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怎样重新得到迁徙自由的

时间:2019-05-12 05:5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们是怎样重新得到迁徙自由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们是怎样重新得到迁徙自由的》。

第一篇:我们是怎样重新得到迁徙自由的

我们是怎样重新得到迁徙自由的 人们大多知道2000年的重大政策改变之一,是中央政府宣布从10月1日起“县以下放开户口限制”。随之,有些沿海省份进一步允许省内人口自由迁徙;有的省如河北,甚至连省会城市都允许农村流动人口按照居住地和职业转变身份进城。亦即,我们已经得到迁徙自由了。只不过,该项本来应该引起农民欢呼的政策自实行以来,据很多地方反映,城市户口实际上很少有人问津。

为什么?进城农民不是都愿意转变身份的吗?

面对这种现实,建议我们的经济理论界进一步思考,在这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近10年里有哪些认识误区……

一、80年代的“离土不离乡”

如果认真地、客观地看改革开放24年以来政策演进过程,可能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人口迁移的问题。

1、理论界的误区

乡镇企业在80年代中期大发展的时候,政府的应对政策是强调“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当时很多人对这样的政策和乡镇企业的分散布局就提出了强烈批评,要求乡镇企业集中;于是各地大搞各种“开发区”,严重剥夺了本来就归农民所有的土地增值收益;再后来,人们则照搬国外理论规范,强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非把私有化改制生搬硬套到本来就与意识形态和公有制风马牛不相及的乡镇企业上,其实是从根本制度上限制了农民作为真实投资主体分享农村工业化资本收益的机会。

搞到今天,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成为三农问题的写照,理论界突然找不到屁股来打。不知道他们是否愿意在批判决政失误的时候也把自己的错误也捎带上?

之所以出现这些误区,在于很少有人下到基层,实事求是地分析当时的客观情况。

2、80年代为什么强调“离土不离乡”

当1984年卖粮难发生以后,1985年农民自发地减少了7000万亩的种粮面积,大规模上了经济作物,同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导致农村经济结构重大调整。这时,农副产品的充足供应,本身就推进了农村经济市场化和农民进入城市的要求。于是,在1985-86年的政策讨论中,就已经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和开通城乡的建议。但最终还是强调乡镇企业“离土不离乡”,农民“进厂不进城”。杜老曾经讲过,当时的中央农研室提出了允许农民进城的建议,尽管领导也同意考虑,但几乎受到所有城市部门的反对,最后只在1986年的“一号文件”中写进去一句加了限制条件的话:“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城务工经商”。

因为,那个时候城里确实是用财政补贴维持城市人口的全部社会保障,城里人“生老病死有依靠”,使得城市人群基本构成了能够稳定社会的“中产阶级”,因此,社会上的刑事发案率也非常低,任何人都怕犯“错误”,因为他的全套保障都在单位,而当时单位的收支又几乎全部由国家财政负责。客观地说,尽管政府维持的只是低水平的保障,但仍然基本能够保证社会安定。

而乡镇企业在创办期间根本离不开农村,其制度本来就不应该同于一般的城市中小企业。因为,当时的基本原材料和主要工业品完全在国家计划控制下,除了依托农村资源开发的(如15小)之外,乡镇企业只能以土地和劳动力换取那些被纳入计划分配体系的城市企业转移初加工或粗加工;无论后来怎样发展,其资本积累也只能来源于土地和当地资源的资本化,以及劳动力的剩余价值。

二、90年代的人口大规模流动

1、为什么打工潮起于1992年

1992年以后中国突然出现前所未有的打工潮,当年就有大约4000多万农民工流入沿海和城市去打工,此后外出打工农民越来越多,1993-1994年增加到6000万,到1995-1996年曾经达到约8000万。这主要是因为,1989-1991年农产品的全面卖难,导致了1992年的粮食市场几乎全面放开,农民进城既没有必要带“粮票”,也不必再“自理口粮”。因此,只要有城乡之间的收入差别,当然就有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首先看需求变化:1992年邓南巡以后,中国经济进入高涨,对劳动力的需求特别是对粗工的需求大幅度增加,1992年经济高涨是以沿海开发区建设为主要动力的,而开发区建设要求“三通一平”,“七通一平”,需要大量粗工去挖土方、盖楼房,修马路,修建电力、电信和给排水的各种渠道。这种客观变化形成了对劳动力的市场需求,带动了劳动力大规模的流动,同时也引起了各地政府的政策调整。

