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省委书记侯红在河南省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豫北片区会议上的讲话(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05:51: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团省委书记侯红在河南省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豫北片区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团省委书记侯红在河南省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豫北片区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团省委书记侯红在河南省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豫北片区会议上的讲话

团省委书记侯红在河南省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豫北片区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豫北片区会议,主要目的是学习贯彻团中央十六届四中全会、全国乡镇团的组织格局专题推进会以及河南团的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全团关于开展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团省委的总体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创新机制,强化措施,扎实有序推进我省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

这次会议在濮阳召开,主要是因为濮阳市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团的工作有地位、有影响、有作为,深受党政领导的肯定和基层广大青年的欢迎;同时,濮阳市农村团的工作基础比较扎实,在农村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尤其是乡镇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方面有了一定的创新,一些工作走在了豫北乃至全省的前列,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今天上午,我们现场观摩了南乐县近德固乡、梁村乡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刚才,会议传达、学习了全国乡镇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专题推进会精神,安阳、鹤壁、新乡、濮阳团市委书记就近期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了发言。特别是濮阳市委 同志亲自到会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全面介绍了濮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同时也介绍了市委对抓好团建工作的认识和思考,对共青团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濮阳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充分体现了濮阳市委、市政府对共青团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借此机会,我代表团省委向濮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向长期支持共青团工作的濮阳市委、市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开展以来,全省各级团组织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迅速行动,狠抓落实,取得了可喜的工作成绩,得到了省委和团中央的高度肯定。前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党政重视。早在2009年我们开展的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工作就得到了试点单位党委和所在县级党政领导的充分

肯定和大力支持。对此次全省范围的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省委也高度重视,省委领导和省委组织部领导多次听取工作汇报,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门同志负责此项工作,下发了工作实施意见,建立了各项工作机制,为扎实推进此项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同时,各省辖市党委也都对此项工作给予了积极指导和大力支持。团开封市委除了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发文部署工作外,还联合市委组织部成立了领导小组,专门制定了分片定点联系指导制度,团市委副处级以上干部分片包干,为县级团委开展工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二是行动迅速。今年元月召开的团中央十六届四中全会对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全国共青团农村工作会议对此项工作又提出了具体要求,会后,团省委迅速就此项工作向省委作了详细汇报,于3月7日在全团率先召开了乡镇、街道共青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推进会,并于3月28日,联合省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各省辖市也都结合实际,迅速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和有序推进。三是措施得力。全省各级团组织通过争取政策、调研摸底、开展培训、召开会议、下发文件等多种方式推进此项工作,同时大力加强工作机制建设,建立、健全了工作联系点制度、工作交流通报制度、片区推进制度等多项长效工作制度,为下步的工作开展夯实了工作基础。团许昌市委联合党委组织部门结合各乡镇、街道实际建立了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推进台账,分批、分期指导乡镇、街道团委扎实有序推进工作。四是成效显著。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开展以来,各级团组织开展专项调查摸底510余次,开展基层团干部专题培训班、培训会52个班(次),培训团干部1300余人(次),召开推进会、座谈会、动员会126场(次),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培训了队伍,也详尽掌握了区域内人口、产业等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青年从业分布情况,为下步工作开展夯实了基础,取得了显著成效。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工作量很大,面临的困难也很多,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凝结着全省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团省委向大家,并通过大家向广大基层团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就进一步推进我省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讲

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认识是行动的前提,认识的深度决定了工作的力度。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从试点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为什么还要再谈认识问题?一是,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但从团省委前期调研和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目前大家对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认识还不完全统一,各地工作进度、工作力度不一致,有的县(市、区)思路还不清晰,甚至有部分团干部对这项工作的成效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质疑。大家对这项工作到底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也还存在不同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要承担具体实施任务的县、乡两级团干部,绝大多数没有经历试点,没有直接参与过这项工作,对工作的认识仅仅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和经验学习上。二是,这项工作需要党组织的重视和支持,这些支持不是以往对团的一般性工作的表态性支持,而是要党组织在政策和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切实的支持。这里就有一个地方党组织如何认识这项工作的问题,认识得越深,支持的力度就越大。因此,需要各级团组织向相应层级党组织汇报好这项工作,使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县、乡两级党委深刻认识和领会此项工作的重大作用和深远意义,深刻认识和领会中央领导同志、中组部对推进这项工作的目标要求,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组织部、团省委的总体部署上来。总的来看,全面推进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全面推进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是为党做好农村青年群众工作的迫切需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对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共青团的根本职责在于通过大力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等方式,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乡镇、街道团组织处在基层,直接联系青年群众,是做好农村青年群众工作最重要的直接参与力量。随着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推进和发展,乡镇、街道青年的流动加快,流动区域也更加广泛,大部分青年和团员除升学外,纷纷流向

城市务工、自谋职业或外出经商打工,乡镇、街道团委掌握不到青年流动的趋向,无法实现对流动团员和青年的覆盖和管理,不能有效联系团员青年。全省乡镇、街道平均青年数为9100余人,但每个乡镇、街道团组织平均联系青年数仅为2500余人。同时,一部分乡镇、街道团组织存在团组织关系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导致部分团员失去联系。大量的流动团员、流失团员游离于组织覆盖之外,长期过不上组织生活,出现了组织观念淡薄、思想滑坡、意识淡化等现象。因此,加强乡镇、街道团的组织建设,把一大批优秀青年吸纳到乡镇、街道团的队伍中来,再通过他们去联系、影响和凝聚更多农村青年,更有效地服务农村青年,是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不断巩固党执政的农村青年群众基础的重要举措。

2、全面推进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是适应乡镇、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必然要求。乡镇、街道是我国最基层一级的行政管理机构,担负着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党的各项工作任务的重任,在政府行使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文化普及、社会保障等各项职能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农村的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之相适应,乡镇、街道行政管理体制不断改革。相对于乡镇、街道机构多次大力度的改革,乡镇、街道团组织的格局一直维系改革开放之初的模式,几十年没有变,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乡镇、街道行政职能以及青年群体发生的巨大变化。在乡镇、街道行政管理体制不断改革与创新的新形势下,改变乡镇、街道团组织现有的组织格局,将更多的优秀青年吸纳到乡镇、街道团的组织中来,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团组织整合资源、联系青年的职能作用,从一味地向党组织要专职干部、要钱的传统工作思维和模式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用创新的思路来研究、解决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青年日益变化的时代需求。

3、全面推进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是增强乡镇、街道团组织活力的有效途径。作为团组织在基层一线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乡镇、街道团组织就像一座桥梁,一头连接着县级团委,一头

