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旅游[共五篇]

时间:2019-05-12 05:49: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特色旅游》,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特色旅游》。

第一篇:特色旅游

3.旅游业发展状况

(2)乡村旅游

国内有关乡村旅游的定义较多,何景明和李立华认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乡村旅游开发类型

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逐渐呈现出产业的规模化和产品的多样化。国外一些与乡村旅游相关的旅游主要有:Agrotourism(农业旅游)、Farm Tourism(农庄旅游)、Green Tourism(绿色旅游)、Village Tourism(一般指偏远乡村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旅游)和Peripheral Area Tourism(外围区域的旅游)等。

综合国内乡村旅游的现状和其它学者的研究成果,乡村旅游基本类型归纳为以下几类:

①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旅游。②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休闲农庄,观光果园,茶园、花园,休闲渔场,农业教育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乡村旅游。③以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④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开发中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乡村旅游层面理解不深,概念混乱

目前部分学者将乡村旅游等同于农业旅游(agrotourism)注,有的甚至片面地理解为农业观光旅游,严重地降低了乡村旅游的丰富性,掩盖了乡村旅游所包含的其他类型。许多乡村旅游景区多以单纯的农业观光为主,多数乡村旅游产品未能真正体现乡村旅游的各个层面,有的甚至歪曲了乡村旅游的内涵,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

(2)各自为政

在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资源与资金没有形成有效合力,乡村旅游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的现象。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开发以及对乡村旅游文化狭义和片面的理解,忽视了对农村其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缺乏规划和策划

由于资金缺乏,没有对旅游资源进行论证、规划和策划就匆忙上马,开发中只重规模,不讲质量,粗制滥造,许多乡村旅游开发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只考虑当前,不顾长远,有的乡村旅游开发本身就是一种破坏。此外部分乡村在开发乡村旅游时,人工痕迹过于明显,农村旅社建成高楼大厦,城市化倾向严重,影响乡村旅游的特色。

(4)人才匮乏

由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研究均处于较低层次上,针对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在实际的乡村旅游操作中,许多乡村旅游区的管理人员由村干部兼任和由当地农民担任。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与低素质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相矛盾,乡村旅游处于粗放经营,形成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物循环中,严重制约了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5)开发产品特色少、雷同多

目前国内乡村旅游多集中开发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而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乡村旅游的开发过分地依赖农业资源,缺乏文化内涵,地域特色文化不突出。此外,我国还存在乡村旅游产品雷同多,缺少特色产品,整体接待水平偏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现象。

(6)振兴农村经济的贡献有限

振兴农村经济的贡献有限 由于我国经济不发达,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诸多原因,致使我国乡村旅游开发较为成功的区域多在近大、中城市的外围,甚至就在城市中开辟乡村旅游项目,乡村旅游在振兴偏远地区农村经济的作用非常有限。

此外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多以专项旅游产品出现,如观光果园、观光茶园、高科技农艺园、多功能花卉园、休闲渔场等,与其它景区和自然资源结合程度不够,旅游从业人员中农村人员偏少,旅游收益主体不以农民为主。而发达国家开发乡村旅游主要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偏远地区农民的收入,一般以小型开发为主,农户为参与主体,旅游收入只是对当地农民收入的一种补充,这与我国的乡村旅游有较大的区别。

乡村旅游的开发措施

(一)增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通过系统规划,有机整合乡村旅游资源,认真科学地策划好旅游开发项目。同时还要加强文化内涵建设,以乡土文化为核心,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加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挖掘有利于改变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结构雷同、档次低的状况。在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中,要在乡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和较高的艺术格调。

(二)保持本色,突出特色

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要注意保持乡土本色,突出田园特色,避免城市化倾向。乡村旅游的投资商在开发中要注重对原汁原味的乡村本色进行保护。因而对乡村旅游开发要加强科学引导和专业指导,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突出农村的天然、纯朴、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然、闲情和野趣,努力展现乡村旅游的魅力。

(三)政府主导,联合经营,共树品牌

目前全国各地城市近郊都在花大力气发展乡村旅游,争夺客源的竞争非常激烈。乡村旅游要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实现联合经营,以群体的力量形成规模效应,创立品牌,增加市场竞争力,走规模化和产业化的道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四)乡村旅游的开发要做好几个结合1.乡村旅游开发要与其它旅游开发相结合乡村旅游不能理解为是一种纯粹的农业资源开发,而要与区域内其它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的开发结合起来,借助已有旅游景点的吸引力,争取客源,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

2.与农村扶贫相结合据估算我国农村目前大约有1.5亿剩余劳动力,到2010年还将至少新增劳动力6350万人左右。从中短期看,我国的就业压力有增无减,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开发乡村旅游可增加旅游就业机会,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市的压力。

3.乡村旅游开发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2001年我国的小城镇已突破2万个,城镇化率达37.66%,最近10年期间,我国平均每年新增小城镇约800个,10年中有1亿农村人口落户小城镇。乡村旅游开发可能牵涉到移民问题,小城镇是比较理想的接纳场所。乡村旅游开发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小城镇的建设要按旅游城镇的风貌进行控制,使小城镇本身就成为旅游吸引物之一,也可以依托小城镇发展乡镇企业、旅游商业,如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旅游纪念品的生产等。

4.与资源保护和打造生态个性相结合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注意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的问题,防止旅游开发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加强与生态资源的有机结合,坚持在旅游资源开发中“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五)给予长期的政策、经济和技术支持

国家要对乡村旅游业长期的政策、经济和技术支持是非常必要的。许多研究表明一般乡村旅游很难带来高收益,因此国家除给乡村旅游开发长期的经济和技术上的支持外,还要制定对乡村旅游开发倾向性的政策,并将乡村旅游的开发纳入到各级旅游总体开发规划中。

(六)加强社区参与和对农民的培训引导

乡村旅游开发要将农业、农民和乡村发展高度结合起来,使旅游业成为乡村社区重要的产业。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民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要把乡村旅游做活、做大、做好,就得加大社区参与力度,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引导工作,激发农民办旅游的积极性和提高农民办旅游的能力,努力开拓乡村旅游的本土特色,增加旅游收益,使广大农民真正受益。

