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民俗文化 创意乡村旅游

时间:2019-05-12 05:48: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挖掘民俗文化 创意乡村旅游》,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挖掘民俗文化 创意乡村旅游》。

第一篇:挖掘民俗文化 创意乡村旅游

挖掘民俗文化 创意乡村旅游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专注于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的规划与设计。尤其在乡村旅游规划上积累大量的经验,专家们的工作平台已经从最开始的规划与设计跳跃到了创意与创新之上,目的是让乡村旅游由大发展迈向大繁荣,从中国模式走向世界模式。

在乡村旅游标准化规划,同质化规划的今天,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们从民俗文化的角度区创新旅游规划。

梳理民俗文化,是为创意乡村旅游寻找基础。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区县、每个乡镇、甚至每个村都有可能会犹豫中不同的民俗风情。民俗文化种类繁多,对传统服饰文化、茶文化、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民间习俗文化、中国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围棋等内容的深入挖掘,把这些文化内涵注入农产品、注入各功能分区、融入主题旅游,是新经济时代的呼唤。继产品经济和服务经济以后,目前已经进入体验经济时代,如何创造性地位特定高端消费者量身打造独特而系列化的文化、娱乐、体验项目,丰富乡村旅游的新产品,有效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进而刺激游客的消费欲望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挖掘民俗文化,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为重点梳理创意途径,发展创意乡村旅游。

文化类型多种多样,都可以和乡村结合进行创意开发。而专家们对于民俗文化的深度挖掘势必为乡村旅游谱写意义诗篇,弹奏清泉之音,民俗文化的注入更是保证了现代商业性和文化传承性的共存,使乡村旅游拥有了可持续的生命。

泉想要让您的乡村旅游与众不同,独具魅力,请您去看看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的官网,那里您将体会到:创意的规划,魅力的源泉。

第二篇:挖掘民俗文化

作文采风,风采文作

——浅谈民俗文化在初中作文中的渗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树立生态语文的实践观念,引导学生关注本土的民俗资源,实现语文学科与民间文化的有机整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热爱民俗传统,传承祖国灿烂的民俗文化,从而提高学生作文兴趣,增添学生作文底蕴,使学生的文章在文化作文风靡一时的今天独树一帜。

一、采集民俗成系统

民俗文化正在全球化浪潮中逐渐迷失,对于每一个华夏儿女来说收集民风民俗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不同的风俗,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利用每一个接触了解的机会,采用尽可能多的形式去了解、记录风俗习惯。并且抓住那些有着特殊含义的民俗去深入了解,把握民风民俗与自然变化、人类活动的关系,按照一些特征把景、事、人串联起来,从而形成自己对于当地民风民俗深刻印象和独到见解。就比如说南方以大米为主食,形成了粽子、糍粑、甜糕、米豆腐等特色食品,而北方的主食则是面。我们四川彝族的彝族年、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摔跤大会等,这些都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闪光点。

二、品味素材思泉涌 当然,有着这么多的素材并不足够。作文出了考查语言运用能力以外还要考查考生的认识水平、思维能力、阅读视野、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因此作文素材的整理和筛选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觉得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就此做以下的梳理。

熟悉至少一种民俗习惯。这样的民俗要求鲜明又亮点。我们要了解这个民俗的形式,历史来历,发展变化以及现在人们对于这民俗的看法。

贮藏至少两三个民俗细节。光记住这些细节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玩味生活细节,找到感动自己让自己深刻记忆的瞬间,揣摩出触动自己内心的原因,挖掘出这些民俗瞬间包裹的核心价值。这些价值包括自然的,社会的,甚至伦理的价值。通过这些反思当下社会的麻木、无奈、缺失、困境及潜藏的危机,从而引出更深刻的东西来,并试着在民俗文化中找到解决现在社会问题的答案。

三、立意高远则文胜

唐代王维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张彦远也说:“意在笔先,画尽意在。”“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立意有高低深浅之分。清代王原祁说:“如命意不高,眼光不到,虽渲染周致,终属隔膜。”这就是说我们写好一片文章,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恰当的立意。

当然,立意还需新颖,需要我们发现生活中与众不同的美,融入我们自身的观点从而来表达我们对祖国民风民俗的热爱,对祖国各色山水的赞美。立意新颖需要与众不同的多向思维,跳出陈旧的思维框条,在顺向思维的基础上更要注重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和立意构思方式,以独特的思维视觉去审视题目中所蕴含的内容,避开他人常写内容,写他人之未写,能他人之不能。即使是同一民俗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切题,打破思维定势,以历史为背景,站在社会的角度,时代的高度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就一定能在镣铐下跳出属于自己的舞蹈。

就《社戏》一文来讲,作者在文章中融入了大量的民俗画面,但也没有仅仅停留在民俗介绍的表面,而是将自身的生活感受融入民俗中,以全新的视觉去诠释民俗。

四、民情乡味新文风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随着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的变化,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自身独特的人文环境。就我们所处的南江这座小城而言,藏在大巴山深处,交通不便,经济发展不发达,但这里却有着优美的风景。我们可以春赏山花,夏品绿水,秋观红叶,冬览冰挂。一步一景,一步一色,一步一形,一步一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自然美景中做心与眼的交流,体会有声和无声的对话,可以尽情的享受这五彩斑斓,自然纯净,原始古朴的自然之美。

