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握落实《纲要》的关键环节扎实推进基层全面建设
把握落实《纲要》的关键环节扎实推进基层全面建设
驻守在一代伟人毛主席的故乡——韶山,主要担负毛泽东同志故居、纪念馆、文物仓库、滴水洞等固定目标和中央首长及重要外宾来韶山参观时的警卫任务。多年来,中队党支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践行使命要求为牵引,紧紧扭住“强班子、抓经常、讲传统”三个关键环节,不断提升部队全面建设水平。中队自1983年转隶武警部队以来,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2次,集体三等功6次,6次被总队评为标兵中队,2001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被武警总部树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中队先进事迹在全国各大媒体相继报道。
一、坚持把强班子作为按纲建队的核心要求,不断加强能力建设
一个班子、两支队伍,是按纲建队的中坚力量。因此,中队坚持从“强班子”抓起,注重在提高素质能力上下功夫,为科学落实《纲要》奠定了素质基础。一是班子作风重在务实。这几年,我们中队取得的荣誉比较多。在成绩面前,我们保持清醒头脑,经常发动官兵揭矛盾、找差距,盯着问题抓工作,不搞弄虚作假,不做表面文章,形成了说实话、使实劲、求实绩的好风气。去年的半年总结,中队在形势分析中感到个别士官综合素质不高、自身要求不严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队的建设。过去,中队的士官队伍建设过硬在全支队是出了名的,这一问题如暴露出来会影响中队的声誉。但党支部分析认为只有不断地揭露矛盾,中队建设才能不断发展进步。我们主动在士官队伍中开展为期一周的教育整顿,并如实向支队汇报。支队根据这一情况,在全支队士官中开展了教育整顿,有效提高了士官队伍整体素质,士官称职等级评定中,中队19名士官有3人被评为优秀。多年来,中队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支部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但党支部务实的工作作风丝毫没有变。二是干部威信源于正气。干部要“挺直腰板做人”,不要在各种诱惑面前失掉人格,要取信于兵,就要做到两袖清风,一身正气。这是中队党支部长久以来的共识。在处理涉及战士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上,中队干部从来不搞暗箱操作,坚持做到名额、条件、人选、程序、结果“五公开”。去年6月,在讨论党员发展对象时,一名支部成员考虑到小李的亲戚是市领导干部,建议吸收他加入党组织。而多数委员认为该同志各方面表现不是很突出,用党员标准来衡量还有差距,最后提议被否决。会后,这名支部委员主动作了自我批评。中队干部始终以良好的形象影响人、以过硬的素质带动人、以高尚的情操感召人,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每年中队要发展党员7至8人,调配骨干近30人,还要选送各类学兵,选送预选士官,没有一人是靠关系,靠花钱选上的,官兵满意度都很高。三是党员形象立于为公。中队党员数量约占官兵总数的四分之一,我们清醒认识到,党员作用发挥如何将直接影响中队建设质量。去年初,我们对党员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针对部分党员身上存在的能力一般、工作平淡的问题,开展了“岗位尽职争先锋”活动,通过评比,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生动的体现在完成好本职工作中。我们还坚持以“韶山精神”激励党员,用毛主席故居忠诚卫士的特殊使命鞭策党员,靠严格的组织生活制度管理监督党员。在中队任何人都没有特殊,党员干部都是普通一兵。用中队战士自己的话说:“咱们中队,无论是干部党员,还是战士党员,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面镜子,一把尺子,一个标杆”。原故居班班长万乐,父亲因患病去世,中队长让他回家料理后事。但他在父亲下葬的第二天,就匆忙赶回部队参加一级警卫任务。几十年来,中队党员面对家庭或个人遭到的变故和挫折,都能正确对待,不为家事分心、不为后路担心,全身心地投入到中队的全面建设中。
二、坚持把抓经常作为按纲建队的基本途径,不断提高工作标准
中队党支部能够牢固确立“打牢基础谋发展”的观念,坚持把落实“三项经常性工作”作为按纲建队的基础性工程来抓,注重在打基础和抓规范上下功夫,按纲建队质量不断提高。一是在完成中心任务上求严。韶山是世人瞩目的地方,故居卫士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执勤官兵每时每刻都在接受党和人民的考验。为此,党支部号召全队官兵牢固树立“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强化“故居执勤无小事”、“形象重于生命”的观念。狠抓执勤教育和专勤专训,做到依法执勤、文明执勤。组织官兵反复学习《执勤规定》和部队的条令规章,编写了《文明执勤用语100条》、制定《执勤人员奖惩措施》;注重点滴养成教育,培养文明礼貌、令行禁止、顽强拼搏的良好作风;坚持每月到驻地走访一次,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每周执勤形势分析研究一
次,查摆问题、制定对策。中队组建30多年来,共担负中央领导人及外宾来韶山的临时警卫任务248批次,确保了绝对安全;接待来自国内外的游客8600余万人次,没有出现任何差错,展现了武警部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二是在做经常性思想工作上求实。中队注重在提高干部骨干做经常性思想工作能力上下功夫,要求干部骨干坚持每天进行一次随机谈心、一次关心问候、一次小提醒、一次小结讲评,从官兵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发现和捕捉问题,做到思想底数早知道、苗头隐患早发现、隔阂矛盾早消除、各种问题早解决,使思想政治工作同官兵思想变化实现“同频共振”。中队原三班班长罗雄,股役期间父母相继去世,本人患腰椎盘突出症,一直未能得到根治,曾一度思想消沉。中队干部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时,发动中队官兵为其捐款8200元,并及时安排他到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通过中队干部无微不至地关心和教育,该同志又重新振作起来,年底被评为优秀带兵班长。近年来,中队先后帮助39名战士解决了婚恋受挫、家庭变故和民事纠纷等实际问题,使他们放下了思想包袱,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三是在规范管理工作上求细。中队落实经常性管理工作坚持从细处入手,摸索总结出了“一过、二训、三纠、四查、五扣、六剪、七抓”的方法。一过“三关”,从起床睡觉、集合列队到整理内务,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练习,一个人一个人地过关;二训“三相”,严训走相、站相、坐相;三纠“三手”,对插手、背手、袖手现象,随时发现,随时纠正;四查“三带”,集合列队、集体活动,从班、排到中队,都要对鞋带、腰带、领带逐个检查纠正;五扣“三扣”,检查风纪扣、上衣扣、裤扣;六剪“三长”,对头发、指甲、胡须,经常抽查、修剪;七抓“三无”,营区卫生责任到人,做到无纸屑、无烟头、无杂物,增强了官兵严格执行条令条例的自觉性。由于事事有标准,人人有责任,项项有检查,部队始终保持正规有序、整齐划一。多年来,凡到我中队视察和检查指导工作的各级首长都给予了高度评价:韶山警卫中队管理正规,官兵养成好,不愧是标兵中队。
三、坚持把讲传统作为按纲建队的内在动力,不断提高官兵建队热情
