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2 市郊农村乡镇成校布局问题的探讨
市郊农村乡镇成校布局问题的探讨
上海市郊乡镇成校的建立,最早可以追朔到50年代。在解放初大力开展扫盲工作的基础上,为了巩固扫盲成果,部分乡镇就开始建立成人学校(当时称扫盲中心校),并配备了专职人员。到了50年代末、60年代初,如浦东的洋泾等乡,开始建立了成人业余中学,但并不普遍。接着就遭到了十年**的严重挫折,市郊的农村成人教育几乎处于停顿状态。70年代末,乡镇的成人教育逐渐得到恢复;随着高标准扫盲工作的开展、原国家教委、农牧渔业部、财政部《关于颁发<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暂行规定>的通知》[(87)教成字007号]的贯彻落实和乡镇企业职工教育的开展,从80年代中期开始,乡镇的成人学校达到市教育部门制定的标准后,再由乡镇政府正式申报,经教育行政部门正式批准立案,逐渐形成了一镇(乡)一校(以下简称“一镇一校”)的格局。
乡镇成校的建立顺应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并在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它不仅开设了各类急需专业,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而且举办岗位培训,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同时还广泛开展各类文化学历教育和社会文化生活教育,不仅提高了劳动者平均受教育的年限;而且对农村居民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市郊乡镇成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面临好多新的变化,主要有这样五个方面: ⑴学校服务半径的变化
随着市郊小城镇的发展,交通的便捷,为成校扩大学区范围和办学规模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也使就学学员中外乡镇的比例不断增加。这种状况的出现,既为乡镇成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在某些方面也与一镇一校的行政管理体制发生了矛盾。
⑵学校服务对象的变化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乡镇管辖面积和直管人口不断减少,同时各类非直管人口却越来越多(包括外来人口,市属、区县、外资、私营企业职工,城镇居民,离退休人员等)。作为镇的成人学校,其服务的对象已不能再局限于镇所直接管辖的农民,而应是学区范围内的全体居民,但因财政渠道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多种原因,使办学的社区化趋势与现行的办学格局之间产生了不协调。
⑶学校服务内容的变化
随着市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不仅使新增劳动力的文化基础不断提高,也对成人学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乡镇成校的现状(包括师资、设施、规格、专业设置等各方
面)却与其不相适应。同时市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成人的职业技术教育产生了新的(或潜在的)需求,但目前乡镇成校的办学条件又难以满足这种需求。
⑷学校服务方向的变化
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和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迫切要求成人教育为社区(小区)建设服务,从而与目前部分成校以学历教育为主、非学历教育为辅、忽视公益性非正规教育的服务方向产生了矛盾。
⑸学校服务网络的变化
近年来在农村成人教育中,一方面多数乡镇成校抓住了机遇,在学历教育得到较快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自身的规范化建设,就使部分办学基础较好的成校从提高办学层次、开设特色专业、扩大生源和事业规模等方面考虑,对突破现有办学格局产生了强烈欲望;但在另一方面,对村、企一级办学点的建设却有所松弛甚至空缺。这种状况的存在,与乡镇成校要更好地为社区教育服务,大力发展村、居委、企业的办学点,为创建学习化社区、最终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多作贡献的社会需求之间也产生了矛盾。
于是目前乡镇成校的布局是否合理?要不要调整的问题就提出来了。
乡镇成校的布局问题是一个新形势下的新问题,目前有两种意见:
有一部分人认为依托目前市郊乡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办好一所上规格的成校,客观上有相当难度,即使勉强办了,但生源又不能得到相应的保证,办学效益低下,已经在不少乡镇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便捷的交通条件又为跨乡镇招生、办学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说中央关于举办乡镇成校的有关文件是十多年前制订的,已不适合上海市郊农村变化了的实际,所以目前市郊已无一镇一校的必要,必须进行适当的调整。
但大多数人认为,即使市郊农村的情况发生了许多变化,但一镇一校的格局仍需坚持,并要加强规范化的建设。这是因为:尽管成校服务的半径、对象、方向、内容和网络发生了变化,但成校的基本任务没有变,办学宗旨没有变,它“是由乡(镇)人民政府举办的以文化技术教育为主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的乡镇社区成人教育基地”①的性质也没有变。部分同志所以对一镇一校的布局产生疑虑,主要是因为情况确实发生了变化,而办学观念没有及时转变,加上好多措施不能及时跟上,使部分乡镇成校在办学中确实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对农村成人教育实际不熟悉或缺乏了解和认真分析的情况下,产生这些想法也是十分自然的。
目前市郊乡镇规模过小的问题已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正在合并调整之中,如浦东新区农村原22个镇已撤并为13个镇,所以对办学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必将是暂时的。
由此可见,在现行体制下,市郊农村应在保持一镇一校格局的前提下,根据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变化了的情况,对乡镇成校的办学功能、校舍设备、师资力量、专业设置和实验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分工也是十分必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布局调整工作,并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抓紧落实和完成。
