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交响乐课感想
交响乐论文
我最喜欢的交响乐作品《彼得与狼》
交响乐论文
完成本学期的交响乐欣赏课,受益匪浅,我感受到了音乐形式的美、乐曲中气质的美、节奏的美、旋律的美、多声部的美、整个学期的课对我来说应该是一种美的享受,以美来激起了我的感情的波澜。在欣赏中我用眼睛观察世界,用耳朵聆听世界,在音乐鉴赏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从前我对音乐没有什么鉴赏能力,唱歌也是五音不全,在音乐方面跟同学们没有共同语言。当同学叫我一起去听音乐会的时候,我只能委婉拒绝,我立志要在一个学期里恶补音乐知识,所以我选下了《交响乐欣赏》课。经过了这么一个学期的熏陶,我感觉我已经具备了足够的乐理知识,成为一个半专业的小鉴赏家。下面向大家展示下我学习的成果,和大家分享我最喜欢的交响乐《彼得与狼》。
刘老师在介绍“管弦乐队及其乐器”这部分知识时,带领我们欣赏了普罗柯菲耶夫为儿童写的一部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彼得与狼》作为一个以少年为主题的交响乐作品,是普罗柯菲耶夫的代表作品之一,完成于1936年春,同年5月2日在莫斯科的一次儿童音乐会上首次演出。为了使音乐更易于领会,富于独创性的普罗科菲耶夫别开生面地采用了交响童话的新体裁,即一边用管弦乐队演奏表达不同的音乐形象,一边用富于表情的朗诵词,来解说音乐内容的情节。这部交响童话中有很多角色,如彼得、小鸟、鸭子、猫、大灰狼、老爷爷及猎人等。音乐中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弦乐四重奏、定音鼓和大鼓所奏出的具有特性的短小旋律和音响,分别代表了以上角色。
因为有影像辅助我们理解这个故事,使得我们跟交响乐的这一次
交响乐论文
接触有了桥梁。当演奏高音区的长笛声传出来的时候,一只活泼灵动的小鸟出现在大屏幕上使我们准确抓住了长笛应该扮演的角色;弦乐奏出开了,屏幕上出现了机智勇敢的小男孩彼得;鸭子的形象由双簧管带出来了,它那蹒跚而又慵懒的步态伴随着声乐的节奏;单簧管低音区的跳音演奏描绘了小猫捕捉猎物时的机警神情;爷爷老态龙钟的神态由大管浑厚、粗犷的声音来表现,节奏和音调模拟了老人的唠叨;狼阴森可怕的嚎叫用三只圆号来体现。定音鼓和大鼓的响起,为我们带来了大灰狼的克星—猎人和枪声。不同的乐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一个简单的介绍之后,彼得与狼的故事由这不同的声音娓娓道来。
闭上眼睛,凭着刚刚对不同声音角色的认识,静静的听他们的表演:自信的少年彼得快乐的出现了,接着是活泼的小鸟,少年彼得与他的小朋友鸟儿一起玩耍,他们之间可爱而又友好的对话。有点无赖有点慵懒的鸭子与小鸟争吵。步伐轻而又轻的猫猫,趁小鸟和鸭子吵的忘乎所以便扑了上来,小鸟和鸭子慌忙逃脱,小鸟躲在树上,蹒跚的鸭子走到水沟里自得的游来游去。留下小猫在空地着急。彼得继续在草地上自由自在玩耍,这时候浑厚粗犷的大管声响起,爷爷出来了,爷爷吓唬彼得说狼要来了,把不情愿的彼得带回家。不久,狼真来了,吃掉慵懒的下悠然自得的鸭子,猫和小鸟逃到树上。狼躲在树后要捉小鸟和小猫。这时屋中的彼得发现了狼。彼得不顾个人安危,在小鸟的帮助下捉住狼尾巴,将它拴在树上,森林中的猎人谨慎的巡逻,最终来到彼得的院子里把狼抓进了动物园。最后扮演彼得的快乐弦乐和其他乐声响起为战胜大灰狼一起欢歌。
交响乐论文
《彼得与狼》中作曲家运用乐器来刻画人物和动物的性格、动作和神情,音乐技巧成熟,形式新颖活泼,旋律通俗易懂。全曲既有贯穿的情节,而又不是干涩地平铺直叙;每一个角色、每一个段落不但形象鲜明,而且还含有表达尽致的艺术魅力。通过这部作品,我深刻理解了音乐、乐器是有生命的,他可以生动的表达各种动物、人„„当然,最宝贵的还是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只要团结起来,勇敢而机智地进行斗争,任何貌似强大的敌人都是可以战胜的。在欣赏交响乐时,还有一点很重要——我们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交响乐是通过作曲家主观的感受写出来的,因此它的主观性是很强的。音乐创作跟其它艺术有些不一样,文学写出一部小说来,创作已经完成了; 戏剧写出一个剧本还不够,还要演,这是二度创作;而音乐,除了这个二度创作外,还有一个三度创作,就是听众如何来欣赏和理解这个作品,就是说大家也要投入到这个创作中间去,这样一部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才算全部完成。所以,要完成音乐创作更多的是靠我们去想象的。《彼得与狼》中,狼的形象就是用四把圆号的重奏来表现它狡猾和凶残。
在交响乐欣赏课的学习经历中,通过自己上讲台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喜爱的音乐家,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演讲能力和信息传播能力。在同学们面前,介绍了“久石让”,虽然讲的不好,但是我看见下面的听众们都面带微笑,静静欣赏,这让我感受到做一个讲授者是多么幸福的。可以把自己所知道的、喜爱的专业方面的知识一一讲给听众们听,双方都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和满意感。这真的是本学期难忘的经历,交响乐论文
自己真的上升了一个台阶,也许这就是使自己不断提升的台阶吧。
交响音乐是音乐王国中最为绚丽多彩,最为高深复杂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以多层次和多线条的立体性音响沁人心扉,令人神迷。交响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经过历史长河的数次冲刷洗涤,一直保留到现在,不论从古人还是今人,都有一批热爱他的人一直将其生命延续着。作为一个对音乐感兴趣的人,总有一个力量驱动着我走近这样一个古老而又负誉高雅的音乐形式。随着音乐的跌宕起伏,我在想象的国度中无穷尽的飞翔,自由的驰骋。在悦耳的声音中,我发现自己变得心胸开阔起来,高尚起来,聪明起来,思路敏捷起来,对生活充满热爱与憧憬„„
感谢刘老师这个学期对我的精心培养,让我领悟到交响乐的真谛与魅力!
