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乌克兰危机的四点启示
乌克兰政局并没有随着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并交出世界第三大核武库而消停,恰恰相反,这些年来,乌克兰成为冷战最后的战场,甚至可能引发第二次冷战。乌克兰又倒向了西方,克里米亚地区则公投要重回俄罗斯。俄罗斯和西方地缘政治拉锯战进入最后阶段,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启示一:政治断裂带易引发大国政治的悲剧。
乌克兰作为欧洲第二大国家,为何“左右为难”?正如地壳板块连接处常常爆发地震一样,洲际板块交接处和文明断裂带,也常常导致政治地震爆发。乌克兰就不幸坐落在天主教与东正教文明的交界处,乌克兰西部大多数居民为天主教徒,东部大部分居民信奉俄罗斯东正教,经济危机引发文明的冲突,导致国家处于破产和分裂边缘,为大国插手提供了可能,并最终以自身悲剧引发大国政治的悲剧。
启示二:政治危机源于经济危机,经济高度对外依存是国家安全软肋。
近年来,西方在一些国家推动政权更迭屡屡得手,并有蔓延之势。此次,西方为避免刺激俄罗斯,未用“乌克兰之春”或“橙色革命”等口号,但实质无异。乌克兰国内经济困难,处于债务违约及破产边缘,为外部操控提供了可能。西方利用了乌克兰不想过于依赖俄罗斯的倾向,推动乌克兰变局。
启示三:西方对历史的错误解读,是动荡的诱因。
苏联的解体、冷战的结束,让西方得意忘形,美国更是得出结论说“历史的终结”,新保守主义、新帝国论一度甚嚣尘上,结果导致美国陷入阿富汗、伊拉克泥潭十余年而难以自拔。欧盟也乘势大规模扩张,光2004年一年就吸纳10个国家,迄今消化不良。这些都是对冷战结束的错误解读在作怪。将历史的偶然性赋予必然性意义,往往导致自我实现的预言。
启示四:西方的双重标准,再次折射其虚伪性。
以前支持科索沃公投,现在反对克里米亚公投;以前倡导人权高于主权,现在又说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美欧的双重标准教人无所适从,原因当然是美欧自身利益决定价值观:在其看来,科索沃从独裁的塞尔维亚独立是合法的,克里米亚从民主的乌克兰独立则是非法的;在其看来,俄罗斯并非自然形成的民族国家,现在又吸纳克里米亚,也是违反西方观念的。苏联解体前夕,西方承诺叶利钦:北约不东扩,波罗的海不加入欧盟。现在情形如何?俄罗斯怎么能信任西方?
乌克兰局势仍面临很大不确定性。克里米亚16日举行公投,但七国集团与美欧明确表示不会承认公投结果。一旦公投结果有利于俄,西方能否接受事实仍是未知数。乌克兰政局给诸多大国提出了巨大难题,如何面对,考验各国政治智慧。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欧盟研究中心副主任)
第二篇:乌克兰局势
引起街头政治的是总统亚努科维奇的一项决定。他决定不签署与欧盟深化融合的历史性协议,转而寻求与俄罗斯巩固关系。这项协议为乌克兰融入欧盟打好地基.乌克兰成为欧盟联系国,欧盟提供15亿欧元补助,并动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未来7年提供175亿欧元贷款给乌克兰。
乌克兰向西靠,让普京沉思默想。一场围绕地缘政治和战略版图的格斗就此拉锯。俄罗斯自己经济能力有限,但为了势力范围不被缩减,还是下决心开出高额价码,给乌克兰提供110亿美元的贷款,在能源供给上打折。
但政治从来都不是用钱能搞掂的。从苏联解体,到2004年“橙色革命”,再到现在,乌克兰始终在寻找自己的文化身份。他们不再觉得自己是“俄罗斯母亲”衍生出的一个变体,却又不知道究竟归宗何方,成为欧洲的一部分是最直接的冲动。乌克兰的西部,与波兰接壤,而波兰已经融入欧洲文化圈。当靠近欧盟的协议被总统否决后,首都基辅的独立广场上便出现抗议人群。