事实上所谓乡镇成校布局调整的问题,并不是不要坚持一镇一校的格局,恰恰相反,而是要在坚持一镇一校的前提下,恰当调整它的办学功能、方向,以适应新的形势,并解决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具体问题,促进乡镇成校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1、加强领导统筹规划
如何使乡镇成校能够充分体现它“综合性、多功能和社区化”的办学方向,以更好地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是做好乡镇成校布局调整工作的根本目的。为此,市郊各区县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领导,组织力量,对农村成人教育和乡镇成校的现状作一次深入的调查研究,然后根据各校办学基础、主要问题和乡镇区划变动的实际,统筹规划,制定恰当的调整方案。那种认为农村成人学校可有可无,甚至不惜借“改革”之名加以取消的任何想法和做法,都有是不可取的,错误的。
2、正确引导合理配置
由于乡镇成校“是由乡(镇)人民政府举办的”,并“接受乡(镇)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②,所以做好布局调整工作的关键在于调动乡镇政府的积极性,主要的方法在于正确的引导。就是要使乡镇政府也能认识到布局调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能在这个基础上,既从本乡镇的角度,又能从整个区县的全局来考虑问题,自觉地接受调整方案,才能使乡镇成校在办学方向、服务功能、专业设置、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办学规模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只有这样,乡镇成校的布局才能逐步趋向合理,才能使整个区县的农村成人教育得到协调发展。
3、采取措施加强重点
笔者认为,乡镇成校布局调整的内容主要应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校的定位,二是专业的设置,三是教育资源的配置。
从市郊乡镇成校发展的方向看,主要是为本乡镇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此必须建成乡镇社区性的成人教育基地;但随着成人学历教育重心的上移和成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对办学条件(包括教学设施、实习实验基地的建设和师资力量等教育资源的配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各乡镇成校在办学方面的差异将日益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各乡镇成校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正确定位:在加强社区教育,广泛开展丰富多采的社会文化生活教育的同时,是向中高层次方向发展呢?还是以普及性的教育为主?必须在综合分析学校所处位置、交通环境和办学条件的基础上,进行通盘考虑,并在得到乡镇政府的认同和支持的情况下,正式确定下来。
学校的办学方向确定以后,就要考虑专业设置问题。在一个区县范围以内,对于有条件向中高层次方向发展学历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乡镇成校,就要从区县整体出发,在专业设置上进行适当调整和合理布局,这样就可避免因专业重复设置而造成的各种严重后果,这是乡镇成校布局调整工作的重点。
只有在发展方向和专业设置确定以后,才能使各校在举办中高层次教育中有所分工,才能合理配置各种教育资源,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使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符合相应的要求和标准,也才能确保生源和办学效益,使乡镇成校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近年来,市郊各区县都能根据自身的条件,加强市、区两级示范校建设,进一步调动了乡镇成校加强自身建设的积极性,这是做好乡镇成校布局调整的一个契机。可以考虑以市、区县两级的示范性乡镇成校为重点,适当增加部分有条件的创建单位,作为高层次、辐射型、示范性的办学基地,对其现有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设施配备和师资力量进行适当的调整,并在条件成熟的镇,可在现有成校的基础上,增加职教职能,逐步形成镇的成职教中心,使职教网络也能逐步覆盖到整个区县,以更好地满足市郊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对各类初中级人才的需求。
4、点面结合共同发展
目前市郊农村成人教育正面临着成、职、普沟通、创建学习化乡镇社区、建设终身教育主阵地、共同构建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的新任务,为此各区县必须首先形成一个完整的三级办学网络。
在这样一个办学网络中,区县可以社区学院(或区县电大分校)为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开展社区教育的龙头单位,加快远程教育网络的建设,并逐步在有条件的街镇建立接收终端;同时以区县的成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或成人中专(业余中学)作为业务指导(公共服
务)机构和办学的重点单位,形成辐射全区的教育网络,使其成为构建区县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在乡镇一级,则可以市、区(县)两级示范性乡镇成校为主的重点成校为骨干,其他乡镇成校为主体,通过它们,指导所属村、居委及企业的办学活动,建立村级农民学校或办学点,逐步形成遍及整个乡镇的办学网络,为创建学习化的乡镇社区提供有效的载体。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点面结
合,共同发展。
实际上,在乡镇成校的布局调整过程中还涉及到乡镇成校的审批建制、校舍设备、师资力量、实习基地和经费渠道等诸多具体问题,当前特别要重视乡镇区划变动中,如何确保教育资源的重组和保护,不使流失。特别是对重点成校的建设,区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等方面,应负有更多的责任,需要作必要的投入,并与区县教育内部的职教、普教、招生等部门和教育外部的财政、人事、劳动等部门加强联系、沟通和协调,才能真正做好,对这些问题本文就不作详细的论述了。但笔者深信,只要市和区县的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努力,乡镇成校布局调整的工作是一定能够做好的,因为这不仅是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市郊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注释:
①②见《上海市乡(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第二条。
本文是1999年上海市成人教育协会的认定课题,主要是探讨有关上海市郊农村地区乡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布局方面的有关问题。原载《浦东成人教育》2000年第3期。获浦东新区成协《中华职教浦东杯》二等奖。
