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书法的道合自然
谈书法的道合自然
书法艺术与自然之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秦朝的李斯曾说过:“夫书之微妙,道合自然。”。唐代的张怀瓘说:“文者也,其道焕焉。日月星晨,天之文也;五岳四渎,地之文也;城阙朝仪,人之文也。字之与书,理亦归一”。唐代虞世南也说:“故知书道之妙,必资神遇,不可力求也。学者心悟于至道,则书契于无为。”。他们都指出了书法艺术的规律和原则。王羲之因为不断地观察、研究池塘里千姿百态的“白鹅”的自然形态,所以才能写出千古传奇,天下第一的《兰亭序》。
本人认为,现在我们研究书法,多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却忽略了对书法艺术的内在规律的研究,即“道合自然”的修炼和感悟。我们只有处理好“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寻求书法的发展规律,使其成为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群众艺术,这样,才能让书法这一古老艺术焕发青春,才能有顽强的生命力
一些书法爱好者连临帖的基本功都没有,却热衷于“跟风”,追求“张扬个性”、“无师自通”“自由创作”。把在大赛中获奖的作品当作范本,甚至直接描摹一些流行书体,也因此常常中奖,一举成名。殊不知,这追求的只是书法的“流”;而不是“源”。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技法低劣、用笔粗糙、结体无序、章法松散、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千人一面”的复制品,对于不尊重艺术规律,不去师法自然的做法,古人曾做过尖锐的批评:“不识向背,不知起止,不悟转换,随意用笔,任笔赋形,失误颠错,反为新奇。”
因此,现在我们应当大力提倡书法应该继承传统,师法自然,大胆创新。“道合自然”乃是书法的最高境界。
第二篇:《自然子道》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自然子道》教学设计
鹦鸽镇中心小学
高亚妮
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2、懂得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规律,一切违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为注定要失败的。
二、教材分析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是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而《自然之道》这篇课文讲的是大自然给我们的警示,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感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难点是读懂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自然之道》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中小学教程网找到课文的朗读录音学习参考,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小海龟的图片,给同学们看,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用百度在中教网搜索本课重点词语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学方法
本课课文的语言浅显,容易理解。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把读贯穿全文。我在朗读教学中采用了齐读、默读、师生合作读、表演读、赛读、带动作读等等。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读、学读、练读、美读的提高过程。我在本课教学中还创设了一定的语言情境。学生各个都积极踊跃要参与朗读,学习气氛活跃,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自然之道(板书),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问题?(问题预想)道指什么?什么是自然之道?
二、初读课文,概括故事。
1.了解主要内容。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然之道?请同学们自由通读全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族游,因救一只幼龟,而伤害了许多只幼龟。随机板书:游客、向导)2.理清线索。
从同学们的话中老师知道,我们和同伴本想救幼龟反而伤害了幼龟。请大家迅速浏览课,看看文中哪几节写了救龟?(3、4节)哪几节又写幼龟受到伤害的?(5至8节)3.学习词语
读了一遍课文,同学们抓住了主要内容,理清了线索。文中有一些好词语值得我们积累,老师请大家读一读。
踌躇不前、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争先恐后、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同学们,这些词语中要注意哪个字的读音?
三、学习“救幼龟”。
1.“踌躇不前”在文中是形容谁的?同学们找到那个句子,读一读,再联系上文想一想什么是“踌躇不前”?(欲出又止)2.正在这时,一只嘲鸫用尖嘴啄它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幼龟的生命受到威胁。同学们,此时假如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是呀,怜悯之心人皆有之,谁能忍心见死不救?)3.自由读第4节,画一画游人和向导的不同表现。(1)游人:紧张焦急(2)向导:极不情愿 多媒体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朗读体会若无其事)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把“极不情愿”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四、自学“伤害幼龟”。
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接着发生的事却出乎意料。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5至8自然段,这四个段落中一定有一些句子能引发你深刻的感受,请你把这样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做一点批注,写写自己的感受。
1.学生读书,批注。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随机出示重点句子。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结队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想一想幼龟鱼贯而出的场面是什么样?读读下文,幼龟为什么会鱼贯而出?)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颓丧”由这两个词你想到什么?)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朗读指导,体会“悲叹”,再说一说向导为什么而悲?)指名读——生评(怎么样?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指名读——全班读
五、小争辩。
1.学到此,让我们再回头读一读向导最初说的那句话。(多媒体出示)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①读一读
②体会其中的含义?
