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业单位改企转制工作的思考[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2 06:11: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事业单位改企转制工作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事业单位改企转制工作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事业单位改企转制工作的思考

关于事业单位改企转制工作的思考 中国机构网9月4日讯 加快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职能转换,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事业单位自身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不仅涉及单位多、人员多而且涉及事业单位机构布局的调整、管理体制的创新、运转机制的变化、职责利益的划分、组织机构的重构、人员编制的精简、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等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特别是事业单位改企转制工作,更是涉及到了观念、体制的更新和转变,是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必须认真对待,深入研究,为全面推进改革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一、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具体要求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主要是指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事业单位和为社会提供技术与中介服务的事业单位,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进行转企改制,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资产和职工身份双置换。通过转企改制,撤销事业机构设置,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在市场中求生存,增活力,促发展。

改企转制,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要借鉴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从实际出发,鼓励社会资本以控股、参股、收购、兼并等方式积极参与改革,真正通过市场化手段加快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步伐。同时,对不同规模、不同类别的事业单位,可以采取相应的改制方式。

改企转制,要保全资产,力求增值。要依法进行资产清查、审计、评估、确认和产权界定。公有资产的出售转让,必须公开招标竞价,出让所得上缴财政专

户储存,严格审批后可用于支付改制成本。要坚决反对和克服那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顾自己不顾集体,借改革搞分光吃净的行为。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防止借转企改制之机,转移、藏匿、侵吞国有(集体)资产。要保证改制后的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改企转制,要善待职工,妥善安置。人员安置是事转企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这个问题处理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事转企工作的成败。要根据“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明确相应的待遇和必要的补偿,并做好社会保险关系的续接工作,保证职工权利。坚决制止不坚持原则,搞任人唯亲和向社会“甩包袱”的现象发生,坚决制止借改革之机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力争使改革少一份阻力、多一份合力,保证各项改革政策落实到位,努力使在岗职工安心、离岗职工满意,让职工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确保改革和发展大局的稳定。

二、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要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是要注意解决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问题。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应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和市场竞争主体。事业单位要真正实现与主管部门人、财、物的管理关系上的彻底脱钩,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企业法人。

二是要注意解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措施不到位问题。对改革单位要进行规范的财务审计、全面的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政府有关部门要充分实施有效的监督,确保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不流失。

三是要注意解决人员身份转换不到位问题。单位性质发生了变化,人员工资、各类社会保险、待遇要及时转换,各项改革的配套政策要全面落实。转制为企业性质的单位,人员工资标准和养老保险标准不能再按照事业单位进行管理。

四是要注意解决事业单位法人注销不到位问题。转制事业单位确定后,要明确这些事业单位退出事业单位序列,收回事业编制,在进行企业法人注册登记的同时,确保事业单位法人资格及时注销。

五是要解决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不到位问题。事业单位体制改革需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共同推进。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形成合力推进改革,加大各项改革政策和措施有落实力度,防止造成政策棚架。改制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要克服坐等观望和求稳怕乱的思想,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改革推进到位。

三、推进事业单位改企转制工作的基本思路

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根据事业单位分类的精神,今后将有更多事业单位需要整体转制为企业,涉及到改企转制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大局,必须高度重视。在认真抓好已经实施事改企单位各项改革政策落实、兑现工作的同时,必须从国家、省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和工作现状出发,总结经验,整体部署,统筹安排,提前研究,保证当前和今后各项改革的有效推进,真正实现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各项预定目标。

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建立市(县、区)事业单位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一负责各类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工作,研究确定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同时指导改革的推进工作,协调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市(县、区)主要领导任组长和副组长,组织、宣传、机构编制、国资、人事、财政、劳动保障、发展改革、土地、审计、地税、工商、纪检监察等部门及相关改革单位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

2、分工负责,各司其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是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第一责任单位,要按照改革的要求,结合部门(系统)实际,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并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研究提出相关的配套政策及工作措施,确保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具体来讲,机构编制部门负责事业单位改革分类,研究确定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名单,统筹协调安排改革的各项任务,负责注销事业单位法人工作;组织、人事、劳动保障等部门负责改制过程中的干部待遇、人员身份置换、社会保险政策的制订和兑现等工作;国资、发展改革、财政、审计、国土资源管理等部门负责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清算评估及财务审计工作,确保改制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负责确定改为何种企业及改企后的运作问题;工商、税务部门负责改制工作中办理企业法人登记、税务登记工作;改制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改制单位的宣传发动和职工队伍的稳定工作;其他部门按照各自单位的职能开展相关的工作。