(本文定稿于2000年7月)
第二篇:关于乡镇成校发展走向问题的思考
关于乡镇成校发展走向问题的思考
沈春栗
摘要:乡镇成人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应该全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好服务。但是我国的农村地区,收到当地经济发展的限制以及农民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脱离农村实际的倾向,教育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和利用,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农村乡镇成人学校面临的问题,对乡镇成校的发展走向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策略分析。
关键词:乡镇 成人高校 成校发展
一、农村乡镇成人学校面临的问题 1.师资队伍专业水平低
乡镇的成人学校在经过机构调正以及编制压缩之后,教师的数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乡镇成人学校的教师师资队伍专业水平也比较低,教师对于成人教育所需要的教学方式方法掌握不够充分,对乡镇地区开展成人教育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作用。
2.各级部门重视不够
农村对于成人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较低,配备的管理人员及各方面的硬件设施都相对来说比较落后,教学目标上也没有长远的规划,3.“短视行为”阻碍农村成人教育发展
“短视行为”是忽略了生产前的人才培训环节,仍旧用传统的落后手段去从事技术要求高的现代化生产,或者是遇到困难再去进行应急性培训,从而让劳动者在生产中发挥不了应有的创造作用。这种现象在不发达的农村是是相当普遍的,很多地方运用落后的技术使得当地的发展很落后,长期下去必然导致经济发展缓慢。
二、乡镇成校发展的走向策略
1.加强立法工作,强化政府行为,改善运行机制
我同成人教育的法规建设远远不够,1987年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颁布的《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和1998年国务院颁布的《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对推动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在许多经济落后地区,相当部分学龄儿童辍学,使其重新沦为文盲,因此,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的前提应是杜绝新文盲的出现。县级以上政府要结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相应的地方法规,切实保障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从根本上杜绝文盲的出现,以保证农村成人教育稳定而健康地发展。
但是,农村成人教育不能够停留在扫除文盲这个初级阶段上,而是应该向培训农业技术能力、农村副业的开发、开办村办企业等更高层次的技术能力的培训发展。办好农村成人教育还要靠很多部门的协作,这就需要政府行为到位,协调好各个单位,完善政策,确保人、财、物的投入,同时还要优化农村成人教育运行机制,通过集体决策、协调管理、联合办学、评估监督等机制来促进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
2.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要不断的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乡镇的成人教育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运用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积极整合农村各项力量资源,不断提高农村成人教育的资源利用率,在乡镇成人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育实践内容上进行合理的安排,争取能够更好的为“三农”服务。
3.增强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教育部门把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当成农村成人教育的重中之重,有效培养多方面的技术人才,为乡镇的经济、管理、医疗等事业的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按时开展培训班使得农民能够做到学以致用,把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4.完善农村成人教育体系
乡镇的成人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和高等的成人院校之间相互联系,建立培养机制,指导农民的学习,教育体系的完善对于农村成人学校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有了完善的体系才能促进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5.建立专职教师队伍
乡镇成人学院非常有必要建立专职的教师队伍,优秀的教师队伍对于搞好乡镇成人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前提,地方政府应该适当增加成人教师的编制,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培养乡镇成人中的可塑之才。
6.引导农民重视科技知识的学习
在我国的农村,大部分农民学习科技知识都是被动的学习,并不是自身主动学习的。再加上大部分农村所学的文化知识有限,很难把学习的知识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还有大部分的农民往往都是为了眼前利益,放弃对知识的学习,认为学习是浪费时间的,因此再大的宣传力度对于农民的影响很小,没有浓厚的学习氛围。所以当地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学习的引导,重视他们的学习,加强对农村技术劳动力的培训,帮助他们有一技之长。
7、创新成校教育培训途径与方法
成人院校需要不断创新,积极制定本地的成人教育培训规划,全面推进各项教育培训工作。要配合农经部门,积极实施“万名农民培训工程”、推行“绿色证书”教育;配合科协开展“农函大”教育;配合企业开展职工基本技能培训;配合团委、妇联开展农村青年、妇女基本素质培训;配合农业科研科技推广单位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实现全方位、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村成人教育培训平台。
