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企改革要跳开现有思维模式
国企改革要跳开现有思维模式
中国铁路的出路不仅仅在于政企分开,甚至主要不在于政企分开。
行政性垄断行业政企分开,分立竞争性企业,股份制改造并最终上市,是国企改革的既定方针,目前只有铁老大没有做,但方案早已有。没有做的原因有三:票价补贴不好解决;刘集团既得利益巨大,远超上市薪资的增长;温窝囊甚至„„。
刘集团落水后,铁路管理层从个人薪资利益出发,迫切希望改制上市,主要管理者个人薪资收入将增长十倍以上,且部级待遇不变,何乐不为。
铁路政企分开是题中之义,根本不是问题,但本届政府需要清理问题,下届政府才能上马。问题在于,政企分开能解决现有问题吗?回答是不能。看看电网公司就知道了。电网公司是政企分开了,但垄断依旧、腐败依旧,只不过换了个“马甲”,依然是“国家强盗”。根本问题是自然垄断的国有企业,其定位是错的,产权是错的,机制是错的。自然垄断的国有企业,其职能是提供公平价格下的公共产品,其性质是国家特许经营,产权和机制都应依此而立。
30年来改革存在的问题,中国经济学家的集体幼稚是原因之一,而这幼稚则一方面来源于30多年来经济学的自我膨胀、意识形态化和弗里德曼主义的统治地位,其中心思想是认为市场能解决所有问题,把市场看成膜拜物,并将其原教旨主义化。另一方面则来源于中国传统深厚的权威主义。想想看,市场主义与毛主义,其膜拜物虽不同,其思想方法却如出一辙。
在弗里德曼主义指导下,欧美的私有化改革基本失败了。英国、法国的铁路公司,美国的AT&T和加州电力是最著名的几个例子。现在全球的经济问题,归根到底是弗里德曼主义的恶果,全球经济没有堕入深渊,是因为美国政府和弗里德曼主义门徒及时走出弗主义的阴影,而之所以效果不彰,是因为与弗主义告别的不彻底。
欧洲的思想解放,从霍布斯到卢梭,其间经历了100年,从方法的改变开始,最终改变结论。尽管如此,对大众来说,方法改变不大,结论多元化了,因为大众需要程式化的方法,简单的结论和权威。正是由于这个庞大思想市场的需求,弗里德曼主义将经济学简单化、程式化、权威化获得了“正统”地位,并带领西方思想界对300年来破除迷信的进程来了一个反动,并产生了对权威主义的回归。
而中国所谓的思想解放,只是接受了另一套被充分简单化了结论,变了个权威,方法却没有丝毫改变,人们仍然相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只不过换了个“马甲”,那么对中国历史上各种“结论”的回归也就是必然的了。
回到国企问题。国企问题必须跳开现有思维模式。《财经》杂志前几个星期曾有篇文章《重新认识国有企业》值得一读。据知,下一期还有篇《将股份制改革进行到底》也值得一读。
第二篇:两种思维模式
第一章开启大门
常见的思维方式:数学不好不够聪明根子上的自我否定(没有天赋,没有兴趣,避之不及)。【这其实是“概括化”思维,可用认知疗法中的具体问题导向连续提问进行破除。】
学习的良性循环:学的越好,就越喜欢学,而越喜欢学,就会花越多的时间和钻研,成功促进了练习的欲望,而练习又回馈更多的成功。学习是有诀窍的,学会学习的魅力:如同任何事情一样,学的越好,就越喜欢学。【高效能思维;越往某个方向正确努力,我们就能学的越轻松。】
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懂得适可而止,不要一口吃个胖子,要给自己充裕的练习时间,急于求快容易自毁:
1、学习是一个长期过程,时间是最好的朋友;
2、学习不能短期涸泽而渔,要有张有弛。
【别怕落在后面:匆匆忙忙地追赶,无法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时间真正掌握知识,结果被越甩越远,非常容易让人半途而废,倒不如后退一步,冷静审视自己的长项和弱点,放慢脚步也许会有惊喜:细嚼慢咽反而比那些脑子快的同学学得更深入,学习的一个重要秘诀:不要妄想一口吃成个胖子。】
第二章放轻松点,有时候太勤奋是一种病
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
神经专家区分两种思维模式,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思考状态和更加放松的休息状态,分别称为“专注模式”(focused mode)和发散模式(diffuse mode)。在日常生活中,大脑会频繁在两种思维模式间切换,但即使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我们也无法同时处于两种思维模式。【作者推测,专注模式启动后,仍然有部分非专注性的任务可以在后台运作,只要专注模式不占用该脑区即可】
专注模式与大脑前额皮层集中注意力的能力相关,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件东西上,专注模式就开启了,就如同手电筒富有穿透力的光柱。专注模式是利用理性、连贯、细化、分解的途径直接解决问题。
专注模式是把精神集中于已在脑中形成紧密联系的事务上,启用专注模式,常常是因为已掌握的基础概念对于我们既熟悉又轻松,专注模式容易遵从曾经练习或经历过的老路子。所以专注容易导致思维定式(即脑海中已有的,或是最初的想法,会阻碍我们产生更好的想法或答案),因为专注时虽然思考深入,但视野受限,所以在面临新问题时,一开始就用专注模式,很容易止步不前。
【专注的练习和重复是创造记忆力痕迹的过程,任何专业技能的培养都是集跬步至千里的过程。尽管专注有助于解决问题,但专注也会将我们局限在一个方法、一个视角,无法跳出来寻求更加简单有效的方法,即思维定式。】
发散模式看起来跟任何一个特定脑区的关系都不太密切,更像是“弥散”在整个大脑中【发散模式也许会用到前额叶区域,但它弥散性分布的联结更多,而且对看似无关的联结过滤性
更弱】,当我们放松注意力,任由思维漫步时,发散思维模式就出现了,松弛状态让大脑不同区域得到相互联络的机会,并反馈给我们宝贵的灵感。如果我们在一个问题上挣扎了许久而得不到思路,它会冷不丁地提供一个新思路。【发散模式提供了更加开阔的视野,宏观的角度,新颖的奇思妙想】
【
1、不要害怕休息,因为当我们休息的时候,大脑就会进入一种自然的默认状态,那是发散思维的一种形式。
2、被一个问题困扰很久,但当我们能够真正放松一段时间,当再次思考时,答案经常会迎面扑来,即使没有明确解决,对问题本身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
3、爱迪生惊人创造力的秘密,据说是他在遇到难题时,往往会小睡一会,而非废寝忘食地低效努力。】
研究证实,面对一个难题时,必须先要用专注模式兴奋一阵子,进行专注的努力,但发散模式通常是解决问题不可或缺的部分。通常,专注模式经过一番努力后,发散模式的灵感才会源源不断(发散模式也难为无米之炊)。【之前的专注努力,打造了一个个坚固的思维钩子,很容易抓住脑中相关的思绪,要让大脑捕捉到问题,首先要借助专注模式调动全部注意力。】
【发散模式相当于登山途中的大本营,登山之路漫长辛苦,中途的大本营是必要的休息场所,可以在这里停歇、反思、检查装备并确认路线无误,但不能把暂时的休息当成最后的终点,换句话说,不能指望只靠发散模式,就能轻松解决问题,而要在两种模式来回切换。】
第三章学习即创造
解决问题通常离不开两种基础思维模式之间的切换,但只要我们处于专注状态,发散模式就是被屏蔽的。发散模式有其自由意志,它不会乖乖地被打开或关闭。
【解决问题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按顺序逐步推理,即专注模式,定位方向,细节推理,多是熟悉的问题;第二种,跟随整体的直觉。大部分难题、新问题都是需要直觉,而直觉通常是由看似不同的聚焦模式(神经回路)联接而成,这是创造性的发散模式在发挥作用。】 【脑距离模型:脑中两项秉性任务所在的脑区越近,彼此间的相互干扰就越大,尤其是同一脑区的情况下,确实会让事情一片混乱。或许发散模式更善于同时处理多项任务,这归因于发散过程不专注的本性。】