具有威权政治思维的总统亚努科维奇,忘记了自己上台是为了平衡欧美力量。他知道乌克兰人不反俄,但也目睹波兰融入欧盟后的新姿,独立自主是民心所向。可是,他没有马上回应示威者解散议会的要求,而是坚持自己的权威,结果反对者变本加厉,把他描摹成甘当“俄罗斯从属”的形象,进而提出更高要求,宣称提前举行总统大选。加上欧美的鼓噪,乌克兰当政者愈见被动,到了不得不清场的尴尬境地。执政者和反对者,共同酝酿了“双输”游戏。
颜色革命(Coulor Revolution),又称花朵革命,是指21世纪初期一系列发生在独联体国家和中亚地区的以颜色命名、以和平和非暴力方式进行的政权变更运动。参与者们通常通过非暴力手段来抵制他们所认为的独裁政府,拥护民主、自由以及国家的独立。他们通常采用一种特别的颜色或者花朵来作为他们的标志。目前颜色革命已经在塞尔维亚、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这几个国家取得成功。
颜色革命发生的国家一般游离在西方价值体系之外或者社会制度之外。这个以前苏联最为典型,当然独联体国家也都具备这特点。在苏联后期,国家信仰体系崩溃,西方价值观乘虚而入,在社会上造成了思想的混乱,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运动又加剧了国民的迷茫,所以,在国家分裂的关键时刻,丧失国家信仰的军队以及政客都束手无策。属于西方价值体系内的国家没有发生颜色革命,他们叫政权轮替,不叫革命。
对于颜色革命的国家而言,颜色革命只是形式上换了一种制度,思想是引进了西方观念,但实际上对本国的利益损害也很大。这些国家普遍比较落后,而且处于大国交锋的前沿,他们之所以被利用是因为他们的战略地位和地理优势,西方国家拉拢他们不是为了让他们强大起来,而是为了自身的安全。而把自己的发展寄希望于将自己作为挡箭牌的西方国家身上,本身就是弱智的体现。所以,革命后,格鲁吉亚被俄罗斯人暴揍了一顿,乌克兰国内局势始终动荡不安,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发展止步不前,国内局势也存在进一步混乱的可能。
第三篇:乌克兰危机对中国的利弊分析(讲课稿)
` 乌克兰危机后俄欧关系破裂,对中国的利弊分析
开始之前我想先问下,有没有同学知道去年的这个时候,国际上发生了什么大事么?去年这个时候,我们在教室里上课,在离我们不远处,一次影响整个国际秩序的乌克兰危机爆发。如图所示是..先给大家解释乌克兰危机是怎么一回事。在这次危机之前,乌克兰一直存在向东走,还是向西走的矛盾。根据右边这幅图,大家可以看到..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乌克兰一边是讲俄语的公民,主张与俄罗斯保持密切联系。一边是讲乌克兰语,亲近欧盟。所以这也就为乌克兰危机埋下伏笔。而直接的导火索是因为乌克兰前总统亚努科维奇突然拒绝与欧盟签署自2007年以来就进行谈判的联系国协议,转而投靠俄罗斯,引起全国性抗议活动。成千上万的人走上基辅独立广场进行示威抗议。而他最终也在乌克兰议会以绝对多数同意票被罢免。
危机才刚刚开始。现在距乌克兰危机爆发差不多刚好一周年,在这一年里,又发生了什么呢?首先,本属于乌克兰的克里米亚独立了,普金想将克里米亚纳入自己国家。克里米亚这个地方啊,背景很复杂。在俄罗斯是叶卡捷琳娜女皇统治的时候从土耳其手中夺得,后来才被赫鲁晓夫给了乌克兰。所以在乌克兰受亲欧盟派主导的时候,自然想把它拿回来。于是普金就与他签订了协议。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当然不只是想要这么一个地方,他以这个地方为开始,觊觎的是乌克兰更多的领土。那欧盟、美国肯定又不乐意了呀,谴责他干涉乌克兰主权,对他进行制裁,把他从八国集团中排除,同时北约也终止了与俄罗斯的合作。所以俄罗斯的经济受到影响,最终导致俄欧关系破裂。