中队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团队,这笔精神财富正是调动官兵建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动力之源,我们坚持靠讲传统来激发斗志,增进团结,使官兵树立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一是以苦为荣,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中队驻地人文环境和执勤任务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我们每年都要根据任务实际和季节变化特点开展艰苦奋斗教育,每年新兵下队,我们都要坚持上好三堂“必修课”:参观中队荣誉、讲述中队传统、写一份保持荣誉、继承传统的决心书,使其了解中队的历史,明确肩负的责任。中队建立了《标兵榜》,编写了《老兵风采录》,对获得三等功以上奖励、被总队以上单位评为标兵模范、在支队组织的比赛中取得第一的个人一一记载下来,写入队史,作为对官兵教育的活教材。战士夏天执勤的时候,晴天汗流浃背,雨天泥浆挂身,蚊虫成群袭身,个个晒得黑黝黝,没有一人叫苦的。中队官兵人人都有一个针线包,班班有一个维修箱。桌椅门窗、训练器材坏了自己修;衣服鞋子破了自己补;图书室的藏书封皮烂了,战士们就用牛皮纸包好;担负滴水洞景区龙头山和四号水库的官兵喝不上自来水,官兵就自己动手建成一个蓄水池,将山泉引入池中。中队官兵虽然换了一茬又一茬,但用中队传统强化官兵艰苦奋斗的“接力棒”却始终相传。二是以兵为本,营造健康和谐的内部环境。中队十分注重发扬密切内部关系的优良传统,树牢“以兵为本”的思想,把密切内部关系教育融入到中队建设的方方面面,每季度向战士征求对干部的意见,把“暖兵心”活动贯穿到全年工作的始终,处处让战士体会到中队的真切关心。夏天下哨后,有干部督促战士冲个温水澡,中午换哨后,有干部端上热乎的饭菜。每天夜里干部都要到班里转一转,看一看;战士病了,都要到床头坐一坐,谈一谈。中队还因地制宜设置了“连心之声”小广播和“音乐餐厅”,结合一周工作实际和官兵心理特点,设立“每周一歌”、“时事新闻”、“幽默集锦”、“健康生活”、“听众点播”、“焦点访谈”等小栏目,成为官兵的生活益友和沟通桥梁。现在中队官兵之间遇到困难有人帮、碰到坎坷有人扶、遭到挫折有人解,处处充满了家庭般的温暖。三是以队为家,树牢力争上游的荣誉观念。我们是连续多年的标兵中队,官兵都为身处这样一个荣誉的集体中而自豪,都积极为中队建设出力献策,把中队当成自己的家一样去爱护。工作实践中,我们通过设立民主意见箱,开设队务公开栏,定期召开士兵代表会议等形式,积极鼓励战士建言献策,并与战士“约法三章”:对战士不便于署名的意见不对外公开,对战士不适当的建议不急于否定,对言辞过激的战士不搞打击报复。去年,外单位调到中队的一名战士反应中队在分层次训练上落实不够好,新老兵一起训,训练效果不明显,并在全体军人大会征求意见时提出,他的意见一时遭到多数官兵的反对,但我们支部一班人没有当时做出结论,会后进一步听取他的意见,感
到他的方法很有道理,也很符合中队的实际,便积极采纳,果然训练成绩明显提高,年底这一训练方法还在支队推广。为了进一步激发官兵争先创优的热情,我们开展了干部争创“一流业绩”、战士争当“故居卫士”活动,营造“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夺”的浓厚氛围。近年来,中队在总队、支队组织的各项大型评比竞赛活动中,均名列前茅。
第二篇:把握关键环节,落实一岗双责(模版)
把握关键环节,落实“一岗双责”
“一岗双责”制度是新常态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市文广体局领导班子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总体工作部署,牢牢把握四大关键环节,积极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全市文广体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一、增强制度意识,自觉把权力关进笼子。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习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要着力增强制度意识,特别是作为局行政主要领导,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树立“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要着力抓好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完善防控制度,配套建立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制度,同时还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敢于同一切违反制度的现象作斗争。
二、增强红线意识,时刻敬畏党纪国法。
“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欲而及于祸。” 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我们要深刻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岗双责”、“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牢固树立红线和底线意识,做到胸中有“线”,行中有规,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清正廉洁,敬畏党纪国法、时刻警钟长鸣。打铁还须自身硬,领导干部更要强化“红线”意识、“底线”思维,带头从严抓执行。在规定执行上要自我加压、从严要求,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真正树立起行为标杆。对违纪违规行为,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违反规定踩“红线”、闯“雷区”的行为零容忍,形成执规必严、违规必究的刚性导向,形成遵纪光荣、违纪可耻的良性氛围。
三、增强阳光意识,着力推动政务公开。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权力运行不见阳光,或有选择地见阳光,公信力就无法树立。要增强主动公开、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进一步完善公开机制、创新公开方式、畅通公开渠道,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机构职能、科室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办事程序等内容通过政府公务网向社会公开。全面落实党务、政务公开的各项规定,将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事项、办事流程、办结时间等向服务对象公开,自觉接受服务对象监督。实行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打开权力封闭运行的“黑箱”,将权力的行使过程公之于众。拓宽投诉举报渠道,对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问题,做到“有诉必理、有理必查、有查必果”。
四、增强公仆意识,全心全意办好文体民生
群众看党风,关键看能否为民办事。领导干部的权力、责任和义务,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作为局行政主要领导,肩负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责任,更要把群众的需求作为勤政为民的第一信号,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解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坚持业务工作和民生工作两手抓,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扎实推进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文体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工作,深化文化三送、农家书屋等惠民工程,规范文化体育娱乐场所经营管理,不断增强民生服务能力,让群众切实享受到文体类民生带来的实惠。