音乐赏析论文 经过上音乐欣赏选修课的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以及音乐的发展史。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
交响乐论文
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课则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除了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外,我们还学习一了些简单的乐器知识,如:古筝,笙,笛子等等,古人云:情动于衷而行于言,言之不足咏歌之,咏歌之不足,舞之蹈之。老师也经常组织一些打拍子的活动,极大得调动了我们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了我们的音乐欣赏能力。给我们以乐的感觉,美的感受,培养我们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激发了我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让我们真正的感受美、体现美,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邀翔,驰骋。以往我听音乐只是在那欣赏那乐器发出来的旋律和节奏,根本就不知道原来音乐里面还有着情节和感人的故事,听了老师的讲课后我才知道原来听一曲音乐里有这那么多的知识,上了几节课后我感觉自己现在听音乐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就感觉自己好像也是学音乐的专业学生一样,在欣赏歌曲时有着和普通人不同的理念,比普通人高一层境界。就拿老师给我们听的《梁祝》来说吧,以前就如老师所说的就会听那段高潮部分根本就没在意那里面的内涵和动人的爱情故事。而现在就不一样了。通过学习音乐欣赏我们更加了解中国的地大物博,中国的56 个民族中,出现了不少民歌。民间音乐是人们
交响乐论文
在生活、劳动、节庆、娱乐中需要表情达意,随即产生了各种口头创作或即兴创作并广为流传的民间音乐。民间音乐作品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得到演唱(奏)者的即兴加工,从而产生许多变体与体裁样式,使其巧妙的与本地域文化相适应,它是群体创造的成果。我先说说少数民族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特色,说到音乐特色必须要和舞蹈结合在一起,因为没有舞蹈的音乐是不完美的,那就没有民族的特色了,也就没有民族风格了!维族的民歌基本上都与舞蹈有关系,他们节奏很简单,咚嚓嚓咚嚓.这个节奏..适合新疆的民族舞蹈,在那遥远的地方之类的歌,都是歌颂新疆那美丽的大草原..是典型的草原民族.他们的乐器丰富而简单,有阿地力,冬不拉等等.还有吹奏乐器.新疆民歌的最大特点是艺术性很强,尤其是舞蹈艺术性很强, 算是很好的舞蹈即兴伴奏歌曲.那轻快的节奏,仿佛流动的河水在蟠曲而行.新疆舞蹈的特点也很明显,就是惟美,优雅,轻快,活泼!这也算新疆少数民族的风格!他们在大草原的生活可以通过音乐和舞蹈的形式展现给我们,很显然,大草原的生活是美好的,才会有那么优美的新疆舞蹈还有那么动听的新疆民歌!说到新疆,当然就不能忽略蒙古族人民.他们和新疆的维吾尔的风格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是大草原那种豪情奔放!虽然这样,但是也有不同,比如音乐形式就不一样,蒙古族的乐器有很 www.xiexiebang.com 多,而且这些乐器更可能的抒发在草原的心情,蒙古族的马头琴所表达的含义不是欢快,而是幽静.在茫茫的大草原中,那种马头琴发出的声音让人听了就凄凉,听了就有种心旷神怡的幽静.应该说蒙古族比新疆的维族更加贴近“草原之夜”,毕竟蒙古族讲究的礼数很多很多,这样在交响乐论文
音乐形式不同也就会引发舞蹈的不同.舞蹈形式应该说新疆的舞蹈是无与伦比的.新疆舞舞步很灵活,而且跳得也轻快,而蒙古族的舞蹈略与草原或者说是家乡联系的紧密一些!要说到家乡那蒙古族的风格都与家人,家乡,母亲有关,相信腾格尔的蒙古人你是听过的.歌曲叙述的就是他深爱的家--大草原.他一生的顽皮都寄托给了让他长大的神圣的大草原!可以说是维族和蒙古族两个民族是非常相象的,但也有略不同.也许是政治因素所造成的,但这个不是所关心的,真正的答案也许在那些已经经过历史磨练的音符里面,说不定只有音符所表达出来的旋律才是真正他们为什么不同的答案!说完了北方的歌曲,南方歌曲一样有他的魅力所在,比如说云南吧,音乐的风格很有江南风采, 很流行的民族乐器葫芦丝已经家喻户晓,周杰伦<菊花台>结尾的那段就用到了它,可以说他乐器搭配的是无懈可击.云南的少数民族很多,傣族白族等等,在这样一个大民族汇聚的地方, 舞蹈肯定是大众化的,就必须欢快,有潮流,有内涵,虽然风格和北方的新疆舞蹈差异很大,甚至舞蹈元素很简单,区别不同的是他们的舞不同之处是节奏,可以说南方的舞蹈节奏很丰富,而北方的节奏性很单一,也有的没有节奏的感觉就一跳而过,很优美的舞步一个连贯的动作就完成.舞步不同也就意味着音乐不同,南方的少数民族的音乐都是所谓的江南风格.正如旧式中国风风格的歌曲.有古筝,二胡,琵琶.它们一听上去就很优美,有的叙事,有的抒情,有的感怀.在音乐领域上是略胜一畴.带有江南色彩的曲调包含了有意境的中国风歌曲毕竟是能被中国人所接受的!总之,民族音乐风格收地区差异而不同,这也是它们的魅力所在,因为只有这样,交响乐论文
