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园文化建设=育人服务+成才服务
校园文化建设=育人服务+成才服务
政治坚定,维护大局,引领广大团员青年永远跟着党走;
勤思善学,实践创新,引领广大团员青年践行科学理论;
关爱博雅,服务奉献,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健康成长成才;
务实求真,勇挑重担,引领广大团员青年争做时代楷模;
谦虚谨慎,勤俭自强,引领广大团员青年传承优良传统;
严于律己,涵养德才,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倡树文明新风。
这是共青团郑州航院的工作目标。而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有有着什么样的目标和定位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郑航团委副书记吴红兵。
记者(以下简称记):吴书记,请问我们学校团委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是怎么定位的?吴红兵(以下简称吴):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直都是是我们团委工作的重点。从整体来说,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育人服务,我们一直把强化育人,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工作的重点。开展文化活动是我们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的一个形式载体。二是成才服务。眼下的社会竞争十分激烈,我们除了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多的还是要通过开展许多品牌性的校园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总之,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是学生。
记:您能介绍一下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具体实践吗?
吴:校园文化建设,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导向。比如今年,我们推出的亮点就是青年人就业创业服务。这也是针对当前整个经济危机的形势而开展的活动,希望借此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能力。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利用三种形式去实现。第一种是建立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让学生毕业前到见习基地实习,从而增强他们的经验,成为他们日后就业的一个砝码。这个活动不仅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还得到了省内多方媒体的关注。第二种是举办就业创业指导服务讲座,请专家为学生们讲一些技巧。比如,邀请河南新联通首席客户代表王祖益、淘宝大学的校长刘博等来校举办讲座,使学生对企业文化有了更充分的了解。第三种就是参加实战营销的比赛,在这种实战过程中使学生积累经验,提高实战能力。像“统一鲜橙多”营销大赛在学生们中间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
而在往年,我们也有一些传统活动,比如挑战杯、科技创新大赛等,我们年年都在办,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除此之外,我们坚持以营造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为重点,优化育人环境,组织开展了校园广播歌手擂台赛、“纪念一二·九文艺晚会”、“希望之星”新生才艺大赛、元旦晚会等各类大型文艺活动,以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为载体,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
另外,我们还举办过“中原国学讲坛”,央视“百家讲坛”演讲专家姚淦铭、阎崇年等先后来我校作报告。极大地活跃了校园学术氛围。
记:那么,我们学校有没有什么特色的活动呢?
吴:当然有啊。作为航空院校,我们学校有很多特色的活动。首推第一的就是我们空乘专业的“空乘礼仪志愿者服务”,她们已经成为我们学校的品牌特色,经常参与省内的大型活动志愿者服务。比如,祭祖大典,科技节,都获得了一致好评。
还有我们学校的专业航模队,在全国比赛中多次获得金奖,表现十分突出。国内多家媒体报纸都曾为此做过报道。
另外,在今年挑战杯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学生的作品在省内荣获两个一等奖,其中一个作品就是“可垂直无人驾驶直升机”,这也跟学校的航空特色相符合吧。
记:您认为,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有何意义?对于学生有着什么样的作用?
吴:大学之大,就在于它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个学校的文化,首先是历史积淀的反映。历史越悠久,文化底蕴越深厚。像清华北大这些著名高校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正是他们的校园文化底蕴,那些都是自建校便一年一年积淀下来的。文化底蕴也是一个学校品位的象征。
其次,大学里各种社团活动很多,这也正是增长学生的见识、提高综合素质及修养的主要途径。良好的文化氛围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受到熏陶,从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长才。很多学生在校期间会很迷茫,校园文化就起到了一个潜在的影响作用,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养成良好的心态。
记:您认为校园文化都有哪些载体?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吴: 校园文化的载体很多,像校报、广播站、校网站、《郑航青年》、校学生会电子杂志《航货》、还有各种展板都是校园媒介,都向大家展示着学校里的现状和动态变化。
这些媒介的主要作用有两个。第一个就是宣传。当下,早已经不是默默无闻的年代了。每个单位都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将自己推出去,不仅将自己的活动向外宣传,也是提供了与外界交流的平台。加强对外宣传的力度,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是校园媒体的主要责任。而在学校内部,更多的是为学校的各种活动造势。很多活动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的,所以就需要宣传使更多的同学知晓和参与,提高活动的影响力。
第二个是对宣传个人而言的,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学生是校园媒体的主体,让学生参与到校园媒体也是为了让学生在其中提高自己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能力。从这些经历中学到对自己有用的技能,对日后参加工作会有很大帮助。
记:您认为,我们的校园媒体的建设方面还有那些有待提高的呢?
