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规范问题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2 06:10: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规范问题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规范问题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规范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规范问题的几点思考

摘要:事业单位的会计必须是全面、系统的记录事业单位资金运动的整个过程的。但是在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方面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例如会计核算制度的不健全、预算制度的不完善,内控监督管理缺乏执行力度等等。这些问题一直是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规范化的诟病。本文从产生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规范问题的几点建议。关键字: 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 规范 问题 建议

1、现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规范产生的问题

1.1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

由于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多是国有财政资金的拨款,受到传统制度的管制和约束。事业单位进行的资金的规划完全依赖于财政资金的多少。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薄弱,大部分的事业单位没有制定严格的会计核算制度,会计核算制度不科学也不严谨。即便是有,也没有按照规定制度进行操作,执行力度过低。在会计核算制度的执行上存在着很多的盲点,使得财务人员在会计核算上存在投机取巧的行为,影响会计核算制度的执行。有些事业单位根本没有建立会计核算制度,会计核算往往只体现为形式,不利于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开展。

1.2事业单位内部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却反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相互之间缺乏相互制约和互相检查,导致了会计核算没有按照规则进行,会计信息的质量很难得到提高,甚至会产生违法、舞弊等现象的产生。由于受到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的限制,事业单位会计部门之间常常存在着一个人担任多个会计职位,不相容的职位没有相互分开。而事业单位领导有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的经验知识,对于会计工作不能准确无误的进行检查,这样会计的监管就会产生问题,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严重。甚至有些单位不但不认真执行内部监督控制制度,还借工作之便进行专项资金的挪用,公款私用,给事业单位有效的会计核算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1.3事业单位缺乏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

虽然在我国事业单位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之后,实现了财政资金的集中首付和集中管理,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分散管理的现状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但是,我国目前的预算管理制度仍旧不完善,在预算的编制或者执行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事业单位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使得所编制的财务报表缺乏可靠性和有效性,使财务预算的执行的难度也越来越困难。有的事业单位在资金的使用中,对于支出控制的力度不严格,超支和浪费的现象普遍的出现。并且在资金的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界定不清,没有做到专款专用。此外,由于事业单位由于预算监管制度也不完善,使得预算执行力度相当的薄弱。

2、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规范问题的几点建议

2.1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建设

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只有会计制度具有实用性、科学性、有效性才能保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是事业单位的一项明智的决定。事业单位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于事业单位生存和发展的会计制度,在能避免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混乱以及不规范的现象,有利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正常运行。

2.2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管理

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管理制度是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管理要从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和工作性质等方面出发进行完善。对于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管理建设必须完善财务会计的运作流程,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科学的进行业务流程的设计,规划监督的各项内容,落实“收支两条线”的政策。根据国家规定的各种法律法规、制度政策,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各种财务核算制度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对人员在岗职责的规定、账务处理的程序、内部相应的牵制制度、财务审批的制度等等。对于不相容的职务相互分离,分级别进行授权。同时建立内部相应的稽核机制和监督机制,反应出实施过程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解决的方案。

2.3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机制

要全面推进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改革,合理划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明确其使用规定,实行部门的预算制度,建立国库的单一的账户制度,构架一个完善的政府采购的公共财政框架。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增加,则意味着财务管理的内容将会更加的丰富,而预算管理将成为财务管理的一个中心的内容,财务预算将贯穿于真个财务工作之中。加强预算管理,进行科学的预算编制,严格的执行,对于预算执行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反馈实际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的解决。部门要根据上级的收支规模的批复进行预算的编制,对于批复的项目支出,要科学的制定项目的进度,保证项目的实施有计划、有预算。办理好日常收支和资金拨付业务,要严格按照预算的进度制定,并且根据执行情况,及时对于支出明细进行及时的调整。

2.4加强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管理

加强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管理是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一项重要的举措。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各种的成本核算体制,便于掌握事业单位的实际消耗,并及时进行补给,避免事业单位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只有完善了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体制,才能对于事业单位经营水平和收益情况进行有效的考核,在遇见问题的时候能够采取相应的财税政策。加强和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充分发挥资金效用的良性循环,促进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规范问题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24):121-123

[2]于红,浅谈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及对策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2):165-165

[3]孔玉琴,徐志红,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56-58

第二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思考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思考

【摘 要】 随着当前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在企业单位中应用的不断扩大,各种工作体系和管理手段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在过去的阶段,由于我国各种制度和会计管理规范的不够健全,预算执行不力,内部控制薄弱等问题成为影响事业单位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现状,本文就其各种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体系 规范思考 会计信息化

1.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1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