音乐的元素才会丰富起来,否则再有内涵的歌曲总有一天也会听“腻”的,歌曲的最高境界我认为还是音乐元素的多元化 听着舒伯特的小夜曲,戴着耳塞,在夜深人静的晚上,泡上一杯淡淡的清茶。一边仰望窗外星光,一边看杯上茶香袅袅。有一种超脱世间的恍惚。一闭上眼睛,仿佛就感觉到自然间新丽的微风,迎面袭来。如沐浴圣光般,刹时让人脱胎换骨。可以清晰地看到,山间,斑驳的阳光在碧玉般青翠的枝桠间流转。光的精灵,于叶间嬉戏舞蹈。小溪,顺着山势蜿蜒而下,盛载着柔美的曲线与温和的低声吟唱。清凉自然无声地浸入心田。鸟儿,成群结队地从天际的白云间飞来,又在天际的红日下消失。万物,并不纷繁。你却可以感觉得到,自己与自然早已浑然一体,听得到,大地,深沉厚重的呼吸。熟悉得让人想起儿时母亲温暖的怀抱。感觉得到,万物恬静的酣睡,亦醒亦眠间的慵懒。就像流浪了许久的浪子,突然找到了归家的感觉。正如这个世界上,最有趣的游戏是围棋,是因为它最简单,所以变数最多,最耐人寻味。舒伯特的小夜曲也给人以至纯的美,没有众多乐器叠加的纷繁。也不需要厚重的音符来搏取听者一时的侧耳。恬静淡然,温和地浸入人心。也许这种特色正是使舒伯特能永驻人心的魔力之一。所以只有以清茶来衬托这种音乐的柔美。淡然之味,无味之味至味也。这也是古人最推崇的人间极至的美好。你可以在那音乐间,找到自己灵魂的宁静归宿。忘却胸中尘杂。洗尽铅华,剥去伪装。还自己一个真实的天堂。www.xiexiebang.com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相信我会有更多机会欣赏到世界各地的音乐,能够通过音乐了解到更多地域文化知识,让我们一起来步入音乐的创造
交响乐论文 的奇妙世界,感受音乐的神奇魅。
第二篇:北交大交响乐课结课感想
《交响乐欣赏》
结课论文
(社科类)
题目:交响音乐之感想 专业:软件学院 姓名:石硕然 学号:12301044
2013年6月5号
摘要
本学期在何腾老师的“交响乐欣赏”课上,通过系统的学习,我了解了交响乐的发展历史和著名作曲家,以及交响乐的体裁、特色、以及一些名作等。伴随着一曲曲优美动听的乐曲袅袅溢出开来,我也沉浸在音乐之美中。通过对一些经典曲目的欣赏,以及老师的讲解,我进一步了解了音乐,进而真正走近音乐。本论文介绍了三部知名度很高的作品,分别是老约翰·施特劳斯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小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以及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详细地从创作背景、创作内容、作品特点、文学价值等方面对这三部进行了分析,表达出真实的学习心得。
虽然乐曲的风格各异,但都具有共同的功效,那就是洗涤人的心灵。遨游在音乐的国度,聆听是一种幸福。
关键词
交响乐
赏析 《拉德斯基进行曲》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第三钢琴协奏曲》
1.《拉德斯基进行曲》
作者简介 约翰·施特劳斯(1804~1849)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自幼学习小提琴和音乐理论。10岁左右在伴舞乐队中演奏中提琴。1819年参加兰纳组织的四重奏团。1824年兰纳将乐队一分为二,老约翰·施特劳斯任第二乐队指挥。1825年他自己组织乐队,并发表作品。1833年起,他率乐队到欧洲许多国家演出,受到欢迎。1846年返回维也纳被任命为皇室舞会音乐指导。老约翰·施特劳斯是维也纳圆舞曲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圆舞曲之父”。他所作的圆舞曲,节奏活泼,切分音和休止符应用巧妙。他的音乐作品共有252首,其中圆舞曲就有152首。此外,还有数十首波尔卡舞曲和进行曲。但是在他的作品中流传最久、影响最大的当属《拉德茨基进行曲》。曲式
1)(音色)创作背景 这首曲子本是老约翰·施特劳斯题献给拉德斯基将军的,但实质上拉德斯基是一个铁腕人物,曾残酷镇压了邻国的人民起义,可以说是一个反动军阀。后来,就连施特劳斯本人及其子小约翰·施特劳斯也不愿再演出这首进行曲。尽管如此,《拉德斯基进行曲》还是以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征服了广大听众,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进行曲。
2)主题:这首曲子由对比鲜明的两部分构成。强劲有力的引子之后是第一部分主题,仿佛让人们看到了 一队步兵轻快的走过大街。反复一遍之后,音乐经过一个全乐队齐奏的过渡句,随后出现的是与前面主题相对比的轻柔主题,优美动听。音乐最后在反复第一部分的主题后结束。3)节奏
《拉德茨基进行曲》D大调,2/2拍,复三部曲式,由管弦乐队演奏。此曲子既有进行曲的节奏又比较轻松诙谐,它没有太多的军队战斗的进行曲特点,反而更接近幽默、欢乐的风格。第一部分A段为单三部曲式(a+b+a)。其a主题是用带装饰音的八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写成,伴有战马奔腾的节奏,描写拉德茨基在马上的威武形象。又经过4小节的间奏,以b小调的属和弦,特别是以音程作为过渡,然后再现a主题,结束A段。第二部分B段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a+b)。音乐转入A大调,此段也有一个简短的引子。B段的a主题比较活泼,与A段形成对比。描写拉德茨基骑在马上慢步奔跑、检阅部队时的既轻松又严肃的形象。B段第二乐段b的音乐材料来自a主题,是它的展开,最终再现a主题结束。第三部分再现乐曲第一部分A段音乐 4)我的感想
2.《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作者简介:
小约翰·施特劳斯(德语:Johann Strauß,1825-1899),老约翰·施特劳斯长子,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施特劳斯家族的杰出代表。出生在维也纳一个音乐世家家庭,与父亲同名。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1844年组成自己的乐队,演奏本人和父亲的作品。1855-1865年应邀在圣彼得堡指挥夏季音乐会达十年1863-1870年任皇室宫廷舞会指挥。1899年,约翰·施特劳斯逝世时,维也纳人民举行了十万人的盛大葬礼。
创作背景:
1866年奥地利帝国在普奥战争中惨败,帝国首都维也纳的民众陷于沉闷的情绪之中,当时小约翰·施特劳斯任维也纳宫廷舞会指挥。为了摆脱这种情绪,小约翰接受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指挥赫贝克的委托,为他的合唱队创作一部“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合唱曲。这时的小约翰·施特劳斯虽已创作出数百首圆舞曲,但还没有创作过声乐作品。这首合唱曲的歌词是他请诗人哥涅尔特创作的。
