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训心得—校准自己 关注学生
北宋三中 李国用
通过8月15日一天的培训,虽然时间短了点,但收获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在学校合并这个关键时期,王主任所讲到的很多问题都是我原来都不曾想过的,通过王主任的讲解和这两天我个人的思考,我觉得对开学以后工作的开展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下面说一下具体的学习心得:
一、从王主任对中层干部竞聘上岗面试题的深刻解读中的到的启示:
培训中王主任主要针对面试题的第一个问题作了深刻的解读,其中着重强调了“校准自己”这个名词,我觉得不仅仅中层干部要做到“校准自己”,作为班主任甚至是普通老师,我们每个人都要“校准自己”,放平心态,看清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
二、学校合并后学生的环境适应问题:
在新的学校、新的环境下,如何让学生快速适应新的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刻不容缓的、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王主任在培训中关于这个问题也讲了很多,不仅有理论,也给我们列举了多个实际的例子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更好的对学生加以疏导,让他们更快、更好的适应新的环境。关于学生的心理特点,王主任在培训中也讲了很多,比如:学生是很脆弱的,容易唤醒你自己的弱点。在这个地方王主任还讲了救助困难学生的实际事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学生的自我觉察能力是很低的,易触犯老师的权威;学生在情绪状态下大脑是空白的;学生的修复能力是超强的,但需要引导等。回来后我又读了王主任博客上的一些文章,感觉对学生心理上的了解又有了较大的提高。相信可以更好的在工作中加以运用。
2、作为老师,特别是心理辅导老师,要学会一些常用的疏导方法。关于这一点王主任在培训过程中的“学生心理咨询的基础知识”板块中列举了很多事例,给我很多的启发。比如:平静耐心,积极倾听;情感协调,建立关系;去伪存真,有效诊断;敏锐观察,注意细节;关注整体,娴熟控场。当然这些方法需要我们在日常的管理实践中逐步去体会和应用,相信有了王主任给予我们的这些理论支撑,我们在实践中会做的更好。
3、关注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学生家长的担心。
王主任在培训中的一句话我觉得特别好——教学不是艺术是技术,是建立在机制之上的。不论是学校管理还是班级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团队契约都是非常关键的。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方面王主任在培训中也都一一点明了,比如:创设良好的教室氛围、寝室文化,形成班级的核心等。
关于学生家长的问题,王主任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告诉我们——不能无限制满足学生家长的要求,而应该延迟满足。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在实践中我一定要本着这个原则灵活开展工作。
以上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中的一点体悟,若有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第二篇:校准自己的秤作文点评
阅读下面这句黄永玉给自己的画作《螃蟹》所写的解说,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螃蟹:可也怪!人怎么是直着走的?
习作:
校准自己的秤
“可也怪!人怎么是直着走的?”这是黄永玉画作中一只螃蟹的台词。(引)
螃蟹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或许因为它蟹眼近视,见识短浅?或者因为蟹心太小,只装的下自己,容不得别人?我想多半是后者。螃蟹的自我感觉太好了,以为自己横行,别人也得霸道。拿自己的好恶去强求别人,却不知道在指摘别人的时候,可笑的正是它自己。(议)
由是我想,高贵的人啊,可不要像螃蟹一样自以为是呀!请你在称量别人的时候,最好校准自己手中的秤,先称一称自己。(观点)
记得有一个老套的故事:从前,某国有一眼泉水,名叫“狂泉”。过人喝了这泉水,没有不发狂的。只有国王食用井水,不患狂病。结果国人反而认为正常的国王是狂人,大家要合力治疗他的“狂病”。他们对国君又烧火艾,又扎银针,又灌汤药,直到国王也发狂,大家才欢心乐意。(联1,古代寓言)
这种以不正常笑正常,把正常当不正常的现象历史上不乏前例。汉代苏武囚于匈奴,同时汉代人的卫律劝苏武说,你看我“负汉归降匈奴”,“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宝贵如此”,你怎么这么不识时务呢?卫律恬不知耻,当然遭到了苏武的痛斥,落得千古骂名。(联2,古代人物)当今现实生活中,像螃蟹这样自以为是,黑白不分的家伙似乎越来越多:有头发染得半红半黄的男女指着别人的满头黑发说,“老土,你怎么不去染一下呀?”靠歪门邪道混的称职的前辈“关心”后辈说,“不就少了论文吗,真傻,怎么不去抄几篇呀?”新官上任,亲朋故友会说:“怎么不趁机捞一把啊?”这些人就如自以为是的螃蟹和喝了狂泉的疯子一样,本来自己横行已是“另类”,结果却笑话别人傻气。(联3,现实生活)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闹剧呢?是因为国人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是因为它们的是非标准发生了颠倒。(深1,分析原因)
现实中不是有很多类似的怪现象吗,危害祖国成了“斗士”,背离人民成了“本事”,愚昧无知成了“时尚”,好逸恶劳成了“潇洒”,损人利己成了“能耐”,见利忘义成了“聪明”,违法乱纪成了“勇敢”,骄奢淫逸成了“荣耀”,如此等等。长此以往,是非混淆,荣耻颠倒,以耻为荣,以荣为耻,社会怎么能健康发展呢?(深2,说危害)
所以,我们要加强学习,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张扬个性,追求百花齐放的时候,更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美丑观,这样,才不至于“蟹”眼看人低,才不至于脱离社会准则,突破道德底线,做出些见笑大方甚至祸害百姓的事来。(结,解决办法)
第三篇:浅谈自己在关注学生学习方面的体会
浅谈自己在关注学生学习方面的体会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永正说:“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当孩子们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一种精神的需要。”对于农村小学的孩子来说,由于教学设备简陋,见不多,识不广,个别学生也存在着厌学情绪,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中探求新知的火花,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对语文学习有兴趣,便能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事,乐此不疲,学习效果自然就好。反之,如果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效果就差。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回顾自己八年多的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诱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中国青少年发展中心和北师大教育系在全国中小学做过学习与发展的大型调查,结果表明:“喜欢语文”的小学生仅占8.4%。小学生有许多兴趣、爱好,他们喜欢踢足球,喜欢下棋,喜欢唱歌跳舞,喜欢看课外书报,喜欢看电视„„可就是不喜欢读书。究其原因,课业负担过重是其中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高分数,老师们想方设法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增加作业的数量和提高作业的难度,挤占其它学科的时间进行“查缺补漏”;白天需要起早摸黑背课文,晚上还要夜以继日写作文„„学生承受着学习的重负,失去了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学习其它知识的时间和机会。他们的头脑早已被课业的重负压昏了,早已厌倦了这样的读书方式,还有什么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我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入手,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行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收到较好的效果。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有适当的时间参加自己喜爱的有益的活动,感到学习不像做苦力一样难于承受。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学习的兴趣也逐渐激发出来。