3、严格程序,密切协作。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必须制定严格的工作程序,按照程序要求,规范操作,各个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及时介入,同时各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确保各项改革改革措施和目标在具体落实中环环相扣,顺利推进。具体来讲,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程序:首先要做好前期准备。包括成立工作组,宣传发动等。二是要做好改制方案设计。包括职工安置方案、管理层设置方案、股权设置方案、改制立项批复等工作。三是要做好资产处置工作。包括内部清产核资、资产评估报批、中介机构评估、资产损失核销、评估报告核准等工作。四是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包括提前退休人员安置、自愿离开人员安置、签订劳动合同、理顺社会保险等工作。五是做好成立公司制企业相关工作。包括制定公司章程、制定股权管理办法、召开股东大会、董事会、依法登记设立公司、任命企业管理层等工作。

4、加强宣传,形成全力。各项改革政策推进和落实,离不开改革单位、职工的支持和配合,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提高社会各界对加快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认识,努力形成改革的良好氛围。要把单位的发展、职工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鼓励职工自觉参与和投身于改革,有关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方案的制定要充分听取和尊重职工的意见。要密切注意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做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研究、解决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进行研究,完善政策措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主动为改企转制的单位提供指导和服务,保证改革顺利平稳进行

第二篇:事业单位改企的程序

事业单位改企的程序

要看你在什么地方,因为当地的政策均不同。深圳基本上改制完成,就保留了医疗和教育机构仍属于在编的事业单位,其它全部改企,由国资委接管。转:“事业单位改企的程序”

一、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的原则与目标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是当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的基本原则与目标是:既要因地制宜,又要大胆创新;既要有利于经济发展,又要有利于社会稳定;既要切实维护职工利益,又要保证改制后企业的健康发展;既要调动在职职工的积极性,又要妥善安置分流人员、离退休人员。

为保证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的顺利进行,各方主体应做到统一认识,规范运作,同时应充分重视专业中介机构在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二、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操作程序

(一)政策宣讲

事业单位改制关系职工切身利益,而职工往往对政策不了解或理解存在偏差,或对改制心存顾虑,而统一单位职工对改制的认识、调动职工积极性对改制顺利进行是非常必要的。

各地在开展事业单位改革的过程中大都发布了一系列专门性文件并成立了事业单位改革办公室,拟改制的事业单位应与有关专门机构沟通并深入理解有关政策,在制定改制方案前向职工(包括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进行充分的政策宣讲和动员并听取职工意见,稳定职工情绪、消除职工顾虑以保证改制的顺利进行。

(二)清产核资、审计评估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清产核资、审计评估、界定核准、公告公示。

清产核资是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在有些地方的事业单位改革中就出现了诸如少列资产、漏列资产、多列成本等问题,所以应由有关部门选任依法成立并具有合法资质的中介机构对单位的资产情况进行审计、评估。在这一过程中,对国有资产该认定的要认定,该剥离的要剥离,该核销的要核销;产权界定、资产处置方案等,要上报国有资产监管部门核准。经有关部门核准的产权界定及清产核资情况应当在相应范围内予以公示。

(三)制定改制方案

单位拟定改制转企方案,经职代会或职工大会讨论通过,报主管部门同意,并由单位主管部门转报事业单位改革办公室,经审核批准后实施。制定改制方案应遵循事业单位改制的原则和目标,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选择转企后企业组织形式,处理单位债权债务,妥善安置职工,涉及职工合法权益的,应当听取职工代表大会意见,对职工安置补偿等事项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按照内部决策程序进行审议并形成书面决议,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审批。

改制方案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单位基本概况,包括资产、债务、担保情况、人员、经营方式、经营状况、市场和发展趋势等;改制转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改制转企方式,包括产权制度的改革形式、资产处置、人员安置办法等;企业发展目标和今后三年经营状况预测;实施步骤、时间部署和组织领导。

234-

第三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实践与思考(改)

调查研究专刊 第 期(总第 期)

中共抚宁县委办公室编印 2011年12月 日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实践与思考

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王明华

王英蕊

随着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事业单位改革也在逐步推进。在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不论是事业单位清理规范、类别划分,还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保险制度改革,都与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息息相关。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查找存在问题,分析主客观原因,寻找解决办法,我们对全县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主要内容