总之发展乡村旅游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保护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为重点,维护乡村性和地方特色,走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和品牌化一体化的道路,实现乡村旅游产业化的基本目标,最终实现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注:国内部分学者认为乡村旅游等同于农业旅游(agritourism),农业旅游一般译为agrotourism。

第二篇:灾害特色旅游

灾害特色旅游

2008年初的一场大雪让我国南方变得冰天雪地,绊住了人们回家的脚步,给人们的经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但大自然在展示其强大力量的同时,也不吝惜展示它的美。难得一见的雪景令人们惊奇。街道上到处可见各式各样的雪人、嬉戏的儿童以及拍摄美景的人们。而一种基于灾害性气候或地质产生的特色旅游,也借此重新走入了人们视线。

常见的重大自然灾害有10种:台风、地震、洪水、雷暴、龙卷风、雪崩、雪暴、火山爆发、热浪、山体滑坡(泥石流)和海潮(海啸)等。重大自然灾害往往会造成毁灭性的破坏:龙卷风所经之处,一扫而空;地震可以把一个城市变为废墟;火山爆发更可以将一个城市淹没在火山岩下。

每一次的灾害不仅留下伤痛和教训,也给了人们认识自然的新的起点。很多经常受这些自然灾害侵袭的地区,形成了自然灾害的“天然博物馆”。由此建立的自然灾害博物馆,则为人们了解灾害,预防灾害提供了科普教育的场所。

近年来,深度游渐渐兴起,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观光游,而是更希望了解到某地风光的成因及特色。灾害原是旅游业的大敌,但是在人们的努力下,这些气候或地质上的灾害作为人们认识自然的窗口,反而成为地域特色。在一些灾害多发区,不论是自然现象造成的遗迹,还是介绍灾害的科普博物馆,都吸引了游人的目光,成为一种变害为利的特色旅游项目。

台风博物馆――体验性的科普前沿

台风之害,虽夺命掠财,凶猛无情,但若能有效的应对,便既能蓄水饱墒,又能领略大自然之壮观。浙江舟山是我国唯一一个群岛城市,也是经常遭受台风肆虐的地区。作为海洋文化的一部分,当地人民很早就对台风有所认识。中国台风博物馆就建在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它位于“浙江抗台第一坝”的拷门大坝两端。

不同于一般博物馆的静态展示,游客无法有深度的旅游体验,中国台风博物馆将静态的实物的展示与动态的风文化体验结合,将一种无法再现的气候现象以多种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

在台风博物馆一期馆内,虚拟演示台风成为一期博物馆的一大亮点。由于台风的季节性强,每年的7―9月是台风活动最为活跃的季节,虚拟体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台风博物馆的季节性问题。在台风博物馆内的气旋模拟器,能够让游客初识“台风”的形成过程。以及台风的形态。点击触摸屏,“97―11号”、“威马逊”、“鹿莎”、“森拉克”等台风立即再现在大屏幕中。

在二期风文化乐园内,通过各类虚拟体验活动,通过虚拟体验设备,人们能够体验到追风、报风、摇风、听风、万风、射风、骑风、摄风和驭风的乐趣。立体声、大屏幕、各类虚拟体验游戏等,让台风博物馆中充满了尖叫和欢笑声。

据县文广局的何仁岳副局长介绍,它的建设主要出于三方面目的:

一、它的建设对于人们正视灾害,认识灾害,变害为利,避害趋利具有重大意义;

二、它将海洋文化与地方旅游相结合,促进了当地旅游的发展;

三、通过建立波浪观测站,在台风期间为“三防”部门提供实时的波浪数据,供政府决策。可见台风博物馆不仅是一座科普博物馆,在预防台风灾害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地震博物馆――深沉的怀念与丰富的历史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天崩地裂”这一词从女娲补天开始就开始存在。天穿了,她以女性柔软的手补了天;地摇了,她折断了神鳌的脚爪垫稳了四极。然而在女娲补天垫地的过程中,灾难也降临到她的子民。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一个城市毁灭在地震中,但人们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在废墟上又建了一个漂亮的城市。为了纪念唐山大地震而建立的唐山地震博物馆,真实的记录了一个个感人的场景。一幅幅血与泪的图片和实物将那段历史展示的淋漓尽致。作为一个著名的特色旅游点,唐山地震博物馆给人更多的是对自然无情的痛和对人们真情的感动。

另一座地震博物馆则是始建于1989年的兰州地震博物馆,它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收藏最丰富的唯一的专业地震博物馆。兰州地震博物馆建在甘肃省兰州市十里桃乡一座长达400米的大型人防山洞里,内部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博物馆洞门恰开在一个非常典型的几百万年前的地震断裂带上,洞门上面的山体断层面和破碎带清晰可见,十分壮观。

博物馆的主体展厅布设在山洞里,蜿蜒曲折如树枝状伸展开去的各个洞道在迷离的灯光下,显得格外幽静和神秘莫测。整个博物馆分为6个分馆:地震知识壁画馆、实物史料馆、地震泥塑馆、地震仪器馆、音像馆和地震字画馆。

地震是我国比较多见的一种灾害,我国人民对地震的认识也有很久远的历史。地震泥塑馆以“报马送信”、“夜守孤灯”、“斩断情恋”等8组泥塑,生动地再现了公元138年张衡地动仪首次测出的兰州大地震时的情状。音像馆以几十部国内外地震录相片为教材,演示地震发生情况,普及防震知识,让人身临其境,获益良多。字画馆里收藏有许多与地震有关的题字和画卷,名人墨宝,幅幅珍贵。

兰州地震博物馆馆藏中还有许多国内外罕见的甚至是唯一的地震文物和史料,如世界上罕见的万年以前地震生成物――固化沙柱和碳化断层泥珍品、中国和世界上唯一的固原大地震铜币“沙板”、我国第一张地震烈度图――清代山西平陆大地震中钦差大臣手绘地震烈度御览图、宋代“天下地震第一碑”文献碑刻等等。