此外,打工潮和90年代初期第二次出现农产品卖难有很大的关系。1984年卖粮难引起80年代中期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全面增加,又导致80年代国民经济出现“黄金增长”。同期的“价格闯关”改革,造成在物资相对“短缺”条件下的物价大幅度上涨,政府随即实行“宏观紧缩”、导致城市需求下降,于是,农、林、牧、副

第二篇: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教案

里柯克 教学目标:

1.感受作品中无私的母爱;

2.体会作品诙谐幽默的语言表现力; 3.学会认识珍惜亲情。教学重点:

在轻松的文字中感受母亲的操劳与母爱的无私。教学难点:

作者的愧怍之情。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一段视频导入(演讲材料)。

二、简单介绍母亲节的由来:

十七世纪英格兰,为表达对英**亲们的敬意,乃订四旬斋的第四个星期日为「Mothering Sunday」,人们在这一天回家探视双亲,并致礼表示敬意。(注:四旬斋是指复活节前夕之前,星期天除外的40天)。

在美国,最早关于母亲节的记载是1872年由茱丽雅(Julia Ward Howe即The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的作者)所提出的,她建议将这一天献给「和平」,并在波斯顿等地举行母亲节的集会。

1907年,费城的安娜(Ana Jarvis)为了发起订立全国性的母亲节而活动。她说服了她母亲所属的、位于西维琴尼亚州的教会,在她母亲逝世二周年的忌日——即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举办母亲节庆祝活动。隔年,费城人也开始在同一天庆祝母亲节。

按惯例,“国际母亲节”被定在每年的5月11日举行。虽然,有一些国家是在一年中不同的时节庆祝属于他们的母亲节,然而,包括我国在内的多数国家,如丹麦、芬兰、意大利、土耳其、澳大利亚和比利时等等,都是在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庆祝母亲节的。

三、抽问学生以往是如何过母亲节的:

有时候,当母爱在身边时,却茫然不知所措,不懂得去珍惜,也不善于去体恤母亲,也许当自己心灵脆弱之时,才觉得自己亏欠母亲的太多太多,天底下的每个母亲都用她博大无私的胸怀承受着子女所带给她的喜怒哀乐,她们全身心关注的是孩子和家庭,而不是她们自己,而我们似乎业已习惯母亲为我们无私的奉献,却从没想过去为母亲做些什么,无形中把母亲的爱当成一种必然,却疏忽了岁月对母亲青春的吞噬,等到发现之时,徒生些许愧怍罢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位家庭成员的自述《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看看里柯克他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四、作者介绍

里柯克,加拿大作家、经济学家。是加拿大著名的幽默作家,也是加拿大第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家;在美国,他被认为是继马克·吐温之后最受欢迎的幽默作家。

五、自由散读文章:

a、请简要概述我们是如何安排母亲节的?

b、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全家人的美好愿望是让母亲在这一天多一点休息和快乐,但事实是母亲为了全家人过好这一节日反而更加辛苦地为家人操劳,文中我们看不见母亲的外貌,形象,却能够看到母亲身上的精神,请结合文中的语句,谈谈你对这位母亲的认识。

明确:勤劳、不辞劳苦、勤俭、无怨无悔、以家人的快乐为最大的快乐。c、在家人周密的安排背后,却是不停改变计划的结果,最终母亲在母亲节这天依旧忙碌、辛苦,我们看看事与愿违的背后,家人的选择说明了什么?可以结合具体句子诵读品味,分析人物的心理。

明确:自找借口,以求心安;父亲:自私之中的伪善,反衬出母亲的含辛茹苦,无怨无悔的崇高与伟大。

d、既然是最终是这样的结局,我为何还要把自己和家人的这种不断找寻借口的心理暴露在读者面前呢?