这里还有悠久的红色历史。从鲜血染尽的山花杜鹃到生命堆砌的红四门,从战地指挥所的禹王宫到二十万巴南儿女的红军烈士陵园,从朱德的扁担到巴山背二哥,处处皆故事,滴滴含血泪。因此欣赏家乡风貌,品味家乡历史是作文风格独树一帜的必选之路。

在鲁迅的《故乡》中讲述了一系列有关江南水乡的生活趣事,例如月夜刺猹,雪地捕鸟,潮汛拾贝等。而我们南江也有着自己的特色故事,我们可以去梯田欣赏金色的菜花,可以去小巫峡拾捡美味的菌子,可以去长赤品尝川味麻饼。指导学生用精致的语言把这些故事结合在自己的作文中,就会形成有着南江独特风味的美文。

总之,采风民间,收集民间故事,品味民间文化历史,构建自己的文章风格。但想要妙笔生花,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积累更多的优秀的语言文字,比如家乡的方言、俚语,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作文资源,才能在百花齐放的作文大潮中赢得学生自己的春天。

第三篇:旅游民俗文化

旅游文化公选课论文

题目:旅游民俗文化专业班级:采矿本10-3班学号: 姓名:日期:2011.10.2

2旅游民俗文化

摘要:本文从民俗文化视角出发,分析了民俗文化的特点,认为民俗文化是一种实用文化,并且可以为旅游业所利用.同时本文阐述了民俗文化在与现代文化和旅游经济的交融发展中如何进行合理的利用和保护问题

关键词: 民俗文化 旅游经济 旅游业

近年来,民俗风情游、古民居游等具有民族民间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一展风采,民俗村、民俗风情园等新建的人文旅游资源景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民俗文化在进入旅游业的伊始就以其对旅游者强大的吸引力而备受青睐。旅游业对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于弘扬优秀的民俗文化,更好地传播民俗文化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民俗文化融入旅游文化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旅游者旅游愿望的需要。在旅游领域,尤其是在旅游业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今天,人们常常寻求对之毫不熟悉或不知道的东西为旅游对象,不仅要在自然风光中摄取精华,还要通过旅游的亲眼所见,了解某地区的文化状态,对整个风貌进行比较深入的了解。旅游部门如何才能满足游客的这一愿望呢?除了将旅游项目搞得丰富多彩外,还要弘扬民俗文化精华,这是民俗文化能成为优秀旅游项目的基础。旅游文化在发展中,必定要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二者之间的联络点,民俗文化恰好在这一联络点上。从2001年国庆黄金周各地的旅游项目来看,以民俗文化作为旅游项目的活动深受游客欢迎。如山西开发的黄河民俗游、河北开发白洋淀水上风情游就是其中的两项。在今天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冲击面前,如何充分发挥民俗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并保持自己的特点,使开发的民俗旅游项目令人耳目一新,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不是断裂的,文化的发展建设并不是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它植根于民族的土壤之中。民俗文化是文化内质和外层的显象,是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的重要一翼,它是人类全部生产实践和创造生活凝聚而成的智慧结晶,它具有实用与审美统一的特征。桂林山水传说、龙船歌、傩舞、民间曲艺等都具

有这种特点。它们是特化的精神产品,关联着民间对自然风光的审美情趣,傩舞所表现出来的则是那种对劳动的热爱,如《纺织娘》展现的是具有农村妇女善良、温柔、心灵、手巧的媳妇形象,桂林傩舞所包容的文化内涵可以让人从不同的侧面窥见其实用的审美观。实用与审美的统一很早就出现在桂林的历史上。甑皮岩的先民不但精心烧制陶器,而且还在陶器的表面拍上绳纹,把自己的生活感受描绘在实用器物上。民俗文化植根于人民大众生活之中,它一出现并经过实践的检验,便形成好大的“民俗圈”,形成一种传统。因而今天在开发民俗文化旅游项目时,要发挥民俗在旅游中的作用就应该继承和弘扬民俗文化的民族性精华,开发多样化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重视民俗文化实用与审美统一的价值规律,从而实现民俗文化更大的旅游价值。

在当代生活中,人们讲求实效,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花钱出外旅游不仅仅是为了看看风光,而是想从中摄取自己所需的知识。西方人来中国是想探索一下东方神秘主义,国内游客到异地旅游是想领略异地风情,如果我们在开发民俗旅游项目时把具有东方特点或地域特点的文化感弃之不顾,不重视自己的文化结构,急功近利甚至于只一味迎合游客的心理,流于媚俗的层面上,这种做法美其名曰宣传本地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其实是对民俗旅游资源的一种糟蹋和浪费。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民俗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这种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做好旅游的大文章。文化学告诉我们,民俗具有传袭文化成果、调节文化生活等功能,它能够形象地解说我国各民族悠久的历史,领略我们民族美好的道德情操,同时也满足了游客了解我国历史的愿望。如有着秀丽山水风光的阳朔县同样有着淳厚的民风,就连阳朔街头的小吃“印子粑”也给外国人带来东方文化的享受。有一位美国客人在他的《东方旅行》一书中专门写了他对阳朔粑粑的文化感受:“在中国阳朔吃的粑粑,其馅和糯米粉完全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间每一粒分子甚至更小都共同拥有了,那口感、那情感完全叫渗透„„难怪阳朔的农人们把恩爱夫妻也比喻成‘两块扯不开的粑粑’,其中不正包含这东方中国那种坚贞的爱情吗?嚼着这阳朔粑粑,实令人联想很多”。过去阳朔仅有山水旅游景点,留不住游客,如今有了风情独具的阳朔西街、阳朔田园游、以漓江渔民鱼事活动发展而来的渔火节等自由来去的项目不仅吸引了回头客,还使不少的外国青年落户阳朔。它给旅游者带来异彩的、情趣浓郁的快乐,并极大地吸引了游客