它以丰富的历史知识、通俗的表现形式以及大量的珍藏文物等,成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泥石流赛道――贩卖独特,令“害”变“宝”

云南东川小江流域有“世界泥石流博物馆”之称。据调查,东川境内拥有107条泥石流沟。过去,每年雨季这里几乎都会爆发泥石流,因而形成了特殊的地貌。专家认为,东川泥石流具有五大特征。

1、分布广泛,暴发频繁;

2、规模巨大,来势凶猛;

3、类型齐全,过程完整;

4、结构明显,流态多样;

5、作用剧烈,破坏力强。

泥石流本义上是一种地质灾害,但对科学工作者来说,东川泥石流发生地又是一种宝贵的地质遗迹资源。可由此探索泥石流的成因、深化规律,进而研究总结防范、治理之策。旅游者能在这里观赏奇特壮观的泥石流遗迹,感受大自然无情的一面,从而时刻绷紧保护生态环境的弦。

而对当地人来说,利用泥石流做文章,变害为利,则是要把独特的地貌作为旅游资源巧妙运用。泥石流造成的独特地貌受到了众多赛车爱好者的青睐。东川泥石流赛道因为具有酷热、多沼泽沙滩、泥泞路滑等特点,被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授予“中国泥石流汽车越野赛道”的称号,成为了继哈尔滨冰上赛道、撒哈拉大沙漠赛道之后,另一个特色赛道,也是国内首个泥石流汽车专业赛道。当地也籍此举办“中国昆明东川泥石流汽车越野赛”吸引了国内外选手及旅游者的目光。

无论是科普博物馆还是针对特殊地貌的专项旅游,变“害”为“利”,将不利变成特色,是灾害特色旅游总的思路,也是令我们得到借鉴之处。

第三篇:关于包头市特色旅游发展(范文)

关于包头市特色旅游发展

一、特色旅游的含义及要求

(一)特色旅游的概念

所谓特色旅游是指,特色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它是在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等常规旅游基础上的提高,是对传统常规旅游形式的一种发展和深化,因此是一种更高形式的特色旅游活动产品。“特色旅游”,这一概念,通常也被称为“专题旅游”、“专项旅游”和“特色旅游”等等。

特色旅游作为旅游形式的一个类别,它除了与观光旅游、度假旅游都具有为旅游者提供食、住、行、游服务的共性之外,它的最主要物质是要与旅游者共同参与旅行, 并在参与中提供服务和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指导旅游者实现其旅游目标。此种旅游活动面大,常常涉及边远、人迹罕见的地域以及旅游活动方式超乎寻常,难度极大。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地区跨度大、使用汽车、自行车、摩托车作为旅游交通工具的旅行和非赛事的滑雪、攀岩、漂流、热气球、滑翔等体育旅行;到高山、峡 谷、沙漠、洞穴、人迹罕至区域的探险旅行,以及短期观赏、踏勘、参观为主要旅游形式的自然、人文景观科考旅游等均可列入特色旅游的范围。

当前,旅游经济发展迅猛,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业积极总量已占到全球GDP的10﹪以上,就业人数占全球就业人数8﹪以上,在这个全球化的旅游时代,特色旅游经济的发展必然成为影响旅游产业的重要因素,这也是成为衡量我国现代化建设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特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科学合理开发。科学合理的开发就必须对旅游地的区位条件、资源特色、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及客源市场等进行认真和详实的调查与评价,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揉进民风民俗的中国文化原本,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进行合理规划和开发。

全方位开发各种特色旅游项目,将自然风光、历史名胜古迹、趣味娱乐、有机结合,发展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互相配合的项目,将当地特色与 民间娱乐艺术等民俗表演融为一体,形成系列和规模,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产生规模经济效益。

开发特色产品。必须认真分析特色旅游的历史发展过程,从中探寻特色发展的文脉、生活习俗的演变、民俗风情的沿革,挖掘其特色魅力及其表现形式。特色旅游不能流于浅层次的观光游览,不能局限于旅游资源的表面效应,而应注重观念和感情的沟通与体验。

建好基础设施。要加强区域内的交通、通讯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在食宿设施建设方面,要注意旅游环境和接待设施的卫生标准。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原则下,满足旅游者的多层次需求,设计专门的、与当地环境相协调的旅店、娱乐场、购物场所等。

保护文化环境。在特色旅游开发中,一定要加强对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宣传,激发当地居民对所在地方文化的自尊、自爱和自我保护。树立文化景观真实的再现理念,让游客大开眼界、陶冶情操,享受文化的滋养和润泽。

二、包头市特色旅游发展现状

(一)包头的区域位置

包头市国土总面积约27691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141平方千米,包头市地处华北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恰位于环渤海经济开发区与黄河上游资源富集区的交汇处,包头东距首都北京700千米,距自治区首府150千米,北依阴山与蒙古国相接壤,南临黄河与鄂尔多斯相邻,西连河套平原,东接土默川,黄河过境214千米,为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提供了丰沛的水源。

包头是联接华北、西北重要的公路、铁路和航空的交通枢纽。京包铁路和包兰铁路横贯祖国北疆,210国道北起包头,南抵北海,纵穿祖国南北,110国道穿城而过,东连北京、西接银川,高速公路与晋、陕、宁、冀、京、津连成网,交通十分便捷。

(二)包头地形地貌的特点及气候

包头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中部稍西部位。所以其基本地貌是高原特征。横亘中国北部的阴山山脉中,大青山、乌拉山、色尔腾山从包头中部东西向穿过,使包头地貌明显形成北部高原草原、中部山岳横亘、南部平原广阔的地貌单元,形成

了局部上是中间高、南北低,总体上是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特征。

包头市属于中温带干早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气候寒冷,少雨雪。夏季气温高,降水集中。春季干早风沙大,秋季凉爽且日照时间长,具体表现冬长而寒冷,夏短而炎热,春末与夏末吸引南方人来包头避暑、是浏览的最好季节,人们可以驰骋在草原,举目四望,蓝天、白云、绿草、畜群,感受到一番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美丽景色。