由于过去我国事业单位是有国家掌控,因此在其作人员的心中都有着一种高人一等的姿态,其中的各种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由于事业单位吃皇粮,受传统体制的影响,拨多少钱,干多少事,依赖性太强。因此在其中的处理措施不够强硬,各种问题的处理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即便有制度贴在墙上,也只是摆设,不能真正按规定制度办事。因此在当前发展的过程中要结合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定出严格的控制手段和管理措施。我国在近现代以来,饱受战乱之苦,受长期战争的影响我国在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中都没有得到根本的发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又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发展缓慢。部分单位没有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一些单位财务核算制度不科学、严谨。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的影响使得当前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各种问题和措施长期出现和积累。这给单位财务核算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

1.2预算和执行缺乏约束力

在事业单位工作过程中,各个员工都标着一副铁饭碗的姿态,对工作基本上都存在着一副出工不出力的样子,其会计预算的执行力度不够,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停留在自己既得利益上,其在发展的过程中手段和强制措施的欠缺,力争在上年基数上有所增长,实际工作中没有按零基预算进行编制,影响了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二是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三是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四是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1.3会计核算不按相关会计制度进行

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会计处理,没能按规定的会计科目处理而是按正常拨款处理,导致财政拨款数陡增,将交纳的税金在“事业支出”科目反映,没有在“应交税金”科目反应,不能正确反映税款的交纳情况等等,因会计业务的处理不规范导致单位会计信息不真实。

2.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

2.1完善和健全会计法规制度

在法规体系建设上,要有较强的操作性、实用性、科学性、严谨性,完善其配套措施,注意各相关法规的衔接,避免执行的混乱,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会计各项工作及监管部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堵住会计核算不规范的法律漏洞。同时,加大会计法规实施力度,强化单位负责人的第一负责人意识,增强法纪观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除要求及时整改外,应严格依法处理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2.2强化预算管理

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后,将建立起一个把所有支出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实行部门预算,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推行政府采购的公共财政管理框架。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量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财务管理的内容将更加丰富,预算管理将成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和管理方法就不得不发生一些变化。加强和深化预算管理,做到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全面监督预算执行过程、及时总结预算执行结果,是非常必要的。单位预算经上级单位批复后,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执行,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执行预算批复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上级单位批复的收支规模,及时调整预算。上级部门在核定预算时,根据当年的财力和整体事业发展需要,从全局考虑、统筹兼顾,单位上报的收支预算不一定如数批复。

2.3建立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制度

事业单位引入成本核算,是深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关键。单位成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单位盈利能力的大小和竞争能力的强弱,财务部门自身拥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运用财务管理分析方法,从项目的设计到实施过程的每一环节入手,把成本浪费制止在源头,实现财务部门抓成本管理的事前参与和超前控制。因此提高财务部门对成本管理的水平尤为关键.虽然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但为了有效地控制各项事业经营成本,提高事业投资效益,应该建立和完善各类事业成本核算制度。

2.4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

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通过改变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强化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遏制行政事业单位腐败,杜绝胡花乱花和铺张浪费现象,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2.4.1会计核算中心是会计委派制的主要运行方式之一。属于会计核算中心的预算单位不再设立会计和出纳岗位,所有会计和出纳的人事关系都转移到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资金结算等业务委托会计核算中心集中办理。通过设立会计核算中心,财会人员不仅在人事、工资关系上脱离了被委派单位,而且工作上也不再受被委派单位的领导。由于只接受会计核算中心的领导,财会人员相对于被委派单位的独立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有利于发挥监督作用。

2.4.2通过设立会计核算中心,各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会计职能完全分离。各预算单位原先的会计职能被“剥离”出来,不再设立会计和出纳岗位,只设报账员,财务收支和会计核算必须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办理。这种独立出来的会计,其服务于预算单位管理决策的功能被削弱,而其监督预算单位财务收支是否合理、合法的功能则增强。

2.5强化内部监控制度建设

根据事业单位的工作范围、工作性质和任务特点,建立起一整套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系统。从组织和制度上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实行内部控制。同时,各单位应规范财务工作流程,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按照各项法律法规及财政系统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种财务与会计管理制度。

总结

事业单位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改革已经成为一项不可避免的趋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会计核算体系的更新和变化是提高其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是提高事业单位竞争能力的基础,更是保证其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为日后工作奠定基础,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带来良好的发展模式。

(作者单位:白城市洮北区财政局会计核算中心)

第三篇:事业单位会计规范体系完善思考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部分事业单位完全推向市场,部分事业单位由国家赋予了一定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政府新公共财政体系框架的建立,政府经济职能的“市场化”倾向加强,作为完善政府职能的辅助部门———事业单位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它正从单纯的“公益性”向“综合性”逐渐改变,其市场性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其服务对象、服务方法以及取得资金的来源等,与以往相比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进一步完善了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并与国际惯例相协调的企业会计法规体系。而我国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仍然沿用的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务管理滞后且明显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遗留痕迹。财务管理相对单调与简单的常规做法与其实际发展的复杂性之间产生了较大的矛盾,造成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的种种问题。