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还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 正方:赞同反方:反对
六、启示。
1.现在让我们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学了这课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2.自然界处处都有规律,我们要发现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出示图片)3.谁还知道这们的例子? 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启示。顺应自然,遵循规律,才能保护自然,造福人类。板书:
自然之道
游人:紧张焦急——震惊悔恨 向导:极不情愿——悲叹……
“救”害!
第三篇:谈书法的本质属性
论书法艺术的本质属性
谢喑璞著
书法艺术的本质是什么呢?在当代书坛上,还众说纷纭。在我国书论中,唐代孙过庭在其辉煌的名著《书谱》中,有非常深刻、精辟的见解,很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我在吸收古人和今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书法艺术的本质属性作出这样的定义:
书法是用毛笔书写汉字,以表现书法家的精神世界,尤其是形式美意识为主的艺术(形式美包括形式或自然、或雄壮、或秀美,并能通过书写的线条表现书法家的精神世界)。
为了说明这个定义的正确性,我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
一
首先,我的定义指出了书法艺术的物质传达手段和客观反映对象。书法艺术的物质传达手段是毛笔,这就使它和使用语言文字作为物质传达手段的文字联系开来。书法艺术的客观反映对象是汉字,这又使它和同样使用毛笔但以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为反映对象的中国绘画区别开来。
我们不能说书法艺术就是用毛笔书写汉字,那样,所有迄今为止的墨迹都成了书法。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书法之所以成为艺术,还有其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这就是我在定义中指出的“以表现书法家的精神世界,尤其是形式美意 识为主的艺术(形式美包括形式或自然、或雄壮、或秀美,并能通过书写的线条表现书法家的精神世界)。”用毛笔书写的,能够成功表现书家的精神世界,诸如性格、气质、意志、品德、情感等内容的汉字才是书法艺术。因此,不能把书法艺术等同于一般的用毛笔书写的汉字。这就是我们为书法艺术所作出的质的规定。
二
从有文献记载的书学使开始,人们就注意到对书法艺术本质属性的探讨。东汉杨雄在《法言、问神篇》中说:“书,心画也。”这可以看着是对书法艺术本质属性最概括、最简明的表述。“心”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指相对于物质世界的人的精神世界。南朝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神采”指书法作品中所表现的书家的精神、风采。唐朝孙过庭在《书谱》中说:书法可以“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情性”指相对稳定的心理素质。韩愈在《送高闲上人书》中说:“喜怒窘穷,忧悲愉快,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这又与他“不平则鸣”的文论是相一致的。上述书论表明,书家在书作中反映的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而是书家的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性格、气质、意志、品德、情感、理想等内容在内的整个精神世界。
不少人把书法表现的主观内容仅仅概括为情感,我以为 这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准确的。人的精神世界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的复合体,情感只是构成这一复合体的一个侧面。而且人的情感不是孤立的、单一的精神活动,它常常是和感觉、知觉、认识、判断、性格、气质、理想等内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为一种先后的进行性和交叉、渗透以至融合的进行性。
毫无疑问,同样欣赏一幅书法作品,一个成熟的鉴赏家和一个幼稚的学童的审美情感是远非相同的,前者往往要比后者的审美情感丰富、深刻、复杂得多。
就大多数书法创作而言,书家在书作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内容中最主要、最强烈、最明显、最清晰的是书家的形式美意识(形式美意识包括:形式或自然、或雄壮、或秀美)。