(三)包头市旅游开发现状

1.包头市旅游产品简介

梅力更(蒙语“聪慧”意)自然生态风景区依偎在阴山山脉乌拉山南麓,包头西30公里(九路车终点站),南眺九曲黄河,西接巴彦淖尔盟。是以众多的巨型球状的花岗岩高山、瀑布和植物景观为主的自然风景区。景区内有梅力更沟、石包克图沟、西沟等奇峻峡谷,山体雄伟奇特、深幽险峭,主峰大桦背海拔2324米。景区保护面积56.7平方公里。

梅力更以“林海奇松、瀑布潭泉、云海幻景、奇峰异石”四绝而著称。景区内峰峦绵延、巍峨雄浑、有似骆驼的骆驼峰,有神态逼真的“寿龟石”、“双猩守更”、“女娲一现”等奇景。山石间无数飞瀑流泉奔腾倾泻,串联其间,景色秀丽奇特。梅力更雨量充沛,林木繁茂。云蒸雾涌,自然景色变化莫测,年平均气温5℃,气候凉爽宜人,其景色四季殊异,春日鸟语花香,夏日云海飞泉,金秋红叶满山,隆冬冰柱成林。

五当召位于没蒙古包头市东北约70公里的五当沟内。五当召原名巴达嘎尔庙,藏语巴达嘎尔意为“白莲花”。蒙古语五当意为“柳树”,召为“庙宇”之意。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修,赐汉名广觉寺。是第一世**罗布桑加拉错在此兴建的,逐步扩大始具今日规模。因召庙建在五当沟的一座叫做敖包山的山坡上,所以人们通称其名五当召。五当召依地势面南而建。它是一幢层层依山垒砌的白色建筑,群山环绕,为苍松翠柏掩映,显得十分雄浑壮观。

五当召是中国三大藏传佛教寺庙之一,也是自治区西部著名的国线旅游景点。每年来此观光的游人达10万人次,是内蒙古自治区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周边牧民朝拜的圣地。五当召后根皮沟森林茂密,松涛泉韵,沁人心脾,翠柏参天,流水潺潺,已封山保护,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总投资2400万元人民币,年收入1275万元人民币。

美岱召位于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灵觉寺,后改寿灵寺。明隆庆年间(1567—1572),土默特蒙古部主阿勒坦汗受封顺义王,在土默川上始建城寺。万历三年(1575年)建成的第一座城寺,朝廷赐名福化城。西藏迈达里胡图克图于万历三十四年来此传教,所以又叫做迈达里庙、迈大力庙或美岱召。寺周围筑有围墙,土筑石块包砌,平面呈长方形,周长681米,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四角筑有外伸约11米的墩台,上有角楼。进入泰和门,迎面就是“大雄宝殿”,佛殿的墙壁上,有色彩斑斓的壁画,生动逼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南墙正中开设城门,并建有城楼,城门上嵌有明代扩建寺庙时刻的石匾额,上题“泰和门”。城内有顺义王家族世代居住的楼院,还有供奉传为储藏三娘子骨灰的太后殿,骨灰储藏在殿内的檀香木塔中。殿内有明代绘制的壁画,画面上蒙古服饰的人物像中,有传为阿勒坦汗及夫人三娘子的画像,为内蒙古召庙壁画中独有的一处。“玻璃殿”为3层楼房,是阿拉坦汗和三娘子接受朝拜的地方。

2.包头市的开发优势

(1)良好的自然资源、工业基础

包头市是“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开发建设的工业基地,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有全国著名的大型钢铁公司、铝业公司、军工厂矿、火电发电厂、大型煤矿公司等,具备良好的工业旅游开发潜力,各种工业企业特色十分鲜明,内涵十分丰富,同时包头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草原,沙漠等。

(2)便利的交通设施

包头是连接我国华北、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中国西部重要的邮电通信中心。现已基本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综合交通网络。其中贯通华北、西北地区的大动脉京包、包兰铁路和包白、包神铁路在包交汇,东行可达北京,西行可达兰州,南行可达太原、西安、上海、宁波等地。

110、210国道穿越市区,呼包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公路干线通向全国各地,形成了连接内蒙古自治区和临近省、市、自治区的公路网络,密度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现代化的民航机场实现了全国微机联网信息,机场达到了4L级标准,波音737等大型飞机可安全起降,现 已开通了至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海南等地的航班,基本形成覆盖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等较为完善的支线航空运输网络。

(3)丰富的文化资源

我市文化底蕴十分浓厚,既有晋商文化也有蒙元文化以及古代游牧文化,农耕文化,也有现代工业文明,各种文化交织相应,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工业旅游的延伸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3.包头市的开发现状

作为内蒙古最大的工业城市包头,旅游资源较丰富,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包头市的旅游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包头市在城市基础设、绿化美化、园林广场、风景寺庙等旅游投资的加快,2005年,全国首批十个文明城市,包头市是中西部惟一荣获该荣誉的城市。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企业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度提高,截止2010年底,全市共有旅行社82家,其中出境组团社2家,导游从业人员1100人,星级饭店38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3家、三星级17家,星级饭店共有客房4310间,床位7937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景区(点)达到30多处,国家A级景区20家,其中4A级5家、3A级5,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2家,5处红色旅游景区列入自治区红色旅游规划经典景点。

根据《包头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预计2015年,包头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达到969万人次,年均增长1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49亿元,年均增长18%,接待入境旅游人数27500人次,年均增长8%,入境旅游创汇1554万美元,年均增长8%,实现旅游总收入为251亿元,年均增长18%,2015年,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30万人。全市星级饭店达到50家,其中高星级达到10家,A级景区20家,形成3-5家规模较大的旅游集团。

三、包头市在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大力发展旅游业认识不够

包头市的旅游业发展较晚,人民和政府对他的认识还不够深,例如像美国最为世界上发达国家,也是一个旅游大国,旅游收入稳居世界第一,美国在联邦和州层面都非常重视景区规划,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规划,充分考虑市场供给