8、探索成校多种办学模式
大力探索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长班培训和短期培训共进、基本素质培训与专业技能培训互补等教育培训模式,积极推进成校发展。乡镇成人高校成为广大农民提高自身素质,增收致富的良师益友,为推进农村社会整体发展作出贡献。
三、促进乡镇成人教育向社区转型
1、社区成人教育促使农村人文环境得到整体改善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化的成人教育可以有效的利用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接受培训,国际全球化已经成为趋势,新的知识和观念必须应用起来,成人教育现代扫盲教育、家庭生活教育等纳入其中,并不断充实、提高和完善,有力地促进社区人员适应时代,转变成更具人文素养的“现代人”。
2、社区成人教育促使农村优化整合得到有力强化
环境的优化整合是构建和谐农村,美化环境,促进发展的有效方法,成人教育通过自身独特的而且独有的促进社区整合的职能,促进社区功能优化整合、制度优化整合和认同优化整合,促使社会步入统一的优质管理和控制轨道,促使民众随着社会发展达成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促进整体协调健康发展。
3、社区成人教育为农村全面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社区的发展离不开健康可持续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教、卫生、环境、生态等的和谐发展,这些要素的发展必须以教育发展为支撑,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更好的促进这些要素良好的形成,才能有效地促进居民主体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有了良好教育的支撑,就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有效促进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其他各项建设。
总之,乡镇成人学校教育对于农村的发展是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的,乡镇成人教育发展社区化可以更好的营造学习的氛围,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增加农民群众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社会人员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有力地推进社区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信发!湖南省龙山县,向习友!湖南省龙山县,彭志勇.“五子”登科兴成教──湖南省龙山县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侧记[J].北京成人教育.2000(05)
[2] 郭静,朱小蔓.发展中国家农村成人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11(05)
[3] 庞守兴.冬学衰落的原因探析——兼谈冬学对农村成人教育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00(03)
[4] 李霞,李永莲.从学校角度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以西部某省的调查为基础[J].中国农业教育.2009(01)
[5] 赵海林.农村成人教育与农村发展——关于淮安市农村成人教育的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02(07)
[6] 雷世平,赵妤,李尽晖.我国现行乡镇农校的制度缺陷及其优化[J].职教论坛.2012(07)[7] 郑俊青.成人教育管理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廊坊师专学报.2000(01)
第三篇:市郊区乡镇管理体制调研报告
乡镇是国家政权的基础,也是党在基层的重要组织层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尤其是在农村完成税费改革和撤乡并镇之后,现有乡镇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乡镇的职能亟待转变,需要进行重新定位。为此,我们对全区乡镇管理体制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深深感到在过渡转型时期充分发挥乡镇职能作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乡镇现状与存在问题
1、乡镇的基本情况
郊区现辖8个乡(镇),185个行政村,总人口23万人。乡镇下设事业单位共计56个,分别是:农业综合服务站、经营统计站、经济发展办公室、文化体育站、计划生育服务站、会计服务中心、劳动保障事务所。乡镇行政编制212名,实有210名(其中:荫营镇38人,河底镇35人,平坦镇30人,义井镇28人,李家庄乡23人,杨家庄乡19人,西南舁乡18人,旧街乡19人);乡镇事业编制200名,实有190名(其中:荫营镇37人,河底镇35人,平坦镇28人,义井镇24人,李家庄乡18人,杨家庄乡14人,西南舁乡20人,旧街乡14人)。
2、乡镇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乡镇政府的行政职能正在逐步削弱,过去乡镇承担的大部分行政职能已丧失殆尽,可以说现在的乡镇政府已由过去的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而其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仍然是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基本框架,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乡镇条块分割严重,关系难以理顺。在现行乡镇运行机制中,名义上实行条块结合,实际上是权力在“条”,责任在“块”。上级的各项工作任务都下达给乡镇政府,但乡镇政府又缺乏与其职能相适应的权力。条块分割,责权利不统一,削弱了乡镇行政职能,出现了条块互相推诿扯皮现象。如工商、税务、派出所、土地等行政执法单位上划后,乡镇政府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与这些部门的协调配合上,工作十分被动,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一些部门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权力只收不放,而服务却跟不上,致使乡镇政府无权而有责,造成事权不分。乡镇服务职能的加大,本是好事,但由于缺乏应有的职权和手段,使服务成为一句空话,也就是说乡镇政府的服务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泛泛而谈,即使办了几件实事,也是由上面资金支持才能办成,同时也不可避免有向企业和农民进行摊派的现象发生。这种情况在现行体制下,表现的由为突出。如市、县(区)政府下达任务,必然压至乡镇一级,而乡镇为了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只能是千方百计,各显神通,这样就很容易产生上述问题。[本文转载自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应当以农村税费改革为契机,重新反思政府角色,解决好乡镇政府应该干什么的问题。