连接着农村最基层的村级团组织,在团的建设和工作中承担着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在团的整个组织体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乡镇、街道团组织活力不足,影响的不仅仅是乡镇、街道团组织自身的工作,更为严重的是影响着整个农村基层团组织。从当前的情况看,县级团委有固定的编制和人员,有一定的工作资源,总体上能正常运转。而乡镇、街道团组织则千差万别,部分乡镇、街道团组织长期软弱涣散,不能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断掉了与基层广大农村青年的联系,从而导致整个农村基层活力不够。因此,面临当前形势,按照全团把共青团在基层工作的桥头堡推进到乡镇一级的工作要求,我们必须正视乡镇、街道团组织这一薄弱环节,通过组织格局创新,进一步充实乡镇、街道团组织的工作力量,拓宽乡镇、街道团组织联系青年的渠道,丰富乡镇、街道团组织的工作资源,努力改变乡镇、街道团组织工作软弱涣散的局面。试点工作的生动实践也充分证明,实行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是改变乡镇、街道团组织工作现状、增强乡镇、街道团组织活力的有效途径。

第二篇:XX区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会讲话

XX区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会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此次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听取各试点乡镇的工作准备情况,研究讨论全区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通知,为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前面听了各单位发言,下面我提几点具体要求: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开展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的重要意义

推进乡镇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党建带团建,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把广大农村青年更加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举措。根据时间安排,此项工作3月份启动、10月结束,现在距离10月仅有不到4个月的时间,要将此项工作做好,真正实现更好的服务青年和凝聚青年,时间比较紧、任务比较重。为此,希望大家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务必将工作落到实处。

二、抓住重点,扎实稳妥的开展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

(一)把握四个要点。一是要注重影响力和积极性结合。各试点乡镇团委班子成员选拔一定要注重其社会影响力和工作积极性,要将那些热爱党、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有热情的青年代表吸收充实到乡镇团的领导班子中来;二是要注重

规范程序,在试点工作中一定要规范选举程序,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三是要丰富载体。在试点工作中一定要丰富载体设计,通过各类服务青年、组织青年、凝聚青年的特色活动开展,将工作形式多样化、常态化,例如:帮扶青年就业创业、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和助推特色产业发展等;四是注重创新方式的探索。此次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依托“三圈层”发展,各有侧重来推进。各试点乡镇要认真学习上级文件、各地经验,探索出符合本地实际的组织格局。比如:有条件的乡镇——XX乡,是否可以探索建立青年党支部设;可以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相结合,如XX乡、X镇可以将与XXX校地共建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各试点乡镇还可以通过团组织格局创新在推进“两新”组织建设中探索新途径等等。

(二)突出三个效果。调整后的团组织作用一定要充分发挥出来,其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进一步”上:一是调整后的乡镇团组织其工作力量要得到进一步充实、壮大;二是调整后的乡镇团组织其联系青年的渠道要得到进一步拓宽;三是调整后的乡镇团组织其整合资源的能力要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大家一定要注意调整后的团委班子队伍的稳定性。

三、分工协作,形成推进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合力

(一)积极争取党委支持。此项工作离不开相关职能部门和各乡镇党政领导的支持和配合,各试点乡镇团委书记要积极向当地党政主要领导汇报,争取支持;

(二)通力协作,形成合力。此项工作由区团委牵头,希望区委组织部、区纪委、区财政局、区编办等部门切实履责,大力支持,为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

(三)注意经验总结和时间节点的把握。在座各位试点乡镇的确定都是经过充分考虑,最终确定下来的,你们先行所做,都是我区团组织格局创新的经验,一定要注意将工作推进和经验提炼相结合,在工作结束时要向当地党委和团区委提交一份创新点突出、经验提炼精干的工作总结。在时间要求上,各试点乡镇于本次会后,即开展工作推进,务必确保8月底圆满完成。

同志们,抓好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是新形势下推进团的工作,组织青年、服务青年、凝聚青年的重要举措。希望大家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抓好落实,确保此项工作出经验、出亮点,按期、高效、优质完成!

第三篇:团省委书记侯红在共青团河南省十三届团委工作报告

团省委书记侯红在共青团河南省十三届 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此次共青团河南省十三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共青团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总结2011年全省团的工作,研究部署2012年全省团的任务。刚才,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长邓凯代表省委作了重要讲话,对做好今年全省团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常委会向全委会做工作报告,请大家予以审议。

一、成绩来之不易,需倍加珍惜

2011年工作中,全省各级团组织按照年初省委常委会提出的共青团要发挥好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关注基层基础,重视团干部选拔培养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团中央总体工作部署,按照“一体四轮”工作格局,攻坚克难、务实重干,扎实推进“中原经济区青春建功行动”,通过抓思想凝聚、项目作为、组织建设、能力先行,切实履行团的根本职责,在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过程中,着力建功,彰显作为,得到了省委、团中央的充分肯定,得到了社会各界和青年的广泛认可。

1.思想凝聚的针对性不断提高。坚持以先进思想促凝聚,广泛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先后举办“信仰的力量”全省各族各界青年庆祝建党90周年仪式典礼、“红领巾心向党”主题教育,“党在我心中——寻访红色足迹”等系列活动,共举行党史交流、报告、座谈会700余场,参与青少年达30万人次;扎实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养青年近2万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分类引导青年工作,确定省级联系点63个,基层试点单位345家。坚持以宏伟目标促凝聚,组织广大团员青年深入学习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召开各族各界青年专题座谈会,举办“大学生百校万团青春汇”等专题学习活动,利用微博开展“我学党代会”专题“博学会”,编写宣传省九次党代会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相关精神解读动漫,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吸引凝聚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中原经济区建设。坚持以先进文化促凝聚,启动实施“弘扬中原大文化,增辉中原经济区”家乡文化大寻访活动,开展河南省青年美术作品展、摄影作品展,百名优秀青年书法家作品展等,举办各级各类乡村青年文化活动800余次,吸引农村青年近40万人参加。持续建设河南“三平”精神青年激励榜,举办三平精神河南青年五四群英会,为青年树立了可学可敬的身边典型。坚持以权益维护促凝聚,深入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两会期间共提交涉及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案议案88份;切实发挥“两办”工作职能,积极推进“12355”服务台建设,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和预防犯罪试点工作,促进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系完善;先后集中开通了一批团干部和基层团组织微博,直接影响覆盖90万名青年,拓展了团组织与广大普通青年的联系渠道。