第三篇: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几个关键环节
[摘要]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把握好关键环节,以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城乡统筹作为基本理念,以创新体制机制作为重要保障,以培育新型农民作为基础工程,努力探索符合实际的新农村建设新路。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城乡统筹;体制创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推进现代化进程中重大的历史任务。把这一重大历史任务落到实处,必须抓住关键环节,创新思路,扎实推进。
一、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多管齐下,在增加农民收入上下工夫。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第一,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在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过程中,政府要通过良种补贴、培训补贴、大中型农机具补贴和退耕还林还草补贴等多种方式,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第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通过安排专项资金、给予财政贴息和补助等形式,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第三,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农民非农收入。要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加强对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的引导和服务,在市场准入、融资条件、政策支持等方面创造平等竞争环境。第四,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加强和改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制订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创办和扶持发展一批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第五,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努力拓展外部增收空间。农民进城务工,不仅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也是发挥我国劳动力充裕的比较优势,增强制造业和服务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应继续促进农民向城市合理有序流动,依法维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强化统筹城乡发展理念,形成城乡互动、以城促乡的良性格局
统筹城乡发展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统筹城乡发展,就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建设新农村,要和推进城镇化进程有机统一起来。城镇化和工业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分割开来,更不是要把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城
镇化对立起来,而是要使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解决“三农”问题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切实贯彻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发挥好工业和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着力提高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水平,带动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建设。
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解决好建设什么样的新农村的问题。搞好科学规划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必须立足于统筹城乡发展,把新农村建设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来统筹谋划和安排。要把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统筹编制城乡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城镇体系建设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
建设新农村,必须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体制。要进一步消除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努力改变城乡发展差距过大的状况;改革经济社会管理方式,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劳动和就业管理体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放宽农民进城就业和定居的条件。
三、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坚持深化改革增强内在动力
建设新农村的过程,就是从根本上调整城乡关系、工农关系的过程,是农村又一场更为深刻的革命。必须把推进农村改革作为着力点,不断
创新体制,加快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协调共进的新机制,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激发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一是改革投入机制。政府财政支出、基本建设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更多地向农村倾斜,建立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政府向农村投资的方向,应首先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为急需、农民个人解决起来不经济或无力解决的问题,重点要放在农村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体系、文化事业以及基本生活保障等公益性方面,以提高投资效率和效果。
二是创新土地制度。要加快健全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要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探索保底分红等多种形式的土地股份制合作,以增强农村经济的发展活力。