(2)乡镇财政能力弱化,必要的事业支出难以保障。乡镇财政是最基层的财政,是支撑乡镇政府运行的财力基础,也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财政从构成上主要分为预算内、预算外和自筹三部分。其中预算内收入大多是“吃饭财政”,只好从预算外和自筹部分来解决问题。税费改革前,乡镇预算外收入主要有两大块,即:乡统筹费和镇办企业管理费。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乡统筹费,加之大部分乡镇企业私有化,管理费用微乎其微。对于极为短缺的农村教育、卫生、交通和计划生育等事业经费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必要的事业支出难以保障。虽然说,从中央到省、市、区都拿出一部分资金支持乡村,搞转移支付。通过减人减支和转移支付,也许能确保乡镇财政的即期平衡,但如不建立解决乡镇财政的增长机制,则仍无法解决乡镇财政的困难。
(3)领导职数过多,官兵比例失调。乡镇领导职数一般都有15人左右。这样庞大的乡镇领导班子,使工作难以高效运行。会议难召集,工作难协调,意见难统一。现在乡镇行政编制一般在21—38人之间,官多兵少,比例失调,真正做实际工作的人寥寥无几。由于行政职能的弱化,乡镇领导班子主要工作就放在应付上级检查上,加之乡镇事业单位经费严重不足,服务功能很不完善,因此,乡镇政府只能被动的应付上级检查。这样,出现混岗等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4)乡镇事业站所行政化,人员结构不合理。究其原因:一是乡镇政府对自己的职能把握不准,职能转变不到位;二是一些事业站所的领导观念陈旧,没有认识到事业站所在乡镇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习惯于行政管理那一套,体现不出服务性质,因此造成多数事业站所行政化倾向。三是经费不足,稳定不住专业技术人员,很多工作无法开展。四是受编制限制,真正懂专业技术的人员很难分进乡镇事业单位,而原在乡镇事业单位的较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老化。
二、乡镇政府在过渡转型时期存在的必要性
乡镇政府作为党和国家联系农村最基层的一级政权,从长远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和社会保障体制等制度的逐步完善,乡镇一级政府无保留必要,也就是说,在大改革的前提下,随着乡镇行政执法权力的上移,乡镇政府完全可以作为县区派出机构,代表政府行使部分权力,但在这一过渡阶段,保留乡镇利大于弊。究其原因主要是:
1、乡镇政府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乡镇政府是最
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直接与最基层的农村、农民打交道,乡镇政府尽管不组织生产,但党的方针政策仍然需要这一级政府去贯彻执行,如农村税费改革、退耕还林、计划生育、小城镇建设、社会劳动保障等政策的执行。就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例,为确保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各乡镇建立了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定切合本乡镇实际的农村税费改革实施意见,做宣传、搞培训,为农村税费改革顺利进行奠定了重要基础。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的自制组织是无法替代的。
2、经过撤乡并镇和乡镇机构改革,乡镇机构设置渐趋合理,人员结构逐步优化。近年来,我区基层政权建设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同时,也遇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一是有些乡镇规模过小,人口不到两三万人。二是乡镇机构设置不合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三是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职责模糊,效率不高。四是人员臃肿,人员结构不合理。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基层政权的巩固和建设,妨碍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正常运行,对此,我区于2000年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乡镇机构改革,将原有13个乡镇(其中:镇4个,乡9个),撤并为4镇4乡,减幅为38.46%。全区8个乡镇中,乡镇站所由原来的12至13个,精简为8至9个,其中财政供养的行政人员由原来的339人精简为212人,事业人员由原来的269人精简为215人,共分流人员181人(其中:提前退休、退养、辞职81人,一次性结算24人,整体转移20人,进入“乡镇两个中心”56人)。与撤并乡镇前相比,在职数内的乡镇领导干部由过去的125人减少为80人,减幅为36%。
3、农村税费改革,客观上杜绝了乡镇加重农民负担的可能性,乡镇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税费改革前,乡村两级干部常年忙于催收农业税、乡统筹和村提留,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且每年都有部分拖欠,激化了干群矛盾。税费改革后,多费变一税,农民纳税意识增强,乡村干部不再为催粮收款而头痛,使乡村干部腾出手来全身心投入到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上。引导农民创市场、跑项目、调结构,真正发挥了基层政府的服务功能。在农机服务、计划生育、农村养老保险等方面,想方设法为农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如西南舁乡政府组建了“阳泉市果农协会”,乡政府率领村支两委干部,兵分多路,广摸行情,组织营销网络,创品牌,为搞好产后营销,举办苹果节,为果协取得了山西省产品产地无公害双认证,赴北京参加了国家农业产品博览会。通过创办协会,使果农年增加纯收入45万元。