2.项目作为的大局贡献率不断提升。实施“青春助力”项目,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联系培养农村青年科技特派员248名,帮扶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社657个,建立农村青年科技培训基地18个,培训农村青年科技创业带头人693名。扩大青年对外交流合作,开展“全国青年企业家中原行”、中央企业青联委员“走进中原经济区”等活动,达成50多个项目合作协议,协议金额达515亿元;加大“请进来、走出去”的力度,先后接待来访的莫桑比克、印度等国家和港澳台等地区青年代表团600余人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组织青少年参与植树造林活动22余万人次,植树面积达10169亩;深化青少年环保队伍建设,开展河南青年生态环保专题宣传实践活动17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册。服务社会和谐,切实履行省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持续深化平安志愿者、旅游志愿者等专项活动。招募683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贫困县计划志愿者,赴新疆及我省贫困县开展志愿服务。实施“青年人才”培育项目,开展“金蓝领”青年技术工人技能振兴培育项目,举办2011年全省万名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推进河南省导师带徒工作,评选出60对“明星师徒”。开展“金土地”河南省千名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育项目,培养农村青年科技特派员189名,选树农村青年科技创业带头人839名;开展“金苗子”河南省百名创新青年领军人物培育项目,举办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选活动,46名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实施“创业服务”项目,开展春季培训、“三夏”返乡务工青年和农村“两后生”就业创业培训,培训农村青年17.7万;服务青年创业融资,帮助31893名青年获得30万元以下小额贷款共计17.76亿元;扎实推进河南省助业贷款工程,累计向679家企业发放21.698亿元。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设立河南省大学生村干部发展基金2000万元,建立共青团见习基地2101个,提供共青团见习岗位41451个。实施“共青团关爱”项目,采取“一助一”、“多助一”等形式,招募志愿者与农民工子女广泛建立结对关系,在全省建立“微笑吧”150余个,举办“微笑成长营”活动800余次。全省结对农民工子女301876人,志愿者组织与农民工子女相对集中的学校结对1323所,参与结对的志愿者达23万名。发挥希望工程品牌效应,共筹集款项2470万元,资助学生6496人。

3.组织建设的活力不断增强。坚持党建带团建,联合省委组织部出台了7份意见,对基层、国有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乡镇街道、高等学校、驻外团工委等多个领域党建带团建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先后联合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工信厅、财政厅等出台指导意见,对团的各项建设进行制度性安排,不断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工作活力。初步形成“三网合一”的团工委覆盖模式,探索设立220万元河南驻外团工委建设发展专项基金,省市县三级团工委实现有效对接182个;探索成立河南省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首批筛选511家合作社为联合会成员单位,覆盖青年50余万人;推动非公企业团组织建设,全省新建非公企业团组织4426家。继续推动乡镇街道组织格局创新,全省1882个乡镇完成选配工作,共选配团干部(委员)24477名,选配书记1882个、副书记6587个。成功召开省青联十一届第一次全体会议、省学联第九次代表大会。遴选131名高校团干部到全省县级团委挂职一年,强化基层团的工作力量。

4.能力先行的成效不断显现。大力倡导“学做实效、重在先行”的风气,开展“一融三同”党性实践锻炼活动,全省专职团干部每2个月至少有3天主动融入青年“同学习、同劳动、同生活”,全省10766名专职团干部直接联系服务青年达20余万,覆盖影响150余万青年。加强团干部成长观教育、党风廉政教育,举办省直机关青年干部成长论坛和共青团干部坚定信念、廉洁从政座谈会,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引导广大团干部树立正确成长观。每年都有2期团干部培训班纳入省委组织部干部培训主体班。全年共培训团县(市、区)委班子成员10期290人、培训各级专兼职团干部19532人。团省委机关还开办了“共青夜校”,每周二、周四晚上3个学时,累计学习已达148小时。全省各级团组织领办并结项课题42项,编辑、整理、形成了《凝聚、建功、活力、先行——2011河南青年工作理论与实践成果集》。

与此同时,团校、团报、团刊坚持正确的办校办报办刊方向,围绕全省团的工作大局,积极开展服务;河南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持续推进重点项目,运行机制不断完善;青旅、图书发行社、营地、新媒体中心等团办实业积极开拓市场,在改革中取得新的发展。

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不断优化环境的结果,是全省各级团组织始终坚持面向基层、狠抓基层,始终坚持分类引导青年,始终坚持注重工作的普遍性,始终坚持在服务大局中找准位置、体现价值,始终坚持狠抓团干部作风的结果,凝聚着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的智慧和心血。在此,我代表团省委常委会向所有在共青团岗位上挥洒青春激情、奉献青春智慧的团干部致以崇高的敬意!向辛勤工作在全省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团员青年和青少年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

成绩来之不易,我们应当倍加珍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团的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归纳起来有“五多五少”的现象:一是在培养点上工作典型着力多了些,对基层经验的提炼面上推广少了些。全省团的重点工作品牌推出之后,各地都能合理设计符合实际的工作活动载体,树立了点上的工作典型,但是对于基层挖掘和创造鲜活的经验不能够及时总结,一些团组织的经验在面上无法得到有效推广。二是应景举措多了些,深入持续的举措少了些。一些团组织在工作中为尽早收到成效,或快速落实上级团组织的安排,采取了很多应景性的举措,虽然能够呈现短期的效果,但在打基础、管长远上,很少真正能够拿出持续推进工作的办法。三是热情激情多了些,韧劲耐力少了些。面对工作任务,绝大多数团干部能够发挥年轻干部的闯劲、干劲和活力,想在前、干在前,但对于一些难点工作不能够持之以恒,有畏难情绪,韧劲不足,在工作的持续力上有待加强。四是工作要求多了些,关怀服务和长远规划少了些。上级团组织对下级团组织的具体工作要求和临时工作安排部署较多,有些基层团组织感觉力不从心,存在疲于应付的现象。上级团组织在帮助基层团组织制定长期性规划,提供具体关心、培训和服务上相对较少。五是整合意识多了些,项目运作的实效少了些。大部分团干部整合资源的意识在不断增强,能够主动联系社会资源,为我所用,但是在按照市场规律推进项目的实施上、在发挥资源的效能上、在服务青年和事业发展的实效上,都还有很大的空间。

二、机遇稍纵即逝,需有为求位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指导意见》、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一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八大召开和建团90周年,是全省团组织深化“一体四轮”工作格局的攻坚年。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也面临着诸多机遇,机遇不仅来自于客观存在的有利条件,还来自于自身作为,来自于对困难挑战的忧患,应对危机是机遇,突破风险是机遇,破解难题是机遇,敢于负责、勇于创新也是机遇。