一、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多渠道,财务管理难度加大。

完全推向市场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已经脱离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范畴。而尚未被推向市场的事业单位,仍保留计划经济时期的痕迹。即,财政低层次的保障,允许事业单位开展一些收费或者经营服务,甚至有些事业单位成立下属企业进行经营,以弥补经费的不足。这样使得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更加广泛,财政拨入资金、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等多渠道,使得资金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2.国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行的是预算绩效考核,强调的是预算管理,从而使得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在计划经济下,我国的财政是一种大包大揽的财政,政府统揽一切,财政通过直接分配来实现政府目标。事业单位对于资金的来源与使用缺乏足够的自主决策权,它只是政府目标的执行工具,无需对资金使用产生的效益负责,财务管理相对简单,主要就是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

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作为独立的法人,拥有更多的资金来源渠道、经营收入和有权进行相应的投资,无疑也会参与到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再局限于预算管理。但是,现行的财务管理体制围绕的仍然是预算资金的使用,一方面给事业单位开了创收的口子,另一方面又不能真正按照企业模式运作,迫使各事业单位更加注重的是预算执行,而非经济效益,很少考虑行政成本,成本核算粗放,也使其很少进行相关的财务决策,导致资金效益显然低下。

3.财政收支两条线的改革力度不够。

事业单位收支两条线是改革的必然要求。财政体制改革提出事业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部分事业单位由于在税收和非税收入定位不明确,仍有一些单位出现自收自支的现象,事业单位的部分资金尤其是经营性收入游离于财政监管之外,非税收入管理制度尚待进一步完善。

4.资金来源多渠道,综合预算编制不完善。

由于预算编制是从基层由下而上进行编制,编制上的不科学性使得一些事业单位人为地将有些经营性资金不纳入预算管理,游离预算管理之外从而可能引发小金库。

5.事业单位人员经费、部分业务运行。

经费不足,造成资金使用上的不规范。

在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国家只从政策上给予保障,财政预算经费如人员经费、部分业务项目经费等是严重不足的,从预算的角度上看,得先保证人员经费的支出,经费的不足,导致资金的滥用,有些单位因没有或者经营性收入不足,从维护稳定的角度出发,用项目经费、基本建设经费发放人员津补贴。

6.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

由于事业单位未对国有资产进行经营性和非经营性的有效划分,事业单位的经营创收正是利用了这部分资源进行科技服务,创造了一定的财富,弥补事业经费的不足。从国有资产的构成来看是不均衡的,资产的购置者、使用和维护者不一致,势必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对单位资产的运作以及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同时也造成成本费用支出的不合理。

7.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薄弱、财务岗位权责弱化。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职能实现工具弱化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主动财务管理意识,再加上财务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低下,从而使得本应发挥财务控制和监督职能的财务机构基本上作为一个会计核算单位或报账机构存在。其主要表现有:①财务人员没有参加重大经济决策的过程;②财务控制流于形式,如一些财务人员仅仅从会计的角度对发票、报销单等资金划拨手续进行审批,而没有按照相关合同或文件对支出金额的正确性、合理性进行核对;③财务人员没有对会计信息进行相关的整理、提炼和加工,有些单位甚至全年都没有编制过基本的财务报表,其直接后果就是既不能为相关的经济决策提供有用信息,又没有及时掌握本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二、事业单位会计也面临新环境争取整体性的解决

事业单位会计也面临新环境,也需要注入新的会计理念,对于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发展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应当结合环境变化运用新的观念仔细分析,争取整体性的解决。

1、对现行事业会计制度的积极作用应该做出科学评价

改革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步骤,而理性的分析和评价尤为重要,改革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对现行制度体系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保持其中符合客观需要的部分,变革其不合理部分,自1997年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以来,从运行情况来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至少满足了会计工作和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基本需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通过对事业单位所用会计方法的规范,进一步缩短了和企业会计的差别。比如采用借贷记账法以取代收付记帐法,引入了会计假设、会计原则等企业会计理论的基本概念,为进一步借鉴企业会计改革的成果提供了理论平台;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基金和支出控制方面,其对财产管理资产计价等方面,甚至对外投资、租赁资产等方面,和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有许多共同之处,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借鉴了当时的企业会计制度,涵盖了这些内容,使其会计系统性更强,内容更为完整,为进一步在此基础上深化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二是通过制定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通用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协调了同属事业单位的不同行业的基本会计指标和财务报表项目,使得会计信息更具有可比性,准则和制度对事业单位面对的基本业务和重要会计政策选择给出了比较符合实际的规定,为不同行业的事业单位会计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也为进一步制定具体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具体准则提供了思想和知识准备。