形式美意识是民族的、历史的以及书家个人已往的、长期的形式审美经验的积累和升华,是书家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的事物的共同的构造法则或規侓的能动反映和艺术概括。是书家的审美理想中关于形式的那一部分结构。书家的形式美意识,说通俗一点,就是书家认为书法作品中哪些形式是符合自己审美理想的。书家在创作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运用笔、墨、纸、砚等物质手段和准确、丰富、娴熟的技法,成功地把自己的形式美意识传达出来,以实现书作中的形式美,产生社会的审美效应。换言之,书家在创作中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把字写得“好看”一些,使书作完全符合自 己的形式美意识。而在创作过程中,书家的感觉、知觉、思维、性格、气质、品德、意志、情感、理想等精神内容也往往附在形式美意识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流淌出来,从而在书作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
书法作品表现的思想情感往往是概括的、宽泛的、隐约的、曲折的和模糊的,它不能像文学作品那样对人的心理活动做精细入微的描绘。它在主要表现书家形式美意识的同时,往往只能附带地表现出一种情绪、心境和氛围来。但是,也不能否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由于书家受到外部世界某种事物的刺激而产生出一种较强烈的情绪反映,这种情绪反应往往能够驾驭形式美意识为自己服务,从而使形式美意识降到相对次要和附属的地位上。如王羲之书《兰亭序》,由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因而在妍美流便的书作中充溢着一种“思逸神超”的情感气息。颜真卿书《祭侄稿》,由于有感于国难家仇,因而在遒劲郁勃的书作中流露出一种强烈的悲愤和刚强的意志。这两幅书作由于书家受到某种较强烈情感的驱使,因而在书写过程中往往无暇顾及对一些形式美作精微的处理倾心于情感的表现,以至出现了不少“法外之笔”和涂改之处。这些“法外之笔”通常对书作中的形式美起着补充和丰富的作用,并且成为书家个性特征的鲜明标志,而那些涂改之处则对书作中的形式美起着破坏作用,因为它们毕竟打破了局部的平衡和 全章的和谐。因而,所谓的“天下第一行书”和“天下第二行书”也不是尽善尽美的。然而,需要说明的还有:(1)这种以表现情感为主的书作毕竟只占全部书作中的少数;(2)对这种书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具体情感,往往需要借助于“知人论世”和文字内容的中介才能准确地加以把握。“知人论丗”是孟子提出的文艺批评的一种理论。它指出,要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就要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时代背景及其在特定情境中的情感活动。这一点对于概括、宽泛地表现书家精神世界的书法作品的欣赏来说,尤为重要。而书作中的文字内容则是我们准确地把握书作中具体思想情感的必不可少的中介。没有这个中介,我们至多只能通过书作中的形式美感受到诸如平和、闲适、喜悦、悲哀、愤恨等这些大致的情感气氛。正是由于文字内容的中介,才使得我们对书作中思想情感的这种概括的、模糊的把握具体了、清晰了。
就大多数书法欣赏而言,欣赏者钟情于书法作品的主要是其中的形式美。书作中的形式美是书家形式美意识的物化。而欣赏者对于这种形式美的感知、理解依赖于审美经验以及由此形成的形式美意识。只有当书作中的形式因大致符合欣赏者的形式美意识时,书作的审美作用才能得以实现。而大多数书法评论也都往往只侧重于对笔法、结体、墨法、章法、节奏、气韵等形式做具体的分析,很少有人去追究一幅书法作品到底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具体的思想情感,因为 这对于书法欣赏者来说似乎是无关紧要的。专家们在评选书法作品时,也往往只考虑书作中的形式美问题,几乎没有人对一幅书法作品是否准确、完美地表现了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提出质疑。书家精神世界中的形式美意识和书作中的形式美是具有很大的独立意义的,甚至只要有了他们,创作和欣赏就得以实现。
书法理论是对书法创作和书法欣赏的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只有真实地反映了创作和欣赏实践的本来面目,才能达到对书法艺术本质属性的相对真理的认识。
三