吴:我认为,我们与校外的媒体的联系不够,要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从整体上提高我们学校的知名度。当然,这需要学校宣传人员和学生宣传人员的共同努力,采取“主动走出去”的方式。
作为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重要的是要满足当代青年人的需求。宣传报道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信息。他们的需求是未来校园文化的导向,引领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这是校园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
个人简介
吴红兵 2002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担任信息科学学院辅导员、团总支书记、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2003年4月至2004年4月参加河南省“三个代表”驻村工作队,被派驻到周口市太康县独塘乡西程村一年,被评为周口市“优秀驻村工作队员”;2008年3月任校第八届团委委员、副书记;工作以来先后多次被评为校“军训优秀教练员”、校“优秀政治辅导员”、校“三育人先进个人”、校“宣传报道先进个人”、郑州市“优秀团干”、河南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中国科协年会“志愿服务先进工作者”等。
书记微笑
当我们被吴书记微笑着迎进办公室时,就感到一丝的受宠若惊。稍稍环视了一下办公室,布置很简单,两张办公桌相对而放,一套沙发安静地靠在墙边。
来的路上,我们还在说:吴书记那么忙,还记不记得我们的预约啊?前几天预约时,来两次才见到书记的面。
“我正在等你们。”见面后,书记的第一句话就将我们的顾虑给完全打消了,他和蔼的笑容也消除了我们进门时的拘谨。
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中,我们一直很轻松。从进门那刻起,书记就一直在微笑。当我们提出问题时,他总是专注地看着我们,仔细地听,然后认真作答。吴书记很善谈,思维缜密。把问题回答的很全面,有条有理,使得我们只用听和记,根本就没有必要对问题再作补充。团委的事情很多,书记也很忙,我们的采访中书记接了好几个电话,这也让我们有幸看到书记真实的工作状态。在吴书记忙碌地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小小的细节,那便是他一直在微笑。
校友记忆
在交谈中我们意外得知,吴书记是留校生,是我校02年的毕业生。从郑航学子到郑航的领导,吴书记可谓是标准的“郑航人”。当我们问到他对郑航的感情时,吴书记笑道:“十一年的感情,当然很深了。”
“我上学那会,还在老校,新校正在建设中。等02年毕业当辅导员时,正好跟着第一批学生入住新区。如今,新区建设已经初具规模,这几年的变化真的是很大。”说起新老校区,吴书记说,他对老区有着更多的留恋,毕竟大学是在那里度过的。对新区则是一份期待和希望。
从郑航学子到学生辅导员,再到如今的团委副书记。吴书记无时无刻不在跟学生打交道,所以谈起学生的变化时,吴书记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他在兴致勃勃地跟我们谈他的大学生活时,意味深长地感叹道:“时代的不断变化促使学生的自身素质以及关注的东西也在发生变化。我们的学生总体上还是比较勤奋的,求知欲很强。但持之以恒的能力却不如当年的我们,希望大家能够多加培养吧!”
“学长”关怀
“人总是留恋的动物。在一个地方呆久了,重游故地便总会触景生情。看着校园里忙碌的毕业生,我也会怀念自己的大学生活。”吴书记笑道。严格的说,后来的访谈,与其说是采访,不如说是聊天。
从当年在校的情景,到参加工作后的感受,再到刚搬来新校时的荒凉,吴书记可谓是真正的畅谈。“我在跟一些学生交流的时候,发现很多都是等到大四毕业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大学过得不充实,不如意。自己曾经想要做的,很多都没有做。”说到此处,吴书记发出感叹:“要热情、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抓住那些培养能力的机会。让自己的大学不留遗憾。”“一定要珍惜大学的点滴。” 这是在访谈接近尾声时,吴书记对我们说的一句话,也是对所有后来郑航的学弟学妹们说的真心话。
第二篇:校园文化建设服务流程
校园文化建设服务流程
一、前期准备阶段
1.与学校交流、沟通
学校咨询 → 校企初步了解 → 与校方交流、确定校方需求 → 双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2.解读学校
准备(沟通、倾听、体会)→了解(学校简介、学校性质、学校规模、在校师生人数、学校理念、学校特色)→再了解(校长年龄、性别、毕业学校、兴趣爱好、已工作过学校文化特色、获得荣誉集、发表论文集等)→怎么了解(学校网站、学校提供相关资料、媒体的报道、学校获得荣誉集、面对面的交谈和倾听)→了解程度(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沟通了解,确定学校需求、明确学校到底要做什么、学校希望达到什么样目标)→运用理论工具,对学校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提炼学校文化基因、文化传统及学校存在的问题,提出策划、设计解决方案
二、确定服务阶段
1.明确项目定位
明确学校具体需求 → 明确项目策划目标 → 明确项目工作内容 → 明确项目实现方式
2.准备项目建议书
项目概述 → 项目目标 → 作业内容 → 作业程序 → 项目时间计划 → 项目策划组织 → 项目成果 → 项目费用 → 项目付款条件 → 双方履行职责和义务 → 合作双方详细信息
三、签订项目合同阶段
1.签订合同书
明确学校具体需求 → 再次深度沟通 → 确认工作内容、程序、时间、组织、成果及费用等要素 → 双方达成合作意愿 → 签定项目服务合同。
四、项目作业前期阶段
1.成立项目小组:双方成立项目作业小组,小组成员3-5人,分别是项目经理、策划师或者设计师等,校方不少于1人。另外,还需要聘用工程监理1人。
2.提交《校园文化建设方案(草案)》与校方进行交流沟通。
3.方案修正与完善
听取校方和专家的反馈意见,进行适当提炼、修改与调整。打造教育(校园文化)品牌学校必须在充分分析学校实际的基础上,以创新和光大的意识,找出自身的个性和优势,以此形成独特的亮点。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要无中生有,有中出新,新中求变,熠熠生辉。当然,也要有所依托,不能不求实际,无端臆造。4.向学校提交正式《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学校须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会议批准这个方案。
五、项目作业实施阶段
1.方案的制作和实施:根据已确定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进行相关的制作、安装和实施。2.在实施过程中,按施工流程步骤由校方验收“签证”,特别是标书之外部分要求校方做好“签证”记录。
3.工程完工后,由校方、施工方、监理方共同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4.根据《校园文化建设施工合同》、现场签证记录等资料进行工程决算。
六、项目的普及阶段
1.印制文化手册
将文化建设的过程及阶段成果整理成册,发给教师、学生
2.文化的普及和培训
对教师、家长、学生、关联单位等相关人员进行文化培训和宣讲,让学校文化植入。
七、后期的跟踪维护
1.跟踪服务与指导
结合学校文化的建设状况和整体的部署,对后续需求进行延伸服务,并进行效果跟踪和评价。
第三篇:育人 服务 提高
育人 服务 学习提高
-申报优秀网络管理员材料
1998年我从天津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一直到调任一中工作。至今整整13年。经历了学校计算机教育和网络建设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过程。从艰难坎坷的昨天,历经艰辛走到今天,学校在发展,自己在进步,深深感觉到,明天更加美好。
磴口二中是磴口县最早开展计算机教学的学校。我刚刚参加工作,所学的知识就能运用到教学中,感觉很欣慰。但是,没有一点教学经验,课堂上的我有的时候又感觉很困惑。时间一天天过去,计算机产品飞速发展,原本在全县独一无二的计算机教室已经非常落后。当时已经普及windows操作系统,我校依然是DOS,教学内容和实践严重脱节。2002年,经学校多方筹集资金,把原有的计算机教室改造,组建了windows 2000终端,实现了操作界面图形化,计算机教育迈进一大步。
2003年,国家在中西部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其根本目的是把优质的教育资源输送到农村中小学去,使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能够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随着国家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2006年底,我校组建了30台计算机的计算机教室一座,多媒体教室一座,卫星接受设备一套。经学校努力,又增加了30台计算机组建了第二套计算机教室。新增的设备,改善了办学条件,也为我提供了一个发挥自己专长的机会。
有了良好的设备,怎么才能发挥设备在教学、管理等工作中的作用?怎么样能够管好、用好这些设备?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我到底能做些什么?这样的问题,经常萦绕在脑海中。
一、立足实际,搞好教学。
教书育人是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信息技术教师也不例外。信息技术是初中课程中开设的课程之一,属于新兴学科,课时少,且因为家庭,教育环境等各种原因,学生的基础差异很大。市电教馆组织实施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学科的会考,规范了信息技术课,增强了教学的目的性。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在有限的课时中,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在平时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总结出了以下几方面心得:
1、边讲边练,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信息技术学科特别强调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所以,我在课堂中一般只安排10~15分钟进行讲解示范,可一次讲完,也可分次讲完,边讲边练,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变成操作技能,熟练掌握。