三是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充分考虑了政府预算管理的需要,对于近年来陆续进行的相关政府财政管理制度的多项改革,如结算制度的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体现了其较强的适应性。与其他制度的良好配套性也是制度改革需要格外重视的一个方面,尤其是事业单位会计同政府与预算管理制度方面的融合,体现了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特殊的需要,不可忽视。

四是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财产管理、收支控制和反映以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规范作用也十分明显,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关部分与财政部制定的同样适用于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配合较好,作用明显。

五是从制度运行成本来看,由于制度简明清楚,学习成本、培训成本和执行障碍都比较少,满足了各个基层事业单位基本财务管理的需要;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学习也提高了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财务会计理论水平,为进一步的改革提供了人才和知识准备。

当然现行制度的合理性和优点不止如此,应该指出的是,在现行制度基础上完善而不是全面否定现行制度应该是一个基本原则,是毋庸置疑的。任何制度和理论一样,都存在着一定的优势和弊端,都存在着其合理因素和不适应环境的要素,需要认真分析和判断。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需要做的种种变革也应当持相对比较谨慎的态度;改革应当充分考虑改革的实际条件和步骤,应该历史地考虑与相关制度规范的配套和衔接,而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经验值得借鉴。

2、更新观念,重新审视事业单位会计的环境和定位

事业单位会计的改革环境总的来说主要受两个大环境的影响,一是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引起的管理环境和管理模式的变革,二是企业会计改革所掀起的现代会计和财务管理理论的改革热潮;前者是环境需要的变化,后者是会计本身的进步的影响,是工具性的发展。这里面临许多新的认识上的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事业单位会计的目标和基本职能是什么,以往的事业单位会计功能十分强调为政府预算管理和单位预算管理服务,对财政性资金的去向和控制是理所当然的重点,这一点目前仍然不能放松,因为事业单位的业务资金的用途应当受到政府监管,会计改革不能削弱这个控制要求反而应当为其提供更有效的信息;问题在于目前有一些事业单位的理财行为已经超出了这个范围,有的事业单位有许多市场行为(不仅仅局限为经营活动,比如有些为了使单位资金保值增值进行投机型投资,受资金市场的风险影响就很大),面临一些更为复杂的财务决策问题,有的事业单位由于决策失误而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如何合理引入更多的财务指标,提供更丰富的会计信息给包括政府在内的信息使用者,以实现更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值得深思。因此,树立更新的财务和会计和财务理念,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目标和定位提出更系统的规划,应当是制度改革和创新的认识出发点。

我们认为,通过建立完善系统的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体系,使得会计行为、内部控制、审计行为、财务分析等均得到有效规范,完成更广义的受托责任,提供更详尽的财务会计信息,获得更高的会计信息质量,实行更严格的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应该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应该将制度改革的全面性系统性和配套性放在重要位置,充分吸收和借鉴企业财务和会计改革的新成果,凡是事业单位适于运用的尽量引入,尤其是先进的管理方法手段方面更要明确支持和指导事业单位运用。为此,如何通过认真研究,建立完善符合事业单位特色的财务和会计理论框架,解决包括会计要素确认、会计属性的选择等一系列问题,是急需解决的课题。

3、统筹安排,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会计规范体系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规范主要包括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其中适用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会计主体主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国有性,即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单独执行其他制度,二是非营利性管理模式非企业性, ,三是多行业通用性,包括医疗卫生等多个行业事业单位,甚至包括具有一定行政单位色彩的事业单位都遵循这个制度。

笔者认为,这种划分更多的是体现了管理体制和统计的要求,而对于会计管理本身的要求考虑不够,尤其现在事业单位的经济行为日益丰富,各类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差异日益复杂,仅仅依靠一个基本准则和一套通用的会计制度是不够的,如果事业单位出现了新的业务,其结果是不断增加新的会计科目和内容,制度的稳定性就会很差;另外,同是事业单位,仅仅因为管理模式的不同执行不同的制度也并不可取;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也有必要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统一。所以我们认为理想的制度设计可能是制定统一的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包括基本

准则和具体准则,其中具体准则规范各类业务的会计政策和基本方法,包括不同行业的特殊业务,包括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特殊业务,均可以以明确规定;各类事业单位(包括民间非营利组织)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执行,各行业(或部门)可根据相应的行业特色,根据准则要求制定行业会计制度。鉴于财政管理对事业单位本身的特殊意义,可以制定相应的报告条例,严格规范其报出程序和基本格式,甚至包括报表项目和附注要求,对其会计结果进行统一性要求。