研究表明,对特定思考类型,可用的精神能量,即意志力是有限的,当储备能量不够时,可以跳到其他类型的专注模式休息一下,比如放下数学题,练习下英语,但只要仍处于专注模式下,每一秒都在消耗能量储备。
【如同练习举重,没完没了的练习不能达到效果,肌肉再次发力之前,也需要时间来休息和恢复,长远来看,在举重练习中间歇性地休息更有益于生长出强壮的肌肉,持之以恒才是关键。】
【要想学得好,就得在两个专注学习期之间空出时间,让神经模型得以巩固。就如同砌砖一样,得给水泥留出干燥时间,妄图一蹴而就,神经结构得不到巩固,要么歪歪扭扭,要么塌掉。在进入下一次的专注模式之前,必须留出足够的休息时间,让意识完全从问题中解脱出来。】
两种模式之间转换,关键在于去做别的事,直到大脑自然地遗忘之前的问题,但这通常需要好几个小时,快速转换的原则是: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要做的事上,再加上一点放松和时间就好。在紧张的专注模式后,可以利用发散性思维奖励自己。
激活发散性思维的好办法:健身,运动,慢跑,散步,绘画,洗个澡,冥想,听音乐,睡觉(终极法宝)。
偶尔一用方法(这些方法可能会把我们拖进更专注的状态):打游戏,上网,和朋友聊天,阅读休闲读物,看电影,刷朋友圈。
【创造力研究专家提到3B方法:睡觉、洗澡、坐公交,很多领域专家认为独自散步对工作进展的帮助,抵得上在实验室苦战一个星期。】
避开思维定式
做作业和考试时,接受大脑中的第一个想法,有碍于另觅佳径。
国际象棋选手坚信他们扫视棋盘是在寻找不同的棋路,但对眼球移动轨迹研究显示,他们一直在执着于最初的走法,不仅是眼睛,就连思维也深陷其中,难以找到新的解法。
最新研究显示,眨眼是打破僵局、帮我们跳出来重新评估现状的关键行为。眨眼似乎能在一瞬间放松紧绷的注意力,提供片刻休息,刷新意识和想法,可以说,眨眼暂时性地打断专注模式。但另一方面,刻意闭眼却会提高专注度,沉思时,很多人通过远眺、闭眼或干脆蒙上眼睛来避免干扰。
提醒一下,高度专注的注意力是一种宝贵的资源,除非主动后一步以让发散模式发挥作用。
睡眠对学习的重要性
睡眠时,脑细胞会收缩,细胞间隙会变大,脑脊液会冲洗掉毒素,极度缺觉头脑不太灵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这些残留的毒素。研究表明,睡眠是记忆,睡眠状态下的部分清理工作就是清理琐碎的记忆,并增强重要的部分。睡觉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大脑会回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一遍遍地加深巩固这些神经联接。睡觉让前额皮层那个清醒的“你”彻底关机,因此大脑其他区域得意沟通,容易拼凑出答案,当然,前提是专注模式下扎了根,发散模式才能开花结果。所以,打盹或睡觉前看些知识点,会增加梦见它们的几率。【睡眠建议:减缓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手机设定21分钟,时间太长会头晕脑胀。】
两种模式指导下的学习技巧
1、理解学习中的矛盾:全身关注才能解决问题,但全身关注会阻碍寻找新方法;成功很重要,但辩证来看,失败也很重要;持之以恒是关键,但南辕北辙只会带来不必要的挫折和浪费。【自控力很强的人,往往很难关闭专注模式,以让发散模式进入工作状态。】
2、观察自己。当我们感到挫败时,试着后退一步观察自己,愤怒和挫折会关闭大脑中用于学习的关键区域,因此不断增加的挫败感往往是个有益的暂停信号,它暗示你,是时候轮到发散思维模式了。
3、真的被难住了怎么办?当我们真正被难住了,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向他人请教,让他们提
供不同的视角,或是类比举例来解释概念,但在提问前,先要把问题分解,对问题理解的足够深入,会更容易接受他人的解释。
4、快速预读为思维加持力量。初读某本书或某个章节,先宏观浏览一遍,诸如标题、总结,甚至末尾的问题思考,这会为思维提供动力。一两分钟的预读,能创造小小的神经挂钩,把后续精度知识挂靠上去,知识更容易成体系。
5、有悖直觉的创造力。越是冥思苦想,得出的想法越是陈词滥调,味如嚼蜡。比起坐在桌前绞尽脑汁,随意发挥时写出的东西更好,放松是学习、创造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令工作卓有成效的关键。
6、接纳困惑。困惑是学习过程的有益部分,学习本来就是从困惑中摸索问题答案的过程,能够描述出来问题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只要发现了困扰你的东西是什么,那么你离解答出来就不远了。
7、拖延的前奏。如果拖延,我们就没有时间提供专注模式稳扎稳打,只能走马观花地过上一遍,神经联接就会摇摇欲坠。所以靠前的临阵磨枪,或想快速地应付完作业,就别指望能够记牢概念,搞懂难题,建立知识结构图。学习技巧:心无旁骛,简而行之。简单版本:番茄工作法。
升级版本:假设现在就要睡觉了,回顾一天最重要的事情,然后把它写下来,试着至少3个番茄工作法。
8、间隔重复有助于将工作记忆纳入长期记忆。一天晚上重复几十次,倒不如每天重复几次,多坚持几天甚至几周效果会更好。很多人相信过度学习是增强长期记忆的方法,因此会题海战术,但一旦超过一定限度,就无法再给长期记忆带来一点好处,只能享受短期的、“高效的”思维惯性。
9、及时终止。下次在解决棘手问题时,先全神贯注到不能解决,继而转移到其他任务,发散模式会在后台继续处理,等到折返时,取得的进展会让人目瞪口呆。
神经心理学家对创造力的建议:
1、创造力是数量上的竞争。
2、再多做几次总会成功,如果不喜欢这个结果,那就再来一次。
3、批评使我们更优秀。把作品展示给他人,有利于客观审视自我,获得独特的视角和领悟。
4、接受分歧。创新性和“认同度”是负相关的,那些不被认同的观点可能是最有创意的一个,很多时候的创意,是源于质疑自己的答案。
第十七章两种思维模式补充
大量研究证实,右脑有助于我们退开一步,从全局着手考虑问题,因此右脑受损的人通常不会有“啊哈”这样灵光一现的时刻。某种意义上,如果一口气做完作业或试卷,而完全不回头检查,实际上就放弃使用部分大脑,不停下来换换脑子,再从整体上看看自己的结果,就不知道答案是否正确。【为什么越努力越焦虑?】
神经学家表示,右脑是魔鬼的代言人,不停质疑现状寻找矛盾,而左脑则坚持事物原来样子,即左脑为我们解释这个世界,并不遗余力地保护这些解释不被更改。
在专注模式下,即使在假设和计算中有许多小错误,有时答案会很可笑,但左脑根本不在意这些根本说不通的结果,因为专注模式只在乎计算过程本身,这就是专注模式,也是依赖左脑分析模式的问题,它让我们条分缕析并保持乐观,但同时大量研究也显示了它潜在的死板、教条、自我中心的可能。
当我们万分肯定自己没有问题时,这可能是过度自信的观点,由左脑产生,当我们回头检查时,左右脑之间才有了更多互动机会,互相取长补短,从不同角度发挥各自的能力。
十八章思维模式内容
我们经常会发现,越是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越是事与愿违。象棋大师会努力思考问题,之后将注意力转向别处,这种在专注和发散模式下交替思考的方法,能让想法更快被捕捉到。
要提升专注力,只需从容地重新定向自己对干扰信号的反应,比如手机铃声,番茄工作法是一个不错方法。专注辅以规律的放松,不仅能在学习中收获更多的乐趣,还能深入巩固神经结构。
大脑的某些部分让我们自我感觉良好,必须主动后退一步,从新视角看待学习,只有通过回想做自我测试,或者朋友间的提问,我们才能更好打破学习错觉。
经常临阵磨枪的死记硬背,让许多低层次的学习者以为已经懂了,但等到开始学习更高层次的知识时,先前薄弱的理解就会轰然倒塌。