所以说这次乌克兰危机,可以说是把这世界的各大最主要力量都牵涉进来的事件。那么问题来了,乌克兰危机爆发,俄欧关系破裂,对中国有没有影响呢?这个影响肯定是有的,关键在于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先说一下中国的态度。眼下中国肯定是各方势力都想拉拢的人,但目前中国在这件事情上一直保持作壁上观的姿态。两点原因,一是出于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毕竟是人家家事嘛,我们不擦手。二是出于和俄国的友好关系。大家知道今年是中俄建交的50周年,虽然中俄都公开阐明相互不结成同盟,中国与俄罗斯的来往一直十分密切。今年的毕业生晚会上,我们学校不是还有俄罗斯的代表队来演出。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可以说是是结伴而不结婚,相爱却不在一起的状态。出于俄罗斯对中国整体外国政策与日俱增的重要性,我们无论如何不能错失这个好伙伴,但在俄罗斯被指控因干涉克里米亚危机而侵犯乌克兰主权时,中国也很尴尬,不希望被看作是公然支持莫斯科,与西方敌对。
对中国产生的不好影响呢,我总结出大概以下三个方面。以前中国很多军工技术是从乌克兰那来的。前面说到,乌克兰领导人宣布把加入北约作为政府首要任务之一。一旦加入北约,欧盟很可能会反对乌克兰卖给中国军工技术了。中国与乌克兰现有的军事合作必将因为北约相关的限制和纪律而陷入停顿。
而且乌克兰是中国外交战略“西进”的枢纽地之一,一旦乌克兰成为对抗俄罗斯前哨的北约成员,中国外交“西进”的前景也会很不明朗。
另外,对中国所谓“欧亚大陆桥”计划是个打击,世界上主要的贸易通道依靠海洋,而海洋一直被英、美控制,欧亚大陆桥是中国最有希望的陆地上的贸易通道。但是欧亚大陆桥上的国家很多,有各种历史 民族 宗教的问题,本来争端多且运输成本高。所以这个打击其实也没有太大。
往最坏的方面想的话,如果俄罗斯在此次乌克兰危机中完败,中国也会受影响。因为俄罗斯战略缓冲空间的丧失也意味着中国西部战略缓冲地带的缩小。北约东扩,结果是:北约离中国越来越近,而我们在东部亚太地区的安全也会受到威胁。
那么,中国的局势真的有这么不堪么?
也不尽然,其实这次动荡也对中国大有好处。我们再来看一下这条新闻。..这是一笔很大的订单。中俄的能源贸易谈判由来已很久,当然价格是一直未落实合同的主要因素乌克兰危机让美国与欧盟以及其他地盟友一道发起对俄经济制裁,包括之前与中国竞争的主要对手韩国和日本。所以现在中国目前成了俄罗斯保障能源出口、维持国家经济的唯一方向。从这方面看,俄罗斯也是被美国逼的,不得不向东看,加大与中国能源合作力度。
说到这个我想到的第一件事是,天然气的供给大幅度增多,东北可能也不用日日夜夜烧这么多煤,长春的空气说不定也会好很多!
中俄外交政策专家罗鲍波说:“中国拿到了拖延已久的天然气协议。中国企业正在向俄罗斯的上游能源项目拓展业务,石油进口也将会大幅增加。大规模军售的前景也很好。”
这就意味着,不仅仅是大家看到的能源合作,俄罗斯大量商品和服务业要靠进口和外资,在这一大块市场,本来是欧洲的蛋糕,美国没多少利益,所以制裁。对美国没有什么危害,直接自残的是欧盟,自作自受。但是对中国极为有利!中国大量的消费品 商品、农产品都可以进入俄罗斯市场!而且中国还得到急需的能源!出口俄罗斯商品赚钱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加深俄罗斯对中国的经济依赖。想象一下,未来,俄罗斯的能源出口要依赖中国,俄罗斯的各种消费品、都要依赖中国,甚至一些服务业也要依赖中国!中国发展该是多么可观!而且这种转变或许是长期的,不可逆的,具有长远意义的!