结构:
此曲按照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写成,由序奏、五个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
节奏:第一小圆舞曲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主题A抒情明朗的旋律、轻松活泼的节奏,以及和主旋律相响应的顿音,充满了欢快的情绪,使人感到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多瑙河;主题B轻松、明快,仿佛是对春天的多瑙河的赞美。第二小圆舞曲首先在D大调上出现,第一部分旋律跳跃、起伏,层层推进,情绪爽朗、活泼,给人以朝气蓬勃的感觉;突然乐曲转为降B大调,显得优美委婉,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巧妙而富于变化的第二圆舞曲描写了南阿尔卑斯山下的小姑娘们,穿着鹅绒舞裙在欢快地跳舞,富于变化的色彩显得格外动人。
第三小圆舞曲属歌唱性旋律,主题A有优美典雅、端庄稳重的特点;主题B具有流动性特点,加强了舞蹈性,呈现出狂欢的舞蹈场面。这段音乐采用了切分节奏,给人以亲切新颖的感觉。
第四小圆舞曲的主题A优美动人,富于歌唱性;主题B强调舞蹈节奏,情绪热烈奔放,与主题A形成了对比。在开始时节奏比较自由,琶音上行的旋律美妙得连作曲家本人也很得意,仿佛春意盎然,沁人心脾。
第五小圆舞曲是第四圆舞曲音乐情绪的继续和发展,只是转到A大调上。主题A旋律起伏回荡,柔美而又温情;主题B则是一段炽热而欢腾的音乐,形成了全曲的高潮。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在多瑙河上无忧无虑地荡舟时的情景。
3.《第三钢琴协奏曲》变奏曲式
作者简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从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世人尊称为 “乐圣”。
创作
结构:这首协奏曲题献给普鲁士的斐迪南王子。全曲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有活力的活板(Allegro con brio),C 小调,2/2 拍,协奏奏鸣曲式。贝多芬遵循传统,在主奏钢琴进入之前,先由乐队演奏呈示部。第一主题是建立在C 小三和弦上的质朴而又刚健的旋律,在全部弦乐上以八度奏出:后由木管接过再转到乐队全奏,并予发展。第二主题恬静、闲适,与第一主题成对比,翱翔于大小调之间,由第一小提琴与单簧管奏出:主奏钢琴开始奏出音阶,然后导入第一主题。之后与乐队形成对话式的发展。第一主题最后两个音符形成的节奏在展开部中起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乐队的“ff”全奏进入再现部。后面有贝多芬自己写出的华彩乐段。尾声很有想像力,最后从很弱到很强,结束这个乐章。第二乐章,广板,E 大调,3/8 拍,三段体。开始由主奏钢琴奏出宽广的主题,以后过渡到加上弱音器的弦乐声部:后来,旋律在弦乐及木管上出现时,主奏钢琴编织琶音来装饰它。第三段是第一段再现,先由主奏钢琴奏出。随后出现短小极有表现力的华彩乐段。最后,在乐队的“ff”中结束这个乐章。第三乐章,回旋曲,快,C 调,2/4 拍。这个活泼的终乐章是贝多芬许多回旋曲与奏鸣曲精妙结合的例子之一。其结构是正常的回旋曲,主部的主题饶有舞曲风格: 继由双簧管接过并予发展。第一插段的主题也是由主奏钢琴奏出,与主部的主题形成对比(这也可认为传统的奏鸣曲式中的抒情第二主题):乐队反复这个主题,发展成主奏钢琴与乐队互相应答。后来主部的主题进入,有华彩乐段,并以主部主题为基础予以展开。第二插段的主题全由单簧管奏出: 然后在钢琴上反复。后面是建立在主部主题上的赋格段。下面钢琴又暂时转入远距离的E 大调,即第二乐章的调。后来在主部主题出现后,第一插段的主题再现,至此转为C 大调,在一个短小的华彩乐段之后,进入急板,6/8 拍,以主部主题为基础的尾部,欢乐地结束全曲。
参考文献
《C调上的贝多芬》 【出 版 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音乐丛书2:约翰·施特劳斯》
[4]互联网参考资料来自于百度文库和维基百科。
第三篇:交响乐之感想
交响乐之感想
摘要:交响乐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音乐爱好者。本学期在交响乐课堂上老师带领我们欣赏了交响乐发展的三个不同的时期的很多作品,本文就作者印象最深的三部作品的韵律、节奏、主题、音色以及欣赏后的感受等方面做一简单的总结和阐述。三部作品分别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以及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
关键词:交响乐 艺术
一、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创作《命运交响曲》时,贝多芬已经双耳失聪,同时遭遇了失恋的打击。但是他依然选择坚持与命运抗争到底,“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就是他的宣言。
