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开展乡村旅游社区参与

时间:2019-05-12 05:4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皖南开展乡村旅游社区参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皖南开展乡村旅游社区参与》。

第一篇:皖南开展乡村旅游社区参与

社会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皖南开展乡村旅游社区参与调查与服务7月7日至11日,2008级社会工作专业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11人赴黄山市开展关于皖南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调查与服务活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从乡村旅游发展历程、居民的旅游参与内容、影响因素和参与态度等角度入手,全面了解农村居民参与当地旅游发展的情况,探索乡村旅游发展与居民参与的互动模式,找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探寻合理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途径,以促进农村居民更多投入到旅游产业中,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为皖南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实践团队在路幸福老师的带领下,分赴黟县的宏村、歙县的上丰、石潭、棋山、棠樾、北岸等6个行政村,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实地调查并发放问卷300份。他们深入农村、走进村民、探访农村旅游,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和结构性访问等方法获得皖南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第一手资料。尽管近来皖南山区连续数日大雨,山路湿滑,但为了得到乡村旅游发展的真实数据,同学们不畏艰苦耐心而坚强得完成了任务。

通过调查,同学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掌握了社会调查的方法,对新农村建设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在实践中了解了农村居民的真实需求,从而更加理性地看待皖南乡村旅游的发展和农村居民参与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学校“创先争优做贡献,青春建功新农村”的实践主题的引导下,同学门表现出认真的态度、严谨的专业精神,并表示会将调查的结果向有关部门提交,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社会学院王刘飞)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全国各地的发展实践证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村运输、餐饮、住宿、商业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致富农民,而且可以促进城乡人员、信息、科技、观念的交流,增强城里人对农村、农业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城市对农村、农业的支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地域辽阔,自然景观优美,农业经营类型多样,农业文化丰富,乡村民俗风情浓厚多彩,在我国发展休闲农业具有优越的条件、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为促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乡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乡村景观与休闲产业研究会和中科地景规划设计机构牵头,组织国际都市农业基金会中国区域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中国

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台湾暨南大学、台湾亚洲大学、台湾乡村旅游发展协会、台湾辅仁大学景观设计学系、台湾统茂休闲产业集团等单位专家,共同编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丛书》,相继出版相关理论著作和实践案例。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丛书》的作者是不同的学科背景下和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精英,其著作成果是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的理论探索和经验总结。

本套丛书的特点是:

系统性:丛书系统的阐述和总结了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背景、过程、现状、类型与特点以及未来发展态势。

综合性:丛书围绕当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要方向,内容涉及地理、景观、旅游、农业、生态等多专业领域,具有综合性。

实用性:丛书既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理论探索,又有具体的规划设计实践案例,理论与实践案例相结合,注重理论研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创新性:丛书瞄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和研究前沿,注重理论探索与应用,具有创新性、前瞻性。

第二篇:赣北、皖南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赣北、皖南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为借鉴赣北和皖南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进一步提高我市郊县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水平,我市乡村游考察团于2006年6月17日至2006年6月23日赴江西和安徽考察有关乡村景点和古村落景区。由于行程紧张,代表团重点参观考察了婺源的严田古樟民俗园、宋代廊桥彩虹桥、明清古建筑群思溪延村、小桥流水人家李坑、江湾景区,黟县的古村落西递宏村,歙县的棠樾牌坊群、徽园、渔梁古埠、新安碑园及太白楼。行程所及,三地上下齐心协力发展乡村旅游的热情和自信精神及其天人合一的生态环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考察团每到一处通过调研访谈、分析比较,获得了不少新的开发建设理念。

一、乡村旅游发展的四大法宝

(一)政府主导

婺源、黟县和歙县属于经济落后但资源丰富、具有开发可行性的地区,其乡村旅游是一种在政府规划指导下、采取各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措施、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组织乡村节庆活动等手段,有意识发展乡村旅游的政府主导发展模式。

1、形成共识

为了奠定旅游业在黟县的支柱产业地位,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把黟县建成“工强农富、旅兴贸活、特色鲜明的旅游经济强县”、“合力构筑全国一流旅游经济强县”等目标。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把发展旅游业放在突出位置,优先扶持,抢先发展;同时资金扶持全力向旅游业倾斜,加大旅游促销资金、旅游商品开发资金、旅游资源保护资金、旅游人才培训资金等专项投入,以奖代补。同时多方争取贷款、国债等专项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婺源县委、县政府以婺源整体环境作依托,全方位凸显乡村旅游产品的特色和魅力,作出了“优先发展旅游、培育主导产业”的决策和“建设中国最美乡村”的科学定位,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和旅游管理委员会,出台了《加快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编制了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规划纲要(2001—2005)》以及8个《景区规划》,制订了景区开发建设、景区管理、导游管理、宾馆管理、餐馆管理、门票管理等6个《管理办法》,形成了较规范的产业运行机制。

2、政策倾斜

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可以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婺源县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拿出亚洲最大的鸳鸯栖息地鸳鸯湖、李坑、灵岩洞等最好的旅游项目进行招商,吸引民资和外企参与旅游业的开发。同时,政府舍得“让利于民”,尤其在税收上,每年按企业新增税收地方所得部分的30%奖励外商、民资投资企业,引来了外资、民营企业的投资热情,并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盘活了旅游建设资金。民营企业三清集团出资2亿余元用于开发思溪延村等,江西立天唐人公司通过公开竞标方式,以3830万元的标价取得了4A旅游景区——江湾景区的经营权,“茶博府”、“婺源风情”旅游购物街也是民间投资。县财政以用于规划编制和市场开发的区区60万元导向性投入,引来了4亿元的民资和外资投入,撬动了累计综合收入达3.8亿元的旅游大产业的快速形成。

3、强化培训

为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当地政府注重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服务质量、卫生要求、旅游接待服务的技术技能、职业道德以及旅游法规、环境保护等行业知识,以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黟县旅游工艺品开发是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县有关部门组织民间艺人到各乡村旅游区挖掘、研制、开发古黟的砖、木、石、竹雕旅游工艺品,县职业高中及时增设旅游、工艺品制作等专业。

几地还注意在农村引入先进管理方式和管理技术,完善和规范乡村旅游的管理体制。如聘请专业旅游管理公司对农户实行“旅游接待许可证制度”,定期评定考核;对接待服务人员推行“上岗证”制度,借鉴星级宾馆评定办法,建立乡村旅游景点等级评定指标体系、挂“星级牌”等,以推动乡村旅游的规范化发展,使乡村旅游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城乡一体发展的又一快速通道。

4、完善配套

便捷、完善、快速的交通网络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条件,纵观整个赣北和皖南乡村之行,乡村旅游的大交通格局已基本完善。近五年来,婺源共筹集公路建设资金5.86亿元,改造路基480公里,改善路面458公里,改善、硬化景区公路25条171公里,所有通乡村的景区点都铺设油路。

(二)科学开发

1、资源整合我们所到之处的乡村旅游景区都是优美的自然景色、恬静的田园风光、独具特色的乡土民俗(民族)文化和农耕文化所形成的优势互补的旅游资源富集区。其乡村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包括农(林、牧、副、渔)业资源、自然景观资源和文化资源。农业资源有农事活动、农民生活、农业生态和农业收获物等;自然景观资源不仅包括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景观,还有乡间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文化资源是乡村旅游资源中最具个性和魅力的成分,包括地方历史人物、传统建筑、有特色的农村聚落、民俗活动和宗教信仰活动、当地传统手工技艺、当地传统特色产品等。

调研中我们也体会到,在目前国内旅游市场正向体验式度假发展的大趋势下,乡村中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风味风谣等,将具有很好的市场开发前景。我们需要寻找特色资源并加以放大以形成旅游的核心竞争力,要利用现存的景观基质,确定当地独特的意境特色,以主题贯穿整个旅游过程,暗示和引导游客进入特定的角色并沉浸其中,从而完成体验和旅游活动。婺源县严田古樟民俗园堪称整合开发乡村旅游资源、集“客栈、餐饮、古迹、景观、休闲、度假、民俗、博览”于一身的经典之作,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水口(村口)文化遗址和一个都市人假日休闲的好去处。园区位于公路旁的村口,粉色外墙上有着精美图片和景点的游览介绍。进入园内,满目青色,沿着鹅卵石铺就的田间小路蜿蜒而行,两旁的修竹古树和绿色作物间有蝴蝶起舞;拐弯进入一徽派民居大院,院内有古井水池、农家厨房和棚式大餐厅,旁有一条潺潺流动的小河。院子近里头是7套外观古朴的复式客房,每套客房的客厅装饰布置各不相同,但都有现代必备的卫生设施。傍晚时分,尝着极鲜的农家大菜,看着河里的竹筏和戏水的老牛,望着村口暮色笼罩中的拱桥和千年古樟,远眺烟雾中的稻田和青山,真有人间仙境的感觉。

2006年4月,歙县通过成立古徽州乡村旅游联盟,形成“一家”——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景区、“一城”——徽州古城景区、“一江”——新安江山水画廊景区、“一系列”——古徽州文化乡村休闲游(农家乐文化生态旅游)系列,旅游四大版块的整合构建,有利于歙县徽文化乡村旅游的整体形象宣传和品牌推介,避免无序开发和资源浪费。