扩大了客源。民俗文化还是一种实用的文化,它具有实用意义,它能够深层次地展示我国各民族特色。这在节日文化中最为明显。外国游客在参加我们的节日活动时就能真切地体会到节日的文化感。如今各地都利用节日活动展示民俗文化,这也是发挥民俗文化作用的一种积极做法。

民俗文化带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明间性,总是与一方水土息息相关不可分离,它既是一种局限性,又是一种特色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作为社会的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肠液,选择的空间十分广阔。民俗文化作为旅游资源而得以开发,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祖国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民俗旅游是以观赏、了解、领略、参与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这种旅游活动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交流、文化传播的过程。民俗精华在交流传播中有着使其加快、巩固、深入的强化作用。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民俗文化五彩斑澜。1995年国家旅游局隆重推出了’95中国民俗风情游,把民俗旅游列为当年的旅游主题,大大推动了我国民俗旅游的发展,使之成为最有特色的旅游,也翻开了民俗文化作用于现代化崭新的一页。云南的旅游自1995年以来日渐炽热,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除了得益于其独特的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条件,还得益于她拥有得天独厚的民俗文化资源,游人每到一处都能领略民俗风情。无论是在阿诗玛的故乡石林,还是到西双版纳都有引人入胜的民俗旅游项目。他们在集中财力开发秀丽的自然景观的同时也集中财力开发少数民族人文景观,并且有目的地加以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起来的民俗旅游为游客更好地了解云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丽江古城、纳西古乐就是在保护中得到更好地开掘,成为人们了解纳西文化的一个窗口。彝家的挂包及服饰也是保护和开掘中成为畅销的旅游纪念品,彝家姑娘则在游人眼里成了美丽的阿诗玛,是石林景区最好的导游。在开发和保护中一支支民俗表演队走出村寨到都市、到各旅游城市一展风采,在桂林的不少旅游景点中也有他们歌声舞影。云南这种全民旅游全民办的良好态势,原因之一是政府在开发民俗旅游项目时充分调动了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并因势利导对民俗中的糟粕进行扬弃,使之以更美更好的形象立于旅游市场,这种扬弃民俗糟粕的过程无疑是一种保护优秀民俗文化的过程。因而民俗文化与旅游发展相得益彰,形成了双赢的喜人结局。

民俗文化进入旅游业,便从单一的自娱自乐变成了“旅游商品”。它需要符

合市场规律、应注意市场导向与资源导向的有机结合才能得以生存。有些地方有些部门开发民俗旅游项目时,刚开始还保留民俗的本来面目,后来因市场的冲击则以牺牲民俗的“清纯”为代价,做些移花接木、鱼目混珠的买卖,其结果是既损害了旅游者的利益,又不宜于对民俗文化的保护。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文化保存原则:旅游开发一方面本身存在着扭曲的反映文化与真实的方音文化的差别,更重要的是,它必将干扰民俗文化原有的次序和发展过程,使落后地区受到旅游者外来文化的冲击。一些民俗旅游村落除了歌舞表演外,日常生活已经面目全非,与外界不同,旅游者求异求知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旅游点的时常吸引力日趋下降,我们固然看到,没有一成不变的民俗文化,联合国把横断山区的一个小村落划定为世界民族人文保护区的做法毕竟不可能推广到各地,对与不同的时期的民俗尽量给予时间说明,另一方面是向当地居民宣传教育,出了极少数野蛮愚昧的无知的民治之外。民俗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在经济 发展,文化交流的同时更应该保护自己的文化传统,只有民俗才是世界的,失去自己的民俗文化特色,也就基本失去了旅游生命力,不能 可持续发展。

民俗文化成为旅游商品后,它便披上了商品的外衣,功利性大大增强,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要清醒地认识到保持民俗文化特色的重要性,这是保持民俗文化生命之所在。民俗旅游文化价值是由其精神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三者所构成的。民俗文化的精神价值表现在它能使旅游者从民俗风情中触摸到民族的性格,从其表现的思想内涵中感受到一种民族的精神。龙舟风俗能给人以一种奋发向上、团结奋进的团队的精神。侗族以拦路歌迎客的礼仪体现了侗族待客的热情性格。民俗文化参与旅游经济在为社会创造精神价值的同时完善自身的文化价值。民俗是传承自身文化创造成果的一个重要方式,民俗风情展演、民居旅游等项目都给游人以文化上的享受。民俗风情一方面调节了旅游者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有效地展现自身的文化内涵。游人在白天的游览观光后,能在晚上舒心地欣赏一台有着当地民俗特色的文艺节目无疑是一大享受。在旅游城市桂林,八十年代时,旅游项目只有三山两洞一条江,游客到了晚上无处可去,九十年代开始旅游部门看准了民俗旅游的良好前景,于是引进外资办起了民俗风情园,近年来民俗旅游吸引游客的优越性更是使经营者自觉地去开发民俗旅游项目,如今不论你在景点还是在市里都能欣赏到好看的民俗风情歌舞。民俗的文化价值经过开掘更