其实最让美国难受的还不是中国获得了更加稳定的能源供应渠道,中国是第二经济大国,俄罗斯是第二军事大国,中俄的优势互补不但很大幅降低了美国主导对俄制裁效果,而是美俄在东欧前途未卜的军事对抗趋势,可能让中国重新获得在亚太安全稳定的发展机遇期。在政治、经济和安全问题上取代美国成为亚太总体格局中的主导。而且由于没有像俄罗斯那样侵略别国,中国也获得了“声誉红利”。
另外,我认为俄罗斯也不至于完败,因为欧盟对普京至少还有三怕:
一怕切断天然气供给。对欧盟国家来说,对俄罗斯天然气25%的依赖度,就如同悬在头顶的剑一样,明知危险,却无可奈何。随着冬天临近,如果俄罗斯被逼急眼了愤而断气,真那样,天寒地冻中的欧洲可怎么熬?各国当局怎么向百姓交代?大家不要小看这25%的天然气,这些天然气对有些国家只是皮毛,对有些国家,可是冬天的全部。
二怕俄罗斯强大的军事实力尤其是核力量。因为很有普京运用这种实力的政治意志。奥巴马已再三申明,美国不会军事干预乌克兰危机,欧洲国家明白,凭自己手中的那点军力绝不是俄罗斯的对手。那个由英国牵头的“万人远征军”显示下北约的意志,给那几个国家以精神安慰当然可以,要靠它抵挡俄罗斯军队,无异于举个纸盾牌。
三怕俄罗斯更加接近中国。俄罗斯官员替欧美将其点破:“美欧这种(惩罚俄罗斯的)做法将导致俄罗斯变成中国的小伙伴,一个第二经济大国,一个第二军事大国,一个有的是人口,一个有的是能源。若两国密切合作,优势互补,这对西方来说才是最大的灾难。
直到现在,乌克兰危机还在持续发酵,制裁还在升级。国际局势与地缘政治的“连环震荡”,也将导致俄罗斯乃至世界政经版图重构。但新版图究竟如何拼接?最终取决于多方力量战略博弈。对中国而言,身处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中,最重要的,当然还是谨慎研判风险。
第四篇:水资源危机的三个启示
水资源危机的三个启示
连续两年,一开春,宣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中央文件就迎面而来,让人们对水资源危机有了更强烈的感受。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指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划定了三条红线。今年1月份,国务院颁布《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进一步提出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责任和考核四项具体制度。这意味着,水资源已经和粮食安全一样,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水资源困境如同一块棱镜,折射着中国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领跑全球的经济增长,配套设施滞后的城市化,保水、节水的制度缺失。实际上,水资源困境已经在倒逼中国发展战略转型,每一条新的发展路径都需要放在水资源的天平上称一称。记者征询多位专家,获得三个重要启示。
启示一:摒弃粗犷式发展
中国所面临的水资源危机,由两个相反的力量造成。一方面是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市化所带来的巨大水资源需求;另一方面,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对水资源造成的巨大破坏。据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今年2月透露,目前全国年平均缺水量500多亿立方米,而在2006年,这个数字是400亿立方米。不难发现,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愈加明显。
水资源危机的背后,是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最缺水的地区,往往是高耗水、高污染产业集中的地方。在环保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看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环境恶化的最明显表现,就是水污染。
改革开放后,“先污染,后治理”一度成为很多地方官员的口头禅。以发展经济为首要目标,忽视环境治理,在很长时期内成为不容辩驳的施政方针。
东莞的发展最为典型,这个河汊纵横的岭南水乡,在成为“世界工厂”10年之后,已经找不到一条清洁的河流,东莞运河成为横穿城市的臭水沟,市政府斥巨资为运河修了漂亮的汉白玉围栏,但河水散发的臭味,让游客不敢靠近。