1.要把握中原经济区建设带来的新机遇。中原经济区建设事关亿万河南人民的福祉,是国之大事,省之大计,民之大业。省九次党代会按照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定位,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和好的气势,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刚刚闭幕的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以审议通过《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纲要》为标志,将中央的要求和党委的主张转化为地方最高权力机关的重大决策,转化为全省人民统一意志、共同努力的行动纲领。中原经济区建设关键在做。共青团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把青年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多做贡献。尽管当前社会思想文化多样,但追求富民强省仍然是青年群体的普遍愿望,这是共青团组织正面引导的天然基础和有力条件。同时,广大青年都怀揣创业梦想和事业追求,一旦找到释放青春能量、实现创业梦想的平台,就能成为推动社会发展最为积极的力量。要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凝神聚力,用宏伟目标凝聚青年,坚持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宏伟蓝图激励青年,引导青年担当起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历史重任,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凝聚青春力量。要高举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旗帜,围绕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技能、提供创业信息,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要在“三化”协调发展中找准工作切入点,深刻认识推进城镇化既是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又是深刻的社会变革。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围绕帮助农村青年融入城市、新型组织形态设置等领域积极探索;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围绕培养新型青年产业工人,提高青年的创新能力,推动青年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等领域有所作为;在新型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围绕培育新型青年农民、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等领域探索新的事业增长点。

2.要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带来的新机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相关做出了战略部署。省委九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对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具体安排。各级团组织要准确把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共青团青年工作提出新要求,始终把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摆在首位,把帮助青少年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奋斗精神作为思想引导工作的重要目标,着力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要准确把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对共青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把握核心内容的基础上,紧密联系青少年思想特点和实际,鼓励青年文化工作者多出精品,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和艺术元素,引导青少年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承载者。要准确把握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对共青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利用河南根文化的资源优势,积极引导青年传承弘扬厚重的中原文化;发挥青年开风气之先的特点,有效创新河南时尚文化,打造文化品牌,为构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贡献力量。

3.要把握社会管理创新带来的新机遇。一段时期以来,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党和国家不断就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作出一整套工作部署,为共青团事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共青团组织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管理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如何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探索一条参与社会建设新路径,是摆在团组织面前的一道全新课题。要在加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组织基础上着力,坚持党建带团建,完善团的层级化组织设置,巩固传统组织体系对普通青年群众的有效覆盖;积极探索非公、驻外、青年自组织等领域的非层级化组织建设,创新组织设置形式,不断扩大对青年群众的覆盖面。要畅通青年利益诉求的表达渠道,坚持把维护青年合法权益与引导青年的有序政治参与结合起来,把关注个案与关注普遍性的权益问题结合起来,把青年反映的普遍性利益诉求与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结合起来,让广大青年遇到困难有帮助、表达诉求有渠道、反映问题有解决。要切实履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组长单位职责,发挥好预防办、未保办“两办”职能,组织青年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实践,牵头做好社会闲散青少年、有不良行为青少年、流浪乞讨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五类重点青少年服务管理工作,延伸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手臂,逐步探索共青团加强和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新体制、新机制,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4.要把握领导方式转变带来的新机遇。自去年以来,河南大地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正悄然声息的开展,从卢展工书记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署名文章后,我省以媒体为主,全省各方面广泛参与,围绕转变领导方式的“九论十八谈”和“新十八谈”持续展开,在全省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共青团组织准确落实好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需要我们直面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按照党对做好共青团工作的要求,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自身特点,着力当好“桥”、建好“家”。当好“桥”就是要发挥好团的组织职能,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用最大的决心和韧劲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使团的组织和活动最大范围的覆盖普通青年,成为联系青年的“连心桥”。当好“桥”就是要发挥团的引导职能,毫不放松、毫不懈怠地加强对青年的思想凝聚,把广大普通青年凝聚在党的周围,使他们对党产生最普遍的思想认同,进而不断加深对党的朴素感情,成为凝聚青年的“领路桥”。建好“家”就是要发挥团的服务职能,转变思想观念,重在为民,任何时候心里都装着广大青年,倾听他们的呼声、需求、困惑,少说空话、多办实事,说到做到、说好做好,把共青团建成广大青年齐心奋进的“团结家园”。建好“家”就是要发挥团的维权职能,围绕青年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努力为党分忧、为民解愁,积极参与涉及青年权益的有关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制定,畅通青年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完善维权工作机制,向青年传递党团组织的关爱和温暖,成为维护青年利益的“和谐家园”。

三、任务依然繁重,需持续求效

2012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共青团将纪念建团90周年,河南共青团在这样一个重要历史节点,我们要认真思考去年开展做好新形势下青年群众工作以来取得的成绩,总结经验,把握新时期全省共青团建设和工作的前进方向,努力提高我省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2012年河南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九次党代会和共青团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两个全体青年”的政治目标,切实履行四项基本职能,坚持“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以“中原经济区青春建功行动”为主体,不换频道,力求深化,持续求效,加大“思想凝聚、项目作为、组织建设、能力先行”的驱动力和生命力,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团员青年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贡献力量。

1.持续统筹求凝聚。做好思想凝聚工作,就要统筹团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群众性、社会性,把引导广大青少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根本性、战略性的任务。要突出凝聚主线,以迎接党的十八大为重要契机,以引导青少年坚定跟党走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为主要内容,重点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深入推进“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开展以“劳动·创造·奋斗”为主题的“我的青春我的团”、“我的共青团记忆”等励志教育活动,持续建设河南“三平”精神青年激励榜,引导青少年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提升凝聚水平,深化河南青年思想领航行动,围绕四类青年群体的分类引导目标,大力创新引导青年的路径和载体,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引导工作,探索符合青年思想形成规律、具有河南特色的分类引导工作体系;推动团属新媒体集中整建工作,深入研究把握青少年的新媒体使用特点,主动占领青少年思想引领阵地,开展好河南共青团微博建设月活动,深化团属网站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扩大团属新媒体对普通青年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要丰富凝聚载体,实施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青年行动,以“弘扬厚重中原文化,传承先进华夏文明”为导向,巩固传统领域文化活动,创新青年时尚文化载体,开展好家乡文化大寻访活动,不断扩大河南青年书法展、河南青年美术展、河南青年摄影展的影响力,举办好“河南青少年街舞大赛”、“河南青年微视频大赛”,用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拓宽凝聚渠道。