能使人领略深厚的民族历史感。“陕西社火”是被人称作土得掉渣的民间艺术,而经过陕西文化部门去芜存菁的有效工作后,其作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的项目远赴德国柏林并引起轰动。那神奇威严的社火脸谱的安塞腰鼓令德国人为之震撼。他们从陕西社火中真切地感受到东方文化的神秘魅力和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民俗参与旅游不仅可以完善文化价值,还可以通过参与旅游实现自己的经济价值。如果说陕西社火只是展现民间艺术的话,那么,第13届大连服装节开幕式文艺演出中的节目:OK,大连!(神调)则是以古老的祭祀说唱艺术来为现代文化服务,它融民俗的精神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于一体,使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同样,山东潍坊风筝节的举办,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使具有编扎风筝传统的潍坊杨家埠年产风筝140万只,风筝销往五大洲64个国家。山西民间锣鼓队,则舞出了民间艺术的雄风,他们以经济实体的形式经营,鼓声响遍全国。广西龙脊壮乡原来是贫困乡,自从被辟为民俗风情旅游区后,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现已脱贫致富。可见,立体地展现民俗旅游文化价值是取得最大“效益”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从目前旅游业对民俗文化的开发情况来看,在如何将民俗文化更好地与旅游发展相结合,如何完善、精化民俗旅游产品等方面仍需作一定的努力。旅游业开掘民俗文化资源要充分发挥民俗文化的作用,多方位立体地体现民俗价值,在开发中要牢牢树立保护意识。这种保护性开掘意义在于使民俗旅游深深植根于民俗沃土,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四篇:挖掘农耕文化,发展乡村旅游

挖掘农耕文化 发展乡村旅游

——官店镇“金海水车”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官店镇先锋村党支部书记 陈 均

【摘要】近年来,以农业耕种文化、传统民俗文化等各种民间传统文化为载体的乡村旅游被列为产业迅猛掀起发展浪潮,已成为一些地区的产业支柱,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本文结合官店镇实际,探讨如何在以乡村旅游作为一大新兴产业的经济社会发展浪潮中发挥优势,挖掘、开发和保护并重发展,并实现良性循环。

【关键词】农耕文化 官店镇 乡村旅游产业 农耕文化是指由劳动人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的一种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的具有独特内容和特征的农业耕种风俗文化。主体包括农耕器具,语言,戏剧,民歌(山歌),耕作传统,民俗风情及各类祭祀活动等。追溯农耕文化起源有一句“男耕女织”之说,它不仅是指早期的劳动分工,也是农耕文化形成的基础。早在河姆渡时期,出土的谷物化石,则说明农耕由此(或更早)产生。以此,人们的活动便以“男耕女织”为中心,而随时间推移,长期沉淀形成了一种文化内涵及外延、各种表现形式(如前方所述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文化类型。

近年来,官店镇党委政府为贯彻县委政府“生态立县、农业

稳县、工业强县和旅游活县”战略,依托丰富的传统农业现存资源,着力挖掘至今稀存于世的农耕器具,语言,戏剧,民歌(山歌),耕作传统,民俗风情及各类祭祀活动等资源,立足乡村旅游开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官店镇基本情况

官店镇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东南部,东壤桐梓县、南靠桃林乡,西接二里乡,北邻双龙、仙源两乡镇,面积137.8平方公里,耕地1136.5公顷。辖9个村,1个居委会,82个村民组。至2010年末,全镇32096人。海拔505~1758米,大部分为山谷地带。水文资源丰富,绵延25公里的官店河将官店镇的版图一分为二,清澈见底的河水缓缓流下,清水溪、长滩河、半沟、尧村沟、淘滩沟等支流和笕槽沟、小溪沟、张村沟等溪流源源不断地注入官店河,官店河长滩河在官店场汇合流入沙溪河,在二里乡境内与桐梓河汇合,流入赤水河,注入长江。官店桥、长征桥和水车园大桥三桥横跨长滩河,将东、西街相连,天星桥、连心桥两座独具黔北古风古色的木桥把街东街西之南北两岸和谐连接。红军烈士纪念碑矗立在东街红军山上,古建筑陆家祠堂隔官店河与之相望,东端官店中学宽敞亮丽,绿草如茵。集镇面积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00人。

官店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96公里,距桐梓66公里,距遵义100公里,与毗邻乡镇均有公路相通,每天20班客车经官店来往于习水、桐梓、遵义之间。

官店镇主要矿产有无烟煤、风化煤、赤铁矿等。农产品有水稻、玉米、小麦、红薯、洋芋、大豆、油菜籽及其菜油等。林产品有小竹笋、红星柚、李子、柑子、梨、桃等,畜禽产品有猪、牛、羊和鸡、鸭等。水动力工具主要有水车、龙骨车、水碾、水碓、水磨、水硌柜等。主要有清水溪、半沟、长滩沟、中山、笕槽沟、淘滩沟等自然景观。

二、官店镇传统文化和历史自然资源概述

官店历史悠久,人文、农耕等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氛围浓厚。官店场原在人朝坝(今官店村白果坝组老官店,水车园附近),是古仁怀通往桐梓、遵义之要道。场内一店,十分讲究,过往官商喜欢进住,官店由此得名,并逐渐取代原有名称,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官店曾隶属仁怀县。1915年成立习水县后,官店隶属习水县至今,先后设乡、公社和区。1992年撤区并乡,官店设镇。勤劳、勇敢、智慧、淳朴的官店人在长期的劳作过程中,积淀了官店镇传统而文明的优秀传统资源,演绎了官店镇古老而悠久的农耕文化。