小化工、小印染、小电镀、小造纸等高污染企业在中国工业化初期几乎不受限制。工业的粗放发展,造成严重的水污染。据胡四一透露,到2010年,38.6%的河流水质劣于Ⅲ类,2/3湖泊富营养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不足一半。饮用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从湖南省环保厅了解到,湘江水质全年90%只达到Ⅲ类水标准。据马军介绍,在国际上通常以II类水为饮用水标准,Ⅲ类水需要进行化学品处理才能符合饮用水标准。污染越厉害,加的化学品越多,自来水的口感越差。
湘江供应包括省会长沙在内的4000万湖南人饮水,有长沙人表示,“(自来水)不放茶叶没法喝。”马军表示,中国五分之一的水源地被污染,而这些水源地供应着三分之二的城市饮用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指出,中国现行的污水排放指标,还是上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的标准,中国环境容量本来就比西方国家小得多,“即使每家工厂达标排放,河流水质还是会比正常状态差很多”。
中国城市化过程中,一度置环境治理于不顾,城市生活污水肆意排入江河,加剧了水污染程度。
长沙市2005年只有两座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30万吨生活污水,而整个长沙每天排放的生活污水有100万吨。每天有70万吨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湘江。直到最近3年,长沙才突击修起5座污水处理厂。即便如此,由于污染源众多且难以控制,湘江每年仍有10%的检测显示氨氮超标,低于Ⅲ类水标准。
在工业化、城市化迅速推进过程中,不仅没有实现集约化利用水资源,反而加剧了水污染,导致大范围的水质型缺水。如果这一矛盾得不到解决,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将不可持续。
胡四一对此抱有深深的忧虑,他表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尖锐,我国水资源形势将更为严峻。”
启示二:“调水”不如“治水”
今年一开春,连续发生了广西龙江、江苏镇江两起重大水污染事故,引起社会强烈关注。最近几年,水资源环境事件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媒体显要版面。据监察部统计,目前每年发生1700多起水污染事件,最近6年共发生15起特大水污染事故。
2005年的松花江化学品泄漏事故,给当地造成严重的饮用水危机。最终哈尔滨放弃了松花江,另外开辟磨盘山水库作为饮用水源。
重金属污染、化学品泄漏,此起彼伏的水污染事故,对集约化用水的城市饮水安全造成的威胁,促使地方政府不断寻找新的饮用水源。
因黄浦江污染严重,上海市放弃了黄浦江,去长江取水。而环太湖地区的无锡等地,也在寻找新的饮用水源地,找不到就超量开采地下水。马军指出,每年500亿立方米的用水缺
口,多半是由地下水来弥补,结果造成地表沉降。华北地区的地下空洞越来越大,而环太湖地区本来就低洼,地表沉降后,造成严重内涝。
事实上,很多地方已经很难就近找到第二水源,一旦发生重大水污染事故,上百万人口的城市将无水可饮。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规模的调水工程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甚至在水资源丰富的南方,如广州、深圳等地,也在进行从河源万绿湖引水的工程。
由于湘江重金属污染严重,湖南长株潭地区盯上了远在郴州的东江湖,计划凿一条长达数百公里的引水渠,将东江湖水引到长沙。当地人描述,工程之巨,相当于“再造一条湘江”。
清华大学环境系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对记者表示,“水质出了问题,就通过调水来解决,不仅加大了水资源的成本,还会改变水资源布局,可能带来无法预知的生态问题。”
事实上,梯级开发水电站的水资源开发方式,已经引起一系列生态问题。一些野生珍稀鱼类因洄游产卵通道被切断,濒临灭绝或已经灭绝。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工程系讲师周晓明告诉记者,以前江豚可以从长江游到洞庭湖,再从洞庭湖溯游到湘江上游的永州,而现在,江豚在永州已经绝迹,只能以标本的形式陈列在永州市博物馆。
胡四一表示,目前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程度达到76%,淮河达到53%,海河已超过100%,已接近或超过其承载能力,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这是水资源危机带来的另外一个严重后果。
傅涛认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最好办法,不是调水工程,而是就地控制污染,并回收污水重复利用。以色列是全世界水资源最短缺的国家,但他们的污水回收利用率达75%,也是世界最高的。