我在定义中使用了“以表现书法家的精神世界,尤其是形式美意识为主”的提法,就包含了历史发展的观点,即中国书法经历了一个由再现为主(甲骨文书法)——主要表现书家的形式美意识(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表现书家的整个精神世界,但仍以表现形式美意识为主(行书、草书),这样一个大致的历史发展过程。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汉字,它对我们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作为书法,它还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甲骨文书法以准确、娴熟的刀法、富有活力的线条、洗炼传神的结体、变动而协调的秩序,艺术地再现了殷商时代人们实践活动所涉及到的丰富的自然物象和广阔的社会生活,同时也一定程度地表现了殷商上层社会和书契者所流露出来的 庄严、静穆、高古、质朴和带有某些宗教神秘色彩的时代精神和个人情感。因此,我说,甲骨文书法是一种以再现为主的艺术。
由金文、小篆到隶书、楷书,保留在甲骨文书法中的象形性和对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摹仿的痕迹日渐消退,而在甲骨文书法中就已经萌生的对现实生活中美的事物共同的构造法则或规侓,诸如对称、平衡、方圆、比例、照应、变化、秩序、和谐的把握则是日见自觉、成熟起来,从而由对于这些形式美规侓的经验性把握上升为有文献记载的美学思想。东汉蔡邕的《九势》、东晋王羲之的《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唐朝欧阳询的结体《三十六法》就明确地反映了这些。如果说金文和小篆中还可以或多或少地察觉到甲骨文书法中那种象形和再现的痕迹,那么到了隶书和楷书中,这种痕迹则是完全消失了。代之而来的书家形式美意识的主要表现。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以表现书家的形式美意识见长,这已成为书家们所共认的事实。这是书法史上有着重大意义的历史进步。到了汉代,行、草的写法由原先作为金文、小篆、隶书的附庸而日渐重视起来,行、草相对的不拘成法和连绵便捷的笔法、燥润多变的墨色能较其它书体更好地满足书家抒情的需要。书法创作的实践表明,情感活跃期,书家的高级神经活动处于一种相对的兴奋状态。这种神经活动的兴奋状态表现在书家的行为方式上,是一种高速度、大振幅 和多变化。书家情感活动和行为方式上的这些特殊的表现,是行、草书以外的其它书体较难胜任的。行、草书的独立发展,使书家在主要表现形式美意识的同时,更多地注入了感觉、知觉、思维、性格、气质、意志、理想、情感等精神内容,甚至出现了少数以表现情感为主的行、草书作品。这种少数以表现情感为主的行、草书作品的出现依赖于三个必要条件:(1)情感活动在书家的整体精神活动中占据了主要地位,表现为一种心理上暂时的不平衡状态,形式美意识暂时服从于情感活动的驱使,并且连同性格、气质、意志、理想等精神内容,随着情感的不可遏止的倾泄,在书作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2)书写的诗文一般应是由书家的这种特定的情感活动所生发出来的自作诗文。因为这种诗文的内容和书作中的形式美意识共同地受着这种特定情感活动的制约,表现为一种高度的有机统一,而书写他人的诗文,很难达到这三者内容的有机统一;(3)书家必须具有深厚的功力、娴熟的技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对书作中形式美规侓的运用自如的能动把握。这样才能“心忘于笔,手忘于书”(王僧虔《笔意赞》),在书写过程中无暇顾及“法”的约束而“法”自己出,成功地将书家的情感活动、形式美意识以及其它精神内容完美地传达出来。
中国书法由再现为主——主要表现书家的形式美意识——表现书家的整个世界但仍以表现形式美意识为主,是书 家本质力量日益深化和拓展的结果,亦即书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强调自我,表现自我的创造精神不断强化的结果。
四
在我的定义中,肯定了书法艺术是一种表现性艺术,还意味着对“书法”是一种抽象性艺术的否定。
形象思维又称艺术思维,它的较早的提法是“想像”。屈原在《远游》里写道:“思故旧以想像兮”。想像比起摹仿是一种更聪明灵巧的艺术家。摹仿只能塑造出见过的事物,或想像却能塑造出未见过的事物,它会联系到现实去构思它的理想。
艺术的想像是对具体事物的认识过程中,保留和浓缩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并且把相似或相同事物的特点“统摄”进去,使之因补充、丰富而理想化、形成形象、典型,从中见出具体和普遍、个别和一般、感性形式和理性内容的有机统一。
我们来观察一下书法创作中的形象思维活动。甲骨文书法是殷人对同类事物共有特征的艺术概括。从金文、小篆到隶书、楷书,前代知名和不知名的书家又从异类美的事物中发现了甲骨文书法中某些相似和相同的形式因素,于是把它们“统摄”进书法中,补充、丰富了书法中的形式美,使之日益理想化。在这种不断进行的“统摄”中,甲骨文书法中的“象形”逐步异化为不象形了。张旭见公孙大娘舞剑,他把公孙大娘翻转腾挪,迅疾如风的英姿“统摄”进草书中去,丰富了他草书艺术的表现力。这是一种直接从现实生活中“统摄”。邓石如将隶书“精而密”的结字方法和草书飞动的笔法“统摄”进他的篆书中去,这是一种间接地从其它书本中“统摄”。历代书家形神兼备地掌握了某种书体之后,再将其它各家各体的特点“统摄”入自己的书作中来,常常成为创新的一种方法。
在做了以上四个方面的论述之后,我还想说明的是,定义是过去认识的总结,又是未来认识的起点,这个定义只是反映了我目前的认识水平,因此,我保留今后对这一定义修改和完善的权利。
第四篇:谈书法笔画教学