2、适当“留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讲课不能面面俱到,要为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信息技术课更是如此,一个目标,有很多种操作方法能够实现,这也是计算机操作的魅力所在。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新旧知识的结合,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3、远离网瘾,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
一段时间,学校周围大小网吧、游戏室不下10家。我校在校学生不到2000多,成了这些场所主要消费群体。经常有班主任老师把自己班级的学生从网吧游戏室“抓”出来。针对学生痴迷网络游戏的情况,我平时十分注意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和网络游戏。总结对学生进行的网络道德教育,结合自己学习有关知识,撰写论文《浅谈如何让中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被内蒙古现代教育研究会评为2006年优秀论文一等奖,被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评为2008国家级论文二等奖。
4、发展特长,活跃的计算机兴趣小组
计算机对学生的吸引力巨大,好多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兴趣浓厚。我利用下午活动课和周六周日时间,辅导兴趣小组的学生。兴趣小组的同学都成为班主任老师的好帮手,家长会的成绩表,平时的班级值日表,都出自他们的手。2011年,在全国青少年计算机表演赛中,辅导的学生荣获全区三等奖一名、全区优秀奖四名,有21名同学获得创意涂鸦优秀奖。本人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5、搞好职业教育,为学生提供良好就业出路
2009年,随着学校布局的调整,我从二中调任教育局工作,后又从教育局调任磴口一中工作,担任信息中心主任和总务主任一职。磴口一中在2002年就建立了完善的校园居于网络,采用先进的华为6系列作为核心交换层。但是,因为疏于管理,原有的网管人员对于网络的维护、维修不到位,并没有发挥校园网络的作用。调任到一中以后,先后对中心机房,班级的多媒体设备进行了等级造册,维护、维修等工作,使管理细化、规范化。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站和校园网络建立健全工作,使新建的职业教育实训楼并入校园网络,共享优秀的教育资源。也实现了校园中光纤局域网的建设。磴口一中,是一所完全中学,职业教育是一个发展方向,在做好行政工作的同时,担任职高班的《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一科的教学工作。利用平时积累的工作经验,理论联系实际的讲授改课程,深的同学们的喜爱。
二、利用技术优势,搞好校本培训
为提高我校教师的备课、授课水平,提高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和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利用我校现有的计算机教室,每个学期都要对我校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建立了培训、考核、奖惩制度。培训内容本着实用、易用、简单的原则,老师们学得快,用的好。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根据学科进行培训,收效也十分明显。比如:音乐老师经常打印乐谱,计算机打印乐谱十分困难。有针对性的培训使用打谱软件,轻松的在word中实现简谱的输入,排版。到一中工作以后,发现高中的学生对新知识、新领域的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的特点,有针对性的举办兴趣活动小组、班级电教设备管理委员等,及培养了学生,也探索出了新的管理模式,既班级的设备的自己维修维护,有了大得问题再找老师请教,自己的设备自己管,大大减轻了网络管理员的的工作强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增强服务观念、发挥设备潜力
我在日常工作中,除了针对学生和老师的教学活动,就是为其他学科的老师提供服务。包括设备服务和资源服务。
1、设备服务,管好是为了用好。
管好、用好设备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有的老师感觉多媒体教室管的严,是领导怕老师用、怕设备坏。设备用起来“讲究多”,又容易坏,反倒不如不用。其实,处理这些问题,感觉很简单。设备本来就是为老师们日常教学服务的,管理设备的电教老师也是为老师们服务的。管理规范,严格,正是为了用好设备。天网工程模式三的设备安装到位以后,制定了明确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使用要求。增加了多媒体教室使用方法的校本培训内容。会的就是简单的,老师们学会使用,再不感觉多媒体教室用起来麻烦。多媒体教室实行预约使用制度,这就能让管理的老师提前安排,按时开门锁门,既能保持好卫生,又能责任到人,防患于未然。
学校的电教设备种类多,数量大。在使用过程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故障。在平时的使用中,有意识的积累维护、维修的知识。在组建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组建网络的过程中,不怕苦,不怕累,积极参与施工,勤动手,为日后维护维修积累第一手经验和资料。为了满足日常教学工作需要,学校经常要购买计算机周边设备和耗材。但是计算机产品专业性强,产品多,型号杂。我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当好校领导的采购助手,购买到价格低、操作简便、耗材便宜的设备。
2、资源服务,建立丰富充实的资源库
天网工程模式三设备中,有卫星接收设备。初中的课程资源每周四、五通过卫星传输。资源按照课程进度传输,每周接收好的资源,和我校老师们自己制作的课件,共同组成了磴口二中课件资源库。并刻录成DVD光盘,建立详细的目录保存。硬盘容量有限,校领导大力支持,购买硬盘进行资源的存储。
存储资源是为了使用。我利用假期时间,在我校的办公、教学两套网络,搭建FTP服务器,方便老师下载资源使用,为此,还进行了多次校本培训,让老师体会到天网资源的好处,充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校园生活应是丰富多彩的。电影,尤其是科普电影,已经远离了学生的生活,网络、游戏等代替了他们。为了培养学生崇尚知识,热爱科学的好习惯,我从网络下载了中央10套每日播出的《探索-发现》栏目,组建了磴口一中科普电影资料库。《探索-发现》栏目每期45分钟,内容广泛,知识性强。涵盖了历史、生物、军事、人文等。非常适合老师学生观看。利用每周二、三、四活动课,安排班级观看,开阔了学生视野。这样做,无疑增加了工作量,但是,为了孩子们,值得。
3、发挥技术优势,积极支持教学改革
磴口一中的试卷、复习资料的印刷,以前是实行对外承包制。承包户印刷的试卷和复习资料在纸张质量,清晰度等方面,不能让老师们满意。尤其是我校借鉴杜郎口中学和昌乐二中的经验,实行学案教学以后,印刷远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在印刷厂承包期结束后,自行购置了四台基士得耶印刷机,为老师们印刷学案和试卷。印刷及时,纸张好,卷面清晰,受到师生好评。因为平时用量大,出了故障,要请包头的技术人员上门维修,维修时间长,费用大,造成很多不便。我在包头的技术人员上门维修时,勤学勤问,动手操作,很快学会了数码印刷机的维修技术。以后多次故障,均亲自动手维修,缩短了维修时间,为学校节约了资金。
4、搞好标准化考场建设,为日常管理服务 2011年,全区高考实行标准化考场建设,在高考的每个考场安装两个摄像头。标准化考场是电信、联通公司的合作项目,电信公司负责设计和系统集成,联通负责终端设备的安装。广州杰赛设计院是专为电信公司设计标准化考场的线路布置,从开始设计阶段,我就充分考虑我校的楼宇分布特点,日常维护等因素,提出合理建议和要求,保证设计符合我校实际情况,并为日后维修维护提供方便。标准化考场不仅仅适用于高考,班级的摄像头对日常的课堂教学管理,学生的行为管理等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设计阶段,就严格要求设计方,考虑周全,使用维护方便。系统集成布线阶段,呼和浩特的同城公司承包电信的业务,成为我校的系统集成商,白天有正常的教学活动,施工只能放在晚上进行,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我天天熬夜,亲自在施工现场监督,不仅要看线材是不是国标合格产品,也要对装订线槽等工序提出要求,既考虑实用,又考虑美观。室外施工阶段,积极协调我县市政路灯管理所,调用路灯维修车进行楼宇室外布线,加快了施工进度,室外线路有效做到了防水、防老化等。联通公司安装终端设备时,也是在夜间进行,对运送来的摄像头一一进行严格检查,有一点点不满意,立即要求更换。对每一个接头、每一个挂接部件都亲自动手测试。在工程验收阶段,得到了巴彦淖尔市考试中心的肯定和表扬。因为从设计、施工,到工程验收等各个环节的亲自动手干活参与和近乎苛刻的严格要求,高考顺利在我校进行。全部录像数据让自治区的高考巡视顺利带走,并且利用我校新配备的航天广播系统进行了高考听力的播放。高考之后,相继在标准化考场中,进行了我县副科级干部选拔考试、公安系统执法人员执法资格考试、人才储备选拔考试等大型考试。标准化考场施工建设涉及的单位多,光施工方就两家,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常常出现相互推诿、互相指责等,我在中间积极协调,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到了实际使用阶段,各个施工方都已经撤走,出现问题,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自己动手解决,保证了日常的使用。
5、加强校园网络和校园监控网建设
2010年,我校落成职业教育实训楼一座。在新楼的建设阶段,考虑到日后网络、监控、电话等需要,自行购买铺设24芯铠装光纤,连接了中心机房和职业教育实训楼,后在电信公司的帮助下,熔接了终端盒,实现了监控、网络、电话的互通,形成了完整的校园网络。我校的校园监控系统分为几部分:标准化考场(教室内)、职业教育实训楼、学生男女宿舍楼、食堂、校园内云台。除了男女宿舍外,监控系统也融入了校园网络系统,在校园内任何地方,只要是有电脑,就可以查看班级、食堂、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极大的方便了管理。学校食堂以前使用的磁卡作为充值卡,磁卡容易磁化、磨损,稍稍保管不当,就会损坏,使用极为不便。为此,对食堂的售饭系统进行了彻底更换,选用了河南新开普公司的M1卡售饭系统。M1卡是非接触式IC卡,使用方便。同时购买了证卡打印机,对空白的饭卡进行设计,打印。正面是学生和老师照片,学籍号和教师编号。背面是我校的校风、校训。饭卡不仅能打饭,还是学生证、校园超市消费卡、澡堂的洗澡卡,实现了我校范围内的一卡通。
四、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