2.持续创新求作为。各级团组织要紧紧围绕省委工作大局,找准共青团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服务大局中持续工作品牌,创新工作方式。要在活动载体上创新。重点要开展好推进“三化”协调发展青春助力计划,围绕新型城镇化,以新型农村社区改制为契机,做好基层组织创新、新生代务工青年融入城市教育等工作;围绕新型工业化,培养青年创新型人才、提高青年的自主创新能力,开展“青商看河南,助力大招商”活动,有效服务全省招商引资和大规模、高层次承接产业转移;围绕新型农业现代化,实施“青春助力三农中原行”活动,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县域农业主导产业有效对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青年农民。要在活动项目上创新,通过开展贴近青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各种活动,最广泛地吸引青年参与。要创新实施青春助力计划、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青年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擦亮原有工作品牌,设计新的符合青少年需求的工作项目。要在运作方式上创新,运作就是“做”的具体化,我们推动工作、开展活动都要树立运作的理念,学运作、会运作,有效争取党政支持,善于整合社会资源,多用符合市场规律的方法,运用社会化运作的方式推动项目落实,推进工作发展,让更多团的工作和活动产生社会功能。

3.持续覆盖求活力。增强团组织活力的前提是组织的存在,各级团组织要抓住这个前提,扩大覆盖,寻求发展。要扩大组织覆盖,继续完善“三网合一”的团工委建设,完善驻外团工委覆盖网,落实好团省委与省委组织下发的《关于深化党建带团建进一步推进驻外团工委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强团工委对青年的联络服务。完善产业集聚区和非公团组织覆盖网,增强产业聚集区和非公企业团组织的活力。完善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团工委覆盖网,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团建工作深入发展。深化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加强工作指导和政策、项目、资源等方面的倾斜。同时,要加强对青年外围组织的建设,规范青联、学联自身建设,发挥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志愿者联合会等“青”字号协会作用,拓展工作领域,增强工作实效。要扩大活动覆盖,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手段,依托即时通讯、手机短信、微博、社交网站等载体,增强共青团工作的思想性、时尚性、互动性,使团的活动覆盖更多普通青年。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开展“基层团建提升年”活动,争取团的活动影响更多青年,完成对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集中督导检查考核,努力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党建带团建工作格局。要扩大领域覆盖,加快基层团队一体化建设,按照“系统规划、有效衔接、分层实施”的要求,实施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规划项目,加强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思想教育内容的一体化衔接和党、团、队组织意识的有效衔接。

4.持续转变树形象。2011年是全省共青团的能力提升年,2012年是全省共青团的作风转变年。当前全省团的工作有一定的工作基础,有良好的发展态势,具备了持续提升的条件,做好2012年的工作需要持续转变作风,用作风转变推动全省共青团工作持续发展,树立共青团组织的良好形象。此次全会提交各位委员审议的《关于在推动务实河南发展中进一步加强团干部作风建设树立三种形象的决议》,对团干部作风建设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要求。要抓好工作落实,认真研究制定本地、本单位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方案,细化具体措施,以加强团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素质能力建设、工作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以及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为抓手,促进团干部切实树立“三种形象”。要完善活动载体,要进一步深化开展“一融三同”党性实践锻炼活动,进一步完善信息反馈、督导考评制度,开设团干部“一融三同”日志,培养团干部查实情、说实话、干实事的良好作风。要巩固建设成效,团的领导干部要在树立三种形象中率先垂范,要求基层团干部的,团的领导干部要首先做到,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作出榜样,抓出成效;要加强经常性的督促检查,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使加强团干部作风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各位委员,同志们,光荣的使命在召唤着我们,崇高的责任在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持续“一体四轮”的工作格局,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实现富民强省新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团省委书记侯红在共青团河南省十三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团省委书记侯红在共青团河南省十三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在省委的高度重视与亲切关怀下,在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本次全会已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今天下午就要结束了。下面,我受常委会的委托作会议总结。

此次会议,我们认真传达学习了中央书记处对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省委常委会对河南共青团的重要指示精神、共青团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总结了2010年全省团的工作,安排部署了2011年的重点工作,审议通过了《关于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决议》、《共青团河南省十三届六次全会关于团省委委员、候补委员卸职递补确认案》。两天来,大家认真学习、热烈讨论,一致认为,全会内容丰富,安排紧凑,会议开得很成功,很必要,也很务实,达到了预期目的。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

1、达到了振奋精神、鼓舞干劲的目的。全会认真学习了党中央书记处和省委常委会对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家深切感到,党中央书记处和省委常委会的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共青团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青年一代健康成长的殷切关怀,充分体现了省委对全省共青团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使大家进一步认清了共青团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增强了做好共青团工作的使命感。大家一致表示,决不辜负党中央、省委的期望,积极适应社会生活的变革和青年群体的变化,更加自觉地把团的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去推进,不断提高全省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水平。

2、达到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的目的。大家在讨论中一致认为,全会关于2010年的工作总结实事求是、客观实在、全面准确;对团的工作规律的总结,思想性、理论性都很深刻,特别是对四个基本性问题的回答,是对共青团社情、团情、青年之情认识把握的不断深化与升华,对新老团干都很适用。关于2011年全省团的工作“一体四轮”的工作格局,布局合理、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既立足于这些年来我省共青团事业发展取得的成果,又立足现实、着眼长远,针对性、指导性强,前瞻性、创造性强,符合省委对共青团工作的一贯要求,符合河南青年工作的发展规律,符合基层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的实际。大家同时认为,在我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全会作出《关于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决议》十分及时,很有必要,这是决定今后一个时期河南共青团事业发展的重要决议。大家表示,回去后一定要结合各地实际认真传达贯彻全会精神,狠抓工作落实,在各自地区和领域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3、达到了正视问题看、保持清醒的目的。这次全会指出了当前共青团工作和团干部存在的“七重七轻”的问题,这些问题针对性强、准确性高,入木三分,体现了对共青团组织对问题不躲闪、不回避、敢于面对的工作态度,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方法。大家普遍表示,这些问题在本地、本单位或多或少的都有存在,感到有共鸣、有压力,问题的提出对于各级团干部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共青团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具有重要的意义。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中,要针对“七重七轻”的问题拿出具体有效的应对措施,引导团干部直面问题、有效整改,不断推进团的工作作风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4、达到了凝聚智慧、创新举措的目的。大家在讨论中,对2011年工作安排中创新性的举措给予了极大地关注。从工作载体上看,大家表示大学生骨干培训学院建设、“三平”精神青年激励榜等工作开辟了青年思想引导的新载体;共青团互联网发言人制度设计了共青团直接面对青年的新渠道;农村青年专业合作社联盟建设工作,符合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机理,抓住了农村青年致富需求和团组织整合资源的优势,必将为农村团的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一融三同”的工作要求,对于提高团干部群众工作能力,转变团干部工作作风,针对性、操作性都很强。从工作理念上看,大家认为,全会强调共青团工作要坚持项目化运作、要坚持通过转变作风推动工作,要坚持形成合力抓重点,这些工作理念都是被实践证明是富有成效的,全会突出强调这些工作理念必将对推动全省团的工作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工作抓法上看,大家认为,全会对工作落实的要求突出了“科学化、量力而行、一抓到底、求实求效”等关键词,这些都是确保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方法,是把工作思路变成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有效果的具体途径,普遍感到收获很大。