全曲共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辉煌的快板。明亮的快板,2/4拍子,奏鸣曲式。第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勇往直前的气势,表现了坚强的意志,抒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圆号吹出了由命运动机变化而来的号角音调,引出充满温柔、抒情、优美的第二主题。第二乐章,有活力的行板。稍快的行板,3/8拍子,双重主题变奏曲式。第一主题抒情、安详、沉思,由中提琴、大提琴拉出富有弹性的节奏和起伏的旋律。第二主题先是由木管奏出,然后由铜管乐器吹出英雄豪迈的凯旋进行曲,充满热情和力量,英雄豪迈的乐观情绪。第三乐章,谐谑曲:快板。C小调,快板,3/4拍子,诙谐曲。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发出跃跃欲试的音调,小提琴却是无可奈何的叹息。第一主题在第一小提琴的演奏下,自由地向上伸展,乐队的音域在增大,音响在增强,一种不可抑制的力量把音乐直接导入那光辉灿烂的终曲,充满振奋人心的乐段,象征着人民群众在黑暗势力下的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第四乐章,快板。快板,4/4拍子,奏鸣曲式。先是由乐队全奏辉煌的第一主题,后是由弦乐拉出欢乐的第二主题,表现人民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
第一乐章展示了一幅斗争的场面,激昂有力,具有一种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气势,展示了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表达了一种必胜的信心。随后抒情的旋律,温柔优美、明朗的音调与前面形成对比,它抒发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的情感。第二乐章宏伟而又辉煌,它深沉、安详、优美,蕴藏着深厚的力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着抒情而沉思,随后充满着火热的朝气,以及充满活力的激情,具有豪迈的英雄气概和乐观情绪。第三乐章先是动荡不安的情绪,显得低沉、抑制,随后转换成具有冲击力的音调,力量蓄积不可遏制。第四乐章充满光明和无比欢乐的情绪,音色明亮而柔和,雄伟而壮丽,一片欢乐的气氛。
整个交响曲高亢、激昂,催人奋进,是孤独的诉说,是病痛的呻吟,是愤懑的宣泄,是对人生多舛的拷问!
听过交响曲后,感觉到音乐象征着人民的力量如洪流般以排山倒海之势,向黑暗势力发起猛烈的冲击,具有一种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气势。又感觉到抒情的旋律,温柔优美、明朗的音调,与前面形成对比。它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的情感,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显示了人民必定战胜黑暗势力的坚强信心。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现实的坚定信念相互交织,最后表现出人民经过斗争终于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
从交响曲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虽然生活的道路是艰难曲折和满布荆棘的,人会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痛苦、挫折、失败,但是我们要敢于同命运作斗争,用坚忍不拔的意志去战胜困难,打败命运。
二、德沃夏克《自新大陆》
《自新世界》交响曲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 序奏,慢板,e小调,4/8拍子。由弦乐器、定音鼓和管乐器竞相奏出强烈而热情的节奏,暗喻了美国那种紧张、忙碌的快节奏生活。优美的旋律透露出浓浓的乡愁。第二乐章 最缓板,降D大调,4/4拍子,复合三段体。木管部分在低音区合奏出充满哀伤气氛的几个和弦之后,由英国管独奏出充满奇异美感和神妙情趣的慢板主题,弦乐以简单的和弦作为伴奏,这是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由长笛和双簧管交替奏出,旋律优美绝伦,在忽高忽低的情绪中流露出了一种无言的凄凉,仍是作者思乡之情的反映。本乐章的第三主题转为明快而活泼的旋律。第三乐章 谐谑曲。第一主题轻快而活泼,带有跳跃的情绪;第二主题清丽、明快,富有五声音阶特色;两个主题彼此应和、模仿。第四乐章 快板,奏鸣曲式。乐章的主部主题由圆号和小号共同奏出,威武而雄壮;副部主题则是柔美、抒情性旋律,由单簧管奏出。这一切经过发展之后,形成辉煌的结尾。
第一乐章缓慢、宁静而又有点压抑,随后出现强烈而热情的节奏,最后出现悲伤的旋律,表达思乡之情。第二乐章表现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浓烈的思乡之情充满哀伤气氛,随后充满奇异美感和神妙情趣,最后在忽高忽低的情绪中流露出了一种无言的凄凉。第三乐章音乐轻快活泼,很有生气,旋律抒情婉转,反映出对祖国的思念。第四乐章气势宏大,富丽堂皇,给人的感觉充满了力量和希望,也充满了回忆,最后在意犹未尽的时候却给人们无比的想象空间,给人一种希望。
听过交响曲后,感觉到乐曲丰富多彩、起伏跌宕,愤怒的呼喊、热情的召唤和战斗的号召,都被传达出来。优美的旋律随各种乐器次第呈现,极尽变化,兼有柔美温婉和雄壮豪迈。整个交响曲充满浓郁的乡愁,忧愁与伤感贯穿在其中,把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交响曲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深深的思乡之情。故土难离,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家乡,永远地把它放在自己的心中永不忘怀。即使远离家乡,因乡愁而寂寞惆怅,也要在心中燃起热爱家乡的炙火。
三、柴可夫斯基《天鹅湖》
舞剧的序曲一开始,双簧管吹出了柔和的曲调引出故事的线索,这是天鹅主题的变体,它概略地勾画了被邪术变为天鹅的姑娘那动人而凄惨的图景。全曲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是第一幕结束时的音乐,音乐主要由各种华丽明朗和热情奔放的舞曲组成,它充满了温柔的美和伤感,在竖琴和提琴颤音的伴随下,由双簧管和弦乐先后奏出。匈牙利舞,音乐的前半段舒缓而伤感,音乐后半段节奏强烈,是一首狂热的舞曲。西班牙舞,音乐富有浓厚的西班牙民族风味,西班牙响板的伴奏色彩明亮,更加重了音乐的民族特色。音乐前半部分热情奔放,气氛热烈,后半部分则充满了歌唱性和旋律性。那波里舞曲,是一首十分著名的意大利风格的舞曲,整个舞曲以小号为主奏,音乐活泼,前半段平稳,后半段则节奏越来越快,气氛越来越热烈,是一首塔兰泰拉风俗舞曲。四小天鹅舞,也是该舞剧中最受人们欢迎的舞曲之一,音乐轻松活泼,节奏干净利落,描绘出了小天鹅在湖畔嬉游的情景,质朴动人而又富于田园般的诗意。
