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交响乐赏析课程之感想
交响乐赏析课程之感想
作为一个学习视觉传达的我来说,选择选修交响乐赏析这一课程,我想在平时总是要思考如何的设计出好的方案,总是要动脑筋,而听听音乐是舒缓心情和放松大脑的一个很好的方式。为什么选择交响乐,是因为,基本没有接触过交响乐,只凭以前上课知道的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仅此而已,而平时也只是听听流行音乐没有想过要去接触交响乐,所以有这个机会,可以接触并且更加了解到有关交响乐的知识,我觉得是很好的机会,于是就报名了。上课的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他每天早上都会起床听一段交响乐,那时候听到觉得很不可思议的,就像我们那么喜欢流行乐也没有每天早上起来听,而老师竟然这么做了,光这种行为就感染了我,也更让我觉得交响乐给人带来的力量原来也是那么无穷的。我在一次次课程中越加感觉到交响乐给人的冲击力是与众不同的,感染力与吸引力更是不同于一般的,我更加发现了交响乐这门艺术比其他艺术门类给人们的冲击力更大,它直接撞击人们的心灵,使我们无法回避。在这撞击过后,乐曲在人的心脏中迷漫开来,渗入全身,使全身充满激昂向上的力量,激情四溢,热血沸腾的。
我一直对音乐的感觉偏于感性化,或许只停留在表面吧,但交响乐让我感觉到了音乐它也赋予理性的一面,我想能在这个基础上回到更高的感性上,那那时的我肯定会进入一个更高的精神境界,这就是我所要追求的目标和愿望了。
都说音乐给人以启迪,净化人的心灵,完善自身的品质,从而感悟这美好的人生。从交响乐中我更能感受到作者的那种坎坷的人生轨迹,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表达中体会到,原来创作的过程并非我们一般的想象。作者把这一切都融入了他的音乐,所有的喜怒哀乐,所有的生死离别,所有的所有的无法表达的内心世界都用交响乐这种慷慨激昂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震慑力更直入人心啊。从老师的课程中我还体会到了,当人需要用音乐去放松心情的时候,可以纯粹地从听觉上享受音乐,即从欣赏音乐过程中,由于感受旋律、节奏等音乐所包含的基本要素时达到放松心情的效果。在这个层面上,我们不一定要具备很多音乐知识或者有高层次的欣赏水平,只要“用心听,”又如“把耳朵叫醒”的方式去听音乐。在欣赏音乐同时,就会感受到到旋律是优美的或者是动听的,并且凭直觉去选择个人觉得悦耳的歌曲或乐曲去欣赏。例如在听很多的交响曲时,很多时候我们仅仅是欣赏它的旋律,从中获得心情上的释放。
音乐是会说话的,有内涵的。我们可以去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风格、体裁以及其音乐语言的特点和作者生平等等,更深层的体味音乐作品的内涵。这个过程中,我们就需要对音乐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以及具备一定得欣赏能力。而在更深入的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我们既可以获得欣赏过程中的快感,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正如当我们在听交响曲时,如果我们知道的作者创作用意,创作背景,我们就能听音乐作品更为深刻的内涵。
这个课程其实一个礼拜就两节课,时间有限,但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我发现我学到了很多,老师的上课方式也让我们更加主动的去学习习近平时无法学到的东西,转眼间,课程也要结束了,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会去忽略交响乐,更加会主动去了解一些知识,多点知识总是好的,学习的过程短暂但是美好,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深入有关交响乐的知识。我想只要热爱交响乐,它也会慢慢向我靠近,一起享受这种无与伦比的音乐旅程。
陈雁菲10304030110视觉3班
第二篇:交响乐之感想
交响乐之感想
摘要:交响乐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音乐爱好者。本学期在交响乐课堂上老师带领我们欣赏了交响乐发展的三个不同的时期的很多作品,本文就作者印象最深的三部作品的韵律、节奏、主题、音色以及欣赏后的感受等方面做一简单的总结和阐述。三部作品分别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以及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
关键词:交响乐 艺术