4、改革是方向,促发展是目标,保稳定更是前提。在基层农村,上访等事件时有发生,要采取有效措施,把各种矛盾和纠纷解决在最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争取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还需要乡镇政府积极主动地做好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巩固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如我区以农村税费改革为契机,全区8个乡镇以“乡镇会计服务中心”为载体,全面推行“村账乡代理”的农村财务管理新体制,这一新的财务管理体制的实行,提高了农村财务规范化水平,化解了基层矛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三、乡镇政府在转变职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深化行政管理改革的战略任务。乡镇一级政府如何建立创新、亲民、务实的政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建立创新、亲民、务实的政府,就必须深化改革,执政为民,面向基层,实现四个转变。
第一是实现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全能政府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指政府无所不包,无所不揽,政府主导经济,包揽一切,表现为无限责任。市场经济和WTO规则要求构建有限责任政府,由“运动员”向“裁判员”转变,从“越位”的地方退位,从“缺位”的地方补位。逐步形成一个高能、高效、亲民、务实的“有限政府”。
第二是实现从“管理政府”向“服务政府”的转变。乡镇政府应逐渐成为服务主体,立足于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服务企业,不再是高高在上、指手划脚的统治者,而应成为脚踏实地的服务者。积极推进软环境建设,实现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一是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化解矛盾,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二是营造优质的服务环境,为农村、农民、企业开辟绿色通道。三是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开创了一个全民招商引资,全民干事创业的新天地。
第三是实现从“庞大政府”向“精干政府”的转变。“细职能,大政府”的行政体制是一种典型的计划经济的产物。它导致机构庞大、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因此,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从庞大政府向精干政府的转变,就必须变“细职能,大政府”,建立“小政府,大服务”的新型管理体制。为适应这一需要,政府的机构设置要“精”,编制数量要“少”,机关工作人员素质要“高”,人员结构要合理,形成一个宽职能、高效率、小政府、大服务的政府行政管理模式。
第四是实现乡镇事业站所“非法人”向“法人”的转变。强化乡镇事业站的法人实体地位,全权管理自身业务,自主开展业务。乡镇政府只管法人代表,不包揽事业单位具体业务。事业单位每年与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乡镇政府负责监督指导。而事业单位的主要任务是为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服务,定位应该是服务,而不是管理,应变管理为服务,以服务促管理。与此同时,提高事业站人员素质,合理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乡镇政府在选人时要选择那些懂业务、专业对口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事业站所。要创造宽松环境,使其学有所用,一门心思搞业务。
总之,乡镇一级政府在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其功能弱化已逐步显现出来,加强县区一级,取消乡镇一级已是必然趋势,但就目前而言,乡镇仍发挥着过渡时期不可替代的职能和作用,保留乡镇形式上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保证基层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第四篇:谈农村乡镇财务管理问题
谈农村乡镇财务管理问题
一、农村乡镇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1、时下农村的公款奢靡之风比比皆是。滥用集体公款吃喝奢糜消费以权谋私的不良现象随处可见。多年来,一撮农村基层领导者对中饱私囊损公肥私的做法已经习以为常,利用工作职务之便,动用本村资金,分钱分物,无视法规法纪,大吃大喝肆无忌惮,丝毫不顾老百姓利益,置群众利益于不顾。导致非生产性支出嬗变为村级财务的第一弊端。集体资金没有理法来遵循。农村集体企业逐渐增多促使账目越来越繁复芜杂,因此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暴露出了更多的问题。
2、综合大量调查数据,基层农村账目管理超常杂乱无章,亟待大力加强规范化治理力度。很多村会计在进行账目账簿记录和统计过程中,不遵循制度要求来处理明细账目,细账与总账迥然不同。在农村会计中,同时兼任出纳职务的实繁有徒,大多村会计毫无责任意识可言,账目中多记、少记、漏记及随意调账等违规状况司空见惯、俯摭皆是。农村财务资料和会计档案管理和保存比较混乱,无法正常开展账目的核算查证工作。
3、许多村会计对现行的会计制度和财务程序不了解,许多村庄财务工作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由于许多村级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低下,对财务工作知之甚少,长期“依然采用单式流水账,对其他会计核算内容不核算记录,仅仅记录现金的收支,造成无法稽查考核。财务管理要求工作人员熟悉业务,有一定的任职资格,从事财务管理时间相对持久,可是多数农村会计根本未曾经过专业知识培训,对账目管理认识不够,理论知识缺乏,无业务技巧可讲,在实际操作中常出现审批不严格、凭证不查实、记帐方法简单等多种账务处理随意的不良现象,难以达到会计基础规范要求。所以难以客观地反映村组集体资产的全貌,上级有关部门无法从杂乱无章的账面上进行监督。
4、基层农村干部拳头大的掌权,财务管理意识比较淡薄。
长此以往的财务管理混乱屡见不鲜,滋生出诸多违法乱纪的不良行径,再加上农村干部多为家族大、亲兄弟哥们比较多的家庭成员组成,纵然违法乱纪的情况赤裸裸,群众也是敢怒不敢言。由于种种弊端长期无人敢管或者说是无人问津,从而为农村贪污挪用的不正之风提供了大量敷衍生息的温床。再加上由于农村处于最基层,点多面广,法律法规存在不足及查处机关在管辖权上认识不
一、罪与非罪界定难等因素,司法、纪检查处部门不能全面开展工作。传统的手工记账、算盘核算仍在农村财务管理中广泛应用,会计电算化管理在农村还是死角,构成财务管理手段落后的问题。
5、农村财务干部长此以往借用或者使用村组集体资金,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不办理交接清算手续,还有些村庄财务管理不规范。
这是由于财务制度在一些地方执行不严的缘故,有的农村干部目无法则,毫无纪律可言,于各项开支上肆意妄为,随意动用上级所拨的各种款项,甚至专项资金;由于缺乏民主监督,有的大搞“一言堂”,财务人员唯令是从,不敢大胆直言。财务报销凭证采用自制单据、白条入账的情况令人堪忧。造成村级财务管理混乱,集体资产流失严重的恶果;从而引发村民不满情绪,酿出干群矛盾突出,群众上访不断。