听过音乐后,感觉到悠扬和平的主旋律中,略带忧伤和凄美,能够想象出平静的湖面和天鹅嬉戏的场景。接着旋律急促回转,有一种紧迫、危险的氛围,表现出奥杰塔紧迫担忧的心情和勇往直前的决心。随后音乐变得激烈急促,呈现出惊险刺激的场面,让人有屏气聆听的紧张气氛,这是王子公主与魔王斗争的场景。最后音乐恢复平静安详的主旋律,轻快而美好,魔王被打败,天鹅湖又恢复平静,美好的故事完美的结束。
四、个人感受
我带着对交响乐的美好憧憬选了《交响乐欣赏》这门选修课,但我不得不说,在上这节课之前我除了听过交响乐以外,对交响乐方面的知识可谓是一窍不通。平时听惯流行音乐的我感觉交响乐对我来说是太过高雅的东西,像我这种连五线谱都看不懂的“俗人”根本就无法理解交响乐的美。当然,何腾老师是一位严肃认真,又有很高艺术造诣的老师,他拿出个人收藏的交响乐VCD放给学生听,当然,也多亏了老师这样负责的精神,通过一学期的交响乐学习,我大致了解了交响乐发展的不同阶段,一些非常有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不同国家非常有名的交响乐乐团,交响乐的创作过程等等,当然还有欣赏交响乐的方法。我自己也有时候会突然发现上大学之前的音乐课上学过的某个片段恰好是某位音乐家的某个作品中的一个章节。我想这对提高我的艺术修养非常重要,至少今后在听交响乐的时候不会什么都不懂了。很遗憾以后没有机会再修交响乐欣赏这门课了,但我想在这学期课上学到的知识会一直陪伴着我,让我今后能够更好地欣赏交响乐,品味音乐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贝多芬赏析之《c小调第五交响曲》人民教育出版社 3《世界名曲欣赏》杨民望 1991年
4《交响音乐赏析》 王文澜 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 5《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
第四篇:交响乐鉴赏之感想
交响乐鉴赏之感想
姓名 邓佳敏 班级 091201 学号 ***3
作为一个学习法学专业的我来说,很高兴这个学期学习了交响乐鉴赏这门令人陶醉的课程,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交响乐的世界里留连忘返,学习了许多关于交响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历史,了解了许多享誉世界的伟大音乐家,聆听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音乐作品,仿佛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让自己的心灵找到了一个畅快休憩的迷人小岛。
我一直很喜欢音乐,音乐带给人的那种闲适心情难以言表,而交响乐正是各种音乐中最能给人以灵魂的洗涤的重要部分,在晴朗的午后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看书,或是在阴雨的傍晚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冥想„„似乎所有事情与音乐结合在一起都变得完美起来。
交响乐是一种富于戏剧性的大型管弦乐套曲。也可以说,交响乐就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最初,交响乐是各种多声部乐曲的泛称,到了18世纪,通常是指意大利式的歌剧序曲。歌剧序曲的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逐步发展成三个乐章,再加上一个“小步舞曲”乐章,便成为四个乐章的古典交响乐的典型形式。古典交响乐是在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手上奠定基础的,他创作了104部交响乐,有“交响乐之父”的称号。
音乐的四大要素是旋律、和声、节奏以及音色,欣赏音乐包括纯美感享受、想象与联想、纯音乐鉴赏。交响乐萌芽于十六世纪中叶,即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直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才最后定型,巴赫、亨德尔确立了弦乐器在乐队中的地位,交响乐的基本形式由海顿创始并由莫扎特最终确立,贝多芬使交响乐发展到了最高峰。贝多芬是古典交响乐的革新者,创作了《英雄交响乐》和《命运交响乐》,使交响乐成为表现反对专制暴政、争取自由民主的革命热情和英雄性格的重要音乐体裁。继贝多芬以后,19世纪的浪漫派作曲家,把交响乐引向新的广阔世界,加强了标题性,使音乐创作与文学、戏剧、绘画等密切结合起来。如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以德国待人歌德著作中的作物为题材,创作了《浮士德交响乐》。现代意义的交响曲是指一种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器乐套曲,是音乐表现的最高形式,它能表现重大的题材,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
课程中我们欣赏了不计其数的美妙音乐作品,除了交响曲,也包括钢琴协奏曲等,还有令人啧舌的音乐歌舞剧。总是让我心里无比激动或者平静起来,音乐就是拥有这样神秘的力量。经过课程中与交响乐的相处,我被深深的吸引了,开始更加热爱音乐,特别是交响乐。我在一次次课程中越加感觉到交响乐给人的冲击力是与众不同的,感染力与吸引力更是不同于一般的,我更加发现了交响乐这门艺术比其他艺术门类给人们的冲击力更大,它直接撞击人们的心灵,使我们无法回避。在这撞击过后,乐曲在人的心脏中迷漫开来,渗入全身,使全身充满激昂向上的力量,激情四溢,热血沸腾的。
