。
5.作为学生课外自主探究的题材
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能有效保持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体验探究过程的喜悦和艰辛;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能促进学生主动构建具有个体意义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习得科学探究思维的方式、方法和能力。课堂的探究学习一个场所,但教师作为引导者,更应该引领学生在校园、家庭、社会和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所以,教师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的那些课时,而要重视引导学生学生在课外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科学探究的题材选择是多方位,多角度的,资料库中有关科学家探究的事例完全可以作为学生课外自主探究的课题。例如在学习“光”这一单元时,可让学生在课外自己阅读“牛顿的发现”和“看不见的光线” 两篇科学资料后自己动手做一做,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探究活动中反复演练习得科学技能,不断积累科学知识,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观念。
6.开展科幻作品欣赏创作活动和科学知识竞赛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设计的。尤其是活动形式的确定上要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资料库里有许多涉及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和地球与宇宙的科学资料,这些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新奇的。我们可以通过组织知识竞赛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掌握这些知识。另外为了让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同时培养学生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情感,教材资料库中还编选了数篇儿童科幻作品,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科幻作品欣赏和创作活动。例如,在学习“磁铁”单元中的“指南针”一课后,沿用资料库中“为什么指南针总是指向南北方向”中吉尔伯特的探究,大胆想象,科学猜想,创作有关地球的科学幻想作品。
总之,教科版小学《科学》(修订版)教材选编的科学资料中蕴涵着巨大的教育价值,需要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努力挖掘、开发利用科学资料内隐的教育价值,优化实现科学资料教育价值的教学途径,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也是每位科学教师应有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郝京华.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2]郎盛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4]罗星凯,李萍昌编译.探究:小学科学教学的思想、观点与策略.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