与需求,市场与可达性,住宿价格,基础设施,季节因素,同时美国比较注重当地人的意见,认为只有当地人的经济状况得到改善,才能真正的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政府由应该出头制定合理的旅游规划一方面能是当地人的收入增加,另一方面还要像一些发达的城市取经。

(二)旅游管理体制混乱

当前包头市许多旅游资源属于不同行政管理部门,存在条块分割,多家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难以形成有效竞争力,制约了景区景点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一些基础条件好、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景区景点多年来投资缺乏,设施落后,发展缓慢,究其主要原因,就是管理体制落后,部门利益难以协调。由于多头管理,体制不顺等原因,给旅游资源开发和招商引资带来很大的困难,致使这些景区在旅游开发建设方面始终停滞不前,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旅游文化产业挖掘不够

对来包头市旅游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游客对包头的历史文化知道的非常有限,谈到包头了解最多的可能就是有个包钢,甚至有些外地人以为包头就是到处是牛羊的草原。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是可悲的,一个没有文化的旅游产业是短命的。包头旅游景区景点的文化挖掘还远远不够,旅游景区景点布景单调空乏,人造景观不足,总体上缺树缺水(河湖、水库、湿地等),缺乏人类文明纪念性标志建筑。景区与景区之间交通不便,景区内道路不畅。基础设施落后、陈旧,配套服务尚处于低水平状态。在对旅游文化投入方面远远不够,特别是对一些有潜在力的景区景点如秦长城、赵长城、赵王城、麻池古城、阿善文化遗址、荒漠草原、阴山岩画等由于资金投入不够,开发不足而难以成为有知名度和吸引力的精品,这对包头市旅游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四)缺乏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拳头产品

虽然包头市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城市景观、山水田园、寺庙古迹、黄河湿地、军品工业游是包头市旅游的特色和优势,但是目前这些特色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挖掘,还缺乏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核心景区,现有的许多景区规模小,基础设施陈旧,接待能力不足,游客可参与娱乐的项目少,特别是尚未形成具有包头特色的、国内外知名的具有较大竞争力的拳头产品。

(五)尚未建成整合周边旅游资源的有效联动机制

虽然包头市拥有较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很多游客来包头市旅游是因为到周边旅游顺便到包头观光。包头周边地区有诸多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包头东行至土左旗,可达树木葱笼、波光粼粼的哈素海;继续东行至呼和浩特市南,有名扬海内的昭君墓;由包头南行越过黄河,始则有白日擂鼓的响沙湾,继则达伊金霍洛旗境内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这就需要我们紧密联系周边旅游管理部门,建议成立呼包鄂区域旅游联动机制委员会,协调三地旅游资源,将三地资源加以整合形成具有土默特、鄂尔多斯高原、八百里河套的特色旅游产品,为我市及呼包鄂三地旅游业做大做强创造机制保障。

四、包头市特色旅游发展对策

包头市是全国较大的城市所以发展旅游业是未来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一步,一个城市不能光靠第一,第二产业为主,包头市应该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并且扩大包头市的旅游经济圈,要辐射周边乡、镇,城市。

(一)加强城市基础建设,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包头是连接我国华北、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中国西部重要的邮电通信中心。现已基本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综合交通网络。东行可达北京,西行可达兰州,南行可达太原、西安、上海、宁波等地。

110、210国道穿越市区,呼包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公路干线通向全国各地,形成了连接内蒙古自治区和临近省、市、自治区的公路网络,密度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加强交通投资,解决瓶颈制约:争取多方筹集资金,改变以往的投资模式,制定积极的金融政策和税收政策,大力吸引民间资本,与政府部门、企业合资办交通;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基础设施,加强运输方式的管理,提高旅游水平;加快现代物流园区和设施建设,提高游客的便利性和满意度。积极吸收民间资本在旅游景区景点的投入,解决好民营资本的投资收益问题,调动各方投资的积极性,我市酒店业的快速发展就是很好的例子。努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代理制等现代流通方式,并逐步向旅游业延伸。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将包头建成华北地区重要的航空、铁路、公路枢纽港。

(二)大力培养引进旅游专业人才

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当地旅游院校,重点扶持旅游业,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有针对,有特色的教学模式,而且对实习学生应该不能当他们为廉价劳动力,而是应该帮助他们到各个旅游企业中去进行培养,既要能培养人才,也要能留住人才。还应该引进一些高级的旅游管理人才,提供优厚的待遇,让他们能留得住,发挥他们的才能。

(三)利用工业资源,大力发展工业旅游

包头市是我国“一五”期间发展起来的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像包钢,北方重工工业城,燕京啤酒工业园等,政府可以发展工业旅游,普及工业知识,让人们认识到钢铁是如何炼造出来的,包头的工业进程是怎样的,工业的发展对人们的重要性等,并且工业旅游在全国尚数少数,包头也可以用它来进行大力宣传。

(四)加大对特色旅游和特色产品的宣传力度

缺乏文化品位的旅游产品是苍白的,没有鉴赏力和吸引力。当我们到乔家大院就会想到晋商文化,当我们来到苏州园林就会联想到沉淀了二千五百余年吴国文化底韵。这就是文化景观的魅力所在。包头的文化古迹也是有其丰富内涵的。比如,秦长城与秦始皇、蒙恬、昆都仑沟与王昭君,九原与吕布,固阳与北魏巾帼英雄花木兰,土默川与《敕勒歌》,白云与李绩,东河与康熙,东河与李智洛、王若飞、乌兰夫,达茂旗草原与玉荣、龙梅等关系。当然如果组织游客进行考古之旅,或用艺术形式再现或表现历史,其效果必定显著,必将提高包头旅游文化的品位。如今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没有很好的宣传外人就不了解你。由此,利用现代媒体如电视广告、网络平台、报纸软文、举办专题活动等形式多样,多推出时效性强,游客喜闻乐见的参与性强的旅游产品,加强包头文化旅游产品的包装与宣传,提高包头的知名度,美誉度,使人们一来到包头就会想到很多对包头的标签。