本书的中心主题是了解学习自相矛盾的本质:解决问题少不了专注,但专注也会限制我们的解题能力。获取知识的一个关键是记忆,但它也会让我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采用比喻能让我们获得新概念,但也会让我们对错误的概念执迷不悟。
第三篇:深化国企改革要避免误入歧途
深化国企改革要避免误入歧途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24日 13:03
来源:《红旗文稿》作者:易涤非
我要评论
字号:【 大 中 小】【打印】
经过长期不懈奋斗和改革,中国的国有企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其中的佼佼者已进入世界500强之列,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实现经济自主的重要力量。作为当代重要的经济组织之一,国有企业仍存在一些缺点,自然不足为奇。关键是要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对症下药,从而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为强国富民服务。当前,对国有企业多有质疑,常见的观点主要有:(1)产权不明晰,导致效益低下,并指责近年来国有企业效益的改善,不过是一种垄断暴利;(2)国有企业的所谓垄断利润,被国有企业独享甚至被内部人瓜分,国有企业员工成为“特殊利益集团”;(3)国有企业存在种种腐败现象;(4)国有企业的壮大,造成了“国进民退”的后果,限制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对这些质疑观点,要引起高度重视,并作出有说服力的回应,以避免误导国有企业的改革。
一、为什么说国有制不影响企业产权明晰
有些人认为,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名义上全民所有,但实际上谁也不把它当成自己的企业,谁也没有意愿把它管理好、经营好,只能通过私有化,才能解决“所有者缺位”的问题。这种论调其实大谬特谬。
在西方国家,私人企业多采用以出资额履行契约的有限责任制度,从而使投资人避免因投资或经营失败被迫承担无限责任的巨大风险。企业成为人格化的法人,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它们以自身资本为限、自主对外开展经营活动。很明显,法人制度的确立,即意味着企业产权的明晰。按照我国目前的企业法律制度,国有企业作为企业法人,其产权边界同样明晰无误。正如在西方国家大量存在的国有企业一样,企业是国有还是私有,并不影响其产权的明晰程度。任一家国有企业能够也只能以自身资本为限承担法律责任,并开展各种经营活动,这一点同私有企业并没有差别。至于有人说,企业的国有制会导致其经营管理人员不负责任,则是另外一个问题——即如何履行“委托-代理”关系的信托责任。
某一政府职能部门受国家委托,监督管理国有企业经营活动,这与受托从事经济调控、市场管理、社会服务的其他政府部门并无二样,如果后一种委托的有效性、合理性不容置疑,那么前一类委托同样顺理成章。至于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受托经营管理国有资产,严格说来,这种信托责任与私有企业股东委托经理人员经营管理企业也没有实质差别。从实践来说,这种信托责任履行的优劣,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正像私有企业可能因雇佣无良经理人员而致使企业利益、股东利益受损一样,国有企业也无法回避这一风险。因此,严格信托责任,追究经理人员相应的失职渎职行为,是无论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都要长抓不懈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国家监管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西方国家,私有化并非为了明晰产权,企业的国有化和私有化,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政策工具。二战结束后,为了克服战争造成的严重创伤,英、法、德等国纷纷推行私有企业国有化,利用国家力量恢复经济,并迎来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黄金年代。到1970—1980年代,为摆脱财政困难,欧美不少国家则反过来大力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将
大量国有企业私有化。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西方国家政府又通过国有化来帮助企业摆脱危机。资本主义国家交替使用国有化、私有化的政策工具,实质上在履行两大职能:一是利用国有化,使国家力量援助、拯救陷入困境的私有资本;二是通过将赢利的国有企业私有化,为私有资本获得高额利润、占有和掠夺国库资源开启方便之门。这两种职能的交替实现,使国家资源服务于私有资本积累的要求。此外,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实践表明,私有化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并不显著,其中不乏英国铁路私有化改革失败等案例。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炮制的所谓“华盛顿共识”的要求,拉美、东欧、苏联、东亚、非洲的很多国家开始推行私有化、自由化改革。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改革少有成功的范例。上述国家即使有过短暂的繁荣,但随即而来的却是剧烈的经济危机和持续的社会动荡。像俄罗斯和东欧诸国,改革完全摧毁了社会主义经济和国有企业,将大量企业出售给国际垄断资本,但并未促进本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甚至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衰退。
二、怎样让老百姓共享国有企业的发展成果
著名历史学家沃勒斯坦曾指出,资本主义只有与国家相结合,才取得节节胜利。“重商主义”时期的特许公司,正是国家权力与私人资本结合的典型;今天富可敌国的跨国公司,也与各母国政府力量密不可分。当人们纷纷指责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国有企业垄断市场的时候,为何不能想想又是谁垄断了全球石油市场呢?难道不是屈指可数的、得到超级大国支持的几个垄断企业吗?差别也许仅仅在于,在中国,人们有足够的理由监督任何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利润分配、社会贡献等事务(当然这种监督的有效性、便利性均有待加强),并要求合理分享国有企业的发展成果;而一旦这些国有企业沦为国际垄断资本操纵的私有企业,不但公众的成果分享权将彻底丧失,而且怕是连监督权也很难保证和有效。
