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亲历乳山》老干部回忆录读后感
急景流年苦与甘
——《亲历乳山》老干部回忆录读后感
郑华
时间如白驹过隙,岁月是急景流年,《亲历乳山》老干部回忆录读后感。20世纪的中国史充满了血泪,写满了屈辱,饱受着外国列强特别是日本侵略者的残酷蹂躏。在20世纪中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劳苦大众推翻了旧势力的统治,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带领人民当家作主人。乳山地处胶东半岛,当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乳山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经历着同样的苦难、同样的抗争、同样的奋斗历程。
2011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共乳山市委老干部局精心编写了《亲历乳山》老干部回忆录,作为建党90周年的珍贵贺礼,为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提供了一份来自20世纪的精神食粮。手捧这份珍贵的口述历史记录档案,上世纪的乳山历史,急景流年,有苦有甘。文字赋予历史鲜活的生活场景,文字再现老干部们为祖国为乳山为人民而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大无畏英雄气概。20世纪的乳山历史,同新中国的命运紧密相连,也是一部满含血泪,为真理为解放为幸福生活白手起家的创业史,广大在乳山奋斗过的老干部就是20世纪乳山历史的书写者和见证人。
这是一部抢救历史,拯救记忆的史册。是众多亲历者回忆往事、重温历史的记忆结晶。因为亲历、亲见、亲闻,一些原本冰冷生硬、单薄苍白的历史,因他们的回忆而栩栩如生、愈加厚重;一些日渐模糊或鲜为人知的往事,因他们的回忆而轮廓分明,愈加清晰;一些历史没有记载或语焉不详的问题,因他们的回忆而拨云见日,豁然开朗。此举功在当今利在后世。
我出生于1969年,之前的乳山历史,于我所知甚少,至于发生在乳山境内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化大革命、四清运动、农业学大寨等历史事件,是在我长大之后,聆听着父辈们的讲述,略微了解些点滴。虽然在学校、在各种报刊杂志中零星有过阅读,但对于发生在乳山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仅仅是模糊的认知。令人高兴的是,乳山市委老干部局创新思路,另辟蹊径,组织出版了这本由亲历者走过的历史回忆录,这给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后来人提供了解读历史的真实资料,并让乳山20世纪中后期的历史告别空白,变得血肉丰满。
随着指尖的轻翻,我眼睛所到之处,《亲历乳山》老干部回忆录聚集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工业、农业等各条战线上的55位老干部从20世纪四十年代初期的乳山历史中依次走来,读后感《《亲历乳山》老干部回忆录读后感》。乳山自20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的历史,也随着老干部们亲历的口述,变得脉络清晰。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要事及事发原由,随着老干部的亲历变得不再让后代人感觉模糊和困惑。
流年中的乳山历史经历着一拨又一拨的苦难。抗日战争时期乳山大众为了走出苦难为了赶走侵略者而勇于牺牲的抗争;解放战争时期乳山军民为了劳苦人民当家作主而努力争取的正义主张;大跃进的大锅饭、大炼钢铁、放卫星运动荒唐得令人握腕;四清运动毁坏的各种历史文物令人痛心;文化大革命时期各行各业知识分子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一刀切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劳民伤财……勤劳的乳山人民在动荡的历史时期经历着苦难的煎熬,无数老干部为了人民的幸福,在历史沉重的车轮前方奋力拉纤。