二、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关键在于抓好课堂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把握时机,利用“四个抓好”,多渠道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抓好新课的导入
教学是一门艺术,最怕形式主义、千课一式,应该因课制宜,精心设计出别开生面的导语来[1]。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教师简单的几句话、一个小故事、或是一个演示,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吸引过来,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很快地入情入境。如教学《跳水》一课时,我以“在一次风平浪静的航海途中,船长的儿子为追一个顽皮的猴子走到桅杆的顶端,只要一失足,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船上的人都吓呆了。小男孩的命运怎样呢?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寻找答案。”老师这一紧张、惊险的描述引入,激起学生探求结果的兴趣。同学仔细地阅读课文,认真地思考,讨论,很快弄清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完成了学习任务。
2、抓好恰当的提问
教学过程中,恰当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因此,我每讲授一篇课文,都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同学们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事物真相的迫切愿望,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孔子早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在一节课中,我不仅在课的开始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敢问、乐问、善问,激发学生参与动机,而且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不断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经常处于问题情境中,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兴趣,主动参与学习。
3、抓好教学演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不丰富等原因,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叙述,是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的,这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影响学习的进程。这个时候,我利用教学演示,通过图片、实物、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向学生展示事物的特点、形象、发展变化等,突破时空的限制,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我在教学《草原》一课时,先让学生欣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接着又让学生欣赏几组草原风光的图片,从蓝天、白云、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牛羊„„感受草原美景。见同学们被草原景色深深吸引后,就对大家说:“是呀,这么美的景色令人陶醉。那么,我们今天就和老舍爷爷一起走进大草原,亲自感受这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吧。”接着,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后,我还让学生搜集草原风光、草原风情的图片、资料,给自己的父母介绍草原,也让父母与自己共享草原风情,培养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教学演示的运用,拉近了学生的生活距离,代替了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解,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
4、抓好动手实践
学生是好奇、好动的,他们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特点,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让学生进行操作实践,展现自己的才华,实现自我肯定,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如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在指导理解詹天佑克服困难开凿隧道后,我让学生画出开凿隧道的示意图。这时学生的兴致很高,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全身心投入思考和画图,教学收到好的效果。
三、在语文活动中享受快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记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3]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多方面的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增强学习兴趣。我经常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如举行故事会、诗歌朗诵会、词语接龙、成语游戏、写字比赛、猜谜语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在成功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如教完《西门豹》一课,在要求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的同时,举行故事会,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教完《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课文时,举行诗歌朗诵会,让同学们把自己最喜爱的诗歌诵读出来大家共赏,并表现自己的才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看到光明的前景。这样做,学生从中得到心理上满足,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语文活动的开展,学生们看到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听讲、作业、练习这简单、枯燥的过程,而是丰富多采、充满情趣的。另外,我时刻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有时,我对学生的某个行为或某个方面取得的进步特别满意时,还可以给孩子一个特殊的奖励,如加分、颁发奖品、给他某一特别的权利等等。“好极了!”“我为你自豪!”“棒极了!”“真是不可思议!”“精彩极了!”这些美好的话语,我会毫不吝啬地献给学生。