一、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创作《命运交响曲》时,贝多芬已经双耳失聪,同时遭遇了失恋的打击。但是他依然选择坚持与命运抗争到底,“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就是他的宣言。
全曲共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辉煌的快板。明亮的快板,2/4拍子,奏鸣曲式。第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勇往直前的气势,表现了坚强的意志,抒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圆号吹出了由命运动机变化而来的号角音调,引出充满温柔、抒情、优美的第二主题。第二乐章,有活力的行板。稍快的行板,3/8拍子,双重主题变奏曲式。第一主题抒情、安详、沉思,由中提琴、大提琴拉出富有弹性的节奏和起伏的旋律。第二主题先是由木管奏出,然后由铜管乐器吹出英雄豪迈的凯旋进行曲,充满热情和力量,英雄豪迈的乐观情绪。第三乐章,谐谑曲:快板。C小调,快板,3/4拍子,诙谐曲。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发出跃跃欲试的音调,小提琴却是无可奈何的叹息。第一主题在第一小提琴的演奏下,自由地向上伸展,乐队的音域在增大,音响在增强,一种不可抑制的力量把音乐直接导入那光辉灿烂的终曲,充满振奋人心的乐段,象征着人民群众在黑暗势力下的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第四乐章,快板。快板,4/4拍子,奏鸣曲式。先是由乐队全奏辉煌的第一主题,后是由弦乐拉出欢乐的第二主题,表现人民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
第一乐章展示了一幅斗争的场面,激昂有力,具有一种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气势,展示了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表达了一种必胜的信心。随后抒情的旋律,温柔优美、明朗的音调与前面形成对比,它抒发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的情感。第二乐章宏伟而又辉煌,它深沉、安详、优美,蕴藏着深厚的力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着抒情而沉思,随后充满着火热的朝气,以及充满活力的激情,具有豪迈的英雄气概和乐观情绪。第三乐章先是动荡不安的情绪,显得低沉、抑制,随后转换成具有冲击力的音调,力量蓄积不可遏制。第四乐章充满光明和无比欢乐的情绪,音色明亮而柔和,雄伟而壮丽,一片欢乐的气氛。
整个交响曲高亢、激昂,催人奋进,是孤独的诉说,是病痛的呻吟,是愤懑的宣泄,是对人生多舛的拷问!
听过交响曲后,感觉到音乐象征着人民的力量如洪流般以排山倒海之势,向黑暗势力发起猛烈的冲击,具有一种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气势。又感觉到抒情的旋律,温柔优美、明朗的音调,与前面形成对比。它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的情感,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显示了人民必定战胜黑暗势力的坚强信心。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现实的坚定信念相互交织,最后表现出人民经过斗争终于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
从交响曲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虽然生活的道路是艰难曲折和满布荆棘的,人会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痛苦、挫折、失败,但是我们要敢于同命运作斗争,用坚忍不拔的意志去战胜困难,打败命运。
二、德沃夏克《自新大陆》
《自新世界》交响曲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 序奏,慢板,e小调,4/8拍子。由弦乐器、定音鼓和管乐器竞相奏出强烈而热情的节奏,暗喻了美国那种紧张、忙碌的快节奏生活。优美的旋律透露出浓浓的乡愁。第二乐章 最缓板,降D大调,4/4拍子,复合三段体。木管部分在低音区合奏出充满哀伤气氛的几个和弦之后,由英国管独奏出充满奇异美感和神妙情趣的慢板主题,弦乐以简单的和弦作为伴奏,这是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由长笛和双簧管交替奏出,旋律优美绝伦,在忽高忽低的情绪中流露出了一种无言的凄凉,仍是作者思乡之情的反映。本乐章的第三主题转为明快而活泼的旋律。第三乐章 谐谑曲。第一主题轻快而活泼,带有跳跃的情绪;第二主题清丽、明快,富有五声音阶特色;两个主题彼此应和、模仿。第四乐章 快板,奏鸣曲式。乐章的主部主题由圆号和小号共同奏出,威武而雄壮;副部主题则是柔美、抒情性旋律,由单簧管奏出。这一切经过发展之后,形成辉煌的结尾。