借此机会,我着重谈一下做青年群众工作的思考。

青年群众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群众工作既是共青团传统的政治优势,也是新形势下党赋予共青团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更是决定着共青团的全部生命力。

一、充分认识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共青团作为执政党的青年群众组织,具有政治性、群众性、先进性等特征,共青团存在的基础和工作的核心就是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密切联系青年是共青团自身发展和持续活跃的基础,是做好青年工作的前提。胡锦涛总书记对共青团提出的“两个全体青年”的要求,深刻揭示了共青团根本的生命力在于同广大普通青年的关系,就是要努力实现对广大普通青年的吸引、凝聚、联系或联络。我们也反复强调:“共青团根本生命力在于同广大普通青年的关系”。把握青年群众工作的重要性,首先要对共青团的“生命力”有深刻的认识。

1、首先是“生”,共青团诞生于青年。青年运动孕育了共青团。众所周知,五四运动掀开了青年运动崭新的一页,五四运动中一批比较年轻的骨干,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高扬五四运动科学和民主旗帜的同时,又赋予青年运动以新的更加深刻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党为了把更多的青年集合在革命的旗帜下,建立了共青团作为更广泛地团结教育青年的核心组织,加强对青年运动的领导。共青团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诞生的,共青团的诞生是中国青年运动客观发展的结果。青年骨干领建了共青团,1920年秋至1921年春,北京、武汉、广州、长沙等地的革命青年分别在李大钊、董必武、谭平山、毛泽东等人的领导下,也在当地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早期组织。从1921年11月到1922年5月,全国有17个城市建立了地方青年团组织,团员总数达5千多人。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开幕,会议完成了青年团的创建工作。至此,中国的青年团组织实现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完全统一,中国青年运动从此有了自己的核心。回顾团的诞生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共青团的诞生离不开青年运动的发展,离不开青年骨干的引领,可以说,共青团生于青年。

2、其次是“命”,共青团的命运决定于青年。从共青团成立的那一刻起,共青团的命运就紧紧地与青年大众联系在一起。大革命时期,共产主义成为一代先进青年致力追求的理想,为了反映青年的政治主张,按照党的要求,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决定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把共产主义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抗战时期,抗日救国成为广大青年的一致要求,以民族大义为重的青年抗日救国行为此起彼伏,这一时期,共青团顺应青年大众意愿,把自身改造成为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中国青年救国会为代表的青年抗日救国团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广大青年积极分子的进步要求,1946年9月开始了试建青年团组织,并于1949年4月,在刚刚解放的北平完成了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工作,经过改造的中国共青团重新又以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的崭新风貌出现在中国大地上,并且走上新中国执政党助手和后备军的新历程。党的八大以后,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成为青年的普遍共识,为了确切地反映广大团员青年的意志,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又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回顾这一段团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共青团的命运始终与最广泛的青年紧密相连,青年群众的意志决定了共青团的发展轨迹。

3、第三是“力”,共青团的力量来源于青年。共青团的组织力量体现在动员青年投身党的伟大事业的效能上,体现在能够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群众性活动上。新中国成立后,“争做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立功”、“向荒原进军”、“向困难进军”、“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等群众性活动,根植于广大青年,顺应青年群众为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忘我劳动的集体意愿,产生了强大的组织力量,彪炳共青团史册。改革开放初期,“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成为青年的时代强音,“学雷锋”、“文明礼貌月”,“植树造林”、“五小”竞赛等不同领域的群众性活动,至今还让那一代青年耳熟能详。进入新时期,“手拉手”、青年志愿者行动、青年文明号创建、“挑战杯”、希望工程、保护母亲河行动等活动都显示了强大的组织力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回顾不同时期的团的品牌活动,我们不难看出,凡是能够经得起历史检验、经得起青年检验、经得起社会检验的工作,都是根植于青年、从青年中来到青年中去的活动,都是顺应青年意愿、满足青年需求的活动,这是共青团组织力量所在。

二、当前做好青年群众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同样,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团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当前青年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明确自身的责任,从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认真为党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群众工作。

1、青年群众思想状况多元化。我国经济、社会加速转型,这种双重转型使经济成份多样化、利益主体多样化、社会形式多样化、生活方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从而引起青年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青年更加务实,普遍追求社会正义,希望提高自身的存在价值和社会话语权;成长发展、创业就业等生存压力的加大,严重影响青年的思想,青年易冲动、不成熟等特征造成他们一旦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和实现,或者受某些宣传诱导,很容易出现过激言行。

2、青年群众基本组成复杂化。伴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和城镇化步伐日益加快,青年群众在进城务工青年、大学生、企业青年、农村青年的大框架下日益细化,尤其是进城务工青年中新生代农民工、“蚁族”、“两新”组织员工、自组织青年等等,他们打破原有青年群体结构,以工作单位、居住区域、兴趣爱好、家乡认同、网络媒体等方式联系聚集,大量青年游离于团组织之外,现有团的组织体系、主流思想和活动难于覆盖。

3、青年群众利益诉求多样化。青年群众普遍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但具体到某一类青年群体中,就会普遍感到自己的利益诉求得不到重视,都希望提高自己的社会存在价值和社会话语权。尤其是当前各种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大量披着时尚潮流外衣的庸俗、媚俗、低俗的文化,宣扬个体主义,对青年思想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使得青年追求利益的思维逻辑相互冲突,利益期望更高,由于青年的心理不成熟、不稳定,并且有强烈的从众心理,因此一旦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和实现,或者受某些宣传诱导,很容易出现过激言行。

4、青年群众阶层定位固定化。相同年龄段的青年从参与社会管理的程度上相对固化,且对比明显。高端青年占有大量的社会资源,有相对丰富的利益表达渠道,程度较深的参与社会发展管理。普通青年有一定的社会资源,收入相对稳定,但渴望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内有进一步发展。弱势青年,少量占有社会资源,甚少享受社会公共福利,浮游在社会底层,在温饱、教育、就业、发展等方面有着强烈需求。占有不同社会资源,处于不同层次的青年越来越出现了阶层的内部认同,不同阶层青年向上流动的机会减少、成本加大,出现“富二代”、“官二代”、“贫二代”、“农民工二代”等,加之社会住房、医疗、就业等民生问题突出和网络的放大效用,青年群体中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

