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赏《再别康桥·云游》有感
赏《再别康桥·云游》有感
在20世纪中国新诗史上,新月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新月社的灵魂人物,徐志摩以新诗人、散文家、小说家、评论家、翻译家、编辑家、文学活动家和大学教授等多重身份一直活跃于中国新文坛,直至1931年不幸飞机遇难,那时他才34岁。在这短暂的生命中,徐志摩一直竭尽全力的活着,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和进步树立了一座熠熠生辉的领航灯。徐志摩出生于1897年的浙江海宁,他从小受到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1918年赴美留学,1921年又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尤其是在康桥的这段生活,对他人生的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他思想发展的转折点。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这样描述:“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徐志摩认为现实社会是丑陋的,生活是痛苦的,只有大自然是纯洁的,美好的,他忘情于康桥,沉迷于大自然,认为救治这个畸形的社会和可悲的人们最好的办法就是:离开堕落的文明,归自然的单纯。只有接近自然,才能回复人类童真的天性,社会的病象才会有缓和的希望。徐志摩在康桥接受资产阶级的贵族教育,常与英国名士交往,广泛涉猎了世界上各种名家名作,也接触了各种思潮流派,也因此而孕育了他的政治观念和社会理想,触动了他创作的激情和意念。从翻译文学名著到开始大量的创作诗文,徐志摩逐渐地融入了他的文学天堂,并把他对个性自由的憧憬,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和对人间不平的抨击都揉碎了进了他的诗歌里。徐志摩的诗或以寓言托意,具有丰富繁美的词藻与象征,或以简明通透,善于转化口语和方言,采取多种实验手段,竭尽思维与想象,他短暂的一生其实也是一首优美凄艳的抒情诗。他在《康桥再会吧》中写到的“心灵革命的怒潮,尽冲泻在你妩媚河中的两岸”,似乎仍然萦绕在我们这代人的心里。
在徐志摩众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那《云游》。“那天你翩翩地在空际云游”,徐志摩以第二人称开头,暗示着他的钦慕向往之情,同时“翩翩的”表现出恬淡惬意,和后面的“逍遥”形成呼应。“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这一逍遥的愉快实在带有脱却人间烟火味的清远,这里既含有《庄
子·逍遥游》中与万物合一的自在心态的深刻体会,也有徐志摩心灵呼应的瞬间感受,空中飘荡的云游适性而往,不拘一地。而到了“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面/有一流涧水„„”,徐志摩作为旁观的姿态点出了第三者的存在,两种不同的生命形态形成对比,并由此反射出徐志摩隐蔽的心理历程与人生价值取向。那“一流涧水”无疑就是徐志摩客观化的象征。这里必须要提到的就是“明艳”一词,我认为这个词用的极好,它具有主观色彩,一方面对照着云游与涧水不同的生存形态,一方面又暗示着徐志摩那颗焦灼等待的心,生命的痛苦将何时越过暗黑的深渊走向自在与自由?是否可以这么理解,诗人以“一流涧水”为自我写照而渴望漂荡的云游给自己萎靡虚弱的心灵涂抹些许光亮的色彩,由此,“一流涧水”便是诗人自己心境的最形象比喻。“他抱紧的是绵密的忧愁”,让我们不禁联想到“问君能有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中也是把无形的忧愁以形象的比喻来加以形容。随着“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我们发现一流涧水的欣喜只是一种梦幻般的稍纵即逝“他在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诗句中流露出哀怨缠绵的情调使人不禁恻然泪滴。一流涧水希望云游常驻心头的希望终不能实现,唯有把一腔的心愿付诸于无尽的等待。这不是正和“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所表达的多情总被无情恼,那无情的风景,总让人牵怀,不谋而合?
而我另外喜欢的一首要数《撒扬娜拉》了,虽然全诗仅有短短几句短句,但我一直品味着不断流淌的那离别的忧愁,这忧愁不似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那么沉重隽永,却是那一泓清泉,潺潺的流过每一个人的心田,在你不经意间留下一片清凉。诗的伊始只是淡淡的辞藻却恰到好处的表现了少女的娇羞之态。那“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两个并列的意象妥帖地重叠在一起,早已让我们分不清哪一句是说花,哪一句是说人了,亦或是都在说人?全诗的诗眼当属那“蜜甜的忧愁”,看似矛盾,却让我们感觉就是它了的恰到好处。这极大的拉大了情感之间的张力,使其更趋于饱满。离别总是让人忧伤的,却也是最让人刻骨铭心的。徐志摩正是抓住了这离别前的一个镜头,让时间凝结在这道别的一瞬。当内心的不舍和祝福浓到化不开,最后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沙扬娜拉!”