(一)悠久的农耕文化。清晰可见的水动力工具,在官店镇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由于水利、电力发展滞后的原因,水车、水碾、水碓、水磨、水硌柜和龙骨车等水动力工具,曾给这里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至今仍有不少农户用水车灌溉农田。每到播种、插秧季节,官店河两岸一排排转动的水车,成为官店镇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

(二)传统的祭祀文化。官店人至今仍保存着祭祀习俗,每逢特殊日子,他们就会举办一定的仪式,向神灵致敬和献礼,以恭敬的动作膜拜它,请它帮助自己或家人达成靠人力难以实现的愿望。祭祀的场所一般多在寺庙内,如玉皇观、飞龙寺、飞凤寺、清科寺等,也有在家里和坟墓前祭祀的。特别是每年二月份由群众自发组织的规模盛大,参与人数众多的“二月二龙抬头〃祭龙活动”,是官店人传承了近千年的民俗传统,尤具价值。

(三)完好的长征遗迹。1935年1月17日,遵义会议结束后,由刘伯承、陈云率领的九军团、军委纵队和五军团合编的中央纵队先后于21日至24日途经官店。21日,由刘少奇、李卓然率领的五军团抵达官店,并在官店辖区内九里与黔军交战。同日,九军团开至官店地域,向温水侦察警戒。22日,五军团司令部宿营官店,次日前往双龙。24日,李德行至九军团与军团首长一起行军,晚上抵达官店宿营。为缅怀革命先烈,官店镇于1966年12月修建长征红军烈士纪念碑。矗立于红军山的长征红军烈士纪念碑是官店镇中小学生及青年志士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本地党员干部、莅临官店的领导嘉宾及游客重温长征历史传承长征精神的教育基地。

(四)丰富的古遗址。一是陆家祠堂。位于官店河滨街对岸团圆坝。土木结构四合院,占地1000多平方米。大门有石雕,进后上方属箩篼顶,继而是戏楼,两侧为住房,堂内上方设神王牌,分内外厅。1950年解放后,祠堂公有化,先为棕丝厂,后

作民居,现无人使用。二是蛮子洞。官店河畔,古人留下67个蛮子洞。洞为人工凿成,有錾子路路,洞口方形,边长1米余。洞内稍宽,深2米许,顶中较高,最高1.4米左右。两洞相近,有通道。相传,这些洞为古人栖息之用,现称“蛮子洞”或“先人洞”。

(五)多彩的自然景观。官店水文资源丰富,绵延25公里的官店河将官店镇的版图一分为二,多条大小不一的溪流,形成了多个美丽、壮观的自然景观。

1.清水溪自然景观群。从官店镇政府出发,向东行驶5公里,一幅仙境般的画面映入眼帘,五座大山像刚睡醒的雄狮欲匍匐前行,中间却伸出一根冲天的岩柱。远处农家的屋顶上,炊烟缭绕,河水穿境而出,这就是清水溪。走近,两条河流从岩柱两边涌出交汇,泾渭分明,相邻150米内,两座人行桥横卧在两条河上,见证着清水溪的变迁。往前走,存有清制大鼓的清科寺,传出一股浓浓的香味。再往前走,自然形成的天桥和溶洞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山水林田人融合在一起,给人以世外桃源的美感。

2.半沟自然景观。从官店镇政府出发,往南走1500米,便可来到半沟。抬头望去,滴水岩直冲云端,左边山高坡陡,太阳直射时间每天不超过3小时,是纳凉好去处。

3.中山自然景观。从官店镇政府出发,向西走5公路,万丈悬崖中山直逼胸前,给人以无限刺激感。

4.笕槽沟天然瀑布。距镇政府不足2公里,有一天然瀑布,高约50米,由于坡陡,瀑布恰似天上直流而下。

5.淘滩沟自然景观。官店镇政府往西走10公里,可到淘滩沟。

6.万亩油菜花,连绵的金色海洋。每年3月初至4月上旬,自仙源镇箐角到官店镇里师,富有立体感的万亩油菜花竞相绽放,引来成群蜜蜂和蝴蝶,走在田间小道,如痴如醉。

7.传统水车。每年春夏,官店河沿河两岸,用于农灌的水车不停地转动,在为水稻提供水分的同时,也给人们留下无限遐想,不少人慕名而来,也有不少人驻足观看。

总之,官店人民在官店这片热土上相互融合和依存而繁衍生息,勤劳勇敢而自强不息,在长期的劳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以水车、水碾等为代表的农耕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以上坟插青、膜拜祭龙为代表的祭祀文化神秘璀臻,古朴浓郁;以红军山、红军桥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深谙诲人,催人奋进;以玉皇观、清科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等,无不都是官店人民在这块热情的净土上沉积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物质文化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富矿”。

三、立足镇情,深挖农耕文化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官店镇区位好,通江达海方便;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宜水稻、油菜等农作物生长;海拔高差大,地形复杂,有很多自然景观;农耕文化浓厚,民间习俗特别,能展现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河道流域长,河水清澈,支流、溪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有较好 的开发基础。