即使在资本主义国家,每年都有大量企业因种种原因被兼并或者破产。可见,视国有企业私有化为搞好国有企业的唯一出路,只是一种主观臆想。在企业法人制度普遍建立的前提下,各个企业都只有依靠自身资本和能力开展经营活动,并对自身的经营业绩承担后果。可以说,企业经营得好坏,与国有制和私有制关系并不大。中外国有企业中,不乏业绩突出的好企业;而私有企业中,也有大量效益低下的企业。与中国的国有企业相似,今天发达国家的石油、航空、航天产业的各跨国公司,同样获得了政府的强力支持。这种支持的存在基础,与其说取决于企业的所有权,还不如更准确地说,是因为这些企业的健康发展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国家对骨干企业的支持,既是各企业极力争夺的结果,又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强调国有企业产权清晰,并不等于说国家、百姓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监督权、成果分享权得到了有效落实。要使我国国有企业健康发展,保障公众合理分享国有企业的发展成果十分关键。
首先,要大力强化国有企业的信息披露工作。作为国家出资兴办的企业,国有企业的最终所有者是全体人民,因而应当像上市公司定期向股民披露信息一样,国有企业应当全面、准确、清晰地定期披露企业经营管理等信息,自觉维护公众对国有企业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建议权。
其次,要建立合理规范的国有企业发展成果分享制度。一方面,国家应面向所有企业执行统一的税收制度,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利润原则上可以一分为三,即缴入国家财政(如用于补充社保基金)、缴入国有企业发展基金(这一待建立的基金,主要用于高新技术研发和补充国有企业资本金)、国有企业自身合理留存(用于企业发展)。一旦这种合理规范的成果分享制度建立起来,将大大增强国有企业的政治主动权,更能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第三,落实国有企业监管部门的责任。要严格国有企业审计制度,相关审计结果应当公之于众。加强监督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履行信托责任情况,追究惩戒国有企业存在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对国有企业经营情况的考核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并将相关考核结果如实定期公布。此外,政府国资监管部门履行职责的情况,应当接受严格的舆论监督、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涉嫌犯罪的应依法惩处,从而督促国资监管部门更好地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应当进行什么样的反垄断
前些年,某些特殊势力指责国有企业赢利能力低下,唯有私有化才能解决效率问题。经过最近一二十年的改革,国有企业赢利能力明显增强,这些势力又攻击国有企业依仗垄断优势实现盈利。
其实,对于何谓垄断,我国的《反垄断法》有明确规定:“本法规定的垄断行为包括:
(一)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二)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三)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按照这一标准,国有企业并不一定就是垄断企业,其赢利能力强也未必就是垄断暴利。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除了少数特殊产业外,多数国有企业都面临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国有企业通过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也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改善。
垄断与否,受到产业经济性质的约束。一些网络化经营的企业如电信、电力、铁道、自来水等,往往具有自然垄断性质。在这些自然垄断产业中,各国往往采取企业独家经营、政府管制的方式,以满足社会需要。受益于上世纪60年代以来通信信息技术(包括传输、处理、存贮技术等)的不断突破,电信产业由传统的自然垄断产业演变为一个竞争性日益显著的产业。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有效地打破了电信运营业的垄断格局,还为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在其他多数自然垄断产业(例如城市自来水供应)中,并没有实现这样的演进;通过人为调整来破除垄断,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历史研究证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与垄断息息相关。重商主义的特许公司自成立时起,英国、荷兰、法国等各国政府就授予其垄断经营权。德国作为欧洲经济中的后起之秀,一段时间内也广泛默许各种形式的垄断行为,目的在于快速增强德国企业的竞争实力。至于像微软、英特尔等著名的跨国公司,也因为涉嫌垄断而招致执法部门的调查甚至处罚。可见,垄断的存在,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
从世界范围看,飞机制造业是一个高度垄断的高技术产业。全球使用的民用航空飞机,绝大多数都产自美国波音和欧洲空中客车两家公司。对于这种显而易见的垄断格局,美国和欧洲不仅没有反垄断的意思,相反,还通过一系列的支持措施帮助这两家企业增强竞争优势。美国政府曾授予波音公司巨额军机订单,支持它完成了对麦道的兼并;欧洲有关政府曾给予空中客车公司大量补贴,以支持它与波音公司的竞争。美国和欧洲国家的政府、公众之所以能够容忍这种垄断的存在,原因有三:一是飞机制造业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它关系美国和欧洲的战略利益;二是高技术产业的进步,需要巨额研发资金,过大的竞争压力导致的技术和市场风险将使企业无法承受;三是波音和空客两家公司超强的游说能力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后发展国家在战略产业中没有一定程度的垄断,企业将很难自立于世界之林。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产油国,都未能建立起独立自主的石油化学工业。这些国家原油储量虽然在世界上占比很高,却依然饱受石油供应短缺的困扰;原因就在于全球石油市场处于几个寡头的控制之下。在这种环境中,中国石油企业处境本已相当困难,如果继续以所谓“反垄断”、支持民营油企等为理由,削弱中国的骨干石油企业,非但不能保障中国的石油安全、降低燃料价格,反而将有利于埃克森、不列颠石油等国际石油寡头清除竞争对手,并方便它们取中国企业的资源、产能、市场和利润而代之。
显然,垄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其形成的原因又比较复杂,虽然它常常损害公众利益,人们对垄断也少有好感,但要轻易摆脱它的制约并不容易。近年来,中国在深化企业改革中,把破除垄断作为一个优先目标,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尽管垄断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普遍性,但垄断极易损害公众利益,因此,各国一般都反对滥用垄断地位,损害市场公平竞争、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中国的《反垄断法》也不例外。