在黟县,西递、宏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该县及时把握旅游发展态势,走发展生态型与文化型旅游相结合的新路子,以建设生态农业科技观光园作为重点,把培育旅游景点和生态建设、高效农业有机结合,发展壮大旅游经济。目前已建立“宏村塔川生态科技示范观光园”、“西递村生态观光科技示范园”、“龙江百亩蒙阳红石榴示范观光园”、“余家山无公害蔬菜花卉示范园”、“五里生态旅游示范园”等五个生态农业科技观光园,塑造真正意义的“世外桃源”,有效促进了资源的升级换代。

2、产品创新

乡村旅游不是博物馆式的陈列,而是在开放空间内与来自城市的游客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乐趣,以及乡村社区日常生活模式和特定情境氛围。丰富多彩的活动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环节,为游客设计多种活动产品,创造各式情境体验,不仅能够满足旅游者不同层次和不同目的的需要,还能激发游客的深深眷恋,从而延长逗留时间、增加花费,是提高旅游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规划设置乡村旅游产品时,游览观赏、农事参与、民俗体验、农家生活四大活动体系必不可少。

歙县旅游局对乡村游览组织进行全方位的设计,使游客在自然、轻松的心境下经历丰富多彩的活动、获得完整的乡村旅游感受。游览组织设计以功能区块为基础、以各式活动及项目为核心,串联成主题分明、动静结合、冷热有序的五条线路:徽州古城+新安江山水画廊乡村文化休闲游、徽州古城+修学胜地休闲游、徽州古城+牌坊之乡宰相故里文化游、歙县古徽州乡村伊甸园林休闲游、新安江山水画廊乡村休闲游,每条线路都是多功能复合型的活动体系,既有吸收关于当地特色景观、风土人情、历史典故、趣闻轶事等各种信息为主的游览观赏,又有包括农耕作业、采摘作业、野味品尝活动、传统手工艺制作等休闲和教育活动内容,从而满足了游客对乡村旅游产品的参与性、文化性、特色化的高要求。

黟县在2006“五一”前夕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特征推出三种类型的乡村游产品:一是古黟乡村骑车游,借助“国际山地车节”在黟举办的影响力,以西递、宏村两处景点为中心,周边旅游乡村景点为支撑,设计乡村骑车游主线路,制定有趣的、可操作性强的比赛规则和奖励办法,通过活动充分调动游客积极性,使更多的游客在骑车过程中充分享受古黟文化风韵,享受野外运动的刺激与休闲;二是古黟乡村度假游,以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齐全的宏村镇木坑村、岭下株村和西递镇鸳鸯谷为依托,开展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体验乡村生活为特色的乡村度假旅游;三是古黟徽韵乡村游,以住百年徽州民居,尝徽州风味小吃,观小桥流水人家,品徽州民俗风情,感受徽州文化韵味为主线,整合推出既有生态、绿色、健康的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又有人文、民俗、寻古特色的乡村游产品,让游客贴进百姓生活、体验乡村旅游,从而在黄金周取得了极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生态保护

1、优先保护

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客源对环境承受力是一个挑战,保护原始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是当地政府必须重视的内容。乡村旅游开发中,当地政府发挥行政管理职能,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合理规制,为乡村旅游提供一个公平、有序和健康的市场环境,有效防止了旅游开发中为获取经济效益而破坏乡村生态环境或其他损害乡村可持续发展行为的发生。

婺源县在全国率先建立191个自然保护小区,规划保护了150万亩旅游生态公益林,名木古树全部挂牌建档保护;城乡建立沼气池5000余座,“双改”率达96%以上;对公路沿线4000多个坟墓进行了搬迁改造;对公路沿线43家矿山企业实行关停或搬迁,并对被破坏山体进行绿化。启动“婺源千村”的调查,对全县辖区内1100多个自然村的建村历史、文化历史、民间风俗进行调查摸底,对调查中发现的一些年久失修的建筑如彩虹桥、经义堂、阳春古戏台等景点进行抢修。为进一步彰显地方建筑特色,婺源县制定下发了《公路沿线景点非徽派建筑改造实施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投入7900万元对三条旅游精品沿线村庄和旅游景点2900户非徽派建筑进行全面改造,对主要公路沿线宣传广告牌进行综合整治。由此形成了良好的旅游生态效应,推进了环境资源的保护。

黟县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西递、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又将二村申报为“国保”单位,纳入到文物法管理范畴。2005年又将南屏、关麓、屏山捆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扩展项目预备清单。相继制定了西递、宏村、南屏、关麓、屏山古村落保护规划,并纳入到县城总体规划中加以实施。以宏村为例,为了更好地保护明、清民居建筑群,制定了《宏村古村落保护规划》,明确了宏村古村落的保护性质、保护对象,划分了古建筑的保护层次,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规划明确宏村明、清民居建筑群保护重点:一是以“水─建筑─环境”构成的风水村落形态;二是典型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建筑特色;三是古水系和私家园林布局;四是宏村独特的村落和空间环境景观。县政府成立了保护规划领导组,相关乡镇、村成立了古村落保护组织及民间保护组织,县政府以政府令形式颁布实施《黟县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将县境内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保护规章、村规民约,在保护管理具体操作中有章可循,依法保护。为缓解遗产的接待压力,除保护开发好周边的屏山、南屏、关麓古村落外,还在宏村周边开发了塔川、木坑生态观光景区,雉山木雕楼景区,龙池湾农耕园,赛金花故居等。

2、护旧创新

护旧创新是在充分尊重乡村历史、民族风俗,充分尊重当地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针对城市游客在物质消费和卫生习惯的要求下,对乡村的作适当的改良。对于城市人而言,乡村是他们精神消费和享受之地,而非生存寄托之所。这里的“旧”是指乡野环境、乡风民俗、乡村生活、乡土特色及农耕文化,在规划中要尽量用本土资源强化意境特色,而淘汰消极印象,避免低水平、庸俗化。

一是坚持农村聚落的风格统一,错落有致。作为乡村旅游景观一大要素实体的农村聚落因地形地貌特征、当地人生活习惯、人口、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其选址、形态、分布特点、建筑布局、单体建筑特点都形成了独特而又相对稳定的风格,能给游客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在调研中,我们看到思溪延村、李坑等地的传统农村聚落还保存的比较完好,当地政府对幸存的农村聚落加强保护、严格控制,防止其原生态风貌的丧失;对新建建筑的体量规格、色彩搭配、建筑风格、材质、方位等做出严格规定,对现有建筑也要提出协调方案,尽量统一风格、色彩,错落有致,形成赏心悦目的聚落整体形象。

二是尽量使用当地材料和当地工艺,采用生态建筑。在婺源的彩虹桥景区,开发者尽量选择原有或当地生产的木材竹料,使其与当地乡村环境充分融和。并采用生态工程法,尽量维护原有生态或创造优良生态环境,游步道的设置和建设尽可能利用现有的山路和田埂等。

三是环境整治。城市游客希望享受到的是“开门大自然,闭门现代化”的生活,对卫生、安全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必须通过规划确立准入条件,规定设施和服务要求,保证基本清洁卫生设施的齐全和干净整洁,如厕所、淋浴设备等必需完备,并定点、定期清洗、消毒;要想办法改善农家卫生条件,处理好排水系统、垃圾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并要有防蚊虫、防盗等安全措施;对服务人员健康、卫生情况进行控制;引进较规范的卫生操作程序等。西递的家庭旅馆极具代表性,聚秀园饭店是黄山市农家乐旅游接待示范户,外观是浓郁的地方徽派乡村特色,而卧房等起居生活配置是现代化的。旷古斋是西递一座古韵犹存的徽商古居,一楼是接待和餐饮、二楼是各式客房(有标间和大床间)、三楼是古色古香的酒吧和茶座,整栋楼的布置极具古朴典雅但又不失现代生活的温馨之感。

四是防止城市化倾向。乡村性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随着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开发的深入,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特征会受到削弱,从而使其发展面临挑战。如果乡村地区大兴土木,城市化、商业化、人工化痕迹明显,就会丧失对城市居民的吸引力。在李坑,开发重点是乡村旅游的设施组合和景点优化、不搞实体再建设,我们看到的是原生的乡土建筑、自然的生态景观以及村前清溪潺潺、枝头鸟语花香的“活”的田园风光,乡村的管理者和村民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自然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是乡村旅游资源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乡民旅游致富的宝贵资源。李坑的“山里人客楼”家庭旅馆有着游客与村民共同生活的和谐乡土氛围,在参观访谈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村民的淳朴厚实及其对旅游致富的自信和自豪。

(四)多元营销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游客选择乡村出游目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享受大自然、有益健康、娱乐休闲、体验乡村生活、增长知识。城乡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差异越大,其吸引游客的可能性越大。乡村旅游的开发中最忌讳过多的人工痕迹,而要给予游客真正的自然、清新体验。人文环境中,要注意是否与城市环境形成较强的反差,要么古朴、具有亲情味和乡土味,以满足游客对心灵深处乡村意象的追寻、对传统文化的真诚留恋;要么新奇、充满“乡土味”,有非常鲜明的、独特的农村物质遗存和生产生活方式。