硬笔书法基本笔画教学点滴谈
内容摘要:在小学阶段学生写字能力和水平的形成与提高对其终生的书法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基本笔画的正确书写对书写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持之以恒的训练和有效的评价对基本笔画的正确书写起到关键的作用。关键词:兴趣? 方法? 训练? 评价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特别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强调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3~4年级)阶段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在几年的书法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硬笔字基本笔画书写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对其书写整体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下面浅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一、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书法的原动力。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
(1)生动故事,寓教于乐。中国古今出现了无数卓越的书法名家,他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教学中,我适时给学生讲一些书法家的故事,激起他们学习书法的兴趣。如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书圣王羲之练字时错把墨汁当作蒜泥蘸馒头吃;王羲之补点;怀素“秃笔成冢”;张
旭以发濡墨;米芾观人用双脚写字后刻苦习书等。又如唐代三位大书法家颜真卿、怀素、邬彤讨论草书的竖画怎么写才洒脱。颜真卿说写竖画要像屋漏痕,邬彤说要写得想古脚钗,怀素则说写草书竖画就像夏天的云彩,没有一定的姿态,等风一来,云彩变化无穷,犹如飞鸟出林。这样既能调节课堂教学气氛,又使学生受到生动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认真练好书法的愿望。
(2)动态演示,调动兴趣。每节课老师总要将重要的内容现场演示书写给学生看,每节课都认真地将学生要练习的字现场示范书写。在老师的提、按、顿、挫,笔走龙蛇过程中,既展示了书写的动态过程,也调动了学生的尝试欲望。如讲解基本笔法“转”与“折”的运用时,我精选范字“龙”和“国”前者第三笔竖弯钩用转,后者第二笔横折钩用折。教师的演示,既调动了学生模仿的积极性,又使学生一目了然看清“转”与“折”的不同。
(3)读帖欣赏,诱发欲望。中外文字,仅仅汉字书写成为艺术,书法艺术独步艺林。它有建筑的空间美,雕塑的静穆美,舞蹈的流动美,绘画的光泽美,音乐的韵律美,诗歌的节奏美。鲁迅先生曾说:“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歌,却有歌的的旋律”。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读帖,体会帖中笔法的变化,结字的方法。经常搜集著名书法家作品图片,和学生一起欣赏品评。向学生
介绍名作的艺术特点及价值,引导学生崇尚书法艺术,让学生领悟书法艺术中蕴含的线条美、节奏美、章法美、风格美。如颜字的雄浑博大,欧字的法度森严,张旭的豪放不羁,板桥的乱石铺街,李叔同的平淡如水等等。学生获得了美的熏陶、美的享受,诱发了学生内潜的学习欲望。
二、教法多样。在强调自主学习的今天,教师教学方法的使用对学生的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无疑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也要让学生逐渐熟悉,使学生也学会利用老师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我在教学中常综合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观察法。中外文字,仅仅汉字书写成为艺术,书法艺术独步艺林。它有建筑的空间美,雕塑的静穆美,舞蹈的流动美,绘画的光泽美,音乐的韵律美,诗歌的节奏美。鲁迅先生曾说:“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歌,却有歌的的旋律”。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读帖,体会帖中笔法的变化,结字的方法,理解文章的意思,并注意搜集著名书法家作品图片,和学生一起欣赏品评。向学生介绍名作的艺术特点及价值,引导学生崇尚书法艺术,让学生领悟书法艺术中蕴含的线条美、节奏美、章法美、风格美。对要临习的汉字及笔画进行认真的观察和欣赏,首先是对笔画的熟悉过程,观察中认识笔画的形态(粗、细、长、短、姿态的变化),了解基本笔法。认真观察后,学生对要