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即登记管理机关依照法定条件和程

序,对申请单位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予以核准登记,确认其法人资格的行政行为。其法律依据为《民法通则》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具体的操作依据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实施办法》和其他有关规定。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办理事业单位的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审查事业单位的报告并作出相应处置;依法保护事业单位与登记事项有关的合法权益;监督事业单位按照登记事项开展活动,处理违反《条例》的事件等。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确立事业单位的法人地位,规范事业单位的行为,保护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强化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推进事业单位社会化。

在实施登记中,登记管理机关依法对申请单位成立的合法性、业务范围、从事行业资质、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等进行全面严格的审查,只有经核准登记的事业单位,才能取得事业单位法人资格,核发法人登记证书,法人登记证书是事业单位的“身份证”,取得证书以后才能依法以事业单位的身份开展活动,其合法权益才受国家法律的保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事业单位登记工作是对其法人主体资格的一种确认和备案。

二、抚宁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现状

近年来,随着网上登记管理的实施,我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登记管理内外环境逐渐改善,登记、监督、服务三方面业务水平稳步提升,登记管理机关在加强事业单位监管、规范事业单位行为、保障事业单位

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一是登记工作更加规范高效。规范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的每一环节、每一事项,在受理、审查、核准、发证流程上严肃纪律,在材料完备性、真实性、规范性上严把关口,确保登记质量。统一登记用语,规范证明材料和法律文书格式。网上登记实施后,信息化在节约办公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方面的作用充分凸显。二是监督力度进一步强化。利用年检工作,集中对事业单位的登记事项及运行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对出现变更、注销事由的单位办理相关手续,坚决纠正违规行为,督促其按核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三是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在业务办理中坚持首问责任、一次性告知、限期办结原则,并尽量简化办事程序,为事业单位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

截止到2011年10月底,抚宁县事业单位总数446家,已登记事业单位358家,无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其中,已登记的事业单位中机构规格为正股级的事业单位301家,正科级事业单位11家,副科级事业单位15家;业务范围为小学或中学学历教育的基础教育类事业单位为202家,占已登记事业单位总数的56.4%,卫生类事业单位37家,农牧类事业单位31家,交通类事业单位14家,水利类事业单位11家,环境保护类、社会福利类等其他事业单位共63家。未登记的88家事业单位中,机构规格为正股级的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类单位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类事业单位达30余家,占未登记事业单位总数的三分

之一以上。从调查结果看,部分事业单位没有进行法人登记主要存在以下三种原因:一是依附于行政机关的单位。这些机构大部分是具有部分行政职能的单位,在机构改革职能界定过程中既具有行政机关部分管理职能,又具有事业单位的服务职能,其中不少是依附在行政机关,机构和人员并没与机关分离,其工作和经费没有独立,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二是有机构无编制或无人员的单位。部分事业单位存在着有机构但由于某种原因没有核定编制或无人员的现象,根本不具备事业单位法人条件。三是撤并转或名存实亡的单位。部分事业单位有的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已经转为企业;有的已经完全没有了事业单位的职能;有的长时期没有工作,有其名无其实;有的根据工作和改革的需要已经撤销或解散,但审批机关对上述单位尚未下达正式文件明确。

三、存在的问题及工作思考

我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加以正视,认真研究解决。

1、少数事业单位对按时保质年检认识不足。一方面,有的事业单位对自身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不准,过分依附于主管部门,缺乏年检工作的主动性;另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与配合还不尽人意,有的事业单位平时几乎用不到法人证书,从而对取得事业单位登记证书后需要延续证书法律效力认识不清,对年检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三是年检时需提交材料较多,4

因而有少数事业单位对年检工作不太主动积极,这样不仅增大了工作量,而且工作极为被动。

【思考之一】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报告制度,是为了更有效地实施对事业单位法人的监督管理。其主要意义在于将监督管理的有关内容和程序法定化,同时也是实现登记目的的必然要求和实现事业单位动态管理的需要。通过报告制度,可以连续地、全面地了解事业单位的活动情况、生存状态和发展趋势,从而为及时调整某些事业单位以及从整体上调整事业单位的布局,进一步实现对事业单位的“跟踪”管理和动态管理,创造有利条件。针对我县一些单位对年检工作认识不足问题,建议加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法规的宣传力度:一是利用报刊、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使社会各界、各部门都知道事业法人登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二是登记机关要多向领导特别是分管机构编制的领导汇报;三是分期分批的对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和分管领导进行培训,使法人代表和分管领导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使领导对这项工作引起重视。