启示三:行政调控应结合市场手段
刚出台的“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通过行政手段来管理水资源。傅涛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有必要的,但管得严格,未必有效,实际上,通过市场手段来调控效果更好。”
目前的水价是政府定价。由于定价过低,居民节水意识不强,导致浪费严重。
比如北京市,假如只有500万人,水价定为3元/立方米就够了。现在北京有2000万常住人口,合理的水价应该更高。现在只有不到4元/立方米,每个北京市民月均用水4立方米,每月仅需16元左右。很多人对这个价格根本不太乎。
一些耗水严重的服务业没有受到水价的合理调控,它们的大量存在,与日趋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显得极不协调。
北京有175个高尔夫球场或练习场,同时还有数百家桑拿洗浴中心。对一个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100立方米水、比以色列还少的缺水型城市来说,水资源的价值没有得到体现。
据傅涛介绍,以色列制定了完善的水价体系,促使用水者不断提升用水效率。该国水价实行“累进制”,在不同部门和不同地区,水价呈现差异。为鼓励回收水的使用,政府确定了低廉的回收水价格。家庭用水根据用水量的不同有三种价格。工业用水在使用者允许的配额内价格不变。为进一步使得水价与成本相符,以色列2000年开征水资源开采费,该费率于2007年进行了调整。水资源开采费根据开采行业、水源质量、开采数量和开采地点的不同而定价不一。水资源开采费将增加生产者的成本,并最终影响水价,使得不同的水资源价格有所差异,成为政府调节水资源利用的政策工具。
在另一个缺水的国家澳大利亚,则通过水权有偿交易和许可证制度,对水资源进行管理和调控。
澳大利亚通过立法,将国有水资源以许可的形式分配给地方水利批发商(含水务部门)和农户,由批发商以买卖的形式将水供应给用户,从而使水的管理既有宏观调控,又有市场调节。同时,政府允许不同用户之间相互有偿转让用水额度,实行水资源商品化,即通过市场调节配置水资源。
另外,澳大利亚还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取水许可审批制度。递交申请报告(包括取水量、取水地点、用途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并缴纳申请费;由政府部门在地方报纸上进行公示,征求民众意见,如有异议,可在规定期限内提出。这个类似环评的作法,可以避免用水者过度开发,破坏水资源环境。
来源于:谷腾环保网
第五篇:彩生活物业管理成功的四点启示
彩生活物业管理成功的四点启示
记者:彩生活的成功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王兆春:在我看来,彩生活成功至少可以给我们四个方面的启示:
一是需要重新认识物业管理的概念。以往我们总认为物业管理是一个产品的概念,不管是在《物业管理条例》中,还是从业人员的意识当中,物业管理是有具体定义的,那就是传统的秩序维护、保洁、绿化、维修以及设备设施管理等业务。而彩生活的案例表明,物业管理应该是一个平台的概念。任何一个物业项目都是一个可以运营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做好基础服务只是成功运营这一平台的前提而已,更重要的是通过延伸服务来挖掘平台的经济价值。二是正视物业服务产品边界的模糊化,敢于并善于跨界经营。互联网时代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产品和服务的边界日益模糊化——如果看一下企业的组织机构和服务内容,你很难说清楚腾讯、淘宝、360等公司究竟是干什么的。彩生活的成功案例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从水米油盐等的无店铺营销,到房屋中介和社区服务等,在业主需求存在的地方都可以提供服务,并从中获取利润。正是因为敢于跨界经营,敢于突破传统物业管理的经营范围,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功。在大家的传统观念中,物业服务企业就是应该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要求做好分内的事情,而且只要做好分内之事,就万事大吉了。传统企业习惯于说“我们主要是做什么的”,而互联网企业则习惯于说“我们主要是为谁服务的”。可以说,彩生活的案例给物业服务赋予了互联网思维的特征,即不要总是强调“我们应该是干什么的”,而是想方设法把业主在社区里的需求变成自己的服务职能。