(一)挖掘农耕资源,突出本地特色,打造农耕文化展览品牌

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农村社会快速进步,农业科技日趋发达,耕种机械化迅速取代传统耕种方式,现代化高科技产品以掩耳不及迅雷之势不断占据原始传统生活用具。因此,在推进官店镇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必须发挥绝对优势、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原则对农耕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重组、包装、打造,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耕文化产品。官店农耕文化资源虽然丰富,但还处在一种自发开发和待开发状态,尚未形成规模、规范、有序的良好市场局面,因而没能在经济发展中形成优势或优势不明显。所以应根据外地经验,有重点地挖掘优势资源,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和文化产品,再把这些特色文化和产品精心打造成品牌(如建成一所搜集原始和传统农耕器具齐全、功能完备、管理科学的“农耕文化展馆”),并按市场法则运作,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二)以农耕观光体验为内容,旅游建设为载体,以旅游商品开发为主攻方向,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官店旅游资源有油菜花和传统水车的优势,可以此为主攻方向,大力开发旅游资源。还可开发其他旅游资源,如岩溶地地貌、休闲农家乐、垂钓、趣味农事活动、人畜(禽)合作、天然浴场等。同时,还可借助长征文化提高官店的知名度,让外地人仰慕

官店。

1、油菜花及菜油。一是提供资金和技术扶持,按照科学方法,引导农民种植优质高产油菜。凡箐郎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均要求种植油菜,只保留少部分土地种植蔬菜。在油菜种植时,设计能展现官店镇乡村旅游发展的经典口号,用油菜将字型种出来。待油菜花盛开时,宣传口号会荡漾在金色海洋之中。二是改进油菜籽加工方式,改造加工环境,提高油菜籽加工能力,把机械化加工和原始人工加工结合起来,让游客在食用现代化加工方式加工的菜油的同时,亲身感受古老加工方式的乐趣。三是菜油包装精简相兼,让菜油成为游客食用拍手叫绝、购买携带方便的旅游商品。

2、水动力设施及其产品。一是给予资金扶持,引导农民造好、用好农灌水车。二是集中打造水动力观赏区,让游客亲眼目睹传统水动力工具的工作原理。三是开发水车、水碾、水碓、水磨、龙骨车和水硌柜等水动力旅游产品,为客人携带提供方便。可将水车等水动力工具设计成精致美观、大小各异仅供游客带回家装臵在室内或花园观赏的旅游商品。

3、方竹笋、蜂蜜、蕨粑、野菜等产品。一是通过引资实施低产林改造,作为旅游商品对方竹笋进行精致包装,增加副加值。二是充分利用丰富的油菜花,发展养蜂业。三是引导农民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采掘蕨类根茎制作淀粉。四是鼓励农户采摘食用野菜。让游客游有所食,食有所恋,恋有所购。

4、民俗欣赏。一是修缮原陆家祠堂,建成官店戏院。尽可能地按照原貌维修原陆家祠堂,为民间文艺的排练、演出提出场所。二是发掘官店传统婚俗文化。根据官店古老婚俗的独特之处,还原古老婚俗习惯,给来往客人带来应有乐趣。三是发掘官店传统祭祀文化。把在忧伤的场合中使用的传统祭祀文化进行合理分离,让有戏剧色彩部分脱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带有娱乐特点的“祭祀”活动。四是发掘官店传统民间文艺。搜索官店历史传统民间文艺,如唢呐文艺、锣鼓文艺等,形成各具特色的民间文艺。

(三)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契机,发展外延产品,带动经济发展

乡村旅游产业的外延性,集中体现在它辐射范围内,能够起积极带动作用,推动其他产业发展。旅客来了吃、喝、玩、乐、行、购是必不可少的。因而,应根据市场需要开发和创新具有本地特色的“住、吃、玩、工艺品”。要建立具有黔北风情和官店风味的星级住宿;深度加工和打造好“金海牌〃官店纯香菜油”、“官店菜油”、“二台子方竹笋”等农产品及品牌;发展和保护好竹篾、雕刻等民间手工工艺;搞好民间书法艺术、绘画艺术等民间文艺;培育和传承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浓重节庆文化。把这些民风民俗和传统工艺及农耕文化进行重新定位,再认识,开发出它们的价值,形成规模经济。做好了这些,官店乡村旅游产业就形成了集农耕文化、传统祭祀文化、民间民俗文化等为一体,以农耕文化为主,带动其他产业一同发展,促进官店经济更

好更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2011年3月于贵州习水县官店镇

第五篇:云南民俗文化旅游浅谈

云南民俗文化旅游浅谈

张茜

【摘要】民俗文化作为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游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发地区民俗文化旅游,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会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本文以分析云南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特征,资源优势,开发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认识云南的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关键词】:云南 民俗文化 旅游开发 旅游资源

【Abstract】: As the region's most distinctive culture, folk cultur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ourism culture.To develop the regional folk culture tourism and forge the typical culture of folk-custom, we shoul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Yunnan folk culture tourism features and resource advantages, this paper talks about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Yunnan and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cultural tourism.【Key Words】: YunnanFolk CultureTourism DevelopmentTourism Resources

前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对中国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重新认识与重视,旅游业迎来一个新的增长点——民俗文化旅游。所谓民俗是指一个民族地区的人们,在文艺、语言、信仰、服饰、饮食、居住、娱乐、节庆、婚恋、生丧、交通以及生产等方面,民间所特有,并广泛流行的爱好、风尚、传统和禁忌。而民俗文化旅游则是指人们以观赏、了解、领略、参与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的旅行活动。民俗文化作为无形文化资源,在现代旅游中的价值正日益展现出来,民俗文化旅游目前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之一。

一 民俗文化旅游概况

1.1民俗文化的概念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民俗生活习惯。民俗文化的出现时平凡的群居人民在日常的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有形或无形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体现。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是被民众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民俗的核心就是传承。