流年中的乳山历史也记录着一个又一个令人振奋的喜讯。《期盼再见我的儿》的乳娘肖国英,和平年代仍日夜思念着那个出生12天就由她喂奶到三岁的八路军的孩子远落,母爱的力量催人泪下,并激起乳山人民爱母敬母孝母的热潮。乳山各个村庄大批的青年姑娘奔赴到人迹罕至的新疆,组建了浩大的开垦新疆的援疆兵团;一支由90人组建的乳山青年男女队伍《激情奔赴北大荒》,把沃野千里的黑土地开垦成祖国的粮仓。《建国初军垦到新疆》的乳山女儿宋京华是新中国第一代女拖拉机手。《我两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栾良桐不断进行科技创新,电动石碾为乳山人在科技方面争了光。《我与乳山草制品事业》息息相通的房云璞设计的草编制品不仅走出乳山而且走向世界,这为乳山人在手工业方面填了彩。《乳山市志》三延下线,历时17年,凝聚了宋吉泽等修志诸君的汗水和心血。这是乳山文化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我当过赤脚医生》的辛明路勇当人民的“健康卫士”,在乳山需要他的时候,他毅然弃医从文,他在整理乳山地域文化方面做出的贡献,是乳山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财富。《1960年奔赴救灾一线》的胡发起,放弃城里的优越条件,把老婆孩子的户口迁到了农村,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在最困难的时期,他所包的村没有饿死一个人。愚公移山的战山河时代,乳山人民全民参战,挖山开河,拓展土地,整修梯田,为改变乳山大地的面貌立下了汗马功劳……
充满智慧的乳山人民在瞬息万变的历史时期树立起勇往直前的信念,无数老干部为了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与时俱进,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像于天昌老先生口述的《我的人生流水账》那样,不碌碌无为,不虚度光阴,树立远大的目标,为国家服好务,给父母争点光,把爱国爱家融合在一起。于是,在祖国的大花园里,乳山发展到20世纪末,已经如一朵美丽的向阳花盛开在胶东半岛的东南端。进入21世纪,乳山的未来定会在母爱文化的熏陶下变得更加文明和谐昌盛。
第二篇:《亲历历史》读后感
在译林出版社狂轰滥炸般的对希拉里回忆录《亲历历史》进行大肆宣传之前,我就已经对这本书大加关注。在剑桥的书店里,我还一手捧书,一手按快译通地读过一章的英文版。而在回国后的第一天我就把它的中文版买了回来,开始悉心研读。我是抱着对第一夫人的崇敬,以及对美国政治体系,乃至国会的运作方法的好奇去读这本书的。
作为一
位六年级就为自己写过自传的现代女性、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妻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希拉里在书中不只是白宫岁月,她写到自己的父母、自己的信仰,以及从小就开始的“从政生涯”;从她的童年写起到步入著名的女校韦尔斯利,从初遇克林顿到恨不得把他“掐死”,直至“向这座我用了8年时间去亲历历史的房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说再见”。
这本书怎么看怎么像是近十几年来美国生活与历史的一部小百科全书(而且备有“权威人士”的“全文注解”),希拉里一家人的生活着实将美国的许多内容夹缠了进来。很多人想问,如果书中不写莱温斯基那一段会怎样呢?首先这会成为一个轰动性大新闻;其次,这就是残缺的“亲历历史”,使得全书都失去的一半的真实感。但话又说回来,当事人(特别是像希拉里这种地位显赫的人)写出来的文字又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相与真情呢?倒是那一章节的标题耐人寻味:勇往直前。
希拉里的文笔不算极为精萃(或许是翻译之故),但他着实将自己的理智与情感写得颇为动人。尤其是当人们问她摊上克林顿这么个老公怎么还不放手时,她说他最能理解她,她写到:“1971年春,比尔.克林顿和我开始交谈,三十多年后,我们仍无话不谈”。
在书中,希拉里善于天真地告诉你“在小学时,我被认为是个假小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也会老到地说“在我作为第一夫人的岁月里,我更好地学到了政府如何能够为人民服务”,并把莱温斯基的名字从头到尾掩盖得严严实实。
也许正因为如此,《亲历历史》吸引了全球几亿读者的目光,并开出了100万的发行量,也为希拉里本人转来了800万的稿费。
真不知明年即将出版的克林顿自传中会对此事作何感想。
第三篇:《徐向前回忆录》读后感
徐向前元帅,山西人氏,黄埔一期毕业,曾在国民军第二军第六混成旅任教导营教官、参谋、团副。1927年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而后历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师长、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师副师长、红一军副军长。1931年起历任红四军参谋长,军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抗战时期任一二九师副师长、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华北军区副司令。建国后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军委副主席等职。