明确:愧怍,内疚,同时也与母爱的无私形成鲜明的对比。

六、难点

在这样一种事与愿违的前后对比,以及母亲最终仍觉得自己过得最最快活,并且眼中饱含泪水的出乎意料之中,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是什么呢? 明确:一种愧疚之情,以及对母爱的赞美。

七、把握语言风格

读完文章之后,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风格怎样?可以适当结合文中的语言进行品味。

小结:里柯克不魁为一代幽默大师啊,在美国他被认为是继马克·吐温之后最受人欢迎的作家,他的正式职业是大学的政治经学教授,而且也出版过好几本专业著作,但他在这方面的名声远不如他作为一位幽默作家的名声大;本文中的幽默同样体现了泪水与欢笑的交融,愧怍的泪水伴随着母亲含泪的微笑。

八、拓展

天底下的母亲总是以家人的快乐为自己的最大的快乐,我们又为母亲做了些什么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我与母亲”。

小结:也许,在每个家庭成员的潜意识里,都有一个“我”字,只有母亲不是,这使“我”的家庭幸福美满,母爱似水,无声地流过心田,却饱含了至真的温爱,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在黑暗中燃尽其光,让我们在黑夜里不再惧怕;母爱是三月的春风,不息地吹拂我们稚嫩的心灵,让我们欢快地成长。

九、作业:

1、阅读小说《疯娘》。写一篇500字的读后感 请回家用心地为母亲做一件事。

第三篇:我们自由了

我们自由了

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学开始,老师就不让男生下楼去玩,让女生去玩。唉,真没有天理啊!不过今天我们终于自由了!

下午,我们跟以前一样在过道上面闲聊,突然一个同学跑来说:刚刚校长告诉我,三(1)班的同学可以下去玩儿了!哦!太好了,我们自由喽!同学们欢呼起来。我们往操场的方向飞奔而去。

一到操场我们就跑向体育室,拿上自己想要的东西。我想打篮球,我就找了几个人一起打,打着打着就觉得没力气了,我们就散伙了。

这时教体育的周老师来了,他要求我们把东西放回去,并说:以后体育室的东西你们班不许拿!我们惊呆了,看来要自己带了。

不过,我们今天自由了。

江苏扬州江苏省仪征市化纤三小三年级:陈汪岩

第四篇: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1

一、教学目标

过程和方法:

①能根据现有材料对耳的的构造和作用提出假设。

②能在已有的资料、经验的基础上对声音的传导途径提出假设。

③学会搜集、整理信息、资料并通过科学探究活动验证假设。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耳的构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②建立声音的传导途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认识到耳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②培养对听力有障碍的人的爱心和同情心。

③培养学生问的交流合作养成与人合作的好习惯。

二、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准备好耳的各部分形状的贴纸,并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声音在耳朵中是怎样传导”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谈话:“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可见,耳朵是我们认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的一个重要的感觉器官。(直接导入突出耳的重要性)

(2)组织学生讨论:关于耳朵的知识你知道哪些?你想研究关于耳朵的哪些问题?

(3)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并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如:耳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

【评析】学生对于耳的现有认识大多只停留在外部特征,以及知道它是一个重要人体的器官等知识上。而耳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都有什么作用,这些知识学生们了解甚少,因此要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查找相关的资料从而累积资料,在头脑中留有一定的印象,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一环节的活动也是为了能使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了解的深度和广度,为教师进行后面的教学找好起点。

(4)带领学生选择本节课将要研究的问题。

2、假设耳的结构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耳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交流自己的想法。

(3)小组总结一个耳的结构。

(4)教师发耳的结构的贴纸。

(5)各组把分到的耳的各部分形状的贴纸试着根据自己组假设的结构拼成耳的形状。

【评析】教师课前做好了耳的各部分形状贴纸,让学生根据贴纸的形状一边拼摆一边和同伴交流想法,并修改自己最初的假设,在“验证──实践──验证”的活动中一步步接近科学的结论。