乡村旅游的客源一般来自当地或周边的城市居民。从目前的情况看,潜在的旅游者仍在徘徊,一方面由于对乡村旅游了解不多,或虽然了解,但担心乡村旅游卫生条件太差或特色不突出,对他们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由于乡村旅游还没有形成规模,或由于交通不便而使旅游者望而却步。因此,除了在突出主题特色、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卫生等方面做出努力外,打造品牌、加强旅游形象宣传和实施多元化的市场促销等手段是不可或缺的。

1、品牌打造

乡村旅游要形成对客源市场的影响力,必须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通过统一规划和品牌的营造,强化景区资源特色和文化的挖掘与包装,各具特色、各成规模。如婺源的“伟人故里——江湾”、“天人合一的生态家园——晓起”、“徽商第一村——思溪延村”,黟县的“中国十佳最具魅力名镇——西递宏村”、“中国明清影视城——神秘南屏”、“神奇的连体古民居——关麓”,歙县的“徽商古埠——渔梁”、“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等都属于具有高品味、有创意的乡村旅游类型,体现了我国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乡土文化和乡土特色的挖掘、乡村环境的真实性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将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其他旅游产品相结合,深入挖掘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资源特色,以特色提升产品吸引力和竞争力,依靠政府的主导、群体的力量形成规模效应和创立品牌,从而提高旅游者的重游率。歙县在规划“山水画廊新安江”中,突出“生态游”的主题,体现出“徽文化、自然风光、古村落”的品牌效应,两岸呈现“高山林、中山茶、低水果、水中鱼”的立体生态格局,与掩映期间的古村落、古民居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妙的山水图画。

旅游业属于“眼球”经济,要吸引游客目光,就必须千方百计创造轰动效应。2001年,婺源赶乘国家旅游局评审A级景区的头班车,创评成为全国首批3A级旅游区。紧接着又抓住江泽民主席视察婺源的大好机遇,乘势而上,成功地开发了江湾景区,迅速扩大了婺源旅游的知名度。近年来,在“五一”、“国庆”黄金周相继举办了“民俗风情展示周”、“民间灯彩巡演”、“婺源风情篝火晚会”等节庆活动,吸引八方宾客聚焦婺源,在媒体上不断地掀起一阵阵婺源热。从2003年开始,又相继成功举办国际旅游文化节、茶文化节、乡村文化节,以节造势,以节聚客,以节生财,极大地扩张了知名度,有力地塑造了中国最美乡村的品牌。

黟县则注重品牌的抢先塑造,1998年黟县适时作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大决策,1999年举全县之力将西递、宏村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继而又成功申报了两村的“国保”单位、4A级景区、全国旅游名镇、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等称号,迅速在全国、全球提高了黟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区域联合依托大型景区的乡村观光与体验型系列产品,在起步阶段时往往将此类产品纳入到大型景区或相对成熟景区的观光旅游产品中去,在市场营销方面依托大型景区的知名度,以展示特色、提供初级服务启动乡村旅游,成为景区观光旅游的配角。目前,三县的乡村旅游已处于发展阶段,随着产品开发建设和市场营销经验的积累,区域联合的重要性逐渐受到重视。

婺源凭借“中国最美乡村”的实力,是周边黄山、庐山、三清山、龙虎山、景德镇、千岛湖旅游黄金线路之上的主导产品,被旅游界称为“中国精品旅游线路上的明珠”。2003年婺源与深圳的几家大旅行社合作,组织策划了港、粤、澳旅游专列“寻梦婺源”活动,开展了“浙婺手拉手”、“婺源乡村过大年”、“自驾车游婺源”等大规模旅游促销活动,组织参与了苏浙沪闽皖赣六省市旅游合作活动,建立起各主要客源地市场的营销网络,初步实现了旅游产业与“长珠闽”的对接,与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签署了《关于共同开发推广长江中下游旅游产品的联合声明》,与安徽绩溪、旌德、黄山等市县共同打造古徽州乡村旅游新品牌。

黟县旅游依托“世界遗产”、“世外桃源”两大品牌优势,不断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优化结构,从单一的古村落徽文化游向休闲度假、乡村生态、名人故居游等多元化方向转变,走出了一条众星拱月的“世界遗产”游带动“世外桃源”生态观光游,联动自驾车旅游和徒步观光游的新路子。目前环“黄山——西递——宏村”的内环线已通车,黟县正在加强拓宽改造连接九华山、牯牛降、太平湖的西部旅游通道,积极融入“两山一湖”的区域旅游格局,带动黟县北部山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

3、主导市场

旅游产品在空间上是固定的、不可移动的,游客只能通过交通位移到旅游目的地才能亲身感受和体会到旅游产品的魅力。在乡村旅游的市场开发中,必须随时注意游客求新求异的消费心理,推陈出新、出奇制胜,主动引导游客的消费需求。

2005年10月份黟县旅游局针对城里人到乡村过年就是来释放压力、体会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的需求心理,主动出击,组织各旅游景点到大城市促销“桃花源里过大年”的春节旅游项目。县旅游局组织各景点在春节期间安排可供游人参与的打食桃、裹粽子、写春联、辞岁、扎灯笼、拜祖宗、拜大年等系列民俗活动,组织地方民间艺人表演极具特色的地方小唱、民间歌舞、民俗婚礼等。为了让来过年的城里人充分享受农家乐趣,县旅游局还指导农家客栈让游人尽量吃无污染、纯正的农家菜肴——土鸡、刀板香、腊八豆腐和新鲜蔬菜。除农家客栈自行接待的客人外,一些大城市的自驾车俱乐部和黟县的旅行社、旅游景点主动联系以来“桃花源里过大年”。被香港摄影大师简庆福称作“六星级酒店”的安徽黟县宏村居善堂客栈,在春节将至的时段里每天都有来自长三角地区大城市的客人打电话订房间来过年。春节期间有几千名城里人来黟县农村过年,还有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客人,农家客栈十分走俏,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应和经济效益。

二、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三大瓶颈

(一)资金不足

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三地旅游交通设施、卫生、环保设施等旅游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加大投入。一些景点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存在着经营规模小、深度开发不够的缺陷,从而导致旅游产品雷同、特色不鲜明、内涵丰富的参与性旅游项目很少,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古村落保护和农民生活现代化的矛盾

乡村旅游的兴起给一部分农民带来了致富的路子。农民有了钱,就想在村中的空闲地上建房或是拆掉老房建新房。由于农民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不愿在村外安家落户,导致了古村落完整性保护和村民追求物质现代化的矛盾日益凸显。

(三)人才匮乏

目前,从事乡村旅游的服务人员多为当地人,文化程度偏低,多数从业人员缺乏服务、管理、投资的基本知识,经营和服务都带着极大的盲目性。县乡难以引进专业人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奇缺,难以适应乡村旅游快速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我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启示

如果我们把旅游目的地按地域差异分为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的话,那么乡村旅游就将是旅游业的半壁江山。因此,注重乡村旅游从而带来的乡村发展与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其前景将是难以估量的。我市发展乡村旅游时应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加强项目论证和专业规划,选择在可进入性好、资源有吸引力、客源有保证的农村开展。开发乡村旅游应注意以下内容:一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为灵魂,保持本色,突出特色,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以此提高乡村旅游的品位和丰富性;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三是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为周边城市居民,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四是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拓宽融资渠道以吸引更多的资金,大力发展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增加与环境协调的吃住行游购娱的设施。

扬州市赴赣、皖乡村旅游考察团

(扬州大学旅游管理系孙萍执笔)

第三篇:赣北、皖南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赣北、皖南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一、乡村旅游发展的四大法宝

(一)政府主导

婺源、黟县和歙县属于经济落后但资源丰富、具有开发可行性的地区,其乡村旅游是一种在政府规划指导下、采取各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措施、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组织乡村节庆活动等手段,有意识发展乡村旅游的政府主导发展模式。

1、形成共识

为了奠定旅游业在黟县的支柱产业地位,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把黟县建成“工强农富、旅兴贸活、特色鲜明的旅游经济强县”、“合力构筑全国一流旅游经济强县”等目标。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把发展旅游业放在突出位置,优先扶持,抢先发展;同时资金扶持全力向旅游业倾斜,加大旅游促销资金、旅游商品开发资金、旅游资源保护资金、旅游人才培训资金等专项投入,以奖代补。同时多方争取贷款、国债等专项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2、政策倾斜