第一乐章缓慢、宁静而又有点压抑,随后出现强烈而热情的节奏,最后出现悲伤的旋律,表达思乡之情。第二乐章表现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浓烈的思乡之情充满哀伤气氛,随后充满奇异美感和神妙情趣,最后在忽高忽低的情绪中流露出了一种无言的凄凉。第三乐章音乐轻快活泼,很有生气,旋律抒情婉转,反映出对祖国的思念。第四乐章气势宏大,富丽堂皇,给人的感觉充满了力量和希望,也充满了回忆,最后在意犹未尽的时候却给人们无比的想象空间,给人一种希望。
听过交响曲后,感觉到乐曲丰富多彩、起伏跌宕,愤怒的呼喊、热情的召唤和战斗的号召,都被传达出来。优美的旋律随各种乐器次第呈现,极尽变化,兼有柔美温婉和雄壮豪迈。整个交响曲充满浓郁的乡愁,忧愁与伤感贯穿在其中,把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交响曲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深深的思乡之情。故土难离,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家乡,永远地把它放在自己的心中永不忘怀。即使远离家乡,因乡愁而寂寞惆怅,也要在心中燃起热爱家乡的炙火。
三、柴可夫斯基《天鹅湖》
舞剧的序曲一开始,双簧管吹出了柔和的曲调引出故事的线索,这是天鹅主题的变体,它概略地勾画了被邪术变为天鹅的姑娘那动人而凄惨的图景。全曲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是第一幕结束时的音乐,音乐主要由各种华丽明朗和热情奔放的舞曲组成,它充满了温柔的美和伤感,在竖琴和提琴颤音的伴随下,由双簧管和弦乐先后奏出。匈牙利舞,音乐的前半段舒缓而伤感,音乐后半段节奏强烈,是一首狂热的舞曲。西班牙舞,音乐富有浓厚的西班牙民族风味,西班牙响板的伴奏色彩明亮,更加重了音乐的民族特色。音乐前半部分热情奔放,气氛热烈,后半部分则充满了歌唱性和旋律性。那波里舞曲,是一首十分著名的意大利风格的舞曲,整个舞曲以小号为主奏,音乐活泼,前半段平稳,后半段则节奏越来越快,气氛越来越热烈,是一首塔兰泰拉风俗舞曲。四小天鹅舞,也是该舞剧中最受人们欢迎的舞曲之一,音乐轻松活泼,节奏干净利落,描绘出了小天鹅在湖畔嬉游的情景,质朴动人而又富于田园般的诗意。
听过音乐后,感觉到悠扬和平的主旋律中,略带忧伤和凄美,能够想象出平静的湖面和天鹅嬉戏的场景。接着旋律急促回转,有一种紧迫、危险的氛围,表现出奥杰塔紧迫担忧的心情和勇往直前的决心。随后音乐变得激烈急促,呈现出惊险刺激的场面,让人有屏气聆听的紧张气氛,这是王子公主与魔王斗争的场景。最后音乐恢复平静安详的主旋律,轻快而美好,魔王被打败,天鹅湖又恢复平静,美好的故事完美的结束。
四、个人感受
我带着对交响乐的美好憧憬选了《交响乐欣赏》这门选修课,但我不得不说,在上这节课之前我除了听过交响乐以外,对交响乐方面的知识可谓是一窍不通。平时听惯流行音乐的我感觉交响乐对我来说是太过高雅的东西,像我这种连五线谱都看不懂的“俗人”根本就无法理解交响乐的美。当然,何腾老师是一位严肃认真,又有很高艺术造诣的老师,他拿出个人收藏的交响乐VCD放给学生听,当然,也多亏了老师这样负责的精神,通过一学期的交响乐学习,我大致了解了交响乐发展的不同阶段,一些非常有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不同国家非常有名的交响乐乐团,交响乐的创作过程等等,当然还有欣赏交响乐的方法。我自己也有时候会突然发现上大学之前的音乐课上学过的某个片段恰好是某位音乐家的某个作品中的一个章节。我想这对提高我的艺术修养非常重要,至少今后在听交响乐的时候不会什么都不懂了。很遗憾以后没有机会再修交响乐欣赏这门课了,但我想在这学期课上学到的知识会一直陪伴着我,让我今后能够更好地欣赏交响乐,品味音乐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贝多芬赏析之《c小调第五交响曲》人民教育出版社 3《世界名曲欣赏》杨民望 1991年
4《交响音乐赏析》 王文澜 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 5《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
第三篇:交响乐鉴赏之感想
交响乐鉴赏之感想
姓名 邓佳敏 班级 091201 学号 ***3
作为一个学习法学专业的我来说,很高兴这个学期学习了交响乐鉴赏这门令人陶醉的课程,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交响乐的世界里留连忘返,学习了许多关于交响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历史,了解了许多享誉世界的伟大音乐家,聆听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音乐作品,仿佛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让自己的心灵找到了一个畅快休憩的迷人小岛。