三是完善就业制度。要加快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千方百计扩大农民的转移和就业渠道。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对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巨大作用,把工业园区与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把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结合起来,增强区域经济和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取消一切歧视农民转移就业的政策和做法,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和就业体制及服务体系。
四是健全保障机制。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着力完善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医疗合作、最低生活保障、失地农民保障,以及社会救助、优抚等制度。重点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全面覆盖,不留死角;二是应保尽保,没有遗漏;三是提高标准,规范发放,真正建立起涵盖各类符合条件对象、整体保障水平随经济发
展水平提高而不断增长的稳定机制,确保实现“贫有济”、“病有医”、“孤有养”、“失有扶”、“幼有学”和“困有助”的目标。
五是探索管理机制。实现科学民主管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明确党支委、村委的定位和职能,建立“两委”新关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堡垒作用。针对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变居民、农村变社区的新情况,要突出加强转换后的后续管理,加快农村社区自治创新,强化农民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构建农村社区管理新体制。
四、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大力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没有新农民就建不成新农村。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全面发展的新型农民,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
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必须着眼于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全面提升农民在经济、文化、道德、法制方面的综合素质。一是围绕造就经营型农民,提高农民的创业能力。要强化农民创业致富技能培训,提高农业、农村和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激发农民创业致富的热情,让更多的农民获得创业致富的机会。二是围绕造就学习型农民,增强农民的文化底蕴。要引导广大农民强化学习意识,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不断提高农村新增劳动力的学历层次和文化素养。三是围绕造就文明型农民,提高
农民的文明素养。要围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目标,倡导农民树立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要引导农民增强环保意识、卫生意识,加强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加快公共卫生设施建设,自觉保持农村环境的卫生整洁;要广泛开展争创文明村镇、文明户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促进农村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良好风尚。四是围绕造就懂法守法型农民,强化农民的法制意识。要把加强农村法制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条件,结合“五五”普法工作,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活动,帮助农民尽快掌握一些应知应会的法律常识,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政策法规水平。南京借贷
第四篇: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方案
文章标题: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方案
关于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某单位结合自身实际,认真组织学习,制定以下工作方案,全面推进分局依法行政、依法监
管。
一、充分认识《纲要》的重大意义,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把贯彻落实《纲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了近年来推进依法行政的基本经验,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依法治国的进程,明确规定了今后十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基本原则和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是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政策文件。某单位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认真学习,正确理解、准确把握和领会《纲要》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充分认识《纲要》的重大意义,把贯彻落实《纲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把《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水平,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守法、执法严肃性,规范执法行为,严守执法程序,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监管。
二、贯彻落实《纲要》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监管工作的监督。一是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做好信访工作,积极探索化解矛盾,不断拓宽社会监督渠道,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处理所聘请的廉政监督员反馈的意见,广泛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二是加强内部监督。通过建立执法检查制度,适时对行政处罚等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充分发挥监察室的作用,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廉洁自律和监督检查工作,对监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和处理,为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制约机制奠定基础。