民俗是来源于人,传承于人,规范与人,同时又隐藏于人们日常生活与习惯之中,民俗文化正是将民俗体现于大众眼前,被大众所知晓。因此民俗文化是传承民俗的重要渠道之一,而民俗亦成了民俗文化的核心要素。

民俗文化因民俗的是集体遵从的、反复演示的、不断实行的,所以具有增强民族的认同,强化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的功能。民俗文化主要包括民俗的工艺文化、民俗的装饰文化、民俗的饮食文化、民俗的节日文化、民俗的戏曲文化、民俗的歌舞文化、民俗的绘画文化、民俗的音乐文化、民俗的制作文化等等。

自90年以来,在很多场合下,民俗文化已经不再被大众所认为“落后”、“迷信”、“原始”、“蒙昧”,而是被开发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向外来旅游者展示本土形象的旅游资源。一时间,中国辽阔的大地上多出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名族村、民俗城、民俗园。因此在很多人迹罕至的地区的宁静也被一批批来自国内外的游客打破,许多即将销声匿迹的民俗文化正在被知识分子挖掘,然后作为民俗文化旅游的资源展示在大众面前。在下面的叙述中将以云南的民俗文化旅游为例,阐述云南以民俗文化旅游为主打项目的原因,及其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1.2民俗文化旅游概述

要了解民俗文化旅游就要先了解民俗旅游。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而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此,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

旅游者通过参加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目前民俗文化旅游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

二 云南民俗文化资源概况

云南民俗文化概况及特征

全国有55个少数民族,云南就已经占有了51个,其中人口聚居在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就有25种,是中华民族种类最多的省区。另外,就是在这些少数民族中,白、傣、佤、怒、哈尼、拉祜、纳西、景颇、布朗、阿昌、普米、德昂、独龙、傈僳15个少数民族为云南特有的。各民族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共同发展,和谐相处,形能改成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为世人展示出一幅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画卷,使云南赢得了“民族风情大观园”的美誉。丰富的少数民族风情文化同时亦成为云南旅游资源构成了一大特点。

概括起来,云南民俗文化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民俗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由于民族众多,各民族的风俗各异,而且同一民族由于所居住的地域环境不同,也不尽相同,从而形成“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特有现象,就民族节目而言,以主题来分类,可分为以农事生产为主题的农事节日,以祭祀神灵祖先为主题的祭祀节,以歌舞,娱乐恋爱为主题的主会娱乐节日,以欢庆丰收为主题的庆祝节,以追念崇拜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为主题的纪念节,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题的高业性节日等六大类.从大年初一到年三十,一年十二个月,云南月月都有民族节日,全年云南共有民族节日一百多个。

2、民俗文化明显的特有性

中国14个民族的大部分和全部居住在云南,这就意味着14个民族的民俗在云南的表现具有代表性和独有性,如回族是全国性的民族,分布极广,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云南回族的民族风情就没有什么代表性和独特性而言,而象白族,傣族就不一样,白族虽然在四川1,贵州,湖南也有分布,但人类极少,而大理地区的白族则世人皆知提起“三月街”都知道是大理白族的节日,说到婀娜多姿,万般风情,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人们自然只会想到孔雀之乡西双版纳.这就独具“人无我有”的优势.3、民俗文化表现的层次性

民俗文化表现层次多样,但大多数层次都较低。民俗本无表现层次高低之分,但民俗实际上是民族生活,文化的一种表现,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层次低是指因为其社会,经济落后,具体表现在生活上相对原始和落后,云南所拥有的民族较多,所以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不一样。在解放初期,占云南大多数人口的汉、白、回、彝等民族象内地一样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形态;傣、藏等民族处于农奴制社会形态;小凉山的彝族处于奴隶制社会形态;而基诺、独龙等族则处于原始公社的诸形态。

4、民俗文化的多元性.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特殊的区域关系,云南的民族民俗文化背景的多元性非常突出:一是文化特色鲜明;二是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汉文化及外来文化交融,形成了特有的文化现象;三是宗教文化影响的多样性。云南不仅有许多原始的宗教,外来宗教文化的影响极深,如道教文化,基督教文化,而佛教文化在云南影响最大,既有藏传佛教,南传佛教,也有汉传佛教,在一个地区三大佛教派系共存,这在佛教传播发展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5、民俗文化的神秘性

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云南不仅民族众多,而且有的民族支系繁多,民俗不尽相同,长期以来的封闭与落后,许多民俗不为外人所知,其神秘色彩浓厚。云南民俗文化的特点鲜明,这就为究分发掘民俗旅游资源,推动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三 云南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优势

3.1 资源优势

云南具有丰富的、独特的民俗旅游资源。以复杂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多样性民族文化为背景形成的云南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奇异性及多重景观组合优良的特点。不仅自然景观丰富多样,而且以民俗文化为代表的人文景观奇异多彩,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民俗文化底蕴,自然文化景观与人文文化景观之间组合优良,相得益彰。不少景区、景点在世界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品位(如香格里拉、丽江古城),适宜开展多种类型的旅游活动,具有发展成为世界级旅游产品的条件。具有邻近东南亚、南亚周边国家的地缘优势。通过建设国际大通道,配合云南境内的公路、铁路、航空网和水运建设,有利于与周边国家和省区开展区域合作,并融入东南亚、南亚旅游圈。