二、提高农村乡镇财务管理的解决方法
1、有效化解农村财务管理的矛盾,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五个统一”。
严格坚持”五个统一“加强财务规范化管理,即:统一思想,规范监督程序;统一才可还干部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农村干部也不必因财务管理而费心,农民也不会因财务问题而上访。
2、保障工作,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农村会计法规培训工作,彻底杜绝任意批款的不良状况发生。
财政部颁布的新《制度》针对当前村级财务混乱的种种现状,对于积累工票据管理、费用开支管理、共同生产费管理、农民负担款项及义务工等方面均作了具体规定,大大促进了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农村会计法规制度培训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和人员档案管理网络的建设与健全,对乡村财会人员进行全面清查,以便储备和统一调配,彻底杜绝任意批款的不良状况发生。
3、推行农村乡镇财务管理网络化、电算化。
实行网络化、电算化管理是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最科学高效的措施,实行网络化、电算化管理将为农村财务管理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带来福音。实行会计电算化,传统的核算、手工记账、提交申请报告、手写相关资料、事后自评等落后财务程序将连根拔除。作为农村财务管理的有关上级领导和村干部要深化为民理财意识,全面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要广泛采纳群众对农村财务管理的心声,进一步强化农村财务的管理体系。实施村级财务村帐乡镇县区代管,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促使农村财务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做到三到位:即领导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严肃保障开支的合理合规性得以体现。
(作者单位:164721黑龙江省拜泉县时中乡人民政府)
第五篇:关于成校自我鉴定
关于成校自我鉴定1时光如梭,转眼即逝,当毕业在即,回首三年学习生活,历历在目: 三年来,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积极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学习成绩优良。
我遵纪守法,尊敬师长,热心助人,与同学相处融洽。我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努
力为班为校做好事。作为一名团员,我思想进步,遵守社会公德,积极投身实践,关心国家大事。在团组织的领导下,力求更好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性格活泼开朗的我积极参加各种有益活动。高一年担任语文科代表,协助老师做好各项工作。参加市演讲比赛获三等奖。主持校知识竞赛,任小广播员。高二以来任班级文娱委员,组织同学参加各种活动,如:课间歌咏,班级联欢会,集体舞赛等。在校文艺汇演中任领唱,参加朗诵、小提琴表演。在校辩论赛在表现较出色,获“最佳辩手”称号。我爱好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力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校运会上,在800米、200米及4×100米接力赛中均获较好名次。
三年的高中生活,使我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我各方面的能力,为日后我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矗但是,通过三年的学习,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就是吃苦精神不够,具体就体现在学习上“钻劲”不够、“挤劲”不够。当然,在我发现自己的不足后,我会尽力完善自我,培养吃苦精神,从而保证日后的学习成绩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即将告别中学时代的酸甜苦辣,迈入高校去寻找另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在这最后的中学生活里,我将努力完善自我,提高学习成绩,为几年来的中学生活划上完美的句号,也以此为人生篇章中光辉的一页。
关于成校自我鉴定2我是**大学20xx级的在校大学生,通过一年的大学生活和学习,我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学习上,本人目标明确,态度端正,勤奋好学,成绩优秀,多次获得“三好学生”和“优秀团员”称号,在牢固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具有较强的实操能力,如进行相关课程设计。获得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fp证书。此外,本人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扩展自己的知识体系,曾报考广东省自学考试的行政管理专业和考取了秘书中级证书。
在校园学习生涯和社会实践中我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矗一直都认为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我对知识、对本专业一丝不苟,因而在成绩上一直都很优秀。在不满足于理论课的同时也注重于对理论的实践。在校期间我参加了不少校内组织的活动和做过一些社会实践。参加校内的活动可以认识到更多的同学,也就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的和学习和向其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学到了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有时做事会三分热情的短处。在认识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坚决改掉。我喜欢做做一些社会活动,会让大学生活更丰富多彩,做过志愿者、推销员和设计员等,有时会感到累,但乐此不疲。
在生活中,本人朴素节俭、性格开朗,严以律待人。平时善于和同学沟通,也乐于帮助同学,所以很多同学不管生活上还是思想方面有了困难也愿意寻求我帮助。在生活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大家的尊重和支持。在大学期间我一直注重把自己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并得到同学的热心支持帮助,教师的深切关怀辅导,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将再接再厉,不断完善自我,是自己不断的进步。