我一直很喜欢音乐,音乐带给人的那种闲适心情难以言表,而交响乐正是各种音乐中最能给人以灵魂的洗涤的重要部分,在晴朗的午后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看书,或是在阴雨的傍晚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冥想„„似乎所有事情与音乐结合在一起都变得完美起来。
交响乐是一种富于戏剧性的大型管弦乐套曲。也可以说,交响乐就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最初,交响乐是各种多声部乐曲的泛称,到了18世纪,通常是指意大利式的歌剧序曲。歌剧序曲的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逐步发展成三个乐章,再加上一个“小步舞曲”乐章,便成为四个乐章的古典交响乐的典型形式。古典交响乐是在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手上奠定基础的,他创作了104部交响乐,有“交响乐之父”的称号。
音乐的四大要素是旋律、和声、节奏以及音色,欣赏音乐包括纯美感享受、想象与联想、纯音乐鉴赏。交响乐萌芽于十六世纪中叶,即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直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才最后定型,巴赫、亨德尔确立了弦乐器在乐队中的地位,交响乐的基本形式由海顿创始并由莫扎特最终确立,贝多芬使交响乐发展到了最高峰。贝多芬是古典交响乐的革新者,创作了《英雄交响乐》和《命运交响乐》,使交响乐成为表现反对专制暴政、争取自由民主的革命热情和英雄性格的重要音乐体裁。继贝多芬以后,19世纪的浪漫派作曲家,把交响乐引向新的广阔世界,加强了标题性,使音乐创作与文学、戏剧、绘画等密切结合起来。如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以德国待人歌德著作中的作物为题材,创作了《浮士德交响乐》。现代意义的交响曲是指一种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器乐套曲,是音乐表现的最高形式,它能表现重大的题材,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
课程中我们欣赏了不计其数的美妙音乐作品,除了交响曲,也包括钢琴协奏曲等,还有令人啧舌的音乐歌舞剧。总是让我心里无比激动或者平静起来,音乐就是拥有这样神秘的力量。经过课程中与交响乐的相处,我被深深的吸引了,开始更加热爱音乐,特别是交响乐。我在一次次课程中越加感觉到交响乐给人的冲击力是与众不同的,感染力与吸引力更是不同于一般的,我更加发现了交响乐这门艺术比其他艺术门类给人们的冲击力更大,它直接撞击人们的心灵,使我们无法回避。在这撞击过后,乐曲在人的心脏中迷漫开来,渗入全身,使全身充满激昂向上的力量,激情四溢,热血沸腾的。
我一直对音乐的感觉偏于感性化,或许只停留在表面吧,但交响乐让我感觉到了音乐它也赋予理性的一面,我想能在这个基础上回到更高的感性上,那时的我肯定会进入一个更高的精神境界,这就是我所要追求的目标和愿望了。
都说音乐给人以启迪,净化人的心灵,完善自身的品质,从而感悟这美好的人生。从交响乐中我更能感受到作者的那种坎坷的人生轨迹,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表达中体会到,原来创作的过程并非我们一般的想象。作者把这一切都融入了他的音乐,所有的喜怒哀乐,所有的生死离别,所有的所有的无法表达的内心世界都用交响乐这种慷慨激昂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震慑力更直入人心啊。从老师的课程中我还体会到了,当人需要用音乐去放松心情的时候,可以纯粹地从听觉上享受音乐,即从欣赏音乐过程中,由于感受旋律、节奏等音乐所包含的基本要素时达到放松心情的效果。在这个层面上,我们不一定要具备很多音乐知识或者有高层次的欣赏水平,只要“用心听,”又如“把耳朵叫醒”的方式去听音乐。在欣赏音乐同时,就会感受到到旋律是优美的或者是动听的,并且凭直觉去选择个人觉得悦耳的歌曲或乐曲去欣赏。例如在听很多的交响曲时,很多时候我们仅仅是欣赏它的旋律,从中获得心情上的释放。
音乐是会说话的,有内涵的。我们可以去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风格、体裁以及其音乐语言的特点和作者生平等等,更深层的体味音乐作品的内涵。这个过程中,我们就需要对音乐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以及具备一定得欣赏能力。而在更深入的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我们既可以获得欣赏过程中的快感,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正如当我们在听交响曲时,如果我们知道的作者创作用意,创作背景,我们就能听音乐作品更为深刻的内涵。
