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每种文化都各有其特色
• 每种文化都各有其特色。亚文化是指社会某一部分人拥有与主流社会不同的民德、民俗和价值观。(退休工人、竞技表演的西部牛仔)
亚文化发展出一套术语他们自己的隐语。
当一种亚文化很明显且刻意地反对主流文化的某些方面时,这种亚文化被成为反文化。(恐怖主义)• •
第二篇:各有其用励志故事
有一天,眼睛、鼻子及口在开会。大家都对眉毛表示抗议。眼睛说:“眉毛有什么用处?凭什么要在我们的上面?找眼睛可以看东西,我要是不看,连走路都不行了!”鼻子听了不服气,道:“我鼻子可以嗅香和臭?感觉最灵敏,眉毛算什么?它怎么可以站在我们的上面?”
听了这一段话后,口也不服了,鼓起嘴说:“脸上我最重要,算找是最有用的!我一不吃东西谁也活不了。我应该站在最上面。眉毛最没用,他应该站在最下面才对!”眼睛、鼻子及口都在互相口争执,对眉毛发出愤愤的抗议。
眉毛听后,心平气和地对他们说:“既然你们都以为自己最有用,那我就在你们的下面吧!”
说着,眉毛便走到眼睛下,后到鼻子下,再到口下,结果人家都认为难看极了,只好决定让眉毛回到原处去,那儿看起来比较适合。
启示
其实,很多人都患有一种毛病,将自己看得过高,自认样样都最好,而别人则个个不如自己,唯有自己看得较顺眼,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世上每个人都有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因此我们必须“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这样才能在从事涉及人事复杂的销售生意时更加胜任,更加愉快!
第三篇:龙都初中恐龙文化特色教育活动总结
恐龙文化特色教育活动总结
为弘扬恐龙文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充分挖掘本地教育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开展教育活动,增强学生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根据中心校统一部署,我校举办了恐龙文化特色教育活动。
本次教育活动以“研读恐龙文化,探究恐龙奥秘”为主题,包括两阶段:第一阶段,4月23日组织全校师生徒步10公里参观山东诸城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参观了暴龙馆、龙立方、恐龙化石长廊等恐龙文化景点,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集体共读活动,现场感受诸城恐龙的生存、繁衍、灭亡;第二阶段开展了包括阅读恐龙知识读物、组织开展了摄影作品、征文、演讲、小课题研究、读书笔记、手抄报评选等系列活动,对参观实践活动进行整理和深化。现将活动开展的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活动伊始,学校及时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和应急处理预案,专门设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同时配备了现场指挥、医疗救助、警戒疏散、通讯联络、后勤保障、车辆调度和摄像宣传等7个职责小组,健全了组织机构,及时召开了动员会,对参观活动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各班班主任与家长、学生签订安全承诺书,召开专门班会进行安全、纪律和参观有关事宜的教育。徒步参观过程中,各班班主任、导师和学生来回一起走、场馆内一起参观,确保安全、有效的搞好本次参观活动。各个路口由交警、公安和警戒疏散组老师负责交通指挥,学生安全、有序通过;医疗救助和后勤保障组在行进队伍中巡视,及时救助身体有问题的学生。各部门齐心协力,有力的保障了恐龙文化特色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广泛宣传,积极配合,全员参与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我校把本次读书日主题定为:“研读恐龙文化,探究恐龙奥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恐龙文化特色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学校首先通过宣传栏、黑板报、以及悬挂宣传标语等途径和方式营造浓厚、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各具特色、主题鲜明的校园恐龙文化。
各班级拿出专门时间,老师带领学生学习我校的校本课程《知龙乡》中的第四篇“龙乡骄傲”,让学生了解我们龙乡之最,引发探究恐龙的种类,白垩纪恐龙的生活环境,恐龙灭绝等兴趣,确保学生在参观活动中观察有方向、有重点。
这些措施,营造了全校探究、学习恐龙文化的氛围,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恐龙文化特色教育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活动覆盖率。全校师生积极配合,确保活动的实效性。
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动体验
学校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的恐龙文化特色教育活动,成功举办了参观诸城恐龙地质公园摄影作品展,班级、级部层层推荐,选出优秀摄影作品80张,在学校网站进行展示;
针对参加参观恐龙地质公园的体会和收获进行了系列演讲比赛,每个参与者向父母演讲,谈体会、收获感悟;然后小组、班级、级部三个层次进行演讲比赛,最后各级部一等奖获得者进行学校汇报演讲交流,并进行颁奖活动;
参观活动前各班各小组认领研究课题(五个方面,即:探究龙乡之最;追溯恐龙时代;发掘恐龙之旅;揭秘恐龙灭绝;复生远古恐龙)。活动结束后各小组进行梳理、上报。