在反垄断的问题上,无论是对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无论是对跨国公司还是本土企业,都应当一视同仁地开展执法活动,积极兴利除弊。一味指责国有企业垄断,要求其退出竞争性产业,而对跨国公司、私有企业的垄断置若罔闻,是显而易见的双重标准,对中国有害无益。这种做法的背后,要么出于对垄断的历史和实质知之不多,要么是以破除垄断为借口,为跨国公司击垮中国国有企业提供舆论支持。
四、“国进民退”是个伪问题
面对百年罕见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通过对骨干国有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刺激国内市场需求,从而避免因出口市场萎缩造成经济滑坡。总体上讲,这些反危机措施收到了预期效果。但在这一过程中,某些特殊势力以个别产业(如煤炭)或者少数企业被收购、被兼并为借口,批评所谓“国进民退”,惊呼改革陷入停滞甚至倒退。按照这样的逻辑,国有企业被私有化就是改革和进步,国有企业收购经营不善的私营企业就是阻碍和退步。这种市场原教旨主义的观点,既不符合经济发展的历史法则,在现实世界中也很难行得通。
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美国也采用国有化的措施,政府直接注资拯救花旗银行、通用汽车等支柱企业,使政府在这些企业的持股增加。“国进民退”政策,是西方国家抵御金融危机的重要宏观工具。类似的救市行动,欧盟、日本也不乏其例。这与拉美债务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对各国的要求完全相反。拉美、亚洲、俄罗斯等地的一些国家面对危机,迷信经济自由化的教条,放弃政府干预,结果使经济雪上加霜。
中国的国有企业在应对危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国有企业进行投资,能够迅速进入重点产业、形成新的有效需求。这些需求又有力地刺激了对上下游、中小型企业的采购订货,从而为中国经济走出困境创造有利条件。以电信业为例,2009年初中央政府发放3G牌照,三家电信运营商当年投入数千亿元资金,建设3G通信基础设施,由此使上游设备制造企业、下游信息服务企业,获得了强有力的需求刺激,动力由此传导给整个产业链。
反危机很难放弃“国进”,因为政府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落实,无法脱离骨干企业资源。更何况,骨干企业的发展繁荣,必然刺激市场需求的增长,从而为更多的中小企业开拓增长空间。单单一个东风汽车公司,供应商就达到160余家,正所谓“一马当行、万马欢腾”。硬要把“国民共进”说成“国进民退”,要么是真糊涂,要么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其实,所谓“国进民退”中的“民”,无非是境内外私有资本的代名词而已。当年苏联、东欧等前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即“国退民进”,不仅使本国寡头完成了财富积累的掠夺史,也使很多跨国公司有机会瓜分其资源、市场和利润。但这种改革,往往使人民大众利益受到普遍损害。如果在企业国有体制下,人们在法律上还有权分享企业创造的剩余的话,那么在私有体制下,这一权利在法律上将完全丧失。鼓吹“国退民进”的某些势力,表面看似乎为“民”鼓与呼。但是,由于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少数人固然能够在私有化中获益,而对大量平民来说,削弱甚至摧毁国有企业,对他们并无好处。口口声声反对“国进民退”的某些势力,不过是打着民众的旗号、为少数人劫掠国有财富制造舆论而已。
五、如何看待和解决与国有企业相关的收入分配问题
把所谓“垄断企业”高收入指为收入分配问题的主要症结,与事实并不相符。首先,部分国有企业的高管收入水平并不能代表国有企业全体雇员的收入状况,从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看,现在很多私有企业的高管薪资与国有企业相比,并没有明显差别。其次,近年来,多数国有企业普通员工工资所得,保持了在企业收益中的合理份额(但也存在很多例外)。而问题是,其他企业(特别是一些所谓“血汗工厂”)中员工工资在企业收益中占比过低,这已严重损害了整个劳工阶层的利益。第三,在某些领域,灰色收入居高不下是导致收入差距过大的重要原因,但此事涉嫌违法犯罪、与腐败问题关系更密,需要通过持续的反腐败努力来解决。
调整收入分配差距,应当通过完善所得税制度加以解决。具体地说,对就职于不同机构的劳动者,国家都需要按照统一的税制收缴家庭(或者个人)所得税。对于高收入者、超高收入者,可以实施更高的累进税率。之所以需要以税收而不是工资限额作为调整收入分配差距的主要工具,目的在于在调节收入分配的同时,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如果单单根据机构性质的不同(如党政机关、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设定不同的薪资限制标准,势必造成劳动力价格的极端扭曲。比如,当只有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资受到严格限制,而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却不受限制时,必然会造成国有企业优秀人才外流。时间一长,国有企业竞争力将不可避免受损。再比如,如果单单对中国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员工薪资进行限制、而对外资企业网开一面,则势必损害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因此,企图对特定机构、特定人员薪资水平设限的思路,很难说是调节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合理选择。
历史经验也证明了上述结论。当年韩国朴正熙政府引进外资企业,一方面允许不同企业采用各自的薪资政策,另一方面却通过收缴所得税,有效调整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当时的现
实是,在韩外资企业开出的薪水远高于韩国本土企业,如果放任自流,则势必使韩国本土企业人才流失、竞争力受损。朴正熙政府意识到这一问题后,采取了对高收入者实施高所得税政策。此举的效果,使工作在外资企业和韩国企业的劳工,收入差距缩小到10%-20%左右,从而有效缓解了本土企业的人才竞争压力,也避免了收入差距过大。这一明智政策为韩国短时间造就一批世界级企业发挥了良好作用。
当前,大量一线劳动者工资微薄,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出现这一问题的真正原因,不在于国有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太高,而在于非国有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在企业收益中占比过低。因此,从总体上讲,国有企业职工工资所得,较好地保住了在企业收益中的份额,是合理而且应当的,不能强逼国有企业薪资水平向底层看齐。当务之急在于,政府和工会等组织应当推动非国有企业提高工人工资在企业收益中的合理占比,避免利润侵蚀工资的状况继续恶化。随着中国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必须让公众分享改革成果。正如邓小平早就预见到的,如果发生两极分化,必然会导致贫富矛盾、城乡矛盾、地区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等不断恶化,将无法保持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