这个课程其实一个礼拜就两节课,时间有限,但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我发现我学到了很多,转眼间,课程也要结束了,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会去忽略交响乐,更加会主动去了解一些知识,多点知识总是好的,学习的过程短暂但是美好,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深入有关交响乐的知识。交响乐欣赏这门课程教给我们的不只是音乐本身,更加包括如何以一个绅士的姿态面对音乐、面对艺术,真正的静下心来感知和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激情与安慰,真的很喜欢这门课程,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交响乐。我想只要热爱交响乐,它也会慢慢向我靠近,一起享受这种无与伦比的音乐旅程。
第四篇:北京交通大学交响乐之感想
《交响乐欣赏》 结课论文
(社科类)题目:交响乐之感想 专业:软件学院 姓名:*** 学号:****114
2013年12月
号 19摘要
交响乐或恢弘或优雅,总能给人带来极大的听觉震撼。指挥家与演奏者们的配合,让人觉得有一种美感,随着指挥身体的“抑扬顿挫”,每一件乐器仿佛就像活的一样,富有节奏和动感。音乐与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紧密相连。从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为精神食粮,一直给人心灵上的慰藉。本文将对三部交响乐,根据作者的感受进行赏析:古典主义时期的《英雄交响曲》,浪漫主义时期的《悲怆交响曲》以及创作于两个时期之间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本文将用语言描述所上述交响乐的结构形式,及对音乐所激起的情绪表述。
关键词
交响乐赏析《英雄交响曲》《蓝色多瑙河》
《悲怆交响曲》 目录
摘要。。。。。目录。。。。。
一、深沉、真挚的《英雄交响曲》
二、奥地利第二国歌,《蓝色多瑙河》
三、充满悲剧色彩的《悲怆交响曲》 感悟。。。。参考文献。。。
1.深沉、真挚的《英雄交响曲》
《英雄交响曲》,是由人类艺术史上最伟大的创造者,贝多芬,于1804年完成。这部交响乐虽然创作于古典音乐时期,但是这部交响乐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大大超过了维也纳古典交响乐的创作局限,时常被认为是浪漫乐派的创始作。
拿破仑是无数青年人们的偶像,我也不例外,他的王者风范让人敬仰不已,曾经横扫欧洲,是何等的豪情壮志。《英雄交响曲》,共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中的大提琴演奏,刚毅、淳朴而精力充沛,正是贝多芬眼中的拿破仑形象吧。接下来,又出现了双簧管、单簧管及小提琴交替出现的一个申述性的抒情动机。后面的音乐显得有些急促,似乎象征着不幸即将来临.整个结束部具有展开部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节奏上的变化,即连续不规则重音,给人以强烈的不协和感,最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力度从很强到很弱的急剧变化。本乐章好似暴风雨前的沉寂,主题动机孤独呻吟的音调从低声部升起,气氛紧张而有些惊惶。和声、节奏、配器、主题也都做了淋消尽致的发展变化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戏剧性的新高潮.然后,在双簧管上出现了一个抒情而明朗的曲调,它给英雄主题带来了新的鼓舞,在一个强有力的和弦后,英雄主题以胜利凯旋而来。
。第二乐章为慢板,此乐章自始至终具有进行曲的特点,政治色彩很浓。并体现出英雄的葬礼是在行进中举行,哀悼的音乐井非绝望悲观,而是发自人们内心的英雄的祟敬、哀悼及沉痛的思。一连串的调性转换,给这个哀悼的月似增加了严肃性的悲痛色彩。第三部分再现了快速的谐谑曲,在主部匕结束。第三乐章很象描绘了(一个)风尘仆仆的英雄形象,它与第一乐章是一脉相承的,力度变化也很大也在较短的时间内,从弱到强,在节拍、节奏速度方面亦有很大变化。
第四乐章终曲,双主题变奏曲式。它表现庆祝胜利的狂欢场面.从结构的整体来看,此乐章带有明显的奏鸣曲式和回旋曲式的痕迹: 结构
整部作品在和声方面大胆运用不协和和声进行布在配器上,充分利用器乐的色彩对此,在力度变化上,运用从很弱到很强的力度对比;在速 度上,从慢板到急板的鲜明速度对比,所有这一切,都使各乐 章的规模更加庞大和多样化了。
贝多芬《第三英雄交响曲》无论是创作内容和形式