此外,还进行了征文大赛,黑板报、手抄报比赛,阅读相关科普读物写读书笔记等活动。每位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了活动,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收获,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参观恐龙地质公园,学生深入地了解了恐龙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感受了恐龙进化的神奇,培养了学生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通过徒步观察沿途村居新貌,初步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家乡的关爱和责任感,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顽强意志和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精神。
龙都初中
第四篇:班级特色文化
创设班级特色文化彰显学生个性潜能
班级生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效果。创设班级特色文化不是简简单单地美化一下环境,张贴几张字画,或者写几句口号。真正的班级文化,是着眼于孩子们幸福成长的。它能够为学生创造源源不断的快乐感和满足感,培养学生对集体生活的积极认同,更能彰显学生个性特色。
班级文化作为一门潜在的课程,它似一股无形的教育力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营造优良的班级文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恩格斯说:“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是一种教育的力量。”班级文化为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发展的条件。班级特色文化的积累和沉淀,对提高班级生活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每所学校的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班级特点,在开学布置教室时不一定千篇一律,根据学校特点,学生年龄特征,教师特长,经心设计班级文化,让每面墙都能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班里是一种快乐。
随便说说不可当真
第五篇:航天文化特色
航天文化特色:走向自信的飞翔(附照片)
字号
评论 邮件 纠错
2013年10月17日06:45 来源:文汇报
主持人的话
一所普普通通的中学,也能崭露头角,是因为有一种别致的特色。
人们也许还记得,2011年随“天宫一号”升空的“搭载濒临灭绝植物种子的探究方案”,就出自上海市闵行第三中学。
2011年刘辉老师指导的“搭载濒临灭绝植物种子的探究方案”和“熊猫基因搭载方案设计”,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宇航学会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举办的探梦“天宫”全国青少年科学实验搭载方案征集活动中分别被评为全国一等奖。“搭载濒临灭绝植物种子的探究方案”最终被选为全国唯一的搭载方案随“天宫一号”升空。至今已有50多家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轰动了全国,为闵行区和上海市的中学生赢得了荣誉。
该校航天教育捷报频传,2012年在“我与航天”全国载人航天征文活动中,学生获得了2个一等奖、9个二等奖、19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学校获得了全国优秀组织奖。2012、2013年的第十四、十五届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中,指导的学生获得2个全国一等奖、4个全国二等奖和5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在刚刚结束的2013年上海市“育太空种子,做有责任的人”活动中,刘辉指导的学生又拿回了4个奖项,这已是闵行三中在该项活动中连续四年获奖高居榜首。
学生在开展航天科技(000901,股吧)活动中,展翅高飞。“天宫”一号搭载方案的成功入选,是闵行三中航天科技通过课程建设成就师生的一个缩影,显示了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信念。
上海市闵行第三中学的航天科技活动的成效证明,普通中学的学生同样可以有非凡的创造力,而创造力首要来源于学生的自信心,而有效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平台就是给学生平等参与机会和展示才华的研究型课程。
一所普通完中、一群并不出众的普通学生,竟能“梦圆天宫”,这既是老师有效指导的结果,更是学校通过研究型课程,在提升学生自信心,激发创造力的方面的成功案例。学校“借助课程建设、挖掘学生潜力”的办学探索,也许能给大家一些有益的启迪。
课程起步 将“航天文化特色”夯实
学校的航天文化特色,建立在课程的基点上。2006年9月,随着“二期课改”的全面推进,学校以研究型课程为突破口,组建了研究型课程教研组,成立了学校的研究型课程管理网络,制定了《研究型课程实施方案》,并建立和完善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学校仔细分析闵行区的定位和学校区位特点,结合学校资源和生源情况,很快找到了航天科技与研究型课程的契合点,从此把航天科技作为研究型课程的重要资源和载体,明确提出把“航天科技”作为高二学生研究型课程的研究对象。学校每年组织新入学的高一新生参观“上海市航天科技展示馆”、“上海市航宇科普中心”、“上海市航天设备总厂”等。正是有了研究型课程为航天科技活动搭建的这个收放自如的平台,使学校航天科技活动有了一个比较理想的活动平台和活动空间,由过去分散的“游击战”向今天规范系统的“阵地战”转变。几名学生设计的《“天宫一号”搭载方案》,完全是借助研究型课程这个平台,参赛前的动员、搭载方案的选题都是在研究型课程的课堂上,通过师生多次互动、交流、研究、分享完成的。