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可以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婺源县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拿出亚洲最大的鸳鸯栖息地鸳鸯湖、李坑、灵岩洞等最好的旅游项目进行招商,吸引民资和外企参与旅游业的开发。同时,政府舍得“让利于民”,尤其在税收上,每年按企业新增税收地方所得部分的30%奖励外商、民资投资企业,引来了外资、民营企业的投资热情,并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盘活了旅游建设资金。民营企业三清集团出资2亿余元用于开发思溪延村等,江西立天唐人公司通过公开竞标方式,以3830万元的标价取得了4a旅游景区——江湾景区的经营权,“茶博府”、“婺源风情”旅游购物街也是民间投资。县财政以用于规划编制和市场开发的区区60万元导向性投入,引来了4亿元的民资和外资投入,撬动了累计综合收入达3.8亿元的旅游大产业的快速形成。

3、强化培训

为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当地政府注重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服务质量、卫生要求、旅游接待服务的技术技能、职业道德以及旅游法规、环境保护等行业知识,以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黟县旅游工艺品开发是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县有关部门组织民间艺人到各乡村旅游区挖掘、研制、开发古黟的砖、木、石、竹雕旅游工艺品,县职业高中及时增设旅游、工艺品制作等专业。

几地还注意在农村引入先进管理方式和管理技术,完善和规范乡村旅游的管理体制。如聘请专业旅游管理公司对农户实行“旅游接待许可证制度”,定期评定考核;对接待服务人员推行“上岗证”制度,借鉴星级宾馆评定办法,建立乡村旅游景点等级评定指标体系、挂“星级牌”等,以推动乡村旅游的规范化发展,使乡村旅游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城乡一体发展的又一快速通道。

4、完善配套

便捷、完善、快速的交通网络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条件,纵观整个赣北和皖南乡村之行,乡村旅游的大交通格局已基本完善。近五年来,婺源共筹集公路建设资金5.86亿元,改造路基480公里,改善路面458公里,改善、硬化景区公路25条171公里,所有通乡村的景区点都铺设油路。

(二)科学开发

1、资源整合我们所到之处的乡村旅游景区都是优美的自然景色、恬静的田园风光、独具特色的乡土民俗(民族)文化和农耕文化所形成的优势互补的旅游资源富集区。其乡村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包括农(林、牧、副、渔)业资源、自然景观资源和文化资源。农业资源有农事活动、农民生活、农业生态和农业收获物等;自然景观资源不仅包括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景观,还有乡间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文化资源是乡村旅游资源中最具个性和魅力的成分,包括地方历史人物、传统建筑、有特色的农村聚落、民俗活动和宗教信仰活动、当地传统手工技艺、当地传统特色产品等。

调研中我们也体会到,在目前国内旅游市场正向体验式度假发展的大趋势下,乡村中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风味风谣等,将具有很好的市场开发前景。我们需要寻找特色资源并加以放大以形成旅游的核心竞争力,要利用现存的景观基质,确定当地独特的意境特色,以主题贯穿整个旅游过程,暗示和引导游客进入特定的角色并沉浸其中,从而完成体验和旅游活动。婺源县严田古樟民俗园堪称整合开发乡村旅游资源、集“客栈、餐饮、古迹、景观、休闲、度假、民俗、博览”于一身的经典之作,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水口(村口)文化遗址和一个都市人假日休闲的好去处。园区位于公路旁的村口,粉色外墙上有着精美图片和景点的游览介绍。进入园内,满目青色,沿着鹅卵石铺就的田间小路蜿蜒而行,两旁的修竹古树和绿色作物间有蝴蝶起舞;拐弯进入一徽派民居大院,院内有古井水池、农家厨房和棚式大餐厅,旁有一条潺潺流动的小河。院子近里头是7套外观古朴的复式客房,每套客房的客厅装饰布置各不相同,但都有现代必备的卫生设施。傍晚时分,尝着极鲜的农家大菜,看着河里的竹筏和戏水的老牛,望着村口暮色笼罩中的拱桥和千年古樟,远眺烟雾中的稻田和青山,真有人间仙境的感觉。

2006年4月,歙县通过成立古徽州乡村旅游联盟,形成“一家”——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景区、“一城”——徽州古城景区、“一江”——新安江山水画廊景区、“一系列”——古徽州文化乡村休闲游(农家乐文化生态旅游)系列,旅游四大版块的整合构建,有利于歙县徽文化乡村旅游的整体形象宣传和品牌推介,避免无序开发和资源浪费。

在黟县,西递、宏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该县及时把握旅游发展态势,走发展生态型与文化型旅游相结合的新路子,以建设生态农业科技观光园作为重点,把培育旅游景点和生态建设、高效农业有机结合,发展壮大旅游经济。目前已建立“宏村塔川生态科技示范观光园”、“西递村生态观光科技示范园”、“龙江百亩蒙阳红石榴示范观光园”、“余家山无公害蔬菜花卉示范园”、“五里生态旅游示范园”等五个生态农业科技观光园,塑造真正意义的“世外桃源”,有效促进了资源的升级换代。

2、产品创新

乡村旅游不是博物馆式的陈列,而是在开放空间内与来自城市的游客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乐趣,以及乡村社区日常生活模式和特定情境氛围。丰富多彩的活动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环节,为游客设计多种活动产品,创造各式情境体验,不仅能够满足旅游者不同层次和不同目的的需要,还能激发游客的深深眷恋,从而延长逗留时间、增加花费,是提高旅游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规划设置乡村旅游产品时,游览观赏、农事参与、民俗体验、农家生活四大活动体系必不可少。

歙县旅游局对乡村游览组织进行全方位的设计,使游客在自然、轻松的心境下经历丰富多彩的活动、获得完整的乡村旅游感受。游览组织设计以功能区块为基础、以各式活动及项目为核心,串联成主题分明、动静结合、冷热有序的五条线路:徽州古城+新安江山水画廊乡村文化休闲游、徽州古城+修学胜地休闲游、徽州古城+牌坊之乡宰相故里文化游、歙县古徽州乡村伊甸园林休闲游、新安江山水画廊乡村休闲游,每条线路都是多功能复合型的活动体系,既有吸收关于当地特色景观、风土人情、历史典故、趣闻轶事等各种信息为主的游览观赏,又有包括农耕作业、采摘作业、野味品尝活动、传统手工艺制作等休闲和教育活动内容,从而满足了游客对乡村旅游产品的参与性、文化性、特色化的高要求。

黟县在2006“五一”前夕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特征推出三种类型的乡村游产品:一是古黟乡村骑车游,借助“国际山地车节”在黟举办的影响力,以西递、宏村两处景点为中心,周边旅游乡村景点为支撑,设计乡村骑车游主线路,制定有趣的、可操作性强的比赛规则和奖励办法,通过活动充分调动游客积极性,使更多的游客在骑车过程中充分享受古黟文化风韵,享受野外运动的刺激与休闲;二是古黟乡村度假游,以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齐全的宏村镇木坑村、岭下株村和西递镇鸳鸯谷为依托,开展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体验乡村生活为特色的乡村度假旅游;三是古黟徽韵乡村游,以住百年徽州民居,尝徽州风味小吃,观小桥流水人家,品徽州民俗风情,感受徽州文化韵味为主线,整合推出既有生态、绿色、健康的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又有人文、民俗、寻古特色的乡村游产品,让游客贴进百姓生活、体验乡村旅游,从而在黄金周取得了极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生态保护

1、优先保护

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客源对环境承受力是一个挑战,保护原始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是当地政府必须重视的内容。乡村旅游开发中,当地政府发挥行政管理职能,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合理规制,为乡村旅游提供一个公平、有序和健康的市场环境,有效防止了旅游开发中为获取经济效益而破坏乡村生态环境或其他损害乡村可持续发展行为的发生。

黟县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西递、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又将二村申报为“国保”单位,纳入到文物法管理范畴。2005年又将南屏、关麓、屏山捆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扩展项目预备清单。相继制定了西递、宏村、南屏、关麓、屏山古村落保护规划,并纳入到县城总体规划中加以实施。以宏村为例,为了更好地保护明、清民居建筑群,制定了《宏村古村落保护规划》,明确了宏村古村落的保护性质、保护对象,划分了古建筑的保护层次,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规划明确宏村明、清民居建筑群保护重点:一是以“水─建筑─环境”构成的风水村落形态;二是典型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建筑特色;三是古水系和私家园林布局;四是宏村独特的村落和空间环境景观。县政府成立了保护规划领导组,相关乡镇、村成立了古村落保护组织及民间保护组织,县政府以政府令形式颁布实施《黟县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将县境内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保护规章、村规民约,在保护管理具体操作中有章可循,依法保护。为缓解遗产的接待压力,除保护开发好周边的屏山、南屏、关麓古村落外,还在宏村周边开发了塔川、木坑生态观光景区,雉山木雕楼景区,龙池湾农耕园,赛金花故居等。

2、护旧创新

护旧创新是在充分尊重乡村历史、民族风俗,充分尊重当地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针对城市游客在物质消费和卫生习惯的要求下,对乡村的作适当的改良。对于城市人而言,乡村是他们精神消费和享受之地,而非生存寄托之所。这里的“旧”是指乡野环境、乡风民俗、乡村生活、乡土特色及农耕文化,在规划中要尽量用本土资源强化意境特色,而淘汰消极印象,避免低水平、庸俗化。