2、事业单位法人变更、解散或撤销后变更注销不及时。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事业单位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在改革基本结束后,举办单位忙于处理遗留问题,导致对事业单位的变更或注销工作注意不够,有时由于个别人员或债权债务问题得不到解决,而长期拖延变更或注销手续的办理;有的单位在进行变更登记或注销时,因材料准备不齐全不予办理时干脆

掉头就回,从此不再登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事业单位都在一定区域内承担特有的社会职能,如果事业单位不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登记管理机关也不能强行阻止其履行原有的社会职能,从而出现尴尬局面。目前,我县网上登记系统中有109家年检不合格单位,其中有些单位已经撤销,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办理注销手续。

【思考之二】注销登记或者注销备案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事业单位自身和社会各有关方面的合法利益免受损害,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当某事业单位实际上已经解散,但未经核准注销登记之前,在法律上仍然认为其存在。该事业单位仍然要履行有关义务,承担有关责任,如缴纳有关费用等。只有经核准注销登记后,才表明在法律上确认了其主体的消失,并不再履行有关义务,也不再承担有关责任。当一个事业单位法人事实上已不存在,但由于未及时办理注销登记、在法律上仍然存在时,就很可能给社会有关方面造成损害。如某事业单位因管理不善、资不抵债,已不具备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举办单位已作出将其解散的决定,但没有及时办理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不法分子就可能利用其未收缴的尚具法律效力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和印章,作为合法手段,与另一法人签订经济合同;由于已不具备相应的民事责任能力,合同不能兑现,使合同另一方受到经济损失。按照《条例》的规定,事业单位在申请办理注销登记前,必须在审批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对其资产和债权债务进行清算,使

资产和债权债务得到相应处理。这一规定,有利于保护国有资产不流失和被非法侵占,也有利于保护债权债务双方的合法权益。建议上级部门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的有效管理办法,对于历史遗留未能及时注销的事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简化注销登记的手续。

3、监管处罚措施执行困难,导致重登记轻管理现象。《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明确了登记管理机关的职能就是对事业单位进行登记和管理,对违反《条例》的单位要进行处罚:但是这些处罚都是政策性的,具体操作起来都很困难。如:对没有参加年审的事业单位,可以停办一切机构编制有关事项、吊销法人证书、没收印盖、撤消机构、冻结银行帐户,同时对法定代表人进行相应处罚。但实际上很难操作,因为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承担着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的职能,是社会生活正常运转不可缺少的,我们没有权力让学校工作停止运转、让医院关门。对法人代表进行处罚也难做到,因为登记管理机关没有对干部进行处罚的权力和职能。目前,登记管理部门采取的监督方式主要是检验。但检验作为一种常规监督手段,受主客观条件制约,监督乏力,年检时对《细则》规定的11个方面的监督检查事项只作单一的材料审核,无暇进行深入调查,难以全面、真实的掌握事业单位运行情况,致使年检流于“形式”。

【思考之三】登记只是一次性行为,事业单位活动却是经常的、持续的,其各项登记事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加强对事业单

位的动态管理尤为重要。只有搞好对事业单位运行情况的动态跟踪,监督才更有力,服务才能更上水平。建议按照《条例》相关规定,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管制度,使监督过程有章可依。一是逐步建立对事业单位的动态监督机制及针对特定登记事项的分类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人员调配、证书使用监管、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方面的联合监督制度。二是加强监督和处罚力度。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确立事业单位法人地位、规范事业单位行为、保护事业单位合法权益、强化对事业单位的监督。事业单位如果违反《条例》有关规定,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的行政处罚。登记管理机关应和纪检、组织等相关部门采取经济或行政等手段对违反《条例》的事业单位法人进行处罚。三是探索建立与动态管理相适应的事业单位绩效评估机制,“根据其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社会功能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确定事业单位存在的价值和规模”,登记机关根据事业单位动态运行状态,对事业单位法人及其举办单位提出调整意见,向政府职能管理部门提出处理建议。四是继续加大检验工作力度,更加注重对年检数据的统计分析,特别是对账务报表的纵向分析,通过对比近年来财务收支情况,判断其社会效益好坏,把握对其实施后续监督和提供服务的工作方向。