计算机的普及,使得信息技术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成为信息技术工程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是对信息技术教师最起码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有较广的知识面,还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要具备学习、创新、服务的精神和能力,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具备这些能力,办法只有一个:学习。
声音的剪辑、合成,能够运用到学校的各个方面。在日常工作中,常感觉到对于计算机声音文件的处理不能所心所欲,原因是技术达不到。通过刻苦自学,熟练掌握了声音编辑合成软件cooledit和goldwave。利用这些软件,编制具有磴口一中特色的校园上课、下课铃声。英语听力磁带的制作,对于没有任何专业设备的学校,是很困难的。我利用计算机给英语老师录音,然后用cooledit软件进行降噪,编辑,合成,再把录音机接驳连接到计算机上,制作我校期中、期末考试的英语听力磁带。改变了以往考试靠老师到考场朗读的局面,规范了英语考试。学校领导大力支持,又购置了磁带复制机。近几年,承接全县统考英语听力磁带的制作任务。
随着笔记本电脑的价格一再走低,笔记本电脑的使用普及起来,我对台式机的板卡级维修已经十分精通,可是对于集成化程度高笔记本,还很陌生,仅仅会用而已。现有的硬件维护维修技能已经不能满足需要。2007年暑假,联系到国家信息产业部制定芯片级维修培训基地北京华宇公司,自费学习笔记本芯片级维修技术,并取得了信息产业部认证的电脑硬件维修工程师证书。掌握的笔记本的芯片级维修,触类旁通,其他的电子设备的维修也感觉简单和轻松起来。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没有笔记本连接线,利用学到知识,自己制作笔记本电脑的视频和音频连接线,并实现多路信号的切换。学校给购置了维修工具,电子设备维修自己动手,节约了大量资金。方便了老师们的使用。磴口一中班级的多媒体设备升级,原有的液晶投影仪等设备严重老化,经过自己多方考察,选用了电子白板+液晶投影仪的模式,自己动手升级改造班级多媒体设备,新设备使用方便,经过改造,原有的设备尽可能的保留使用,真正做到物尽其用,新设备使用方便,受到科任老师好评。
对于售饭系统中的打卡POS机,证卡打印机等新设备,采用电话咨询,网上查找资料等学习办法,在实践中摸索,积累维修维护的知识和经验,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没有因为设备故障耽误正常使用,也没有因为设备故障请过维修工程师,既能快捷的让故障设备重新投入使用,也为学校节约了资金。
第四篇:浅谈校园文化建设及育人功能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及育人功能
教育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层结构,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
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文就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及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谈点看法。
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由社会环境及学校性质所决定。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存在不少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社会文化也是绚丽多姿、雅俗并存,包括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文化。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内优化社会大环境是不可能的。而学校不但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阵地,它担负着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因此校园文化不容许杂乱纷呈。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优化校园文化,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小环境,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
二是由教育对象及环境的育人作用所决定。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近朱者亦,近墨者黑”,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容易将学生引向歧路。作为育人阵地的学校理应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三是由学校办学水平的现状所决定。自从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后,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也有的学校只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只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只注重思想认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强化而忽视间接情景的暗示。但人的思想和某些品质是不能靠单纯的知识传授来养成的,要借助道德环境长期的细腻的熏陶,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培养起来的品质结构才具有稳定性,才能经受住外界环境的刺激。这也要求我们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四是由教育“三个面向”指导思想及教育改革趋势所决定。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基础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转向素质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走向。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这同样要求我们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法
校园文化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这里主要谈谈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物质文化建设必须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符合本校的实际,代表师生的共同意志,体现出“四性”:一是科学性。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二是教育性。物质文化建设必须渗透思想教育的成份,寓德育于物质文化建设中;三是艺术性。要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富有艺术意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四是经济性。物质文化建设要有艺术性并具时代感,但却不可一味地追求时髦、高档、漂亮,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考虑经济、实用。
二是校园环境的建设要做到“四化”,即绿化、美化、净化、静化。充分利用校园空间进行植树、栽花、种草,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将学校办成“园林式单位”。校园的美化不应只局限在校园的整体布局、楼馆的建筑装修及教学设施(如图书仪器、电教设备等)的更新添置等纯粹的物质文化的层面上,还应表现在通过对校园环境的点缀所体现出的全校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的审美观等精神文化上,如校园板报的内容形式,办公室课室的布置,名人画像、名言警句、艺术作品的悬挂等。要保持校园环境的洁净,并把好校门关,保证学校免受外来干扰。
三是物质文化的建设不能由学校全部包办,必须群策群力,师生齐动手。要发挥集体、个人甚至家长各方面的积极性,大件由学校负责,自己能办的由师生自己地动手完成,如:课室布置、环境卫生等。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创造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
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制度是
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俗话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师生充分酝酿
和讨论,最后才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内部体制管理制度等;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为了使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可按适用范围将教职工管理制度及学生管理制度分订成册,用知识竞赛或考试的办法,督促学生学习掌握制度的内容,使大家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违反了规定要受到什么处罚,合符条件将得到什么奖励,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
为了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网络。如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成立以党支部书记挂帅,主管校长负责,工会主席、德育处主任、团委书记、年级级长、政治科科长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四线”管理。即:“党支部棗工会棗团委”一条线,主管师生政治学习,组织师生开展各项政治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主管校长棗德育处主任椖昙都冻班主任”一条线,主要负责师生的一日生活制度,贯彻落实师德规范和《行为规范》;“校团委、学生会、少先队大队部棗团支部、班委会、少先队中队棗各班值日生”一条线,负责日常行为规范的自查自纠工作;“校长室、德育处棗公安局、派出所棗学生家长”一条线,主要负责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及安全教育。有了德育工作的管理网络才能保证德育管理制度的落实。要强调的是这种管理网络的建设必须立足于职责,从树立事业心和责任感入手,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考核到位。