“于新诗始终不懈怠,以柔美流丽的抒情诗最为许多人喜欢并赞美的,那位投身于新诗园里耕耘最长久最勤快的,是徐志摩。他的诗,永远是愉快的空气,不曾有一些伤感或颓废的调子,他的眼泪也闪耀着欢喜的光。这自我解放与空灵的飘忽,安放在他柔丽清爽的诗句中,给人总是那舒快的感悟。”这是陈梦家对徐志摩丰富多彩的新诗的评价。而在我看来,徐志摩的诗总是流露着自然的气息,有他对爱情的直言不讳,有对理想的追求和现实的批判,他的诗表现的就是他的内心真实世界,他的感情也凝聚在他的诗歌里面,似一条小涧,滋润着我们浮躁的内心。
第二篇:读《再别康桥》有感
读《再别康桥》有感汇编6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再别康桥》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再别康桥》有感1——悄悄是离别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很多很多事情,没有方法倾诉,只能用文字代替。说实话,我能记得,过往的一切,包括记忆中的他。
我们是初中同学,可以说玩的很好的很好的,现在也只能用很好来代替。十几年中,他以成家立业,有娇妻幼儿,所有的事情也顺其自然的走着,逢年过节偶尔的一句问候,一年后又是这样的问候,重复着重复着。
在夜幕悄悄降临时,心底会念着某个人的名字,问一句,过得好吗?有没有想起我?这或许是所有人心中都会有的一层吧!无关乎爱情也无关乎友情!当微信响起,你会在心中闪过一丝念想,原来,还记得我!
很后悔,没有把这份心情用谢谢来表达,谢谢有你的出现过,谢谢在忙乱时有你伸出的援手,谢谢在年少时光中有这不一样的精彩。。。很多年的聚会见面上,没有了以前的坦然,因为我们长大了,没有了顺其自然的一句问候,因为我们长大了,很多人或许和我一样吧,那是不能言语的心情。即使什么都没有,在他们眼中,也只是青葱岁月的代表,代表我们相识过却没有相知!
很喜欢《再别康桥》,不只是因为他和你的名字相结合,更是因为那句: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地来又悄悄地离去。现在,不知道的很多,却总是一样的对话:在干吗?玩的。吃饭饭了吗?恩,然后陷入的是无尽的沉默。或许,我是期盼再一次重逢的,那是,我们可以说一句:好久不见!
初中时无拘无束的时候,是自由洒脱的年代,回过头来,我会很骄傲地说,我们是初中同学。很多很多和我一样的你们,只有沉默是最好的表达。不论头像是不是闪烁,都会知道,在那一头,还有人在思念着你,只是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有时,很想你。
见或不见我依旧站在那里,风景依旧独好。说与不说,心底的一份想念都会存在,风景这边独好,让笙箫悠扬,让康桥承载过往。还有很多话想说。。。。。。
读《再别康桥》有感2“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徐志摩以其独抒性灵的诗风靡一时。他的诗,轻灵飘逸,幽婉洒脱,集意境美、建筑美、音节美和绘画美于一身,同时对中外诗艺进行融合,追求一种“纯真的诗感”。这些在《再别康桥》可见一斑。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这是一首抒写自然之美与作者心情的短诗。诗人崇高,赞美自然。
这首诗意境幽美,情感深挚含蓄,诗思精巧别致,美丽自然。
而且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康桥是诗人的理想,因为他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
诗人以康桥的自然风光为直接抒情对象,采取间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景,人景互化。
诗人明白,康桥的美景是永存的,无法带走的,失落的是曾经的梦想,改变的是人的心境,而带走的只是那份似淡似浊的忧愁。
通读整首诗,无一处不是在写景,又无一处不是包含着诗人那淡淡的离别愁绪。
这首诗采用现代白话形式,继承了中国古典传统诗歌的含虚,典雅。读再别康桥如观楼,如吟歌,如赏画,而感受到的是诗人那淡淡的离别之愁,之恋,之哀。
再别康桥是徐摩志1928年秋,再次到英国访问,久违的学子依依不舍作别母校,望者清澈美丽的康河时,万千离愁涌上心头。它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又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让人心畅。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这句诗写的是康河的美。“悄悄是离别的笙萧,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是诗人情感的高潮,充分表现了徐志摩对康桥的情感,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
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抒发的是一种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伤感之情。“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诗人的那份感觉在我眼前浮现,似梦似画……