一是坚持农村聚落的风格统一,错落有致。作为乡村旅游景观一大要素实体的农村聚落因地形地貌特征、当地人生活习惯、人口、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其选址、形态、分布特点、建筑布局、单体建筑特点都形成了独特而又相对稳定的风格,能给游客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在调研中,我们看到思溪延村、李坑等地的传统农村聚落还保存的比较完好,当地政府对幸存的农村聚落加强保护、严格控制,防止其原生态风貌的丧失;对新建建筑的体量规格、色彩搭配、建筑风格、材质、方位等做出严格规定,对现有建筑也要提出协调方案,尽量统一风格、色彩,错落有致,形成赏心悦目的聚落整体形象。

二是尽量使用当地材料和当地工艺,采用生态建筑。在婺源的彩虹桥景区,开发者尽量选择原有或当地生产的木材竹料,使其与当地乡村环境充分融和。并采用生态工程法,尽量维护原有生态或创造优良生态环境,游步道的设置和建设尽可能利用现有的山路和田埂等。

三是环境整治。城市游客希望享受到的是“开门大自然,闭门现代化”的生活,对卫生、安全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必须通过规划确立准入条件,规定设施和服务要求,保证基本清洁卫生设施的齐全和干净整洁,如厕所、淋浴设备等必需完备,并定点、定期清洗、消毒;要想办法改善农家卫生条件,处理好排水系统、垃圾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并要有防蚊虫、防盗等安全措施;对服务人员健康、卫生情况进行控制;引进较规范的卫生操作程序等。西递的家庭旅馆极具代表性,聚秀园饭店是黄山市农家乐旅游接待示范户,外观是浓郁的地方徽派乡村特色,而卧房等起居生活配置是现代化的。旷古斋是西递一座古韵犹存的徽商古居,一楼是接待和餐饮、二楼是各式客房(有标间和大床间)、三楼是古色古香的酒吧和茶座,整栋楼的布置极具古朴典雅但又不失现代生活的温馨之感。

四是防止城市化倾向。乡村性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随着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开发的深入,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特征会受到削弱,从而使其发展面临挑战。如果乡村地区大兴土木,城市化、商业化、人工化痕迹明显,就会丧失对城市居民的吸引力。在李坑,开发重点是乡村旅游的设施组合和景点优化、不搞实体再建设,我们看到的是原生的乡土建筑、自然的生态景观以及村前清溪潺潺、枝头鸟语花香的“活”的田园风光,乡村的管理者和村民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自然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是乡村旅游资源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乡民旅游致富的宝贵资源。李坑的“山里人客楼”家庭旅馆有着游客与村民共同生活的和谐乡土氛围,在参观访谈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村民的淳朴厚实及其对旅游致富的自信和自豪。

(四)多元营销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游客选择乡村出游目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享受大自然、有益健康、娱乐休闲、体验乡村生活、增长知识。城乡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差异越大,其吸引游客的可能性越大。乡村旅游的开发中最忌讳过多的人工痕迹,而要给予游客真正的自然、清新体验。人文环境中,要注意是否与城市环境形成较强的反差,要么古朴、具有亲情味和乡土味,以满足游客对心灵深处乡村意象的追寻、对传统文化的真诚留恋;要么新奇、充满“乡土味”,有非常鲜明的、独特的农村物质遗存和生产生活方式。

乡村旅游的客源一般来自当地或周边的城市居民。从目前的情况看,潜在的旅游者仍在徘徊,一方面由于对乡村旅游了解不多,或虽然了解,但担心乡村旅游卫生条件太差或特色不突出,对他们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由于乡村旅游还没有形成规模,或由于交通不便而使旅游者望而却步。因此,除了在突出主题特色、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卫生等方面做出努力外,打造品牌、加强旅游形象宣传和实施多元化的市场促销等手段是不可或缺的。

1、品牌打造

乡村旅游要形成对客源市场的影响力,必须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通过统一规划和品牌的营造,强化景区资源特色和文化的挖掘与包装,各具特色、各成规模。如婺源的“伟人故里——江湾”、“天人合一的生态家园——晓起”、“徽商第一村——思溪延村”,黟县的“中国十佳最具魅力名镇——西递宏村”、“中国明清影视城——神秘南屏”、“神奇的连体古民居——关麓”,歙县的“徽商古埠——渔梁”、“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等都属于具有高品味、有创意的乡村旅游类型,体现了我国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乡土文化和乡土特色的挖掘、乡村环境的真实性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将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其他旅游产品相结合,深入挖掘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资源特色,以特色提升产品吸引力和竞争力,依靠政府的主导、群体的力量形成规模效应和创立品牌,从而提高旅游者的重游率。歙县在规划“山水画廊新安江”中,突出“生态游”的主题,体现出“徽文化、自然风光、古村落”的品牌效应,两岸呈现“高山林、中山茶、低水果、水中鱼”的立体生态格局,与掩映期间的古村落、古民居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妙的山水图画。

黟县则注重品牌的抢先塑造,1998年黟县适时作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大决策,1999年举全县之力将西递、宏村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继而又成功申报了两村的“国保”单位、4a级景区、全国旅游名镇、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等称号,迅速在全国、全球提高了黟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区域联合依托大型景区的乡村观光与体验型系列产品,在起步阶段时往往将此类产品纳入到大型景区或相对成熟景区的观光旅游产品中去,在市场营销方面依托大型景区的知名度,以展示特色、提供初级服务启动乡村旅游,成为景区观光旅游的配角。目前,三县的乡村旅游已处于发展阶段,随着产品开发建设和市场营销经验的积累,区域联合的重要性逐渐受到重视。

婺源凭借“中国最美乡村”的实力,是周边黄山、庐山、三清山、龙虎山、景德镇、千岛湖旅游黄金线路之上的主导产品,被旅游界称为“中国精品旅游线路上的明珠”。2003年婺源与深圳的几家大旅行社合作,组织策划了港、粤、澳旅游专列“寻梦婺源”活动,开展了“浙婺手拉手”、“婺源乡村过大年”、“自驾车游婺源”等大规模旅游促销活动,组织参与了苏浙沪闽皖赣六省市旅游合作活动,建立起各主要客源地市场的营销网络,初步实现了旅游产业与“长珠闽”的对接,与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签署了《关于共同开发推广长江中下游旅游产品的联合声明》,与安徽绩溪、旌德、黄山等市县共同打造古徽州乡村旅游新品牌。

黟县旅游依托“世界遗产”、“世外桃源”两大品牌优势,不断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优化结构,从单一的古村落徽文化游向休闲度假、乡村生态、名人故居游等多元化方向转变,走出了一条众星拱月的“世界遗产”游带动“世外桃源”生态观光游,联动自驾车旅游和徒步观光游的新路子。目前环“黄山——西递——宏村”的内环线已通车,黟县正在加强拓宽改造连接九华山、牯牛降、太平湖的西部旅游通道,积极融入“两山一湖”的区域旅游格局,带动黟县北部山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

3、主导市场

旅游产品在空间上是固定的、不可移动的,游客只能通过交通位移到旅游目的地才能亲身感受和体会到旅游产品的魅力。在乡村旅游的市场开发中,必须随时注意游客求新求异的消费心理,推陈出新、出奇制胜,主动引导游客的消费需求。

2005年10月份黟县旅游局针对城里人到乡村过年就是来释放压力、体会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的需求心理,主动出击,组织各旅游景点到大城市促销“桃花源里过大年”的春节旅游项目。县旅游局组织各景点在春节期间安排可供游人参与的打食桃、裹粽子、写春联、辞岁、扎灯笼、拜祖宗、拜大年等系列民俗活动,组织地方民间艺人表演极具特色的地方小唱、民间歌舞、民俗婚礼等。为了让来过年的城里人充分享受农家乐趣,县旅游局还指导农家客栈让游人尽量吃无污染、纯正的农家菜肴——土鸡、刀板香、腊八豆腐和新鲜蔬菜。除农家客栈自行接待的客人外,一些大城市的自驾车俱乐部和黟县的旅行社、旅游景点主动联系以来“桃花源里过大年”。被香港摄影大师简庆福称作“六星级酒店”的安徽黟县宏村居善堂客栈,在春节将至的时段里每天都有来自长三角地区大城市的客人打电话订房间来过年。春节期间有几千名城里人来黟县农村过年,还有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客人,农家客栈十分走俏,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应和经济效益。

二、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三大瓶颈

(一)资金不足

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三地旅游交通设施、卫生、环保设施等旅游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加大投入。一些景点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存在着经营规模小、深度开发不够的缺陷,从而导致旅游产品雷同、特色不鲜明、内涵丰富的参与性旅游项目很少,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古村落保护和农民生活现代化的矛盾

乡村旅游的兴起给一部分农民带来了致富的路子。农民有了钱,就想在村中的空闲地上建房或是拆掉老房建新房。由于农民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不愿在村外安家落户,导致了古村落完整性保护和村民追求物质现代化的矛盾日益凸显。

(三)人才匮乏

目前,从事乡村旅游的服务人员多为当地人,文化程度偏低,多数从业人员缺乏服务、管理、投资的基本知识,经营和服务都带着极大的盲目性。县乡难以引进专业人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奇缺,难以适应乡村旅游快速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我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启示