5、青年群众维权需求普遍化。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和法制宣传力度不断加大,青年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明显增强,但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法规还不完善,维权路径、力量、资源配备还不尽合理,青年维权需求和社会维权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之青年政治意识普遍弱化,常态下对政治漠不关心甚至有抵触情绪,青年群众工作难度不断加大。

面对青年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我们过去那一套从事青年群众工作的经验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说教式的教育、简单的问题活动、行政化的组织建设方式、体制内的动员机制等等都遇到了新的挑战。尤其是,近一时期,团组织重视联系精英青年、服务弱势青年的作法,也使大量的普通青年与团组织造成了割裂,团的工作在普遍性上做的远远不够,最大限度的联系凝聚青年的目标在这样的工作惯性下很难实现。

三、始终坚持群众观点、群众立场做好青年群众工作

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群众立场是决定团的性质的根本政治问题。只有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才能做好青年群众工作。

1、要坚持一切依靠青年的唯物观。紧密的把广大青年团结凝聚在团的周围,高举团旗跟党走,保持青年运动的方向,是团组织的使命所在。青年运动的历史发展,其根本动力在青年;青年事业共青团事业本职上是广大普通青年和广大普通团员的事业,做好青年工作和共青团工作,首先要做到“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办”真正把青年群众和团员大众动员起来了,就没有任何问题能够难得住共青团。

2、要树立服务青年的事权观。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我讲过,共青团没有像职能部门那样的行政权力,但我们有职能部门没有的工作选择权即“事权”,正确把握同青年群众的关系,摆正同青年群众的位置就要坚持“事为青年所需,事为青年所谋”,这是做好青年群众工作最基本的关系定位,我们要坚持从青年中来,到青年中去,围绕青年的实际需求谋事干事。

3、要树立以青年为本政绩观。我们一些团的干部,自己也是青年,但随着机关工作的变化,在感情上与青年越来越远,对青年的感受需求漠不关心,只怕上级批评,不怕青年冷漠,以作秀来代替做事。要知道尊重和感情是双向的,团的干部尊重青年的人格和劳动成果,对青年有感情,青年就会尊重团的干部,把团的干部当贴心人,进而对共青团组织产生感情。做不到这一点,做好青年群众工作也无从谈起。

4、要坚持面向最普遍青年的利益观。维护最普遍青年利益是共青团群众立场的核心。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尽管与革命战争和计划经济时期有很大不同,但维护最普遍青年利益的基本要求没有变。我们必须站在最普遍青年的立场上、从维护最普遍青年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作出决策,始终坚持最普遍青年利益而不是仅仅代表青年精英和弱势青年群体。

四、积极梳理探索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方法路径

新时期,我们要在准确把握青年群众工作观点立场的基础上,即掌握好、运用好这些已经被反复证实了的最为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又要进一步结合经济社会的变革和青年状况的变化,按照“两个全体青年”的要求,设计普受广大青年欢迎和接纳的路径载体,积极探索具有共青团特色的群众工作新路径与新方法。

1、典型示范。典型示范是共青团长期以来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重要方法。从学雷锋活动到新长征突击手、从十大杰出青年到青年五四奖章、从青年职工“五小”竞赛到青年文明号,团组织利用典型示范的方法开展工作不胜枚举。我们要善于发现典型,尊重典型生存的客观规律,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将青年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整理好、挖掘好,根据不同时代、不同青年群体的价值需要,选树经得起时代、青年检验的典型。要善于培养典型,对已经发现的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好苗子,规范性的进行深入挖掘和持续跟踪。要善于宣传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榜样作用、辐射作用、激励作用、带动作用,通过合理的宣传赢得更多普通青年的认可。

2、深入基层。从去年开展的万名团干下基层活动来看,团干部深入基层的广度、深度、质量都不够,我们很多团干部离开校门走进机关,下基层的时间少,抓基层的力度小,对基层的理解浅,吃不透下情,不会面对面开展群众工作,造成往往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基层情况、青年状况不一定是原貌。深入基层要“勤”,克服主客观困难,提高深入基层的频率,真心与青年交朋友,无论是调查研究、走访青年,还是宣传政策、部署工作,都应当注意多说贴近青年感情的话,多讲青年能够接受的道理,多做事关青年切身利益的事。深入基层要“真”,要看到工作成绩,还看到薄弱环节,要善于倾听正面意见,还要善于倾听反面意见,要看到到团内展示,还要看到社会各界对团组织的评价和认可程度。深入基层要“实”,要到农村、企业、学校一线去与青年面对面地交流,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梳理筛选,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把握工作趋势、探索工作规律。

3、维护利益。维护利益不仅仅是在法律框架下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更多的是表达青年利益诉求,为青年多办实事。今年我们开展的温暖冬天系列活动,虽然是一个门帘、一件衣服、一个手套、一条围巾,但却引起了各方的强烈关注和支持,就是因为我们在为青少年办实事。要坚持从“小”处着手,青年日常生活涉及的利益问题是复杂的、繁琐的和长期的,对服务内容的需求也是多样的,共青团维护青年利益应坚持“勿以事小而不为”,一句暖心的话、一条温暖的短信都能表达团组织对青年的关爱。要坚持在“实”处落脚,从服务青年的思想进步、成长成才、就业创业、生产生活、权益维护等涉及切身利益的事情做选择,选准能为的领域做工作,不要求四面开花,只求做一件成一件,通过在生活上解难、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困,为青年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4、组织联系。长期以来,依托团的组织网络和体系,一级一级对青年进行联系和发动,是任何社团组织无可比拟的。要坚持不懈的夯实组织基础,毫不动摇的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在巩固县域、国企、学校等传统领域团建工作的基础上,着力加强两新组织团建步伐,不断扩大团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要完善团的外围组织体系,建立以共青团为核心,以青联、团属青年协会为骨干,以各类“青”字号社团组织为有效延伸的组织网络,实现组织纽带的多样化,增强对青年的覆盖。要丰富组织联系的形式,从单一的组织联系逐步发展到组织联系与活动联系、服务联系、政策联系、阵地联系相结合,实现联系形式的多样化。我们今年即将开展的“一融三同”专项活动,引导专职团干部融入青年,与青年“同学习、同劳动、同生活”活动,建立的省、市、县团委书记信箱、团的领导干部下基层倾听日、共青团互联网新闻发言人等制度,就是要通过丰富的组织联系,培养团干部与广大普通青年的朴素感情。