我一直对音乐的感觉偏于感性化,或许只停留在表面吧,但交响乐让我感觉到了音乐它也赋予理性的一面,我想能在这个基础上回到更高的感性上,那时的我肯定会进入一个更高的精神境界,这就是我所要追求的目标和愿望了。
都说音乐给人以启迪,净化人的心灵,完善自身的品质,从而感悟这美好的人生。从交响乐中我更能感受到作者的那种坎坷的人生轨迹,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表达中体会到,原来创作的过程并非我们一般的想象。作者把这一切都融入了他的音乐,所有的喜怒哀乐,所有的生死离别,所有的所有的无法表达的内心世界都用交响乐这种慷慨激昂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震慑力更直入人心啊。从老师的课程中我还体会到了,当人需要用音乐去放松心情的时候,可以纯粹地从听觉上享受音乐,即从欣赏音乐过程中,由于感受旋律、节奏等音乐所包含的基本要素时达到放松心情的效果。在这个层面上,我们不一定要具备很多音乐知识或者有高层次的欣赏水平,只要“用心听,”又如“把耳朵叫醒”的方式去听音乐。在欣赏音乐同时,就会感受到到旋律是优美的或者是动听的,并且凭直觉去选择个人觉得悦耳的歌曲或乐曲去欣赏。例如在听很多的交响曲时,很多时候我们仅仅是欣赏它的旋律,从中获得心情上的释放。
音乐是会说话的,有内涵的。我们可以去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风格、体裁以及其音乐语言的特点和作者生平等等,更深层的体味音乐作品的内涵。这个过程中,我们就需要对音乐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以及具备一定得欣赏能力。而在更深入的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我们既可以获得欣赏过程中的快感,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正如当我们在听交响曲时,如果我们知道的作者创作用意,创作背景,我们就能听音乐作品更为深刻的内涵。
这个课程其实一个礼拜就两节课,时间有限,但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我发现我学到了很多,转眼间,课程也要结束了,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会去忽略交响乐,更加会主动去了解一些知识,多点知识总是好的,学习的过程短暂但是美好,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深入有关交响乐的知识。交响乐欣赏这门课程教给我们的不只是音乐本身,更加包括如何以一个绅士的姿态面对音乐、面对艺术,真正的静下心来感知和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激情与安慰,真的很喜欢这门课程,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交响乐。我想只要热爱交响乐,它也会慢慢向我靠近,一起享受这种无与伦比的音乐旅程。
第五篇:北京交通大学交响乐之感想
《交响乐欣赏》 结课论文
(社科类)题目:交响乐之感想 专业:软件学院 姓名:*** 学号:****114
2013年12月
号 19摘要
交响乐或恢弘或优雅,总能给人带来极大的听觉震撼。指挥家与演奏者们的配合,让人觉得有一种美感,随着指挥身体的“抑扬顿挫”,每一件乐器仿佛就像活的一样,富有节奏和动感。音乐与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紧密相连。从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为精神食粮,一直给人心灵上的慰藉。本文将对三部交响乐,根据作者的感受进行赏析:古典主义时期的《英雄交响曲》,浪漫主义时期的《悲怆交响曲》以及创作于两个时期之间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本文将用语言描述所上述交响乐的结构形式,及对音乐所激起的情绪表述。
关键词
交响乐赏析《英雄交响曲》《蓝色多瑙河》
《悲怆交响曲》 目录
摘要。。。。。目录。。。。。
一、深沉、真挚的《英雄交响曲》
二、奥地利第二国歌,《蓝色多瑙河》
三、充满悲剧色彩的《悲怆交响曲》 感悟。。。。参考文献。。。
1.深沉、真挚的《英雄交响曲》
《英雄交响曲》,是由人类艺术史上最伟大的创造者,贝多芬,于1804年完成。这部交响乐虽然创作于古典音乐时期,但是这部交响乐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大大超过了维也纳古典交响乐的创作局限,时常被认为是浪漫乐派的创始作。
拿破仑是无数青年人们的偶像,我也不例外,他的王者风范让人敬仰不已,曾经横扫欧洲,是何等的豪情壮志。《英雄交响曲》,共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中的大提琴演奏,刚毅、淳朴而精力充沛,正是贝多芬眼中的拿破仑形象吧。接下来,又出现了双簧管、单簧管及小提琴交替出现的一个申述性的抒情动机。后面的音乐显得有些急促,似乎象征着不幸即将来临.整个结束部具有展开部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节奏上的变化,即连续不规则重音,给人以强烈的不协和感,最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力度从很强到很弱的急剧变化。本乐章好似暴风雨前的沉寂,主题动机孤独呻吟的音调从低声部升起,气氛紧张而有些惊惶。和声、节奏、配器、主题也都做了淋消尽致的发展变化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戏剧性的新高潮.然后,在双簧管上出现了一个抒情而明朗的曲调,它给英雄主题带来了新的鼓舞,在一个强有力的和弦后,英雄主题以胜利凯旋而来。