如果我们把旅游目的地按地域差异分为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的话,那么乡村旅游就将是旅游业的半壁江山。因此,注重乡村旅游从而带来的乡村发展与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其前景将是难以估量的。我市发展乡村旅游时应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加强项目论证和专业规划,选择在可进入性好、资源有吸引力、客源有保证的农村开展。开发乡村旅游应注意以下内容:一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为灵魂,保持本色,突出特色,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以此提高乡村旅游的品位和丰富性;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三是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为周边城市居民,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四是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拓宽融资渠道以吸引更多的资金,大力发展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增加与环境协调的吃住行游购娱的设施。

扬州市赴赣、皖乡村旅游考察团

(扬州大学旅游管理系

孙萍执笔)

第四篇:社区居民参与旅游

归纳总结

一.研究方式:

1.问卷调查2.访谈3.田野调查4.入户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5.实地调查6.走访式的调查7.村名代表座谈会

二.调查内容:性别,年龄构成,受教育程度,社区居民的受益情况,旅游资源状况,经济基础(区位因素、交通、电信、电力等基础设施),社区制度,当地人口状况,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业状况,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等。

三.社区参与内容:制定旅游规划、旅游项目设计和旅游决策,设计和建设接待服务设施,提供观赏接待服务,教育培训协调各部门关系,旅游影像监测评估,分享旅游收益,旅游资源管理和环境管理等旅游发展的全过程

四.社区参与的模式:

1.古村落社区参与旅游的“品”模式:通过客体对旅游体感知、理解、品位、体会等心理活动来鉴赏

2.给予委托代理理论的社区参与模式:景区将吃住行购委托给当地社区居民,发挥各自的特征

3.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模式:政府、社区组织、旅游企业、民间组织共同参与

4.以政府为主导的社区参与模式

5.由社区主导的社区参与模式

6.基层组织主导模式:对基层组织有较高要求

7.股份制运营模式:对社区的旅游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要求高

8.专业合作社主导模式:对农民素质要求高

五.社区参与中存在的问题:

1.村民参与层次低、途径不多,参与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尚未完善,开发过程中村民的主体地位的不到体现,旅游利益分配不均衡过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忽视社会发展的综合效益

2.社区参与不普遍,居民参与比较分散缺乏有领导力的经济组织

3.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机制不健全

4.缺少资金,缺少个人能力,缺乏经济的互动和收入平衡,缺乏相关机制的制度的保障

5.参与主体不平衡,参与领域不深入,局部参与主导地位,参与形式单一,参与意愿不强烈,参与信心不足,参与理念不明晰

6.民主意思淡薄,管理人员观念和知识水平限制

六.对策

1.建立有效的社区参与机制

2.提供社区参与机会

3.加强和完善社区建设,政府提供各种培训机会

4.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景区的现代化

5.提高居民素质和参与能力,加强当地居民的宣传教育,以法律法规来保证管理的有效性

6.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

7.重视社区参与旅游规划,整合旅游规划与社区规划,强化社区参与要素,合理设计主客体 交往方式

8.关注社区发展和社区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区

第五篇:凤凰古城社区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凤凰古城社区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研究》

专 业 旅游管理 学生姓名 白番番 班 级 Z旅游112 学 号 1161104226 指导教师 马海燕 完成日期 2015年 5月10日

盐城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凤凰古城社区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

旅游发展过程中, 社区参与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实践证明, 社区是联系环境保护与经济收益、文化收益与社会收益的重要纽带, 是旅游业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之一。我国少数凤凰古城凭借婀娜多姿、气象万千的自然风光与异彩纷呈、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发展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为使社区居民充分享受到旅游业带来的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利益, 消除贫困, 促进凤凰古城经济和社会发展,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社区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分析,第二部分是凤凰古城社区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第三部分是社区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为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构建社区参与机制势在必行。从凤凰古城旅游产业发展为例, 探讨了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中社区参与机制的原理, 据此提出社区参与机制模型, 并在政府、社区居民、古城开发商三个层面上提出推动社区参与机制建设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凤凰古城;社区参与;可持续发展;商业化;对策

Study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hoenix Town Tourism Abstract

In the course of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s the focus of the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community is the link betwee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returns, cultural income and social benefits, is one of the core stakeholder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China's minority of the ancient city of Phoenix with graceful and spectacular natural scenery and colorful, unique ethnic customs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become an important tourist destination.So that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to fully enjoy the tourism industry brought about by economic, social and other aspects of interests, eliminate poverty and promote the Phoenix City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developmen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The first part is the analysis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the second part is analysis of the ancient city of Phoenix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The third part is th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fourth part is countermeasures aiming at existing problems.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is imperative..From the ancient city of Phoenix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principle of minority area tourism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Finally, it puts forward the model of mechanism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nd in the three levels of government,盐城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community residents, the ancient city of developers proposed to promot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he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Related suggestion.Keywords: Phoenix Town;community participa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commercialization;strategy

盐城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目录

前言...................................................................4

一、社区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分析.................................4

(一)社区参与旅游..........................................................................................4 1.社区旅游................................................................................................4 2.社区参与旅游........................................................................................4

(二)可持续发展..............................................................................................4

二、凤凰古城社区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5

(一)凤凰古城旅游发展概况..........................................................................5 1.发展历程................................................................................................5 2.开发现状................................................................................................5

(二)行政管理机构、社区管理......................................................................6 1.社区居民................................................................................................6 2.政府........................................................................................................7 3.旅游企业................................................................................................7 1.社区政府的高参与................................................................................7 2.社区居民的低参与................................................................................7 3.利益分配的劣势地位............................................................................7

三、社区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8

(一)缺乏整体的规划,古城特色文化元素的流失......................................8

(二)古城建筑风格被破坏..............................................................................8

(三)原生态资源遭受破坏..............................................................................8

(四)商业化的程度较大..................................................................................9

(五)古城旅游产品开发简单层次低..............................................................9

四、社区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9

(一)合理规划,加强管理..............................................................................9

(二)保护独特的民族文化..............................................................................9

(三)开展凤凰特色的商业活动....................................................................10

(四)提高当地居民参与保护的积极性........................................................11 1.充分发挥居民的主观能动性..............................................................11 2.听取古城居民意见..............................................................................11 结论.....................................................................................................................................11 参 考 文 献.......................................................................................................................12

盐城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前言

湘西凤凰古城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到清代康熙,楚文化,元文化等多国文化交织沉淀后,形成一部历史剧,云卷云舒,使它成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四千多年历史的文化遗产。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说:“凤凰是满城的风景,满城文物”。[1]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社区居民参与逐渐成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社区居民是联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纽带,也是景区旅游发展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之一,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过程在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为社区的和谐发展创造了机遇。为了更好的实现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应该从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入手,深入剖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居民参与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准确的为促进居民参与提供可行思路。

社区居民参与景区旅游发展,其效果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社区自身方面和景区方面。景区通过社区居民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游客的满意度,增加了景区的吸引力和可游度,在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均受益匪浅。同时社区居民自身也得到良好的参与效果:提升了居民作为主人翁身份的自豪感;社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得到改善;居民收入提高;社区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等得到更好的发扬和继承等。所以社区参与景区旅游发展逐渐兴盛,越来越多的景区经营者和管理者更加注重与社区的合作,社区参与成为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迫切需求。

一、社区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分析

(一)社区参与旅游 1.社区旅游

社区参与在研究范围上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社区参与指的是以当地居民、政府、社会团体、企事业等为主体的参与;狭义上的社区参与则以社区居民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所进行的一系列参与活动。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是狭义上的社区参与,即以居民为主体的社区参与。

2.社区参与旅游

社区参与旅游的内涵从三个方面来说:首先,社区参与的主体是社区居民,当地政府、社会团体、企事业等更多的是发挥辅助和支持功能;其次,社区居民能够在旅游业的发展上大多具有一致的认同和共同的利益基础,为了追求某种共同的利益而相互合作;第三,社区参与旅游的客体是基于本社区范围内的旅游发展的相关活动。

(二)可持续发展

盐城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可持续发展理论源于生态学,是在环境污染、环境恶化,人口剧增,能源短缺,自然灾害频繁等全球性问题日渐突出的背景下提出来的。该理论强调以人为中心,实现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目标主要包括:增进人们对旅游所产生的环境、经济效应的理解,强化人们的生态意识;二是促进旅游的公平发展;三是改善旅游接待地的生活质量;四是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五是保护上述目标所依赖的环境质量。

当地社区与当地旅游发展所依存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民风民俗、历史文化等密切相关,社区的参与对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参与,因此,将社区纳入到旅游发展的每一环节中,并使其获得政治、经济、心理和社会四个方面的赋权,从而最大程度实现当地的旅游可持续发展。

二、凤凰古城社区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

(一)凤凰古城旅游发展概况 1.发展历程

凤凰古城古老的历史,美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深厚的文化底蕴积累,都使游客流连忘返。城市景观,街头风格,无论是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旅游资源,或是名人的故乡,都是一个强大的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南长城已经变成了一个吸引凤凰游客最好的广告。