近些日子读徐向前元帅的回忆录,有如下一些感慨。
纵览全书,可以看出徐帅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从他分析军事问题,战后分析占据都要用到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就可以看得很明白。并且是坚定的毛泽东思想的追随者,这一点无论他是否全心全意,都无法否定。直到后来文革期间他受到冲击,这一点都没有改变。
从他和张国焘,陈昌浩的合作经历可以看出徐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将领,多次在紧要关头提出宝贵的军事意见。当然,和那两位相比,徐帅是历史的胜利者,回忆录里怎么写都是不为过的。但必须要承认的是,从他的战争经历来看,从红四军,四方面军,到抗战时期任一二九师副师长在山西前线的抗战,到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一兵团司令解放临汾、太原等战役,徐帅确实是一位很能打的军事将领,与林彪不相上下,贡献很大。
从徐帅的经历中,可以深刻的反映出gcd这个组织善于内斗,狠斗,不相信自己人,以至于大规模自我消耗的特质。1931年发生的白雀园大肃反就是很好的例子。徐帅称其为“鄂豫皖根据地历史上最令人痛心的一页”。“肃反历时三个月,肃掉了2500名以上的红军指战员,十之六七的团以上的干部被逮捕、杀害”。这其中有张国焘的疑心病,也有国民党的离间,许继慎就是被国民党的离间计所害。同时,回忆录还提到了当时徐帅的爱人程训宣在肃反中的经历,我们可以略窥一二。徐帅于1932年得知自己的妻子在肃反中被抓,但四处打听均无消息。直至1937年他到延安,“才听说她和王树声的妹妹等人惨遭杀害”。得知她就是为了搞自己的材料,徐帅哑口无言。再联想到后来的延安整风、反右、文革,可见,gcd搞这一套是很有传统的。
我个人最关注的,也是正史中很少提及的就是西路军的故事,可遗憾的是,徐帅提及不多,不过从叙述中也可略知一二。现在一种普遍的认识是,毛为了排除异己,铲除张国焘的军队,下令组成西路军,开辟经河西走廊通往苏联的交通线,以获得苏联人的援助。不料在河西走廊,在祁连山下,被马家军杀了个全军覆没。以致徐帅化装成算命先生,乞丐,一路走回延安。当然,回忆录中不会这么写,书中主要写的是战争的过程,以及敌人的凶残和我军英勇的大无畏精神,这里不再赘述。其实,1935年徐向前选择和红四南下,甚至大哭,拍断了手骨。由于受张国焘路线的牵连才有了后来他带领西路军西征。再到后来的由红四方面军总指挥仅转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副师长,以及建国后并不很受重用的经历,都是在为那次埋单。这也成了毛眼中他人生中最大的污点。
第四篇:《徐向前回忆录》读后感
《徐向前回忆录》读后感
徐向前元帅,山西人氏,黄埔一期毕业,曾在国民军第二军第六混成旅任教导营教官、参谋、团副。1927年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而后历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师长、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师副师长、红一军副军长。1931年起历任红四军参谋长,军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抗战时期任一二九师副师长、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华北军区副司令。建国后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军委副主席等职。
近些日子读徐向前元帅的回忆录,有如下一些感慨。
纵览全书,可以看出徐帅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从他分析军事问题,战后分析占据都要用到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就可以看得很明白。并且是坚定的毛泽东思想的追随者,这一点无论他是否全心全意,都无法否定。直到后来文革期间他受到冲击,这一点都没有改变。
从他和张国焘,陈昌浩的合作经历可以看出徐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将领,多次在紧要关头提出宝贵的军事意见。当然,和那两位相比,徐帅是历史的胜利者,回忆录里怎么写都是不为过的。但必须要承认的是,从他的战争经历来看,从红四军,四方面军,到抗战时期任一二九师副师长在山西前线的抗战,到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一兵团司令解放临汾、太原等战役,徐帅确实是一位很能打的军事将领,与林彪不相上下,贡献很大。