读《再别康桥》有感3朋友们,在这个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的新时代,你们会爱上什么?是“抖音”,是“手游”,还是一副扑克牌?而你们若问我,我则会毫不犹豫地说:我会选择墨香浓郁的书,与你们共读之,并为此而像徐志摩一样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你瞧,每学期开始,老师都会让我们从家里精心挑选十本书,贴上标签,写上姓名和序号,整齐的摆放在教室后面的书架上。那些书像一个个装满知识的宝箱,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又像一位位排列整齐的士兵,随时等待将军的一声令下,把知识源源不断地输进我们的大脑。每到阅读时间,我们就会一窝蜂地拿着借书证,跑到书架面前去借阅自己最喜爱的书,生怕晚了,就吃不到这一顿知识的盛宴了。
用自己的十本书,能换取四百二十本书的阅读权,让我尝到了徜徉于书海的甜头,更让我明白了献出一份爱,阳光一片天的理儿。
更为开心的是,我们学校还有一个“好书漂流”的活动,老师把经过层层筛选的好书,一本一本地标上序号,轮流发给每个班,然后按照对应的学号发给同学。每当接到书的那一刻,我们总是迫不及待的翻开书页。犹如在沙漠中行走的人,找到了一壸甘泉。待细细品味后,我们还会写上阅读感受,让下个班级的同学读到这本书时,能激发阅读的兴趣,还能让他们对这本书有更深刻的理解。
好书流动起来了,知识也丰盈起来了,我们的慧根和爱心也浓起来了。行走在共读之路上,向着青草更青处又迈进了一步。
更难能可贵的是,今年我校有幸寻访到了在贵州支教的杨明老师,与他所在的沙井小学进行了“共读一本书”的`好书捐赠活动。1281册课外书,伴随着1281位学生的“阅读感言”,漂流到了沙井小学。看着老师发回来的照片,他们手里棒着书,脸上绽放出满足的笑容,也感染了我们。他们的回信,更是加固了彼此之间友谊的小船。
高桥——沙井两校学生“以书会友”,搭起了阅读的桥梁,搭起了友谊的桥梁,也激起了两地人共读的执着之心,更筑就了新时代下,我们这代人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梦想!
读《再别康桥》有感4读罢《再别康桥》,突然间对徐志摩这个人,有了更多的感悟,他的诗中,透漏出来的不只是才华横溢,也不仅仅是细腻的文思,更让我感到全身的震撼的是诗中的凄迷、悲凉。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绝妙的手笔成为传世佳作,近百年来久传不衰,诗痴、诗圣的头衔一顶一顶往上摞,赞美的歌声一首一首往前堆,其实真的好想说一句,是不是我们都理解错了?
诗坛巨子多以抒情著称,杜甫、辛弃疾、王安石,都是抒情的高手,可是他们的诗中哪一首不是抒发自己的国仇家恨,政途路上多坎坷。在我看来,他们的确是诗人,而且他们是一个个男子汉,英雄类的人物,敢为天下登高一呼的精神领袖。翻遍诗史,只有李清照一人写出了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情怀。徐志摩呢?这个人和李清照倒有点儿相似,不写军、不写政、不写民,兵荒马乱、荣华富贵如过眼烟云,他们的眼中只有情愁,李清照写情愁一类的吧有理可说,人家是个女的,难免有些女人情怀,可你徐志摩身为堂堂男儿,身逢乱世,没有一点雄心,没有一点大志。整天只是沉迷于情愁,简直是有点儿不是男子汉大丈夫的道理吧!
对了,说对了!徐志摩就是这么一个人。他的诗里没有军政,没有金戈和铁马,也没有民生疾苦,你找不到xx的雄视天下,也找不出闻一多的忧国忧民,他就是有那么一股小男人情怀,在他的诗里,恬静地只能嗅出他对爱情、对自由想象的味道。像一壶陈酒,香淡而不辛辣。
前几天学习《再别康桥》的时候,老师逐字逐句地解释,中学重点也讲意象一类的,其他的倒还好说,解释到“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时,便不好解释了,黄昏的潭水,在榆荫下黑糊糊的,哪来的虹呢?同学们也都在苦苦思索,到底徐志摩是怎么看到的呢?他怎么看见虹呢?就是呀,怎么看的呢?从上看?从下看?还是歪着头侧身看,其实叫我觉的没那个必要,徐志摩和别人不一样,许多人纯粹是为了写诗而写诗的,他们的诗华燥无力,为了自己的诗能流传千古,似乎每一句都有言传意会,一语双关之类的妙语,而徐志摩是为了抒情才写诗的,他的诗只是记录了他当时的复杂感受,也许他才不会知道他的诗会被当做经典传颂近百年,也许不过是他的一次小随笔,小败笔也说不定,我们这些人也实在可笑,非要把前人们想的那么完美,其实都是一个脑袋两个手,谁也不比谁多俩眼珠子。徐志摩作为一个诗人来讲,他的思想是天马行空的。我们写作文时尚知道虚构些动人情节呢,他就不能想象出一条虹吗?不要过分追求诗人的字眼,我们只领会到他的诗韵、诗情就行了。
不顺畅的感情路给徐志摩增添了不少烦恼、痛楚,也为他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多情的褒贬不一的形象,当后人提及他的这段感情时,有谁真正明白过,不就是这些曲折的情感造就了这位传奇性的诗人吗?自古诗人最多情!多情的诗人留给我们的是多情的诗句和一串串伤怀的泪水,泪水才是诗人拮取不尽的源泉!