3.2 基础优势

经过多年来对旅游业的大力投入和培育,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创建了一批知名度较高的精品景区景点,全省目前已拥有国家级和省级文明风景旅游示范点14个;拥有10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旅游度假区,位居全国第三;有48个省级风景名胜区,6个省级旅游度假区,面积达1.3万平方公里,为我省国土面积的3.3%,其比例位居全国前列;有昆明、大理、丽江、建水、巍山 五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保山、腾冲、威信三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省经各级人民政府正式审定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44个,其中国家级17个、省级102个,旅游综合运输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相对于西部其他省区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基础设施比较优势,为云南“十五”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3市场优势。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客源接纳国,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接待国际旅游者将达到1.37亿人次,占世界市场总份额的8%。同时,随着我国国民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国内旅游需求日益扩大。这将为云南省旅游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全面实行“政府主导、全面出击、加大投入、勇创名牌”。

四 云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开发建议

4.1 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4.1.1、资源总体开发程度不高

除昆明旅游区外,其他地州市的旅游设施较差。景区建设覆盖面积较大,旅游路线长,景区开发程度低,服务设施还不配套,景观资源的开发较单一,造成资源特色的浪费,开发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4.1.2、旅游管理差

云南旅游资源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往往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盲目开发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相当的部分环境质量高、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上乘,且具有科学考察价值的重点旅游资源得不到更深层次的开发,利用效率不高。部分地方因管理不当,造成景观的破坏和景点的重复建设,大大损害了云南旅游地的形象。

4.1.3、保护意识差

旅游业在开发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一系列的因素而对旅游资源产生破坏,人为破坏和建筑性破坏均应是在资源开发中注意的部分。尤其是人为破坏,在游客游览过程中免不了有些素质低的游客会故意破坏旅游资源。这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身边的诸如建筑、自然等资源的保护意识还不够,因此才会导致旅游资源现象严重。

4.1.4、开发资金不足

云南旅游资源开发的资金来源不稳定。旅游资源的发展建设本身就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消耗大的特点。因为缺乏资金,很多旅游项目搁浅,开发速度远不能与迅速增长的游客市场需求相适应。

此外,诸如资源开发规划人才匮乏,地方政府对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政策的认识不足,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也是制约云南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4.2 对资源开发的建议

针对云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在以后资源开发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合理规划,积极引导和扶持。

2)、加快配套设施建设以满足旅游发展。

3)、建立完备的旅游资源开发体系。

4)、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式上,应形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循序渐进的立体开发网络。

(1)集中开发,建立民俗旅游点

(2)联合开发,开辟民俗旅游线

(3)系列开发,建立民俗旅游区

5)、把民俗资源的开发与其他资源的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的有机组合可增强资源的吸引功能。自然风光与文物古迹的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旅游价值。

综上所述,由于世界旅游发展趋势的要求和中国加入WTO后旅游业所面临的冲击与挑战,云南民俗旅游资源异常丰富,进一步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对云南省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显得非常重要,只要开发得当,肯定会使云南旅游业再创新高。

五 总结

云南民俗文化旅游因其在旅游发展中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资源的多样性与独特性,这对促进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为加快云南旅游市场的发展,必须立足云南旅游发展的实际,抓住对内外开放的有利时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满足旅游者消费需求为向导,来培育精品旅游资源。用创新旅游营销为手段,一区域旅游合作作为契机,以推进科技应用为动力,全面推进国际旅游市场的开发和拓展。相信在未来云南民俗文化旅游将成为旅游经济的一个新的亮点。

【参考文献】

[1] 施仲军:《云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云南财经学院报,2006年版

[2] 喻学才:《中国旅游文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年

[3] 欧阳国斌:《云南优势资源研究》云南科技出版社1996年

[4] 吴宝璋:《云南英语导游》旅游出版社 2009年

下载挖掘民俗文化 创意乡村旅游word格式文档
下载挖掘民俗文化 创意乡村旅游.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峡民俗文化和旅游

    三峡民俗文化和旅游长江三峡以雄奇秀美的自然山水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吸引了历史的文人墨客,歌咏三峡的诗篇也就连绵不绝,清人有“西陵风俗由来厚”的说法,从文化角度来说,长江......

    民俗文化与旅游

    民俗与旅游文化 [日期:2008-03-13] 来源:旅游系作者:旅游 [字体:大 中 小](1)教师简介 刘慧,讲师,旅游文化硕士。 (2)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通过对中国各地的民俗和其他相关旅游文化的概......

    南宁民俗文化与旅游(本站推荐)

    南宁民俗文化与旅游 【摘 要】 民俗文化作为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游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开 发地区民俗文化旅游,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会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本文采......

    民俗文化如何应用于旅游5篇

    民俗文化如何应用于旅游在现今社会中,随着人们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生活工作压力的不断加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这一休闲娱乐的方式去享受生活或是缓解生存压力。旅游业无疑也......

    绿维创景:创意乡村旅游产品

    创意乡村旅游产品关注绿维创景扫描官方微信二维码 微信号:lwcj2005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New Dimensio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Ltd.......

    论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大全)

    论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以宝山石头城为例08级5班 08068005 王俏摘要: 民俗文化是传承文化,也是变异文化,它是认识和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更是关注现实人生、变迁滞后文化的......

    南京民俗文化旅游研究发展

    #旅游资源#资源开发与市场ResourceDev;南京民俗文化旅游优化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李娜,楼嘉军;(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旅游系,上海200241);摘要:南京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发......

    浅谈山东民俗文化与山东旅游发展

    摘要 :通过对民俗文化旅游概念、发展现状的了解,理解山东民俗文化的内涵,重视山东民俗文化发展所带来的的效益。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模式; 端午节“小长假”即将来临,济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