都较他以前的作曲家有很大突破,对后来浪漫主义音乐家的 创作影响极大,在世界音乐艺术史卜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2.奥地利第二国歌,《蓝色多瑙河》
《蓝色多瑙河》是奥地利“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的代表作品。这首脍炙人口的音乐早已曾为人们幸福美好生活、期盼世界和平的象征。圆舞曲的基本结构一般包括三至五首小圆舞曲,前面往往会有一个序奏,最后又尾声。《蓝色多瑙河》由五个部分组成。
前面是一个很长的序曲:小提琴的颤音渐渐响起,描写多瑙河水波荡漾的情景。然后元昊演奏出一种东方破晓,万物复苏的景象。接下来弦乐队的演奏,把多瑙河的川流不息、波光粼粼描绘得生动可人。后面几个段落音乐的转变,使得作品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把多瑙河两岸的魅力景色,以及人们泛舟河上的情景一一体现出来。整部作品节奏欢快、流畅,以此来表现河流的动感,既生动又形象;音乐语言清新明快,极富有歌唱性。在结束部分,又出现了前面几个段落的部分旋律,好像是一种回顾,最后乐队齐奏把欢乐的情绪推到高潮,令人荡气回肠,充满了生命的骄傲与辉煌。
在整个乐曲中,圆号的声音给我印象最深刻,无论在表现黎明时的涟漪,表现绅士舞步的稳重,还是在太阳升起时烘托出灿烂的气氛.都使得整个曲目得到一种和谐的美感。虽然在许多时候圆号都是在扮演配角。但是当乐曲全部安静的时候,我总是能听到圆号那熟悉的旋律。总是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安宁的意味。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人生的起伏总给人带来欢乐和痛苦,但是,在大起大落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安宁,得来不易的安宁,重新体会阳光的灿烂,迎接更好的明天。
3.充满悲剧色彩的《悲怆交响曲》
《“悲怆”交响曲》创作于1893年,是柴可夫斯基自认为最 好的作品之一。这部充满悲剧色彩的交响乐作品反映的是柴可夫斯基个人的生命体验,传达了他在生活中的绝望与挣扎,以及面对的悲剧命运而无能为力的悲凉心态和情感。该曲表现了悲哀、悲苦、幻想和斗争,而悲剧性的形象和气氛则贯彻始终。
《悲怆交响曲》采用古典乐曲的四乐章结构,第一乐章大管演奏,好象提出深沉、严肃又发人深醒的重大问题。接下来,旋律逐渐上升,使乐思复杂化,和弦外音的不协和,预示着悲剧的到来。大管的音色苍老、沉重,好像一位历尽坎坷的人在悲痛而沉静地思考。也许这是柴可夫斯基,预见了自己生命的终结,而开始回顾自己的人生吧。接着。由中提琴富有表情地奏出,它温柔、抒情、旋律优美如歌,与第一部分有着鲜明的对比,它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圆号奏出的和弦和持续音形成了和谐平稳的背景,衬托得小提琴更加甜蜜、优美。就像暴风雨前的宁静,这段美好更加突出了的悲剧色彩。
第二乐章,由圆舞曲组成,圆舞曲主题的节奏自由,伴奏活泼,显得流畅、轻快,大提琴如歌的旋律为它增添了柔美的情调。这一切都是在做铺垫,乐章结束时,一切都暗淡下来,先后在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上出现一系列合唱风格的下行和弦乐句,随后,乐章中段 哀求、叹息的音调在不同乐器组呼应着,它打破了音乐明朗的 情绪,使人又想到第一乐章中的悲剧形象。
第三乐章的诙谐曲和进行曲,结尾中,乐队以强大有力的全奏,造成不
断运动的效果,表现出胜利的欢腾,形成巨大的高潮,仿佛描述了他一生的音乐历程。
第四乐章被称为“死亡”的乐章,体现了绝望和死亡的悲剧形象,悲剧性的主题是残
酷的现实给作曲家带来的人生最后结论“死亡”。用作者自己的 话说,“气氛和安魂曲非常近似。”主部由叹息、下行的旋律既 不稳定的和声组成,集中地表现了悲剧的形象。副部如泣如诉的 音调,表现出悲哀的啜泣和绝望的呻吟。圆号吹出颤抖一般的八 度切分三连音,作为副部的背景,描绘出心得搏跳和颤动,表现 了柴科夫斯基在生命最后的岁月里辛酸的失望和深沉的痛苦。
感悟
通过本学期对交响乐的欣赏,我才知道交响乐这种艺术形式是如此有魅力,通过各种乐器的组合,让人能够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作曲家所要描绘得场景之中。只要闭上眼睛,就能想象出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景。《英雄交响曲》中的拿破仑,《蓝色多瑙河》中的美丽景色,《悲怆交响曲》中主人公的一生,都好像历历在目。我想这就是交响乐的魅力吧。不仅仅是听觉上的震撼,更重要的是心灵与脑海中的感情交流,让人不禁融入作曲者的世界中。这就是交响乐的魅力吧。
参考文献