3.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
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如果课业和正规活动挤占时间太多,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泛味,并可能形成热衷于某些有害活动的潜流。因此,学校应适度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但课外活动的开展不是盲目随意的,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遵循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的原则,做到“五有”(有计划、有教案、有记录、有成就、有总结)、“四定”(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三落实”(组织、经费、器材),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如业余团校、学科兴趣小组、文学社、田径队、蓝球队、小乐队、合唱队、舞蹈队、书法组、美术组等,由老师进行辅导,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二是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要多样化。既要有思想性的(如青年志愿者活动、演讲比赛、各种评优活动等)和知识性的(如学科知识竞赛、知识讲座、“三小”活动等),又要有娱乐性的(如各种体育比赛、文艺汇演、游园活动、美术书法作品展、影视欣赏等)和实践性的(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生产劳动、勤工俭学、军训等),还有必要设置些全校性的学校传统活动,如三月学雷锋活动、田径运动会、科技节、艺术节、元旦文娱晚会等,鼓励全校师生一起参与。
总之,课外活动要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安闲、努力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各行其乐。变命令式为倡导式,变禁绝式为诱导式,变接受式为参与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寓教于乐。
4.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形成优良校风。
集体是一个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也可能是个染缸,给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以不良影响。学生在集体中,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因此,学校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注重养成教育。通过校会、晨会、级会、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政治文件、法规制度、道德修养等文章,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其次,要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向学生讲述学校光辉的历史,成立校史展览室,设计校旗校徽,制作校歌,统一校服,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
第三、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学校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办学特点,提出校训和奋斗目标。各班相应地制定班级奋斗目标,直至帮助学校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并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争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先进学校,创优秀品质、优异成绩、优美环境。在全校形成一股比、学、赶、帮的热潮。
第四、强化学校“三风”建设。学校“三风”即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首先,领导作风是关键,学校领导要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及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中发挥好带头作用。其次,要狠抓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生活起居都应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这样,教师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勤奋攻读,立志成才,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第五、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的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演讲比赛、创建活动等,以培养正确的舆论。
第六、清除校园文化垃圾,净化校园空气。禁止传阅不健康的书报杂志,禁止学唱不健康的歌曲,清理课桌、书本文具盒上的不健康的图画及语言文字,消除消极文化的影响。
第七、针对倾向性问题或热点文化,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辨论会,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观点,引导正确舆论。
第八、抓好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广播室、黑板报、阅报栏、宣传橱窗、图书阅览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同时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抑制歪风邪气,树立正确舆论。通过以上种种办法,使整个学校到处充满着正确的舆论气氛,从而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5.创造和谐人际关系,优化人际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良好的集体意识是一种向上的群体规范,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
人际关系被称为人世间最复杂的关系,学校也不例外。从横向看,有领导集体的人际关系,教师集体的人际关系和学生集体的人际关系;从纵向看,有领导和教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领导集体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教师间的人际关系,教师间的人际关系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仅对学生健康成长产生直接影响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谈点看法。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过程和结果。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反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教师就很难对学生施加影响。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是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精湛的教学艺术,良好的外表形象,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另一方面,是要求学生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出现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
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既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优良集体的形成,教师要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强调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应遵循守纪、理解、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大度为怀。提倡同学间学习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纪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除烦恼;要正确地
引导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学生在这种团结友爱、相互尊重的气氛中才能得以健康地成长。
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1.德育功能
第一、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交通,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对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第二、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当学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及集体舆论的要求时,他就会自我调节矫正。学生有时可能不接受老师的教育,但却不能反驳同学们的批评,谁都不愿意成为“众矢之的”。优美的校园环境同样能规范学生的行为,试想:你会在地面光洁、环境优美的场所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吗?你会在雪白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吗?不会!这些不良行为都会自动消失。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校集体为单位,注意学校的集体形象。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注意相互间的协作,必要时为了集体利益要牺牲个人利益,否则就会受到来自集体的人际压力。这种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都要求学生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以建成一种友好互助的群体氛围。反过来,一个充满理想、团结友好的集体会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集体力量的伟大,从而树立个人要服从集体、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集体主义思想观念。