【注意】教师在设计有关耳的贴纸时可以将有关耳的结构的示意图复印后分剪,再分别复印。学生会在拼摆的过程中发现当各部分很好地衔接时才会呈现一个完整的耳的结构。

3、认识耳的各部分结构及作用

(1)谈话:现在,请每组选一名同学带着你们组组装的耳朵到前面来展示。

(2)教师找两三个小组说说他们小组在刚开始时认为耳的结构是怎样的,然后在活动过程中是否成功组装了一个完整的耳,如果没有成功又是如何修改自己的假设再进行验证的。

(3)全班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搜集到的资料交流讨论,弄清耳朵各部分的作用。

4、研究声音的传导途径

(1)谈话:根据耳的构造和搜集到的资料你能画出声音的传导途径吗?

【评析】有了前一部分的学习再加之学生的资料积累,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依据搜集到的信息资料,画出声音传导的途径:“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大脑。”这个活动重在培养学生们整和信息的能力。

【说明】在正常情况下,声波经外耳道振动鼓膜,鼓膜对各种声音都可共振。鼓膜的振动引起了3块听小骨的振动。听小骨的振动将声音传导给耳蜗卵圆窗,使卵圆窗产生了同样的振动。卵圆窗的振动使螺旋器中的毛细胞产生兴奋,兴奋由位听神经传导给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从而使人感知声音。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通过体验活动感受鼓膜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鼓膜的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耳朵到底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准备】

耳的结构图、1个玻璃杯、气球皮(略大于玻璃杯口)、音叉、细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并且以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那么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

二、认识耳朵的构造和功能

1、要知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必须认识耳朵:出示耳朵的结构图。师介绍耳朵的各部分,请学生推测:外耳、中耳、内耳主要有哪些作用?重点了解鼓膜在帮助我们听到声音中的作用。

2、鼓膜是怎样振动的呢?

三、研究鼓膜的作用

1、观察比较估摸的振动

1)要研究鼓膜的作用,必须有鼓膜,可是我们无法拿真实的鼓膜来研究,我们就来做一个“鼓膜模型”来研究鼓膜的作用吧。出示制作“鼓膜模型”,简单介绍如何制作“鼓膜模型”(强调:尽量将气球皮绷紧),并在“鼓膜模型”上放一点细沙。

2)分组实验:一学生拿着音叉在“鼓膜模型”前方敲击,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的变化。

交流反馈:当物体发出声音时,鼓膜会发生振动,这种振动传到大脑里,大脑经过加工后,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2、研究鼓膜振动与发生物强弱、和它接收声音远近的关系

分组活动:当学生拿着音叉用不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敲击时,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振动的不同;当学生拿着音叉用相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较远的地方敲击时,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振动的不同。从以上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

交流反馈: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

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

四、研究耳廓的作用

鼓膜振动传到我们的大脑中,大脑经过加工,使我们听到了声音。那么耳廓有什么作用吗?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交流反馈:

五、总结:我们究竟是怎样听到声音的?p38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与教学反思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碰到物体就会引起物体的震动。我们耳朵中的鼓膜就是接收声音振动的“探测器”。鼓膜是一个很薄而且有**的组织,即使很轻的声音都可以让它产生振动。

在这节课学生要用一块很薄的气球膜,包住一个玻璃杯制作一个鼓膜模型,通过观察气球膜的振动,来探索鼓膜的作用以及人的耳朵是如何工作的。因为气球膜的不易观察,可以在气球膜上放上一些纸屑或沙子、盐,借助纸屑、沙子或盐来观察气球膜的振动。课前我先选择的纸屑,(觉得用纸屑比较干净)可是实验几次效果很不明显——纸屑几乎不动,我又换沙子实验结果也不好,又找来了很细的盐粒,实验现象超好,我很满意,看来还是比较轻小的物体效果才明显。每次实验前对材料的选择我们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实验成功与否。

第五篇: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案

课题:第二节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知道骨传导的原理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重点: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难点:骨传导和双耳效应 课型:新授

执笔:董君 预习指导:

1按听觉产生过程的先后,写出人耳各部位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什么是骨传导?