读《再别康桥》有感5高中时的一首诗总让那些学子平添了些叹惋恋校之情。《再别康桥》初读它犹品清泉,甘香润腑,余音袅袅。再读它,细水流长,千回百转,一曲恋歌成就绝世佳人。三读它,风回路转,抬眼望去,绿柳成荫,芳菲四溢,真应得那句山重水复,却又柳暗花明!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与其说是离别之作,还不如说是誓约之辞。我钟爱首尾四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不带走一片云彩”。“我”走了,正如同我来时一样,来得自在,来得洒脱,来得平静而自然,或许诗人那轻挥的手掌之间是不忍带走他生活的记忆的。因为每一种风景,每一种颜色,甚至每一个他以想象所幻化出来的代表他内心情愫的语言符号都是他生命中那时那刻那地那风景中的唯一记忆。我觉得诗人不是不愿带走它,而是不忍破坏它。因为一直以来,那花那水那云那草是诗人的现实生活里最甜美的梦,最亦真亦幻的心灵感受,或者说是他主观世界中的一种完美。那不是伊甸园,因为世上本没有伊甸园,但是有相信存在伊甸园的人,诗人就是这样的角色。
有人说诗人总是情绪化的,甚至有人曾言诗人都是疯子。而我以为,之所以诗歌的世界能够独其特色,区于其它文学艺术形式而流传壮大,最主要的原因是诗人更加懂得用心品察生活,体味记忆,并以其创造性的思维或是将具体化的东西抽象化,或是将抽象化的东西具体化。总之,诗是艺术,而任何一种艺术手法都是无法超越诗歌所能给人带来的心灵的深度体验的。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再别康桥》,诗是诗人的杰作,情感却是一切世人情感的升发与总结。
读《再别康桥》有感6徐志摩的一生都日常生活在诗文里,他交谈是诗,行为是诗,就连一生追求完美的感情也如诗文一样烂漫!我一直被徐志摩英勇追求完美爱、随意与美的品性所吸引住,他的诗词作品《再别康桥》也是經典到完美,烂漫的情意让人神之所往,好像自身也赶到了康桥,游于星辉五彩缤纷的湖内!一句轻轻地的我累了,如同我轻轻地的来得以令人感受到康桥的静谧和平静,念到这儿,好像自身也如作家一样,轻轻地的迈动着两脚,缓缓的走在康桥上,害怕吵醒了睡熟的小虫子和小鸟,毁坏了康桥的静谧和平静。太阳光就快落山,站在康桥上,能够见到西面天空的五彩彩霞,余晖反射面四周,水岸的垂柳好像穿上了金黄的婚纱,如同一位夕阳西下的新娘子一样,漂亮婀娜多姿,风儿吹起她的衣摆,她就是这样在轻风中向我走过来,我沉醉着不自觉伸直手臂,朝她靠近,靠近,乃至就连她倒映在水里的身影也是这般美丽动人,一直在我的心中泛起、泛起,沉醉了我的思维。你看看河里软泥上的青荇,油腻腻在水下路招摇,在柔波中它伴随着流动性的河流飘扬,无拘无束痴狂地民族舞蹈。
这时候,好像自身也是一棵水下的绿草,要是要我静静地呆在康河流中,我便甘心情愿地只做一棵無名的各类植物。云朵和霞光的余晖倒映在水里,一阵风吹来,好像是被粉碎的七彩石一般,撒碎在藻类间,好像七色彩虹的梦镜。我扛着长长的篙,比起草青更想追溯到蓝色的地方。
小船满载了船的星辉,想在星辉五彩斑斓的河岸上歌唱,但害怕摆脱今晚平静的夜晚,我悄悄划着小船,在稀疏的月光中寻找志摩渡过的地区,蓝色的天空在我耳边哼着歌再幸福的梦也有清醒的情况下,轻轻地的来轻轻地的走,康桥缄默了,夏虫也为我缄默,我挥一挥袖子,不带去一片云朵,再见吧,康桥!我就是这样沉醉于康桥上,我也醉在《再别康桥》的诗意当中,很长时间无法控制自己。徐志摩的烂漫情意确实让人钦佩,很简单的词章却能勾绘出这般栩栩如生静谧的界面,让人神之心驰神往,招架不住。我很喜欢徐志摩英勇追求完美爱、随意与美的品性,也爱《再别康桥》所勾勒的烂漫风景给人产生的无穷享有。
第三篇:读《再别康桥》有感!
读《再别康桥》有感!
我们伟大的徐志摩先生,他的一生都生活在诗歌里面,他谈话是诗,举动是诗,就连毕生追求的爱情也如诗歌一样的浪漫!