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学生渴望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多彩的校园文化适应了中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避免了对学生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使那些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一个真实、完整、积极的自我意象,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当今中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是比较差的,而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校园环境中会感到心旷神怡而暂时逃离“神经紧张,甚至心烦意乱”的境地,在轻松的心境下,心窗打开,可增强进取心,从而自愿接受困难的挑战。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交往圈,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并找到知心朋友,扩大胸怀;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因沉浸在欢乐或业余爱好中,因注意力转移而冲淡和忘却不愉快的心理因素,就不至于“越想越别扭,越想越伤心”了,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2.美育功能
爱美是人的天性,中学生也不例外。但由于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中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弱点:他们追求美,却不善识别美,常把新、奇、特视为美,甚至误以丑为美;只追求外在美,而不善追求内在美,往往认为仪表的漂亮就是美,而不懂得美具有广泛复杂而深刻有内涵。而优良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
环境美可以升华为情感美。美丽安适的校园建设,整洁漂亮的教室布置,朴素大方的服饰打抢,以及校园空气的净化、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均可诱导学生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在一系列审美活动中,学生会认识到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劳动创造的;感受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深刻内涵;真正懂得和体验到诸如“大方”、“优雅”、“和谐”、“风度”等这些描述美的有关词汇的含义,从而把这些词汇的内涵变成他们自觉的行为,使追求美、创造美成为他们生活的需要。
3.实践功能
随着分配制度、就业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青年学生面临着人才市场和优化劳动组合等种种考验。因此,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树立竞争意识,努力也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以创建活动、达标活动、争先创优活动及各种竟赛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树立强烈的竟争意识、参与精神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既增强了学生的竟争意识,又使学生在争创活动中受到锻炼,提高竟争能力。
未来社会是一个人际广泛交往的社会,社会对未来人才社交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在的中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娇生惯美,在外不会主动地正确地交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校自然要成为培养交际能力的主阵地。而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交往的信心,各种活动的开展既给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交际场所,又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又是行为主体,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既可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多种技能,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还可以磨炼学生意志,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要使学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渐进的,要相信,优化的校园文化必然会结出人才成熟之果。
第五篇:浅谈校园文化建设及育人功能
[摘要]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育校园文化建设及人功浅谈能
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
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校园文化 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课余文化 舆论文化 德育功能 美育功能 实践功能 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层结构,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文就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及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谈点看法。
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由社会环境及学校性质所决定。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存在不少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社会文化也是绚丽多姿、雅俗并存,包括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文化。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内优化社会大环境是不可能的。而学校不但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阵地,它担负着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因此校园文化不容许杂乱纷呈。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优化校园文化,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小环境,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
二是由教育对象及环境的育人作用所决定。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近朱者亦,近墨者黑”,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容易将学生引向歧路。作为育人阵地的学校理应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三是由学校办学水平的现状所决定。自从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后,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也有的学校只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只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只注重思想认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强化而忽视间接情景的暗示。但人的思想和某些品质是不能靠单纯的知识传授来养成的,要借助道德环境长期的细腻的熏陶,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培养起来的品质结构才具有稳定性,才能经受住外界环境的刺激。这也要求我们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四是由教育“三个面向”指导思想及教育改革趋势所决定。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基础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转向素质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走向。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这同样要求我们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法 校园文化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这里主要谈谈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