三是顾客需求永远都是存在的,我们所需要的只是有效发现顾客需求的眼睛。近年来,物业管理行业的一个基本共识是,商业项目、写字楼项目好做,住宅项目难做,于是大家都不愿意碰住宅项目。但彩生活却定位于大多数人都不看好的“住宅项目”,把众人眼中的“鸡肋项目”做成了商机无限的“蓝海”。彼得·德鲁克说过,“把社会问题转化为企业机会就是解决社会问题,即社会创新。”这一逻辑同样适用于物业管理行业。彩生活的做法就是一种社会创新,他们着力于解决业主对社区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物业服务企业画地为牢固守传统业务之间的矛盾问题,并将其转化为企业机会。当前电商的快速发展使得物流配送的最后100米(从小区门口到业主家门口)成为问题,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意味着社区的老年人服务需求增多等等,这对物业服务公司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即使是在农村地区,子女在城里的老人们有什么需求?农村富裕了之后在生活服务方面有哪些商机?农村的物业管理当然与城市社区不同,但是只要用心琢磨,需求和商机总是存在的——有了彩生活的生动案例,这一点就不难理解。
四是物业服务企业要重视盈利模式问题。因为局限于对物业管理及其产品概念的认识,以前大部分物业服务企业不怎么重视盈利模式问题,因为收入就只有管理费一项,业务内容就是传统的四项作业,管理费收入扣除成本就是利润了。如此简单明了的关系,谈论盈利模式问题实在显得多余。在物业服务的传统认识中,我向你提供了服务,你就应该向我付费,任何一项服务作业都应该考虑成本和收益,免费服务、低价竞争更是一种破坏行业规则的行为,全行业要共同抵制。但在互联网时代,这一逻辑早就不成立了。彩生活的经营思路则体现了互联网企业主流的盈利模式,可以概括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譬如最典型的互联网企业——腾讯的聊天工具 QQ,很多人用了这么多年,不仅不收费,而且还服务得很好。另外一个案例是淘宝,在淘宝之前,基本的盈利模式是在网上开店要交钱,商家卖了东西要从营业额中抽成,没有人认为这个盈利模式有问题。但是马云的淘宝网颠覆了这个模式,自创立以来对C2C一直坚持免费策略,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淘宝肯定活不下去,号称全球最大电商平台的易趣(eBay)总裁惠特曼曾预言它只能活18个月。然而正是这一策略,使其打败了易趣(eBay),成为市场上的领先者。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案例是史玉柱所开发的《征途》游戏,“永久免费”的做法改变了整个网游市场的竞争规则,“免费玩游戏,卖装备盈利”的经营模式使其盈利水平大幅提升。讲这些案例,不是说让大家都去不收费物业费或者搞低价竞争,而是希望大家转变观念,不能再仅靠物业费来维持生存。事实上,就目前物业管理行业的形势和发展趋势来看,基础服务所能贡献的利润正越来越少。譬如,在2012年绿城物业15.19亿元的总收入当中,服务费的收入占56%,多种经营的收入占44%,但是在公司当年所创造的6000多万元的利润当中,多种经营收入所贡献的利润占到了公司全部利润的70%以上。所以,物业服务企业必须与时俱进,重视赢利模式问题。
开发社区业主资源需要具备四项能力
记者:你认为物业服务企业要想成功开发经营社区业主资源,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做哪些基础性工作?
王兆春:我觉得物业服务企业起码要有四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需求分析和需求定位的能力。产品边界模糊化的背后是市场细分的精细化,也就是说,提供什么服务和产品,是根据目标客户的实际需求来定义的,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完全由企业单方来定义。上世纪60年代,哈佛商学院的莱维特教授上课时给学生曾讲过一句名言:如果你是个卖电钻的,你要搞清楚,人们要的不是一把四分之一英寸型号的电钻,而是一个四分之一英寸型号的孔。其意思是,不要一味强调卖方的销售需求,而忽略了买方到底需要什么。
事实上,我们一直认为顾客的需求是显而易见的——业主选聘物业服务公司就是要求做好秩序维护、保洁、绿化和工程维修的,因此其它要求都是不重要的或者不理智的甚至是可有可无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现在很多物业服务企业在开展多元化经营时,往往很主观地选择很多项目,而没有根据顾客的实际需要进行需求分析和需求定位。这样的项目即使不会遭遇失败,也会因为做了很多“自认为重要但是顾客却毫不买账的业务”而影响效率和效益。正如乔布斯经常引用的佛教中的那句话,“拥有初学者的心态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在社区经营中,物业服务企业必须训练自己拥有初学者的心态,从零开始,一点一点从业主那里了解发现需求,找到经营项目。可以说,准确把握业主需求是首要任务,也是一个高难度的任务,但却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是成功开发业主资源的前提。