5、分类引导。分类引导工作是当前全团在思想教育领域积极探索的工作方法。这里的分类引导,不仅仅是对思想上的分类引导,而是包括思想工作在内的青年群众工作分类引导。要在群众工作的对象上因势利导,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时期青年的身心发展和成长规律进行有效地分时引导,根据不同领域青年的职业背景和社会阅历进行有效地分类引导。要在群众工作的内容上因势利导,根据不同青年群体的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内容供给,在青年急需、青年期盼上做文章,在凸显共青团特色上做文章,用服务内容体现团青的特殊联系。要在群众工作的方式上因势利导,充分考虑青年的语言体系、思维逻辑,充分照顾青年接受水平和审美情趣,让青年喜闻乐见,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的时代特色和吸引力、感染力。

6、社会动员。团组织的社会化动员指共青团以创新的理念、科学的方式和良好的项目品牌,实现对体制外青年群众的有效凝聚。伴随科技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短信、QQ、MSN、博客等新兴联系沟通方式被青年广泛应用,网上联络,网下聚集,成为青年聚集的突出特点和重要途径,而这些领域恰恰是我们团组织覆盖的薄弱环节。提高团组织社会动员能力,首要的就是要提高运用新兴媒体联络青年的能力,积极占领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阵地,运用互联网和手机等载体,紧密结合青年在学习生活、就业创业、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要,为青年提供引导帮助和服务。要大力发现和培养青年活动骨干,紧密联络和有效影响各类青年自组织负责人,发挥青年骨干在联系普通青年群众的亲和力,鼓励他们根据各自的特点,经常性地开展活动,通过兴趣纽带联系和服务青年。这一方面,我们驻外团工委建设就是充分利用了青年骨干的作用,才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要畅通信息联络渠道,加强与体制外青年的信息互动,及时了解体制外青年的思想动态,充分保障体制外青年群众对青年活动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监督权。

正确的目标和路径确定后,剩下的关键就在于人。做好青年群众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没有任何捷径可走,需要我们每一名团干部始终保持对普通青年群众的深厚感情,进一步树立群众观念,坚持群众立场,运用好群众工作的方法路径,创新群众工作的形式载体,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真正把最广泛的青年团结凝聚在团的周围,不断巩固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第五篇:在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会上的讲话

在党建带团建暨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

动员、培训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县党建带团建暨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动员、培训会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次会议,既是做好新形势下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重要基础和现实需要,也是推进和深化全县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创新举措和崭新探索,对于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县委是重视的,是支持的。刚才,XXX同志详细讲解和安排部署了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实施细则和有关工作,XXX同志就党建带团建工作提了具体的要求,我十分同意。下面,结合XX实际,我就全县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和大力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重要意义

乡镇是最基层的行政机关,是党政工作承上启下的枢纽,是工作目标、政策转换的关键,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依托。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如何更好地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地组织、引导、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是在当前形势下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全县各级党、团组织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一 1

要深刻认识到开展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是做好新形势下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重要途径,是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全体青年”目标的迫切要求。二要深刻认识到开展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是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战略举措,是增强乡镇团组织活力的现实需要。三要切实增强抓好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领导、强化责任、靠前指导、统筹推进,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二、明确职责,牢牢把握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目标要求

实现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的全覆盖,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这里既有组织力量加强的目标,又有组织作用发挥的要求。全县各级党、团组织一要按照乡镇团组织人员配置和工作内容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要求,采取“编制内与编制外相结合、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把优秀青年吸收进乡镇团组织,增强组织力量。二要把团的工作与团的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形成“抓好工作强组织,抓好组织促工作”的良性机制,既善于把工作成效转化为组织建设成果,又善于把组织建设成果转为基层工作的力量保证。三要注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积极为党组织培养、推荐和输送优秀团员青年、年轻后备干部。四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关于组织格局创新的相关部署要求,认真思考、深刻研究加强组织格局创新的目标任务,认真谋划、深刻把握组织格局创新的难点重点,高标准、严要求的完成组织格局创新

各项任务。

三、加强领导,确保全县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圆满完成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坚持党管干部和上级团委参与相结合。乡镇团委班子换届,必须由县委组织部和各乡镇党委全程主导选配工作,以保证基本政治方向。同时,团县委要直接参与协调、指导、操作等具体工作。二是要坚持强化组织领导和尊重团员青年主体相结合。在调配乡镇团委领导班子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组织程序科学制定政策,对具体岗位、任职条件及来源结构予以规定;要强化组织研究和组织考察环节,充分考虑到团工作岗位需要,克服完全以票取人等简单化倾向。同时,也要采取适当方式体现竞争性,尊重团员青年的参与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三是要坚持加强领导班子与完善工作机制相结合。班子调整后,应注意加强制度建设,构建乡镇团的工作的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乡镇团委运行机制;制定乡镇团的工作定期研究部署、承诺、述职评议、督促落实及述职考评等制度。着落研究乡镇团委的功能定位,明确乡镇团委的工作职责,设计乡镇团委的具体工作内容,真正激活乡镇团委的活力。四是要坚持将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与加强村、社区团组织建设相结合。村、社区是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延伸。探索通过增配副书记、支委,集中换届等方式,配齐配强村、社区团组织工作队伍,整体推

进基层团的建设。五要坚持工作督察和注重总结宣传相结合。县委组织部和团县委将通过调研走访、集中督察、召开会议、信息通报等方式,了解各乡镇工作推进情况,督促工作落实。要建立工作报告和反馈制度,各乡镇要将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报告县乡镇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乡镇在推行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发现总结工作典型和先进个人典型,特别是要将工作中一些好的做法及时进行总结提炼,再大力进行推广,形成一批典型经验。县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要通过专题网页、编发简报等形式,加大对典型经验和先进个人的宣传,形成良好舆论氛围。

各乡镇党委要高度重视,将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为团组织格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切实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工作班子到位、工作经费到位。要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工作班子,认真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及时协调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予以支持,确保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顺利进行。

同志们,“十二五”规划的蓝图已经绘就,XX新一轮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使命光荣而伟大。大家一定要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抢抓机遇,科学务实,狠抓落实,在实干中推进工作、展现形象,以新的探索、新的努力、新的作为做好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

用进一步发挥,广大团员青年的激情活力进一步迸发,更好地为实现XX科学发展、追赶超越做出积极贡献!

下载团省委书记侯红在河南省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豫北片区会议上的讲话(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团省委书记侯红在河南省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豫北片区会议上的讲话(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