4、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的机构、队伍建设薄弱。国务院令第411号《国务院关于修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决定》明确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执法主体是各级事业单位登记管

理局,承担事业单位设立登记、变更、注销、年检及监督管理等的具体工作。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对事业单位实施登记管理,是各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尤其在《行政许可法》实施后,摆在登记管理机关面前的责任尤为重大。但目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人员配备偏少,由于人员力量不足,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只停留在对事业单位日常登记、变更、年检工作上,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开展业务调研,难以推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开拓创新。

【思考之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部门是一个既具有行政管理又具有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但在设置上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设立时没有行政编制,目前登记管理机关自身即为事业单位,其对事业单位的管理缺乏足够的权威性;同时,我县登记管理机关设置为股级,对科级事业单位进行管理工作难度较大。为了增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权威性,建议上级部门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改为行政机构,提高登记机关的行政级别,并适当增加人员编制。

报:市委研究室,县委常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有关领导 发:各乡镇党委,各管理区工委,南戴河旅游度假区党委,各街道工委,县直有关单位党委、党组、总支、支部 责任编辑:张京辉 审签:王志余(共印110份)

第四篇:浅析建筑设计院在事业单位改企过程中的思想转变

期刊文献

浅析建筑设计院在事业单位改企过程中的思想转变

张麟

山西中方森特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

030002

摘要: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是当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各地促进整体改革和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思考改制转企将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对统一认识、规范运作、加快事业单位改革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设计院; 事业单位; 企业单位 ; 思想转变

Abstract: profit-making institution reform turn enterprises is the current institution classification reform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but also promote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around an urgent task.Thinking turn restructuring enterprises will face the problem and put forward the solution for unified cognition, standardized operation, speed up the institution reform proces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Institutions;Enterprise unit;Thought trans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加快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事业单位自身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不仅涉及单位多、人员多而且涉及事业单位机构布局的调整、管理体制的创新、运转机制的变化、职责利益的划分、组织机构的重构、人员编制的精简、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等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特别是事业单位改企转制工作,更是涉及到了观念、体制的更新和转变,是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必须认真对待,深入研究,为全面推进改革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一、建筑设计单位改企建制的提出

建筑设计单位依靠国家指令性计划吃饭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建筑设计单位实行国家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履行服务于国家基本建设的使命,并代理行使国家对建设项目实施管理的部分职能,遵照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划、设计和指导实施建筑建设项目,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工业建筑及其它基本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建筑设计单位服务于建筑项目建设的基本职能虽无改变,但是,由于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和经济环境的重大变革,基本建设

期刊文献

市场的开放性和建筑项目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客观上必然要求建筑设计单位进行体制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提出的新的要求。

早在1994年,建设部会同国家计委等部委提出《关于建筑设计单位改为企业若干问题的意见》,同年,国务院下发国函〔1994〕100号《国务院关于建筑设计单位改建为企业问题的批复》。自此,建筑设计单位在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到1999年底,绝大多数建筑设计单位仍然保留着事业单位性质,功能单一,机制不灵活,很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影响了建筑设计单位自身的发展。针对建筑设计单位体制改革滞后等一系列问题,1999年12月底,按照国务院关于机构改革和建筑设计单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设部会同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等6部委再度联合提出《关于建筑建筑设计单位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中央所属建筑设计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于国务院批准改革具体实施方案后,半年内完成”,以加速建筑设计单位“改企建制”进程。中央明确提出时限要求,可见建筑设计单位“改企建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建筑设计院在事业单位改企过程中的思想转变

面对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筑设计院在事业单位改企过程中,必须重新审视明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定位、新要求,进一步深化对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内涵和重要性的认识。对于新形势下的企业来讲,要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从思想认识入手,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认清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主动性,这是搞好这项工作的基础前提,是企业发展的必然。

建筑设计单位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全面推进建筑设计单位的改革,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建筑设计行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尽快形成为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全过程提供技术性、管理性服务的咨询设计服务体系。人事制度的改革,分配制度的改革,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及生产诸要素介入开发、生产和服务诸环节,都有可能引起一些职工的心理失衡和躁动情绪。建筑设计单位体制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努力把握现时性:

(一)、思想政治工作要为改革提供方向和政策依据。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制度的进一步确立,事业单位不断改革、发展的每一步,都会出现很多具体的、实效性强的、涉及稳定与和谐的问题,改革如何进行和新的机制如何定位是改