我一直被徐志摩勇敢追求“爱”、“自由”与“美”的情操所吸引,他的诗作《再别康桥》更是经典到极致,浪漫的情愫令人神之所往,仿佛自己也来到了康桥,游于“星辉斑斓”的湖中!一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足以让人感受到康桥的静谧和安宁,念到这里,仿佛自己也如诗人一样,轻轻的迈动着双脚,轻轻地走在康桥上,生怕吵醒了熟睡的虫子和鸟儿,破坏了康桥的静谧和宁静。
太阳就快落山,我站在康桥上,可以看到西边天上的五彩云霞,余辉反射四周,河畔的柳树仿佛穿上了金色的嫁衣,就像一位夕阳下的新娘一样,美丽婀娜,风儿吹起她的衣角,她就这样在微风中向我走来,我陶醉着不自觉伸开双臂,朝她走近,走近,甚至就连她倒映在水中的影子也是如此迷人,一直在我的心头荡漾、荡漾,陶醉了我的心智。你看河中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柔波中它随着流动的河水飘荡,自由自在忘情地舞蹈。这时,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水底的小草,只要让我静静呆在康河水中,我便心甘情愿地只做一棵无名的水草。云彩和霞光的余辉倒映在水中,一阵风吹来,仿佛是被打碎的七彩石一般,撒碎在海藻间,像是彩虹的梦境。
我多么想“撑起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用小船载满一船的星辉,在星辉斑斓的河上放歌,但是我怕打破了今晚沉静的夜色,我悄悄的划着小船,在稀稀疏疏的月色中寻找着志摩当时划过的地方,听风儿轻轻在我耳边哼唱!再美好的梦也有苏醒的时候,“轻轻的来”“轻轻的走”,康桥沉默了,夏虫也为我沉默,“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再见了,康桥!
我就这样沉醉在康桥上,我就醉在《再别康桥》的意境之中,久久不能自已。徐志摩的浪漫情愫实在令人折服,简简单单的词藻却能勾绘出如此生动静谧的画面,令人神之神往,欲罢不能。
我喜欢徐志摩勇敢追求“爱”、“自由”与“美”的情操,也爱《再别康桥》所描绘的浪漫景色给人带来的无尽享受。
第四篇:读《再别康桥》有感
一首诗,一段意境
——读《再别康桥》有感
读过很多离别的诗,最喜爱的还是《再别康桥》。一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不加任何修饰的简单言语,充分体现出作者在离别康桥时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感。让人读来感到格外的柔美,并流露出淡淡的伤感。
最初接触这首诗不是在书本中,是在电视播出的一档文化节目上,一个浑厚的男中音深情地朗诵着,配着舒缓的音乐,变换着美丽的背景,我深深地陶醉在诗的意境中。虽然当时并不知道这首诗的意义,但已被它轻柔、委婉的情调所打动。
再次听到这首诗是在语文课上,听到老师的讲解,我明白了这首诗的真正含义。课后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年轻的徐志摩在英国康桥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美丽的康桥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英国上世纪浪漫主义的诗歌和其他西洋文学给予他熏陶.他追求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追求个性解放,追求爱、自由和美的生活理想。而康桥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美妙结合激发出徐志摩的创作的灵感。他深情描绘康桥那无尽的自然美景,热烈赞美康桥灿烂的人文精神,深切表达对康桥的无限眷恋热爱之情。他满怀深情地对康桥说: 你是我难得的知己。康桥让他的生命达于极致美的境界。
这首诗写的是徐志摩第二次来到康桥时而引起的一番感想。诗中的一字一句无不营造了一种离别的惆怅气氛。在诗的开头处写的是向
云彩告别,而结果是“不带走一片云彩”,虽然全诗字数不多,却已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尤其喜欢《再别康桥》中唯美的意境!第一节中的出现的三次“轻轻的”,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隐约听到诗人踮着脚尖走路的声音,给人无限的遐想,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轻轻的”巧妙对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首尾回环呼应,给人以整体之美。同时,让读诗的人有种回味无穷的感觉。
《再别康桥》,从寻梦,到告别,是诗,似歌,如画,是寻梦的挽歌,是离别的绝唱!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一首诗,一段意境,我喜欢。
鞍山一中1417班 叶天壮
第五篇:读《再别康桥》有感