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将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将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将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将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物质文化建设必须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符合本校的实际,代表师生的共同意志,体现出“四性”即:科学性。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教育性。物质文化建设必须渗透思想教育的成份,寓德育于物质文化建设中;艺术性。要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富有艺术意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经济性。物质文化建设要有艺术性并具时代感,但却不可一味地追求时髦、高档、漂亮,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考虑经济、实用。
二是校园环境的建设要做到“四化”,即绿化、美化、净化、静化。充分利用校园空间进行植树、栽花、种草,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将学校办成“园林式单位”。校园的美化不应只局限在校园的整体布局、楼馆的建筑装修及教学设施(如图书仪器、电教设备等)的更新添臵等纯粹的物质文化的层面上,还应表现在通过对校园环境的点缀所体现出的全校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的审美观等精神文化上,如校园板报的内容形式,办公室课室的布臵,名人画像、名言警句、艺术作品的悬挂等。要保持校园环境的洁净,并把好校门关,保证学校免受外来干扰。
三是物质文化的建设不能由学校全部包办,必须群策群力,师生齐动手。要发挥集体、个人甚至家长各方面的积极性,大件由学校负责,自己能办的由师生自己地动手完成,如:课室布臵、环境卫生等。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创造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
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俗话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师生充分酝酿和讨论,最后才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总务管理
制度、内部体制管理制度等;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为了使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可按适用范围将教职工管理制度及学生管理制度分订成册,用知识竞赛或考试的办法,督促学生学习掌握制度的内容,使大家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违反了规定要受到什么处罚,合符条件将得到什么奖励,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
为了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网络。如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成立以党支部书记挂帅,主管校长负责,德育处主任、团委书记、年级组长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四线”管理。即:“党支部、团委、德育处、年级组”一条线,主管师生政治学习,组织师生开展各项政治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主管校长、德育处主任、班主任”一条线,主要负责师生的一日生活制度,贯彻落实师德规范和《行为规范》;“校团委、学生会、少先队大队、团支部、班委会、少先队中队各班值日生”一条线,负责日常行为规范的自查自纠工作;“校长室、德育处、公安局、派出所、学生家长”一条线,主要负责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及安全教育。有了德育工作的管理网络才能保证德育管理制度的落实。要强调的是这种管理网络的建设必须立足于职责,从树立事业心和责任感入手,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考核到位。
3.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
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如果课业和正规活动挤占时间太多,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乏味,并可能形成热衷于某些有害活动的潜流。因此,学校应适度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但课外活动的开展不是盲目随意的,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遵循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的原则,做到“五有”(有计划、有教案、有记录、有成就、有总结)、“四定”(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三落实”(组织、经费、器材),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如业余团校、学科兴趣小组、文学社、田径队、篮球队、小乐队、合唱队、舞蹈队、书法组、美术组等,由老师进行辅导,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二是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要多样化。既要有思想性的(如青年志愿者活动、演讲比赛、各种评优活动等)和知识性的(如学科知识竞赛、知识讲座、“三小”活动等),又要有娱乐性的(如各种体育比赛、文艺汇演、游园活动、美术书法作品展、影视欣赏等)和实践性的(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生产劳动、勤工俭学、军训等),还有必要设臵些全校性的学校传统活动,如三月学雷锋活动、田径运动会、科技节、艺术节、元旦文娱晚会等,鼓励全校师生一起参与。
总之,课外活动要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安闲、努力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各行其乐。变命令式为倡导式,变禁绝式为诱导式,变接受式为参与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寓教于乐。
4.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形成优良校风。
集体是一个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也可能是个染缸,给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以不良影响。学生在集体中,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因此,学校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首先是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注重养成教育。通过校会、晨会、级会、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政治文件、法规制度、道德修养等文章,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其次,要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向学生讲述学校光辉的历史,成立校史展览室,设计校旗校徽,制作校歌,统一校服,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
第三、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学校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办学特点,提出校训和奋斗目标。各班相应地制定班级奋斗目标,直至帮助学校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并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争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先进学校,创优秀品质、优异成绩、优美环境。在全校形成一股比、学、赶、帮的热潮。
第四、强化学校“三风”建设。学校“三风”即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首先,领导作风是关键,学校领导要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及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中发挥好带头作用。其次,要狠抓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生活起居都应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这样,教师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勤奋攻读,立志成才,整个校园充满
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第五、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的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演讲比赛、创建活动等,以培养正确的舆论。
第六、清除校园文化垃圾,净化校园空气。禁止传阅不健康的书报杂志,禁止学唱不健康的歌曲,清理课桌、书本文具盒上的不健康的图画及语言文字,消除消极文化的影响。
第七、针对倾向性问题或热点文化,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辨论会,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观点,引导正确舆论。