这里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预算管理指标和会计核算指标的口径协调问题,在对财政资金严格监控的条件下,我们认为在一般会计资料基础上为财政预算管理提供特殊格式的报表是更为妥贴的解决方式。应当承认,会计有自身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对于特定的业务,应当允许事业单位在日常核算过程中适当的引入会计执业判断和会计估计,只要在制度中充分保障了这类会计行为和合理性,应当适度放宽限制。比如对于资产减值带来的财务风险,除了坏账准备之外,应该考虑其他资产的风险;再如,会计基础应采用权责发生制,在日常收入确认时,充分判断是否符合收入确认的条件,期末通过对报表调整反映某一会计期间资金的流入流出,满足预算管理信息的需要;再如关于折旧问题,事业单位不提折旧,资产的新旧程度、为事业单位服务的质量和能力就不能充分反映,这里提取折旧的方法可以灵活一些,对于通过列支取得的资产,一方面可以列支,对于这就可以通过设置辅助帐户处理,比如设置折旧科目和累计折旧两个科目,反映本期提取的折旧,前者计入借方,后者计入贷方,可以累积,资产存续期间,两个账户并存,资产转出注销时一并对冲,在资产负债表中,对累计的折旧数字在报表附注中说明即可。总之,只要会计业务处理的方法不影响财政资金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事业单位就可以合理采用。

三、对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中财务管理的建议

市场经济的实质就是在一定规则约束下的市场主体的相互独立和产权清晰,在新公共财政与新公共管理主义的改革浪潮中,为了适应与促进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了政府改革的必然趋势,这势必要强化政府在公共事务中的“市场化”地位,让其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加和谐与融洽。因而,加强自身的“市场化”地位也成为了改善作为完善政府职能而存在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势,为了更好的加强事业单位的“市场化”地位,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继续深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改革。

计划经济体制下一刀切的财务管理体制已经很难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事业单位发展,我们应该继续深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其“市场化”地位。

1.继续完善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确定不同的市场主体地位。

事业单位的存在具有历史特殊性,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改革浪潮中,有加强“市场化”的趋势。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事业单位都需要关注其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所以,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完善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从而确立相应的财务管理目标。

具体来说,准政府类型和纯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是追求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重点在资金使用上而非其资金盈利性;准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目标是追求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使用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关注的重点除了资金使用以外还有财政资金与社会资金的保值、增值以及盈利;纯经营类的事业单位就应当与市场中的企业定位一致,追求的财务管理目标是盈利最大化,但其前提条件是其追逐盈利的过程中不能对公共服务和公共事业产生负的外部效应。

2.引入权责发生制,增强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财务决策权。

对于准政府类和纯公益类的事业单位,其主要定位还是在于其政府职能的实现,无需关注财政资金的盈利性,需要的相关信息比较少,所以可以仍然适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对于纯经营性的事业单位而言,企业的市场地位需要更加全面和相关的会计信息来支持其财务决策的做出,因此应当引入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体制,增强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准公益性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相对比较复杂,既要考虑财政资金的使用,又要兼顾社会资金的盈利性,单纯的用某一单一的会计核算体制都难以满足其财务要求。所以,相应的解决方法有两种:①严格区分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途径,对于公益性的资金使用,沿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体制,而对于经营性资金使用,引入权责发生制。

②对于难以具体区分资金使用的,在用收付实现制核算的基础上,再用权责发生制核算一遍,从而满足事业单位参与市场竞争的信息需求。

(二)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从只注重财政资金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转到对单位全部资金的来源、使用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过程进行核算和监督:

1.加强综合预算管理。事业单位预算是根据各单位职责、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计划,编制的财务收支计划,反映单位资金收支、业务活动和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方向,是部门预算编制的基础,也是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所以各单位的预算外收入、经营收入也应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编制综合预算,全面反映部门及所属单位预算内外资金收支状况,不得“坐收”、“坐支”。

2.深化和完善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运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软件对财政数据进行分析,加强财政与经济联系的分析,同时完善和利用各部门的财务软件系统对预算外、经营性资金全面剖析、把握资金的走向,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率,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提出对策,提高预、决算分析水平,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

3.加强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固定资产产权登记、变动和纠纷的调处,尽可能地将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区分开来,对单位资产的运作以及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进行有效的审计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加大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增强对事业单位财务决策的外部监督事业单位虽然是作为政府职能的辅助部门存在,但是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前提下,事业单位与政府之间同样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事业单位目标利益函数和政府的职能目标函数是存在差异的,在市场化改革的推动下,这种目标差异矛盾就变的更为明显与尖锐。而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更助长了事业单位财务“机会主义”行为,从而阻挠了政府职能目标的实现。