读《再别康桥》有感(7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再别康桥》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再别康桥》有感1徐志摩的一生都日常生活在诗文里,他交谈是诗,行为是诗,就连一生追求完美的感情也如诗文一样烂漫!我一直被徐志摩英勇追求完美爱、随意与美的品性所吸引住,他的诗词作品《再别康桥》也是經典到完美,烂漫的情意让人神之所往,好像自身也赶到了康桥,游于星辉五彩缤纷的湖内!一句轻轻地的我累了,如同我轻轻地的来得以令人感受到康桥的静谧和平静,念到这儿,好像自身也如作家一样,轻轻地的迈动着两脚,缓缓的走在康桥上,害怕吵醒了睡熟的小虫子和小鸟,毁坏了康桥的静谧和平静。太阳光就快落山,站在康桥上,能够见到西面天空的五彩彩霞,余晖反射面四周,水岸的垂柳好像穿上了金黄的婚纱,如同一位夕阳西下的新娘子一样,漂亮婀娜多姿,风儿吹起她的衣摆,她就是这样在轻风中向我走过来,我沉醉着不自觉伸直手臂,朝她靠近,靠近,乃至就连她倒映在水里的身影也是这般美丽动人,一直在我的心中泛起、泛起,沉醉了我的思维。你看看河里软泥上的青荇,油腻腻在水下路招摇,在柔波中它伴随着流动性的河流飘扬,无拘无束痴狂地民族舞蹈。
这时候,好像自身也是一棵水下的绿草,要是要我静静地呆在康河流中,我便甘心情愿地只做一棵無名的各类植物。云朵和霞光的余晖倒映在水里,一阵风吹来,好像是被粉碎的七彩石一般,撒碎在藻类间,好像七色彩虹的梦镜。我扛着长长的篙,比起草青更想追溯到蓝色的地方。
小船满载了船的星辉,想在星辉五彩斑斓的河岸上歌唱,但害怕摆脱今晚平静的夜晚,我悄悄划着小船,在稀疏的月光中寻找志摩渡过的地区,蓝色的天空在我耳边哼着歌再幸福的梦也有清醒的情况下,轻轻地的来轻轻地的走,康桥缄默了,夏虫也为我缄默,我挥一挥袖子,不带去一片云朵,再见吧,康桥!我就是这样沉醉于康桥上,我也醉在《再别康桥》的诗意当中,很长时间无法控制自己。徐志摩的烂漫情意确实让人钦佩,很简单的词章却能勾绘出这般栩栩如生静谧的界面,让人神之心驰神往,招架不住。我很喜欢徐志摩英勇追求完美爱、随意与美的品性,也爱《再别康桥》所勾勒的烂漫风景给人产生的无穷享有。
读《再别康桥》有感2读罢《再别康桥》,突然间对徐志摩这个人,有了更多的感悟,他的诗中,透漏出来的不只是才华横溢,也不仅仅是细腻的文思,更让我感到全身的震撼的是诗中的凄迷、悲凉。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绝妙的手笔成为传世佳作,近百年来久传不衰,诗痴、诗圣的头衔一顶一顶往上摞,赞美的歌声一首一首往前堆,其实真的好想说一句,是不是我们都理解错了?
诗坛巨子多以抒情著称,杜甫、辛弃疾、王安石,都是抒情的高手,可是他们的诗中哪一首不是抒发自己的国仇家恨,政途路上多坎坷。在我看来,他们的确是诗人,而且他们是一个个男子汉,英雄类的人物,敢为天下登高一呼的精神领袖。翻遍诗史,只有李清照一人写出了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情怀。徐志摩呢?这个人和李清照倒有点儿相似,不写军、不写政、不写民,兵荒马乱、荣华富贵如过眼烟云,他们的眼中只有情愁,李清照写情愁一类的吧有理可说,人家是个女的,难免有些女人情怀,可你徐志摩身为堂堂男儿,身逢乱世,没有一点雄心,没有一点大志。整天只是沉迷于情愁,简直是有点儿不是男子汉大丈夫的道理吧!
对了,说对了!徐志摩就是这么一个人。他的诗里没有军政,没有金戈和铁马,也没有民生疾苦,你找不到xx的雄视天下,也找不出闻一多的忧国忧民,他就是有那么一股小男人情怀,在他的诗里,恬静地只能嗅出他对爱情、对自由想象的味道。像一壶陈酒,香淡而不辛辣。
前几天学习《再别康桥》的时候,老师逐字逐句地解释,中学重点也讲意象一类的,其他的倒还好说,解释到“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时,便不好解释了,黄昏的潭水,在榆荫下黑糊糊的,哪来的虹呢?同学们也都在苦苦思索,到底徐志摩是怎么看到的呢?他怎么看见虹呢?就是呀,怎么看的呢?从上看?从下看?还是歪着头侧身看,其实叫我觉的没那个必要,徐志摩和别人不一样,许多人纯粹是为了写诗而写诗的,他们的诗华燥无力,为了自己的诗能流传千古,似乎每一句都有言传意会,一语双关之类的妙语,而徐志摩是为了抒情才写诗的,他的诗只是记录了他当时的复杂感受,也许他才不会知道他的诗会被当做经典传颂近百年,也许不过是他的一次小随笔,小败笔也说不定,我们这些人也实在可笑,非要把前人们想的那么完美,其实都是一个脑袋两个手,谁也不比谁多俩眼珠子。徐志摩作为一个诗人来讲,他的思想是天马行空的。我们写作文时尚知道虚构些动人情节呢,他就不能想象出一条虹吗?不要过分追求诗人的字眼,我们只领会到他的诗韵、诗情就行了。
不顺畅的感情路给徐志摩增添了不少烦恼、痛楚,也为他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多情的褒贬不一的形象,当后人提及他的这段感情时,有谁真正明白过,不就是这些曲折的情感造就了这位传奇性的诗人吗?自古诗人最多情!多情的诗人留给我们的是多情的诗句和一串串伤怀的泪水,泪水才是诗人拮取不尽的源泉!