3双耳效应判断声源方向会不会产生错觉? 4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耳聋?

预习检测:

1我们感知声音的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__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__________。__________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下列属于骨传导引起听觉的是

A堵住耳朵,把振动的音叉尾部抵住牙齿上听到的声音 B医生用听诊器听取病人的心音 C用手指堵住双耳听音叉的声音 D同学听到其他同学的悄悄话

3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_________、_________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从而能判断声源的方向,这就是_________。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的耳膜被损坏,仍然可以通过骨传导听到声音 B人的听觉神经损坏后,也可以通过骨传导听到声音 C人的听小骨损坏后,一定无法听到声音了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知识系统

1人耳的构造__________________听觉的产生__________________耳聋的分类

()()()

2骨传导:

原理是固体可以传声。(效果较好)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双耳效应:

原理:声源到双耳的距离不同 作用:判断声源的方向 拓展应用:设计立体声效果

课堂检测

1人潜入水中时仍然能听到岸上人的讲话声;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将硬棒抵在钢琴盖板上,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通过硬棒来“听”钢琴的声音。根据以上两例,请说出传声的物质除了气体外,还有_________和_________。2在声音信息传递给大脑的过程中,下列器官出现故障使人失去听觉的是 A耳垂 B耳廓 C鼓膜 D听觉神经 3助听器的作用是

A传导声音 B修补人的耳部结构 C增大声音的响度 D以上说法都正确

4小明做了如下探究实验:第一次他把铅笔放在离嘴不远处,敲击铅笔,耳朵听到了声音;

第二次他把铅笔用牙齿咬住,用同样大小的力去敲击铅笔,这时他也听到了声音;(1)两次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2)两次听到的声音为什么不同?

5武侠电影里常描写一位大侠双目失明,还能判断出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A他的眼睛根本没有失明 B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 C由于双耳效应,他可以准确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 D是一种巧合

选做题

有一个录音机录下自己说话的声音,重放时自己听到的声音与原来自我感到的声音不一样,而别人听起来却像你的声音,这是什么原因?

下载我们是怎样重新得到迁徙自由的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们是怎样重新得到迁徙自由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 奇妙的声音王国 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目的:能区分乐音和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过程与技能 1. 能够根据耳朵的构造对怎样......

    幼儿园科学教案,我们是怎样出生的

    绵阳理工学院学前教育培训 幼儿园科学教案:我们是怎样出生的 活动准备: 课件、电子白板、幼儿电脑,音响活动过程: 1、观看课件激发幼儿了解宝宝是如何出生的愿望。(教师在学生......

    我们是怎样做好门店销售的

    演讲嘉宾:北京伟创力业商贸有限公司玉泉营店经理 曹学莲 当前陶瓷市场品牌众多,竞争变化莫测,异常激烈,我们玉泉营瓷砖店截止到10月20日已完成年度销售任务的120%,下面和各位分享......

    我们是怎样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

    笔者按:2010年3月25日,全省法律援助工作会议在长沙隆重召开,被司法部评为先进集体的新田县法律援助中心出席并在讨论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现将其主要工作做法整理如下。 我们是......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包括耳廓、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听觉神经。 2.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

    “什么是自由”读后感

    对“什么是自由?”的听后感 “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卢梭如是说。自由,是一个神圣的名词,在我眼里他给......

    什么是自由作文汇总范文合集

    什么是自由作文汇总5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什么是......

    什么是自由诗歌

    当它降临在这个人世,羁绊也在诞生。成长的时候啊,每一刻的阳光,每一许的清风,每一句的祝福。或许,这一切不高贵,不典雅,但这是生来就有的,毫无索求的。于是,这是公平的,是可追求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