学的笔画有了基本的了解,教师在进行下一步的教学自然就顺畅了。
(2)夸张演示法。首先是笔画外形的夸张,每学一个新的笔画,教师都用空心放大的方法将该笔画展示在黑板上,学生通过放大的笔画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笔画的起、行、收形成的形态,可以知道它的粗、细、长、短及变化。例如,“撇”的教学,教师夸张放大后,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起笔要重按,笔画由重到轻,收笔出锋。同时感受“撇”的整体形态。由如在刚刚学习基本笔画“横”时,我将收笔的重按及整个“起”、“行”、“收”的动作进行夸张,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横”在书写时的轻、重、笔速和节奏,起到了较好的效果。(3)几何分段法。对于书写难度比较大、外形变化复杂的基本笔画,教师在夸张的基础上,利用分段的方法,化难为易,可以使学生尽快掌握写法要领。如教学“斜钩”,这个笔画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和弧度,并且比较长。我将期划分为上下两段,如图,“”学生很容易看出书写时先将上段稍斜,下段继续加大倾斜角度,最后加钩。又如“卧钩”,教师将其分为三段,如图,“”先斜再平再翘,由轻到重最后出钩。(4)比较法。在教学中将两个相似笔画及同一笔画书写优与劣进行对比,以及将一个字笔画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分析对比,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该笔画的书写要领。如“斜点”学生容易写成没有轻重变化的“硬棒棒”,如图,“”与“”通
过对比,优与劣一目了然。又如,将“竖钩”与“弯钩”进行比较,如图,“”、“”它们的异同一看便知。
(5)肌肤感应法。在笔画教学时,我们通常会讲很多书法术语,如“顿笔”、“行笔”、“按笔”等等。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差,对这些书法术语只能是一知半解。学生理解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感性经验还不够充足。教学中,我发现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是笔画书写的三个过程(起笔、行笔、收笔学生不太注意并且其笔画力度的变化难以把握。如,我教一名学生写“横”,先以理论方法指导:起笔轻,向右下稍顿,中间行笔轻快,至末笔处顿笔收起,整体呈左低右高之势。接着便加以示范书写。而该生书写出的横画,力度与速度不到位,像游动的蚯蚓,弯弯扭扭的。于是我以指当笔在学生左手背上书写,让其执铅笔在纸上书写,这两个书写过程差不多同步进行,即:我在学生左手背上以指当笔向右下轻顿,学生通过所感觉到的,也在纸上用笔写之;我轻快行“笔”,其跟之;我顿“笔”,其也顿笔。结果书写出来的笔画效果很好。于是,我们又如法炮制地将此法运用到其他学生的书写中,并且让他们自己用铅笔在手心试着写,感觉笔画“起”、“行”、“收”整个过程中力度的变化,效果非常好。学生通过感觉自己左手肌肤上的“笔”的力度和速度的变化,通过神经系统传输到右脑运动知觉神经,再运用已有的初步实践书写经验及理性认知,在纸上写出所感受到的线条的过程。在写字过程中,以理论方法指导学生的实践书写很必要,但“肌肤感应法”则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帮助。
(6)比喻法。众所周知,书法“这种从整体上观照宇宙人生并精细地显露人类内心情感活动的独特艺术”,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艺术,并且相当纯化。清·冯武《笔髓》:“故知书道玄妙,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机巧必须心悟,不可以目取也。”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处于萌芽阶段,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往往对直觉形象的东西较容易接受,而对抽象纯理性的东西接受起来就相对困难些。单纯的抽象理论讲述,往往使学生陷入云山舞沼之中。学生对一个又一个的重点、难点、规律、原则死记硬背,无法融会贯通地理解,因而产生味同嚼蜡的感觉。我经常适时采用了恰当的比喻法,使学生们准确而便捷地理解了知识,增强学习硬笔书法的兴趣,调动参与课堂学习积极性。如教学“横”、“竖”时,我将它们比成房屋的横梁和立柱,如果写“横”和“竖”时做不到“横平竖直”,整个字就会像一间屋子要倒塌;教学“撇”时,我将其比作尖刀;“卧钩”比作敞口的锅,“心”字底就像锅炒豆子;学生在写长撇、长捺组合的字的时候,容易写成撇捺收笔处高低悬殊,重心不稳,我将这类字比作站立的人、平放的凳子如果腿一高一低,必然站立不稳、放置不住,就得倒下。