读《再别康桥》有感3——悄悄是离别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很多很多事情,没有方法倾诉,只能用文字代替。说实话,我能记得,过往的一切,包括记忆中的他。
我们是初中同学,可以说玩的很好的很好的,现在也只能用很好来代替。十几年中,他以成家立业,有娇妻幼儿,所有的事情也顺其自然的走着,逢年过节偶尔的一句问候,一年后又是这样的问候,重复着重复着。
在夜幕悄悄降临时,心底会念着某个人的名字,问一句,过得好吗?有没有想起我?这或许是所有人心中都会有的一层吧!无关乎爱情也无关乎友情!当微信响起,你会在心中闪过一丝念想,原来,还记得我!
很后悔,没有把这份心情用谢谢来表达,谢谢有你的出现过,谢谢在忙乱时有你伸出的援手,谢谢在年少时光中有这不一样的精彩。。。很多年的聚会见面上,没有了以前的坦然,因为我们长大了,没有了顺其自然的一句问候,因为我们长大了,很多人或许和我一样吧,那是不能言语的心情。即使什么都没有,在他们眼中,也只是青葱岁月的代表,代表我们相识过却没有相知!
很喜欢《再别康桥》,不只是因为他和你的名字相结合,更是因为那句: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地来又悄悄地离去。现在,不知道的很多,却总是一样的对话:在干吗?玩的。吃饭饭了吗?恩,然后陷入的是无尽的沉默。或许,我是期盼再一次重逢的,那是,我们可以说一句:好久不见!
初中时无拘无束的时候,是自由洒脱的年代,回过头来,我会很骄傲地说,我们是初中同学。很多很多和我一样的你们,只有沉默是最好的表达。不论头像是不是闪烁,都会知道,在那一头,还有人在思念着你,只是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有时,很想你。
见或不见我依旧站在那里,风景依旧独好。说与不说,心底的一份想念都会存在,风景这边独好,让笙箫悠扬,让康桥承载过往。还有很多话想说。。。。。。
读《再别康桥》有感4“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徐志摩以其独抒性灵的.诗风靡一时。他的诗,轻灵飘逸,幽婉洒脱,集意境美、建筑美、音节美和绘画美于一身,同时对中外诗艺进行融合,追求一种“纯真的诗感”。这些在《再别康桥》可见一斑。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这是一首抒写自然之美与作者心情的短诗。诗人崇高,赞美自然。
这首诗意境幽美,情感深挚含蓄,诗思精巧别致,美丽自然。
而且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康桥是诗人的理想,因为他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
诗人以康桥的自然风光为直接抒情对象,采取间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景,人景互化。
诗人明白,康桥的美景是永存的,无法带走的,失落的是曾经的梦想,改变的是人的心境,而带走的只是那份似淡似浊的忧愁。
通读整首诗,无一处不是在写景,又无一处不是包含着诗人那淡淡的离别愁绪。
这首诗采用现代白话形式,继承了中国古典传统诗歌的含虚,典雅。读再别康桥如观楼,如吟歌,如赏画,而感受到的是诗人那淡淡的离别之愁,之恋,之哀。
再别康桥是徐摩志1928年秋,再次到英国访问,久违的学子依依不舍作别母校,望者清澈美丽的康河时,万千离愁涌上心头。它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又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让人心畅。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这句诗写的是康河的美。“悄悄是离别的笙萧,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是诗人情感的高潮,充分表现了徐志摩对康桥的情感,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
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抒发的是一种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伤感之情。“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诗人的那份感觉在我眼前浮现,似梦似画……