(五)加大对市民的旅游道德宣传力度

包头作为内蒙古第一大城市应该提高市民对发展旅游重要性的认识,政府应该积极组织活动,大力宣传培养市民的道德素,使外地来的游客可以感到宾至如归的感觉。

总体而言包头应该发挥其具有特色的民俗旅游依托草原,历史建筑等为基础,并且结合可以工业旅游,使人们在欣赏自然风景的同时还能够了解工业的知识。一方面可以怀念历史,另一方面看到未来中国工业的发展,让来到包头的游客感到和别的城市不一样,让这些游客们可以融入包头人的生活中去,我们因该一方面加大景区建设的力度,另一方面应该宣传市民道德让大家体会到把包头建设成一个旅游城市是多么的重要。另外重视差异化服务当地应该按照游客的特点进行有针对的景点组合,对于老年游客可以以观赏和缅怀历史为主,而年轻的游客可以以娱乐性为主。综上所述,包头市发展旅游业的潜力很大,前景广阔,我们应根据包头旅游类型的优势,开发生态旅游,绿色旅游,特色旅游.走出一条具有包头市旅游风格的开发之路,同时要保护好我们现有旅游资源,扩大现有旅游资源价值,使其吸引更多游人,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参 考 文 献

[1] 唐万鹏.内蒙古导游基础知识[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7.[2] 张和增.包头年鉴2000[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1.[3] 王文雪;关于包头旅游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现代农业;2006年12期 [4]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资源》编辑委员会.蒙内古经济资源1999.[5] 张卫.旅游消费行为分析[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3.[6] 包头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内蒙古统计局;2010年9月 [7] 李逢春.在包头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关于全市旅游工作的报告》,2009。

目 录

一、特色旅游的含义及要求............................................1

(一)特色旅游的概念............................................1

(二)特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要求..................................1

二、包头市特色旅游发展现状..........................................2

(一)包头的区域位置............................................2

(二)包头地形地貌的特点及气候..................................2

(三)包头市旅游开发现状........................................3

三、包头市在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5

(一)对大力发展旅游业认识不够..................................5

(二)旅游管理体制混乱..........................................6

(三)旅游文化产业挖掘不够......................................6

(四)缺乏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拳头产品..............................6

(五)尚未建成整合周边旅游资源的有效联动机制....................7

四、包头市特色旅游发展对策..........................................7

(一)加强城市基础建设,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7

(二)大力培养引进旅游专业人才..................................7

(三)利用工业资源,大力发展工业旅游............................8

(四)加大对特色旅游和特色产品的宣传力度........................8

(五)加大对市民的旅游道德宣传力度..............................8 参 考 文 献........................................................9

关于包头市特色旅游发展

[摘要] 旅游是最能体现一个地方的民族特色了,它在满足旅游的心理需求,增加地区经济收入,弘扬民族文化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虽然包头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希拉穆仁草原,梅力更景区,秦长城遗址,成吉思汗陵,五当召(它与西藏的布达拉宫、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抗卜楞寺齐名,是我国喇嘛教的四大名寺之一)。但是提到包头人们更多想到的是从草原钢城”到“世界稀土之都”,现在的旅游已从过去的纯观光旅游已经演变到了现在的体验旅游,休闲旅游,民俗旅游等,简单的旅游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游客们的需求一个城市要想发展旅游业就应该深入进行探究,满足顾客的心理,将一个地方的特色发挥到极致。

[关键词] 旅游地理环境;旅游类型

About Baotou tourism development

ABSTRACT: Tourism is the best way to reflect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ce, which meet the psychological needs of tourism, increased income, carry forward the national 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Baotou has rich tourism resources, such as in xilamuren area of grassland, more scenic Mei Li, Qin dynasty great wall, mausoleum of Genghis Khan, wudangzhao(its embroideries to the Potala Palace in Tibet, Qinghai and Gansu provinces against Bu Leng temple as famous, is one of the four temples of Lamaism in China).But refers to baotou people more thought of is from Prairie Frank “to” world rare earth of are ", now of tourism has from past of pure sightseeing tourism has evolution to has now of experience tourism, leisure tourism, folk tourism, simple of tourism forms has cannot meet visitors were of needs a city to wanted to development tourism on should in-depth for research, meet looked of psychological, will a local of features played to ultimate.KEY WORDS:Tourism Geography,Trip Types

第四篇: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旅游

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旅游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强、关联度高、产业链长、涉及面广、拉动力大的经济文化型产业,具有低消耗、低污染、低风险、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地方特色旅游对于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打造地方旅游特色品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贵南县实际,整合贵南各项资源,大力发展本地特色旅游项目。

一、贵南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

1.贵南县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境东部,总面积6593平方千米。地处黄河谷地、芒拉河谷地及滩地、高山,地势由东向西北倾斜。南部高山连绵,中部为滩地,西北部为黄河谷地。黄河由西南向东北流经境西北,还有茫拉、沙沟河等河流。山河瑰丽、文化灿烂、宝藏荟萃、风情淳朴。大自然赋予贵南一派雄浑壮阔、神奇独特的高原风光。莽莽多石泽山横亘其中,涓涓茫曲像洁白的哈达蜿蜒流淌;居布、莫曲原始森林茂密绵延、危崖高耸、松柏繁茂、苍翠秀丽。著名的直亥雪山积雪皑皑,银光灵动,雪山顶的“银措圣湖”湖水清澈、龙池灵湫、碧映长天、秀丽迷人,周围悬崖峭壁千奇百态、景色十分壮观、神奇,是旅游休闲和野外探险的胜地。

2.贵南县气候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气候,冬无酷寒,夏季酷暑,暑热天气为7月,平均气温20°C~26.80°C,贵南虽春来迟,但一旦开春则 “天边光景一时新”,广阔的高原上阳光灿烂,天空蔚蓝如洗,高山 处垂直气候孕育了丰富的生物物种,高峰还有积雪,山下则芳草如茵,尤其是河湟谷地,冬季不阴冷,夏季凉爽宜人,是避暑的好去处。