三、科学训练。众所周知,学习书法只有科学的方法,没有捷径可走。科学的训练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学习内容,而且有利于提高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笔画教学中,我采用读帖—练习—比较三步法对学生进行训练,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读帖。仔细地分析字帖上要临写的字的笔画写法、结构与外形特点,做到下笔前心中有数,无疑对之后的练习有很大的帮助。经常性的读帖,让学生养成临习前分析研究的习惯,对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特别是把握基本笔画的特征大有裨益。
(2)练习。必要的练习对学习书法来说就像其他动作型能力的形成一样,没有一定量的练习,学生无法写出姿态优美的笔画。在练习过程中,我尝试着让学生每节课临写8—12个字,每个字写4—8遍,效果很好。多于8遍以后,学生会感到疲倦,马虎敷衍的情况就会出现;少于4遍以后,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起不到练习作用。除了一定量的练习以外,我让学生将单字放大练习,原来一个田字格写一个字,放大练习用四个格子。这样的练习,学生更容易看到自己书写笔画时的不足,更好地纠正执笔、坐姿方面的错误。(3)比较。学生完成作业以后,教师要求他们将自己的作业与字帖上的字进行比较。重点比较笔画方面是否合乎要求,字的结构方面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经常的比较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也得到提升,同时基本笔画的书写质量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四、注重评价。“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鼓励、唤醒和鼓舞”。
(1)及时反馈,提高自信。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包括看到自己所学的成效,可以激发起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改进方法;另一方面,学生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相同错误的再次产生而增强学习动机,从而保持学习积极主动性。我在学生练习时,不停地来回巡视,加强个别辅导,找出共同问题,集体辅导,及时纠误。(2)评价多样,激励为主。学生的书法作业,我及时认真批阅,批阅时我采取多鼓励的方法。学生作业整篇写得好的,我写下长长的表扬批语并画上三颗五角星,中等的得到两颗,极少数不认真的只得一颗星;单字写得好的,单字上圈上大大的红圈;一个笔画写得好的,在笔画上圈上小红圈。教师还充分运用作业的评价结果,只要上次作业得到三颗五角星,下次作业每个单字的练习量就可以减半(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多写)。每次发批后作业时,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数数自己得了多少星星、多少圈圈,比比谁的星多、圈多。我还规定,只要得到五次三颗星,就可以得到老师亲笔题名、盖上大红“奖”字的本子,发奖时在班级里让全体学生给他们鼓掌。这样,教师给了每一个
学生努力的小目标,让他们稍加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努力就能有所“收获”,使他们都看到了自己的成绩和差距,提高了学习书法的兴趣和自信心。
(3)鼓励自评,不断提高。我要求学生先用心地观察字帖上的范字,然后对照临写4——8个,再让他们及时进行自评,找出写得最接近字帖上的那个字,并用红色水彩笔在下面画上“○”。
我在巡视指导中发现,学生在自评时都很认真,不是随便画“○”的,而是写好了这些字后,先紧盯着看,把这些字同字帖上的字(从笔法、结构)一个一个地认真对照,然后找出写得同范字最接近的一个,最后作出决定,在下面郑重地画上“○”。碰到两个字不分上下,难以作出判断时,我感到学生们非常聪明可爱。一个字下的“○”画得重重的,另一个字下的“○”用铅笔画得淡淡的,好像在说:“老师,这两个字我都写得不错呀!”当在所书写的字中,没有一个令其满意的时候,学生会自觉地再写2—3个,并在这几个字中重新找出最好的一个,画上圈,还偷偷地乐上一阵。这种让学生对在自己满意的字下面圈点进行自我评价的方法,是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设计的,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操作。别小看这圈圈点点,写完后他要学会认真审视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反思中培养对汉字的审美能力;在反思中学会赞赏自己,培养自信心;在反思中也初步意识到自己存在着不足。
并且,他们在自我评价中不时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我也能评自己的字!”