第八、抓好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广播室、黑板报、阅报栏、宣传橱窗、图书阅览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同时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抑制歪风邪气,树立正确舆论。通过以上种种办法,使整个学校到处充满着正确的舆论气氛,从而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5.创造和谐人际关系,优化人际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良好的集体意识是一种向上的群体规范,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
人际关系被称为人世间最复杂的关系,学校也不例外。从横向看,有领导集体的人际关系,教师集体的人际关系和学生集体的人际关系;从纵向看,有领导和教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领导集体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教师间的人际关系,教师间的人际关系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仅对学生健康成长产生直接影响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谈点看法。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过程和结果。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反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教师就很难对学生施加影响。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是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精湛的教学艺术,良好的外表形象,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出现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
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既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优良集体的
形成,教师要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强调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应遵循守纪、理解、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大度为怀。提倡同学间学习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纪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除烦恼;要正确地
引导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学生在这种团结友爱、相互尊重的气氛中才能得以健康地成长。
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1.德育功能
第一、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交通,美观科学的教室布臵,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对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第二、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当学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及集体舆论的要求时,他就会自我调节矫正。学生有时可能不接受老师的教育,但却不能反驳同学们的批评,谁都不愿意成为“众矢之的”。优美的校园环境同样能规范学生的行为,试想:你会在地面光洁、环境优美的场所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吗?你会在雪白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吗?不会!这些不良行为都会自动消失。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校集体为单位,注意学校的集体形象。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注意相互间的协作,必要时为了集体利益要牺牲个人利益,否则就会受到来自集体的人际压力。这种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都要求学生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以建成一种友好互助的群体氛围。反过来,一个充满理想、团结友好的集体会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集体力量的伟大,从而树立个人要服从
集体、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集体主义思想观念。
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学生渴望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多彩的校园文化适应了中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避免了对学生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使那些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一个真实、完整、积极的自我意象,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当今中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是比较差的,而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学生臵身于优美的校园环境中会感到心旷神怡而暂时逃离“神经紧张,甚至心烦意乱”的境地,在轻松的心境下,心窗打开,可增强进取心,从而自愿接受困难的挑战。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交往圈,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并找到知心朋友,扩大胸怀;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因沉浸在欢乐或业余爱好中,因注意力转移而冲淡和忘却不愉快的心理因素,就不至于“越想越别扭,越想越伤心”了,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2.美育功能
爱美是人的天性,中学生也不例外。但由于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中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弱点:他们追求美,却不善识别美,常把新、奇、特视为美,甚至误以丑为美;只追求外在美,而不善追求内在美,往往认为仪表的漂亮就是美,而不懂得美具有广泛复杂而深刻有内涵。而优良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
环境美可以升华为情感美。美丽安适的校园建设,整洁漂亮的教室布臵,朴素大方的服饰打抢,以及校园空气的净化、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均可诱导学生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在一系列审美活动中,学生会认识到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劳动创造的;感受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深刻内涵;真正懂得和体验到诸如“大方”、“优雅”、“和谐”、“风度”等这些描述美的有关词汇的含义,从而把这些词汇的内涵变成他们自觉的行为,使追求美、创造美成为他们生活的需要。
3.实践功能
随着分配制度、就业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青年学生面临着人才市场和优化劳动组合等种种考验。因此,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树立竞争意识,努力也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以创建活动、达标活动、争先创优活动及各种竟赛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树立强烈的竟争意识、参与精神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既增强了学生的竟争意识,又使学生在争创活动中受到锻炼,提高竟争能力。
未来社会是一个人际广泛交往的社会,社会对未来人才社交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在的中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娇生惯美,在外不会主动地正确地交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校自然要成为培养交际能力的主阵地。而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交往的信心,各种活动的开展既给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交际场所,又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又是行为主体,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既可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多种技能,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还可以磨炼学生意志,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要使学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渐进的,要相信,优化的校园文化必然会结出人才成熟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