四、走进生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精辟地阐述了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问题。她说:“读有字书,精读博览,广为采撷;读无字书,开阔视野。教师要善于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学习课堂延伸到生活实践之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作文兴趣和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在习作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季节的变化,每到一个季节,我就会带学生到学校四周体验不同季节的特点。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在春天,我让学生体验春的气息,欣赏那金黄的油菜花、火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学习小蜜蜂辛勤劳作、无私奉献的品质。在学生习作中,发现了多篇来自学生亲身体验的佳作:《家乡春色》、《无私奉献的大树》„„在秋高气爽的日子,带学生到野外欣赏蔚蓝的天空,如诗如画的夕照,五颜六色的菊花,品味桂花的芳香,品尝甜美的水果„„学生写出了《令人陶醉的秋色》、《秋天》等多篇歌颂家乡、热爱家乡的好文章。
在生活中,我让学生回家亲身参加劳动,为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并记下自己的劳动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的《第一次下厨》、《种花》、《洗衣真快乐》等优秀习作中流露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习作水平大大提高。
兴趣是老师,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调动全部感官积极地投入学习,坚持不懈地与学习中的困难作斗争,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
语文的教学是无穷的大课堂,走进语文教学世界,你就会发现它的丰富多彩。教师只有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才能使语文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四篇:关注两会心得
关注“两会”心得
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分别于2012年3月3日和3月5日开幕,在十八大召开前夕召开的两会,不仅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履职的舞台,更是十三亿群众论政的平台。
在两会议题中,“民生”二字的分量越来越重。“期待物价不再涨”,“期待住房有保障”,“期待就业更充分”,“期待上学不再难”,“期待分配更合理”„„民有所呼,“会”有所应。如何破解民生难题,人们期待从两会找到答案。
根据2011年财政预算报告显示,全国财政支出规模将达100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1.9%,民生开支占2/3,这是我国财政支出首次超过10万亿元规模。在“支出压力很大”的形势下,保民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说明了党和政府正在让国民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
关注两会,源于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办成一系列大事,办好一系列喜事,办妥一系列难事,在灾难中挺立起不屈的中国,在危机中挺立起强大的中国,在辉煌中挺立起清醒的中国,党和政府的出色表现不仅赢得世界的赞叹,更赢得了人民的信任。这种信任,不仅促进着人们对两会的持续关注,更汇聚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关注两会,源于对美好未来的信心。当前,尽管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但是,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行动中,从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的努力中,人们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这份信心,既体现在对党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充满信心,更体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光明前景充满信心。
从两会受到关注,我们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热度,也看到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巨大合力。这份热度,必将催生春暖花开的中国;这份合力,必将创造撼动世界的奇迹。
第五篇:关注学生心灵 提高育人实效心得
学习《关注学生心灵 提高育人实效》的心得体会
陈素馥
学习了《关注学生心灵 提高育人实效》一课,使我深有感触,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教育要关注学生心灵的真实成长,学生的心灵成长需要尊严、宣泄、肯定、磨砺、自由、包容,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了解这些内容,并且要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我看了之后深有同感,但是经过反思后发现,真正能这样做的教师很少,真正能做到这样的教师更是微乎其微。就拿“尊严”来说吧,每一位教师都会说:“我们要维护学生的尊严,当学生犯错时要包容他们、原谅他们。人嘛,谁能保证一辈子不犯错误,更何况是孩子。”可是在现实中,我们绝大多数的教师维护的并不是每一位学生的尊严,而是那些学习好、家境好、招人喜欢的学生的尊严。至于那些“差生”的尊严,往往会在教师的有意无意间,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遭到践踏。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每当班里的好学生犯错时,我总是对他们进行“和风细雨”式的批评,有时还单独交谈,深怕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幼小的心灵遭受到打击;至于差生,顾虑就没有那么多了,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对他们进行最严厉的批评,有时甚至觉得他们根本不需要什么尊严。现在想一想,我的这种行为是极其错误的。
正如文章中所讲,不仅仅是好学生需要尊严,差生也需要尊严。我们当教师一踏进校门的那一天起,便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起责任,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也许会挫伤孩子的进取心,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养成怯弱无能,胆小自卑的性格。古人云“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对差生,做为教师要多加关爱,使他们能够在班级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得到成长壮大。不能对学生感情用事,厚此薄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