当然,书法教学的路子有千万条,仍有待于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我在教学中的这些粗浅做法,如存在错误和不足,恭请专家和同行指正。
第五篇:合道中心小学读书活动
合道中心小学关于开展 “校园读书活动”的实施计划
当下,电脑电视网络的普及,使大多数学生、甚至教师疏于读书,书本几乎成了生活中的摆设。没有多少人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深入品读一本书,有了疑难困惑便上网查询,求得一知半解即可,不去深钻细研。为了顺应时代潮流,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学习型社会”,切实优化育人环境,创建一所适应当代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向上发展的文明校园。我校在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下,开展“晨醒、午读、暮省”校园读书活动。为了使这项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有始有终,能在文明师生行为、创建书香校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精神上见实效,特做如下安排:
为使此项工作有序开展,学校成立了读书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定期检查读书活动开展情况。
组长:付建成
成员:张苗苗
徐娜
李华华
尚彩娥
刘翻翻
李艳玲
一、要使教师以身垂范,养成读书习惯
读书是富,读书是生命质量的锻炼,其旨在于“以传统精神塑造人、以精品美文感染人、以科学知识武装人。”因此,教师应首先行动起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求每个教师在课余或阅读课进行业务学习,每学期读1—2部名著,看10本以上文艺、文学、教学等杂志,读100份报纸并记有相应读书笔记。教师每人每期记写100页读书感悟或摘抄笔记,一周5篇,以日期为凭。每月一查,以校长签字为准。学校图书为所有教师开放,以借阅登记册为凭证,每学期检查两次,纳入绩效考核范畴。
二、要让学生争分夺秒,形成读书风气
学校现有各类图书4000余册,每班每期轮流发放500余册科普故事类图书,图书室仅存教学辅助用书和少量教师阅读书。保证每个学生六年内阅读100本经典名著和科普读物。学校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进一步整理开放现有的图书并经教务处安排,兴办“教师读书俱乐部”、“学生读书游乐园”。倡导学生利用晨醒(早操前)、午读(中午阅读课)诵读精典名著,蒙学丛书《三字经》、《百家姓》、唐诗、宋词、元曲。每天抽出一定时间专门由教师领读,熟读后背诵,对学生能够背诵的篇目班班都要有记载。班内学生图书借阅工作由班主任负责,学校不定时进行抽查,定期进行检查。力争在全校师生中掀起一个读书热潮,从会读书、多读书到读好书,让书香浸润校园。
三、要使学生自发学习,建立长效机制
读书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收获成效。因此,学校在大力推广读书活动的同时,配套出台了长期的检查机制。每学期分两次对师生所读书籍进行检查。一
是查记录,时间在中考前后,先检查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笔记记载情况;二是在后半学期举行专题演讲赛或知识抢答赛等活动,目的是巩固读书效果,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四、要让读书成为立校之本,坚持开展“四个一”活动。学校决定开展“四个一”活动,即:创设一定情景(利用学校广播播放新闻、歌曲、优美诗篇、经典著作等,打造良好学习环境);营建一种气氛(成立红领巾广播站,由学生负责广播,对学校发生的好人好事事例、模范班级、优秀个人、学生作品等随时做好宣传);开展一些活动(学校定期举办普通话演讲赛、诗歌朗诵会、知识抢答赛,对学生读书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养成一种习惯,(国旗下演讲活动是我们学校一贯的特色,由学生写稿,在集会时诵读,以此来推动学习活动长期开展)。
五、读书活动具体实施步骤
1、活动发起阶段(2014年8月),在我校召开 “书香溢校园、知识伴我行”启动仪式,在全校师生中掀起读书的热潮。同时向各年级推荐读书目录,下发倡议书,制定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读书之星的具体要求标准。各班级建立图书角,开辟一快“读书交流园地”。
2、积极开展读书活动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1)9月起—12月下旬,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早上到校、每天午饭后休息时间、阅读课、晚上在家完成作业后的时间进行有计划、有选择地
读书。利用好每天中午第一节阅读课时间,每名学生建立“采撷集”,收集积累好词好句。
(2)“书香班级”要求:班级图书角的书能在学生中进行流动,使教室里充满书香。班级学生能够主动借阅图书,并根据年级段特点进行好词佳句的整理、撰写读书笔记。
(3)“书香家庭”要求:读书的孩子真棒,读书的父母真美,读书的家庭真好。(4)“读书之星”要求:成绩优秀,平时能坚持读书,并认真写读书摘记、心得体会,能在学校举办的写作比赛中获得名次。
(5)教师读书要求。全体教师要认真阅读学校推荐的书目,同时在阅读期间完成规定字数的读书笔记,每学期撰写一片高质量的读书心得体会并及时上交学校。
3、总结表彰阶段(2014年12月)学末,学校通过检查读书笔记、讲故事等多种方式评选出各班的模范和标兵,予以表彰奖励。
目前,读书活动已到深入开展阶段。各年级学生均利用在校时间、课外时间读书,并撰写了体会和读书笔记,略有收获。
总之,此项活动一经开展,即需坚持。我们一定会将这项工作做好、做彻底。真正做到以文化传承美德,以书香浸润校园。
合道中心小学
2014年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