[1]杨和平,贝多芬《第三英雄交响曲》及其创作风格特征;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1年3期.[2]初海伦,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与《蓝色多瑙河》;秘书-2007年12期.[3] 陆家齐,柴科夫斯基和他的《第六交响曲》;世界文化-2005年11期.[4]互联网参考资料均来自于百度和维普期刊数据库。
第五篇:交响乐赏析
交响音乐之感想
【摘要】本文是令我印象深刻的三部交响乐之感想,分别是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文中夹杂着我听完这些交响曲的感想,以及对这些交响乐曲式、创作背景、节奏、主题等方面的理解,通过借鉴专业的文章,也大概了解了这些交响乐的整体风格,篇章布局以及所体现出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悲怆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田园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 贝多芬
我生长在中国,在这个东方的古老的国度里从小就耳濡目染中国的传统文化,也经常倾听那些带有浓郁中国风的乐曲,然而,我对西方的交响乐一直以来还比较陌生,不知道交响乐的演奏形式如何?不知道这种优雅的音乐会给听觉上带来怎样的冲击?不知道西方的音乐和我们东方的音乐有何差别?带着这些好奇的心里,我充满期待的走进了何腾老师《交响乐欣赏》的课堂,兴致勃勃的聆听着这些美妙的旋律。
如今,十六节生动的课程结束了,每节课上都可以听到世界上最好的乐团演奏的世界上最优秀的作曲家创作的交响乐,那些悠扬的旋律在头脑中一直转一直绕,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在这里选择我听过的印象最深的也是我认为最有名气的三部作品来谈谈我的感想。
一 《命运交响曲》
提起贝多芬,立刻进入我脑海中的作品就是《命运交响曲》了。从小学开始,还没学会加减法就已经知道了贝多芬,虽然不知道他是谁,没听过他的作品,但从老师的口中总是能把贝多芬和《命运交响曲》联系在一起。十几年过去了,今天终于能够稍微专业一点对它分析。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原名《第五交响曲》,它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命运交响曲》结构严谨,手法简练,形象生动,各乐章之间具有十分清晰的内在联系。整部作品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全曲共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明亮的快板、奏鸣曲式。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命运敲门式的动机。这一动机发展出惊惶不安的第一主题,它贯穿着第一乐章,推动音乐不断向前发展。第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勇往直前的气势,表达了贝多芬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接着,圆号吹出了由命运动机变化而来的号角音调,引出充满温柔、抒情、优美的第二主题。
第二乐章
稍快的行板、双重主题变奏曲式.第一主题抒情、安详、沉思,是由中提琴、大提琴拉出。富有弹性的节奏和起伏的旋律,使这个主题具有内在的热情和力量。第二主题先是由木管奏出,然后由铜管乐器吹出英雄豪迈的凯旋进行曲。第三乐章
快板、诙谐曲,是决战前夕各种力量的对比。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发出了跃跃欲试的音调,小提琴却是无可奈何的叹息。命运主题依然凶险逼人,决战的第一阶段仍由命运取胜。但是,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伴随着低音弦乐奏出的舞蹈主题,引出了振奋人心的乐段,它象征着人民群众在黑暗势力下的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
第四乐章
快板、奏鸣曲式。开始是雄伟壮丽的凯旋进行曲,先是由乐队全奏辉煌的第一主题,后是由弦乐拉出欢乐的第二主题,表现人民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到发展部的高潮时,狂欢突然中断,远远地又响起了命运的威吓声,但已是苟延残喘,再也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潮流了。
静心听取《命运交响曲》,并结合贝多芬生活的那个时代,我想,“扼住命运的咽喉”,需要怎样的抗争精神啊?!它既是反映贝多芬自己面对命运不公时的顽强抗争心态,也是在隐喻千千万万人们的不甘束缚、勇于挣脱枷锁的命运历程。正是因为切合了他所处的那个特定历史时代的背景,作品才有了更长久的生命力、更持续的延展度。这正是为什么几百年来,有许多人可以从《命运交响曲》中获取力量、鼓起勇气面对生活压力、人生挑战的重要原因!