因此,适当的财务公开就像是引入一个有效的外部监督,一方面,加强公众对政府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约束事业单位的“机会主义”行为。

(四)强化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基本素质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是改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状况的必要前提,但是光有这个前提是远远不够的,财务人员的素质高低也起着一个决定性的作用。因而,要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财务管理意识和专业水平。一方面,强化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要让投资风险、筹资成本、资金的时间价值、经营收益等基本财务意思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加强对已有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以及新进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准把关,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马国贤。服务型政府的预算框架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11):1~11.[2]冯永梅,王泽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变革[J].注册会计师与审计,2008(9):30~31.[3]匡艳。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公开制度[J]财会通讯,2007(7):20.[4]李淑珍。重新构建事业单位财务理念体系[J]广西会计,2011(7):10~11.[5]白宗青。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设想和建议[J]经济参考研究。2009(69):15~19..

第四篇: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的思考

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的思考 摘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引入权责发生制并加以强化应用,这已成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改革的方向。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定位于权责发生制并予以大力推进,这是一个分阶段、讲步骤的过程,在改革过程中应逐步推进、有效利用。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会计核算 权责发生制

现阶段会计核算基础分两种: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也就是说收付实现制是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的主要采用方式。虽说这一制度现阶段基本上能满足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需要,但随着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强势推进,企业化、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改革已经向纵深方向发展,收付实现制的缺点暴露无遗,无法满足新时期新形势的需要。为此,跟随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深化事业单位的改革,改收付实现制为权责发生制势在必行,这是事业单位深化会计核算基础的不二选择。以收付实现制为主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的症结

1.1我国由于历史原因,以及事业单位自身的不透明,导致会计信息虚假、有水分、主观意志强。采用收付实现制,一定程度上能够客观地反映现金流量,但实际操作中,财务人员在做账时把本期的全部现金收入作为本期的收入来列账,把本期的全部现金支出作为本期的耗费来列账,结果造成的假象,一方面使当期成本费用不实,造成当期收支不配比,不能真实地反映当期的收支结余和预算执行情况;例如我所在的学校,年初预算时有十三月工资作为年终一次性奖金,年末时,财政已把资金划拨给单位,但单位要考核等学期结束跨才能发,这样会计只能根据拨款单做会计分录:借:银行存款,贷:教育经费拨款,但相配比的支出就不好入账,只能等到下一了,这时作为收付实现制就多计了收入少计了支出,就造成事业结余多计,无形之中就形成一种虚假的盈余;另一方面使得对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的反映不够全面、不够真实。在我实际工作中就遇到这样的问题,因为是非义务制学校,学校建教学楼经费基本自筹,所以就采取了工程队先垫支,然后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偿还,工程队每年等学校付款后才开正式发票来结账,假设工程款为500万,分五年付清,根据收付实现制的原则,每年会计只能做:借:事业支出100万,贷:银行存款100万,借:固定资产10O万,贷:固定资金100万,这就造成了资产与负债都少计的现象,会计信息就失真,不能如实反映单位的资产和负债的真实情况。

1.2会计信息相对封闭,没有可比性科研。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无法实现纵向和横向比较。一是纵向不可比。在收付实现制情况下,以当期实际收入数和支出数来列账,容易把往年或来年开支的项目费用列入收入和支出项目,但在做账时,时间又发生在本期,只能作为当期账务开列,这样造成往年和来年会计期间信息有可能重复,无法进行纵向比较。如:一次性支付银行借款利息形成的支出等。二是横向不可比。收付实现制的基础就是以资金实际支付时间为准,开列账务,对于实际资本损耗忽略不计,造成会计信息不实。如:事业单位直接将购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相关费用在发生时列入相应的支出科目,而没有予以资本化在使用期限内分期计入有关支出和费用。实际上,固定资产添置作为收入,忽视了固定资产也存在损耗,账面会计信息存在着不平衡,横向无法比较。当然,在改革过程中,有不少事业单位已经采用权责发生制。如:医院就是这样,就和仍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事

业单位会计信息反映的状况不同,也无法比较。事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的紧迫性

2.1及时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权责发生制的实施,能够反映对于应收未收的收入,应拨入实际未拨入的款项以及应支未支的费用的真实情况,事业单位结余费用到底有多少一目了然,会计信息准确无误。针对年终一次性的奖金,采取权责发生制就可以:根据拨款单:借:银行存款,贷.教育经费拨款,同时根据相配比的原则和年初预算就可再做一笔分录:借:事业支出,贷:应付及暂存款,这样就可以很清楚看出单位的收支和资产负债的状况,如实反映了单位的收支和事业结余。