2000年,凤凰县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大力实施“旅游”战略,旅游业的正规发展,保护并合理开发,加大力度发展旅游。2000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8万人次,旅游收入4700万元。2001年,凤凰旅游发展是凤凰县最重要的一年,以其灿烂的历史文化,独特的苗族,土家族民俗风情和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被列为第一百零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凤凰古城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2的凤凰古城被评为中国旅游品牌。从2001年到2008年,从57万人次增加到426.5万人次的游客;旅游总收入从7430元增加到1.93亿元;门票收入从180万元增加到1.3亿元。2009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25万人次,旅游收入11.24亿元,其中6092万元的门票收入,同比增长21%,分别为26.6%和11.3%。2011年底,全县共接待游客6001400人次,旅游收入44.3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5.4%和47.01%。(数据来源:凤凰县政府2011年工作报告)。

2.开发现状

(1)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盐城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凤凰古城民族民俗风情淳朴,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展示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对旅游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凤凰古城是一个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工艺,包括蜡染色,染色,苗族银饰,刺乡,剪纸,雕刻和玻璃吹画等,其中包括著名的苗族银饰。凤凰古城旅游开发后,苗族传统的手工艺银饰也成为旅游商品放在柜台上,供游客选购,此外,传统的银饰品的品种也不断增多,银饰品,银产品丰富。凤凰古城民俗旅游资源包括上刀山,吃木炭和其它踩犁口等技能,四月八,六月六的民族节日庆祝,独特风格的房屋,以及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的市场。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中,从观赏性、参与性等方面进行生活民俗、村落民俗较多,不仅建设了民俗文化展览馆、博物馆,更有很多具有参与性的和艺术感染力以及良好的艺术表演娱乐项目。[7]这个工艺美术生产无处不在城市,充分展示凤凰民间艺术的精髓,给游客探索神奇的民族旅游的机会,让游客回忆。

(2)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凤凰古城景色秀丽诱人,历史悠久,民俗风情鼎盛,是闻名天下的古城。由于地处深山高岭之中,凤凰县民风纯朴,土家族与苗族同胞世代生活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凤凰古城历史人才辈出,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如熊希龄、沈从文、黄永玉等历史名人故居的开放,韵味浓厚的历史文物遗迹都让游客身临其近感受他们曾经的生活环境,感受历史的风云变幻。还有商品玲琅满目的传统街巷,给人以穿梭古老的时代的独特购物体验。

(3)生态旅游资源开发

凤凰城位于湖南和贵州交界处武陵山脉,生态旅游资源是非常原始的未受污染的,主要分布在华山南部,沱江,东灵鹊坡等。漂流是凤凰古城旅游景点之一,也是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

(二)行政管理机构、社区管理

社区参与是各个利益主体合作的过程,其中最主要的主体包括社区居民、政府、企业等,各方之间都有冲突,但是各主体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这是合作的前提。

1.社区居民

社区是一个系统,社区居民是社区的一个组成部分,社区居民既是发展的客体,又是发展的主体。社区居民与社区的旅游资源融为一体,两者共存共荣。一旦资源破坏,社区居民的生活也无从依托。所以社区居民是社区的主人,应掌握社区的控制权和发展权,而实施社区参与战略的目的就在于实现凤凰古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区居民的发展。

盐城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2.政府

政府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战略中处于主导地位。一方面,凤凰古城的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低、市场发育程度低,社区居民为生计奔波,缺乏旅游发展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通过市场的逐渐成熟和社区居民素质的提高来实现发展旅游的目标显然不可行,所以要求政府主导,推动当地旅游发展。另一方面,凤凰古城的基础条件特别是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政府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建设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去防止和惩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免费搭车现象。

3.旅游企业

旅游企业作为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代表,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战略中扮演着较重要的角色,旅游企业的正常运行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战略的实行是对企业、社区和政府关系的一次重新认识,三者的和谐配合可确保社区参与战略的实现,并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社区参与情况 1.社区政府的高参与

任何一种社区参与都是自下而上的集体参与,然而纵观目前我国几个涉及旅游社区参与的地区,政府未能实现放权,过多涉足社区的大小旅游事务当中,实行自上而下的命令式管理模式,使社区居民沦为被动接受者和消极执行者,削弱了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和参与智慧,也扭曲了旅游社区参与的民主意味,大大折损了社区参与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强大效益

2.社区居民的低参与

社区居民因先天权利地位较低而无法参与社区旅游开发、规划、经营、管理、决策等事务当中,只能被动地参与到社区旅游当中,如从事低层次的餐饮服务、住宿接待、民俗表演、交通运输、旅游小商品经营等,而鲜有参与旅游景区管理、项目运营、环境保护等工作中。

3.利益分配的劣势地位

除了在内容上存在低参与外,在利益分配上社区居民也处于劣势。中低程度参与打击了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旅游社区参与的主要力量失去了活性。»相关者的矛盾重重。旅游开发商在利益最大化的投资目的下,在消极参与社区居民忽视下和在非盈利环保组织的疏漏下,甚至在权钱在握的政府部门的庇护下,无节制地进行旅游开发,盘剥社区价值,将环境污染、生活成本上涨等负面问题转嫁到当地居民身上,激化了居民与游客、居民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和厌烦情绪,阻碍了当地旅游发展。

盐城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三、社区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整体的规划,古城特色文化元素的流失

凤凰古城的旅游业发展路途中,政府做整体和长远的城市建设缺乏规划,造成了一些独特的民居,古老的遗迹已被旅游开发破坏。以凤凰古城的东正街为例,东正街道在老城区的传统街巷保存最完整,是凤凰的民俗文化和古建筑最集中的街道,是凤凰古城旅游发展的核心项目。[8] 如今像这样完整的街道越来越少,失去了原有的古老韵味。凤凰古城是苗族的聚集地,苗族作为少数民族,有很多特色的饮食文化,独特的民俗风俗文化,都是民族自身的特色,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元素。但是由于古城旅游的开发,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外来文化的充斥改变了新一代年轻人的生活习惯,衣着服饰都发生了不可阻挡的改变,随之而来的是独有的苗族文化也在逐步流失。

(二)古城建筑风格被破坏

凤凰古城在经受过多年风雨的洗礼以及历史的磨砺,很多古老的建筑物忍受不住岁月的摩擦,会倒塌或者面目受损,对它保护就需要对其进行修复和更新,然而在此过程中不免会掀起模仿古建筑的风雨。为了开发保护并延续古城的历史风貌,开始一味的仿古修建,这毫无疑问冲淡了古建筑的固有特性,失去了古建筑独特的韵味,失去了自身的吸引力。现在的凤凰古城旅游景区大量古建筑鱼目混杂,难以分清哪个才是原始的建筑。现在去古城旅游,人们都想去感受不同的文化,欣赏不同的建筑风格,人们往往会对自己不曾见过的事物饱含兴致,如果古城失去了原有的特色,自然对游客没有了吸引力。好多古建筑还被人们添加了一些现代化的产品加以修饰,诸如空调电路之类的,很容易破坏古老的风味,无形之中还是透露出很浓的现代气息,倘若可以巧妙的对这些加以隐藏,便可还游客一个原滋原味的古文化之旅。

(三)原生态资源遭受破坏

凤凰古的城旅游业日益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游客不断涌入,无疑会给古城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沱江的原生态资源,不仅河流被污染了,凤凰吊脚楼和原生态文化等地方特色也受到威胁,就整体而言,凤凰古城沱江将是一场灾难。[9]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凤凰居民保持完整与和谐自然的生活方式。但在旅游发展背景下,创造了大量的酒店,餐馆,酒吧,商铺,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由于管理不到位,处理不得当,古城酒店,餐饮每天有大量废水流入沱江,清澈的河水只能是永久的回

盐城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忆,大大降低了旅游质量。

(四)商业化的程度较大

旅游业的兴起,传统文化的复兴,许多历史和文化得到现代人都认可和弘扬,这是突出的优点,也使凤凰古城旅游发展的进步。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在管理和规划中,城市已被越来越多的伤害。一方面,经济利益使人们越来越激烈的发展商业,城市内的商业化倾向,随处可见的商店,广告牌,为了吸引顾客,高音喇叭发声回荡在整个小镇,使宁静祥和的古老小镇已经成为记忆中追求的圣地。

(五)古城旅游产品开发简单层次低

凤凰古城旅游景点观光旅游仍然是初级产品,缺乏体验和互动的旅游景点。凤凰是少数民族,特别是苗族民间文化非常吸引游客,来到一个别样的环境,最吸引人得是不一样的文化,人们都喜欢探索未知的东西。旅游者除了观赏古老的古城凤凰,更想体验不同的文化,品尝特色的饮食。但从目前凤凰古城的旅游项目,是缺乏该类旅游产品的。此外,旅游纪念品是旅游业的附属产品,凤凰古城旅游纪念品销售的种类很多,可谓玲琅满目。但凤凰旅游纪念品的地方特色不多,很多纪念品都是随处可见的物品,以及其他类似的旅游纪念品,缺乏当地特有的名族特色。旅游产品的同化,不能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个性化的需求。