期刊文献

革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党组织一班人需要密切联系单位的实际来制定改革方案,确定改革目标,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领会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体制改革的相关文件精神。

(二)、思想政治工作要为体制改革营造氛围。建筑设计单位需不需要改革,这是摆在眼前的问题,在干部和职工中间肯定也会有不同意见。思想政治工作是认识客观环境、解决思想问题的有力工具。这就需要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去统一思想,提高干部、职工对改革的认识和信心,增强改革的紧迫感和积极参与改革的自觉性,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建筑设计单位的出路在于改革,在于与市场接轨,要为改革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三)、思想政治工作要为改革开路。改革要想成为广大干部和职工的自觉意识与行为,就要充分调动他们的改革积极性,工作中努力做到“三心”:对体制改革有信心、与职工谈话有耐心、解决职工问题要费心。体制改革工作涉及面广、程序复杂,我们必须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凝聚人心、化解矛盾方面的积极作用,一切以人为本,及时解决职工思想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改革开好路。

(四)、思想政治工作要为改革成果保驾护航。建筑设计单位体制的改革,是一次重新创业的开始。改革是一场革命,新的机制、机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管理制度的建立,都面临着旧观念、旧习惯势力的影响。新旧机制之间的矛盾还会时有发生,有时甚至会引起冲突,这就需要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从政治上、组织上、纪律上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为改革保驾护航,为改革排忧解难。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一贯的优良传统,历来是我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思想武器和重要法宝,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重了。

(五)、思想政治工作的经费投入要确保。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也必须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不能打折扣,不能因经济状况或其他原因减少其投入。

三、必要措施和需做的工作

建设部等部委先后提出的两个《意见》和国务院《批复》及其有关精神,非常明确地指出:“建筑设计单位改革的目标是,由现行的事业性质改为科技型企业,使之成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我们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推进建筑设计单位的改革,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

期刊文献 的建筑设计行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证建筑设计单位和谐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要全面推进和加快建筑设计单位“改企建制”进程,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国家除了对涉及有关国家安全的少数建筑设计单位实行必要的特殊政策外,有必要采取果断措施,实行政企分开,不再保留任何事业单位待遇,迫使其迈入市场。

(二)、国家要采取措施对设计市场进行整顿清理,从严资质管理,防止资质上的弄虚作假行为,抑制数量上的膨胀和质量上的下滑倾向。要规范设计市场,建立并完善市场准入与清出制度,建立健全设计业务的招标投标制度,打破部门垄断和地方保护主义。通过公正的招投标形式选定建筑设计单位,反对不正当压价和不正当竞争,保护众多设计单位的合法利益。使设计单位能够通过技术及各种优势,在市场中真正得以体现其价值。

(三)、国家的配套政策要尽快到位。建筑设计单位改为科技型企业后,国家已明确给予以下扶持政策:离休、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参加当地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统筹制度;建筑设计单位改为企业后5年内,国家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其技术转让的营业税和所得税实行减免政策;国家将对建筑设计收费进行改革,由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综合考虑建筑设计单位成本、利润、税金和社会承受能力、对原收费标准适时调整、提高。国家的相关政策要尽快到位,帮助建筑设计单位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各建筑设计单位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加强自身紧迫感,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精神,实现自我正确定位,在理顺产权关系基础上,选定企业资产组织形式,要参照国际通行的建筑设计公司、设计事务所等模式进行改造,国有大型建筑设计单位应当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国际通行惯例、规则相接轨。各建筑设计单位要建立大市场观,既要注重稳固和开拓国内市场,也要瞄准和切入国际市场,扩大自身业务范围。

结束语

建筑设计院事业单位改企不仅是国家政策的要求,也是适应市场的需要,建筑设计院在事业单位改企的过程中要切实分析自身状况,制定相应的改革方案,不能过渡追求改革方案的完美,而忽略现实的承受能力,无论何时稳定是压倒一切的核心工作。

期刊文献

参考文献:

[1]许义亭: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经济研究,2008(10)[2]崔建民:试评我国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研究现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6)[3]王美玲:当前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叫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5)

第五篇:出版社转制工作基本规程

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印发《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制工作基本规程》的通知 新出字„2009‟1号