2.2能准确反映单位的资产和负债。事业单位对外举借债务时应承欠款,这些本应承担的债务、债权,在采取权责发生制后,分列清楚,便于上级或法人掌握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便于财务人员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例如就前面提的工程款问题,根据权责发生制就可以根据合同和工程的进度分次做账,总共做几笔分录金额就达到:借:事业支出500万,贷:应付及暂存款500万,等竣工投入使用了,借:固定资产500万,贷:固定基金500万,等每年实际付款时做:借:应付及暂存款:100万,贷:银行存款100万,这样就可以如实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状况了。

2。3如实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和工作业绩,便于综合评价。实施权责发生制后,财务报表信息可靠,综合评价更有说服力,具有准确性、真实性和客观性。

2.4全程反映单位的资金流转状况。收付实现制情况下现金的实际收付,只是账面现金的实际流动,无法反映事业单位全部财政资金、事业资金的真面貌。采用权责发生制后,把单位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等情况开列清楚,便于全面把握资金流转状况。

2.5遵循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和谨慎性原则。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反映出来的信息是不一样的,哪一种更为合理、科学,哪一种容易出现漏洞,是需要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做出选择的。不虚增利润(事业结余),不夸大所有者权益,是当前会计准则积极提倡的,特别是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更符合会计准则要求的客观性、谨慎性原则。改革开放到今天,合理科学的财政新公共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还没有真正建立,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也只是在少数事业单位实施,大多数单位还是采用收付实现制。当然改革需要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推进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但改革的趋势不可更改。权责发生制的具体核算方法

3.1收入的核算。“收支两条线”作为财务制度的硬性规定,属于高压线,因此,根据财政部门审批的预算计划,在经济事项发生时按收付实现制原则予以确认。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以实际拨入的数额予以确认、计量,开列专项账务,以为时间限制,进行决算,无论预算内资金,还是预算外资金,做好应收款项的增加或减少。

3.2支出的核算。大多数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的根本原因,主要是上级为了加强管理和监督。对于借入款项所发生的利息支出,需要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根据约定的借款利率和借款期限,分年按月提取利息费用。

3.3债权债务的核算。一个单位总有债权、债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列账,可以反映一个单位的可用财力和潜在的风险,便于法人在决策时参考,从而避免盲目性。事实上,任何事业单位或多或少的也在采用权责发生制,只是在实际工作中,权责发生制只是发生在部分会计业务中,如:修购基金的按比例提取、职工福利费、工会活动经费等。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从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的转变过程中,必须根据事业单位的业务特征,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实施。

第五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探析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探析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事业单位当中的会计核算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此我们特别针对事业单位当中的会计核算工作的现状进行总结,与现实当中的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进行分析,详细研究了事业单位当中会计核算存在的部分问题和造成此问题的原因,并且根据这种原因进行几点建议的提出,这样有利于指导当前的事业单位在对会计工作进行总结有着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事业单位;核算问题;核算现状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0-000-01

前言

近几年当中,随着我国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会计审核与管理手段也在不断地进行优化调整,事业单位逐渐走向企业化。市场的经济步伐加快,使得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的问题上面漏洞百出,合算过程当中出现的缺陷也是越来越大,已经跟不上新的政策形势。随着事业单位在改革深入当中,对于会计的审核计算计量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在当前的会计审核过程当中,审核计算工作存在着大量的不足与缺陷,核算行为不规范、核算信息丢失等多种原因。事业单位是独立自主的也是可控的,事业单位可以行使国家的权利具有一定的政府职能,在对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机构当中,事业单位的工作方式决定了特殊的审核方式,在会计管理和核算方面上有不同寻常的特殊要求,所以在对事业单位当中的会计核算问题进行一定范围的讨论对现实具有很深的意义。

一、会计核算审核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审核难以确定其真实性

在对企业会计单位进行审核当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首先是会计信息难以确定其真实性、会计账本信息不全面、不规范等情况时有发生。在不少的事业单位当中会计在进行报告总结的时候并不能全部的按照实情进行展现出来,甚至是有的收入不能全部的展出,或者是重要的会计事项在规定的报表中也无法表达。同时事业单位各项支出、收入、资产等多没有经过严密谨慎的核实,这也就表明了不少事业单位当中存在着偷报漏报等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现象在各事业单位当中都又发生而且也是屡禁不止。同时会计信息不规范导致财务管理当中存在着许多的随意性,体现不出财务在事业单位当中的重要位置甚至有的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导致了企业资产流失等事情时有发生[1]。