(作者单位:中国联通综合部)
第四篇:国企改革“山东模式”的经验谈
国企改革“山东模式”的经验谈
一、山东省国企现状及国企改革历程
(一)山东省国企现状
1、国企数量规模
国资国企是山东省的一大优势,目前山东省共有国有企业7000多户,国有资产近6万亿,职工140多万名。
2、国企发展现状
2016年,山东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位列全国第六位,利润总额第七位,净资产收益率为2.17%;全省地方国有企业负债率为68.57%,省管企业资产负债率74.27%;山东省国有企业70%资产分布在传统领域,省管企业46%的资产分布在采矿业和制造业。
山东省具有国资背景的上市公司共有 60多家,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共涉及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 30 个行业。
(二)山东省国企改革的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的国有企业已先后经历了四轮大规模改革。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管理体制发生深刻变化,企业数量虽然大幅度减少,但发展活力却逐年提高。
改革开放初期(1978—1986年)的国企改革,还只是以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四自”为目标的经营层面改革;
到了1987—1992年,山东国企改革开始从经营权改革向所有权改革过渡,经历了两轮承包和租赁改革,继而推进股份制公司改造;
1993年—2003年的十年间,在抓大放小、兼并重组、关闭破产等多种形式改革措施推动下,山东国企布局和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现代企业制度开始建立;
2004年,山东省国资委成立,国企监管走上了“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经营权和所有权分开”的轨道。
据不完全统计,上世纪末,山东全省共有上千家大中型国有企业。在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后,全省600多户国有企业实施了重组整合,首批由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67户省属企业,目前也已调整为23户。数量减少了,但资产总额增长3倍多,年缴税费增长2.7倍。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山东省的国有企业也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
二、山东省国企改革的实践经验
作为国企国资大省,山东省国企改革呈现制度设计起步早、任务落实进展快、探索创新步伐稳的显著特点,一些关键性政策问题实现突破,一批创新性举措落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同时,产业布局调整、并购重组推进、治理结构完善、激励机制完善带来的政策红利正在微观层面显现。资本市场作为公开透明市场,在实现国企混改中的功能、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成为推进山东省国企混改的重要平台和抓手。
(一)启动改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模式。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组建将以改建为主。改建和新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时,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相结合,同步推进企业重组整合;坚持依法规范原则,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明确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功能和权责,调整国资监管机构的监管内容和方式,依照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范国资监管机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出资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的管理体制。
已确定鲁信集团和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公司作为第一批试点改建成投资运营公司,已基本完成改建重点工作并逐步进入规范运行。根据首批改建进展情况,再启动下一批企业改建,同时启动一批省直部门管理企业的清产核资和产权划转,稳妥推进省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
(二)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山东省国企改革,核心是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治理制度,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等结构,赋予企业更多的自主权。省国资委和社保基金理事会分别作为出资人,对省管国有资本进行管理,在省属一级企业形成了股权多元化的局面,这也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国资委“一股独大”的局面,在山东被彻底打破。从2015年3月起,18户省管企业30%的国有资本,分两批被划转至省社保基金理事会,涉及资本金180.65亿元,对应的权益资产600多亿元。
加强董事会,监事会建设以及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启动职业经理人人才库建设。同时,要建立企业审计、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共同参与的大审计格局。建立常态化审计机制,每三年对省属企业及其权属企业全部审计一次。加强审计结果运用,将审计结果及审计责任追究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推进省管企业财务预决算、“三重一大”事项等重大信息公开,自2016年开始,按照上市公司要求规范进行信息披露。深化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加快形成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分类推进企业用工与分配制度改革,推动企业大力压缩冗余机构人员、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加快构建内部市场化运营机制。建立规范透明的激励机制,稳妥推进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和非上市公司中长期激励。按照分类改革、成本分摊、协调推进的思路,加快解决省属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其他历史遗留问题。