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新闻出版主管部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09‟16号)精神,切实推进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确保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制工作规范有序进行,新闻出版总署制定了《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制工作基本规程》,现印发给你们。请在出版社转制工作中参照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

二〇〇九年五月七日

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制工作基本规程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加快推进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确保转制工作规范有序进行,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09‟1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14号)以及财政部、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关于中央出版单位转制和改制中国有资产管理的通知》(财教„2008‟256号)等文件的有关精神和要求,制定本规程,供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制工作参考。

一、成立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应成立由主管出版社的领导同志负责的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本部门所属出版社的转制工作,研究制定转制工作方案,协调解决转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出版社转制工作按时顺利完成。

二、制定转制工作方案

1.转制工作方案内容。转制工作方案应包括:出版社的基本情况;转制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转制的实施步骤和进度安排;出版社的管理体制,法人治理结构;清产核资立项方案(包括清产核资范围、基准日、聘请的机构等)和资产(包括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非经营性资产)处置及后续管理方案;转制中涉及的社会保障和劳动人事关系的处理原则;转制后的组织结构;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的《章程》、发展规划(包括出版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如转制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转制中需要有关部门支持的事项等。

2.转制工作方案的报批。转制工作方案在与主管部门充分协商、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经出版社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并由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后实施。

转制工作方案经批准后,视同出版社清产核资立项工作已完成,不再另行报批。

三、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

出版社转制工作方案经批准后,其主管部门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依次完成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等基础工作。清产核资中严禁低价处置和私分国有资产。

出版社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不得聘请近两年内企业财务审计中有违法、违规记录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资产评估师;不得聘请参与该企业上一次资产评估的中介机构和注册资产评估师。

1.清产核资。转制的出版社应制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认真做好对资产的全面清理、核对和查实工作,并出具清产核资报告。清产核资工作包括账务清理、财产清查、损溢认定、资产核实等方面内容。清产核资的范围包括出版社本部、所属企事业单位及投资控股企业。出版社借贷资金形成的净资产必须界定为国有产权。

清产核资过程中对转制前潜亏挂账、财产清查过程中新发现的资产盘亏(减盘盈)、毁损、报废、坏账等资产损失及按国家有关规定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等情况,应由中介机构出具专项审计报告,转制的出版社提出意见,报上级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2.财务审计。转制的出版社应根据财政部关于企事业单位财务、资产管理的规定,由主管部门委托经资产管理部门认可的、具备相应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财务审计。

3.资产评估。转制的出版社在完成审计后,由主管部门委托经资产管理部门认可的、具备相应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涉及土地使用权的,由主管部门或直接持有该国有产权的单位委托具备土地评估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地价评估。出版社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应纳入评估范围。

对出版社的资产评估,必须一次完成,不得将整体资产分拆评估。在整体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其净资产数额,作为出版社转制的依据。

4.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结果的核准或备案。出版社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结果必须在单位内部进行公示,公示完成后,清产核资报告、专项审计报告由主管部门初审后,报财政部审批;清产核资结果经财政部确认后,自清产核资基准日起2年内有效,在有效期内实施转制、改制可不再另行组织清产核资。

涉及土地使用权的,须报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核或备案。土地估价报告及处置批复、财务审计报告作为资产评估报告附件,由主管部门对评估结果进行初审,出具审核意见后,再连同其他相关材料,一并报财政部核准或备案。

5.办理产权登记手续。清产核资结果批复后,按照国家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有关规定,向财政部申办产权登记或变更产权登记。

四、人员安置和劳动关系调整

出版社转制中涉及的人员安置和劳动关系调整,须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14号)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09‟16号)的有关精神,做好人员安置和劳动关系调整方案,方案应符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国家有关规定,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转制的出版社自工商登记之日起,要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与在职职工全部签订劳动合同。

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制后,其职工的养老保险关系全部移交北京市管理。具体移交和衔接办法,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出版总署、财政部等部门会同北京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五、国有资产管理

出版社在转制中涉及国有资产变更事项,须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14号)以及财政部、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关于中央出版单位转制和改制中国有资产管理的通知》(财教„2008‟256号)的有关规定办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

1.明确出资人和监管职能。在确定转制后出版社的产权归属的基础上,明确出资人。

出版社转制或改制后与原主管部门脱钩的,由财政部直接履行其国有资产的监管职能;出版社转制或改制后与原主管部门国有资产隶属关系不变的,其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维持不变。