。第二乐章为慢板,此乐章自始至终具有进行曲的特点,政治色彩很浓。并体现出英雄的葬礼是在行进中举行,哀悼的音乐井非绝望悲观,而是发自人们内心的英雄的祟敬、哀悼及沉痛的思。一连串的调性转换,给这个哀悼的月似增加了严肃性的悲痛色彩。第三部分再现了快速的谐谑曲,在主部匕结束。第三乐章很象描绘了(一个)风尘仆仆的英雄形象,它与第一乐章是一脉相承的,力度变化也很大也在较短的时间内,从弱到强,在节拍、节奏速度方面亦有很大变化。
第四乐章终曲,双主题变奏曲式。它表现庆祝胜利的狂欢场面.从结构的整体来看,此乐章带有明显的奏鸣曲式和回旋曲式的痕迹: 结构
整部作品在和声方面大胆运用不协和和声进行布在配器上,充分利用器乐的色彩对此,在力度变化上,运用从很弱到很强的力度对比;在速 度上,从慢板到急板的鲜明速度对比,所有这一切,都使各乐 章的规模更加庞大和多样化了。
贝多芬《第三英雄交响曲》无论是创作内容和形式
都较他以前的作曲家有很大突破,对后来浪漫主义音乐家的 创作影响极大,在世界音乐艺术史卜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2.奥地利第二国歌,《蓝色多瑙河》
《蓝色多瑙河》是奥地利“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的代表作品。这首脍炙人口的音乐早已曾为人们幸福美好生活、期盼世界和平的象征。圆舞曲的基本结构一般包括三至五首小圆舞曲,前面往往会有一个序奏,最后又尾声。《蓝色多瑙河》由五个部分组成。
前面是一个很长的序曲:小提琴的颤音渐渐响起,描写多瑙河水波荡漾的情景。然后元昊演奏出一种东方破晓,万物复苏的景象。接下来弦乐队的演奏,把多瑙河的川流不息、波光粼粼描绘得生动可人。后面几个段落音乐的转变,使得作品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把多瑙河两岸的魅力景色,以及人们泛舟河上的情景一一体现出来。整部作品节奏欢快、流畅,以此来表现河流的动感,既生动又形象;音乐语言清新明快,极富有歌唱性。在结束部分,又出现了前面几个段落的部分旋律,好像是一种回顾,最后乐队齐奏把欢乐的情绪推到高潮,令人荡气回肠,充满了生命的骄傲与辉煌。
在整个乐曲中,圆号的声音给我印象最深刻,无论在表现黎明时的涟漪,表现绅士舞步的稳重,还是在太阳升起时烘托出灿烂的气氛.都使得整个曲目得到一种和谐的美感。虽然在许多时候圆号都是在扮演配角。但是当乐曲全部安静的时候,我总是能听到圆号那熟悉的旋律。总是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安宁的意味。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人生的起伏总给人带来欢乐和痛苦,但是,在大起大落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安宁,得来不易的安宁,重新体会阳光的灿烂,迎接更好的明天。
3.充满悲剧色彩的《悲怆交响曲》
《“悲怆”交响曲》创作于1893年,是柴可夫斯基自认为最 好的作品之一。这部充满悲剧色彩的交响乐作品反映的是柴可夫斯基个人的生命体验,传达了他在生活中的绝望与挣扎,以及面对的悲剧命运而无能为力的悲凉心态和情感。该曲表现了悲哀、悲苦、幻想和斗争,而悲剧性的形象和气氛则贯彻始终。
《悲怆交响曲》采用古典乐曲的四乐章结构,第一乐章大管演奏,好象提出深沉、严肃又发人深醒的重大问题。接下来,旋律逐渐上升,使乐思复杂化,和弦外音的不协和,预示着悲剧的到来。大管的音色苍老、沉重,好像一位历尽坎坷的人在悲痛而沉静地思考。也许这是柴可夫斯基,预见了自己生命的终结,而开始回顾自己的人生吧。接着。由中提琴富有表情地奏出,它温柔、抒情、旋律优美如歌,与第一部分有着鲜明的对比,它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圆号奏出的和弦和持续音形成了和谐平稳的背景,衬托得小提琴更加甜蜜、优美。就像暴风雨前的宁静,这段美好更加突出了的悲剧色彩。
第二乐章,由圆舞曲组成,圆舞曲主题的节奏自由,伴奏活泼,显得流畅、轻快,大提琴如歌的旋律为它增添了柔美的情调。这一切都是在做铺垫,乐章结束时,一切都暗淡下来,先后在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上出现一系列合唱风格的下行和弦乐句,随后,乐章中段 哀求、叹息的音调在不同乐器组呼应着,它打破了音乐明朗的 情绪,使人又想到第一乐章中的悲剧形象。
第三乐章的诙谐曲和进行曲,结尾中,乐队以强大有力的全奏,造成不
断运动的效果,表现出胜利的欢腾,形成巨大的高潮,仿佛描述了他一生的音乐历程。
第四乐章被称为“死亡”的乐章,体现了绝望和死亡的悲剧形象,悲剧性的主题是残
酷的现实给作曲家带来的人生最后结论“死亡”。用作者自己的 话说,“气氛和安魂曲非常近似。”主部由叹息、下行的旋律既 不稳定的和声组成,集中地表现了悲剧的形象。副部如泣如诉的 音调,表现出悲哀的啜泣和绝望的呻吟。圆号吹出颤抖一般的八 度切分三连音,作为副部的背景,描绘出心得搏跳和颤动,表现 了柴科夫斯基在生命最后的岁月里辛酸的失望和深沉的痛苦。
感悟
通过本学期对交响乐的欣赏,我才知道交响乐这种艺术形式是如此有魅力,通过各种乐器的组合,让人能够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作曲家所要描绘得场景之中。只要闭上眼睛,就能想象出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景。《英雄交响曲》中的拿破仑,《蓝色多瑙河》中的美丽景色,《悲怆交响曲》中主人公的一生,都好像历历在目。我想这就是交响乐的魅力吧。不仅仅是听觉上的震撼,更重要的是心灵与脑海中的感情交流,让人不禁融入作曲者的世界中。这就是交响乐的魅力吧。
参考文献
[1]杨和平,贝多芬《第三英雄交响曲》及其创作风格特征;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1年3期.[2]初海伦,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与《蓝色多瑙河》;秘书-2007年12期.[3] 陆家齐,柴科夫斯基和他的《第六交响曲》;世界文化-2005年11期.[4]互联网参考资料均来自于百度和维普期刊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