(二)建立监管文化,规范监管行为。先进的文化建设对日常工作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此,单位积极响应《纲要》的要求,创建监管文化,树立风险意识、合规意识,遵循公平、公正原则,实现程序正当,将对法律、法规的遵守内化为自觉自愿的行为,对待监管对象不偏私、不歧视,合法、合理监管,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三)进一步加强法律事务工作,发挥法律事务服务、监督、指导、参谋的作用。
(四)规范执法行为。各科室及工作人员要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保证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正确实施,将行政执法职责具体落实到人。做到执法有依据、行为有规范、权力有制约、过程有监控、违法有追究。完善行政执法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审查行政处罚等行政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
(五)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目标,实行领导干部法制学习制度和法律培训制度,领导干部定期或不定期参加依法行政知识培训。推进重大决策法律顾问制度,在重大决策之前,征求相关法律意见,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监管的法律意识。
(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行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以自学为主,采取举办培训班、研讨会、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学习、宣传和培训《纲要》。通过学习、培训和宣传,使领导干部熟悉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法律知识;广大职工熟悉掌握与履行岗位职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监管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纲要》。
《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方案》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方案。
第五篇:扎实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
扎实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
大理州注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凝聚人心、服务群众作用,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全面覆盖工作体系,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拓展基层党建工作阵地,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
一、构建三大服务群众体系。创新基层党组织设臵,建立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制度,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和服务群众工作全社会覆盖。一是构建村(社区)设党总支部(党委)—自然村(村、居民小组)设党支部—党员集中设党小组—党员不集中设“党员中心户长”—流动党员设“网上党支部”的全覆盖组织体系。针对大理山区、民族、贫困的实际,党员群众居住分散,在村(社区)设党总支部,在村(居)民小组、自然村设党支部,在党员分散的地方设臵1名党员中心户长,在流动党员中建立“网上党支部”,实现组织全覆盖。二是构建州县政务服务中心—乡镇农民服务站—村(社区)民事代办点—村(居)民小组民事代办员为民服务体系。在州和12县市成立政务服务中心、110个乡镇成立“农民服务站”、1078个行政村和65个社区设立民事代办点,1.3万个村(居)民小组设民事代办员,推行“农事村办”服务模式,实现群众“事在村办、钱在村领、证在村拿、困难在村反映、问题在村解决”。三是构建“三深入”“四联户”“1+X”
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体系。在县以上机关干部中广泛开展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三深入”,领导蹲点联户、部门挂钩联户、干部结对联户、建卡经常联户“四联户”活动,在农村和社区推行党员联系1户或多户群众联系群众制度,全州4.5万名干部直接联系群众23万户,12万名农村党员联系农户78万户,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0万余件次。
二、开展三项为民服务活动。围绕服务群众、解决问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一是在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中全面开展党员公开服务承诺活动。全州12300个基层党组织、17万名党员进行公开承诺,公开承诺事项23.9万件,兑现承诺事件21万件。二是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全面开展“四亮四创四评”活动。有效解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问题,为群众提供窗口便捷服务达1.2万余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1万多个,群众满意率达96%。三是在农村和城市社区全面开展“五访五问”活动。在农村和城市社区广泛开展访富裕户,问致富经验;访老党员、老干部,问发展良策;访党员示范户,问基层组织建设见解;访困难户,问困难和问题;访意见户和矛盾纠纷户,问产生怨气和矛盾纠纷的原因。党员经常深入群众家中走访,察民情,解民忧,服务群众,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化解矛盾纠纷。
三、实施“三大先锋行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发展、切实保障民生,充分发挥作用。一是实施“跨越发展先锋行动”。围绕争先进位创发展先锋、执政为民创服务先锋、凝心聚力创和谐先锋、生态优先创绿色先锋、强基固本创云岭先锋,深入开展“白州党建示范走廊”、“环洱海党建长廊”建设,建立保护洱海“片长制”、党员责任区、党员绿化责任区,2012年,洱海水质有7个月达到Ⅱ类。二是实施“共产党员抗旱先锋行动”。面对连续干旱,组建“共产党员抗旱先锋队”1220支,结成帮扶对子1600个,3万多名机关党员干部驻村蹲点抗旱救灾,16万名村组干部、新农村指导员、大学生“村官”和农村党员骨干投身抗旱救灾工作,修建“共产党员爱心水窖”3186个,惠及
1.8万户9.1万多群众。三是实施“百万农村党员创业致富先锋行动”。对60岁以下农村党员实行以“组织领富、党员带富、干部帮富”为主要内容的创业致富先锋工程,1078个村委会都有一个城市党组织进行结对,先富起来的农村党员每人至少帮扶2户以上的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18.7万个;对全州70岁以上老党员实行“农村困难党员关爱行动”,每人给予获得20元/月困难补助;对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每人给予300元/月生活补贴,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