二 《悲怆交响曲》
《第六交响曲(悲怆)》旋律优美,形式均衡,乐法精巧,是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也是古今交响曲中第一流的精品。柴可夫斯基为之自豪,自认为这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他大约在1893 年八月末至九月间完成了这部让他最得意的杰作,这部作品再次证明了柴可夫斯基的创作才能和营造音响的能力,六天之后,柴可夫斯基那颗不平凡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孤独的离开人世,立时,音乐界一片哀戚,噩耗像突然刮起的暴风雪,柴可夫斯基的死亡信息猛烈地抽打着每一个人的心。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下面逐一分析:
第一乐章 慢板,转不很快的快板,b小调,4/4拍子,奏鸣曲形式。序奏为慢板,低音提琴以空虚的重音作为引子,由低音管在低音区演奏出呻吟般的旋律,其他乐器则如叹息般地继续。乐曲自开始就笼罩在一种烦躁不安的阴沉气氛中。主部的第一主题快速而富节奏感地奏出,给人以苦恼、不安和焦燥的印象。之后乐曲的速度旋即转成行板,第二主题哀愁而美丽,有如暂时抛却苦恼而沉入幻想中一般。本乐章的终结部十分柔美、温和,旋律在平静的伴奏下伸展,形成谜一样的结尾。
第二乐章 温柔的快板,D大调,5/4拍子,三段体结构。自始自终 一贯单纯的色彩,其构想似乎来自俄罗斯民谣。5/4拍子的分配方式为,各小节的前半部分为二拍,后半部分为三拍,形成了不安定而又稍快的音乐,全乐章呈现出昏暗、低迷的状态。主部的主要旋律在乐曲开头由大提琴呈示,具有舞蹈般的节奏,却又荡漾着一丝不安的空虚感。中段为b小调,主旋律在定音鼓的单调节奏下奏出。
第三乐章 甚活泼的快板,G大调,4/4拍子,谐谑曲与进行曲混合而无发展部的奏鸣曲式。这一乐章的主要内容反映了人们四处奔忙、积极生活的景象,有人认为这一乐章体现出作者对过去的回忆。本乐章第一主题为谐谑曲,具有意大利南部的民族舞蹈音乐塔兰泰拉舞曲的风格,轻快、活泼,与前两个乐章的主题形成对比。
第四乐章 终曲,哀伤的慢板,b小调,3/4拍,自由的三段体。本乐章的主题极为沉郁、晦暗(一般交响曲的终曲都是最为快速、壮丽的乐章,而本交响曲正相反,充分强调了“悲怆”的主题),悲伤的旋律在两声圆号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凄凉片段。
三 《田园交响曲》
乐曲特点:
F大调第六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乐中唯一的标题音乐。所谓标题音乐是指音乐具有故事性、情节性,表现文学概念或绘画场面。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被认为是标题音乐的典范。贝多芬对这部交响乐加的标题是“田园生活的回忆”,他在总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贝多芬怕人们误解他的音乐,更明确地说:“《田园》交响曲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他强调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描摹自然。
第六田园交响曲6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部风格最为别致的交响曲, 他在某些方面已经将古典主义交响曲向前大大发展了一步, 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多乐章标题交响曲的形式, 标题代表着乐思在贝多芬时代已经得到了相当成熟的运用, 后来在浪漫主义音乐时期这一创作手法十分盛行, 如法国作曲家柏辽兹的5幻想交响曲6等。/ 乐盛0贝多芬的交响曲技法娴熟, 形式严谨, 内容丰富。他将交响曲的创作成就, 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世界交响艺术史上, 贝多芬的交响曲创作被认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 他的作品是跨越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之间的承上启下的杰出典范。贝多芬毕生追求/ 自由、平等、博爱0的理想, 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就体现在他的交响音乐作品中, 这种思想性深刻、哲理性复杂的交响乐是音乐艺术形式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完美结合, 它对社会的启示,作用将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四 结语
虽然在交响乐方面我还只是一知半解,没有多少深入的理解,但也许这学期的《交响乐欣赏》会是一次抛砖引玉,激发起我对交响乐的兴趣。经过课后查找一些资料,借鉴专业人士的赏析,我对这几部交响乐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最终写了这篇报告,表达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感想,也算是班门弄斧吧。总之,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才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钢琴曲《命运交响曲》赏析》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胡满春
2.《柴可夫斯基《悲怆交响曲》创作鉴赏》韩丽(迁安市建昌营高级中
学,河北迁安064400)
3.百度百科《悲怆交响曲》 http://baike.baidu.com/view/2596939.htm
4.《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曲解读》王浩徐州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