为企业“减负”,是国有企业公平参与竞争,成为市场主体的必然要求。按照公用事业类、市场化服务类进行分类,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对社区居委会、离退休人员等按有关规定实行社会化管理;对家属区的供水、供气、供暖等社会公用事业,移交有关社会组织或企业管理;对物业管理等社会化服务类机构,由企业采取市场化方式进行改革。建立改革成本分摊机制,改革成本由公共财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企业共同承担。
(三)利用资本市场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助推混合所有制发展。
为利用资本市场推动山东国资国企改革,山东省相关部门成立了《资本市场助推山东混合所有制发展研究》课题组。以资本市场为主阵地,通过5个途径推动山东国企改革:立足提高国资证券化率,加快整体上市、IPO 和“借壳”上市。就整体上市而言,对于那些股权比较集中的公司,酌情发行部分优先股作为支付对价。就借壳上市而言,推动产业相近、行业相关、主业相同的国有及控股企业,整合至同一上市平台,由此腾出的“壳资源”让渡给省国资范围内其他优质资产,如目前一些优质文化类企业、金融类企业,甚至服务企业等。
推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开放性市场化重组。对此,一要在公司股东层面引入社会资本,整合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打造优势产业,以股份支付作为对价,主动对外开展股权资本的并购和重组;二要视需要实施控股股权转让,在个别国有资本不需要的完全竞争领域,可将控股权转让给民营资本或战略投资者;三是准予参股一批符合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目标,有利于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和产业链完备的非公有制及其他类型所有制企业;四是以上市公司为平台进行深度国资整合,加大控股上市公司之间资产重组力度,调整清理非主业资产部分,为省内其他优质国企上市预留空间。
立足改善股权结构和资产负债结构,探索发行优先股,使用可交换债实现溢价减持和有序减持等。在此方面,可视持股权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对于第一大股东持股在 30%甚至 25%以下的,建议发行优先股、可转债等;对于第一大股东持股在 40%甚至 50%以上的,除传统减持方式外,也可以探索使用可交换债等有序减持。这类企业如潍柴集团、山东高速集团、山钢集团等。
围绕健全激励机制,加快员工持股计划推行。
混改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更有管理创新与稳健治理,带来的是一种经营理念的变革。
(四)加快企业重组步伐,破解僵尸企业困境。
处置“僵尸”企业,山东省“两手抓”:一是清理退出,二是治理重生。对于无资源、无价值的企业,依法通过关闭破产、产权转让等手段,清理退出;对于有优质资源、有治疗价值的企业,通过重组、剥离等手段助其重生,恢复其造血功能和活力。
受山东省国资委聘请,上海视野咨询完整参与了山东省肥城矿业集团企业重组,调研并出具了企业重组及发展方案。肥矿集团公司现有职工1.7万人,部分煤矿因资不抵债被关,须分流9000人。拟定职工安置方案时,省政府领导亲自主导,省国资委、社保厅等部门参与酝酿草案,集团反复征求职工意见,上下修改13次,为职工提供9条安置途径。在集团职代会上,该方案获与会157名职工代表一致通过。
为了减少各利益相关方损失,各方均做出一定的让步,对肥矿集团实施重组与盘活。首先,进行债务重组,金融债权人以债务展期和降低利率为让步条件,换取股东承担一部分金融负债,为肥矿集团赢得转型发展、清偿债务的时间。其次,将肥矿集团的主要优质资产剥离出来组建新公司,与肥矿集团进行风险隔离,保存优质资产。最后,对肥矿集团存量资产进行重组,对各权属公司按照一企一策原则,对于退出的企业,考虑如何退出,如何保全优质资产,为肥矿集团未来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充分利用留存的企业和退出企业保全的优质资产,重新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最终让肥矿集团通过重组,消除亏损源,甩掉包袱,实现转型发展。
目前,通过改革重组,肥矿集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17年新老公司合并报表已经扭亏为盈。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国企改革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山东省在本轮国资国企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均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了特有的“山东模式”。在国企改革再出发的今天,梳理并总结先行省份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对其他省份的国企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第五篇:解读现有医保八大模式-2012.09.12
解读现有医保八大模式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2年09月12日 01:29 北京商报微博
大病医保的推出是国内医疗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200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出台并开始试点实施,2007年又建立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国务院医改办相关负责人近日介绍,目前已有24个省份的部分市县进行了城镇居民大病医保的探索,16个省份中的部分市县进行了新农合大病医保的探索,这为大病医保的推广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平安范式
从2000年开始,平安养老参与了城镇职工大病医保试点,并相继开展了多个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的大病医保的项目,涉及十多个省份和60多个市县,累计服务约3000万人次。
随着新医改持续推进,平安养老积极探索参与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大病医保的项目。平安养老逐步打造了以厦门为代表的平安范式,即政府主导和保险公司运作相结合的政企合作方式;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三者结合的城乡一体化管理方式;专业风险管控和一站式即时结算相结合的服务方式。目前,在厦门已成功实现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一体化的大病医保管理和服务。