3.贵南县境内野生植物种类繁多,各种药材资源丰富。

主要有冬虫夏草、雪莲、贝母、麻黄、秦艽、杜鹃、大黄、羌活、黄芪等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药用植物。冬春夏草历来被视为滋补佳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蕨麻、蘑菇等土特产品也是重要经济资源。野生动物有产名贵药材的马;有产名贵毛皮的黑熊、草豹、雪豹、猞猁、狐狸、石羊、盘羊、黄羊、狼、旱獭等;有名贵禽鸟雕、草原云雀、百灵、雪鸡、马鸡、雉、石鸡等。这些野生动植物资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国家允许开发利用的资源,亟待科学地开发利用。

4.贵南县民族民俗多元化,居住着藏族、蒙族、土族和

汉族等,居住于此的藏族妇女身后背有一幅用皮革和布制成的三片辫饰(藏语称加龙),上面缀满银盾、银牌或贝珊瑚等珠宝,其末段以红线作穗,长及足部,发套上的刺绣图案根据不同地区的风俗而各有不同,主要有八宝、百结、花卉、动物、云纹等。这种发套厚重古朴,如同铠甲,佩戴在身后华丽而庄重。

二、我县发展旅游业的优势资源

贵南县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全县共有大小寺院18座,其

中,闻名于安多地区的著名藏传佛教胜地塔秀寺、鲁仓寺以

及承载历史的拉乙亥齐家文化、卡约文化遗址具有全国影响。

塔秀寺:海南州贵南县治西南15公里上画隆的加哇达纽

码山谷中,有一座三面青山环绕的佛寺,那就是塔秀寺。寺前溪水常流,环境幽静,据传,藏历第十一统通金猪年(清康熙十年,1671年),西藏高僧曲江嘉措来青海进行佛事活动,曾在此建蒙古包寺院。此后,许多佛教界著名学者曾光临该寺。**喇嘛噶桑嘉措与其经师阿旺却丹曾来此主持佛教仪规。

鲁仓寺:藏语称“鲁仓讲修兴善洲”,又因系尼尔仓**所建寺院,亦称“尼尔讲修兴善洲”。位于县治茫拉西北2公里的哈买日山根,属森多乡。由尼尔四世罗桑却吉尼玛(1850一1909)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该寺1953年有僧208人(内**3人),牲畜11649头(只),耕地6750亩,1958年后关闭,1962年开放,有僧26人。“文革”期间拆毁,1981年重新批准开放,现重建有经堂 15间,僧舍87间,有僧84人(内**1人,完德8人)。

卡约文化遗址:卡约文化是因1923年首先发现于青海省湟中县卡约村而得名的。卡约为藏语,意为山口前的平地。卡约文化是青海省古代各种文化遗址中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土著文化。东起甘青交界处的黄河、湟水两岸,西至青海湖周围,北达祁连山麓,南至阿尼玛卿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均有分布。湟水中游的西宁盆地,遗址最为密集,显然是其分布的中心带。卡约文化中,先民们的居住遗址和墓葬近年都曾发掘过,发掘的墓葬不下2000座,出土文物除各种生活用具陶器外,生产工具有大量石制的刀、斧、镞、臼、杵、锤,骨制的镞、铲、锥和铜制的刀、斧、凿、镰、镞等。还发现粮食(粟和麦类)和较多的牛、羊、马、狗等家畜骨骼。例如在一般常见的三件陶器中,一件放粮食、一件放肉、一件放水。这种现象说明当时人们出于原始宗教信仰,认为死者在另外一个世界生活,继续需要这些生活必需品,同时也反映农业、畜牧业和狩猎产品是人们的生活来源。

三、我县发展旅游业的对策和及建议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旅游管理机制

建立一个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又兼备宏观调控手段,并有利于对旅游产业开发实行统一领导、制定一定区域的总

体规划,严格管理,有序开发,尽量避免重复投资和生态破坏,统一规划,有利于旅游业向大规模、深层次方向发展。充分考虑客源市场、发展潜力、环境的承载力等因素,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以保证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

2.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政府应制定专门政策,从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如安排一定财力用于旅游基础设施改善和旅游宣传等工作,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3.加快旅游环境建设,提高旅游业整体形象

一是加快以公路、通讯、电力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旅游人才引进和现有从业人员培训工作,为旅游发展提高人才保障;三是加强本地特色旅游宣传工作,提高旅游知名度。

4.大力开发旅游商品

一个地区旅游商品开发与状况,代表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兴衰。结合我县实际,目前应重点抓好特色本土产品的开发利用,如冬虫夏草、雪莲等。

5.加强行业管理,坚持依法治旅

一是依照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妥善处理和协调旅游产业投资经营者和景点所在地群众之间的矛盾;二是做好旅游市场整顿和规范工作,严厉打击欺客宰客等违法行为,创造好旅游业发展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加强涉旅安全工作,强化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旅游安全氛围,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第五篇:呼和浩特市简介及特色旅游开发情况

呼和浩特市简介及特色旅游开发情况

这个视频介绍了呼和浩特市的经济,地理位置,文化,和旅游市场,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科研方向。让我们从多方面了解呼和浩特这个有着神秘色彩的城市。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位于华北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土默川平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是自治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全市总面积为1.7万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10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291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自治民族,汉、满、回、朝鲜等36个民族共同聚居的塞外名城。

近年来,随着呼和浩特市的经济大力发展,带动着其旅游业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我市的旅游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旅游业收入占全市 GDP的 8%,旅游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下面介绍下呼和浩特市特色旅游开发的情况。

第一,呼和浩特旅游资源独特。呼和浩特旅游资源独特,产品丰富多样,已经形成了一个中心、三大特色、五大系列、六条精品线路的旅游业发展基本格局。一个中心就是“旅游区域中心”。便捷的交通、完备的旅游基础设施,已经使呼和浩特成为自治区最大的旅游区域中心和集散中心。三大特色是草原民族风情旅游特色,召庙历史文化旅游特色,商务、节庆、会展旅游特色。五大系列是休闲度假系列、农家乐旅游系列、工业旅游系列、冰雪旅游系列、红色旅游系列。