二是资源整合的能力。在物业管理行业工作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微小的服务,其后台支撑都需要大量的资源整合。彩生活在早期曾经做过一项业务,就是卖牛奶,当时他们以为送牛奶是个不复杂的业务,但是做了一段时间之后却发现,这个业务非常复杂,因为业主服务需求的弹性太大。比如,有的业主说我今天5点回不去,晚两小时再送;有的业主说下周要外出,就不要送了;有的业主说别送牛奶送酸奶吧,等等。由此他们得出结论,用常规手段去经营这种业务非常困难,必须借助互联网来加以整合。事实上,任何一项延伸服务,要做到在时间上、空间上、质量上不造成投诉,都是很不容易的,需要有很好的资源整合能力。
三是流程再造和规范运作的能力。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的一个前提是,所有的流程细节必须是规范的、固定的,再先进的信息技术也只能是执行人的思路,而不可能代替人来自动实现管理和服务的规范化。现在有各种各样的信息化平台,为什么很多企业用不好呢?就是因为规范性不够。人工操作时遇到问题可以协商调整,但是信息系统的任何细小调整都是一项大工程。每开展一项延伸服务,都相当于再造了一项新的服务流程,需要同时对相关流程进行调整优化,还要采取各种措施来保证服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不出问题。但实事求是地说,规范化运作是大部分物业服务企业的软肋,至少目前是这样(这属于基础管理的范畴,并不是信息技术可以解决的)。四是进行服务营销的能力。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不久前到访中国,在访谈中对中国企业提出一个忠告,那就是要从“生产最好的产品”转变为“从情感上打动客户”,让客户对企业有比较好的认识,进而购买企业的产品。而物业服务企业打动客户最直接、最有效手段就是开展服务营销,这一点在彩生活案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物业服务企业通过“主动给自己找麻烦”——与业主多接触、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各项服务和生活必需品、提供性价比更高的物业服务等,不断提高服务的黏性,打动业主进而增加服务收入。开发社区业主资源的几项注意
记者:你认为物业服务企业在学习彩生活开发社区业主资源时,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王兆春:不少企业反映,学习彩生活、长城物业等业内先进企业的难度很大,因为要开发类似的信息系统投入太大、实施门槛太高。我觉得,这是一种常见的认识偏差和认识误区。彩生活模式的核心是经营思想和经营理念问题,而非技术问题。因此,大家学习彩生活主要是学习其善于准确发现业主需求的眼光、敢于跨界经营的魄力以及整合资源和完善流程以更好服务业主的能力。即使暂时不能上马信息系统,也可以开展针对性的增值服务。
另一个问题就是不要“摊大饼”。实践证明,任何一个企业要想持久稳健发展下去,所需要的是聚焦而不是分散。我看到一些物业服务企业,在做多元化业务经营规划时一下子列出一二十个项目。对于物业管理行业来说,多元化经营可以做的事情确实很多,但具体到某一个企业,可能必须集中于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而且这个集中要跟企业的竞争优势相一致,不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守着社区资源,做任何一个经营项目都能赚钱,别忘了每增加一项服务内容,就要相应增加人力、财力和智力投入。
另外我注意到,目前业界对彩生活模式有一些顾虑和担心,认为如果员工都去搞社区经营,势必会导致基础服务质量的降低。首先,我觉得逻辑上未必如此——你不能因为人家某一方面做得很好,就断定他其他方面肯定做不好。事实上,彩生活的经验是,水米油盐卖得好的地方,业主对物业管理的满意度也很高,两者是正相关的。其次,如果社区经营和基础服务之间确实存在矛盾,只要物业项目的盈利能力有保障,企业完全可以变身为物业服务集成商(总包公司),把基础服务全部分包。譬如,日本野村证券“新都心”大厦楼高50层,建筑面积近14万平方米,但物业服务公司只有一个人负责清扫工作,具体清扫任务则分包给47家不同类型的专业公司,其盈利也很可观。对于彩生活来讲,将基础服务分包,自身专注于服务需求和产品研发设计、服务标准制定和服务质量控制,是水到渠成的选择之一,也是未来行业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