四、社区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合理规划,加强管理

凤凰古城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积淀,有很多经历过风吹雨打的建筑需要修复。古建筑的修复,无疑会让凤凰古城更完整,但要做好城市发展规划工作,避免盲目施工,应做好提前准备。首先,在修复建设之前,政府应给予正确的指导,并做好审批工作,避免因为追求经济利益,盲目建设。其次,政府应组织专家对项目的论证和规划,使其清晰有序的修复建设工作。最后,在维修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划执行,以确保城市的文化内涵,避免建筑不符合城市形象。[10]以凤凰古城来帮助提升旅游品牌形象,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之间的矛盾得到真正解决,从长远发展出发,不断为凤凰古城旅游品牌注入做大做强的生命力。

(二)保护独特的民族文化

通过影响凤凰古城原生态文明的问题来看,我们必须注重古城的保护,重视民俗文化活动的保护。一方面,打造民俗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降低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带来的影响。任何国家的文化都是在被征服,改造,为了形成特定的栖息地而被利用和协调。因此要使民族文化遗产不被破坏,首先要保护国家的文化环境不被破坏。另

盐城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一方面,加强对游客和当地民俗文化的接触,让游客有机会接触到民间文化的独特风格,感受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独特魅力。[11]对民间文化活动要突出苗族,土家族特色,保护凤凰古城旅游,沱江龙舟竞赛,加快美丽的苗族歌曲持续,民俗,阳戏,绘画,剪纸,吹玻璃的苗族蜡染,扎染,刺绣,银饰品加工和纺织艺术等民间文化艺术,更是需要加强保护,突出凤凰文化的地位。

据《湘西土家族、凤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和《苗族自治州加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条例》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全方位,多层次,加大力度保护凤凰古城,要求高标准,实施目标管理,古城保护责任部门,分解细化到单位,社区,确保个人,领导团队的保护,古城的保护组织,可实施对策。建立文化传承机制。另一方面,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农村住宅的特点,建筑的保护措施,寺庙等古建筑,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及时修理的古建筑。另一方面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一是加强对苗族的习俗的传承,保护民间工艺品,苗族鼓舞,苗族银饰等,挖掘地方戏曲——凤凰阳戏,傩戏茶灯的文化内涵。二是非物质文化研究所成立,培养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让一些即将要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有人。在旅游业的发展,同时现代的文明,与一个生活空间的传统民俗,保持两者共存。

(三)开展凤凰特色的商业活动

在全国旅游业的发展,过度商业化的今天,以保护凤凰古城和突出地方特色为目标,加强城市商业活动的管理,保护那些能反映凤凰特点的手工工场。凤凰县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在本世纪初,在利益的驱动下,大量的社会资金进入旅游业,各种旅游公司的形成,尤其是一些旅游景点,引进社会资金,成为股份制经营模式。这些股份制景区,无论是在经济实力,或社会影响,景区管理机构都相对薄弱。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在凤凰旅游业发展的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往往开出非常有利的条件,作为景区的管理者,各处景区管委会仅仅成为各股份公司的后勤队,成为从属机构,监督管理力度小,从长远来看,这种方式是残忍的,快速的行动会损害风景。

尤其是对这种历史古迹,凤凰古城的遗产,一旦遭到破坏,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近年来,凤凰古城旅游,平遥古城和丽江古城也遇到了同样的尴尬,游客反映在古城看到当地人的生活,感受不到城市独特的民俗文化,但充满现代商业氛围。这是因为在凤凰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没有注意到古城保护的真实性原则,在古城的保护与发展中商业气氛太重。城市发展和居民的搬迁工作,缺乏合理的组织,给当地居民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指导,使一大批当地居民的经济效益得不到保障,所以自己租房开

盐城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展业务,并最终摧毁了文化古城。因此,无论是委托经营景区的实施,或整体的专属,应加强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地位和作用,履行景区管理职能。

(四)提高当地居民参与保护的积极性

凤凰古城作为保存价值较高的古城来说,他除了供人游览以为,首先最重要的是古城人生存的家园,他不是一座静态的博物馆式的建筑,而是一座活着的城市,其保护不单单是为了游客游览的需要,而更重要的为了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1.充分发挥居民的主观能动性

为了完整地保存古城的文化遗产,应该鼓励当地居民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或本社区或本群体的传统文化,而不应该让他们自生自灭。鼓励他们发挥在古城保护和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而针对目前出现的商业化倾向过重的倾向,民族文化消退的现象,政府应该利用经济杠杆或宣传教育手段,使当地居民认识到本地文化传统的价值,激发他们的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自觉意识。

2.听取古城居民意见

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古城的保护可以适当的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他们世代都生活在这里,对当地的一些建筑风格,民俗民风以及一些饮食习惯有一定的了解。在对古城进行保护和旅游开发以及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多参考一些居民的意见,但并不是由他们决定,这样可以更加符合居民的意愿,得到当地居民的认可,并获得他们的积极配合与支持。

结论

凤凰古城富有层次变化的景观是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以及独特的民族文化的完美结合,从各要素的整体组合来看,凤凰是独特和不可替代的,这也是它区别于如丽江、平遥等其他的优秀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特点之一。通过对凤凰古城的景观保护特色的分析和解构中,我们得出凤凰的景观保护应从自然环境保护、古城整体格局和当地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以及对古城历史空间的意境营造及保护等方面来进行有机地保护。

随着凤凰古城的发展,旅游开发同古城的保护之间的矛盾关系成为了当前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中重点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在凤凰古城保护和旅游发展中,我们应该不断深入挖掘古城的文化的深层内涵,传承和挖掘凤凰特有的民俗特色,这些只有建立在古城保存完整的历史风貌和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凤凰古城的旅游资源价值才可能得到长久地保存,才可能真正走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

盐城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参 考 文 献

[1]黄百成,张保伟;略论生态文化与可持续发展[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5期.[2] 乔志青;湘西明珠凤凰城[J];山西老年;2007年03期.[3]杨美霞,吴桂华.凤凰古城旅游环境容量管理研究[J].资源环境与发展;2010年02期.[4]刘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民族生态文化研究——以湖南凤凰古城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5]王富平;试论可持续发展教学评价观的基本要义[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6]刘於清;;湖南凤凰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对策探讨[J];职教与经济研究(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7]乔志青;湘西明珠凤凰城[J];山西老年;2007年03期.[8]郑敏;赵虎;特殊保护类旅游区旅游环境及其保护研究[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9]腾万翠,张永中,吴根生,杨昌炳;对凤凰古城保护与发展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02年04期.[10]刘丽梅,吕君;中国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述评[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8期.[11]谌静,李少游;我国社区参与旅游规划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0期.[12]张琰飞;社区居民参与湘西州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年05期.盐城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致 谢

感谢大学几年,我的同学,朋友,老师感谢他们的建议和为我提出的意见,有了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我可以充实的度过了几年的学习和生活。本文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导师倾注了大量心血。在这里,对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参阅了一些学者的有关论著、教材及秘书期刊的文章,谨向有关作者致以感谢。

下载皖南开展乡村旅游社区参与word格式文档
下载皖南开展乡村旅游社区参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皖南旅游联盟”会议致辞

    “皖南旅游联盟”会议致辞尊敬的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在这橙黄橘绿、黄叶飘飞的美好时节,我们有幸迎来了“皖南旅游联盟”的各位领导和同仁。在此,我谨代表国游投资......

    历史系旅游管理皖南考察报告

    皖南两日游考察报告 姓名:鲁记 班级:10旅管一班 二〇〇一二年五月二十六至五月二十七日,为期两天的皖南实践考察活动。我们的大致行程安排是围绕“党在我心中,喜迎十八大”而展......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调查报告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包括黄山、池州、宣城、芜湖、马鞍山、铜陵六市以及安庆市部分地区,总面积38220平方公里,总人口1069.6万。这一地区是安徽旅游的精华地区,也是中国......

    市开展乡村旅游调研报告

    市开展乡村旅游调研报告 市开展乡村旅游调研报告 市旅游局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旅游业的亮点,是吸引长株潭城市群居民来旅游休闲的重要吸引物。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绿色山水旅......

    乡村旅游调查报告

    乡村旅游调查报告 导语:别将过去抱的太紧,因为那样你就腾不出手来拥抱现在了。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乡村旅游调查报告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乡村旅游调查报告从1998年国家旅游......

    乡村旅游工作计划

    乡村旅游工作计划范文围绕全县打造“文化旅游名县”战略目标和大力实施全域旅游的战略举措,按照《20**年度乡镇文化旅游发展目标考核方案》(**文旅委〔20**〕2号)要求,为切实抓......

    乡村旅游介绍

    乡村旅游 概念:乡村旅游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

    乡村旅游规划

    乡村旅游规划,是旅游规划的一种。从资源的角度而言,是以村落、郊野、田园等环境为依托,通过对资源的分析、对比,形成一种具有特色的发展方向。近期,乡村旅游往往和新农村建设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