2.国有资产变动的审核。出版社在转制中,涉及资本结构调整、出版单位合并或分立等行政许可事项,须由出版社的主管部门报经新闻出版总署审批;企业重组、股份制改造、投融资等重大资产变动事项,须由出版社的主管部门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核,经中宣部同意,并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实施。

六、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出版社转制后,要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明确隶属关系,切实遵循党的领导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确保党对出版社的领导和出版导向的正确。

1.明确主管主办职责。同一部门(单位)内组建的出版集团公司,主管主办单位不变;跨部门(单位)组建的出版集团公司,根据资产规模和业务关系,另行确定主管主办单位;由中央和地方出版集团公司重组或并购的出版社,主管主办单位随产权关系变更;不具备资产重组条件的出版社,转制后主管主办关系暂时不变。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有企业所属的出版社转制后,主管主办单位关系不变。

2.制定公司章程。出版社转制后,要根据《公司法》制定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章程,明确公司的决策、执行、监督机构。依据法定程序设立董事会、监事会,由董事会聘请经营管理人员。要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确保党委成员依法进入董事会、监事会。

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总编辑人选须符合新闻出版总署对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资格认定的相关规定。

3.制定公司决策议事规则。制定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议事规则,保证党委(组)对出版社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切实保证正确的出版导向。

七、注销事业法人与进行企业工商注册

出版社完成转制基础工作后,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14号)的有关规定,由出版社主管部门分别向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中央编办)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部门(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申请办理核销事业编制,注销事业单位法人,并进行企业工商注册登记。出版社转制过程中,凡不再保留出版社建制的,应办理出版许可证注销登记。

1.核销事业编制。已经完成转制基础工作的出版社,向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办理核销事业编制和注销事业单位手续。核销事业编制手续的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审查、核准、批复。

2.注销事业单位法人。已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核销事业编制的出版社,向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办理事业法人注销登记手续。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的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审查、核准、收缴证书和印章、公告。

3.办理企业工商注册登记。已注销事业单位法人的出版社,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并领取营业执照。转制后的企业名称,可用原单位名称(去掉主管部门),或用符合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的其他名称。凡原出版社冠以“中国”、“中华”字样的,经批准可继续注册使用。

4.办理行政审批事项。出版社转制过程中,涉及新闻出版行政许可或前置审批事项变更等,由主管部门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并持批复件到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5.办理出版单位注销登记。出版社转制过程中,凡不再保留出版社建制的,由出版社提出申请,报主管部门同意并报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主管部门负责履行注销出版社事业单位及出版许可证手续。

八、完成转制后备案

出版社完成转制后,需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并结合出版行业特点,制定全面、科学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形成现代企业管理体系。

出版社完成转制后,需将完成转制的工作报告及实施过程中的有关材料报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备案材料包括清产核资及资产评估结果、人员安置和劳动关系调整落实情况、国有资产管理方案、法人治理结构情况、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产权登记证复印件、公司章程等。

下载关于事业单位改企转制工作的思考[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事业单位改企转制工作的思考[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司转制后的工作情况汇报1

    有限公司转制后的工作情况汇报 一、公司概况 ????、公司是原济???、发展总公司转制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公司机关设有公司办公室、?、、房地产开发公司、企业管理部、物业管理部、水电管......

    消防安全责任制(适用企、事业单位)

    消防安全责任制 为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的......

    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广州市佳尔华新鑫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总则 为保障本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安全有序、竭力减少安全事故发生,保护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根椐有关......

    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思考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政......

    强化事业单位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若干思考

    强化事业单位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若干思考 王梅 在事业单位中,做好成本的核算问题就应该要对核算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要降低成本的核算,并且要处理好质量与成本的相互关系,做好......

    就事业单位劳资工作的思考分析

    就事业单位劳资工作的思考分析 摘要: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劳资工作的重要性往往容易受到人为的低估,其实只有稳定规范的劳资关系,才能让单位的发展更加持续健康。本文首先就事业单......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收集归档工作的思考(模版)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收集归档工作的思考 摘要:事业单位人事工作中,离不开人事档案。单位一般设置档案管理室,应提供更规范的档案管理服务。为此,人事管理者应从服务的角度......

    经营性事业单位企业化转制中职工身份置换的理论依据

    经营性事业单位企业化转制中职工身份置换的理论依据 目前,面向市场从事生产经营或中介服务活动,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其转企改制工作正在各个省市逐步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