本人自入学以来,一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 德品质,各方面表现优秀。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坚持实事求事的原则。
本人思想端正,能吃苦耐劳,有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目标,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乐于助人,关心国家大事。
在校期间,本人一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通过系统地学习掌握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由于有良好的学习作风和明确的学习目标,曾获得“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等荣誉,得到了老师及同学们的肯定,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在课余时间,本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也热爱劳动,积极参加校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继承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参加了校文学社和书法协会,丰富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各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本人坚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挑战,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我毕生的力量。
关于成校自我鉴定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学几年,我始终坚持“天道酬勤”的原则,一日三省,自信品格的日趋完善;勇于行事,务实求新,自信工作有所成绩;三更灯火,寒窗苦读,相信学有所成。
在校期间,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以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奋斗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多次获得奖学金,较深入、全面地掌握了软件编程、硬件维护与开发、网络应用技术等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以及计算机在企业管理、工业生产、辅助设计制造等方面的应用知识。
同时注意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结合动手实践,先后参与了校新闻网页设计大赛、校程序设计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科研立项项目,同时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了物业管理师的培训及资格认证考核、暑期社会实践调查,都取得了不凡的成绩。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20xx年应届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我所拥有的是年轻和知识,使我不畏困难,善于思考,但年轻也意味着阅历浅,更需要虚心向学。同时,我也深知,毕业只是求学的一小步,社会才是一所真正的大学。我今天的求职,也正是希望得到一个更好的学习机会,从而能以更好的工作成绩为国家和单位贡献力量,同时去实现人生价值。
关于成校自我鉴定4民大学习生活即将结束,虽然我们现在都是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不能像全日制学生那样全天候的在校学习、生活,但是我收获了友情,收获了知识,受益匪浅,受益终生。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
参加民大学习后,我在思想上就高度重视,认识到通过这次民大的学习,能够学到许多理论知识,将对本人固有知识更新及提高素质有许多帮助,今后工作的理论知识加实践,不断增强工作办事能力,为较顺利地完成各项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为了保证能够安心学习,顺利地完成各门课程,我就提前把要参加学习期间的事务做出合理安排,确保能够全身心参加课程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工作。
二、认真学习,严守纪律
由于不同于全日制的授课方式,除了面授的机会外,可以说大部分时间要自学去消化完成。为了提高自已,我特别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我能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把学习当作提高自身素质的需求,把学习当成促进工作的动力。在工作之余,我认真阅读教学材料,仔细领会每门课程所讲述的内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合理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时间;虚心向同学和教师请教;能够严守学院各项纪律和规章制度;做到尊敬教师和同学。经过二年的民大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年的民大学习生涯和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不断挑战自我、充实自己的一段人生路程。
三、自身感受
在校学习其间,老师的博学,讲课的场景,让我难忘;同学之间的真诚,那份无私,真挚仿佛让我一下子回到了从前的学生时代。经过二年的学习,使我在短期内更新了理论知识,自身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掌握了多门理论基础知识,民大学习的二年半的时光马上就要结束,回首往事,我觉得我的所学还很有限,我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人的一生就在于取长补短,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成长进步,才能不断积累知识,才能更好地工作,为走完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了良好基础。
作为积极乐观新时代青年我不会因为自己是大专文凭而失去自信心我不会因为自己是大专文凭而失去自信反而我会更加迫切要求自己充实充实再充实完善自我实现未来目标完善自我实现未来目标努力一定能赢得精彩塑造一个健康充满自信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