第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为了发挥乡村旅游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我们积极鼓励农户开展以观光采摘,农村生活体验,观赏田园风光,品尝土特食品,参加民间节庆的农家乐旅游活动。组织相关人员赴四川等乡村旅游发展先进地区,学习先进经验。对全市农业旅游资源进行了普查,确定了我市农家乐发展的总体思路。经过几年的发展,呼和浩特“乡村”旅游在各旗、县、区已成规模地发展起来,各地利用民俗文化和乡村生态等特色资源,为游客提供观光、体验、娱乐、休闲等综合服务。特别是武川县五道沟、托县一溜湾、土左旗哈素海、和林县姑子板村、赛罕区舍必崖村等地的“农家乐”旅游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武川县的五道沟、得胜沟、托县的一溜湾农家乐为代表的景区依托型农家游;以土左旗与清水河县为代表的扶贫安置型农家游;以和林县、新城区、赛罕区为代表的农业观光体验型农家游,以回民区和玉泉区为代表的城郊休闲型农家游。目前,全市共有“农家乐”旅游接待户 103家,截至今年 8月底,共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收入近2000万元。通过发展“农家乐”旅游,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

第三,工业旅游取得较快的发展。呼和浩特工业旅游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04年,蒙牛工业园、蒙丰锦绣园被评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2008年,伊利工业园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通过工业旅游示范点的创建活动,使我们对工业旅游的发展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也为我市开展工业旅游奠定了基础。伊利和蒙牛两大工业园,通过不断扩大、完善自身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不仅宣传了自身的产品,建立起企业忠实的消费群体,也为提高我市草原都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做出了贡献。

截止目前,我市工业旅游接待人数近150万人次。工业旅游的快速发展,在丰富我市旅游产品的同时,使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企业文化,企业产品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我市的工业旅游正在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第四,红色旅游快速发展。呼和浩特是内蒙古革命的摇篮,这里出现了一大批老一辈革命家,并有着丰富的革命历史文物。目前,我市共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7个,包括国家级 3个、省区级 4个、市级 22个、旗县级 48个。这些资源为我市发展红色旅游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借助“乌兰夫纪念馆-乌兰夫故居”、“大青山抗日根据地”被列入全国 100家红色旅游经典项目的有利时机,我们编制完成了《呼和浩特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对全市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了普查和分类,为红色旅游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

第五,冰雪旅游正在兴起。呼和浩特市位于中国的北部。每逢冬季,总是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特别是每年的 1月份,平均气温在零下 15摄氏度左右,积雪深度在 10~15厘米之间,是开展滑雪运动的理想场所。冰雪旅游是大自然赐予呼和浩特的“白金产业”。这种“买不来、夺不走”的资源优势,决定了呼和浩特必须千方百计地打好冰雪旅游“这张牌”,最大限度地集聚人气和财气,真正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把飘雪的冬季变成收获的季节。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旅游企业的不懈努力下,呼和浩特已建立起北极光、太伟两座滑雪场。其中,北极光滑雪场拥有中级、初级雪道,主要面向普通旅游休闲群体。太伟滑雪场拥有高、中、初级雪道,为中高端旅客提供服务。良好的冰雪旅游基础设施,使呼和浩特的冰雪旅游迈上了新的台阶。

最后,想说一下呼和浩特市旅游存在的一些问题:(1)旅游景点分散、规模偏小、没有精品景区,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开发。(2)现有景区各自为政,没有一个鲜明的城市整体旅游形象。(3)对我市旅游产品进行开发的企业实力还不是特别雄厚,受资金制约,产品开发处于初级阶段,旅游项目档次不高,以低层面的观光为主,极少有参与性、娱乐性产品。(4)文物古迹以保护为主,旅游开发深度不够。一些景区年久失修,影响了观赏价值。(5)旅游开发缺乏统一引导,资源整合不够,基本上是局部开发,没有进行科学的论证,存在盲目开发和重复建设。(6)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道路、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不能满足旅游业的发展需求,旅游基础设施有待改进。(7)我市没有 4A级以上的全国知名旅游景区。要想旅游业蓬勃发展,一定要靠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来打造美丽的青城。

下载特色旅游[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特色旅游[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特色旅游购物街区服务规范(共5篇)

    特色旅游购物街区服务规范- 特色旅游购物街区服务规范 2008-07-08发布 2008-09-01实施 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广州市地方技术规范 DBJ DBJ440100/T 8—2008 ICS 03.080......

    牡丹江特色旅游线路5篇

    牡丹江特色旅游线路 2007-8-22 17:17:00新浪旅游字号:[大 中 小]选择背景色:我来说两句1、中俄边境、边塞口岸风光2日游 (东部地区2日游)D1:牡丹江出发---绥芬河(一路观光东北的......

    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发挥我市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加快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培植特色产业,全面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延伸旅游产业链条,着力打造特色农业旅游商品品牌,增强农产品......

    呼和浩特特色旅游建设情况报告

    呼和浩特特色旅游建设情况报告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旅游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下,我市的旅游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旅游人数、旅游收入、旅游项目投......

    特色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下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的可持续性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许多地区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都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走上了发展乡村特色的道路。中......

    如何打造湿地特色旅游规划项目

    湿地景观旅游规划项目在结合它天然的地理优势和天然的生物品种,着实打造以红毯迎宾和百鸟园为核心特色的旅游项目,强化科普体验、依托项目基地独有的红毯景观基底,融入鸟趣表演......

    杭州茶文化特色旅游路线设计

    杭州茶文化特色旅游路线设计由于杭州相关龙井茶文化景点较分散,所以可建议游客乘一趟茶旅游专线车,既可使旅游时间安排紧凑,旅游线路目标明确,又可品一回正宗龙井,学一点茶叶历史......

    兰州特色旅游发展研究3

    兰州特色旅游发展研究 李婷 (河西学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甘肃 张掖,734000) [摘要] 通过对兰州特色旅游资源的分析,探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相关旅游的现象,探讨背后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