读《再别康桥》有感5朋友们,在这个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的新时代,你们会爱上什么?是“抖音”,是“手游”,还是一副扑克牌?而你们若问我,我则会毫不犹豫地说:我会选择墨香浓郁的书,与你们共读之,并为此而像徐志摩一样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你瞧,每学期开始,老师都会让我们从家里精心挑选十本书,贴上标签,写上姓名和序号,整齐的摆放在教室后面的书架上。那些书像一个个装满知识的宝箱,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又像一位位排列整齐的士兵,随时等待将军的一声令下,把知识源源不断地输进我们的大脑。每到阅读时间,我们就会一窝蜂地拿着借书证,跑到书架面前去借阅自己最喜爱的书,生怕晚了,就吃不到这一顿知识的盛宴了。
用自己的十本书,能换取四百二十本书的阅读权,让我尝到了徜徉于书海的甜头,更让我明白了献出一份爱,阳光一片天的理儿。
更为开心的是,我们学校还有一个“好书漂流”的活动,老师把经过层层筛选的好书,一本一本地标上序号,轮流发给每个班,然后按照对应的学号发给同学。每当接到书的那一刻,我们总是迫不及待的翻开书页。犹如在沙漠中行走的人,找到了一壸甘泉。待细细品味后,我们还会写上阅读感受,让下个班级的同学读到这本书时,能激发阅读的兴趣,还能让他们对这本书有更深刻的理解。
好书流动起来了,知识也丰盈起来了,我们的慧根和爱心也浓起来了。行走在共读之路上,向着青草更青处又迈进了一步。
更难能可贵的是,今年我校有幸寻访到了在贵州支教的杨明老师,与他所在的沙井小学进行了“共读一本书”的好书捐赠活动。1281册课外书,伴随着1281位学生的“阅读感言”,漂流到了沙井小学。看着老师发回来的照片,他们手里棒着书,脸上绽放出满足的笑容,也感染了我们。他们的回信,更是加固了彼此之间友谊的小船。
高桥——沙井两校学生“以书会友”,搭起了阅读的桥梁,搭起了友谊的桥梁,也激起了两地人共读的执着之心,更筑就了新时代下,我们这代人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梦想!
读《再别康桥》有感6“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再次读你,我不想把你读成一首离别的诗,因为那太过于伤感。但我竟还是把你读成了一个梦,一个我的梦,一个我的故乡的梦。
那里有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那里有一支长篙,撑着一船星辉。曾经轻轻的我走了,走得如此匆忙,竟还来不及和你打声招呼。梦已悄然消失,消失在那斑斓的星辉中,寻梦,你的影子却已逐渐模糊。
故乡,你究竟是我过往的梦,还是儿时的一段回忆!我似乎找不到你了,那座桥呢,我怎么只看到了那嶙峋的骨架,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曾经沉淀着彩虹似的梦的柔波呢!我不能做你的水草了,轰鸣的机器已将你的身体肢解得斑驳破碎,那树荫下的一潭清泉不再是你的血液了,那是你的泪啊!
你成为我的梦了,抑或你本就没有存在过,只是我曾经欣赏过的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夜我审视着你,美景不再,“文明”让你如此不堪。累了,想念你,寻梦,幸好,还有那千年的古樟听我倾诉……“悄悄是别离的笙萧”,故乡和我相对沉默。
离别是一杯醇醇的酒,轻轻喝上一囗,令人回味无穷。可是故乡,我们的离别怎么会是一杯苦酒,现在我只是在梦里见到过你了。走时,我轻轻的走,来时,我悄悄的来。只有那棵苍穹的千年古樟了,除此竟带不走一丝回忆……
读《再别康桥》有感7高中时的一首诗总让那些学子平添了些叹惋恋校之情。《再别康桥》初读它犹品清泉,甘香润腑,余音袅袅。再读它,细水流长,千回百转,一曲恋歌成就绝世佳人。三读它,风回路转,抬眼望去,绿柳成荫,芳菲四溢,真应得那句山重水复,却又柳暗花明!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与其说是离别之作,还不如说是誓约之辞。我钟爱首尾四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不带走一片云彩”。“我”走了,正如同我来时一样,来得自在,来得洒脱,来得平静而自然,或许诗人那轻挥的手掌之间是不忍带走他生活的记忆的。因为每一种风景,每一种颜色,甚至每一个他以想象所幻化出来的代表他内心情愫的语言符号都是他生命中那时那刻那地那风景中的唯一记忆。我觉得诗人不是不愿带走它,而是不忍破坏它。因为一直以来,那花那水那云那草是诗人的现实生活里最甜美的梦,最亦真亦幻的心灵感受,或者说是他主观世界中的一种完美。那不是伊甸园,因为世上本没有伊甸园,但是有相信存在伊甸园的人,诗人就是这样的角色。
有人说诗人总是情绪化的,甚至有人曾言诗人都是疯子。而我以为,之所以诗歌的世界能够独其特色,区于其它文学艺术形式而流传壮大,最主要的原因是诗人更加懂得用心品察生活,体味记忆,并以其创造性的思维或是将具体化的东西抽象化,或是将抽象化的东西具体化。总之,诗是艺术,而任何一种艺术手法都是无法超越诗歌所能给人带来的心灵的深度体验的。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再别康桥》,诗是诗人的杰作,情感却是一切世人情感的升发与总结。