从徐帅的经历中,可以深刻的反映出gcd这个组织善于内斗,狠斗,不相信自己人,以至于大规模自我消耗的特质。1931年发生的白雀园大肃反就是很好的例子。徐帅称其为“鄂豫皖根据地历史上最令人痛心的一页”。“肃反历时三个月,肃掉了2500名以上的红军指战员,十之六七的团以上的干部被逮捕、杀害”。这其中有张国焘的疑心病,也有国民党的离间,许继慎就是被国民党的离间计所害。同时,回忆录还提到了当时徐帅的爱人程训宣在肃反中的经历,我们可以略窥一二。徐帅于1932年得知自己的妻子在肃反中被抓,但四处打听均无消息。直至1937年他到延安,“才听说她和王树声的妹妹等人惨遭杀害”。得知她就是为了搞自己的材料,徐帅哑口无言。再联想到后来的延安整风、反右、文革,可见,gcd搞这一套是很有传统的。
我个人最关注的,也是正史中很少提及的就是西路军的故事,可遗憾的是,徐帅提及不多,不过从叙述中也可略知一二。现在一种普遍的认识是,毛为了排除异己,铲除张国焘的军队,下令组成西路军,开辟经河西走廊通往苏联的交通线,以获得苏联人的援助。不料在河西走廊,在祁连山下,被马家军杀了个全军覆没。以致徐帅化装成算命先生,乞丐,一路走回延安。当然,回忆录中不会这么写,书中主要写的是战争的过程,以及敌人的凶残和我军英勇的大无畏精神,这里不再赘述。其实,1935年徐向前选择和红四南下,甚至大哭,拍断了手骨。由于受张国焘路线的牵连才有了后来他带领西路军西征。再到后来的由红四方面军总指挥仅转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副师长,以及建国后并不很受重用的经历,都是在为那次埋单。这也成了毛眼中他人生中最大的污点。
第五篇:《文学回忆录》读后感
《文学回忆录》读后感
《文学回忆录》本来是讲文学史的,但看了这本书后,才知道文学史可以用他这样的方式来讲,和一般学院派的文学史截然不同。他讲的文学史完全是自己的观点,是自己对文学史上杰出的作者及他们的作品的理解和看法。虽然他讲的课带有浓重的个人观点,但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他的观点更加鲜明,更有味道。其实,对文学作品及作者的理解和看法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何止是文学作品,对所以的社会现象也应该是这样。
这本书对文学史实的罗列用了最为精简的语言,而这正是和其它文学史最大的区别,大量的篇幅是在阐述作者的精彩见解和对文学深沉的热爱。书中最为精彩的是作者时不时迸发出的对人生和艺术的独到见解,真是妙语连珠,处处看到作者思想的闪光点,读起来让人时不时发出会心一笑,时不时又陷入深深的思考,读这样的书真是一种享受。《文学回忆录》与其说是在讲文学史,还不如说是在讲人生哲学,书中处处渗透着作者的人生哲学,书中的精彩警句随处可见,其观点之鲜明,见解之深刻让人佩服。
木心的一生有一定的传奇色彩。他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使他选择过着非同常人的生活,他一生没有结婚,而是选择和艺术为伴,并陶醉其中。他的一生虽然坎坷,但我相信他一定觉得生活得很幸福。书中用了福楼拜的一句话:“艺术广大已极,足以占有一个人。”,这句话是对木心先生一生最好的概括。书中的一些句子很经典,陈丹青在后记中说:“真的,这本书,不是世界文学史,而是,那么多文学家,渐次围拢,照亮了那个照亮他们的人。”这本书映照了木心的一生,一个恳切的生命用一生所感受到的。在对世界文学作品的研读过程中,木心在艺术的陪伴下度过了他的一生,从艺术中获得生命的救赎。对于宇宙而言,生命可能没有意义,生命是脆弱的,短暂的,或是瞬间的。对于一个人的自身,生命是个人全部意义的依托。
木心讲:“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这是最后一课中的一句话,现实中为艺术的牺牲更加沉重一些。真理就在那里,无法实现。或如书里所述:真理不存在,宇宙虚空。看到最后几课,特别是后记,充满悲情、怜惜和感动。木心像一种植物,在宇宙中静静的生动开放。想他的一生是圆满的,他认真的对待自己,毕生与艺术为伴,如此虔诚,如此纯粹,有所得,有所乐。艺术家必须真诚的面对艺术。如果一个人追求真,自然能多看清一些事,少上一些当,多识破些骗局,少受些迷惑。无论对错,我赞同认识真,真的东西有意义,假的东西没有意义,宅人出现的原因之一是外面的世界没有太多的意义,现实中说真话的朋友极少,人们不愿意谈论思想,观点,目标,理想,梦想。木心提到“后门通,前门不通”。这是这个时代的悲哀。木心逃到自己的世界里。
木心提倡做“文艺复兴的个体户”。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认真对待自己,心存希望,不枉此行。我想世界上有无数的木心,至少在人生的一些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