“航天文化”大课程建设助力。从2009年开始,航天科普教育在学校研究型课程上取得成功之后,闵三人并没有停下脚步,他们以“航天科技”项目为抓手,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为目标,从突出“办学特色”入手,大力营造校园航天文化,建立航天文化特色课程体系,航天文化特色教育在校园内卓有成效地发展和推进,在打破“千人一书、千校一面”的应试教育模式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突出成绩,学校逐步形成了航天文化特色课程体系:
一是基础型课程整合渗透。根据学校特色建设总体目标,确立分年级的课程育人目标,充分利用基础型课程中的相关学科资源,开发一批有闵三特色的基础学科微课,形成规范化、系统化、主题化的航天特色文化教育课程体系;通过编写学科航天微读本进行课堂渗透、学科拓展和专题教育等途径和方式,有效达成航天科技文化教育目标。
二是拓展型课程发挥优势。对学校现有的拓展型课程体系进行梳理和整合,依托闵行区独特的航天科技资源,在原有拓展型课程的时空内,开发具有“航天文化教育”特色的拓展型课程,编写相关的拓展型课程校本教材,有效实施,放大航天科技优势。
三是研究型课程培育航天精神。在航天文化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中,研究型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度地亲历和体验航天精神的精髓,让学生在研究中深刻体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迁移到学习生活中,凝聚成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精益求精、团结互助、乐于奉献的三中精神。
四是大课程开发形成课程群。在强化三类课程体系在特色建设中作用的同时,注重从大课程角度开发航天文化教育特色课程,形成学校完整的大课程群。
辐射拓展 将“航天文化特色”深化
刘辉老师及其他领导的科技团队,以研究型课程和科普活动中的骄人成绩,使学校相继被评为“全国特色教育先进学校”、“闵行区科技特色学校”、“上海市航天科普教育特色学校”,刘辉获得了教育部“全国特色教育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学校在区里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学校近两年航天科普特色越发浓郁,在刘辉工作室的引领和媒体的持续关注下,促使闵三人开始思考着使学校的航天科技特色再上新台阶。在市、高校和航天部门专家的关注、帮助、指导和参与下,闵三又迎来了创建“上海市航天文化教育特色学校”的机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闵行三中一定能在航天特色发展方面走出一条对区内乃至全市都有一定示范作用的特色发展之路,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到全市及至全国。
激发成功 将“航天文化特色”惠生
学校老师通过航天类课程的指导实践,在培养学生自信心、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他们常挂在口头上,经常对学生讲的一句话就是“行不行,试了才知道!”在老师鼓励下,许多同学纷纷报名参与。在《“天宫一号”搭载方案》设计过程中,刘辉老师和他的学生们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做得非常认真。由于校舍有限,没有专门的航天科技场所,师生们就借实验室、甚至干脆围坐在花池边讨论问题;学校里电脑上网条件有限,大家就分工回家下载资料;功课压力大、可支配时间少,就利用寒假设计方案,师生通过电话、邮件交流;大家对最终参赛方案的可行性反复推证、几易其稿。
学校在航天科普实践中取得这样大的成绩,虽然有幸运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学校丰富的课程和教学阅历给了教师自信、给了学生自信,是师生厚积薄发的长期积累的结果。
苏烨同学获奖后,使许多原来观望的同学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不甘落后,奋发学习,主动发展,快乐成长,使校风学风不断优化。
刘辉老师担任班主任的当年高一(4)班,则通过短短的一学期,继上学期全校“闵三校园红歌大赛”中获得第一名后,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提升,学生无论是校园常规还是学业成绩方面,都从原来的年级末位跃升入年级前列。
校长颛孙长宗说:“学校会通过完善课程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利用,推进三类课程的完善,致力于航天文化特色建设,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自主管理、自励发展的平台,培养自信心和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出一大批才艺精湛、个性鲜明、特长突出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从学校教育中找到自己成功的喜悦,这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
小学是打基础的起步阶段,什么是对小学生具有奠基意义的“基础”,明天刊出的上海市七宝外国语小学的独到做法,会给你带来不一般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