(二)会计自身能力差

在会计进行单位经济事务进行核算中,由于各方面的报账员都不能进行及时的报账,只会通过月测算的手段进行报表资料的提供,使得事业单位领导与报账员不能对本单位的各种债务财务方面进行及时的掌握,这不仅给会计审核计算当中带来了不便的麻烦,而且还使单位的会计账目混乱不堪。通常在原始的凭证方面体现为规定内容填写不实,审核计算不认真等现象。同时在对账目进行登记的时候对账目处理研究不科学,记账资料填写的过于敷衍,特别是部分单位党总存在着的企业单位观念法制素质淡薄,或因自身原因对账目进行虚报谎报等。

(三)监管制度不健全

在受到我国传统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下,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工作效率低下。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给各种监管与管理当中带来了许多的不便,在一些事业单位当中,即便是明面上面都贴着制度条例,但是这只是一个摆设,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的按照规章制度去办事。甚至有的事业单位当中都没有一个严格的管理制度,对于财务审核计算存在缺少科学的管理、严谨的态度,往往会成为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下给财务的核算当中带来了许多的困难。同时监督机制缺少专人进行管理,对于资金人员的管理手段不够完善不够严格,对于违纪违规违法的那个问题处理力度不够。使得有些问题甚至长期的存在着。

二、对于事业单位当中的改善的几点建议

(一)对会计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会计个人素质

随着我国当前社会体制的逐渐完善,社会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地完善,所以对于当前会计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个人素质也要加快完善的脚步。在进行探讨与研究当中我们就会发现,想要解决会计在事业单位当中所存在的问题,首先就要加强会计的基础素质,提高会计个人能力。加强会计兴业的管理和考试模式的建设,提高企业的监管力度,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当中的会计都要对工作落实下去不能仅仅的流于表面[2]。

(二)全面提高对于会计工作的管理制度

财务会计在进行计算审核总结的时候由于疏忽监管经常出现各种的行为漏洞,在对于做好财务会计工作的时候,外部与会计内部的制作方面有许多的重要性质。在事业单位当中财务制度具有很大的意义,财务管理制度应该分为四个小部分,第一部分是规章性制度、第二部分是程序性制度、第三部分是标准性制度和第四部分的复合性制度。只有做到健全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当中的会计信息质量。同时在事业单位当中应该从内进行严格的进行管理,明确个方位的岗位职责,在对内部管理上要按照科学的管理方式,做到严格可控的内部管理工作[3]。

(三)全面提高财政财务的监管力度

事业单位若是想搞好财务工作首先就要加强政府部分对预算单位的日唱管理和审核工作,然后事业单位要遵守国家财政法律、法规等规章制度相结合的条件下进行管理,促进个领导班子领导人员贯彻落实国家的财政法律法规等规章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加大对财政方面的监管力度。提高财务管理当中的个人职责,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统计与报告。对于事业单位当中的开支标准要做到准确无误,严格规范其工作经费的使用途径,严格按照现有的会计法进行财务制度的管理。建立健全的个人责任制度。加强社会透明度,确保资金用在有用的途径当中,保障每每一笔资金都能用到刀刃上。

三、总结

在我国飞速发展的今天,财务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企业和事业单位当中的发展,在对于国家的财产是否能够准确的发挥其所在的作用有着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在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会计审核作业当中应该严格的按照法律法规的规章制度进行办事,不断地对内部的管理监管工作进行完善,努力推动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审核与改革工作单中的地位发展。在实践当中不断地进行探索与总结。使事业单位当中的发展朝着良好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向天?.浅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3,07:222-223.[2]张雯.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变化探析[J].财会研究,2013,06:35-37.[3]郭俊平.浅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问题和改进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1,12:169+171.

下载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规范问题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规范问题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促进事业单位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在保留......

    健全规范信访工作体系思考

    通过信访渠道提出意见、建议乃至投诉是正常的社会现象。但是在社会转型期,受到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刻影响,群众争取自身权益、反映利益诉求的意识日益强烈,反映到信访工作中来,就是......

    会计核算不规范

    会计核算不规范 未按规定取得原始凭证,2011年11月第3#凭证在没有发票也没有支出银行存款的情况下,独立费用按概算计入成本。借记:待摊投资1239459元,贷记:应付账款1239459元。201......

    浅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五篇材料]

    浅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王金梅 长春市二道区审计中心 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在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会计核算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与事业单位工作质量具有非常密......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事业单位会计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会计制度做出了一些调整,以适应新的事业单位的发展形势,事业单位的......

    浅析农村信用社会计核算内控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信用社会计核算内控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文摘要】: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金......

    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探讨

    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当中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对其他的一些企业的发展也起到......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近年来,我国相继推行了一系列预算管理、国库管理、财政支出等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引起了财政预算管理和各事业单位财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