平安养老通过“前端合署办公,后端集中运作”的服务模式,推动实施医院“先垫付、后结算”的结算模式,通过数据上载等多种形式加快费用结算。
江阴模式
2001年11月太平洋保险(微博)江阴新农合业管中心成立,承保江阴市70万城乡非从业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
2009年,太平洋保险为新农合参保人提供新农合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为患大病、负担较重的参保人提供减负保障,平均减轻了患大病参保人10%左右的负担,与新农合基本医疗、医疗救助一起,构成农村医疗保障的安全网。
去年,太平洋保险在江阴设计了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微观监控的支付制度,进而在与医院谈判、签约和执行支付协议方面承担了重要的职责;还着手建立了对过度医疗与药品器械流通过程中的不正当促销行为的监督管理机制,以及新农合基金安全使用管控模式。
洛阳模式
自2004年,中国人寿(18.52,-0.01,-0.05%)在新乡全面经办新乡市新农合业务,逐渐确立了“政府组织引导,职能部门监督管理,中国人寿承办业务,定点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运行机制,形成了“新乡模式”、“洛阳模式”。
中国人寿以“管办分离”为基本管理理念,在管理方法及服务内容上不断完善创新。2010年利用公司网络优势,在洛阳分公司实现了市、县、乡三级医院直补和参保群众异地就医结算功能。
目前,中国人寿承保了城镇职工大额补充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大额补充医疗保险、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保险等6项业务。去年中国人寿增加意外伤害及大额医疗保障,保额由10万元可累计提高到22万元。
湛江模式
自2007年,人保健康通过“政府主导、专业运作、合署办公、即时赔付”的方式,配合湛江基本医疗保险提供补充医疗保险和健康管理服务,承担基本医疗保险的就医巡查和部分费用审核工作。湛江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的15%用于购买大额补充医疗保险。去年,人均保费分为两档,分别为9元和18元(参保人员自愿选择),筹资渠道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保障责任起付线为2万元,封顶线分两档分别为10万元和12万元,报销比例按照医院等级分别为50%、65%、75%。
人保健康以“管理+经营”思路全面参与湛江市居民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了湛江模式,即免费管理湛江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保险合同的形式经营城乡居民大额补助保险、公务员补充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大病救助保险。
楚雄模式
2008年和2009年,楚雄州政府分别建立了商业保险承办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大病补充保险制度,大幅提高医保补偿限额,并于2010年开展了新农合大病补充保险。
楚雄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的补偿范围定位为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补偿的病种和医药费用范围。超过医保补偿限额后的自费部分,保费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筹集,不增加财政负担。城镇职工群体由个人和企业共同缴费,个人每人每年缴费35元,企事业单位按照上社会平均工资的千分之五缴纳,赔付比例90%,最高赔付15万元;城镇居民每人每年缴费50元,赔付比例80%,最高赔付6万元;农民每人每年只需缴费20元,赔付范围是新农合报销之后超过3000元以上的自付住院费用的40%(乡级医院65%),最高赔付5万元。
襄樊模式
2009年,襄樊通过招标方式委托阳光人寿经办城镇居民大额医疗项目,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医保中心、财政部门监督执行,保险公司经办的商社合作模式。
阳光人寿在总结全国多地医保政策的情况下,针对性地详细制定了风险管控措施和数据监控模型,与襄樊市医保局共同对项目进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坚持将“六个统一”作为风险管控的核心,即统一征缴、统一政策、统一人员调配、统一系统管理、统一医疗管理、统一支付标准,最终使风险完全在控制外围之内。
大额补偿限额从2009年的3万-8万元逐年提高到2012年以来的3万-9万元。参保人员从2009年的22万人逐年提高到2012年的25万人,保险责任也从单纯的大额补充扩充到了意外险。
太仓模式
2011年,太仓引入商业保险机制,利用医保结余资金开办社会医疗保险大病住院补充保险,对医疗过程中发生的个人付费部分给予二次补偿。
太仓大病补充医保按职工每人每年50元、居民每人每年20元的标准,从基本医保统筹基金中直接划出一部分建立,委托人保健康经办,为个人自付医疗费用超过1万元的参保人员提供上不封顶的累进比例补偿,职工和城乡居民享受同样保障待遇。
该项目起付线为1万元,即对病人自付费超过1万元的部分进行补偿,单次住院可报费用超过起付线的,可实时结报;单次住院未超过起付线的,按累计可报费用,于结算完成后,一次性予以结报。自付1万元以上的费用分段结报,比例为53%-82%,如1万-2万元部分报销53%,3万-4万元报销58%,最高50万元以上可报销82%,不封顶。
玉溪模式
2010年底,玉溪市政府出台《提高农民基本医疗保障和健康水平的决定》,实施玉溪医改新政。从2011年1月起,为全市176万参合农民人均增资100元,大幅度提高参合农民大病报销比例。
提高的这100元产生了玉溪模式的核心:提高参合农民普通住院报销比例,从2011年开始,乡镇卫生院报销比例达95%以上,县级医院报销比例达65%以上,省、市医院报销比例达40%以上,实现了农民在基层医疗机构高比例报销;提高普通住院报销封顶线:住院报销年封顶线由3万元/人提高到6万元/人;提高门诊补偿封顶线:每年补助200元/人以上。
在玉溪模式下,农民患者住院补偿年封顶线为16万元,乡镇、县区级住院报销比例分别为95%-100%、80%-90%。商报记者 崔启斌
平安范式
经营公司:平安养老
类型:政企合作型
实施时间:2000年
特点:政府主导和保险公司运作相结合的政企合作。
江阴模式
经营公司:太平洋保险
类型:保险合同型
实施时间:2001年
特点:在基本医保之外,个人再缴一定比例的资金来购买大病保险产品。
洛阳模式
经营公司:中国人寿
类型:委托管理型
实施时间:2004年
特点:把基本医保的一些服务委托给商业保险机构来经办。
楚雄模式
经营公司:人保健康
类型:保险合同型
实施时间:2008年
特点:在基本医保之外,个人再缴一定比例的资金来购买大病保险产品。
襄樊模式
经营公司:阳光人寿
类型:保险合同型
实施时间:2009年
特点:从基本医保结余中划拨一定的比例或额度来购买大病保险产品。
太仓模式
经营公司:人保健康
类型:保险合同型
实施时间:2011年
特点:从基本医保结余中划拨一定的比例或额度来购买大病保险产品。
玉溪模式
类型:政府主导型
实施时间:2011年
特点:在基本医保基础上,财政再投入资金提高新农合农民大病报销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